facebook pixel code

安琪 (亮亮&騰騰の媽)

他的寶貝

日期

#Tag

父母對子女的講話態度

2009年04月05日
公開
10

父母對子女的講話態度 父母罵兒女 笨蛋,他至終成為 笨蛋。 父母罵兒女 沒出息,他至終成為 沒出息。 父母罵兒女 頑固,他至終成為 頑固。 父母罵兒女 懶鬼,他至終成為 懶鬼。 父母罵兒女 寄生蟲,他至終成為 寄生蟲。 父母罵兒女 好吃懶做,他至終成為 好吃懶做。 父母罵兒女 優柔寡斷,他至終成為 優柔寡斷。 父母稱讚兒女 能幹,他很可能變成 能幹。 父母稱讚兒女 精明,他很可能變成 精明。 父母稱讚兒女 有愛心,他很可能變成 有愛心。 父母稱讚兒女 肯努力,他很可能變成 肯努力。 父母稱讚兒女 會做人,他很可能變成 會做人。 父母稱讚兒女 意志堅強,他很可能變成 意志堅強。 父母稱讚兒女 富有創意,他很可能變成 富有創意。 普通的父母說:你怎麼那樣懶惰? 卓越的父母說:你努力些可以做得更好。 普通的父母說:你怎麼那麼會搗蛋? 卓越的父母說:你的聰明可以用在適當的地方。 普通的父母說:你怎麼那麼笨? 卓越的父母說:找到了訣竅你會進步。 普通的父母說:你真是敗事有餘! 卓越的父母說:成功之路還需花點力氣尋找。 普通的父母說:你真是騙子! 卓越的父母說:你所講的不是真實。 普通的父母說:你真是自私! 卓越的父母說:你可以試著為別人著想。 普通的父母說:你真是頑固! 卓越的父母說:別人的意見常有可借鏡之處。 普通的父母說:你真是浪費時間! 卓越的父母說:你可以更有智慧地運用時間。 普通的父母說:你是人見人怕! 卓越的父母說:你可以與別人相處得更好。 普通的父母說:你怎麼那麼愛現! 卓越的父母說:你需要別人的注意,爸(媽)愛你! 普通的父母說:妳真是長舌婦! 卓越的父母說:你講話可以精簡些,我會更喜歡聽。 普通的父母說:你真是沒出息! 卓越的父母說:你能從別的角度找到自己的長處。 普通的父母說:你的脾氣真暴躁! 卓越的父母說:你可以控制自己的情緒。 普通的父母說:你是個膽小鬼! 卓越的父母說:勇氣是需要經過鍛鍊的美德。 普通的父母說:你真討厭! 卓越的父母說:你不那樣做我會很高興。 懂得怎麼和孩子說話,是一種智慧。有智慧的父母也是孩子的福份。 「父母對子女的講話態度」是很不錯的一篇文章,分享給大家參考。 文章轉載自「臺大家長通訊」電子報第20期(97/5發行)

如何和孩子談心 七句常說而不該說的話

2009年03月11日
公開
22

Cynthia Dermody 撰 美國佛羅里達州墨爾本市體育館的鐘聲響起,籃球比賽結束了。 十二歲的男孩吉文的球隊敗北, 但他姑母還是興高采烈。 全隊所得的二十四分,無一不是吉文贏取的,包括幾個三分球。 吉文跑到看台觀賽的家人身邊,大家都擁抱他,讚美他: 「了不起!」「好棒!一個人包辦所有分數。」 吉文的姑母說: 「要是你能讓隊友打得跟你一樣好,球隊就會所向無敵。」 吉文一聽,馬上以辯護的口吻說: 「怎麼了?我已經盡力了。有什麼不對嗎?」 姑母無法理解侄兒的反應,她剛才不是盛讚過吉文了嗎? 兒童心理學家維基.帕納喬內博士指出: 「吉文以為,姑母在說他做得不夠好。他姑母的本意是說,他厲害得可以當隊友的教練。這意思大人聽得懂,但吉文不明白,問題出在姑母所用的字眼。」帕納喬內是墨爾本父母之道學院的創辦人。 父母或其他常跟孩子相處的人都知道,要能清楚無礙地和孩子溝通,有時很不容易。 待吉文的姑母把自己的意思解釋清楚之後,吉文就釋然了。 跟孩子說話,一些尋常詞語儘管用意良善,但都可能帶來情感或心理上的傷害。 十來歲的孩子腦袋還在發育,不可能跟大人一樣剖析詞語、上下文或字裡行間的含義等,包括諷刺。 如果你希望孩子長大後能充分發揮潛能,那麼和他們談話時的遣詞用句最好謹慎,以免留下心靈創傷,同時務求建立他們的品格。 父母跟孩子說的一些話,表面上似乎無傷大雅,甚至帶有鼓勵意味,其實也許恰恰相反。 下面七句是這類常見的話,換個方式說或許好一點。 一、你對孩子說:「你真棒!」 孩子聽到的卻是:「你的責任就是令我高興。」 較好的說法是:「你該為自己努力的結果自豪。」 多年來,大家都以為誇獎孩子、加強孩子的自尊,是他們出人頭地的關鍵。 但兒童專家現在發覺,誇獎過頭,可能適得其反。 嗜誇成癮的小鬼,凡事都指望人家讚美,到了十幾歲,假如受到「抽大麻」、「到汽車後座玩玩」等挑逗,很可能為求朋友誇獎而順從。 稱讚女兒「是班上最漂亮的女孩」,或誇獎她的分數而不是平日的努力,她會以為不打扮得漂漂亮亮、不取得高分,你就不喜歡她。 孩子會把這套觀念帶到學校去。 社會心理學家卡羅爾.德韋克博士在哥倫比亞大學時,針對四百名五年級學生進行實驗,測試誇獎過當的影響。 她比較了兩組孩子,一組獲得「用功」的讚賞,另一組獲得「聰明」的讚賞,發覺被讚賞「用功」的一組測驗成績較好,也較能應付困難的功課。 德韋克指出:「讚美孩子的天賦,往往使他們誤以為憑天賦就會成功,不必努力。結果他們害怕考驗,不會努力保持好成績,反而停下來任人趕上。」德韋克現已轉往史丹福大學任職。 二、你對孩子說:「說話客氣點!」 孩子聽到的卻是:「我不想聽你聊什麼心底話。」 較好的說法是:「我很高興你跟我談,不過我覺得這個字眼不得體,以後請別再說。」 帕納喬內認為,孩子跟你談話時,假如夾雜些流行的粗話,你最好寬容點,這是現代孩子談話的方式,並非存心冒犯。家長一旦把談話重點轉移到字眼上,交談的本意就可能完全喪失,孩子不再吐露心聲。 帕納喬內說:「你當然不希望孩子有話不說。父母求之不得的,正是孩子對他們直言不諱。」 要教導孩子不說粗話,可在談過話之後再提出。 三、你對孩子說:「我們買不起。」 孩子聽到的卻是:「凡事有錢就行了。」 較好的說法是:「這家商店的好東西實在不少,但我們家已有很多,不要再增加了。」 你的孩子真的需要多一套電視遊戲機或一個洋娃娃嗎? 當然不是。 但父母一味表示不買只是因為錢的關係,孩子就會以為金錢是幸福的源頭,在林林總總的商品廣告誘惑下,不知饜足追求物慾。 兒童發展學專家馬西.阿克內斯博士說:「孩子在五歲之前,你應該使他們覺得生活富足,重點不在物質,而在於享受目前所有的一切。」 阿克內斯是quantumparenting.com的創辦人,他認為,財務是父母不必和孩子討論、解釋的少數課題之一, 尤其是年幼的孩子:「要是孩子每次想去什麼地方或買什麼東西,你都詳詳細細解釋拒絕的原因,孩子就會跟你理論,甚至把你駁倒。」你應該用堅定而開朗的語氣說:「不行,不必多說了。」 如果是年紀較大的孩子提出要求,那麼你可以坐下來,跟他商量買東西的條件,例如成績進步,當作獎勵;或者多做點家事,當作報酬。商量的過程,比哪一方付出多少更重要。 四、你對孩子說:「別怕,不會有事的。」 孩子聽到的卻是:「你就愛大驚小怪!」 較好的說法是:「你一定感到很難受,說來聽聽。」 孩子被同學取笑、游泳比賽拿不到獎牌等,回到家悶悶不樂,家長一般都會表示沒什麼大不了,安慰他們一番。 大人知道這些挫折是小事,但孩子要學習表達、處理心中的情感,而不是把情感藏在心中。 帕納喬內說,如果孩子覺得自己不該有感受,或者覺得不該有某些感受,就會把心事悶起來,無法以健康的方式處理。 你應該誘導孩子擺脫怨天尤人的情緒。「為什麼會發生這種事?」「你有沒有什麼辦法補救?」這類說法,可以提供孩子思考的機會,化消極為積極,自行解決問題。 北卡羅來納州大學兒科教授梅爾.萊文博士說:「父母用心聆聽孩子說話,勝過一味向孩子訓話。你只須贊同孩子的觀點,孩子有什麼事都會跟你說。」 五、你對孩子說:「不要跟陌生人說話。」 孩子聽到的卻是:「只要是陌生人都想傷害你。」 較好的說法是:「有些人令你感到不自在,就不要跟他們說話。」 現代的孩子經常得面對陌生人,跟陌生人說話,例如到商店買東西、搭公車、看醫生等。 「不要跟陌生人說話」這句古訓已不合時宜。父母應做的是,好好跟孩子說明各種危險。 首先,父母須了解一些事實。儘管的確有孩子被陌生人當街擄走,從此失蹤,但這些駭人聽聞的案例極少。 傷害孩子的往往是熟人,包括長輩。 所以,父母應教孩子提防所有人,不管是陌生人還是熟人,只要那人令他感到不自在。 聯邦調查局侵害兒童案件專家詹姆斯.比斯利說,假如孩子喜歡上網,父母就應教導他們避免把姓氏、地址、學校名稱等資料外洩,以免對方利用資料找到他們。孩子在網上結識了新朋友,也應該告訴父母。 六、你對孩子說:「不可以自私。」 孩子聽到的卻是:「把東西給人家。」 較好的說法是:「傑西想借你的跑車玩玩,跑車當然還是你的,他會還給你。」 你自己不會把跑車鑰匙交給鄰居,怎麼卻教孩子「不要自私」,把玩具無條件交給別人? 塔夫茨大學教授、心理學家埃爾金德博士說:「小孩子難以分辨自我和所擁有的或心愛東西之間的差別,例如玩具熊、玩具火車等。 所以你不能要求他們把自我分給人家。」 埃爾金德說,有些孩子多次被迫割捨心愛的東西,感到非常苦楚,結果會避免對人付出愛心。 孩子要到八歲左右,才真正了解分享的概念;八歲以前,教他們自私一點,是必須的。 取過孩子鍾愛的玩具之前,最好先在上面寫上他的名字,他就明白你不是逼他放棄所擁有的東西。 七、你對孩子說:「你為什麼……(這麼晚才回來、打妹妹等)?」 孩子聽到的卻是:「你又搗蛋了。」 較好的說法是:「我看你一定玩得很高興,所以才這麼晚回家,但這是不對的。」 兒童心理學家認為,父母往往向孩子提出太多問題,有些問題其實是吩咐,例如:「你不覺得該穿雨衣,免得淋濕嗎?」這類問題只是把命令的口氣化作友善的提議。 還有些問題父母其實已知道答案,例如孩子打妹妹,多此一問,只不過要讓孩子感到羞愧,自己招供。 這個方法或可收效於一時,卻會衍生後患。 孩子搗蛋,父母應該告誡,而非羞辱;使他知錯,方可培養他是非之心,但若年幼就令他過分羞愧,反而可能窒礙是非之心的發展。 阿克內斯說:「孩子不辨是非,就不會理會別人的感受,會偷竊、撒謊,甚至暴力犯案。」 父母最好跟孩子說,知道或猜想他們做了什麼,然後解釋為什麼不該那麼做。 要是你說錯了,孩子一定會馬上糾正,而這正可以成為雙方懇切交談的起點,有助孩子成長。 Call Out: 大家都以為誇獎孩子、加強孩子的自尊,是他們出人頭地的關鍵。但誇獎過頭,可能適得其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