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acebook pixel code

涵茹媽咪

日期

#Tag

給孩子一百種夢想

2012年03月03日
公開
1

前清大教授彭明輝:給孩子一百種夢想 作者�賓靜蓀 採訪 家庭教育是親情的互動,是家庭參與勞動的過程。以前的父母忙於生計,沒錢送孩子去補習。小孩幫忙做家事,父母邊做邊講話,是相對完整的在教做人處事的道理。以前孩子的時間沒被塞滿,比較有時間去發展自己。 現在的家長只投資錢但不投資時間,大家想盡辦法不讓小孩跟爸媽在一起,把他們送去上才藝班,只是填塞時間。 我家小孩國中、國小都是太太在帶。他們沒去補習,我們是利用暑假,讓他們在家裡「講課」給我們聽。我們讓他們自己講一遍這一課在教什麼。剛開始孩子講不清楚沒關係,讓孩子從頭講到尾,中間卡住時,提醒他,給他步驟、刺激、時間、環境和機會。第一課講十次才順,第二課講八次,到最後愈講愈順,他就知道是怎麼回事了。 親子教育很多問題要向內看,要從自己生命、學習經驗去反省。台灣最大的問題是盲從威權,以為有一個人知道標準答案。但如果你一直往外找,找到的都是死的答案。例如,許多你以前不會的東西,現在不也都會了,那還擔心什麼?你孩子以後一樣也會。我們把太多注意力放在不需過度注意的事情上。小孩學習若卡住,給他時間就會過去,不要那樣在意。 教育的重點應該在個人的培養:三十歲時,你希望他長成什麼樣?怎麼看待自己?看待別人?別人怎麼看他? 父母要先回答這些問題,不要把孩子成長的機會都拿掉,連發呆也不行,要把他的時間塞滿。有些人擔心小孩一無聊就打電動,打電動是不好;但解決辦法不是送去補習、上才藝班,而是陪伴。 家長如何陪孩子探索自己? 讓孩子接觸各種可能。你對孩子的工作,就是要從小引發他的普遍價值觀和興趣。最重要的是,讓他對人生有一百種夢想,也許他試了九十九種,最後一種他找到了。但反觀我們的輔導是從小開始剪枝,空間能力不好,不該往理工發展,不該往語言發展。這是學習結果,不是能力的表現。所以我們一直沒有把孩子當人,我們一直在培養牛奶鳳梨、蜜蘋果,比養盆栽還過分!因為所有不要的都被剪光了,剩下的番茄才那麼大。 有人到三十歲都不知自己要什麼,因為從小沒讓孩子有光有熱。孩子對事情有興趣才會接觸、才有了解、才知道喜不喜歡。小孩對大人的一句話會有龐大的想像,就產生興趣,這是最大動機。所有自主的動力來自熱情和幻想,有了認識才有未來選擇的基礎。我們不要透過一大堆才藝班,而要透過熱情,讓孩子對各種活動感到好奇、想去嘗試,小孩需要的是多元的探索。 跟孩子相處最重要的是,當他大學時還願意跟爸媽躺在床上聊天,三十歲時還願意跟你說話。在孩子小的時候我就一直強調:「如果你有困難,自己不能解決,我希望我是你第一個會找的人;若不是,至少是你一定會找的人之一。」 (本文摘自《親子天下雜誌》第30期《父母一定要懂的網路管教》)

給孩子一百種夢想

2012年03月03日
公開
1

前清大教授彭明輝:給孩子一百種夢想 作者�賓靜蓀 採訪 家庭教育是親情的互動,是家庭參與勞動的過程。以前的父母忙於生計,沒錢送孩子去補習。小孩幫忙做家事,父母邊做邊講話,是相對完整的在教做人處事的道理。以前孩子的時間沒被塞滿,比較有時間去發展自己。 現在的家長只投資錢但不投資時間,大家想盡辦法不讓小孩跟爸媽在一起,把他們送去上才藝班,只是填塞時間。 我家小孩國中、國小都是太太在帶。他們沒去補習,我們是利用暑假,讓他們在家裡「講課」給我們聽。我們讓他們自己講一遍這一課在教什麼。剛開始孩子講不清楚沒關係,讓孩子從頭講到尾,中間卡住時,提醒他,給他步驟、刺激、時間、環境和機會。第一課講十次才順,第二課講八次,到最後愈講愈順,他就知道是怎麼回事了。 親子教育很多問題要向內看,要從自己生命、學習經驗去反省。台灣最大的問題是盲從威權,以為有一個人知道標準答案。但如果你一直往外找,找到的都是死的答案。例如,許多你以前不會的東西,現在不也都會了,那還擔心什麼?你孩子以後一樣也會。我們把太多注意力放在不需過度注意的事情上。小孩學習若卡住,給他時間就會過去,不要那樣在意。 教育的重點應該在個人的培養:三十歲時,你希望他長成什麼樣?怎麼看待自己?看待別人?別人怎麼看他? 父母要先回答這些問題,不要把孩子成長的機會都拿掉,連發呆也不行,要把他的時間塞滿。有些人擔心小孩一無聊就打電動,打電動是不好;但解決辦法不是送去補習、上才藝班,而是陪伴。 家長如何陪孩子探索自己? 讓孩子接觸各種可能。你對孩子的工作,就是要從小引發他的普遍價值觀和興趣。最重要的是,讓他對人生有一百種夢想,也許他試了九十九種,最後一種他找到了。但反觀我們的輔導是從小開始剪枝,空間能力不好,不該往理工發展,不該往語言發展。這是學習結果,不是能力的表現。所以我們一直沒有把孩子當人,我們一直在培養牛奶鳳梨、蜜蘋果,比養盆栽還過分!因為所有不要的都被剪光了,剩下的番茄才那麼大。 有人到三十歲都不知自己要什麼,因為從小沒讓孩子有光有熱。孩子對事情有興趣才會接觸、才有了解、才知道喜不喜歡。小孩對大人的一句話會有龐大的想像,就產生興趣,這是最大動機。所有自主的動力來自熱情和幻想,有了認識才有未來選擇的基礎。我們不要透過一大堆才藝班,而要透過熱情,讓孩子對各種活動感到好奇、想去嘗試,小孩需要的是多元的探索。 跟孩子相處最重要的是,當他大學時還願意跟爸媽躺在床上聊天,三十歲時還願意跟你說話。在孩子小的時候我就一直強調:「如果你有困難,自己不能解決,我希望我是你第一個會找的人;若不是,至少是你一定會找的人之一。」 (本文摘自《親子天下雜誌》第30期《父母一定要懂的網路管教》)

給孩子一百種夢想

2012年03月03日
公開
1

前清大教授彭明輝:給孩子一百種夢想 作者�賓靜蓀 採訪 家庭教育是親情的互動,是家庭參與勞動的過程。以前的父母忙於生計,沒錢送孩子去補習。小孩幫忙做家事,父母邊做邊講話,是相對完整的在教做人處事的道理。以前孩子的時間沒被塞滿,比較有時間去發展自己。 現在的家長只投資錢但不投資時間,大家想盡辦法不讓小孩跟爸媽在一起,把他們送去上才藝班,只是填塞時間。 我家小孩國中、國小都是太太在帶。他們沒去補習,我們是利用暑假,讓他們在家裡「講課」給我們聽。我們讓他們自己講一遍這一課在教什麼。剛開始孩子講不清楚沒關係,讓孩子從頭講到尾,中間卡住時,提醒他,給他步驟、刺激、時間、環境和機會。第一課講十次才順,第二課講八次,到最後愈講愈順,他就知道是怎麼回事了。 親子教育很多問題要向內看,要從自己生命、學習經驗去反省。台灣最大的問題是盲從威權,以為有一個人知道標準答案。但如果你一直往外找,找到的都是死的答案。例如,許多你以前不會的東西,現在不也都會了,那還擔心什麼?你孩子以後一樣也會。我們把太多注意力放在不需過度注意的事情上。小孩學習若卡住,給他時間就會過去,不要那樣在意。 教育的重點應該在個人的培養:三十歲時,你希望他長成什麼樣?怎麼看待自己?看待別人?別人怎麼看他? 父母要先回答這些問題,不要把孩子成長的機會都拿掉,連發呆也不行,要把他的時間塞滿。有些人擔心小孩一無聊就打電動,打電動是不好;但解決辦法不是送去補習、上才藝班,而是陪伴。 家長如何陪孩子探索自己? 讓孩子接觸各種可能。你對孩子的工作,就是要從小引發他的普遍價值觀和興趣。最重要的是,讓他對人生有一百種夢想,也許他試了九十九種,最後一種他找到了。但反觀我們的輔導是從小開始剪枝,空間能力不好,不該往理工發展,不該往語言發展。這是學習結果,不是能力的表現。所以我們一直沒有把孩子當人,我們一直在培養牛奶鳳梨、蜜蘋果,比養盆栽還過分!因為所有不要的都被剪光了,剩下的番茄才那麼大。 有人到三十歲都不知自己要什麼,因為從小沒讓孩子有光有熱。孩子對事情有興趣才會接觸、才有了解、才知道喜不喜歡。小孩對大人的一句話會有龐大的想像,就產生興趣,這是最大動機。所有自主的動力來自熱情和幻想,有了認識才有未來選擇的基礎。我們不要透過一大堆才藝班,而要透過熱情,讓孩子對各種活動感到好奇、想去嘗試,小孩需要的是多元的探索。 跟孩子相處最重要的是,當他大學時還願意跟爸媽躺在床上聊天,三十歲時還願意跟你說話。在孩子小的時候我就一直強調:「如果你有困難,自己不能解決,我希望我是你第一個會找的人;若不是,至少是你一定會找的人之一。」 (本文摘自《親子天下雜誌》第30期《父母一定要懂的網路管教》)

..癱瘓病人有幫手 機器人教你走

2012年03月01日
公開
1

..癱瘓病人有幫手 機器人教你走 .-字+字.作者: 沈雅雯 | 中央廣播電台 – 2012年2月29日 下午6:36. ....中風癱瘓、脊髓損傷的病人想要正常走路,現在有機器人可以幫忙!台北醫學大學附設醫院引進「機器人步態復健訓練系統」,讓下肢癱瘓、行動困難的患者可以透過機器輔助,在不容易疲累而且正確的步態之下,重新學習行走的感覺,恢復活動能力。 35歲的許先生,是一位精神科醫師,3年前在一場滑雪意外中,不幸造成下半身癱瘓,只能依靠輪椅行動,雖然透過傳統復健,成效卻不大,讓一心想要重回職場為病人服務的他,相當沮喪。前年5月,許先生接受機器人步態復健療程,讓原本無力的雙腿開始有了力量,重新體驗行走的感覺,並持續進步中。 北醫附醫復健科主治醫師康峻宏表示,傳統的復健方式,會運用支架、助行器等輔具,進行行走及上下樓梯的訓練,最大限制就是得耗費很大的體力和時間,病人容易疲累、成效緩慢而無法持久。而機器人步態復健訓練系統則能給予病人雙腿力量的支撐,打破限制。康峻宏說:『(原音)第一個是利用懸吊系統讓病患能夠承重很少,或是不承重的情況下能夠站立,第二個是利用機械肢體帶動他無力的肢體,讓他用一個比較正常的步態去練習行走,所以它其實是可以讓病人比較快開始比較大量、比較正確的步態訓練,讓他的腦或是脊髓能夠產生適當的連結,恢復原來的功能。』 康峻宏說,北醫復健科自前年2月引進至今,已經累積近40位個案,成效良好,適用對象包括中風、脊髓損傷、腦外傷、腦性麻痺及其他神經系統疾病所造成的障礙;不過,體重超過135公斤、嚴重認知缺失或嚴重血管病變者則不能適用。 ..

..癱瘓病人有幫手 機器人教你走

2012年03月01日
公開
1

..癱瘓病人有幫手 機器人教你走 .-字+字.作者: 沈雅雯 | 中央廣播電台 – 2012年2月29日 下午6:36. ....中風癱瘓、脊髓損傷的病人想要正常走路,現在有機器人可以幫忙!台北醫學大學附設醫院引進「機器人步態復健訓練系統」,讓下肢癱瘓、行動困難的患者可以透過機器輔助,在不容易疲累而且正確的步態之下,重新學習行走的感覺,恢復活動能力。 35歲的許先生,是一位精神科醫師,3年前在一場滑雪意外中,不幸造成下半身癱瘓,只能依靠輪椅行動,雖然透過傳統復健,成效卻不大,讓一心想要重回職場為病人服務的他,相當沮喪。前年5月,許先生接受機器人步態復健療程,讓原本無力的雙腿開始有了力量,重新體驗行走的感覺,並持續進步中。 北醫附醫復健科主治醫師康峻宏表示,傳統的復健方式,會運用支架、助行器等輔具,進行行走及上下樓梯的訓練,最大限制就是得耗費很大的體力和時間,病人容易疲累、成效緩慢而無法持久。而機器人步態復健訓練系統則能給予病人雙腿力量的支撐,打破限制。康峻宏說:『(原音)第一個是利用懸吊系統讓病患能夠承重很少,或是不承重的情況下能夠站立,第二個是利用機械肢體帶動他無力的肢體,讓他用一個比較正常的步態去練習行走,所以它其實是可以讓病人比較快開始比較大量、比較正確的步態訓練,讓他的腦或是脊髓能夠產生適當的連結,恢復原來的功能。』 康峻宏說,北醫復健科自前年2月引進至今,已經累積近40位個案,成效良好,適用對象包括中風、脊髓損傷、腦外傷、腦性麻痺及其他神經系統疾病所造成的障礙;不過,體重超過135公斤、嚴重認知缺失或嚴重血管病變者則不能適用。 ..

..癱瘓病人有幫手 機器人教你走

2012年03月01日
公開
1

..癱瘓病人有幫手 機器人教你走 .-字+字.作者: 沈雅雯 | 中央廣播電台 – 2012年2月29日 下午6:36. ....中風癱瘓、脊髓損傷的病人想要正常走路,現在有機器人可以幫忙!台北醫學大學附設醫院引進「機器人步態復健訓練系統」,讓下肢癱瘓、行動困難的患者可以透過機器輔助,在不容易疲累而且正確的步態之下,重新學習行走的感覺,恢復活動能力。 35歲的許先生,是一位精神科醫師,3年前在一場滑雪意外中,不幸造成下半身癱瘓,只能依靠輪椅行動,雖然透過傳統復健,成效卻不大,讓一心想要重回職場為病人服務的他,相當沮喪。前年5月,許先生接受機器人步態復健療程,讓原本無力的雙腿開始有了力量,重新體驗行走的感覺,並持續進步中。 北醫附醫復健科主治醫師康峻宏表示,傳統的復健方式,會運用支架、助行器等輔具,進行行走及上下樓梯的訓練,最大限制就是得耗費很大的體力和時間,病人容易疲累、成效緩慢而無法持久。而機器人步態復健訓練系統則能給予病人雙腿力量的支撐,打破限制。康峻宏說:『(原音)第一個是利用懸吊系統讓病患能夠承重很少,或是不承重的情況下能夠站立,第二個是利用機械肢體帶動他無力的肢體,讓他用一個比較正常的步態去練習行走,所以它其實是可以讓病人比較快開始比較大量、比較正確的步態訓練,讓他的腦或是脊髓能夠產生適當的連結,恢復原來的功能。』 康峻宏說,北醫復健科自前年2月引進至今,已經累積近40位個案,成效良好,適用對象包括中風、脊髓損傷、腦外傷、腦性麻痺及其他神經系統疾病所造成的障礙;不過,體重超過135公斤、嚴重認知缺失或嚴重血管病變者則不能適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