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acebook pixel code
緊急公告:因突發資料庫異常事件,故4/8~4/26資料損毀,如會員於上述區間曾於討論區發文回應,煩請重新發布,造成您的困擾敬請見諒

Bonnie&Phoebe媽咪

他的寶貝

日期

#Tag

讓寶寶更聰明的50個方法

2007年05月08日
公開
33

給寶寶時間,和他一起玩,這些簡單的小辦法就可以讓你的寶寶更聰明。想讓寶寶更聰明,不一定需要多么昂貴的玩具,或者遵循什麼深奧的智力開發的學問,其實你就是孩子學習的最好的幫手。對他說話、給他講故事、唱歌或者只是在一起開懷大笑……你與孩子之間的互動與交流就是刺激寶寶大腦發育的最好模式。   當然了,再好的父母也不是總能想出新鮮的遊戲來和孩子玩。那么,我們介紹的這50個有趣,同時也是科學的小遊戲就很有用了,或許你能從中找到無窮的靈感。 1. 目光交流 新生的寶寶一天中很多時間都是在呼呼大睡中度過,所以你應該非常珍惜他睜開眼睛的有限時間,看著他,也讓他看到你。小寶寶很早就有了辨認人的不同面孔的能力,我相信你一定希望自己的孩子能早些記住爸爸媽媽的樣子。那么我告訴你--每一次你的寶貝看著你,他的記憶力就多了一些累積。 2. 說話,越多越好 也許,開始你得到的只是寶寶茫然的目光,但先不要放棄,而且要在你希望得到他回應的地方稍做停頓,留給寶寶一些時間。不用多久,孩子就能夠掌握對話的節奏,並且用友好的"咿咿呀呀"來填補你留給他的那些空白。 3. 母乳喂養,越長久越好 這是一個老話題了,但我還是想說,哺乳是一個絕好的與你的小嬰兒交流的機會。在他香甜地吮吸時,你輕輕哼唱,或者跟他說說話,哪怕只是輕撫他那柔軟的頭髮,都將再一次地加深你們之間的情感。 4. 伸舌頭的遊戲 研究表明,出生僅僅只有兩天的嬰兒就能夠模仿簡單的面部動作--這是他們具有解決問題能力的一個早期表現。 5. 看看自己 讓你的寶寶從鏡子裡看看自己。剛一開始,他可能會以為那是另一個可愛的小伙伴,然後他會發現自己能令那個"小伙伴"揮手和微笑--所有的寶寶都會喜歡這樣的遊戲。 6. 撓撓 撓撓他的小腳心,或者溫柔地呵他的痒痒,他會很開心。而且,笑是培養幽默感的第一步。 7. 那裡不一樣? 將兩幅畫舉到離寶寶8~12英尺的地方讓他看。這兩幅畫應該是大致一樣,但稍微有所區別的。(比如一幅畫中的樹下有只小兔子,而另一幅中沒有。)寶寶雖然小,卻已經能夠反覆地來回看那兩幅畫,慢慢發現它們之間的區別。這種簡單的遊戲將為他以後識字以及閱讀打下很好的基礎。 8. 分享 帶寶寶出去散步,用小車推著他,或者將他舒服地抱在懷裡。一路上向他描述你所看到的一切︰"一只小狗跑過來了。""看,小樹又長大了。""你聽到汽車喇叭聲了嗎?"你知道嗎,這樣做能幫助寶寶發展語言和詞彙量。 9. 傻傻的媽媽 有沒有試過像小嬰兒一樣咿呀地歌唱,或者高聲地模仿寶寶那些"嬰兒的語言"。別怕旁人笑話你傻,你的寶貝最欣賞你這樣做了。 10. 學會100首歌 實際上我的建議是能學多少首就學多少首。或者你也可以唱自己寫的歌(比如︰我喜歡給你換尿布,換尿布,換尿布……)。有研究表明,熟悉音樂的節奏對學數學很有幫助。 11. 尿布時間很重要 當寶寶躺著,你給他換尿布時,教給他身體的各個部位以及衣服的各個部分。要盡量講解得多一些。 12. 你就是孩子的遊樂場 父母躺在床上或者地上,讓寶寶在你們的身上爬來爬去,攀上攀下。這個最便宜的"遊樂場"可以給寶寶帶來非常多的樂趣。可以鍛鍊他的協調能力以及解決問題的技巧。 13. 買東西 你唱歌唱累了,遊戲也結束了,那么,去趟超市吧。那裡往來的人群,各種各樣的聲音和顏色能給寶寶無窮樂趣。 14. 給一個線索,先﹗ 開燈之前,你說︰"我要開燈了。"然後再按下開關。這樣的小小動作可以教給寶寶因果關係的概念。 15. 一個小驚喜 用嘴在寶寶的小臉、小胳膊或小腿上輕輕吹口氣,寶寶會很喜歡這種對皮膚的小刺激。 16. 一張兩張面巾紙 很多小孩子都喜歡把面巾紙從盒子裡拉出來的動作,不要阻止他。只不過浪費了幾張紙,你卻得到了一個可以鍛鍊孩子感官的玩具--看你的寶寶怎樣將它們揉皺又撫平。你還可以將小玩具偷偷藏在面巾紙下面,然後你看吧,孩子發現那些玩具時會是多么地欣喜若狂。 17. 讀書 一遍又一遍地讀。科學家們已經發現,8個月大的寶寶已經能夠識別句子當中的因果關係--如果你能連續讀兩三遍的話。這樣反覆地讀書對孩子學習語言很有幫助。 18. 藏貓貓 你藏起來,然後你又出現。你滑稽的表情讓孩子笑個不停。在笑聲中,小寶寶慢慢明白,一個物品是怎樣消失,又是怎樣重新出現。 19. 自由地觸摸 找一只盒子,用來保留各種各樣質地的小東西︰碎布、絲綢、羊毛、尼龍等等。用這些東西輕柔地拂過孩子的面頰、肚子和雙腿,同時向他描述這些東西的感覺。 20. 別著急,休息一下 每天總要有那么幾分鐘,和你的寶寶一起坐在地板上。沒有音樂、沒有明亮的燈光、沒有遊戲和玩具。給孩子充分的空間讓他去探索,看看他能把你帶到那裡。 21. 做一本家庭相冊 相冊裡應該保留你們所有親戚的照片,常常把它翻給寶寶看,以增強他的記憶。還有你要記得,當外婆打來電話,就把外婆的照片指給寶寶看,這樣會很有效。 22. 和食物一起玩 在合適的時候,可以給寶寶不同種類和觸感的食物--比如煮熟的花生、粥、麵條和切成大塊的水果等等。不要怕寶寶弄髒衣服,他將在與這些食物的遊戲中很好地練習抓握的能力,同時培養自己的感覺器官。 23. 誰把玩具揀起來? 小家伙趾高氣昂地坐在自己的小車裡,把手邊的玩具接二連三地扔出來,讓它們落到地上。你給他撿回去,他又扔出來,並且為這個新發明的遊戲高興得手舞足蹈。 你千萬別覺得煩,就多給他撿幾次玩具又怎么樣,小朋友在體驗地心引力的作用呢。你還可以給他幾個捲筒紙或者是網球,再在他座位前擺只空盒子。好了,寶貝可以練習瞄準了。 24. 新新紙牌遊戲 和大人玩的紙牌遊戲有些類似。找來幾只塑膠的裝食物的盒子,把寶寶最喜歡的玩具扣在其中一只的下面,來回幾次移動盒子的位置,然後讓寶寶自己去發現他的寶藏。 25. 穿越障礙物 沙發墊子、枕頭和紙盒子能幫助鍛鍊寶寶的運動能力。把這些東西都放在地板上,教給你的寶寶怎樣爬過或者繞過這些東西。 26. 我爬你也爬 你在前面爬,讓寶寶跟著你,一起爬著穿過房間。你可以改變速度,也可以在你覺得合適的地方停下來。 27. 寶寶領導你 等寶寶稍微長大一些,他就會有自己的辦法來檢驗自己的創造力--讓你模仿他。他喜歡看你是否願意模仿他的各種動作,比如發出可笑的聲音,大笑,向后爬等等。 28. 作怪相 鼓起腮幫,讓寶寶來摸你的鼻子,他摸的時候,你"呼"地吹氣;寶寶拍你頭的時候,你可以發出奇怪的聲音;當寶寶抓住你的耳朵,你就伸出舌頭。同樣的過程你可以重複三到四次,然後再換新花樣。 29. 小手告訴你 抱著你的寶寶在房間和房間的周遭慢慢走動,握著他的小手,引導他觸摸各種物體。比如冰涼的窗框、衣架上柔軟的衣服、植物光滑的葉面……(首要原則︰保證安全。)隨時向孩子介紹他觸摸到的東西。 30. 經典故事 選擇一個孩子最喜歡的故事,把主人公換成你的寶寶,這樣就有趣多了。 31. 創作一本"動物園的故事" 下次去動物園的時候,記得帶上相機。把寶寶喜歡的動物拍下來,裝進一本專門的相冊裡。以後可以和寶寶一起看這本相冊,共同分辨不同動物的名稱,還可以加上它們的叫聲和與它們有關係的故事。 32. 讓寶貝做主(但只能偶爾為之) 在可能的情況下,給孩子一些選擇的權利,這樣可以增強他的自信心。有些事情是可以讓寶貝自己做主的--比如晚飯時用什麼顏色的碗。這樣可以讓孩子了解自己的想法也是有意義的,同時還增強了他辨別顏色的能力。 33. 猜猜誰會做主角? 全家人一起觀看記錄孩子成長過程的錄像帶,讓孩子看到自己第一次洗澡,第一次會爬,第一次過生日……你可以在一旁充當講解員。這會是一個鍛鍊孩子記憶力和語言能力的好機會。 34. 每一樣都數一數 家門口有幾級台階?小朋友一次能將多少塊積木疊起來?你有幾個手指幾個腳趾?你要先養成大聲數數的習慣,孩子很快就會加入進來。 35. 充分利用故事時間 邊看圖邊講故事是個不錯模式。你要善于指出圖畫中的細節,同時向孩子提問。比如"你見過白顏色的小貓嗎?" 36. 關掉電視 很多時候,小寶寶的大腦發育需要你和家裡人給他更多的交流與關心,這些可不是卡通片或者錄像帶能取代的。 37. 換一個角度看風景 把寶寶的餐椅從餐桌這頭搬到餐桌那頭。哈哈,這對寶寶的記憶力可是個大挑戰呢,他還能記得以前左邊坐的是誰嗎? 38. 扭一扭 在保證安全的前提下,可以教寶寶扭腰的舞蹈和像芭蕾舞那樣的旋轉。 39. 誰是誰 為那些孩子熟悉的人(親戚、朋友)各拍一張清楚的照片,每張洗兩份。這樣你就有了一套可以玩對比遊戲的"紙牌"。把這些照片都攤開在桌上或者地板上,幫寶寶一起找到哪張和哪張一樣。 40. 下雨了,我們出去玩 跳進小水坑裡,坐在濕漉漉的草地上……當然這種遊戲會招來泥漿和一片混亂,但卻能教給孩子干與濕的概念。 41. 尋找甲蟲 在雜誌或者圖書裡找到一些無害的昆蟲(比如瓢虫、螞蟻、蝴蝶)的圖片給孩子看,然後到公園或者小區的花園裡去尋找這些昆蟲。 42. 一個玩笑 開個小玩笑,比如故意叫錯某人的名字,然後告訴孩子你是在開玩笑。這樣可以開始培養孩子的幽默感。 43. 打扮起來 讓孩子試試穿上老爸的襯衫,打上領帶。你還可以找出冬天戴的帽子,丟了一只的手套,老奶奶的圍巾,看看孩子的創造能帶給你怎樣的驚喜。 44. 什麼叫"體積" 找幾個不同大小的杯子或者是塑膠盒子。下次寶寶洗澡的時候讓他嘗試將水從這個杯子倒進那個杯子。有的時候他倒多了,有時候他又倒得太少了。這個時候你就可以跟他討論一下哪個杯子大,哪個杯子小的問題了。 45. 顏色偵探 挑一種顏色(粉紅、黃色或者天藍,什麼都行),在帶寶寶去散步或者出去玩的時候讓他找出他看到的這種顏色的東西。下一次則讓他挑顏色,你來找。 46. 小幫手 稍微大一點的孩子可以幫你做點簡單的家務了。比如在洗衣服之前讓他幫你把黑色的衣服和白色的衣服分開。或許你的寶貝還能夠把他自己的衣服都挑出來呢。 47. 圖書館 如果你有週末去圖書館看書的習慣,或許偶爾也可以帶孩子一起去。就幾分鐘,讓他感受一下那裡與眾不同的氣氛也好。 48. 一次只一種 西方的小孩子在學習字母時,他們的家長都會遵從這樣的建議︰一周學一個。比如這周是A,那么就給他看以字母A開頭的書,把麵包切成A的形狀,用彩筆在白紙上寫A。 這個辦法你也可以借鏡,比如一周教一種顏色,學會一個數字等。 49. 舊玩具的再利用 不要著急把他嬰兒時期的玩具扔掉。現下再給孩子那些搖鈴或者小皮球,你會驚異地發現寶寶為它們找到了新的玩法。 50. 回憶那些感受 晚上臨睡前和寶寶一起躺在床上,問問他這一天當中什麼事高興,什麼事令他傷心,什麼是他最驕傲的……幫助孩子回憶一天當中的感受,你可以給他鼓勵或者安慰。 記住,這件事情可以成為你與孩子間的習慣,直到他長大成人。 轉載於搖籃網

(轉貼)嬰兒按摩,越捏越健康!

2007年05月02日
公開
36

觸覺是寶寶最早發展的器官,當寶寶出生,甚至是胎兒時期就已經能夠感受到外來的刺激,但是當寶寶剛來到這個世界時,迥異於子宮的環境讓寶寶產生不適應的緊張感,此時便可以透過嬰兒按摩,幫助寶寶放鬆並開始熟悉新鮮的環境,爸爸媽咪也可藉此傳達愛與關懷的訊息。而根據研究,嬰兒按摩對於寶寶身心各方面的發展更是有極大助益。 嬰兒按摩,對寶寶好處多多 穩定情緒 按摩能夠安撫寶寶的情緒,減少焦慮和沮喪等負面的感覺產生,因此可促進寶寶的EQ發展。一般說來,缺乏撫觸、擁抱的寶寶,較容易產生暴躁的情緒。 改善睡眠品質 許多寶寶都有日夜顛倒的惱人作息,藉由按摩撫觸,可讓嬰兒血液中的褪黑激素濃度升高,幫助嬰兒建立睡眠周期,讓寶寶擁有規律的睡眠習慣;另一方面按摩也有助於安撫嬰兒的情緒,讓寶寶能夠安然入眠。 身體機能正常發展 按摩可增進寶寶大腦及神經系統的健康與發展,並增強寶寶的消化功能,在營養能被充分吸收的情形下,寶寶體重就能夠正常增加,特別有助於早產兒的增重。另外按摩也能促進寶寶的血液循環,使皮膚健康、肌肉更有彈性,寶寶的免疫力也能夠提高。 促進感覺動作發展 初生寶寶的動作仍以反射性為主,經過一段時間才會開始發展自主性的動作;而按摩寶寶的手腳便可促進感覺動作的發展,讓未來嬰幼兒自主性動作更加協調與靈活。 解除疼痛不適 當寶寶身體不適時,可藉由按摩減緩疼痛,例如腹部按摩可幫助消除脹氣,或減輕寶寶因便秘所產生的不舒服感覺,並促進腸胃蠕動減少寶寶便秘的情形。另外進行胸部按摩則可使寶寶的呼吸順暢,讓哭鬧的寶寶因減緩不適感而安靜下來。 增進親子關係 按摩的過程中,寶寶可感受到按摩者流露出的愛心與耐心,備受呵護的感覺可讓寶寶從中獲得安全感,並強化寶寶往後的自信與自尊;同時也因為進行按摩時,父母親集中精力在寶寶身上,能夠學習觀察孩子的反應,這樣的互動讓親子間即使不用語言也能溝通;而當父母樂在其中時,無形中對寶寶也會投入更多的關愛,而表現的更為慈祥、親切。 容易上手的簡易按摩法 從寶寶出生開始,爸爸媽媽就可以幫寶寶做簡易的按摩,不過若是寶寶的肚臍尚未脫落,則需避開肚臍部位,而寶寶進食後的一小時內,也不宜進行按摩。 1.腿部這樣按:雙手四指併攏與拇指分開,握住寶寶大腿向腿下、後方環繞,撫揉至腳部,再反方向按摩回去。 2.背部這樣按:寶寶俯臥,一手放至頸背間,一手放在臀部上,輕輕由上背按壓至臀部。 3.手部這樣按:雙手分別握住寶寶的手臂,以搓揉的方式旋轉按摩至手掌部位。 4.腹部這樣按:一手四指併攏,貼在寶寶的腹部,緩緩以順時針方向,以指腹在寶寶的肚臍周圍輕柔地作圓圈按摩動作。 5.胸部這樣按:將雙手放在寶寶胸前中央,以往上、往外至肩膀的方向畫出類似心形狀按摩,施力必須要平均。 幫寶寶進行按摩時,記得力道要輕柔才不會弄痛寶寶,並隨時觀察寶寶的反應,如有排斥或不舒服的感覺就要立即停止,才能讓寶寶與按摩者雙方都能以愉悅的心情進行。 叮嚀 按摩的時機,最好選擇在寶寶精神佳但不亢奮時進行,並佈置好按摩的房間:大約26度的室溫,選一個爸爸媽媽覺得舒適的高度位置,鋪好柔軟的毛巾,並避免陽光直射寶寶的眼睛,甚至可以放點輕柔的音樂,或者在按摩進行時,一邊和寶寶說話、逗他玩,這樣專屬於親子間的親密空間,絕對可以幫助爸爸媽媽與初生寶寶的感情加溫喔! BabyDJ媽咪報報2005-10-14

0-1歲環境vs發育的重要

2007年05月01日
公開
18

在生命的第一年中,寶寶以最快的速度成長髮育,身體、智力及人際關係急速發展:寶寶學會了抬頭、翻身、坐、爬甚至行走;他能有意識地抓握物體;他能聽出自己的名字,用動作、表情和聲音表達自己的意願,可以說出第一個詞;他開始參加社會交往並表現出自己獨特的個性…… 這一年齡段培養的重點是: 1.建立良好的親子依戀; 2.創設環境發展大運動能力和手眼協調動作; 3.為語言的發展做好充分的準備。   多年以來,科學家和教育工作者已經意識到,是先天因素和後天因素的共同影響最終決定了一個嬰兒的性格。先天因素指那些決定大腦發育的基因因素,後天因素是指環境因素對發育的貢獻。 視聽觸環境:提供豐富的視覺、聽覺和觸覺刺激   豐富的視聽觸環境是指在寶寶出生後,依據寶寶的生長發育特點佈置他的生活環境,以提供豐富的視覺、聽覺和觸覺刺激,促進寶寶感知覺的發展。   出生以後,寶寶就開始用自己身體的各個器官去感知、探索周圍的世界。寶寶具有驚人的學習能力,豐富的環境刺激能激發寶寶的好奇心,有助於寶寶大腦的發育,並促進寶寶各種能力的發展。因此,創設豐富的視聽觸環境非常重要。 在嬰兒床上方懸掛色彩鮮艷、能發出悅耳聲音的玩具,例如搖鈴、吊琴、各種充氣玩具等;還可以懸掛父母放大的照片、中度複雜性模式的圖案(如靶心圖、國際象棋棋盤圖等);由於寶寶喜歡看人的臉,在床上掛一面鏡子可以讓寶寶觀察自己的臉。鏡子應該由不易破碎的金屬材料製成,寶寶在鏡子中的形象要真實。 在房間內的牆壁上貼上顏色鮮艷的人像、風景、動物、物品等圖片,寶寶滿月後就可以豎抱著他來看(視距20厘米),觀察寶寶偏愛什麼樣的圖片。可以根據寶寶的喜好更換圖片。 一會兒把臉移向左,一會移向右,讓寶寶用眼睛追隨臉的移動;也可以用紅球來逗引寶寶,當寶寶看到以後,緩慢地移動紅球讓他的視線追隨,以發展寶寶的視覺。所有的這些活動都需要在距離寶寶眼睛20厘米處進行。 照料寶寶的時候,不論是餵奶、洗澡、換尿布或抱他,都要在寶寶眼前20厘米左右用溫柔的聲音、富於變化的語調,反覆地和他說話,輕輕地叫他的小名,用簡潔的句子告訴他你正在做什麼。在寶寶醒著的時候,可以用緩慢、柔和的語調對他說話,如「好寶寶,你醒啦?」「寶寶,我是媽媽,媽媽喜歡你」等等,這樣還能促進親子之間的情感交流。還可模仿寶寶那些無意義的發音,以激起寶寶發聲的興趣。可以對著寶寶不同側的耳朵說話,讓他感覺到聲音從不同的方向傳來。 選擇一些旋律優美的音樂給寶寶聽(包括寶寶在子宮內聽過的胎教音樂),音量比大人在室內說話的聲音稍大一些。注意不要給寶寶聽很多不同的曲子,一段樂曲一天中可以反覆放幾次,每次幾分鐘,過幾周後換另一段曲子。  有意地觸摸寶寶的身體和四肢,提供不同質地的玩具、材料讓寶寶用手觸摸、抓握。  早期閱讀環境:對寶寶早期閱讀能力的培養是至關重要   早期閱讀環境是指根據寶寶的心理特點,選擇適宜的圖書、圖片、掛圖等閱讀材料,並且每天為寶寶朗讀,讓寶寶熟悉父母的聲音,習慣看到書,撫摩書,以產生對書的興趣,形成閱讀的自然習慣。 閱讀是將伴隨寶寶一生成長的活動,早期閱讀不僅能增加知識,使寶寶對圖書和文字產生興趣,還能培養寶寶良好的閱讀習慣。對寶寶早期閱讀的教育,應是終生養成性的教育:讓他們通過多種途徑,接受各種信息,形成看、聽、讀、寫一整套習慣,為今後的學習打下基礎。家庭教育的參與和配合,對寶寶早期閱讀能力的培養是至關重要的。所以,應盡早地創設一個早期閱讀環境。 讀書時要以寶寶為中心。越小的寶寶注意力集中的時間就越短,1歲前寶寶閱讀圖書,主要是培養寶寶與書的情感,幫助寶寶弄明白書是什麼。所以,要根據寶寶的表現來確定是繼續讀書還是暫告一段落:如果寶寶抓住大人的手指,輕拍或蹭大人的手臂,並主動對書拍、抓、打等,表明寶寶能從閱讀中得到滿足,這時可以根據寶寶的需要重複閱讀內容;如果寶寶把目光從書上移開,情緒煩躁時,表明寶寶不再有興趣,這時,就要及時終止,不能堅持看完一本書或一個段落。 只要寶寶有興趣,任何時間都可以與寶寶讀書,哪怕只有短短的5分鐘。1歲前,每天都要為寶寶朗讀。在光線適度且安靜的環境中,家長安詳地、音量不高地邊翻書指圖畫、邊朗讀,還可插入與寶寶的簡單對話。簡單的有韻律的兒歌,通常會引起寶寶的興趣。  社會交往環境:社會交往環境促進寶寶社會化   社會交往環境是指利用各種機會讓寶寶認識、熟悉周圍環境中的同齡夥伴和其他人,逐步讓寶寶適應陌生的環境,以培養最初的社會行為,建立健康的親子依戀。   從4個月起寶寶能認識媽媽,大約從6個月開始認生。認生標誌著親子依戀的開始,同時也說明寶寶需要在依戀父母的基礎上建立更為複雜的社會性情感、性格和能力。一般來說,多數8個月的寶寶見到生人都有些拘謹或驚慌,8-12個月寶寶的認生達到高峰,以後逐漸減弱。要注意,這幾個月是寶寶與父母形成鞏固的親子關係的關鍵期,所以利用社會交往環境來促進寶寶的社會化非常重要。 父母一方面要給寶寶安全感,不要長期離開寶寶,盡可能減少必須離開寶寶的次數,尤其是丟下寶寶一個人;如果必須離開,隨著寶寶對語言的理解,用他所聽得懂得語言告訴他父母要離開一會兒,讓寶寶有心理準備。  另一方面不要保護過度,應創造條件擴大寶寶的生活範圍,讓寶寶步入社會:可以經常帶寶寶上街、上公園、串門,向寶寶介紹社區中經常見到的人;特別需要讓寶寶及早步入「同齡小社會」,鼓勵他與年齡相仿的寶寶接觸、玩耍,雖然這麼大的寶寶還不知道如何與別人交往,但是與同伴在一起的益處遠遠超出了我們的想像。寶寶接觸的人、物越多,認生的程度就越輕,時間也就越短。那種怕寶寶受驚嚇躲避生人的做法是不可取的。  如果家裡來了「陌生的客人」,父母注意不要急於讓寶寶接近客人,更不要隨便讓客人突然靠近、抱走寶寶,也不要在客人到來時馬上離開寶寶,否則會加重寶寶的恐懼心理。 正確接觸「陌生客人」的方法是:當客人到來時,父母可以把寶寶抱在懷裡,不要急於走近客人,要用對客人的熱情態度和友好的氣氛去感染寶寶,使他學會「信任」客人;讓客人逐漸接近寶寶,例如,讓客人給寶寶一個漂亮的玩具;如果客人也帶著自己的孩子,就可抱著孩子與寶寶接觸;如果客人靠近寶寶時,他流露出害怕的表情,就立即抱他離遠些,與客人談笑,待一會兒再靠近,使寶寶逐漸適應、熟悉生人。  爬行環境:促進生長發育   爬行環境是指根據寶寶爬行的需要,對家裡的環境重新規劃和佈置,給寶寶開闢一間專門的活動室或活動空間,創設一個安全、衛生、舒適的環境供寶寶爬行。   爬行可以促進寶寶身體的生長發育;爬行可以訓練寶寶身體的協調能力,對學習走路有很大幫助;爬行可以擴大寶寶接觸和探索環境的範圍,增加認識事物的機會,發展思維和解決問題的能力;爬行還可以促進寶寶與他人更多的交往,鍛煉寶寶的意志力。所以,為寶寶創設爬行環境非常重要。 爬行的準備。爬行的地方必須軟硬適中,摩擦力不可過大或過小。可在瓷磚、大理石等硬地板上面鋪設軟墊(注意:厚度較高的軟墊才能發揮功用),並且避免使用有很多小拼塊的軟墊,以防寶寶將小拼塊摳起來誤食;也可以把被褥拿掉,讓寶寶直接在床墊上爬。在寶寶學習爬的時候,可以提供摩擦力小的接觸面,這樣有助於寶寶的活動;等寶寶熟練爬行後,可以增大接觸面的摩擦力,以給寶寶提供不同的爬行體驗。 爬行的安全。不要讓寶寶離開自己的視線,更不要讓寶寶獨自爬行;特別注意寶寶周圍的環境應當沒有堅硬銳利的物品,不要讓他嘴裡含著東西爬行;傢俱的尖角要用海綿包起來或套上護墊;藥品不要放在寶寶能抓到的地方;特別是電線要絕對安全,不要讓寶寶靠近,要使用安全插座或電插座的防護蓋;如果讓寶寶在床上爬行,一定要防護好,以免摔下床。每隔幾天就要對家裡所有東西的下邊以及角角落落的地方進行一次全面的安全檢查,對那些不太牢固的東西得隨時檢查或者乾脆將它們移開。 爬行的衛生。時常清潔、消毒地板和地墊等物品,不要讓寶寶爬髒的小手直接拿東西吃。 爬行的樂趣。為了增加寶寶爬行的樂趣,可以拿一些寶寶喜歡的玩具放在前面吸引寶寶來拿。會動的玩具,如汽車、球類等對已經熟練爬行的寶寶更具吸引力,寶寶喜歡追逐這些玩具,這樣可以讓寶寶更多地爬行。當寶寶努力爬到「終點」時,父母要適時給予鼓勵。 早期安全依戀環境:兒童心理健康發展的關鍵   早期安全依戀環境是指成人對嬰兒發出的信號做出及時、恰當、撫愛的反應,以幫助嬰兒發展對成人的信任、親近,形成安全型依戀。   所有文化環境內的嬰兒都存在依戀的現象,依戀是一種社會性情感聯結,是嬰兒尋求並企圖保持與父母親密的身體聯繫的一種傾向。依戀是在嬰兒與成人相互作用下形成的,依戀的性質取決於成人對嬰兒所發出信號的敏感性和對嬰兒的關心程度,因此,成人是否對嬰兒敏感、有愛心,對嬰兒安全依戀的形成至關重要。早期安全依戀的形成對兒童心理的發展具有深遠的影響,安全的依戀可以使兒童自信、好奇、富有同情心和堅持性,在自我控制、社會交往與合作等方面有更好的表現。而消極的依戀關係將導致兒童焦慮、孤獨、敵對和日後人際關係中信任感的缺乏。 對寶寶精心照顧、關心、愛護,讓他從父母那裡獲得溫暖和愛,滿足其生理的、情感的需要; 增強父母的敏感性,對寶寶發出的如微笑、咿呀學語、哭叫、注視、依偎、追蹤、擁抱等各種信號做出迅速而準確的反應,保證親子之間積極而又愉快的相互作用; 多與寶寶交往、說話,滿腔熱情、耐心細緻地陪伴他們玩耍,施以語言示範,並與他們共享進步時的快樂; 多與寶寶一起遊戲,一起分享遊戲的快樂,特別是父親,要參與到遊戲中來,讓寶寶與父親有更多的交往機會; 建立穩定的親子依戀關係,讓寶寶學會等待,也非常重要。隨著寶寶各方面的發展,會出現「撒嬌哭鬧」,如果處理不好,會養成總是讓人抱的習慣。當寶寶第一次要求媽媽抱時,讓他坐到媽媽腿上,5分鐘內放下,讓寶寶自己去玩;第二次要求抱時,把寶寶輕輕抱到腿上,接著馬上放下他,反覆幾次,寶寶就會按媽媽的「做完這件事再來抱你,等一會兒」的要求去做。當然,讓寶寶等待的時候,大人的活動都要在寶寶的視線之內。經過多次強化和重複,寶寶撒嬌的時間間隔就會逐漸延長,逐漸地建立起安全的親子依戀。

有了小Bonnie的日子

2007年04月24日
公開
18

生了baby以後(尤其是當了全職媽媽之後) 常常被問了一些問題, 例如:有了孩子以後生活有什麽不同嗎? 當媽媽開心嗎?帶孩子辛苦嗎?你懷念從前嗎? 如果重新選擇,你還是會生嗎?.... 當然啦,問這些問題的,都是還沒結婚or還沒生孩子的朋友, 從他們的身上,我看見過去的自己... 我完全可以理解他們猶豫的心情, 卻也很難解釋現在心境上的轉變... 畢竟有些事非得自己經歷過了, 才能體會,例如:談戀愛、結婚、生孩子。 其實以前我也曾經不太想生孩子, 總覺得太麻煩太牽絆太辛苦太多責任,甚至... 太貴! (自己又太了這方面的行情) 呵呵... 其實都是真的, 有了小孩的確很辛苦很麻煩, 失去很多自由,肩上也多扛了許多責任,而且養小孩的確很貴, 可是相對地人生會覺得比較豐富圓滿, 很多事是沒有孩子的人永遠無法想像的, 會從全新的角度來看世界,對生命也會有更深刻的體認。 煩惱牽掛雖然多了,但快樂滿足也多了。 反正就是各有好處啦~ 沒有小孩可以比較自由地追求自己的理想, 想做個窮困潦倒的藝術家, 或者要浪跡天涯環遊世界都是ok滴。 有了小孩就不能只想到自己, 任何事都要考慮到孩子, 但是在這個世界上你就多了個你永遠會好愛好愛的“親人”耶! 這是有錢也買不到的幸福喲~ 我當然也有懷念從前的時候, 懷念到處旅行的自由自在,懷念和三五好友把酒言歡, 懷念偶爾的放肆和瘋狂,懷念逛街喝下午茶看電影夜遊... 想幹嘛就幹嘛的逍遙。 可是人縂要往前走, 現在雖然比較辛苦, 但也是生命的另一種滋味。 更何況等到七老八十的時候, 逢年過節有家人團聚才不會覺得人生的後半段怎麽這麽寂寞咧~ 我是這麼想啦!

對付厭奶的寶寶

2007年04月16日
公開
46

厭奶多半不是生病,但是寶寶有厭奶問題,經常會讓爸媽不知如何是好,其實,只要掌握一些重點方法,就能讓寶寶重新愛上牛奶。 厭奶可分為兩類:生理性厭奶和病理性厭奶。大多數寶寶屬於生理性厭奶,醫生們普遍認為生理性厭奶無需治療,只要經過一段時間就會痊癒。可是眼見著寶寶每日奶量攝取不足,爸媽的心情焦急萬分,總希望能有解決的辦法。 對付注意力分散型的厭奶寶寶 到了喝奶的時間,小傢伙還沒有餓的感覺,抱來喝一會牛奶,只要聽見絲毫動靜,小腦袋就開始左右晃動,眼睛也東張西望,甚至不肯繼續喝奶了;喝奶的時候,吃吃停停,猶如跑「馬拉松」;或是全身扭來扭去很不安份。 聰明媽媽絕招1:消除來自外界環境的干擾 餵奶時盡量房間裡只有媽媽和寶寶,平時有很多人陪著寶寶玩耍的家庭,在寶寶喝奶的時候,其他的人可以暫時迴避一下,或是把寶寶帶到沒人的臥室。 餵奶的環境光線可以暗一點,最好沒有嘈雜聲音的干擾,對於超級敏感的寶寶,喝奶的時候甚至可以暫時拔去電話線、關掉手機。 聰明媽媽絕招2:調整寶寶情緒 適時調整寶寶的喝奶情緒,在餵奶前一段時間,不要讓寶寶做劇烈的運動。最好在每次喝奶前的半個小時,讓玩得很興奮的寶寶慢慢安靜下來,等寶寶到了喝奶時間,比較能進入狀態。 聰明媽媽絕招3:建立規律性 玩一些有助於集中注意力的小花招,如用歌聲吸引他,久而久之就會摸索出規律,例如哪些歌對哄他喝奶有效果,哪些會起相反的作用;或者利用小道具例如一塊小方巾、一個舊奶嘴或者一個舊奶瓶!仿佛進行一個固定儀式,發現幾個能讓寶寶握著就能安心喝奶的道具,等到喝奶時就拿出來,讓寶寶安心進食。 聰明媽媽絕招4:舒適的喝奶氣氛 選擇讓寶寶舒適但手足受到一定限制的餵奶姿勢,因為舒適而受限制的姿勢能讓寶寶具有安全感。此外,媽媽的情緒要放鬆,如果媽媽緊張、焦慮,寶寶會有所感應,從而也感到緊張,影響喝奶!如果喝奶的時候,母子能保持平靜溫和的眼神交流,寶寶會更專注! 對付不喜歡牛奶型的厭奶寶寶 寶寶添加副食品以後,會發現原來世界上有那麼多好吃的食物,牛奶的吸引力就大不如前了。 聰明媽媽絕招1:把牛奶藏起來 通常一歲以上的寶寶,可以適當吃一些優酪乳,既能和平時吃的牛奶錯開口味,也能做到調整腸胃菌群的作用,對於有便秘情況的寶寶效果更好! 用牛奶和其他材料搭配出好吃的食物,例如水果牛奶、奶麵包粥、奶蒸蛋等等。主材料都是牛奶,但味道和食用的形式能讓寶寶覺得有新鮮感。 選擇一些營養成分和牛奶比較接近的食物,通常也能作為牛奶的替代品,例如豆製品、優酪乳、乳酪,用這些材料做一些寶寶愛吃的美食,等寶寶胃口打開了,慢慢地也會重新找回對牛奶的興趣! 聰明媽媽絕招2:做個好廚師 寶寶攝取的食物種類一多,營養的來源也就增加。俗話說「條條大路通羅馬」,用在寶寶身上也行得通!奶量不足就更要用其他食物來補充。例如平時多熬煮一些口味好的鮮湯,如排骨湯、雞湯、魚湯等等,不要加鹽,可分成小份凍在冰箱裡備用,用來做蛋羹、麵條、稀飯都很好。 對付食慾不振型的厭奶寶寶 多數寶寶都曾經有過這樣的狀況,對吃什麼都沒太大興趣,似乎永遠不餓。這種情況,首先要排除掉吃太飽的問題,如果腸胃方面也無異狀,那就可以想點招數來對付。 聰明媽媽絕招1:拉長兩餐飲食的時間 可以根據月齡的不同安排喝奶和吃副食品的時間,餵食不要過於頻繁,在喝奶前1個小時不要給寶寶吃東西,水份也不要喝得過多。 如果寶寶不肯吃,注意補充水分,喝一些開胃健脾的水,例如山楂水、番茄汁等,只要寶寶有吃,吃多吃少不要太過介意。如果寶寶表現出肚子餓,媽媽也不要欣喜過度,應保持一定的規律,不可一下子又給寶寶塞一堆牛奶和別的食物。 聰明媽媽絕招2:增加寶寶運動量 經常帶寶寶出門走一走、動一動,堅持一段時間,你會發現真的有所不同!即使在室內活動時,多使用一些工具,例如嬰兒健身架、大龍球等,花一些時間練習寶寶運動的習慣,例如洗完澡可以做做按摩撫觸,或是帶寶寶做嬰兒體操都很不錯。 聰明媽媽絕招3:留意食物成分 看看寶寶吃的東西裡,有沒有什麼難以消化的成分,食物比較難消化,就會影響之後的喝奶胃口。找到原因,就能有相對應的措施。 聰明媽媽絕招4:季節性食慾不振 天氣太熱或者冬天氣溫驟降,都可能是食慾不振的因素。這種情況下,要注意寶寶的身體健康,最好不要傷風感冒,等慢慢適應氣候之後,食慾不佳的狀況就會得到改善! 對付吸吮能力差型的厭奶寶寶 寶寶吃不下,也有可能是吸吮能力不好;另一種情況則是奶嘴選擇不當,媽媽要注意這兩種可能性,找出克服的方法。 聰明媽媽絕招1:解決吮吸問題 雖然吮吸能力差算不上病理性厭奶,但總會干擾寶寶的進食,因此適當的鍛鍊是必要的,例如使用安撫奶嘴、使用圓孔奶嘴、多幫寶寶按摩嘴唇等,都可改善吸吮無力的狀況。 聰明媽媽絕招2:找到適合的奶嘴 市面上有許多品牌的奶嘴,形狀、型號、材質不同就是為了適應不同寶寶的需要,可以多買幾個試試看,找到最適合的種類。 聰明媽媽絕招3:更換奶瓶哺餵 如果母乳哺餵的寶寶吸吮有問題,難以喝到奶,請不要急著斷奶,在嘗試各種方法均沒有明顯改善的情況下,不妨用吸乳器把母乳吸出來,以奶瓶餵給寶寶喝。畢竟母乳含有許多免疫抗體,營養較豐富,奶瓶喝奶通常會比直接吸母乳容易些。 只要寶寶精神狀態很好,體重身高增長正常,就說明寶寶營養良好,爸媽不用過分擔憂。如果每日攝取奶量不足也可以用其他食物中的營養成分來補充哦。 媽媽經驗談 其實有的寶寶不是真正的厭奶,可能只是厭倦千篇一律的喝奶方式。同樣的牛奶,裝在奶瓶裡不想吃,用小湯匙餵卻肯喝下去。陳媽媽表示,他的寶寶在大約5個月的時候,連湯匙餵都不想喝的情況下,卻肯用大人喝咖啡的杯子喝奶,雖然會撒一些出來,但卻比用奶瓶和湯匙有效多了!這讓陳媽媽很驚訝,原來換個方法,就能解決問題,寶寶9個月大後更是對著奶瓶口,一小口一小口地直接把牛奶喝下去! 厭奶期三款副食品推薦 麥香奶 適合月齡:適合3個月以上寶寶 製作方法 麥片富含水溶性纖維素,可促進腸胃功能,有助於消化。媽媽可以先用量杯量取一些開水,把燕麥片泡開,再加入配方奶粉沖調好。用食物料理機攪拌成香濃可口又適合寶寶月齡的麥香奶。4個月以上的寶寶還可以添加煮熟的蛋黃一起攪拌哦。 水果口味優酪乳 適合月齡:適合12個月以上寶寶 製作方法 優酪乳雖不能給小寶寶當成主食,但可以當做補充的點心食物。媽媽們選擇優酪乳的時候,應儘量選擇原味,因為絕大部分水果口味優酪乳,都添加人工色素或香精等。如果想吃水果口味,可以自己添加自製的果泥、果粒,這樣既新鮮又營養,且安全健康。可用雪克搖搖杯,把一小杯原味優酪乳,加半條切小段的香蕉,一起加到杯子裡,小小用力搖一搖,不但可運動還能娛樂寶寶,又做出好吃的優酪乳哦。 炒鮮奶 適合月齡:適合15個月以上寶寶 製作方法 將常溫鮮牛奶中加入一定量的澱粉,調勻後倒入不沾鍋中。用小火加溫,邊加熱邊攪拌,至牛奶成黏稠狀時,可加入其他配料(通心粉、蔬菜、玉米粒等),炒均勻即可。這款副食品可甜可鹹,配菜很隨意,可以依據寶寶的咀嚼能力調整配蔬菜硬度和精細度,媽媽的創意空間很大。

玩玩具~提高寶寶專注力~依年齡配合各項發展

2007年03月09日
公開
24

玩玩具~提高寶寶專注力~依年齡配合各項發展 寶寶從0個月到18個個月大,是所有身體機能發展最重要的時間,包掛智力.視力.創造力等,而玩具的輔助則是幫助寶寶學習並訓練專注力,但一次給他太多玩具會讓他無法專心˙ 父母可依寶寶年齡選擇適合他的玩具,並在遊戲中輔助重點功能發展˙ 0-3個月 感官知覺發展 寶寶躺著時會踢腿,或手指自己包圍大人的手指,但此時寶寶沒有控制力,建議可選擇踢腳鋼琴類的玩具,增加腿部的力量,和手握搖鈴增加手指力量˙ 1.主要發展-踢腳 適合玩具-踢腳鋼琴 給父母建議-當寶寶踢腿讓琴鍵發出聲音時,可說些鼓勵他的話,例如:哇!你好棒,妳讓燈亮了耶! 2.主要發展-短暫握住東西 適合玩具-手搖鈴 給父母建議-挑一個色彩鮮豔的手搖鈴讓寶寶握著,並看他會部會雙手交替換喔! 3.主要發展-眼睛焦距 適合玩具-床邊掉鈴 給父母建議-鼓勵寶寶注意週遭環境,掉鈴可選顏色鮮豔.有燈光等可吸引寶寶注意力的產品! 3-6個月 腦力發展階段 這個階段的寶寶個性和思想會越來越明顯,也是腦部神經建構連結的重要階段,所以父母在寶寶這個階段要多和他一起玩互動式玩具˙ 1.主要發展-用眼睛尋找 適合玩具-可拍打發出聲音的玩具 給父母建議-在寶寶正前方拍打玩具,看寶寶會不會盯著玩具看.手想要拿玩具,並不定期將玩具換不同方向,看寶寶會不會轉頭˙ 2.主要發展-尋找臉部 適合玩具-有可愛臉部的玩具或在床邊放可愛的鏡子 給父母建議-可和寶寶玩辨認玩具臉部的五官,將玩具和父母以及寶寶相同特徵的五官指出,同時說出該部位的名稱並用手指輕輕碰寶寶該部位 6-9個月 行動力發展 寶寶的肌肉控制力正快速發展,能夠爬行.追趕會動的物體,也可能想站起來,此時玩玩具的空間最好貼上軟墊,防止寶寶跌倒受傷˙ 1.主要發展-爬行 適合玩具-會動的玩具或球 給父母建議-挑一個玩具目標讓寶寶爬向它,而玩具本身最好有鮮艷的色彩,或會發出聲音.燈光,吸引寶寶,例如會邊走動邊唱歌的玩偶˙ 2.主要發展-碰觸抓握並認字 適合玩具-軟積木.幼兒啟蒙布書 給父母建議-選擇能認識小動物的書或軟積木,若玩具或布書本身會發出閃光或有聲音也很好,可在遊戲中觀察寶寶對喜歡顏色.聲音的反應˙ 9-12個月 學習說話能力 寶寶從發出"咿咿呀呀"的聲音,逐漸變成實際的語彙,父母可多交保保認識並正確說出物體的名稱˙ 1.主要發展-學走路 適合玩具-推著走的學步車 給父母建議-可讓寶寶推著學步車或父母在旁邊推著學步車,讓寶寶跟在學步車後爬行 2.主要發展-形狀分類 適合玩具-可玩分類遊戲的玩具 給父母建議-先跟寶寶介紹該玩具的形狀,再讓寶寶自己去拿或把玩具放進府何形狀的盒子裡 12-18個月 訓練肌肉協調性 這階段寶寶可玩較費力的玩具 1.主要發展-走路 適合玩具-推和拉的玩具 給父母建議-陪孩子走路時可擬訂一個假想目的地說給寶寶聽,讓他邊聽邊走 2.主要發展-平衡感 適合玩具-慢速電池電動車 給父母建議-先把寶寶抱到電動車上,然後再打開電源,等孩子大一點,再訓練他自己上下車子˙ 18個月後 培養創造力 寶寶已經可以走的很穩了,可能還會橫著走.後退.奔跑,家中所有物品都應包上尖腳保護套,並將電線.桌巾等收好˙ 1.主要發展-會說約50-200個字彙 適合玩具-圖卡 給父母建議-可唸圖卡上的字給孩子聽並用手指著字.讓寶寶連結字會發音和寫出來的字 2.主要發展-畫畫 適合玩具-各種色彩 給父母建議-可買多種筆讓寶寶隨意畫,並鼓勵他用畫中的物體來表達自己的想法˙ @訓練專注力 專家說 可自製玩具@ 明新科技大學幼兒保育系教授 張玲芬 每件玩具要讓寶寶完30分鐘,準備買新玩具時應讓他自己選擇捐贈出一個舊玩具,讓孩子明瞭一進一出的概念 北醫附醫小兒科主任 陳明忠 家長可自己摓布偶,送給出生6個月大的小孩玩,6-12個月大的小孩,可自己用硬紙板做拼圖,而1-2歲的小孩則可玩角色扮演˙ --------------------------------------------------------------------------------

小兒發燒.處理原則

2007年03月06日
公開
19

作者:長庚醫院-小兒科護理部 一、何謂『發燒』? 「發燒」是指體溫超過標準值(一般標準為37℃),通常腋溫超過37.5℃,口溫、耳溫或肛溫測量超過38℃時,就是發燒了。 二、基本概念 (一)發燒是身體有潛在感染或發炎而引起的一種臨床症狀。 (二)發燒對病人有保護作用,因為體溫上升時可對體內致病菌提供不利的 環境,且能加強人體免疫系統反應。 (三)小孩的發燒大部份是病毒或細菌感染,發燒本身不會影響腦部功能,因為大腦細胞的基本成份是蛋白質,而蛋白質通常要在攝氏42度以上才會逐漸地被破壞,一般的發燒很少會超過此一溫度,所以不用擔心會燒壞了大腦。除非某些引起腦部病變的發燒如腦炎、腦膜炎等情況。 (四)小兒發燒的可能原因:   1.外在因素:小兒體溫受外在環境的影響,例如衣服穿著太多、水 喝太少、房間空氣不流通。   2.內在因素:感冒、氣管發炎、中耳炎、喉頭發炎或其他疾病…等 等。   3.其他:預防針注射,如麻疹、白喉、百日咳、破傷風…等等之反應。 (五)發燒時勿驚慌,勿濫服退燒藥。 三、一般發燒的處理原則 一般發燒的處理原則,會因疾病的不同而異,除了需針對病因來治療外大致可依下列方法作初步理: (一)發燒的週期簡單分為先寒顫期及退熱期。寒顫期:四肢冰冷、發抖,予以保暖,如增加衣被、四肢熱敷、溫熱開水攝入;於寒顫期有頭 痛出現則可先使用冰枕,可減緩不適感。退熱期:四肢溫暖、流汗,可減少被蓋、使用冰枕及擦澡。 (二)另當四肢溫暖或流汗時,予以穿寬鬆衣服,減少被蓋,保持室內空氣流通,室溫宜保持在24~26℃。(疑夏季熱時,室溫可再下降)。 (三)使用冰枕5~10分鐘仍需注意四肢是否溫熱,若冰冷則需再保暖,暫 停用冰枕,小於3個月的小孩建議用水枕不用冰枕。 (四)退熱期時洗溫水澡(水溫36-37℃,泡20-30分鐘),使皮膚微血管 擴張及藉由水蒸氣而達到散熱目的。 (五)補充足夠的水份(包括開水、果汁、運動飲料、水果等),依不同體重而調整,一般而言十公斤者至少一天至少應有1000c.c.,二十公斤者則至少應有1500c.c.,若天氣悶熱導致多汗,應再增加攝取量。 (六)體溫肛溫(耳溫)超過38.5℃,腋溫超過37.5℃以上時,應依醫師指示服退燒藥。 (七)請正確記錄發燒之天數,體溫度數及其他症狀提供醫師參考。 四、其他注意事項 (一)請依照醫師之囑咐按時服藥或使用退燒劑。 (二)如有下列情形時,請立即就醫: 發現小孩有抽搐、活動力不佳、異常哭鬧、持續性劇烈嘔吐、食慾不佳或持續3天以上發燒情形。 (三)有「熱痙攣」的小孩,為避免高燒引起「抽筋」,平時在家宜備有口服退燒藥及退熱栓劑,以便發燒使用,並且儘速就醫。而栓劑應冷藏保存。 (四)腹瀉患者儘量不使用肛門栓劑,因為可能刺激肛門而使腹瀉情況更為嚴重,且腹瀉時也會影響藥物的吸收。 (五)罹患泌尿道感染、中耳炎、肺炎、猩紅熱病童雖未發燒,仍然需要 依照醫師之處方繼續服用抗生素,以確保達到治療效果。 五、諮詢服務電話 如有任何問題可聯絡:  台北院區(02)2713-5211轉小兒科病房  林口院區(03)328-1200轉小兒科病房  基隆院區(02)2431-3131轉小兒科病房  嘉義院區(05)362-1000轉小兒科病房  高雄院區(07)731-7123轉小兒科病房

15個早期教育的重點 越早開始學習越聰明

2007年03月05日
公開
45

文/楊健(嬰幼兒發展專家) 早期教育的重要性日益被爸媽所重視,如果能知道早期教育可以教寶寶哪些內容,相信每位父母親都能養育出聰明寶寶。 早期教育是指在寶寶生命的初始階段(通常指0~3歲),利用大腦半球急劇增長、分化的有利時機,挖掘潛能,提早開發智慧,同時養成良好的習慣和性格。 歸納來說,有15個早期教育的重點,可提供父母做為參考。 1.訓練感覺器官 視覺:新生兒的房間白天要寬敞明亮,視力所及處要有鮮豔的物品。 聽覺:經常對他說話,讓他接受各種外界的聲音,以及聆聽愉悅的音樂。 嗅覺:讓寶寶聞各式各樣的氣味。 味覺:讓寶寶品嚐酸甜苦辣的滋味。 觸覺:經常抱寶寶,並使用軟、硬等不同材質的東西觸碰寶寶,讓他能夠有不同的觸覺刺激。 2.發展交往能力 這是寶寶心理健康的重要指標,也是寶寶進入社會的開始。爸媽要主動、有目的、有計劃地讓寶寶接觸同齡寶寶和成人,鼓勵他在大庭廣眾之下大方說話、行事有禮;並創造機會,例如鼓勵寶寶正確稱呼客人、給客人倒茶等。這樣不僅培養寶寶的語言能力、提高自信心,而且為人際交往打下了基礎。 3.培養觀察、提問的能力 教寶寶學會看世界。從衣食住行、花草樹木、磚瓦泥石等日常所見來培養寶寶的觀察能力,並能夠即時地對寶寶的提問作出回應,例如寶寶指天上的星星,爸媽就要立刻告訴他星星的各種概念,將物與概念對應起來。等寶寶再大些,觀察的事物更多了,就要引導他進行思考提問,刺激他認識世界的強烈欲求。 4.進行體能活動 平時多帶寶寶進行運動或活動,例如新生兒期開始學游泳、1歲半左右學爬階梯、跑步等。爸媽要提高寶寶的體能訓練,讓寶寶在擁有健壯體格的同時,還可培養大膽勇敢的品格。 5.勞動及勞作訓練 人的成長是需要勞動和勞作的。但是現在的獨生子女動手能力卻很差,其原因在於爸媽的溺愛剝奪了寶寶的動手權力。所以爸媽要鼓勵寶寶培養自我服務的能力,將寶寶能力所能及的動手權力還給寶寶,讓他在做家事、收東西、玩玩具中體會創造的快樂。 6.培養口語能力 語言是思維的工具,巴甫洛夫將語言稱之為「人類獨有的第二信號系統」。在早期教育中,要增加語言的信息量,將足夠的語言資訊輸入寶寶的大腦;要經常且大量的對寶寶使用語言,例如每天花20分鐘給寶寶朗誦故事、為他說明所見所聞。 7.學會音樂、舞蹈 這是美育教育的範疇。爸媽與寶寶一起欣賞優美的音樂、寶寶唱兒歌、打節拍、跳舞、律動,讓寶寶在音樂中感受美,提高審美能力,而且爸媽會發現,音樂會令寶寶的表情、動作、容貌等透出優雅的氣質。 8.學習藝術 美術對刺激寶寶右腦發育,增強想像力、形象思維力,提高美的鑒賞力有極大的作用。爸媽可帶寶寶參觀攝影展、雕塑展,並對各種工藝品、繪畫、藝術照片等進行討論;家裡的擺設也要有美的講究。慢慢引導寶寶主動去追求及學習藝術。 9.給寶寶良好的玩具觀 玩具有好多種,如果是買來的,爸媽不要買了之後直接丟給寶寶就不管,也不要認為玩具只是消磨時光,爸媽要陪著寶寶一起玩;生活上的用品往往也是寶寶眼中的玩具,例如鍋子、鬧鐘、尺等;而最好的玩具則是爸媽和寶寶一起製作的玩具,例如風箏、風車、燈籠等,寶寶會更有興趣。 購買玩具時注意事項 0~1歲:可購買感知、觸摸型玩具。色彩鮮豔、音質優美、便於抓握丟擲,但不要太小以免寶寶誤吞。 1~2歲:可購買拖拉型玩具和可訓練雙手精細動作的玩具。 2~3歲:可購買激發想像力的玩具。例如小食具、積木、拆裝玩具。 3~4歲:可購買智力玩具。如七巧板、小算盤、拚圖等。 10.參加親子教育 參加社區或學校舉辦的親子活動,團體生活中可訓練合作、競爭等意識,形成良好的社會交往。同時也能了解孩子在人際中的表現,而給予建議。 11.走進大自然 大自然是嬰幼兒的精神營養之源,是融合智育、美育、體育於一體的大教室,寶寶在大自然環境裡可以學習種花草樹木、觀察氣象等,同時,對萬物產生愛護的心理。 12.瞭解社會 帶寶寶去工廠、博物館、名勝古蹟等地方,接受人文教育,擴充見聞。見多識廣的寶寶更加聰明。 13.提前識字及閱讀 爸媽可結合與寶寶生活有聯繫的事物,進行識字教學;寓識字於遊戲之中;製作各種專門的識字卡片等,並陪寶寶一起看繪本講故事。 14.建立空間、時間、數的概念 讓寶寶了解內外、上下、立體、平面、形狀等各種有關空間的概念;並教導他了解早上應該做什麼、晚上又該做什麼,逐漸建立良好的作息;從日常生活中給予數的概念,例如一個蘋果、二雙鞋子。 15.其他活動 爸媽也可因個人條件提供給寶寶獨特的生活經驗,例如攝影、釣魚、種花、養魚等。這些活動既可拉進父母與寶寶之間的距離,同時,也讓寶寶學習課本以外的知識。 轉貼至聰明寶寶電子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