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acebook pixel code

他的寶貝

日期

#Tag

讀書會

2008年10月24日
公開
39

培養孩子的外語能力 〔教出英語力〕 學英文,怎麼學? 李櫻(台灣師範大學英語學系教授)採訪整理�何琦瑜 攝影�劉國泰 幫助孩子學英文,如何在對的時機,做對的事? 家長的態度和期望,決定了你是在幫忙孩子,還是讓他提早出局。 這幾年兒童英語教育的關注焦點,一直擺在「時間」。家長非常關心「when」:什麼時候學,但是我要提醒家長的是「how」:如何學才是重點。提早學習外語確實有可能不少有優勢,但真正的關鍵在於家長的態度和期許:你希望孩子能學出什麼成果?能夠達到什麼目標?家長的態度和期望,決定了他們究竟是在幫忙孩子,還是讓孩子提早出局。 贏在起跑點,摔在起跑點? 很多家長希望,早點學英語就可以讓孩子擁有真正的雙語能力、將來中文英文可以一樣優異,其實真正的雙語是非常罕見的。即使我們會說好幾種語言,但通常有一個語言是主要語言,用主要語言思考、推論,甚至想像、創造。 中文能力的培養,直接影響到台灣的孩子抽象思考的基本能力。如果主要語言能力沒有得到足夠的磨練,反而一心急於投入第二語言的學習,最終可能會「兩敗俱傷」,影響了孩子整體學習的發展。 另外一個迷思是,家長希望小的時候記憶力好,小朋友會「不知不覺的學會另一種語言」。其實我們常常過於誇大孩子的語言學習能力。我們感覺小孩彷彿聽聽就會了,不需要特別努力。其實那是因為他在學習本國語言的時候,他的周圍有數千數萬次的「輸入」。他今天如果學英語,學校課堂之外的主要生活情境中所聽到的卻不是英語,家長期待孩子聽一個單字三、 五次或七、 八次,就覺得孩子應該要會了,這無疑會是太大的壓力、過高的期待。 任何語言學習的過程中,「輸入」絕對要大過於「輸出」。 要讓孩子提早學,有意義的學習,應該要先重視豐富的「輸入(input)」,給孩子有意義的、有上下文的故事。因為字詞出現在非常有趣的上下文裡,是有意義而且情境足夠的語言輸入與接觸,這才是真正有意義的學習。 這幾年來國中小推動課外閱讀,也希望由中文閱讀延伸到英文閱讀,但實際成效十分有限。過去三年我到台北市二十幾所小學訪視的時候,許多英文程度很好的孩子選出來和我溝通,可是其中只有極少數的孩子會真正做英文的課外閱讀,多數學生都說只有老師規定的書或學校統一購買書才會看,因為是功課。原因是什麼?他們都說,單字太多,看不懂;查字典太麻煩。我問他們:看到單字怎麼辦?孩子們都回應:查字典啊!我問:「那你不會猜猜看啊!」學生說:「猜不出來,不能猜!」 這些回答顯示的是,孩子們只會看字詞和語句的意思,卻完全沒有語言推理的能力。而從上下文做出合理的語意推演的能力,正是培養閱讀能力中不可或缺的一環 螺旋式學習,取代直線式 台灣各級學校的英語學習,常過份重視教了多少單字和句型、所學的內容達到幾級的程度;父母和老師都希望孩子能快速通過升級考試,以證明孩子已經有較高級的實力。但是,英文的學習,不是直線式的學習,而是螺旋式的學習。譬如說你學會了第一級的辭彙和句型,是代表你真的會了嗎?還是在限定的語意和限定的上下文情境裡,你可以了解那些辭彙,說不定換了一個場景、換了情境,你就未必了解那些辭彙的用法。很多孩子剛開始進步得很快,一直考考考,往上升級,但是到某一個程度就卡住了,然後家長就會說是孩子不夠用功,孩子也覺得自己很挫折,覺得自己變笨了。其實都不是,而是他在前面所學的基礎不穩固。就像堆積木一樣,他一直在學新單字、新句型,直線式的往上升,每個級數的新單字都只出現三、 五次,就要進階到下一級,基礎很薄弱,堆疊到高處,很容易崩倒。 所謂螺旋式的學習,不是一直要求孩子往上堆疊記憶新單字,而是迂迴前進,往前挪動時,舊的詞彙佔滿大部份,然後加一點新的,或是把學過的辭彙,放到新的情境、上下文裡學習。 我到小學訪視時,常常疑惑為什麼老師要教這麼多、這麼難的內容。老師們的回應是:「學生都會了,他們都學過了。」「教得太簡單,學生都說學過了,家長也會抗議。」比如說,三年級的單元主題教形狀(Shapes),一個單元中有八個十個形狀的單字,其中有一些老實說連大學生也未必拼得出。 我們的各級英語教學常常就是把時間和精力用錯了地方。很多幼稚園、小學的小朋友,背了很多不常見的動物、食物等的名字,或是提前學習困難的單字,但相對的卻沒有真正聽過很多有趣的故事、做過足夠的閱讀;缺乏真正的口語和書面語言輸入,即使有許多詞彙和文法知識,其實對未來英文的學習,意義並不大。到了中學,有許多老師或補習班把學習重點放在句型的分析和代換上面:句子裡什麼叫主詞、動詞、代名詞、主詞補語等等。 一篇簡單的課文,老師總有許多可以補充的內容,有抄不完的代換句型、背不完的詞類變化、列不完的相關詞彙和片語,更有做不完的測驗卷。但是背了這麼多內容,為什麼我們的孩子英文閱讀能力仍然不佳、寫作和聽說能力更是和預期有極大的落差?答案其實很清楚,因為我們的努力方向並不正確。 長久以來,我們的英語學習焦點都偏重詞彙和句型的學習量,但卻很少注意到這些語言成分的實際使用。事實上,詞彙如果只是會讀、會拼寫、知道中文翻譯,並沒有真正的用處。 在許多升學補習班和參考書的影響之下,老師和家長可能都認為,為了通過高中和大學的升學考試,文法的補充和分析是中學英語教育最重要一環;就算學生認為內容枯燥,也必須忍受。但究竟甚麼是學生的「文法能力」?「文法能力」並不等於「文法分析能力」。如果學生可以看懂一篇文章,可以正確地朗讀出一篇文章,可以正確地斷句、可以用正確的語調,那麼基本上他的文法是沒有問題的。因為,「文法能力」是讓我們表情達意的能力,讓我們知道在什麼時候、什麼地方,該用什麼句型和詞彙,表達想說的意思。 許多家長常覺得,老師上課補充的單字和句型愈多愈是好老師。但其實要老師補充最容易了,拿起參考書抄都抄不完。真正優秀的老師,是當他教新的句法或辭彙時,知道怎麼樣連結到學生已知的、舊有的知識庫,知道如何透過學生已經學會了的句型,引介出新的單字,或是用新的句型,複習舊的單字。這樣學生才能一面學新的東西,一面把舊的東西不斷的複習,成為螺旋式前進的學習。 面對雙峰落差的學習法:做好最基本的事 我們一直誤以為「文法分析能力」等於「文法能力」,我翻開許多學生的參考書看,發現裡面都不是「英文」,而是編者在解釋那少少的幾個英文辭彙,在分析、拆解課文中有限的句型。所以你念了很多參考書,但你沒有念到「英文」的文章或口語,而是念了很多某人對文法的分析。 螺旋式教學,面對目前的雙峰現象,也是很好的解決方式。學過的孩子,緩一下腳步,不是在等別人,而是穩固你的學習基礎,不要把基礎建立在沙子上。 面對程度好的學生,當他已經可以很能掌握課本內容的時候,老師應該給他的補充,不是去支解課本的東西可以代換什麼,而是你鼓勵他去讀一些跟課文程度相當,或主題相關的英文故事或文章,老師可以引導他的閱讀,但不是要讓他把所有補充教材的單字都背起來,而是要給他更多的語言內容,讓他可以有更多機會利用學會的基本詞彙句型,放在不同的上下文中,和其他的句型詞彙整合,以螺旋式的累進方式,穩固他的學習基礎。 至於程度落後的學生,他對課文內容的理解就已經很困難了,為什麼還要補充單字、代換句型呢?最好的方式,應該是讓他有機會朗讀、熟讀課文,補充太多沒有用,他原本一個基本句型可以記起來,補充了太多他連第一個都記不起來了。所以最好的方法,就是把基本的課文、句型了解清楚、反覆練習。 我自己在鄉下長大,成長的過程裡也沒有很好的英文學習環境,我就是喜歡聲音,我常會錄下自己的聲音,反覆錄、反覆聽,自我練習、自我糾正。到了高中時我才開始聽空中英語教室,把裡面的內容重複聽,持續聽兩年,聽不懂,我也不害怕,我把單字放在內容裡去學,經過這兩年,我到高三,課本翻開竟然覺得沒有什麼單字或不懂的句子。因為我真的把時間花在「英文」,而不是「something about English」。我自己,或是我教過程度好的學生,不論家裡的資源是否優渥,都有一個特質,他會以任何方式得到「輸入(input)」,有的學生還會把電視影集錄影起來,廣告時去查他覺得有趣的詞,程度好的學生幾乎都是這樣的。 大陸人學英文很流行大聲念出來,對著牆大聲念,有些人覺得很誇張。其實朗讀是很好的練習,你可以聽到自己的聲音,聽到自己怎麼組織這個句子,何處該停頓、語氣如何,都代表你是否了解文法與結構。但我們的孩子卻很少朗讀課文,連程度不錯的學生,你叫他念出聲,他念的都不是句子,而是十幾個單字的組合。等於他學了這麼多文法分析,要他用出來的時候,能力仍是缺乏的。 國小學習重點:字音關係其實英文在國小階段,只要能把二十六個字母,字音的關係、語音辨識能力學好就夠了。他語音辨識的能力沒有建構好,就急切的要去背單字,他聽都還沒有聽清楚,你就要他說出來,他就只有想盡辦法找一個錯誤的、急就章的讀音來代替。孩子如果能把語音辨識的能力,在小學階段建立起來,他未來就可以省下很多死背單字的力氣。 我們現在有一個滿嚴重的問題,大家也很忽略了語音辨識這一塊,好像隨便的老師都可以去教一、二年級,沒有找一位口齒清晰的,對語音概念清楚的老師,去教最基本的課程。 很多人誤解說我這樣講是太挑剔孩子的發音,不是,我並沒有說要孩子的發音百分百漂亮,但是要能夠辨識啊。比如,老師有時候考聽寫,老師念「貝的」,到底是bed 還是bad,他說答案是 bad,可是我聽起來都不是bad啊,那我的自然發音法不是學假的嗎?辨識能力非常重要。所以我跟老師的講習常說,並不是要各位的發音漂亮,但是要能被辨識,你可以用錄音帶輔助,要能夠做出正確的口形,嘴形。比如孩子看到你的嘴巴,e有嘴形變化,a沒有變化。他看你的嘴形就可以模仿出正確的發音。 我們教師的養成教育,或說整個教學裡面,可能對早期教育裡面錯失了語音這一塊,所以我們投入大量的心血,時間、金錢,可是沒有在對的時間做對的事情。所以初期看起來蓬勃發展,好像小孩朗朗上口,其實是一個很不扎實的基礎。 我們不能苛求老師說他發音一定要很漂亮,或他文法要完全精準,可是老師至少要覺知發音的重要,所以他會善用輔助的CD,配合視聽教學。所謂我們目前初階的學習,到小學三年級之前,教育部的學習大綱非常清楚,這個階段的重點就是語音,以及提升孩子的興趣。可是老師都會覺得那都沒什麼好教啊,那就直接跳到很豐富的單字或句型裡去,感覺上學了很多,可是最重要的基礎卻沒有建立。 英語教育已經延伸到這麼早開始學習,如果我們還是讓六歲的小孩,學習的方法和內容,跟我們以前國高中學的一樣,那只不過小人兒學英文學問大 文/張湘君(臺中健康暨管理學院應用外語系系主任)   臺灣掀起全民學英語風潮,許多家中有小孩的家長都患有「英語焦慮症」,加上幼兒美語補習班不定時寄發「每個父母,都了解學習美語對孩子一生的重要性,可惜大部分的人,都錯過了孩子最寶貴的學習時機。」之類的廣告信函,讓家長對幼兒是否應提早學英語充滿迷思與疑慮。   學習英語,真的有所謂的「最佳時機」嗎?如果有,是何時呢?事實上,影響英語學習的因素甚多,年齡談不上是唯一的,或是最具決定性的因素。   一般人相信幼兒階段即開始學習英語有下列的優勢:   一、 發音較為準確:發音器官是由許多小肌肉所牽動,由於幼兒口腔小肌肉的運用尚未定型,靈活度較高,以及仍處牙牙學語階段,尚未受到母語發音的干擾,較易習得一口流利的標準英語。   二、 學習到的字彙及句型的總數量較大:英語能力有聽、說、讀、寫四方面,每種能力的優劣,皆與所認識的字彙、句型的多寡有關。早些學英語,能累積較多的字彙、片語、句型,日後使用起來自然能得心應手。   三、 勇於嘗試:壓抑與自我防衛都是不利於語言學習的情意因素。一般說來,兒童時期的自我防衛作用較弱,較沒有顏面問題的顧慮,犯錯不會害羞,也不會過度焦慮。因此較願意開口說話,練習的機會多了,成效當然也就容易彰顯。   從以上三點看來,幼兒學英語似乎有其先馳得點之處;但幼兒耐性較差,學習外語的動機也不夠明確,意志力相較於大人也顯得薄弱,這些是不利語言學習的因素。 家長的四要原則    家長關心孩子的英語學習非常自然,然而要掌握「四要」原則:要關心而不焦慮、要了解而不迷思、要拒絕偏食的學習,以及要讓孩子健康的學習。語言之學習,少有捷徑可走,因此孩子學習英語,家長關心的層面應不只是「何時學」這件事,因為想要一步登天,是不可能的。學什麼,以及怎麼學、哪兒學等問題,才是需要費思量的。   幼兒除了上英語托兒機構或補習班學習英語之外,「家庭」其實也可以是幼兒學習英語的沃土。建議家長除了當孩子的「國語媽媽」「閩南語媽媽」「客語媽媽」之外,也可學習當孩子的英語媽媽,用「媽媽英語」來和孩子互動,用愛與關懷來帶動,用鼓勵和讚美來引導孩子的英語學習。英語學習過程中,請大人包容孩子無傷大雅的錯誤(例如第三人稱的動詞沒加s),同時也欣賞他英語學習方式的獨創與自主(國、英語混雜的自創一些單字,如Englishman說成英文人)。相信這麼一來,孩子的英語學習一定能有不錯的效果。 從遊戲中自然學習   科學研究如今證明,一位父親在清晨為寶寶所唱的一首歌,或者一位母親帶著寶寶做手指謠,都有助於替這個孩子的一生奠基。要是家長能在平日隨機、隨興的念唱或播放「英文鵝媽媽童謠」的CD,給予幼兒大量聽聞悅耳英文兒歌韻文的機會,奠下紮實的英語語音的基礎,並從事各種遊戲來與孩子互動,如唱「Head, Shoulders , Knees and Toes」時,以被單(或涼被)將幼兒鬆鬆的包裹起來,輕壓幼兒的頭部、肩膀、腰部、大腿、膝蓋和腳趾頭,並一面和他說話,如:「這是雄雄的head,這是雄雄的shoulders..。」如此可增進親子的親密關係,並同時刺激了幼兒的腦部發育以及幫助他其他身體部位的發展。   至於增進幼兒的英文閱讀能力,家長應該利用「英文是音、形相當接近的語言,通常一個字怎麼念,大概就怎麼拼寫」的優勢,增加孩子接近英文字的機會。 例如,家長可仿照讓幼兒學習認識國字一樣,於家中的牆壁或冰箱上,張貼要幼兒學習的物品圖案及其英文名稱,或是以英文插卡袋,放置圖片及購買現成的英文字卡或自己電腦打字製成的字卡,並玩一些簡易的語文遊戲(如圖卡、字卡配對),皆可激發幼兒學習認識英文字的動機。總而言之,在家中布置一個有利幼兒自然習得英文字的情境,讓幼兒時時浸泡於英文字的符號中,可為其未來的英文閱讀能力奠基。   此外,鼓勵幼兒認識街頭市招的情境英文字,也是幫助幼兒認字有效的方式,尤其在大都會區,很多商家的招牌皆有英文的名稱,家長與孩子坐公車、騎摩托車或步行經過商店時,不妨特別留意,挑選字大且與幼兒生活較有關連的,指給幼兒看,念給他們聽。次數一多,幼兒自然認得一些英文字,而假以時日,能看懂簡易的英文圖畫書也不是天方夜譚之事了!   另外,不斷提供好看的英文讀物或陪看英文節目或兒童影片,以及日常生活中不斷的使用簡單的英語與幼兒交談,讓英文融入幼兒的生活,逐漸變成幼兒的必須而非點綴,如此幼兒將產生內在的學習動機,一路驅使自己前進,不再做被動式的學習。 家長請寬容待之   最後提醒家長,請抱著寬容的態度看待幼兒學英文這件事,多給幼兒一些學習的機會,但不必一定要訂下崇高的目標與追求不切實際的進度。將自己定位為一位提供者、讚美者與共同學習者,幼兒時期學習英文,可以是一種美好經驗的。是浪費資源、提早消耗他對英文的興趣,又沒有讓孩子真正學好英文。 http://www.mdnkids.com/international_8/index13.shtml http://www.epochtimes.com/b5/8/10/21/n2303313.htm http://www.gfes.tc.edu.tw/gfes_blog/index.php?op=Default&postCategoryId=53&blogId=2

大驚喜

2008年10月13日
公開
14

今天是我們學校"志工大隊長"的生日喔!! 哈~~沒那麼嚴肅啦!! 其實呀~她是大家最好我們的"鵬姐" 不過咧~~這個人有點難.....整! 觀察敏銳又心思細密 該怎麼辦呢? 與"菁妹"左思右想,只得到初步的一個構圖 其他細節都要再斟酌一番 各自分工回家傷腦筋 終於,令人期待的一天到來了!! 午后三時,撥了通電話邀約鵬姐到學校來喝咖啡 喝咖啡~~~~?你今天不是在家嗎?怎麼這麼晚才喝? 嗯.....啊.....我早上值班呀! 下午回家時阿嬤會碎碎念叫我少喝,所以就.... 跑來學校喝好了!! 三時一刻"副導"消失無蹤遍尋不著~~~鬧失蹤!! 正當我不知如何是好...... 電話響起,恰巧也來了一位媽媽來問路,解除我的危機 機密地打pass後,繼續故作鎮定裝傻中!! 近四點,準備動身前往川堂接小孩 乾完最後一滴咖啡, 最佳女主角竟舉杯,靜靜幽幽地說~祝我生日快樂吧~ ㄑㄧㄝˊ~~~~淡淡ˋˋˋˋˋˋˋˋˋˋ冷冷地~~嗯~~生日快樂! 拔腿就....往穿堂去 左等右等...一號狀況上場 老師鐵青著臉帶著全班出現獨缺煒哥哥 女主角察覺苗頭不對馬上迎上前去聆聽老師諄諄教誨 唸唸唸~~~訓訓訓~~~ 哈~~我則在一旁憋笑做鬼臉~~嘻!! 這位特約演員以真是太入戲了 撇下女主角上樓將煒哥哥帶下樓 原以為將要落幕,沒想到又繼續 唸唸唸~~~訓訓訓~~~ 終於..... 念完啦.. 終於.... 將"罪狀"拿出來~~~ 呵~生日賀卡一張! 呼~~第一場戲落幕!! 不過你以為這樣就結束了嗎? 哈~~好戲繼續登場喔!! 一陣寒暄道賀後... 背起書包向停車場前進 女主教赫然發現 今天我家小孩怎麼全都不見蹤影 果真兒子闖禍可以擾亂所有注意力 目標接近座車..... 此時,車的四周突然竄出一群孩子,齊聲祝賀 女主果真有點小小驚嚇喔!! 接著.....從天而降的超大布條,斗大的字出現 ~~~~生日快樂~~~~ 拾級而下的副導捧著杯子小蛋糕 大家終於可以大聲慶賀開唱 buling~~~~閃閃淚光終於出現啦!! 親愛的"鵬姐"~~要心胸開闊,要開開心心~~~ 要隨時與我們這群愛搗蛋的朋友們 開心過生活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