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acebook pixel code

他的寶貝

日期

#Tag

∼跟著樹精靈塔塔.樂讀大自然∼

2008年10月01日
公開
18

壹、活動目標 透過與國小中低年級課程單元結合,推介圖書館相關主題館藏資源,引導學童在生活中主動接觸多采多姿的書中世界,鼓勵學童為興趣、為汲取新知而閱讀,讓閱讀不再有課內與課外之分。 貳、辦理單位 主辦單位:臺北市立圖書館閱覽典藏課;協辦單位:築藝兒童美術、台灣生態教育推廣協會 參、活動日期: 97年9月15日至98年1月31日 肆、活動對象: 國小1 – 4 年級學童 伍、活動項目: 一、 塔塔魔幻小私塾「自然大冒險.闖通關」 1.活動時間: 97年9月21日(週日)下午2:30 --4:30 2.活動地點: 臺北市立圖書館總館B1兒童室(臺北市建國南路2段125號B1) 3.活動內容: a.「塔塔魔幻小私塾」: (1)「圖書館歷險記」~手偶劇表演 (2)介紹塔塔魔幻小私塾的成員 (3)塔塔樹精靈入學閱讀能力測驗:自然大冒險 b.「園遊會.闖通關」: (1)有3個闖關攤位--「塔塔小書迷」、「築藝創造力」、「台灣生態教育推廣協會」 (2)關卡有--書香閱讀趣味問答、自然生態益智遊戲、動動腦玩藝術等遊戲 (3)小朋友完成3個關卡即可獲贈一份小禮物。 ※現場並有美勞DIY材料包及自然昆蟲植物觀察盒特價品販售。 二、塔塔書屋:「Homework Reading」書展 1.活動時間: 97年9月15日至98年1月31日(總館兒童室開館時間內) 2.活動地點: 臺北市立圖書館總館B1兒童室 3.活動內容: 結合國小1到4年級各科課程單元,以「自然寶藏」、「成長天堂」、「社區尋寶」、「閱讀花園」等四大主軸為核心,由4色塔塔各自延伸不同的小專題,佈置相關主題之「塔塔書展區」及「塔塔圖書推薦外借區」。 三、塔塔「魔幻一指通」 1.活動時間: 97年10月-98年1月 2.活動地點: 臺北市立圖書館總館B1兒童室 3.活動內容: 以這學期的主題「圖書館中的自然大冒險」為主,在兒童室設置「自然閱讀翻翻樂」關卡及「中、低年級」不同程度學習單,藉此鼓勵小朋友利用圖書館資源查找資料。 4.活動方法: 每個月5日公布闖關題目,於總館兒童室開放時間至兒童室服務臺索取。每完成闖關題目中的一題即可得到一個「閱讀鑰匙」累積塔塔的「閱讀能量點」,成功闖完所有關卡後即可轉動「塔塔魔幻大輪盤」獲得精美小禮物。 四、塔塔「小書迷俱樂部」 1.活動時間: 97年10月起至12月止 2.活動對象及招生名額: (1)塔塔小書迷俱樂部—「1.2圖書館新鮮人」:國小1至2年級學生及家長,15對親子,額滿為止。 (2)塔塔小書迷俱樂部—「3.4圖書館小達人」:國小3至4年級學生15位名額,額滿為止。 3.活動地點: 小小世界外文圖書館視聽室(B2) 4.報名方式: (1)電話報名:請電洽(02)2755-2823轉2130兒童室 (2)現場報名:請於兒童室開放時間親至報名

教育應該是 education + entertainment 寓教於樂,孩子才會快樂的主動學習

2008年09月22日
公開
28

˙悠遊山野的假日學校 ˙就是愛露營 教育應該是 education + entertainment 寓教於樂,孩子才會快樂的主動學習,深入內化。 由一群菁英家長,共同打造的「現代部落」——他們以最奢侈的時間, 陪著孩子盡情遊戲;以最古老的方式,共同教養孩子。擁有那麼多的爸爸媽媽、兄弟姊妹,他們的孩子,根本不可能輸。 本篇文章摘自:商業周刊第 918 期 作者:陳雅玲 林蔭掩映的台北青田街,一條特別寬敞的靜巷裡,一戶整棟青石牆面的五樓寓所前,陸續出現人聲笑語。 主人撳開了大門,從山石流泉旁的門廳電梯直抵三樓,進入對開玻璃門的大玄關後,只見二十來位媽媽,或坐或站,正在客廳輕鬆談笑。這是去年底「鍥而生態讀書會」舉辦的期末回顧。由於會後媽媽們要聚餐,活動地點移到備有正、副廚房的會員葉淑瑩家。 吃飯前,創會會長周芳美以圖文並茂的power point,一一回顧讀書會親子組——「蟲蟲突擊隊」三年來的活動,同時預告下學期的十來次活動。看到一張張照片中的孩子,從躺在吊橋上體驗自然的小小菜鳥,到如今能騎著自行車貫穿台北盆地、逐漸展翅的小鷹,媽媽們快樂地嘆息著。 在美國住了二十五年的林白亮有感而發:「非洲有句俗諺——小孩的成長,需要整個部落一起來撫養。我覺得,我們就是在製造這樣的部落。」這個以新生雙語國小家長為主的讀書會,的確打造了一個非常特殊的「現代部落」。(見圖)他們是一群擁有財富、知識與時間的菁英。奢侈的是,他們把這些都給了孩子。 他們住在台北市大安區最精華學區,學校設有專門讓外派官員、移民子女回國就讀的語言銜接教育班。「鍥而」的會員家庭,不少具有國際背景。 像會長童瑞華,是留美MBA,曾帶孩子移民加拿大三年;親子組組長李慧群,曾在飛利浦擔任行銷經理,全家因先生外派住在香港兩年多;兼任新生國小語教班會長的簡學舜,是洪建全文教基金會董事長簡靜惠的小妹,先生胡惇卜是國合會副秘書長,回國前,曾派駐瑞典、拉脫維亞、倫敦歐洲復興開發銀行。 「鍥而」特別的不只在此,這些菁英父母的教育理念,竟然是陪著孩子盡情遊戲。當然「遊戲」也不是「鬼混」。像是玩電腦,這些家長就請來資訊科學教育館的老師,到家裡教孩子電腦程式,無線遙控他們用樂高積木組裝的機器人,三年下來,孩子們已經可以組隊參加全國機器人大賽。 更重要的是,至少每隔一週,以孩子為主體的「蟲蟲突擊隊」就有一次全天性,甚至兩天的騎車、登山、溯溪、野營等戶外活動,而且隊規嚴明:缺席超過一定次數,將喪失繼續參加的資格。而且,所有活動,家長一定要陪同。 定航聯運副總經理田志堅透露,有一段時間他頻頻出國,太太也忙,無法帶兒子參加,就被約談了。在他保證改善後,才留了下來。「我們還是創會會員耶!」 華擎機械總工程師林士賢也說,兒子為了「蟲蟲突擊隊」的活動,不准他週末出國,他只好盡量把出差挪開。他滿臉笑意的說:「孩子開始追求團體的認同,但又偶爾回頭,要確定我們是否在後面support(支持)。」 李慧群解釋:「我們是很奢侈,但奢侈的不是金錢,而是時間——大量親子共處的時間。」 其實,三年多前,這群家長只有一個簡單的想法——把生態教育引進學校。發動者,也是三年來默默堅持的人,是牙醫師出身的周芳美。周芳美與先生朱朝暉是陽明醫學院牙醫系同學,畢業後開業,過了十幾年從早上十點工作到晚上十點的生活。生了兩個女兒後,他們覺得沒有品質的生活,太不利於孩子的成長,便逐漸把診所讓給學弟經營,夫妻都退下來,專心陪伴孩子。 周芳美是道地的台北人,從小少有機會體驗自然,很希望給孩子一份永遠的禮物——將來一輩子陪著他的童年回憶。但坊間的科學營,都是知識的傳遞,「我並不想培養生態專家,而是希望孩子有豐富的生命經驗。」於是,她開始在學校發傳單,招募有心的家長一起組織志工隊,還把一戶位於新生國小後的三樓公寓,提供給大家做為專屬「基地」。 平常孩子交給學校,制式的教育無法改變,我們決定好好經營週末這兩天。 ∼李慧群 後來礙於體制,這理想沒能在學校實現。然而,經過十次自費聘請師資的志工培訓課程後,這群家長凝聚出共識,大家決定把握孩子七分之二的時間,帶他們走出戶外。「平常孩子交給學校,制式的教育無法改變,我們決定好好經營週末這兩天,」李慧群說。 童瑞華舉例解釋:南亞海嘯前,一個澳洲小孩在沙灘玩耍,發現海水突然後退,他想起老師說過,這可能是海嘯的前兆,趕緊通知父母,因此救了全團一百多人的生命。「這就是我們追求的理想境界!」 成立的前半年,是「蟲蟲突擊隊」的探索期。這個階段,家長還沒信心自己帶活動,都參加坊間的營隊。半年後,這群菁英家長開始親身操作;一年後,再進入「主題發展期」:譬如找生態作家凌拂帶領讀書會。同時,由於孩子體能越來越好,開始辦自行車賞鳥、單車安全講習等活動;後來更進入「統整期」:以半年為訓練期,透過十四次活動的完整設計,挑戰學期目標——寒假騎花東縱谷。 「這學期的重頭戲,是六年級大蟲蟲的畢業旅行——哈盆越嶺。」周芳美在讀書會上宣布:為了完成這個目標,除了延續騎車訓練,還安排了陽明山登山、貓空野外求生訓練、金瓜寮溪露營、哈盆古道暖身。最後,將由烏來翻越雪山山脈,一路走到宜蘭的福山植物園。 平常你只能想一想的事,在這個團體都有可能實現。 ∼郭水泉 蟲蟲突擊隊三年來的成長,其實建立在家長讀書會的堅實基礎上。「鍥而」的媽媽們每週二舉辦讀書會,大家找一本書,或是一部電影,看完後一起交換觀點、理念,培養默契;週四一起到戶外上生態課,或在大安森林公園擔任生態解說志工。 為了增強團體的凝聚力,「鍥而」每學期都會請來專業師資,以三、四週的時間,帶領會員思考團體與自我的關係。經過一次次檢視與反省,鍥而已擁有一種特殊動能,就像飛越大洋的雁群,不管輪到誰領頭,永遠朝著目標前去。這是個別家庭所難以企及的。 「平常你只能想一想的事,在這個團體都有可能實現。」財務專長的郭水泉也覺得不可思議:有一次在周芳美家看電影,他隨口說了一句:如果寒假能騎車去挑戰花東多好!沒想到九個孩子當場簽署同意挑戰書。既然孩子興致高昂,爸媽們就積極找尋教練,並請來車廠老闆當老師,教大家怎麼拆組腳踏車。 剛好,郭水泉兒子同學的爸爸——造船博士周顯光是運動健將,至今仍是全國大專盃男子田徑五千、一萬公尺紀錄保持者,郭水泉就請他擔任總教練。身為聯合船舶設計發展中心主任工程師,周顯光雖然工作忙碌,仍一口答應幫忙規畫訓練課程和路線。從此,他和女兒明怡也加入蟲蟲隊。 三年下來,這些家長也都成了策畫活動的高手。童瑞華透露,為了讓孩子週末去玩,主辦家長要花大量時間找資料、勘查路線,規畫活動流程,再發e-mail通知大家,受理報名。活動後,家長再全盤檢討,並做出下次活動的建議。 譬如周芳美主辦的「關懷台灣行腳」,在與老鷹老師(台灣老鷹生態專家沈振中)討論過所有細節後,發出通 知。 親愛的蟲蟲及蟲爸蟲媽們:看到樹幹上的爪痕,知道台灣黑熊來過。看到獸徑的排遺,知道水鹿走過。看到路旁的各種垃圾,會推測什麼樣的人來過? 在這一個週末,你和家人想當福爾摩斯、童子軍、清道夫、科學家、生態學家,或僅僅是全家一起做一件特別的事,請報上名來,讓我們知道有誰為伴。 當天是一個雨天。綿綿春雨,燕子湖邊的山色暈染得更顯空濛。早上八點,蟲蟲突擊隊近三十人就從台北搭乘客運,抵達湖岸的長福宮土地廟。二十幾輛大人小孩的腳踏車,則早一步被貨車送達。 周芳美拿出一大盒自家牙科診所用的外科手套,分給沒帶夾子的人。孩子們躍躍欲試,老鷹老師不得不扯著嗓門,努力教孩子們如何在垃圾紀錄表上分類、紀錄。接著分配各組路線,就放猛虎出柙了。路旁長了茂密的非洲鳳仙,點點紅花,在雨中分外嬌豔。大家翻開花草,撈出垃圾。轉過彎來,孩子看到路邊空地出現醒目的廢棄物,興奮地呼叫:「大豐收了。」有人從草叢中夾出一條長褲:「好重喔!快撐不住了。」大家哈哈大笑,搞不懂怎麼會有人把褲子丟在路邊?還有人用夾子挖出泥地裡的鏡子碎片,或合力拔出廢棄的機車內胎。 各組奮鬥了兩個小時後,開始計算「營收」,結果總計撿到四千七百八十一件垃圾,孩子們票選出最特別、最噁心的垃圾。家長們聽了一場黑鳶觀察史,大家才高高興興冒雨騎回台北。 這麼大量的親子互動,孩子的資產一定比別人多。他們以後根本不可能輸。 ∼周芳美 接下來是蘇淑虹主辦的永安漁港露營。他們計畫來一趟沿著桃園和新竹濱海的自行車之旅。這裡有自行車道,景觀的變化多樣,農田、溪口、海邊沙地、紅樹林多種生態棲地,鳥況甚佳,視野不同。當天傍晚,孩子遠征三十公里騎回永安營地時,一個個穿著吸濕排汗的蘋果綠夏季新隊服,在流線的安全帽底下,紅撲撲的臉蛋,精神極了。 台北孩子的補習率幾乎百分之百,這些家長「專心」帶孩子玩,難道不怕輸給別人嗎? 「他們以後根本不可能輸。」具有醫生冷靜與專注的特質,周芳美輕輕搖著頭,篤定的回答:「做戶外活動是很奢侈的,一定要父母陪同。這麼大量的親子互動,孩子的資產一定比別人多。他們又練習去跟那麼多大人、小孩相處,學習遵守團體規範,又發揮自己特色,這一定是他們未來的競爭力。」 其實,為了參加好玩的活動,孩子們每次事前都要花不少時間「做功課」。「小孩從小被安排去做這,去做那;這些活動『包裝』得比較像是他們自己決定的,但大人還是暗中去引導,」童瑞華坦白說。例如花東行前,小朋友被分成「人文景點、地理、生態、裝備清單、行程說明」等五組,他們必須在行前會上,一一以power point報告。本來就很喜歡地理的周芳美,更上網找到「台灣島的一生」、河階地形等3D電腦繪圖、衛星圖,給孩子們扎扎實實地上了一次地理課。 每一趟旅行,孩子都在遊戲中有不同的知識收穫。譬如,永安露營,他們順道參觀三座風力發電廠,由周顯光專業解說;騎車到八里,家長安排了十三行博物館導覽。 在館內模擬的考古現場,解說人員讓孩子們知道十三行人最喜歡琉璃珠,也會冶金煉鐵;「五月一日咱們登高去」活動,家長還設計了尋寶遊戲:「附上陽明山常見動、植物二份圖檔文字資料,請蟲蟲們有空先閱覽,活動當天大家必須沿途尋寶,看哪一組找到資料中的動植物最多樣,並攝入數位相機者為優勝。」 「這是自動自發,真正有意義的學習。」資優教育專家師大特教系教授吳武典極度嘉許。他說,以色列特拉維夫大學心理學教授 Roberta M. Milgram,曾對資優青少年以十三年長期追蹤研究。她發現注重人際互動的課外活動out-of-school activity,對未來所選擇的行業與事業成功的預測力,比學校成績更高。 吳武典指出,工業化之後,家庭把教育的責任交給學校。但是近年來,許多人發現,學校教育並不完美,因為制式的教育只能滿足一般人,無法因材施教。因此,美國又興起廣泛的「離學運動」,很多孩子回家由父母自己教。「父母重拾原始教師的角色。」 但是,在家學習有一個重大缺點,就是缺乏同儕。「少年以後,孩子從同儕學習的,比從父母還多。」吳武典指出,同儕團體是孩子社會化最重要的範本。社會化不足,例如在荒島長大,就會成為無法適應社會的人;錯誤的同儕學習,則可能出現反社會行為,成為暴力犯罪分子。「現在的學校都忽視同儕學習;在校外,又多是失控的情況。」 「中國人說『易子而教』,他們是一群有共同理念的家庭,互相教育彼此的孩子,」觀察老鷹生態已經二十年的沈振中說,「所有動物,青少年階段都在遊戲,從遊戲中學會各種生存技巧,而且玩在一起。」他說,青少年會去飆車、成群結隊到處玩,是生物的本能。本能壓不住,只能因勢利導。「這群父母一起帶著孩子遊戲,主動提供這樣的機會,並在一旁守護,孩子自然不會有偏差行為出現。他們是真正回到動物本能。」 跑百米除了自己的天賦,旁邊還要有旗鼓相當的對手,才能真正激發出潛能。 ∼胡惇卜 正因為深深瞭解同儕的重要,大家口中的「胡大使」胡惇卜,儘管位高權重,每一次活動都穿著短褲、戴起墨鏡,陪兒子胡傳瑞騎車。寒假挑戰花東四天下來,林白亮打趣,胡大使好像年輕了二十歲。 看過許多外交官子女的發展,胡惇卜認為在孩子成長過程中,如果無法顧及他們的需要,那麼轉換頻繁的「國際經驗」,對孩子反而是負面影響。「群育很重要,幫孩子創造他的peer group(同儕團體),」他說,「跑百米除了自己的天賦,旁邊還要有旗鼓相當的對手,才能真正激發出潛能。」 「孩子是環境的動物,光弄好自己的孩子沒有用,」郭水泉闡述「鍥而」的理念:「把情境造好,再把小孩丟進去,美麗的事情就會發生。」 例如這群天之驕子原本缺乏團隊紀律,於是去年十一月挑戰花東的行前測驗前,童瑞華先帶領蟲蟲們思索騎車可能的危險,進而了解團體行動,及互助合作的重要。「回程時,總教練一聲令下,大夥也開始向來時路回騎。只見各小組成員前後呼應,互相照顧,一起騎,一起休息,有狀況時一起停下來等,好感動!我們長久以來期望的團隊紀律,終於等到了!」李慧群在紀錄上寫道。 從此,孩子們學會你幫我,我幫你。林白亮觀察到,一次騎車到新店,路上經過一個坑洞,一位六年級的孩子就守在那兒,確信每一個同伴都安全通過,才自己騎上車。 「鍥而」打造的部落,讓孩子們的兄弟(姊妹)情誼充分發展出來,更幫助孩子建立自信,學習領導與服從。只有一個獨子的童瑞華說,過去她發現兒子受挫時,試圖鼓勵他「你好棒!」兒子卻不領情:「對,我知道,那是因為你是我媽。」「現在有了小跟班,對他發生英雄崇拜,他覺得我是個role model,願意去好好表現,也對自己更有自信。」 李慧群也說,她的長子典毅,從小個性溫和,在班上「沒有影響力」,很受挫折。來到蟲蟲之後,他的昆蟲知識突然受到重視,有了「舞台」,變得很愛講話。「有時看他邊騎還邊唱歌,真是從心裡樂出來。」 事實上,這也是美國富人教育小孩、西點軍校訓練領導者的方式。 美國《富比世》家族第二代馬爾康•富比世,為了讓子女人際關係和諧,每年暑假一家三代去西部長途旅行;這套以旅行、露營,來訓練孩子團隊精神的手法,世上最有錢的沃爾瑪百貨創辦者華頓家族也相同。 出身西點的美國麻省理工學院董事會主席米德說,西點軍校的學生,整整四年都在學習領導。升大二的暑假,學生就開始實際練習領導同儕,到了大三和大四,更是不斷練習帶領學弟。 除了課堂上的領導課程,如「歷史人物的領導能力」之外,還有實地練習——到美國內戰遺跡巡視,回想當年內戰的重要人物在這裡所做出來的一切決定,把自己放到一個領導的氛圍中。很多知名企業,例如摩托羅拉,都開過這樣的課程。 教養孩子無法速成,一定要花時間。把作母親這個角色當成專業來看待。 ∼林白亮 有外商公司高階主管經驗的李慧群,特別看重領導能力的培養:「現在孩子十八般武藝,各個都很有本事。未來只有會溝通協調的,才能出來整合大家,成為領導者。」 「教養孩子不只是It takes a village, it takes time。」二兒子已經進入耶魯大學的林白亮表示,教養孩子無法速成,一定要花時間,需要professional mom,把作母親這個角色當成專業來看待。「這些媽媽的能力是世界級的,她們那麼努力培養下一代,我相信台灣的未來會更好。」 最近,美國已發現e世代孩子不僅生活,連思想及行為模式都和父母那一代大不相同。這個族群越來越封閉,實體的人際互動,逐漸被電子訊號取代。夕陽的絢爛、清新的空氣,這些原本應該從接觸自然而產生的記憶,都從虛擬的多媒體取得。結果,每個人都把自己視為宇宙中心,稍有不如意,就偕同網友自殺。 美國前總統夫人希拉蕊九年前大力主張:讓青少年享有過去社會給予年輕人的環境——具有創意、挑戰和肯定生命意義的成長過程。她在《同村協力》〈給孩子一把鏟子〉一章中寫道:「美國印地安少年成長過程中,都要進行一趟『心靈之旅』,伴隨一位充當精神導師的年長智者。當遊罷歸來時,年輕人變得更堅強,充滿崇高的人生目標和遠見。」 的確,經過去年縝密的規畫、安排、分工、合作,寒假騎完花東縱谷後,每個蟲蟲突擊隊的孩子都覺得自己不一樣了。今年才九歲的郁文,有著驚人的改變。「我以前是說:『媽媽要跟在我的後面,而且要非常非常非常非常的近哦!』現在我說:『媽媽不要跟在我後面,而且要非常非常非常非常的遠哦!』」 這些孩子,在父母打造的部落裡,快樂的成長。總有一天,他們會像張貼在卓楓國小牆上的新詩「超級布農獵人」一樣: 我是現代布農小獵人 我要時常去打獵 才有新鮮又豐富的知識…… 希望 有一天 我能到世界各地去打獵。

【小逗子讀書會】找尋自己

2008年09月18日
公開
11

時間:每週四下午四時起至六時 地點:會心教室 活動內容 暖場~~無所不在的作文 可怕的作文…..就在我身邊 小朋友們談作文色變,全身發抖!看我的厲害絕招,把作文變得一點兒也不可怕喔! 在我們生活其實充滿了作文!國語、數學、社會、自然裡全部都是作文!還有像歌詞、便條、繪本裡也全是作文耶!如果你害怕它,就被他給打敗嚕! 你相信嗎?其實,我們平常所說的話就是作文了。作文的用途,就是表達。表達我們的感覺、情緒;表達我的意見、想法;表達所有我想說的,都是作文喔!相聲也是、戲劇也是、電影、小說通通都是!哇!真是可怕呀! 作文真的無所不在耶!那麼大家一起來打敗它吧! 活動A~~爆笑自我介紹 像這樣的介紹方式,不但可以發揮自己的創意,還可以加深別人的印象呢! 開學第一天,我乖乖的坐在位子上等老師來上課。鐘聲噹噹的響了起來,小朋友們都停止跳來跳去,安靜了下來。所有的眼睛都盯著教室門口,大家急著想要知道新來的老師是什麼模樣。 忽然,我們看見教室門口站了一個矮矮小小的女生,他的樣子多麼小呀!看起來還沒有我家對面的大狼狗來的重呢!他頭上綁了一個大蝴蝶結,身上穿著一件又寬又大的彩虹衣,褲子是黑色的,鞋子卻是白色的,她的頭髮有一點捲捲的,眼睛很大,很亮,亮得像中午的太陽,事實上,也有點兒像晚上的星星不停的閃呀閃的。 他輕快的跳進了教室,動作很快,快得像一隻靈活的小松鼠,他張開手臂,臉上慢慢展開了一個美妙的笑容,對著全班小朋友大聲的說:「歡迎,可愛的小朋友,歡迎你們到這一班來。」她的聲音很好聽,也很響亮。 「我是朱梅蘋老師,小豬的朱,梅花的梅,蘋果的蘋,你們叫我小豬老師好了」 我們瞪大眼睛看著她,只見她寫完黑板,轉過身來的時候,臉上戴了一副豬仔的面具,哈!小豬老師!小豬老師! 大家高興得發狂,小豬老師看起來和我們同樣的興奮呢。 「現在請你們介紹自己的名字,像我這樣,找出和名字相同音來做說明就可以了。」 有一位胖胖的小朋友站了起來,「我的名字是楊桃的楊,書本的書,大海的海-楊書海。」 小豬老師高興的握著他的手,「說的太好了!來!送你一張貼紙。」「再給你一張白紙,把名字寫一寫,畫一畫,介紹一下自己,好嗎?」說完,給了楊書海一張作業單,再在他的鼻子上貼了一張星星貼紙。 「我是-流口水的流,做白日夢的夢,滑倒的滑-劉夢華」 一陣哈哈大笑聲響了起來,就這樣,我們每個人手上都有了一張作業單,鼻子上也都有了一顆星星。 當小豬老師把作業單貼起來的時候,很快的我們就記住了彼此的名字。 橙色部份可易字,在活動帶領同時頓點,讓孩子自然說出心中想法 活動B~~繪本導讀:小兔子 點心時間 活動分享 放學回家去 ˙讀書部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