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acebook pixel code

四兄弟的媽

他的寶貝

日期

#Tag

與聖賢對話

2008年12月18日
公開
26

經典的意義,會隨生命經驗前進 長庚生技董事長楊定一的3個小孩都是讀經長大的,目前就讀哈佛、麻省理工學院。他認為藉由讀經薰陶,不僅能增強孩子學習能力,對特殊兒童尤其有神奇效果。 五歲時被檢查出是過動兒的皓皓,每到星期天就特別興奮,他主動背起最愛的鹹蛋超人小包包,吵著媽嗎帶他去兒童讀經班,在那裡,有親切的老師帶著他轉圈圈、比手勢,蹦蹦跳跳的朗誦唐詩三百首。兩、三個月下來,皓皓不再隨意跳上飯桌、打亂餐盤,也不會唐突的跑進廚房亂開瓦斯,還會帶著三歲的妹妹一起念《論語》。 推動特殊兒童免費讀經 坐在皓皓旁邊的圓圓,患有學習障礙,她不喜歡上學,也不愛說話,每天只愛盯著電視看。進入讀經班以後,天天朗誦四書、《論語》、《莊子》等經書,三個月下來,她開始願意跟著家人講話,還每天 吵著要去上學! 皓皓與圓圓,每個星期最愛前往的讀經班,位在毫不起眼的民生東路小巷弄裡,大多數人並不知道,這裡就是長庚生技董事長楊定一回國後,在國內成立的第一所特殊教育讀經班,設立至今已四年,從未向家長收取任何費用。 目前全球約有一千萬名兒童接受過讀經的啟蒙,但是楊定一推動特殊兒童讀經班,更進一步幫助了不少腦性麻痺病童、遲緩兒以及過動兒等。這些小孩有的到了三、四歲才會叫「媽媽」,有的自閉情況嚴重到連父母都想放棄,卻讓一本本可能被人視為八股的古經書、一句句可能已被人遺忘的詩詞,給救了回來。 早在一九九九年,楊定一就和妻子王瑞華在美國推廣讀經活動。楊定一說,一天只要十五分鐘到一小時不等的朗誦,就能悄悄改變這些特殊小孩的學習能力,也讓不少無助家庭點燃對生命的希望與喜悅。 兩周即見過動現象改善 楊定一的理論很簡單,透過讀經搭配物理治療及運動,一方面可以改善孩子的說話方式,另一方面還能打通他們原本氣阻的部位,氣通了,身體健康就會進步。 「讀經只是治療的其中一環,朗誦其實也是一種功夫,可以讓小朋友訓練開口講話的勇氣,讓他們講話比較清楚,而且朗誦會改變呼吸快慢,也是針對體質在調整。」楊定一說,有些過動兒,要他們靜靜坐在位子上讀書根本不可能,但這些小朋友進入讀經班,會很自然的拿著書本跟著老師一起朗誦,如果回到家父母帶著唸,每天讀經四小時以上,大約兩周左右,就可以改善過動的現象,如果一星期讀經一天,大約兩個月就能看到改變。 除了對特殊兒童的改善有神奇的效果外,讀經對於一般孩子的智力發展也很有用。從小就是天才兒童的楊定一,十三歲考上醫學院,二十一歲取得雙博士,他的天才基因也遺傳至三個子女,長女楊元寧,未滿十六歲就已經出版書寫流暢的中英文插畫童書,如今已經是哈佛大學高材生,老二楊元平也在今年高分進入麻省理工學院。朗誦古典文獻的成就,直接展現他的三個小孩身上。 小孩受益個個成高材生 「小時候讓他們讀經,包括唐詩、《三字經》、《易經》或是《道德經》,也讓他們唸莎士比亞優美的文章,還有就是多跟他們溝通。」楊定一說,「讀經效果真的很驚人,在美國,老師特別稱讚我們家小朋友英文語文法特別好,寫出來的文章跟別人不一樣,特別有結構,我才驚覺原來小時候讀經、讀詩詞的力量是這麼強大。」 提到孩子,楊定一放心的說,自己工作忙,美國、台灣兩地跑,卻不擔心三個小孩的生活,甚至元寧暑假到紐約當模特兒,也都不擔心會被影響,因為他深信孩子從小在讀經中,已經學會判別對與錯。 長女楊元寧,也深深體會讀經的神奇效果。「我大概三、四歲才開始朗誦,但弟弟元平兩歲就開始了,我們會一起朗誦《老子》、《大學》、《中庸》,以及唐詩、《佛經》、《聖經》,爸爸還會為我們朗誦「美國人權宣言」、「我有一個夢」(馬丁路德金恩著名演說)、莎士比亞文學等。」她說,小時候讀古文只是好玩,長大後發現那些文字好像有生命,不同的時候會跑出來產生新的意義,尤其是進入大學後,還會把從小所讀、所吸收的東西,與自己的思想結合。 朗誦可直接與古人對話 「經典的意義會隨著每個人的生命經驗前進,」楊定一說,這不是理論,也不是空想,經典會與時俱進,隨著人生智慧增長而有不同的體會。 另外,不少剛接觸讀經的家長,每回遇到楊定一,總會一臉狐疑的問他,為什麼是讀這些經?為什麼不用跟小孩解釋字面上的意思,這樣真的有效嗎? 楊定一笑著說,「你看我三個小孩都是讀經長大的,就讓小孩朗誦,不要刻意去解釋,小孩反而可以直接跟這些古人對話!」直接與古人對話?聽來有些玄妙,但身為科學家與醫師的楊定一卻有一套證明理論。 他認為讀經所推薦的四書五經、唐詩或者是《道德經》等,流傳至今全部都超過五千年,「請問,有什麼文章,可以經得起這麼久時間的考驗,卻沒有衰退,一代一代的被傳誦著?」所以,這些書籍其實就是人生的經典,涵蓋文化與生命,雖沒有特定的宗教意涵,但可以發現內容全都是引人為善,而且十分強調「善良的行為」,搭配韻律的文選朗誦,更可以讓孩子達到紓解、平靜的作用,也為孩子提供一個心靈出口。 經文薰陶不須刻意解釋 楊定一曾在美國針對過兒童腦波變化做研究,他發現,當小朋友朗誦古文時,腦波的狀態與靜坐時一樣,彼此平行如一道巨大的雷射光波,這代表著深層的紓解與冥想,更是讓大腦發揮創意的必要條件。 至於,為何不須解釋經文意義?楊定一說,大人講的不一定正確,因為大人會加入許多個人我執的成見,讓孩子直接朗誦、和大師對話,孩子們會有足夠的智慧了解,經文也不至於因為大人的解釋而扭曲原意。 「每個小孩都是天才,領悟的時間雖然各個不同,但只要長時間朗誦,就會發現對他們為人處事發生一些正向的變化。」楊定一說,父母和小朋友談道德,孩子不一定懂,但是聖人留下的辭句,對孩子會有潛移默化的效用,等於對小朋友的人生做了正面價值引導,在高道德標準長期薰陶之下,長大後面對生命的逆境或誘惑,也知道如何因應。 而且研究也發現,讀經的孩子比一般兒童記憶力更強,且讀經時腦波變化類似深度打坐時的反應,由β波轉為緩慢的α波,身心也變得寧靜安詳,注意力也更為集中。 亂世給孩子最好的禮物 訪談間,楊定一有感而發的說,台灣競爭激烈,父母總是把自身的焦慮和不安,傳達到兒童教育上。成人常因忙碌而無法回應孩子的每個行為,總是到失去耐性後發作,讓孩子收到錯誤的訊息,也為父母兩極化的行為感到困惑,甚至在日後模仿同樣的神經質行為模式。 父母最好以開放的方式來溝通孩子的行為,而不要迂迴批評、反控,或神經質的咒罵,這樣能幫助孩子清楚的了解他們該如何回應。透過經文朗誦,父母和孩子都可以接觸經典智慧,達到身心靈轉化的的諧振、均衡狀態,也算是在亂世中送給小孩最珍貴的禮物。

不要在背後說孩子的壞話

2008年12月17日
公開
9

我相信父母不論是批評或是鼓勵孩子 都是出乎於愛 如果孩子都已經這麼努力想要去做好 又何必去說一些會打擊他信心的話 讓他傷心呢 不管孩子三歲或三十歲四十歲 沒有人喜歡一直被不信任的批評 對自己的孩子更要多一份的體諒 做個討人喜歡的爸爸媽媽或爺爺奶奶吧 同樣的,好朋友之間也一樣 不要說別人的壞話 ========================================================== 作者:汪培珽 不要在背後說孩子的壞話。 即使我們只是隨口說說,好像無關痛癢,但是不好聽的話,不論大小, 孩子如果輾轉從他人口中聽到父母對自己的批評,即使只是一句 「我看她在公婆面見的人緣不怎麼好」,都會讓孩子當下的心情「由晴天轉陰天」。 我們不是愛孩子嗎?為什麼隨口說出來的話卻只是讓孩子的心情不好呢? 「都已經這麼窮了,為什麼還要生第二個孩子?」許多讀者媽媽心有戚戚焉地對我說, 「當初懷了老二後,得不到父母的支持也罷,還常常罵我沒事生這麼多孩子幹嘛? 心裡實在很不是滋味。好像我做了什麼天大的錯事。」 我實在是弄不懂?父母的頭殼是糨糊做的嗎? 還是只要孩子一長大,我的頭腦也會變成糨糊呢? 明明看著自己的寶貝,生活已經這麼辛苦還是勇敢地懷了第二胎, 即使我心疼她的辛苦,不是更應該給與全力的支持嗎? 「胎兒都已經懷了,肚子都已經大了,甚至有的都已經長到兩三歲了」, 父母還說這些話,頭腦不是糨糊是什麼? 孩子要的不多,沒有實質的支柱也沒關係,為什麼還淨說些叫人喪氣的話呢? 「工作能力差。」 「錢賺這麼少。」 「小氣。」 「懶惰。」 「不會教孩子。」 「不會做人。」 「你家好髒。」 「先生怎麼照顧的?照顧到跟別人跑了。」什麼? 孩子都已經失婚了,這樣惡毒的話,父母都說的出口,真是讓人難以置信。 當孩子還小時,需要父母的教導;但是孩子都已經成年了, 為什麼父母開口閉口還是用對三歲小孩子的態度,對著可能已經三四十歲的人說話呢? 中國人的孩子,到底是幾歲才算成年呢? 如果你現在想的是:等孩子長大後,我一定不會批評孩子。 那就等於是告訴自己:你的想法很難實現。 因為如果父母不在孩子小的時候,就養成良好的溝通模式, 而是習慣隨口批評孩子的話,這個模式將會延續一輩子; 或是等孩子長大後,父母還是惡行不改,但孩子只好練就一身「充耳不聞」的本領。 你以為「充耳不聞」的功夫很容易嗎? 如果今天批評來自於別人,當作沒聽到可能不難(其實都不容易), 何況來源是自己的父母呢,鮮少有孩子可以完全不在意父母的批評。 哪一個孩子,不喜歡得到父母的關注和愛意呢? 又有哪一個孩子,聽到父母的批評,心裡會是高興的呢? 不管那個孩子是三歲、三十歲還是五十歲。 不要騷擾孩子。他原本的生活可能是很快樂的。 不要隨口說孩子的壞話,不管是人前還是人後。 如果是人前,那真是父母最壞的德行,如果是人後呢? 別以為孩子沒聽到,因為它一定會傳到人前。 隨口批評,只會帶給自己和別人更糟的人生,不會更好。 * * * 「弟弟的角蛙,死了。」爸爸下班一進門,媽媽馬上與之報告每日家庭重大訊息。 「籠子裡不能放什麼外面亂七八糟的泥土啦。」爸爸一口咬定「角蛙死因」。 他是個溫厚之人,對孩子說話平和,甚少提高八度音。 「這話不要跟他說。」媽媽馬上提醒爸爸。 孩子養的的東西都已經死了,我們又不是法醫,隨亂猜測,不是更傷孩子的心嗎? 所以爸爸沒說。可是其實,這話媽媽白天已經說過了。 嗚……我明明知道不能說,可等跟孩子討論「角蛙之死」時, 卻又忍不住提到泥土云云,弟弟只是默默地說了一句: 「你的意思?就是我害死的。對不對?」 媽媽錯了,對不起。 媽媽以後會盡力,不要用這些無謂的話,來騷擾孩子的人生。

周倪分手聲明

2008年12月10日
公開
6

因為覺得周慧敏很有智慧,so留下這篇聲明文章 事情的起源來自於倪被記者拍到與辣妹擁吻 最後結束二十年來的感情 ------------------------- 資料來源:明報 藝人周慧敏 和倪震 發表聲明,周慧敏原諒倪震,但會回復朋友關係,倪震就基於「問責」,決定「引疚分手」。 周慧敏的聲明全文如下: 我與倪震識於微時,一起共渡過不能盡算的高低起落,早已磨合了一套我們之間的相處藝術。一個人的問題,兩個人去修正;一個人的挫敗,兩個人去承擔。我倆是一個團隊的,沒分高低,輸贏也是一体。某程度上,周慧敏早已是一位不同面貌的倪震。任誰一方受到傷害,另一方都願抵禦百倍的痛。一起走過將近二十個年頭,絕對不是在一般人的準則下相愛,但外人卻總愛把自己的一套價值觀去評價、批判屬於我倆之間的愛情。 今天我能夠成為自愛,懂得愛人,擁有著無比勇氣與承擔的女人,請不要小看這個精神伴侶在我背後為我付出過的一切努力,包容,寵愛,照顧與扶持。都生活了這麼久,沒有倪震,成就不了今天的周慧敏。所以我敢大膽向各位說一句:「我的伴侶絕對犯得起這個錯誤」,而這句說話,亦只我一人有資格去定論。看到伴侶事後為我做出的承擔,我馬上就原諒了他,又怎會有某些媒體創作出來的痛哭,拍檯,大罵,這般無稽的謊言呢?不到一天,我看到了很多無比荒誕,狠毒,涼薄的炒作與咀咒,妖魔鬼怪都湧進來,愈炒作愈黑暗,致人於死地。 公眾人物談戀愛要承受異於常人理解的壓力,從當年決定和不按常規行事的倪震談戀愛,就知道是一場革命了,亦沒有失望過。香港這片是非地,無風三尺浪,暗箭來自四方八面,行差踏錯一步就如掉進鬥獸場。當中我們需要的信心,包容,付出是一般情侶無法體會的。顯微鏡下看世界,任誰都難合格。我告訴大家,我們不害怕,也不逃避,只是有點累了。在回復到朋友關係以後,我們要好好享受不用被批判的日子,大家為未來再次裝備出發。我相信身份的改變,疏離不了我們之間微妙的關愛。 最後,我要向每位真正支持愛護我的朋友說:「我沒枉費與倪震轟轟烈列地愛過,永遠刻骨銘心,此生無憾。而我自己亦都會好好地勇敢活下去,一如過往。」多謝各位。 而倪震的聲明如下: 最近滿城風雨,矛頭都是我作為一個男朋友怎樣失敗。我多謝大家的意見和抨擊,事發後也承諾過深切反省和負責。想了一星期,我再為我的錯誤向慧敏道歉,也多謝她再一次肯包容我的過失。但感情由兩個人的事,變成了所有人的事,性質已起了改變。雨過天青不難,但可以保證暴風雨不再來嗎?我問了自己這個問題很久,意識到我這次的錯誤並非如一些損友說是技術上不小心,而是結構上出現了明顯的中年危機。我會正視問題,完善自我,不排除尋求專業輔助。在有信心改善之前,我明白到我在大家的心目中,不再是個稱職的男朋友,更不配做慧敏的男朋友。為了令公眾安心,為了顯示我的後悔和承擔,我決定引疚分手,和慧敏結束情侶關係,做回知心的朋友。這無疑是極大的損失,但我相信傳媒界,和慧敏的fans,都會歡迎我這個痛苦的決定。我不是個稱職的男朋友,但做個稱職的好朋友,我很有信心。我和慧敏相識近二十年,一向互相支持和了解。今日因我的不撿點分手,也不會影響我們繼續來往,處理合作的日常事務,和照顧愛貓。我做錯事,認了錯,向慧敏交待了,也得到慧敏的原諒。基於問責分手,已是極刑。以前種種,我和慧敏不會再作回應。以後種種,請大家尊重我和慧敏只是朋友的關係,不要再訂出情侶的標準。假如我們 我已搬離跑馬地寓所,再一次多謝慧敏多年來的包容,和傳媒多年來的鞭撻。人頭落地了,退一步海闊天空,希望事情可以告一段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