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acebook pixel code

四兄弟的媽

他的寶貝

日期

#Tag

公視-土城埤塘里的漫長等待

2009年03月24日
公開
4

剛好在電視上看到熟悉的身影 咦~這不是劉麗蘭老師嗎 公視的節目記錄了劉老師等居民守護土城彈藥庫週邊生態的故事 在影片中也看到了小樹苗小屋的身影 也讓媽咪和岳了解了這裡的故事 這裡的生態很珍貴,我們在這裡常看到老鷹遨翔, 這幾天我們還近距離的觀看到白鷺鷥的身影 土城的居民很少知道這裡的環境與故事 政府竟要把土城看守所移到這裡, 在原址蓋一個人工的公園, 這不是本末倒置,頭殼壞去了嗎 把農地徵收後,再來蓋房子 全世界很多地方都有缺糧的危機 未來的台灣,食物是不是要依賴進口才能獲得 而且生育率已經那麼低 未來根本不需要蓋那麼多的房子 我們應該一起守護這個都市裡難能可貴的淨土 (p.s.岳看到劉老師時,忍不住大喊,"劉老師我在電視上有看到妳耶 聽說妳要保護這裡,不要讓別人來這裡蓋房子是不是~" 呵呵~還會用”聽說”這二個字,是在訪問劉老師嗎) ------------------------------------------------------------- (轉貼自公視網站) 在台北縣的土城,有一群農民,幾代以來,就住在一個軍方彈藥庫的營區旁邊。最近幾年彈藥庫廢棄了,居民們還來不及慶幸,從此可以生活得比較自由,政府卻打算把土城看守所搬遷到這裡,並且把附近的土地,納入土城的都市開發計畫。當地的農民堅決要守護他們的土地,但是主導開發計畫的台北縣政府,今年初在環評還沒有通過的情況下,就試圖在彈藥庫的出入口,發包簡易的綠化工程。雖然這個動作被居民擋了下來,但他們不知道還能夠擋多久。最近居民們邀請法務部長到彈藥庫現場參觀,希望政府能夠改變決定,不要讓看守所設在這裡,改變農民的命運,也破壞了這裡的綠色生態。 反對土城看守所搬遷到彈藥庫的住民,大部分都是世居在這裡的農戶。他們從小就在彈藥庫的營區裡出生長大,雖然在軍方管制的年代,生活受到了很多的限制,但是對於這塊土地,卻有很深的情感。像是農家子弟劉麗蘭,當了補習班老師之後,原本立志不嫁農夫,但是面對開發案,她卻組織當地的農民挺身對抗,並且放下粉筆,改拿鋤頭。一起來看看,發生在土城和平路的故事。

泡茶小知識

2009年03月23日
公開
19

『泡茶者應注意的禮儀』    奉好一杯茶,對一個泡茶高手來說,既要做到沖泡動作精確到位,又要行為舉止大方自然,優雅美觀,做到神形合一的技熟藝美。因此一位專業的奉茶者必須謹記以下幾點: (1) 對奉茶者來說,藝美主要從人的氣質、風姿和禮儀中體現出來。通過努力,不斷加強自我修養,即使容貌平平,飲茶者也可以從他/她的言談舉止、衣著打扮中發現自然純樸之美和極富個性的魅力,從而使飲茶添加情趣,並逐漸進入飲茶的最佳境界。相反,倘若舉止輕浮,打扮妖艷,言行粗魯,反而會使人生厭,降低飲茶欲。 (2) 氣質對奉茶者來說是非常重要的。較高的文化修養,得體的行為,以及對茶文化知識的了解和泡茶技能的掌握,做到神、情、技合一,自然會給飲茶者以舒心之感。大體來說,奉茶者若是女性,則以恬靜素裝,整潔大方為上,切忌濃妝艷抹,舉止失常;如果是一位男士,則以儀表整潔,言行端正為好,切記言談粗魯,動作魯莽。 總之,只有奉茶者以他的行為展示出自內心世界的美,才能使飲茶者獲得品茗的最高境界。 『茶具的選用』 A.茶具介紹 茶具,按其狹義的範圍是指茶杯、茶壺、茶碗、茶盞、茶碟、茶盤等飲茶用具。我國的茶具,種類繁多,造型優美,除實用價值外,也有頗高的藝術價值,因而馳名中外,爲歷代飲茶愛好者所青睞。由於製作材料和産地不同而分陶土茶具、瓷器茶具、漆器茶具、玻璃茶具、金屬茶具和竹木茶具等幾大類。 飲茶用具可分成兩種,有必備的及輔助的。必備的飲茶用具有泡茶的及盛茶的。泡茶的有茶壺和茶盞;盛茶的有茶杯、公道杯、聞香杯及杯托;輔助的飲茶用具主要有茶洗、茶盤、茶盂、茶巾、茶荷、茶斗、茶匙及貯茶器等,現簡述如下:   1.茶壺 主要用來泡茶,也有直接用小茶壺來泡茶和盛茶,獨自酌飲的。茶壺由壺蓋、壺身、壺底、圈足四部分組成,在壺身上還有把和嘴;壺蓋上還有鈕。泡茶時,茶壺大小依飲茶人數多少而定。茶壺的質地很多,目前使用較多的是以紫砂陶壺或瓷器茶壺。   2.茶盞 在廣東潮汕地區泡工夫茶時,多用茶盞作泡茶用具,一般一盞工夫茶,可供3-4人用小杯啜茶一巡。茶盞也可直接作泡茶和盛茶用具,一人一盞。茶盞通常有蓋、碗、托三件套組成,多用瓷器製作,少數也有用紫砂陶製作。 3.茶杯 作為盛茶用具,分大小兩種:小杯主要用於烏龍茶的品啜;大杯也可直接作泡茶和盛茶用具,主要用於高級細嫩名茶的品飲。目前,茶杯多由瓷器或紫砂陶製作,也有用玻璃製作的。用玻璃杯直接沖泡茶葉,有極高的觀賞性。 4.公道杯 又稱茶海。它是均勻茶湯濃度而設的過渡性用具,不但可避免茶湯浸泡過久而太濃茶,而且更可同時沈澱茶渣。公道杯通常由瓷器製作,大小根據茶壺或茶盞的配套。 5.聞香杯 它是供品茶者嗅聞留在杯中餘香的一種工具。台灣人品飲烏龍茶時,常加使用。聞香杯的大小和質地,要與茶杯互相配套。目前聞香杯多用瓷器製作,也有部分是用紫砂陶製作的。   6.茶托 它是放置茶杯或茶碗的墊底用具,形狀、大小和質地,與茶杯互相配套,多採用瓷、陶、竹及木等材料製作。   7.茶洗 它主要用來承接泡茶和盛茶用具,其上層為有孔的盤,下層為貯水的容器,主要用來盛接漏出或溢出的水滴,多用竹、木、金屬、陶瓷等製作。   8.茶盤 要用承接盛茶的杯或盞,向客人奉茶時使用,常用竹、木製作而成,也有用陶瓷製作而成的。   9.茶盂 用來貯放茶渣和廢水,多用陶瓷製作而成。   10.茶巾  用麻、棉等纖維製造,通常用來擦抹泡茶時溢濺出的茶水及清潔茶具,如欲用在保養茶壼時,必須與其茶巾分開使用,並應避免沾染油污。   11.茶荷  又稱茶則,是控制用茶量的容器,常用無味的竹或木製成。此可避免用手抓取茶葉時,將手中異味留在茶葉當中而導致變質。   12.茶斗 又稱茶漏,常在用小壺沖泡烏龍茶時,置於壺口,便於將茶葉倒入茶壺時用,以過濾茶毫或細碎茶渣。   13.茶匙 取乾茶時的用具,也可作為茶湯的攪拌茶葉或調整茶壺出水時使用,用無味的竹或木製成。   14.貯茶器 存茶的容器。常用的有錫製的罐或瓶,它具有密封性、防潮、防光照的特點 B.茶具的選用 1、陶土茶具   陶土茶具是指宜興製作的紫砂陶茶具。宜興的陶土,黏力強而抗燒。用紫砂茶具泡茶,既不奪茶真香,又無熟湯氣,能較長時間保持茶葉的色、香、味。   宜興紫砂壺始于北宋,興盛於明、清。它的造型古樸,色澤典雅,光潔無暇,精美之作貴如鼎彜,有“土與黃金爭價”之說。明代紫砂壺大師時大彬製作的小壺,典雅精巧,作爲點綴於案幾的藝術品,更增添品茗的雅趣。他製作的調砂提梁大壺呈紫黑色,雜硇砂土,泛出星星白點,婉如夜空中的點點繁星,壺身上小下大,重心穩定,是一種古樸雄渾的精品。紫砂壺是陶瓷家族中的驕子,它表裏不施釉。據傳蘇東坡設計的一件樹提壺,取以自然的古青樹枝作爲壺的把手,配以赭色瓜形壺身,刻上古樸的瓦當和精妙的書法,清雅古樸,色彩對比也相得益彰,被歷代文人雅士視爲有實用價值的珍品。   紫砂壺的造型有;仿古,光素貨(無花無字),花貨(擬松、竹、梅的自然形象),筋囊(幾何圖案)。藝人們以刀作筆,所創作的書、畫和印融爲一體,構成一種古樸清雅的風格。   新中國成立後,紫砂壺藝術家有了用武之地。今天,不論是紫砂壺的造型還是質感,都達到了相當高的水平,被國際友人讚譽爲“世間茶具稱爲首”。大師顧景洲的“提璧壺”和“漢雲壺”被列爲國際交往的禮品。此外,我國還專門爲日本消費者設計了一種藝術茶具--橫把壺,按照日本人的愛好在壺面上雕刻以佛經爲內容的精美書法,成爲日本消費者的品茗佳具。目前紫砂茶具品種已由原來的四五十種增加到六百多種。例如,紫砂雙層保溫杯,就是深受群衆歡迎的新産品。由於紫砂泥質地細膩柔韌,可塑性強,滲透性好,所以用它燒成的茶具泡茶,色香味皆蘊,夏天不易變餿,冬季放在爐上煮茶不易炸裂。   茶具式樣繁多,如何評價一套茶具的優劣?從總體上說首先應考慮它的實用價值,其次才是它的欣賞價值,即外觀的形態美。以壺爲例,具體要求應注意把握以下各點:容積和重量比例恰當,壺把提用方便,壺蓋周圍合縫,壺嘴出水流暢,造型、色地和圖案脫俗和諧,實用和藝術美得到融洽的結合,才算是完美的茶具。而宜興的紫砂茶具就具備了這些特點。  茶具材料多種多樣,造型千姿百態,紋飾百花齊放。究竟如何選用,這要根據各地的飲茶風俗習慣和飲茶者對茶具的審美情趣,以及品飲的茶類和環境而定。如東北、華北一帶,多數都用較大的瓷壺泡茶,然後斟入瓷碗飲用。江蘇、浙江一帶除用紫砂壺外,一般習慣用有蓋瓷杯,直接泡飲。在城市也有用玻璃杯直接泡茶的。四川一帶則喜用瓷制的“蓋碗杯”飲茶,即口大底小的有蓋小花碗,下有一小茶託。茶與茶具的關係甚爲密切,好茶必須用好茶具泡飲,才能相得益彰。茶具的優劣,對茶湯質量和品飲者的心情,都會産生直接影響。一般來說,現在通行的各類茶具中以瓷器茶具、陶器茶具最好,玻璃茶具次之,搪瓷茶具再次之。因爲瓷器傳熱不快,保溫適中,與茶不會發生化學反應,沏茶能獲得較好的色香味;而且造型美觀,裝飾精巧,具有藝術欣賞價值。陶器茶具,造型雅致,色澤古樸,特別是宜興紫砂爲陶中珍品,用來沏茶,香味醇和,湯色澄清,保溫性好,即使夏天茶湯也不易變質。   烏龍茶香氣濃郁,滋味醇厚。沖泡時,茶葉投放前,先以開水淋器預溫;茶葉投放後隨即以沸水沖泡,並以沸水淋洗多次,以發茶香。因此沖泡烏龍茶使用陶器茶具最爲適合。但陶器茶具的不透明性,沏茶以後難以欣賞壺中芽葉美姿是其缺陷,這對泡飲名茶就不適宜了。   如果用玻璃茶具沖泡,如龍井、碧螺春、君山銀針等名茶,就能充分發揮玻璃器皿透明的優越性,觀之令人賞心悅目。   至於其他茶具,如搪瓷茶具,雖在欣賞價值方面有所不足,但也經久耐用,攜帶方便,適宜於工廠車間、工地及旅行時使用。而塑膠茶具,因質地關係,對茶味亦有影響,除特殊情況臨時使用外,平時不適宜,尤其忌用塑膠保溫杯沖泡高級綠茶,因此種杯長期保溫,使茶湯泛紅,香氣低悶,出現熟湯味,必然大煞風景。 『沏茶工序』       一、燙壺:在泡茶之前需用開水燙壺,一則可去除壺內異味;再則熱壺有助揮發茶香。 二、置茶:一般泡茶所用茶壺壺口皆較小,需先將茶葉裝入茶荷內,此時可將茶荷遞給客人,鑒賞茶葉外觀,再用茶匙將茶荷內的茶葉撥入壺中,茶量以 壺之三分之一爲度。 三、溫杯:燙壺之熱水倒入茶盅內,再行溫杯。 四、高沖:沖泡茶葉需高提水壺,水自高點下注,使茶葉在壺內翻滾,散開,以更充分泡出茶味,俗稱"高沖"。 五、低泡:泡好之茶湯即可倒入茶盅,此時茶壺壺嘴與茶盅之距離,以低爲佳,以免茶湯內之香氣無效散發,俗稱"低 泡"。一般第一泡茶湯與第二泡茶湯在 茶盅內混合,效果更佳;第三泡茶湯與第四泡茶湯混合,以此類推。 六、分茶:茶盅內之茶湯再行分入杯內,杯內之茶湯以七分滿爲度。 七、敬茶:將茶杯連同杯托一併放置客人面前,是爲敬茶。 八、聞香:品茶之前,需先觀其色,聞其香,方可品其味。 九、品茶:"品"字三個口,一杯茶需分三口品嘗,且在品茶之前,目光需注視泡茶師一至兩秒,稍帶微笑,以示感謝

搶救孩子們

2009年03月19日
公開
14

商業週刊發行人:金惟純 搶救孩子們! 一一○九期本刊報導的封面故事「百大特色小學」,我感觸甚深,聯想起許多事。 其中之一是:我有一位事業很有成就的大陸友人,他近年來把「訪高人」列為人生大事,曾經長途跋涉到廣西深山尋訪一位德國隱士,親眼見證其「開悟高人」的風範行止。他告訴我,這位二十歲出頭從德國來到大陸隱居深山二十餘年的高人,是德國華德福(Waldorf)學校的畢業生。那是我第一次聽到華德福三個字;心想,是什麼樣的學校,可以教出如此特立獨行的學生? 至於大陸朋友本人呢?他少年時期由於家貧和時代動亂,從六歲至十二歲,基本上是「主修」釣魚和野外求生,大自然就是他的老師。所以他說,「我也是華德福畢業的。」 我因此回想起我們這一代人成長的背景:在學校和家庭之外,還有一片大自然,一片屬於野孩子們的大自然。我們成群結隊、橫衝直撞、動手動腳、分工合作,基本上脫離學校和家庭的管束(當然得付出挨打的代價),經營著野孩子的「自治區」。除此之外,由於家徒四壁、食指浩繁,母親終日家務忙不完,大家也都從小習於分擔各類家務。 仔細盤算起來,由於民風純樸、尚未高度都市化、再加上普遍匱乏、商業不發達,所形塑的成長環境,台灣如今的掌權世代(戰後嬰兒潮世代),都算至少上了半個「華德福學校」。雖然正規學校教育裡搞的是升學和填鴨,卻並未限制住我們在意志、情感、思考三個層面的能力發展。因為我們在野孩子的「自治區」和分擔家務的責任中,自行彌補了缺憾、培養了能耐。 對照如今孩子們的成長環境,可就大相逕庭。因為在學校和家庭之外,大自然基本上不存在,「野孩子自治區」也早就消逝無蹤;取而代之的,是無所不在的「商業機制」。這些商業機制;主要介面是電視、電腦、手機、遊戲機、MP3等電子產品,普及到幾乎成了青少年的連體嬰。以商業為主要驅動力的電子產品,取代了大自然,成為孩子的「課外導師」和「成長環境」,若不加節制,用「災難」來形容其影響,也不為過。 所以說,台灣如今最不缺的,就是憂心忡忡的父母和老師。憂心的焦點,正是「華德福」所強調的意志、感情和思考三個層面的發展失衡。許多學校和家庭正在聯手對抗「商業機制」,企圖從其中搶救自己的孩子。而大家在這麼做的同時,還得耗費心力分神對付僵化的教育體制,從夾縫中找活路。 在孩子面臨如此「災難」,許多父母和教育工作者又如此辛苦的野地求生中,我們的政府在哪裡?政治人物又在幹什麼? 正因為孩子們失去了大自然,並且面對無所不在的商業誘惑,學校教育才更責無旁貸的必須肩負起「全人格教育」的重擔。但我們的教育政策仍是如此僵化保守、教育預算仍是如此捉襟見肘、教育人才仍是如此不足。凡此種種,都令人懷疑,台灣人拚經濟拚了那麼多年,到底所為何來? 我主張台灣不應再以經濟成長,而應以「幸福工程」為藍圖,重新檢討未來發展策略,主要的理由之一,正在於此。

完美的一天

2009年03月17日
公開
6

早上我們母子三人七點半起床,但是又要伺候二位大爺大便和早餐 又要準備水果和細軟 到達時己近九點鐘(但是還是我們最早到) 今日的課程在祥媽家 三個大蘿蔔頭終於和老師完整的round過一次早上的完整流程了 雖然狀況很多,但應該會愈來愈好吧 今天做了濕水彩 小朋友們分別切了水果 涵涵摘了花放在小玻璃瓶中 大家圍坐在桌子旁唱感謝歌 老師帶了手指謠 這一切的一切對岳來說都很新鮮 雖然投入的程度還好,基本上是有興趣的 (因為回家後要媽咪和弟弟手牽手和他一起唱感謝歌 學老師輕聲細語的說話,手指並在空中自顧自的揮舞著) 下午吃完飯後不想讓他們午睡, (希望落實八點前睡覺) 帶著他們坐著接駁巴士去HOLA 回到家已五點,馬上拖去洗澡(免得還沒洗澡就睡著) 晚餐後,玩一下,媽咪學老師的口氣和聲音講故事 十分鐘就睡著,九點躺平 完全沒有之前聽了還想再聽的困擾 原來之前媽咪的故事可能講得太快太精彩了 所以根本就睡不著 唉呀∼終於找到問題所在了 由於最近二個寶貝早睡早起 電視也沒在看了 情緒問題少很多(還是有一些些,大多是晚上想睡覺時) 飯也吃得比較多和均衡 所以按照自然的規律養小孩真的很重要的耶 今天是完美的一天,我很滿意了 還是非常感恩華德福給媽寶的教育 謝謝老天讓我認識華德福

如何面對孩子的情緒問題

2009年03月17日
公開
58

如何面對孩子的情緒問題 主講:蕭志暉老師(子芽兒親子成長空間負責人) 主辦:板橋華德福聚會  筆記:Coni Kim   今天的主題是如何面對孩子的情緒問題。記得上次有一位爸爸來參加,但這次沒有看到有爸爸來;其實在幼兒的教育上,媽媽固然是很重要的角色,但是爸爸其實也很重要,如果爸爸的理念可以配合,那就會事半功倍,相反的,若沒有爸爸的支持,媽媽一定會很辛苦。 先讓大家提問題,自己的孩子有哪些情緒問題讓你困擾的? 一、 孩子三歲,一定要按照既定的行為模式進行,如果有一個程序沒有照著做,就會拗脾氣,要求一定要再做一次才肯罷休。 二、 兩歲九個月,幫玩偶取名字,結果媽媽聽到名字笑出來,就不開心一直哭。 三、 三歲半,喜歡唱反調,所以媽媽的方法就是講反話讓她去做,但久了變成孩子都知道媽媽會講反話,就等媽媽講反話了才要做,甚至有時會識破不做。 四、 快三歲,一定要陪著她重覆玩某些遊戲,而且玩的時間會很久,如果不陪她玩到她覺得可以了,就根本都不能離開去做事。 五、 一歲半,拗脾氣時會躺在地上說『我不要!』,而且會打媽媽。   孩子有起床氣,睡覺會鬧很久才睡,媽媽都陪睡的舉手。好像現場大部分都有這樣的情況,但沒辦法,這是我們的東方文化,習慣媽媽都會陪著孩子,普遍造成孩子都太依賴媽媽。這我們後面再來講。   剛剛有媽媽提到的,一定要固定的生活模式、遊戲,只要一個細節不同就無法接受,還有另一個被笑會很難過的孩子,這都是屬於比較敏感的孩子。幼兒有對內在的敏感跟對外在的敏感,這個時期的孩子是透過身體在感覺外界的。   一定要固定的生活模式、遊戲的,是屬於對內在比較敏感的孩子,不那麼警覺外在的環境,要特別提醒的是,這種固定模式時期一定要陪他渡過去,如果沒有跨過去,有機率可能會變自閉症,國外有這樣的研究結果,只是順帶一提。對別人的感覺非常敏感的,就是對外在比較敏感的孩子,其實孩子應該是要由內往外發展的,像這樣對外在比較敏感的,以後長大比較可能會有深層的情緒問題,需要注意。對於這樣比較敏感的孩子,重覆及規律的生活,可以提供其安全感,不要有過度的、太大的轉變,這樣他們的情緒也會比較穩定。   有時候我們不需要太過於擔心孩子哭這件事,然後因為擔心、害怕孩子哭,很多事就輕易的跟孩子妥協。哭只是一種表象,那其實是一種往內的力量,感覺不舒服或是孤獨的時候才會哭;相反的,笑是往外的力量,是敞開心接受外在的。只是大人會知道克制,哭及笑都有程度,會知道什麼時候該停止不要再繼續哭或笑了,但是孩子還不知道控制,所以可能會哭到無法停止,而且有可能越哭越傷心,所以我們應該要去幫助他們轉移情緒。小朋友都是處於現在式,如果是暫時性的情緒,那很容易轉移,但如果轉移不了,那就要去了解到孩子情緒的本質,找出原因來處理。   生活規律是為了要提供孩子安全感,如此身體才會強壯。通常會看到,敏感的孩子都比較瘦弱。幼兒期是身體進入人世後,發展的基礎,非常的重要。媽媽的身體也要強壯,才能夠照顧好孩子,否則有時候孩子生病,熬夜照顧,媽媽如果不夠強壯就先垮了,根本不用談照顧了。不過有些媽媽真的比較強壯,是因為幼兒期就奠定了好的基礎。人剛出生時,身體是媽媽給的,透過臍帶,由血液提供養份給孩子,滋養他的身體,就像打點滴一樣,直接將養份注入到身體裡。而早產兒,因為身體還不夠完整,所以比較虛弱。   上次的講座中有提到,規律的生活節奏指的是程序而不是按本操課,因為我們的孩子還沒有時間概念,只能按照規律的生活節奏,他們不像大人,大人是有彈性的,如果今天要出門但時間已經來不及了,我們會判斷選擇跳過一些事情然後趕快出門,但是孩子沒有彈性,所以不能跳過任一個步驟。   起床氣,現在的孩子普遍都有,其實根本的原因是因為睡眠不足,身體根本還沒有準備好要起床。要注意的是,我們睡眠時是在建構、修復身體,因為醒覺的時候,我們活動,能量就會轉移到身體的各個地方,所以沒辦法做建構、修復的動作。等一下會針對睡眠這個部份來仔細說明。   有很多孩子都很瘦小,主要就是睡眠不足,但營養當然也是原因之一,尤其是現在有很多外食族,營養攝取都是不平衡的。而遊戲跟吃飯絕對不能混在一起,吃飯時就好好的吃,遊戲時就專心的遊戲。現在很多父母都很寵孩子,理由是希望孩子可以一直很快樂,所以他們要怎樣就讓他們去,但是我們要知道,孩子不可能永遠一直快樂,因為有快樂就會有悲傷,這是必然的。而且我們人,有時候如果某種情緒衝過頭,過一陣子就有相反的情緒會返回來。   要掌握慢慢的、平緩的節奏,起床及入睡都是。早上讓孩子慢慢的醒覺過來,有足夠的時間讓身體準備好;而睡覺前的活動安排,不能還讓孩子太興奮。那白天的活動量要夠,夠累了自然就會睡的沉。晚上的睡眠品質比白天的午睡重要,就像銀行一樣,晚上我們的身體是在存錢,白天是在花錢。白天的活動也是要小小的充電一下,就是午休時間,因為如果體力都耗光了,身體覺得不舒服,情緒自然也會下降。有些人會問,到底需不需要午睡,其實要視小孩的狀況而定,不過午睡一到兩個小時是OK的,不要睡太久不然晚上就會睡不著。   晚餐吃清淡一點,蛋白質要少,基本上肉類的東西,盡量在下午三點前吃,過了這時間就不要吃了,因為我們肝的運作時間,是從半夜三點到隔天下午三點,剛好十二個鐘頭。   睡覺睡的好,不是時間長短的問題,而是時辰,因為晚上的十二點到一點,也就是中國人說的子時,這段時間是身體修復機能最好的時候,用這段最好修復的時間休息,效率才高,身體機能才會好。這段時間有充分的休息,到了半夜三點的時候,肝的功能才有辦法正常的啟動。   有媽媽說,孩子以前給奶媽帶的時候都會午睡,可是現在自己帶就都不睡。那是媽媽的問題,不是孩子的問題,因為孩子不會知道這些,是不是媽媽自己不夠堅持,沒有照時辰節奏走,孩子不睡就跟孩子妥協。   孩子若身體好,就會比較好帶。情緒很大部份受控在他的身體。現在這個階段,你跟孩子說教太多,孩子根本聽不懂,但他們會接收到父母的情緒,像焦慮、緊張、生氣…等。   拗脾氣還有一個原因是能量快速下降。不要說孩子了,大人也是一樣,如果已經很累了,孩子還一直哭、鬧,那我們脾氣就來了,就會覺得『我已經很累了,你還哭!』,所以孩子也一樣,真的很累了,就不舒服,情緒當然就差。   我們要照著地球運行的時辰節奏,那麼早上起床就是在太陽升起的時間,大概是六點到八點,慢慢的讓孩子清醒。所以孩子晚上睡覺的時間,最好就是在晚上八點到隔天早上六點,剛好十個小時,而午睡可以兩個小時,總共就是十二個小時。但這當然也是要視孩子的狀況而定,有些孩子需要更長的睡眠時間,但要注意的是,要晚上加長,而不是白天。孩子真正需要的是晚上的睡眠,午睡只是讓孩子稍微休息一下,讓能量不要掉的太快。   有媽媽提到,通常會響在晚餐的時間,讓全家人能聚一下,但是爸爸回來的時間都是差不多七點多,這樣根本沒辦法讓孩子那麼早就睡。可是整體看起來,應該是孩子的規律要優先於跟爸爸的相處,而且如果要相處,假日就可以陪孩子了,這時候爸爸的工作就出來了。(有另一位媽媽建議:可以改成早餐的時間聚。晚上大家都早點睡,就可以早點起床,在早餐的時候全家聚一聚)   我們寧願早點睡,早點起來,正常來說大人可以的話,能在晚上十點睡是最好的。到了晚上其實累了,要也只能做些不需要用腦的工作,根本沒辦法做什麼重要的事,而且用應該休息的時間來用電腦,對身體的傷害很大,因為肝的功能沒辦法在三點起來工作,毒素都無法代謝,久了身體就會中毒。人在二十五歲以後,修復機能又會下降,更是需要早點睡。   照顧幼兒的媽媽,十點睡是最好的,最晚也一定要在十二點前就要睡。但有些媽媽會覺得,需要有時間能做自己的事情,這很正常也需要,因為有時候媽媽對家庭、孩子的奉獻透支了,都沒有自己的時間,情緒就會不容易控制,也會造成孩子的情緒不穩定。那孩子如果早點睡,媽媽就可以有自己的時間了,若孩子八點就睡,那到十點也還有兩個小時可以用。規律的生活可以改善孩子70∼80%的情緒問題。   再談到飲食的部份,太多的糖,會讓人躁動、過度刺激神經、刺激思考,這對孩子是不好的,因為我們還不需要孩子動腦,孩子的腦袋跟我們的不一樣,所以我們不該給太多零食,如果真的要,也要等國小以後才讓孩子吃零食。可以用其他的食物替代,像水果就OK,因為果糖比較不甜,其實很適合拿來代替零食。糖果對孩子來說,是會有上癮症狀的,很像吸毒一樣,會一直討。父母自己不給之外,也要拒絕其他人的好意,像阿公、阿嬤,都會想拿糖果逗孩子開心,父母就要委婉的拒絕。   外食的人要注意加糖的問題。因為外面烹調加的一定都是比較不好的糖。還有含反式脂肪酸及去菁化的食物,都盡量不要吃。應該給孩子的是一些較粗纖維的食物,有機會鍛鍊他們的咀嚼能力與消化系統。果汁與水果,寧願給孩子吃水果。另外像蜂蜜,因為已經分解過了的食物,根本不需要消化,那是適合老人的食物,因為老人消化系統下降,蜂蜜非常好吸收。但對孩子來說,除非生病,不然平常盡量不給。因為孩子的消化系統正在發展,要吃較粗的食物,蜂蜜太好吸收了,沒有機會訓練他們的消化系統,讓消化系統工作,這樣以後長大了,就會容易過敏、生病。   母乳是過渡期的食物,因為那是藉由媽媽的消化系統,吸收並分泌出的食物,溫和而且又有抗體,是孩子一出生,消化系統還不是非常完整,這個過渡期的食物。到了半歲開始,適量的食物就要慢慢進來了;一歲以後,其實母乳變成是情緒依賴的來源,就像安撫奶嘴一樣。但孩子自我內在對應外在的能力,是需要學習的,情緒也需要學習。如果過度依賴,就沒機會學習,等於剝奪了孩子這方面學習的機會。通常,在母系社會的原始部落或是大家族裡,餵乳的時間會加長,因為要加強孩子與母親之間的關係更緊密。但其實這對孩子發展獨立是阻礙。   所以,如何有好的情緒,其實回過頭,就是規律的生活與營養,要建構強健的身體,讓孩子有安全感,才是最根本的。孩子的依賴,像有些孩子很大了還需要奶嘴、吸手指頭,這些問題都是因為沒有安全感。另外,如果孩子晚上睡覺會磨牙,那可能是消化系統有問題,可能有長蟲,因為這些蟲都是半夜活動,孩子睡覺時不舒服,睡的不安穩,就會磨牙。 接下來讓大家提問題。 問:我教的小學低年級班上,有學生還會吸手指頭,通常是在緊張時,像考試前才會。 答:現在越來越多孩子這樣,通常是比較敏感的孩子,這些孩子,自己的內在無法去轉化情緒,沒有自己面對外在的能量,只好藉由吸手指來化解這樣的情緒。要解決必須要找出真正造成情緒的原因,而非解決表徵。 問:活動力消耗的部份,是在家裡就好,還是一定要帶出去公園或是哪裡呢? 答:要看在家裡,能允許孩子玩到什麼程度。有些華德福幼兒園,是可以讓孩子把桌椅搬過來、翻過去,還跳上跳下,在安全的情況下讓他們自由的玩,孩子是本能的需要去做這些事情,這樣搬來搬去、翻來翻去,跳上去還要保持平衡,如果玩到這樣是很耗體力的,如果在家可以這樣,那當然也不一定要出去。不過對孩子而言,出去玩是他們的工作時間,但最好是在上午,要在能量最強的時段,如果是在能量下降的時段活動,就會有斷電狀態,常會看到很多孩子出去玩,玩到精疲力盡一上車就睡著了,那就是斷電了。孩子活動的需求要充分滿足,但情緒的部分不要讓他們太興奮,否則晚上會睡不好,容易做惡夢。 問:兩個孩子,大的三歲半,小的十個多月,會爭寵。 答:年紀近的孩子,難免會有這種情形,再加上現在的母親比較有時間陪著孩子,當然爭寵就會比較明顯,像以前的母親就沒那麼多時間陪孩子玩,孩子自己就會一起玩。   這裡要特別提到,媽媽的責任不是陪孩子玩,這樣會變成孩子的玩伴跟服務他的僕人,是比孩子低等級受孩子控制的,媽媽應該要安排生活的時間步驟,態度也很重要,要堅定,如果妳的主控權交出去,孩子就變成主人了。現在有很多機器很方便,像掃地機器人,對媽媽來說很方便,但其實對孩子沒有太大的幫助,因為他們看不到媽媽工作,只看到媽媽陪他玩。媽媽忙碌才是正確的,空閒的時間也可以打打毛線之類的,那也是工作。   孩子在玩的時候媽媽不要介入太多,因為大人陪玩是在縮減孩子的創造力,像華德福的幼稚園,老師一定不會陪孩子玩,因為老師是一個大人的典範,會在旁邊打毛線、切水果,該集合的時候就吹笛子、呼口號,孩子自然就會照著做,絕對不是去陪孩子玩。所以大家在家裡也要建立媽媽的典範,而不是變孩子的玩伴,陪孩子不代表一定要跟他玩,大人是在旁陪伴、協助,而不是主動干預。讓孩子自然主動的模仿,才會學習好的,因為他們會挑好的模仿,但若大人主動干預,就有可能會學到壞的。孩子會完全看到妳忙碌的做家事並模仿妳的樣子,妳如果介入過度,孩子就不會主動發展。就像畫畫,孩子畫的時候,大人一直在旁邊畫給他看,那孩子就會把筆交給你畫,因為他們自己還做不好,就會挑給做的好的人做,所以大人要掌握慢慢後退的原則,適時的讓孩子自己發揮,我們只要確認有沒有給孩子好的榜樣就好。 問:讓孩子分房睡要怎麼進行? 答:還是要循序漸進。可以先在大床旁邊加個小床,等孩子OK了,變成小床放在房間比較遠的位置,也OK了,就可以佈置一個小房間,然後慢慢跟孩子溝通,讓他可以接受進入自己的房間睡覺。當然偶爾還是允許他跑過來找你一起睡的,像做惡夢之類的。 像國外很早就會讓孩子跟父母分房睡,通常1∼2歲就會有自己的房間,開始自己睡,父母都是進去說故事、陪孩子一下,然後就會退出來,讓孩子自己睡。我們要知道,其實孩子是會越陪越沒有安全感的,因為沒機會讓他長大,就像大人也一樣,如果太安逸了就會不想去改變。所以媽媽一直陪著,孩子當然也就不會長大,就會延長幼兒期的狀態。所以我們要看有沒有幫助孩子逐步的成長。 問:老二剛滿一歲,比較敏感,一放到娃娃車上,就會哭的非常嚴重,根本沒辦法去做事。 答:做事的時候可以鋪一條布在旁邊,讓他在旁邊看著妳。可以先從比較不重要的事情開始訓練,像從打毛線的時候開始,讓他在旁邊,慢慢習慣變成只要看的到媽媽就OK。 問:女兒快兩歲,在家就一直吵著要人抱,不知道到底是沒有安全感還是怎樣。 答:越抱不會越滿足孩子的安全感,而是養成依賴,安全感是內在的。媽媽越穩定,孩子也越有安全感。孩子無聊的時候就會要人抱,因為被抱著很舒服,可以試著給她工作,讓她幫忙。 總結 前面有提到,規律的生活與營養,可以解決孩子80%的情緒問題,那剩下20%的情緒,是孩子學習外在的現象,要維持好的20%很難,是需要時間的,媽媽要學唱歌、吹笛子、做手工,培養美的鑑賞力,把家裡佈置的很漂亮…等,是需要很多時間鍛鍊後才做的好的,所以我們要先顧好那80%,不要把重點都放在那20%,因為這樣是本末倒置。過度的要讓孩子有安全感,其實常常是媽媽自己沒有安全感。大人要慢慢的撤退,每年撤10∼20%,孩子就會越來越長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