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acebook pixel code

四兄弟的媽

他的寶貝

日期

#Tag

五歲再上幼稚園

2009年03月15日
公開
40

好文分享 作者:陳安儀 -------------------------- 最近遇到很多媽媽熱烈的討論選幼稚園的問題,通常我在一旁是一聲不吭的。老實說,我對幼稚園並沒有多大好感(詳情請見「孩子,我要教妳怎麼愛我」一書),我認為,幼稚園的存在是給那些因為上班而不能自己帶小孩的人方便而來的。因此,雖然我的兒子今年已經四歲半了,但我並沒有打算讓他上幼稚園。 我的老大除了在我生產那年,唸過不到一學期的「幼幼班」之外,也只有念了一年的大班(半天班)。我認為,孩子不適宜過早去幼稚園。而老大的經驗,更加堅定了我的想法:「五歲才是適合上幼稚園的年齡!」 就生理方面來說,孩子可以自己處理好自己的大小便、擦屁股,大約要到四歲半左右。孩子真正可以自己取菜、添飯、完整的進食,大約也在四歲半左右。孩子要完全學會穿衣、脫衣、扣扣子、拉拉鍊、穿鞋,並明確表達冷熱,大概在五歲左右。而且,大部分的幼兒傳染病,都攻擊「五歲以下」的孩子;最重要的是,孩子要能夠說清楚、講明白媽媽不在的時候發生了哪些事,大約也要將近五歲。 就心理方面來說,三歲同理心才開始發展,三歲半左右才開始跟同儕展開互動,四、五歲的孩子,才是最需要玩伴的時候。 就語言發展來說,語言學家建議,開始學習第二外語的時間,最好在「五歲以後」。五歲以內,是打好母語最重要的時機。五歲以內,是孩子最依賴媽媽的時間,而五歲以內,也是家庭養成人格的基礎。而且,五歲開始小肌肉發育較為成熟,才可以進行仿寫,提早教導閱讀、寫字,對孩子並不一定是福。 我家老大第一次去幼稚園的時候,只有兩歲十個月,那時因為家庭狀況不得已,所以只好送到幼幼班去。三歲的孩子分離焦慮還很嚴重,除了前幾天新鮮感之外,接下來幾乎天天上學都要來一場「生離死別」。雖然,老師也告訴我,我一走她就不哭了,但是,到最後她每晚睡覺時都會感到焦慮,有時候連睡夢中都會哭喊:「媽媽!不要走....我不要上學!」 於是,我知道她還沒準備好。就不再勉強她。 五歲再去上學時,就全然不是這麼回事了! 她每天晚上都期盼著第二天學校的活動,上學連再見都來不及說,就頭也不回的奔進教室,完全沒有所謂的「分離焦慮」。一年的大班生涯中,她沒哭過一次。而我觀察大般的其他小朋友,很明顯的,在幼幼班門口哭哭啼啼的情形,大班幾乎完全消失。 我知道,她準備好了! 第一次上學時,我每天問她在學校做了些什麼,她總是說不清楚;問她老師有沒有罵人?她也不知道。 第二次上學時,她可以如數家珍同學的名字、今天老師對誰說了什麼、明天要準備什麼東西。做媽媽的可以光憑她的敘述,就描繪出學校的概況,大大放了不少心。 第一次上學的老大,原本幾乎不生病的,一到學校去,就連續病了好幾個月,幾乎每個星期都染上感冒。第二次上學,我本來預計她又會感冒好幾個禮拜,沒想到,這回她好的跟一頭牛似的!偶爾一兩次感冒,也很快就痊癒,抵抗力顯然強了許多。 我想我找到了原因:因為她長大了! 因此,在老二有先天性氣喘,容易因為感冒而發病的狀況下,更堅定了我「五歲前不上幼稚園」的決定。 可是,很多家長問啦:「不上幼稚園,在家都沒有學到東西怎麼辦?」 在家可以學的東西可多著呢! 看車牌可以學認數字、ABC,看招牌也可以認得不少字。跟媽媽去郵局領錢可以學數數;上街買東西也可以學算數。去超級市場還可以認水果;去海產店吃飯時可以看到不少水生動物。吃飯前,兒子會幫媽媽剝豆子、認青菜;吃完飯,還可以練習洗碗。參加讀書會時,媽媽聊天,寶寶可以一起玩;每兩個月,我們可以在平日去動物園、看展覽,不用跟別人擠來擠去,享受好品質的參觀行程。 就像今天早上,雪真幫我們預定了「大直消防隊」的參觀行程,孩子們在一個鐘頭內,摸了一隻超肥的綠鬣蜥,還參觀了雲梯車、消防車、救護車,甚至還親手操作灑水器!他們超級興奮! 前天,我們在小樺阿姨的指導下,做浮水印的勞作,兒子非常認真的做了超過一個小時,印出十幾張作品。想想看,在幼稚園裡,兩個老師要照顧三十個小孩,哪有可能讓你一個人花這麼多時間做一件事、發揮創意或是耗盡體力呢? 晚上,爸爸的睡前故事裡有甲蟲、恐龍,也有孫悟空;白天,阿嬤的院子裡他可以挖蚯蚓、摘黃瓜。 PLAY GROUP的小朋友一個星期有兩天的時間固定約見面玩耍,平常的時間裡,還有小樺、雪真的兒女可以一起玩。 我很滿意目前這樣的狀況。 因此,五歲再上幼稚園吧!或許,我會讓他就這樣直接念小學也說不一定!

”玩真的”了嗎

2009年03月13日
公開
2

愈了解華德福,真的是愈喜歡 媽咪慢慢的落實華德福之後 這幾天已看見過於早熟醒得太早的岳 已有了很明顯的不同 加上搜尋了國外的一些報導, 華德福的孩子已經在各地發光發熱 並不會因為比別人晚學習而輸在起跑點上 對華德福更有信心了 台灣這個焦慮的社會真的很需要這樣緩慢的紮實教育 除了引導孩子身心靈平衡之外 也教孩子"利他"的社會責任 唯有利他才能讓公眾獲得最大效益 一直以來,媽咪的做人做事也是以利他為原則 雖然自己常常被親蜜的人或知心好友辜負 但心存慈悲心 我獲得的卻更多 小樹苗土地的主人劉老師說 我這一輩子被別人出賣的次數很多 我為人人,人人卻都不為我 但不知道妳信不信 我的福報和貴人是更多的呀 啊呀∼我深深認同 今天和板橋媽咪協調場地的過程很有趣 雖然我對之前她們之間發生的事情一知半解 但絶對對彼此之間都會是一個學習 芳瑜老師說這個場地能給愈多的家庭使用愈好 才能發揮最大的效益 我和祥媽都非常讚同 但板橋媽咪希望只給她們使用 也是沒錯,畢竟華德福非常不讚成空間中有太多別的因素 而干擾孩子的呼吸節奏 可是房東劉老師的確也需要這個地方做活動 呼籲土城鄉親保護這個淨土 不讓財團來開發 不論結果如何,都是希望能給孩子一個好環境 都是希望為更多的孩子做件對的事 我想,不是什麼競爭 理念的不同,更應該坐下來討論 如何做才可以發揮更大的效益 所以,我們真的要為孩子去建設一個還給孩子童年的家了 希望爸比也能全力支持才好 我知道會很累 但這會是正確的事,我覺得

看完更有信心

2009年03月13日
公開
2

(轉貼專訪 吳蓓) ------------------------------------------------------------------ 你聽說過華德福教育嗎? 早讀書、早識字符合孩子的成長時令嗎? 電視、電腦給孩子帶來的是利還是弊? 小孩子最需要的是什麼樣的玩具? 孩子要自由,還要規矩嗎? 道統節日、道統文化對今天的孩子還有意義嗎? 吳蓓老師是從國外遊學回來的華德福教育的傳播者。華德福教育有哪些新觀點、新看法,請看記者對吳蓓老師所做的訪談── 華德福(Waldorf)教育是一種已有80多年歷史的完整而獨立的教育體系。1919年,魯道夫•斯坦納在德國創辦了第一所華德福學校。從上世紀70年代 起,聯合國開始向各國推薦華德福教育,它在世界範圍內日益得到支持和認可。在中國大陸,德國人盧安克最先在廣西農村推行華德福教育,曾赴英美學習華德福教育課程的吳蓓、黃曉星、張俐、李澤武等人,也在北京和成都等地開始了華德福教育的實踐。 無論什麼教育都應該適於其時 記者︰現在,年輕的家長都很重視孩子的教育,捨得為孩子的早期教育投資。但是,教育投資不一定是你投多少就回報多少、你投得越多就回報越多那麼簡單的事── 不考慮孩子的承受能力、不注重全面發展的超前教育,不僅不會收到預期的效果,反而會毀了孩子的童年福祉。華德福教育倡導“萬物皆有時”,這對急於早期教育 的家長有何啟迪? 吳蓓︰華德福早期教育以自然和大地的韻律,以及生命的周期為核心,在這種教育裡,不會有人去干擾孩子的遊戲,更不會有家長、老師去給孩子增添額外的負擔。華 德福教育主張什麼事情都應該適於其時。最好的辦法是讓孩子3歲時就做3歲時該做的事,4歲時就做4歲時該做的事。 學齡前的孩子,正處於長身體的階段,他們的各種器官──視覺、聽覺、嗅覺、觸覺器官──都處於不斷完善之中,孩子這時的健康,會為一生的健康打下基礎。國外有研究表明︰一些中老年人的疾病,追根溯源,可以追溯到他們童年所受的傷害,只是到了中老年才以疾病的形式表現出來。 孩子的身體要長好,就需要充足的運動量。孩子與生俱來的活力是透過運動來表現的,他們本能地就需要不停地跑,不停地動,需要以活動促進學習,以活動促進健康,以活動促進發展。 兒童的學習和成人的學習是不一樣的。一些家長錯誤地認為,只有坐在家裡、教室裡,跟著家長、老師讀書才是學習,而到外面去玩沙、玩水就是在玩,而不是在學習。 然而,對於學齡前的孩子來說,玩就是最好的學習。家長們所謂的讀書、識字、算數這樣的智力學習,是孩子們到了適當的年齡才需要的;如果提前進行這樣的智力學習,不僅會影響孩子的身體健康,還會影響孩子的心智發育。 試想,那麼活潑靈動的孩子,你卻讓他規規矩矩地坐下來,哪怕是學習10分鐘的課程,對於學齡前的孩子都是非常難受、非常不容易的事情。識字、算數是需要大腦理解、思考之後才能進行的學習。 本來需要用於長身體的能量,卻用於大腦的智力學習,這必然會影響孩子真正需要的、更為重要的學習。所以,孩子的早期學習應該是以活動為基礎的學習,對於他們,運動、發現、體驗比什麼都重要。 此 外,超前教育不僅會影響孩子的身心健康,還會使孩子損失開放、熱情、靈活、想像力、創造力、朝氣蓬勃、好奇好問這些做人的素質。如果在童年時代,孩子沒有 機會發展這些素質,長大後彌補起來就會事倍功半,若要重新再培養,那就更難了。所以說,童年是發生奇跡的時候,未來的生活是童年的果實。 越原始簡單的玩具,越富有想像力和創造力 記 者︰華德福教育為什麼要提倡家長、孩子自己動手做家務,而不主張孩子早早地就學會按電鈕? 吳 蓓︰孩子的早期學習,除了通過感官體驗在學習,另一方面就是通過模仿在學習。孩子看著爸爸、媽媽做什麼,就喜歡照著樣子去模仿。特別是對於兩三歲的孩子, 媽媽在廚房擇菜,他們也會跑到廚房來擇菜;媽媽掃地,他們也會拿把掃帚學著掃地。再大一點的孩子,他們模仿父母的行為,雖不再像兩三歲的孩子那樣用最直接 的模式表達出來,但他們會把他們看到的事情透過遊戲的模式表現出來。 所以,在家裡,家長需多給孩子一些這樣的可學習仿效的機會,孩子看得見,才會學著去模仿。如果家長都是在超市把冷凍餃子買回家,往開水鍋裡一倒就完事了,孩子看不見和麵、拌餡、包餃子的過程,就缺少了可模仿的原型。 過去,我們都是用手洗衣服,孩子能看見媽媽怎麼抹肥皂,怎麼搓衣服,怎麼清淘衣服;現在,我們把所有的衣服往洗衣機裡一扔,插上電源,按一下按鈕就完事了。 國外華德福的老師來給我們講課,說國外的孩子按電鈕的機會太多,鈕一按,機器就轉起來了,一些孩子因此都患上了肌肉萎縮、各器官發育不良的毛病。 讓孩子看到日常生活的過程,看到每件事是怎麼做的,甚至看到家長做木工活、水暖活、種植活,不僅會給孩子提供模仿遊戲的榜樣,還會讓孩子明白每件事是怎麼做的,一步一步是怎麼發展、完成的。如果什麼事情都是一按按鈕就完事,就會給孩子的心靈留下許多無法彌補的認知空白。 記 者︰為什麼華德福教育要倡導孩子玩天然玩具、自己動手做的玩具,而不主張孩子玩電動玩具、塑料玩具? 吳 蓓︰孩子的玩具最好是由純天然材料做成的,樹枝、圓木、樹皮、樹葉、果實、貝殼、泥沙可做玩具,碎布、棉花、麻線、紙盒也可做成玩具。越原始、越簡單的玩 具,越富有想像力、創造力。一截圓木,時而可做一張桌子,時而可做一面鼓,時而可做方向盤,時而可做車轆……根據遊戲的需要,孩子時刻都可變換手中玩具的 名稱和用途。 孩子在沙裡、泥裡的挖掘更是典型的發揮想像力的活動︰既挖了坑,修了管道,壘了城堡,又鍛鍊了手工技能。孩子玩的遊戲越多,想像力越 豐富,以後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就越強。因為他們從小就習慣了什麼事情都自己想辦法解決,在遇到挑戰時,能夠想出各種各樣的辦法創造性地加以解決。 如果你觀察孩子捏黏土的情形,你會發現它有一種鎮靜的效果︰孩子注意力集中,呼吸深沉、舒緩,捏出的東西充滿想像力。而買的橡皮泥攙雜了油,釋放出一種難聞 的氣味,手摸上去也太黏,對孩子的健康很不利。就地取材,用泥土、麵團就可以捏出各種各樣的動物和器具,這用天然材料就能做的玩具會使孩子的身體更健康, 行為更環保,何樂而不為呢? 大街上的芭比娃娃,眼睛那麼大,睫毛那麼長,似乎是天底下最漂亮的娃娃,但華德福教育卻認為,那樣標準的、沒有表情變化的娃娃,不能給孩子留下任何可想像的餘地,不能算做真正的藝術品。孩子的大腦若局限在這樣的思惟模式裡,會影響孩子對美的理解和塑造。 華 德福教育鼓勵家長和孩子一起動手做娃娃,甚至鼓勵家長、老師做些“未完成的”娃娃讓孩子自己去想像。比如,做一個沒有五官表情的布娃娃,孩子玩得高興的時 候,會賦予布娃娃一個喜笑顏開的表情;孩子心情不愉快的時候,又可以賦予布娃娃一個痛苦難受的表情。這樣的布娃娃能跟孩子交流,能隨著孩子情緒的變化而變 化。流水線生產的千篇一律的芭比娃娃,任何時候都是那個模樣,不能給孩子任何的啟迪。其他流水線生產的塑膠玩具也一樣,沒有可塑性,不能激發孩子去想像, 不能讓孩子把自己的思想投射到娃娃身上去,這就阻礙了孩子的想像力。 電動玩具集聲光電於一體,一按按鈕就跑起來、打起來、動起來了,表面上看起來很熱鬧、很刺激,但對孩子的創造性思惟和動手能力的培養同樣不利。電動玩具都是別人給你設計好了的,你只需要按照別人的操作規程按電鈕就行了。 孩子被動地生活在別人的設計、構造裡,不用自己動腦動手就能坐享別人的勞動成果,這會使孩子的腦功能一步一步走向退化。能促進孩子頭腦發育的是那些需要孩子自己動手動腦建造的玩具。 錄音機裡的歌比媽媽唱的好,但還是要聽媽媽唱的 記者︰華德福教育為什麼非常重視家長、老師的榜樣作用? 吳蓓︰孩子是通過觀察來學習的,我們的形象會幫助(或阻礙)他們成為他們自己。孩子不僅會模仿家長做事,還會模仿家長說話。孩子之所以會說話就是模仿家長說話的結果。孩子的模仿能力是非常強的,家長須時刻注意自己的言談舉止,給孩子做個好榜樣。 不僅是你做什麼、說什麼對孩子有影響,你心裡想的是什麼,即使你沒有說出來,你的心態、你的情緒同樣會對孩子產生影響──孩子比成人敏感得多,大人的一點點情緒變化都會影響孩子的情緒變化。 所以,華德福教育要求老師進教室前,要像脫掉一層外衣一樣把自己不好的情緒留在教室外面,不允許老師把自己的不良情緒帶到班集體,傳染給心靈純潔的孩子。華德福教育強調,教師要做一個心地純潔的人,在孩子面前不能有任何的私心雜念。孩子生活在健康愉快的環境中,才有可能成為健康愉快的人。 為使孩子學會交往,父母最好當著孩子的面,使用自然的語言、正確的詞彙、句子進行交談,並給予孩子參與交談的機會。面 對面的交談能使孩子分辨出聲音的細微差別,聽出“弦外之音”。因為,直接交談是雙向的、非常微妙的,不僅包括眼神、話語的停頓、語氣的變化,還包括姿勢、 面部表情等身體語言,人的很多訊息都不是透過說話的內容,而是透過話外之音來表達的,所以,家長需多給孩子提供直接交談的機會,而不應該讓孩子跟著錄音 機、電視機和計算機學。 記者︰華德福教育為什麼不主張學齡前的兒童聽錄音、看電視,而主張媽媽給孩子唱歌、講故事? 吳蓓︰華德福教育希望媽媽給孩子唱歌,而不提倡孩子聽錄音機裡的歌。即使錄音機裡的歌比媽媽唱的好聽百倍,也要聽媽媽唱的。因為,錄音機裡的歌、光碟機裡的歌,是透過機器發出的,機器對孩子不帶感情,而媽媽的歌對孩子有一份特殊的感情,孩子能透過歌聲體會母愛。即使媽媽的歌再不好聽,只要是媽媽唱的,孩子都是樂於聽的。 “電 視是感覺剝奪器”。不斷地看電視,會阻礙孩子的大腦發育,對幼小的孩子尤其如此。電視干擾、取代了重要的口語、非語言和情緒的交流。不要給小孩子看電視, 哪怕是卡通片也不要給孩子看。卡通片──無論是聲音、圖像,還是顏色、畫面──都製造得非常炫耀、刺激。兒童是慢慢地了解、認識這個世界的,強烈的燈光、 色彩、聲音會給孩子強烈的刺激,會引起孩子的躁動不安、注意力不集中。 很多家長都抱怨自己的孩子注意力不集中,容易躁動不安。追溯這些孩子的成長 歷程會發現,他們大都是習慣看電視、玩電腦、打遊戲機的孩子。等發現孩子的這些問題再去糾正孩子的不良習慣就晚了︰孩子的好習慣是從小養成的,壞習慣也是 從小養成的,習慣一旦養成,改起來可就麻煩了。 有人做過這樣的實驗,把一個班的孩子分成兩組,一組是由老師或家長給孩子講白雪公主的故事,一組是由小朋友看卡通片《 白雪公主 》。 兩 組孩子看完、聽完白雪公主的故事後,要畫白雪公主。看卡通片這組孩子畫的白雪公主都是他們看的卡通片裡的卡通形象的白雪公主,而聽故事這組孩子,畫的都是 他們心目中的白雪公主,並且,每個孩子畫的白雪公主都各不相同。再隔一段時間,讓他們再畫白雪公主。看卡通片的孩子,畫的還是過去的卡通形象的白雪公主, 而聽故事的孩子,對白雪公主的形象又消化吸收了一些,畫出的白雪公主與前面畫的又有所不同。 電視“凍結”了孩子產生自己的“圖畫”的能力,他只能從電視節目中去摘取他所需要的形象,所以就成了懶於思考、探索的被動接收者。 聽 故事給孩子的想像力留下了很大的空間。講故事是人類最古老的藝術形式,這種形式是人類文化的核心之一。如果先入為主地從外界接受了一個固定的形象,那麼孩 子心中就永遠是那個形象,沒有任何可發揮的餘地了。特別是卡通片裡那些卡通人物,是把真實的東西扭曲變形了給人看,這種不自然、不真實的形象,對孩子的心 靈沒有任何的啟迪作用。卡通人物的商業價值遠遠大於他的藝術價值、審美價值。孩子小的時候,直接接觸那些真實的風景、人物,比學別人的什麼都強。 不 讓幼稚園的孩子看電視的另一層意思是,不讓他們幼小的心靈過早地接觸戰爭、車禍、暴力、凶殺這些事情。那麼早就把現實中不美的、殘缺的、苦難的東西全盤呈 現給他們,他們的心靈會承受不了,會覺得活著沒意義。幼稚園的孩子,他們的心靈是那麼純潔,世界在他們眼裡是那麼美好,就讓他們生活在童話王國裡,健康地 生活,福祉地成長吧。等他們的身體強壯了,心靈有一定的承受能力了,再讓他們去面對這複雜多變、充滿苦難艱辛的世界,就不會給他們的心靈造成那麼大的傷 害、打擊了。 電視、計算機等現代電器都是孩子的“感覺剝奪器” 記 者︰華德福教育為什麼不主張孩子過早地接觸電腦? 吳 蓓︰孩子過早、過多使用計算機,有毒物質的散發、電磁波的輻射,會造成身體傷害、眼睛疲勞,久坐計算機前還會導致肥胖症和其他負面影響,如孤僻、發育遲緩等。 資訊技術破壞了孩子需要的人與人的接觸,使孩子缺乏自律性和主動性,而孩子在感情上與群體關係疏遠後,會增加他們產生孤僻心理的可能性。 計 算機最壞的影響可能是電腦遊戲。電腦遊戲不要求身體的協調,只強化瞬間的頭腦回應;長期玩遊戲會使人產生只要按按鍵盤就能發生什麼的幻覺。電腦視覺圖像創 造出來的感官幻覺,會影響、阻礙孩子對重力、平衡、協調和視覺秩序的正確理解與判斷。孩子由於缺乏真實的經驗,他們很難辨別現實世界和虛擬世界的區別。連 續幾個小時沈迷於殺人遊戲的孩子,回到現實生活中來的時候,會缺乏最起碼的道德約束。 兒童過早學習計算機還會導致他們的創造力缺乏。創造力涉及人 的頭腦中的原初形象,需要人把直接的感官經驗和情緒回應綜合起來,找出自己內心的獨特想法,並堅持不懈地實踐它。電腦的圖像是由別人製造出來的,使用者僅 用滑鼠游標點擊就能出現,螢幕上圖像的變換太容易,而真正的創造性的生活是需要時間的。忽略了孩子的原始累積、原始體驗、原始創造力,就會使孩子以後的生活、學習越走越艱難。 豐富的感官體驗和廣泛的社會經驗是人的各種才能的基礎,孩子的閱歷豐富了,對自然、社會的原始狀態有了真實的了解和認識,這個時候再學電腦,會使孩子具有更大的潛力和創造力。 記者︰華德福教育非常注重家庭環境對孩子的影響,而什麼樣的家庭環境才是對孩子最有利的環境呢? 吳蓓︰家庭環境的內容有很多,包括家庭佈置、家庭色彩、家庭聲音等等。 首先說一說家庭佈置。孩子都喜歡到處爬、到處摸,孩子早期觸摸到的東西對其影響最為持久。因此,家庭擺放的東西應該是安全的、質地優良的、純天然的,最好是由絲綢、羊毛、木頭、棉花做成的。這些物品有益於孩子透過觸摸來提升辨別各種質地東西的能力。 其 次是家庭色彩的選擇。家庭牆面的顏色、每件陳列物的顏色對孩子的視覺和心靈都有影響。有的家庭喜歡把牆壁貼得花花綠綠的,想以強烈的色彩來吸引孩子的注意 力。而華德福教育卻不主張用強烈的色彩來刺激孩子的視覺,因為孩子對色彩的回應比成人強烈,每一種顏色產生一種內心的回應,會深入影響到孩子的整體感受。 孩子接觸的顏色要盡量純正,孩子長時間逗留的房間應該是素淨的、溫暖的、色彩柔和的,而不應該是耀眼的、色彩明亮的、圖形雜亂的。室內最好是自然的光線,燭光和燈籠的光能製造出友好的氣氛,應鼓勵孩子在自然的光線中應付自如,但不要讓孩子處於完全的黑暗中。 最後是家庭聲音的控制。華德福教育不主張大聲對孩子說話。因為強烈的聲音對孩子的耳膜有損傷,孩子若習慣了成人大喊大叫的說話聲,會養成對人大吵大鬧的習慣。所以,平和的、自然的聲音,對孩子的成長更有利。不能以嘈雜的、強烈的、電子的聲音妨礙孩子正常的傾聽和表達。 給孩子的生活強加節律是必要的 記者︰華德福教育為什麼要強調孩子的生活一定得有規矩和節律? 吳蓓︰一些年輕的父母,錯誤地認為西方人強調尊重孩子的自由,就不給孩子定規則,不給孩子行為限制。其實,西方人強調的自由是一定範圍內的自由,而不是無法 無天。因為孩子是生活在這個世界中的人,不能不接受這個世界的行為準則。雖然,讓孩子接受成人制定的行為準則有難度,但是,再難也要堅持讓孩子去做。 很多中國家長都感到奇怪︰為什麼西方人的孩子會老老實實地坐在餐桌上吃飯,而中國的孩子卻要大人追著喂飯?謎底就是,世上本沒有天然守規矩的孩子,守規矩的 孩子是他們的父母長期培養的結果。孩子一兩歲的時候,聽不懂父母的話,不願規規矩矩地坐下來吃飯,一坐到餐桌前就想跑開,這時家長會把他們抱回來。孩子跑 一次,家長抱回來一次;孩子跑一百次,家長抱回來一百次,慢慢地孩子就養成了在餐桌前吃飯的習慣。孩子長大一點後,就可以給他們講道理了,從餐桌禮儀開始,教他們怎麼做才能成為懂禮貌、有教養的人。 孩子每天幾點鐘睡覺也是有規律的,不能讓孩子玩到晚上10點還不睡覺。兩三歲的孩子,晚8點以前一 定要睡覺;四五歲的孩子,晚8點半也一定要睡覺。睡前,家長應有意營造睡覺的氣氛,不看電視,不打電話,讓家庭安靜下來。孩子上床後,可給孩子哼點催眠 曲,或者給孩子講個睡前小故事。每天都是這樣,晚上到點就進入夢鄉,早晨到點就起床。有規律的生活,不僅使孩子的身體健康有保證,還會使孩子感到這樣的生 活是安全的、可靠的。孩子養成了有節律的生活習慣,長大後也是不會隨意打破這種節律的。 我翻譯的《 解放孩子的潛能 》一書上寫道︰“無論父母做出怎樣的犧牲,給孩子的生活強加節律都是必要的。節律會使他們身體健壯、精神健康,並具有康復能力,就像給了孩子一個可再生的能量源,使他們有能力應付生活中的變化。” 讓文化和自然裝點孩子的童年 記者︰華德福教育為什麼會對傳統的節日倍加重視? 吳蓓︰華德福教育非常重視孩子過節。西方人有西方人的節日,東方人有東方人的節日。一些中國幼稚園,非常重視西方的萬聖節、耶誕節、感恩節等,卻不重視中國人自己的節日,這是非常不合常理的。 中國的道統節日都有很深的文化內涵,在跟孩子過節的時候,可以給孩子講些節日的傳說和故事,還可以和孩子一起朗誦與節日相關的詩詞、童謠,讓孩子對中國的道統文化感興趣,自覺自願地加入到繼承、弘揚道統文化的洪流中。 中國的很多節日都與吃有關係,比如,中秋節吃月餅,元宵節吃元宵,端午節吃粽子,春節吃餃子,臘八節吃臘八粥……吃什麼自己動手做會更增添節日的氣氛。如果什麼節日都是到餐館去吃一頓,不僅會減少節日氣氛,還會減少家人聚在一起互相交流、互相切磋的時間和機會。 中 國的很多節日都與季節有關係,注重過節,可幫助孩子知曉季節的變換。周而複始的節日本質上是一種循環。如果把一年看成一個圓圈,那麼節日慶典就可以看成這 個圓圈上的烽火台。每個節日都帶孩子到“烽火台”上慶賀一番,可幫助孩子發現季節的影子,從而使自己的生活和大自然四季的變化保持和諧一致的關係。 記者︰華德福教育為什麼要鼓勵家長把孩子帶到大自然中去,而不主張家長把孩子帶到商場、超市中去? 吳蓓︰帶孩子進商場、逛超市,商店裡琳琅滿目的商品、推銷員的叫賣聲,會不斷誘惑孩子去購物,使孩子小小年紀就充滿購物欲、享樂欲,這必然會沖淡孩子的情感、精神的需求。帶孩子到商場逛一天和到公園逛一天,孩子回家的心情、感受是完全不一樣的。 首先,商場裡的空氣不好,充滿各種各樣的商品味、人氣味,對孩子的身體健康不利;其次,商場裡花花綠綠的商品、嘈雜的聲音對孩子有刺激、有污染,會影響孩子 的心態平衡。當然,不是完全不帶孩子逛街,而是盡量少帶孩子逛街。帶孩子到自然中去呼吸新鮮空氣,體會自然的平靜、和諧之美,對孩子的身心都有益。 自然的景物,看上去很柔美,聽起來很舒服,聞起來很淡雅,摸起來很質樸。帶孩子到自然中,體會不同時間空間變化的特點,看天空雲聚雲散,感受光線強弱的變化,不僅有利於孩子感官的發展,而且會使他們對自然的親近超過對電子產品的親近。頭腦中有了自然的形狀、味道和色彩,就能夠把真實的體驗帶進未來的科學認知中。孩子早期獲得的自然的、真實的經驗越多,以後生活中合理判斷的基礎就越紮實。 首先是身心健康,然後才是學業問題 記者︰華德福教育為什麼不主張孩子有過多的自我意識? 吳蓓︰華德福教育不主張有小孩子的家裡擺放過大的鏡子,不鼓勵孩子天天照鏡子,不贊成孩子過分地關注自己的外表長相,也不希望他們過多、過早地關心自己在別人心目中的印象。孩子生活在群體意識中,處於物我不分的狀態是一種最佳狀態。 華德福教育也主張孩子唱歌、跳舞、作秀節目,但不主張小孩子一個人登台作秀,而主張家長、老師、孩子一起唱、一起跳。大家一起唱歌跳舞,孩子沒有那麼強的自我意識,不會有緊張、做不好、被人笑話的壓力,反而會促使他們全身心地投入集體活動中。一位陶藝家就說過,孩子懵懵懂懂無意識保持的時間越長,孩子的藝術 潛質發揮的時間會越長。孩子單獨作秀會有壓力,這種壓力會喚醒孩子的自我意識,破壞孩子的自然生長節律,起到揠苗助長的副作用。 記者︰華德福教育為什麼會竭力鼓勵孩子走進自然,而不主張孩子過早地追逐人工符號? 吳蓓︰華德福教育不主張孩子過早地接觸人工符號,是不想先入為主地干預孩子的思維。活生生的看得見、摸得著、聞得到、美不勝收的大千世界是孩子的思惟源泉。 人類剛開始的時候是沒有文字的,只是到了後來才產生了文字。文字表達的生活永遠無法和真實的生活相媲美。生活中,孩子的所有器官都是敞開著的,每時每刻都在進行著由外而內、由內而外的雙向交流。“春天”這個詞給孩子的訊息量是有限的、抽象的,而大自然的春天給孩子的感受卻是無限的。 就讓孩子天天都與貓狗、昆蟲、螞蟻、小花小草對話吧。孩 子的童真時光就那麼幾年,錯過了就錯過了,永遠也找不回來了。而文化知識的學習,到了上學年齡自然就會學。晚學兩年的人未必就會輸給早學兩年的人。孩子的 身體強壯了,體驗、感受豐富了,理解能力、思惟能力增強了,再學文化知識,不僅不會耽誤孩子,還會使孩子學得更輕鬆、更愉快、更快捷。 採訪感言 如今,國內的早教市場可謂是“興旺發達”“精彩紛呈”。那些有知識、有文化、有物質基礎的年輕父母都願意為孩子付出,為孩子投資。你看,商場裡,嬰幼兒的食 品、飲料、玩具、服裝、生活用品、床上用品應有盡有;書局裡,嬰幼兒早期讀物、胎教早教的圖書音像製品琳琅滿目;城市裡的托兒所、幼稚園更是一個比一個裝 修高檔、費用昂貴──家長們都願意傾盡全力為孩子提供最好的教育。 然而,什麼是最好的教育?很多家長都是盲目的沒有主見的──以為花錢越多,所獲得的教育就越好。其實,花錢多少與教育效果並不成正比。 有著80多年優良道統的華德福教育不崇尚現代奢華,卻能給如今的年輕父母提供一些幫助和啟迪。孩子的早期教育是有原則、有規律、有章法的,新玩意兒並非一定 就是好玩意兒,老道統、老經驗並非一定就會過時。華德福教育所倡導的那種質樸的、原始的、自然的、動腦動手的早期教育,對今天的年輕父母同樣有意義。 你也許還不認可它,你也許心裡認可了但面子上還不願承認,你也許覺得太麻煩──不如花錢買教育來得直接、來得痛快,你也許覺得它與中國的教育現實有距離,實施起來會影響孩子的國小入門……由於知識教育、符號教育、識字教育、外語教育、功利教育已在中國的早教市場佔領了主陣地,所以華德福教育不主張孩子早識 字、早算數、早用電腦、早看電視,就顯得那麼有悖潮流;華德福教育鼓勵家長、老師、孩子回歸自然、回歸道統、回歸人的基本的生存狀態,就顯得那麼不合時宜。 華德福教育著眼於孩子的自然生命的均衡、協調、全面、持續發展,它不會立竿見影地見成效,不會馬上被人接受認可,這是自然的、合乎情理的。但是,華德福教育確實是自成體系的、有科學依據的、有長期實踐保障的、值得我們推展學習的先進教育。我們可以暫時與它保持距離,卻萬萬不可一下子將它拒之門 外。對它多看一眼,多了解一點,在批判的基礎上有主見地吸收一點,有何不好? 時間和實踐都已證明︰最原始的、最簡單的、最自然的、最人性的教育,才是最有生命力的、歷久彌新的永恆教育

重點心得

2009年03月11日
公開
6

讀書會今日重點,上為原文(括號為我粗淺的理解) 我們需要反對這個時代所有領域中存在的自私慾望,否則人類正在發生的文化衰退就會繼續下去 (ex:達賴喇嘛最近的談話,送給台灣人的一句話,時時想到”利他”) ---------------------------- 從小孩的出生開始,我們必需從物質中去觀察他,我們必須意識到,這個物質中看到的也是物質的延續,通過教育工作,繼續培養原來在精神世中被精神的力量培養出來的 (理解孩子與生俱來的特質,給予合適的教育.模範及環境) -------------------------------- 出生之前,人是在物質之外的精神力量照顧著,我們口能讓這些力量去關心出生之前的人與世界的關係,所以,出生之教只能是父母,特別是媽媽去做事而得到的無意識的結果,若表現出來的愈是有道德和根據智力來說是正確的事,很自然的會傳到孩子的身上去 (重視已知不要重視未知,ex:胎教無用,重要的是媽咪的自我教育與照顧,帶來良好的精神與心情,提供孩子健康的環境已足夠,不需刺激腹中胎兒感官) --------------------------------- 從精神的角度來看,教育的任務就是讓精神靈心與身體統一起來,產生和諧的聯繫 (透過呼與吸,睡覺與清醒的變換節奏適應人類的需要) --------------------------------- 從更高的觀點來說,小孩要學會讓他的精神接受那些通過在世界中的呼吸才能得到(感受和做到)的東西 大概來說,小孩的呼吸還達不到與內心的和諧,而我們的教育要讓他學會正確與內心和諧的呼吸 七歲前的孩子在睡眠時進入宇宙規律,不能把物質經歷帶入精神中 一種正確的敎育,要讓人把在物質世界中的經歷帶到睡覺時的精神靈心中 我們能做的,只是在物質生活(不睡眠)中的時間去做一些他慢慢地能帶到睡眠精神世界的事情,使得他能從精神世界得到他在物質世界中做事和做人所需要的力量 教育最先的任務,就是改變自己

買禮物

2009年03月09日
公開
14

一年一度黃阿姨的生日又要來了 在出發買禮物之前爸比列了美食地圖和清單 準備買完之後再去大快朵頤一番 不過後來在sogo復興館實在是待太久 原本想送swarovski的水晶 後來又上樓挑春夏的披巾或絲絹圍巾 喜歡的又有點貴,大概都要5000元以上 媽咪後來想到哥本哈根的年度盤, 也許可以買個她生日的年度盤(可收藏可增值) 沒想到1963年度約薩摩坊要價9600 (我們1974冬之黄昏和1975王后的聖誕行館瑪瑟麗堡才3200元) 思考一下,還是很難下手 最後爸比看到了很可愛的本土藝術家廖述乾的作品銅雕 是以兒時記趣為主題, 因為爸比很喜歡,媽咪也覺得藝術這種東西是很主觀的 既然第一眼就甲意,也是很優秀的藝術家和作品 媽咪最後也是支持 畢竟黃阿姨真的很照顧我們家呀∼ 原本定價15800元最後是和一位旅居國外的婆婆一起合作殺價成功 (我們各買一座,婆婆們果然厲害) 13500成交∼ 最後竟然買了超出預算這樣多的禮品,呵∼意想不到 九點半的時候離開,餐廳大多快結束了 爸比又努力找了一下最後去吃了敦化北路的丸味日本料理 點了牛五花超多的壽喜鍋 綜合刺身 海膽 蔬菜可樂餅  Asahi beer 2400元 ~ my god 爸比是要慶祝我們結婚四週年所以帶我們來吃好料 but現在這種時機,還是久久來一次就好 呼∼

全球成長最快的教育

2009年03月06日
公開
9

全球成長最快速的獨立教育體系─華德福 【文�周慧菁】 在全球學校多元化的浪潮下,為改革公立學校,許多非主流的教育理念與方法被引進,作為改革參考。而其中最重要的就是華德福教育(Waldorf Education)。就像慢食、慢活,帶領我們重新思索生活意義。而主張「慢學」的華德福教育,也刺激主流教育界重新思索教育的意義與方式。 與現今社會學得越多,學得越早越好的想法相比,華德福走的是一條很不一樣的道路。走進華德福的幼稚園,只見小朋友在色調柔美、由自然素材佈置的教室裡,歌唱、畫圖遊戲、聽故事、作律動,不學電腦、不學寫字、也不學算數。華德福要求家長不要讓小孩看電視,學校也到中學階段才介紹電腦。 這個看似「很跟不上時代」的教育方式,卻是全球成長最快的獨立教育體系。目前全世界約有一千所華德福學校及一千四百所華德福幼稚園分布在 83個國家,並持續增加中。亞洲第一所華德福小學,就位於宜蘭冬山鄉的慈心華德福教育實驗學校,屬於公辦民營。連比爾蓋茲的基金會最近也捐助美國加州沙加緬度成立華德福學校。而同時,歐美有愈來愈多的公立學校老師接受華德福教育的在職訓練,希望將華德福特殊的教育方式引進自己的課堂。 英國教育與技能部2005年發表一份研究報告,其中建議公立學校可向華德福教育學習:及早引進及學習外國語的方法;統整的教學法;重視口語發展;強調節奏,課程步調良好;所有課程設計都依據孩童發展;藝術與創意的教學法。 豐富孩子的美感體驗 華德福教育理念源自於「人智學」(Anthroposophy),人智學強調,每個人都應該身心靈全面發展,成為真正自由的人。1919年人智學創立者史丹納( Rudolf Steiner)應一位德國工業家之邀,為他在司圖卡特華德福工廠的員工子女創辦一所小學到高中十二年一貫制學校。也為社會開啟了一道很不同的教育視野。 點燃每個小孩與生俱有的學習熱情,並終生持續,是華德福老師的一個基本任務。「當學習與小孩的經驗相連結,他們就會產生興趣並變得主動積極,所學的就會內化成自己的東西。華德福學校就是要培養這樣的學習。」北美德福學校聯盟前主席巴那斯表示。 為了豐富孩子的感官體驗,讓他們的手腦心能均衡發展,並培養創造力與想像力。華德福學校有大量的美術、音樂、戲劇、手工藝等藝術課程,而且所有學科如自然、數學、語文、地理、歷史等,都是統整教學,並盡量啟發孩子的美感經驗。 華德福學校沒有考試、不打分數,每個學生自己紀錄下自己的學習過程與成果並與大家分享。這讓孩子了解,學習是要對自己負責,而不是與別人比較。 華德福學校的課程設計,是配合孩子各個發展階段的需要循序漸進,特別注重打好基礎,絕不求孩子學得快。例如華德福小學一年級還沒開始學寫字,只是聽大量故事並朗誦大量詩歌;學會寫字後,到三年級才開始學閱讀。「我們是在重複人類學習書寫的過程,」資深華德福教師、現在美國加州從事師資培訓工作的史瓦茲解釋,「先是口語傳述、故事,然後是洞穴圖畫或神廟圖畫,那是圖像。接著是象形或表意文字,最後才是字母的發展。」有許多華德福家長回憶,自己小孩一開始時似乎落後於他們就讀其他學校的朋友,但到三、四年級時就趕上了,而且變得超愛閱讀。 這是因為在教閱讀之前,華德福老師努力建構讓孩子喜愛語言的基礎。美國約翰摩斯小學老師華倫,兩年前將華德福教學法引進她四年級班上。「一開始我並沒有讓他們讀的更多,我開始講故事、朗誦詩詞。他們從傾聽而非閱讀中學習。他們變得很會聆聽。」現在她班上學生的閱讀能力達到標準的人數從45%跳升到85%。 避免學生過早接觸電腦 為了避免孩童過早接觸電腦,會被剝奪許多對這世界「活生生」的體驗,華德福學校要到中學階段才有電腦課程。在介紹電腦之前,學生已學了電力與磁力,也學了為什麼在電子環境裡二進位數字系統運作得最好。 此外,他們也認識了那些使電腦成為可能的偉大科學家與數學家,如巴貝其、維納、愛因斯坦、巴斯卡等。之後在課堂上,老師也會跟他們討論電腦帶來的改變與影響。所以電腦課不是教學生如何用電腦而已,是讓學生學習從更深、更廣的角度思考問題,進而培養他們的判斷能力。 不重升學但能力更好 雖然華德福教育完全不以升學為目的,也不注重學業成績。但當學生具有了學習的能力,也熱愛學習,各方面表現都不會是問題。澳洲一項比較大學生學業表現的研究發現,華德福畢業的學生無論在人文或科學上的表現都優於非華德福畢業生。而美國華德福學生的SAT成績高於全國平均水準;德國華德福畢業生通過大學入學測驗比例是公立中學的二至三倍。 培養學生責任感是華德福教育很重視的一環。英國麥克候學校老師羅拉認為,「在華德福教育下,學生認識到自己是整體的一個部分,是大自然中的一部分。個人對群體、對大自然負有責任。」在加拿大一項對學生道德判斷所做的測試裡,華德福學生得分遠高於公立高中與教會學校。 「華德福教育一直激勵我努力做個更好的人,」挪威總理史多騰柏格是華德福校友,兩個小孩也就讀華德福,他的經驗之談正是華德福教育最好的註腳。 【本文選自《親子天下》「如何幫孩子選對學校」】

小誤會

2009年03月05日
公開
6

一個誤會事件的記錄,媽咪的自我反省 ------------------------------------------- 媽咪其實很在意"禮節"這種事情 也會努力要求自己和孩子做到 因為自己非常注意, 所以我總認為別人會對自己沒有禮節的這種情形 其實壓根就是不認同或不尊重妳這個人 不論親疏,這是我觀察別人為人的重點 大部份覺得別人對我很失禮的時候, 通常我會淡而處之或包容 很親的朋友或家人我會直說 但大部份的時候,我總是由此來判別朋友的真假 尤其是離開職場變成主婦之時 坦白說更能體會人間冷暖 還好現在我的"心"已經鍛鍊的很強壯 對各式各樣的人也有一定的了解 一些小事情是不會太在意 但前幾天 我卻做了一件平時我不太會做的事 我在某個我認為是朋友的媽咪留言板裡留下了這些話 "dear: sunday那天晚上看到tvbs正在播華德福的介紹 隨即打電話給妳,但妳沒接 隔天又打給妳但之後也沒有妳的回電 知道妳最近心情一定不好受 但因妳的沒有回應給了我一些想法 是不是我的熱心病造成妳的困擾呢 如果是 那就讓我知道吧 基於鄰居同鄉同年之巧合 又很心疼妳的經歷也了解妳的辛苦 所以在我有餘力之餘 把妳當朋友 與妳分享一切 後來我想想也許我的過於熱心 妳可能會覺得 哪有人這樣的人與事 我是否有其他的目的 嗯~ 就只是想分享一些我的心得給妳 希望對妳有幫助 也許就是雞婆了一點 但我就是如此傻呼呼的個性 老實說 我真的可以理解妳最近的心情 但我覺得如果妳有把我當朋友的話 回電讓我知道狀況 是一種禮貎 該媽咪的回覆: 我一直到今天的此刻看到你的留言才知道此事, 我上星期六回台中,然而迷糊的我,卻把手機留在台北家中的抽屜沒帶在身上, 到昨晚星期四才回到台北,因此錯過了許多電話, 也因手機沒電我換了電池,因此無法察覺有哪些未接來電, 造成了你的誤會,我真的很抱歉, 其實我一直很謝謝你跟我分享很多, 我一點都不會覺得你雞婆或過於熱心之類的, 妳真的多想了, 我很高興有你這個朋友, 能一起分享許多育兒的點滴, 我不希望此一誤會使我們的友誼毀損, 真的很抱歉喔! 請你相信我真的很開心有你這個朋友. 我的回覆: 首先,也是要跟妳說聲抱歉,平時我是不會這個樣子的 那天可能是被雷打到或是神經交錯線, 妳說的沒錯,是我想多了 其實我是一個很怕造成別人困擾而不自知的人 偏偏心卻又有無限的熱情 不分青紅皂白的就是想和我覺得需要的人分享 剛好又和妳很有話聊,也希望在台北能多些朋友 彼此支持鼓勵,有些照應 所以話就多了一些 呵~不過這次我是反應過度了 也許我真的很在意自己在別人心中的樣子 希望妳不要在意我發的神經 ------------------------------------------- 我對這件事情的想法是, 整件事其實是媽咪非常單純努力的想去幫助別人 但如果是被別人覺得是另有目的的話 媽咪我是非常受傷的 是朋友的話,有些東西還是直接說清楚的好 平時的我總是壓在心頭上自我消化 講開之後其實誤會才能開解 話說回來,媽咪的內心深處, 也許還是擔心別人否定自己的自我認同 嘴上說不在意,其實還是小小難釋懷 負面循環的結果,就是把事情複雜化 天馬行空,小小反省 總之對於內在心靈的提昇 自我與為別人付出之間的平衡 學習之路還是很長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