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acebook pixel code

乖麻麻

他的寶貝

日期

#Tag

學習向上提升,全球動起來

2007年12月03日
公開
44

•Cheers 2007/11/27 全世界的「社會大學」正爆滿中。 無論是工作或生活,無論是在歐美還是亞洲,人們都希望,未來能夠遇見更好的自己。當你抓住學習的方向感,就能在世界不斷變動的潮流中繼續領先。 【文�麥立心;攝影�曾千倚】 今年9月,美國賓州大學(University of Pennsylvania)結合校內管理教育首屈一指的華頓(Wharton)商學院和教育學院,合作推出「學習與領導力學程」,這個課程所要講授的主題,就是「學習」。 「不論是財務、行銷、人力資源等各方面,在MBA課程裡都會指出如何學習它們,但是過去卻沒有課程教過『學習』這件事的學習之道,」賓州大學發言人在接受媒體採訪時如此表示。 賓州大學創學界之舉,推出第一個以學習為主題的課程,正點出「學習」在現今工作領域被重視的程度。 非正式學習當道 不過,受歡迎的學習形態是不斷在轉換的。歐盟在去年發表的《歐洲成人教育趨勢與議題》報告中就指出,過去大家認為學習是正式的、在學校課堂內被教導的。但現在,以自我實現、增加自尊、融入社會為目的的非正式學習,才是最受歡迎的學習型態。 所謂終身學習,可分為3種:正規教育(formal education),是依年齡分級的學校教育體系;非正規教育(non-formal education),是指學校教育外,各種有系統的教育活動;非正式教育(informal education)則是經由日常生活及大眾媒體協助個人獲得知能的活動。而根據歐盟調查,有34.1%的25∼64歲歐洲人表示自己正接觸非正式教育,接受非正規教育比例也不少,佔16.4%,但只有5.2%的人正在接受進學校、拿學位的正規教育。 除了偏好非正式的學習,報告中也整理出另外兩大改變:1.學習主題不再以工作所需技能與認證資格為唯一選項;2.對於學習時間、場合和方式,則希望有更多的彈性、好的學習環境,以及量身訂做的學習方式。 全世界都在學語言 不可諱言,當全球市場的競爭界線消弭,可以打破藩籬的「語言」,依然是最多上班族學習的首選。 在《華爾街日報》(Wall Street Journal)今年9月報導中,召募公司HRworks創辦人克特.朗(Kurt Ronn)表示,即使是在美國國內當業務,例如做汽車銷售,會講西班牙語就很管用。如果會講2種語言,在電話客服中心上班還會多付10∼15%的薪水。 而最受美國上班族歡迎的語言課程依序是:西班牙文、日文、義大利文、法文、阿拉伯文、中文、俄文。去上課的學員多半是公司在南美、歐洲、亞洲有業務往來的員工。 不過,報導中也指出,學習某些語言會對事業比較有幫助。惠悅企管顧問公司全球人力資源總監保羅.普拉頓(Paul Platten)分析,目前美國人力市場非常需要懂中文的人才,尤其是在製造領域,因為生產基地都在大陸,談加薪時,懂中文更是很優勢的條件。 泰國:英、漢、日語3管齊下 即便是在亞洲國家,受到中國這個大經濟體的影響,漢語也同樣火熱。根據《華爾街日報》報導,連從蘇哈托當政起已禁用漢語30多年的印尼,最近都開始設立漢語學校。 而在曼谷,私立漢語培訓中心更如雨後春筍般成立,有越來越多的國際學校大力宣傳他們同時開設的泰、英、漢3種語言教學。泰國官員也表示,泰國政府計畫在學校中開設漢語課程,希望在5年內能有三分之一的高中生學習漢語。 在泰國政府大力推廣下,泰國人也積極學習其他外語。2006年,泰國報考日本語能力試驗(JLPT)的人數就多達1萬4千人,僅次於大陸、台灣、韓國,報考人數居亞洲第4位。 韓國:「英語村」營造異國情境 而韓國政府自2004年開始設立的英語村,則是首開亞洲先例。韓國政府砸下重金,在英語村裡建立讓人感到宛如置身國外的硬體設備,包括海關、商店、銀行、郵局等,讓民眾可以在自然的情境下活用英文。這3年來,已陸續在韓國各城市設立了10幾座英語村。 另外,由於愈來愈多私人企業要求新聘用人員要通過托福(TOEFL)考試,韓國上班族學習英文的風氣也十分鼎盛,甚至還有一部名為《英語完全征服》的電影應運而生。 日本:商學院激增,MBA人才出頭 在日本,企業也開始打破傳統,重用有MBA背景的高階主管。在1980年代初期,日本只有3所商學院,1990年時也只有8所,但到現在已經有45所。 《華爾街日報》指出,相較於美商,過去日本企業並不看重MBA的學歷與訓練,他們看重員工在企業的資歷,認為員工能在企業內學到管理能力,並幾乎都是從內部拔擢高階主管。豐田汽車(TOYOTA)的管理團隊就是這種典型,在26名最高主管中,只有3位是MBA出身。 不過這個慣例正在轉變。《華爾街日報》報導,日本1980年代末第1批赴海外攻讀MBA學位的學生目前正平步青雲,例如最近三洋電子(SANYO)就剛選擇來自外部的主管,領導公司進行艱難的重組。電子巨頭東芝公司(TOSHIBA)也表示,東芝現在需要具備管理專長,而不是經營具體業務的管理人才。 不論在哪個角落,人們都希望透過學習,達到生命的成長,跨越語言的藩籬,創造生涯的高峰。只要抓住這個學習的方向感,就能在潮流變動中領先。 【2007年11月Cheers雜誌 2008蛻變計劃 學什麼 最有用】

看電視DVD造成語言發展遲緩?

2007年12月03日
公開
53

•學前教育雜誌 2007/10/30 電視影音似乎成為現代孩子生活的一部份,甚至小小孩拿起搖控器開機都不是難事。但是最近一項研究提出最新警訊,孩子單獨看電視DVD不會更聰明,反而壞處多多!如果爸媽不能關掉電視,就請你滲透孩子的電視世界吧! 【文�楊毓菁(學前教育雜誌主編)】 一睜開眼睛爬下床,學走路才剛走得穩的小米搖搖晃晃地到電視機前,媽媽在忙早餐,小米拉著阿嬤的衣角,作勢要開電視,阿嬷搖搖頭說中午再看,小米求了幾次變臉了,狂哭著打阿嬷,阿嬤又氣又好笑無可奈何開了電視,百看不厭的DVD片頭樂響起,小米瞬間安靜坐定,淚滴還掛在臉頰上,她凝神看著畫面,時而隨著音樂劇情或跳舞或哼唱,聽到媽媽叫她吃飯叫到不耐煩,才偶爾到餐桌旁接幾口飯,再走回來接著看。就這樣,她可以坐一早上。 這是否就是你家寶寶的生活情境?如果你經常把孩子丟在電視機前,最近美國的一份研究將會驚醒你的電視保母夢 把孩子放到電視前.也許可以輕鬆一下.卻讓電視變成擺脫不掉的保母(攝影�楊惠民) 寶寶每天看DVD 語言判斷能力較差? 美國西雅圖華盛頓大學研究顯示,嬰兒過度觀看電視影音光碟,會減緩幼兒期的語言發展能力。在針對孩子觀看DVD所設計的實驗發現,每天都觀看DVD影音的嬰兒,比完全不看DVD的同齡孩子理解的單字,平均少6∼8個;17%看DVD的寶寶比不看的寶寶語言判斷能力差;也沒有證據顯示看DVD對孩子的發展有任何助益。 這是華盛頓大學公共衛生系副教授Frederick Zimmerman與醫學系副教授Dr. Dimitri Christakis、心理系教授Andrew Meltzoff共同發表的研究。這份研究引起美國迪士尼公司的正視,並致公開信給華盛頓大學校長,但校長拒絕撤回這份研究報告。 Frederick Zimmerman與Dr. Dimitri Christakis合著的《客廳裡的大象──讓電視成為孩子發展的助力》(久周文化)書中進一步指出,電視與語言遲緩、甚至與注意力減緩之間的關係。研究學者們推論,現在孩子越來越常見的注意力缺陷過動症可能是因為語言學習上的遲緩或語言缺陷所致,根據這個推論,再對照孩子在做一件事時會利用語言來自我引導的行為,例如當兩歲的孩子在沙灘上堆小石頭時會邊做邊說:「我要把石頭疊在一起!」,也許他會大聲說、也許他會喃喃自語,但這種口頭上的自我引導可以提醒他自己正在做的事,也可以減低分心機率,提升專注力。但是電視卻會延遲或阻礙這種自我引導的口頭語言。 親子互動媽媽語 電視聽不到 此外,語言遲緩的效應在從小接觸電視的孩子身上最為明顯。有些兒童節目如美國著名的「芝麻街」讓3∼5歲孩子觀看也許對認知發展有助益,但3歲以下小小孩看節目,除了影響認知發展之外,更會影響語言發展。 Frederick Zimmerman與Dr. Dimitri Christakis認為,這是因為錯誤的取代──因為電視互動與人的互動截然不同!爸媽在與寶寶講話時會用抑揚頓挫變化很大的「媽媽語」,語法和聲調都比正常說話簡單,採用很多疊字「車車」「ㄋㄟㄋㄟ」;但是你很少看到兒童節目或影音光碟會用「媽媽語」呈現吧! 曾經訪台,參加信誼0∼3歲嬰幼兒發展研討會的美國西雅圖華盛頓大學聽語科學研究所共同所長Dr. Kuhl,也特別指出「媽媽語」對孩子語言學習的價值:明顯地把聲音拉長的媽媽語,會把字詞說得更清楚,並加強自己文化中重要的語音線索,像台灣媽媽會特別加強三聲或四聲的頻率差異如「媽、麻、馬、罵」,孩子可以清楚分辨聲調的差異。Dr. Kuhl認為媽媽語是對寶寶最好的語言提示,孩子會更注意父母發出的聲音,這些對大腦的發展和形塑非常重要。 電視DVD=No learning! 難道孩子對著電視目不轉睛,他們完全沒把語言學進去了嗎?整天播放語音影像,難道不能讓孩子學會更多語言嗎?Dr. Kuhl也明白指出:電視DVD=No learning!關鍵就在孩子需要的是真人互動。 仔細觀察每個寶寶看電視時,幾乎都會爬到螢幕前,很專心看電視中的影像,但是電視影像與聲音對大腦來說,完全沒有學習或儲藏的作用!「學習語言的另一個前提,是要有『真人』陪他們學習。」Dr. Kuhl認為,有人在身邊,孩子會比較興奮,人的動作與說話,會讓孩子集中注意力在此人身上。 即使半歲大的小寶寶雖沒有辦法理解單一的詞彙,也還不會開口說話,但當他們聆聽周遭對話的同時,大腦其實正忙於將所聽到的語音記錄下來,所以爸媽的話語是寶寶聽到的語音來源,也是孩子大腦成長的重要養分,這是爸媽最重要的任務。…… (文章未完,更多精彩報導請見學前教育雜誌10

今天新聞

2007年12月01日
公開
57

幼聯會請願遊行 教部:已與各界充分溝通 更新日期:2007/11/27 20:00 (中央社記者周永捷台北二十七日電)「中華民國幼教聯合會」今天陳情後仍決定如期舉行「1201為幼教而走」請願遊行活動,教育部除表遺憾,也對幼聯會主張不應將托嬰中心、居家照顧服務及國小課後照顧一併納入「兒童教育及照顧法草案」的相關訴求提出說明,並表示已與各界充分溝通。 為解決幼稚園及托兒所長期以來分屬不同體系、學前教育與保育分流,並參考先進國家學前階段提供兼具教育及照顧的綜合性服務趨勢,教育部擬具「兒童教育及照顧法」草案,建立完整及連貫的兒童教育與照顧體系。 教育部說,兒教照顧法草案函送立法院前,經教育部五十九次會議討論研修,也在於台北縣、台中市、高雄市及花蓮縣辦理四場公聽會,並有各種不同屬性團體參與,已充分聽取各界意,但幼托整合事涉面向複雜,草案無法每一條文都符合各種不同立場團體的需求。 教育部國教司表示,為考量雙薪家庭父母課後照顧子女的需要,教育部將國小階段課後照顧服務一併納入草案規範,除橫向整合幼稚園及托兒所,也縱向將托嬰中心、國民小學課後照顧服務及居家照顧服務納入。 另外,考量目前幼托園所與家長發生的各種消費糾紛,為減少雙方消費糾紛,保障彼此權利與義務,減少事後爭訟,兒教照顧法草案第五十二條明定,「幼兒園須訂定型化契約範本」。 國教司說,幼兒園定型化契約條文研擬過程中未採納幼聯會意見,是因為這項條文是兒教照顧法草案授權訂定的子法,仍在研擬階段,未來將廣徵各界意見並辦理公聽會,持續與各界溝通,以達共識。 由於國內公私立幼托機構分佈不均、合格幼教人員比率偏低、經濟弱勢幼兒比率偏高,國教司指出,許多家長長期仰賴私立機構,使養育幼兒經濟負擔沈重。 幼托整合政策規劃未來幼兒園招收對象為兩歲至六歲幼兒,因此,教育部推動「友善教保服務實驗計畫」,希望透過非營利托教服務模式擴大政府公共支出、提供家長平價托育服務、建立公私立機構合作關係,營造三贏局面。 幼教經營者認為這是政府要消滅私立幼托機構,並圖利特定機構,國教司說,這項計畫是以公部門資源(提供場地)徵求優良經營團隊辦理,提供有別現行公私立幼托機構外的非營利托教服務型態,採公私立機構合作關係,收取合理費用並接受政府監督管理機構營運。 教育部強調,包括家長團體、學者、保育人員團體等團體都認同教育部將幼稚園及托兒所整合為幼兒園的規劃方向,符合幼托整合的意旨,並未悖離現實。9611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