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acebook pixel code
寶寶爬爬搬搬趣味競賽!孩子人生中的第一場賽事!熱烈報名中~

幸福要傳承~雙胞胎天使媽咪

他的寶貝

日期

#Tag

尋找台中可以大型網聚滴地方

2006年07月25日
公開
68

提議一 台中科博館 http://www.nmns.edu.tw/ 入場時間(含植物園熱帶雨林溫室及特展室) 開放時間:上午9:00至下午5:00 售票時間:上午8:50至下午4:20 展示場截止入場時間:下午4:30 植物園戶外區免費開放至夜間10:00 每週三上午9:00至10:00免費入場,各劇場放映及售票時間在票亭公告。 每逢星期一、除夕、年初一固定休館(星期一為國定假日或補假日照常開放),其餘必要之停止開放另行公告。 1.植物園停車場(92.1.1起採計費停車) 2.博館路三中停車場(限小客車,92.1.1起採計費停車)     【計費停車公告】   本館依「國家資產經營管理原則」第九條規定辦理及因應台中市區商圈   附近路邊停車收費措施,本館博館路三中停車場與西屯路植物園停車場   自92年1月1日起,以委託承租方式由民間參與停車場管理,實施計費停   車,大客車每小時30元,小客車每小時20元。 「偶說故事」教育部終身學習節系列活動-- 95年7月12日至9月12日 「日夜:小鳥與果蝠」每星期三、星期四 「季節:野雁」每星期五、星期六 「生命長度:再見小乖」每星期日、星期二 ---------------------------------------------------------------------------------- ◎演出場次:10:00、11:00、14:00、16:00。(7月21日、8月18日11:00為英文演出及導覽) ◎演出地點:「生命的律動」特展室時間劇場 為配合今年國際博物館日「兒童及博物館」及推廣終身學習系列活動,以介紹本館特展「生命的律動」內容,特別推出「偶說故事」教育活動。透過說故事的方式吸引親子觀眾於故事脈絡中產生學習動機並進行導覽解說,以達到親子共同學習、寓教於樂的教育效果。 感謝上誼、和英出版社同意繪本改編及金革、風潮唱片、九歌劇團提供配樂。

寶寶遊戲 避免5太多5太少 轉po

2006年07月21日
公開
50

寶寶遊戲 避免5太多5太少 文 / 楊雪飛  專家 / 朱文彥(親子幼稚園園長) 想讓寶寶釋放自然天性,快樂地成長嗎?那就放開教條,給他們一片自由的天 空,讓他們自由地遊戲吧。 想讓寶寶有自由的遊戲空間,包含著兩層內涵:一是自由的遊戲,二是自由的 空間。 下文就請寶寶親子幼稚園朱文彥園長來介紹,如何讓寶寶自由的玩。 避免「五太多」及「五太少」 *五太多: 1.想太多 對寶寶有太多的擔心,例如:擔心寶寶課業跟不上、擔心寶寶交到壞朋友、擔 心寶寶不健康等等。 2.做太多 替寶寶承擔太多的責任,例如:幫他整理書包、替寶寶拿書包、替寶寶復習功 課等。 3.說太多 大人情緒不佳時,遷怒寶寶,不理性的話往往脫口而出,結果傷了寶寶的自尊 心,也造成了親子關係惡化。 4.給太多 無論是物質獎勵或是口頭讚美,有時候給了太多,反而會造成寶寶不知感恩或 自我膨脹。 5.要太多 為了讓寶寶贏在起跑線,安排了過多的學習,對寶寶要求過多,讓寶寶大感吃 不消。 *五太少: 1.玩太少 親子之間有趣的休閒活動太少,缺乏開懷大笑的共同回憶。 2.坐太少 親子之間少有坐下來聊天談心的習慣。整天都在急急忙忙中度過。 3.知太少 爸媽可能忙於工作或家務,結果忽略現代資訊的吸收,以至於親子之間只能談 些日常瑣事,而無法知道寶寶喜歡些什麼。 4.表達太少 爸媽當然關愛自己的寶寶,但是在主動表達上,比較內斂,又不夠具體和明 確,使得親子相處上減少了互動的潤滑劑。 5.變太少 親子相處模式一成不變,忽略了自我省察和不斷調整,以致親子關係越來越疏 遠、越來越乏味。 自由遊戲的原則 爸媽給寶寶設計遊戲時以及寶寶在遊戲的過程中,都有一定原則需要遵循。只 有遵循了這些原則,才能讓寶寶自由自在地遊戲,並能從中獲得多種能力的發 展。(這裡所談的是寶寶會爬行並具備主動能力之後的遊戲原則) 1.寶寶有通過遊戲進行自我教育的能力。 2.寶寶以自己的速度遊戲學習,效果最佳。 3.寶寶需要自行發現。 4.寶寶覺得有趣時便會學習,更多的主動因遊戲而起 。 5.寶寶需要培養專注力(不干擾原則)。 6.寶寶在做中學,寶寶在動手操作過程中所達成的肌肉記憶,會深抵記憶深 處。 7.寶寶需要讚美與鼓勵,但讚美一定要恰如其分,不要濫用表揚、表揚要具 體、表揚要及時、表揚要切合實際、表揚的方式要多變化。 8. 錯誤是學習的機會,要允許寶寶犯錯,並給他自我修正的機會、等待他自 我修正。 9. 反覆的動作對寶寶學習非常重要,不要嫌寶寶嘮叨,他是通過這種反覆的 方式學習來記憶。 10. 寶寶自選活動時學得最好,給寶寶自主性發展的機會,不要事事代勞。 11. 學習觀察寶寶。 遊戲過程中的注意事項 *遊戲活動要依照幼兒的發育 遊戲訓練可適當地超前一些,經過爸媽的指導和寶寶的努力是可以達到的,且 能有比較好的效果,但過高或過低的要求都不利於寶寶智力的發展。 *遊戲活動內容要因人而異 由於每個寶寶的發育水準有差別,可以訓練的年齡作為參考,根據寶寶自己的 水準再調整。最好是採取因材施教,不需要盲目地和別人比較。 *天天堅持訓練,溫故而知新 寶寶的遊戲訓練要經常重覆,天天堅持,這樣才能做到強化作用,使神經細胞 和腦中的網路系統的發育更加完善,使資訊轉入記憶系統,提高記憶力,使學 到的知識不斷儲存和累積。 *及時增添新的遊戲內容 促進智力發展,及時增添新的訓練內容是不可少的。新的神經網路形成需要大 量新的刺激,只有不斷及時地增添新的內容,才能擴大寶寶的知識、提高智 商。遊戲的種類、花樣很多,爸媽可以根據自身情況加以設計,使遊戲更為豐 富多彩。 *訓練時間要適宜 寶寶處於發育階段,專注力有限,訓練時間過長容易疲勞,成效反而不好,一 般情況下,嬰兒一次遊戲訓練的時間以5分鐘為益,以後逐漸增加時間,幼兒期 一次遊戲可持續20分鐘左右。 *不時地給予恰當的鼓勵 為了增強寶寶對遊戲的興趣,提高學習信心,在遊戲過程中要不時地給予肯 定、鼓勵與表揚,如:親一親、抱一抱;或用語言給予表揚,如不錯,再來一 次、很好,有進步等等;也可以給寶寶記分,下次玩時進行比較。只能偶爾給 予物質獎勵,以免養成沒有物質獎勵就不願學的壞習慣。 *多與其他小朋友一起做遊戲 讓寶寶通過與同年齡寶寶遊戲,學習平等的交往,練習溝通的能力,不僅可以 增添遊戲的樂趣,而且可以相互學習,培養互助合作和與他人交流的能力。 此外,爸媽可針對寶寶的不同能力的發展進行不同的遊戲,其實連簡單的日常 行為也能夠化為遊戲,例如撿垃圾、種花草、餵養小動物等,只要爸媽肯用 心,營造自由的空間並不難。 http://smartkids.ladder100.com/topics/detail.asp?articleid=658

德國推行善良教育 轉po

2006年07月19日
公開
56

德國推行善良教育 愛護小動物是許多德國兒童接受的“善良教育”的第一課。在孩子剛剛學會走 路時,不少德國家庭就會爲孩子喂養小狗、小猫、小兔等小動物,幷讓孩子在 親自照料小動物的過程中,學會體貼入微地照顧弱小的生命。 德國:推行“善良教育” 德國人目前相當重視對孩子善良品質的培養,“善良教育”是德國教育的重要 組成部分。 愛護動物 愛護小動物是許多德國兒童接受的“善良教育”的第一課。在孩子剛剛學會走 路時,不少德國家庭就會爲孩子喂養小狗、小猫、小兔等小動物,幷讓孩子在 親自照料小動物的過程中,學會體貼入微地照顧弱小的生命。幼稚園也飼養了 各種小動物,由孩子們輪流負責喂養,還要求孩子們注意觀察小動物的成長、 發育和游戲。此外,用自己積蓄的零用錢來“領養”動物園裏的動物,或捐款 拯救瀕臨滅絕動物也是德國小朋友熱衷的活動。 同情弱者 在成人社會的倡導、鼓勵下,孩子們幫助盲人、老人過馬路早已蔚然成風,爲 身有殘疾的同學排憂解難也幷不是什麽新鮮事。 寬容待人 “寬容待人”被德國人普遍認定爲一個人“善良品質”的一方面。因此,家長 們都會耐心地教導孩子要有一顆寬容的心,學會諒解和原諒。 唾弃暴力 德國人不支援孩子(特別是男孩)與玩具槍炮、坦克爲伴。因爲德國研究者已 找到了越來越多證據證實:小時候如經常用玩具“類比殺人”,長大後難保是 否能成爲和平人士。 美國:幫助孩子度過入園關 美國家長幫助幼兒適應幼稚園這個新環境的辦法措施分開課前和開課後兩部 分。開課前,他們會經常與孩子談談幼稚園的情况,讓他們對新環境有初步瞭 解;他們會與孩子一同準備上幼稚園時所需的衣服和用品,强化孩子入園的心 理準備。同時,他們告誡自己切勿過分緊張,以免影響到幼兒的心情。開課 後,美國家長會儘量親自接送孩子,如果沒空,也會設法找一位孩子熟悉幷信 任人代勞。爲了安定情緒,他們會告訴孩子,放學時爸媽會準時接他們回家。 若孩子入園時不停地哭泣,他們不會責備,而是儘量安撫他,幷告訴孩子老師 會像父母一樣喜歡和愛護他。在孩子初入園的一段時間內,他們還告誡自己千 萬不要太急切問幼兒在園內的活動,以免令孩子感受壓力及負擔。 哥斯大黎加:嚴防“幼兒震蕩症” 哥斯大黎加衛生部提醒家長,不要拿幼兒當“活玩具”,嚴防幼兒因“幼兒震 蕩症”而死亡或終生癱瘓。 專家指出,“幼兒震蕩症”是近幾年才發現的“幼 兒胸廓事故性損傷疾病”,其發生原因是大人用力地扭動幼兒的身體或把幼兒 上下、左右劇烈晃動,造成幼兒胸廓嚴重損傷,導致嬰兒意外死亡或終生癱 瘓。一歲以下的幼兒最容易患此症,但5歲以下的兒童也不能忽視,因爲他們的 胸廓仍沒有發育强壯,處于脆弱時期。有的幼兒患上此症後,開始沒有异樣的 症狀,數月後才有表現。由于家長對該病認識和瞭解尚少,容易誤認爲是痙 攣,從而失去寶貴的搶救時間,致使孩子“莫名奇妙”地癱瘓和殘疾。 專家們 告誡,家長在幼兒啼哭時、爲了哄他們以及在逗孩子玩耍時,都要儘量防止劇 烈震蕩幼兒的身體。 美國:治療兒童弱視有新法 據美國《眼科學》雜志刊登的文章,治療兒童弱視有了新的方法。在以往,治 療兒童弱視最常用的方法是遮蓋法,但最新的研究顯示,3∼7歲的弱視兒童, 如果采用阿托品眼藥水治療也會取得好的效果。研究者將1419名弱視兒童隨機 分成兩組,分別采用遮蓋法和阿托品眼藥水治療,時間爲6個月。試驗剛開始 時,采用遮蓋法治療的效果比較明顯,可到了6個月時,兩組的治療效果就沒有 什麽差別了。這個研究還在繼續進行,如果該治療方法能得到進一步證實,治 療兒童弱視將更加簡單。 日本:多霧的夜晚易發哮喘 日本的研究人員發現,有霧的夜晚容易使哮喘患兒的症狀加重。研究人員發 現,在有霧的夜晚,急診室接待的哮喘患兒要比平時多50%,幷且當氣壓過低 時,該病的就診率也就增加。夜晚易發哮喘的原因是,兒童在晚上通常待在臥 室,這種地方往往存在塵蟎,是導致哮喘發作的主要原因;另一個原因是能够 緩解哮喘發作的皮質類固醇在晚上的分泌數量下降。而霧氣中携帶的水珠則可 能是導致有霧的夜晚易發病的原因。因此,如果家有哮喘患兒,在有霧的晚上 需要多加注意。 芬蘭:嬰兒睡眠中也能學習說話 芬蘭一項研究發現,出生兩三天的嬰兒在睡眠當中已能學會區分發音相似的母 音。研究人員說,嬰兒只需反復聆聽三種母音一個夜晚,便能把它們區分開 來,這說明“對嬰兒實施教育”實際上不存在爲時過早的問題。從事嬰兒與語 言問題研究的心理學家指出,早期教育有助于極大地减少孩子長大後可能遇到 的學習障礙和提高外語學習的效率。研究專家同時指出,在睡眠中學習的能力 似乎是嬰兒特有的一種現象,原因是嬰兒的睡眠與成人比起來更加積極、活 躍,他們大腦的工作方式也與成人不一樣。學者們還强調,這項研究成果對那 些家庭有過學習障礙史的孩子特別重要,雖然說或許沒有辦法徹底解决這些孩 子可能面臨的問題,但是如果在嬰兒期就及早地對他們開展教育,至少能够减 輕其學習障礙。 當代日本幼兒數量形教育的特色 幼兒數量形的教育在日本幼兒數學教育中占有極其重要的地位。日本幼兒數量 形的教育有以下幾個特點: 1, 在教育方法上,注重讓幼兒在一定的環境中自然地掌握有關數量形的知識 日本幼兒期的數量形教育强調讓幼兒在環境中自然地感受、瞭解幷掌握有關的 數量形知識,反對老師直接教給孩子。 2, 在教育手段上,注重讓幼兒在和教具及學具的接觸中理解知識。在日本, 在使用教具和學具時,教師注重兩點——讓幼兒很好地熟悉教具和學具以及通 過使用教具和學具理解數學知識,然後試著說出自己的理解。 3, 在教育內容上,重視引導幼兒對“集合”和“對應”概念的理解。 http://smartkids.ladder100.com/topics/detail.asp?articleid=156

兩代之間的教養差異 轉po

2006年07月18日
公開
54

兩代之間的教養差異 專家 / 丁彤(心理諮詢師) 兩代之間在教育寶寶的理念、教育方式上存在許多差異性,如何與長輩有效地 溝通,是現代年輕父母要學習的功課。 案例: 小貝貝的爸媽在外地工作,經常加班和出差,沒有時間和精力照顧她,只好由 爺爺奶奶全權照顧。小貝貝在爺爺奶奶的精心養育下,長得又白又胖。只是貝 貝媽媽發現,爺爺奶奶對貝貝實在是太百依百順了。有時貝貝犯了錯誤,爸媽 批評她時,爺爺奶奶馬上過來把她抱在懷裡,心疼地說:「她還小,長大後就 好了」。爸媽感覺爺爺奶奶的教育方式是不利於寶寶的成長,可是做爲晚輩又 不知道如何說出他們的看法,讓他們頗為困擾。 隨著現代社會的快速發展、競爭的日益加劇,年輕爸媽的工作壓力越來越大, 無暇親力親爲地照顧寶寶,只好把照顧寶寶的重任轉移給老一輩,可是畢竟兩 代之間,在教育寶寶的理念、方式上存在許多差異性,如何與長輩有效地溝 通,考驗年輕爸媽們的智慧。 幫助長輩更新教育理念 年輕的爸媽們可以爲長輩們準備一些關於兒童身心健康方面的書籍,或直接畫 出一些重點告訴長輩,這些書對寶寶的成長情況均有詳細的解說和指導。媽媽 應與爺爺奶奶們保持密切聯繫,根據寶寶的實際情況,參照書上的建議給予合 適的教養方式。 如果條件允許的情況下,可以適當地帶長輩去聽兒童身心健康方面的講座和參 與一些相關的活動,以激發他們的主動性和積極性。 此外,爲了不讓寶寶長期離開爸媽感到生疏,可以在房間裡貼上大幅的爸媽照 片,或者讓長輩抽出一點時間講述爸媽小時候的故事,以加深親子之間的感 情。 加強與長輩的溝通 作爲晚輩如果直接給老人家提意見,老人家一般很難接受,甚至會生氣,這時 不妨採取其他方式來溝通。 先說出自己的想法 從計劃把小寶寶交給老人家養育之前,就應該先把自己的育兒觀念與他們溝通 好,告訴他們一些常見的基本育兒方法,好讓他們提前有心理準備。 讚揚和鼓勵長輩 與長輩溝通要講究方法及策略,適時尊重他們的意願,多說一些讚揚和鼓勵的 話,讓他們感覺到備受尊重。 諮詢專家來解決解疑 如果老人家堅持自己的「經驗主義」,個性又比較固執,有時在溝通不良的情 況下,可以利用預防注射的時間,一同前去,家長再趁機向專家諮詢,畢竟權 威醫師說出來的育兒觀念和知識,他們接受的意願會比較高,何況他們同樣有 一顆愛護子孫的心。 最後要提醒年輕爸媽:寶寶離開自己身邊的時間不宜過長,畢竟爸媽的愛是無 人可以取代的,如果困於兩代教養差異,不如想辦法自己花時間照顧孩子。 http://smartkids.ladder100.com/topics/detail.asp?articleid=603

爸媽離婚了,寶寶怎麼辦? 轉po

2006年07月17日
公開
60

爸媽離婚了,寶寶怎麼辦? 專家 / 丁彤(心理諮詢師) 現代離婚率不斷升高,有越來越多的寶寶會遇上失去父親或母親的痛苦,其 實,離婚可能是無法再繼續維持夫妻關係,但是,寶寶不應該被剝奪受照顧及 擁有愛的權利。 案例: 筆者在一家兒童樂園裡,看到了這樣的畫面:許多小朋友在大人的陪同下,高 興地玩著,可是有一個小男孩卻大哭不止,並且對勸止他的奶奶又踢又打。原 因只是因為他想喝可樂,可是奶奶只有礦泉水,所以就開始哭鬧。一邊是笑 聲,一邊是哭聲,形成了鮮明的對比,出於職業敏感性,筆者詢問起男孩的奶 奶。 原來,男孩的爸媽離婚了。以前的他非常聰明、乖巧,人見人愛。一年前爸媽 因感情不和、每天吵架,小男孩就仿佛變了一個人,變得沉默寡言,脾氣也很 暴躁。爸媽離婚後,母親去了外地,而爸爸工作很忙,便把他交給了奶奶照 顧,奶奶可憐他,什麼事都順著他,結果讓他越來越不像話,幼稚園老師時常 反映孩子上課搗亂,小朋友都告狀說他愛打人,讓奶奶非常無奈。 因為爸媽感情不好,也使得寶寶該有的快樂、愉悅情感也遠離了,這種「幸福 感」的失落,就是來自於爸媽剝奪了寶寶的感受權。夫妻分居或離異,受傷害 最大的就是寶寶,寶寶與爸媽之間的感情被強制阻隔,導致寶寶感情或人際關 係的錯亂,容易產生被遺棄感、不安全感等,帶來許多對身心健康的負面影 響。 一項研究表示,離異家庭的寶寶,將來也會有較高的離婚率;個性傾向於較低 的自尊、自信;對人和事較冷漠、多疑;易形成精神上的障礙等;長大之後也 可能發展出反社會性行為。 幫寶寶找回幸福的感覺 爸媽離婚後,同樣要關心寶寶的成長,雙方應該盡量抽出時間陪他玩耍,讓他 感覺自己仍然擁有爸媽的愛。 快樂是包括力量和信心的體驗,讓寶寶在遊戲和學習中獲得成功的喜悅,有利 於身心方面健康成長。所以,離婚後的爸媽盡可能建立和諧、友善的互動關 係,把快樂、平和的氣氛保持在家庭生活中,可減輕孩子痛苦的負面情緒。 尊重寶寶的觀點和看法 爸媽要認識到寶寶也是一個獨立的人,有自己的情感和需求。要放下架子,減 少「威嚴感」構建良好的親子關係,即使婚姻關係無法維持,但仍應該維持良 好的親子關係,才能使寶寶有健全的人格發展。 保持固定的互動及聚會 如果孩子歸某一方扶養,另一方也應該固定每週或每個月來探視寶寶,並讓寶 寶了解如果有需要父母隨時會出現在他的身邊,讓孩子擁有足夠的親情溫暖, 而不是丟給長輩後不聞不問,否則很容易造成日後性格偏差及人際問題。 http://smartkids.ladder100.com/topics/detail.asp?articleid=653

大家眼中的父親角色 轉po

2006年07月16日
公開
55

大家眼中的父親角色 文 / 楊雪飛   你是怎樣的父親呢?這個持續好幾個世紀的話題究竟有什麼新的改變了呢?就 讓我們看看新世紀的爸爸是怎麼想的吧。 過去的爸爸形象,多半有嚴父、家庭經濟來源、一家之主等等的形容詞,可是 到了現代,爸爸的形象早已改變許多,爸爸可以是一家之煮或者溫柔的新好男 人,且讓我們來看看下面這些爸爸如何看待自己的角色,媽媽心中的理想爸爸 又是什麼樣子? 父親自己眼中的角色扮演 何爸爸∼家庭的經濟支柱 爸爸應該是家庭堅強的經濟支柱,我願意盡自己最大的努力提供女兒最好的物 質生活環境。所以,我的任務就是替女兒買吃的、用的和穿的,而且我還很喜 歡上網去幫她買漂亮的衣服,每次給女兒穿上漂亮衣服,聽到別人的誇獎,真 是好不得意。 馬爸爸∼我是老婆的幫手 在育兒過程中我一般都是以老婆為主,每次寶寶犯錯時老婆都會罵她,然後跑 開不理她,坐到一邊裝作很生氣的樣子。這時就是該我出場了,我會溫柔地安 撫寶寶並且引導她向老婆道歉。 別人看到我家的情況都覺得挺不錯的,一個扮黑臉,一個扮白臉。其實我們主 要是考慮如果老婆太寵她的話,有可能讓平時多半只有媽媽照顧的她變得無法 無天,而我經常不在家,偶爾寵她一下,比較能讓她更體會到爸爸的愛。所 以,這是我和老婆討論後家庭分工的結果。 徐爸爸∼一切以老婆為主 在養育寶寶方面,老婆應該是全程的督導者,從寶寶的飲食起居、學習教育到 身心發展,她可謂是煞費苦心。而我,則是一個參與者,我一直堅持家庭教育 應以某個人為重,另一個為輔,這樣教育更有系統,也不會出現讓寶寶無所適 從的狀況。在我們家,老婆這方面很有天賦,也更有時間和精力,所以這個任 務當然就交給她了。不過,閒暇時間,我也會陪寶寶看書、畫畫、遊戲,讓她 感受到我對她的愛。 郭建中爸爸∼嚴格又溫柔的爸爸 自從有了寶寶,我和老婆之間就有了不同的分工,當然不是刻意分配的,而是 隨著寶寶的不同需要自然形成的。例如,哄女兒睡覺的活都是我來做,這是從 女兒1歲斷奶以來便形成的習慣,當初是為了避免女兒和老婆有所接觸又要想 起她喝母奶的「癮」來,後來女兒就依戀上我這天然的大臂彎,所以每晚都要 躺在其中享受一會兒才能睡著。 此外,我以為爸爸天生有著一種威嚴感,所以我主張爸爸在生活中還是做個嚴 父比較好,不然寶寶很快就會做出令人頭疼的事,這時候就要當爸爸的出面制 止一下了,媽媽必要時候可以扮演和事老緩解一下氣氛。 韓爸爸∼寶寶的好榜樣 我認為爸爸在寶寶面前一定要樹立榜樣的作用。不論寶寶多大,爸媽說話都要 注意分寸,做到言行一致。因為經常不在家的緣故,所以回到家我會儘量多陪 陪寶寶,給兒子與爸爸交流的空間,要讓寶寶感受到爸媽對他的愛都是一樣 的,這樣也可以讓老婆休息一會兒。 陳爸爸∼男子漢形象 我認為爸爸應該扮演一個具有勇敢、責任、寬容、機智、果斷、愛心、幽默等 充滿各種優點的形象,因為我家寶寶是個男孩子,希望他成大以後成為一個真 正的男子漢。 老婆眼中的父親角色 maggie 媽咪∼努力工作賺錢 我跟老公基本上分工明確,他的任務就是努力工作,讓我們經濟寬裕,然後儘 量多抽時間和女兒玩就可以了。其他生活照顧及教育多半都是由我負責的,不 過,因為爸爸比較鐵面無私的形象,就負責扮演黑臉,而我則是和藹可親的形 象囉。 小梅媽媽∼給寶寶陽剛形象 我和老公基本上沒分工,寶寶的事情大多是我一個人在管。我給他的任務就是 多和寶寶玩!我覺得爸爸應該發揮爸爸的角色,給寶寶一些比較陽剛氣質的影 響,特別是對男寶寶,爸爸的形象更加重要,他要教寶寶一些勇敢、喜歡運動 方面的特質。只要帶寶寶多玩,給寶寶一個既是長輩也是寶寶玩伴的感覺。 妮妮媽媽∼要有愛心及責任感 我認為爸爸首先要對寶寶有愛心和責任感。其次,媽媽往往在不經意中會對寶 寶過度呵護,不敢放手,而爸爸就應該勇於讓寶寶去接受某些困難和挑戰,同 時讓寶寶更有安全感。再來,爸爸要主動分擔一些家務,經常多關心寶寶的成 長,讓妻子和寶寶感受到他的愛。 孟太太∼永遠的保護者 我負責寶寶的生活起居,包括穿衣、吃飯、哄睡覺、講故事;老公則負責寶寶 的行為規範,所以,教育寶寶的時候,多半是我唱白臉,老公唱黑臉。我覺 得,每個家庭都是不同的,所以每個家庭裡面爸爸扮演的角色也都不同,唯一 不變的是,爸爸一定要是值得寶寶信賴的人,永遠的保護者 http://smartkids.ladder100.com/topics/detail.asp?articleid=6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