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acebook pixel code

小皮的媽咪

他的寶貝

日期

#Tag

3Y3M 的小皮

2010年04月30日
公開
60

好久沒紀錄小皮的發展了, 趕緊來寫一寫: 1. 小皮的生活作息--- 每天固定約睡12hr+ (晚上9點上床, 早上8點左右起來; 學校午睡12~2點) 每日三餐, 午晚餐都吃大概一整碗滿滿飯+菜, 外加小碗湯 多半可以自己吃完, 剩一點需要餵食(晚餐) 早餐後會喝約180c.c.牛奶, 到校後喝一瓶羊奶 不喜歡外食, 比較偏愛媽媽煮的飯菜 每餐後都刷牙(用牙膏), 每三個月檢查牙齒, 很愛看牙醫 喝水量超多, 冬天大概一天1000c.c. 夏天就更多 每天大便一到兩次, 很少便秘 可自己如廁, 只有晚上睡覺包尿布, 最近開始都整夜沒尿(準備夏天戒尿布) 2. 語言表達--- 可以自己說一個短短故事, 對於周圍發生的事情也可大略描述 中文算是很流利, 口齒很清晰, 捲舌音都可以發得很好 時態還有點不清楚, 過去的都說上禮拜, 未來的都說下禮拜 你我他都完全OK, 親戚關係也都沒問題 英文部分算剛開始接觸, 比較會注意他要把尾音發出來(ie.X) 3. 感情表達--- 很怕我跟老公生氣, 我們只要一擺出生氣嚴肅的臉就會開始哭 很在意自己是否為乖寶寶, 喜歡得到稱讚 很在意自己已經長大當哥哥要有好表現, 總是想要比妹妹或是同學棒 早上起床都會親親我, 叫我"寶貝媽媽"& 老公"寶貝爸爸" 對於自己認同或是喜歡的, 會馬上回答"要"或是"喜歡" 不喜歡或是不要/不認同的, 通常會不表示意見或是不回應, 假裝沒聽到 4. 情緒和其他---(還在訓練/教育中) 激動時總會很大聲, 要抗議時會以大聲音來表達 玩得開心過頭時, 會有過大動作產生, 有時會像打人的感覺 知道自己錯了會先哭, 哭完後可以聽我們教誨並了解錯在哪裡(但不一定下次會改) 在家裏的懲罰方式:道歉並覆頌自己錯誤, 定點罰站, 彈耳朵, 很嚴重時才會用愛的小手 5. 學校生活--- 早上到校會自己換穿室內鞋, 收拾書包和放好位置, 折外套 可以自己倒水喝(一般水杯), 上課狀況良好, 跟同學感情也不錯 以上, 小小紀錄一下我那每天都長大一點的寶貝小皮

轉載: 管教與體罰

2010年04月15日
公開
54

轉貼自陳安儀的筆下人生 ********************************************************* 今天去錄好消息的「全家哈哈哈」,談的是「體罰」。(喔!對了!今晚會播出「創意做功課」下集。) 很多讀者都曾經問過我:「妳會不會體罰孩子?」 雖然我讀過很多教育相關的書籍,也知道教育專家提倡「不打不罵」教育,但很抱歉,我要在此很誠實的說,這一點,我承認我的修養很不夠,我完全做不到。 在生養孩子的過程中,我跟大部分的媽媽一樣,由懷抱著最初「不打不罵」的理想,到最後「又打又罵」的實況,我嘗試過盡量控制我的怒氣,也試著尋找各種制止孩子頑劣行為的解決之道,其中當然包括溫言勸說、耐性懷柔......一直到訂定處罰規則:罰站、打屁股、打手心、勞動服務....以及火冒三丈時的劈頭大罵及抄起「傢伙」亂打一通。 但是,如果妳問我,「體罰是不是一個好的教養方式?」 我仍然要說:「不是。」 雖然我曾經體罰孩子,未來也不敢說我不會再體罰孩子,但我仍然認為,「體罰」絕對不是「唯一」」管教孩子的方式,也不是一個「可以依賴」的方式。 重點在於,這個「罰」是不是真的讓孩子知道錯在哪裡?知不知道為什麼被罰?服不服氣被罰?以及被罰後面的愛與管教為何?該怎麼罰,其實有年齡及個別差異。還有,罰了之後,你要花更多的時間,安撫孩子、重新說愛與道理。 很多人都說,我們這一代全是被打大的,也沒什麼不好;但是也有很多新聞告訴我們,很多被打大的孩子,最後殺了爸爸一點悔意也沒有。這其中的差異,就在於管教背後的愛與傳達,以及你跟孩子之間的「親情存款」夠不夠。國倫牧師則認為,如果要罰,與其在重複犯錯後、父母盛怒下處罰,不如一犯錯就立刻先罰,這樣的罰才不會失了方向。 我個人覺得,孩子在三歲前,「體罰」是無效的。因為這個階段的孩子還在很「生理功能」的階段,換句話說就是還是「野蠻人」時期,最嚴重的懲罰就是「帶離現場」與「忽略行為」,這兩招就可以解決很多問題。 三歲以上,進入「半文明」階段,但此時他的時間概念不清楚,所以處罰只有「當下」有效,時間不能拉長,也不能今天算昨天的帳。五歲至八歲,是我個人使用體罰最「頻繁」的時期(也是他們最容易惹毛我的年紀)此時我曾經試過罰站、打手心。八歲以上,孩子的規矩通常已經養成,大部分的時間只要好好說即可,不太需要用到罰則了。 而且,通常惹怒我會動用到「家法」或「處罰剝奪某種權利」的,都是「態度」問題。比方已經說過很多次的累犯(姊弟倆互相動粗)、態度惡劣(自私、沒禮貌、不耐煩)、明知故犯(不遵守已經訂定的看電視、做功課等規範)等。 不過,今天談起此話題時,因為有來賓提到「罰跪」,我倒是突然注意到,我自己從來不曾這樣罰。對我來說,打巴掌、罰跪、在大庭廣眾大聲斥罵小孩,都是屬於「辱罰」的一種,這種帶有「侮辱人格」性質的懲罰,在我家是絕無僅有的。我覺得讓孩子失去自尊比皮肉之痛嚴重許多。所以我處罰或責罵孩子一定在家裡(家人之中),除非是極熟的朋友,否則在外面我一定會拖到廁所、車上或是無人的角落去。不論怎麼罰,我認為維持孩子的自尊很重要,我不會讓我的孩子覺得「受辱」。 其他諸如不小心打翻東西、掉東西那些都是小事,另有一套勞動服務的規定辦法,通常不太會引我生氣。 比方,六歲的兒子前幾個禮拜在上小提琴課時,因為上課耍寶結果不小心把弓給折斷了,回家來一邊哭、一邊自首---反正早晚媽媽也是會發現的--- 我問他:「你哭是因為弓斷了,還是怕我罵你?」 「都有∼嗚嗚嗚∼」 「好,沒關係。我不會罵你。不過雖然你不是故意的,但因為我已經提醒過你不要玩弓、會斷,你沒有聽進去,所以你還是要負責任。一支弓1000塊,你出一半500。」 上次姊姊把足球弄掉,也是比照辦理;第一次弄掉自己出一半,第二次再掉就自己出全部。(他們姊弟有過年的壓歲錢大約兩千多元。) 「我不要......我不要花錢.....」兒子哭的更大聲了! 「不要花錢也可以,那就連續倒兩個禮拜的垃圾,或是用抹布擦三層樓的樓梯五次。」 「還有第三個別的可選嗎?」 兒子不哭了,竟然開始討價還價。 「沒有了!」 於是他開始每個星期三擦樓梯,至今擦了兩週,還有三週,繼續執行中。 目前,我們家的犯錯管教方式,以「剝奪權利」為最大宗。也就是取消去媽媽PLAY讀書會、睡前故事、PG出遊、看卡通、玩遊戲等等他們喜歡的享樂。 我後來不再打手心其實是有兩個原因: 有一次,兒子調皮搗蛋我威脅他要打手心時,他竟問我: 「你先告訴我會打幾下?」 語氣中大有「忍一忍皮肉之痛」就可以繼續為所欲為之意,令我大為吃驚,發現此法已經不奏效,從此好一陣子沒有再執行「打手心」這個懲罰。 至於女兒,前兩天則是突然偷偷的對我說: 「媽,我跟你講個秘密。上次你在哈爾濱不是拿衣架打我跟弟弟手心嗎?我跟你說,其實旅館裡的木頭衣架打手心不痛耶!」 「........那是因為我沒有用力!」 老媽我氣得翻白眼。 「你下次要不要再試試?」

轉貼:所有問題的解決方式不全都是暴力

2010年04月15日
公開
22

另一位媽媽作者對於管教與體罰的觀點: ***************************************** 所有問題的解決方式不全都是暴力 @ Antonia Wang超級富有的幸福幸運女 (作者:樂當幸福不良媽媽Antonia Wang,轉載請註明出處!謝謝!) 在身邊的朋友一個個結婚後,許多媳婦們聚在一起總是在談論夫家的一切,而媳婦們永遠不懂得就是,為何明明老公知道自己父母的問題,甚至知道自己家中問題癥結在哪邊,卻一點都不想去處理? 不想點出自己的母親有精神上的疾病,讓她無法控制的情緒折磨著媳婦的生活也危害著全家人的安寧。 不想反抗自己父親無理的要求,讓他的固執與偏見一直的擴大,進而去操控著全家人的生活與喜怒哀樂。 媳婦們不懂,為何夫家的人都不去處理這些問題,然而,轉換個立場來看,很多的媳婦也無法去處理自己娘家的問題,就讓問題一個又一個的放著、與擴散。 而在教育孩子的這個方面也是一樣,不去面對孩子打人的問題上找原因想方法,而是在孩子每次動手打人的時候,賞他一頓鞭子吃。 不去面對孩子為何說謊的原因去解決,而直接給他一頓責罵。 不去面對孩子情緒控管出了問題,而是覺得『反正長大了就會好了!』 Benson的狀況也是一樣,家中的紛紛擾擾他選擇不去面對,也選擇不去戳破,就放著讓問題一直的放大、一直的延伸,每次他說:『那我有什麼辦法?』時,我總會回答他說:『每個問題都會有解決的方法,只是看你要不要去想、要不要去處理而已。』 我知道問題放著就像一塊肉放著不動一樣,只會越來越臭、越生越多的蟲,而不會自己消失不見,與其如此,還不如在問題最初的時候,就用最簡單的方式,想方法解決。 在女兒兩歲五個月的時候,我帶著她與三歲的小比一起去參加一群朋友的聚會,那個聚會在深坑的一家土雞城,兩個小小孩吃完飯後,就在廣大且客人離去的餐廳中遊玩,我跟一群朋友還坐在圓桌上聊天,而孩子們在我視線可及的地方遊玩。 兩個孩子各自拿著一杯紙杯裝的果汁,小心且開心的爬上餐廳放在角落並排的兒童座椅,兩個人並排坐著開心的喝著自己手上的果汁,忽然,我看到小比為了拿玩具又爬下了他的位置,在揀玩具的過程中,他不小心弄翻了自己手上的那杯果汁。 弄翻果汁的小比難過的左右看著不知該如何是好,喝不到果汁的他眼淚都快出來了,而女兒卻很快的跳下她的椅子,揀起了小比地上的紙杯,然後倒了一半自己的果汁在小比的紙杯內,再將裝著果汁的紙杯遞給小比,然後兩個人相視而笑後一起爬上兒童座椅,互相乾杯喝著自己手上的果汁。 看到那一幕的我,非常的感動,我感動不是因為看到女兒懂得分享,而是感動小比沒有在遇到問題的時候大哭,兩人沒有很恐慌的怕大人罵而互相指責,而最重要的是,女兒在遇到問題的時候不是怕被罵、被打,而是去解決問題。 許多的朋友看到這樣的畫面總是稱讚孩子的乖巧,卻沒想想過我們是如何讓孩子在面對問題的時候去想辦法解決。 當父母的我們我們要讓孩子打破多少個杯子,才能讓孩子知道什麼杯子會破?破掉的杯子該如何處理? 我們又要讓孩子打翻過多少水杯與果汁,不責罵孩子,努力的教導他如何處理,而不是打罵後,從此讓孩子在犯錯的時候害怕被責罵的想辦法說謊或是恐嚇對方說:『吼~你糟糕了,你會被打。』 我們讓孩子在一次一次面對問題與狀況的時候,如何一次又一次的教導她該如何處理,才能讓孩子面對狀況的時候,知道該如何處理?而不是轉身找別人的幫忙? 小比的媽媽跟我一樣,我們選擇在孩子出現任何狀況的時候,先想如何教孩子解決方法而不是打罵,有時候我們會覺得常常孩子們的一件小糾紛,我們卻要費盡心力當場大事一般的去處理,整個過程要耗費我們許多的時間,費時費心又費力,有時候我們也不免羨幕其他的家長,一個巴掌換來瞬間的清靜,省事又快速。 然而,我們知道問題不去解決,只會讓問題更大,現在孩子的問題如果只能輕易的用一個巴掌敷衍而過,孩子學到的也不過是『所有問題的解決方式不是暴力或是逃避。』 孩子打翻杯子、弄破碗盤,大人處理的方式是罵跟打。 孩子在公共場合哭,大人的處理方式還是罵或恐嚇。 孩子沒好好的吃飯、孩子沒乖乖的刷牙,大人處理的方式也是罵或恐嚇。 孩子打人,大人處理的方式依舊是打或罵。 孩子搶別人的玩具,大人的處理方式是打、是罵、是恐嚇。 我真的不懂,對於某些父母來說,為何孩子們不管犯了哪些錯誤,父母解決的方式就只有言語暴力的打、言語暴力的恐嚇與行為暴力的打? 女兒兩歲十個月了,學習能力很強的她每天總會給我許許多多不同的課題,用剪刀慢慢的學美容院阿姨幫自己剪頭髮、吃別的孩子的醋而每天要媽媽餵吃飯、累積幾次被某個孩子打的怨一次打回去、為了畫圖把全身塗抹上顏料、上音樂課的時候不聽指令的滿場跑、、、、,每天我都必須面對她給我的功課,而我總是一次又一次的想不同的方法來讓她了解、讓她思考、讓她去做。 孩子怕剪頭髮時,我抱著她站在美容院門口,看著美容師幫一個又一個的客人剪髮,在她耳邊輕輕的告訴她美容師一天的工作。 孩子上音樂課不聽指令的時候,我了解到女兒或許是都用眼睛觀察,很少用耳朵聽,所以我在家用浴巾蓋住她的臉,在她的面前敲鍋子、敲桌子、擤鼻涕、撕紙、笑、哭、、、讓她猜聲音,讓她一次又一次的去聽週邊的聲音,而不是在教室中對著她大罵。 孩子將自己全身抹滿顏料的時候,我默默著看著她身上漂亮的衣服一一的掛彩,當她開心後,拿著鏡子讓她看看自己,她開心著自己的樣子,也努力的自己擦掉身上的顏料。 每一個孩子給我的功課,我都認真的一一去面對,努力的讓她知道前因後果、努力的讓她了解所有的一切、努力的陪她一起想辦法、努力的讓她去承擔後果、努力的讓她在一次又一次的問題中習慣的去思考原因、習慣的去找出答案、習慣的去解決問題。 有時候,我真的會覺得我為何要這麼的累? 我為何不跟其他的媽媽一樣,凡事只要祭出藤條就好? 然而,親愛的孩子呀! 妳的母親我每次看著妳恍然大悟的表情或者是努力聆聽試著了解的表情時,我的心中充滿著感動與感恩,而這一切的一切努力,只是身為妳母親的我,想要告訴妳一件事:『在這個世界,所有問題的解決方法,不全都是暴力!』 小B娘的教養觀http://mylittleb.pixnet.net/blog/post/305820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