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acebook pixel code
寶寶爬爬搬搬趣味競賽!孩子人生中的第一場賽事!熱烈報名中~

♂軒♀宸~拔拔

日期

#Tag

2007年05月05日
公開
48

[分享]讓女性年輕10歲 的15種食物

點閱次數: 1.牛奶 喝一杯240毫升的脫脂或低脂牛奶,即能吸收到300毫克的鈣質。鈣質能強健骨骼和牙齒,富含鈣的飲食能降低高血壓、乳癌、結腸癌等機率,也能舒緩經前症候群。牛奶中還含有豐富的蛋白質、維生素A、D、維生素B12、核黃素和菸鹼酸等。 常喝牛奶還可以傳遞健康訊息:最近一項研究顯示,如果媽媽常喝牛奶,女兒也會跟著效法,而減少喝汽水等含糖飲料。有乳糖不耐症的媽媽,可用少量多次的方式,隨餐飲用牛奶,增加體內乳糖酵素的活性,或改喝低乳糖牛奶。 2.花椰菜 富含維生素A、C,礦物質鉀、鈣、硒等,β胡蘿蔔素及纖維,熱量低。多吃可以增強抵抗力,減少罹患心血管疾病及數種癌症的機率。 3.香蕉 雖然一根香蕉大概有120卡,卻是維生素B6、C和纖維的良好來源,豐富的鉀也有助於調節血壓。香蕉含有的生物鹼(alkaloid)能振奮精神,很適合當點心,補充熱量。除了直接吃,也可以混合在果汁中,或加到穀類早餐。 4.新鮮的柳橙汁 喝一杯新鮮的柳橙汁,就可以攝取到超過每日建議量的維生素C。維生素C是重要的抗氧化物,能消除自由基,強化免疫功能,利於鐵質吸收。柳橙汁還富含鉀及葉酸,葉酸對育齡婦女相當重要,可以預防畸胎和直腸癌。 5.蔬菜沙拉 最容易一次吃到多樣蔬菜的方法,提供充足的維生素、礦物質和纖維。可以把數種綠色蔬菜混合後 (例如富含維生素A、葉酸的萵苣和菠菜,纖維多的生菜),再加上番茄、紅蘿蔔、小黃瓜。研究指出一天至少三份的蔬菜可以降低罹患癌症、心血管疾病和糖尿病的機率,對維持皮膚健康也有幫助,不過記得高熱量的沙拉醬不要加太多。 6.花生醬 堅果類中的花生,富含蛋白質、纖維、鋅和維生素e,也是維生素B1、煙鹼酸、葉酸的良好來源,其所含的單元不飽和脂肪酸,可以增加血液中好的膽固醇(hdl),降低壞的膽固醇(LDL),保護心血管。忙碌時,塗上花生醬的全麥麵包加上一杯脫脂牛奶,是方便又營養的一餐。 7.番薯 番薯富含鉀、纖維、維生素c,還有重要的抗氧化物質β胡蘿蔔素,有益皮膚健康。用番薯代替飯,可以增加纖維質的攝取。 8.鮭魚 一到兩次鮭魚可以預防心臟病,滋養免疫系統。omega-3脂肪酸還可以增加安定性的前列腺素,有助於平穩心情。芬蘭的研究指出,一周至少吃一次以上魚的人,罹患憂鬱症的機率較低。如果處於懷孕或哺乳期,鮭魚中的脂肪酸還能幫助胎兒大腦和神經系統的發育。 9.全穀片早餐 一碗就含有多種維生素、礦物質與膳食纖維,又提供足夠的熱量。搭配牛奶,則能補強蛋白質和鈣質,是相當不錯的早餐組合,也可以做為點心或宵夜,很適合常偏食或沒空好好吃飯的媽媽們補充營養。 10.瘦紅肉 育齡期的媽媽們要特別注意鐵質攝取,尤其在生完小孩後兩年內,鐵質容易不足,可能導致貧血。紅肉中的鐵質以血紅素狀態存在,身體的吸收率較高。最好選擇腰部及四周飽和脂肪較少的部位,一天不超過一份(約55公克),相當於一個巴掌大。 11.優酪乳 吃一杯240毫升的優酪乳,所吸收的鈣質約占每日建議量的三分之一,低脂或脫脂優酪乳還是蛋白質和鉀的好來源。最好選擇原味的,調味優酪乳通常含有過多的糖。注意優酪乳包裝盒上的標示,確定是“活菌”或“生菌”,這些細菌有益腸道,促進消化吸收;強化免疫系統,對抗壞菌。 研究發現,每天食用兩杯(一杯為240毫升)活菌酸乳酪的人,得感冒的機率降低了25%,花粉熱及過敏的症狀也少了許多。而常食用含有嗜酸乳桿菌的優酪乳,能減少陰道念珠菌感染的機率。 12.蛋 對於勞心勞力的媽媽們,蛋所提供的蛋白質,不但品質佳,而且容易被人體利用,對肌肉組織生長和修復十分重要。蛋也是維生素d的良好來源,可以幫助鈣質吸收。蛋黃的膽固醇較高,對於健康的人來說,一天一個蛋不算過量,如果醫師建議需要節制膽固醇,則每週不要吃超過2∼4個蛋黃。 13.蔬菜湯 一次攝取許多礦物質、維生素和纖維,而因為大部份是水分,熱量較低,利用蔬菜的風味,還可以減少鹽分、味精。紅蘿蔔、馬鈴薯、洋蔥、高麗菜等都是很適合的材料。 14.番茄醬 番茄中的抗氧化成分茄紅素,已被證實能減少動脈阻塞,降低罹患心血管疾病的機會,而經過加熱煮熟成番茄醬後,更能提高茄紅素的抗氧化效果。大部份罐裝番茄醬中還含有維生素A、C和纖維。 不妨利用鐵制器具加熱番茄醬(如加在義大利面時),酸性成分會溶出少量的鐵,提供補充鐵質的額外效果。 15.豆類 也許不起眼,豆類卻是蛋白質、鐵、纖維良好來源,脂肪含量低,有助於降低膽固醇,並含有葉酸、鉀、鋅等,營養價值很高。豆類皮中的黃酮類 (flavonoid)化合物,是相當有力的抗氧化物,研究指出,多吃豆類能降低罹患子宮頸癌的危險。豌豆、四季豆、菜豆當蔬菜吃,紅綠豆煮成五穀飯,黃豆、黑豆可以打成豆漿,讓豆類常在你的食物清單上。

2007年05月03日
公開
40

[分享]父母大忌 別罵孩子笨得像豬

點閱次數: 「沒人天生就會當父母!」參加不打小孩子日活動的家長,多數打過小孩,有人曾把山藥當鞭子。他們感嘆,家長和老師都應學習管理情緒、轉移憤怒,體罰因人而異,非萬靈丹。 育有兩女一男的郭太太說,她打過孩子,通常是因為小孩太不講理,例如有次剛買菜回來,兩個女兒吵鬧不休,她忍不住就從菜籃抽出一根山藥打了兩人,山藥斷成三截,但其實不痛。 郭太太感嘆,新手父母打小孩,常因控制不住情緒,她後來到人本的工作坊上課,學到及時察覺自己的怒氣,在動手打孩子之前,先躲到房裡用枕頭猛拍床。 郭太太的女兒今年六歲,跟著媽媽參加活動,她說,媽媽只在她很小的時候打過她,她都記得,她記得那天是媽媽買菜回來,她不乖,媽媽用山藥打她,雖不很痛,但「我不喜歡媽媽打人」。希望以後上國小後,老師都不會打人。 不少孩子都有被打的不愉快經驗,十三歲的翟小弟弟冷笑說,「廢話,當然被打過,前後被媽媽打斷過四、五根藤條。」 他回憶,六歲時有次開玩笑摔破碗,換來媽媽一陣毒打,打斷一根藤條,隔天穿短袖上學,手臂鞭痕累累,被同學看笑話。但體罰並未讓他心服,「打到皮硬了,愈來愈不痛,媽媽也懶得打了。」 父母有時打過就算了,孩子卻是牢記在心。有兩個孩子的李太太,昨天告訴記者,曾打過大女兒,但不記得為什麼,女兒馬上提醒媽媽,是因為數學、國語考不好被打。 李太太感慨,當父母,也是要學的,就像當老師,學生考不好,可能有別的原因,打不見得有用,罵孩子像豬一樣笨,更是要不得。 來台灣工作三年的英國籍市調經理費愷毅則表示,英國早在三、四十年前就立法禁體罰,他學生時代從沒被打過,當了爸爸後,幼女有時不講理,做出危險的舉動,他頂多輕拍孩子的手制止,再說道理,不必真的體罰。 【記者張錦弘�台北報導】想打孩子的時候怎麼辦?人本基金會提供管教妙方,建議家長先冷靜,若起因孩子玩火等危險舉動,先制止再嚴肅說理;若是說謊等違反道德行為,不立即處理,另找時間心平氣和專心談。 人本反體罰廿年,常遭反對的老師、家長質疑,「不體罰,怎麼教?」人本董事長、森林小學校長朱台翔指出,要解決孩子不聽話的問題,首先應擺脫要孩子「聽話」的威權心態,把孩子當成一個「人」,僅要求孩子「聆聽我們說話」。

2007年05月02日
公開
43

[分享]把「不要」拿掉~正面管教更有效

點閱次數: 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建議 把「不要」拿掉 正面管教更有效 老師斥喝學生「在教室不要亂跑」與輕聲說「教室內慢慢走」有何不同?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建議全球老師用正面管教法,表揚學生優良行為次數和糾正犯錯次數應維持四比一的比率,長期下來,有助師生關係和諧,且能達到管教效果。 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二○○六年出版《正面管教法》使用手冊,人本教育基金會昨天出版中文版。人本強烈反對體罰,人本執行董事史英說,棍子不要放到小孩身上,用說理、肯定態度面對學生,效果更好。 什麼是正面管教?老師斥喝學生「在教室不要亂跑」是負面管教,輕聲說「在教室內慢慢走」就是正面管教,兩句話說同一件事,但聽在學生耳朵,有刺耳與悅耳的差別。 《正面管教法》提出六項正面管教技巧,包括:聚焦和輕語、直接的說明、持續監督、非語言的信號、分享、低姿態處理法。例如,當有學生犯錯,老師可以在活動進行中,不知不覺接近行為失當學生,提醒改進,避免讓學生當場難看。 史英日前出席一場「零體罰」座談會,有人當場嗆「如何正面管教?」某校生教組長還說,有次他喝斥學生「不好好走路,小心被車子撞死」,學生卻回「你威脅我,小心我告你」。這位組長認為,對這種學生,正面管教可能會沒用。 史英回答,他會對學生說:「走路要排路隊,比較不會被車子撞倒。」很多大人喜歡用負面言詞指責小孩,這不會讓他們行為變好,可能還會以不禮貌方式反彈。多肯定、讚美小孩,效果意想不到。 台北市中山國中教師蕭曉玲說,有次上音樂課,有學生沒帶笛子,她說要登記下來懲戒。有學生竟回答:「我就是沒帶,你要記就記。」 蕭曉玲表示,事後她瞭解,學生其實有帶笛子,只是放在教室裡,沒帶到音樂教室來。她當時如果態度和善,並允許學生回教室拿笛子,音樂課氣氛可能會好一些。

2007年05月01日
公開
47

五一勞動節

五一勞動節

2007年04月30日
公開
39

[分享]白頭偕老的秘訣

點閱次數: 聽過黃鴻麟名字的人,我敢說大部分不是因他是沙田基督書院的校長,而是他的愛妻方法,大名遠播。他在千禧年推出的處女作《護妻傾情四十八式》,令男士嘆 為觀止,女士 心生渴望,渴望自己的另一半仿傚。書中他分享了48個獨門的老婆秘方,創意十足。創意的背後,是四分之一個世紀的婚姻經驗,還有業餘修讀輔導課程帶來的啟發。 啟示1:芝麻綠豆釀成衝突 婚姻,最難避免的就是衝突。就算拍拖時如何甜蜜如何和平共處,結婚之後,芝麻綠豆的小事也可變成衝突,黃校長想不到的,只是衝突來得如此快……婚後第一頓飯,太太在廚房煮飯,並向客廳正在看報紙的他高呼:「收拾餐桌啦,準備吃飯呀。」 黃校長以超高速搬走桌上雜物,繼續等上菜,誰知太太從廚房出來,竟然臉色一沉。「原來她娘家收拾餐桌的定義,不單只要搬走雜物,還要把桌子擦得一乾二淨、擺好餐具。但我由小到大,只知收拾餐桌就是搬走桌上的雜物。」諸如此類的分歧接踵而來 …… 有次太太對他說:「你不會擰毛巾嗎?」他很懊惱,活了這麼多年,沒理由連擰毛巾都不懂嘛,原來太太一直是反手擰毛巾,他卻相反。 這一切一切,給他帶來許多啟示: 「在生活細節上,會發現彼此有很多不同,如不存體諒包容之心,任何一件瑣事都可以成為衝突的導火線。」 啟示2:別強迫對方改變 一段婚姻,需要夫婦倆不斷學習怎樣體諒、明白、包容一個人與適應。 「我處理過很多個案,發現婚姻破裂,都是因為欠缺這些觀念。尤其人總是偏向主觀,很多時會用自我的標準去衡量或規範別人。」 有天他忘記帶車鑰匙,太太說:「都叫你不要把車鑰匙放在那兒啦。」事後他跟對方說:「『放在那兒』是我的習慣,如果我把車鑰匙放在你指定的地方,只會有更多機會忘記。」 他發現,很多人結婚後不自覺要改變對方,小至擠牙膏、放物件等,都是有我無你, 忽視了應尊重對方。 「很多小事本身沒有對錯之分,反省過後,就會看到背後動機,原來是想控制對方。這是沒有必要的,因為愛人是要一起好好生活下去,並非要來控制的。」 啟示3:事後溝通最緊要 他也承認,衝突是無可避免,最重要是事後溝通:「如放車鑰匙這個例子,我們了解過彼此的想法後,決定屬於我的東西由我負責擺放,屬於她的由她擺放,到了要用時,只要問對方便可。」 至於擰毛巾這回事,經過他多番驗證,證實反手確是擰得乾淨些,所以他也婦唱夫隨起來。 夫婦間最常說的一句話是:「我要你這樣做,都是為你好。」黃校長認為,凡事要看得遠一點。 「是為對方好,還是為自己好?如果要對方不做這些事,可能會帶給對方更多不舒服、更多壓力,只會造成另一個新問題。」 啟示4:維繫婚姻有如保養玻璃窗 不過,並非所有事都有最後答案。記得新婚初期,他 曾對 太太說:「有沒有搞錯!用完廁所竟不把馬桶蓋打開!」對方的反應是:「有沒有搞錯!用完廁所又不把馬桶蓋放下!」最後小倆口後取得共識,就是馬桶蓋可開可闔。 「很多問題不在乎結果,只在乎有當時人怎麼看。事實是沒有改變,但了解後便不存在問題了。」 愛一個人,他認為最終可為對方犧牲。 如太太習慣筷子橫放,他習慣直放,遷就一下亦無妨。不過, 如果只有容忍、沒有體諒,婚姻一樣可能會破裂。「我覺得婚姻問題就好似玻璃窗的灰塵,假如任其累積,清理便艱難;假如任其深化,就如裂痕出現,玻璃窗最終只會破裂。」 愛妻絕招 ◎鳴謝愛妻廣告 結婚20周年紀念日當日,黃鴻麟特地在報章刊登了一篇充滿愛意的鳴謝啟示,感激太太 20年來對他的照顧。之後捧著鮮花與報章,親自送到太太的辦公室。 ◎致電訴衷情 黃校長格言:「 永遠不在學校做個好丈夫,也從不在家做個好校長。」工作時,他從不致電給太太,但某天開會開到晚上9時,他破例打電話回家,說:「會議仍未結束,但此刻我極度掛念你。」電話另一端即時傳來朗朗笑聲。 ◎電鍋裡的生日卡 某年太太生日,黃校長假裝忘記了,但當太太打開電鍋準備煮飯時,卻找到一張生日卡;之後進浴室,又找到一束鮮花;睡覺前更在睡衣內找到生日禮物。 ◎每日一抱 他在研讀輔導與多年婚姻輔導的經歷後,決定了一項堅持,就是對老婆大人的每日一抱。沒有履行「每日一抱」,不得睡覺。後來發現,這原來是解決夫妻爭執的一大良方妙藥。 太太:欣賞他的小動作 「哈哈!他有時做些小動作,會令我很開心。」 黃 太太邱楚賢常常笑口常開,不無原因。「好像有次整理床鋪,枕頭底竟放了一份小禮物,在毫無心理準備下收禮物,感到非常非常開心。」 那麼她又會如何回應丈夫的心意? 「沒甚麼特別,作為妻子,最重要是體諒丈夫。好像他工作忙,做太太的都希望丈夫多陪伴自己,但站在他的立場,他是喜歡自己的工作才會這樣投入嘛,換了是我也會如此。」 現在若丈夫不在家,她會自行安排節目,好好享受私人空間。還有,「很多人都會把自己丈夫與別人丈夫比較,其實這只會壓低丈夫。男性最需要太太的尊重,做另一半的要不斷了解、愛護他。」 婚後初期,兩夫婦確是有些摩擦。 「其實我們都在不斷進步,有衝突時,最重要是學習退一步,停一停,怒氣自然會消除。」 吵架的藝術 兩口子還有個君子協定: ◎ 吵架當天清─一項歸一項,絕不拖泥帶水。 ◎絕不翻吵─今天的架今天吵,昨天的事不翻吵。 ◎ 舊事已過便已了─每一事件都看作一獨立事件,絕不「株連」。 一般人結婚愈久,吵架時愈喜歡說:你上次 ……你上星期……沒完沒了的罪狀,很容易演變成互揭瘡疤。幸好,黃氏伉儷平日絕少吵架,每星期必做的,是抽空一起散步,談談內心話。 婚姻衝突的由來 婚姻為何會有這麼多衝突?柴灣浸信會輔導中心主任黃麗彰說:「這是由於夫婦的情感距離拉近,很易把未了的心結、渴望激發出來。」 舉例說,某君最不喜歡別人自我中心,如身邊有個朋友自我中心,他不一定會太介意,因為彼此間還有一定的距離和容忍度。可是,當這個人 與自己的距離如此貼近,內心便會出現焦慮,後期更會演變成指控、抑壓。 衝突演變成創傷 婚後,是人生另一個階段,也是衝突的開端。夫婦來自兩個成長背景不同的家庭,很易因彼此生活習慣的差異而造成衝突;有子女後,又會因彼此對教養的意見差異,產生爭執。若一個不小心出口傷人,更會演變為創傷。 男性方面,自我價值建基於能力之上,但太太竟說:『你無路用』,會使其自我根基動搖,造成傷害。就算太太有情緒的困擾,丈夫也會視她的康復為個人能力的表現,如太太繼續不開心,男士一樣會感到沮喪。 至於女性,自我價值建基於關係之上,如丈夫不重視她、刻意忽略她,她便會感到受傷,甚至整個自我價值崩潰。 明知男女大不同,何以不能避免對方受傷? 「 人在受傷時,為了保護自己,會刻意針對對方最脆弱的地方來攻擊,被攻擊的一方又會還擊,兩人關係只會愈來愈惡劣。」如彼此自我抑制程度較低,往往導致離婚收場。 尋找心靈空間 黃麗璋表示,面對創傷時,要用當下的智慧避免繼續受傷,尤其配偶不斷用說話攻擊自己,拒絕回應不失為保護自己的方法;之後給自己一個空間,思考怎樣淡化怒氣、回憶對方好的一面。再跟對方分享那一刻的感受。 台灣居住地方擠迫,現實空間缺乏,但我們還有一個心靈空間。 「 心靈空間可透過閱讀來擴大,在閱讀中,會有很多豐富的訊息,讓你不知不覺進入一個新天新地。我發現很多自省能力較高、自我成長較快的人都是愛閱讀的。 」

2007年04月30日
公開
43

國際不打小孩日

國際不打小孩日

2007年04月29日
公開
37

[分享]《不打小孩怎麼教?》先聽 催眠自己別動怒

點閱次數: 「你總在鞭子與孩子間掙扎嗎?」「你也想試試看不打,怎麼教嗎?」人本教育基金會今天舉辦的「2007國際不打小孩」慶祝活動,提供「正面管教法」、「愛的手冊」給民眾、家長,提醒大人們,氣憤時要按捺住性子,不打小孩。 人本教育基金會執行長馮喬蘭表示,家長總是煩惱小孩叫不動,小孩總是煩惱爸爸媽媽怎麼那麼嘮叨,如何讓親子關係不再僵硬,讓親子關係更濃密,大有訣竅。她並提供「想想,不打小孩」、「打掉絆腳石,不打小孩」、「消氣,不打小孩」、「打情罵俏,不打小孩」等口訣,請家長碰到孩子挑皮搗蛋、不聽話時,先冷靜下來。 馮喬蘭建議父母、家長們,給自己專心與孩子談話的機會,練習傾聽的技術,因為父母要孩子聽話之前,先聽孩子說話,只要彼此互相傾聽,親子關係才會好。 對於個別不聽話行為,就要用行動,不要用語言去促成或制止,再用沈默來堅持軟化孩子的反抗。當父母氣憤想打孩子時,默念「每一個孩子都有向上向善的本能,我的孩子也有許多好處」若干遍,直到父母能正確地的看待孩子。 另,可待情緒平靜後,研判情況,如果是孩子在高處、玩火、攻擊別人,可以立刻制止,但不以語言指責,也不打他、體罰他。在制止時,父母的態度可嚴肅而堅決的以非常低的聲音,說明孩子行為不當,以及後果,確實讓他明白。制止後,改變態度,對孩子示愛,並讓他明白道理,給予嘉許,讓他不會再犯。

2007年04月20日
公開
7

人和人相處 ,不必太複雜

點閱次數: A和B是同學,念書時感情好得不得了,畢業後兩人分別創業結婚,A的生意愈做愈大,最飛黃騰達的時候,公司裡有上百名員工,A每天忙得不得了,漸漸和老朋友就不連絡了,偶爾B想打電話問候他,總是秘書接的,B也就不打了,關於他的近況都是從朋友那裡輾轉聽說的. 景氣不好,B的公司規模不大,但是穩扎穩打的作風,生意並未受到太多影響. A的情況就不同了,飛黃騰達之後,A養成了好大喜功的習慣,公司表面看起風光,其實有不少資金是向銀行貸款來的,幾次周轉不靈,廠商不願繼續通融,員工的薪水也好幾個月無法準時發放,終於撐不下去,公司倒了不說,還背千萬的債務. 有一天,B去拜訪客戶,在街上遇到A,A看起來神情疲憊,B已經聽說老朋友的事,他熱情拉A一起吃午飯. 開著車來到學校附近,在巷子裡一家不起眼的小店,B點了兩碗蚵仔麵線,還有滷豆腐和燙青菜,A沒有想到B說請他吃飯,竟然如此寒酸,難道是見他落魄了,懶得應酬他,還是怕他會開口借錢,乾脆先裝窮,A的心裡十分不舒服. 麵線送上來了,B說,你記得嗎? 十年前我們在這裡念書時,你喜歡吃這家的蚵仔麵線,說他們的大腸處理得好,蚵仔也新鮮,那時候我們沒錢,只能吃麵線,連個小菜都覺得奢侈,我想你大概很久沒吃蚵仔麵線了,我倒是常來這裡吃,也回味一下年輕時.... A不懂B究竟是什麼意思,不過,A也想起來以前確實很喜歡吃這家的蚵仔麵線,為什麼畢業後再也沒來吃過,沒想到這家小店還開著,而且麵線還是很好吃,滋味完全不輸魚翅呢. B看A吃出了滋味,便對A說,我的公司小,不能和你闖下的局面比,但時機不好,如果你不嫌棄,就先來和我一起做吧,將來有適當的機會,你想要另起爐灶也行,或是我們哥兒倆就合作下去,都行.A沒想到B會如此爽快伸出援手,A的眼淚在眼眶裡打轉,將近十年沒連絡,B的情誼一點沒變,就像蚵仔麵線的滋味. A為了掩飾自己的情感,故意捧起碗大口喝湯,放下碗時,他說:「謝謝你,帶我來吃蚵仔麵線,我以為很多事都變了,原來還有長久不變的滋味.」 有時候我們覺得別人變了 其實是自己變了 有時候我們覺得一切都變了 其實只有自己變了

2007年04月18日
公開
13

三碗湯麵加荷包蛋的啟示

點閱次數: 換種方式做父母 兒子上小學四年級,平時在家中是個十足的小黃帝,嗜蛋,特別喜歡吃荷包蛋 一日早晨,我做了兩碗荷包蛋麵條,一碗麵條上有蛋,一碗麵條上無蛋 端上桌,我問兒子:[你吃哪一碗??] 兒子指著有蛋的那碗說:[有蛋的那碗] 我說:[讓我吃那碗有蛋的吧!孔融四歲能讓梨,你也十歲啦,該讓蛋了吧!] 兒子態度堅決的說:[孔融是孔融,我可不讓] 我答:[真不讓??] 兒子竟先吃為敬,一口就把蛋吞了一半 我再問:[不後悔] [不後悔]兒子答後又一口,把蛋全吞了下去 待兒子吃完蛋,我開始吃麵... 我的碗裡"藏了兩個荷包蛋",我有意讓他看清楚 [記住,想佔便宜的人,往往佔不到便宜] 我指著我碗裡的兩個荷包蛋,邊吃邊告誡兒子,兒子顯出一臉的無奈... 第二次,我又做了兩碗荷包蛋麵條,一碗麵條上有蛋,一碗麵條上無蛋 端上桌,我問兒子:[吃哪碗??] [孔融讓梨,我讓蛋]兒子笑著端起了"麵條上無蛋"的那碗麵條 我問:[不後悔] [不後悔]兒子說得很堅決,一口氣吃到底,也不見一只蛋 我那碗"麵條上有蛋","裡面又藏了一只蛋",我又讓兒子看個分明 [記住,總佔便宜的人,有時候反而吃虧] 兒子苦笑,他想不到又被我教訓了一次. 第三次,我又做了兩碗荷包蛋麵條,一碗麵條上有蛋,一碗麵條上無蛋 我問兒子:[你今天吃哪碗麵條??] [孔融讓梨,兒子讓麵......媽媽,您是大人,您先吃!]兒子手一揮,做出孝子狀 我端著"麵條上有蛋"的那碗說道:[那我就不客氣啦!] 兒子端起"麵條上無蛋"的那碗麵條,吃著吃著...... 兒子發現自己的碗裡也"藏著一只荷包蛋" [不想佔便宜的人,生活上也不會讓你吃虧]我對兒子說 兒子點點頭,認為我說得有道理,我不知道他是否真的明白 不過,我相信兒子一輩子忘不了這三次吃荷包蛋給他的教訓......

2007年04月12日
公開
10

∼∼貴在共同感受∼ ∼

點閱次數: 經營感情和婚姻的玄妙之處,就在於如何讓兩個獨立的個體, 擁有各自的空間,卻能因為共同分享的經驗,將兩人相繫、讓兩人相惜 咖啡廣告中一句「好東西要和好朋友分享」的標語,不但傳誦多年, 成為廣告界的經典之作,同時也變成社會流行語。 共同分享美好的滋味,是生命中難能可貴的經驗。 甚至,可以說是一種幸福。分享的雙方,必須要有相同的慧心, 才能體驗出內心感受,共鳴出意在言外的真情滋味。 我年紀還很小的時候,由於家境不是很寬裕,除非逢年過節, 不是每天都有機會吃大魚大肉。父母雖不是嚴格管教子女, 我們手足間倒也懂得互愛互讓。有一個尋常日子的傍晚, 餐桌上竟意外出現一條魚,還沒正式上桌吃飯, 我們姊弟間就開始研究如何瓜分那條魚,才能教全家人吃得盡興。 不解世事的我,好奇地問大姊:「如果一家人每個人都愛吃魚, 真是很麻煩,要分來分去,而且大家都吃得不多。 最好是有人喜歡吃魚、不愛吃肉,有人不吃魚、只吃肉。」 大姊年齡稍長,比較懂事,她立刻發表更高明的見解: 「才不咧!喜歡吃魚的人聚在一起,共同品嚐一條魚的滋味, 彼此分享美食的感受,人生才有意義。 如果,只喜歡吃魚不吃肉的人,和只喜歡吃肉不吃魚的人, 生活在同一屋簷下,一定會很痛苦。 他們各吃各的,卻無法共同體驗對方內心的感受,十分寂寞。」 那年,我大概只有小學三年級左右,大姊的年紀恐怕也只剛上國中 , 童言童語的我們,講了一段沒痛沒癢的對話, 卻讓我在一、二十年以後的生命經驗中,一一印證了其中的道理。 再三玩味,便覺得人生中「分享」的經驗,實在美好。 無論青菜蘿蔔、或吃魚吃肉,最可貴的其實是共同的感受。 經歷共同的感動,婚姻才能經營長久。 一個微雨的清晨,有一個很要好的朋友突然打電話給我。 電話彼端的他,情緒有點低沉:「我決定向我太太提出離婚的要求。」 在離婚率偏高的現代,聽到這種消息,我的反應並不是很詫異。 意外的倒是他告訴我的理由。「你知道嗎?結婚這十幾年來, 我幾乎沒有和我太太有過什麼共同的感動了。 我們不曾一起閱讀過一本書,談過其中任何一個有趣的章節。 我們甚至很少一起看電影,更別提看完電影之後, 曾經就其中某一個場景、某一個片段,交換過什麼感動的心得。」 他感慨萬千地說。 聽到這裡,我能深刻體會他的悲哀。 或許,這也是所有婚姻很典型的問題,從一開始的熱烈, 不知不覺走到疲乏的地步。一朝醒來,當初最親密的枕邊人, 因為日漸減少共鳴而變得面目可憎。最珍貴的歲月, 因為逐漸缺乏了分享感動而變得乏善可陳。 經營感情和婚姻的玄妙之處,就在於如何讓兩個獨立的個體, 擁有各自的空間,卻能因為共同分享的經驗,將兩人相繫、讓兩人相惜。在平凡中,體會趣味。在尋常間,流露真情。 說穿了,這個道理和經營友誼並沒有太大不同。 一對知己、一雙伴侶,在本質上其實是很相近的。 除了深愛對方以外,還愛上其他共同的愛好。 我曾經在報上看過一則消息,報導台灣一對夫婦, 他們原本經營一家中小型企業,非常成功。他們因為同時愛上旅行, 於是在業務穩定之後,把公司全部交給員工經營, 夫妻倆從此千山萬水、夫唱婦隨。 伴侶間能夠培養共同的興趣,以愛情擴展生命的版圖, 不再把生活的焦點全部集中於對方, 而一起將關注放在彼此都覺得有趣的事物上,真是莫大的幸福。 有一對情侶決定要結婚了,他們跋山涉水、不遠千里去拜訪一位先知, 向他請教長相廝守的秘訣。先知以慈藹的眼光看看他們, 卻說了一句表面上聽來無情、實際上卻富饒深意的話。 他說:「你們不要只是愛著對方,還要共同愛上別的東西。」 別的東西?別的東西究竟是什麼,絕對因人而異。 可能是共同的孩子、一項有趣的戶外活動、或是一種令人著迷的嗜好。 而最能持久、最不乏味的東西,其實就是生命的本身。 一起熱愛生活,擁有充沛的能量,分享心靈的喜悅, 將是恆久維繫感情於不墜的最大力量。

2007年04月11日
公開
18

30%的重要

點閱次數: 我是不是公司30%的重要資產員工 兩週以來,我替一家國內高科技公司招聘他們的薪資管理部經理,在成堆的應徵者中,我挑選了五位,分別進行面談,其中兩人非常有意思,讓我印象深刻。 當中一位A君原先是在某大型汽車公司做教育訓練的。 我問他:「為什麼要來應徵這個工作?」 他告訴我說:「想歷練HR的各個功能,因為已經做過招募、訓練的工作,接下來便是薪資管理。」 我心想,「很不錯!有職涯規劃的概念。」 當我再問他,「上一個工作最有成就感的是什麼?」 他回答我說,「當自己安排了很多給同仁學習成長的課程時,同時本身也因此聽了很多課,感覺上像是讀了一個企管研究所,讓我覺得很有成就感。」 聽到這樣的答覆,給了我一個「好學」的觀感。 我又問他說,「那你覺得最沒成就感的是什麼?」 他皺了皺眉頭說,「我安排課程很辛苦,內容不但豐富,而且講師也很優秀,可是大家都不來上課。最後要去拜託他們來,他們不但上課不專心,還對我們說,上了沒用,浪費時間。然而,這些課程都是在總經理及高階主管討論後,認為有需要開的課。」 聽完後,我暗自以為,這也太不客戶導向了吧!不了解員工需求,難怪事倍功半。 我接著問,「準備如何做好薪資管理的業務?」 他回答我,「薪資管理首重公平,都是患不均而不是患貧,所以要先建立一個周延且公平的制度,然後按制度來執行。」 我心想,「這樣的回答中規中矩,不會犯錯,但也了無新意!」 另一個則是從美國回來的B君,原本在矽谷一家系統軟體公司負責教育訓練。 我同樣問她,「為什麼要來應徵這個工作?」 她回答我說,「因為丈夫回台灣創業,所以我也跟著回來,其實我非常滿意在那邊的生活與工作。」 聽她這樣的答覆,我再問她,「那你為什麼要從教育訓練轉到薪資管理?」 她告訴我說,「對於教育訓練已經很有心得,接下來想花一年時間,實踐在薪資管理上所學的理念。」 於是我便問她:「上個工作最大的成就感為何?」 她笑笑說,「我在短短兩年內,就將教育訓練部門從三個人減為只剩我一個人,此外預算也減為一半,成效卻比以前更好。」 我不禁問她:「如何做到的?」 她不加思索立即回答我說,「因為我根本就不主動辦訓練課程。」 我一聽,心中直想著「太有意思了!」 於是我接著問,「那公司要你負責教育訓練做什麼?」 她一副沉著的神態,淡淡地說:「教育訓練的目的,是要員工的能力獲得成長,並不表示一定要排很多訓練課程,只要能夠使員工成長,我就算是達到任務了!」 這樣的回答相當合邏輯,也很有創意,因此我繼續問她:「那你的做法是什麼?」 她整理了一下思緒,開始對我說道,「我呢!剛接這項職務時,發覺我們往往花了很多時間去安排講師、課程,做內部的課程廣告,鼓勵大家來上課;結果反應冷淡,很少人樂意前來,而我們卻早已經為規劃及安排這些課程累得半死!」她接著嚴肅地說,「所以呢!我馬上停止所有的課程安排,只繼續做兩種課程。」 不等我開口問,她便繼續說道,「首先是新進員工的訓練,我把所有課程內容全部放在internet上,當新員工報到時,我便告訴他們自己上網去研讀,並且兩週後考試,若不及格便解僱,但是在這兩週內有任何問題都可以隨時來問。事後發覺,每個人都可以考高分。」 她理所當然地說,「既然,他們自己讀,就可以考到高分,那我為什麼要安排上課!」 她興致勃勃又告訴我說,「另外,我還會安排每季安排一次類似郊遊、露營、泛舟、攀岩等活動,把平日很難聚在一起的管理階層,藉由這樣的機會培養他們團隊的氣氛。我發覺效果很好,大家都樂於參加,回來後工作氣氛好,大家士氣高昂,自然生產力也相對提昇。」 「至於其他,我根本就不主動安排課程,等到員工自己有需要時,利用外面訓練機構找到相關課程,就可以申請公司補助付費。」 我呢!只會問他們幾個問題, 『你目前在負責什麼職務,執行什麼任務?』 『為了要有效完成,你需要什麼才能?』 『你下一步要往哪裡發展?需要事先培養哪些才能?』 『去上那個課,能夠培養哪些才能?』 這些回答若能符合上課的內容,而且他們主管也同意的話,我則樂於幫他報名,否則免談!」 她接著又說,「自從,我把教育訓練部門改變後,工作量頓時減少,所以只需要我一個人。」 我聽完她的回答,便想知道她打算如何做一位薪資管理部經理?沒想到,她告訴我,打 算一年內,把這個工作所有事務處理性質的工作,讓它消失掉。 「怎麼做呢?」我問她。 「將這些處理流程電腦化,或者是外包,最後只需要留一個人做策略性的規劃就可以了!」她胸有成竹地看著我說道。 至於策略性的規劃指的是什麼? 她向我解釋:「所謂薪資管理,我認為公司理應只有少部分員工(約10%到30%)是公司的資產,而薪資管理便是針對那些員工所做的。如何利用薪資管理的辦法,留住那些員工,並使之樂於為公司效力,這是我要花心思的。」「至於其他的員工,則依照規定來辦理,既然是依照規定,那麼這些流程及工作,自然可以電腦化或外包。」她很自信地 如此說著。 當然,我心裡屬意的是B君,我也如實地向我的客戶推薦B君,告知他們B君的特點-有革命性的改革做法,但也怕會引起一些組織內的混亂。我的客戶尚未做出任何決定,可能他也正陷入長考。 各位看倌若你是這家科技公司的總經理,你會選擇A君或B君做為你下一位薪資管理部的經理? Note:我看完後得到的啟示是─ 1. 許多事情可用簡單化來處理,大量的例行性事務儘可能電腦化或外包處理,多花時間在策略性及創造性的規劃上。 2. 每半年大家最頭痛的打考績與調薪,也可簡化成只挑出30%屬於公司重要資產的員工,好好認真處理與獎勵,以留住人才,剩下的70%員工則交由電腦依公司規定的公式公平處理,既簡單又有效益。不知道你的讀後心得是什麼?是否有革命性創新的看法?! 或許會下列答案 如果你發現你很努力卻仍淪為公司的70%,你可以─ 1. 更努力,期待哪一天電腦出錯時將你重新歸類為30% 2. 離職 ,這樣你會有機會變成別家公司的30% 學習系統工程的經驗告訴我,已經丟入電腦處裡的資料絕少會被重新檢閱,除非系統出什麼大差錯,換言之,一但淪為70%的人,以後你繼續屬於70%的機率遠比你能翻身的機率大得多。 新的一年開始了,不知你今年的升遷是前30%,還是後70%呢? 不管是前30%或後70%,我覺得透過這封mail,可以刺激一下想法,同樣的事情也有迥異的決策,很棒!

2007年04月07日
公開
39

何首烏烏骨雞

何首烏烏骨雞

2007年04月06日
公開
36

彈性休假

彈性休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