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acebook pixel code
寶寶爬爬搬搬趣味競賽!孩子人生中的第一場賽事!熱烈報名中~

lulu (喬媽)

他的寶貝

日期

#Tag

大冷天,寶寶外出穿衣要點總匯

2007年08月25日
公開
9

●一、一定要給寶寶穿上貼身衣褲   有的媽媽認為,穿上厚衣服就可以保暖,而忽略了寶寶的內衣。殊不知柔軟的棉內衣不僅可以吸汗,而且還能讓空氣保留在皮膚周圍,因此阻斷了體熱遺失,寶寶不容易生病。不易使寶寶受涼生病;而不穿貼身內衣的寶寶由於體表熱量遺失得多,身上摸上去總是冰涼涼的,尤其是下半身,難怪容易感冒了。  ●二、穿衣要適量,不要因穿得太多而不停地出汗   如果穿得太多,寶寶一旦活動便會出汗不止,衣服被汗液濕透,由此著涼。判斷寶寶穿得多少是否合適,可經常摸摸他的小手和小腳,只要不冰涼就說明他們的身體是暖和的。   值得注意的是:由於6個月以內的寶寶因體表面積相對較大散熱多,但身體產熱能力卻不足,所以外出寒冷時還是應該注意多穿衣。 ●三、給寶寶一件輕薄的小棉服     小棉服既擋風又保暖,要比多穿幾件厚衣服都御寒,而且活動靈巧方便。 ●四、絨衣絨褲不要貼身反穿     絨衣絨褲通常採用起絨針織布製作而成,反而柔軟、蓬鬆、保暖性很好,有的媽媽給寶寶反穿。然而,如果反面穿著,這些絨毛很快會因汗液和皮脂的緣故,變得粘結、發硬,若是洗滌時再用力搓揉,就會使這種情況更為加重,保暖作用因此而減弱。請記住;洗滌時應用雙手輕輕去除多餘水分,毛面向外晾曬,曬乾後用手輕輕揉一下,就會使毛面保持蓬鬆柔軟狀態,切不可用力去揉。  ●五、寶寶的毛衣要選購兒童專用毛線     因為寶寶的肌膚柔軟,小小的刺激也可引起皮膚過敏,所以在選購時毛線的時候最好選用專門為寶寶生產的毛線。媽媽還須注意,不要選擇含馬海毛的毛線,因為容易脫毛,吸入到寶寶氣管和肺內會引起疾病。  ●六、保持寶寶的襪子乾爽     如果襪子過於潮濕,大量的水分就會擠掉襪子纖維中的空氣,而空氣是一種極好的隔熱體,比水保暖性高20倍,因此襪子潮濕時就會使寶寶的腳底發涼,反射性地引起呼吸道抵抗力下降而易患上感冒。 ●七、鞋子面料要溫暖,大小要合適     如果鞋子太大,它就會與腳之間形成一個較大空隙,因此使得腳上的熱量大量散失;反之鞋子太小,由於腳與鞋之間沒有多少空隙,就會把鞋子和襪子的棉絮、纖維絨毛擠壓結實,從而影響了鞋內靜止空氣的儲存量而不能很好地保溫。正確做法:鞋子稍稍寬鬆一些,質地為全棉。穿起來很柔軟,這樣,鞋子裡就會儲留較多的靜止空氣而具有良好的保暖性。  ●八、要給寶寶頭上戴帽子     戴上帽子可以維持體溫恆定,因為小嬰兒25%的熱量是由頭部散發的。帽子的厚度要隨氣溫降低而加厚,但不要給寶寶選用有毛邊的帽子,因為它會刺激寶寶皮膚。此外,患有奶癬(濕疹)的寶寶不要給戴毛絨帽子,以免引起皮炎,應該給戴軟布做成的帽子。  ●九、不要經常給寶寶戴口罩或用圍巾護口     經常這樣就會降低寶寶上呼吸道對冷空氣的適應性,缺乏對傷風、支氣管炎等病的抵抗能力。而且,因圍巾多是羊毛或其他纖維製品,如果用它來護口,一是會使圍巾間隙中的病菌塵埃進入寶寶的上呼吸道,二為羊毛等纖維吸入體內,可以誘發過敏體質的寶寶發生哮喘病,而且還會因為圍巾厚、堵住寶寶的口鼻影響正常肺部換氣。  ★專家提醒   ☉ 不要給寶寶穿化纖衣服,因為皮膚在寒冷時處於收斂狀態,大部分血液貯存在皮膚深處的肌肉組織中,汗腺分泌減少,因而皮膚乾燥。而化纖衣服易產生靜電,它會加重皮膚的乾燥和不透感。  ☉不要給寶寶穿高領毛衣或絨衣,雖然它可抵抗風寒,但容易引起頸部瘙癢及蕁麻疹。  ☉不要給皮膚過敏的寶寶穿羽絨棉服,因它可誘發全身皮膚出現皮疹及支氣管痙攣。

什麼時候開始長牙 / 掉牙?

2007年08月24日
公開
11

給媽咪們參考喔~ 轉載自台大兒同醫院 http://ntuh.mc.ntu.edu.tw/ch/03_publish/03_01.htm 台大醫院牙科部 郭敏光醫師 一般人認為嬰兒出生時沒有牙齒。其實往後兩年半內要萌發的二十顆乳牙,在出生時即已存在於嬰兒的顎骨內。乳牙萌出與脫落的時間如下: 上顎齒列:萌牙時間 / 脫落時間 中門齒 8-12個月 / 6-7歲 側門齒 9-13個月 / 7-8歲 犬齒 16-22個月 / 10-12歲 第一臼齒 13-19個月 / 9-11歲 第二臼齒 25-33個月 / 10-12歲 10-12歲 下顎齒列:萌牙時間 / 脫落時間 中門齒 6-10個月 / 6-7歲 側門齒 10-16個月 / 7-8歲 犬齒 17-23個月 / 9-12歲 第一臼齒 14-18個月 / 9-11歲 第二臼齒 23-31個月 / 10-12歲 長牙時,幼兒可能會比較煩燥、不舒服。可用清潔的手指或用小型冷湯匙輕按長牙部位之牙肉。若有發燒、腹瀉等,應即就醫小兒科。 學齡前影響幼童之口腔健康問題推奶瓶性齲齒;因幼童年齡小,無法合成,治療非常困難;幼童、父母與牙醫師極大的困擾。故應預防其發生。 預防措施: 一、滿週歲前應弁除用奶瓶喝奶、果汁、飲料之習慣。 二、減少每餐間果汁、蜜水等含糖飲料。盡量供給白開水。 三、尤忌一面睡覺一面吸奶。 四、父母應在幼童吃完東西後,用濕毛巾或濕紗布纏繞在食指上擦拭清理幼兒的牙齒。 五、清理幼兒牙齒時,可在客廳沙發上,幼兒橫躺或躺大人的大腿上。大人由上往下,可以清楚地看到幼兒口腔。如此就很容清理牙齒。 六、嬰兒長牙時即可開始替他刷牙。 七、一歲半後可教導刷牙。可先讓他玩牙刷。開始時,可以不用牙膏。 八、若有疑問,應請教牙醫師。並可請牙醫師適當地使用氟液擦拭牙齒、或使用氟錠預防蛀牙。

拒用6 號杯

2007年08月24日
公開
5

每天早上都會看到同事手裏提著一個塑膠袋進公司,裏面裝著自己買給自己的愛心早餐,常常會看到,有著裝著液體的白色塑膠杯的身影。 今天收到朋友寄來的這封郵件時,哈!!我自己剛好也買了杯豆漿,也剛好就是用白色塑膠杯盛裝的,忐忑不安的把杯底翻過來瞧了瞧…冷到不行的是…底部剛剛好就印了個大大的"6"在那邊,而且,我買的還是熱豆漿…唉 ~來不及了,因為我巳經喝完了。 所以呀,特地轉寄這封郵件給大家,提醒大家,早餐在買熱飲時,最好看一下店家的杯子是不是耐熱的材質,不然,這樣長期間喝下來,也挺可怕的不是嗎 ? ~希望大家都健康的小猴子:P~ 我的對策是.....(去買個開口大一點耐熱水壺)在去買熱飲~雖然會比較麻煩一些些,但是為ㄌ自己 (家人&朋友)ㄉ健康也較安心呀!! 看完此篇文章後,立刻拿起身邊的塑膠物, 只有5號的材質能裝熱飲哦! 底部或回收符號上就會有相關的數字。我住的地方附近有大學、中學、小學,每天早上校門口賣早餐的餐車都門庭若市,我常想,現在的父母都不做早餐給孩子吃了嗎?午餐已經在學校吃,有時晚上還補習,孩子吃不到媽媽煮的菜,是幸或不幸? 我想提出的是,你知道孩子在外面吃得安全嗎?也許你會說:早餐買豆漿、米漿、或奶茶,難道不安全嗎?其實,不是食品本身不安全,你可以將裝著豆漿、奶茶的白色杯子底部轉過來,仔細的瞧一瞧,有沒有標示著6號。 6 號是什麼意思呢? 目前一般塑膠類都有標示號碼,不同號碼代表不同成分; 6號PS 聚丙乙烯燃燒時會釋放 苯乙烯,這種毒素我們通稱為「環境荷爾蒙」,也就是它的化學結構很像人體內的荷爾蒙結構,一旦食入後,人體會誤把它當荷爾蒙用而產生異狀,這些物質如農藥、戴奧辛、油漆……等都是。 最近有報導說,使用殺草劑,使附近的雄青蛙變成雌的,其實自然界早就發現這種現象了,很多雄性動物的性器官變小了,有 雌性化 的現象,也出現了很多 同性戀的動物,人類身上也發現相同的情況。當科學家發現人類十年來,男性的精蟲數減少50﹪時,開始緊張了,也驚覺「環境荷爾蒙」的嚴重性,但大部分的人卻天天與它為伍,渾然不知 每天早餐喝下的是一杯有毒的飲料, 也因此 過動兒、憂鬱症、躁鬱症、癌症 越來越多,也有人把兒子當女兒養了18年,才發現原來自己生的是兒子。這種種現象,都可能與「環境荷爾蒙」有關。 我希望大家共同拒用這種 6號杯子,讓它銷聲匿跡,以免禍害萬年,但我更覺得,政府有責任與義務禁止PVC 、 PS 材質的東西作為食品容器。 這種白色軟軟的杯子,因為不能回收 ,經常被棄置滿地, 若 當一般垃圾丟棄、焚化,會產生 苯乙烯、長期用來喝飲料則有導致癌症的可能, 這種殘害下一代的東西,我們能坐視不管嗎? 媽媽們還是多發揮愛心在家做早餐,或是用自己的食器,或要孩子自備水壺去裝飲料? (讓我們一起來拒用6號塑膠杯! (註)目前一般塑膠類都有標示號碼,不同的號碼代表不同組成成分: 1號:PET 寶特瓶 2號:HDPE 高密度聚乙烯 3號:PVC 聚氯乙烯 4號:LDPE 聚丙烯(能耐100度以上的溫度 ) 6號 :PS 聚丙乙烯,耐熱度60-70度, 裝熱飲料會產生毒素 請告訴你(妳)的朋友吧~。。。 為了自己,也為了別人!

了解寶寶便秘和腹瀉

2007年08月23日
公開
9

認識消化器官 消化器官是藉由一條管將口、食道、胃、小腸、大腸、肛門連接起來的,嬰兒的消化器官基本上是與大人一樣的,但因為功能尚未健全,故可能會因餵奶量或攝取副食品的方式不同,而十分容易引起腹瀉及便秘,但如果沒有產生其他症狀的話,而且寶寶的活動力也未降低的話,應該不必過於擔心。值得注意的是,寶寶也會因疾病的影響而引起便秘和腹瀉,所以父母要了解便秘和腹瀉的原因和處理方法,才能照顧寶寶的健康成長。   寶寶為什麼會便秘? 1. 腸子蠕動慢 2. 水分攝取不足 3. 膳食纖維不足 4. 病理性原因如巨腸症、先天性膽道閉鎖症、先天性肥厚幽門狹窄症、甲狀腺機能低下。 5. 調奶濃度不當或乳汁攝取不足。 6. 奶粉不適應如牛奶蛋白過敏 7. 高蛋白、高鈣,高鐵食品吃太多 如何判斷是否真的便秘? 所謂便秘是指大便在腸道停留的時間越久,而水分被吸收的越多,故大便的形狀呈現異常的硬且粗。嚴重時會出現肛裂、排便出血的狀況。相反來說,即使寶寶三、四天才一次排便,但解出來是大便鬆軟正常,也不必擔心,這就不算便秘了。    如何預防便秘 1.請以正確的方式泡奶   ●正確沖泡方法: 先加水再加奶粉到奶瓶沖泡。 ●沖泡比例: 沖泡前要看一下奶粉罐上沖泡方法和比例,如兩種奶粉混合或換奶時,最好的方法是各用各的湯匙去沖泡,這樣濃度才會正確。 2.每天攝取足夠的水分: 正常寶寶水分攝取是每天每公斤約120~150cc。如三個月寶寶體重6公斤,其每天所需之水分為6×120~160cc=720~960cc,此水分為包括寶寶一天喝奶的總量加上寶寶一天喝水的總量。 3.怎麼樣的配方奶不會造成寶寶便秘? ●乳糖含量與母乳相同: 乳糖可分解為葡萄糖和半乳糖,是寶寶體內益生菌的食物,會讓寶寶便便漂亮。 ●脂肪中添加植物油: 因為植物油(例如葵花油、菜籽油),其中的飽和脂肪酸(SFA)不會過多。讓寶寶便便恰恰好。 ●含適量鈣質和鐵質: 配方奶的鈣質和鐵質含量必須符合中國國家標準(CNS),鈣質是55~180mg�100kcal,鐵質是0.2~2.5mg�100kcal,讓寶寶的便便不會太硬。 4.以按摩及運動增進腸胃蠕動: ● 每次更換尿布時或洗澡後擦乾身體,用嬰兒油或潤膚乳以畫圓圈來按摩腹部,以促進腸的蠕動。 ● 白天盡量讓寶寶多活動,如果還不會步行的話,也要讓他多在地上爬行,以促進腸的蠕動。 ● 若已經兩三天沒有排便,建議媽媽以按摩及棉花棒刺激法,用手掌以肚臍為中心,順時針按摩或以棉花棒、肛溫計塗凡士林或嬰兒油,在換尿布時,將寶寶的小屁屁抬起,在肛門口以順時針鐘方向轉動,刺激寶寶排便。建議在喝完牛奶之後的30分鐘效果最好。 寶寶便秘該怎麼辦? 0~4個月大的寶寶 可加葡萄糖到水中給寶寶喝,濃度是5%~10%,幫助寶寶排便。 4~12個月的寶寶 剛加副食品時可喝些加水稀釋過的果汁,如柳丁汁或黑棗汁,奶粉中可加入水果麥精,5、6個月以上可吃稀飯時可加入蔬菜或胡蘿蔔泥。 1歲以上的幼兒 可餵食蜂蜜水或優酪乳,另外多給予蔬菜、水果。 2、3歲以上寶寶 這個時候的寶寶大多不愛吃蔬菜,其中最大的因是為青菜不易咬碎,所以媽媽可以將青菜剝碎做成青菜水餃,讓寶寶可以輕易地將青菜吃進去。而寶寶再吃水果時,也要連果肉一起吃,可增加纖維質的量,不吃蔬果的偏食小孩可吃一些含水溶性纖維的洋菜凍、蒟蒻或愛玉,可幫助腸子蠕動。不要吃太精製的食品,如吃全麥土司比白土司好,糙米飯比白米飯好,連果肉的新鮮水果比蜜餞或果汁好。   寶寶便秘時飲食注意事項 寶寶生病時請勿換奶 生病吃藥的寶寶,因為腸道的好菌壞菌都被殺光了,腸道的復原需要一段時間。 慎選營養添加物 若要額外添加鈣粉,不一定加在牛奶裡面沖泡,可在兩餐之間加在開水裡面給予,可提高鈣的消化吸收率。免疫球蛋白或DHA等營養補充品,建議適量添加,不要天天加或餐餐加。   寶寶為什麼會腹瀉 ● 腸胃感染引致乳糖不耐性。 ● 奶粉沖泡過濃、換奶過快。 ● 果汁、葡萄糖喝太多。 ● 4-8個月或長牙齒期間,寶寶喜歡舔手手或玩具,容易吃到髒東西或污染物,寶寶腸胃抵抗力差,便會拉肚子。 ● 由細菌或病毒引起的急性腸胃炎:如大腸桿菌、沙門氏桿菌、金黃色葡萄球菌、輪狀病毒、腸病毒等等、腸套疊。 ● 食物過敏引起的腹瀉。 寶寶腹瀉的處理方法 1.輕微腹瀉時: 可以把配方奶粉沖泡稀釋,並多補充開水,或是在開水中加上電解質補充液,如寶寶3.5~4個月,可吃點米湯補充。 2.腹瀉比較嚴重: 最好先禁食半天,這時先以電解質補充液補充流失的水份及電解質,並維持人體所需要的基本能量,如果有改善,則可以試喝稀釋牛奶或不含乳糖的特殊奶粉,四個月以上寶寶可補充米湯,稀飯,如果仍持續進步,再逐漸改回原來的飲食。 3.腹瀉非常嚴重: 例如併發有高燒、腹脹、腹痛、大便中帶血、昏睡、請立即就醫。 4.不可吃的食物: 如柑橘類果汁、冰淇淋及脂肪過多的食物、如在恢復期的5個月以上寶寶、可吃蘋果泥、這對腸黏膜的恢復十分有效。 5.因副食品而造成的過敏性腹瀉: 要注意從嬰兒時期即容易長溼疹的過敏體質的小孩,有可能因副食品而導致腹瀉,從開始使用食品以來,雖然沒有任何感冒症狀,但卻常發生腹瀉情況,請檢查每種食物引起過敏的狀況,添加副食品時每次只限一種,如發現導致過敏的食物,製作副食品時應盡量避免。 PS. 從低過敏奶粉、止瀉奶粉等特殊奶粉轉奶時,應注意之事項?一般特殊奶粉,因為其中所含的乳糖量很低,或甚至不含乳糖,此時換奶的速度就必須要比一般正常奶粉轉奶的速度要慢,才能讓寶寶腸道有足夠時間來適應含有乳糖的配方食品。 6.腹瀉時屁屁的照顧: 用脫脂棉浸溫熱水輕輕拭臀部或會陰部,或讓臀部浸泡溫水,用手來清洗肛門附近的腹股溝,用柔軟的毛巾及尿布將水份吸,待臀部全乾後再幫他穿尿布,如殘流濕氣,則容易引起發炎。 便便的顏色 正常便便顏色 其實寶寶的大便顏色從黃色、土黃色、咖啡色、棕色、綠色,或者是前一段綠色,後一段黃色,或前段黃,後一段綠色都是有可能的,請不用擔心,只要寶寶的便便不是太硬或太乾,有沒水瀉狀就沒有問題了。 綠便就是不好嗎? ●胎便: 剛出生的寶寶在24~48小時內會解出粘稠墨綠色的便稱胎便,成分包括有:子宮內的碎屑、膽色素、上皮細胞、脂肪酸、血液及羊水等。 ●膽汁: 大便中的色素是由於膽汁中的膽紅素所造成的,這個色素本來就是綠色的,在成人體內腸道中慢慢轉變成黃棕色而排出,但因嬰兒消化道較短及尚未熟,所以排出去的便便是綠色的。 ●鐵質較高: 含鐵較高的配方奶粉大便的顏色會比較綠,寶寶會按著身體的需要,調整體內鐵質的吸收率,媽媽不用擔心。 ●食用綠色副食品: 寶寶在添加副食品中有綠色蔬菜或果汁,會使大便變綠色。 奇怪的便便顏色 黑色便 ● 若寶寶有吃香蕉、蘋果則寶寶的便便會出現黑色斑點,是正常的。 ● 如果大便整體變為黑色,看起來像黑色的紫菜時,就要懷疑是否胃或十二指腸等消化器官出血,要帶去給醫生檢查。 白色便 ● 若寶寶有黃疸症狀且大便一日數次,或呈非常淡的黃色,要懷疑是否膽道閉鎖症等疾病,要帶去給醫生檢查。 灰白便 ● 注意是不是有餵食過量的脂肪,導致消化不良,水樣軟便狀。 ● 有可能是胰臟、肝臟疾病,要帶去醫生檢查。 血便 (紅色便) ● 吃過蕃茄、西瓜、橘紅色果汁後,也會在大便中間夾雜紅色物質,不用擔心。 ● 維他命K缺乏,先天性疾病,導致血液無法凝血,而有出血的情形。 ● 細菌感染、腸炎、或腹瀉大嚴重而導致的,需儘快就醫。 白色的 (顆粒) 大便中帶有白色顆粒,這是因為剛出生的寶寶由於消化系統尚未發育良好,營養成分消化不完整,這些白色顆粒可能是鈣質和脂肪固化形成的,不用擔心,寶寶長大一點,便沒有問題了。

兒童步態不穩 先觀察鞋子和姿勢

2007年08月21日
公開
5

中國時報 B2/醫藥保健�家庭男女 2006/03/27 【黃立同(高雄長庚醫院小兒神經科主治醫師、台灣兒童神經學會理事)】   有些家長老是覺得自己的小孩子走路怪怪的;其實,步伐是一種複雜的技巧,步態不穩是幼兒疾病常見的臨床表現之一,簡單地說,引起步態不穩的因素可能是脊椎、骨盆腔或下肢的疼痛、無力或構造異常。   常見的步態異常外觀上可歸類為疼痛步態、骨盆前傾步態、高踏步步態、跳躍步態及佝僂步態等幾項,而造成步態不穩的原因,可能為:1.外傷導致的骨折、肌肉扭傷。2.骨髓炎、病毒感染的滑膜炎。3 .病毒感染引發肌肉發炎、周邊神經病變。4.風濕性關節炎、過敏性紫瘢等風濕免疫病變。5.白血病、血友病等血液病變。6.惡性骨頭腫瘤。7.盲腸炎、骨盆腔炎等腹腔疾病。   醫生會針對兒童步態不穩做的檢查包括:身體理學檢查方面,會注意孩子有無跛行,肢體有無局部疼痛,也會檢查背部,注意脊椎或緊鄰脊椎附近的皮膚是否有隆起物或凹陷,因為這些皮膚病變可能會合併脊椎或脊髓的潛在異常發育。   神經學檢查則包含了肌肉張力、肌肉力量、小腦協調性及深部肌腱反射。髖關節、膝關節、踝關節的活動狀況及兩腿的長度如何也會留意,依病因不同,驗血、腦部影像學檢查、關節X光片檢查、關節超音波檢查、神經傳導速度檢查或肌肉切片檢查都可能幫助診斷。   此外,父母親應注意兒童走路是否容易跌倒、跛腳、走路時肚子是否往前挺、上下樓梯有否困難、無法蹲下或蹲下後需要利用手才能爬起來。一定要檢查兒童的鞋子,並注意有無發燒、皮膚出疹。   家長最常注意到的,幼兒初學走路時,易有膝內翻,俗稱「O形腿」,長大一點,膝部就開始往外翻,俗稱「X形腿」,這時候穿鞋矯正並無太大療效,只要糾正兒童坐姿,避免跪坐或臀部壓著腳,大都會自然痊癒。   兒童步態不穩,可能自然會好,但也可能有潛在性重大毛病,應及早就醫找出病因,對症治療,避免後遺症。

寶寶不愛喝水怎麼辦?

2007年08月18日
公開
9

水很重要喔! 寶寶不愛喝水怎麼辦? 文�亞東紀念醫院小兒部主治醫師 梁昭鉉 輯�張玉櫻 孩子正在成長,需要比成人更多的水來維持身體的運作,若是身體脫水2%,就會讓孩子的身體和心智表現下降20%!若是身體脫水3%就會中暑!所以水對孩子來說非常重要。那麼如何知道孩子水份攝取是否足夠?寶寶不愛喝水怎麼辦?嗜喝甜飲對寶寶有哪些壞處? 「水」對人體的重要性 「水」是一切生命過程得以正常進行的生理要素,生物是離不開水的。人體最主要的成份是水,約占成人體重的60∼70%,也是人體生理活動不可或缺的物質。水不只維持身體機能的正常運作,對身體的健康更有著巨大的影響力。人體沒有水,如同汽車沒有汽油一樣,無法運行。要維持生命的運作,背後有著千千萬萬個複雜的生理及化學反應在進行的。這些反應只要水份不足,就會出問題。 水是所有生理及化學反應的媒介與溶劑,也幫助營養物質的消化、吸收及輸送,更是細胞、組織之間的潤滑劑。水在體溫的穩定上更是扮演重要的角色,並使體內的廢物與毒素能更有效地排出體外。水除了維持身體運作外,還可以預防疾病的產生,每天喝八大杯的水可以降低45%得大腸癌的風險,降低50%得膀胱癌的風險。 如何知道寶寶身體的水份是否足夠? 寶寶的健康成長,離不開體內水分的平衡,每個寶寶的胃口不同,但只要體重按標準曲線在成長,每天小便量亦適量(約每日6∼8次),小便顏色亦清淡不濃,即表示寶寶身體的水份已足夠了,不需要刻意的勉強寶寶喝水了。表一列出嬰兒及孩童每日所需要的水分,提供父母做參考。 以甜味來引誘寶寶喝水的壞處 常聽到父母抱怨寶寶不願意喝水,但是願意喝奶,是否因水沒有味道,所以寶寶就不喝?是否水裡加糖就可以吸引寶寶喝水?若常以甜味來騙寶寶的味口,甜食吃多了將來反而戒不掉;此外,糖份攝取過多可能帶來肥胖、不容易餓而影響正餐及其他營養素的攝取等害處。若是寶寶不愛喝水,父母可在原來的奶裡多加點水讓寶寶吃,同樣可達到多喝水的目的。 喝葡萄糖水、蜂蜜水好嗎?   蜂蜜是蜜蜂採集植物的花蜜,在經過咽頭腺分泌釀製而成的甜蜜物質。蜂蜜主要成份是天然果糖、葡萄糖、微量維生素、礦物質及酵素等,可被人體直接吸收,是一個不錯的健康飲料,但是建議1歲之後才可食用蜂蜜,因為剛出生的嬰兒,其腸胃免疫系統尚未建立完全,蜂蜜中可能含有肉毒桿菌的芽苞。成人的腸胃免疫系統,很容易就可以將芽胞殺死;但是嬰兒的腸道卻沒有足夠的防禦能力,肉毒桿菌的芽苞會增生而產生神經毒素導致中毒。   至於葡萄糖水,若嬰兒吃得不夠或餵奶時間未到便哭鬧不安,可以酌量增加奶量或兩餐間餵食一點5%的葡萄糖水,但以不超過每天每公斤體重200㏄(奶量加葡萄糖水)為原則,這樣便不至於攝取太多水分及糖份。 不同年齡的寶寶有不同的飲水需求 ◎4個月以前的寶寶 採用母乳餵養的寶寶,如果母乳中的水分充足,寶寶出汗不多,就不需要再額外喝水了。當然每一個媽咪和寶寶都有各自的特殊性,如果寶寶很容易出汗、家裏非常悶熱或通風不良、媽咪本身就不愛喝水,就要考慮適當給寶寶喝水。一般而言,母乳寶寶在6個月內不需要另外補充水分。 ◎4∼12個月的寶寶 4個月以上的小寶寶已經可以開始添加副食品,因而奶水和副食品中都含有嬰兒一般所需要的水份,如果寶寶的活動力較強或較容易流汗,才需要考慮額外補充水分。 ◎1歲以上的幼兒 媽咪要幫助孩子形成隨時喝水的好習慣。1歲以後,孩子一般很貪玩,一玩起來就什?都不顧了,根本想不起喝水的事;等到渴極了,暴飲一頓,這樣對孩子的身體十分不利。因為等感到口渴,身體的細胞往往已經脫水了,即使是輕度脫水,也會對孩子的健康?生不利影響。 每一位關愛孩子的父母,都需要隨時?孩子準備好溫度適宜、可口的飲品,並及時提醒寶寶喝水。在炎熱的夏季和乾燥的季節,以及運動過後,更該注意補充水份。並教導孩子養成睡前喝水、起床喝水、遊戲時喝水、飯前半小時喝水的好習慣。 飲料種類多,「水」最好! 我們需要注意的是,孩子喝進肚子的,除了水分,是否有其他的成分?是否有不良影響?所以孩子如果不喝水,要觀察孩子其他的水分來源如何?排尿量如何?嘴唇是否乾燥?若沒有生病或脫水的症狀,孩子仍不愛喝開水,多半是孩子對味覺的偏好,哪就得靠父母花點心思來幫他建立良好的喝水習慣。

各年齡層語言訓練的方法

2007年08月17日
公開
5

出生到兩歲 鼓勵你的小朋友多發些像母音和子音的的聲音,如媽、答、爸。 利用不同的方法,像維持眼神的接觸、對小朋友的語言有反應、模仿聲音來鼓勵其溝通意圖,例如:提高音調問問題。 模仿你的小朋友的笑聲和臉部表情。 教導你的小朋友模仿動作,如:躲貓貓、拍拍手、飛吻。 當你幫小朋友洗澡、餵食、穿衣服時要說話,告訴小朋友你正在做什麼?你要去哪裡?你要看什麼? 辨別顏色&數數。 使用手勢,像揮手說掰掰來幫助傳達意義。 模仿動物的聲音連結特定的聲音代表該動物”狗狗—汪汪”。 回應其溝通的意圖。 拓展小朋友的單字使用”媽在這裡,媽媽愛你,xx在哪裡?xx在這裡”。 開始閱讀。有時不照書中的字來描述書中內容,選擇活潑和大量彩色的圖片,但不要太詳細的圖片,問小朋友”這是什麼?”鼓勵小朋友命名和指認熟悉的物品。 兩歲到四歲 用簡單清楚的語言做示範。 重複小朋友所指的東西告訴他你了解了,建立並擴展小朋友所說的話”要果汁?我有果汁,我有蘋果汁,你要蘋果汁嗎?” 使用嬰兒式用語來傳達意思再使用成人式用語完成之,如:”要鰻鰻,我們要吃飯了”。 剪圖片(喜歡或日常生活物品)製作成剪貼簿,並將它分類,像可以騎的、可以吃的、可以玩的、甜食、水果。或利用重疊和配對可笑的圖片,如:黏狗在車子輪子的後面,討論哪裡錯了及如何修理。 數書中的圖片項目。 幫助小朋友了解和問問題,玩是非問答題,如:”你是男生嗎?你是某某某嗎?豬會不會飛?”鼓勵小朋友問問題和讓他試著去愚弄你。 提供選擇性的問題如:”你要蘋果還是橘子?你要穿紅褲子還是藍褲子?”。 擴展字彙。命名身體部分並告知如何使用,如:”這是我的鼻子,我可以聞花、肥皂、蛋糕、爆米花”。 唱簡單的兒歌和重複嬰兒式旋律來表現旋律和語言模式。 放一個熟悉的物品於容器內,讓小朋友摸並告訴你那是什麼和如何使用,如:”這是我的球,我會丟球、我會玩球”。 使用熟悉的人或地方的圖片/照片,告訴小朋友發生什麼事或重編故事。 四歲到六歲 當小朋友開始要對話時,盡可能的專注注意力在他身上。 要開始說話時,要確定你已經取得小朋友的注意。 鼓勵並讚美所有小朋友想要說話的嘗試,並利用詢問問題,表現出你了解其字或詞彙。 說完之後停頓一下,給小朋友機會可以繼續這個對話。 繼續建立字彙。介紹一個新字和提供其定義或在短文中使用,可以用誇張幽默的方式,如:”我想我要騎車去商店,我太累走不動了”。 談論空間關係(第一、中間、最後、左右)和相對(上下、開關)。 提供一個描述或提示,讓小朋友定義出你所描述的東西,如:”我們要用它來掃地(掃帚);這個東西很冰,甜甜的、很好吃,我喜歡吃草莓口味的(冰淇淋)”。 分類的說明和形式化,指出東西不是屬於某類的物品,如:”鞋子不屬於蘋果、柳橙,因為不能吃、不是圓形、不是水果”。 讓小朋友遵守2-3步驟的指令,如:”去房間拿你的書給我”。 鼓勵小朋友給予指示,大人遵照小朋友的指令來建個積木塔。 和小朋友玩遊戲像「房子」,交換角色或討論不同房間和家具。 當要去雜貨店買東西時,討論要買什麼、買多少,要作什麼,並討論大小、形狀(長方圓)、重量(輕或重)。 在每天的活動上挑戰,如:”在廚房鼓勵小朋友命名所需的廚具,討論菜單上的食物、顏色、材質、味道、食物來自哪裡?小朋友喜歡吃什麼?不喜歡哪一種?誰要清理?”。強調介詞的使用,如:問”小朋友碗要放在桌上膝蓋上或湯匙上;湯匙是屬於誰的”。 電視也可以作為一種工具。談論小朋友正在看的節目,讓他猜接下來會發生什麼事,討論其人物特質,他們高興還是哭?要求小朋友告訴你這個故事,一起演出一個場景,且製造不同的結果。 轉貼處馬偕紀念醫院復健科語言治療師 鄭怡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