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acebook pixel code

lulu (喬媽)

他的寶貝

日期

#Tag

東摸西碰 啟發孩子的觸覺

2007年09月25日
公開
7

孩子在成長過程中,藉由探索及觸摸可以得到許多的收穫,這可以幫助他們往後精細動作與認知能力、甚至情緒的穩定性,所以父母應提供一個安全又寬敞的空間,讓孩子自由的玩樂、自由的學習,往後才會在各方面有好的發展。 寶寶在肚子裡就有觸覺! 所謂觸覺,是小寶寶身體碰觸的感覺刺激,這個刺激是外界給予的,或者自己發覺的都算,每個小寶寶對於輕、重、尖、鈍、冷、熱等感覺刺激的程度不同,這與人體對於自身的保護有關,即尖的、有攻擊性的東西接近時,會本能地躲避﹔也與溫情的牽絆有關,即親人輕撫時,會自然地放鬆。 萬芳醫院復建科職能治療師江怡徵說明,人體的皮膚分為表皮、真皮及皮下組織,大部分觸覺的接收器在真皮層,可以接受各式各樣的感覺輸入,比如痛覺、癢的感覺等,每個人肌膚的接受程度不一樣,傳遞的速度也不一樣,所以必須要因人而異的給予感覺刺激。 由於觸覺是人類最早出現的感官之一,小寶寶在媽媽肚子裡時就有觸覺了,那時媽媽撫摸肚子,事實上小寶寶是可以感覺得到的;出生後,許多反射能力與觸覺都有很大的關係,例如一有人碰小寶寶的手,會自然而然的握緊,摸嘴唇邊會自然地歪嘴,這些都與本能的求生有關。 而早產兒由於出生的時間比較早,錯過了在媽媽肚子裡最後發育成熟的時機,自然對於外界的刺激容易敏感,任何一樣刺激都具危險性,所以建議媽媽可以在每天固定的時間內,給予小寶寶一定的肌膚接觸,藉以提高生存率;早期曾經有科學家做過實驗,針對二群孤兒,一群是只有餵食、一群是除了餵食之外,還給予定時的安撫及擁抱,結果發現前者的死亡率比較高,可見觸覺對於人類的重要性。 觸覺影響其他智能的發展 觸覺V.S視覺 觸覺發展與視覺有關,小BABY看到一個圓球,一開始並不知道他是圓球,要經由手操弄及嘴巴咬的過程中,去接受他是圓形的訊息,因為手指尖與嘴巴周圍的接受器最敏感,所以看到一樣新東西,就會反射性地放進嘴中,他們是藉由這樣的經驗去學習知道東西的材質、形狀、大小,再配合視覺,以後看到這樣的東西就知道是球。 觸覺V.S本體覺 觸覺與本體覺有關,本體覺是肌肉關節的觸覺,他會知道手是伸出去的,還是收回來的,以及手與腳的位置放哪裡,小寶寶會藉由本體覺與觸覺的接觸學會了身體的操作,將來與跑步的流暢度、玩球的技巧都有關係,跟長大大動作的能力與品質有關。像小朋友利用爬或走探索環境,在攀爬的過程中,知道內與外、高與低,進而有空間概念,所以家長應該讓小寶寶多做環境的探索,這與將來的空間概念有關。其實也與書寫能力有關,因為手書寫時指尖會接觸到筆,手指的每一條肌肉都要察覺要出多少力,出的力正確,字自然寫的好看。 觸覺V.S前庭覺 前庭覺是在內耳裡偵測頭部位置的感覺,會影響到頭部本體的控制,和小朋友的動作能力有關,也會影響到眼球、頭部、四肢與身體的有效運作,也與肌肉張力有關,藉由速度及抗地心引力的運動,例如攀爬、搖晃、丟高高、盪鞦韆、溜滑梯等活動獲得。 所以攀爬對於小朋友的發展很重要,尤其是要經過高高低低不同的障礙物時,像是用抱枕、堅固的箱子當作障礙物讓他爬,或者將空箱子當成山洞讓他爬進去,都會讓小朋友發覺,自己身體小小的,箱子大大的,這有助於他將來計畫自己的動作能力,例如爬到床簷時他知道要停止,知道到一個目的地時,要花他多少時間等能力。 觸覺V.S情緒 藉由觸覺將某些訊息傳到大腦的邊緣系統,會影響人的情緒發展,如果常常給予寶寶安撫,會讓小朋友有安全感,情緒會比較穩定,長大後注意力會比較集中;如果常常給予侵襲性的觸覺,會讓寶寶情緒高張,以後也會比較神經質。 觸覺與其他感官連結的重要性 人的發展與金字塔一樣,舉凡觸覺、味覺、聽覺、前庭覺、本體覺、嗅覺、視覺都是很早出現的感官,小朋友一切探索的行為都需要這些感官當工具,當其所有的感官都整合的很好的時候,就會開始探索環境。一開始小朋友會利用這些能力自己偵測到外界環境的安全性,到大一點時,父母加以命名,就會對於東西有顏色、形狀等的概念,這對於往後的語言技巧、空間概念、注意力等能力都有關係,如果基礎打不好,就會影響到往後的學習狀況。

從寶寶便便看健康-2

2007年09月24日
公開
10

副食品適應不良易拉肚子 寶寶開始吃副食品後,大便會更接近成人,不過剛吃副食品也有過渡期,由於體內消化西每還不是很好,大便中容易出現青菜的色素,或食物未分解就排出,這就是為什麼要將寶寶的食物磨碎或切細的原因。通常4個月就可以訓練寶寶咀嚼能力;等到一歲後,飲食要逐漸與大人一樣;2歲之後就要配合大人的飲食了。 在訓練吃副食品的過程中,可能會出現稀便、水便或便秘等情形。解水便表示對某些食物還無法適應,容易引起腸絞痛,例如有的小孩對蘋果中的果糖不適應就會有此情形,有些吃到一定量就拉肚子,所以任何食物都要採漸進方式讓寶寶慢慢適應,如果每次少量吃還是拉肚子,就要暫停餵食副食品。 改善便秘妙招 #早上喝點黑棗汁、酸梅汁、優酪乳 蛋白質攝取過多,比較會有便秘問題,此時可增加纖維質的攝取,不過一定要與水一起吃,否則只攝取纖維質,便秘會更嚴重。很多小孩一早起床蹲馬桶蹲半天仍無結果,建議每天早上喝點黑棗汁、酸梅汁、優酪乳,或香蕉、木瓜亦可,這些可輪流吃,有助排便順暢。 #1歲以後可以喝蜂蜜 1歲以後也可以喝點蜂蜜,因為它有潤腸作用,不過可能有寄生蟲蟲卵存在,所以1歲以內寶寶應禁止食用,以免因免疫系統未成熟而影響腦部發育。 #小寶寶不要過早訓練固定大便的時間 小孩子有時忙著玩耍而忘了便便,或經常憋大便,這在上幼稚園及小學幼童很常見。最好養成一早上學前就大便的習慣,因為大腸蠕動時間大約在每天早上和晚上,如果早上因時間緊迫,可改在晚上便便。較小的寶寶不要過早訓練固定大便的時間,應該順其自然。 結語 寶寶大便異常會透露一些疾病警訊,家長必須了解哪些屬於異常排便。而許多疾病並非只反應在大便,所以家長也要同時觀察其他症狀,必要時請教小兒科醫師以便及早診治。

從寶寶便便看健康-1

2007年09月23日
公開
6

「寶寶已經一、兩天沒大便,怎麼辦?」「寶寶的大便為什麼綠綠的?要不要看醫生?」媽媽們經常為了寶寶的便便而煩惱,尤其新手媽媽總是對寶寶的排便有很多疑問。 醫師強調,大便顏色很淡或解黑便、血便時,就要找醫師檢查;至於1天大3、4次或2、3天大1次,只要活動正常,沒有其他不適症狀,就不必太緊張。以下就大便的顏色、次數、味道來詳加說明。 顏色--白、黑、紅便要注意! 馬偕醫院小兒科李宏昌主任指出,剛出生寶寶的大便顏色可能是黃、綠色,甚至墨綠色都屬正常,這是因為喝的牛奶配方不一樣所致。比較要注意的大便顏色包括:(1)越淡的顏色越有問題,如淡黃或偏白色,可能膽汁分泌異常所導致;(2)解黑色大便可能有上消化道出血的情形;(3)解紅色大便有可能是下消化道出血。 #黃、白便便-膽道閉鎖不全 要特別提到的是新生兒的先天性疾病--膽道閉鎖不全,這類小患者的大便會出現淡黃色或偏白色。由於先天膽汁無法分泌,會導致兩大問題: 1. 膽汁積在肝臟造成肝硬化。 2. 營養方面的阻礙,因為食物中所含脂肪酸或脂溶性維他命無法藉由膽汁而讓身體吸收,會造成一些障礙: ˙必須脂肪酸不被吸收,許多荷爾蒙就無法分泌(如生長激素、腎上腺荷爾蒙等),小孩會長不大。 ˙脂溶性維生素不能吸收,會缺乏維生素A(容易導致夜盲症)、D(容易骨折、罹患佝僂病)、E(容易皮膚乾燥、失去光澤)、K(容易出血)。 #善用「嬰兒糞便顏色識別卡」 國內部分大醫院已開始對此疾病進行衛教,新生兒的家長會拿到「嬰兒糞便顏色識別卡」衛教單張,教你如何分辨大便異常的顏色,藉著篩檢嬰兒的糞便顏色變化,早期診斷膽道閉鎖和膽汁滯流症等疾病。家長若發現嬰兒大便顏色呈淡黃色或灰白色,表示可能有上述疾病,應尋求小兒專科醫師治療。 馬偕醫院成立的「小黃瓜俱樂部」就是為膽道閉鎖症病患所設,目前有一百多位病患參加,該院每年有3次活動請病童家長參與,由醫師提供最新醫藥知識,新手媽媽可透過會員交流,了解如何照顧這類寶寶。 #寶寶解綠便不必擔心 喝嬰兒配方奶的寶寶會因廠牌不同,大便顏色也會有些差異。書田診所小兒過敏科主任陳永綺表示,世界衛生組織對嬰兒配方奶粉的成分有制定標準,包括脂肪、蛋白質、醣類及滲透壓等,不過各廠牌的成分還是有些微不同,因此寶寶大便顏色也不盡相同。至於綠色便便是因為寶寶本身膽汁分泌及消化未成熟的因素,過了這個過渡期就會消失;有的小孩到一歲還是解綠色便,家長不需為此擔心。 次數--大便幾次才算正常? #吃得正常、體重增加正常就可以了! 在次數方面,新生兒常見1天3∼9次都算正常;1天只有1次可能太少;若2天才解1次就可能有問題。而喝母乳寶寶的大便次數會比喝配方奶粉者多。 等到寶寶出生1個月後,可能1天解3次到3天解1次都無所謂,只要沒有肚子脹,吃得正常,體重增加也正常就可以了! #喝母乳好吸收,便便次數多 喝母乳與喝牛奶的寶寶,大便情況有些差異。書田診所小兒科陳永綺醫師表示,喝母乳消化比較好,所以大便次數多,質地也較稀;而因體質不同,有些1天可解到7次,有的2、3天解1次都沒問題。大一點的小孩若超過3天未解便,可能有便秘現象,喝牛奶的寶寶比較會有此狀況。喝牛奶寶寶大便一般是每天1次,且較容易結塊、乾燥,可能出生一個月就能解出成型的便便。 而老一輩的經常會問:「小孩大便成型了嗎?」其實喝牛奶寶寶出生沒多久,大便就屬於成型,喝母乳最慢3、4個月也會成型,只是寶寶包著尿布,我們看到的都是一團糊狀。 味道--大便是否有酸臭味? 大便除了要觀察顏色、次數之外,比較重要其實在於味道。每個小孩大便味道都不一樣,媽媽每天在聞,最清楚不過了,如果發現味道與平常不同,有酸臭味出現,可能因消化不良所致,部分寶寶症狀輕微,不用吃藥,可能2、3天後就痊癒了;情況嚴重時,大概也不會只有大便酸味的症狀,此時可能合併哭鬧、嘔吐、發燒等,大便次數比平時多,甚至已出現血便,此時要懷疑是否病毒性感染,最好儘速請醫師診治。

嬰幼兒按摩-2

2007年09月22日
公開
9

二個月的寶寶按摩法 下肢的腿部按摩 1.手抹上充足的油,握著孩子的踝關節,輕輕地甩動他的腿,然後握著腿,從大腿往下至腳,作拉滑動作,雙手交替作力量要平均、穩定。每條腿重複作數次。作的時候,要像遊戲一樣有趣,其間或輕輕再甩動其腿。 2.用內側手握著孩子的踝關節,用外側手自其大腿部位開始按摩,從正面到背面,從大腿上部到膝部。反覆作數次。 3.把您的手腕以下完全放鬆,然後一手握住孩子的踝關節,另一手握住膝關節,往小腿、踝關節處,作向下拉滑動作,雙手交替作。反覆作數次。再用手掌從大腿起,作拉滑動作,下至踝關節,雙手交替作,反覆作數次並輕輕甩動其腿。 4.把孩子的腿彎成腳掌向內、膝蓋向外,在膝蓋處輕輕向下壓,觸及地板。用外側手握住孩子的膝蓋處,用內側手握住其大腿,輕輕擠壓膝關節,並用拇指按摩大腿內側。反覆作數次。再用手拘握住踝關節甩動腿部;用雙手交替自大腿拉滑至踝關節,作二、三次。 5.把孩子的腿彎成腳掌向內、膝蓋向外,用內側手握住其小腿,把腿向上抬,朝他的肚子的方向輕壓;用外側的手掌按摩其臀疲及大腿背面。重複作幾次。 6.再把腿拉直,輕輕甩動;用雙手交替自其大腿拉滑至踝關節,作二、三次。完成一腿的按摩後,甩一甩您的手,放鬆肩膀。為另一條腿作同樣的按摩前,先確定您自己坐得很舒適。 7.雙手分別握住孩子的踝關節,以有趣的方式,如同踩腳踏車一樣,夜替讓一腿完全彎曲,另一腿伸直。 8.將雙手再補充油。分別從正面握住孩子的大腿,向後、向下環繞到膝蓋背面、拉滑至小腿,最後到腳部。重複作數次。 9.反覆作步驟7踩腳踏車的動作三; 四次,把腳掌相互拍,親吻腳掌並向腳掌吹氣。 10.把腿彎成腳掌向內、膝蓋向外,用一手同時握住孩子二個腳掌,把腿向上抬,朝他的肚子的方向輕壓。 11.讓孩子保持前項姿勢,握住他的腳,輕輕左右搖晃,如此作的時候,同時用另一隻手按摩孩子尾椎處。 12.把孩子的二腿拉直,輕緩甩一甩。 13.手再補充油。用雙手由孩子身體二側,自腋下往下拉滑,到腰際、髖關節,最後至小腿側。反覆作四、五次。 寶寶背部和脊椎骨按摩法 ※把嬰兒放成趴的姿勢 1.雙手抹上充足的油,並排撫揉孩子的肩部後,遺漸下滑至脊椎底部。重複幾次。 2.五指拼緊,使手掌成杯狀(手腕部放鬆,僅用手部的重量即可),自肩部起輕柔但快速地拍打,向下至脊椎底部。反覆拍打二、三次。嬰兒都喜歡背部拍打的動作,如此可強化其背肌。 3.二手交替,自孩子的肩部開始撫揉,下至尾椎部。反覆作三、四次。 4.雙手再補充油。用一手握住孩子靠肩膀處的上臂,另一手把他的手臂往後、往下拉到身體的側邊。 5.延續上述動作,原本握孩子肩膀的手滿換到肩膀下。雙手握住孩子的手臂,交替拉孩子的手,從上臂滑到手腕部。反覆三、四次。之後,把這隻手放到身體前方,支撐上半身體重。換另一隻手臂來作按摩。 6.雙手再補充油。孩子俯臥,雙手放在身體前方。您的雙手同時放在他的肩膀上,往後拉,您的手順勢往下拉其手臂向後,讓他的手自您的手掌中溜走,再把他的手放回原處。這項運動可大大強化其上背部,開擴胸及肩部,對孩子建立正確的姿勢及體態,極有幫助。 7.您的手放輕鬆、手指微開,在孩子的下背部和尾椎部,畫大圓圈作按摩。反覆作數次。 8.雙手再補充油,交替自孩子的大腿上端,往下拉滑至小腿處。 9.用外側手由孩子大腿前,稍微向後抬,內側手把孩子的小腿後彎,再由腳背處往臀嗆方向輕壓。 10.內側手維持不動,外側手在大腿前側和後側間,來回撫摸三、四次。 11.把腿拉直,手掌握住大腿,雙手交替往下拉滑至小腿,反覆二、三次,再按摩另一條腿。 12.雙手放鬆,並排放在肩部,輕輕地向下拉滑至背,再下至腿部。反覆作二、三次。 13.手指併緊,手掌拱成杯狀,手腕放鬆,輕輕拍打,從孩子上背部開始,往下至下背部、腿部等處。

嬰幼兒按摩-1

2007年09月21日
公開
4

或許一般大眾認為,嬰兒之所以依賴母親的原因,可能是母親能分泌乳汁哺乳嬰兒,但是在一般科學家利用與人類較相似的小猩猩作實驗,假設在小猩猩出生後,我們把他放置在特殊的環境之中∼裡面放置兩隻假猩猩,其中一隻是用鐵絲作成的假猩猩,另外一隻是用泡棉作成的假猩猩,鐵絲作成的假猩猩是有提供乳汁的,而後者則不提供乳汁;結果發現,小猩猩在肚子餓的時候,會跑到有提供乳汁的假猩猩吸食,但吃飽之後,就立即回到能提供柔軟的假猩猩那裡。 根據此研究結果,我們推測,嬰兒依賴母親的主要原因,可能是母親具有較柔軟的感覺而不是能提供乳汁,所以能在嬰兒時期給予「嬰兒按摩」是可以促進母子的關係,同時也能提高早產兒的存活率。 按摩前做好準備 ※成人的按摩主要是促進血液循環和組織迴流,所以多是由遠端做到向心處,但是嬰兒按摩是要以嬰兒的感覺舒服為重,故多由近端作到遠端,以順著毛髮的的方向作。 ※操作時,須先將嬰兒的衣服脫光,可把嬰兒放在柔軟的浴巾上,室溫須保持在18∼25度。 ※操作時,父母的手部須放輕鬆。 ※檢視您的呼吸是否平順、輕鬆。 ※經常補充手上的油。 ※注視孩子的眼睛,對孩子說話、唱歌。 ※可在任何時候暫停按摩,然後隨時再繼續。 ※可讓嬰兒先習慣十分鐘的簡易按摩,再進展到下一個階段,接受全套的嬰兒按摩。 ※不必每次都作完全套的按摩。 ※完成全套按摩後,用柔軟、清潔的毛巾,擦掉餘留的油,同時清潔嬰兒皮膚,自己手上的油也必須清潔。 ※作完全套按摩的時間,不超過二十分鐘。 ※一天多次的嬰兒按摩是無妨的。 二個月內嬰兒的簡易按摩 ※讓孩子側躺著,面對著您,您的手抹上油,輕輕地從他的肩膀撫揉起,由上而下到手臂、胸部側邊;、髖部,一直到腿部,反覆約一分鐘。 ※讓孩子維持同樣姿勢,您的手掌在其背部,作順時鐘方向的撫揉動作,慢慢反覆約一分鐘。 ※按摩孩子的尾椎至臀部,以手掌作順時鐘方向的撫揉動作,約一分鐘。把孩子換另一個方向側躺,重複步驟3的動作,撫揉身體的另一側。 ※如果孩子喜歡仰躺,用手輕輕撫揉其身體的正面,從肩膀由上而下,撫摸到腳部,約一、二分鐘。 ※如果孩子喜歡趴在地板上,或趴在您的肚子上,用您的雙手在其背部,交替輕輕撫揉,從肩部由上而下到尾椎作一、二分鐘。

嬰幼兒按摩-按摩油的選擇

2007年09月21日
公開
3

現在人生活素質要求越來越高了,不僅在食、衣、住、上面有較高的要求,甚至在休閒活動和其他方面也越來越被重視,所以近來美容、美體雕塑行業日益盛行,許多人在工作之餘,也都藉由「按摩」來達到舒緩身心的功能,可是你知道嗎?其實「按摩」對於剛出生的小嬰兒,同樣的也以達到舒緩嬰兒身心的功能,不僅如此,「嬰兒按摩」對嬰兒帶來的好處還有非常的多! 其實在懷孕時期,六星期時的受精卵對觸覺就有感覺,因為若是有地方被刺激到,該處即會有反應,所以「觸覺」是嬰兒最早的感覺系統;給予「嬰兒按摩」的觸覺刺激,更能誘發其它感覺系統的成熟。 馬殺雞對寶寶粉重要喔! ※可促進親子關係:利用嬰兒按摩的時候,給予嬰兒語言及表情的刺激。 ※可刺激嬰幼兒免疫、循環、消化、排泄系統。 ※嬰幼兒的情緒較為穩定(包含放鬆、睡眠、舒適):剛出生的嬰兒生理調節尚未成熟,故身體容易因為不舒服而哭鬧,此時利用嬰兒按摩可使小嬰兒較為放鬆。 ※使嬰幼兒智能發展較為良好。 ※提供親子獨有的的親密時刻,作直接的身体接觸和情感表達。 ※助長親子間的信任感 ※培養父母育兒的自信心 ※舒緩嬰幼兒的高血壓和焦慮 ※改善嬰幼兒的膚質 ※為嬰幼兒的動作協調和靈活作最好的準備 ※滿足孩子需要觸覺刺激的先天本能 要選擇哪一種按摩油 事實上嬰兒按摩時介質的使用,主要的功能是為了減少母親和嬰兒間的摩擦阻力,我們無論使用哪一種介質,都應該事先進行皮膚測試,測試的方法為先在嬰兒一小塊皮膚上抹一小滴油,等待30分鐘,30分鐘後如果該處出現紅色疙瘩,同時約1∼2小時才會消失,就表示嬰兒會對這種油產生過敏,則必須改用別種產品的嬰兒油;一般使用的按摩油可分為兩種: ※ 基礎按摩油(即為有機油) 有機油含有大量的對皮膚有益成分,而且又不會阻礙皮膚的呼吸、不影響皮膚的彈性,又容易被吸收,可清除嬰兒皮膚上的死細胞,作汰舊換新的功能。其包含椰子油、杏仁油等。 ※ 揮發性植物油 是一種高度精練而且效力強的油,有些特殊的香味可以用來舒緩症狀,不過使用這種油時需特別注意,因為這種油具有揮發性,會使嬰兒的體溫降低,而剛出生的嬰兒對溫度的調節尚未健全,所以剛出生的嬰兒不宜使用,在出生兩個月以上的嬰兒使用前也必須稀釋過。包含:玫瑰油、茶樹油等。 這種狀況不要按摩 ※不要在孩子睡眠時作按摩。 ※如果嬰兒在生病時可能不想按摩,此時可以給予擁抱。 ※按摩過程中,若嬰兒呈現情緒不安反應或異常得疲倦感,則代表嬰兒按摩刺激力道過強,應立即停止按摩。 ※注射疫苗後,須等待超過48小時,若48小時後嬰兒情況良好,可避開注射的部位給予其他部位的按摩。 ※有皮膚病的嬰兒禁止給予按摩,以免皮膚病的擴散和惡化。 ※如果嬰兒在按摩過程中哭泣,則立即停止按摩。

魚的烹調方式決定DHA的保留度

2007年09月20日
公開
3

荷蘭的研究發現,成人平均每天吃一兩魚肉,就可以減少50%罹患心臟血管疾病的機會。因此建議您三餐中可多以新鮮魚類來取代肉類,若能每天吃40至60公克的魚肉(約1.5∼2兩),就可達到理想的保健功效。且至少應每週攝取二∼三次以上的深海魚類。 由於DHA是高度不飽和脂肪酸,非常容易氧化,所以魚肉買回家後應及早烹煮,而且採用清蒸或烤的方式,避免油炸,以保留最多的DHA。 此外,選購魚類時應注意︰肉質要有彈性、魚鰓呈淡紅色或鮮紅色、眼球微凸且黑白清晰、外觀完整、鱗片無脫落、無腥臭味等。在餵幼兒吃或給老人家吃魚肉時,要小心剔除魚刺,以免魚刺卡在咽喉。 想讓家中的小寶貝更聰明、記憶力及學習力更好,或讓自己免於心臟病的威脅嗎?提醒您,多吃魚準沒錯! 適合各階段寶寶的鮮魚食譜 *初期(滿5∼7個月) 鱈魚蘋果糊 材料:鱈魚10公克、蘋果10公克 作法: 1.水煮沸,將鱈魚入水煮熟,壓碎。 2.蘋果去皮磨泥,加少許檸檬汁,與碎魚肉一起煮開,勾芡即可。 *中期(滿8∼9個月) 鮭魚菠菜 材料:鮭魚20公克、菠菜5公克、金針菇5公克 作法: 1.菠菜以水燙軟,過水去澀味,切碎。 2.金針菇切碎。 3.水煮開,倒入鮭魚,煮開後加入菠菜及金針菇,加少許鹽調味,勾芡即可。 *後期(滿9∼11個月) 鯛魚炒蛋 材料:鯛魚10公克、豆腐30公克、蛋1�2個 作法: 1.豆腐及鯛魚切小丁,蛋打散。 2.水煮開,倒入鯛魚,煮開後加鹽調味。 3.加入豆腐,煮2分鐘。 4.加入蛋煮至半熟,熄火燜熟即可。

新手父母必知的嬰兒配方奶常識-2

2007年09月19日
公開
3

登記許可嬰兒配方及較大嬰兒配方奶粉如何辨識? 經衛生署查驗登記許可的嬰兒配方及較大嬰兒配方奶粉,依據食品衛生管理法第十七條第六款,都應以直接印製方式,顯著標示辨識標記於容器上,以利消費者辨識(辨識標記之設計,係以推動母乳哺育之圖樣及其宣導文字同時出現之方式呈現。規格如下:「餵母乳的嬰兒最健康」及「行政院衛生署關心您」文字至少為8號之字體。其尺寸大小由使用者視需要自行決定,惟不得小於3公分高×3公分寬)。 國外衛生當局如何管理嬰兒奶粉? 衛生當局根據嬰兒奶粉行動準則(Infant Formula Act),可以要求製造廠商確實依照規定的安全與品質要求進行奶粉製造。製造廠商必須分析每一批奶粉的營養成份及安全性,以確保上市時奶粉品質良好正常。並且需在奶粉罐上標示批號,以備衛生當局查核及上市後不良事件報告與管理的依循作用。 國外衛生當局是否對嬰兒奶粉成份有所規範? 美國食物藥物管理中心規定了二十九種營養成份的最低需求量,以及九種營養成份的最高需求量。所有在國內上市的嬰兒奶粉都應遵守此一成份規定。由於各種新的營養成份越來越多,此一規定日後也要適時修正,以符合時代需求。 父母親如何選擇適當種類嬰兒配方奶? 市場上琳瑯滿目的奶粉種類,常使新手父母不知如何決定。我們建議家長應在生產之前後,與預定的兒科醫師(如醫學中心的新生兒科大夫,或家人熟稔的家庭醫師具兒科證照者;當然不應找婦產科大夫)諮詢,在母乳之外,最適合自己寶寶的配方奶種類。 餵食配方奶嬰兒需要另行添加維生素及礦物質補充品嗎? 答案是不需要額外添加。除非嬰兒使用的是低鐵含量配方,才需另行給予鐵質補兒,尤其在四個月大之後。理由在於FDA規範的營養素含量,在配方奶中已足夠嬰兒日常需要,況且製造商通常會添加比FDA建議量更高的含量,以確保可符合上市後之品質管理要求。 嬰兒配方奶罐上的使用日期標示有何意義? 製造廠商依據對配方奶所做各種檢驗測試的結果,訂定使用日期的期限,目的即在告知零售商及消費者,有關配方奶的品質保證訊息。一般而言,在使用期限之前,配方奶中所含實際成份含量,會不低於標示含量,並且其品質可以在可接受範圍內。此一標示依衛生當局規定,必需顯示在每一個奶粉罐上。 什麼是偽造的嬰兒配方奶粉?如何預防買到不肖產品? 仿冒或偽造嬰兒配方奶粉源自正常銷售管道外流,並且重予標籤貼示的產品,因為貼上假標籤而不當的假冒產品的品質及原品牌。例如將使用日期期限更改,又如將成份內容標示不正確的假內容。 預防喝到偽造嬰兒配方奶的方法包括:仔細查看奶粉的顏色、味道及口感是否有異。另外也應注意標示在罐上及箱子上的批號及有效日期是否一致,罐裝容器是否有損壞等,若有發現應即向廠商080專線查詢,若不能獲合理說明,即應向所在地衛生局報告反映。 市面上許多添加各種特殊營養素的配方奶比較好嗎? 從嬰兒營養需求角度而言,能夠得到母乳中相近的各種養份,是製造商、醫學界與消費者共同的期盼,因此在規範的基本成份之外,另行添加者只要確實符合安全標準含量,以及原本為母乳中所含有,並且需經過國外或國內大型醫學中心測試研究之配方奶產品,都可以放心使用。切勿只片面相信某些藥局或行銷通路業者的口說,一定要有科學驗證的相關書面資料(如文獻期刊內容影本,而非新聞廣告)。另外也要提醒家長們,宣稱有特殊臨床效果的成份,是否標示於成份中抑或只在廣告單張中,也可以簡單判別是否有誇大不實宣傳的不當作法。 如何知道那些嬰兒配方奶是否經過核可? 目前公布通過衛生署核可的嬰兒配方奶共有122種之多,但需注意此一名單是將各種類別混在一起,即包含有一般嬰兒奶粉、水解奶粉、無乳糖奶粉及早產兒奶粉,我們以為此一分類並不恰當,應進一步區隔,以使消費者易於辨識。 再者也應定期查驗奶品成份的相關資料,公布以昭公信。另外一大類公布者是較大嬰兒配方奶,共有64種,各位家長可以逕行上網查詢如下:先進入www.doh.org.tw後,再進入食品衛生處。

代製筆記本名單

2007年09月19日
公開
2

1ღ均媽咪ღ →已留圖 →已領圖 2小羽 (荳媽) →已留圖 3♥。Alison。♥ →已留圖 4 NEW媽媽 →已留圖 →已領圖 5 SK 's Mommy →已留圖 →已領圖 6 珠珠 →已留圖 →已領圖 7 環媽咪 →已留圖 8 ♥靖琛媽媽♥ →已留圖 9 逸洋的媽咪 →已留圖 10 ☆育麻☆ 11 小飛媽咪 →已留圖 →已領圖 12 萱&齊@媽咪 →已留圖 13 安&威の ⓜⓐ →已留圖 →已領圖 14 Ethan妈咪 →已留圖 15 恬靜悠然 →已留圖 →已領圖 16 鈞鈞の♥咪咪♥ →已留圖 17 ♬ 樂媽 ♬ →已留圖 →已領圖 18 爆笑廷媽咪★百合子 →已留圖 19 子涵媽咪 →已留圖 20 海豚娘子 →已留圖 21 冠.偉滴媽 →已留圖 22 佐媽 →已留圖 →已領圖 23 罐頭的媽 →已留圖 →已領圖 24 豬頭喵喵 →已留圖 25 amy →已留圖 26 誠&皓媽咪 →已留圖 →已領圖 27 緯媽咪 →已留圖 →已領圖 28 小真的媽咪 →已留圖 →已領圖 29 梁妹媽咪 →已留圖 30 精靈BB →已留圖 →已領圖 31 丁小魚 →已留圖 →已領圖 32 丫噗幾の媽 →已留圖 →已領圖 33 ★齊齊♥麻麻★ →已留圖 34 Celine →已留圖 →已領圖 35 胤YY母 36 小鐘鐘 →已留圖 37 咕咕米媽咪 →已留圖 38 婉兒 →已留圖 →已領圖 39 依布~娟娟 →已留圖 →已領圖 40 聖媽咪 41 宸希媽咪 →已留圖 42 yingmama →已留圖 43 Ronaldの媽咪 →已留圖 44 peggy →已留圖 →已領圖 45 恒恒的咪咪 →已留圖 →已領圖 46 廷廷&如如の媽咪 →已留圖 →已領圖 47 三個娃兒ㄉ娘 →已留圖 →已領圖 48 妞妞ㄉ媽咪 →已留圖 →已領圖 49 黃媽 →已留圖 →已領圖 50 super媽咪 →已留圖 →已領圖 51 ♂★丹尼の媽咪♂★ →已留圖 52 裕媽咪 →已留圖 →已領圖 53 筑a媽咪~ →已留圖 →已領圖 54 ღ小無尾熊熊ღ →已留圖 →已領圖 55 ♡Pinnoの媽咪♡ →已留圖 56 Jessica╭♡ →已留圖 →已領圖 57 ♡巧克力の 娘♡ →已留圖 58 MM →已留圖 →已領圖 59 小鯨魚mm →已留圖 →已領圖 60 戀戀寶貝 →已留圖 →已領圖 61 妙妙媽 →已留圖 →已領圖 62 敏慧 →已留圖 63 宛子滴媽 →已留圖 →已領圖 64 優雅的豬 →已留圖 →已領圖 65 堂堂的媽-小林 →已留圖 →已領圖 66 愛笑的蘋果 →已留圖 →已領圖 67 赤雪 →已留圖 →已領圖 68 甜心晴の媽~阿Pink♥ →已留圖 →已領圖 69 臻媽咪 →已留圖 →已領圖 70 ANN 媽咪 →已留圖 71 Livia →已留圖 72 小帥帥媽咪 →已留圖 →已領圖 73 媽媽當自強 →已留圖 →已領圖 74 小祕子 →已留圖 75 Bryan Mummy →已留圖 →已領圖 76 勇敢小媽咪 →已留圖 →已領圖 77 M &V →已留圖 →已領圖 78 予萱 →已留圖

幼兒補鈣觀念,你正確嗎

2007年09月18日
公開
5

可愛的貝貝已經一歲大了,媽咪聽說嬰幼兒缺乏鈣質容易生長遲緩,對牙齒發育也不好,所以想替貝貝補充含鈣副食品,到底鈣質該從哪些食物中攝取?怎樣才能完整吸收鈣質,讓寶寶頭好壯壯呢? 鈣質是構成人體骨頭最重要的成份,也是骨骼的生長和礦化所需,人體中有百分之九十九的鈣質是儲存在骨頭及牙齒,所以鈣質攝取足夠,除了能維持骨骼強健和牙齒健康之外,還具有調節酸鹼平衡、維持神經傳導、規律性的心臟跳動、肌肉收縮、正常細胞的通透性及血液凝固等功能。 缺鈣導致遲緩和疾病 嬰幼兒缺乏鈣質會導致生長遲緩、骨骼發育不全或骨骼變形,以及牙齒容易損壞。當飲食中鈣不足時,人體的骨鈣會溶解以維持血鈣的正常濃度,因此長期缺鈣易使血鈣平衡系統受損,容易與高血壓、動脈硬化、糖尿病、神經退化性疾病、骨質增生(骨刺)及退化性關節炎等慢性病有關連。所以父母親應該要知道,鈣質缺乏引起的病症是從小慢慢累積而來的,因此必須自小即給予足夠的鈣質攝取。 吃進百分鈣等於吸收百分鈣? 鈣的吸收率隨著攝取食物的不同而有所差異,一般大約是攝取量的30至60%。含有乳糖的鈣質(例如:牛奶、起司……)或者是搭配維生素C高的蔬果(例如:芭樂、蕃茄、青椒……)皆會增加,鈣的吸收率,但如果攝取含草酸(綠葉蔬菜、巧克力……)、植酸(例如:小麥、五穀雜糧類等)以及纖維高的食物,則會抑制干擾鈣的吸收,故高纖維的食物不要同時與高鈣的食物一起食用。另外含鐵高的食物也不要與高鈣的食物一起食用,因為高鐵高鈣會互相抑制吸收,所以我們可以選擇在這一餐偏重高鈣食物的攝取,而下一餐偏重高鐵食物的攝取。 乳製品鈣質好吸收 我們都知道牛奶除了含豐富蛋白質及鈣質之外,還有維生素B2,是非常優質的營養素來源,但兒童隨年紀增加似乎愈來愈喜歡甜味,此時他們若有機會接觸大量的果汁或甜飲料時,小朋友可能會不喝牛奶而喜歡喝這些飲料。如果小朋友排斥牛奶是因為乳糖不耐症引起,應避免一次喝大量的牛奶,尤其不可喝冰冷的,並且同時與其他食物一起食用,使乳糖能少量的一次次進入腸道內;或者可以採少量多次漸進的方式喝牛奶,來激發腸道中的乳糖?活性,使喝牛奶不再是一件辛苦的負擔。 動物性食物鈣質來源 動物的骨骼內也含有鈣質的成份,所以若能將大骨熬湯(加醋能幫助鈣質釋出)、吃帶骨的魚(例如:魚罐頭、魚鬆、小魚乾等)、蝦皮、溪蝦等,但要小心大骨湯的油脂,應適度過濾油脂,避免攝取過多的熱量。另外吻仔魚也是很好的鈣質來源,但是吻仔魚並非是單一魚種的魚,而是數百或數千種魚種的魚苗,所以為了不將這些魚種的幼苗趕盡殺絕,而導致魚種的消失,建議應避免藉由吃仔魚來攝取鈣質。 素食者鈣質獲得不易 許多吃素的家庭,也會鼓勵他們的小孩選擇無肉的飲食習慣,尤其是不喝牛奶及不吃蛋的全素者,攝取鈣質的機會則會比吃均衡飲食的小孩還少很多,雖然可以從黃豆及黃豆製品(例如:豆腐、豆干、豆皮等)、黑芝麻、深色蔬菜(例如:芥藍菜)、藻類等攝取鈣質,但是有些吸收率則多少會受草酸、植酸及纖維的影響,所以往往吸收率可能不如動物性食物的鈣質來得好,但其優點是脂肪或膽固醇都比動物性食物的鈣質來得低。 吸「鈣」好幫手─維生素D 鈣質的吸收一定要在足夠的維生素D之下才會有更佳的效果。除了搭配攝取含維生素D豐富的食物(例如:蛋黃、肝臟、小魚乾、魚肝油、乳製品)之外,也可以走出戶外、曬曬太陽,讓活化的維生素D來幫助鈣質的吸收。 避免鈣質流失比補鈣更重要 膳食中的蛋白質攝取過高,鈣質容易從尿液中流失。另外攝取過多的磷會使血磷升高,因而抑制活化的維生素D之合成,而且攝取過量的磷對骨質密度的影響,要比攝取不足來得大。例如:可樂與即溶飲料都是富含磷酸高的食品,是骨質流失的高手。 想要在日常生活中輕鬆儲存骨本、提高骨質密度,均衡的營養以及多攝取含鈣豐富的食物非常重要,市售鈣片的補充除非是按醫囑服用,否則不建議隨便服用鈣片,從天然食物攝取鈣質永遠是最健康、最好的。

新手父母必知的嬰兒配方奶粉常識-1

2007年09月18日
公開
3

目前公布通過衛生署核可的嬰兒配方奶共有122種之多,但需注意此一名單是將各種類別混在一起,即包含有一般嬰兒奶粉、水解奶粉、無乳糖奶粉及早產兒奶粉;另外一大類公布者是較大嬰兒配方奶,共有64種,各位家長可以逕行上網查詢。 嬰兒配方奶是什麼? 嬰兒配方奶是指以乳牛或其他動物乳汁,或其他動植物提煉成份為基本組成,並適當添加營養素,使其總合成份能供給嬰兒生長與發育所需要之一種人工食品,也就是俗稱的嬰兒奶粉。重點在它是被用來當作母乳的替作品,或是無法母乳哺育時使用,而非第一線選擇。 嬰兒配方需要符合什麼條件? 應依照美國食物藥物管理中心(FDA)規定,嬰兒配方中所有成份,必需被認可為安全食物成份(generally rccognized as safe-GRAS),或可作為食品添加物(food additives),才能添加在嬰兒配方製造過程之中。上市前製造廠商必須提出,所添加的每一項營養素在品質上及安全上的保障聲明與證明,而衛生當局也必需確認良好製造流程、安全管理保障,以及上市後使用行銷等相關問題的處理。 嬰兒配方奶粉的分類及用途? 嬰兒配方奶粉依其適用對象可分為下列三大類: Ⅰ.以牛乳為基礎之嬰兒配方奶:適用於一般的嬰兒。 Ⅱ.特殊配方之嬰兒配方奶:一些特殊生理狀況的嬰兒,需要食用經過特別加工處理的嬰兒配方食品。此類嬰兒配方食品,需經醫師、營養師指示後,才可食用,依其成分特性又可進一步分為: a.不含乳糖之嬰兒配方奶:適用於對乳糖無法耐受的嬰兒。依原料來源可分為:以牛乳為基礎之無乳糖嬰兒配方奶,以及以黃豆為基礎之無乳糖嬰兒配方奶。 b.部份水解奶粉:適用於較輕度的腹瀉或過敏之嬰兒。 c.完全水解奶粉:適用於嚴重的腹瀉、過敏或短腸症候群之嬰兒。 d.元素配方奶粉:適用於最嚴重的慢性腹瀉、過敏或短腸症候群之嬰兒。 Ⅲ.早產兒配方奶:主要成份(如乳糖改為葡萄糖聚合物,以及中鏈脂肪酸油取代部分長鏈脂肪酸油)已經修正為適合早產兒使用。 沖泡嬰兒配方奶應注意哪些事項? •沖泡前必須用肥皂與水清洗雙手。 •奶瓶、奶嘴、瓶蓋等沖調器具應煮沸消毒。 •沖泡開水必須完全煮沸,不要使用電熱水瓶熱水,因其未達沸點或煮沸時間不夠。 •沖泡開水必須調至適當的溫度(以40∼60℃為宜),並將水滴至手腕內側,感覺與體溫差不多即可。 •仔細閱讀罐上的沖調須知。 •沖調的奶粉量及水量必須按罐上指示沖泡,奶水濃度過濃或過稀,皆會影響寶寶的健康。 •如果一次沖泡多量的奶水時,則需將泡好的奶水立即放入冰箱內貯存,並於一天內吃完,千萬不可將奶水放在室溫中。 餵哺嬰兒配方奶應注意哪些事項? •當寶寶吃飽或不想再吃時,應尊重寶寶的表示徵兆,切勿強迫寶寶進食。 •勿讓寶寶含著奶瓶睡覺,因為奶水中的醣類會腐蝕寶寶牙齒,易造成蛀牙。 •不可自己任意加減奶量,應按醫師的指示餵食。 •養成每餐固定間隔及固定時間的良好餵食習慣。 •注意奶嘴洞口大小及寶寶吸吮時用力程度,以免造成過多空氣吸入。 •餵食中分段排氣較最後排氣效果佳,並應注意其含著奶嘴的密合程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