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acebook pixel code
號外!BabyRun運動會!比賽場次已公布,快來查看寶貝的比賽場次吧!

lulu (喬媽)

他的寶貝

日期

#Tag

幼兒暈車、暈船、暈機正確處理法

2007年11月29日
公開
8

許多家長於孩童時代或長大後,或多或少都有過暈車/船/機的經驗,當時那種種不快,真是讓人忘也忘不了。隨著寶寶一天天長大,帶著他一同出遊的機會多了,孩子可能發生同樣的問題,礙於其表達能力未臻完善,家長能否及時發現、預防,及正確處理便相當重要了。 台北市立萬芳醫院耳鼻喉科主治醫師劉家妤表示,身體平衡系統可分為前庭、視覺、本體感覺三大部分。基本上,三者中只要有兩個正常運作,人體便能維持於直立、平衡的狀態: 前庭系統 位於內耳裡的前庭平衡系統,又可分為三半規管,及球囊與橢圓囊兩部分。三半規管負責感受人體的角加速度,特別是進行旋轉的運動,或產生旋轉的感覺都和它有關;球囊跟橢圓囊則負責感受人體是否有直線加速度的行為出現。兩者互相配合,我們才能夠知道身體正處於旋轉、前進、下降、上升等動作中。 視覺系統 即我們所看到的事物,而眼部接受的訊息會再傳送至大腦,影響觀者之意識、行為表現。 本體感覺 本體感覺主要是在感受人跟重力之間的關係,然而不管是在坐車、船或飛機,人跟重力的相對關係並沒有改變,所以除非個體有嚴重的脊髓創傷,使得本體感覺受到影響,一般探討暈車/船/機時,還是以上述兩者為主,而脊髓創傷在嬰幼兒中也較為少見。 ★平衡系統不協調∼暈車/船/機跟著來! 當平衡系統中有任一方遭受破壞或機能出現變化,都會使人出現不平衡的感覺和動作。而人之所以會暈車/船/機,主要是因為我們在搭乘交通工具時,視覺和內耳前庭平衡系統所傳送到大腦的訊息不協調,如搭車時看窗外景物,會覺得東西不斷往後跑,可是此時前庭平衡感受到的卻是身體在往前,兩相衝突之下,造成大腦產生混淆。 前文提到,平衡系統中有兩者無法很正常運作時,大腦就會產生眩暈的感覺,並影響自律神經系統,即交感神經和副交感神經,而大部分引起暈車相關症狀的,多為副交感神經受到刺激的關係,進而出現臉色蒼白、冒冷汗、噁心、嘔吐,或頭痛、昏昏沉沉的感覺。通常若視覺系統跟前庭平衡系統傳進大腦的訊息只是輕微不協調,還不至於引起嘔吐反射,但若到出現嘔吐,代表兩者之不協調性已相當嚴重了。值得慶幸的是,只要自律神經系統正常,交感神經會馬上代償起來,所以不適感持續的時間都不會太長。 預防、改善、治療就這麼做! 大部分幼兒暈車/船/機,只要外界刺激因素一消失,身體很快就會復原,因此照顧者若能加強認識其成因、症狀,即可透過有效的預防、保健、治療辦法,減少幼兒動暈症發生率及不適感。但若孩子有習慣性、明顯的動暈症,那麼需要及早就醫,由醫師檢查是否有內耳眩暈相關的其他疾病存在,避免延誤必要的治療。以下分別介紹事前及搭乘交通工具時的注意事項,及日常訓練平衡系統的辦法: ★事前注意事項 1 視情況給予暈車藥: 服用暈車藥仍是預防動暈症最有效的辦法,至於其他民間療法大部分都缺乏有力的科學證據支持。不過在門診中,有不少民眾反應吃薑茶、薑糖,有不錯的止暈效果,而這類食物針對孕婦亦有止吐的功能。 劉家妤表示,暈車藥需於上車/船/飛機前半小時服用,可達一定預防作用,但對已發生的症狀無效。那麼幾歲可以使用暈車藥呢?一般來說,1歲以內的孩子絕對禁止使用暈車藥,只能採症狀治療。詢問師藥物的動暈症右,用防動暈症最有效的辦法。    至於幼兒階段,若孩子有自限性,可自行復原的動暈症,比較建議家長至醫療院所,請醫師開立合適的藥物,及了解幼兒正確的藥物使用方式。 醫療院所開立之暈車藥,大多為急速、單純止暈之用,如果擔心孩子會劇烈嘔吐,需請醫師另外開立止吐藥物。而民眾若自行到藥房購買,部分暈車藥具多重藥理作用,可能引發其他副作用。針對較大幼兒,如果坐車/船/飛機的機會不多,暫時到藥房購買倒也還好,但若孩子有習慣性、明顯的動暈症,就不建議家長自行買藥,而需帶至醫院檢查。 2避開難消化的食物: 在搭乘交通工具前,若攝取難消化的食物,到時可能稍加刺激便發生眩暈、嘔吐。因此除非是較幼小的嬰兒,真的非喝配方奶不可,建議家長改讓孩子食用白土司、白稀飯、蘇打餅乾、果汁等,取代牛奶、碳酸飲料,而且最好能於出發前1小時食用完畢。

那種睡姿對寶寶最好?

2007年11月29日
公開
8

轉貼於---佐哥愛祐妹之寒舍 您家的小寶寶睡覺是採仰睡、趴睡或側睡呢?睡覺的姿勢除了會影響寶寶的頭型及熟睡程度之外,是否也會影響寶寶的健康或睡眠品質呢?有的睡姿,特別是趴睡,據說容易造成新生兒猝死,這麼可怕的事是不是真的呢?到底那一種睡姿對寶寶最好呢?底下就讓我們一起來探討這個主題吧! 不同的睡姿影響頭臉發育 俗話說:「囝仔一瞑大一吋」,在合宜的營養供應及安穩適度的睡眠當中,小寶寶就這麼不知不覺地長大了。而在一整天當中有一半以上時間在睡覺的小嬰兒,該採什麼睡姿最好,是許多家長非常關心的問題。 隨著種族、文化及地理因素的不同,大家對小寶寶睡姿的偏好各有不同,大體而言,西方國家的家長大都喜歡讓寶寶俯睡,而東方國家則較常採用仰睡。 近幾年來,不少年輕的父母喜歡讓寶寶趴著睡覺,希望寶寶長大後臉型能顯得較窄而瘦長,接近歐美人種的突出臉孔。事實上從臨床醫學的觀察所得,也發現這樣做是有點道理的;因為在小寶寶的頭骨骨縫尚未關閉定型之前,不同的睡姿的確會影響孩子未來顏面和頭顱的生長情況。 趴睡的好處 若在嬰幼兒期採俯睡方式,日後頭部的前後徑會較大,左右徑則較小,而呈現類似西方人的臉龐;相反的,仰睡的寶寶則頭型大都成了扁頭寬臉的樣子,甚至有的時候變成所謂的「肉餅臉」。 姑且不論睡姿對外觀的影響,一般而言,趴著睡覺的嬰兒較能熟睡,不易驚醒,對於睡不安穩、容易哭鬧的早產兒而言,此舉更是效用無窮。在住院的過程當中,醫護人員常會讓這些保溫箱中小小孩兒趴睡,這樣可以睡得比較安穩、香甜,長得也比較快一些,也較能促進小寶寶肌肉張力的發展。另外有一些病情特殊的嬰兒,例如有胃食道逆流(容易吐奶)、阻塞性呼吸道疾病、斜頸等情況寶寶,都可以嘗試採用俯睡的睡姿,對病情的改善有相當大的助益。 嬰兒猝死以趴睡者較多 經過前述的分析,趴睡的好處似乎多於仰睡,其實並不盡然。以嬰兒猝死症(sudden infant death syndrome,SIDS)為例,歐美、澳洲等地區之前幾年的研究結果顯示,白種人的發生率是黃種人的三∼四倍,而其中主要的危險因素包括了睡姿;趴睡者致死率遠高於仰睡者。因此最近幾年,歐美地區的專業逐漸趨向鼓勵家長讓小寶寶仰睡會側睡。 究其原因,出生後兩、三個月內的小寶寶的肌肉力量不大,張力與協調能力亦不足,當讓其趴睡的時候,若頭部周圍有柔軟的物體如棉被、枕頭、填充玩具或厚軟的床墊等,遮住或擠壓其鼻孔時,大多沒有能力抬高頭頸部以轉個方向來換氣。於是就有可能因而窒息死亡。 所以讓寶寶以俯姿睡覺時,千萬不可以用過軟、過厚的床墊,而且在其四周也絕不可以放置任何毛巾或玩具,更不能讓寶寶用甜甜圈樣的枕頭(原本是給仰睡的寶寶用的)來趴睡,以免發生意外。另外有些新生兒或早產兒,於趴睡時會使體表散熱量減少,再加上本身體溫調節功能尚不成熟,容易造成體溫上升而出現呼吸暫停現象。這些都是不適合趴睡的情況。因特殊原因選擇趴睡時,家長最好能密切注意小寶寶的狀況,在醫療院所當中也應使用心跳呼吸監測器較有保障。 仰睡的優點 仰睡的優點是小寶寶的臉部朝上,口鼻可以直接接觸空氣,不虞異物遮閉呼吸道而影響正常呼吸,家長因可隨時觀察到寶寶的臉,因此當寶保有任何異狀,如口、鼻處有過多的分泌物、嘔吐物或臉色不對勁時,都可以很快發覺並立刻處理,而且寶寶的四肢可以不受限制地靈活運動,對生長發育較有幫助。 仰睡的缺點 當然仰睡也不全然沒有缺點。仰睡姿勢是將人體較脆弱的一面,即胸腹部和外生殖器暴露出來,在心理上較無安全感,因此不易熟睡。有些容易溢奶或嘔吐的寶寶,在仰睡時嘔吐物可能回嗆而阻塞呼吸道,甚至吸入肺部而發生危險。 另外仰睡時呼吸會比較困難,且易產生雜音,乃因重力的關係,舌頭會往後掉,喉頭部位的軟骨蓋(會厭軟骨)也不易在吸器時完全開啟,卡在後咽部的結果,會妨礙呼吸氣流的順暢,對於原本呼吸就不太順利的早產兒、阻塞性肺疾病或有喉頭軟化症的寶寶而言,若採仰睡就會更加不利,此時,俯睡便成了不得不的選擇了。 比較之後的選擇為側睡 這麼說來,側睡似乎可以成為折衷的第三種選擇。側睡確實有不少的優點: (一)側睡可以減少寶寶嘔吐的吸嗆,口腔內的穢物可藉由側向、較低的嘴角流出,而不致滯留在氣管開口部位。 (二)側睡可以減少睡覺時的呼吸不順暢及打鼾聲,因側睡時咽喉處的軟組織集會厭軟骨不致陷入氣管開口,而且痰液和口水也較不會瀦留在喉頭,所以呼吸會較為通暢。 (三)右側臥可以避免嘔吐或習慣性吐奶,乃因胃的末端出口與十二指腸的位置都在腹部的右邊,所以右側躺可以促進胃的內容物順利排入小腸,如此可以大為減少胃中食物吐出的可能性。不過側睡姿勢不易保持很久,如果寶寶翻身成了左側臥或寶寶只習慣於左側躺,反倒易於造成食物倒流而吐奶。 沒有一種睡姿是零缺點的 儘管睡姿對嬰幼兒的影響頗大,但是由前述得討論可知,沒有任何一種睡姿是完全零缺點的。因此該讓寶寶採取那種姿勢來睡覺最好,其實端視的喜好及保寶的習慣或特殊需求來決定,再加上父母的細心觀察,並給寶寶準備適當的睡眠空間,避免一些可以預防的事故,若有疑問則應諮詢醫護專業人員,以做適當的選擇與處置,如此寶寶便可睡得飽飽,長得壯壯!

聰明選購安全玩具

2007年11月28日
公開
4

配合孩子各階段發展提供適合的玩具,的確好處多多,不過考量到年幼的孩子不具自我保護能力,任何孩子會接觸的物品都應以「安全」為第一優先。家長如欲避免危險玩具傷害到孩子,在購買時就應先檢查該產品是否具備合格標籤、詳細的商品標示,或ST標安全標誌,做好初步把關的動作。 POINT:合格標、商品標示通通不能少 台灣區玩具暨兒童用品工業同業公會總幹事簡淑超表示,玩具的危險性主要可分為物理性、化學性兩大類,前者包括玩具有尖角、銳邊,及耐摔度未達標準;後者常見有易燃,及含鉛、汞過高等問題。政府機關為了保障兒童使用安全,參考歐盟、日本、美國的規定,制訂玩具安全相關規範及檢驗標準,好讓業者有所依循,而消費者也能清楚判別玩具安全與否。 ★商品檢驗標識 按照正常的程序來看,業者在玩具上市之前,需先提供樣品給經濟部標準檢驗局,由其採取各項必要的檢查,確認有無上述物理性、化學性的危險,接著在進口報關的玩具中,還要進行抽樣檢查,如果兩者都檢驗合格之後,主管機關會核准一商品檢驗標識,上有商品檢驗之流水號,讓業者印製張貼在出售的商品,最後才進入各種銷售通路。由此可知,市面上販售的玩具如有經過檢查核可上市,除少數意外掉落者,在包裝上一定會有「商品檢驗標識」,而這也是家長購買玩具時最先要留意的地方。 ★商品標示 在商品檢驗標識之外,商品標示亦在規範之內。商品標示通常會和商品檢驗標識一起張貼在包裝上,或另做成小張說明放在包裝裡,提供予消費者正確使用產品及諮詢的資訊,而對廠商而言,則有宣告責任歸屬的含意。完整的商品標示應包含以下項目: 1. 製造商名稱及聯絡方式 2. 進口商/代理商名稱及聯絡方式 3. 玩具使用方法與說明 4. 適用年齡 POINT:選擇ST安全玩具有保障∼ 每個國家都有自己的安全標準,如日本有ST標誌;歐盟為CE標誌;美國為ASTM標誌等。台灣自二十年前向日本取經,開始推行ST安全玩具,即在經濟部指導下,成立財團法人台灣玩具研發中心,玩具廠商在取得商品檢驗標識後,也可以同步申請ST安全玩具,由玩具研發中心負責執行國家標準檢驗,檢驗合格之後,核發「ST安全玩具」標誌,讓廠商引製張貼於產品包裝上。同時玩具研發中心 並邀集消費者代表、專家學者、政府官員共同組成「玩具安全鑑定委員會」,以提高ST安全標誌的公信力。 ST安全玩具標誌屬自律性的,和商品檢驗標識並不同。雖然沒有ST安全玩具標誌,不代表玩具一定不安全,可是消費者若能購買ST安全玩具,相對可以督促業者更加重視產品的安全,而且使用時萬一受到傷害,還可按玩具中心所定之慰助標準得到一定慰助金,權作小小的補償。 國內外標準寬鬆不一? 簡淑超表示,台灣在制訂安全標準時,已綜合參考歐盟、日本、美國之規範,所以基本上適用於國內標準者,大都能通過國外的標準。如歐盟早早便提出遙控類玩具電磁波之規範,及乾電池回收等,之後許多國家也會著參考或仿效。 各國制訂之安全標準有其因時因地置宜的背景,如在歐盟的國家比較偏向自我宣告的方式,業者同樣要提出相關檢驗報告,進口後卻可直接上市,可是一旦被發現有問題,責罰之重有時足以讓一間公司關閉。而在台灣,則是由政府作把關,但礙於資源有限,無法每一件玩具都檢驗到,可能無法做到盡善盡美。當然如果玩具真的有問題,供應商還是得負起責任。

為什麼要讓寶寶玩玩具?

2007年11月27日
公開
15

每個玩具的設計,都有其功能與目的,而不同材質的玩具,對孩子來說,有著不同的啟蒙效果。家長若能依照孩子的發展,選擇各階段所適合的玩具,更能達到事半功倍之效! 小玩具 大功用 無論哪一種玩具,都有其特別的設計及既定之功能,更依個別的使用情形,對兒童的成長過程,發生預期的教育效果。例如:小女生玩洋娃娃時,會產生做母親或做姐姐的心情,並自然地對洋娃娃流露出愛的情感;當小男生在玩刀槍玩具時,會覺得自己像是英雄;而當小朋友組合成一棟房子時,會在心裡產生一股成就感。   智寶園蒙特梭利雙語托兒所所長陳鳳卿則認為,玩具的功能在於,在玩的過程中,不僅可促進粗大動作與精細動作的發展、手眼協調,亦可開發智力潛能,並能輔助照顧者與幼兒進行互動,甚至給孩子在照顧者忙碌時有陪伴物的安全感。 幼兒發展VS.適合玩具 Type1運動    家有學步期的寶寶,媽咪可為其選擇可推的小車車,或是矮而重的凳子、椅子,訓練他的大小肌肉;1、2歲左右的幼兒,喜歡鑽來鑽去與攀爬,並在空間裡隨意變化、活動,適合讓他騎乘搖馬或搖椅;而3、4歲的孩子,則可帶他到戶外跑跑跳跳,或玩盪鞦韆與溜滑梯。 Type2語文 愈小的孩子,因其語言能力不夠,要給予圖卡較多的書籍,當他語言發展更好的時候,再給他看些繪本、視聽器材或是錄音帶。家長應視孩子的語言能力發展與否,來選擇合適的語言教材與玩具。而最普遍的文字書籍包括:洗澡書、塑膠書、觸摸書等,爸比媽咪不妨多給他一些不同材質的書,刺激他各項發展。 Type3認知   陳鳳卿表示,一歲半前認知發展是與感覺動作相結合的,因此出生時的寶寶,在其上方放懸掛物,他會想要去握、抓,而當寶寶會翻身、想伸手拿、推東西,或是被事物所吸引,都屬於認知發展的範疇。    一歲半以上的孩子,其認知能力通常和語言有關,所以可選擇一些簡單的因果、邏輯推理之玩具,像是投進去會掉下來的東西,或是有助思考的圖書,如:老虎喜歡吃什麼?一拉開是肉的圖案;貓喜歡吃什麼?打開後是一隻魚的圖片,以加深孩子的認知。另外家長也可以買拼圖給他玩,但是記得拼圖的購買原則,是由少片到多片、由大片進階為小片。 Type4社會互動   一歲半∼兩歲前的幼兒,需要和照顧者有固定的互動,以形成依附的關係;但兩歲後的孩子,就開始慢慢需要一些同儕。這是因為大一點的孩子,其社會互動是建立在動作和語言的基礎上,小小孩這些能力皆未臻成熟之故。因此家長可為大孩子選擇具互動性質的玩具,像是扮家家酒、球類等。 Type5情緒    對小小孩來說,照顧者的陪伴很重要,當照顧者的陪伴不夠時,孩子可能將情緒轉而依賴在較柔軟的填充娃娃、毛毯、棉被上,有些小孩在長大以後會特別依賴某個東西,這很有可能是因為,小時候媽咪不習慣陪他入睡,怕孩子太過黏人,導致他長大以後仍依賴當時陪他入睡的娃娃。會形成這樣的習慣,基本上都與小時候缺少父母陪伴有關。   不過家長也不要因噎廢食,柔軟材質的玩具對孩子來說,是很重要的,尤其是兩三歲以後的孩童,需要可以擁抱的玩具,讓他有機會和玩具說說話、撒撒嬌,做他的好朋友。 Type6視覺&聽覺    幫助視覺發展的玩具像是樂高、著色、剪紙、迷宮、因果關係操作類的玩具,家中如有嬰幼兒,應多讓他接觸不同顏色、遠近的玩具與物品,這有助他慢慢發展出視覺追蹤、注視,提醒媽咪,盡量不要用電視來增加孩子的視覺與語文能力。   而小小孩的聽覺則處於敏感吸收期,家長可在環境中,多放些柔和的音樂給他聽,並帶他傾聽大自然中的各種風聲、雨聲,再透過語言和他解釋這些聲音。

姐姐�妹妹、哥哥�弟弟、嬰兒

2007年11月25日
公開
4

昨晚在影印行外等著太太複印嬰兒手語教室的講義時,突然聽到女兒拉開鞋子魔鬼沾的聲音,我轉身從敞開著的車窗對著女兒好奇的問:「妳為什麼要脫鞋子?」,她頭也不抬的一邊脫著鞋子一邊說:「因為我想看外面啊,脫下鞋子才不會把椅子弄髒。」 儘管我們相當習慣聽著三歲不到的女兒說話時像個四歲多的小女生,但每次聽著她熟練的用「因為」、「所以」、「否則」、「不然」等連接詞將她要表達的話說得更明確時,我們都很難相信她在一歲半前還是個讓奶奶、姑姑擔心會是個說話遲緩的孩子呢! 我們常常會遇到一些媽咪詢問我們如何教孩子學說話,我們的答覆是:父母必須時常跟孩子對談。這句話聽似簡單,但該如何跟一個還不會說話的孩子有著交談式的對話呢?我相信大部分的父母在面對孩子咿咿呀呀時,總是很傷透腦筋的試著理解,但最後又只能以分散孩子注意力或隨便應付幾句做結尾,當我們看到這種情況時,總會惋惜孩子又失去了一個學習說話與成長的機會,而父母也失去了一個能更早了解孩子想法的機會。 每個寶寶從小就懂得使用一些自然的肢體語言來讓父母知道她是餓了、不舒服、想要玩還是想被抱抱,美國衛生研究院委託加州大學進行的研究證實了寶寶不僅能透過肢體語言(手語)學會溝通,更能藉由有系統的肢體語言(手語)更早學會說話,並說得比同齡孩子還好。 在教室中,我們常會分享我們跟寶寶使用嬰兒手語所帶來的難忘經驗與樂趣。我們認為嬰兒手語之所以有助於寶寶在語言上的學習,主要是在於嬰兒手語促進了父母與孩子間的溝通。嬰兒手語讓寶寶從小就懂得語言的存在與意義,且能快速的累積字彙數,嬰兒手語也讓父母更容易去理解寶寶想要表達的意思,並給予對應的回覆。學會用嬰兒手語溝通的寶寶因此在累積知識上常比一般沒學過手語的孩子還快許多,所展現出來的自信與自理能力也比較佳。 如果妳也想要跟自己的孩子使用嬰兒手語,妳只要謹記著以下幾個技巧: 1. 嬰兒手語雖源自聽障手語,但並非相同。嬰兒手語是寶寶學習語言的途徑,使用嬰兒手語時務必搭配口語發音。 2. 嬰兒手語是寶寶表達的工具。所學習的字彙與數量以寶寶的需求為主。最好由「還要」、「吃」、「ㄋㄟㄋㄟ」三個字開始。寶寶不會想用到的字像是「打打」、「壞壞」,可以不教。 3. 手勢的比法必須一致,跟口語的意思也必須一致。 4. 跟寶寶使用嬰兒手語必須時常重覆,且要持續。善用與寶寶目光的接觸來教導寶寶嬰兒手語 (寶寶越小,注意力越難集中)。 5. 放輕鬆,把教導過程當成遊戲。 6. 時常鼓勵寶寶。 7. 不要在寶寶哭鬧時候教導嬰兒手語。

擊破瘦身困境 讓你隨時隨地都瘦身

2007年11月24日
公開
8

忙碌的生活腳步總是讓人大嘆沒有時間運動,再加上嘴饞及不知該如何控制攝取的熱量,便造就了身上一吋一吋的贅肉!這些往往是一般人最難以破突破的減重、塑身困境,本單元將一一為你解決,再提供一些隨時可做的簡單塑身運動,讓你雕塑身形、避免肥肉上身,愛美的媽咪們,不妨好好試試!不過,減重的大前提當然是要控制飲食,再搭配適度的運動才會有良好成效喔! PART1.破解瘦不下來的理由 Reason1.沒時間運動 沒時間運動往往是一般上班族最常見的減重困境,品悅診所纖體醫學中心專任醫師張華倫表示,只要明白運動對自己的好處,即可提升運動的動機,而運動對身體的好處如下: 1. 擊退慢性病:規律的運動習慣可以使壞膽固醇的數目下降,提升體內好膽固醇的數目,如此,便可改善高血壓及高血脂肪。 2. 維持身體健康:適度的運動可以改善血液循環,加強心肺功能,身體的每個器官便能因此得到足夠的營養,自然能使身體維持在良好的狀態。 3. 維持好身材:運動可以燃燒體內脂肪,達到瘦身的效果。張華倫表示,沒有運動習慣的人也可以不用刻意空出一段時間來運動,只要把握生活中的小細節就可以達到運動的成效,像是以爬樓梯取代坐電梯、早一兩站下公車增加走路的機會,或是飯後到戶外散步,而不是坐在沙發上看電視。 4. 給你好心情:運動可以刺激腦內分泌多種物質讓身心感到放鬆。此外,若是有固定規律的運動習慣,也能使自己看起來更有精神、更有自信,還能緩和緊張焦慮的心情。 5. 有助於睡眠:適度的運動可以幫助入睡,且醫學上認為,運動後的5∼6個小時體溫會稍微下降,這樣的體溫正好有助於睡眠。 Reasin 2.容易肚子餓、嘴饞 除了正餐之外,每每到了下午茶或宵夜時間,就不免想要吃些小點心,這到底是嘴饞還是肚子餓?嘴饞時該怎麼吃才不會攝取過多的熱量?而肚子餓時又該怎麼辦?張華倫指出,有些觀念認為挨餓反而會使下一餐吃得更多,且吸收得更完全,因此建議想減重的人以少量多餐的方式進食,像是一份適量的下午茶便可使晚餐的量變少,但是,下午茶一定要選些高纖低脂的零食,才能解嘴饞、稍微填飽肚子,卻又不會攝取過多的熱量。而到底哪些是高纖低脂又具飽足感的好零食呢?張華倫表示如下: 1. 蒟蒻干:蒟蒻是高纖維且低熱量的食物,可以讓人有飽足感。 2. 低卡水果:蕃茄、芭樂、蘋果等水果,熱量不高又具有多種營養素,可同時顧及減重及健康。 3. 燙青菜:將青菜川燙過後再加上一些醬料,同樣也是熱量低且富營養素的小點心喔! 4. 和風生菜沙拉:減肥期間應以清淡的和風醬取代用沙拉油調配而成的千島醬,如此才能輕鬆享瘦喔! Reason3.難以控制攝取的熱量 Reason 4.重點部位瘦不下來 PART2.把握時間∼隨時隨地瘦身操! A.做家事也能瘦身 【拖地曲腿】 【晾衣轉腰】 【洗碗抬腿】 B.等公車也不能鬆懈 【候車塑臀】 【等車瘦臂】 C.搭捷運也有撇步 【站立甩袖】 【乘車瘦腿】 【呼吸縮腹】 D.辦公室更要把握 【鬆背扭腰】 【縮腹雕臂】

【媽】不高興

2007年11月24日
公開
7

點閱次數: 爸比有個同事很喜歡小朋友 真的是喜歡到不行 他與他的女友一上車 看到我們跟我們打招呼 我們禮貌性的回禮 之後她看到喬妹就跟我們說可以借我抱抱嗎 然後他的手就馬上伸過來抱了 那媽咪我就想說沒關係就借他抱一下好了 可因為早上是喬妹的睡覺時間 要讓她睡飽比較好 但爸比的同事就一直跟她玩 之後喬妹實在受不了就在他同事那睡著了 爸比後來去看 看見喬妹睡著所以我們就沒去吵她 後來到了目地的 下車我們就把喬妹抱回來~ 之後我們回到飯店休息準備等吃飯 爸比的那個同事又過來我們這邊 因為他們就睡在我們隔壁 而我們的房門也有鎖 所以他就敲門 我們開門後他就進來說 妹妹借我帶回房間玩一下 那時媽咪我們正在跟喬妹玩 他講完之後就把喬妹抱走了 媽咪我還來不及反應吶~~ 後來我跟爸比在房間聊天 爸比就說他不喜歡人家把喬妹抱來抱去的 在我們的視線範圍那就算了 現在竟然把我們的喬妹帶到他們自己的房間去 我就跟爸比說我也不喜歡 爸比就叫媽咪我去隔壁把喬妹抱回來 因為也差不多是喬妹要喝奶奶的時間了 所以媽咪我就去抱喬妹 晚上吃飯時大家同事一起下去吃 他也要抱喬妹 從樓上抱下來吃飯就算了 到了餐廳還捨不得把喬妹還我 還是媽咪我去跟他抱回來的 跟我們吃飯坐在我們旁邊 因為沒有帶推車 所以媽咪我是抱著喬妹在吃飯 還一邊餵喬妹吃 吃的很慢 而爸比的同事吃完了就跟我說 喬妹給我抱妳們先吃 媽咪我想說好吧 先暫時讓他抱我們就先吃飯 吃完我就把喬妹抱回來了 後來大家就提議去逛廬山的小街道 我們就去逛逛 有同事買了雞蛋 等逛完後回飯店要煮來吃 因為喬妹已經睡著了 喬媽我的手又很痛 所以我們就先走回飯店 等到大家回來後我們就下去吃溫泉蛋 因為我們比較慢下去 有些人吃完了 後來我們就請爸比的同事幫我們抱喬妹 之後那個同事又去找我們請幫忙的那個同事 把喬妹抱走又去逛逛了 我跟爸比在吃溫泉蛋 但因為沒有手 所以只好讓他抱 等媽咪我吃完馬上就把喬妹抱回來了 之後我們要去奧萬大要坐小車 所以我們就跟爸比幾個同事 有人帶女朋友有人帶老婆的 我們這車只能坐8個人 所以我們就趕快找好就坐上車了 才沒有跟那個同事坐在一起 等到到了奧萬大一下車集合 他看到喬妹又想抱她了 我就先跟爸比說我去廁所等等我來抱 所以爸比就先抱著 而爸比那個同事就跟爸比說 我來抱你可以先去上廁所 爸比就說:「沒關係我自己抱就可以了」 因為怕他抱著喬妹又不知要走去那 後來爸比請他另一個同事抱喬妹 等我出來後喬妹又在那個同事的手上了 爸比出來看到就叫我去把喬妹抱回來 不要給他那位同事抱 後來司機大哥請我們吃蕃茄 我就把蕃茄拿去給喬妹吃 喬妹吃了幾口 後來他就拿他們的太陽眼鏡要給喬妹戴 我說那個太大她戴不了 但他還是要給喬妹戴 我就說你看就真的太大呀~ 而且喬妹看起來很不舒服 我就把它拿掉 馬上就把喬妹抱回來 爸比還趁機說了一句 「喬媽抱喬妹拍照囉」 所以我就很順利的把喬妹抱回來 在這段時間他都想抱喬妹 媽咪我就直接跟他說 我們自己抱就可以了 謝謝 但他還是三不五時的跑來要抱喬妹 逗逗她 但媽咪我抱的很緊所以才沒被他給抱走 要回來時坐遊覽車 我們給前面的同事抱去玩玩 他又坐在更前面那隔 結果他又把喬妹抱過去 之後我們就把喬妹給抱回來了 真搞不懂怎麼這麼喜歡小孩呢 這麼喜歡為什麼自己不趕快結婚生一個呢 而且這樣的舉動會讓人很反感 難道他自己都不知道嗎 媽咪我真的很受不了 所以喬爸也有點生氣~~

孕期肌膚保養守則

2007年11月23日
公開
4

懷孕後身體內部的荷爾蒙改變也會影響肌膚狀況,面對可能出現的色素沉澱、皮膚發癢或是妊娠紋,孕媽咪該如何預防或改善? 基本保養最重要 要呵護肌膚,首先得做好基本保養:1.清潔 2.保濕 3.防曬。基本保養做對、做得好之後,再進階到:1.清潔(含卸妝)2.保濕(含活膚、美白、抗老化)3.防曬(含抗氧化)。 一般人常犯的錯誤是基本保養沒做好,反而急於加碼護膚產品的等級,想快速看到膚質改善,包括想美白淡斑、想膚質細緻光滑、想去除臉上眼周的皺紋等。其實保養還是要從最簡單必要的項目開始,持之以恆才會有理想的效果。以下說明基本保養要注意的重點: 清潔:首重選擇清潔力佳、溫和無刺激的洗面乳。每隔幾天可進行一次毛孔淨化的清潔敷臉。 保濕:小分子胺基酸、保濕因子是不可少的保養成分,其中,小分子的保濕因子例如甘油、丙二醇、植物多醣萃取、海藻糖類等,不僅可保濕且能滋養肌膚,而皮膚也較易吸收。而常見的保濕成分玻尿酸則屬於大分子的保濕成分,雖有不錯的保濕效果,但未能像小分子一般能兼顧肌膚必需的營養。另外,保濕要適度,太濕太黏反而不利於老廢角質的代謝。 防曬:確實做好防曬ABC(Avoid,Block,Cover),躲太陽、擦防曬產品、遮太陽。所以儘量少直接曝曬於陽光下、確實擦上防曬品,而且要使用遮陽帽、傘、長袖衣物來遮蔽太陽。在使用防曬產品時,若塗抹在肌膚上有刺、癢或辣辣的感覺,此為肌膚產生不適的警訊。若長期使用,防曬成分日積月累地滲透到肌膚裡,對肌膚還是一種無形的負擔,因此,應減少使用此類防曬產品。 孕期保養品要安全 孕期的臉部肌膚保養,應避開維生素A酸、三合一藥膏等含藥化妝品,改用較安全的配方。爭議性大的精油產品,在未有專業人員指導時不宜使用。做好清潔、保濕,減少化學性防曬產品的用量,多撐傘、躲太陽為宜。 那麼如何區別化學與物理性防曬成分呢?簡單的判別方式是:有效的物理性防曬成分有二氧化鈦與氧化鋅,而其他成分則屬於化學性防曬成分。孕媽咪應儘量避用或減少使用化學性的防曬成分,因為化學性防曬成分屬性上為環境荷爾蒙,長期使用會干擾人體荷爾蒙的運作,胎兒可能因此暴露在不確定的風險之中。如果無法使用純物理性成分的防曬產品,那麼,在使用時只要肌膚出現刺、癢或辣辣的感覺,就要停止使用,如前所述,這代表肌膚產生不適,且成分可能會滲透到肌膚。 孕期專用保養品,必須是絕對安全的保養品。所以,不只在活性成分的選擇上要避免風險之外,防腐劑的種類、濃度,色料香料的種類、濃度等等,都需進一步確認安全有保障才好。舉例來說,在一般女性保養產品中,多含有苯甲酸鹽類(parabens)的防腐劑,但孕婦或是哺乳媽媽則應避用含有這類防腐劑的產品,特別是使用在肚皮與胸部,因為此類屬環境荷爾蒙的防腐劑,使用在肚皮可能間接影響胎兒;使用在胸部時,則可能因為直接接觸到乳腺而進入乳汁。 此外,妊娠紋一旦產生就不容易消失,因此「預防重於治療」是不二法門。除了要控制體重的增加速度,可另外塗抹保濕滋潤度高一些的乳液或可強化肌膚彈力纖維的保養乳霜。

魚的烹調方式決定DHA的保留度

2007年11月22日
公開
8

荷蘭的研究發現,成人平均每天吃一兩魚肉,就可以減少50%罹患心臟血管疾病的機會。因此建議您三餐中可多以新鮮魚類來取代肉類,若能每天吃40至60公克的魚肉(約1.5∼2兩),就可達到理想的保健功效。且至少應每週攝取二∼三次以上的深海魚類。 由於DHA是高度不飽和脂肪酸,非常容易氧化,所以魚肉買回家後應及早烹煮,而且採用清蒸或烤的方式,避免油炸,以保留最多的DHA。 此外,選購魚類時應注意︰肉質要有彈性、魚鰓呈淡紅色或鮮紅色、眼球微凸且黑白清晰、外觀完整、鱗片無脫落、無腥臭味等。在餵幼兒吃或給老人家吃魚肉時,要小心剔除魚刺,以免魚刺卡在咽喉。 想讓家中的小寶貝更聰明、記憶力及學習力更好,或讓自己免於心臟病的威脅嗎?提醒您,多吃魚準沒錯! 適合各階段寶寶的鮮魚食譜 *初期(滿5∼7個月) 鱈魚蘋果糊 材料:鱈魚10公克、蘋果10公克 作法: 1.水煮沸,將鱈魚入水煮熟,壓碎。 2.蘋果去皮磨泥,加少許檸檬汁,與碎魚肉一起煮開,勾芡即可。 *中期(滿8∼9個月) 鮭魚菠菜 材料:鮭魚20公克、菠菜5公克、金針菇5公克 作法: 1.菠菜以水燙軟,過水去澀味,切碎。 2.金針菇切碎。 3.水煮開,倒入鮭魚,煮開後加入菠菜及金針菇,加少許鹽調味,勾芡即可。 *後期(滿9∼11個月) 鯛魚炒蛋 材料:鯛魚10公克、豆腐30公克、蛋1�2個 作法: 1.豆腐及鯛魚切小丁,蛋打散。 2.水煮開,倒入鯛魚,煮開後加鹽調味。 3.加入豆腐,煮2分鐘。 4.加入蛋煮至半熟,熄火燜熟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