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acebook pixel code
寶寶爬爬搬搬趣味競賽!孩子人生中的第一場賽事!熱烈報名中~

Angel

他的寶貝

日期

#Tag

生活故事書在班級中的製作與應用

2007年06月21日
公開
29

生活故事書在班級中的製作與應用 一、生活故事書的緣起: 班級中的孩子,常常因為各種能力比一般的孩子發展落後而使得各方面的學習產生很大得困難。因此,為了幫助孩子在各領域進行有效的學習, 1996年由德國慕尼黑LORE ANDERLIK老師授課中介紹以「小書」將生活自理的課程應用工作分析的技巧呈現完整的操作步驟。經多年來在班級中廣泛的應用,使得小書的方法不但可應用於生活自理課程,更可擴展至情緒、態度的培養、語文的教學、認知能力的訓練,更可擴大至社會能力的養成,只要是孩子在生活上發生的事件,與他人間的互動、老師或父母可捕捉到的鏡頭,再依孩子不同的認知能力與語文表現、生活經驗在小書中呈現不同的程度的情節與語言內容。 生活故事書的教學法,可以彌補一般市面上無法購置能針對個案在學習過程中的問題而出版故事書,?彌補教具選擇上的不足,則針對個案的學習問題設計適合個案的生活故事書,此故事書可以彌補購書不易的缺憾。 就心理層面而言,可以幫助孩子理解自己的形式被同理的,就個別性而言,其內容都是根據孩子的各種表現在呈現各種內容,更符合特殊教育個別化的精神。 二、生活故事書的應用範圍: 生活故事書的應用範圍極廣,不僅可適用於學校,也可適用於家庭。尤其可由家長依個案的需求取材,取材的範圍舉凡衣、食、住、行、語言表達、社區生活、同儕間的互動、甚至社會能力的培養與訓練、情緒的控制與處理,都有可能成為最有利之生活故事書的體裁。只要老師或家長非常清處自己為孩子所定下的學習目標,並透過對孩子生活習慣的瞭解與細膩的觀察,便能因學生的不同能力而斟酌訂定其生活故事書所應呈現的內容。 三、製作生活故事書的原則: (一)以生活事件為主題: 由於學前階段的幼兒,大部分以培養其生活能力,自我照顧之能力訓練為主要內容;且生活中的每一件事均為幼兒所經驗,因此,從其經驗的生活事件中尋找體裁將更能加深其印象,也對其日後解決生活上面臨的問題有更大的幫助。因為,在生活故事書的呈現中,除了敘述事件的過程,更可透過生活故事書書透露出解決問題的方法與策略,當孩子面臨相同或相似情境時,因為生活故事書曾提供了有效的技巧,孩子自然能將所習得的技巧用於實際的解決問題中。 (二)以孩子本身為故事的主角: 在一般坊間可購買到的圖書雖印製精美,但針對有特殊需求的孩子而言,就很難協助其有效的達到閱讀效果,且不容易引起幼兒主動閱讀的意願,因為,對他們而言,其內容都屬於別人的故事,不太能引起內心的共鳴。但如果生活故事書的主角換成是自己,這樣的呈現有助於使其瞭解本身與環境的關係,尤其對於自閉症與過動兒的情緒安撫與情感表達的教育都令老師有意想不到的結果。 (三)根據孩子的語言與認知能力而設計語言內容: 每一個孩子因其身心發展上的障礙而造成其各方面的表現都比一般正常的孩子來的慢,因此,老師在設計生活故事書的閱讀內容時,需考慮到孩子的個別需求與不同發展;根據其有限的語言能力與認知範圍加以設計,以其現有的能力為基礎,將其內容依其各方面的表現而於以加深加廣,如此,不但能增加其語彙的吸收,更能擴充其認知的內容。 (四)著重孩子內心的感受: 小書的設計,乃是為了針對孩子在其內心得到滿足與認同,因此,當老師在決定應用小書進行教學時,對個案的表現則需有一段仔細的觀察;例如:孩子的興趣、孩子的習慣、在家庭中的關係、成長的背景、被家庭成員接受的程度、神而在成長過程中是否曾經有過不愉快的經驗而導致的行為問題。當成人能以同理的心情體諒孩子在學習過程中所面臨的遭遇與挫折,甚而遭人虐待或排斥,成人則可站在同理的角度,運用處理的策略,而提供其適性的教育內容並協助其內在情感的抒發。孩子漸漸會感受到,在此種模式的教學,自己是安全的、是被允許情緒的發洩、是能夠被他人讀出自己內心的感覺。於是我們慶幸的發現,孩子儘管仍無法透過語言訴說自己的內心世界,但從其臉上泛出的笑意在告訴成人 --孩子多麼需要被支持、被接受、被瞭解,也因此,一向讓老師最感困難的情意教學,都將因為老師對生活故事書應用得當而得以使孩子們對情緒的掌控、情感的表達有另一番解讀的技巧。 (五)藉故事的內容處理孩子的行為: 當孩子出現的行為問題,老師必需要有對自己與孩子的認知,正因為孩子無法呈現正確的行為模式,其原因可能因環境、先前被教育的模式、或其生理上的問題而造成,是否有必要借住藥物或家族治療等方法而處理,但當我們察覺到孩子的行為問藉著教學活動的呈現,把正確的行為模式對孩子做一正確的示範,再將此載將此正確的模式與過程,利用生活故是疏於以強化孩子對此正確行為的概念,並使之成為其生活中的部分。 (六)在故事中呈現正確的行為模式: 對於有特殊需求的幼兒而言,提供正確的行為模式以適應其所生活的環境是非常迫切的。而往往,我們在運用處理的技巧時,都會覺得,正確的行為模式是需建立在情境與事件的發生,而負面的情境與事件,在孩子面前一再地重複出現是不恰當的。因此,我們如果針對孩子的不當行為提供正確的行為模式,在陪同孩子閱讀生活故事書的過程中,自然可以窺見很多的正確行為已經很自然的表現於孩子的生活中。 (七)在故事中呈現老師期待孩子學習到的內容 無論針對行為的處理,或是語言的學習,甚至社會能力的建立,老師因為明確的瞭解孩子學習目標之內容,所以,將其內容呈現於生活故事書中。因此,生活中的任何事件都可以成為生活故事書的體裁,當老師決定孩子的學習目標,利用生活故事書的呈現,將所預期達到的教育目標進行有效的結合。因此,老師期待孩子學習到的教育內容就會在生活故事書中出現,也因為每一個孩子的能力不同,因此,老師在生活故事書的內容應用上就需針對孩子的問題與能力、生活環境做不同的應用與設計。 四、生活故事書的製作方法: • 書本: • 選擇生活上的一事件或一主題。 • 請父母或老師蒐集該事件進行的過程之相片,相片中的內容均以孩子為主角,在拍攝的過程中,不必要求孩子以視覺注視鏡頭,讓孩子在自然的情境中進行該事件。 • 決定與相片內容得以結合的語言內容,並將語言內容呈現在 A4 的粉彩紙,文字的內容以電腦打字或手寫均可,並貼上與該語言內容相符合的相片。 • 將已呈現在粉彩紙上的相片與語言內容依事件發生的順序排列,使幼兒透過生活故事書的內容得以複習生活事件中的經驗和適合該情境語言。 • 光碟: 1、以電腦掃描或數位相機拍攝相片,應用魅力四射之軟體進行生活故事書光碟之製作。 五、介入方法: • 生活故事書的教學方式: • 生活故事書呈現在個案面前,由成人依生活故事書所呈現的文字內容口頭唸誦。 • 指導者牽扶個案的手指出生活故事書中的人物並說出其名稱。 • 指導者指出文字,由個案唸誦一個短詞,再由指導者接續完成句子。 • 指導者讀誦,並由個案仿讀。 • 指導者讀誦句子,由個案接續完成未完成的句子。 • 指導者提醒一個字或一短詞,由個案完成句子。 2、應用生活故事書的教學策略: • 指導者翻閱並唸誦,兒童於一旁觀察。 • 由指導者提出問題,請兒童指認人物或提出問題。 • 指導者念一句,兒童仿念一句。 • 指導者與兒童交替進行句子接龍。 • 以講故事的方式為兒童講述。 • 由兒童看著生活故事書說故事。 3、光碟的使用方式: • 老師協助將光碟放入電腦光碟槽內。 • 老師示範滑鼠的使用方法。 • 能力佳者可由學生自行操作,能力較弱則由老師協助操作滑鼠。 六、結語: 生活故事書的教學,在本班已進行多年的教學,亦深感教學過程中對學生的影響,其主角對象可以是個人的,亦可以是團體的。教學對想可以透過一對一的個別化教學或是團體說故事書的模式進行,透過生活故事書的教學能幫助孩子發展語言、認知、社會互動、親子關係、情感表達等能力。

夾子功、數數通

2007年06月07日
公開
49

夾子功、數數通 個人簡介 姓名 陳怡潔 職稱 中正國小資源班 教師 作品名稱 夾子功、數數通 設計動機 發展起步較慢的孩子,書寫時握筆常顯得有氣無力,甚至會因控筆困難而放棄書寫、挨挨叫,其實除了書寫,小孩子很喜歡動手操作一些小東西、小玩具,並非不愛動手 適用對象 初學書寫、手指握筆無力的學生 內容概述 透過使用衣夾子來訓練手指頭的活動能力,將夾的動作加上數數,期望可以讓學生慢慢習慣、適應控制手的力量,附帶熟練數字的排列順序。 使用說明 1夾子走路:用夾子夾數字,依序移動夾子 2邊夾邊數:訓練學生口手眼對應能力 3聽夾數字:訓練學生聽辨數字形,用夾子夾數子作答 4當學生慢慢適應使力,可將課本厚度增加,同樣的唱數數字範圍亦可增加 使用說明 1夾子走路:用夾子夾數字,依序移動夾子 2邊夾邊數:訓練學生口手眼對應能力 3聽夾數字:訓練學生聽辨數字形,用夾子夾數子作答 4當學生慢慢適應使力,可將課本厚度增加,同樣的唱數數字範圍亦可增加 圖片或作品設計圖 一、 作品名稱:夾子功、數數通 二、 使用對象:初學書寫、手指握筆無力的學生,可同時練習學生唱數對應。 三、 準備器具:淘汰的不同厚度課本、透明膠帶、標籤貼紙、衣夾子。 四、 內容摘要: 發展起步較慢的孩子,書寫時握筆常顯的有氣無力,甚至會因控筆困難而放棄書寫、唉唉叫,其實除了書寫,小孩子很喜歡動手操作一些小東西、小玩具,並非不愛動手,因此透過使用衣夾子來訓練手指頭的活動能力,將「夾的動作」加上數數,期望可以讓學生慢慢習慣、適應控制手的力量,附帶熟練數字的排列順序。 (一)製作方法:由厚度較「薄」的課本開始製作。 1.在標籤貼紙上用彩色筆寫上數字(單數、偶數可用不同色筆標示)。 2.將標籤貼紙依序繞著課本貼好。 3.最後用透明膠帶將整本課本包裹貼好。 4.配上夾子就完成了。 5.薄課本配排列前面數列,如0-20;課本厚度增加,數列同時增加,讓學生練習不同的使力。 (二)相關活動: 1.夾子走路:用夾子夾數字,依序移動夾子(注意:請學生用大拇指、食指和中指三根握筆的指頭操作夾子)。 2.邊夾邊數:訓練學生口手眼對應能力。 3.聽夾數字:訓練學生聽辨數字形,用夾子夾數字作答。 4.當學生慢慢適應使力,可將課本厚度增加,同理,唱數的數字範圍亦可隨厚度增加。 (三)教具圖片: 1.數列隨著課本厚度增加。 2.單數和偶數數字用不同顏色標示,亦可搭配不同顏色的夾子。 3.邊唱數邊夾夾子囉!(學生程度不同,使用不同數列板、夾子數量也不同)

30種數學遊戲Part1.金錢的運用

2007年06月04日
公開
57

30種數學遊戲Part1.金錢的運用 文 / 章嘉凌+曾愛  專家 / 張珠綺(地球村幼稚園資深幼教老師)林淑美(私立國防醫學院附設愛德幼稚園資深老師) 學習意義:「錢」對孩子來說,剛開始可能只是能用來買東西的意義,不過,家長可以透過生活中的經驗,慢慢讓孩子了解錢不是憑空而來的,而建議正確的金錢觀,年紀再大之後,可以進一步教導他試著學會存錢以及愛惜物品的觀念。 我們生活中經常運用到數學的觀念,只是,家長往往沒有查覺也不了解該用什麼方法可以輕鬆有趣的讓孩子建立完整的數學概念,其實,只要能讓數學融入生活,並利用遊戲的方式來進行,培養數學腦你也做得到。 數學可不是只有1+1=2,數學應該是非常廣面,本期規劃了六大數學範疇從「金錢的運用、時間、形狀與顏色、量的比較、空間方位、邏輯」加以設計了三十種玩數學的遊戲。最重要的是,這些內容全是生活中家長與孩子可能會碰上的生活經驗,只要玩出興趣,相信你也能培養出數學小天才。 1【遊戲名稱:跳蚤市場】 遊戲方法: 1.家長先準備一些要賣的物品,例如娃娃、玩具、鉛筆。 2.然後準備一些零錢(也可以用假錢)給孩子。 3.由家長來扮演老闆,孩子演客人,請孩子來買東西。 4.年紀小的時候,家長可以把每個東西都定一樣的價格,例如全部一個5元,等大一點可分為5元、10元、20元增加難度。 遊戲目的:透過買賣可讓孩子建立買東西要使用錢的常識,也讓他知道錢用完了就不能再買東西,同時,建立簡單的物品價值觀念。 訓練:溝通、計算、數字。 2【遊戲名稱:一起去買東西】 遊戲方法: 1.家長出門買東西通常會帶著孩子一起出門。 2.可以拿起物品,告訴他上面貼的是價錢,要有足夠的錢才能買東西。 3.接著讓孩子看媽媽和店員交易,之後再告訴孩子,如果剛好就不用找錢,不然就要等店員找錢。 4.大一點的孩子可以給他剛好的錢,訓練他自己去買其中一個小額商品,例如一條糖果等。 遊戲目的:透過看標價,實際拿錢購買,慢慢讓孩子理解錢的用途以及找錢的觀念。 訓練:溝通、辨視、計算。 3【遊戲名稱:我要存錢】 遊戲方法: 1.當孩子已經了解物品要有錢才能購買之後,家長可以開始教他存錢。 2.如果他想買某個玩具,家長就告訴他等存夠了錢再去買。 3.所以教他把過年紅包存起來,或是當孩子有一項好行為時,給予零用錢的鼓勵。 4.等存足夠錢時,再帶他去買想要的物品。 遊戲目的:養成他存錢的習慣,不過也提醒家長當好行為(例如幫媽媽做家事、說話算話)而給予零用錢時,要注意不要讓孩子造成沒有給錢就不幫忙做家事的反效果。 訓練:習慣養成、珍惜物品、耐心。 4【遊戲名稱:認識錢幣】 遊戲方法: 1.先準備1、5、10、50元不同的錢幣。 2.教孩子由形狀小排到大或大到小。 3.並教他認識上面的數字,讓他知道1代表1元、5代表5元。 4.告訴他數字越大代表越有份量,可以買比較多或貴的東西。 遊戲目的:讓他有數字概念,並認識錢幣的不同,同時可利用錢幣的大小,讓他知道,少的面額形狀比較小一點,多的面額形狀大一點。 訓練:辨識大小、數字、價值。 5【遊戲名稱:DM比一比】 遊戲方法: 1.家長可以收集超市、藥房、電視購物等各種有標價錢的DM。 2.然後把裡面孩子熟悉的物品剪下來,例如糖果、水果、玩具。 3.教孩子認識物品與價錢的概念。 4.同時也可玩假裝買東西遊戲,給孩子一些假錢請孩子來買DM裡的物品。 遊戲目的:讓孩子有機會從照片去聯想實品,並學會買東西,也能比較不同的地方相同的物品,可能會有不同的售價。 訓練:想像、比較、購物。

30種數學遊戲Part2.時間

2007年06月04日
公開
48

30種數學遊戲Part2.時間 文 / 章嘉凌+曾愛  專家 / 張珠綺(地球村幼稚園資深幼教老師)林淑美(私立國防醫學院附設愛德幼稚園資深老師) 學習意義:時間對孩子來說是蠻抽象的概念,比較不容易理解,因此,可利用一些想法或道具把時間找出來,讓孩子漸漸認識時間的存在。所以,時間不單只是侷限看時鐘,而是全面讓孩子建立時間的概念。 6【遊戲名稱:白天或晚上】 遊戲方法: 1.告訴孩子天亮時有太陽就是白天,白天可以玩、吃飯、出門。 2.告訴孩子天黑時有月亮就是晚上,晚上要休息、睡覺。 3.等年紀大一點可以再加入中午及下午或清晨的時間觀。 遊戲目的:讓孩子隨著天色的轉變而有白天及夜晚的分別,慢慢又可以增加不同時段的天候變化觀察,例如太陽下山、太陽昇起。 訓練:觀察、認知。 7【遊戲名稱:時間配對】 遊戲方法: 1.把每天及每週固定的行為或活動加以強調。 2.利用白天上幼稚園時就告訴孩子現在是早上八點你要去上學,我要去上班,下午五點爸爸會去接你。 3.下午接孩子時可以告訴他,已經下午五點,所以,來接你。久了,就會有時間與行為的聯結。 4.例如每個假日都固定讓他看卡通錄影帶,可以對他說,星期六白天你就可以在家看錄影帶。以後看見媽媽準備放卡通錄影帶就會了解今天又到星期六了。 遊戲目的:把生活中的固定活動轉變為時間的概念,隨著年紀增加,就會更清楚什麼時間會發生什麼事情。 訓練:整點時間、一星期七天、認知。 8【遊戲名稱:現在該做什麼】 遊戲方法: 1.先準備一個大時鐘或家長利用紙板自行製作一個可以轉動的時鐘也可以。 2.然後在不同時間旁邊,貼上相關的圖片,例如早上八點旁貼上牙刷及毛巾(表示刷牙洗臉)、12點貼上食物(代表吃飯)、3點貼上玩具(代表遊戲)…以此類推。 3.讓孩子依照生活起居,查覺時間的進前。家長平常可以問他,中午12點我們應該做什麼事呢?或是孩子想吃飯時,要他去看看時鐘走到食物的位置了嗎? 遊戲目的:讓孩子更有時間觀念,也能了解自己一整天的作息,同時能加強他養成固定的生活習慣。提醒家長只要先讓孩子注意短針的變化,還不需要加入長針概念。 訓練:自我管理、整點時間、看時鐘。 9【遊戲名稱:一星期有七天】 遊戲方法: 1.家長可以準備一張畫好七個格子的紙張。 2.並編上星期一~日的文字。年紀小時,星期六、日可用星星表示。 3.從星期一醒來就給孩子一張貼紙貼在第一格,並提醒他今天星期一先貼第一張。 4.星期二貼第二張、星期三貼上第三張,以此類推,讓孩子有時間累加的感覺。 5.到了假日就可以給予不同顏色或造型的貼紙,讓他感覺假日這兩天不太一樣。 遊戲目的:時間變化也是數學觀念之一,透過一星期有七天的認識,能讓孩子有時間前進的感覺,並可理解星期一∼五父母要上班,假日才能放假。 訓練:數數能力、操作。 10【遊戲名稱:看照片想一想】 遊戲方法: 1.家長先找出以前出遊的照片。 2.指出某些照片,讓孩子自己回想當時的狀況、出遊內容。 3.再告訴孩子這些都是以前發生的經驗,讓孩子理解過去的意義。 4.再問孩子現在他在做什麼,現在做的事情就是今天。 5.再問孩子以後想去哪裡玩,還不能馬上做的,就是明天(未來)。 遊戲目的:孩子通常會把過去的經驗都稱為昨天(即使是一個月前),不過,透過回憶、思考,可以讓孩子慢慢建立今天、昨天、明天的概念。  訓練:表達、記憶、思考。

30種數學遊戲Part3.形狀與顏色

2007年06月04日
公開
44

30種數學遊戲Part3.形狀與顏色 文 / 章嘉凌+曾愛  專家 / 張珠綺(地球村幼稚園資深幼教老師)林淑美(私立國防醫學院附設愛德幼稚園資深老師) 學習意義:形狀與顏色是生活中必要的基本概念,而且未來許多的數學學習中,都會應用到形狀及顏色與數學的對應關係,例如數數看書中有幾個圓形、三角形中有幾隻小鳥等。因此,學會分辨形狀及顏色是相當重要的喔! 11【遊戲名稱:什麼東西會滾動?】 遊戲方法: 1.家長找來一些圓形以及其他形狀的物品。 2.讓孩子實際滾滾看,再分出滾得動和滾不動的物品。 3.讓孩子理解只有圓形及沒有角的東西才易滾動。 4.同時也能教孩子為什麼車輪都是圓形,而不是三角形或正方形。 遊戲目的:讓孩子了解沒有角的圓形才是可以滾動的物品。不是圓形的物品,不是滾不動就是一下子就倒掉了,讓孩子建立圓形的概念。 訓練:操作、觀察、分類。 12【遊戲名稱:衣服顏色都一樣】 遊戲方法: 1.家長可以利用自己及孩子身上所穿的衣服來玩顏色配對。 2.請孩子找出兩人身上都有的顏色並說出是什麼顏色。 3.或拿出一整套衣服的上衣,請他找出顏色一樣的下半身。 4.年紀大一點的孩子,除了可以多教他各種顏色外,也能加入顏色深淺的比較。 遊戲目的:年紀小的孩子可先學紅、黃、藍三原色,並練習分辨此三顏色,大一點的孩子可以增加顏色的種類。 訓練:配對、觀察、比較。 13【遊戲名稱:比賽說形狀】 遊戲方法: 1.當孩子已經有基本形狀概念時,家長可以和孩子輪流比賽說出家中物品的形狀。 2.可先設定某一種形狀,例如說出圓形的物品。圓形的時鍾、圓形的球、圓形的帽子...。 3.接著再說其他形狀並能同時加入顏色的表達,例如黃色三角形的盒子。 遊戲目的:讓孩子透過實際眼睛觀察及手的碰觸,更明確了解物品的外形以及顏色,同時,也借由觀察增加孩子的想像力。 訓練:觀察、反應、思考。 14【遊戲名稱:看誰有創意】 遊戲方法: 1.準備幾張白紙及蠟筆或彩色筆。 2.家長先幫自己及孩子各畫出一個正方形。此時,教孩子想像正方形可以變化出什麼東西。例如家長用正方形畫出一台電視。 3.小一點的孩子家長可以給他畫畫的建議,例如教他畫成一本書;大一點的孩子則能讓他自行發揮。 4.陸續增加圓形、三角形、長方形等。比賽看看誰畫得最有創意。 遊戲目的:小一點的孩子畫出來的物品可能不是很像,不過,家長只要著重創意的鼓勵,不用在意是否畫得漂亮。幾張白紙及形狀就能訓練孩子豐富的想像力。 訓練:創意、握筆、想像力。 15【遊戲名稱:摸摸看】 遊戲方法: 1.通常孩子會先從平面的形狀概念進階到立體的概念。 2.家長可以透過實際的觸摸,教孩子感受物品的立體感。 3.例如:摸球,告訴他這是球體;摸鐵罐飲料,告訴他這是圓柱體等。 遊戲目的:5、6歲以上的孩子比較能夠表達及理解立體的概念,家長可以在遇上相關立體物品時,先主動告訴孩子這是什麼,不需要強迫孩子立即理解,等立體經驗累積足夠時,自然就會豁然開朗。 訓練:觸摸、觀察、認知。

30種數學遊戲Part4.量的比較

2007年06月04日
公開
48

30種數學遊戲Part4.量的比較 文 / 章嘉凌+曾愛  專家 / 張珠綺(地球村幼稚園資深幼教老師)林淑美(私立國防醫學院附設愛德幼稚園資深老師) 學習意義:「量」的概念往往是需要經過測量及估計而來,但是對孩子而言,則是需要親身的體驗。大人們常用的「公分」、「公斤」等概念,對孩子來說是無法理解,而且沒有意義的。因此以孩子能理解的方式來建立「量」的概念,才能幫助孩子學會測量及估計的意義。 16【遊戲名稱:什麼東西比較重? 】 遊戲方法: 1.準備幾個不同的物品,如娃娃、汽車、球等等。但請注意避免大的東西就一定比較重,以免造成孩子錯誤的認知。 2.然後請孩子分別用手拿拿看這些東西。 3.接著問孩子哪一個比較重。 4.較大的孩子可請他由重到輕把物品排列出來。 遊戲目的:透過真實的輕重感受,孩子比較容易建立輕和重的認知概念。另外,有些東西看起來很大,如泡棉,但是實際上卻很輕,有些東西雖小,但卻比較重,可以一併提出來跟孩子討論,幫助孩子釐清。 訓練:測量估計、排列。 17【遊戲名稱:高樓比一比】 遊戲方法: 1.家長和孩子分別疊積木,並計時1分鐘。 2.再各自拿出自己疊好的積木比比看。 3.請孩子說出是誰的比較高。 遊戲目的:透過疊出不同高度的積木,孩子可以明確感受到「量」的變化。經過實際比較後,可以「眼見為憑」確認高矮的概念。 訓練:手眼協調、測量、估計。 18【遊戲名稱:創意手印畫】 遊戲方法: 1.遊戲前請先準備好一張白紙及彩色筆。 2.家長和孩子可以在白紙上分別描繪出自己的手掌。 3.請孩子比比看誰的大。 4.如果孩子有混淆或是不確定的情形時,也可以兩人手掌對手掌,實際去看兩人手掌的大小差異。 5.最後,家長可以跟孩子一起發揮想像力完成手印畫。 遊戲目的:透過實際的觀察與比對,幫助孩子建立大小的概念。爸媽還可以活用身邊的物品,如杯子、碗、鞋子等,幫助孩子在生活中建立量的概念。 訓練:測量、估計、創意、認知。 19【遊戲名稱:誰的手比較長?】 遊戲方法: 1.請家長準備好兩條長線,最好是不同顏色的線,大人一種顏色,孩子一種顏色。 2.以長線分別量孩子和家長的手臂長度,並將測量結果剪下來。 3.並利用剪下的線來比較誰的手較長。 4.然後再請孩子拿著自己手長的線,比較家中的物品,如書或是桌子等,看看是自己的手長還是物品比較長。 遊戲目的:利用實際的測量及觀察,可以幫助孩子建立長短的概念,同時瞭解測量的意義。 訓練:比較、觀察、測量。 20【遊戲名稱:數數樂】 遊戲方法: 1.先請孩子隨意撿拾小石頭,然後放在桌子上。 2.然後再請爸媽另外拿一些,放在桌子的另一邊。 3.請孩子目測,哪一邊的石頭比較多。 4.等孩子說完之後,邀他一起數一數,兩邊的石頭各有幾顆,並把數字寫下來。 5.再來印證先前目測的答案是否正確。 6.大一點的孩子可再問他,多的那一邊多幾個? 遊戲目的:讓孩子先以目測的方式,感受量的變化,然後藉由實際的數字,確認量的多少,可以幫助孩子建立清楚的數量概念。 訓練:數數、認知、觀察。

30種數學遊戲Part5.空間方位

2007年06月04日
公開
49

30種數學遊戲Part5.空間方位 文 / 章嘉凌+曾愛  專家 / 張珠綺(地球村幼稚園資深幼教老師)林淑美(私立國防醫學院附設愛德幼稚園資深老師) 學習意義:空間是一個直觀的感覺,要發展空間感,孩子需要累積許多經驗,如辨識形狀、大小到瞭解上下左右的方向。當孩子能夠觀察物品、畫出物品,就已經開始發展視覺空間的概念了。另外,動作肢體的遊戲,也可以協助幼兒發展空間感,幫助孩子親自感覺什麼是「上」、「下」、「左」、「右」。 21【遊戲名稱:跳跳小青蛙】 遊戲方法: 1.家長和孩子站在同一個基準點上如磁磚的分隔線。 2.一起數123,大青蛙(家長)和小青蛙(孩子)一起向前跳。 3.比比看是誰跳得比較遠。 遊戲目的:實際親身的體驗是培養孩子空間感最佳的方式,爸媽和孩子一起遊戲,更是親子感情最好的交流方式。 訓練:空間感、大肢體動作。 22【遊戲名稱:超級小幫手】 遊戲方法: 1.請孩子協助整理櫃子。 2.告訴他把爸爸的鞋子放在下面的櫃子。 3.自己的鞋子放在上面的櫃子。 4.家長可以隨時在生活上使用具體的上下應用方位詞,幫助孩子應用及學習。 遊戲目的:上下的概念並不難懂,只要家長適當的使用在生活及遊戲中,孩子也可以應用得很好喔! 訓練:語言思考、空間感。 23【遊戲名稱:找到自己的家】 遊戲方法: 1.準備幾個大小不同的盒子,以及幾個大小不同的物品。最好有些物品裝得進盒子,有些裝不下。 2.讓孩子試著把不同的東西放到不同的盒子中。 3.鼓勵孩子嘗試不同的組合,例如告訴他試試大積木可不可以放進這個盒子裡? 遊戲目的:當孩子運用觀察能力及小肢體動作技巧把物品放到盒子時,孩子的空間感也隨之發展。 訓練:小肢體動作、空間感。 24【遊戲名稱:大排長龍】 遊戲方法: 1.讓孩子拿出數個心愛的玩具。 2.請孩子讓玩具們排好隊。 3.接著要孩子說說看,車子的後面是娃娃還是小狗。 4.也可以換孩子反問家長排隊的順序喔! 遊戲目的:透過詢問孩子玩具的前後關係,孩子不僅可以發展空間的概念,同時也培養孩子的觀察力與語言能力。 訓練:觀察、語言表達、空間概念 25【遊戲名稱:左右對對碰】 遊戲方法: 1.先告訴孩子,那邊是身體的左邊,那邊是身體的右邊。 2.分別在孩子及家長的左右手貼上不同的貼紙。(家長與孩子是一樣的圖案) 3.請孩子站在媽媽的前方背對媽媽。 4.當媽媽下指令伸出左手,請孩子也跟著伸出左手。 5.同樣的方式,也可以請孩子伸出左腳或是右腳,藉由貼紙的辨識,加深孩子對於左右的印象。 遊戲目的:左右是相當抽象的概念,但卻是生活中相當普遍的概念。透過貼紙的引導,孩子可以反覆的練習,增加對於左右的聯想與應用。 訓練:空間、思考、辨識。

30種數學遊戲Part6.邏輯

2007年06月04日
公開
54

30種數學遊戲Part6.邏輯 文 / 章嘉凌+曾愛  專家 / 張珠綺(地球村幼稚園資深幼教老師)林淑美(私立國防醫學院附設愛德幼稚園資深老師 ) 學習意義:數學的邏輯如排序、分類、型式、配對等等,除了培養孩子基礎的數學能力外,同時也可以幫助孩子觀察力變得更為敏銳,並學習透過思考的方式來解決問題。 26【遊戲名稱:誰是不一樣的?】 遊戲方法: 1.在一堆相同的東西中,放置一個不同的物品,例如:一堆書籍中,放置一台車子。 2.請孩子拿出裡頭不一樣的東西。 3.當孩子把東西拿出來的時候,請孩子試著說明為什麼要拿出這個東西。 4.爸媽在聆聽完孩子的理由後,加以適當的引導,幫助孩子建立異同的概念。 遊戲目的:找出相同點或是相異點的觀察能力,是培養孩子熟練「分類」概念的基礎。爸媽可以多運用生活周遭的東西和孩子進行遊戲。 訓練:思考、語言表達、邏輯。 27【遊戲名稱:找伙伴】 遊戲方法: 1.請媽媽先在白紙上塗上紅、藍、綠等幾種顏色。 2.然後拿出相同顏色的彩色筆或蠟筆。 3.請孩子把筆放在一樣的顏色下面。 4.如果孩子沒有放對,可以請孩子打開筆再畫一次,觀察畫出的顏色,然後在進行一次配對。 遊戲目的:利用操作的方式,讓孩子思考顏色和筆的關係,觀察相同點,學習配對。 訓練:思考、認知、操作。 28【遊戲名稱:玩具要回家】 遊戲方法: 1.請孩子收拾玩具的時候,也是幫助孩子學習分類的最佳時機。 2.例如問他玩具和書可以放在一起嗎?剪刀和車子呢? 3.請孩子把玩具、書及美勞用具分類放好。 遊戲目的:分類的概念應用的相當廣泛,如垃圾分類也是一個很好的生活示範,當然孩子往往會有我們意想不到的分類方式,爸媽和孩子進行遊戲的時候,也不妨聽聽他們的理由。 訓練:思考、收納、認知。 29【遊戲名稱:請照順序排好】 遊戲方法: 1.準備大小不同的積木或是娃娃。 2.請孩子依照大中小排成一列。 3.一開始排序的物品不要太多,可以先從三個開始,請孩子先比較其中兩個並依序排好,再拿第三個和前兩個比較。可隨著孩子的能力增加排序的數量。 遊戲目的:排序是重要的數學基礎,幫助孩子發現即使是相同的東西,也有程度上的差異。剛開始孩子多半是依照物品的物理性質排序,如大小、粗細等。 訓練:觀察、思考、比較。 30【遊戲名稱:下一個輪到誰】 遊戲方法: 1.準備幾個積木、車子等孩子生活中經常有的玩具。 2.然後爸媽一邊唸著「車子、積木、車子、積木…」並將物品依序排出。 3.請孩子按照排好的物品順序,唸出他們所看到的物品。 4.然後問孩子積木的下一個應該是什麼呢?再下一個呢? 5.可以請孩子重覆多念幾次,察覺出次序感。 遊戲目的:相同型式是數學的概念之一,也是語言、聽覺甚至是動作的訓練,透過眼、耳及語言的方式,幫助孩子更清楚認識「型式」。 訓練:語言、手眼協調、邏輯。 專家答問 文/楊雪飛 專家/楊健 嬰幼兒發展專家 Q問:我家寶寶能從1數到100,能不能說他具備了數學邏輯智能? A答:從1數到100的能力並不等於數學邏輯智能。所謂的數學邏輯智能是指能有效地運用數學、計算、推理、假設和思考的能力。在嬰幼兒階段,主要是指具備一些基本要素。一般認爲,嬰幼兒階段主要是開發右腦,其實不然。美國提出了“全腦工程”,即要全面開發大腦,左、右腦要相輔相成、互相配合。而數學邏輯智能就是以左腦功能開發爲主,同時需要右腦配合,通過遊戲的形式,在大腦裏輸入資訊,以達到遠期效應。在遊戲過程中要注意形象性、具體性和操作性。 Q問:上小學之前,我們怎麽幫助寶寶建構數學邏輯智能? A答:這要看寶寶是否能過以下3關,若通過,就表明你已經成功幫助寶寶建構了數學邏輯智能。 第1關:是否理解數與物的對應關係。比如,媽媽對寶寶說:“寶寶,你今天穿了幾件衣服啊?”寶寶回答道:“讓我數數看,我今天穿了6件衣服。”“6”是數位,衣服是“物”。寶寶的回答就表明了他能夠把數與物對應起來。 第2關:是否理解數的邏輯關係。這包括兩部分:一是簡單的數的邏輯關係;二是序列關係,如第一、第二等。有些爸媽抱怨沒有時間教寶寶,其實聰明的爸媽在日常生活中就會注意培養寶寶的數學邏輯智能,比如,去公園可以比花壇的大小,數花盆的多少等。 第3關:是否理解數的分解和組合關係,這是寶寶上小學之前必須要解決的。如,“10”可以分解爲3和7、2和8、4和6、5和5,反過來,後者又可以組合爲“10”。 此外,爸媽也要注意培養寶寶以下一些與數學邏輯智能有關的概念:分類、序列、守恒。 總之,學齡前建構寶寶的數學邏輯智能,需要爸媽做個有心人,在日常生活的各種遊戲中來進行,這對寶寶是終身受益的。

寶寶快說話--兒童語言的發展

2007年06月03日
公開
46

寶寶快說話--兒童語言的發展   13-15個月兒童語言的發展   這一階段您的孩子能聽懂簡單的句子,服從簡單的命令,還能用大人難懂的"小兒語"跟周圍人說話,甚至能模仿大人的樣子與別人"談話"。但是,他能說的只是一些由一個單詞組成的句子。 3~15個月嬰兒語言發展的特點:   1.語言理解方面 這時您的孩子已能聽懂一些常見的最基本的日常用品名稱。當您說出某個事物的名稱時,他能從周圍環境中或圖畫中認出這個物體;當您說出身體的某一部位時,他能認出被稱呼的那個部分;他還能執行某些簡單的命令,如"把球放在桌上"、"把鞋給我"等等。由此可見,這一階段他能聽懂的話比他能說的話要多得多。在以後的發展階段,他將逐漸學會說這些話。   2.語言表達方面 這時他還只能說出一個一個的單詞,而且辭彙量不豐富,大概有一二十個單詞。他會用一個單詞表達多種意思,因爲對他來說,一個單詞就是一個"完整的句子",同一個單詞在不同的場合可以代表幾個不同的意思。如"水",也許是"要喝水"也許是"給我一點水"。可見,他最初幾個單詞所表達的意思,不一定與您能理解的意思相同。到底是什麽意思,您要結合當時的情景和他的具體情況來分析,有經驗的父母一般都能準確"領會"自己孩子的意見。   一. 父母指南:多跟孩子談話   1. 幫孩子學習新詞 這一階段以及隨後的幾個階段裏,嬰兒學習語言的主要任務就是擴大辭彙量。您的任務就是幫助孩子掌握新詞。   當您想讓孩子學習某一新詞時,要儘量使用簡短的話語,不要讓大量多餘的語言淹沒了所要教的新詞。您可以變換句中的其他成分,但一定要突出您要教的詞。如您可以說:"這是球!那也是球!快抓這球!寶寶快抓球!"這樣,句中的新詞"球"就被您反復說出並加以強調了。發果在說"球"這個單詞時,您能稍微加重語氣並清楚地說出來,則教育效果會更好。   如果他開始發的這個單詞的音不準確,也不要批評他或是打斷他,可以反復說這個單詞,爲他下一次模仿作榜樣。對於他的每一次嘗試、無論正確與否,您都要予以鼓勵。   2. 多跟孩子交談 研究表明,嬰兒所掌握的新單詞中,約有三分之二是通過日常父母與之有意無意的交談而獲得的。喜歡而且善於與孩子交談的父母,其孩子的語言能力要明顯高於那些少言寡語父母所帶的孩子。   而且,最新語言心理學理論認爲:嬰兒最初所掌握的語言主要就是通過對周圍語言環境的模仿而獲得的。所以,您一定要多和自己的孩子交談。   二. 適宜的教育活動   1. 手指遊戲 手指遊戲不但能增進母嬰之間的感情,而且能給嬰兒提供練習手部動作和說新詞語的機會。無論在床上還是在地板上,您都可以讓孩子與您面對而坐,然後饒有興致地拉著孩子的手,邊念兒歌邊幫他做動作:雞鬥鬥,雞鬥鬥(將孩子的兩個食指相碰),嘟--一隻飛走啦(右手向右上方面弧線後放下),嘟--又一隻飛走啦(左手向左手方面弧線後放下)。做完這些,孩子會咯咯咯地笑起來。等您做第二遍時,他竟然也會伸出手想學著自己做,而且嘴裏還會嘟嘟嘟嘟地說個不停。雖然說得不清楚,但您能感覺得出他是在模仿您。   2. 學動物叫 孩子們喜歡小動物,更喜歡聽大人學動物叫。這是教孩子學習新單詞的一個絕好機會。您可以指著畫冊上的小動物對孩子說:"牛,牛,這是牛,小牛說話哞哞哞。貓,貓,這是貓,小貓說話喵喵喵。雞,雞,這是雞,小雞說話嘰嘰嘰……"很快孩子會把這些動物的名稱和它們的叫聲聯繫起來,並在說話時用這些動物的叫聲來代替它們的名稱。如當他以後說到貓時,就會用"喵喵喵"來代替。   3. 發聲遊戲 嬰兒喜歡聽各種不同的聲音。您可以和他玩各種發聲遊戲。比如,當您和孩子面對面時,可以用嘴唇發出以下幾種聲音並鼓勵孩子模仿:(1)嘴唇拱成圓形並往外吹氣,發出"shi-"音,這樣可以讓孩子及早練習普通話中最難發的卷舌音。(2)依次發韻母音,每次發一個,如"a、o、e、i、u"等等。每次發音可以適當地變換音調的節奏,就像歌唱家在練聲一樣。(3)把兩個韻母音連在一起發,每次發兩個,如"u-o-、a-o-、o-u-、i-e-、i-a-"等等。如果你會唱歌,可以把這些音當歌一樣唱出來,每首"歌"裏不要太多的音,一兩個就行。   4. 猜猜看 把孩子平時愛玩的玩具都收起來,放進一個不透明的口袋裏。然後跟孩子面對面地坐著,指著口袋問他:"寶寶猜猜看,裏面是什麽?"他會看看您,又看看口袋。當他從裏面拿出一樣玩具時,您把口袋合上並高興地告訴他拿的是什麽玩具,如"啊!積木!寶寶拿的是積木"等諸如此類的話。如此反復幾遍以後,您可以指著地板上孩子拿出的玩具問他:"這是什麽呀?那是什麽呀?"如果過了一會兒他還不回答,您就告訴他:"噢,這是小汽車,寶寶的小汽車!"   三. 語言發展檢查指標   這一階段,你的孩子可以做到以下幾點:努力模仿成人的動作和語言(主要是語音和新詞);能夠聽懂10個左右常用物品的名稱和一些他比較熟悉的簡短的句子;經常挂在嘴邊的單詞有8個左右;能根據成人的要求分別指出自己的鼻子、眼睛、嘴等;會按成人的要求指出生活中比較熟悉的人和物;會搖頭表示不同意或拒絕;會說一些成人不容易聽懂的"小兒語"。   16-18個月兒童語言的發展   到了這一個階段,您就會發現,孩子就像電腦一樣,不斷地從外界吸收新的資訊並“貯存”起來,新掌握的詞語層出不窮。您甚至可以和他進行“對話”了。您會感到吃驚,他確實有一種“吸收的心智”(蒙台梭利語)。嬰兒的機械記憶能力是非常強的。   一、語言發展的特點   1.語言理解方面 16~18個月的兒童能夠聽懂日常生活中簡單的話。對於有方向性的命令式語言,不用借助任何手勢或面部表情就可以完全理解了。如9個月時您對他說“寶寶,過來”,必須伸出雙手迎接他,他對這句話的理解更多的是憑藉您“雙手迎接”的動作。而現在您只要說出這句話就行了,不用憑藉動作或面部表情,因爲他已經能理解您的指令式語言了。    2.語言表達方面 孩子已會對日常生活中一些常見的事物進行命名,如把撥浪鼓叫作“咚咚”,把貓叫作“喵喵”等。但是,他在命名或使用新詞時會出現一種“泛化”現象。比如,他會把所有的四條腿動物都叫作“狗狗”,把所有的圓形物體都叫作“球”。這表明他的語言已經發展到了一個新的階段。   另外,這一階段,有的孩子說話時還有“小兒語”。他的小兒語中有旋律和抑揚頓挫的音調變化,在某些情況下很像成人說話。有時,他還喜歡模仿成人沒有意義的話。   二、父母指南   跟他談周圍的一切 孩子渴望瞭解和學習周圍的一切,您應該告訴他大家正在做的事情,如媽媽在打掃房子、爸爸在看報紙、寶寶在玩球等。每當孩子接觸新事物、體驗新情感時,您都要教他說有關的詞語,跟他談談他看到、聽到和做著的事情。還可以談談最近發生的或不久就要發生的事情,但一定要用短小簡單的句子。千萬不要錯過機會--跟他說話!  三、適宜的教育活動   1.自製“小圖書” 從現在開始,您的孩子可以擁有自己的圖書了。您可以自己做一本,如有合適的也可以買一本。書裏面最好是孩子熟悉的人和物的圖畫。這本書將很有效地增加孩子的辭彙量,而且您會發現您的孩子會時常向別人“炫耀”他擁有的這本書。   您可以在他的“小圖書”中貼上全家人的照片,貼上家裏的玩具、寵物以及各種常見物品的照片或圖片。然後您就和他玩“您說他找”或“他說您找”的遊戲。您每說一個人或一種物品的名稱,就讓他在書中找到相應的照片或圖片並指給您看;或他說出一個人或一種物品的名稱,您在書上指出相應的照片或圖片來。這種遊戲能不斷發展他的語言能力。   一開始,您做的書不要超過4-5頁。等他熟悉這本書裏的所有內容以後,您再從低幼讀物上剪下一些圖片,增加書的厚度和新的“學習任務”。通過這種遊戲,您會驚奇地發現,孩子的辭彙量增長得極其神速!    2.一、二、三! 最新研究表明,嬰兒在4~6個月時就已能辨別出事物在數量上的最基本差別(如一塊糖與許多糖),有了數概念的萌芽。在日常生活中,您有很多機會可以對孩子說數詞。如吃點心時,您可以告訴他:“這是一塊餅乾,兩塊餅乾,三塊餅乾!”   3.洗澡時的遊戲 在給孩子洗澡時,可以在澡盆旁邊放一個裝滿玩具的小籃子。裏面放一些塑膠的船、小桶、鏟子、勺子、杯子和小壺等等,他洗澡時可以從籃子裏裏拿出來玩。他一邊玩,您一邊告訴他,他正在玩什麽,怎樣玩。這樣,他就能聽到很多描述動作和活動的詞語。如下面這些例子:   當他用杯子在澡盆裏舀水時,您可以對他說“啊,你在用杯子舀水”,“現在杯子滿了”,“你把杯子裏的水倒出來吧”等等。   您還可以從澡盆裏捧出肥皂泡來吹,然後對他說“寶寶看我吹泡泡”,“它們飄得真高”,“寶寶你也來吹泡泡,好嗎?”等等。   這樣,您的孩子在洗澡的同時,語言和動作都得到了很好的訓練,真是一舉多得!   4.“打電話” 當您打電話時,可以讓孩子也來聽聽您和誰在講話。孩子對打電話深感好奇,對電話裏傳出的聲音他會感到非常驚奇。   如果家裏人或熟人來電話且沒什麽急事的話,您就可以把孩子叫過來,讓他跟人說話。對方在電話那端會不斷地向孩子發問,您會發現孩子非常想回答、想說話,但最後卻只能夠嗯嗯哼哼地“回答”對方的問題。這很正常!他只是不習慣於“跟電話說話”而已。 有了以上經驗後,您可以用玩具電話在家跟孩子“練習”打電話,您跟他“打電話”時,一定要用語簡單明瞭、結合他熟悉的事情來說,而且您一定要耐心聽完他的講話,鼓勵他多說。   這個遊戲能夠有效地促進孩子語言交流能力的發展。它是孩子非常喜歡的一種遊戲。   四、語言發展檢查指標   這一階段,您的孩子可以做到以下幾點:可以理解簡短的語句;理解並且喜歡節奏和歌曲;能夠理解並執行成人的簡單命令,如“把杯子給我”;能夠理解的詞語比他能說出的要多得多;能夠聽懂並指出自己身體的各部分;經常挂在嘴邊的單詞有20個左右;喜歡翻弄帶圖的書並指指點點;會說“不”以表示不同意或拒絕;會跟人打招呼(“您好!”)和道別(“再見!”);會對他看到的物體進行命名,命名時常有泛化現象,如用狗來稱呼看到的老虎、狼等四條腿的動物   19-21個月兒童語言的發展   你的孩子18個月時,經常挂在嘴邊的單詞只有20個左右,而到21個月時,他將說出100多個單詞。爲什麽會有這麽大的差別呢?因爲在本階段裏發生了一次“詞語爆炸”現象。   一、 19∼21個月兒童語言發展的特點   1. 語言理解方面   這一階段,你的孩子將越來越“善解人意”,因爲他能理解的詞越來越多,可以說是“與日俱增”,每天都在增加 辭彙量。   除了名詞以外,他還可以聽懂很多描述事物特徵的形容詞,如“熱、漂亮、髒”等等。對於一些描述方位的詞語。 如“在裏面、在外面”等,他也能理解。那些描述日常生活基本動作的詞語,他已能全部理解了,比如“坐、看、吃、睡、打開、關上、拿、走”等等。有趣的是,從這一階段開始,他牟擺脫情景單獨理解您的語言了,如您什麽都不拿對他說“來,我給你梳梳頭”時,他也能準確地理解。   另外,這一階段他開始不斷地向您提高。他總是要您告訴他各種事物的名稱,問您“那是什麽”、“那叫什麽”等問題。這實質上是他在學習語言。這個時期是他掌握詞語的第一個關鍵期!   2.語言表達方面   這一段,孩子的語言表達能力將發生質的飛躍。他以每個月平均說出25個新單詞的速度發展著。這種掌握新詞速度猛然加快的現象,我們稱爲“詞語爆炸”。許多母親都有這種突然的感覺:孩子怎麽一下子會許多詞語了呢。 另外一個大的變化就是,這階段您的孩子將說出由兩個單詞組成的句子來,這就是我們說的“雙詞句”。如他說“走”

幼兒學習數學的方法..和增進幼兒數學邏輯智能的遊戲.....

2007年06月03日
公開
46

教孩子學習數學,不要用舊式的數學觀念(強調演算)來教孩子,也不要以成人的自己的經驗、思維模式來要求孩子。 如果能運用一些有趣的方法,孩子就會有興趣,例如-準備一些有趣味的材料、教具、遊戲,孩子就會喜歡,通常我們可以用下列方法來引導孩子學習: 隨機教學—在日常生活中,隨時隨地把握情境及機會,介紹或比較東西的大小、 長短、 高低、 粗細、 厚薄 、輕重、遠近、 快慢, 教孩子分類比、較、對應、增減…。可以利用路樹、 汽車、 行人、食物、器具….來做數學。 利用實物實況—生活中幾乎每個時間都在使用數學, 指導孩子打電話, 買東西時請小朋友計算價錢,甚至協助付錢..。在當小幫手當中,就接觸數學。 利用教具玩具—有些積木 、圖卡、 玩具有很具體的數學概念設計,可以讓孩子操作,用玩玩具來玩數學的遊戲。 利用電腦—電腦的輔助教學係統有很多好玩的數學遊戲,利用孩子愛打電動玩具的興趣,接觸電腦學習數學。 透過益智遊戲—樸克牌 、大富翁、 各種棋藝的玩法都與數學邏輯有關,拿它們來當橋樑教孩子的數學以及邏輯概念。 利用生活統計表—家用的預算表,孩子記錄自己的零用錢的累進和花費,統計儲蓄情形,讓孩子參與生活計劃,一方面可以學習關心家庭狀況,一方面學習生活數學。 透過團體遊戲—在孩子與別人互動中,也有很多與數學有關的概念學習,例如--比賽、 輪流、 程序….分數 比例。 孩子學習數學的方法很多,基本上要以愉快的經驗為重要考量,不但孩子愉快,與他們互動的成人也要愉快,才能使數學遊戲更好玩。 盡量利用身邊的器材,越生活化越自然,甚至不要為數學而學數學 。用很多樣的玩法,反覆相同概念的玩,使孩子更熟練,更得心應手,也就更有成就。可以與其它的領域連結一起學,例如-在唱歌中學數學,在閱讀、 在科學觀察、在社會遊戲中學習數學, 不管是用那一種方法、形式學習數學,不能忽略的是--要注意孩子的反應,並且以循序漸進的方式進行。 增進幼兒數學邏輯智能的遊戲 一 、數數與摸摸—1.材料—家中任何可讓孩子接觸的物品、 茶杯、 椅子…。 2.做法—讓孩子一面摸、一面數、或把數子卡擺放在旁邊。 3.功能—把抽象數字具體化。4.延伸—可以玩加法、 減法。 二、 猜猜有多少—1.材料各種形狀大小的空瓶子 、糖果、 栗子、 石頭…。 2.做法—請孩子把糖果放入各種瓶裏 ,看不同的瓶子它們的容量、數量、而且比比看。 3.功能—加強數量與容量的概念。 4.延伸—加入數量的名詞相同 、較多、 最多、 最少…和共有。 三 、量量看多少—1.材料—各種尺 、家具、 牆…。 2.做法—請孩子用尺來度量物件的長短、 並將結果列表。 3.功能—瞭解物體大小、長度。4.延伸—討論長和寬 圓周…。 四、 比比差多少—1.材料—相同的茶杯、 瓶子、 容器數個。 2.做法—將瓶子裝入不同比例的水,然後按序列排好,比比看。 3.功能—瞭解序列、高低…。 4.延伸—用棒子敲杯子 ,聽聽看-聲音的高與低。 五 、秤秤看多少—1.材料—磅秤或量體重機 ,孩子可接觸的物品…。 2.做法—教孩子看磅秤的數字,然後實際去量- 書、娃娃…的重量。 3.功能-瞭解輕、重 和比較。 4.延伸—按輕重序列畫下所量之物品。 六 、算算看多少—1.材料—玩具、 餅乾盒、 飲料罐、 書….。 2.做法—把所有物品全部標上價錢,做一些紙幣、 做買賣遊戲。 3.功能—瞭解價錢和錢的數法。4.延伸—認識真的錢幣的幣值。 七、分分看多少—1.材料—各類扣子、 別針、迴紋針….蛋盒。 2.做法—讓將這些扣子 、迴紋針…加以分類,置在蛋盒的凹槽裡 。 3.功能—學習分類、辨別..。4.延伸—分類後加以計量、比較、序列。 八、 填填看多少—1.材料—16開大紙張、 膠水、 豆子、 樹業、 種子、 碎布、 扣子…十種。 2.做法—紙上畫橫線區分為十格, 孩子將細小東西分類黏上,然後計數、寫上數目。 3.功能—練習寫數目字 4.延伸—格子可以變化,做成造型成一幅畫。 作者 光明幼稚園 園長:楊秋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