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acebook pixel code

Angel

他的寶貝

日期

#Tag

123數學遊戲大作戰文/柯雅齡

2008年10月01日
公開
70

123數學遊戲大作戰文/柯雅齡 對於發展遲緩或是智能障礙的幼兒,在數學活動的學習,常常會陷入困境,也讓老師及家長在教導過程中,感到相當的困擾,將一些活動整理以學習目的歸類之後,提供給您參考: • 大小真奇妙:將同樣的東西各準備一大一小(要有明顯的差距),讓孩子去區分比較,帶著孩子一邊放,一邊說出:「大的」、「小的」;或是做大小物品的分類,並分別放進固定的盤子內。當孩子都有大跟小的基本概念之後,在漸進加入不同大小的物品(以日常生活中常見的物品為主)進行排列,或是利用市面上現有的套環教具、套杯遊戲(在孩子還不熟悉之前,可以先讓孩子排列在桌面完畢之後再做套疊動作)。 • 長短、高矮、多少比一比:練習長短可以找鉛筆或是長短繩,讓孩子幫忙排隊,長的排在一起,短的排在一起,再依照長短做排列,也可以運用蒙特梭利教具的圓柱體,做高矮、粗細的比較練習。練習多少,將籃子內放置孩子喜歡的物品,分置在兩邊,讓孩子選擇最多、或是最少的一邊。在一邊練習中也一邊說出「長的」、「短的」、「高的」….。 • 形狀大考驗:對於較小的孩子,或是認知功能不佳的孩子,可以先以市面上的形狀盒或是形狀嵌圖版,讓孩子實際拿起不同形狀,並放進形狀版中,以熟悉不同形狀。再認識三種基本形狀(圓形、正方形、三角形),這時候也可以搭配玩神秘袋遊戲,準備兩組的基本形狀,一組放進神秘袋中,另一組提示用,例如:在神秘袋中放進2~3個基本形狀,若要請孩子拿出圓形,則拿出另一組圓形給孩子看,並說出:「拿出一樣的圓形喔!」,孩子將手放進神秘袋中,嘗試找出圓形。進行形狀版或是積木的分類,也可以手勢提示個案形狀,也讓孩子跟著模仿一次;在日常生活中,就有不同形狀的物品,像是不同形狀的餅乾,也可以讓孩子進行形狀貼畫,提供給孩子不同的形狀色紙,讓孩子組合成作品,可搭配七巧板進行。 • 我也會數數:唱數是孩子最容易朗朗上口的,平常可利用兒歌童謠唸唱,但在數數的練習,就需要較為費心,需要帶著孩子的手指頭一個一個跟著數,並說出最後的總合。在日常生活中,還是會常常運用到的像是讓孩子協助發點心、糖果,放進盤子內。自製一份迷宮遊戲,丟了骰子決定要走幾步,孩子就要跟著數幾歩前進,看誰先到達終點。 • 數量概念:剛開始先由一個開始練習,再漸進到三、五、十的概念,先練習「給我一個」,當然這時候不要一次給孩子太多東西,最多三個在桌面上以免混淆。媽媽跟孩子練習「媽媽要吃三個」請孩子將三個放在盤子內,或是加上數字卡作對應。市面上有天平教具,讓孩子練習兩邊物品的對應,或是數字與物品的對應。或是數字卡(數量與數量的配對、數量與數字的配對)。也可以自製兩顆大骰子,跟孩子玩比大小,孩子丟一顆骰子,媽媽丟另外一顆骰子,看誰的數量多,也可以讓孩子自行決定要比大、還是比小,增加活動的趣味性。另外貼紙、蓋印章也一直都能吸引孩子,將貼紙、蓋印章作為孩子數量的練習可是可行的。釣魚遊戲,比賽看誰掉到的魚數量最大,為勝。或是在數字卡上,讓孩子以衣夾夾上該數量,若孩子對於數量還不熟悉,可以顏色點點貼紙貼在數字卡上作為提示。再者就是進行夜市常在玩的箭靶遊戲(越射進圓心分數越高)、套環遊戲(套進環內的數字越大,則勝)、保齡球遊戲,這些遊戲都可以在家中自行設計進行。 • 數字123:提到數字練習,光是撲克牌遊戲,就可以玩出不同的玩法,像是數字的配對分類、數字的排列、心臟病遊戲,這都是大家相當熟悉的,也可以依據孩子的程度再多做變化。還可以玩跳房子(或是九宮格),在房子或九宮格上加上數字,除了原本的順序跳玩格子之外,還可以練習只要老師喊到哪一個數字,孩子就要站上去,改變為兩個孩子互喊,再進階到輪到喊的人喊出的數字,另一個孩子則不能跳上該位置,增加學習的多變性。另外可將乒乓球或是球池內的小球上面寫上數字,小朋友抽數字,並要大聲唸出來。或是在椅子上編上數字,玩大風吹遊戲,剛開始先讓孩子說出自己位置上的數字或是數量。除了介紹這麼多遊戲外,紙上作業像是數字的連連看,或是讓孩子協助對發票。至於數字的練習,可以先做沙板上、鏤空版上數字的練習,以手指跟著寫出數字,到看著寫數字,再自行練習握筆寫數字。 • 誰是第一名:這提到序列遊戲,在競賽遊戲中隨機認知誰是第一名、第二名…,或看卡通節目、偶劇、故事時也同樣可以進行。當孩子排列一排時,可以請小班長做發號施令的動作,拿給第四個小朋友三顆糖果…。序列還有時間先後順序、大小、多少、高矮…等概念。 • 分合練習:在孩子具備簡單的數量概念之後,可以進行簡單的加法遊戲,先從實物開始進行,像是積木、物品的分合,進行五的分合、十的分合,將一堆東西分開分置在兩邊,再將不同的物品放在一塊,想想看有幾種不同的分合方式,依序寫下來,等熟悉之後,再加上加法、減法、等於…等符號,配合實物及書面的操作進行。 • 錢幣遊戲:剛開始先讓孩子分辨硬幣及紙鈔,在分辨硬幣時,也可以進行硬幣的拓印遊戲,再將不同的硬幣及紙鈔做分類,在大略認識不同的硬幣及紙鈔時,也要確認孩子是否具有了解幣值的概念,若無,則先以一塊錢的硬幣為單位,進行配對,像是一個十元硬幣,則可以兌換十個十元硬幣,以此類推。熟悉了錢幣之後就可以進行商店遊戲,孩子自己將自己的物品、玩具標上金額開商店當老闆、當收銀員,當然也可以當顧客購買物品,或是進行大家熟悉的大富翁遊戲。 提供了這麼多數學遊戲,相信您已經可以將數學靈活運用成好玩的遊戲了,與孩子輕輕鬆鬆的進行數學活動。當然之前提到的活動,是可以互為運用,像是釣魚遊戲,就不一定只有在數量概念中才可以進行,大小、形狀、數字、分合等活動中,也都可以進行,同樣一個骰子遊戲也可以運用在不同的活動中,只要將骰子上面稍做改變。 對於孩子而言,「熟練原則」是相當重要,但不是要讓孩子在不會的部分一再重複寫、重複練習,這樣孩子會很快感到厭煩,也會相當挫折的。身為老師、家長的我們是要以不同的教學型態及策略,來引導孩子進行同一個學習目的,在做中學習,會比較快達到學習的成效。

作訓練十撇歩文/柯雅齡

2008年10月01日
公開
48

作訓練十撇歩文/柯雅齡 (轉載於國語日報特教版) 謙謙,是媽媽口中坐沒坐相,站沒站相的小孩,可以靠就靠,可以躺就躺,好像一刻也停不下來,一直變換不同姿勢,東靠西靠就是喜歡賴在大人的身上。媽媽發現謙謙對於事情的專注力沒辦法持續,就覺得謙謙懶懶的,做什麼事情都不太願意興致不高,也很少看見謙謙主動去玩遊樂器材,媽媽帶他去公園最多就是看他在一邊玩玩沙坑、坐在一邊,帶他出門自己的包包懶得背、自己的水壺、東西也懶得自己拿,既使勉強拿一下下就會喊手酸。 其實有很多發展遲緩的孩子,通常醫師及治療師也會發現他的肌肉力量較為不足的問題,一部分是生理問題外,也與學習經驗相當有關,除了可以請求物理治療師及職能治療師進行評估及治療課程外,媽媽在家中也可以多增加孩子的動作經驗。筆者就這幾年與孩子互動的經驗,整理為以下十個在家中可以進行的活動,提供給您參考: 一、玩攀爬及吊單桿的遊樂器材:利用戶外遊樂設施玩攀爬的活動,剛開始先由由低處慢慢爬到高處,及需要較多的身體及動作協助。肌肉力量不足的孩子,要做攀爬及吊單桿意願通常都不高,為了增加孩子的意願,剛開始需要較多的協助,像是身體的攙扶,讓孩子覺得有安全感,只要他願意再往上一歩,則給予鼓勵,以加強他的信心;或在他能力範圍內,以競賽的方式進行,跟弟弟一起比賽看誰可以爬得比較高、吊得比較久。 二、親子拔河:在家中可以與爸爸媽媽玩以雙掌伸直用力互推、右側身體互推、左側身體互推或屁股互頂..等身體用力的動作;或是將家中被單捲成長條,劃一道基準線,就直接與孩子玩起拔河的遊戲。 三、投擲重物或丟沙包:為了增加手部的力量,可練習將沙包或重物往到固定位置丟,剛開始為了增加活動的趣味性,可以準備一個箱子,讓孩子將東西往一目標物丟,或在牆壁上劃一簡單的圖案,作為視覺提示。也可以在箱子內放一個餅乾鐵盒蓋或鈴鼓,只要物品一往內丟就會有聲音的回饋,這也是一個很好的視動協調及專注力訓練的遊戲。也可以加上計分版,看誰是灌籃高手喔! 四、翻滾或爬行:運用身體的力量進行爬行及翻滾的動作,且改變各種姿勢前滾翻、後滾翻、側翻、小狗爬等,並改變行進方向,如向前、向後、向側面爬行等。為讓孩子更有動機進行活動,可以增加一些道具作為障礙物或是動向的指標,像是排幾張桌子讓孩子過山洞;或是配合故事情節讓孩子一邊聽故事一邊模仿故事情節作動物爬行。 五、仰臥起坐或小飛機:為了增加身體的穩定度,可以練習仰臥起坐及作小飛機的動作(孩子俯臥在床邊,上半身懸空支撐,雙手作出飛機的樣子),剛開始坐仰臥起坐時,可以下肢彎曲頭部的地方放著枕頭,增加成功的經驗,漸漸的再減少協助。小飛機的動作也是採漸進式進行,剛開始以胸部靠臥床邊,慢慢的再挪到腰部位置。 六、小牛拉車:這是一個很好的活動,也是個難度較高的活動,就是讓孩子雙手撐地,父母親協助抓住雙腳,讓孩子用雙手走路。剛開始孩子無法將整個身體及手臂支撐起來,需要父母親盡量將孩子的身體往上抓,讓孩子可以自己雙手撐起,及前方需要放一些孩子喜歡的物品,讓孩子有意願往前進,以可以跟弟弟輪流交替,不管是當小牛或是當牽著小牛前進者,都需要相當用力的。 七、跳床及跳格子活動:藉由跳床及跳格子對下肢關節的刺激,可以增加下肢的肌肉張力。當然只有跳床也會讓孩子覺得無趣,也可以配合跳床及丟球的活動;可以在戶外空間以粉筆劃出圈圈讓孩子跟著做單腳雙腳跳,或以幾個呼拉圈變換跳的方式;在家中也可以運用家中地磚作連續跳躍的基準,熟悉後可再增加難度,放置障礙物,讓孩子練習跳躍障礙物。 八、推重物:推重滾筒或重輪胎等需持續用力之活動,有時候也可以利用家中的整理箱上面裝著重物,讓孩子幫忙推,也可以成為一簡單的遊戲,將弟弟放進整理箱中,讓孩子幫忙推或輪流交替推,孩子都會覺得相當有趣,且持續度會高一些。 九、穿戴重物:除了主動性活動外,有時候也會採取較為被動的方式,建議媽媽可以在孩子在手上腳上套上甜甜圈沙包、在衣褲口袋內放重物、背或拉加重的書包等。 十、幫忙家事:幫忙提重物、到超市協助媽媽提購物袋、自己背書包拿水壺,簡單的家事,像是:擦桌子、摺衣物、掃地,協助重新安排房間內的家具,協助收拾大型的玩具或器材。幫忙作家事,這不僅是動作訓練,也是孩子自我責任的建立。 有很多媽媽會說,孩子都不喜歡做運動,常常因為這樣也影響親子關係,我想這是必然的,對孩子而言,他是不會去嘗試易使自己挫折的活動,孩子本身動作能力不佳、體力也較差,他就勢必不會去選擇需要費力的活動進行,所以剛開始家長的鼓勵及協助是相當需要的,且如何將活動給趣味化,讓孩子在沒有壓力的情況下,做運動。 所以不建議做魔鬼訓練,希望孩子在短時間進步神速,這樣往往會有反效果,且容易引起孩子情緒反彈,而是將動作訓練持續成為生活中的一部分,嘗試將這十項活動放進日常生活作息中,當作是親子互動的作業,也就目前家中環境實施的難易度,及孩子動作能力作為考量,一星期以三到五個活動為主,只要有進行該項活動,則在表格上填上日期,或是讓孩子自己貼上貼紙或表情符號,一週進行後,可調整其難易度,再更換其他的活動交互進行。當然除了以上這十項活動外,還有很多很多有去好玩的活動,那就需要藉助聰明的爸爸媽媽為孩子量身訂做了。 其實除了發展遲緩的孩子,現在的孩子普遍動作經驗都相當不足,父母親還是要多利用假日到戶外走走,爬山、跑步、跳繩、直排輪、游泳等以加強足夠之肌耐力,除了能養成孩子的運動習慣外,更可以藉此培養良好的親子關係。讓孩子有了學習的基本要素,及足夠的身體能量,才能學習更多美好的事物,足以應付往後種種的挑戰。加油!

談嬰幼兒口功能臺北市早期療育中心

2008年10月01日
公開
65

談嬰幼兒口功能臺北市早期療育中心 語言治療師/鄭子安 口功能,包含了口腔內外和嘴唇動作、感覺以及相關器官協調,嬰幼兒隨著中樞神經、肌肉成熟與動作經驗的發展,口功能也漸發展成熟,此時他們的發音、進食的控制能力也逐漸成熟。所以在早期日常生活中加入口功能訓練是必要的,除了可以促進嬰幼兒建立正常口腔感覺及口腔動作成熟外,口功能能力更是未來口語表達及吞嚥功能發展中極為重要的條件。 許多說話有異常的孩子,也常伴隨著口功能的困難,例如:唇顎裂、腦性麻痺、言語失用症、協調障礙、口腔內外張力異常、口腔內外感覺異常、口腔內外肌肉力量不足的孩子,可能在發音、吞嚥上有不同程度上的困難,有的家長會詢問「為什麼我的孩子老是嘴巴開開?」、「為什麼他常常在流口水?」、「為什麼發ㄨ這個音對他這麼困難?」、「為什麼我的寶貝吃東西都含在嘴巴?」這些問題常常出現在家長的口中,其原因有一部分與口功能異常相關。 口功能的重要性可以分幾個方向來談: 一、口功能對口語表達的重要性: 舉例而言,我們想要做一個丟球的動作,腦中就會將這個想法下達給我們的骨骼肌肉,此時由於骨骼肌肉的執行配合,使我們可以做出想要的動作;說話也一樣,腦中所想的詞彙,亦需要有良好的發聲構音器官功能的配合,才能順利說出正確的語音。而由良好的口功能可以協助我們的嘴唇、舌頭、軟顎、下頷等構音器官有更好的條件發聲,例如:發出「爸」的音,嘴巴內的軟顎須先上抬關閉鼻腔通道且閉唇後,再打開嘴巴將氣流衝出口外,才能發出「爸」的單音。如此繁瑣精密的過程需要仰賴我們的口功能及大腦的連結。 口功能異常者則常會出現以下問題:構音、共鳴問題等,要達到口腔構音器官的協調運動,和學習其他的運動技能一樣是需要多加練習的,附表一是一些口腔構音單位運動練習項目,可促進口腔各個構音單位的動作。對於口腔功能較差的孩子,可以分單位、分次慢慢練習。 二、口功能對進食吞嚥的重要性: 吃東西是人生一大要事,但如何吃得好、吞得下呢?良好的口功能包含了適切的感覺接收處理,例如:食物進到口中可以適當接受食材的感覺並處理,以及適當的進食吞嚥所需要的肌肉力量與靈活度,例如:吃東西時嘴唇須緊閉不讓食物掉出來,食物到口中後臉頰和舌頭協調的將食物移到適當位置進行擠壓,配合著牙齒咀嚼後在後送吞下。 口功能異常者常出現的問題有: 1.嘴唇開合力量不足,造成食物易流出口外。 2. 舌頭動作不佳影響食物在口腔內攪拌 3. 咀嚼能力不佳,討厭吃硬的食物 4. 用杯子喝水或吸管喝水困難、 5.易嗆到。 6.碰觸到舌頭易誘發嘔吐。 7.流口水情形。 8.常有磨牙問題或過度口腔自我刺激。 9.排斥刷牙、漱口。 針對嬰幼兒期孩子的口功能訓練,語言治療著重的策略如下: 1. 給予家長衛教,讓家長了解嬰兒童口功能發展的情形,教導居家注意事項。 2. 配合著發音遊戲,練習發音器官的協調及靈活度。 3. 配合吃東西的遊戲,練習吞嚥時的口腔內部動作與感覺。例如:咀嚼訓練、吸吮訓練 4. 配合認知發展,教導孩子口腔內外動作、感覺的認知,例如:拿鏡子給孩子看,教導口水已經流出嘴巴了,要吸口水、抿嘴巴、吞口水,或是拿毛巾擦濕濕的嘴角。 5. 藉由好玩的遊戲活動,促進口腔內外器官(嘴唇、舌頭、下頷、軟顎、顏面)肌肉的靈活度、力量、活動度正常化,例如:顏面肌肉訓練、雙唇閉合、舌頭運動、吹氣訓練 / 鼓氣訓練 6. 增加對兒童良好的口腔動作感覺經驗,例如:藉互動遊戲讓孩子覺得模仿嘴型、別人輕輕碰他的臉是好玩的事 7. 在互動中增加孩子學習模仿的經驗,讓孩子可以在觀察中習得口腔動作模仿的經驗。 8. 口腔內部減敏感 / 提升口腔內部敏感度 9. 口腔按摩手法介入 孩子口腔功能發展,關係著未來溝通表達及生活功能自理的條件,照顧者可以與語言治療師討論孩子的語言溝通需求並搭配適當的口腔功能訓練,在無壓力的狀況下讓孩子快樂學習「動口」的藝術。

注意力不集中的元兇

2008年09月28日
公開
67

2008/09/28 15:30 韋麗文 五顏六色的零食,可能是孩子注意力不集中的元兇!營養師指出,很多研究顯示,食品添加物中的色素,可能是誘發注意力不集中的原因。所以建議家長,多讓孩子吃天然食物,自製水果凍、布丁、紅豆湯、綠豆冰,都好過加太多食品添加物的零嘴。 英國食品標準局曾經發表一篇研究指出,部分食用色素和防腐劑,可能和兒童注意力不足過動症有關,如果孩子已經有過動症狀時,父母應該別再讓孩子繼續攝取此類食物。 該研究針對153個3歲的幼兒,和144個8歲的兒童為實驗對象,使用含有食用色素黃色4號和5號、紅色40號,和防腐劑苯甲酸鈉的糖果和冰淇淋為主。 發現每天都吃這些物質混合物的孩子,會明顯的出現過動現象,讓3歲的幼兒無法專心玩一個玩具,8歲的兒童無法專心玩電腦15分鐘。 台北榮民總醫院資深營養師林明潔指出,家長可以多製作一些天然的零嘴,取代都是食品添加物的零嘴,例如自己煮紅豆湯、綠豆湯,把甜湯冰凍起來,就成了好吃的冰棒。或是用雞蛋、牛奶、新鮮水果,做成水果布丁,或是用糖水煮蘋果,做成蘋果果凍。 林明潔說,也要格外注意孩子的早餐,早餐太多澱粉類的麵包、米飯,讓血糖一下升的太高,容易昏昏沉沉。可在兩餐間適時補充蛋、牛奶,增加神經傳導物質,均衡攝取各類營養。

別當直昇機父母

2008年09月27日
公開
63

別當直昇機父母直昇機父母無所不在、無所不管,在孩子上空盤旋,介入孩子的一切,對孩子的未來、對台灣的教育,正產生深刻但卻可能是負面的影響。 在這關鍵時刻,父母與社會正需要另一種新教養、新價值, 來重新思考真正「愛孩子」的方式。 現場1許昌街徐薇補習班。 徐薇永遠忘不了那個鉛灰色的夜晚,教了二十年國高中補習班英文、看過形形色色的父母,前些時間卻遇上無法招架的劇情。 那晚,九點半下課聲響起,學生們湧上發問;排在人龍第一位的北一女學生,連珠砲式的,一問二十分鐘,後排學生騷動顯出不耐;徐薇委婉說道,「妳先讓其他同學發問,待會兒再來好不好?」她揪了眉轉身離去。徐薇不以為意。 幾十分鐘後,徐薇的手機響起,電話那頭,一位中年男性劈頭興師問罪:「妳為什麼不回答我女兒的問題?她一回來就躲起來哭,說後面那位明倫高中學生的問題,會比她的重要嗎?」 甜美的笑容轉為愁苦,徐薇傻了眼,不情願道了歉。 現場2台北市內湖某明星學校。 游泳池畔,五年四班的三十名學生下了游泳課,準備換裝;泳池畔幾位志工媽媽原本是來協助現場整理與秩序維護,但其中一位志工媽媽看到女兒出來,大步趨前,拿起吹風機吹起女兒的長髮,「別著涼了,」媽媽壓低了音量說話。 ■新趨勢:過度介入、過度焦慮的「直升機父母」 這是一群台灣新生的「直升機父母」(helicopter parents),是歷史上不曾出現的一批「過度介入」與「過度焦慮」的父母。他們像極了直升機,在孩子上空盤旋,無時無刻守望孩子的一舉一動。 以目前五到十四歲的三百萬孩童為基礎,再加上學齡前與就讀高中的一百多萬學生,這群父母約有六百萬(平均每對生兩胎或一•五胎)。 這六百萬的父母,大多數在一九六一到一九七六年階段出生、解嚴前後接受大學或義務教育,被威權教育訓練為學歷至上的競爭動物,上最好的學校、爭取頂尖的工作。 他們看到社會的轉變,試圖以不同於父母輩對自己的權威教養,創造出較民主或自由的「教養觀」(parenting)。 但,在教養上,這群父母遭遇上了史無前例的兩大挑戰。 ■新教養:對「完美小孩」的期待 挑戰一,少子化伴隨的焦慮。在直升機父母的上一輩,多半有四到五個孩子分散父母注意力;但直升機父母的世代卻最多只有兩個小孩。最新的數據是,一位婦女生不到一.一二個。因此,家族的關注點全集中在少數孩子身上。 挑戰二,第一代教改實驗下的父母。直升機父母的孩子是未成年的學子或學童,是第一代教改的對象;做為教改實驗父母,他們被迫與教改亂象共處,也在全球化無情競爭、就業市場不確定的環境下,教養下一代。(見一一○頁) 台灣教改十年了,創造了六百萬名直升機父母。他們把教養當極限運動(extreme sport)。 從零歲開始的焦慮這個極限運動從孩子一出生就啟動。 星期三早晨,台北市的健寶園裡擠滿了一到兩歲的小朋友等著排隊進教室上課。孩子玩的遊戲很簡單,吹泡泡、溜滑梯、唱歌跳舞,希望透過吹泡泡增加手眼協調、爬坡鑽洞訓練肌肉與平衡發展。 四十五分鐘的課程、費用七百元,但不少父母趨之若鶩;一旁陪玩的父親拉開嗓門唱歌,好像是自己在上課,「我們的孩子要比別的孩子玩更多,」他說道。不少名人像陳孝萱、任賢齊等藝人也常親自送小baby來上課。 這天,三十二歲的蘇筱甯開著車,帶著四歲女兒與一歲兒子,從桃園縣經國路北上。早在女兒八個月大,她便上網蒐尋小baby可上的課程,「不想讓她看電視成長。」 但桃園的教育資源顯然無法滿足她。到現在,蘇筱甯一星期上台北三趟,除了健寶園,她還送女兒到唭哩岸游泳、上雲門律動課程。 她每天一定幫兩個小孩寫成長部落格,「十個媽媽有八個都在做網頁,很多是邊上班邊做。」她甚至為女兒設計精美的名片、每年帶孩子進攝影棚拍照,很用心思照料。 以專案管理的方式,從出生開始啟動孩子的各項學習,父母兢業提供各種刺激點,填滿孩子的人生。為了滿足父母的需求,市場上出現各種成人學習的「幼兒版」。 以往遊學最多從高中生開始,但補習班與私立小學寒暑假推出各式「遊學團」,一所知名私校甚至辦了美國太空總署(NASA)的科學遊學團;還有從嬰兒開始的皮紋性向分析,透過嬰兒的指紋判斷是藝術型或領導型人物的諮商……。 說穿了,父母就怕輸在起跑點。 陽 明大學 教授洪蘭曾目睹一位母親這麼帶她的孩子:這位母親從書上得知,要開展孩子的肢體,必須每一天讓孩子接觸硬軟方圓或各種觸感的材質;職業婦女的這位母親為了「有效」運用時間,她拿了個碼錶,每二十分鐘為單位,孩子玩完積木,母親就捉起孩子玩沙坑,學習像按表操兵。 讓孩子適性發展、給孩子多元的碰撞點,是天下父母心。只是一旦把學習當做軍備競賽,就成為過度介入的直升機父母。 不安與比較位在台灣大學旁的一所小學,不久前由家長舉辦了一場聯絡學童情感的班級音樂會;孩子開心的表演才藝,但活動一結束,媽媽們就圍著方才彈奏蕭邦別離曲孩子的父母,問道:「妳家兒子彈得真棒,從幾歲開始學的?怎麼練的?哪位老師教的?能不能介紹一下?」 琴音流洩召喚的不只是欣賞,更伴隨父母濃厚的不安與比較。少子化使父母對孩子的未來有「只許成功,不許失敗」的賭注。 台北市教師會理事長柯文賢解釋,以前一家如果有四個小孩,每個孩子分到的注意力只有四分之一。現在如果是獨生子女,就得承受父母外加兩對爺爺奶奶的關注,那是好幾倍的期待與壓力。 直升機父母的出現,其實顯現現代父母內心對「完美小孩」(perfect child)的期待。 國家同步輻射研究中心研究員 湯茂竹 博士,憶起他當爸爸的那刻起,就夢想兒子能成為布袋戲裡的「史艷文」:長得又高又好、功課第一、會玩會念書、心地善良,人人都愛戴。湯茂竹的兒子已經國一,他花了長時間自我探索,如今能笑看過往的謬想。 家長的迫不及待反映了心中深層的焦慮。 台塑生技董事長、近來大力提倡孩子讀經的楊定一表示,「我們似乎認為,只要小時贏過身旁的人,就能在日後成為更有生產力、更成功的人,並以成人的觀點,將就業市場的競爭、職場生涯需一帆風順的那一套,拿來設計、評估孩子的課程。」 知識超挖,生活能力缺乏直升機父母口說不愛升學主義,但他們卻相信「愛=讓孩子成功」。而成功的定義是上好的公立大學、長春藤名校、有極強的人脈、過很好的生活。 雖然沒有父母會否認行行出狀元的價值,但他們還是無法避免用各種量化指標,判斷孩子的成敗。 以父母最在乎的英語為例,補教業者估計,台灣每年報名各類英檢的小學生有四到五萬人。補習班的廣告也都打著「一年內要學會幾千個單字」。 英語老師徐薇認為,真正的英語實力是孩子能輕鬆瀏覽英文網頁或閱讀書籍、與外國人互動。但台灣父母有「檢定熱」,拿到分數、證書才能安心。家長不由自主追求成績、數字、級數。 對未來世界的恐懼、對台灣教改的沒信心,強化父母必須花更多時間做有競爭力學習的信念。 不久前,徐薇趁著過年,為國中生加開初一到初五、早上七點半到九點的寒假英文特訓班;沒想到名額爆滿,還有父母問她為什麼不上到深夜十一點? 「這是一個知識超挖的年代,」全國家長聯盟秘書長陳松根點出這代父母教養的盲點。 陳松根說,教改十年,大學入學率達九成以上,研究所更超過兩千五百所,孩子升學壓力不減反增;「我們還以製造業的方式教育孩子,我們有沒有問過,一個到高中的孩子,到底要給他什麼?」 父母在十年教改過程中,為孩子設下「升學與學習的高標」,但卻也帶來更多無法逆轉的後遺症。 四月一日,由前教育部長曾志朗、陽 明大學 教授洪蘭為首的家長,將帶領數十個全國家長團體,發起三萬人簽署「愛你一輩子」的承諾書,就是發現教改十年,父母還陷在「升學主義」的泥淖。 他們已經看到「知識超挖」對下一代、對台灣競爭力的影響。 例如,在知識上,台灣孩子學習的內容能應用在未來的,不到三○%;而每天超過十六小時單調的學習,根本無法出現創造的文化。這要使台灣的產業如何升級? 孩子的身心健康卻被忽略 【天下雜誌368期別當直昇機父母】 別當直昇機父母(下) •天下 2007/03/29 最新一期《康健》雜誌針對國小四到六年級學童進行身心健康調查,結果發現有四成六的學童沒有正常排便的習慣,其中有五成三以上的學童十點後才就寢。孩童明顯缺乏良好的生活習慣。 【文�李雪莉】 此外,下一代的身心健康,也被過度焦慮的直升機父母忽略。 私立愛德幼稚園午餐時間,三到六歲的小朋友安靜坐著吃飯,今天的主食是飯、青菜以及豬肉塊,有小朋友看到這些食物直說不喜歡。 「孩子吃太精緻的食物,甚至吃水果一定要果汁機打過,」汪慧玲認為,這都造成孩子咀嚼不足、牙床長得不好。(註:這也是兒童牙齒矯正比例升高的原因之一) 最新一期《康健》雜誌針對國小四到六年級學童進行身心健康調查,結果發現有四成六的學童沒有正常排便的習慣,其中有五成三以上的學童十點後才就寢。孩童明顯缺乏良好的生活習慣。 但當問及家長晚睡的定義時,家長認為十一點到十二點後才叫晚睡。父母健康觀念的薄弱,已徹底影響孩子為未來的人生儲備體力。 二○○六年七月一日,瑞士籍人類學家大衛.史格納(David Signer),以〈台灣的愛與寂寞〉(Love and Loneliness in Taiwan)為題,於荷蘭報紙《Trouw》發表他停留台灣兩星期的感受,文中談及台灣人的教育觀,直指核心。史格納寫著: 世界好像沒有一個地方的孩子,睡眠像台灣孩子那麼少。不少台灣人把自己稱為「pm people」(夜行人)。大部份資訊科技產業的人在晚間工作,因為這剛好是歐美客戶的白天時間。 「pm people」的孩子和他們一起熬到午夜,一起吃東西、看電視、玩電玩。但是和大人們相反地,孩子又必須在早上七點起床……。 一位外國人類學者竟透徹剖析台灣父母對孩子生活教育的忽略。 進校園輔導學生十餘年的光寶文教基金會的認輔志工團召集人吳銀玉觀察,這代父母和上世代最大的差異是:雙薪、工時過長。 怕他不再愛我 家庭情況較好的,則是全職媽媽陪伴,父親角色經常缺席。 白天,雙薪父母把孩子交給學校與補習班,晚上八點或十點,各自拖著疲累的身體回到家;忙碌父母內心的愧疚,使他們對小孩生活習慣的建立,先行繳械。 在學習上,父母花錢請補習機構代替父母監督;但生活上,忙碌的父母為表達愛,又變身成為不敢要求、沒有原則的「好朋友」。 父母的忙碌造成「教養的空窗」。 一位職業婦女母親原本規定孩子每天玩電腦時間不超過一小時。但實施不到幾天,就因就讀小學高年級的兒子鬧情緒不說話,她決定投降。「怕拿走孩子的電腦,他便不再愛我,」她的語氣聽來沮喪。 ■新校園:國民教育失能、親子關係緊張 直升機父母帶來的影響,不僅發生在家庭,也影響到校園。 民國八十三年開放師資多元,修滿大學教育學程二十六個專業學分就可進國中教學、四十學分就可教小學。在教育界二十八年的校長蔡秀媛感慨,師資培育多元化後,國中小教師專業不足,地位一落千丈。師資結構改變教學現場,而直升機父母的增加也帶來校園的質變。 一九九四年的四一○教改後,權力下放,家長積極進入校園;兩千年初期,台灣各縣市陸續明文規定家長會參與校園行政的權利。 都會區家長對學校的參與尤深。不少明星學區的家長具備「三高」(高學歷、高收入、高位階)條件,家長學經歷優於老師是普遍現象。 一位校長無奈說,「許多高學歷父母好像認為,只要曾當過學生、念到博士,就懂教育。」 家長力量有多大,看校園「愛爸愛媽」(愛心爸爸與愛心媽媽)志工團就知道。 以往的校園只有老師與學生,現在,校園裡不但有家長會的辦公室、從早到晚還可看見愛媽們在學校各角落幫忙。 以敦化國小為例,愛媽有三百多位,比老師人數還多;家長們為了確保孩子的安全,還出錢聘請七位保全,上課時在校內巡守。 目前許多國中小,每班多有家長代表、家長召集人,就像另一個正式組織,協助班級、學校運作。從班遊、校遊、學校制服設計、營養午餐的監理,都由愛爸愛媽協助。 師權低落,親權高張 原本老師、行政、家長三種力量是要在教育專業、行政專業、家長愛的力量陪伴下,協助孩子健全的成長。但現在三方卻互不信任,不乏家長過度介入,凌駕學校事務。 位在中科院、中研院、台灣大學附近的國中小校長、老師,都經常抱怨這些三高的「家長很難伺候」。家長介入老師的考題、教學方式, 成為 老師的上級指導。 去年底,零體罰規定納入教育基本法,三讀通過。台北市教師會理事長柯文賢認為,家長力量興起,動輒挑戰老師權威,不少老師為了避免麻煩,如今只教不管。 這些都促成教師的退休潮。民國九十年,公立國中小退休教師不到七千人。退休人數在九十三年達高峰,超過九千人。五年下來,已有四六七九三名國中小學教師退休。 師權的低落、親權的升高,使教育體系兩股最大的力量互不信任。 台北市民族國中校長姚榮華經常遇到父母說,「升旗是多餘的,不要去晒太陽,在教室溫書多好」;也有家長要求,校外教學時學生不得穿制服,否則要打憲法官司。 內外在競爭與不確定的環境,造就了直升機父母,而直升機父母又回過頭對教育體制加壓。這樣的惡性循環,四十六歲的台灣杜邦總裁陳榮二感受最深。 陳榮二相信行行出狀元,每個孩子都有他的秉賦;但他的小兒子在升上國一那年,曾有長達四個多月的時間,無法進教室,只要一被拖進教室就口吐白沫,臉色發白;陳榮二的妻子還因過度自責,從 五十公斤 瘦到 三十五公斤 ,家庭曾陷入危機。他尋訪中西名醫,都查不出原因。他猜測可能當時兒子是不適應國中的升學壓力。 雖然小兒子在四個月抗爭後,終於回歸常軌,但他幾乎快失去兒子與妻子的痛苦,讓他見識台灣教育制度,如何創造出焦慮的親子。 「當台灣的父母和孩子真是太苦了,」這位管理七百多人的總裁談起往事,還心有餘悸。 ■新價值:找到屬於孩子自己的成功 直升機父母就像啟動教育食物鏈的改變,父母的觀念改變了老師的態度,老師態度影響孩子的動機。 國民教育的功能萎縮了,而家庭親子關係也變得緊張了。 研究發現,過度焦慮的直升機父母,也容易養出焦躁的小孩。 美國孩童發展研究中心指出,直升機父母經常會因孩子的成功或失敗,而有過度的憂傷、哭泣,有較多負面的想法、較少的愉悅與生活滿意度。 因為直升機父母不經意會愈飛愈快速、愈管愈多,深怕一減速,就摧毀自己與孩子的人生。 這是一場價值之戰。直升機父母被困在一種愛的陷阱裡。誤以為愛孩子,就要為孩子掃除一切人生的障礙、幫孩子成功;其實,愛的價值是在幫助孩子找到重要價值。 「我們的痛苦源自沒有真正接受自己的孩子,」陳榮二認為。一旦堅信孩子都是獨立的個體、都有其價值,父母就能學會接受與放下。全國家長聯盟裡,所有的家長寫下他們共同的反省: 當孩子誕生時候,我們就曾承諾要愛他一輩子,但,我們真的這樣做了嗎? 教改十年,台灣創造了一大群「直升機父母」,在這個關鍵時刻,該是父母與社會回頭自我檢驗的時刻。 【天下雜誌368期別當直昇機父母】

君君愛說話

2008年09月23日
公開
44

愛說話 林先生最近在說話上的能力突飛猛進 非常喜歡挑語病 有時候也很跳tone ★part one★ 星期天中午君君一家人到pizza hut買東西 左等右等 都快三十分鐘了 但是一直都還沒有好 忽然廣播編號○○○○XXX小姐 Mi先生二話不說上前跟服務人員說 2706○○○○黃小姐已經來了要拿Pizza 這傢伙以為喊出家裡的電話號碼就是通行證^o^ ★part two★ 早上媽媽幫他穿上 上一次他跟我們一起去吃牛排的衣服 君君很咼心的笑著說:哇!今天要跟Tr.Yoyo去約會∼ 根本沒有好嗎! ★part three★ 上閱讀課時君君不乖,大喇喇的躺在地上又不穿鞋 我跟他說:原來你今天不要吃飯唷! 君君:君君不要吃飯,飯都給Yoyo吃,我吃青菜跟豆腐就好 哇哈哈!今天只有水餃,連青菜都沒有。。 ★part four★ 下午我去開會,中途休息回到教室就看他一個人非常愜意 脫著鞋子倒在積木區的軟墊上 你瞧,它的鞋子靜靜的躺在資源回收箱裡 我問他:要跟我去開會還是要做禮物? 君君說:我要做卡片 半小時過後∼回到教室 聽說他已經到海洋班去遊學了 因為,在畫卡片的時候君君深受海洋班的吸引 原因無他 君君對隔壁的Miffy老師說:你們的點心看起來好好吃喔! 結果就到人家班裡去,又聽又唱的,完全不會不適應 見我站在他身後他還沒有意識過來 問他要不要回去,他立刻站起來 飛奔回教室後,跟Renee說:『隔壁的小兔子好兇喔!』 看得懂嗎?!不懂要問喔! 黃老師(君君的特叫巡迴輔導老師)說: 君君讀故事書時情緒都沒有起伏,一直線。 但是在生活裡君君遇到各種大小事的反應和表情 可說是唱做俱佳阿! 不過,這可能是因為君君比較沒有想像力,沒辦法憑空想像 但是,每一次他對食物的驚嘆 和飯被吃掉或收起來的掩面哭泣真的很經典 他其實很適合當演員的。。。

~970920-0925

2008年09月22日
公開
49

~970920-0925 Group1-Ring toss ~ 這週的套圈圈經過到校園觀察沙坑遊戲規則、消訪栓和各班教室,已經計畫要設計自己的招牌讓大家一眼就知道我們在做什麼,還打算要發宣傳單和張貼大海報宣傳我們的套圈圈活動,並要設計一款雙語和圖片的規則說明,套圈圈無形之中就變成一家店,店名也在熱烈的討論後出爐啦『Rabbit’s ring toss』。 ~970920-0925 Group2-windmill~ 自從風車組的風車可以轉動之後,孩子們熱烈的討論各種風車造型和形狀、大小的可能,這個禮拜在經過討論後,孩子們決定要製作一個大型的彩虹風車唷!穿上工作服、藉三元色和白色的水彩調色出彩虹的綠、靛、紫色,拿出水彩筆在珍珠板上畫下美麗的彩虹! ~970920-0925 Group3-lucky dip~ 戳戳樂在藝術課的同步進行後出現大難題囉!不規則的紙板和不好配合的包裝與洞洞如何準確的一對一呢?!孩子在運用紙板製作戳戳樂上遇見瓶頸,但是孩子們也一步步的在挫折中找到較為可行的方法。在討論時,大家也發現了戳戳樂的問題,所以在下午的時段裡,其他小組的孩子們也一起來想辦法,我們分成三組:現成的戳戳樂,運用既有的戳戳樂空盒畫上美麗又可愛的包裝、迷宮與號碼組,利用大海報製作小樓梯迷宮,創作另類的戳戳樂遊戲並寫下1-60的號碼,製成抽號碼牌的機率戳戳樂;釣魚拉線戳戳樂:先前我們進行過這樣的遊戲,一樣長度的棉現在底部染上顏色,誰運氣好抽重有顏色的就可以得到獎品唷!

他不笨,他是我弟弟

2008年09月21日
公開
56

轉載來源~"自閉症的覺醒"網站http://www.autismawakening.org/ 黃姿霏 3/20/2008 他不笨,他是我弟弟, 他的名字是黃茂鎰! 一個炎熱的午后,小學生們正徒步回家,我牽著我的弟弟,快步的往前走。就在這時,身後一個壯碩的高年級學生,拉扯著我弟的書包,口中說著:「笨蛋,書包裡裝著什麼東西?來,我檢查看看。」我馬上怒氣的瞪著他:「不要搶我弟弟的書包,我弟不笨,你才是笨蛋咧!」他也對我咆哮著:「恰查某,你欠揍喔!」 沒多久,我就和那高年級生扭打了起來,畢竟我只是名弱女子,最後打不過人家,只好倉皇的帶著弟弟逃回家。回家媽媽知道我又跟別人打架,也拿著竹子打我,口中還邊罵著:「我不是說過,不要去惹人家嗎?你不去惹人家,人家怎會惹你呢?叫你放學帶弟弟快回家,妳總怎麼喜歡惹事呢?」我說:「是別人要欺負弟弟,我才會跟別人打架的。」而媽媽卻說:「我不相信,一定妳先去惹人家,別人如果欺負他,你就趕快帶著弟弟回家,如果他們欺負妳,妳不裡他,他也會覺得很無趣了…」從第三次發生這樣的情形時,我再也不辯解了,因為我不想讓媽媽難過,更不希望她覺得我是個壞孩子,而這樣的戲碼演了三年,直到我小學畢業才結束。 我弟今年已經二十四歲了,他是個輕度自閉症 (亞斯柏格症) 的孩子,他的出現,讓我們家充滿了挑戰。因為我們一直努力去改變他,讓他言語與行為舉止可以像正常人一般。這其中,最辛苦的當然是媽媽。從小媽媽就不厭其煩的教他做一些事,或者是功課,而且因為他只會把注意力放在他喜歡的事情上,所以每次不管教他什麼,都要講了好幾千次,他才有可能會照著你說的去做。但辛苦的媽媽還是持之以恆的教他,讓他讀到高職畢業。 其實我弟真的不笨,有時我還會覺得他是個天才,不知道為什麼,他天生記憶力就超強,心算能力也很強。如果我隨便問個歷史上的事情,他馬上會跟你說發生的年代,哪一個皇帝,還有發生什麼事,都會很清楚的告訴你。或者隨便問他多少乘多少,他只要在空氣中筆畫一下,馬上就告訴你答案了。 有時,我覺得他真的很可愛,想法很直,只要老師說什麼,那他一定會照著做。就像以前有倫理與道德課,老師說:「像見到同學在做壞事,我們就要規勸他不要做壞事」結果有一天我弟剛好看到有同學在爬牆,他就向前規勸人家,結果當然是被那個同學揍了一頓。 還有一件很奇怪的事,要是他喜歡的人,對他說的,他就不會忘記,且會照著做,之前他的國中老師說他太胖了,要多運動,不然會像戎祥一樣,結果他真的就很努力的運動,每天早上到縣立體育場去跑二十多圈的操場,且為了讓自己再瘦一點,每次繫皮帶都勒好緊,把好幾條皮帶都繫斷了,要不是媽媽說再繫那麼緊就拿裙子給他穿,我想他現在一定比電視廣告的小蠻腰還可怕,不過就是他持之以恆的運動,現在看起來還體格還蠻不錯的喔!只要做他覺得一定要做的事,他真的好有耐心,就拿讀書來說也是。高職畢業後,他自己自修空大,雖然每學期只修兩三個學分,但他依然很努力的修,他說十幾年就可以畢業了,他也要去報考研究所,讓我這個已考了兩年研究所的姐姐感到汗顏。 自閉症的錯誤認知 別以為自閉症就是把自己關起來,做自己喜歡的事,有這樣的認知,那真的是大錯特錯。他不自閉,卻比一般人熱情許多,像我帶同學來我家,他會很熱切的握人家的手,跟人家問好,還雙手握,甩了好久才放。他也擁有了比一般人更悲天憫人的心,前幾年921大地震,他自己就跑去縣立體育場去做義工,因為當時所有的物資都放在體育場,讓直升機載去空投。我媽叫我去叫弟回來,擔心他只會添別人的麻煩而已,但當我去體育場時,就見到我弟正忙著搬礦泉水,而且把礦泉水一箱一箱疊得整整齊齊的,我看了當場就落淚了,像這樣溫馴善良的人,怎還是有人喜歡欺負他呢? 他的進步我有看見,就在某一天的下午,我看見弟弟一個人正在用起重機吊了很重的大型鑄件到倉庫裡面去,當時的我看著他細心的綁著繩子固定,小心翼翼吊起時,站在一旁的我看得是膽戰心驚,不過心裡卻為他鼓勵鼓勵,他很厲害,把東西吊好,且落在正確的位子上面。連在工廠當了十年的守衛阿伯都會跟我說,你弟弟現在很厲害,剛開始只會鎖螺絲、磨東西一些簡單的事,現在都會跟著我爸一起組裝機器,他說再幾年後,我弟就可以出師了,我爸也可準備退休交棒了。聽到這些,我眼睛泛紅,這個特別的弟弟一直在我們家人的期待下長大,是特別的期待,因為他的特殊,很怕他以後沒有能力好好生活、好好照顧自己,不過看見日漸進步的他,我想這些的擔心都是多餘的。 弟弟現在除了在工作上很有長進之外,他也很致力於公益事業喔,不要小看他,雖然他是個自閉兒,但是他卻擁有義工的證照,他自己報名受訓自己得來的,他還常會叫我這個做姐姐的要做好事,最近常跟我說要捐發票幫助別人,他問我有沒有做的時候,我都講不出話了,他都會耳提面命跟我說,去便利商店買東西要捐發票或捐一點零錢,可以幫助很多需要幫助的人,我跟他說,是是是,我知道,心裡想著我這個弟弟真的是一個上帝派來的天使,真的好棒! 很多人都不懂他,很多人看他外表正常下都不知道他是個自閉兒,有些老師甚至於認為他有一般精神病,請媽媽帶我弟去看醫生,只是因為我弟他很少朋友,他很喜歡寫信,所以他就常寫信給老師,信中不外乎一直強調著他五年後要唸研究所,要交女朋友,要有一台機車及手機這些事,他們就是如此,他們之專注於他們關心的事情,而這些常寄信的行為讓老師們覺得很煩吧,因為在於不了解之下,認為這個孩子有精神病,應該去看醫生。 這些都不能怪老師不了解,其實會有這樣的做法,是因為我們希望別人把他當成正常人一樣看待,一樣要求,我們不希望他會有什麼特別待遇,因為在這樣正常的社會,他必須要配合這樣的腳步,他以後才有辦法自己獨立生存。不像在國小國中都還要先去拜訪老師,請老師同學多多照顧他,我也沒有陪在他身邊,陪他上下學。他現在假日會自己騎腳踏車去豐原火車站坐車,然後在台中轉公車到中興大學上課或自修,我和我爸只有教過他一次,他就自己會坐車了。就是要讓他學會獨立,學會與一般孩子一樣,所以所有的功課,都他自己負責,因為理解能力差,所以一學期他只修約六個學分,約兩三科,語文能力他很好,所以修日語、英文都有過,可是他修的是生活應用學系的課程,他只是很喜歡有關醫學與護理相關的課程,所以很多科目他都唸的很辛苦。 弟弟的夢 你們知道我弟的夢想是什麼嗎?他說他完成大學學業之後,他要考研究所,要考中國醫藥學院,這個夢想對別的孩子來說已經是很困難了,何況對他這樣的孩子來說更是巨大,因為困難度超高,可是我想憑著他超人的毅力與耐心,相信他一定可以辦的到的。 他現在空大自修, 空大的老師們不像是實質面對面授課的老師,也不了解他的情況,所以他一學期如果過兩科,我們就覺得太棒了,所以他如果要大學畢業的話,可能要唸的時間不只有五年。 我在我弟的身上,看見他堅毅的態度,像他這樣的孩子,不會懂得困難,他只告訴自己,我一定會做到,一定會做到,當姐姐的我除了心疼他外,也由衷的佩服他的這股持續不斷的毅力與勇氣. 姊姊的心語 他的出現是老天給我,給我家人的一個考驗。或許這一切都是別人沒有的成長經驗。別說我們失去的多,算算看,也許我們得到的更多。至少,我們比別人成熟、懂事;至少,在鄰居及別人面前,知道我們是很努力的孩子;至少,我們比別人更能忍受痛苦及壓力;至少,我們比別人更懂得去關懷別人,這些都是上天賦予我們的能力。有句話一直是我的座右銘「天將降大任於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勞其筋骨…」. 這一路上,我很感謝很多曾經幫過我們的人,讓我們能更堅強的走下去,最期盼的是希望政府機關能夠重視像他們這一群特殊的孩子,給他們適當的教育,我相信他們會表現的很好的,甚至比一般人還要好。我也希望,我將來能有更大的經濟能力,能讓那些心智障礙的折翼小天使都能受到最好的照顧及教育。我的夢想很遠大,很難達成,但是,我會努力的,只因「他是我弟弟,我最愛的親人」。 我的好弟弟,姐姐現在不會像以前常常擔心著你的未來,但是還是一樣會努力的守護著你的未來,姐姐心裡很清楚,你一定辦的到你心中的夢想,雖然你會花費比別人多幾百倍的時間,幾千倍的精力,姐姐還是一樣會一直在你身旁默默守護著你,看你慢慢成長,看你完成你的夢想。 我的努力追不上他成長的速度,我來不及帶他去留學了,等他大學畢業後,我還有一個想法,努力陪他考上中國醫藥學院,陪他唸他想要的研究所,我想這是個沒有這麼大能耐的姐姐,唯一可以努力幫他完成夢想,能夠幫助他做的一件事情。 如果大家在中興大學校區裡,看到一個背著很多書的學生,他的英文不差,特別喜歡與外國人攀談的學生,他說他在興大認識了一個德國的先生,每天早上都會去興大練功,弟弟喜歡找他聊天,他也對弟弟很好,當弟弟是朋友,謝謝這位德國先生,也謝謝這一路與他相伴不嫌棄他的朋友, 這就是我可愛的弟弟,他是一個很棒很特別的人,請跟他交朋友。

召開回歸會議

2008年09月21日
公開
49

家長了解資源教室運作 有效提升親師關係 (97年9月1日) 文�謝丹燕   近年來在學校宣導下,資源教室功能已為大家所肯定,但仍有些家長對其運作不了解,以為資源教室是「啟智班」,當孩子被轉至資源教室時,唯恐孩子被貼上標籤,難免產生排斥心理而不願接受輔導。要提升孩子的學習效能,有必要讓家長了解資源教室是如何運作的,才能達到教育的目標。   資源教室是由一個定期召開的特殊教育委員會來推行資源教室的業務,並由兩位受過專業訓練的教師共同經營,他們每週會有固定時間,和原班級任老師討論孩子的學習情況,並接受普通班教師的諮詢。資源教師不僅須具備特殊有效的教學方法,還要和學校行政人員維持良好關係,以獲得全面支援,和家長也要保持密切聯繫,強化家長對資源教師的信任感與合作關係。   為了讓對資源教室有疑惑的家長能釋懷,並轉而認同資源教室的功能,茲將資源教室的運作簡述於後: 辦理轉介與初查工作   所謂轉介就是當任課教師、行政人員或學生家長,發覺孩子在學習或行為上出現問題,而向學校特教組尋求協助,資源教師接獲個案後,須利用簡便的診斷工具先做初步審查,了解孩子是否只是輕微的問題可能需要獲得協助,或須再做進一步評量,並不是一經轉介就成為特殊孩子。通過初查者須再做進一步評量,目的是要放在最需要協助的學生身上。 實施並分析評量資料   當孩子通過初查後,資源教師須取得家長的同意,才能開始為孩子實施一連串的評量,包括孩子的發展史、標準化測驗、學習成就測驗、學習態度等,最後將所搜集的資料做分析、研判,整理成一份綜合資料,以便在個案會商時提出報告。 召開鑑定會議   評量的目的要是作為安置孩子的依據,因此,資源教師在完成評量後,必須邀請專家學者依據評量結果,判定孩子障礙的程度,決定安置在普通班或對孩子的障礙最有利的學習環境。一般而言,除非不得已才會把孩子安置到「特殊班」或「特殊學校」,否則大部分都是安置在普通班,然後採小部分時間到資源教室接受輔導。 擬定個別化教育方案   孩子經由鑑定符合入班後,資源教師必須會同原班教師、家長,共同擬定一份適合孩子的「個別化教育方案」,內容包括:孩子的身分背景、教育目標、優弱勢能力、評量資料等。 編輯特殊教材 實施特殊教學   資源教師擬定個別教育方案後,要將計畫付諸行動,此時,適合一般孩子的教材及教學方法可能不適用在這些特殊孩子身上,因特殊孩子常常會在記憶、理解、認知、眼睛功能等方面出現問題,為了突破這些障礙,資源教師會改變教學方法,以視、聽、動、觸等多重感官輔導孩子,以達預期的教育目標。教學方式也會依孩子障礙類別及能力分成數組,每組以不超過五人或採一對一的個別輔導。每週視孩子需要,利用正課或非正課的時間,安排數節課到資源教室接受輔導。 召開回歸會議   資源班教育的最終目的是達成預定目標,當孩子在資源教師輔導下,經過一段時間——可能是一個月,也可能是一年,如果孩子的學習成就達到預期目標,資源教師必須召開回歸會議,讓孩子回到原班上課。 實施追蹤輔導   孩子回歸原班上課一段時間後,資源老師必須做追蹤輔導,了解孩子回歸後在行為或學業上是否正常,如果又出現問題,可再回資源教室接受輔導。   以上是一個個案從轉介到回歸,資源教室的運作過程,有些個案情形較特殊,也可請巡迴教師安排時間定期到校做輔導。總之,資源教室的成立,讓特殊的孩子能在適當的環境中得到協助,也讓普通班教師和家長在孩子學習上有新的期待,如果讓家長也能了解整個資源教室的運作,更能提升親師合作的關係,增進孩子學習的效能。 引自:http://www.mdnkids.com/specialeducation/detail.asp?sn=643

延宕技巧的教學策略運用

2008年09月21日
公開
55

延宕技巧的教學策略運用 (97年7月28日) 文�林儀婷 遊戲教學除了包含多種目標:社會互動、語言溝通、認知,甚至動作,更有著愉快經驗和友伴關係的建立。如何兼顧遊戲的樂趣,並帶入原先預定的教學目標,而非僅是漫無目的的「享樂」,需要熟悉很多策略。   曾經有位老師分享過一句口訣:「深呼吸數三秒才開始介入」,這也就是所謂的「延宕技巧」。首先,教師要先練習「沉住氣」。孩子可以「伺機而動」、「觀察大人的空檔」,然後,脫逃、搗蛋或得到想要的東西等;大人卻往往沉不住氣,搶先一步就協助、提示,或忍不住就幫孩子完成。於是,孩子缺乏自己探索的機會,甚至錯失了表現自己的機會。教師在面對身心障礙幼兒時,類似的情況更是屢見不鮮。   例如,當想提升孩子眼神注視時,教師往往會運用自然情境,如孩子需要幫忙或有要求的時機,此即延宕策略的運用。而很多家長其實也都懂得:要讓孩子看向我們才達成其要求,不過,生活中卻常常會聽到:「你要看我呀!」「看這邊!」「咦?」「看媽媽才給你唷!」等語句,有些家長忍不住就動手扳孩子的頭,或托起孩子的臉看向自己。   再者,若延宕過長時間,孩子會不想要或忘記了。有時候,適當運用一些示範延宕的技巧,會讓孩子表現得更自然,更沒有後遺症。同時,教師也要懂得兼顧彈性與變化,像是上述例子,可將物品拿在臉前,等孩子看向大人,才提示或詢問:「你要幫忙嗎?」「要吃嗎?」   在「等待」的同時,記得要蹲下來,眼睛與孩子同高,孩子便可以很容易以眼神注視。同樣的,在進行語言溝通時,也會大量使用延宕提示的技巧,例如:要教孩子表達需求時,第一次先示範說:「我想要玩玩具!」孩子會學著仿說全句;接下來,可以慢慢抽掉一些字,等孩子自己說出來。像是在玩玩具的情境中,如果孩子靠近或想要您手上的玩具,孩子已會仿說全部語句時,大人只說:「我想……」之後停頓,讓孩子接著說:「玩玩具。」   透過延宕,在互動的快速訊息中,可以觀察到孩子更多的能力表現,知道孩子會哪些,不會哪些,同時也可以讓我們喘息一下,思索下一步應該做些什麼。   另外,在使用延宕技巧時,等待時間的掌握也是一門重要學問:等太久,孩子可能就分心了;等不夠久,也看不到孩子表現。時間的掌握需要經驗累積,或較敏銳的觀察能力。老師或家長可以多觀察孩子,確定孩子已經穩定的能力為何,以決定延宕的時間長短。   例如:小紅個性很急,如果等超過五秒,就會離開位子,找尋別的玩具,因此,當對小紅使用延宕技巧協助時,發現等待三四秒她仍無反應時,就可以進行協助的介入;同樣的,有些孩子受限於動作發展,就需要等待長一點的時間,讓孩子有機會可以反應與表達。相信大家會看到孩子更好的一面。 引自:http://www.mdnkids.com/specialeducation/detail.asp?sn=631

專注力訓練(一)

2008年09月20日
公開
62

專注力訓練(一) 文/柯雅齡 在班上有一些孩子就是一刻不得閒,經常手腳動個不停,坐不住,到處走動,不然就是嘴巴動個不停,常常會被週遭的環境干擾,沒辦法專心進行一個活動、完成一個作品;老師一開口,他也急著開口插話,對於老師的交代,總是有聽沒有到;衝動性高、持續度不夠,做事情都是做一半,無法輪流等待。老師敏銳的察覺不對勁,將這樣的狀況告訴家人,對於一個專注力不足,活動量高的孩子,家長在家中又該如何協助孩子呢? 當家人在發現孩子狀況後,帶著孩子去看兒童心智科醫生是有必要的,藉此了解孩子的可能的狀況及診斷(在摒除視聽覺、認知、感覺統合、教養態度所造成的問題外,可能被診斷為注意力不足過動症、注意力不足…),醫師也會針對孩子的狀況,轉介給治療師、心理師進行評估及相關治療課程。除此之外,媽媽在家中也可以漸進運用一些策略及活動,來協助孩子,加強孩子的專注力及提昇學習成效。當然這些活動對於一般不太專心的孩子(不一定要有診斷),也會有一定的成效的,可以試試。 • 拍掌遊戲:雙掌互拍,剛開始母親將雙手固定放在胸前的位置,讓孩子以雙手與媽媽的手互拍,媽媽再上下左右移動雙手的位置,讓孩子也要專注下進行拍掌活動。 • 操作性活動:只要是操作性活動就需要專心,像是夾豆子遊戲,滴管遊戲,但要進行活動之前,還需要幫孩子考慮到坐姿及環境的安排,讓孩子在較結構的環境中,一次進行一件事情,且盡量避免太多的干擾(聲音、視覺..),或是像在市面上有一些簡單的童玩,像是小的彈珠台(也可以以紙盒自製),孩子要專心的才能將小彈珠滑近固定的位置,可以競賽的方式進行,看誰可以進行的比較快,或是比較準確。 • 迷宮遊戲:一般我們給孩子玩的迷宮都是運筆的迷宮遊戲,我們也可以跟孩子玩用眼睛走迷宮遊戲,剛開始可以一種顏色以橫向方式畫出不規則線條,畫出至少0.5公分寬的線條,讓孩子跟著單一顏色做出追視,為確認孩子是否真正做出追視的動作,可以在透明的壓克力板上,畫出線條,直立起來,母親就可以觀察出孩子眼睛追視的狀況。 • 鏡子遊戲:可以跟孩子一起玩動作模仿,想像自己是一面鏡子,跟著媽媽的動作進行,媽媽剛開始給的動作要簡單一些,速度也較盡量放慢,等孩子熟悉之後,可以互換角色,增加活動的趣味性。 • 聽音遊戲:聽聲音辨別位置,在孩子的右後方、左後方敲樂器,讓孩子分辨聲音的來源。還有一種拍節奏模仿,母親拍兩下,孩子就需要跟著母親拍兩下,母親做不同的節奏變化,孩子也要跟著做出不同節奏的變化,讓孩子學習專心的聽,聽完之後做出正確的動作。或是跟孩子玩信誼教具「耳聰目明」,孩子一邊聽錄音帶中的聲音,一邊挑出正確的聲音圖卡,還有一套教具「誰是誰」以敘述性指令,讓孩子找到該圖卡。例如:「小白兔、穿著紅色衣服、跳繩」。 • 傾聽遊戲:剛開始先跟孩子玩「請你跟我這樣做」,做單一指令的進行,之後就可以進行兩個連續指令或是三個指令,像是「幫媽媽拿○○、○○、○○三樣東西過來」「先去○○,再去○○,最後再去○○」(動作指令),孩子要做出正確的動作,就需要專注後的理解,才能做出正確的動作,剛開始如果孩子無法進行,可以讓孩子先練習複述一次,一邊做的時候也可以一邊唸出剛剛的指令,做自我提醒的訓練。 • 猜領袖:可以全家一起玩猜領袖的遊戲,在團體中有一個人帶動不同的動作,讓另一個不知情的人員,藉由每次的動作轉換中去思考,在團體中究竟哪一位才是領袖,這一部份不管是當任何一個角色,都需要在相當專注及敏感夠的情況下,才可以做出跟隨或正確判斷。 • 謎底就在圖書中:跟孩子說故事之後,可以問問孩子故事的人物?主要情節?內容重點?如果孩子還是不清楚故事內容,可以讓孩子嘗試的自己一邊看書一邊說故事,請他反問家人問題,這一部份主要是做閱讀理解的訓練,讓孩子學習專心聽故事、看故事中,還需要理解其中的內容。 • 傳話遊戲:回到家中可以問問孩子,學校老師有沒有交代哪些活動?當然學校老師有重要事情一定會有連絡單,或是其他的聯絡方式,但讓孩子嘗試的講出來,或讓孩子將母親交代的事情到學校跟老師說,讓他學習久一段時間的記憶,當然在聽的過程中也需要一定的專注,才會記得住,成為孩子的責任、習慣。在這部份,親師溝通相當重要,這樣才能做出正確的引導。剛開始在家中也可以先練習,像是去書房跟爸爸說一件媽媽交代的事情,從近距離短時間的練習,到遠距離長時間的傳話。 • 走直線、平衡木:剛開始讓孩子先練習走直線,在直線中練習專注,等孩子熟悉之後,再練習手拿著物品走直線(固體→液體),還可以腳尖接著腳跟,再到平衡木上行走,也是一樣可以雙手舉直、或是雙手拿著物品行走。在動態活動中,丟接球也是專注力的一部份,不專心就接不到,或是被球丟到。 • 益智遊戲:象棋、撲克牌(排順序、撿紅點、心臟病)、跳棋、孔明棋,這些活動都需要高度的專注力,且加上足夠的認知,才能有勝算的機會,對於認知還不錯,且活動量高的孩子,對於競賽性的活動,都會相當有興趣,且樂此不疲。 • 電腦軟體遊戲:現在相當多的電腦互動軟體,其實只要經過挑選,會有很多可以運用給孩子的,且孩子為了要操作滑鼠,還要做很專心的點選。當然不是要孩子整天困在電腦前,而是在父母親的陪伴下,並搭配學習單進行,不要將電腦軟體當成大人打發孩子的工具。 基本上所有的學習活動,都需要一定的專注能力,才能做到有品質的學習,所以所謂的專心,就不僅是孩子固定坐在位置上罷了,還需要兩眼的注視、耳朵要有聽到,還要能理解,內化,才有達到學習的功效,也就是至少要能在過程中眼到、手到、心到。所以在以上的活動中,就為您介紹不同的視覺專注、聽覺辨識、動作模仿、理解..等活動,其實只要掌握這個要素,每個活動都是專注力訓練的活動。 在家人在與老師合作下,確實溝通以了解孩子的活動量及不專心的狀況,做出一簡單的觀察紀錄,協助醫師對孩子的狀況做出一判定,醫師在更為明確的了解評估後,也可能就直接建議利用藥物治療來協助孩子的學習。至於在活動之外的相關策略建議(生態環境改變、明確的指令、正向的鼓勵、培養興趣找到孩子優勢能力、自我訓練方式…),就放在下一次文章中,再與您分享。

專注力訓練(二)

2008年09月20日
公開
56

專注力訓練(二) 文/柯雅齡 對於活動量過高的孩子,在上次專注力具體的活動建議之外,也需要做以下的環境、訓練方式的審試及調整: 生態環境的改變:先審試自己的家中,孩子是否有進行活動的空間?玩具物品的擺設方式為何?(是一大筒混亂的玩具,還是有玩具的位置?)活動量高的孩子,更需要空間較為結構的環境,太過混亂或是複雜刺激的空間,都可能讓孩子無法專注在一件事情上。最好是一次一個玩具,進行完收好之後,再呈現下一樣玩具,甚至對於一些較小或是能力較差的孩子,玩具還不能給整套,只能給其中的一部份,避免太多一下下就分心了。 明確的遊戲規則:清楚的規定、堅持的語氣,讓他知道什麼時候該做什麼事情,有什麼樣明確的要求,當然所謂的要求也要看孩子的年紀、認知能力決定,在相信孩子能達到的範圍內去要求,讓他清楚的知道每一個遊戲規則的後果為何?要得到這後果的具體方式又為何?並給予有效的指令。 增強物的使用:對於活動量高的孩子,尤其需要立即增強(依據孩子的需要做增強物的選擇),且需要多給予正向的鼓勵,孩子常因為衝動性高,容易出狀況,一直會被叮嚀、甚至被處罰,容易處於挫折,自然沒什自信,所以多給孩子一些鼓勵,少一些處罰,清楚的讓孩子知道你對他的期待,相信他一定可以做得到的。 培養孩子的興趣,找到孩子的學習優勢:只要找到孩子的興趣,學習的優勢,孩子還是會努力、盡其可能的讓自己樂在其中進行學習,其實興趣的養成對於任何孩子而言,都是相當重要的,每個孩子都需要在一個自信快樂的環境下學習,才會找到學習的成就感。另一方面興趣也是給孩子情緒抒發的管道,不管是音樂、藝術、運動…都是,在享受成就過程當中,也能做到情緒解壓。 自我訓練:活動量高、不專心、衝動型的孩子,不一定會有學習上的障礙,或是學習低成就,但確實可能因為專注力不足、過動、衝動的特質,影響他的學習成效。在這裡就要提到如何協助孩子做自我訓練是相當重要的,讓孩子在了解自己的特質之後也懂得自我學習,將需要完成的功課、事情,做出一份時間表,分段來進行每項作業,可動靜態交錯進行,在過程中也可以自我滿足增強一下,做好內在的自我規範,及運用放聲思考的方式,將要做的事情先講出來想一想再行動,一邊做也可以一邊講出來做自我提醒。 每個孩子都需要被愛、被鼓勵、被包容,相信孩子更能善用他的特質,做最好的發揮才是。

YOYO给爸媽的話

2008年09月19日
公開
53

親愛的爸爸媽媽們: 這個禮拜Yoyo老師的分享太長了,只攫取部分放到給爸爸媽媽的話裡,但是希望您有空一定要仔細的閱讀(^O^)謝謝!(可以至班級網頁電子報上下載,也能到自己的信箱收信!) 這學期開始,在Phonics的部分會開始要求孩子的各個字母要放對位置,剛開始會有些困難,我們也不急,慢慢調整就可以了。若在家幫孩子們進行複習有發現任何問題,請記得告知我們唷!過完中秋節後,秋意正濃,孩子們回來都有點流鼻水、咳嗽等小感冒症狀。夏秋交替之時,早晚較為涼冷,爸爸媽媽可以幫孩子們準備一件小外套讓孩子們在早上來學校及晚上回家的時候可以套著保暖!君君這週吃早餐的狀況有改善,只要有一定程度的提醒他便可以動身。星期二中午請君君收碗,君君一直跑到聯絡本前面去玩,怎麼樣都不願意收碗或是上樓睡覺,我跟君君說:『好吧!你這麼喜歡玩,就到外面去玩一玩,不要回來花兒班當大班。』他在門外站著開始哭,一步也不敢離開,開門進來後就乖乖去做每一件該做的事。從包尿布當小班或是換藍色牌牌,可見他其實是很有自尊且相當在意長大這件事,希望慢慢可以讓君君認知到自己進到教室就要跟大家一樣遵守規則。君君現在在利誘下都能夠自己很認真的完成作業,下學期的各種檢定考試,學校會替君君準備特別的試卷(空格比較大)和考試場地與陪考老師。 家長回覆: dear Tr. YOYO: 謝謝你文章的分享,很棒!! 也謝謝校方願意讓軍均參加下學期的各種檢定考試,還幫君君準備特別的試卷)和考試場地與陪考老師,真的很像大學聯招.謝謝你們的用心!! 這週君君錢幣和十進位已經比較熟悉,寫字的動機也比較強,但有時也會說媽媽我不要當大班的小朋友....還是中班比較好.....因為可以不要寫字和學數學 君君媽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