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acebook pixel code

Angel

他的寶貝

日期

#Tag

認 識 兒 童 的 敏 感 期

2010年06月04日
公開
51

認 識 兒 童 的 敏 感 期 陳秀芬 演講 陳睿倩、李景新 整理 蒙特梭利把兒童的各種敏感期觀察得非常透徹,並運用在教育上,達到非常優良的效果,因此要認識蒙特梭利的哲學,一定要來看看到底蒙特梭利所謂的敏感期是什麼?我們先從敏感期這個名詞的起源談起。 「敏感期」一詞,係荷蘭生物學家佛里(Hugo de Vries)首度提出。他觀察到有一種蝴蝶把卵下在樹皮或樹枝上,之後孵出來的毛毛蟲即具有一種對光的敏感性,使這些毛毛蟲能朝有光的方向移動,爬到樹枝的最頂端,吃樹梢長出來的嫩芽。這是因為剛出生的毛毛蟲消化系統還很脆弱,有了對光的敏感性,幫助牠們找到嫩葉,得以飽餐一頓。但這種敏感性,只持續一段短暫的時間,隨著毛毛蟲漸漸粗壯長大,對光的敏感性就消失了。牠們可以享受成葉,自由地在樹之深處遊走。這種現象對牠們也是一種保護,因為有層層枝葉覆蓋,較不易被牠們的天敵發現,此時若仍具有對光的敏感性,對牠們而言反而危險。 所以我們在此界定「敏感期」的定義為:生物體成長的時候,所擁有的一種特別感覺力,這種感覺力是短暫的傾向,一旦取得想要的特質,這種特殊的感覺力就會消失。 蒙特梭利依據佛里的研究,看到大自然在不同的生物體內神秘的創造,由此衍生到人類身上,發現了兒童特別的敏感期,我們就來看看到底是些什麼:(請注意,這裡的年齡是參考值,因孩子的個別差異,會有不同的發展。) 1 歲 對小東西的敏感 孩子在1歲前後,會在地上到處爬或遊走,此時對地上小小的東西非常著迷,常會撿起來把玩或放進嘴裡。這種敏感性幫助孩子探索環境,對其所生存的世界更加了解,以便儘早融入社會。所以若有值此敏感期的幼兒,為了能有更安全的環境供他自由探索,最好能每天拖地板,並注意居家的安全措施。 1 歲 對走路的敏感 1歲多剛會走路的幼兒,很喜歡到處走動、爬樓梯,熟練之後甚至喜歡拿重物或背著重物走,因為他們喜歡訓練自己運用肌肉保持平衡的能力。我的婆婆雖然沒有聽過蒙特梭利的哲學理念,但她很細心,曾經觀察到孩子的二個敏感現象,她說:「剛會走路的孩子很愛走;剛會講話的孩子很愛講。」可見這樣的情況在日常生活中很容易發現,只是蒙特梭利把它們整理出來,因而有如此大的貢獻。曾有朋友說他們在兩歲前都把孩子抱著,不讓他走,理由是剛學會走路的孩子總是跌跌撞撞,容易受傷,兩歲後再讓他走,就不會受傷了。您想這樣對嗎?非也!因孩子並非多長一歲就自然走得穩,而是需經過不斷的練習和修正,多走路鍛鍊,肌肉的協調運用熟練之後,才會走得穩。假如真的2歲以後才讓他走路,他反而會因動作不協調而經常跌倒,因為他在需要練習時,錯失了機會。我認識一位在台灣出生的孩子,五歲時隨母親搬到美國,當時他曾要求要住一間有樓梯的房子。我們大人聽了覺得很驚訝,後來才知道他小時候沒爬夠樓梯,爸媽怕他爬樓梯容易跌倒受傷,都堅持帶他坐電梯,所以孩子覺得沒爬夠,還想去美國多爬一爬樓梯。從這裡可以發現,孩子有大自然所給予的功課,成人的角色應是為他們預備合適的環境,並幫助他發展,好完成此功課。 1-3歲 對秩序的敏感 這個時期的孩子,喜歡東西放在他熟悉的地方,做事有一定的順序,出去玩要走一定的路線,洗澡有一定的順序,甚至餐桌的座位也要固定…,因為他正在建立對周遭環境的秩序。所以如果你們家中有二、三歲的幼兒,跟他們玩捉迷藏一定會發現,他們喜歡躲在同一個地方,同時也會希望你同樣躲在那裡;假如你換個地方躲,他們在原來的地方找不到你就會很失望,以為你不跟他們玩了。這時期的孩子,他們的快樂來自「東西都在原來的地方」,他們的秩序感由此而建立。至於四、五歲的孩子就沒有這種現象了,玩捉迷藏也會躲在不同的地方了。 記得我的兒子兩歲時,有一次晚餐時間,他亂發脾氣,不肯吃飯,我覺得很納悶,平時兒子是很愛吃飯的孩子,怎麼今天不一樣呢?只見他講話講不清楚,手上還拿著一根湯匙給我看,我赫然發現我拿錯了湯匙,這不是他平常用的小湯匙,他就因此不肯吃飯。還好,那時我已經學過蒙特梭利的理念,知道孩子有秩序敏感期,喜歡用原來的東西,我就稍微麻煩一下,走兩步路幫他換回原來的湯匙,結果他立刻開始吃飯,而且吃得很開心,好像什麼事都沒發生過。假如此時我拿出媽媽的權威,命令他:「你就是給我吃!」那接下來就有的磨了。 替蒙特梭利寫傳記的史坦丁先生曾比喻說,孩子在秩序敏感期,就好像一位測量員被派往非洲一個新興國家繪製地圖,他花了數週甚至數月,繪出山脈、河流、道路的位置,假若有一天他一早醒來,發現山脈移位,河流改道,道路都不一樣了,一定會頓失所據而驚惶失措。孩子也是一樣,須對周圍環境有定位,所以我們要事先好好設計,讓東西都有固定位置,像衣服、鞋子、教具等都有固定放的地方,亦可教他幫忙把東西歸位。若必須有變動的,如搬家或請客,就要事先告知,讓他先做好心理準備,與他商量因應之道。 0-6 歲 對語言的敏感(發展期 1歲半-3歲) 此時孩子的聽覺非常敏銳,可以分辨出聲音細微的差異及發聲的不同,所以學習語言又快又好,特別是母語。例如孩子在學會說「媽媽」之前,你自己要先說好幾百遍給他聽,他聽多了就會了。這時孩子若有機會接觸各國語言,聽各國民謠的錄音帶,將來就比較容易講出正確的發音和聲調。 舉例來說,我在美國的幼稚園實習時,他們很高興有中國老師來,特別請我教小朋友講中文。我設計了一些語文教具,又帶領孩子們唱中國童謠,發現小朋友學得又快又好,我們唱童謠「呱呱呱呱呱呱呱,游來游去真快樂,就是母鴨帶小鴨。」小朋友帶動唱,玩得很高興,在場唯一有問題的是兩位老師,她們無法跟上孩子們的學習進度,直唱到第二十多遍,她們才說終於能跟上了,可是發音、腔調還是怪怪的。兩位老師中,一位學得比較快的老師說,她在八歲前和祖父母同住,所以學會講德語,之後和祖父母分開了,就把德語忘光光。只是這種兒時的訓練,幫助她學外國語,比一般只會講一種語言的美國人好多了。所以我們可以讓孩子多聽不同的外國語,像Wee Sing系列錄音帶,有一卷「We Sing Around the World」,裡面有各國童謠,孩子多聽多接觸,對他們脣齒的構音發展更好,將來的外國語發音會更標準。 另外,有一個較悲哀的例子:兩百多年前,在法國的叢林發現一個野男孩,十幾歲前都生活在叢林裡。教育界花了非常多的心思教他,最後仍無法教會他講話。我們在後面的課程中,會專門講到這個孩子的狀況。在現實的世界中,不可能拿孩子來做實驗,看看孩子錯過語言敏感期會怎麼樣?我們只能就一些不幸的個案來研究。重要的是語言敏感期要好好把握,恐怕一錯過就很難補救了。 2歲半-6歲 對感官學習的敏感 感官是指我們的感覺器官,包括眼、耳、鼻、舌、口、皮膚、手等,它們能接受各樣的刺激而產生視覺、聽覺、嗅覺、味覺及觸覺等。孩子值此敏感期,有非常優秀的感官去吸收環境的訊息,此時若能把感官學習能力建立好,就不至於「視若無睹」、「聽而不聞」。比方說,多聽好的音樂,將來就能欣賞音樂的美,不會五音不全;多接觸色彩,就能培養對顏色的敏感度,能分辨配色(如配衣服)的好壞及些微的色差。 我們所有的學習都是透過感官而來,因此若感官得到良好的啟發,就是為將來的學習奠定地基。在訓練孩子的感官時,我們也很容易早期發現孩子的視覺或聽覺異常,以便早期治療。 史坦丁先生曾說,他有一位醫師朋友,靠著嗅覺,一進病房就可診斷出疾病,因為這位醫師說:「許多疾病都有一種特殊的異味。」我們不知道孩子以後的職業如何,但幫助孩子打好基礎是我們責無旁貸的責任。 2歲半起 對社交生活的敏感 有些孩子從2歲半,有些孩子從3歲起開始注意到其他孩子,想要跟別的孩子有互動,想要一起玩,或想去別人家,這就是社交敏感期。對有些個性較內向的孩子,趁此時讓他習慣社交的環境是很重要的。例如我家的兒子是屬於內向的孩子,我常想辦法邀請客人來家裡(如小組聚會)、帶他去拜訪鄰居、親友,再加上禮拜天上主日學,聖誕節、復活節或生日在家中舉辦特殊的聚會活動等,刻意為他安排機會,讓他經常處於這樣的環境,久了他會知道如何去適應及作恰當的應對。如果他不願意與人接觸或打招呼,我都會再給他一次機會。有些孩子從開始接觸到願意參與的時間拖得很長,也要耐心地等待他開花結果。 對於個性較活潑外向的孩子,此時更有社交生活的需要。我們在女兒四歲時,由美國搬回台灣,剛開始實行在家教育,半年後,發現女兒一直有種焦慮感,後來女兒自己說:「我好想和其他小朋友在一起,好想和他們一起玩!」於是我花了很多時間,為她找到一所滿意的蒙特梭利幼稚園,送她去上學,才第一天從學校回來時,她的焦慮感就不見了。 2歲半-6歲 對學習良好行為的敏感 此時期的孩子有種要把事情做好的本能,只要有正確的指導方法,慢慢示範給他看,他可以做到很精確,很仔細。像如何拿剪刀、良好的餐桌禮儀、如何輕聲開關門、倒水沒聲音、縫、剪、貼、切、揉、捏、擠壓…等等各式各樣的生活技能,都應在這個時期仔細教導他。通常我們給孩子適度的挑戰,他就愈願意表現。蒙特梭利曾說過,任何一個能掌握大場面的能手,也無法像孩子一般精確。 3歲半-4歲半 對寫字的敏感 這裡所說的並非拿筆寫字,而是孩子對已認識的字形,會用身邊的東西像石頭、樹枝、沙子等表達或畫出來,但他對字形較有興趣,字的本身對他尚無意義。我的女兒四歲時,有一次外出吃飯,我忙於跟同桌的客人聊天,沒想到一回頭卻看到她把牙籤倒了一桌,我忍耐沒責罵她,先看看她在做什麼?原來她很用心地在排英文字母。後來我告訴她這樣不行,這不是家裡的牙籤,若一定要用,那拿兩根就好。結果她試了一下,說兩根牙籤排不出「A」來,我把牙籤都折一半,變成四段給她,她就開開心心的繼續工作去了。 4歲半-5歲半 對閱讀的敏感 此時孩子對字義產生興趣,常常問這是什麼字?想要認字。有些已經懂得注音符號的小朋友,甚至就開始讀故事書了。所以蒙特梭利設計出很多教具,如神秘字條、指令卡、活動式字母等等,幫助孩子拼音、讀字。我們在語文課程中會再詳細介紹。 7-9歲 對文法的敏感 孩子會閱讀後,對文字的排列組合有一段敏感期。例如有一次吃麵時,熱熱的蒸氣冒上來,把我的眼鏡薰得白霧一片,我告訴7歲的兒子:「好多煙喔!」結果兒子就興致勃勃地說:「好多煙,煙好多,多煙好…」開始排列組合起來。蒙特梭利配合這個時期的孩子,設計了很多文法遊戲,介紹名詞、形容詞、動詞、句子的邏輯…等,讓孩子在遊戲中學會文法。 介紹完兒童時期的敏感期,我們就要來看,如果錯過敏感期會怎麼樣?我們可以比喻說,就像是錯過了往目的地最後一班公車,要是趕不上,公車開走了,就再也沒有機會了。又如老祖母織毛線襪,因視力不佳,常會漏一、兩針,最後襪子織成了,雖然外觀沒什麼影響,但可能結構就不太堅韌。這就像我們長大了,外表是大人,但仍有些缺陷。例如:動作笨拙、不善交際、無法欣賞音樂、沒有色感、五音不全、對藝術無知、碰到數學就頭大、依賴他人、優柔寡斷…等,這都是少掉那幾針的後遺症。 我的父母親沒有學過蒙特梭利,也沒聽過什麼敏感期,因此我難免會漏了幾針。今天我們了解造物主在孩子身上美妙的計畫,就要盡量善用他們的敏感期,趁著潮水一波接一波,我們要順勢而上,掌握契機,幫助孩子完成生命的計畫。 **個人思考或分組討論:在你的孩子身上發現何種敏感期?這種討論可幫助你對孩子的狀況更加了解。聽別人的例子也會使你對自己的孩子更加敏銳。 不知你有沒有發現一些孩子的敏感期?我們發現孩子的敏感期,有如哥倫布發現新大陸,其實新大陸本來就在那裡,祇是以前未被注意到而已;孩子的敏感期也是一樣,只要我們有心,任何人都可以在自己的孩子身上看到這些現。 接下來是有關敏感期的一些提醒: 1. 敏感期是會過去的。當孩子的敏感期已過,你就別再停留其中。例如秩序的敏感期,當他已不再那麼堅持周遭環境的秩序時,你就可以有些彈性和變化,勿再堅持原樣,一成不變。 2. 是否在秩序敏感期就什麼都不要改變了?也不是。例如我的女兒四歲前,曾經搬過四次家。從台灣到美國,再從美國回台灣,不管搬去哪裡,她都帶著心愛的小枕頭,坐飛機、住旅館、搬去新家等等,小枕頭帶給她安全感,讓她在變化的世界中掌握一個不變的東西。所以只要給孩子的愛和安全感足夠,是可以在彈性和變化中發展。若家裡需要更動家具,最好讓孩子親自參與,讓他親眼看到桌椅的移動,知道變化的來源,心理上才能接受。 3. 配合孩子的秩序敏感是否會太助長孩子的自我?關鍵在於孩子的要求是否在合理範圍內。假如他堅持的是要和以前一樣(例如吃飯用的湯匙,走路上學的路線等),這是合理的,那麼我們配合孩子並不會造成過度膨脹的自我,孩子因此得以平靜安穩的生活,與大人和平相處。如果孩子的要求不合理,又亂發脾氣,堅持要照他的意思做,那就需要管教了,這個主題我們以後會再討論。 4. 假如錯過了敏感期,孩子的可塑性很強,仍可設法再引導他,只是效果可能沒那麼好,但有做總比不做好。 最後,我們思考一個問題:現在有許多新的教育方法不斷推出,蒙特梭利的教學方式是否會被取代呢?我們可以這麼說,因為蒙特梭利的教學理念是根據孩子的生理、心理發展特性而設計出來的,不只歐洲的孩子適用,全世界的孩子也都適用。所以除非世界上沒有孩子,才不需要蒙特梭利,否則這種教育方式用在孩子身上,會一直適用並有效。

玩遊戲學數學0-6歲兒童數學能力的培養方法

2010年06月03日
公開
38

玩遊戲學數學0-6歲兒童數學能力的培養方法 2-3歲兒童數學能力培養方案 一、 走幾步跳幾步 練習「走三步跳兩下」或「走兩步跳一下」先從2和3之內變化,熟練後作4以內的變化。 音樂律動,如放4拍音樂時走三步跳一下,一來練習數腳步,二來練習合節拍。如果幾個孩子一起玩可以拉大圈,大人和孩子一起一面數一面向右邊跳,到樂曲的一段終結時大家一面數一面向左邊跳。 二、 記電話號碼 可以先背熟前4位數,再加後面4位數 三、 排數字 可把掛歷上的數字單個剪下來,或數字卡,讓寶寶一面按順序慢慢背數,一面逐個把數字擺成一列。擺錯了要反覆取下錯的,補上對的,反覆擺。大人可記時記分,開始可能要十幾分鐘,後來變成幾分鐘。 四、 分左右 如從左邊數起,1放左邊,2放1的右邊,3放2的右邊,或相反。學會分左右是學最基本的方位感覺,為以後學習位數提供方便。 五、 看鍾 2歲孩子會看兩個指針的位置與自己的生活聯繫起來。關健是家庭生活要有規律。 六、 串珠數數 可要求按數串珠,如穿一個紅的,再穿兩個白的,間隔著穿。或穿一個紅,一個黑再穿兩個白,等等。 七、 十位數 先擺10,在零處拿掉0,擺上1讀11,拿掉1,擺上2讀12……擺到20。一直擺到50。大人隨便拿起兩上數字擺在一起如47,請寶寶讀出來,多練習。一直擺到100。 八、 比較哪一盒積木多 一塊對一塊地比一比,不見得大盒子裝的就多,如果它每塊都很大,反而裝得少哩。 九、 比誰個子高 十、 學寫數字 2歲時會寫1和畫個圈,能寫出3個數字,即0-1-8,兩歲半會畫拐彎,先拐純彎,如3和2,多練習後學會拐尖角,學會寫7和4,也想寫5,但寫不像。寶寶寫字常在畫畫時偶然出現,如寫3常在畫鳥兒飛時被大人發現了告訴他寫豎一點就成3了,有時畫畫時畫出個小尖角,大人馬上鼓勵說「這不是7嗎」寶寶高興就會多寫幾個,就學會了。要在偶然中抓住時機。第二天要複習。 十一、贏大小 寶寶難以理解為什麼2比1大,3比2大,因為卡片上的字都有是一樣大的。最直觀的方法是用套碗玩贏大小的遊戲。誰拿的大就把對方的扣住,因為碗底有數字,寶寶看清楚是5扣3,被扣的一對就不能再玩。寶寶逐漸看出9扣8,8扣7……碗的大小和底面的數漸漸被記住了。玩熟後可用卡片代替,甚至用撲克。 十二、能拿幾個 3歲前後寶寶最多雙手一次拿6個,可作加減法遊戲。可隨意拿走幾個問剩幾個,又隨意放進1-2個,數共幾個,5以內的加減基本沒問題。拿的多的能做8以內的加減。 十三、組合 (紅片,藍片、圓的、方的)的,聽指揮拿取。 十四、聽數按鍵 除按電話外,可畫大圈當鍵,讓寶寶用腳來練習,圈的排列要同電話鍵排法相同。 十五、切分一半 練習裁紙:將方形紙兩邊對折,邊對齊,把紙邊壓直後用小刀伸入紙縫裁開,成兩個長方形。再把長方形紙的短邊對折,切分成小正方形。 用另一張方形紙,將兩個對角對齊,紙邊壓好,裁成兩個三角形。再把兩個銳角對齊,裁成兩個小三角形。 一張圓,裁成兩張半圓,再裁,成四分之一個圓。 一張方形紙,先對邊折裁開成長方形。大人把兩個上長邊對折,用尺子畫好長邊中點到短邊中點的四條連線,剪成菱形。請寶寶把菱形銳角合攏對齊,裁開,切分成兩個正三角形。也可將三角形的兩個底邊對折裁開成兩個三角形。寶寶學會將紙分開一半的最好辦法是將對邊或對角對齊,壓好紙邊,用小刀裁開就可分為兩邊一樣的一半。 十六、擺十 大人用硬紙裁製成6條相等長度的條,從中間分開一半標出5和5;另一條截取短條的2/5,分成一條為7,另一條為3。截取短條的3/5,分成一條為8,另一條為2。截取短條的1/5為1,另一條為9。最後一條與其他兩條合起來長度相等作為10,用紙盒裝好。讓寶寶將每兩條合走來,使它與10一樣長,碼放整齊擺入紙盒內。寶寶起初只是練習擺齊,但經過若干次之後,他就記得標上5的兩條擺在一起相當於10,6和4可擺成10,7和3,8和2,9和1都能擺成10。用擺10的方法使寶寶學會10的組合。必須要在寶寶完全分清楚10個數字後玩,否則光練習擺長短而不記數字就失去練習10的組合的作用。 十七、比長短 十八、比較其他事物 另外,如果飯多了一些,讓寶寶猜剩下的多還是一碗能裝的多。先猜後再把飯盛到碗中,看寶寶說的對不對,經常猜就會越來越準確,估量也是一個數的問題,人們說「心中有數」即是估量準確的意思。 十九、畫點、線和圈 如在圈內點芝麻,不要點到外面,或線上線下等。 二十、往左轉還是往右轉 比如回家,去和回是反著的。 二十一、背數和點數 數數器和小算盤對孩子練習此有好處,上排有一個珠子的日本算盤最好用。數到5時撥動上排珠子,下排4個小珠;數到10時左邊撥上一粒退回上珠,數到20時左邊撥上兩粒,隨時可以知道自己數到幾。使用權手、腦、口並用。算盤十分形象,便於邏輯思維與形象思維同步。 二十二、量水和沙 用套碗中最小的1號小碗量水兩碗倒入3號碗內;再將3號量水兩碗倒入5號內都是剛剛倒滿。如果用1號要量幾碗水才能使5號裝滿?讓寶寶自己先試,然後再回答。再用1號舀沙,把碗口刮平,然後倒入3號,看看幾碗才能裝滿,刮平倒入5號內,再舀一碗刮平倒入5號看是否倒滿還是高出來一些。讓寶寶試用小碗自己舀沙土直接倒入5號,看要用幾碗。這個遊戲可以讓寶寶學會用碗去量水、沙等沒有固定形狀的物質,學會用容量去比多少。 二十三、拼上1/2、1/3和1/4 將硬紙製成四個圈形,四個正方形和四個三角形。將每個形狀留一個整體,其餘依次分為1/2、1/3、1/4。將碎片取出,讓寶寶自己將各個形狀拼好。寶寶拿起半圓、半個正方形和半個三角形時告訴他這是一半,那是1/2。拿起1/3圓,1/3長方形和1/3三角形時告訴他是1/3,要用三塊才能拼成整體。這些1/2、1/3、1/4的片塊會在寶寶腦中留下深刻印象,每當拿起任意的片塊都知道它是什麼形狀的幾分之一。 二十四、分類 A.蘋果,鴨梨、桃子、桌子、柚子;b。背心、帽子、娃娃、毛衣、大衣;c。刀子、剪子、瓜子、夾子、勺子;d、火車、卡車、救護車、救火車、風車;e。雞蛋、鴨蛋、鵝蛋、鵪鶉蛋、炸蛋 歸類原屬認知範疇,但分析綜合的思維方法與算術中的應用題相似。3歲前雖然還不會做算術應用題,但學會分析綜合對解決問題極有幫助。 二十五、方位 拼圖。拼圖不屬於算術範圍,但準確的方位感對以後學習圖像思維的幾何和三角都很有幫助。 3-4歲兒童數學能力培養方案 一、 學畫正方形 可以練習用鉛筆沿著一個方形小盒畫出正方形,轉角時拐成有角的形狀,不要畫圓角。之後可學寫口、日、白、田、回、國等。 二、 用三角形拼成四角形 三、 誰最大,按大小排隊 四、 學讀三位數 五、 試做三位數不進位的加法 可擺數字練習。將結果用現成數字擺出來。例如: 126 417 539 648 457 +253 +262 +340 +231 +532 六、 擺單數雙數 用珠子或花生排開兩行,單數下面是單個的,雙數是齊頭的。孩子拿取時常一手拿兩個,遇雙數時可完全放手,遇單數時只能放下一個,孩子很容易找出1,3,5,7,9是單數,2,4,6,8,10是雙數。平時數東西時可以一手拿兩個,用2,4,6,8,10去數,比一個個數要快些。 七、 數樓層 寶寶知道每層樓一定要有窗戶,在樓前數窗戶的豎排就可知道層數。 八、 學習圓輪 在長方形木板上插上5根活動的木棍,最長一根穿5個紅色圓輪,第二根穿4個黃色的,第三根穿3個藍色,第四根穿2個綠色,第五根穿1個黑色。學習圓輪主要學習五以內的加減。 九、 倒數數 倒數數是培養逆向思維的開始,在解決困難時十分有用。 十、 算盤練習加法 十一、 點數與背數 用數數器或算盤,有實物比空口背數容易,所以點數優於背數。 十二、實物相加 用實物練習數數可以加強視和觸覺的協同。 十三、數手指相加 3歲孩子都喜歡舉起手指練習加法。超過10個怎麼辦呢?可以看數的大小,〈只舉起5個就夠了,數數時從7開始,8,9,10,11,12,點著手指去數,得出結果是12。這種方法很方便,但要求寶寶可以隨時從一列數的當中開始往上數。 十四、自製七巧板 用硬紙板剪出半徑3厘米的圓形4個,其中兩個從半徑剪開成4個半圓形。再制3cm*3cm的正方形4個,其中兩個沿斜邊剪開成4個三角形。再制3cm*4cm的長方形2個,底邊為4cm,高和頂邊都是3cm的梯形2個。再制四個各為3cm,橫對角線也是3cm的菱形2個,一共有七種形狀,自己染色或貼上色紙。讓寶寶先按圖從易到難去擺出各種形狀,然後自己再創造出更好看的圖形。 七巧板是圖像思維練習的簡易方法。圖形也是數學當中的一種。 十五、畫地圖 畫地圖顯示了方向性,也是一種數學思維。 十六、逢雙擺數 學會一手拿2個逢雙數數法。5雙排成一行。寶寶一共排了六行還剩下4個,媽媽一看說64個。寶寶先數一行,原來5雙正好是10個。一共有6行,逐行去數10,20,30,40,50,60加上4個,果然是64個。以後寶寶懂得要數許多東西時,先用雙數排5成為10個1行,以後數行就知道有幾十,加上零頭就是幾十幾了。 十七、從中間起倒數數 先從6起倒數到1,再從15起倒數到10,從32倒4個數,31,30,29,28。從28起倒數5個數到23,也可從23順數7個數再倒數5個數,等等。 十八、數手指學減法 16-7=?寶寶豎起7個指頭,從16志倒數到9,得到9作為答案。這個辦法比先借10過來,減7得3,用3加上6得9簡單一些,寶寶也感到倒數比借位方便多。所以先練習倒數,再學減法理方便。一年級學20以內的加減法,寶寶提前用倒數法就學會了。 十九、實物學減法 如5顆糖,爸爸一個,媽一個,寶寶一個,還剩幾塊。 盤子裡共有雜糖20塊,媽挑3塊水果糖,爸選奶糖2塊,寶寶挑酥糖4塊,請寶寶計算雜糖共剩幾塊?有兩個辦法,若寶寶會加法,先將3人拿去的加起來,即3+2+4=9,用20倒數9到11,計算得出答案11。也可用連續倒數法,先舉3個手指,數19,18,17。再舉起2個手指數16,15,再舉起4個手指,數14,13,12,11,也得出11。 二十、連加法 選擇撲克1-5四套,或字卡1-5四套。大人和寶寶各隨意取10張,各人都同時打出一張,誰馬上加得快喊出得數就可以贏。 第二步玩10張連加法,只選1-5兩套牌,每人分5張。出牌後快速算出得數,牌面向上。再出手不但要算出兩張牌加起來的得分,還要加上上次兩張牌的得分。二人共出牌5次,共加起來為30分。 如果寶寶連連得勝,可以將4套牌共20張加起來,每人分10張,連加得60。 連加法要求寶寶快速記住上次加起來的分值,又要馬上算出來當時出牌二個牌面的分值,馬上相加。記錯了或算錯了都不能得分,這是練習注意力、記憶力、觀察力的十分有用的遊戲。玩時不要急於求成,要先讓寶寶記住上次的分值,二人同時大聲說一遍,將桌面上相加分值也大聲說一遍,然後搶答加起來的數。如果有異議,可爭論或提出重算。提出來十分好算:5,4,3,2,1,1,2,3,4,5一共是5個6,總數為30,兩套牌為30,四套為60,經過反覆連加,會提高寶寶計算的興趣和能力,受益終生。對計算能力慢的寶寶,許可一面擺,一面算。會擺會算都要受表揚。 二十一、擺餐具 大人要經常表揚寶寶怎樣學會省事,不必跑來跑去一氣呵成的工作方法。 二十二、大棗換核桃 如「五個棗換一個核桃」。寶寶將大棗擺成5個一行,擺對了就換一個核桃放在前面。寶寶將棗全擺上,換了8個核桃還剩3個棗,一起用核桃算出一共有幾個棗。 大人讓寶寶將核桃排成雙數,一共有四對,寶寶馬上說出一共有43顆。 現在寶寶又多學了一種數數方法,一五,一十,十五,二十,二十五,三十……一百。大人用核桃代表五,寶寶可以排成雙數直接算出40,也可一五,一十地逐個數出四十,再加上零頭即可。 二十三、共有幾塊積木 寶寶自己用方積木或方盒子照圖的樣子砌積木。先看圖,估計要用幾塊,然後砌起來,從前到後從上到下都要數一下看它共有幾塊。通過數和砌,發現有些積木從前面看不見,從第4塊起到第7塊都有一塊被壓信。第8堆壓住2塊,第9和第10堆各壓住3塊。寶寶經過自己動手砌和數,才能發現只看不動手就會少數了一些積木。 二十四、用幾塊積木來砌多層金字塔 寶寶會用3塊來砌橋,在橋旁邊加3塊就成金字塔。砌3層用6塊,砌4層5層要用幾塊?然後6、7層呢?在3層的基礎上在旁邊添上底面4塊的金字塔,每層都要在邊上添1塊,加上尖頂上一塊就是4塊,加上原來3層用的6塊共用10塊。5層是15塊(10+5),6層是21塊(15+6),7層28塊(21+7)。 二十五、用幾塊積木來搭幾層樓梯 搭2級用3塊,3級、4級呢?寶寶算過上題後已增長了經驗,加上看圖而不必動手就學會了用計算的方法知道擺更多級要用多少積木了。在2級樓梯右邊擺上豎砌的三塊就成3級了(3+3=6);在3級樓梯右邊豎砌4塊就成4級樓梯了(6+4=10)…… 二十六、小天平 練習這種擺法和組成用處很大。 二十七、倒述2-3位數 大人伸出食指和中指,指食指說2,指中指說7,讓寶寶先從中指起念,把二位數27倒述為72,再任意說兩個數先讓寶寶記信,然後請他從中指說起,把兩個數倒著背述出來。用手指的辦法使孩子能記住數的位置,便於倒述。熟練後可要求練習倒述3位數。這種練習開頭可以用手指幫助記數,熟練後不必再用,寶寶可以記住大人所述三位數,然後倒著順序背出來。倒述三位數是一種重要的智力測試法,有記憶及逆向思維兩個步驟,是日常必需的智力結構。孩子從3歲半開始練習倒述兩位數,到四歲時多數能倒述3位數。 二十八、穿、脫衣服的數學 睡覺時先脫外衣,再脫罩褲,再脫毛衣,按順序放置,穿衣時先內後外,提供方便。按先後次序擺放東西的辦法十分有用。養成習慣後無論做什麼事都先作巧安排,用數學的方法,把事情一二三四排列起來。 二十九、搞衛生時的數學 準備清掃屋頂時,先要事先收拾桌面和櫃面上的東西,並蓋起不能藏起來的東西。爸爸清掃客廳時,媽媽和寶寶要去收拾臥室和其他房間。清掃完畢要擦玻璃,寶寶負責遞乾淨抹布、換水等。然後收去蓋布擦淨桌面等,最後將東西放回原位,從屋角開始掃地。如果次序反了,先掃地後掃房頂,又會使地面變髒。用合適的步驟去安排就能提高效率,這也是數學的範疇。 三十、唱歌敲節拍 三十一、旋律的遞增和遞減 三十二、和聲中的數學 4-5歲兒童數學能力培養方案 一、 將圓切分6份、8、10、12份 二、 認識硬幣 先從形態上能分辨清楚1元、五角和一角以及分幣。 第二步練習湊錢。如用5個1角換1個5角,等。最後將6種硬幣合攏,練習付錢。如付1元6角4分。 三、 認讀4-5位數 四、 認讀漢字數字的大寫 五、 畫手印分左右 孩子很快會看出小指與大拇指不同,但紙上的手印不能說明它一定是左手的手印,因為如果右手手心向上也能畫出同樣的手印來。這個問題留給寶寶自己去想。 大人可以畫一隻左手的兩個手印,一個在每個指尖畫上指甲,另一個在手掌心畫上幾道手紋,這時兩隻手印馬上變得左右分明了。 六、 按扣子 取10枚放桌上,大人隨便按住幾個,讓寶寶看桌上的餘數去猜大人手中有幾個扣子。猜對了就讓寶寶按,大人猜。玩熟了10個扣子後,可變成9個、8、7、6個。玩熟後可試變成11、12到15個。到6歲時可發展到玩15-20個。 七、 值日生 八、 分餅乾 30人,每包餅乾有20塊,每人分一塊要領1包半,如果每人聽兩塊要領幾包?有剩餘嗎? 這個問題孩子回答得出奇順利,他們不需用大人的乘除法,而是用圖形猜想法很快能答出來。這種思維方式是右腦型解題法。 九、 認量尺、看刻度 量一量書有多長寬,布娃娃的高等。學會了使用尺子量東西,大東西用皮尺比直尺方便。 十、試用量尺來畫正方形 要求寶寶學會用尺子畫一個3cm*3cm或4cm*4cm的正方形來。 十一、用皮尺量身高 十二、用走步量距離 十三、用量尺畫長方形 畫一個4cm*2cm的長方形 十四、買小食物 寶寶學會用硬幣湊錢,可以用存錢盒中的硬幣試買一種小食品。 十五、買鞋 公分=厘米 十六、六面積木拼圖 十七、方積木搭炮樓 十八、方積木搭高樓 十九、開飯鋪 二十、用帶刻度的器具量水 用有刻度的量杯往套碗裡注水,可量出每個套碗的容量。可以量一下水杯裝滿時的容量是多少,寶寶每次喝一杯,一天3次,算一算一天能喝多少毫升水。 21、看鍾 第一步先認幾點鐘;第二步認幾點半;第三步認一刻;第四步認三刻;第五步,在寶寶快5歲時開始練習,如1點過5分,差5分到1點1刻等,因為每走1個數字就是走過5分鐘,鍾上也可看到5個小格子,先要會背一五一十,十五二十,二五三十,三五四十,四五五十,五五六十,最好5歲前學會看鐘錶。 二十二、記生日 二十三、記住圓周率 24、學畫圓圈 用一顆石子,一條結實的草桿就可畫圈。寶寶可以拿草桿在圓周上比,果然圓周比草桿的6倍多出一小點。現在寶寶理解圓周率是什麼意思,原來是指圓周比直徑(兩個半徑)的三倍又多一小點。會懂得圓周、圓心、半徑、直徑。 25、學畫橢圓 26、正方形與長方形的不同 27、有幾個正方形 28、有幾個長方形 29、買門票 30、數字接龍 要求兩邊都有0-6個點不等,遊戲要求接上6。是練習加法的好遊戲,適合4-5歲孩子,3-7人玩。 31、圖形接龍 32、排五子 33、斤和兩 34、稱體重(分市斤和公斤) 資料來源:http://www.babyhome.com.tw/mboard.php?op=d&bid=11&sID=1582593&r=84&page=1

開發寶寶的右腦潛能

2010年06月03日
公開
58

以下遊戲可在不同程度上從刺激、開發寶寶的右腦潛能,舉例如下: 遊戲一:神奇的紙盒 玩法:把家裏使用過的紙巾盒留下,往裏面放進一些玩具、糖果、水果等,讓寶寶摸一摸,請他在拿出來之前說出名稱,或者給他指令,請他按指令拿出東西來。對大一點的孩子,你可以給他否定的指令,如:"請你把不可以吃的東西拿出來""請你把不是圓的東西拿出來"等等。爲了增加趣味性,也可以使用一些獎勵的方法,比如:拿對了糖果,就把糖果獎勵給寶寶吃,拿錯了,糖果就歸媽媽吃等。提示:這個遊戲適合2-4歲的孩子,由於寶寶使用觸摸覺和視覺來進行判斷,可刺激右腦發展。 遊戲二:猜猜這是誰? 玩法:爸爸或媽媽在被窩裏發出不同的動物的叫聲,比如狼的叫聲、狗叫聲、獅子的叫聲等,讓寶寶猜猜藏在被窩裏的是什麽動物。提示:這個遊戲適合2-4歲的寶寶玩。這是一則用聽覺進行判斷的遊戲,也可以刺激寶寶的右腦。 遊戲三:會滾動的箱子 玩法:把家裏買回來的電視或其他大件物品的紙皮包裝箱留下,讓寶寶鑽進去縮緊身體,然後滾動紙皮箱子,孩子會樂不可支。爲了避免傷著孩子,你最好在每次滾動箱子之前大聲問他:"準備好了嗎?"確定他做好了準備才開始,滾動的幅度也可以根據孩子的適應情況而調整。 提示:這個遊戲適合3歲以上的孩子玩,因爲這樣可以鍛煉孩子的身體平衡感,也能發展孩子的右腦功能。 遊戲四:扔紙球 玩法:拿一個籃子,菜籃或洗衣籃都可以,然後拿一些報紙,把報紙裹成一團,做成一個一個紙球,媽媽、爸爸和寶寶輪流扔紙球,每人扔10個,看誰扔進籃子裏的球最多。 提示:這個遊戲適合2歲以上的孩子玩,手的動覺、動作的控制、空間距離的判斷,這些都有利於孩子的右腦開發。 遊戲五:跳跳舞 玩法:讓孩子跟著音樂的節奏跳舞、拍手或做各種各樣自己喜歡的動作。提示:這個遊戲適合0-6歲任何年齡的孩子,對於還不會走路的寶寶,媽媽可以抱著寶寶做跳舞的動作,或跟著節奏舞動他的手腳。大一點的孩子,你可以領著他做,或讓他自由發揮。 遊戲六:大家一起唱 玩法:把生活中的事件編成歌曲,和孩子邊唱邊玩。比如,刷牙、洗臉、吃飯,我們可以把這些活動和我們熟悉的旋律如《生日歌》編在一起來唱:我們-快來-刷-牙,我們-快來-刷-牙,我們-快來-刷-----牙,天天-都要-刷------牙。 提示:這個遊戲能發展兒童的節奏感。 遊戲七:蘋果樹 玩法:從年曆上找出有一棵樹的圖畫,讓孩子剪一些蘋果貼在樹上,注意:剪和貼都由孩子自己來做,不要要求孩子剪得像或貼得漂亮,只要他願意自己動手進行創作,父母就要表現出很欣賞的樣子。 遊戲八:美麗的手鐲 玩法:把用過的信封留下,橫剪成一個一個環,然後和孩子一起在環上畫自己喜歡的圖案和顔色,把它套在手腕上當手鐲。媽媽先做一個引起孩子的興趣,然後放手讓他自己來做,以鼓勵爲主,不要計較孩子做得是否漂亮。提示:這兩個活動都是多種感官配合的活動,既有手的動作,又有顔色的感覺、圖案的設計等等,對發展孩子的右腦很有幫助。 寶寶的早期閱讀從分享開始 在資訊時代,需要成長的不僅僅是兒童,與孩子一同成長,是我們這一代父母最大的樂趣。每天和孩子進行20分鐘的“分享閱讀”,孩子將受益終生;對於想培養一個書香寶貝的您來說,也能好夢成真。 一、借助音樂開發右腦 近幾年來國內外專家認爲:音樂具有開發右腦潛能,調整大腦兩個半球的功能的奇特功效。人的大腦左半球負責完成語言、閱讀、書寫、計算等工作,被稱爲"語言腦"。大腦的右半球負責完成音樂、情感等工作,被稱爲"音樂腦"。由於人類生活離不開語言,因而語言腦的利用率特別的高,"音樂腦"的利用率則特別的低,從而造成左右腦的功能失調。由於音樂腦能使人産生創造力、聯想力、直觀力、想象力及靈感,所以能夠設法開發利用音樂腦那將會提高人類的智慧。研究者強調說音樂腦在幼兒時期至關重要。幼兒期是音樂腦的推理能力和空間想象能力的開始形成時期。這一時期音樂腦的思維模式不僅容易形成,而且能永久保持。所以,幼兒期如能讓孩子經常學音樂、聽音樂,就可以大大的開發音樂腦,提高孩子的智慧。這對孩子的一生將産生重大影響。著名心理學家勞倫斯強調:只有當大腦右半球即音樂腦也充分利用時,這個人才最有創造力。因此,希望年輕的父母能經常讓寶寶聽音樂、學音樂,或對孩子進行音樂訓練。 二、體育鍛煉開發右腦 讓孩子經常到戶外在新鮮空氣和陽光中進行體育鍛煉,不僅活躍了他們體內的代謝過程,增強了體質,而且對智力的發展也會産生積極影響,這是因爲運動促進了血液迴圈和呼吸,腦細胞可以得到更多的氧氣和營養物質的供應,使代謝加速,腦的活動也就越來越靈敏,再加上鍛煉時,肢體動作千變萬化,也會促使大腦各個不同部位快速作出相應的機能反應,這猶如大腦神經在做各種各樣的健腦體操。此外,每天有適當的戶外活動時間,還能幫助孩子提高睡眠質量,增強記憶。安排孩子參加體育鍛煉,應根據他們的體質條件及興趣選擇一些合適的專案。在節假日裏家長可以帶孩子到郊外或公園等場所進行健身活動,在夏天還可以帶孩子去游泳,讓他們充分的接受空氣、陽光和水的鍛煉。 三、鍛煉圖形識別能力 圖形識別能力是左腦的重要功能之一,進行圖形識別的訓練可有效的活化右腦,促進智力。圖形識別是類型識別訓練的一部分。爲了把圖形這個詞的含義同繪畫相區別,我們把它規定爲輪廓的、線條的,或者說是用線條抽象化了的類型。 四、鍛煉想象力開發右腦 1、讓孩子接近大自然,自然是智慧之源。牛頓萬有引力定律的發現是從蘋果落地中得到啓發,達爾文的進化論也是從熱愛小昆蟲開始。 2、孩子的好奇心,孩子的想象力和創造性往往來源於好奇心和動手實踐,愛迪生的成功就證明了這一點。 3、孩子玩遊戲,遊戲是孩子認識世界的途徑,許多發明創造就是在遊戲中産生的, 4、別把成人的規則強加給學生,成人已經形成了自己的思維定式和行爲規則,但這些行爲規則不一定對青少年有效,有時反而對他們創造性的解決問題起阻礙作用。 五、家庭教育八大注意 1、 父母是孩子的模仿物件 家庭教育的特點是潛移默化,言傳身教,孩子的可塑性大,模仿性強,父母的一言一行,一舉一動實際上都是在以身示範,無時無刻不在對孩子潛移默化的對孩子施加影響,。對於0_3歲的嬰幼兒而言,父母的影響更大,因爲人的個性特點大多是這一時期奠定基礎的, 2、 別老是"人家孩子怎麽怎麽的" 3、 孩子一樣有自尊心 4、 從小教起,從小改正 5、 別總盯著孩子的缺點 6、 決不爲孩子護短 7、不用暴力征服孩子 8、 不把電視當成"保姆"

三歲前幼兒遊戲識字法

2010年06月02日
公開
55

三歲前幼兒遊戲識字法 在教孩子識字的過程中,成年人要設計多種多樣的遊戲來誘導孩子,使孩子感到識字能獲得歡樂,把識字當作每天必不可少的遊戲活動,在不知不覺中識字、脫盲。這就是我們常說的「教者有心,學者無意」。 該怎樣把識字與遊戲結合起來,使孩子感到有趣而樂於接受呢?下面講幾種遊戲識字的方法: 1.捉迷藏: 即把字卡藏到容易找的地方讓孩子找。找到了,讀一讀,表揚一番。也可讓孩子去藏字,媽媽找字,讀字。 2.玩玩具: 跟孩子玩什麼玩具,就在玩具上寫上相應的字,讓孩子認讀。 3.做動作: 邊教字邊做動作;教「跳」字做一個青蛙跳的動作;……等等。凡是動詞都可以做相應的動作,加深印象。 4.裝表情: 教育些帶感情色彩的動詞和形容詞 要有臉部表情。如教「笑」字,要帶動孩子哈哈大笑,教「哭」字要和孩子一起裝作哭的樣子;動作、表情的適當誇張,可加深孩子識記。 5.釣魚識字: 把字卡當作魚撤在地上,讓孩子去「釣」,釣來一個字卡教一個字,此法可把孩子認過的字當作魚讓孩子釣。成人讀一個字,孩子必須釣到那個字,讀出那個字才算釣到了「魚」。也可以幾個孩子比賽看誰換釣到「魚」。這方法用來複習鞏固效果好。 6.表演識字: 讓孩子表演他最喜歡做的遊戲,如孩子喜歡當小大夫,就讓他坐到寫有醫生的位置上,對病人問這問那,用一聽筒在聽,開藥方,打針……這時候教育他識讀,「醫」、「藥」、「病」、「針」等,就不會太難。 7.吃東西識字: 孩子在吃東西時,往往是最高興的,這時教他識讀字,興趣也會高些。如削菠蘿時教「菠」、「蘿」,切西瓜時教「西」、「瓜」,吃棒冰或糖果時教包糖紙上的那些字。 8.講故事識字: 給孩子講故事,邊講邊把故事中主要人物,關鍵情節在黑板上寫下來認一認,講完故事後讀一讀,讓孩子複述時再認一認。這樣既不影響講故事、故事,認了字又可使孩子把故事情節記得更牢。 9.游動物園識字: 把許多字卡圍成一圈當作動物園的圍牆,「圍牆」裡面放許多寫有各種動物名字的字卡。說有許多小朋友要上動物園去玩,開哪個門進去呢?看門人說走「××」門進去安全,如果開錯門,老虎會逃出來咬人的,這時候要孩子去「××」門,開對了才能進動物園,開錯了重開。進了「動物園」讓孩子撿一個個的字卡來問:「媽媽,這是什麼呀?」媽媽說:「唷 ,好大的大老虎的『虎』字…」如果場地大,還可在動物園內再分隔成幾個「猴」、「虎山」、「雞禽館」、「熊貓館」之類的小圈圈,可以把各種飛禽走獸的名詞都教孩子認讀。此法複習舊字,認新字,效果都很好。 10.踩字過河識字: 地上畫兩條平行直線當作是一條河,河中間放若干個字卡當作「橋」,孩子要從「橋」上「過」河去,先要讀出一個字才能上前踩中跨到前面的這個字上,讀錯了重教重讀。過了「河」還要從「橋」上返回來,再一個字一個字讀過來複習一遍,能做到一字不錯返回來的要大大表揚。 11.教布娃娃識字: 讓孩子當小老師,讓布娃娃、絨毛狗、小熊、猩猩、企鵝、大熊貓等絨布玩具當學生,成人當班長喊「起立、坐下」識字……此法用來複習已經學過的舊字有很好的效果。 12.出門之前識字: 讓孩子上兒童公園前,先要認一認「兒童公園」四個字。凡是孩子迫切要求出去玩的時候,都可以先識幾個字再行動,到外婆家去也可以學「外婆」兩字,認認外婆家居住和街道、村莊、門牌號碼等。 13.引誘孩子識字: 成人與成人說話,故意相互問字,教字,寫字,猜字謎考字,談得津津有味,吸引住孩子的注意,引誘孩子主動來看來問,積極參與識字活動。 以上介紹的十幾種室內識字法,還僅僅開了個頭;針對3歲前孩子的心理特點,還可能創造出更多更好的心理特點,還可能創造出更多更好的方法來。但不論何種方法,識字活動都要做到三定;定時間、定地點、定教師,要每天固定一恰當的時間和一個比較安靜的地點,根據孩子學習情緒高低進行幾分種到十幾種遊戲學習,天天不間斷。學習地點要安靜,有文字、圖畫、桌椅、黑板、地圖、玩具、小紅花、表揚欄等智育環境佈置。這樣時間一久,便會形成條件反射,一天不學孩子會悶得難受。 至於室外遊戲識字,方法更多;成人要隨帶紙筆備用,孩子外去,視野寬,十分高興,什麼都感到新鮮;特別是看到自己認過的字在廣告、標語或招牌上重現,會像老朋友久別重逢一樣興奮,很喜歡讀。這時對出現的新字也特別好奇,愛問愛讀。所以室外遊戲時要鼓勵孩子多注意文字,時時處處留心。玩耍中遇到新奇事物,應立即寫給孩子看、讀。 上面講的室內外遊戲識字和選擇的字、詞 、句,都不要固定教材,更不要講究系統。但選的詞和造句要講原則。這些原則是: 1. 教孩子是感興趣的字、詞、句。 2. 教孩子最熟悉的字、詞、句。 3. 結合孩子在生活遊戲中感到特別高興的事,當場選字,遺詞、造句,編兒歌。 4. 學過的字要有記載,分初次認讀、基本鞏固、能熟練運用三類整理,以便有針對性地做複習遊戲。 5. 教字以識讀為主,不要要求聽寫。 轉貼來源: http//www.mhedu.sh.cn/....../...

0∼3個月嬰兒 早期教育

2010年06月02日
公開
53

0∼3個月嬰兒 早期教育 注:此貼轉自好醫生網站,作者為陳燕惠. 0∼3個月嬰兒訓練方案   一.認知能力的培養   1、視覺訓練:嬰兒仰臥位,在小兒胸部上方20∼30cm 用玩具,最好是紅顏色或黑白對比鮮明的玩具吸引小兒注意,並訓練小兒視線隨物體作上下、左右、圓圈、遠近、斜線等方向運動,來刺激視覺發育,發展眼球運動的靈活性及協調性。   2、聽覺訓練:家長可在小兒周圍不同方向,用說話聲或玩具聲訓練小兒轉頭尋找聲源。母親的聲音是嬰兒最喜愛聽的聲音之一。母親用愉快、親切、溫柔的語調,面對面地和嬰兒說話,可吸引小兒注意成人說話的聲音、表情、口形等,誘發嬰兒良好、積極的情緒和發音的慾望。   可選擇不同旋律、速度、響度、曲調或不同樂器奏出的音樂或發聲玩具,也可利用家中不同物體敲擊聲如鐘錶聲、敲碗聲等,或改變對嬰兒說話的聲調來訓練小兒分辨各種聲音。當然,不要突然使用過大的聲音,以免嬰兒受驚嚇。 3、觸覺訓練:嬰兒面頰、口唇、眉弓、手指頭或腳趾頭等處對觸壓覺很敏感。可利用手或各種形狀、質地的物體進行觸覺練習。光滑的絲綢圍巾、粗糙的麻布 、柔軟的羽毛、棉花、頭梳齒、粗細不同的毛巾或海綿、幾何形狀的玩具均可讓小兒產生不同的觸覺感,有助於發展小兒的觸覺識別能力。   4、味、嗅、溫度等感知覺訓練:利用日常生活,發展嬰兒各種感覺。如吃飯時,用筷子蘸萊汁給嬰兒嘗嘗;吃蘋果時讓嬰兒聞聞蘋果香味、嘗嘗蘋果味道;洗澡時,讓小兒聞聞肥皂香味,用奶瓶餵奶時,讓孩子用手感受一下奶瓶的溫度等等,均有助於嬰兒感知覺的發展。   二、動作能力的培養   1、抬頭練習   (1)俯臥抬頭:使小兒俯臥,兩臂屈肘於胸前,成人在小兒頭側引逗小兒抬頭,開始訓練每次30秒鐘,以後可根據小兒訓練情況逐漸延長至3分鐘左右。   (2)坐位豎頭:將嬰兒抱坐在成人一隻前臂上,嬰兒的頭背部貼在成人前胸,成人一隻手抱住嬰兒的胸部,使小兒面前呈現廣闊的空間,能注視到周圍更多新奇的東西,這可激發小兒興趣,使小兒主動練習豎頭。也可讓嬰兒胸部貼在成人的胸前和肩部,使嬰兒的頭位於成人肩部以上,用另一隻手托住嬰兒的頭、頸、背,以防止小兒頭後仰。   2、側翻訓練   (1)轉側練習: 用小兒感興趣的發聲玩具,在小兒頭部左右側逗引小兒,使小兒頭部側轉注意玩具。每次訓練2∼3分鐘,每日數次。這可促進頸肌的靈活性和協調性,為側翻身作準備。   (2)側翻練習:小兒滿月後,可開始訓練側翻動作。先用一個發聲玩具,吸引小兒轉頭注視,然後,成人一手握住小兒一隻手,另一隻手將小兒同側腿搭在另一條腿上,輔助小兒向對側側翻注視,左右輪流側翻練習,以幫助小兒感覺體位的變化,學習側翻動作。每日2次,每次側翻2∼3次。   3、手部動作訓練   (1)手部感知練習:除了前面所述訓練小兒手部觸覺的方法外,尚可在嬰兒手腕部繫上鈴鐺或紅色手帕、鮮艷的手鐲,來吸引小兒對手部的感知,幫助他感知手的存在、體驗手的動作。   可隔一段時間變更一種系法,看看嬰兒注意到這些變化沒有。脫下手鐲、紅綢帶讓嬰兒瞧瞧、摸摸,讓他感覺一下這些東西與手部動作的關係。還可讓小兒仰臥,將一塊布或手絹蓋在他的臉上,也可只蓋住小兒一隻眼睛,開始時可抓住小兒的上臂引導他幫他試著用手移開布,逐漸減少幫助,使他自己將布從臉上移開。   (2)抓握練習: 握著小兒的手,幫助其觸碰、抓握面前懸吊的玩具,吸引他抓握,可促進眼手的協調和視知覺的形成。 三、習慣和生活能力的培養   1、培養清潔衛生的習慣:小兒每次哺喂完,都幫他擦擦嘴。早晨起床後為他洗臉、洗手、入睡前再給他洗臉、洗手、洗腳、洗臀部,在固定時間洗澡等等,均可培養小兒愛清潔的良好習慣。   2、獨立能力的培養:應盡量多和孩子交流,但整天陪在小兒身邊也是完全不必要的。孩子醒來時,可讓他獨自躺在床上活動一下四肢、四處看看,睡眠時,成人也不必要陪同躺下。   四、社會交往能力的培養   滿足嬰兒逐漸形成的各種生理需求和認識要求,是嬰兒積極情緒產生的主要條件,也是嬰兒學會與人交往的基礎。借助以下方法,可促進嬰兒社會交往能力的形成和發展。 1、善於辨別嬰兒哭聲,並作出應答:哭聲是嬰兒表示不滿的主要手段。   嬰兒啼哭時,閉著眼晴,嘴左右覓食或吮吸手指,雙腳緊蹬、嚎叫不停,說明小兒是飢餓或口渴,應給嬰兒餵奶或餵水。持續不斷悲悲切切地嗯叫流淚,可能因為尿布濕、衣著太緊或身體不舒服,成人可給嬰兒寬衣帶、更換尿布。如小兒是因為生病或身體不適啼哭,可抱抱嬰兒,輕拍嬰兒,和嬰兒說說話,安慰他。   哭而無淚或注視著成人,臉僅有哭的表情"哼哼"直叫,是想成人抱,可抱抱嬰兒,但不要讓嬰兒養成非抱不可的習慣,可坐在嬰兒床邊逗逗小兒或在嬰兒床頭掛些色彩鮮艷的玩具,讓他自己玩玩。   夜間煩躁啼哭,夜驚多汗則常見於佝僂病的早期表現,大聲陣發性尖叫常為腹部疼痛,均應盡早到醫院就診治療。   2、培養小兒對語音的感知:利用小兒清醒時間,讓他看看周圍環境,並告訴他周圍他注意到的東西的名稱及行為。   3、引逗發聲:和藹微笑著和嬰兒說話,引逗嬰兒發出"哦哦""嗯嗯"聲。也可模仿嬰兒發出的聲音,鼓勵嬰兒積極發音,對成人微笑,這可促進嬰兒喜悅情緒的產生,激勵嬰兒與人交往。 ***---***----***-----****-----*****---------***** 4∼6個月嬰兒訓練方案   一、認知能力的培養   1、視覺訓練   (1)訓練小兒追尋物體。用玩具聲,吸引小兒轉頭尋找發聲玩具,每日訓練2∼3次,每次3∼5分鐘,以拓寬小兒視覺廣度。   (2)顏色感知練習。讓孩子多看各種顏色的圖畫、玩具及物品,並告訴孩子物體的名稱和顏色,可使嬰兒對顏色認知發展過程大大提前。   (3)嬰兒視力迅速發展的時期主要在半歲以前。可選擇一些大小不一玩具或物體,從大到小,讓小兒用手抓握注視,然後放在桌上吸引小兒注視。還可訓練小兒注視遠近距離不等的物體,以促進視力發展。   2、聽覺訓練   (1)方位聽覺練習:吸引孩子尋找前後左右不同方位、不同距離的發聲源,以刺激小兒方位覺能力的發展。 (2)區分語調訓練:根據不同情景,用不同語調、表情,使孩子逐漸能夠感受到語言中不同的感情成分,逐漸提高對語言的區別能力。   (3)讓孩子從周圍環境中直接接觸各種聲音,可提高對不同頻率、強度、音色聲音的識別能力。   二、動作能力的培養   1、俯臥支撐練習:使小兒俯臥,兩臂屈肘於胸前,鼓勵、誘導孩子將頭、前胸抬高,直至能用一隻手支撐身體抬起頭、胸。左右手輪流支撐訓練,每日數次,每次數分種。   2、翻身練習:訓練小兒從仰臥位翻身至俯臥位。嬰兒仰臥位,成人左手將嬰兒右手向頭部方向輕輕拉直,右手輕握小兒右膝蓋內側。讓他左腿彎曲,並利用右手腕背力量使小兒右腿貼於床墊或地板上,然後輕輕提起小兒左邊腿部,順勢讓他右滾,翻成俯臥位。用同樣步驟輔助小兒從左側翻滾至俯臥位。每日訓練2∼3次,左右翻身各l∼2次。逐漸訓練孩子不需要幫助成功翻身。   3、練習坐   (1)拉坐練習: 4個月時可開始訓練小兒拉坐。嬰兒仰臥位,成人雙手的大拇指插入嬰兒手中,讓他握著,其他手指則輕輕抓著嬰兒的手腕,使小兒雙手伸直前舉,手掌向內相對,兩手距同肩寬,然後輕輕向前拉起嬰兒雙手,使小兒頭、肩膀離開床面抬起。此時嬰兒會試圖屈肘用力坐起來,保持此姿勢5∼6秒,再輕輕讓小兒躺下,再重複2∼3次。   應注意:拉坐練習是讓小兒借助家長的輕輕幫助自己用力坐起。如果小兒被成人拉坐起來時,手無力屈肘,頭部低垂,表示還不宜做這個動作,必須先進行俯臥練習,強化頸背肌肉及上肢肌肉力量,過些的時候再進行練習。   (2)靠坐練習:5個月左右訓練小兒靠坐。將小兒放在有扶手的沙發上或有靠背的小椅子上或在小兒身後放些枕頭、棉被讓練習靠坐,以後逐漸減少小兒靠墊的東西,每日1∼2次,每次2∼3分鐘。   4、手部動作訓練   (1)伸手夠物:通過伸手夠物來延伸小兒的視覺活動範圍,使小兒感覺距離、理解距離,發展手眼協調能力。   (2)訓練抓握:選擇大小不一的玩具,來訓練小兒抓握,促進手的靈活性和協調性。   (3)發展玩法:通過遊戲,教小兒玩不同玩法的玩具,如搖晃、捏、觸碰、敲打、掀、推、扔、取等,使他從遊戲中學到手的各種技能。   5、蹬腿練習:小兒4個月時,就可以有目的地訓練小兒腿的支撐。成人採取坐位,雙手從小兒腋下扶抱小兒,使小兒的腿支撐身體保持直立的姿勢,成人扶抱著小兒做蹬腿動作。 開始成人可將小兒抱起,再落下讓小兒腳踏在成人腿上時,又再將小兒抱舉起,再落下,來訓練小兒蹬跳。蹬腿練習可促進雙下肢骨骼和肌肉的充分發育。 需注意的是,舉落的動作應輕柔緩慢,力度不宜過大,時間也不應太長,一般每日2次,每次1∼3分鐘左右。   三、習慣和生活能力的培養   1、睡眠:應從小培養小兒有規律地作息。4個月後可將小兒白天的睡眠時間逐漸減少1次,即白天睡眠3∼4次,每次1.5∼2小時。夜間如小兒不醒,盡量不要驚動他。如果小兒醒了,尿布濕了可更換尿布,或給他把尿,孩子若需要吮奶、喝水可喂餵他,但盡量不要和他說話,不要逗引他,讓他盡快轉入睡眠。要注意孩子睡覺的姿勢,經常讓小兒更換頭位,以防小兒把頭睡偏。   2、飲食:有規律地進食,可使神經系統、內分泌系統、消化系統等協調工作,並建立起對進食時間的條件反射,如,在接近餵奶的時間,胃腸就開始預先分泌消化液,並產生飢餓感,這有助於增加食慾,促進食物的消化與吸收。   4個月後,每日餵養次數可減為6次,白天哺喂4∼5次,間隔3∼4小時。夜間視小兒需要情況進行哺喂,一般1次即可,若小兒夜間不醒或不願進食,可不哺喂。可開始逐漸訓練讓小兒學會用勺吞嚥食物,為以後斷奶用勺進食做準備。   開始可先用勺喂開水,若不出現嗆,可逐漸開始用勺喂果汁、菜汁、稀糊、蛋黃糊、果泥等。方法:將小兒斜臥位抱置於胸前,用小勺將食物輕緩置入小兒口中,當小兒吞嚥後,再喂第二口。 開始不必太多,1∼2勺即可,以後逐新增多,可以於餵奶前訓練,以防小兒吐奶。每次餵食時,告訴小兒所進食輔食的名稱及味道等。   3、衛生習慣的培養:當小兒將有危險或不乾淨的東西放人嘴裡,成人應立即制止,用嚴肅口氣對孩子說:"不行"。並將放入口的物品取走。小兒會從成人的行為、表情和語調中,逐漸理解什麼可進食,什麼不可以放入口中。   4、獨立能力的培養:可在小兒身邊放些玩具,讓他自己單獨玩一會兒,在孩子有困難時,成人可給予適當的幫助和指導,支援鼓勵孩子施展自己的能力。 四、社會交往能力的培養   1、認識自我:將小兒抱坐在鏡子前,對鏡中的小兒說話,引小兒注視鏡中的自己和家長及相應的動作,可促進小兒自我意識的形成。   2、應隨時隨地教小兒周圍東西的名稱。多聽多練,孩子的言語能力很快就會發生驚人的變化。和小兒說話,不僅有意識地給予不同的語調,還應結合不同的面部表情,如笑、怒、淡漠等,訓練小兒分辨面部表情,使他對成人不同語調,不同表情有不同的反應,並逐漸學會正確表露自己的感受。   3、發音訓練。和孩子說話時,應坐在孩子正對面的位置,使小兒能夠清楚看到您的口形、表情,說話速度要慢、而明確。   4、躲躲藏藏遊戲:既鍛練了小兒感知覺的能力,培養小兒的注意力和反應的靈活性,還促進了小兒與成人間的交往,激發小兒愉快的情緒 ***---***----***-----****-----*****---------***** 7∼9個月嬰兒訓練方案    一、認知能力的培養    l、視覺訓練    (1)不斷更新視覺刺激、擴大小兒的視野。教小兒認識、觀看周圍生活用品、自然景現。可激發小兒的好奇心,發展小兒的觀察力。    (2)利用圖片、玩具培養小兒觀察力。教小兒認識、觀看周圍生活用品、自然景現,並與實物進行比較。    2、聽覺訓練    (1)辨別聲響。將同一物體放入不同製品的盒中,讓孩子聽聽聲響有何不同,以發展小兒聽覺的靈活性。    (2)發展對音樂的感知。仍以輕柔、節奏鮮明的輕音樂為主,節奏要有快有慢,有強有弱。讓小兒聽不同旋律、音色、音調、節奏的音樂,提高對音樂的感知能力。家長可握著小兒的兩手教小兒合著音樂學習拍手,也可邊唱歌邊教孩子舞動手臂。    這些活動即可培養小兒的音樂節奏感、發展孩子動作,還可激發小兒積極歡快的情緒,促進親子交流。    (3)敲敲打打。讓小兒敲打一些不易敲碎的物體,引導小兒注意分辨不同物體敲打發出的不同聲響以提高小兒對聲音的識別,發展對物體的認識能力。    二、動作能力的培養。    1、獨坐練習。當小兒能穩定的獨坐後可著重訓練小兒的平衡能力。讓小兒獨坐在床上或地鋪上,訓練小兒坐著轉頭轉身尋找。還可準備一張適中的小凳子,孩子坐上去時,雙腳剛好可觸及地面,而且腳掌與小腿、小腿與大腿、大腿與軀幹的角度均成直角。    家長用手扶住孩子大腿,不要扶他的背,讓他自己尋找平衡點。待孩於坐直後,成人可試著鬆開一隻手,只用一手扶住孩子的一側大腿,另一手以玩具吸引小兒轉頭轉身尋找玩具。左右交替誘使小兒左右側轉,在學習轉側中尋找平衡點,並且練習用腳來支撐身體。    2、爬行練習。爬行使嬰兒能夠主動地移動身體、去探索周圍的事物,大大地提高嬰兒的認知範圍。爬行動作是依靠頸背部及四肢肌肉的力量和協調動作完成的。在小兒7個月時,已具備翻身、坐等一系列能力,說明其頸背部及四肢肌肉已較有力量並具備一定的協調性,這時就可以訓練爬行。    (1)爬行預備的動作。家長用一手抱著嬰兒的膝部,另一手環抱在他胸前,讓嬰兒雙手放在桌上或地上來支撐身體。然後家長可慢慢放鬆放在小兒胸前的手,鼓勵小兒直立支撐自己,每日練習1∼2次,視小兒耐受情況,決定練習時間,一般每次3∼5分鐘。    (2)學習爬行動作。    方法:    ①使小兒趴著,兩腿伸直,手肘彎曲支撐上半身。家長以右手抓住小兒雙腳掌。    ②家長抓住小兒雙腳往前畫個半弧,使膝蓋盡量彎曲,腳跟碰到屁股,如此反覆畫弧,做屈伸運動3∼5次。    ③最後一次伸腿運動做完後,家長兩手分別握住小兒兩大腿後側,使雙腿輪流彎向腋部,做屈伸動作3∼5次。    ④在小兒前方放個玩具,引誘他爬過去取玩具,成人扶住小兒的小腿,或用手托住小兒腳掌,左右交替地彎曲其膝關節,助其向前爬行,重複2∼3遍,每日1∼2次。    3、站立訓練:訓練小兒站立時,可將其雙腿略為分開,以降低重心,使之站得更穩些。每次扶站時間不宜過久。    (1)可扶著小兒腋下讓他練習站立。    (2)讓小兒扶著小車、床、欄杆及椅背等練習站立。    4、手部動作訓練。    (1)學習拇食指準確捏取,以加強嬰兒手指動作的靈活性和視覺-觸覺活動的協調。選擇一些小的、可食用物品如米花、小餅乾等,讓小兒捏取。教的時候家長可給予示範,如用拇食指捏取餅乾放入口中,讓小兒模仿練習。    (2)雙手協調動作。    ①雙手玩玩具:在小兒準確抓握的基礎上可給小兒多個玩具,訓練他抓住一個玩具後再抓另一個玩具,或向小兒同一隻手上送玩具兩次,教小兒學會將玩具從一手換到另一隻手上後再取第二個玩具。    ②雙手對擊運動:當小兒兩手均有玩具時,可教小兒兩手對擊玩具。還可讓小兒兩手持細柄玩具如搖鈴或湯匙,模仿敲鼓動作,雙手輪迴敲打面前的小桶或空奶粉罐。    ③教小兒雙手協調的撕紙。    (3)訓練小兒遵循指令有意識的拿起、放下玩具。投擲遊戲可增強小兒上肢的運動能力與手的控制技巧、提高視覺定位能力,激發小兒積極愉快的情緒。    準備一個容器(如紙盒或小桶)和一些彩色塑料小球,先給小兒做示範說:"我們來比賽扔球",將小球一個個扔進容器裡,然後讓小兒模仿。開始時,可將容器和球放在接近孩子身體的地方,隨著小兒能力的提高,可逐漸將紙盒前移。遊戲可增進親子交往,激發小兒積極愉快的情緒。    三、習慣和生活能力的培養    1、睡眠。7∼9個月的嬰兒不僅具有一定活動能力,而且容易接受任何環境,是培養小兒獨自入睡習慣的良好時期。小兒半夜驚醒時,家長可去看看,安撫小兒,但不要將小兒抱回自己床,否則一旦養成習慣,孩子會要求大人陪伴,這會給家長帶來不必要的麻煩,尤其對睡覺時間較晚或有夜間工作習慣的家長來說更是如此。此年齡小兒白天睡眠次數,一般仍為2∼3次,每次2∼2.5小時。    2、飲食。    此階段,每日給小兒餵養的次數可減為每日5次,間隔4小時左右,夜間停喂一次。可開始訓練小兒用杯喝水、用手拿東西吃,這既可發展小兒手眼動作的協調,還可為其今後的獨立吃東西做準備。    3、大小便。    7個月後,小兒已能較穩當地獨坐,而且由於輔食增加,大便次數也相應減少,每日約1∼2次,大便性狀也逐漸接近成人,可根據嬰兒排便規律安排小兒坐便盆的時間。    一般在飯後10∼15分鐘或睡醒後立即坐盆,但最好安排在晨間起床時。便盆要放在固定的地方,每次用完洗淨。    嬰兒坐盆要有專人照顧,每次坐盆時間不要超過5分鐘,一日次數也不宜過多。坐盆時不能給小兒吃食物或讓小兒玩耍。若小兒不願,不要強迫其坐盆,以免對坐盆產生牴觸情緒。    4、獨自玩耍習慣的培養。    成人不必始終陪伴在小兒身邊,小兒已有一定活動能力了,能翻身、獨坐、並逐漸學會爬行,只要注意玩耍環境的安全,就可讓小兒獨立玩玩。    如果孩子醒很早,家長還想多睡一會兒,家長可讓鬧鐘在小兒通常醒來的時間五分鐘以後再響,兩天以後再推遲五分鐘,以此類推,等鬧鐘響後,家長再起床。這樣,小兒醒來,可能又會重新入睡,或自己獨立玩一會兒,等大人起床。    如果小兒哭醒,大人也不必急於去照料他,因為他很可能會自己安靜下來。家長應該抽出時間陪孩子玩,但不要在孩子每次哭鬧後才陪孩子玩,以免小兒養成用哭鬧要求家長陪伴的習慣。    四、社會交往能力的培養。    培養小兒懂禮貌、樂於與人交往。這時期小兒對人的分辨能力已較好,可以認出自己家裡的人,出現認生現象,但和不認識的小朋友交往卻沒有這種情況,他們能與同伴交住中獲得樂趣。    因此,家長應努力創造條件,讓嬰兒多與小夥伴們接觸、交往,從而促進其社會性發展。對成人的認生也不是不好的現象,而是小兒發育的一個階段,如果小兒特別認生,可暫避生人,先訓練小兒多與熟人交往,慢慢地小兒對生人也能接受。 ***---***----***-----****-----*****---------***** 10 ∼12個月嬰兒訓練方案    一、認知能力的培養。    1、視覺訓練。除了在日常生活,不斷引導小兒觀察事物,擴大小兒的視野外,可培養小兒對圖片、文字的注意、興趣,培養小兒對書籍的愛好。    教小兒認識實物,圖片,把幾種東西或幾張圖片放在一起讓小兒挑選、指認,同時教小兒模仿說出名稱來。也可以在嬰兒經常接觸的東西上標些文字,當嬰兒接觸到這些東西時,就引導他注意上面的字,增加他對文字的注意力和接觸機會。 外出時,可經常提醒他注意遇到的字如廣告招牌、街道名稱等。應盡早讓嬰兒接觸書本,培養小兒對文字的注意力。教小兒識字應在快樂的遊戲氣氛中自然而然地進行,而不應該給孩子施加壓力,硬性規定必須每日記多少字,以免造成孩子牴觸心理。    2、聽覺訓練。    積極為嬰兒創造語言環境,可促進嬰兒更多聽到語言,熟悉語言和漸漸理解語言。用語言逗引嬰兒活動和玩玩具,聽磁帶,觀看周圍的人物交談,唱兒歌、唱歌曲給嬰兒聽。和小兒咿呀對話。    二、動作能力的培養。    1、站立練習。站立練習時,要注意保護好小兒,循序漸進,逐漸延長站立時間。    (1)兩手扶站。當小兒兩手扶站較穩時,可訓練一手扶站,可讓小兒一手扶站,另一隻手去取玩具 。    (2)練習獨站。成人可雙手扶著嬰兒的腋下,讓嬰兒背和臀部靠牆,兩足跟稍離牆,雙下肢稍分開站穩,然後慢慢放手,並拍手鼓勵小兒獨站。    2、起立練習。教嬰兒從俯臥位雙手撐起身體,再雙腿跪起來,呈爬姿,抓住欄杆站起來。    (1)從站位至坐下。嬰兒扶站位,用玩具引導小兒慢慢坐下,教小兒從站位扶著欄杆慢慢坐下,而不是一下子摔坐下。    (2)站穩練習。    ①讓小兒先觀察一下不倒翁玩具,推一下、站起來的樣於,然後對小兒說:"你也像不倒翁一樣,把你推一推,你就站起來。"成人讓嬰兒站好,用一隻手在嬰兒軀幹一側輕輕推一下,使他失去平衡,另一隻手擋住嬰兒另一側身體,並幫助小兒恢復到站位,成人應在輕快地遊戲氣氛中和嬰兒進行練習,鼓勵表揚嬰兒,以訓練小兒平衡感。    ②將嬰兒扶站好,並把嬰兒感興趣的玩具置於嬰兒身體一側,鼓勵他盡可能彎曲身體去拾取玩具,左右側交替練習,可增強嬰兒腰部肌肉的力量和協調性。    3、行走練習。    應循序漸進。剛開始練習時,一定要注意保護,防止小兒跌倒,減少他的恐懼心理,使他樂於行走。    在學走期間盡量不要靠"學步車"一類工具幫助,以免小孩形成不正確的行走姿勢。可拉著小兒的雙手訓練其邁步,或讓小兒扶著欄杆或床邊邁步走,還可用較長的圍巾從嬰兒前胸、腋下圍過,成人在孩子後方,拉緊圍巾,讓孩子練習獨立走步。    孩子會獨走數步後,可在小兒的前方放一個他喜歡的玩具,訓練他邁步向前取,或讓嬰兒靠牆獨站穩後,成人後退幾步,手中拿玩具,用語言鼓勵嬰兒朝成人方向走去,小兒快走到成人身邊時,成人再後退幾步,直到嬰兒走不穩時把嬰兒抱起來,誇獎他走得好並給他玩具。    4、手部動作訓練。    (1)訓練小兒手的控制能力。在小兒能夠有意識地將物品放下後,訓練小兒將手中的物品投入到一些小的容器中。讓小兒將小木塊放到一個小盒子中,將小粒的東西拾起來放進小瓶中。還可給小兒選擇一些帶孔洞的玩具,讓小兒將一些東西從孔洞中投入。    (2)訓練小兒用手的能力。可通過遊戲,成人示範,教小兒學會手的多種用途。比如把木塊搭起來,打開或蓋上盒蓋、瓶蓋,拉電燈開關線,用筆畫線條,用手翻書,按按鈕、扔皮球,拾東西,模仿用手推玩具火車,拿勺子在碗中攪拌,用勺吃飯,用手挖摳東西等等。    三、習慣和生活能力的培養    1、睡眠。白天睡眠次數可逐漸減至每日2次,每次睡眠時間2小時。每天應定時讓小兒上床睡覺,睡眠前不要引導小兒過分地興奮,此時小兒能理解成人部分語言,可預先告訴小兒您的安排,如母親與孩子遊戲,說:"我們把玩具收起來,要睡眠了。"然後收拾玩具,抱小兒上床睡覺。    2、飲食。隨著小兒年齡增長,餵養次數每日可逐漸減到4∼5次。定時進餐,有助於消化系統有節律地工作,進餐時要有固定的坐位,訓練進食自理的能力,如讓小兒自己用手拿餅乾吃,獨自抱奶瓶吃奶、用杯喝水,試著拿湯匙舀東西吃。 3、大小便。教小兒在大小便前有所表示,如在大小便前發出"嗯嗯"聲音。    4.穿衣服。教小兒配合成人穿衣、戴帽、穿襪、穿鞋等,這不僅能培養小兒生活自理能力,而且能強化左右的方位意識。    四、社會交往能力的培養。    1、與人交往。    此時,嬰兒已經有一定的活動能力,對周圍世界有了更廣泛的興趣,有與人交往的社會需求和強烈的好奇心。因此,家長每天也應當抽出一定時間和小兒一起遊戲,進行情感交流。    一個樂觀向上,充滿愛心的家庭氣氛,會使小兒幸福開朗,樂於與人交往。家長還應經常帶小兒外出活動,讓小兒多接觸豐富多彩的大自然,接觸社會,從中觀察學習與人的交往經驗,在小兒與人交往過程中,應繼續培養文明禮貌的舉止、言語。    2、在日常生活中引導小兒主動發音和模仿發音,積極為嬰兒創造良好的語言環境。讓孩子學習用 "叔叔"、"阿姨"、"哥哥"、"姐姐"等稱呼周圍熟悉的人。如成人問"這是什麼?"讓小兒回答。鼓勵小兒模仿父母的表情和聲音,當模仿成功時,親親他,井做出十分高興的表情鼓勵他。 ***---***----***-----****-----*****---------***** 1∼1歲半幼兒訓練方案 一、認知能力的培養。 1、觀察能力的培養。   觀察是一種有目的的感覺知覺活動,是發展智力的主要途徑。兒童觀察事物是通過各個感覺器官來進行的,因此,培養兒童的觀察能力,應從發展視覺、聽覺、嗅覺、觸覺等感覺能力入手,從他們感興趣的、注意到的事物開始,有意識地引導他們去觀察事物。 (1)觀察事物的特性   ①識別大小。教小兒比較物體的大小,開始可選擇形狀類似,大小差別顯著的物體來練習,如大娃娃與小娃娃,大杯子與小杯子等。   ②識別形狀。   教小兒識別物體的各種形狀,對發展觀察能力十分有好處。先教小兒識別簡單的幾何形狀,如圓形、橢圓形、三角形、正方形等,可用同種顏色的紙板如紅色、黃色,剪成兩套形狀不同的圖形如圓形、橢圓形、三角形、正方形,讓小兒和家長分別拿一套,教小兒把他手中的圓圈重疊到家長的圓圈上,指給他看,這兩個圓圈的形狀是一樣的"都是圓的。"再讓他把圓圈與其它形狀的紙板比較,告訴他是不一樣的。   ③識別顏色。   先從基本的顏色紅、黃、藍、綠進行識別。小兒這時可能說不出顏色的名稱,家長也不必在這個階段要求幼兒說出顏色的名稱,但應讓幼兒明白"顏色"這個詞的意思,懂得"這種顏色"、"那種顏色"的意思,使他意識到顏色也是物體的一種屬性,發展觀察力。   可用一些大小相同、形狀一樣、顏色不同的積木方塊進行練習,如成人手中拿一塊紅方塊,要小兒從幾個方塊中挑選一個和成人手中一樣顏色的方塊。小兒學畫時,讓孩於注意到小草是綠色的,西紅柿是紅顏色的,讓小兒拿綠色畫筆畫小草,紅色的畫筆畫西紅柿。在日常生活中,引導小兒注意周圍物品的顏色,如媽媽的圍巾是藍色的,小兒的帽子也是藍色的,這時便可告訴這兩件東西的顏色是一樣的。   (2)發展幼兒注意力。   ①注意力的穩定性。幼兒注意力短暫,不穩定,成人應幫助小兒更長時間地集中注意力於一個物體上或一種遊戲中。如小兒玩皮球一會兒就扔掉,正要開始做其他的事情,母親可拿起皮球,教他一些新的玩法,如教小兒用手使皮球在地面上旋轉,或對著牆壁滾動皮球,使皮球碰向牆壁自動滾回來,或用球投籃等。 ②擴大注意的範圍。教注意物體之間的聯繫,發展注意力的穩定性和注意的分配能力。在培養小兒觀察力時,應多帶小兒接觸大自然,注意引導孩子調動多種感覺器官參與觀察活動,可教小兒看日出日落,風吹草動,聽鳥語、聞花香等等。   2、記憶力的培養。小兒的記憶是由感覺器官獲得的信息積累而成的。有了記憶,小兒才能呈現出日新月異的進步。   (1)實物記憶練習。讓小兒根據記憶尋找所需要的玩具,如先讓小兒看一個小球,然後把它收起來再讓孩子在其他的玩具中找這種小球。   (2)強化記憶練習。父母可以選擇一些形象直觀,與嬰兒本人關係較為密切的東西和他感興趣的事物來訓練他的記憶。可教小兒認識爸爸、媽媽,自己的名字、五官和身體的主要部位,間隔一段時間,情景再重複。   3、思維能力的培養。小兒的思維活動是以周圍的實物和具體的活動為基礎的。因此,在促進嬰幼兒思維能力發展的諸因素中,最重要的就是給小兒創造一個有利於動手動腦的環境。   (1)發展幼兒解決問題的能力。用語言指點並鞏固孩子在解決實際問題過程中所取得成果,幫助他用動詞?quot;伸出"、"倒轉"、"挪動"等來表達他找到的解決辦法。詞可以幫助孩子自己選出解決問題的方法,同時擴大在解決類似問題時使用這種方法的可能性。   (2)發展思維的靈活性。教小兒用同種玩具進行不同的玩法並在日常生活中引導小兒注意觀察一種物體的多種用途,以發展小兒解決問題的技巧。如教小兒用鑰匙可以開鎖,也可以撬開奶粉罐上的鐵蓋,捅開飲料瓶口的紙封,還可以當筆在泥地上畫畫等等。筷子是用來吃飯的,但偶爾也可用它攪拌漿糊、藥液,甚至當燈籠的提手等。   4、想像力和創造力的培養。   (1)辨別音響。給孩子聽不同的聲響,讓孩子判斷是什麼東西發出的聲音。   (2)手影表演。成人可利用燈光或陽光下的投影用手做成小鳥飛等動作,引導小孩子觀看、想像。   (3)看圖片。通過看圖片,認識圖片中的人物、物品,說出"是誰?","在做什麼?","是什麼東西?","做什麼用?"。   二、動作能力的培養。   1、繼續訓練小兒獨立行走的能力和行走的穩定性,以促進運動的協調性和軀體的平衡能力。可和小兒一起拖拉玩具車,教小兒拉著小車向前走、側著走、倒退走等。準備一個較大的皮球,成人將球滾到小孩子腳邊,教他抬腳踢球。   2、發展小兒走、蹲、彎腰動作。將玩具散放在各處,要求小兒收撿玩具交給成人或放在固定的地方。   3、訓練小兒下床。當小兒爬到或走到距床沿約30厘米處,就訓練他調轉身體,頭朝裡腳向床邊方向,然後讓他們倒退著向床邊爬行,直至腳踩地。開始成人應在小兒背後保護一下,防止小兒動作不穩仰倒在地。可用同樣方法教小兒從坐在沙床上或椅上轉身下地。   4、訓練小兒手的靈活性和準確性。如教小兒學習畫畫、搭積木、用塑料繩將有孔玩具串起來。   三、習慣和生活能力的培養。   1、睡眠。除夜間睡眠外,白天可睡眠2次,每次1.5∼2小時。不要用威脅、恐嚇等手段,逼小兒睡眠,也不要給小兒講述恐怖的故事,以免小兒害怕而拒絕一個人入睡。臨睡前清洗臉、手、腳、臀部,排好尿,換上寬鬆保暖的睡衣,會使小兒感到舒適,易於入睡,這不但有助於養成良好的睡眠習慣,也便於孩子建立睡眠條件放射。   2、飲食。斷奶後,每日餵養的次數約4∼5次,可安排在早、中、晚餐時間和白天睡眠醒來的時間。養成定時進食,定位進餐的習慣,鼓勵小兒自己動手吃東西。培養飯前便後洗手習慣。   3、訓練小兒在日常生活中做力所能及的事,以培養小兒獨立的能力。教導小兒試著脫鞋、脫襪子,排完大小便試著提褲子,外出時自己戴帽、脫帽,爸爸媽媽下班進門可讓孩子幫助拿拖鞋給爸媽換鞋,給孩子洗手時,教小兒主動將手伸到水裡,玩完玩具後幫忙收拾起來等等。   四、社會交往能力的培養。   (1)教育孩子禮貌待人。家裡來客人要教小兒打招呼,問好,接受別人的東西說謝謝,客人走時揮手說再見。鼓勵小兒取糖果、水果招待客人,把玩具分給到家裡來的小朋友玩等等。表演操也是教育幼兒的好方法。   (2)利用各種機會豐富孩子的語言詞彙,並簡單說明物體的用途與關係,擴大小兒的認識範圍,促進語言的理解與表達。   給小兒看圖片、幼兒書籍、帶小兒到外面玩,教小兒認識物體的名稱,對著圖片或實物,詢問小兒圖片或實物的名稱及用途"這是什麼?""幹什麼用的?"引導小兒回答,小兒回答正確時親親他,以示鼓勵。   此時,小兒已開始喜歡聽大人講故事了,父母給孩子講故事時,開始要講得慢而簡短,發音清晰,富於表情,可根據故事的情節伴以動作,來增加小兒的注意力和興趣。孩子愛聽講過的故事,成人可多重複幾次,還可將小兒目睹或經歷的事情,編成故事。也可根據孩子的特點編故事,用它來加強行為規範和思想品德教育。 ***---***----***-----****-----*****---------***** 1歲半∼2歲小兒訓練方案   一、小兒認知能力的培養。   1、觀察能力的培養   (1)培養上下、裡外、前後方位意識。如遊戲時說:"球在箱子裡。","小車在箱子外面。"等等。   (2)辨別多少。如分糖果給家人,看看分的是否一樣多,放桌上比比看誰多誰少。也可以用專門的圖畫,訓練孩子認識多少。   (3)比較高矮。讓小兒看爸爸比媽媽高,孩子比媽媽矮。用玩具比比看,哪種動物高,哪種動物矮,或直接帶小兒到動物園實地比較一下,也可看動物的畫片,如小烏龜和小兔子,小猴子和長頸鹿,誰高誰矮?若小猴子爬到高高的大樹上,是不是比長頸鹿更高了?   (4)指導小兒觀察事物的特徵,有助於隨意注意的形成和發展。帶小兒觀察動物、自然景物,如"小貓在吃什麼?","它怎麼叫?","小鳥在哪裡?",自然:"紅色的花在哪裡?""聞聞看什麼東西香香的?"。   2、記憶力的培養。   (1)詞彙記憶。成人在講述孩子較熟悉的故事,或教小兒念他熟悉的兒歌,或唱他熟悉的歌時,有意識地停頓下來讓孩子補充,由簡到難,開始讓孩子續上單字,以後可逐漸讓孩子續上一個詞、一句話這既可促進記憶力的提高,還可發展小兒的語言能力。   (2)實物記憶。讓小兒回憶起不在眼前的實物,可給孩子一件玩具,讓他注視您將玩具放到盒中,蓋上蓋子,讓他說出盒中玩具的名稱。   3、1歲半以後應在孩子的遊戲中增加一些較為複雜的內容,促進小兒思維發展。   (1)比較大小。用套蛋、套塔、或大小不同的紙盒等玩具,教小兒依尺寸的大小,將小尺寸的套入大尺寸的玩具中,讓孩子在遊戲中進行比較、概括、並做簡單的分析。   (2)按顏色特徵將物體歸類。在遊戲中,成人可讓孩子他在各種顏色的物體中,將指認顏色的物體找出來。在遊戲中,還可以讓孩子按顏色分別放置物體。例如,將紅色的木製小球放到紅色盒子中,而將藍色的小球放到藍色盒子中去等等。   (3)發展幼兒解決問題的能力。如教小兒用小錘子將小木板釘進潮濕的沙土中,用木棍將手拿不到的環拉到跟前等。 4、想像力和創造力的培養。   (1)模仿遊戲。遊戲能促進孩子創造性想像的發展。成人可指導幼兒模仿日常生活情節的遊戲,開始可由成人設想遊戲的內容指導幼兒遊戲。   (2)有意識、有計劃地培養孩子繪畫,不僅可以發展孩子認識事物的能力,而且有利於發展手部小肌肉活動的能力,也有利於對孩子進行審美教育。進而可以逐步發展想像力和創造力,培養感受藝術美、自然美和社會生活美的能力。   繪畫還可培養幼兒獨立活動和專心作事的好習慣,促進智力的發展。   (3)培養聽音樂和欣賞音樂的能力。音樂可以給人以美的感受,擴展幼兒對周圍環境中各種不同事物的想像力,促進幼兒情感和智力的發育。 小兒出生後的第一年是其音樂能力發展的起點,可通過培養孩子區分音的高低、音的長短、力度、音色、節奏、旋律等能力,來培養孩子的音樂感受力。熟悉的歌曲、有趣和有節奏的樂曲能發展幼兒的音樂想像力。   二、動作能力的培養   1、扶欄上、下樓梯。訓練小兒學習上、下樓梯。訓練上下樓梯時,開始選擇的樓梯不要太多層,以便於孩子能夠較順利地上完樓梯,體驗到成功的快樂。   2、跑步練習。家長可通過遊戲來訓練小兒跑步的靈活性和穩定性,如靈活的向前跑,轉彎跑。   3、通過遊戲、手工、鼓勵小兒做力所能及的事,促進手動作的穩定性、協調性和靈活性。   三、習慣和生活能力的培養   1、白天睡眠的次數逐漸減為1∼2次,可根據作息制度,將小兒白天的睡眠安排在午飯後,睡眠時間為1.5∼2小時。孩子改用新的作息制度需要有一個過程,家長可根據自己孩子的身心特點,逐漸使小兒的作息時間向新的制度過渡。   2、可安排孩子每日早、中、晚三餐主食,在早中餐及中晚餐之間各排一次點心。培養孩子進餐的正確姿勢,教會幼兒正確使用餐具,不要邊玩邊吃,不要在飯桌上引逗孩子大笑,以防嗆咳窒息,飯後不要讓孩子做劇烈活動,可讓孩子輕微安靜地活動半小時,避免嘔吐。   3、教小兒養成飯前便後洗手的習慣。對於幼兒來說,學會任何一種新的本領都是一件複雜的事。成人要幫助孩子減輕掌握這些新技能的困難。成人要有耐心,使孩子能順利地掌握構成技能的一個個動作。   4、培養幼兒愛護玩具的習慣。   四、社會交往能力的培養   1、與人交往。此時期的小兒已有了語言,可以較多的和人交往,要教育小兒初步懂得與人交往中一些簡單的是非概念。   2、幼兒在1歲半後,言語發展會突飛猛進,他們不僅重複成人說的言語,而且想要自己說出周圍東西的名稱。語言來源於生活,家長應常帶小兒到戶外、公園去玩,鼓勵他與人交往,並引導小兒仔細觀察遇到的事物,告訴小兒他遇到事物的名稱和特點。 回家後,要他回憶在外面接觸的人,看到的東西,並盡量幫他用較完整的話敘述出來。這樣,不但豐富了他的語言詞彙,而且鞏固了記憶,增長了知識。 ***---***----***-----****-----*****---------***** 2∼2歲半小兒訓練方案   一、認知能力的培養   1、觀察能力的培養   (1)觀察事物的特性。   ①比較形狀。用一些不同形狀的積木,也可用硬紙板剪成不同形狀的紙卡,教小兒學會認識圖形,如圓形、方形、三角形等,懂得選擇同樣的圖形進行匹配。   ②比較遠近。培養孩子遠近意識。在日常生活中,可用含遠近的詞引導孩子行為,加強對遠近概念的意識,如"和媽媽靠近點"。還可在遊戲中,教小兒領會遠近的意思。   ③培養孩子觀察的更全面,這樣孩子可擴大觀察的範圍,促進思維的發展。帶孩子到戶外觀察,教小兒學會先觀察周圍總體概況,再集中觀察某一特定的事物。   (2)發展幼兒注意力 要注意培養幼兒注意的持久性,集中性。   2、記憶力的培養。   (1)複述話語。隨著小兒語言能力的提高,可讓孩子複述成人的話語。可從簡單的短句開始,然後教長一點的句子如背誦歌詞、兒歌、古詩等,以促進小兒記憶能力的提高。   (2)數字記憶。雖然此時小兒對數的概念還不清楚,但機械記憶能力強,通過數字記憶練習,可強化小兒機械記憶能力,如可教小兒記門牌號、電話號碼、歷史年代等各種數字材料。   3、思維能力的培養   (1)培養幼兒對因果關係的認識。讓孩子看看吹風能使小風車旋轉,還能使臉盒裡的水出現波紋,將肥皂水吹出五顏六色的肥皂泡。這可激發幼兒的好奇心,激發其學習探究的熱情,促進認知發育。 (2)歸類練習。可教小兒根據事物的某些性質練習分類。可按聲音分類,將能發出聲音和不能發出聲音的東西歸類,還可按顏色、形狀、大小、用途分類等等,以提高小兒歸納、概括的能力。   (3)發展幼兒解決問題的能力。有意造成一些明顯的錯誤,讓孩子去發現,並鼓勵他說出錯誤所在及解決辦法,以培養小兒分辨問題的能力。   4、想像力和創造力的培養。   (1)表演遊戲。可根據故事或童話的情節和內容,讓孩子表演,在表演遊戲中,小兒可發揮自己的想像力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2)繪畫。通過繪畫可以提高小兒手眼動作的協調性。引導小兒根據自己對周圍世界各種事物和現象的認識,仔細觀察自己所畫圖畫的構圖,看看由這些粗細不同的線條搭配成的圖像輪廓是否像要畫的事物。    (3)音樂。幼兒兩歲時就具有聽成人有表情唱歌的能力,聽歌曲可大大豐富幼兒的音樂聽覺感受性。教幼兒留心聽歌曲旋律的同時,還要教他留心聽歌詞。引導小兒注意樂器發出的聲音表現的意思,讓孩子根據歌詞、旋律,構思與樂曲相符合的音樂形象。   二、動作能力的培養   1、獨自上、下樓梯練習。用玩具在上逗引或鼓勵小兒上樓,使其能不依靠家長或欄杆自己上、下樓梯。可選擇無扶手、只有3∼4層的階梯練習。   2、雙足跳練習。成人可牽著小兒兩隻手,教小兒蹦跳,逐漸訓練小兒不要扶持,雙足能同時抬起跳離地面。但是,不應當讓孩子過分迷戀於跳躍(特別是從高處跳下),因為幼兒在這個年齡段還沒有形成腳弓,過多的跳躍有可能形成平足。   3、繼續讓孩子多做動手遊戲,發展手部動作。可用積木搭樓房,和孩子玩比賽拾物的遊戲,比賽用繩子串珠的數目,學習用筷子來取東西,折紙等等,發展手部動作。   4、兩歲後可讓幼兒學做主動操。   三、習慣和生活能力的培養 繼續鼓勵小兒做力所能及的事,培養良好的睡眠、飲食、衛生等習慣和愛勞動,關心別人的品德。教小兒自己解開扣子,脫掉衣服,大小便後自己幫忙提褲子,洗手後用毛巾擦乾手並將毛巾放回原處,自己用勺進食,遊戲結束後將玩具收拾放回原處等。   還應鼓勵小兒樹立克服困難的信心,這對將來智能發展和學習關係有較大促進作用。如小兒搭積木不成功,要求成人幫助,成人應鼓勵小兒再試一試,而不要馬上伸手相助,當孩子重複多次嘗試成功時,應鼓勵表揚孩子。   四、社會交往能力的培養   1、與人交往。訓練小兒和別人一起玩合作遊戲,使小兒在遊戲中懂得遵守一定規則,相互合作,團結友愛。多帶小兒接觸社會,教會小兒有禮貌地稱呼周圍的人。   2、利用各種機會擴大幼兒的詞彙量。如帶小兒上公園時,給他講他所看到的花草樹木的名稱,等等。   教小兒用完整的句子表達意思,可經常讓小兒看圖片,給他講簡短故事,教他說歌謠。隨著幼兒理解能力的加強,在適當的時候,可教孩子掌握一些比較抽像的時間名詞、方位名詞的用法,如"今天不去姥姥家,明天才去。","剛才你吃了一塊糖,現在別吃了。","你在前邊走,爸爸在後面跟著你"等。   並經常在話語中使用常用代詞"我、你、他(它)、我們、你們、他們、自己、咱們",使孩子逐漸理解各個代詞的指代關係。教小兒使用表達動作的詞,如"你拿著"、"扶著我","我領你走"、"抓住我的手"、"他們在踢球"、"上醫院扎針"、"用手拍球"。   還可以通過說"不能一邊吃,一邊玩","我有手和腳",等等,讓孩子掌握"一邊……一邊、也、以及、和、同、跟"等連詞的用法,使孩子能準確、完整、連貫地表達意思,這對於提高小兒的交流能力起了很大作用。   3、培養小兒良好的道德品質和情感   此階段小兒已形成了最基本的道德情緒,對成人的讚許會出現滿意的情感,對成人的譴責會產生羞恥的情感。開始能辨別簡單的是非行為。   家長在進行道德教育時,除了以身作則外,還要激發兒童對符合社會道德的行為產生愉快、自豪、羨慕、嚮往的情緒體驗,而對違反社會道德的行為表示厭惡、羞恥、蔑視。及時表揚孩子好的行為批評糾正孩子不良行為習慣。   教育孩子愛護玩具,有禮貌、不亂扔果皮、主動收拾玩具、公園的花不能摘、不隨地大小便,等等。要從小發展幼兒的美感,使他們學會看到美的東西會感到愉快,審美能力。 ***---***----***-----****-----*****---------***** 2歲半∼3歲小兒訓練方案 一、認知能力的培養 1、觀察能力的培養。 (1)觀察事物的特性 ①比較長短。也可在紙上劃線段,教小兒比較長短。還可比較長褲和短褲,長袖衫和短袖衫,長鉛筆和短鉛筆,長凳子和小方凳等。 ②比較厚薄。讓孩子拿一本小畫書,你拿一本更厚一點的書,同孩子比較,說"我的書比你的書厚"。"你的書比我的書薄"。然後,鼓勵孩子尋找一本更厚的書,孩子就可以說上邊的話,其後你再找一本更厚的,依此類推。以後可以倒過來玩,"我的書比你的薄。""你的書比我的厚。"這種遊戲也可以用於比較被子、衣服等其他物品。 ③綜合比較。引導孩子善於發現近似事物中的不同點和不同事物中的相似點,來培養小兒觀察比較的能力。 (2)發展幼兒注意力。教小兒按成人的指示、集中精力完成一件事情或一種遊戲。成人提示任務越具體,就越容易引起幼兒集中注意,明確注意的目的,在兒童完成作業時成人可不斷給予幫助,讚許,鼓勵幼兒正確的行為,表揚孩子的成績。可利用比賽的形式,激發幼兒積極性,鼓勵他集中精力。 2、記憶力的培養 (1)利用遊戲培養記憶力。將幾種幼兒熟悉的玩具,如小動物、汽車、球等擺在桌子上,請小孩說出玩具的名稱,然後用布把玩具蓋上,成人從蓋布下取走一個玩具,再將蓋布打開,讓幼兒看一看,少了什麼玩具。 也可以地上放幾個圈,每個圈中放一個小動物玩具,表示小動物的家,然後讓幼兒記住每個動物家的位置,並請小動物出來玩,最後再叫幼兒將小動物逐個送回"家"--即原來的位置。 (2)圖像記憶。讓孩子看一張畫有數種動物的圖片,限定在一定時間內看完,開始時時間可長些,逐漸減少看的時間,然後將圖片拿開,讓孩子說出圖片上有哪些動物,如果孩子記住的不多,還可以教他使用一些記憶的方法如,有翅膀、能飛的有哪些? (3)在日常生活中培養小兒記憶。如小兒遊玩回來,讓孩子回想一下玩了什麼東西,遇上了什麼人,經過了什麼地方,等等。還可在日常生活中,要求小兒按成人說的先後次序去做,逐漸可用語言指導小兒按指令先後做更多的事情。 3、思維能力的培養。 (1)學會數數並理解數量的概念。 (2)利用語言促進思維。幼兒在多樣化的活動中發展了直觀具體性思維,並有了簡單的判斷能力和推理能力,學會對各種物體或現象進行簡單的比較、概括。並確定它們之間的聯繫。可經常用 "為什麼?"、"在哪裡?"、"幹什麼?"、"怎麼辦?"等,引導小兒思考。 (3)發展幼兒解決問題的能力。讓孩子預想事情的結果,從而教會孩子去思考、推理並學會應當怎樣做,如冰糕一直拿在手中會怎樣?讓孩子先預想一下事情的結果後,做做實驗看看。 4、想像力和創造力的培養。 (1)角色遊戲。隨著年齡的增長,認識能力的加強,孩子逐漸能理解並模仿人們之間的關係。此時可引導小兒做扮演角色的遊戲,可以讓他注意現實生活中角色的特點,來豐富他的遊戲情節,如上公共汽車觀察售票員是怎樣工作的?到理髮店理髮,留心觀察理髮師的一舉一動,等等。 (2)繪畫。在幼兒能畫出一些線條和形狀後,成人可引導小兒將他所畫的東西同實物作比較,這樣孩子會更有興趣在繪畫中想像、構圖。 (3)音樂。培養孩子聽音樂和欣賞音樂的能力。教孩子理解歌曲的內容,感受歌曲的思想感情,並要求孩子在唱歌時用歌聲表達自己的內心情感,想像歌曲提供的音樂形象,從而激發幼兒的想像力。 二、動作能力的培養 1、獨腳站立練習,兩腳可交替訓練,使雙下肢力量均衡。開始時小兒可能要扶著人和物才能抬起一隻腳,逐漸地訓練小兒不依靠人和物自己能夠單足穩定地站立幾秒鐘,並逐漸訓練小兒單足獨站由幾秒到10秒左右時間。可用競賽的形式鼓勵小兒,使小兒能夠逐漸地較穩定地單腳支撐。 2、跳高、跳遠練習。可在地上放一張紙或劃二道線,要求小兒向前跳時不能踩到紙張或線內,調節紙張或兩條線的寬度,訓練小兒向前跳躍的距離。還可訓練小兒跳高,可在地面上設置有一定高度的障礙物,如一本書或一塊磚,讓小兒跳越過去,並逐漸地增加難度,如再加一本書或一塊磚,變得更高;或兩本書或兩塊磚平放,變得更寬,讓孩子練習。要注意孩子的安全,給予適當的防護。 3、發展動作協調能力。泥塑、拼貼畫,既可發展小兒手動作的靈巧性,還可促進小兒想像力和創造力。教會孩子搓、揉、壓、卷、捏等動作,並在此基礎上塑造各種物和人的形象。家長可適當給於指導和幫助,從容易的形象學起,以發展小兒的想像力,創造力,提高動手創造的能力。 三輪童車是這個年齡段小兒特別喜愛的玩具,騎三輪童車既增強孩子的體質,又培養小兒膽大心細、集中注意力的良好習慣,還可以借此訓練小兒動作的協調性、敏捷性和良好的反應能力,並能幫助小兒理解交通常識。 三、習慣和生活能力的培養。教小兒練習自己穿衣服,認識衣服的前後,並試著穿好衣服,扣上簡單的扣子。脫衣服時,先自己解開扣子,再脫掉衣服。可用一些較寬鬆的外衣先讓孩子練習,一般小兒先學會脫衣褲,再學會穿衣服。還要教小兒試著自己穿鞋子。 教會小兒能夠明確的表達要大小便,可訓練小兒自己脫褲子蹲盆或上廁所,教小兒如何才能不弄髒褲子,並教小兒在中午和晚上上床睡覺時知道先去廁所。 四、社會交往能力的培養。 1、與人交往。可教小兒與其他孩子一起做集體角色遊戲,通過這種遊戲培養孩子建立起與同齡人的關係。在指導孩子們玩角色遊戲時,家長可幫助幼兒分配遊戲的角色,教幼兒如何遵守角色的各項義務,在角色遊戲中領會人與人的交往和聯繫,豐富生活經驗。例如,扮演保育員的孩子,應該溫和地和孩子說話,給他們玩具,哄他們玩等,而扮演托兒所孩子的,則要認真聽"保育員"的話。 2、發展語言能力。鼓勵小兒自己敘述一些事情,如 "今天做了什麼?","上公園看到了什麼"等,讓他複述故事,講述圖中所描繪的內容。教小兒記住父母的名字、家庭住址、父母的職業、單位,自己的年齡等。 3、培養小兒良好的道德品質和情感。孩子的道德評價能力是在大人的影響下形成的,開始他們常常只是重複父母或老師的看法,以後才慢慢地學會獨立分析。教育孩子文明禮貌、團結友愛、尊重長輩、尊重老師、愛祖國、愛勞動、正直善良、富於同情心,教孩子遇到困難應努力克服並培養孩子學會從生活中獲得美的感受。

10天內,培養專注力小孩(12)

2010年05月24日
公開
43

10天內,培養專注力小孩(12) 教導注意力不集中孩子的36個策略(第25、26個) 作者﹕傑佛瑞.伯恩斯坦博士 譯/ 陳昭如 25.提倡真正的自我意識 注意力不集中的孩子常為了自己的遭遇,或是為何會做出某種行為而毫無頭緒。你可以建議老師問問孩子問題,如此能夠增強他的自我觀察力,像是「你知道自己剛才做了什麼嗎?」、「你覺得如果你換個說法會怎麼樣?」或是「你覺得為什麼當你告訴其它女孩子你是怎麼說時,她們看起來好像很難過?」如果老師表現出耐心與支持來鼓勵孩子的自我意識,會很有幫助。 我見過許多清楚自己感受是什麼的孩子,但卻無法用言語表達自己的感受。 26.充份檢驗考試技巧 請老師重新審視一下自己提供給孩子的複習與應試技巧建議。雖然每個老師的建議可能不一樣,但一般常見的應試技巧包括了: ■考前吃點東西。在胃裡填點食物可以更有精力,而且會更專心,但避免吃太多東西,免得會覺得昏昏欲睡。 ■重新溫習模擬試題、回家功課與範例題目等素材,並複習講義、課本與筆記。 ■不要死背硬記,考前睡眠要充足。(令人驚訝的是,有兩個念六年級與七年級的孩子熬夜念書到半夜兩點,而他們的父母竟毫不知情) ■整個考試過程要保持樂觀與放鬆的態度。如果你開始感到緊張的話,做幾次深呼吸讓自己放鬆。 ■把視線停留在考卷。你可不想讓自己看起來像在做弊,或為自己惹上不必要的麻煩。 ■一拿到考卷時,先快速掃描整張考卷一遍,如此你知道該如何分配作答時間會最有利。 ■先做最簡單的題目;不要在不會的題目上花太多時間,特別是在限時作答的考試時。或許在你回答另一個問題時,會讓你想出原來不會做的題目的答案。 ■先做答對得分最高的題目。 ■不要急,讓自己按步就班地答題。讀完整個題目並找出關鍵字。 ■如果不瞭解考試題目的意思,向老師問清楚。 ■作答時字跡務必清晰。如果老師認不出你寫的答案,他多半會認為你答錯了。 ■永遠記得要仔細把整個題目讀完。不要假設題目的意思可能是什麼。 ■把重要的想法�資料�公式寫在考卷上,在檢查答案時可派上用場。 ■如果不滿意自己的成績,問問老師是否有什麼補救的考試,或額外的加分作業是你可以做的。 ■把考卷留下來作為日後考試複習之用。

10天內,培養專注力小孩(13)

2010年05月24日
公開
51

10天內,培養專注力小孩(13) 教導注意力不集中孩子的36個策略(第27─32) 作者﹕傑佛瑞.伯恩斯坦博士 譯/ 陳昭如 27.指出分數的重要,尤其是孩子還小的時候 對年紀小的孩子來說,分數是修正行為與獎勵的一部份。注意力不集中的孩子對於獎勵與鼓勵有很好的反應。 28.強調「關係」的重要 你必須認同與支持老師的想法,那就是孩子必須與其它人建立關係。一旦孩子更願意投入與它人建立關係,就會覺得自己被激勵,也比較不容易放棄。 29.支持並加強連絡簿 連絡簿可以讓老師與父母保持有效的連繫。電子信箱也同樣很有用。這個方法能有效地幫助老師與父母進行每日的溝通,而不用召開危機處理會議。同時也可以針對孩子的需求提供經常性的回饋。 30.支持自我監督機制 我很喜歡一句很棒的格言:「你送人一條魚,他可以飽餐一頓。你教人如何捕魚,他再也不會挨餓。」基於這個道理,請讓孩子的老師鼓勵他自我監督。我曾輔導過一個孩子每次在課堂上做白日夢時,就會在考卷上巧妙地畫上記號。每周到了尾聲,他便會與老師共同審視自己在考卷上畫的記號,來審視自己注意力方面的問題,並從這裡得到改進自己專注力的動力。 31.為未經安排的時間作好準備 注意力不集中的孩子必須在事前知道會發生什麼事,才可以讓他在心裡有所準備。未經安排的時間對他來說可能很難以承受。老師可透過讓孩子主動準備好如何安排時間,並提醒在這段時間之內該遵守的規矩,來掌握他的動態。 32.讓大一點的孩子替疑問寫備忘錄 當孩子有疑問時,建議他自己親手寫下備忘錄,而且不只是要記下別人對他說了什麼,也要記下自己在想什麼。這會讓他更專心聽別人說話。我曾跟一位很酷的老師合作過,他分給學生一些可貼式備忘錄,讓學生把他們的想法(他們願意曝光的想法)寫下來,然後貼在額頭上。

10天內,培養專注力小孩(14)

2010年05月24日
公開
52

10天內,培養專注力小孩(14) 教導注意力不集中孩子的36個策略(第33─36) 作者﹕傑佛瑞.伯恩斯坦博士 譯/ 陳昭如 33.找出寫作業以外的其它方法 親手寫作業對許多孩子來說是件苦差事。如果可能的話,不妨問問老師是否願意讓孩子用其它方式取代寫作業。至於其它方式包括用打字寫作業,或採取口試。 34.使用暗號很有用 建議老師可以在上課前用暗號來吸引孩子的注意力。暗號可以是某種特定的表情,巧妙的手勢、甚至是把腳步移到地板上某個特定的地方。 35.詢問孩子是否有學伴 確認老師是否願意安排孩子在每科都有個「學伴」,也讓你手上握有他們的電話號碼。這個方法或許不是對每個小孩都管用,但我看過透過這個方法很成功的例子。 36.經常與老師碰面 你當然不想一天到晚待在教室裡打擾老師。不過對大部份的老師來說,與懷有強烈意願參與的家長比起來,自然比不聞不問的父母更容易相處。讓自己與老師保持熟絡,友善的臉孔,避免與他們談話時只繞著問題打轉。 第四天的總結 學校是個學習場所,但對許多注意力不集中的孩子來說,學校卻是個讓人痛苦的地方。鼓勵你的孩子,學校對治療他注意力不集中的問題是很重要的地方。請記住以下幾個重點: ■注意力不集中的孩子不僅有課業方面無法克服的問題,同時待在學校也有許多負面的想法與感受。 ■根據你孩子的狀況,教育相關法令可提供他額外的援助。 ■不論孩子注意力不集中的問題是否被法令所認定,你還是可以透過極力爭取他在學校的權益來改變現狀。 ■不論好壞,你與老師、孩子的情緒都會影響孩子的學習動機。 ■這裡提供了許多策略可讓你提供給老師參考,好幫助注意力不集中的孩子在課堂上的表現得更好。 摘自:《10天內,培養專注力小孩》新手父母出版提供@

10天內,培養專注力小孩(6)

2010年05月23日
公開
54

10天內,培養專注力小孩(6) 為孩子爭取學校權益的訣竅 作者﹕傑佛瑞.伯恩斯坦博士 譯/ 陳昭如 當你發現孩子在學校需要輔助性教育時,請將以下建議謹記在心: ■跟孩子談一談。以你最冷靜、堅定與不掌控的聲調,跟孩子談談他在學校出了什麼問題。找出他最喜歡跟最不喜歡學校的哪些部份,以及他受到什麼挫折。瞭解孩子在學校發生什麼,是為他爭取權益時非常重要的事。請你記住一句老話,當你開口說話時,是無法聆聽別人在說什麼的。你越是想告訴孩子他該怎麼做,他就越不會告訴你希望你怎麼做。 ■不要害怕質疑。學校的校規本來就很不容易理解,而且沒有什麼問題叫做笨問題。你的主要目的是與校方合作來解決孩子的教育問題。花點時間仔細研究一下文件內容,除非你真的很瞭解,否則千萬不要輕易簽署任何文件。不要害怕說:「請讓我想一想」。請記住,你可以要求校方提供更清楚的說明,讓孩子做進一步的測試,同時你也可以質疑校方對孩子教育計畫所做的任何決定。 ■保持冷靜。我看過太多父母在與校方人士見面時,臉上寫著「我不信任你」的表情。在討論過程中,有那麼多人在談論孩子的事,難免會讓你情緒波動,不過這並不表示你就可以不尊重他們。請記住,老師與其它教育人士是想幫助你的孩子,即使你並不同意他們做的事。如果你聽得進其它人的意見,並能夠以冷靜、堅定與不掌控的態度說出想法,最大的受益者會是你的孩子。 阻礙爭取孩子權益的想法 當你為孩子爭取學校權益時,保持正確的心態很重要,而且你從始至終能以正確的心態看待自己也很重要。你投注的心力真的很重要,而且如果你以積極的方式表現自己的努力,會讓結果很不一樣。不過重點在於你所投注的心力不會被下列具有毀壞性的想法所阻擋: ■我覺得我在家裡應該可以做得更好。 ■孩子需要失敗,如此他才會懂得什麼是尊師重道。 ■我不知該向人求助到什麼地步。 ■學校無法真正幫助我們。 ■事情只會變得越來越糟。 ■我對於向校方求助感到很難為情。 可以增加孩子權益的想法 為了替孩子爭取在學校的權益時,為了製造出更有力與成功取向的態度,請試著用以下方式來思考。 ■積極參與其中,可以讓老師及校方人士知道,我對孩子的教育問題很認真。 ■我越是瞭解孩子的老師,就越不容易對他產生誤解。 ■讓老師更瞭解孩子,等於就是在幫助孩子。 ■事實上孩子的問題沒有在一夕之間消失,不表示我的努力是枉然的。我必須記住這些問題也不是一夕之間造成的。 ■我越是積極幫助孩子,他就越能學會如何幫助自己。 ■如果我一直竭盡所能地付出,就不會懷疑自己是否已盡了全力來幫助孩子了。 摘自:《10天內,培養專注力小孩》新手父母出版提供@

10天內,培養專注力小孩(7)

2010年05月23日
公開
31

10天內,培養專注力小孩(7) 好老師會激勵孩子,壞老師會讓情況惡化 作者﹕傑佛瑞.伯恩斯坦博士 譯/ 陳昭如 我想說清楚的是,我無意罪怪在學校教導注意力不集中孩子的老師。但每個我輔導過的孩子都承認,他們與老師的關係對其學習動機有重大的影響。不幸的是,只有教學技巧並不足以讓孩子成功。 他們需要的老師要能讚美及鼓勵他們一切的努力,避免負面的批評與嘲諷,提供孩子需要的額外援助,同時還要關心他們的生活。我常看到老師這種無私的付出,以及與孩子在課堂外的非正式互動,讓孩子感覺自己可以成功,就像是有人在他們背後鼓勵一樣。 另外,瞭解孩子外在的學習動機、興趣及能力所在,能讓老師更有效地鼓勵孩子在課堂上的學習。如果老師對學生有更多的認識,就會讓他更容易瞭解孩子的困難與需求。 近來我有位五年級的病人在來我這裡進行輔導時,整個人看起來容光煥發,因為他的老師打算出席他接下來將會參加的運動會。老師的工作當然很忙,而且他們在課堂以外的時間有限,但如果可能的話,參與或視察學生的課外活動,將有助於瞭解學生在學習方面不同的一面。如果老師無法出席課外活動,看看活動照片或問問當天活動情形也行。學生會很感謝老師這種額外的付出與關心,而老師則得以全新的角度來幫助孩子在課業上面更成功。 通常激勵孩子學習,意謂著直接參與他們的學習過程。學生需要投入各種教學材料、方法與課程。為了讓學習活動更活潑也更有參與感,像是遊戲、模仿、利用媒體與電腦輔助的活動及分組活動,都可以激勵學生。 考試與成績對有學習動機的學生既有幫助、更具有鼓勵作用。不過這種方法只有在議題或課業困難度讓特殊學生可以得到高分時,才會刺激他們的學習動機。若是學生的表現始終不佳,特別是他們已盡了全力的話,會很快讓他們沒有學習動機且不願再努力。當學生無法克服眼前挑戰時會深感挫折,而且不願意努力下去。 我發現有許多有意願、也樂意盡力幫助孩子的老師。我非常高興能與這麼多傑出的老師合作。此外,對孩子注意力不集中的問題採取負面態度的老師,會讓你與孩子都感到很難過。他們似乎已放棄了孩子,或是用非常嚴格的標準來看待他。 有些老師認為孩子無法克服困難的問題,是「只要他願意就做得到」,或是他沒有發揮應有的能力。這種老師也常認為注意力不集中的孩子很懶惰。這實在是令人遺憾,因為這類孩子並無法克服學習動機的障礙----他們並沒有什麼人格缺陷。以下是老師可用來鼓勵注意力不集中孩子的策略。你可以跟老師討論這些訪法作為幫助孩子課堂學習的基礎。 摘自:《10天內,培養專注力小孩》新手父母出版提供@

10天內,培養專注力小孩(8)

2010年05月23日
公開
55

10天內,培養專注力小孩(8) 教導注意力不集中孩子的36個策略(第1─4個) 處理孩子在學校與家裡的問題並沒有任何秘訣,但是有很多方法確實很有效。要讓任何策略在學校成功奏效的關鍵,在於個別的老師、教育團隊及父母是否有耐力並能持之以恆。以下每個策略都同樣有效。我的意思是你可能會發現,這些策略在家用,跟老師在學校用一樣有效。 以下提供給老師在課堂上的建議適合所有年齡的孩子。有些建議可能很明顯較適合年紀小的孩子,其它的則較適用於年紀稍長的孩子,但所有主題的結構、預防性評量、教育及鼓勵將一致地貫穿其間。這些訣竅綜合了許多種資訊來源,包括本書最後面的資訊章節。另外我也提供了一些延伸閱讀的參考書。即使孩子的老師已經在使用其中某些策略,但他們若是能以獨特的方法重新使用亦無害。重新回顧並使用這些策略,可以幫助你的孩子突破困境。 1.把困難的作業切割成小部份 如果孩子被學校課業擊垮,會表現出「我-永-遠-也-沒-有-能-力-做-那-件-事」的態度。但若是把作業切割成一小部份一小部份,孩子就不會感覺自己被擊垮了。把困難的功課切割成容易做的小部份,是運用在注意力不集中孩子身上最有效的教學技巧。當老師把作業切割開來之後,每個部份看起來都很小,也比較容易。我想你已看到這個方法讓孩子不再那麼容易被擊垮了(例如整理一堆帳單,整理一堆衣服、或是策略性地從一排名單中,找出想找的東西之類的工作)。 請你記住這點,就像我告訴過許多父母的,為什麼大量困難的功課會擊垮注意力不集中的孩子。有個高中二年級的學生被要求寫一篇造成龍捲風原因的報告,可能會讓他覺得很氣餒。為了讓這個學生覺得寫這篇報告沒那麼難,老師可以提供他幾個進行步驟,像是:1.找出相關文獻資料2.閱讀並概述資料3.寫簡單的大綱4.用更多資料來充實大綱5.寫初稿6.修訂初稿。老師可以評估每個步驟的效果,並立即提供學生回應。這個方法可以讓孩子更有組織且更為自律。 十二歲的賈斯汀是我的客戶,他告訴我說,他的社會研究老師與英文老師會把一整篇論文寫成一條條大綱,讓他比較容易專心。賈斯汀除了在這兩門學科有較好的表現之外,他在做這兩門功課時也特別開心。對於年紀較小的孩子來說,切割作業的方式對於預防因參與而造成的挫折與創傷,具有非常驚人的效果。這個方法也可以讓年紀大一點的孩子在絕望或想要反擊時,不至產生失敗主義或叛逆的態度。 2.思考「前排座位與專心問題」 談到孩子坐在教室的問題,他並不是非得遵照指令坐在前排的座位。不過孩子坐在靠近前排,會讓老師比較容易與他有眼光上的接觸。而且更好的是,在他之前不會有二十五個孩子坐在前面,造成他分心的各種可能性。 老師應該要知道,如果他們把孩子的座位從後方移到前面時,不該用一種羞恥或丟臉的方式。十歲的泰瑞告訴我說,在他上了四年級以後一個月,老師把他的位子調到前面。因為老師調座位的方式,讓泰瑞覺得老師「不懷好意」,而且這對泰瑞有很負面的影響。無論如何,研究亦證實了這點,那就是當你用關心、低調的方式把注意力不集中孩子的座位往前調,可以幫助他們維持注意力。 3.無能為力不等於不服從 跟老師重新討論有關孩子的問題行為。禮貌性地提醒老師說,如果孩子無法控制自己不專心的問題,並不是因為他不願意服從,所以不該認定他只是未發揮應有的能力。此外,你也要持續發掘、並指出孩子的能力在哪裡。 4.持續地鼓勵 注意力不集中的孩子經常惹麻煩,或是不符合別人的期待。對孩子來說很重要的是,他很需要因為自己在學校的良好表現而受到鼓勵與讚美。孩子可能會對別人鼓勵性的話語顯得不怎麼開心,但其實他們很愛聽這些話。十一歲的艾里告訴我說,每次他聽到老師讚美時,心裡常想著說:「對啦,隨你怎麼說。」可是當我逼他說得更深入時,他說:「大部份的時候我都很喜歡聽到讚美,因為這會讓我覺得自己可以做得更好。」

10天內,培養專注力小孩(9)

2010年05月23日
公開
52

10天內,培養專注力小孩(9) 教導注意力不集中孩子的36個策略(第5─11個) 作者﹕傑佛瑞.伯恩斯坦博士 譯/ 陳昭如 5.讓孩子有更多時間考試與寫報告 允許孩子有更多時間考試與寫報告,能彌補許多因注意力問題所造成的困擾。十四歲的山米告訴我,老師讓他在休息時間有更多時間寫考卷,讓他覺得自己沒有那麼大的壓力。這種做法適用於符合接受特殊教育的孩子。另外,即使你的孩子並不符合前面提到的IDEA或504修正案,但老師還是可以讓他有這種選擇。 6.讓孩子可以借別人的筆記 許多注意力不集中的孩子在寫筆記的時候無法專心聽講。跟同學借筆記來彌補沒抄到的地方會很有幫助。十五歲的羅絲跟我說:「有朋友在課堂上借我他的筆記,能讓我補足我筆記上沒有抄到的內容,而且我考試會考得比較好。」 7.提供老師應有的支持 如果老師在一個班上遇到兩、三個注意力不集中的孩子,真的是件很累人的事。請確認孩子的老師得到校方的全力支持。確定當他無法處理孩子的問題時,有專業人士可以請益,像是學習專家、行為專家、兒童心理學家、社工人員、學校的心理輔導或醫師等。 8.瞭解老師的限制 鼓勵孩子的老師可以向你求助。讓老師知道,你並不指望他成為注意力不集中孩子的專家。最重要的是,你們要能夠暢行無阻的溝通。請你時刻記住,千萬不要想要勝過或壓倒老師。 9.鼓勵老師問問孩子需要什麼幫助 孩子可能比你跟老師所瞭解的更有直覺力。他或許可以指引老師如何幫他,以彌補在課堂上因注意力不集中所產生的問題。我有位十二歲的老病人蘇菲告訴我說,她很喜歡有位老師會自己編一些歌,讓學生能記住數學專有名詞。如果你的孩子善於表達的話,顯然他知道如何能讓自己學習得更好。 除此之外,確定孩子瞭解自己的問題。這會讓他在面對課業挑戰時,不致於不當地責怪自己。 10.結構的重要性 注意力不集中孩子常因自己內在沒有組織性,因此外在環境便需要有結構性。鼓勵老師讓孩子自己列一張表。當他迷失在自己正在做的事情而茫然不知所措時,手上有份表格或清單,能讓他回歸到自己該做的事之上。此外,透過提醒與額外的引領與結構,也能讓孩子從中獲益。 11.強調學習中感性的一面 老師也是人,因此有些老師會忽略孩子內心的痛苦。提醒老師你的孩子正努力地想掌握自己,不想再度失敗或感到挫折;他想要的是刺激,而不是無趣或恐懼。對老師來說,很重要的是要能留意孩子在學習過程中的感受。本章稍早我曾提到注意力不集中孩子一些負面、有問題的想法。 十五歲的湯姆告訴我,他的數學老師因為他向其它同學求助而對他大聲咆哮。沒錯,教室裡是該有規矩。可是當湯姆被帶到老師辦公室時,他只感到羞辱,而後則是與老師的無法溝通。透過這個問題範例我們可以看到,在教室裡製造情感上的安全性有多麼重要。 (待續) 摘自:《10天內,培養專注力小孩》新手父母出版提供@

10天內,培養專注力小孩(10)

2010年05月23日
公開
52

10天內,培養專注力小孩(10) 教導注意力不集中孩子的36個策略((第12─18個)) 作者﹕作者﹕傑佛瑞.伯恩斯坦博士 譯/ 陳昭如 12.要求重覆指示 確定老師有把指示寫下來給孩子,也清楚表達了指示的內容,並經過再三地重覆。十四歲的阿瑞說:「老師說第一次的時候我根本就沒聽到,因為其它人在講話,或是我聽了就忘了。所以再聽一次會很有用。」 再三向老師強調,你注意力不集中的孩子需要聽一次以上的指示。 13.利用目光接觸 問問老師是否會在課堂上用目光接觸(不是以羞辱的方式)來「回應」你的孩子。老師不該用處罰的態度與孩子進行目光接觸,否則孩子會覺得這個老師不值得他專心聽講。關心與迷人的眼光,可以讓孩子從白日夢中醒過來。 14.建議訂定規矩與限制 確定孩子的老師在必要時會為孩子設立一貫、可預見、立即且清楚的矩範。重要的是老師不會使用複雜、像法律條文似的方式,來討論公平與否的問題。請注意《十天內讓孩子不再偏差》其中兩章的內容,以及附錄提供給老師的一些建議,可以幫助老師處理孩子在學校的問題行為。 15.確認有可預期的課程表 注意力不集中的孩子很難適應轉變,或是未被告知的改變。他們會因此而內心混亂。十一歲的凱文告訴我,教室裡公布欄的顏色可以提示他一整天的活動是什麼。老師可以把一整天的課程表貼在公布欄或孩子桌上。確定老師經常這麼做。 如果課程表經常修改,就像很多有趣的老師常這麼做的話,就必須給你的孩子更多的提醒與事前準備。告訴孩子等一下要做什麼,並且不斷重覆這件事,可以確保孩子的成功。 16.利用時間表以避免遲交作業 老師可能會發現與孩子共同研擬計畫時間表,是個很有用的方法。讓孩子根據合理的期限完成功課,但是讓他自己決定計畫題目,對孩子有很大的幫助。這也可以避免讓他被貼上喜歡遲交作業的標籤。十七歲的羅柏特發現他的計畫包括要做義工及寫報告,不過在老師為他做出切實可行的時間表之後,他發現這份計畫要容易做多了。 17.讓孩子喘口氣 你可能聽過一句話:「預防勝於治療」。如果教室有規範的話,那麼也可以訂定出喘口氣的機制,像是讓孩子可以離開教室,而不是「失蹤」,這樣可以為他保留點面子。與此同時,孩子也將會學到自我觀察與自我調適的重要。九歲的史帝夫是我的病人,當他失去耐性時,指導老師准許可以他在不惹事的情況下離席。這讓史帝夫覺得不是個陷阱,而且讓他在心裡與在課堂上更平靜。 18.建議老師在課業方面重質不重量 注意力不集中的孩子需要減輕課業負擔。只要他們學到某些觀念,就可以減少作業份量。跟老師討論一下,告訴他孩子還是會花同樣的時間讀書,但不致於因過度負荷而無法專心。「第五天」我們會討論更多有關如何幫助孩子應付回家功課的問題。

10天內,培養專注力小孩(1)

2010年05月22日
公開
62

10天內,培養專注力小孩(1) 把注意力從孩子身上轉移開來的幾個想法 作者﹕傑佛瑞.伯恩斯坦博士 譯/ 陳昭如 教養注意力不集中的孩子,可能會妨礙你把注意力放在自己及其它家人身上。你可能曾經產生過下列某些感覺或全部感覺。如果你認為自己有這種感覺的話,請在旁邊打勾。 ____你正為了該如何盡力幫助孩子,或乾脆放手不管而掙扎不已。 ____你很難斷定孩子是不能、還是不願意集中注意力。 ____你為自己對孩子沒耐性而感到自責。 ____你認為自己是失敗的父母。 ____你試圖讓自己不要擔心,但卻發現自己陷於與孩子注意力不集中相關的問題而無法自拔。 ____你感到筋疲力盡。 ____你感到很孤單。 ____孩子因注意力不集中而耗盡了整個家庭的時間與精力,讓你怨恨不已。 做些改變 注意力不集中會降低孩子的學習動機,因為對他們來說,試圖專心真的很困難。許多有注意力不集中傾向的孩子不願參與討論或談話,因為過去的經驗告訴他們,他們無法掌握許多重點,而他們不想讓自己看起來很笨。你必須要知道你對孩子的同理心,以及自己深陷負面情緒是兩碼子事。 讓孩子能擁有更好生活的第一步,就是你必須瞭解到,你已為增加他的學習動機而做了夠多夠棒的事情了。你越是為自己付出的努力而感覺良好,就會越有能力幫助孩子。

10天內,培養專注力小孩(3)

2010年05月22日
公開
44

10天內,培養專注力小孩(3) 認識什麼是負面行為(上) 作者﹕傑佛瑞.伯恩斯坦博士 譯/ 陳昭如 這是個必要、但不怎麼愉快的練習。當你發現自己會做出下列讓孩子注意力更不集中的行為時,請記住,沒有一個父母是完美的。 這份清單可讓你快速瞭解到,負面行為會產生多大的麻煩。準此,你必須要辨認出哪些是你會做的負面行為,如此才能更牢記在心。在「第三天」中我會進一步告訴你什麼是負面的教養行為,並教你如何與注意力不集中的孩子有更好的互動。 ____對他咆哮 ____忽略孩子的感受 ___諷刺他 ____嘲笑他 ____打他 ____忽視他 ____對他說教 ____羞辱他 ____批評他 ____表現出沒耐心的樣子 ____不切實際的期待 ____嘮叨 ____打斷他說話 ____讓他感到自責 ____對他說謊,或是對於有關他的事沒說實話 ____威脅他 ____讓他失望 ____否定他的感受 嘮叨 父母經常對注意力不集中的孩子嘮嘮叨叨。十一歲的依麗莎白在做功課時很沒條理、健忘、並容易分心。而她的媽媽、身為公司經理的吉兒卻擁有絕佳的專注力與組織力。吉兒試圖在家裡拼命對女兒嘮叨、督促她做完該做的事來解決依麗莎白的問題,但卻是適得其反。我同時輔導她們母女倆。當吉兒不再嘮叨後,依麗莎白竟變得更願意讓媽媽協助有條理地做功課了。 預測孩子的失敗而感到丟臉 傷心欲絕且不知所措的父母,往往會對孩子說些很消極的話,像是「除非你開始專心一點,否則最後你會死在街上。」這種方法只會讓孩子更洩氣,而無法培養他們的學習動機。

10天內,培養專注力小孩(4)

2010年05月22日
公開
54

10天內,培養專注力小孩(4) 認識什麼是負面行為(下) 作者﹕傑佛瑞.伯恩斯坦博士 譯/ 陳昭如 忽視問題 朱麗亞十二歲的兒子依恩在標準評量測驗拿到99%的複合分數,而且他從幼稚園以來就是資優班的學生。然而他們家卻因為依恩「持續的注意力不集中」而陷入混亂。朱麗亞在剛開學的前兩季都忽視這個問題,因為她「討厭且厭倦了嘮叨」。過去朱麗亞與依恩曾去找過心理顧問,對方告訴朱麗亞必須停止對依恩行為的嘮叨,並且要讓他失敗──因為他需要學會自己負責任。由於依恩無法專心,並發現光憑著智商不足以支撐自己,於是成績開始一落千丈。當朱麗亞再度專注於依恩的事,並使用這個計畫的各種策略後,依恩的情況產生了戲劇性的轉變。 咆哮 對著孩子咆哮只會減低他的學習動機。我的近作《十天內讓孩子不再偏差》提供了25個方法來幫助父母不再咆哮。這些方法包括使用活潑的傾聽技巧、瞭解自己的憤怒是種信號,以表現出建設性行為來取代毀滅性行為;對孩子的指示要前後一致且明確(這點對有注意力不集中傾向的孩子來說非常重要)、以及調整自己對孩子的期望。對孩子咆哮只會讓他更容易分心,並損害他好不容易才建立起來的自信心。 威脅 父母常誤以為可以用威脅來激勵孩子。但如此只會造成巨大的災難。威脅注意力不集中的孩子只會使他變得更疏離,而且等於是鼓勵他說謊,並做出其它逃避的行為。 教訓 記住,如果孩子知道怎樣可以較不分心,便可以自行解決這個問題。不要為了他為何該更專心、或一再強調專心的重要性而教訓他──因為他不是一開始就選擇要不專心。 忽略孩子的感受 正如我在第二天將提到的,注意力不集中的孩子常被人嚴重地誤解。洋蔥有許多層外衣,孩子也是如此。孩子可能會對自己注意力不集中的毛病表現得若無其事,然而一旦你揭開他們否認的幾層外衣後,大部份孩子都對自己非常沒有自信,而且會為了注意力不集中的問題而憂慮。只是父母經常忽略了這點。 動手打孩子 許多研究顯示,像是動手打孩子、或賞他巴掌之類的體罰一點都沒效。注意力不集中的孩子不是自己選擇要如此,所以動手打他們只會釀成悲劇。體罰只會羞辱孩子,讓他們感到洩氣,且讓他們覺得自己很壞。這等於是在告訴孩子,暴力行為是可以被接受的,如此不但會剝奪了他們的自信,還會引發更多身體上的侵犯。如果過去你動手打過孩子,現在也不必海扁自己一頓。沒有一個人是完美的。然而我強烈地建議你,從今以後別再體罰孩子了。你應該用這個計畫所提供的工具來取代體罰,以降低孩子注意力不集中的程度,並與他建立起正面的關係。 孩子極切地需要你的協助來克服注意力不集中的問題,且其極切的程度超遠過他願意承認的程度。注意力不集中的孩子必須知道,有些很有效的方法可以讓他改善自己不專心的程度,以彌補注意力不集中的問題。這個十天計畫很有效,因為我不只會教你該如何做,也會告訴你該如何打造出正確的相關條件。如果你認真採納我的建議,孩子注意力不集中的程度將會減少,而且也會更把注意力放在好好照顧自己之上。 摘自:《10天內,培養專注力小孩》新手父母出版提供@

10天內,培養專注力小孩(5)

2010年05月22日
公開
39

10天內,培養專注力小孩(5) 審視孩子在學校注意力不集中的問題 作者﹕傑佛瑞.伯恩斯坦博士 譯/ 陳昭如 除卻智力的因素之外,注意力不集中的孩子常對學校有強烈的負面感受,因為他們在學校承受了太多情緒上的痛苦。就像大人深陷於無法忍受的工作一樣,注意力不集中的孩子對於自己被指責也有同樣的感受,而且他們經常對上學有著深沉的絕望感。 就在我撰寫本章內容之際,我問了幾個我正在輔導的孩子,請他們談談自己在學校因注意力不集中所造成的困擾。以下是他們的回答: 基恩是個七歲患有ADHD的男孩,他說:「我覺得很迷惘,而且柏克老師生我的氣。我常因為愛說話又不聽話而惹出許多麻煩。我爸我媽也會因此而捉狂。」 十歲的艾麗莎說:「上學好痛苦,而且要跟上進度真的好難。我真的很努力想更專心,可是還是會忍不住想看看朋友在做什麼。」 有位很有天份的十二歲的病人麥可說:「當我上課不專心時就像是陷入似曾相識的狀態。因為我覺得自己都已經學過了,那些內容對我來說很熟悉。我不想讓自己覺得很無聊,所以不想聽老師講課。」 十五歲的珊曼莎因注意力不集中而感到很焦慮,她說:「就像我無法關掉自己的想法似的。我常擔心一些事,像是朋友會生我的氣,或是如果我專心聽老師講什麼,成績就會更好。我回家以後總是警告自己說,我今天上課又不專心了,可是有時候我就是改不掉這個毛病。」 十七歲有著輕度憂鬱症的萊思利說:「當我難過時根本就無法思考。雖然我不覺得老師是故意找我麻煩,可是我也只能任憑他們因為我沒交作業而罵我。」 上述每個孩子在學校都有注意力不集中的問題。造成他們問題的根本原因或許不盡相同,但他們都有個共通點,就是深層的挫折感與低落的情緒。 許多注意力不集中的孩子都告訴我,他們對上學的感覺有多痛苦。另外孩子對於跟學校相關的負面想法還包括了: ■上學是件很蠢的事,而且我的老師都很笨。 ■我總是失敗。我很笨,所以又何必努力呢? ■下課時同學都不跟我玩。沒有人喜歡我。 ■這真是太蠢了,全班同學都懂是什麼意思,只有我搞不懂。我真希望自己能聰明一點。 ■我在班上的表現真的很糟。我恨我的老師,因為他們老愛找我麻煩,而且只是在浪費我的時間。 ■我很恨自己表現不好。我爸我媽老跟我說他們不在乎,可是那根本不是真的。 ■我永遠不可能像我哥一樣功課那麼好。 ■如果老師對我更酷、或更好一點的話,我就會更努力。可是如果我恨他們的話,就不在乎他們怎麼想了。 ■我很想表現得更好,可是我就是沒辦法專心,所以又何必努力呢?反正我就是很笨! 這些內化了的負面訊息,會嚴重影響孩子克服問題的意願與能力。尤有甚者,還會在他們心中留下難以抹滅的自我懷疑的印記,即使他們在成為大人之後,也會自認為無法成功。這些自我懷疑的想法,包括了學習新事物對我來說向來很困難,或是我還沒聰明到會用注意力不集中來煩大人。 今天我將讓你學會如何更有能力、也更有效地讓孩子減少上課不專心的問題。你當然不可能到跑到學校去替孩子寫作業。你不能監督老師,也不能指揮老師的教學方式及學校的教育方針。儘管如此,你還是可以當個關心孩子的稱職家長,並且提供學校有用的建議。當你與學校打交道時要有禮貌且願意合作,並避免當個凡事干涉的家長。 我在此建議你可以盡量積極提供校方有關教育孩子的方式。跟校方合作能增加孩子成功的機會。大部份跟我合作過的校方人士都非常開明,也很願意與家長密切合作來符合孩子的需求。 我也可以告訴你,通常老師會比較尊重不把孩子問題歸咎於老師的父母。親自與老師見見面,保持禮貌的態度,透過電話與電子信箱與他們連繫,能為雙方奠定良好的合作模式。此外,我也見過許多父母因反應過度而高度質疑並批評老師。你可能聽過一句話:「事緩則圓」。確定你真的瞭解並注意到孩子的需要,但也不要「關心過頭」了。 摘自:《10天內,培養專注力小孩》新手父母出版提供@

親子共讀4招 提升閱讀力

2010年05月14日
公開
42

親子共讀4招 提升閱讀力 文�柯華葳 圖�陳佳蕙 很多父母都在困惑,該如何提升孩子的閱讀力?是買書給孩子自己看就可以了嗎?如果我的小孩就是坐不下來,沒有興趣讀;或是功課太忙找不到時間閱讀時,該怎麼辦?其實,只要父母可以撥出時間與小孩一起共讀,讓讀書成為家人交流感情的休閒方式,有你的示範,小孩就會跟著讀,多讀多練習,閱讀能力就會提高。 與孩子共讀的時候,注意以下幾個重點,就可以有效提升孩子的閱讀力! -------------------------------------------------------------------------------- <Point 1>摘出故事重點 摘出故事重點是檢視孩子是否理解的方法之一。讀完故事先休息一下,讓腦中滿滿的聲音靜下來,然後以問或討論方式整理「故事在說些什麼」。試試下列幫助理解的問題。 你可以問孩子,故事裡有哪些主角?故事在說什麼?接下來還有發生哪些事?若孩子一時之間答不出來,父母也可以自問自答,加深孩子的印象。 當孩子說出故事重點之後,父母可以提更難一點的問題。例如讓孩子比較一下,不同故事裡的主角有什麼不一樣的地方?故事裡的圖為什麼這樣畫?如果孩子就是故事裡的主角,遇到問題或難關時,會不會和主角做相同的決定? -------------------------------------------------------------------------------- <Point 2>鼓勵孩子出聲讀 孩子四歲左右時,就會開始認字。父母先朗讀一次,然後可以鼓勵孩子拿起書來讀,並且讀出聲音。當孩子長到五、六歲,認識更多的字時,父母可以和孩子輪流出聲閱讀。 這時請觀察孩子讀得順不順暢?他認新字的方式是用字形、部首還是從上下文猜出不認識的新字?他學到的新字詞是否用得恰當?當念書有新字詞出現時,不必急著解釋,可以多讀幾次給孩子聽,讓孩子從上下文猜出字意。若孩子問:「這個字是什麼意思?」媽媽可以鼓勵他猜猜看,讓孩子有更多思考的機會。 -------------------------------------------------------------------------------- <Point 3>鼓勵孩子表達理解 在閱讀當中,父母可以鼓勵孩子以自己想要的方式表達理解,例如以下方法: *畫圖 鼓勵孩子捉筆塗鴉,把所想的、所聽到的畫出來。孩子塗鴉完,父母請他說說內容,幫他以文字記錄內容,例如「小老鼠聞到榴槤味昏倒了」,下一次再拿出來「讀」。這些故事累積幾篇後就成一本故事書了。 *以說故事或接故事方式描述內容 例如媽媽說:「昨天我們讀了一篇老鼠很想吃榴槤的故事,真的很有趣!那隻老鼠想吃榴槤,但是他不知道榴槤味道如何,他跑去問……」剩下的故事父母可以不必說完,讓孩子開始接續故事,才能確定孩子到底是否理解故事的內容。 *讓孩子跟著讀 當第二次再讀同一本書時,可以讓孩子加入一人讀一句的行列,不需要都由父母念給孩子聽。當他碰到不會的字,或是忘了怎麼讀的時候,可以幫著孩子念出來,加深他的印象,而不要像考試一般,說「不記得了嗎?昨天不是念過了嗎?」父母這樣說,會讓孩子更害怕閱讀。 *其他各種方式,如編成舞蹈、歌唱、表演等 當孩子可以獨立閱讀時,他會自己找書讀,讀的速度也越來越快,父母可能沒有時間將每一本都讀過並與孩子討論,但仍要保持你對他所閱讀書籍的興趣與關懷,多撥空請他說說書的內容。 -------------------------------------------------------------------------------- <Point 4>讓孩子喜歡討論 討論是讓孩子學習思考,並表達自己想法的機會。什麼樣的對話,才能引導討論,讓孩子學到更多?假設有一對母子明天要去動物園玩,以下的對話就能引導討論。 媽媽:「明天你最想看什麼動物?」 孩子:「長頸鹿。」 媽媽:「我也是。他那長長的脖子, 那麼優雅。」 孩子:「我要看他怎麼吃東西。」 媽媽:「那麼,明天你還要帶些什麼去動物園?」 孩子:「我要帶水壺、零食、面紙……」 媽媽:「你要不要現在把這些東西裝在背包裡,背背看,看看會不會太重?」 由這段對話中看出媽媽幫助孩子回想以前看到動物的舊經驗(長頸鹿),還幫助孩子做計畫與試行(裝背包)。到動物園後,孩子看到長頸鹿時可以與既有經驗結合,自然較能有效學習。孩子更學到事先準備需要攜帶的物品,安排出門前的計畫。 相對於另一組親子,就沒有那麼理想了。 孩子:「明天要去動物園?」 媽媽:「明天再說。」 孩子:「我要看長頸鹿。」 媽媽:「跟你說,明天再說。」 媽媽或許很忙,但是透過對話,母親的不肯定讓孩子對明天沒有「期望」,就談不上做計畫。而母親兩次回話內容是相似的,孩子透過對話學不到新東西,也得不到回應,自然不愛討論。 另一個不愛討論的原因,可能是因為父母對孩子的要求常常爽快的答應,但是不想答應時就說要討論看看。小孩領悟到成人會以討論當藉口來搪塞時,就會認定討論也沒有用。當你的孩子不喜歡與你討論,請反省自己做了什麼。 <共讀小叮嚀> 柯華葳(中央大學 學習與教學研究所所長): 睡前寶寶需要安靜下來,是個親子共讀的好時光。你和寶寶可以一直讀,讀到他入眠。 閱讀時,家中的電視、音樂都關掉,不要有其他吵雜的聲音轉移寶寶的注意力。父母要堅持,每天時間一到,宣布:「讀書時間到了。」建立孩子的閱讀習慣。

談識字教學

2010年05月13日
公開
37

◆學科學習基本入門──談識字教學(98年3月2日)   學習障礙兒童中約有百分之八十有閱讀障礙的問題,而閱讀障礙中,識字缺陷占百分之九十五。識字能力的優劣,不但會影響理解和閱讀的基礎表現,同時也會影響學生其他領域的發展。   認字包括字形辨認、字音辨讀及字義搜尋三種活動。臺灣近年來對於識字教學研究的探討逐漸增多,尤其是針對識字困難學生的教學方面,所獲得的教學成果大都是正面的。在相關的教學建議中,都強調運用集中識字教學法、字族文教學法及一般字彙識字教學法,而這些教學法,可能都是普通班教師在課堂上較不會使用的方法。   在一般班級裡,有識字學習困難或疑似學習障礙學生,普通班教師除了經家長同意後,將學生送鑑輔會鑑定,以求其與特殊教育接軌外,也可向校內或鄰近學校資源班教師請求協助,使用他們所編的作業單,讓識字學習困難或疑似學習障礙學生練習,避免因花費太多時間摸索設計學習的策略,使這些學生可能因學習挫折而喪失學習動機。   由於大部分資源班都採用集中識字教學法、字族文教學法及一般字彙識字教學法,這些教學法的作業單與教學策略,可參考「有愛無礙」網站(網址:http://www.dale.edu.twg)。如果普通教育與特殊教育能做更進一步合作,識字學習困難或疑似學習障礙學生,才有可能在課堂學習時間得到全方位的協助。普通班教師若有興趣自己編製相關教材,也可參考以下的教材及教法示例: 集中識字教學法 (1)先將字依照形聲字歸類、基本字帶字歸類和形近字歸類,舉例如下:  1.形聲字:采:採、彩、睬、綵、踩、菜。  2.基本字:白:泊、迫、珀、柏、伯、舶、怕、拍、粨、絔。  3.形近字:馬、寫、罵 、鳥。 (2)文字組合:請將下列的字與「方」組合成另一個字,並寫出造詞。(如附表) (3)文字的運用與辨別   請參考下列的字,並在空格中填入正確的字。   枋、芳、房、妨、訪 坊、彷   1.這個□香劑的味道是薰衣草香。   2.□寮位在臺灣南部的屏東縣境內。   3.晚上十點之後要將電視聲音關小一點,以免□礙別人的安寧。   4.薑餅屋是用薑餅和糖霜、糖果組成的□屋。   5.以前的磨□,是專門將麥子磨成麵粉的地方。 字族文識字教學法為   (1)先取基本字,例如以「青」為基本字,帶出一組字「青、清、晴、靖、靜、睛」。   (2)將此一組字分別造詞,再創作組合成短文或韻文。   (3)教導學生「青」,念「 」,八畫。表示淡綠色,或是美好的事物。   (4)生字教學:   水(

「動手動腦玩教具」

2010年04月06日
公開
36

「動手動腦玩教具」工作坊家長成長團體方案 一、緣起 由於市面上的教學教具和評估工具琳琅滿目,加上市售的教具玩法多為統一性,不能夠完全符合每位孩子的個別需求,造成家長產生對於使用教具的困擾,為了要解決家長的煩惱,因而設計自製教具的課程,讓家長透過課程來設計出符合孩子個別需求的教具,以及運用自製的教具來協助孩子以增加訓練的機會。 台中市第一區個管中心於98年9月至12月第一次辦理「動手動腦玩教具」工作坊, 參與的家長對於工作坊能符合孩子的個別需求、有助於孩子的教導、有助於家長之間相互支持、能獲得成就感皆感到滿意,並且充份的表達對於工作坊的期待。因此台中市第一區兒童發展個管中心再次辦理「動手動腦玩教具」工作坊方案,期待可以透過講師的豐富教學,帶領家長清楚瞭解自製教具的方法與內容,讓家長能隨時隨地的有效運用所學來教導兒童,有助於提升家長教具運用的知能與孩子學習之成效,更可藉此培養家長間良好的支持關係,增加家長相互支持的力量。 二、目的 1.透過「動手動腦玩教具」工作坊方案,讓家長們可以輕鬆學習能符合孩子需求的教具,使其可滿足孩子的個別性。 2.透過講師帶領家長討論教具延伸使用的方式,讓家長在生活中可以隨時隨地運用上課的內容來教導孩子,幫助孩子學得更好、學得更有方法,達到寓教於樂的效果。 3.講師為特殊兒家長,透過她的帶領,鼓勵家長分享彼此的養育經驗,使家長能相互予以支持,建立家長間良好的友伴關係。 4.透過「動手動腦玩教具」工作坊方案,讓家長在自製教具過程中,發揮自由的想像力與創意,激發動手的樂趣,獲得成就感。 三、主辦單位 台中市政府社會處 四、承辦單位 台中市兒童發展個案管理中心(第一區),台中市政府委託瑪利亞社會福利基金會承辦 課程內容: 04/06 大家來找碴 好玩的視知覺教具設計 視知覺--舉凡視覺注意力、區辨、空間、記憶和順序記憶、物體視覺完整等。避免學齡兒童在學習過程,出現寫字左右顛倒、閱讀抄寫會跳行漏字、立體空間概念不佳等現象。 04/13 溝通軟體PMLS的教導應用 教導家長運用圖文大師軟體,設計適合孩子個別化的教材與教案。 04/20 溝通教學圖卡教材 運用溝通板,搭配圖片提示教學,教導特殊兒童的語言、認知、溝通、表達、數學等學習。 04/27 配對活動 透過配對的遊戲可使幼兒了解"同值性"的意義,而進一步學習數的概念。當幼兒能將相同特性的物體配成對時,他也就學習到這兩種物體具有相同或相等的數值或內容 05/04 邏輯推理動動腦(一) 增進基礎科學的能力,幫幼兒建立空間邏輯概念,將難的數學觀念在玩的過程中變成簡單易懂的概念。 05/11 邏輯推理動動腦(二) 增進基礎科學的能力,幫幼兒建立空間邏輯概念,將難的數學觀念在玩的過程中變成簡單易懂的概念。 05/18形形色色 幫助孩子認識基本平面圖形、比大小、圖案組合、分類、集合、序列,父母可以運用不同的問題,跟孩子玩數學遊戲。 05/25 拼圖 教導拼圖概念,以提升空間概念方向、位置的能力與手功能技巧。 06/01 運筆與書寫 為了滿足四到五歲孩子書寫敏感期需求,運用教具與技巧讓孩子在自然情盡下學會書寫 。 06/08 ㄅㄆㄇ真簡單 文字閱讀並非靠記憶式強記,教導孩子掌握語音拼音機制,培養孩子親近文字喜歡閱讀的能力。 06/15 閱讀三部曲 教導家長製作閱讀小書與設計閱讀活動教具,使孩子能進入閱讀世界。 06/22 順序圖卡與說故事 教導孩子能說出完整事件,透過圖卡的不同排列方式,除了可訓練孩子口語表達能力外,亦可引發孩子無窮的想像空間,提升其創作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