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acebook pixel code
寶寶爬爬搬搬趣味競賽!孩子人生中的第一場賽事!熱烈報名中~

林森媽

他的寶貝

日期

#Tag

2007年02月06日
公開
27

bbh媽咪文章分享∼建立延緩報償的習慣

建立延緩報償的習慣 我的孩子念幼稚園時,禮拜六、禮拜天,偶爾會帶孩子逛百貨公司,順便買些東西,逛逛書店。出發前我會跟孩子說:「明天我們去逛百貨公司,你們想不想去?」「想去!」我說:「去的時候,當然會帶你們到玩具部,但是如果你們不講理,到時候在那個地方耍賴,那麼你最好不要去,能夠約束自己的人才去。」他們說:「我們要跟你一起去。」 「好極了,那就必須講好,爸爸和媽媽都是上班族,一共只有這些錢,不能超支,所以我們出去時先買吃的、穿的、用的和文具,這是用錢的優先順序,對不對?」「對!」「再來就是買你們的玩具。」「對!」我又說:「如果有剩錢,一定會去買玩具,我們儘可能多留一點錢,不會疏忽玩具的。如果最後我們的錢買不起玩具,那就要衡量我們剩下的經費來買,這樣贊不贊成?」他們齊聲說:「贊成!」 第二天就高高興興、浩浩蕩蕩的出發了。出發前我還會先徵詢:「如果想省一點、多留一錢買玩具,我們就不搭計程車,坐公車去。」孩子想一想說:「坐公車、坐公車。」節省的精神就出來了。 一路上我們有說有笑、高高興興的在街上散步,到了百貨公司,東西都買好了,就一起到玩具部去。快到玩具部之前,我總是會蹲下來提醒他們,別忘了我們現在只有這些錢了,如果你要買玩具超過我們的預算,我們就可以把錢省下來,下次來時再積兩次結餘的錢來買。他們就問:「老爸,那你一共還有多少錢?」我就說:「你看看,就這麼多。」這樣一來,他們很快就學會算術 一進去,他們看完後說:「老爸,我要買搖控汽車,那一部車子我最喜歡。」我問:「好啊,可是我們今天的錢夠不夠?」「不夠。」「那怎麼辦?我出一個點子好不好?」「好。」「那我們就盡情的把所有的玩具,看個過癮再回家。我們今天就不買玩具了,下一次我們儘量剩錢來買那個玩具,可能要分兩次或三次的結餘,才有辦法買,這樣好不好?」他說:「好!」於是我們專心的欣賞玩具。 看完後再問他們:「買不買?」他們說:「不買。」我覺得不好意思,就說:「那個小老鼠一隻才五塊錢,我們買一隻好不好?」他們說:「好吧,也好。」就各買一隻玩具小老鼠。到了百貨公司門口,我說:「你們表現得太好了,我們到地下室買根棒棒糖鼓勵自己。」就一人拿了一根棒棒糖,高高興興、浩浩蕩蕩的準備回家。 「現在是搭計程車好呢?還是坐公車好?」他們說:「坐公車好。老爸,這個錢要省下來,是要買那個玩具的哦!」 小孩子從這樣的活動裡學會了如何累積、如何節省,甚至學會了一種很重要的習慣 ─延緩報償的習慣,不會非要不可。一個人如果看上了一樣樣東西就非要不可,那是一種很大性格缺憾,台灣話叫「破格」,是很不好的。我們要慢慢的從生活當中,去培養孩子基本的生活習慣,他就學會負責,知道自己該負起什麼樣的責任。 隔了一段時間,孩子都長大了,不願跟我們一起去百貨公司。有次我和太太去逛百貨公司,兩個人逛呀逛的就到了玩具部,我看到了驚心動魄的一幕。有個媽媽抬高聲音說:「上個禮拜才買,這個禮拜又要買。」儼然在告訴大家,我的孩子不講理,我不給他買原因是上個禮拜才買過,不是不買給他。我覺得這個媽媽有點心虛,不給孩子買玩具有什麼好丟臉的?不買就是不買,要講清楚,可是她的方式有點走樣,這個孩子又非要不可,她就拖著他走,那個孩子兩隻腳蹬著不走,她就啪啪兩下好響亮、好清脆的耳光,孩子哇的哭了起來,她拖著他慢慢消失在人群中。 我看到那一幕,感覺到很多父母,不了解怎麼帶孩子,所以我一直希望天下的父母都能知道怎麼把孩子帶好,建立一個讓每個孩子都有信心,能夠在生活上適應得很好的社會。

2007年02月03日
公開
38

南投湯瑪士活動

活動網葉

2007年01月20日
公開
16

媽咪同學訂婚(林森爸當奶爸)

專科好友名儀(孟涵)訂婚 和小梅約8:30桃園火車站 10點觀禮 12點在悅華大酒店喜宴 ******************************** 媽咪起床後化點淡妝穿個套裝,開車去桃園火車站接小梅了∼今天就麻煩林森爸在家帶小孩囉∼ 媽咪及小梅都互相打電話說會遲到,9點多接到小梅,小梅也比以前多了成熟美(亦是二個孩子的媽∼)我們邊開車邊聊(聊家庭聊老公聊小孩的教育....多年的好友就是醬子,即使好久不見仍然有那麼多話可聊^^)約10點多我們就到大溪名儀(孟涵)家,新嫁娘真是好美~看著她奉茶戴戒指,媽咪及小梅都誠心的祝福她與愛情長跑多年的老公永遠甜蜜幸福~~ 託名儀的福,讓媽咪及小梅終於屬於自己的放假天,吃完喜酒,媽咪就和小梅逛衣蝶百貨,用之前林森爸給的1800元禮卷加2佰元買了一雙灰色包頭高跟鞋,剛好可以配今天身上穿的套裝呢(還好禮卷還可以用,沒變成癈紙^^),快六點才與小梅在火車站道別,在路上媽咪看到手機有通未接電話才打電話回家跟妹妹說:媽咪在路上,一下子就回家了~ ************************************ 事後阿媽說林森下午三點多自己打電話跟阿媽說:我媽咪不見了,阿媽回答:媽咪去吃喜酒,六點又打電話跟阿媽說:阿媽~我媽咪走掉了,不見了,沒有回來,阿媽還是回答:媽咪去吃喜酒,可能等一下就回家了,阿媽說林森告訴她,他爸爸叫他和妹妹在家一下下,爸爸到樓下倒垃圾一下子回來,結果林森就跟他爸爸說:你把我們放在家裡你會被警察抓走哦,所以林森爸只好帶著兄妹倆一起去倒垃圾~ 終於有機會讓林森爸體會在家帶小孩的滋味(平常總是認為顧家帶小孩很容易,沒什麼難的,更沒有什麼不方便~~)

2007年01月16日
公開
12

林森心算12級測驗

林森心算12級測驗

2007年01月16日
公開
47

教養倔強孩子有法寶

PC HOME電子報 (2003) 教養倔強孩子有法寶 ◎六大錦囊妙計助你遊刃有餘 常常聽到家長有這樣的抱怨:「我的孩子很活潑,也很聰明,就是脾氣太倔強了,真拿他沒辦法。」相信為數不少的父母都有同感。其實,倔強的孩子往往有他獨立的見解和個人的意志,你若是以強硬的態度去對待孩子,他就會「頂撞」你;但是,如果你任由他去,則更容易助長他的倔強。因此,教育倔強的孩子不僅要多動腦筋,還要多從孩子的角度去思考問題才是。以下是克制倔強的六大法寶: ◆講道理父母立場:孩子往往只知道他「想做什麼」和「不想做什麼」,而無法明白「為什麼要這麼做」和「為什麼不應該這樣做」的道理。因此,隨著孩子智力的發展,逐漸有了自主意識,家長應該提出正當及充分的理由告訴孩子,什麼事能做,什麼事情不能做,有了判斷是非的標準,孩子便能自己處理事情。孩子立場:很多父母往往剝奪了孩子知的權利,只會無來由地命令孩子:「我叫你這樣做,你就這樣做。」一味強迫孩子無條件地服從自己,只會讓孩子覺得莫名奇妙,結果反而更加固執己見。例如,一個一歲的孩子,雖然走不穩,但是他可能推開你的手,堅持要自己走路;此時就不算是倔強,你應該支持他,即使摔倒也沒關係。 ◆態度必須明確父母立場:想要孩子接受意見,你的態度必須要明確堅決,如此孩子就會知道,無論自己再怎麼任性吵鬧也不會被接受。千萬不能說「求求你,聽媽媽的話吧!」這類的話,這樣只會突顯父母的無能;若父母採取軟弱的態度向子女哀求,只會讓孩子更任性。孩子立場:不過,有時候家長也應避免高姿態,把自己的意見當聖旨,要求孩子無條件地接受,而忽視了孩子的情感和需求。有一些超出家長允許範圍的事,可能只是孩子的好奇心作祟;例如,一個兩歲的孩子,看見外頭下小雨了,可能會想到雨中去玩耍,然而卻得不到家長的允許。其實,孩子的原始動機只是好奇而已,這時你不該硬性阻止,而應有條件地軟性限制,陪孩子出去看看雨、聽聽雨的聲音等。 ◆訂定紀律父母立場:給孩子訂立一些明確的行為準則,例如,晚上幾點鐘一到,必須關掉電視上床睡覺,以及不許吃零食等規定。同時,你應該讓孩子明白,你對他的一些規定是出自於愛心和關心。孩子立場:家長應該明白孩子不斷地在長大及成熟,過分的教條主義,可能會限制孩子想像和發展的空間。例如,一個三歲的孩子,家長可能會硬性規定他學鋼琴或小提琴,但是孩子可能偏偏喜歡畫畫或劍道;這時你應該讓孩子根據自己的興趣來選擇,而不是強求他學什麼或做什麼。只要你認為孩子有道理,就應該及時更改紀律。 ◆管教要有原則父母立場:要使教育發揮作用,就得確立一個管教的原則,而且要幫助孩子遵守。當孩子違反了規定,你不能有時責備,有時原諒,否則久了以後,規定就會變得沒有意義。孩子立場:父母經常是很隨性的,依據自己的標準來制定原則,而且說制定就制定,說執行就執行,但是對於一些規律性很差的孩子,卻不容易做到。例如,一個四歲的孩子,他之前已經養成了睡前吃點心的習慣,無法馬上改掉,這時候,家長應該讓孩子有一個緩衝期,慢慢地改正習慣,因為習慣的改變不是一蹴可幾的。 ◆採取強制手段父母立場:有時候,矯正孩子的任性行為必須要採取強制手段。有位兒童心理學家主張,糾正孩子偏食的方法是──在正餐的時間內,給孩子吃足夠分量的食物,如果孩子不吃就收回,到下頓飯之前,即使孩子哭叫吵鬧,也不要給他吃任何東西;如此不到三天,孩子就會接受父母所給的食物,不再偏食。類似這種情形,不遷就孩子的任性便可以達到教育的目的。孩子立場:父母有時會很難拿捏尺度,高興時放孩子一馬,不高興了又把孩子逼得要死,這樣對孩子是很不公平的。例如,一個五歲的孩子,也許他看卡通片看得正高興,當你叫他吃晚飯時,他便聽而不聞;這時候,最好的辦法不是堅持他立刻吃飯,而是讓他在規定看電視的時間後再吃飯,這樣孩子就可能接受,習慣也養成了。 ◆給予適當懲罰父母立場:當孩子故意搗亂而不聽勸,有時也可以採取適當的處罰,但是要小心,千萬不要傷害孩子的自尊心。如果完全不採取懲罰,可能會助長孩子的任性,讓他以為父母在鼓勵他,而重複犯下同樣的錯誤。孩子立場:父母對於孩子的懲罰要適度,既不能傷害他們的人格,更不能損害他們的身體,以免發生意外。另外,父母也應注意以理服人,以免孩子表面接受,心裡面卻不服。例如,對於一個六歲的孩子,如果他不高興而故意打翻了果汁,除了要他自己收拾殘局外,你還可以取消當天他看卡通的時間,而不是對他大聲斥責,借題發揮,發洩自己的不快情緒。同時必須注意,有懲罰就應該有獎勵。 其實,大多數的父母還是受到傳統思想影響,過分要求孩子聽話順從,認為聽話的孩子就好,不聽話的就是倔,就是不好。其實,父母應該用發展的眼光來看問題,現代社會需要的是有個性、富挑戰的新人,而不是唯唯諾諾的乖寶寶,父母在教育孩子的同時,應該有意識地保留孩子的個性。此外,人際關係是互動的,教育孩子不能只站在父母的角度來看問題,也不應完全從孩子的角度出發,而是要盡可能地尊重孩子,也要盡可能地對其要求。

2007年01月14日
公開
19

帶林森逛大潤發

媽咪必須去一趟大潤發買老闆要的清潔物品,所以趁著中午妹妹睡覺時帶林森去逛大潤發(沒辦法之前已答應林森要帶他去做嘟嘟車逛大潤發) 到了賣場入口但嘟嘟車已被人家借完了,一台都沒有,媽咪跟林森解釋嘟嘟車都被借走了,我們今天先推大推車,林森失望並開始不講理硬是要坐嘟嘟車,媽咪用十元拉了一台大推車,林森還三不五時阻止媽咪推大推車,後來才願意乖乖先坐在大推車裏跟媽咪逛了一下,忽然林森又看到人家推著嘟嘟車然後就跟媽咪說我們再回去門口看看還有沒有嘟嘟車,媽咪跟他約法三章如果再回到門口時有嘟嘟車我們就借,如果仍然沒有,林森就得乖乖跟媽咪用大推車,林森答應,媽咪就推著大推車帶著林森走回入口(還好沒逛得很遠),果然入口已停放二台人家歸還的嘟嘟車,媽咪叫林森在入口站著等媽咪然後火速把大推車推去還再拿健保卡押證件借了嘟嘟車,林森興奮的跳進車子裏開車,媽咪就在後面推,買了公事該買的東西,再到超市買麵包還有林森最喜歡吃的薯餅,林森還試吃了家樂氏玉米脆片加牛奶還有水餃,這樣隨便逛逛就逛了三個小時,結帳時媽咪才發現林森已經在嘟嘟車裏睡覺了,買了半隻北平烤鴨回到家都已經四點半了,回到家,妹妹委屈可憐的說:媽媽∼你和哥哥去哪裏呀?∼∼

2007年01月06日
公開
43

小姑婆入厝

前幾天住台北市的小姑婆說要請我們到她的新家坐坐,今天全家起床後七弄八托也搞到10點才從龍潭出發先回中壢阿嬤家再分別搭阿公的車及阿邦舅舅的車去台北,到了台北仁愛路很幸運的能在公園邊就找到停車位,一進小姑婆家就像皇宮一樣挑高米的客廳,歐洲式的裝璜,還有令人羡慕的浴池可以觀看到101的夜景∼ 林森爸隨後來到小姑婆家,當然禮不能少,送了一個101的水晶飾品還有紅包以表心意(雖然媽咪覺得紅包好大包,但林森爸自己喜歡高興就好,不想再為這些跟他鬧的不愉快),中午當然也去一家魚翅餐廳吃飯,林森看到餐墊上的刀叉,很新鮮的說他想吃牛排,因為肚子餓了,所以媽咪先夾了小菜盤裏的牛肉塊給林森吃,並握著他的手教他使用刀叉,林森也想起之前”寶貝樂一通”卡通裏的餐廳禮儀,嗯∼今天剛好來個機會教育 視貨的林森,把魚翅湯舀到自己的小碗裏喝了好幾碗,後來媽咪問他要不要吃魚翅,林森不能理解∼為什麼要吃”魚刺”?但他還是嘗試吃了一口媽咪舀給他的排翅,說:嗯∼這魚剌還蠻好吃的嘛∼之後雖然有點不安份了,但媽咪請當幼稚園老師的惠貞阿姨幫忙,果然是老師比較知道要用方法,惠貞阿姨說:我是老師哦,我會打電話跟你們李老師說今天林森來台北餐廳吃飯好乖哦∼林森是個乖寶寶對不對∼林森不好意思的點頭說對,然後停止不適當沒禮貌的行為(拿筷子敲),林森其實是個很愛面子的小孩,就像阿嬤所說,從鼓勵去引導孩子,糾正孩子偏差的行為,而不是一再的否定他,讓他覺得自己就是壞寶寶所以應該做壞寶寶的事∼ (其實媽咪也是第一次吃到自己一人一份真真實實的魚翅耶^^!!!) 飯後一大群人回到小姑婆家,林森及妹妹追著皮皮,把小姑婆家的黑貓”皮皮”嚇到躲起來∼小坐一下大家就各自離開了 在車上跟阿嬤聊到小姑婆家,阿嬤跟媽咪都有共同的想法,每個人用錢的方法不同以及對金錢的價值觀不同,對於我們,就是覺得實實在在踏踏實實的過生活就好(無債一身輕,有債趕快清),仍然要恭喜小姑婆,希望他們住在他們精心努力才完成的理想之家能夠幸福平安快樂^^

2007年01月01日
公開
50

元旦驚險日

媽咪真的是個超級糟糕的媽咪~ 帶林森去高永成看完病都已中午了,一家人就開車回中壢阿公阿媽家, 阿公阿媽不在家,孩子餓了,媽咪叫林森爸去巷口買乾拌麵回來給孩子吃,林森爸出門後,妹妹吵著要喝ㄋㄟㄋㄟ睡覺,媽咪帶她到樓下阿祖房間睡並趕快泡ㄋㄟㄋㄟ,媽咪是看到飲水機有貼張”清洗中勿用”的紅貼紙,但打開水蓋子內胆裏面的水是清的,完全沒有任何雜質,媽咪打電話想問阿公阿媽是不是在清洗,可是連打好幾通都沒人接><妹妹一直吵一直吵,媽咪用熱水先燙一下奶瓶並聞聞有無味道,也並沒有味道呀,所以媽咪就用100cc冷水壺的水加40cc的熱水給妹妹泡牛奶喝,之後也同樣的用冷水加點熱水給林森先餵藥,藥吃完然後喝了一杯小量杯的水後林森才跟媽咪說:媽咪水裏有加什麼怎麼臭臭的~媽咪一聽~不妙~自己喝一小口當場吐掉,真的是還在清洗水垢的酸水> < 媽咪從放飲水機的櫃子下拿出一個裝水垢清除劑的包裝盒看到注意事項說:不可食用,若不慎食用請喝大量的清水或牛奶並催吐,天阿∼媽咪真的是慌了,因為妹妹把一整瓶牛奶給喝完了><趕緊帶著林森抱著妹妹去馬桶邊試著讓他們吐,但沒有用,此時林森爸也回來了,所以匆匆帶著包裝盒子和孩子就往八0四醫院衝,在路上才想到打蔡姨婆的手機終於找到阿媽,阿公一聽媽咪給孩子喝到有加清洗劑的水所有的擔心轉成氣憤∼當然破口狠狠把媽咪駡了一頓,之後阿媽雖然再次打電話說應該還好,不用去醫院,但因為已快到醫院了且給醫生看看比較保險,所以還是去掛了急診,掛了號護士先問了初步的一些問題然後就叫我們到旁邊椅子等,林森爸雖然很鎮定但看得出來其實他比媽咪更急,因為等了一會兒後他是先問了護士急診看診的順序應是怎樣,之後又忍不住的問了旁邊看起來閒閒沒事的醫生,才問一半,小兒科醫生趕緊出現並對那位閒閒的醫生說是我的case啦,我們就帶著孩子跟著醫生到診間,媽咪緊張的結巴把事情的來龍去脈告訴醫生,醫生在看包裝盒時,吃完飯的阿公阿媽還有蔡叔公姨婆也來了,阿公說不是這種清洗劑,是一般除水垢的檸檬酸,醫生說這樣子應該還好但仍要觀察留意孩子是否有不舒服的症狀,然後退了掛號,大家才各自離開醫院∼還好沒事∼林森爸也沒多怪媽咪,否則造成了遺憾媽咪一輩子都不會原諒自己的,寶貝們,媽咪真的是個壞媽咪,總是沒有把你們照顧好,真對不起><

2006年12月18日
公開
44

氣耶∼沒禮貌的林森&妹妹

吃過晚飯,忽然接到林森同學邱語心的媽媽來電,原來是12月23日林森學校辦園遊會活動他們班要準備炒麵及燒仙草,當天語心媽咪一個人忙不過來,找媽咪幫忙,媽咪因為去年擔任過家長代表,也稍有經驗,所以答應語心媽咪那天幫忙她,但是在談細節時,二個小傢伙竟然一個旁邊大聲說話玩耍(林森),一個竟然把炒菜鍋搬到客廳裏用鏟子在ㄎ一ㄎ一叩叩假裝炒菜,媽咪邊講電話邊用眼神及手勢對他們二個筆1∼2∼但卻沒啥用∼ 後來只好請語心媽媽先等一下,然後叫林森及妹妹小聲一點,這樣子很沒禮貌><但仍然是又放下電話講第二遍林森及妹妹才安靜點∼媽咪只好跟語心媽媽說抱歉,語心媽媽是客氣的說小孩子比較活潑∼(媽咪心想,語心媽咪大概想說林森媽咪怎麼把孩子教成醬子呀><,其實媽咪蠻在乎別人對媽咪的教孩子方式的看法啦,因為不知該如何教,也不知方法到底對不對∼) 掛上電話後,媽咪把林森及妹妹叫來講道理,跟他們說如果是你在講電話,媽咪在旁邊一直吵,影響你,你會不會覺得很生氣,會不會覺得媽咪沒有禮貌?這時候二個都知道道理了,也會答:會∼(那為什麼當時就是講不聽?)媽咪說:下次媽咪或別人在講電話可不可以這麼大聲?他們也說會∼ 當然這次必須每人各給一個壞寶寶貼紙做懲罰∼><∼氣耶∼ *有沒有媽咪可以教林森媽,如果是各位媽咪遇到這種情形會如何處理?如何教?感謝大家的分享∼

2006年12月14日
公開
45

【三暖二涼】孩子不易感冒

冬冷,要注意保暖,但也別給孩子穿太多衣服,以免背部出汗過多,容易招致風 濕。記者于志旭/攝影 【記者詹建富/報導】 最近天氣明顯轉涼,不少兒童感染風寒,咳嗽聲此起彼落,而且一旦感冒初癒, 卻又重複感染,病情嚴重時還可能併發肺炎,讓許多家長擔心不已。花蓮慈濟醫 院中醫科醫師柯建新根據古代醫書,建議家長在照顧小孩時,要注意孩子「三暖 二涼」,亦即背暖、肚暖、足暖、頭涼、心胸涼,如果能做到這五項要點,感冒 自然不易上身。 柯建新表示,時值初冬,氣溫大致還有攝氏廿幾度,但早晚溫差大,因此不論大 人、小孩如果穿衣不當,稍一不慎就容易受涼,有的小孩免疫力較差,會反覆出 現上呼吸道感染,咳嗽不止。因此,唯有平常多預防,注意保暖,尤其在感冒流 行季節,如果幼稚園或家裏有人生病,最好隔離以減少感染機會。 而根據明代徐春甫「小兒病源方論」,柯建新認為,其中的「養子十法」,可做 為家長平常照顧孩童的參考,簡而言之,就是應做到「三暖二涼」,包括背暖、 肚暖、足暖、頭涼和心胸涼。 他表示,在傳統醫學中,人體背部的「俞穴」是身體與外在環境交通之處,病邪 容易由此趁虛而入,所以時常保持背部溫暖,可預防感冒或疾病入侵。但要注意 的是,有的家長在冬天讓孩子穿很多衣服,反而會汗流浹背,如果背部出汗過多 變得濕涼,就容易招致風濕,因此,冬天穿衣要適當拿捏,以免過猶不及。 此外,許多老人家叮嚀,小孩子睡覺時要圍上肚兜,以免夜裏踢被子而著涼,其 實也是注意到肚子要暖。柯建新說,傳統中醫認為,脾胃與免疫系統有關,但由 於孩童的體質特色是「脾常不足」,因此平常唯有保持「肚暖」,就是保護脾 胃,讓脾胃功能正常運作,達到消化、吸收及營養各歸其位,就能保持良好的抵 抗力。 至於足部,同時也要保持溫暖。柯建新指出,由於雙腳需承受全身體重,而氣血 由上半身循環到下半身的腳跟時,就要轉而向上循行,所以足部健康非常重要。 古代養生家也都強調,冬天宜保持足部溫暖,每晚臨睡前按摩腳底百餘下,可促 進氣血順暢及保健效果。 背部、腹部及足部應保持溫暖,但頭部和心胸則勿過熱。柯建新強調,當人體發 燒之際,額頭就開始發燙,同樣的,中醫認為「頭為諸陽之會」,是最容易「上 火」的部位,而孩童發燒則有三分之一是靠頭部來散熱,因此平常就要讓小孩的 頭部保持涼爽,則必定神清氣爽。此外,「心胸涼」則是指衣著不要過於厚重, 進而壓迫到正常的呼吸及心臟功能,以免心煩氣躁。 ps謝謝BBH麻麻的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