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acebook pixel code
緊急公告:因突發資料庫異常事件,故4/8~4/26資料損毀,如會員於上述區間曾於討論區發文回應,煩請重新發布,造成您的困擾敬請見諒

蕾媽咪

他的寶貝

日期

#Tag

跟你的職場障礙說掰掰

2009年09月15日
公開
42

你是否老覺得諸事不順,旁邊的人都面目可憎?升遷、加薪總是沒自己的份,好運卻一直落在那些看來不怎麼樣的人身上? 在你顧著埋怨「時不我予」的時候,就像投資大師華倫.巴菲特(Warren E. Buffett)對年輕學子們的提醒:其實將成功拒之門外的,經常不是別人,而是你自己。真正的挑戰不是來自外在環境,而是你只有一種固定的態度看待事情。 要改變自己,「習慣」是最有價值的關鍵字。對於習慣的威力,美國一位已逝企業家諾伯(Charles C. Noble)有最貼切的描述:「起初是我們養成習慣,後來則是習慣造就了我們」。 在職場上,又有哪些壞習慣應該避免? 暢銷書作家馬克.葛斯登(Mark Goulston, M.D.),本身有豐富的企管顧問經歷。他的客戶包括高盛公司、美林證券、奇異公司、IBM、聯邦快遞、柯達公司等跨國企業。不僅如此,2004年,葛斯登被美國消費者研究協會(Consumers’Research Council of America)選為當年度最好的精神科醫師之一。 葛斯登在《擺脫你的工作壞習慣》(Get Out of Your Own Way at Work)中,列出了40項上班族容易掉落而不自覺的心理陷阱,而且每一項都提出反向思考的藥方。 葛斯登把所謂的壞習慣,定義為一種「自己打敗自己的行為」(self-defeatbehavior)。這些行為會招致各種來自自我與周遭的負面反應,而且環環相扣,變成一種負面循環,讓你覺得生涯開始「走下坡」。 壞習慣讓你走2步,退3步 在葛斯登的詮釋裡,好習慣應該幫助你在職場上「走2步,退1步」。就像小孩子剛開始學走路,雖然難免跌倒、後退,但只要繼續保持探索前進的精神,總有一天能學會,而且在過程中建立自信。 但這些「自己打敗自己」的行為剛好相反,會使你「走2步,退3步」。你接收到的負面回應愈多、愈覺得挫折、焦慮、膽怯,最後徹底抵銷往前走的動力。 對付壞習慣,葛斯登的處方,大約可以分成4大類: 處方1:有些常見的壞習慣,應該重新追溯源頭,找出原因 譬如,浪費時間是不少人共通的症狀,但有時候你以為無法在預定時間內達成目標,是因為太慢採取行動,然而葛斯登指出,沒有想清楚就做,或是把時間花在瑣碎、卻非真正重要的事情上,更浪費時間。所以有效節省時間的策略反而應該是:「深思熟慮,一次做對(Measure twice, cutonce)。」 處方2:不要把「感覺」與「事實」混為一談 工作上很多煩惱的來源,經常是你的「感覺」,而非真正的「事實」。然而很多人因為分不清「事實」與「感覺」,總是深陷負面情緒無法自拔。 有一次,葛斯登受託去調解2位高階主管的爭執。他分別問2個人:「攻擊對方是你真正的目的嗎?」雙方的答案都是“No”。但是「感覺」對方有敵意,先採取自我防衛的眼神、語氣,卻讓兩人一見面就顯得劍拔弩張。 葛斯登建議,了解「感覺」與「事實」間的差異,至少能畫出一條界線,不讓感覺失控,無限蔓延。 處方3:看清楚你要「眼前」還是「長遠」的效益 例如換工作這件事,很多時候只是稍許的不順心,便衝動地辭掉工作,卻沒想清楚自己要的是什麼,或是仔細思考一份工作的優缺點。 在你真正做決定之前,請先回答以下的問題: ●想想你最後一次辭職的情景,這次的決定導致哪些正面以及負面的結果? ●冷靜思考你目前的處境,然後寫下這時候辭職會產生哪些優缺點。 ●另外再列出辭職以外的其他可能方案,並分別寫出這些方案的優缺點。 ●想想身邊有哪些人可以提供你真正客觀而有益的建議。 ●如果你希望這時候辭職,問自己為什麼是現在?你的理由充分嗎?或者你只是為了逃避某個不愉快的人或事? 若是票選職場上最令人頭痛的難題,「人際關係」一定名列前茅。別人看待自己的眼光,經常比工作本身更能決定許多上班族的心情。 不過,葛斯登觀察,太在意別人眼下好惡,很容易扭曲自己的行為,結果適得其反。葛斯登的客戶中,有位女性主管就是因為太希望取悅每個人,後來發現很多人反而無視於她的專業跟感受。有回她又被部下氣哭了,跑來找葛斯登諮詢:「為什麼他們這樣對待我?」 「因為是你讓他們這樣對待你,」葛斯登回答。 葛斯登提出的藥方是,你要贏得的不是膚淺的「喜歡」,而是長久的「信任」。 另一種常見的情況是,努力揣摩老闆的心意、喜惡,希望得到老闆的喜愛。 但事實上,要得到老闆的注意與讚賞,實質的工作表現才是最終關鍵。所謂的表現包含: ●做得更多:凡事要比老闆想的再多一步,達成超乎他預期的成果,絕對能加深你在老闆心目中的重要性與價值。 ●更快速。時間就是金錢,每次老闆交代的工作,必定要在期限內準時完成,甚至提早完成,而且又能維持很好的品質。 ●更便宜。不論老闆是否有主動要求,你永遠都要找出最省錢的工作方法,幫助老闆減少不必要的成本。 ●更安全。有時老闆的思慮不太周全,或是不了解實際情況,因此在事情判斷上會有誤差,這時你必須盡到自己的責任,給予必要的提醒和說明。 總之,想要得到老闆的賞識,得先在工作上做出成績來。 處方4 :盡量避免掉入人性的弱點 很多壞習慣的另一面,其實是一種人性的弱點。如果你能覺察到,就能夠有意識地避免。 「太衝動」、「太容易覺得沮喪」、「講話太莽撞傷人」、「太獨裁」……,這些習慣都或多或少與個性有關,需要自我的練習調整。 在競爭性的場合裡,對手會針對你的弱項,故意激怒你,或是設下誘餌,引誘你做出他預期的行為,如果你毫無所覺,就會發現自己踩進對手的圈套。這也是葛斯登所提的另一個壞習慣:「上當還不知道」。 反過來說,能夠對這些人性上的弱點念茲在茲,自然有助於看穿對手計謀,跳脫「圈套」。葛斯登在書中舉了一個精采的例子:1996年,美國前國務卿鮑威爾剛結束一場對企業家的精采演講,聽眾都很感動。有人卻當場提出一個極挑釁的問題:「鮑威爾先生,聽說您夫人為憂鬱症所苦,不但要吃藥,還得住進精神病院,您的看法如何?」 在座所有人屏息,等著看鮑威爾的反應。 鮑威爾顯然很清楚對方的目的,所以他只是冷靜從容地說:「先生,如果你最深愛的人住在地獄裡,難道你不會竭盡所能救她出來嗎?」語畢,全場為之鼓掌喝采。 「一個人要花20年的時間去建立自己的名聲,但只需要5分鐘的時間,便能將之毀於一旦。」這是巴菲特的名言之一。千萬別讓衝動成了絆腳石。 當對方愈是想要激怒你,你就愈要反向操作,表現得若無其事,甚至輕鬆以對,便能讓對方知難而退,無計可施。或是,在開會討論時,感覺自己的負面情緒開始累積,可託辭暫時離開一下,讓自己喘口氣,再回到討論現場。 別小看以上提到的壞習慣對生涯的影響。成功與失敗的差別,往往不在於能力的高下,而是隱而不見的習慣與行為。如果你能意識到阻礙你更上一層樓的壞習慣,並持續地改善,便能距離成功更進一步! 書名:擺脫你的工作壞習慣(Get Out of Your Own Way at Work) 作者:馬克.葛斯登(Mark Goulston, M.D.) 出版公司:Penguin Group

親職教育不能缺席

2009年08月17日
公開
44

江福祐◎著 許多的家長都認為,閱讀是學校應該要教孩子的事,家長工作忙碌根本沒有時間指導孩子的閱讀;有的家長則是認為自己的學歷不高,不曉得怎麼指導孩子閱讀。這些情形常常在我們身邊看到,是因為我們的社會親職教育還不是很完備所產生的一些現象。 孩子會複製、模仿來自於父母親的行為、語言、價值觀,所以俗話說「龍生龍,鳳生鳳,老鼠的兒子會打洞」,指的就是孩子在生活中會去仿傚最親近的人,會把心目中認為最重要的人當成模仿的對象,所以身為父母親的人,一定要在孩子的面前特別注意言行舉止,口出穢言、抽煙喝酒、生活散漫、虛偽不誠實,都有可能讓孩子在不知不覺中學起來,並合理化的告訴自己,父母親都可以這樣,我當然也可以。有些父母親看到孩子學自己這些不當的行為,不但不以為意,甚至還打趣的說自己的孩子是「小大人」!真不知道當這個孩子變成「真大人」後,會發展成什麼樣子? 上面所說的道理,相信所有的親職教育專家都曾經不只一次的大聲疾呼,但是為什麼成效總是看不太出來,每每在電視上看到攻訐謾罵、在街頭巷尾聽到「三字經」、「五字經」輕易說出口;一件小事情發生,往往不先理性的想一想,就劍拔弩張的吵起架來。其實當父母親的人,也都希望自己的子女成龍成鳳,但是對於孩子的教養問題,有時並不像我們想像的那麼簡單,問題學生背後的原因可能來自於家庭的問題;也可能來自於交友的問題,或學校教育的問題。但是追根究底,家庭對於孩子的教育,在孩子的一生中是最初也是影響最大的,當父母親的人不得不謹慎的面對。 家庭中要有優質的生活品質,並不是單靠金錢去達成的,物質帶來的滿足是短暫的,精神的滿足才是優質生活的必要條件。在家庭中要為家庭成員帶來精神的滿足,除了前面所說的「營造幸福的共同記憶」之外,「閱讀」也是其中一項最重要也最有效的方式之一,父母親有良好的閱讀習慣,孩子自然而然也會感染這種學習的氣氛養成閱讀的習慣。 近幾年來「親子共讀」在學校中推動的情況可以說是非常的成功,許多的家長開始在家中與孩子一同閱讀,家庭的活動從看電視、打電玩、線上遊戲, 變成休閒性、知識性的閱讀, 家庭的氣氛也會因此而改變。 「親子共讀」能夠獲得廣大家庭的回響,最重要的其實不在於學校的推動,而是在於家長的態度,家長如果能夠把閱讀帶進家庭中,以身作則,做孩子的榜一同閱讀,而不是僅僅叫孩子用功讀書,親子之間的關係就會慢慢改變。 對於許多家裡有青春期孩子的家庭而言,孩子的叛逆應該是親職教育中最令人覺得難以處理的部分,父母親對於孩子的要求、教養,孩子好像外星人一樣,聽都聽不進去,苦口婆心的話語對孩子而言就像火星文一樣難懂,於是父母親每天都累積了許多負面的情緒,親子之間不幸福的共同記憶也一直增加。 身為父母都會抱怨,孩子為什麼不了解自己的苦心?孩子為什麼就不能為父母想一下呢?但是,反過來思考一下,父母真的知道孩子需要的是什麼嗎?身為父母真的了解孩子心裡的想法嗎?這個問題恐怕是很多家長回答不出來也不願意去面對的問題,如果真的是這樣,那父母的親職工作當然就會做得力不從心了。 所以我建議家長,在我們要求孩子了解我們、聽我們的話、達到我們的要求之前,是不是也先停止一下我們自己主觀的想法,先聽一聽孩子的需求與心裡的想法,畢竟我們是成熟的大人,而孩子在思維上和我們有很大的落差。 但是這個困難的第一步究竟要如何跨出去呢?尤其是,如果親子關係已經處理得很不好的家庭怎麼辦? 我的建議就是透過「閱讀」開始和孩子建立良好的關係,但是要注意的是,父母不要在這個時候還把自己當成是「大人」,要求孩子看自己所指定的書,這樣子仍然沒辦法讓孩子對父母產生信任,應該讓孩子自己選擇想要閱讀的書籍,並且陪伴著孩子一同閱讀,即使孩子所選擇的書在內容上有些令人憂心,但這正是可以利用的機會,和孩子一同討論為什麼這本書的內容不適合他閱讀,聽一聽孩子對於這本書的想法,會比直接禁止孩子閱讀要來得有效,孩子也比較能夠接受父母親的想法。 ★江老師的閱讀魔法-有溫度的親子關係 許多家長為孩子添購了很多的音樂CD、故事CD,讓孩子在睡前聽,按照這些CD封面上的廣告詞來看,如此一來可以讓孩子變聰明,讓孩子安定情緒(德國科學家後來證明,莫札特效應根本就是無稽之談)。 根據許多專家的研究顯示,最快速學習語言的方法,是與真人的互動對話,而不是透過CD這一類的人造刺激。孩子睡前需要安定的環境與情緒,聽故事CD在功能上只不過是幫助父母「催眠」孩子,孩子是因為接受一連串訊號而疲累睡著,而不是因為父母在身邊陪伴之下產生安定情緒而睡著。 曾經有人把泰迪熊與多媒體影音播放平台作結合,讓孩子隨時隨地可以下載、播放影音資料,包括睡前的故事,希望能夠獲得廠商的青睞與投資,但是負責審核投資案的人卻說:「在孩子上床的時候講故事給他聽,是爸爸、媽媽應該做的事,我可不想被一隻泰迪熊給取代了。」 所以,孩子需要的是有溫度的親子關係,而不是靠一台冷冰冰的機器來陪伴他的童年,無論它的外表是泰迪熊還是芭比娃娃,都無法取代父母真實的體溫。

離職的原因..

2009年08月12日
公開
50

這一次終於還是忍不住提出了辭呈 因為我知道再繼續待下去 只會更加的不快樂 有人問我為什麼?? 對外我都說是家庭因素 的確也有一部份是因為家庭 老公創業,小孩沒人帶,導致老公要身兼二職 帶小孩上下學,工作上沒辦法專心 本來的想法是回家幫老公一同創業 小孩也有人照顧,可是想到自己的負擔 不是一開始光靠老公賺的錢可以全部承擔的 所以我還是不斷的在找工作 有人覺得我笨,在這麼不景氣的環境下 公司能待就繼續待,何必跟自己過不去 我的想法不同,有些事情我可以忍 但一旦我知道再忍下去會有什麼結果 我就會放空我自己,放自己自由..... 在這個部門,主管每天開無意義的會議 做很多的假議題,讓同仁們忙的暈頭轉向 甚至於可以把例行性該做的工作拋在一邊 事後同仁只好自己想辦法找時間加班做完 一切只為了主管自己的績效 共事的同事更是誇張 忘了自己只是個員工,常常用主管的口氣對待任何人 可能是受了主管的影響,以為自己也可以跟她(他)們一樣 對別人不客氣 我一直在忍,忍受幾個資歷比我淺的同事 對我大呼小叫 這也是主管因為偏愛這個同事,賦予她較重要的工作 所以拿竅,以為大家都要聽她的配合她 我們曾經差一點爭執起來 雖然最後沒事,但心裡早己有了疙瘩 我不明白,人怎麼可以這樣 自以為是,錯的永遠是別人 所以有更大的部份是因為同事主管讓我產生離開的意念 我何必委曲自己 除了每天看主管臉色之外,我還要看她們的臉色 憑什麼呢?? 我不後悔,真的,就算再不景氣 離開總是好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