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acebook pixel code
寶寶爬爬搬搬趣味競賽!孩子人生中的第一場賽事!熱烈報名中~

翰兒

他的寶貝

日期

#Tag

感覺統合失調的徵狀

2010年11月11日
公開
27

感覺統合失調的徵狀 一般而言,嬰幼兒期(3-8歲)是感覺統合發展的關鍵期,和大多數同年齡的孩子比較起來,若無身體健康或先天的缺陷,以及後天環境、心理等因素的影響,而出現了下列的一些徵狀,就要儘快找醫生、職能治療師、復建治療師等做進一步的檢測,了解孩子是否有感覺統合失調方面的問題。 [1]常會從椅子上摔下來。 [2]走路莽撞,常會撞到桌椅或碰掉桌上的東西,是視知覺的問題,對自己和物體之間的遠近距離無法拿捏準確,也就是辨別力差,無法做正確的判斷。 [3]動作不協調或笨拙,就是常表現笨手笨腳的,如丟球、踢球有困難,不會騎三輪腳踏車等。 [4]小肌肉動作協調不佳,如不會使用剪刀、不會穿脫衣服、扣釦子。 [5]注意力短暫,很容易分心。 [6]聽力正常,卻常常有聽沒有到,無法注意周遭的事。 [7]容易興奮,情緒不穩定,轉變快速。 [8]常有打人、推人的行為。 [9]不喜歡別人碰到或觸摸他。 [10]過分喜歡碰觸各種東西。 [11]活動量過多,爬上爬下,蹦蹦跳跳,幾乎一刻也不停,有用不完的精力,就是因其感觸覺不夠敏銳,常需大量的刺激,才能使身體的運動覺獲到滿足。 [12]活動量過小,動作遲緩。 [13]常會頭暈,怕爬高或被高舉。 [14]特別喜歡旋轉或搖晃的遊戲活動而不會感到頭暈。 [15]語言能力有問題,如兩三歲以後才會說話或口齒不清,就是觸感不足,形成聽覺分辨能力不佳,使發音器官的小肌肉操作不良。 [16]智力正常,但在閱讀(如唸書常會漏掉字)、寫字(如左右相反,抄寫時遺漏字句)、或數學的計算(69看成96)發生錯誤等障礙,或不會分辨相似的圖形,不會玩拼圖(視覺焦距的統合的問題,如嬰幼兒其缺乏爬行頸部運動不足,影響了視覺肌肉和視覺神經不成熟,使眼睛在閱讀時容易酸累;眼皮牽動眼球穩定移動能力不夠,導致閱讀時跳字跳行,算術計算錯誤,手眼協調不良,寫字歪歪扭扭,寫的字左右相反,或會遺漏字句等)。 ==================================================================== 感覺統合失調的原因 [1]遺傳因素:遺傳疾病、結婚及懷孕前未先做健康檢查、濫用藥物、有吸菸、喝酒的習慣等。 [2]環境因素:如鉛中毒—建材、水質、食物,鉛塗料的汙染—玩具上的漆,汽車排出廢氣—加油站附近,含鉛汽油等。 [3]腦部缺氧:如難產、產程過長。 [4]未提供適當的感覺刺激。 *如育幼院的孤兒缺乏擁抱、愛撫、探索的機會。 *哈樓恆河猴的實驗—幼猴對鐵絲及布紮母猴的不同反應。 *現代雙薪家庭多,嬰幼兒托育的環境不佳,如活動空間太小,保母怕吵、 怕危險、怕孩子弄的髒亂、或有些年紀較大的保母或祖父母,自己不愛 動而限制他們的活動,或減少帶孩子外出活動的機會。或是有不正確的 觀念,認為安靜、乖巧的才是好孩子、乖孩子。或是過分保護,不讓孩 子自己有學習、練習的機會,也易樣成依賴的心理。 ==================================================================== 在家中可進行的活動 多和孩子親近,一起玩,一起遊戲,不但增近親子關係,還可幫助孩子有均衡的發展,減少問題的發生。 室內活動: [1]利用搖籃,或抱著嬰兒,輕輕搖晃。 [2]經常讓嬰兒有趴著、抬起頭的機會。 [3]多抱抱孩子、愛撫他的身體四肢。 [4]利用換尿布的時候,幫他手腳做作屈伸的運動。 [5]揹他,練習平衡。 [6]給予爬行、鑽洞等探索的機會,鍛鍊腰和手的力量。 [7]和他玩抓癢的遊戲。 [8]澡後用毛巾擦乾時多摩擦身體一會。 [9]用大毛巾或床單把他包在裡面,爸媽各拉一頭,再左右輕搖動。 [10]陪他玩積木。 戶外活動: [1]玩水、玩沙。 [2]在草地、或較柔軟的PU跑道上跑、跳、滾、翻觔斗、玩球。 [3]盪鞦韆、翹翹板、旋轉地球、攀爬架、平衡木、滑梯、球池等。 [4]騎三輪腳踏車。 [5]多爬樓梯,少乘電梯。 上述活動可促進兒童神經肌肉和骨骼的成長外,還能增加肌肉關節的運動覺,建立自我身體的形象,和認識生活的環境。此外,操作蒙特梭利感官教具,在家進行一些遊戲活動,也可做為強化視覺、聽覺、嗅覺、味覺、觸覺及平衡感等感覺的訓練。 ==================================================================== 寫字前的準備 許多家長在孩子進入小學之前會寫字,卻不知道寫字這項能力牽涉到許多感覺統合方面的能力,如視知覺分辨,頸部、手臂、手指、手眼等的協調,若是之前未有良好的發展,學習的過程是相當困難且充滿挫折的,而之前的預備從嬰兒期就應該開始了。 [1]嬰兒在清醒時多讓她俯臥(趴著),增加頸部肌肉張力,並安置轉動玩具在床的上方四周,吸引嬰兒觀看,並學會靈活的運轉眼球。 [2]多提供爬行的機會,發展孩子的觸覺及運動系統,並準備爬行空間(舖上軟墊、將爬行空間擴大,或將地板擦乾淨),將易摔破或倒的物品移開。 [3]多讓孩子做有助於前庭(平衡)系統的活動,如騎木馬、盪鞦韆、溜滑梯、做旋轉木馬等,以幫助全身肌肉張力正常化。因肌肉張力低的孩子,其手腕、手臂、頸部肌肉通常比較無力,寫字也較有困難。 [4]讓孩子多做用雙手、雙腳的活動,如唱遊、揉搓黏土、騎腳踏車、玩組合玩具、沙堆、繪畫、跳繩、及跳床等,以增進身體雙側的整合能力。 [5]鼓勵孩子玩操作性玩具,如玩敲打玩具,讓孩子自然發現自己那一手操作起來比較自如,而固定使用較靈活的那隻手為優勢(慣用)手。 [6]教導孩子認識自己的身體,並由日常生活中了解那一隻手是右手、以及右眼、右耳、右腳在哪兒,等認識了右邊的肢體和器官後,再進一步建立左手、左眼、左耳、左腳的方向觀念。 [7]讓孩子用手去指圖片上的上、下、左、右,認清楚之後,再將圖片以十字畫成四等分,讓孩子學習右上方、右下方、左上方、左下方等位置、方向觀念,運用到活動中的人、物之間的位置關係。 [8]在家中牆壁上舖大白紙,讓孩子握著彩色筆或水彩筆、毛筆、油漆刷,在上面隨意塗鴉,使手臂能自由活動,並增加手眼協調。 [9]當孩子手眼協調,並開始握筆在圖畫紙上畫圖時,應指導孩子以正確的姿勢握筆。 [10]指導孩子模仿畫直線、橫線、數字、三角形及正方形等幾何圖形,並學習辨識簡單的符號。 [11]孩子開始模仿寫字時,應注意筆順是否正確。筆順的一般原則是由上而下,由左至右。 ===================================================================== 了解他、愛護他、幫助他 對感覺統合有了深一層的認識,即可幫助家長、老師了解孩子的行為因何異常?學習為何困難?情緒為什麼不穩定?知道他們表現不佳不是故意不聽話,搗蛋,也不是智商有問題,而是受到一些生理、環境因素影響他們行諸於外的各項表現。 目前我們對『統合』的過程尚無法進行控制,人為的努力只限於在『感覺』的部份。因此在孩子身體健康的情況下,從生活環境中提供足夠質與量的感覺訊息,統合作用自然會產生,因為大腦和身體的感覺統合功能是無時、無地,一直都在進行當中。 在尋求療育的過程中,家長應積極參予相關的諮商討論,以同理心體會孩子在生活中所面臨的種種不適,同時還要經常反省管教子女的方式,反省自己的言行舉止,學習有效教導孩子的策略,及早的診治,才能改變孩子現在及未來的生活品質。 另外,不要對子女有過高的期望,或要其按照成人的期望來學習。例如年幼時就利用其良好的記憶力,背誦一大推「唐詩」、「三字經」、「論語」、「九九乘法表」等,美其名是提昇語言能力、計算能力,雖然也能產生一些令家長滿意的效果,達到原先的期望,但人為的干涉可能也同時會產生一些不好的影響,例如學習動機的喪失、自動自發學習能力的缺乏等。再者,幼兒的學習與發展是一種內在的成長驅力(如學走路、學說話),要以感覺統合為基礎,需透過身體的操作,感覺經驗的累積及嚐試錯誤、不斷修正的過程,才能使腦部和身體各部有良好的協調、互動關係,並具有掌控環境的能力。 尋求協助或治療的機構:各大型醫院的復建科、神經科、兒童心智科、或感覺統合早期療育中心等。 做感覺統合的評估項目(問卷或施測)—聽覺、觸覺、視覺、味覺、嗅覺、身體姿勢、動作、活動量、情緒、社會能力等。 此外,家長若能閱讀一些相關的文章與書籍,相信對兒童感覺統合的發展能有進一步的認識與了解,但是感覺統合牽涉到生裡發展的因素,在書店或圖書館若要找相關的書籍或雜誌時最好先了解作者背景,是否具有醫師、復建治療師、職能治療師、或相關專長的身分,若是,則其所提供的訊息可信度才較高。

◎十個巧手遊戲 強化遲緩兒精細動作發展

2010年11月01日
公開
35

◎十個巧手遊戲 強化遲緩兒精細動作發展 雅雅在大班上學期,經醫師診斷為發展遲緩,尤其是在精細動作的部分有明顯落後,平常雅雅在班上很少進行畫畫及美勞活動,偶爾在老師要求下嘗試拿起畫筆畫圖,畫的線條細細淡淡有如絲狀,且仿畫、描寫能力都較同年齡孩子落後許多。   下學年雅雅就要進入國小就讀了,眼看雅雅的畫圖運筆能力還很差,媽媽積極的為雅雅進行運筆訓練,希望能做好入學前的書寫能力準備,但雅雅意願還是不高,且常常因為畫圖寫字一事,與媽媽有相當多的爭執,讓媽媽不知所措。媽媽擔心如果不堅持運筆訓練,會影響小學後的學習能力,但又不想常為此與雅雅鬧得不愉快,嚴重影響親子關係。   很多發展遲緩的孩子,手部力量、協調性及靈巧度都較為不足,對於孩子自身的生活功能,以及往後入學的書寫能力都會有所影響,除了運筆練習外,筆者提供十個巧手運動,父母在家中可以帶著孩子一同進行。   一、兩指動一動: 嘗試找出孩子喜歡的食物,像巧克力、小饅頭,一次將一顆放在桌面上,讓孩子自己想辦法拿起來吃,如果孩子還是習慣用五指或三指取物時,則可利用家中的製冰槽(或其他有深度小洞的容器),在裡面放進小顆巧克力,讓孩子不得不練習用前兩指指尖深入小瓶罐中,才能取出小巧克力。也可以增加難度,將糖果放進透明(看得到以增加動機)的有蓋罐子,讓孩子先練習將盒子旋轉開來想辦法取出;或是將內容物改為是有包糖果紙的糖果,順便讓孩子練習將糖果紙撕開,作為手肌力及雙手協調的練習。   二、大廚師遊戲: 在家中和孩子一塊兒進行揉麵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