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acebook pixel code

我愛三寶,三寶愛我

他的寶貝

日期

#Tag

*~深度認識高層次超音波~*

2011年12月23日
公開
62

高層次超音波-Level 2以上的超音波 高層次超音波其實也是2D平面的超音波,屬於Level 2層級以上的超音波.它為什麼被稱為"高層 次超音波"?是因為以下三項特點使他能較清楚的觀察到胎兒的四肢,腦部構造,五官,胸腔,腹腔. 高層次超音波又分為以下三種: ●第一種-(Level 2)為一般最常見的高層次超音波. 有三個特點: 1.必須經由特殊訓練的專門醫師操作. 高層次超音波一定要經由接受過特殊訓練的專業醫師來執行.操作的醫師必須知道哪些點是他一定 要看的,和這些點的標準數據範圍.對於這些專門的數據,操作的醫師必須非常熟悉. 2.影像解析度高卻不需要使用到高能量來穿透的機器. 高層次超音波的解析度必須夠好,一般(非產科)超音波要看得清楚,穿透能量就越高.但高層次超音 波的機器不需要極高能量就能達到足夠的解析度. 3.檢查時間長. 因為高層次超音波檢查範圍是針對胎兒從頭到腳,全身上下的總檢視,因此每次檢查的時間都必須 花上半小時~一小時.決定要做高層次超音波的孕婦必須採預約制,和醫師另外安排時間來進行. 有三個小叮嚀: 1.懷孕20週~22週檢查最佳. 孕媽咪要特別注意的是,如果要安排高層次超音波的檢查,在懷孕20~22週為最佳檢查時機.因為在 這段期間內才能讓經初期超音波檢查發現胎兒可能有致命畸形的孕婦,來得及在做完高層次超音波 檢查後,有一段時間和先生考慮終止懷孕(依法規定必須在24週前完成)措施.如果是為了更安心檢 查的孕婦,最遲也要在28週前完成,避免寶寶因長太大而使檢查不方便. 2.孕婦需自費. 高層次超音波並無健保的給付,自行負擔金額也因各醫院規定有所不同.總體而言約在2000~3000 元之間. 3.高層次超音波不能取代羊膜穿刺. 有些害怕做羊膜穿刺的高齡產婦,會選擇做高層次超音波.但是高層次超音波的檢查只能確定80%的 胎兒異常,以唐氏症篩選而言,高層次超音波主要是從胎兒有無眼距過寬,鼻梁較扁,大腿骨較短等 唐氏症兒的特徵去檢查.若無發現問題,並不能保證胎兒一定沒有異常.所以高層次超音波並不能取 代羊膜穿刺,羊膜穿刺是能近乎百分之百確定胎兒有無染色體異常的診斷方式. *高層次超音波可發現哪些胎兒異常? 腦部:胎兒的水腦,大腦發育不全,小腦,頭骨發育不良. 臉部:唇顎裂(俗稱兔唇),單眼,小耳症等顏面異常. 脊椎骨:神經管缺陷,背部脊椎缺損,脊椎腫瘤. 胸腔:心臟異常,肺腫瘤,肺部發育不良. 腹腔:腹壁裂,臍膨出等腹部破損問題,十二指腸閉鎖. 四肢:畸指,四肢缺損,大腿過短,成骨不全症(骨骼發育不全,彎曲等). 但必須提醒準爸媽,高層次超音波的檢查只能確定80%的胎兒異常.並不能百分百保證胎兒無異常. ●第二種-(Level 3)高階胎兒心臟超音波. 高層次超音波其實還有其他類型,可以做更細部的檢查.像是高階胎兒心臟超音波(屬Level 3)是 專門針對胎兒心臟做更詳細檢查的超音波,能夠觀察到胎兒細小心臟血管,像是大動脈分流後的三 個小動脈,心室中隔,主動脈與肺動脈間的動脈導管,上腔靜脈與下腔靜脈回流的靜脈導管,屬需要 再額外收費的高階超音波. ●第三種-(Level 4)都普勒超音波. 都普勒超音波(屬Level 4)則是針對胎兒心臟又再進行更高階檢查的超音波,能看出寶寶心臟的 細微缺陷,除了確定大動脈的位置無誤以外,還能再確定主動脈與肺動脈中的血流走向(觀察有無逆 流)與血流阻力(不能過高). 一般孕婦以2D平面初級超音波(又稱初級,Level 1超音波)為主,有需要再搭配2D平面高層次超 音波(Level 2超音波),若是經Level 2超音波確定胎兒心臟真的有問題,才需要進一步安排進行 高階胎兒心臟(Level 3)與都普勒(Level 4)超音波檢查. 以上資料摘自於2月份媽咪寶貝雜誌P.42~P.46

女生從小存骨本 骨鬆性骨折風險減半

2011年12月18日
公開
43

(中央社記者陳舜協台北18日電)骨質疏鬆造成的骨折已是老人失能、死亡的主因之一,尤以婦女為最。行政院衛生署今天表示,女生年輕時若能透過運動、飲食儲存骨本,成人時期發生骨鬆性骨折機率可降5成。 中華民國骨質疏鬆症學會、衛生署國民健康局及台北市政府衛生局下午舉辦2009台灣世界骨鬆日園遊會活動,呼籲民眾重視骨鬆問題,預防更勝治療。 國健局成人及中老年保健組組長徐瑞祥指出,一般成人在年滿25歲後,骨質會逐年流失,運動量不足、少曬太陽、體重過輕的女性流失速度更快,進入更年期後,發生骨鬆性骨折機率大增。 根據世界骨質疏鬆基金會研究,青少年在骨骼生長關鍵時期(男生為13到17歲,女性為11到14歲)應多運動,並攝取牛奶、魚乾等富含鈣質食品,只要能增加骨骼最大量1成,成人時期發生骨鬆性骨折機率可大幅降低5成。 根據國健局95年對國中生所做的「健康行為調查」,約一半國中女生每週運動天數少於2天,超過一半女生對自己身材不滿意、每週喝牛奶不超過一次者超過3成。 徐瑞祥說,推測牛奶不受女生歡迎的原因可能與乳製品脂肪含量較高有關,而少運動則是害怕曬黑,但這些行為卻浪費可儲存骨本的大好時機。為了子女一生的健康,呼籲家長多關心子女飲食、運動情形。 骨鬆學會理事長宋永魁提醒,預防骨鬆要從年輕開始,30歲以下民眾應注意鈣質攝取及每週進行適度負重式運動,如舉啞鈴、爬樓梯等;50歲後要定期測量骨質密度,及早發現、及早治療,避免疏於注意,發生骨鬆性骨折而後悔莫及。981018(中央社資料照片)

孕期怎麼吃才能「養胎不養肉」

2011年12月13日
公開
53

孕期怎麼吃才能「養胎不養肉」 作者: 文�李藹芬 採訪諮詢�三軍總醫院營養部營養師查慧琦 | 媽媽寶寶 – 2011年12月11日 上午1:3 孕期怎麼吃才能「養胎不養肉」 因為擔心胎兒營養不夠、體重太少,往往讓很多孕媽咪深信「一人吃,兩人補」,而使孕期體重一 路攀升,撇開可能因此增加生產的風險不說,最令人煩惱的莫過於為日後減重增加不少難度,究竟 怎麼吃才能像女明星一樣「養胎不養肉」呢? 每每看到女明星懷孕,體重沒有增加很多,手腳也沒特別腫,臉蛋仍然美美的樣子,不禁讓人想 問,「平平是懷孕,為什麼女藝人的樣子還是這麼美,好像沒有什麼胖到,但我的體重卻一路上 升,再也回不去沒生孩子時的數字」。 藝人懷孕菜單引起關注 最令人印象深刻的是,香港美女李嘉欣高齡生子,孕期、產後依舊維持美麗纖細的體態,坊間流傳 她擔心懷孕後體重失控、產後瘦不下來,於是請幾位外國營養師為她設計特別的「孕婦菜單」, 其中也有李嘉欣本人多年來維持體重的心得,正因為這份特別的菜單,讓李嘉欣發揮了「養胎不養 肉(即只胖胎兒不胖媽媽)」的效果,甚至有雜誌刊出特別菜單的內容。 不過,李嘉欣卻在微博上公開澄清,「請大家不要誤信坊間一些所謂李嘉欣的肥胎不肥人懷孕餐 單,因為絕無根據。弄壞了自己和下一代的身體,是一輩子的遺憾」,並在日後公開了自己的孕期 菜單給大家參考。 剖析李嘉欣孕期菜單 究竟李嘉欣吃了什麼,才能「養胎不養肉」呢?三軍總醫院營養部營養師查慧琦針對她所公開的菜 單內容提出說明: 李嘉欣的菜單內容參考: 早餐:雞蛋兩隻(只吃一個蛋黃),全麥麵包,紅蘿蔔汁及蘋果汁 午餐:麵條,芝士加綠黃色蔬菜沙律,一份魚肉,士多啤梨(編按:草莓)或奇異果作甜品 下午茶:杏仁,香蕉�無花果,乳酪�薑奶 晚餐:牛肉等肉類切成薄片以控制分量,大量綠葉蔬菜,牛尾營養湯 就早餐看來,兩個蛋白等於一份蛋白質,全麥麵包為澱粉類,紅蘿蔔與蘋果分別打成汁喝,是有攝 取維生素、礦物質等營養素與水分,但查慧琦營養師表示,若能直接吃蔬菜、水果會比打成汁更有 營養;或是製成蔬果汁牛奶也不錯,因為一天攝取一杯至兩杯的牛奶,其中一杯可安排在早上喝。 她補充,製作蔬果汁時,質地較硬的菜類應優先放入果汁機打,差不多時,再加入易氧化的水果 類,避免養分的流失。當然,最好連渣籽一起喝下去,才能增加纖維質的攝取量。 中餐:麵條;芝士加綠黃色蔬菜沙律;一份魚肉;士多啤梨(編按:草莓)或奇異果作甜品 至於中餐,麵條是澱粉類主食,魚肉則是蛋白質的來源,芝士為乳製品,而青菜以沙拉形式料理, 看似健康,但最大的問題在於沙拉醬,她解釋,沙拉醬多是蛋黃加油、醋製作而成,酸酸甜甜口感 不免讓人多吃幾口,容易有熱量過高的問題;而炒青菜也會有油脂過高的問題,查慧琦營養師指 出,「避免體重增加,最好一頓吃炒青菜,另外一頓則改以燙青菜方式料理,這樣可降低油脂的攝 取量。」 而一天須攝取的兩份到三份的水果,菜單所看到的草莓或奇異果都是不錯的選擇,但查慧琦營養師 提醒,水果雖好,但吃太多也會有熱量過高的問題,她建議,應做到「定量攝取」,做法是將水果 切塊(約為一口一塊的大小)裝到碗內,一天控制在兩碗的份量,如果是像葡萄這樣一顆一顆的, 則事先裝到碗內(若要帶到公司吃,再把兩碗的份量用保鮮盒裝著以方便攜帶),吃完為止,這麼 做就不必特別算要吃幾顆,或是一顆接著一顆吃,吃到欲罷不能。若是有血糖過高問題的孕婦,最 好在營養師指導下以適量攝取水果。 下午茶:杏仁;香蕉�無花果;乳酪�薑奶 說到下午茶的內容,查慧琦營養師表示,杏仁屬於堅果類,雖然有豐富的營養,但礙於處理方式的 不同,也要小心攝取過多的油脂與鹽分,最好是用烘烤處理以減少油脂攝取量;而份量的拿捏也很 重要,她建議,「腰果或杏仁以10顆為限」。 晚餐:牛肉等肉類切成薄片以控制分量;大量綠葉蔬菜;牛尾營養湯 從晚餐內容看起來,似乎是少了澱粉類的主食,查慧琦營養師指出,的確很多人怕胖而刻意減少澱 粉類的攝取,不過,「五穀澱粉類有其營養價值,不可偏廢,以孕婦而言,一天的需要攝取量約三 碗到四碗」。 至於肉類,她建議,選擇肉類時應以脂肪少的部位,如牛腱肉、牛腩或豬里脊肉、腰內肉、中里肌 (位於豬的後腿內部一塊軟嫩的肉,又稱「老鼠肉」)等,而雞肉則要去皮食用。烹調方式以滷、 清蒸為宜。而食用大量的綠葉蔬菜,不只令人有飽足感,也能攝取礦物質、纖維質,值得孕媽咪多 吃一點(但注意料理方式)。 然而說到營養湯,很多人會認為喝高湯很營養,查慧琦營養師建議,「最好花點時間自行熬煮高 湯,避免喝速食湯包或使用雞湯塊煮湯,以減少食用過多的熱量與調味料」。如果嫌天天煮湯很麻 煩,她說,可一次煮一大鍋,撈起湯上的油漬,待冷卻後,依一次的食用量多寡分裝為一袋一袋, 放入冷凍庫,要喝時再取出加熱。 孕期避免體重快速增加 查慧琦營養師表示,「很多孕婦總擔心體重快速增加,但這有時是基因的問題,有時則是吃太多、 動太少所致」,但無論是哪一種原因,「都能藉由控制飲食得到改善」。 她一一指出孕期增加的重量,包括胎兒約為3公斤、乳房約500公克到1公斤、羊水約2公斤到3公 斤、其他血管和胎盤以3公斤計算,總共約10公斤,因此,「對孕前BMI在18.5∼23.5的孕婦而 言,孕期總增加體重應為為11公斤到13公斤」。若超過此數字太多的話,就是胖在媽媽的身上 了。 藉由上述數據,查慧琦營養師請媽媽不要再落入「一人吃,兩人補」的迷思中,特別是懷孕的前三 個月並不需要增加熱量攝取,至於中後期也以增加300卡到500卡的熱量為限,查慧琦營養師強 調,「其實300卡的熱量約為一片吐司、一份水果、一杯牛奶的總和;再加一份肉就差不多有500 卡了」, 看來孕婦真的不需要特別大吃大喝,否則很容易就「破表」,體重怎能不快速增加? ~原文刊載於2011年12月號《媽媽寶寶雜誌》;詳細文章內容,請至媽媽寶寶懷孕生活網站 www.mombaby.com.tw閱覽

吃錯素,更傷身!

2011年12月12日
公開
45

原本想吃素減肥,追求健康,沒想到卻愈吃愈肥,甚至吃出一堆健康問題?五種錯誤吃素法,你 犯了幾種? 不少人為了瘦身、擺脫疾病,或追求健康而吃素,但有人卻愈吃愈胖,甚至便秘、生理期失調、營 養不良……,吃出一堆問題。 主要原因是對吃素的觀念片面且偏頗,例如以為素食只是「不吃肉」,或素食就是吃大量蔬菜水 果,長久下來導致營養失衡;再者,吃過多加工精製的素食材,以及採用不利健康的炸、煎等烹調 方式,讓吃素反而為身體增添負擔。 營養專家及中醫師從營養調查及臨床觀察發現,國人吃素容易犯以下幾種錯誤: 1飲食精製化,吃過多加工品 台北馬偕醫院營養師趙強觀察到,國人吃素講究精緻及口感,吃很 多精製的碳水化合物(白飯、白麵條、麵包,甚至甜食等)及素加工品(麵筋、麵腸、素肚、素肉 等),這些食物多半熱量高,加工時加入大量油,或為了增加風味,採取煎、炸方式烹調,長期吃 下來容易發胖,並衍生出高血脂、高血糖等代謝問題。 2飲食偏頗,攝食不限量 有些人認為吃素=不吃肉,所以只要不吃肉就健康,其他食物不必節 制,甚至認為蔬菜水果是健康食物,多吃無妨,結果愈吃愈傷身。 安睿證券投資顧問公司總經理劉凱平就曾因為吃錯素,付出健康代價。 10年前,他因為健康亮紅燈而放棄吃肉,改吃素,但因為沒有正確吃素的觀念,加上主觀認為 「不吃肉」已經是飲食有節制,因此對自己愛吃的食物─甜點、麵包、麵食、水果不限量,但蔬菜 卻吃得很少,結果「吃素」10年,愈吃愈胖,體重曾經飆破100公斤。 另外有些茹素者篤信「蔬菜」是健康食物,每天應該大量吃,但吃太多蔬菜也會吃出健康問題。例 如,長時間大量攝食蔬菜,其中的纖維會阻礙吸收重要的礦物質,如鈣、鐵、鋅、銅等;蔬菜裡的 草酸、植酸也會影響礦物質的吸收率。 而吃進大量纖維,或者含吸水力強的果膠的水果,如蘋果、香蕉,又沒有喝足夠的水時,反而會導 致排便困難。 再者,吃蔬菜容易有飽足感,但吃太多時,會佔胃容量,因而吃不下其他食物,這對於老年人或一 些胃口小的人來說,可能造成熱量,或蛋白質、脂肪及其他重要營養素攝取不足。 3蛋白質攝取不足、品質不良 有些茹素者不吃蛋、奶,而且也很少吃豆類、黃豆製品(如豆 腐),容易缺乏蛋白質,或是蛋白質的品質不佳,出現營養不良的情形。 台北醫學大學保健營養學系副教授楊淑惠指出,根據2004∼2008年《國民營養調查》發現,國內 素食者攝取蛋白質的品質不理想,缺乏必需胺基酸─離胺酸,可能和吃太少豆類,尤其是黃豆及豆 類製品有關。 趙強也指出,國人常誤解一些疾病及飲食,例如以為關節痛就是痛風,如果痛風就不敢吃豆腐,素 食者就只會吃麵製品,如麵腸,麵筋等,因此會缺乏某些必需胺基酸,造成蛋白質的營養品質不 良。 因此,今年衛生署公布的新版素食飲食指標裡特別指出,素食者最好每天都要吃全榖根莖類+豆類 食物,尤其是黃豆及其加工品(如豆腐),因為榖類和豆類的蛋白質組成不同,兩者一起吃,才能 攝取完整優質的蛋白質。…【全文未完,完整內容請見《康健》157期, http://www.commonhealth.com.tw/article/article.action?id=50282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