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acebook pixel code
寶寶爬爬搬搬趣味競賽!孩子人生中的第一場賽事!熱烈報名中~

我愛三寶,三寶愛我

他的寶貝

日期

#Tag

蝦〝溜冰突破

2011年08月15日
公開
3

我們家二姊妹每次去溜冰,總是混很大且不認真上課 每堂下課前教練都會分組200公尺競賽 上星期 我和孩子們說,只要前三名就可以得到珍奶一杯(我家的常常溜倒數) 珍奶我一年買不到五次給他們喝哩,對他們來說是難得的機會 第一場比賽,蝦米第四名,小乖倒數 我告訴蝦米,姿勢一定要正確速度才會快,過灣不可減速 蝦米這回終於把我的話聽進去了,不然每次教練在教,她都當耳邊風 第二回比賽,有認真溜就得第三名,小乖依舊落後 臭小乖結果輸不起,她說她有很認真溜但是就是跑的慢,要求也要喝珍奶 我怎麼可能沒信用呢!?沒得名當然就沒得喝 且哪有認真,我看的很清楚哩~~過灣不但沒剪冰還偷減速 結果小乖當場嚎嚎大哭@@"(當媽又不是當假的,才不理你) 上星期測速沒過,二個孩子不能換鞋)))))太好了^^y 蝦米說,她要更加努力練習,下次測速檢定一定要過關 今天練習時一開始還跟小乖有說有笑,邊溜邊聊天,姿勢也不對 我提醒再提醒,不鳥我咧!! 後來老娘生氣,叫下來罵,有罵有差 之後的上課就認真多了,比賽前我一樣開出條件『前三名有珍奶』 蝦米果然使出全力衝第一,二次比賽都得第一 (旁邊的家長也覺得蝦米反常哩,竟然可以衝第一,哈哈) 小乖第三名(因為前面那位小朋友不小心跌倒)真是狗屎運啊! 二個都有認真 所以二個都有珍奶可以喝,還外加巧克力泡芙及脆迪酥 希望能繼續保持下去 不過若是以後程度到達了,拔拔說不可以換鞋 一雙競速鞋不便宜哩,快要我一個月的薪資了= ="

還好,我們生了兩個孩子

2011年08月03日
公開
44

《還好,我們生了兩個孩子》一書 「生?不生?我的人生,到底希望有幾個孩子呢?」 這是組成家庭時最初、也最重要的一件事。 其他事情都可以稍等,生養孩子、陪伴孩子,卻要即時。 希望父母們都不要錯過這份人生最美好的工作, 用心去體驗——養育新生命最單純的滿足和快樂。 到學校當愛心媽媽完畢,正好趕上搭女兒的校車一起回家。上車前,媽媽趁便在販賣機買了罐可樂。 其實,媽媽很少喝這種含糖飲料,只有偶而興起為之,姊姊也不喜歡,但這卻是兒子的最愛。 校車開了,媽媽根本喝不完可樂,但在車子上,只能丟也沒地方、喝也不是地尷尬拿著。 校車在山路間蜿蜒,不時在轉彎處丟下個孩子,好似郵差投包裹,將媽媽最心愛的禮物送到家。 我們是最後幾站下車,不經意又拿起可樂喝了一口的媽媽,卻被姊姊看似就要出手阻止的緊張語調嚇到: 「不要——再喝了。」她不是不喜歡可樂嗎? 「快到家了,留給弟弟啦!」 手足之情,足以感動父母的人生…… 如果,您是那種——好愛孩子,好喜歡孩子,也願意養孩子的父母, 但是,卻只生了一個孩子就不生了。為什麼? 怕經濟能力養不起?怕社會環境不理想?還是怕生活品質會降低? 寫給父母的幸福教養密語 ★父母的憂慮,很多是不必要的、或是想像而來的,多數只是自己嚇自己。 ★孩子能有媽媽的陪伴,是最幸福的事。誰最幸福?孩子嗎?不!是媽媽最幸福。 ★三餐原本就要煮,故事書原本就要唸,別上什麼才藝班,全部都念公立學校。多個孩子,不過——多雙筷子。 ★當我們習慣用物質來餵養孩子,孩子可能不吵不鬧地活著;等我們覺得準備充分了,要來好好愛孩子——他們已經不要了。 ★生一個孩子,看似輕鬆;事實上,父母沒能給孩子一個伴的不輕鬆感,卻是無所不在的。 ★手足的爭吵,父母不必「未雨綢繆」地憂心忡忡,父母的處理態度,其實才是事情的關鍵點。 ------------------------------------------------------ 本單元內容出自於《還好,我們生了兩個孩子》一書 您根本不知道,孩子多需要手足。   我,也不知道。   ──直到姊姊七歲,弟弟五歲時。   我說過,我是那種糊里糊塗、沒想太多就生了兩個孩子的媽媽。當孩子還小時,我哪裡有機會想到「孩子需要手足」這麼不切實際的問題呢?只要孩子有半天不吵嘴、不爭寵,給我安靜的片刻,我就該吃齋唸阿彌陀佛囉,哪還有閒情逸致去考慮什麼相親相愛、手足之情。   我的兩個孩子年齡差了兩歲半,也就是說,當第一個孩子快兩歲時,我就懷了第二個孩子。可是在當時,我能從生活中深深切切地體會到「孩子需要伴」嗎?   完全不會。   因為孩子太小,父母很容易就誤會一件事──以為孩子有父母的陪伴就足夠。   這種以為,就是整件事情最可怕的地方。因為對這個年紀的孩子來說,父母就是他們的天和地;早上起床要媽媽,晚上睡覺要媽媽,好像世界上的其他東西通通不重要,只要有媽媽就好。不過,這也是事實啦!   但是,等您一旦體認到「孩子需要伴」這件事時,即使只有一絲絲的察覺,通常生第二個孩子的最好時機都已經過了。過了還不打緊,不是說「亡羊補牢,猶未晚矣」嗎?可是再加上我之前所說的,現代人生活步調太緊湊、還有得過且過的生活方式,這樣耗下去,拖到羊都跑光了,牢也不用補了啦。   第二個孩子出生的頭一年,對老大來說,老二還只是個只能看不能陪他玩的樣板戲,連吵個架都不行,只能稱之為「心靈上的寄託」。所以嚴格來說,在老大四歲以前,您都可能誤以為,有沒有手足,不一定那麼重要。   剛成家時,我們為了生活,總是忙得焦頭爛額,根本無暇想些眼前看不到的問題,日子就一天一天過去了。   直到姊姊大約七歲,弟弟快五歲的某天下午,我原本打算小睡一場午覺,沒想到那天實在太累,一睡兩小時根本起不來。但是,做媽媽的就是即使睡著了,心都還繫在孩子身上。從頭到尾,我都隱約聽見兩個小鬼,在外面吱吱喳喳地說個不停;一會兒聲音出現在姊姊房間,一會兒兩人又到了客廳,一會兒兩人隔了老遠還在喊話。您如果不是親身經歷,絕對無法想像,這麼小的孩子,怎麼會有這麼多話可說呢?好似時間如果沒有盡頭,兩人的對話可以直到海枯石爛,仍不休止。   自此以後,孩子愈來愈大,我就愈來愈發現到,姊弟倆在生活中的互相依賴性,或是說互相需要性有多麼高!甚至高到超乎大人的想像很多、很多。   下雨天,不出門,兩人可以從早玩到晚。   大晴天,去散步,爸爸媽媽聊大人的天,姊姊弟弟聊小孩的天。   有一天,搬家後的大採購,我和先生逛得不亦樂乎,孩子其實已經無聊到快陣亡了。突然,我們轉進一家大型電器行,剛好影音室正播放著電影《鐵達尼號》。他們早已從書上知道這個故事,但是活生生地用人演出來(平時不看電視的孩子,這時根本就像是到了迪士尼樂園),即使只看到前後短短二十分鐘的片段,姊弟倆也興奮不已。走出電器行之際,我與先生繼續行程,只見他們倆彷彿吃了大力仙丹,開始你一言我一語地討論之後的劇情,甚至編起了各種不同故事發展的搞笑版本。一會兒傑克跌得狗吃屎,一會兒蘿絲差點掉進水裡,剩下的行程裡,兩人樂得不得了……   先生跟我一樣愛孩子,但整日忙著工作的他,如果當初我只準備生一個孩子,他大概也不會有什麼意見的。   多年前的某天傍晚,全家晚飯後在台大校園散步,看著姊弟倆在前面殷切對話的小小背影,不習於表露情感的中國爸爸,竟然用一種像是差點被捷運門夾到,才在最後半秒內衝進車廂的「好險」心態,呼了一口氣,說道:   「還好──我們生了兩個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