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acebook pixel code

penny 的娘

他的寶貝

日期

#Tag

頭痛

2014年11月26日
公開
41

是的~老毛病又犯了.. 而我,也不想ㄍ一ㄥ了,送孩子追公車,在渡船頭站追上了.. 回到家,我把翔吃剩的早餐給解決了之後,立刻陷入~昏睡狀態.. 雖然翔的功課還沒寫完,但是我除了先安息之外,沒有別的選擇.. 約9點半多吧,我起來,裡頭對昨天和秀卿交通到的『台中姊妹』很有負擔,覺得需要更進一步交通,以便告訴『淑惠』(我請她去醫院探望那姊妹)。 就這樣,和秀卿交通了許多,彷彿重新整理再出發。 當我再打給淑惠時,和她交通許久後,她才透露~其實她正在醫院等門診中,原因是『老毛病』已經看了很久(至少超過1個月).. 更妙的是,淑惠和那姊妹的經歷有著許多意外的巧合。淑惠非常開心能有機會將神的愛流通出去,但是我想的是~神也許藉此要醫治淑惠也不一定。 因為淑惠的問題是,連醫生都說:妳只能消極的和它和平共存。 主阿!我需要積極的為淑惠禱告。 說到這裡,我也真覺得主很妙,祂真的是調度萬有,因為『我們曉得萬有互相效力,叫愛神的人得益處,就是按祂旨意被召的人。 主正擴大我的度量,我所接觸的,或者說願意向我敞開的,都是~環境非常為難的,不然就是距離遙遠,背景很黑(撒旦權勢)...。但是當我願意與神配合,神總是有路。 感謝主,不憑眼見,定睛於主,使我自己不限制神的工作,不虧缺神的榮耀。

和德萍(午餐相調)

2014年11月25日
公開
29

今天晨興時,德萍提到有負擔要去看看麗鳳,剛好我今天沒有(上課),所以,我告訴她說:我也可以配搭哦! 另外,如果聯絡不到麗鳳,我也可以請她吃飯,這事其實已經拖很久了,不知道是她忙?還是我忙? 總之,這是我們第一次單獨的吃飯。我們聊了許多,但是說來也好笑,我一見她,竟然問『德萍,妳到底是學什麼的?』 我發現一個很好笑的事實,我們雖然在同一小區,但是彷彿對彼此都不熟,不,應該說:我對他們都不熟。也許他們對我『熟』,因為我是會『講』(敞開)的人。但是,因著我和大家相處時間並不多,所以...總有那種一層紗在我們中間的感覺。 這事,也印證在我問到~娟如他和弟兄是否在召會中成家時,德萍給我的反應上免。其實,我想表達的是:如果,我對他們一無所知,即使有負擔要為他們禱告,但是總感覺隔靴搔癢,因為不清楚問題的癥結。而且容易無意間踩到別人的界限而失禮。 我們花了很長的時間交通,甚至等到娟如來和我們會合。 忘了說:其實,一開始我想載她來八里吃飯,放鬆一下。但是她很快的就說:在小歇吃一吃就好,2點半有午興! 這也是我們彼此很不同的地方,沒有對錯,只是發現我們真的~大不同。 感謝主,後來娟如快4點才到,因為時間關係,德萍先行離開,而我則決定留下和娟如進一步交通,然後直到去接翔下課。 我想起秀卿的話『一個人,願意向妳敞開,是一件非常不容易的事』..真的,沒有相當的信任,真的很難....敞開。 我只能說,求主幫助我,成為流通的管道。 幫助娟如,厲害的轉向祢。以得著應時的幫助。

禱告聚會

2014年11月25日
公開
37

今天是二、五大區集中禱告聚會。 我真的不想缺席。因為這是為了要來的集中主日而有的,而我的心上人~她在禱告的名單之內。 下午,接梓翔回到家已經快6點,來不及煮晚餐的我,決定~去買外食.. 翔他說:反正功課可以去~會所寫(因為每週二19:00,是學生區讀書會+晚禱),所以他想先玩電動.. 於是乎..他很快的洗完澡.去玩,當然彰比他更早回家,早已經玩了.. 等我買飯回來都已經快6點半了,我要求他們快一點吃飯。 但是翔玩電動,欲罷不能。後來心不甘情不願的關掉電腦。 至於彰,我後來才知道,他早已經和家教老師約定好要上課。 所以7點多,我和翔終於出門了,其實已經遲到了.. 在車上,翔不知提到什麼,說:打玩一場,又沒有什麼關係!..然後,我試著說理,沒有幾秒鐘,他立刻變臉,然後~進入當機模式~ 7點30分左右到了會所,他說什麼也不願離開當機模式,搞到我真的快瘋了,差一點就想~『原車遣返』。 在我完全無計可施的狀況之下,我只得~不斷的禱告~ 哦!主耶穌!...求祢來施拯救.. 後來,想到回家狀況更慘,還是繞了一圈,再放下身段,連哄帶騙,終於他開口說:你可以..先去停車! 雖然遲到了(約8分鐘),雖然真的好想哭,但是讚美主,基督至終得勝了,因為來了.. 一進到會場,沒有太多的時間讓自己自艾自憐,唱到~這裡是活神的家,真的慶幸自己來了,被擄的得釋放,瞎眼的得復明,受壓制的得自由.. 今天,翔只驩了30-40分,為此真的要大大的讚美主。

拉扯

2014年11月24日
公開
30

今天,翔回來後,功課沒有完成(包括預備明日小考),因為他想先玩電動,但是他也想去要~買點心『麵包』,可以在放學時先充饑,等他吃飽後,我們一起去買麵包回來已經~晚了,但是份內功課還是得完成,於是~我只得陪在旁邊,但是眼見時間一分一秒的過去,他的心越來越不安份,真的坐不住了,他一題必須~搞近10分鐘,而我的餐桌也都還沒有收拾,而我眼皮真的越來越重,我忍無可忍開口要求老公及彰幫我~洗碗,得到的答案竟然是~不要..我很忙。 當下我真的很火大,好想開扁,那蠢蠢欲動的火山即將爆發.. 我努力強迫自己轉回靈裡... 終於,我開口:你先去玩電動好了,繼續槓在這裡,什麼事都不用作,我去洗碗.洗澡..,但是你必須要清楚,後面的功課,你必須自己完成,他為了玩電動,很爽快的答應了.. 而我,暫時逃離現場,邊洗碗邊禱告,我求主幫助我,如何做一個有彈性的母親,但是更不失去原則,如何有人性的顧惜,又能兼顧神性的餵養,榜樣是最好的帶領。主阿,如何才能有一套標準,而不是二套生活。 晚上,後來,我真的體力不支,先行進房,但是躺在床上,我還是儆醒禱告,主阿,保守翔,不要因為今日的行為影響明日的生活,起不來,又追公車。 雖然,現在,我已經換個角度來看追公車的事~送到學校是正常,如果,追到公車,那我就是賺到了。但是,我還是在肉體裡,常常會軟弱,體力夠不上,所以,求主幫住我,給我從神來的恩典及智慧來服事孩子,學習如何溫柔的叫孩子起床。不惹孩子的氣。

分享~猶太人的親子教育-1~2

2014年11月22日
公開
51

劉清虔牧師 猶太人的親子教育 了解猶太人的背景: 在20世紀猶太教有二件大事,其一為~1945年二次世界大戰,納粹大屠殺死了超過600萬的猶太人。雖然從1945年以後至今全世界的猶太人不超過2000萬人,但是他們卻是諾貝爾獎得獎最多的民族。在各式各樣的領域大放異彩。 猶太人因為面對許多的逼迫與苦難,讓他們不得不到處遷徙,他們和華一人樣~打不死,為了生存,適應能力非常強,但是華人,僅止於~適應生存而已。 華人,得諾貝爾獎的不超過10個,會講華語的更是少得可憐,而且他們都是以華裔身份得到如此高的榮譽。 華人其實很優秀,發明衝天炮的是華人,但是也僅止於放衝天炮而已,猶太人已經上外太空了。華人發明『指南針』,但是猶太人已經將其應用於航海...了。 為什麼有如此大的區別,原因在於華人通常有一個觀念:你不要告訴我這麼多,你只要告訴我,我該怎麼做,才能賺大錢?考試,只求標準答案卻不知原由。 猶太人人的教育,出了許多的『天才』;華人的教育,教養出許多的『庸才,甚至是蠢才』,要明白其中的分界,必須了解猶太人親子教育的精髓,他們的思想世界核心是宗教信仰。 民主和科學的根基是『基督教』,但是華人卻將這個根基丟掉,導致~既不民主,又不科學。 華人2500年前思想已達顛峰,諸子百家,當時歐洲還在茹毛飲血。他們在1500年後,因為基督教信仰的影響,成為先進國家。 因為我們看到一顆果實,不能只要果實,必須看整棵樹。我們必須建立這樣的思考。 以前的教育,聽話就好,不會吵,會吵表示有思想了。懂得罵人表示有不同的見解。 華人是適應這個社會,但是猶太人是開創新局。這兩種思維是不一樣的。 在我們的生活中,有沒有什麼是絕對的,絕對不可侵犯的權威?我們發現華人社會,以前很重要的,現在不怎麼重要。 時代慢慢改變到,變成一種絕對至高的權威都沒有了,以致華人變成一盤散沙。 華人~互相欺負~但是猶太人到各個地方去是十分團結,因為他們有一個『無可撼動的絕對信仰』,他們只敬拜惟一的神。守住信仰。 神明,對華人而言的意義,是風調雨順,發大財...(僅供參考),但是猶太人無論貧困、富貴,都堅持~信仰。只有一位神。猶太人不能不懂~希伯來文,所有風俗習慣都是需要一代一代傳承。但是華人移民之後,到第3-4代就忘了~母語! 猶太人的家庭教育=宗教教育,其成功的基礎: 一、對於智慧的強調:生命中最重要的東西~智慧,猶太人從3000年前就沒有文盲,智慧超越一切,幫助我們作正確的決定,不會後悔。 箴言3章: 3:1 我兒,不要忘記我的指教,你心要謹守我的誡命; 3:2 因為它必將長久的日子、生命的年數與平安,加給你。 3:3 不可使慈愛、真實離棄你:要繫在你頸項上,寫在你心版上。 3:4 這樣,你必在神和人眼前蒙1恩寵,2有美好的悟性。 3:5 你要全心信靠耶和華,不可倚靠自己的聰明; 3:6 在你一切的道路上,都要認定祂,祂必修直你的途徑。 3:7 不要自以為有智慧;要敬畏耶和華,遠離惡事。 3:8 這便醫治你的身體,滋潤你的骨頭。 3:9 你要以財物,和一切初熟的出產,尊榮耶和華。 3:10 這樣,你的倉房必充滿有餘,你的酒醡必盈溢新酒。 3:11 我兒,你不可輕看耶和華的1懲治,也不可厭煩祂的管教; 3:12 因為耶和華所愛的,祂必管教,正如父親管教所喜愛的兒子。 3:13 尋得智慧,得著聰明的,這人便為1有福。 3:14 因為賺得智慧勝過賺得銀子,其收益強於金子。 3:15 智慧比珊瑚更寶貴,你一切所喜愛的,都不足與她比較。 3:16 她右手有長壽,左手有財富與尊榮。 3:17 她的道路是安樂的道路;她的路徑全是平安。 3:18 對持守她的人,她是生命樹;持定她的是有福的。 3:19 耶和華以1智慧立大地,以聰明定諸天; 3:20 以知識使深淵裂開,使天空滴下甘露。 3:21 我兒,要謹守真智慧和謀略,不可使這些離開你的眼目。 3:22 這些必作你魂的生命,作你頸項的美飾。 3:23 你必安然行路,你的腳必不至絆跌。 3:24 你躺下,必不懼怕;你躺臥,必睡得香甜。 3:25 忽然來的驚恐,你不要害怕;惡人的毀滅臨到,你也不要恐懼。 3:26 因為耶和華是你所信靠的,祂必保守你的腳不被纏住。 為什麼猶太人如此優秀?因為他們把自己放對正確的位置上,這是需要智慧的。 在台灣,最優秀的高中生,都進『醫學系』(並非所有的人都適合當醫生)把自己擺錯位置。 華人,不是不聰明,乃是因為放錯地方。 智慧的來源: 1、敬畏耶和華是智慧的開端~猶太男人頭頂有一頂帽子,敬畏上帝,做任何事,都清楚將來要受審判。 2、老師~猶太人非常尊師重道(老師優於父親)(因為老師是直接給你智慧、知識、技術的人)(非常尊重學者,所以猶太人會很認真,在各領域~達到頂尖),但是華人~已經漸漸失去尊師重道(萬般皆下品,唯有讀書高,但是,在求得功名~為要榮華富貴)(我們所讀的只為自己) 3、父親(家庭教育和學校教育是合一的),在台灣,許多父親連教育孩子的能力都沒有,華人和猶太人孩子和小時候是一樣的,但7歲時,是一個分界點,因為入學,我們教導孩子~去學校要乖乖聽老師的話。我們只要求『聽話』,例子:班親會時,老師~告狀..家長,沒面子,打孩子,讓原本會講的孩子,變得不敢講。會講,表示他有反應,有思考。 大學生有三種:兵馬俑、木乃依,植物人~(沒反應) 台灣教育孩子,有耳無口,不說話沒有說你是啞巴,從小孩子就被打壓.. 問問題時,老師有不要命的自尊,遇到自己不會的,就先罵孩子,你問這個是什麼白癡的問題,我不回答你,若聽不清楚再問時,老師:那剛剛你是在打瞌睡是不是?沒有認真聽講...旁邊的會不會..好,那你負責教他..(別的孩子也不敢再提問,因為白目才會再提問..)(問問題,就會被罵) 所以,孩子不會問問題,是直線式的學習,老師教什麼,我們就學什麼?我們只擔心孩子沒有辦法跟上學校課業,但是,我們從沒有擔心他有沒有思考能力? 我們的孩子從7歲開始變笨了,反之,猶太人的孩子,從七歲開始飛龍在天,因為他的爸媽告訴他:你現在是小學生了,你到學校後~要好好的問老師,老師講的和爸爸講的不一樣,要問,老師講的和你頭腦想的不一樣,要問,老師講的你聽不懂,要問,而且要好好的問。 猶太人的老師很清楚,他們常會被學生問倒,當他被問倒時,他會回去查,找答案。孩子在小學一年級上課40分鐘,有20分是讓孩子提問。當孩子問問題,老師會說,這是一個好問題,有沒有同學跟他的答案和他不一樣,所有同學攪盡腦汁,之後,老師才會公佈標準答案。如果連老師也不會,他會回去查,不會很正常,因為老師不是萬能的,不是神! 猶太人的2小時演講,他們要求講者只花40分鐘表達最菁華的,其餘的40分鐘要聽與會者對此演講的見解,來聽2小時,彷彿上了兩年課一樣。 但是華人來聽,聽完就回去了。 猶太人的孩子,從小被訓練要懂得思考,而尋找真理,並激發創造性。 華人父母重視孩子的『分數』,要求第一名,為了追求分數,無所不用極其。 猶太人具很高創造性,他們不在乎分數的差距。他們的老師告訴學生,他如何評分:如果全部答對90分,去找書本找出其他解答者95分,只有自己想出解答的才能得100分。 如果我們的孩子全部寫對,老師只給90分,那家長會號召一堆人去包圍學校。華人的教育系統容不下猶太人的老師。 猶太人強調~對問題的思考~成功屬於會思考的人(本質性和功能性思考) 學生問問題,老師覺不會直接回答,拉比口袋裝了許多的故事,學生一問題,老師會講具啟發性的故事,當孩子懂的時候,自然找到答案,那很可能和老師的不一樣,但是沒關係,長江後浪推前浪。但是華人不一樣,華人常會被前浪所擋,年輕人要出頭是十分困難的。君子不重則不崴。 猶太人,13歲成年禮,成為誡命之子~誡命之女,可以開始學習(摩西五經) (掃煙囪的例子))必須先分辨問題是否有問題,之後才能放心去追尋答案。否則只會追隨錯誤的問題而搖擺。 要先搞清楚,問題本身是那一層面,並用不同角度來看問題。 猶太人懂得分辨問題,思考問題,思考是勝於技術的,追求技術只能幫助我們生存。當生存之後,下一步就是要生活,生活講究~品質。最高級是~生命,生命講究的是~意義,猶太人的智慧直指~生命。我們是神所揀選的選民,行神的旨意。猶太人是先把生命的意義搞清楚,才能尋找生活品質,最後才是生存的技術。 但是華人卻相反,華人在任何惡劣環境都沒生存,是打不死的蟑螂。我們在追求技術的同時,卻沒有品質及意義所需的思考能力。這思考是指:別人認為沒有錯的,你認為有問題,台灣人欠缺思考能力。一元化的教育,不允許有思想。有思想的人在228都被殺光。 懂得思考,找到商機。走在最前端。引領風騷。 不懂思考的人~適應社會,懂得思考的人~開創社會。 現在台灣社會,都追求~技術,1-20年後,可能沒有思想家。一元化的社會之下,越來越危險。政黨協商的結果,可能又會回到一元化,沒有不同的聲音。這個世界是靠那些有不同見解的人獨領風騷。 (這節重點在~猶太人有一個至高絕對的信仰,這個信仰告訴他們要尋求智慧,要懂得思考)

分享~猶太人的親子教育-3~4

2014年11月22日
公開
54

劉清虔牧師 華人有一個特色,聽的時候很感動,聽完很激動,但是回去之後全部忘光。 猶太人強調~智慧,幫助人作正確的決定,而人生不會後悔,沒有後悔的人生,才是成功的人生。 作正確的選擇,走在正確的路上,才可能傑出,不然,我們只能生存下來。 正確的婚姻。 有思想才能創新。 華人也很有思想(what?how?如何才能抓到..如何煮才能好吃?)我們從有用角度來思考... 猶太人人的思想是本質性:what?why?發明飛機和潛水艇。(他們認為萬事萬物背後,有創造主) ------------------ 家庭教育重視(12點) 1、強調宗教教育~ 猶太母親所生下來的,才稱為猶太人,他們認為母親才有辦法把孩子教養成猶太人。所以母親的角色很重要。對女孩的教育要求高過男孩。因為將來她也必須教導她的孩子。母親必須有足夠知識教導孩子。猶太人非從血液來認定的。 猶太人有三大節:逾越節、住棚節(8天/年)、五旬節(喝牛奶,吃乳酪),至今能持守。 孩子是生活在『濃厚的宗教氣氛下』,現在的孩子一週2小時去教會,如何培養孩子成為虔誠的基督徒?父母不斷的要求之下,他會知道什麼是重要的? 在台灣補習很厲害,中學生,教會生活完全中斷。父母要在孩子很小的時候,在家中塑造這樣的宗教氛圍,引導孩子分別為聖。 (集中營的故事),宗教教育絕對不能丟給老師,別人的孩子死不完,教導孩子重視~敬畏神。教導孩子禱告(榜樣)。 華人主張~女子無才便是德!要求男生收入比女生高。有些不合理的性別角色期待~ 父親很有學問,但是在親子教育付出多少心力?常把孩子送去幼稚園,而不願坐下來陪孩子說說話。當孩子有問題時,爸爸常~指責媽媽,妳是怎麼教的?但是當孩子有好表現時,他就會說:這是我的孩子。 在華人的社會中,父親和母親 2、歷史教育 猶太人父親的角色,乃是在歷史教育方面,包括民族認同、身份認同及危機意識的傳遞。他們教育自己的孩子以身為猶太人為榮,他們是為上帝的選民,必須遵守上帝的誡命。他們每一位父親都是最佳的歷史學家。藉由民族的歷史,告訴孩子,他們是如何到處被逼迫,從小建立孩子的危機意識。(要毀滅一個民族,先毀滅其歷史) 反之,華人常常是~忘本,有些人甚至連爸爸的老家(如福建),也都沒有去過。 3、學校教育和家庭教育的結合~猶太人他們不論遷徙到那一個國家,他們要求自己的孩子,白天到當地學校去接受當地的教育,以學習成為當地的好公民;但是到了下午甚至是晚上,他們則回到自己的猶太社群裡,學習有關猶太人的一切教育。他們會自編教材,因此,他們花了12年的時間,卻等於學得24年的教育。後來的舊約也是因此而編撰而出)。他們的會堂就是教室。 反觀,華人父母如果不要把所有的時間花費在賺錢事上,而撥出一些時間,在孩子下課後能自備教材教孩子,相信,我們的孩子也能成為很優秀的人材。 4、遵守安息日的誡命~猶太人從小灌輸孩子,安息日是神聖不可侵犯的,所以當安息日來臨時,什麼工都不可做,所以這段時間成了家人的談話時間。甚至是親子的談心時間(有些父母會固定約談孩子)。 華人教孩子常是使用~命令句,猶太人則使用『疑問句』來引導孩子思考:這個和那個有什麼不同? 疑問句包括:1、比較性問題。2、因果性問題。3、歸納性問題。 也因此猶太人從歷史中歸納出,為什麼他們為多遭受苦難?原因就是:當他們不聽上帝的命令時,必有申命記28章的咒詛臨到。 當然,我們對神的刻板印象是~神是愛的神,祂怎麼能如此殘忍,讓祂的選民面臨這樣的逼迫?這事要回到神的話上『凡神所愛的祂必管教』,在1900-1930年猶太人其實在各個領域的表現都是達到顛峰,但是隨之而來的驕傲,讓他們幾乎要建立新的『巴別塔』,他們全然忘記上帝的誡命了。神藉由其他的國家來逼迫猶太人,為的乃是使猶太人回轉向祂。 5、對宗教節日的重視~他們乃是透過親自的演練與身歷其境來加深孩子對~猶太教的認識。例如:出埃及記及住棚節。 6、猶太人的親子教育特色~善用沉默。一般華人對父親的刻板印象就是兇悍、對母親則是嘮叨。孩子做錯事情就是~打,因為『不打不成器』。但是猶太人的母親,他們不嘮叨,當孩子做錯事時,他們就是~保持沉默(沉默是最大的武器)。但是前題必需是:從小就要教,如果等孩子進入青少年時期,再來使用~沉默,是沒有用的。 華人,常為爭一口氣,而面紅耳赤,很少使用沉默。 7、猶太人幾乎每一個人都要懂得2-3種以上的語言~一來是為了適應所到之處的文化及生活,猶太人通常在很短的時間內把當地的語言學得精通,甚至別人的分辨不出口音。不像華人學語言,常是半桶水,不求甚解。另一個就是:希伯來文,每一個猶太人不論遷徙到那一個國家,他們都必須要學~希伯來文。 另外,在猶太人裡,他們要求每個人至少要懂一個樂器或音樂,為的是培養~人文素養,因為聖經上說:不可為自己雕刻偶像,因此,猶太人的畫家或雕刻家非常少,在希伯來文化中,沒有留下『壁畫或雕塑』,他們把文化的精華都以語文、文字呈現出來。 因著猶太人人人都懂樂器,當他們一有假期,大家來在一起,就是個音樂演奏會。反觀,華人要求孩子學音樂,因為『學音樂的孩子不會變壞』?!『為了向人炫耀』?! 我們應當教導孩子如何生活,從生活中培養孩子的人文素養,把頭抬起,看看藍天白雲,走出戶外欣賞神所創造的奇花異草。當我們眼睛往外看時,我們就不會一直著眼於別人的『缺點』,懂得欣賞別人的優點。有開闊的心胸,就能看見美的事物。 8、讚賞孩子並找到孩子的興趣~猶太人對孩子的賞識,並不是無中生有,他們乃是稱讚孩子的品格,非孩子的行為表現。要賞識孩子,父母必須自己有相當的學問,能分辨行為背後的『品格』是什麼?是好的品格?還是壞的品格? 當孩子被責備時,若能讓他知道是什麼原因(那一個壞的品格),他就不容易再犯第二次的錯誤。但是,華人常有錯誤的迷思~失敗為成功之母。 要合宜的稱讚及有效的責備,乃是需要思考,這就是教養比賺錢更困難的原因。 當我們正確的賞識孩子時,就會發現孩子的『過人之處』,每個孩子都有他的專長。一個好的品格,比擁有許多的才藝更為重要。正如贏在終點,比不要輸在起跑點更為重要一樣。 幫助孩子找的自己的興趣,亦是刻不容緩的。如果孩子不喜歡讀書,硬要孩子讀書,一味的打壓孩子,最後,孩子只會距離我們越來越遠。 9、猶太人的父母一定是終身學習。猶太人非常重視父母,尊敬父母。他們的父母也的確值得尊敬,因為父母是孩子的第一個老師,也是一輩子的老師。父母必須具備教育孩子的能力。 華人的父母,很多時候在離開學校教育後,我們就不讀書了。知識的累積是日積月累,但也是日新月異的,如果我們沒有保持學習的心,很難成為孩子心服口服的~老師。 10、學以致用~你今天所學的,一定要用出來。在這世界上沒有什麼知識是~沒有用的知識。要學有用的~凡能幫助你賺錢的~知識。 華人也是努力的學,但是多半是~沒有用的知識,例如:音樂系畢業後,卻沒有學以致用。 我們的教育,常在最重要的事上沒有『教』我們,比如說:如何當一個好父母。 要擁有一個美的生活,必須有美的素養,而這絕不是~用抹的,用吃的,外表所能妝飾的。 11、夫妻之間只能有一個標準~而這個標準就是『父親』,父親的權威和地位是非常的嚴謹的。雖然現在時代有些不一樣的觀念,但是不可否認的是『父親權威』有其存在的重要價值。因為有父親的權威,就不會有二套標準。 這個前提是:父親必須對孩子有愛、有扶持、有關懷,如此再來談『威嚴』,否則孩子會『怕』但非『敬重』,這將造成孩子長大後,可能對父母有仇恨的情結。 華人的社會,強調『嚴父、慈母』,以致於常讓孩子有機可乘,從小訓練孩子~鑽漏洞』。兩套標準的教育將讓孩子~無所適從。 當然,這樣的父親絕對威權,父親必須一肩承擔孩子的成敗。 在聖經中,孝順父母是帶應許的誡命。這是一個絕對命令,凡不孝順父母乃是惟一死罪(犯誡命)。因此,常可以看到(猶太人都是一個大家庭一起生活)。 在臺灣有人誤解~信基督教,死無人哭~,認為信洋教是背叛祖先,不孝。但是,事實上我們看到許多的~例子,父母活著的時候,沒有奉養,死後才辦一個很熱鬧的告別式的,大有人在。但是基督教強調~在父母活著的時候要順服父母,所以父親要善用這樣的威嚴。 12、是一種實物中學習~從小到大,猶太人是讓孩子從實物中去學習,讓孩子親自去看,去聽、去摸,面對面的學習。實物教學,讓孩子有深刻的印象。 13、對錢的概念要重新定位~華人,賺錢是為了活著,活著是為了賺更多的錢,住更大的房,開更好的車。有些人,雖然很有錢,但是俗不可耐。整個生活沉浸在物質的慾望裡。 猶太人,認為錢不是罪惡,但是他們在賺錢之前,已經想好要拿這些錢做什麼了,不是只是賺錢改善生活。乃是先說服自己~為什麼要賺這些錢?他們乃是有目的的賺錢,而非以賺錢為目的。他們賺錢,為了生活,生活為了做更有意義的事~追求真理,做更有價值的事,有一天當他們離開人世,他們所做的一切已經留下來了。 結論:華人能從猶太人學到什麼? 最重要的根基:就是猶太人敬天、敬畏上帝的思想。 這種思想的核心價值,和中國傳統是完全背道而馳的。傳統中國的核心價值是『內聖外王』,內聖:不斷的向內修練~溫良恭儉讓,..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外王:要統治人。傳統的中國思想基本上是要人作『聖王』,後來聖人作不成,變成暴君。這種思想在我們血液裡流竄。所以要華人男人~認錯,真的比登天還難。死愛面子,永不認錯,因為他自以為是聖人。外王:他要別人(老婆、孩子)都聽他的。 但是基督教信仰,卻告訴我們~你永遠不是聖人,反之,我們都是罪人。我們的思想、言語...一切都是得罪上帝的,所以我們都是罪人。『外』,神要我們彼此相愛,不是要統治別人。要愛人並不簡單,多少時候我們裡面有罪惡的種子~仇恨,使得我們不懂彼此相愛。 愛,台語『疼』=痛,愛到痛才是真愛,幾乎要幫你承受疼痛,才是真愛。 因此,猶太人不敢驕傲,猶太男人頭上的帽子表示他們的『謙卑』,他們事業越來越大。 但是華人卻是『仇恨』,要孩子幫父母~報仇的心態,人與人之間不懂得彼此相愛,互相競爭為的是把別人~幹掉...以報仇。 傳統武俠小說的思想就是~報仇。但是聖經裡~父阿,赦免他們,因為他們所做的,他們並不知道。 華人的思想裡沒有『饒恕』的美德。國仇不報~不忠,家仇不報~不孝。君子報仇三年不晚,此仇不報,非君子。 耶穌也是猶太人,祂的中心思想是個愛,愛的表現是用什麼量器量給人,也必用什麼量器量給你,要別人怎樣對待你,先怎樣對待別人,若以愛為本體,表現在具體的行為上,凡逼迫你的要為他禱告,凡咒詛你的要為他祝福,若有人逼你走一里路,就陪他走兩里路,若有人向你要外衣,連內衣都給他,若有人打你的右臉,連左臉也給他打,要愛你的父母,要愛你的兄弟,要愛你的仇敵,要愛你的上帝。愛是恆久忍耐又有恩慈,愛是不嫉妒、不自誇、不張狂,不做害羞的事,不求自己的益處、不輕易發怒,不計算人家的惡,不喜歡不義,祂只喜歡真理,凡事包容,凡事相信、凡事盼望,愛是永不止息。 結論只有一個字~愛,愛我們的孩子,夫妻之間彼此相愛,會深深影響孩子,我相信透過我們的禱告,透過有智慧的教育,孩子的一生將成為我們最大的安慰。

分享~幸福學堂(親職教育)-2

2014年11月21日
公開
45

轉個彎講話,和孩子更親密(上和下) 華人父母常只著眼表面結果,效期不長。著重結果導向,非用引導孩子來達行為改變。 很多時候父母要求『結果導向』但是那個結果,不是孩子可以控制的,例如:考100分,並不是孩子可以控制的。 早期華人父母的教養方式是非常:威權、掌控,但是現代受西方文化影響卻非常想要和孩子作朋友,在這兩端之間的搖盪是產生許多的問題。 Q:孩子作息不正常,早上起不來,該怎麼辦? A:考量孩子長遠發展,父母應調整作息。留心起床的氛圍和心情的營造。孩子該起床時放音樂,給予緩衝時間。有時候,雖然用了對的方法,但仍然不見得有效,但在過程中,讓孩子學習負責任。 Satire的冰山理論(由上而下):行為--感覺、情緒--價值觀--經驗 當有些狀況,是我們力有未逮的時候,要如何回應孩子? 華人父母,通常是先忍耐,但是忍無可忍之後,就爆發,文化的影子就跑出來~父母是一個掌控者『敬酒不吃,吃罰酒』,這個東西一出來時,好像你愛孩子的那個權柄、堅定就全部都抵銷了,所以如何學習一致性,比較有效能的說話方式是非常重要的! 你訊息:會讓孩子覺得『我是一個壞孩子』(這種感覺隨著年齡成長,而有不同的詮釋。 我訊息:讓孩子了解媽媽的限制與軟弱,會讓孩子感受的『媽媽,好累』,媽媽需要我的幫助,整個過程中,孩子不會接受到『我是一個壞小孩』。 如何說話~ 我訊息:特質:表達說話者的感受/建設性。 焦點:對事不對人 你訊息:特質:指責對方/破壞性。 焦點:對人不對事 一般人習慣是你訊息先出來:你怎麼那麼笨?你怎麼那麼壞?你為什麼不聽話? 我訊息其實是需要刻意學習的。 Q:父母表達自己的情緒是否不妥?該如何拿捏? A:孩子也是一個人,我們有時候太低估孩子的同理能力,適時的表達父母的軟弱,從小培養孩子的同理能力。孩子從小會學到,在家裡面,他是有能力,回饋並貢獻。 Q:父母下班很累,沒耐心聽孩子說話,該如何? A:父母遇到孩子吵鬧,常會跑出你訊息:你答應過我的!(指責孩子的不懂事),其實,大人本身自己也常『答應』許多事,但是卻『做不到』,別期望孩子『答應』就一定要『做到』。 解決衝突的六步驟: 1、界定問題: 是父母的?(讓孩子體諒父母的處境) 是孩子的?(幫助孩子負起責任,找到問題的解決方法) 2、找出可行的解決方法 3、評估可行的解決方法 4、選出最佳的解決方法 5、執行解決方法 6、持續評估(找到最適當的方法,父母要保持調整的彈性,若是父母的責任,父母要調整自己的脾氣,或是說話的方式;若是孩子的責任,平常就得和孩子培養感情,養成一個對話的習慣) 習慣說『我訊息』,親子夫妻關係都加分,別擔心孩子太小聽不懂,如果從小營造家庭的氛圍,有對話的習慣,習慣之後,他會知道自己的角色,從中孩子會學到『價值觀』,知道自己有自己的責任,父母有父母的責任,這是態度養成很重要的一環。孩子是聽得懂的,我們要別人怎樣對待我們,我們必須先怎樣對待別人。不是看他年齡到的時候才進去,當他年齡到了一個程度時,已經太晚了,習慣已經養成了。他已經不習慣你用那種方式和他說話了。 父母效能訓練,使用我訊息和孩子說話,可以幫助父母成為孩子的心靈導師。 父親成為孩子心靈導師的三個重點: 1、學習積極傾聽 2、使用我訊息(幫助孩子自信、情緒、人際關係) 3、學習雙向溝通 溝通的絆腳石(Gordon) 1、命令 2、警告、威脅 3、教導、說理 4、勸告、提供解決的方法 5、訓誡、說道理 6、批評、責罵 7、稱讚、貼標籤 8、毀謗、揶揄 9、說道理、分析 10、顧左右而言他 其中:2、6、8是無論何時都必須避免的,因為它造成很大的殺傷力 3、9、10還好,只是不能達到有效的溝通。並不會造成很嚴重的傷害。 我們長年說話的習慣,在開始練習『我訊息』時,沒有辦法一步到位。 當父母自己本身情緒不好的時候,仍然必須清楚有那些『石頭』(會造成內傷)絕對不能丟,父母可以讓自己暫時離開現場,緩衝一下自己的情緒,告訴孩子,媽媽現在無法處理,必須先出去一下。等沉澱後,回頭來告訴孩子,剛才這樣做,讓媽媽非常傷心,我很想打你,但我知道打你沒有用。那你告訴媽媽,為什麼剛才媽媽會這麼難過?這就是~對話 Q:孩子考試在即,卻沉迷電玩,怎麼辦? A: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這問題並沒有辦法當下立即獲得解決,當孩子已經進入青少年時期,他們已經非常會說理了,處理方式仍要把握一個重要的基本原則:要從事件的底部根本解決,無法在短時間內見效,且一定得經過陣痛期,沒有辦理馬上按照你所要求的方式。 在解決問題中,最重要是要引導孩子學習自我控制的能力,在還沒有的時候,必須陪孩子一起走過,因為孩子會沉迷電玩,父母也有責任。 說話的確是很難,我訊息的學習也是很難,不丟石頭,有時真的很難,可是你的改變,開始了就都不嫌晚。 每個孩子都是獨一無二的,都是很珍貴的。神造人,每一個都不是失誤的作品。 孩子本來就像一杯水那樣的透明清澈,但是你若一直丟威脅、毀謗、批評的石頭,久了他就變混濁,不透明,你根本不知道他在想什麼? 聖經上說:一句話說得合宜,就如金蘋果在銀器裡。(箴言25章11節) 孩子這麼好,我們怎麼捨得傷害他,因此父母必須學習,不要因為愛之深,而輕易說出傷害孩子的話。 別輕看每一次說的『好話』,日積月累,營造一個好的加家庭氛圍,孩子願意回家。 當然,孩子教養要好,夫妻之間的婚姻關係很重要。每個人來自不同的家庭,在原生家庭所受到的傷害也不一樣,所以夫妻之間應該彼此幫助,互相提醒去改變,當一方如果距離比較遠,學習比較難的,另一方就要多擔待一點,因為我們最終目的是要孩子長大後是一個有自信、接受自己,不是因為他表現好爸爸媽媽才愛他。培養他抽像的能力,有愛人的能力以及接受別人愛的能力。我們希望孩子長大成為怎麼樣的一個人,完成取決於我們注如什麼,我們如何說話,說話真的很不容易,要去聽懂孩子的話也是不容易,但是教養的路上我們必須不斷的學習。

分享~幸福學堂(親職教育)-3

2014年11月21日
公開
21

轉個彎說話,與孩子更親密(下) 一個的圖片,每個人看到的焦點都不一樣,所以優質親子溝通的第一步是要站在孩子的角度! 孩子其實不是小一號的大人,他在認知情感和情緒的表達上都跟大人不一樣,因為受到他生理發展的因素。但是有時大人會以大人的角色去要求孩子。 一事件發生時,常會有不同的詮釋及認知,造成差異的原因是:每一個決定與行動的背後,都隱含著一個過去的經驗。 我們如何將自己,放在孩子的位置上來看事件,來同理孩子? 同理心和同情心有何不同: 同情心:對當事者的遭遇憐憫,但無感同身受 同理心:對別人的困擾和情緒能感同身受(連結於他人的處境,而非置身事外) 當孩子發生事情的當下,他需要的是同理心,因為同情心不能解決他根本的心理層面的問題。 華人,同情心很夠,但是很難同理別人。華人的管教非常直接,但是情感的表達非常困難,但是話語很難同理人。 同理心是最美的心。 在同理心中最重要的元素就是:傾聽。傾聽是有聽到『弦外之音』 夫妻能彼此傾聽,就能同理孩子的心。婚姻關係對孩子的教養是一個間接的影響,不可小看這個影響,這對孩子的自信和安全感,是有很大的幫助。在夫妻之間要可以懂得傾聽,才有辦法把這樣一個能力運用到孩子身上。 傾聽是好的溝通基礎,聽是只聽到聲音、訊息,沒有聽到他真正要表達的東西是什麼。聽,是為了要聽見,而不是為了要『說』,傾聽=學習。 傾聽有四個不同的形式: 1、消極的傾聽~安靜的陪伴(傳達強而有力的非語言訊息,鼓勵當事者表達感受) 2、傳達注意力的傾聽~做出身體語言 3、鼓勵提問~想談談?(不具威脅性也不具催促性) 4、積極傾聽(回聲~echo) 但是要注意,若套公式去做,有可能傾聽過度,變成有點假。 積極傾聽時要留意: 1、判斷何時要積極傾聽,何時不用(例如媽媽自己當下情緒夠不上,雖然想要同理孩子,但是透露出來的語氣不對,是生氣、有催促,那是就不能用積極傾聽) 2、熟能生巧,不輕易放棄 3、不要傾聽過度 4、不要小題大作,流於形式,要看時機,察言觀色 5、有條件的接納不是真正的傾聽/同理 Q:如何引導孩子說出內心話 A:平常就要建立『對話』的習慣,被了解是傾聽和同理最重要的因素,平常建立談心時間,孩子就容易說出心裡話。 父母了解孩子,就知道 (9歲孩子)~什麼時候需要一個人安靜,什麼時候需要人陪,什麼時候傷心需要安慰 (11歲孩子)~孩子不挫折,孩子才能可發揮出來,當孩子犯錯時,不會一直留在罪惡感裡面 孩子被父母安慰重要嗎? (9歲)~如果小孩被父母安慰,小孩就會恢復正常。 被了解有這麼大的一個能力,你不需要打他,罵他,他就會恢復正常。父母的了解真的幫助孩子的EQ發展。 運用同理心,聽見孩子的委屈 父母陪伴與引導,孩子能健康成長及獨立。不是直接給答案,而是陪伴。 當孩子出狀況時,我們要如何控制自己的情緒,沉得住氣,來聽孩子到底要說什麼,了解孩子行為表象背後的原因。 單向高壓溝通,會造成孩子長大後不良的影響。我們 當孩子情緒沒有辦法獲得紓解時造成~叛逆(自殘) 當孩子出問題時,父母該如何面對 1、父母要承認問題存在 覺察問題是改變的第一步 2、非短時間內可以改變問題(要忍受孩子對你講話很不客氣..) 3、問題不是孩子單方面的問題,父母也有責任 4、要開始對談,引導孩子說出心裡的感受 孩子出問題,用提問式傾聽孩子的心聲,傾聽要放下自己的期待,傾聽不是為了要說(辯解),傾聽不是為了要讓孩子改變。 不是要我們父母如何去教孩子,乃是要父母學習如何退一步,來反思自己需要什麼改變。 馬太7章12節:『所以無論何事,你們願意人怎樣待你們,你們也要怎樣待人』 傾聽就是愛,了解中有醫治。 傾聽是祝福他人的生命禮物。

今天~

2014年11月20日
公開
19

昨晚彰就...很HIGH,因為今天是期盼已久的『隔宿露營』.. 知道他也是個~容易緊張的人,還是請他提前預備行李,怎知一早還是為了『沒有厚外套』而口出惡言..而我也忍不住~動手賞他一巴掌(邊開車,車子晃了好大一下,把我們都嚇到了) 之後,我強迫自己『禱告』,我承認自己雖然有『築壇獻祭的生活』還是常常軟弱失敗,我的禱告的確有那麼一點意味~指控..他的不是.. 但是很快的,我閉上嘴,放有聲聖經來聽~約翰一書.. 得勝的基督徒不是不失敗,乃是轉得快.. 今天也是必須面對一些『煩瑣的事』,但是來到工廠還是撥電話給萍晨興了.. 感謝主,愛裡沒有懼怕~ 神的話驅逐裡頭的黑暗~ 交通到娟如孩子的狀況,我信德萍會如此有負擔,不是來自她自己的熱心,是神,這和平的聯索,親自將我們綁在一起~ 一開始,我也是非常的FIGHT,因為感覺我們距離很遠,我說她很不敞開,但是,裡頭很快有聲音告訴我:不是我能敞開,乃是神的憐憫。 正如晨興『行事為人要與你們所蒙的呼召相配,凡事卑微、溫柔、恆忍,在愛裡彼此擔就,以和平的聯索,竭力保守那靈的一。』 不自私,才有真實的溫柔,我們不該為別人設『高標準』,乃要愛較軟弱,較年幼的和冷淡退後的,因為主愛他們。 主阿!再將自己奉獻給祢,對焦於祢。教導我學習這生命的功課,如何能真實的將自己從神所受的安慰,去安慰那些在各樣患難中的人。

分享~幸福學堂(親職教育)

2014年11月20日
公開
20

劉慈慧老師主講~ 連續三集的親職教育,主題分別為: 1、教養在新舊之間,好為難? 2、轉個彎講話,和孩子更親密(上和下)。 感謝主,藉由秀卿的推荐,我有機會看到這『很棒的教養分享』,所以決定整理其中的精華和大家分享~ 一、影響教養的因素: 1、個人成長史。 2、婚姻關係。 3、社會網絡。 4、職場經驗。 二、一味要求孩子的成績所帶來的影響: 1、自我形像~低落。 2、得失心很重。 3、孩子的負面情緒較多。 4、造成孩子的短視。 三、父母的類型:以愛----對立及控制----自主,所行成的十字交錯,而有四個象限: 1、第一在(愛和自主)這象限裡,父母是:傾聽、堅定型(在愛、要求和控制之間取得最佳平衡)。 2、在第二(愛和控制)象限裡,父母是:主導/過度擔憂型。 3、在第三(自主和對立)的象限裡:是疏離冷陌型。 4、在第四(控制和對立)象限裡:是專制權威型。 傳統的父母,多為:第二象限,西方社會,多為第一象限。但是,在研究裡卻顯示:真正有自信能獨立的孩子通常是在第一象限裡的父母所培養出來的。 在新舊之間,父母的教養要如何取得平衡?西方文化,強調愛的教育、和孩子作朋友是有原則的(指是在情感交流但仍保留父母位份),但是卻被我們濫用了,而失去了『界限』,造成教養上的困難。 我們想要培養孩子成為有愛、自信獨立自主,那我們必須學習當一個『傾聽、堅定型』的父母,這樣的父母必須學習下列的: 1、透過傾聽、溫馨、愛、支持,清楚溝通,讓孩子了解父母的要求。 2、看重親子對話、互動與協商,對於規定給予理由。 3、合理、說理及就事論事的方式,引導孩子的行為及順從。 4、堅定拒絕孩子不當的要求,對於孩子不合宜的行為不會妥協。 5、看重情感性與認知性的發展,包括內在的自主性與外在的服從性。 很多華人在教養上,把傳統的東西丟得太快,去接受西方文化的方式,且接受的太快,但是又~只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造成養出許多沒大沒小的孩子。 Q:為什麼現代孩子無法用打罵教育? A:反思,你所使用的方法是『長效還是短效』?你是想解決表面的問題?還是影響他心理層面的問題? 身體與心理的距離所反映的親子關係: 1、第一象限:孩子離家前~身體和心理的距離都是近的:溫馨的暖愛 2、第二象限:孩子離家前~身體距離(近)和心理距離(遠):矛盾的懼愛 3、第三象限:孩子離家後~身體距離(遠)和心理距離(近):幸福的成熟愛 4、第四象限:孩子離家後~身體距離和心理距離都是遠的:疏離的冷愛 時代告訴你,如果硬要用以前的教養方式,孩子和你心的距離很遠,你無法走進孩子的世界,當他發生問題時,你可能是最後一個知道的。當孩子長大之後,如果他的心門不開,你是無法進得去的。所以,當孩子還小的時候,還在身邊時,要盡量營造一個較近的『心理距離』。 學習當一個正確的父母,要知道自己是誰,不要濫用父母的權利。 父母可以帶給孩子:祝福、自信、肯定,但是如果過度以愛之名行掌控之實,則會造成孩子:傷害、否定、自卑。中間只有一線之隔,完全取決於:父母的『說話』,所以父母必須學習『轉個彎說話,讓親子之間更親蜜』。 約翰壹書4章18節: 『愛裡沒有懼怕,愛既完全,就把懼怕除去,因為懼怕裡含著刑罰,懼怕的人在愛裡未得完全。』

給彰

2014年11月19日
公開
15

親愛的彰: 我看到早上的你,是如此的不舒服,以致不得不以攻擊取代防守。 媽咪回到家時,開始思索:你怎麼了? 我想起,在你使用廁所的那個當下,我進去拿翔的牙刷時,翔的回應~他說那個綠色是你拿的.. 從那個時候開始,你便不斷的主動攻擊你口中的『喜憨兒』~ 我想,你不是愛生氣的孩子,你會如此生氣的反應,一定是有你的理由。媽咪猜,你被誤會了,那個『矯正牙刷』並不是如翔所指控的,是你拿的,對吧? 所以,在後來你進房間換衣服,媽咪要抱抱你,都被你斷然拒絕了。其實,你不是不想抱抱,而是當下生氣的情緒沒有獲得出口,你沒有心抱抱,對吧? 吃早餐時,你那個生氣又委屈的情緒還是如影隨行,所以,你再度口出『惡言』想告訴我們你被『錯待』了,是嗎? 在上學途中,你低頭一直滑手機,因為那個當下你想躲到『安全』的防護罩內,而覺得自己一直沒有被好好理解?還是習慣性的無聊,打發時間? 彰,其實,媽咪天天為你禱告時,我裡頭很清楚,你是屬乎神的,是神所寶愛的兒女,也許現階段你沒有太多的『感覺』,但是,媽咪一直相信,神不會錯。 當你覺得委屈時,你可以私下偷偷的告訴媽咪,若不想告訴我,也沒有關係,你可以告訴神。 媽咪相信彰的判斷能力,你做每一個決定,都是經過深思熟慮的。 彰,對電動的事,我們有著『不小的認知差距』,我的確注意到,你很認份的『想要當個討父母喜悅的孩子』,可能事實和預期的差距,讓你的心,很受傷、失落。但是彰,媽咪想告訴你,這不影響你是我的寶貝兒子的事實。 彰,媽咪寫這封信,想要傳達:不論我們之間是否有誤會,都無法抹滅,媽媽很愛你的事實。當然,媽咪也是在學習當媽媽的過程,難免有些不適當或錯誤的時候,請你在愛裡多擔待。 愛能遮掩一切過錯。 媽咪祝福你:明後兩天的隔宿露營能開心的體驗當下。

認輔志工初階成全訓練-7

2014年11月18日
公開
18

黃之盈~II 理解孩子的心,增進晤談技巧實務 『助人者永遠會回到一個位子是(那是你的選擇,我想好好陪著你看個清楚),如此一來,才有心裡面的空間,裝孩子各式各樣的故事,因為孩子的故事,大多數我們都沒有經歷過,但是有一種感受是我們共同有的,依照我們共同有的感受去理解他,而非只有站在過來人的角色,就已經釋放出最大的善意接近他了。』 情緒是從角色的互動中學習而來的。情緒是會相互感染的。情緒是有功能的。 國中生階段的角色有下列四個: 1、子女:包含對家人關係、親戚關係、手足的比較,以及金錢是否夠用,是否在家中獲得足夠的溫暖等,這些是子女對家庭歸屬感的議題。 2、學生:包含對課業的興趣、校園的適應、對社團的投入等。 3、朋友:同性和異性的人際關係經營、如何溝通及表達自己等技巧影響需求的滿足。 4、休閒者:包含興趣、嗜好、遊戲、外出踏青等,3C產品的運用,休閒嗜好的培養。 每種角色都有不同的需求,增添生活的樂趣。 家庭互動和孩子的情緒密不可分,家庭結構對孩子的影響更是十分關鍵。 在正常家庭結構中,孩子應該是扮演『子女的角色』,但是當家庭功能失調時,如父母失和,無法在教養上取得一致的態度時,孩子容易鑽漏洞,或者是被迫選邊站,而和父母其中一方『結盟』,如此一來,孩子他無法安心當孩子,他必須忽大忽小,有時他必須被迫當救火隊,而無法當自己。有時他也會利用結盟的機會,進而發展出『勒索(包括情感勒索)。 當孩子的大部份的焦點都集中在處理家庭的互動時,他真的疲於奔命,很難有額外的力氣聚焦於『人際的互動』。 在和這些孩子的晤談中,關於情緒的回應技巧,有三個基本步驟: 1、肯定他的情緒:你會這麼生氣,一定有你的原因。 2、同理反應:認為你也身在其中,你好著急。(經驗不一定能複製,但是感受是可以重複的,試著和他的情緒在一起) 3、認知告知:當你著急的時候,你當然會...(所以...給建議) 情緒如果被聽懂,他就不需要『激動』。孩子通常很難『辨識情緒』,必須藉由我們幫忙『指出』情緒。我們對情緒的回應可以讓孩子感受到『存在感』,認同孩子~你的確有生氣的理由,讓他感到被肯定。 情緒是有功能的: 1、忿怒和生氣:會讓人產生一種戰鬥力(因為生氣所以爭氣) 2、恐懼與害怕:會讓人產生警訊,決定採去行動,逃避危險。 3、傷心:引發人的惻隱之心,試圖獲得保證與安慰。 4、羞愧:會讓人覺得自己『不好或不夠好』,選擇躲起來或退縮。

分享~

2014年11月17日
公開
82

認識爵妦已經23個年頭,和她是二專兼大學同學,當年(1991),也是我得救的那年,我推甄上了長庚護專(二專),而爵妦正是我的同班同學之一。在短短的護專兩年,我們班從原本只有我一個人得救,到畢業時已經繁增為6倍。但是,這其中並不包括『爵妦』。 1993年從長庚畢業兩年後,我們先後進入職場(長庚醫院),更巧的是倆人再度於1995年同時考上長庚大學在職進修班,而且再度是同班同學。 大學畢業後,各自忙碌的生活,我們的聯繫說不上頻繁,但是不知為何每每在通上電話的當下,總覺得心有靈犀,那特別的FU,讓我三不五時總會想起她,希望她過得好。 我知道她已經投入婚姻生活,先生是醫生,生活應是無虞,以人的眼光來看,不覺得她需要生命的福音。 但是神的豫知和豫定,誰能阻擋呢? 應該是今年10月初,我們再度聯絡上時,當然孩子成了我們共同的功課,我聽著電話那頭爵妦哽咽的聲音,我真的鼓起勇氣,建議她帶孩子尋求臧醫師的門診。10月30日我們約好一起見面聊聊。 從此她成了我的心上人,主,把這個負擔放在我裡面,常常為她禱告。 11月7日,她踏出了第一步,帶孩子(老二)來兒排。 11月14日,她們來到兒排都已經要唱散會歌了,但是她們還是付代價來了,感謝主,主說求就給你們,尋找就尋見,叩門就給開門。 11月16日,她排除萬難帶著『老大、老二』來參加一三大區集中主日兼福音聚會。對三組的見證,她也非常有感覺。 在當天下午臧醫師的講座中,我們有更深入的交通,我更對她的得救,有很深的負擔。主阿!我不要塞住憐憫心,要成為祢活水的管道!主阿!我信祢開始了這善工,也必完成這工。 爵妦真的需要祢,而祢也願意萬人得救,並且完全認識真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