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acebook pixel code

佑元媽

他的寶貝

日期

#Tag

2005年11月11日
公開
50

參觀慈心華德福幼兒園

華德福這幾天在我們宜蘭的社區已經造成一股極大的炫風, 同時也間接影響到Daddy上班的同事們. 起初剛開始只是媽咪在閒聊中向丁媽提起這間學校, 熱心且行動力十足的丁媽覺得這正是他們夫妻所喜愛的教育模式, 所以跟丁爸商談過後, 馬上就親自到學校參觀. 由於理念和丁爸契合, 丁爸"驚為天人"為她深深著迷, 還有股"相見恨晚"的感覺, 當場決定將丁丁哥哥轉往這個快樂學園. 不過由於學校幼幼班人數已滿也不接受中途的轉學生, 外加丁媽理性的考量下, 丁丁哥哥明年2月才會入學. 媽咪覺得有趣的現象是, 大多數的家長之前早已聽聞過華德福, 但似乎都只是心動卻未行動, 可能都是擔心沒教孩子知識的認知會趕不上時代潮流而被淘汰吧! 所以沒有人敢輕易將孩子送往這個所謂"體制外"的學校. 早上, 媽咪和丁媽及隔壁棟的媽咪(有一個1歲11個月的小姐姐)一起到華德福參觀. 也許是因為公辦民營或是本身的追求自然, 學校外表並不如私人辦學的那麼新穎及華麗, 斑駁的牆面及脫落的校名字跡, 第一眼的並不吸引人, 還會讓人有種失望的感覺. 不過進入校園後, 環境卻都打掃的非常乾淨及整齊, 媽咪心中浮動的石頭也漸漸落下, 轉而接受. 我們到學校時, 恰巧是幼幼班下課時間, 每個孩子手中各拿一把大鐵鏟, 在沙坑中開心的一起挖沙溝及築城堡. 起初媽咪看到那麼小的孩子拿大鐵鏟時, 心中有些驚恐, 因為只要使用不當, 孩子若拿堅硬銳利的鐵鏟當作互相攻擊的器具, 小腦袋肯定開花. 說也奇怪, 媽咪觀察一陣子後, 發現這群孩子不僅都能以正確的方式使用鐵鏟, 甚至都能通力合作的完成目標. 過程中和協而平順, 毫無推擠或是爭執; 而老師從頭到尾都在旁靜靜觀看未曾出聲. 在我們詢問園方的過程中, 陸陸續續見到孩子們主動的跑過來向老師打招呼, 有的還會撒嬌的抱著老師的腿, 就像對父母撒嬌一般, 一切都出自孩子的真心及意願. 在老師微笑的摸摸他們的頭之後, 他們又跑跑跳跳的離開繼續玩耍. 媽咪有仔細端詳這些孩子的神韻及眼神, 最足以形容的字眼就是"活". 雖然每個孩子身上沾滿塵土, 膚色也都被晒得黑黝黝的, 但絲毫掩蓋不住他們自然散發出的氣質及靈性. 之後, 我們參觀教室, 孩子們使用的餐盤全都是陶瓷製的, 而杯子也全都是易碎的玻璃杯. 這點媽咪是百分百認同學校的作法的. 不過學校外被設置了3根大電塔, 這真是一大缺點, 雖然這並非學校的問題, 但想到孩子離電波那麼近, 心中不免耽憂及滴咕起來. 這些施工者及政府單位到底是怎麼了, 沒看到學校就在旁邊嗎? 真是白目到極點. 不知該投書到哪個單位才有效? 由於怕影響原班生的節奏, 所以佑佑並未能加入玩沙的行列. 但他對這1600坪的空間似乎挺感興趣的, 一會鑽水管溜滑梯一會觀察螞蟻隊伍. 見他不排斥, 媽咪也安心許多. ^^ 因為原本的班級已經滿班了, 學校可能會特地為我們再新增一班幼幼班, 但並未完全確定. 嗯~ 一切隨緣囉!

2005年11月09日
公開
49

該如何選擇呢?

隔壁小哥哥(丁丁)的爸媽前天才聽媽咪提起"華德福", 今天一早就去參觀華德福幼兒園了, 真的很佩服他們果決明快的行動力! 不像媽咪還在紙上談兵, 到處蒐集相關資料而已~ 晚上, 丁媽跟媽咪談今天他們參觀的感想. 丁媽覺得那邊的小孩看起來都很有聰明機伶的感覺, 也都很有禮貌的主動跟他們打招呼. 雖然大家都玩得全身髒兮兮, 有的在爬樹有的在玩沙... 不過塵土卻掩蓋不了他們散發出的氣質感. 一點都不會讓人感覺有"土"味(就是感覺像虱目魚或烏郭魚那種土味啦~). 在餐點部分是90%以上使用機食物, 中餐主要以有機青蔬為主, 因為他們覺得現在的孩子在家都是大魚大肉"補"的營養過剩, 其中一餐讓他們清淡些會更健康. 遊戲器材部分沒有半樣是塑膠製品, 全都是木製品或手工親自製作的. 連教室的窗簾及桌巾等物品都是老師們依照春夏秋冬四季, 帶著孩子親自縫製與佈置. 此外, 每天會讓孩子聽優美的詞句詩詞, 他們相信這對孩子未來的語彙表達必然有幫助, 可是這些美好詞句, ㄧ定會帶孩子們親自接觸真實物品來結合. 舉個例來說"這是一朵美麗的小黃花", 老師就會帶孩子們去看小黃花的模樣, 讓他們親自感受. 因為他們認為"唯有親自感受, 才能知道黃花到底長得如何,也才真正知道它到底有多美". 有趣的是, 丁爸參觀過後, 當場決定將小丁丁轉學到華德福. 後來丁媽覺得還是等這學期過後再轉較適當. 媽咪的想法還是一樣, 帶佑佑親自去參觀後, 由他自己決定囉∼ 

2005年11月06日
公開
6

媽咪不要我~

午睡醒來, Daddy見媽咪還沒吃午餐便提議去喝下午茶. 媽咪沒聽錯吧! 平日沉穩保守缺乏情調的Daddy竟然會說要喝"下午茶"耶~ "喝下午茶"這四個字還真不像Daddy會說出來的話呢! 不錯呦~ 看來Daddy越來越進步~ ^^ 前往餐廳途中, 我們突然改變心意了. 決定先轉往羅東運動公園的方向, 看看週遭是否有不一樣且具特色的美食. 可惜繞阿繞, 並未發現有哪一家餐廳特別獨具風格且讓我們想衝下車一探究進的欲望. 由於Daddy今晚值夜班, 所以礙於時間的限制, 我們趕緊決定了一家日式碳烤店(野宴). 佑佑一開始還挺乖巧的坐在餐椅上, 惟獨對食物興趣缺缺, 只能接受湯及水果其餘全部退貨. 但他退貨的方式實在讓媽咪無法苟同, 就是咬一咬後便將食物全吐出來. 更氣的是, 他並不是吐在碗裡, 而是不分場合及地點的隨意亂吐. 媽咪跟他溝通了好幾次, 而佑佑也知道這是不對的行為, 並且會拿衛生紙自行處理善後, 但還是改不了這個壞習慣. 下午吃烤肉時也是如此, 在吃吐吃吐間不斷的旋環著. 媽咪在旁忙著處理食物讓佑佑能更方便進食, 另一方面卻又要趕著幫他處裡吐在桌上及衣服上的食物. 一遍又一遍, 媽咪對他的警告一次接著一次, 心中的火氣也跟著一次比一次大, 耐心也一次比一次少... 就這樣, 直到佑佑刻意將整杯飲料倒在桌上及地上時, 媽咪累積的氣憤情緒隨即引爆. 很生氣的怒斥他"你在搞什麼啊! 你自己看看! 灑得到處都是! ". 佑佑也知道自己犯了錯, 一臉驚恐的表情看著媽咪, 但手還不時偷偷玩弄著灑在桌上的飲料. --" 已經氣到沒力的媽咪, 心中想著該如何處理這種情況. 最後決定採取佑佑最害怕也最殘忍的方式, 就是採取"冷漠"態度完全不理會他. 佑佑見媽咪不發一語且對他視若無睹, 心裡開始著急, 從輕碰媽咪的手到整個人從餐椅上站起來抱著媽咪哭泣, 有時還會自言自語的說"媽咪不要我!"... 當然媽咪最後還是原諒他了, 雖然事後有跟他說媽咪很愛他, 只是生氣他吐食物和故意將飲料倒出這個行為. 可是心裡還是擔心自己冷漠的處理方式, 是否會帶來任何負面的教化及影響. 真傷腦筋啊~ >_

2005年11月05日
公開
4

遊武荖坑

Daddy晚上要值夜班, 但仍然打起精神帶我們母子去武荖坑玩. 媽咪覺得來日方長不急於一時, Daddy應該好好在家休息補充體力才是, 但Daddy一直很堅持要帶佑佑到戶外走走. 家雖然離武荖坑很近, 只有4公里的路程; 而離冬山河也約2公里而已, 但這次卻是我們第一次到武荖坑. 宜蘭的山川風景真的很美, 碧綠的山林加上清澈的溪流, 讓人有置身在世外桃源的感覺, 心情自然變得很輕鬆且愉悅. 大摳陶與蘋果臉 武荖坑很適合一群人在戶外露營烤肉, 但充滿生機的溪流更吸引媽咪. 佑佑也是第一次接觸大自然的溪流, 雖然一開始有些排斥及抗拒溪水裡的砂石, 但不久他便能開心的在水中撿石頭和行走, 以及看魚群游泳. 第一次在溪流玩水 撿石頭, 架式十足喔~ 媽咪深深體認大自然真的是最好的教室, 充滿各式神奇又有趣的教材及教具. 佑佑從愉悅的情境下, 自然學習到質量與距離之間的基本概念. 就如同"騎馬打仗"的遊戲可以讓幼童在玩樂中學習到平衡與團隊合作般的效果. 這也是謂何媽咪喜愛"華德福"教育理念的原因之ㄧ. https://bb5.babyhome.com.tw/UPLOAD2/40211/40211.8810227.55862.wmv 可是為何到最後城鄉之間的孩子, 程度差距會逐漸拉大呢? 媽咪思考後, 認為在大自然中遊玩可以教導"年幼"的孩童"基本概念", 但不足以更深入且快速的提供更深一層的知識及內容. 人類的學習及成長是很快速的, 假若只是一直停留在"基本知識及概念"的獲取, 勢必停滯不前. 除非是有非常專業且有計畫的引導孩子從自然遊戲中一步步學習. 不可否認, 若真能如此學習, 比起只是背誦習得的知是概念, 根基勢必是非常穩固且札實. 這也是媽咪最希望達到的境界. 但可惜的是, 如同在鄉野中大部分匱乏優良的師資一般, 媽咪的能力及專業度根本還做不到從自然環境中有計畫的引導佑佑學習成長. 因為媽咪本身也是制式化的產物, 想要跳脫之前的枷鎖, 重新建立一個新的思考模式, 對媽咪而言是種挑戰. 更怕因為不了解精髓變成四不像, 這樣就反而會害到佑佑了. 唉~

2005年11月03日
公開
5

轉貼 : 華德福課程理論與實務

華德福課程理論與實務 一、華德福教育簡介 1. 華德福教育的創始人 Rudolf Steiner 魯道夫。史坦納1861年出生於當時屬於奧地利的Kraljevec,1925年去世於瑞士的Dornach。史坦納是華德福教育的創始人,他不但是個堅持理念的教育學家,也是一個作家、哲學家、人智學家、科學家、藝術家。他融合了東方神秘宗教及西方的基督教,而獨創出一個被他稱為「人智學」的哲學派別。「人智學」探討的是人的本質,人與宇宙及世界互動的關係,「人智學」不只被當成教育理念在華德福教育機構實踐,目前也被運用在建築、醫學、藥學及農業上。 每種學說或理論有它的擁戴者也有它的批評者,史坦納的「人智學」經常被拿來討論,正反兩面的聲音、肯定與否定的看法分別是:「人智學」是一門有科學根據的學問或是一個神秘主義的迷信之說?「人智學」協會是一種自由組成的思想團體或是一個宗教狂熱團體?華德福教育是要教育出「自由」的人還是在培養未來的宗教狂熱者? 2. 華德福教育的發展與現況 華德福學校是一種實現「人智學」理念的教育機構,目的在於引導孩子成為一個身、心、靈完全自由的人。史坦納於1919年在德國的Stuttgart成立了第一所從一年級貫穿到十三年級的華德福學校,自此華德福學校除了在德國之外,也在全世界各地被設立,目前全世界約有770家華德福學校。第一家華德福幼稚園是史坦納去世一年後才在Stuttgart成立,是他的一位學生Elisabeth von Grunelius遵循他生前的願望而建立的,目前在全球共有1500家幼稚園,分布在五大洲的52個國家。此外,史坦納「人智學」觀點及華德福的教育理念與實務也被運用在特殊教育上,1924年第一個教育特殊兒童的華德福機構成立於柏林,二次大戰期間有所謂的Camphill運動,這個運動是以建立自給自足的社區,讓特殊需求者有就學、就職及居住的機會為目標,Camphill機構透過「人智學」對人本質的認識來診斷有特殊需求者的狀況,並以教育方式或工作方式和及滿足其個別需求的方式來治療他們。目前在歐洲就有將近350個Camphill組織,而全球也有50個國家有Camphill組織。 二、華德福教育的理論依據 工業時代裡科技急速發展,科學家使用精密儀器,研究人體的奧秘,然而在自然科學領域裡,人被當成一種可分解的研究物質,而無法用儀器測量出的「人的本性」卻完全不被科學家重視,「人智學」便是在這樣的背景下被提出來,它想以科學方法探究並解釋人的心靈及本性。史坦納認為「人智學」並不是一種學說,它只是要喚醒人們,不要被眼睛看得見的外在物質世界所迷惑,而應當去追求物質世界以外的、心靈及精神層面的世界。「人智學」包含了兩個重要觀點,「人的知識」及「人的經驗」。 史坦納透過「人智學」嘗試著解釋「人」是什麼?在「人智學」的觀點裡人是由三種要素組合而成:精神、心靈及身體,而它們又分屬於三個系統:神經(->感覺)系統、韻律系統及肢體(->新陳代謝)系統,這三個系統又分別由三個身體部分(頭、心及四肢)控制,也分別掌控三種心靈的功能(思考、感覺及意願)(參照圖一)。 「人智學」又把我們在這個世上的身體分成四種:物質的身體(Physischer Leib)、生命之身體或稱以太之身體(Aetherischer Leib)、感覺之身體或稱光體之身體(Astralischer Leib)及我之身體(Ich-Leib)。這四種身體以循序的方式由內往外、由下往上發展,每個身體充分的發展是下一個更高層次身體發展趨於完善的基礎(參照圖二)。 依據他對「人」的理解史坦納發展出了循序漸進的教育理論,經過他對人類發展的觀察,他認為人的生命是以七年為週期的方式發展著,利用這個觀點配合他提出的四個身體,一個人在21歲時便是一個全人,一個擁有身、心、靈和諧的自由人。華德福的教育理論就架構於「七歲週期」的觀點上,根據孩子在每個週期中的特色及發展狀況給予正確的教育方式(表一)。若太早或太晚給予孩子們那段時期需要的教育,均會影響他們日後更高層身體的發展。 三、華德福幼稚園的課程理論 華德福幼稚園的課程設計並非由史坦納提出,而是在二次世界大戰後由Klara Hattermann 根據史坦納的「人的知識」,並且邀請醫生們和華德福學校的老師們針對0-7歲孩子的特性做了討論,再配合當時代的情況發展出華德福課程規劃和教學方法。 0-7歲這段期間的孩子發展他的物質身體,他極需伸展四肢以使他的器官成長、他是一個完完全全的「感官體」,他透過感官認識世界,他富想像力及模仿能力,而且他的意志力等待被激發。華德福幼稚園課程是依據下列的大原則設計: 1. 週期及循環:人的發展與大自然、宇宙的規律運轉息息相關,透過規律、重複的活動使幼兒能健康的成長,並使日後的韻律系統得到完善的發展。 2. 以感官認識周遭世界:孩子在這個階段不是以理智學習,而是透過感官對事物的接觸認識世界。 3. 遊戲的慾望:這段期間的孩子主要工作內容是遊戲,遊戲的經驗是孩子日後智力發展的根基,任何種類的遊戲都對其身、心、靈平衡發展具有關鍵的影響。 4. 藝術(音樂)活動:想像力一樣是孩子日後智力發展所不可缺的能力,藝術的活動給予孩子機會發揮想像力。 5. 模仿及模仿的對象:0-7歲的孩子主要透過模仿學習,生活在他週遭大人的言行舉止、想法及反應均能是孩子模仿的對象,所以幼教師的工作態度及行為也被融入課程活動當中。 6. 依據當地特色:華德福教育機構分布全球,不管是教育孩子的華德福學校,或是教育幼兒的華德福幼稚園,還是教育特殊需求者的Camphill組織,都本著「人智學」的理念來辦教育,但是他們可以依照自己所處國家及地域的特色設計課程。 四.華德福幼稚園之實務 1. 華德福幼稚園的玩具 華德福幼稚園內沒有購買的現成玩具及塑膠的玩具,因為華德福教育主張使用取材於大自然的玩具,而且大部分的玩具由老師、家長及幼兒一起製作。理由是(一)人與大自然的關係密切,幼兒應當從接觸大自然材料中感受自然的奧秘,(二)大自然裡找到的玩具通常沒有固定的形狀,屬於低結構的玩具,能使幼兒的想像空間拓展到無限。華德福幼稚園玩具還有一項特色便是簡單,例如沒有畫上五官的娃娃,這可以讓幼兒隨著他當時的情緒來想像娃娃臉上的表情(參照圖三)。 2. 華德福幼稚園的藝術活動 藝術教育在華德福教育內容中佔有重要地位。華德福幼稚園提供有關藝術的課程包括優律斯美(Eurythmie,一種介於韻律與舞蹈的肢體藝術),樂器(一種只有五個音的小豎琴),繪畫(以三原色在潮濕的圖畫紙上作畫),雕塑(使用蜂蠟)、雕刻(使用木頭)等。 3. 華德福幼稚園的說故事活動 華德福幼稚園課程裡很特別的一項便是說故事活動,故事通常取材自古典童話或古代民族傳說,理由是,這些故事除了讓幼兒感受到他與他的民族及先人間的關聯性外,這些故事中有分明的善、惡對立,有愛、恨對立,也有喜、悲的對立,可以讓幼兒得到是非分辨的概念,了解情緒的兩極,而童話世界裡的幻想世界也可以培養幼兒的想像力。通常說完一個故事需要一個星期或更長的時間,老師說故事用的桌子上會佈置著呈現整個故事的場景,桌子上的佈景平常是用一條大大的絲巾蓋住,只在說故事時才會被揭開。 4. 華德福幼稚園的幼教師 華德福幼稚園老師的教學方式是「身教」,她隨時注意自己的言談、行為、態度與反應。例如,她不叫幼兒收玩具,而是很自然地動手收自己使用的用具,因為幼兒喜歡模仿,所以不用老師開口,幼兒自然而然模仿老師也開始收拾自己的玩具。當老師以愉悅的心情處理園內的事務時,幼兒可以感受老師工作時是快樂的,他們學習到的概念就是,工作是愉悅的,所以他們在從事收玩具或幫忙作家是也就不以為苦。 5. 華德福幼稚園的節慶活動 華德福的課程安排是依據大自然的韻律,上述的課程規劃以自由活動(呼氣)、團體活動(吸氣)交替的方式外,便呈現了大自然裡的動靜交替原理。而同樣的藝術活動在每週的同一天進行,孩子透過每個禮拜的重複課程能感受到規律性及循環性,正如日夜及四季規律地循環。季節的變化也是年復一年規律地在重複,所以華德福幼稚園課程常會因為季節的轉換而作應節改變,而季節桌的佈置更是讓幼兒天天都能感受到大自然的脈動。 五、華德福幼稚園一天的活動紀錄(並參照表二、三、四) 某一年的十月十八號早晨七點到八點半之間,幼兒們陸陸續續地到園,有些是爸爸送來的,共乘的小朋友則由某位家長一起送到幼稚園來。有四個小朋友一下車就一起用衝的跑進幼稚園,他們在衣帽間脫下外套掛好,換上室內軟拖鞋,以免傷害木質地板。(華德福幼稚園內到處都是木製的家具,桌子、椅子、櫃子、書架、置物架都是木製的,就連牆壁大約到1.5公尺高的地方也用木頭裝潢。1.5公尺以上的部份就漆成淡淡的粉紅色。角落牆上掛著拉斐爾畫的聖母瑪麗亞像,圖畫的下方擺了個季節桌,桌上擺置的是從豐年節慶上留下來的一束麥穗、一些彩色樹葉、當季的水果和蔬菜,還有秋天的花。如果聖誕節將近擺在季節桌上的可能就是一個木製的馬槽,裡面擺著聖嬰、他的父母親及來朝聖的三個國王、牧羊人和一些綿羊。除了季節桌外,活動室的書架上、桌子上、還是窗台上都有插著當季花朵的花瓶或盆花,這些佈置提供給幼兒一個可以感受季節氣氛的、有的美感的空間。) 當幼兒進入自己班上活動室時,老師會向每位幼兒道早安。在等其他較晚來的幼兒時(到齊時應該會有25位小朋友),幼兒們開始他們的自由活動,而老師也一邊著手準備早餐或一邊做著她的手工,她做的可能是一個娃娃或一個小精靈。這時可能有個幼兒放下他的遊戲,過去要求老師,他也想縫一個小精靈,老師會提供他相關的材料,或者他可能只是靜靜地坐在老師旁邊,看著老師縫娃娃。實習老師正在燙著幼兒們玩的絲巾,有個小女生去找了一塊一邊較平滑的木塊,也在一旁開始燙起布來。(一塊在森林林找到的木頭可能在這位幼兒眼中是一架飛機、在那位幼兒現在是鑽洞機、待會又是滅火器或是一艘船,而一節樹根一會兒是隻怪物,待會兒卻是一條河流。)在這同時有些小朋友可能用彩色的布、衣夾子、一些樹枝或木片搭一間屋子,然後把布娃娃放進屋子裡去,接著開始幫娃娃辦慶生會。另一群在廚房櫃子旁的孩子開始用細小的木片煮起義大利麵,而另外一個幼兒把森林裡撿回來各式各樣的種子及水果的核拌成一碗水果沙拉。(玩這些沒有固定形狀的自然材質孩子的想像力不被束縛,除了幻想的遊戲,他們也用這些沒有特定形狀的玩具扮演日常生活的情境,例如拿絲巾當尿片,幫娃娃換尿片、拿南瓜子當錢去買菜或當車票去坐公車,這些當然也是一種模仿大人的表現。)實習老師或許正在修理一個玩具或替娃娃打一件毛衣,較小的幼兒可能用剩下的毛線綁著娃娃的脖子當項鍊,而較大的幼兒拿起剩下的毛線當電話線,玩起打電話的遊戲。有一組幼兒模仿老師講故事前佈置故事桌,幼兒們使用大量的彩色布或絲巾,藍色是河流、綠色是草地、一塊裹著深綠色絲巾的木頭是一座山….,然後他們試著用他們故事桌說起故事來了。另外有幾位幼兒到廚房去幫老師準備待會的早餐,他們切水果、磨燕麥片或磨明天要烤麵包用的麵粉。這時實習老師開始用裝乳酪的圓形空盒子和彩色玻璃紙做燈籠,為下個星期的聖馬丁尼節慶做準備,也有幾個幼兒過來幫忙,一個較大的孩子鋸著提燈籠時需要的木棍,這些木棍讓有個幼兒聯想起他學的長笛,所以他拿起木棍來吹奏著,嘴裡發出一陣陣旋律。 十點左右自由遊戲的時間接近尾聲,老師們開始收拾他們的東西,幼兒們也收拾他們剛才玩的玩具,絲巾被一條條折好,放成一疊,木棍、木片、木塊都回到它們的家,幼兒們佈置的故事桌也得拆掉,如果幼兒堅持明天還會用到,那也可以再保留一天或兩天。收拾完畢後接下來是一個晨圈的活動,從剛才動態、個別的自由活動過渡到現在靜態、團體的活動,這是個讓幼兒安靜及休息的時段。老師可能和幼兒唱首歌或玩一個韻律的遊戲,幼兒模仿著老師做韻律動作,這種動作伴隨著老師在晨圈中間擺放的蠟燭燭光及輕輕搖晃的小鈴鐺,讓幼兒在做柔和的韻律遊戲時達到完全的放鬆。晨圈時段也有可能拿來和幼兒練習要在即將到來的節慶中表演的節目,而星期五的晨圈活動則是優德美斯,教優德美斯的老師以特有的、發自內心的韻律帶領幼兒做出和諧的肢體動作。 晨圈之後,幼兒們手牽手變成一條長龍一起去上洗手間,沿路上老師唱著歌「牧羊人拿起鞭子,綿羊們開始向前行,所以牽著你們的手,牽著你們的手,我們一起坐火車…..」老師不需用喊叫的方式讓幼兒乖乖向前走,只用著歌聲就可以讓幼兒留在隊伍裡。(上廁所的活動常常是幼兒的最愛,而老師的頭痛時間,因為幼兒會去玩弄水龍頭、抽水馬桶的水箱或是偷看別人上廁所。)洗完手後,老師會在幼兒手上滴一滴Weleda按摩油,讓幼兒自己按搓雙手,確定手是乾淨後,才開始吃剛才由老師和一些幼兒共同準備的餐點,用餐前的感恩詞是:「感謝給我們食物的大地,感謝讓萬物成熟的太陽…..」(這個儀式及用詞在基督教教徒的眼中是不倫不類的,而在無神論者的眼中卻是多此一舉),用完餐後也有一定的結束儀式。 用完餐點並收拾好餐具後,幼兒們到衣帽間穿上外套,換上戶外穿的鞋子,開始第二階段的自由遊戲時間。今天是在園內的戶外活動場裡玩,有些日子老師會帶著幼兒們去散步,在路上老師和孩子們看到的東西按照他們的興趣及經驗而有所不同,每一樣被查覺的事物都會引起一陣討論及經驗交流。今天幼兒們就只在幼稚園後面的活動空間玩,一些幼兒聚集在沙坑玩起蓋城堡的遊戲、有些推滾著鋸成一段段的木頭到他們的工地去蓋屋子、然後他們用其他較小的木塊作為屋內的傢俱。今天老師本來就打算要將花園裡、草地上的落葉清乾淨的,所以她拿起扒子開始掃落葉,不一會兒就有好幾個幼兒也去拿了扒子,幫老師掃落葉,拿不到扒子的幼兒轉而拿起水桶在花園及菜園子裡澆水。有一大群孩子聚在一起演「我們從東方來」,這是前幾天老師才說過的一個故事。有些較小的孩子就跟在大孩子後面追跑,他們不知道為什麼要跑,但是一樣玩的非常盡興。老師使用被推成小山的落葉開始編織皇冠,愈來愈多的幼兒也想要自己做一個樹葉皇冠,所以老師便一一示範,從旁協助。(在戶外的活動一如在室內的活動,老師透過明確的、日常的工作內容引發幼兒聯想,並從事相關或更有變化的工作及遊戲。老師有很多的「家事」等待處理,例如修水管的破洞、補修娃娃斷掉的手臂或衣服、染絲巾或綿布巾,以便做新的娃娃或玩具、整理花園及菜圃。每年春天老師會將所有桌椅及櫥子搬到戶外來清洗及上蠟,幼兒幾乎是整段時間都在幫忙,因為他們覺得再也沒有比這個更好玩的事。) 大約十一點四十分左右會有一陣小鈴鐺響起,提醒幼兒戶外活動時間已經結束。幼兒換過鞋子後又回到活動室,圍成一個半圓圈,準備聽故事。老師不是從書上讀故事給孩子聽,而是以倒背如流的、以完整句子的方式說故事給幼兒聽,因為說故事的用意在於讓孩子感受到每一句完整的句子及句子間旋律的美感,而不是要孩子學習口語上的語言,透過這種說故事的方式,孩子學習到的完整及優美的語言表達方式。老師說的故事絕對不是來自所謂的「藝術童話」或現代的、專為教育幼兒而寫的故事,而是取材於格林童話及民族傳說故事,因為幼兒可以藉此而了解自己民族流傳下來的記憶,況且這個階段的孩子並非透過理解學習,而是透過感覺,童話能吸引幼兒的便是幼兒的心靈,而非幼兒的理智,故事裡的幸與不幸、善與惡、喜與悲都能喚起幼兒的共鳴。說故事常常配合所謂的「故事桌」,上頭佈置了故事進行時需要的場景,可以供作佈置的材料在華德福幼稚園裡唾手可得,各種顏色的布或絲巾、各式各樣的娃娃、各種形狀的木頭、木頭雕製的動物…。有時候老師也以會動的傀儡來說故事,這對幼兒而言是一項最被期待的活動。通常老師說故前會有幼兒彈一小段五音階的小豎琴,讓大家安靜下來,用期待的心情等待故事的開始。必要時,在說故事的過程中,實習老師或幼兒也可以用樂器製造音效。(如果今天不是十月八號,而是其他的日子,那麼說故事時間可能由畫水彩畫、捏蜂蠟或慶生會所取代。) 老師會準時在十二點結束說故事時間,幼兒們可以開始更衣換鞋,準備回家,而在門外已經有一群等著接孩子的父母,不過大部分是媽媽來接孩子。 下午的時間老師用來討論教學上的問題、準備節慶的活動、準備家長座談的資料、處理行政事務、做幼兒紀錄、準備明天將用的的東西和製作新的玩具等。

2005年11月03日
公開
31

轉貼 : 學術研討:慈心華德福學校參訪報告(台灣宜蘭)

學術研討:慈心華德福學校參訪報告(台灣宜蘭) 參訪人:唐宗浩(台北市自主學習實驗計畫自主學程第二學期生) 受訪學校:公辦民營慈心華德福小學 辦學者:張純淑校長 學生總數概算:(約120人) 師生比概算:(約1:12) 學校簡介: 慈心華德福小學接續慈心華德福托兒所的經驗,四年前以非學校型態開辦,二年前正式成立公辦民營學校。學校以人智學的教育理念為基礎。目前有一到五年級的學生,其中一年級兩班;未來打算漸增為每年級兩班,每班三十人以下。這是第一所在華語世界開辦的華德福小學,可說是極重要的實驗。 華德福教育強調節奏、發展、平衝、想像、創造,特長於藝術陶冶和藝術治療。它的師訓包含許多密學成份;教法大量使用儀式、齊唱和肢體動作,是一所注重靈性與「美」的學校。核心概念是「自由」與「愛」。筆者認為,若用學習風格的角度來看,華德福學校較適合「整體型」的學習者。 華德福的師訓十分特殊,包含自我探索、宗教、靈修、發展心理學、藝術治療、繪畫、歌唱、舞蹈(優律思美)、說故事、戲劇、哲學等等,統稱為「人智學」,內容豐富繁多,需數年的時間方能完整,成為有能力的華德福老師,目前慈心的教師受的師訓時間因人而異,大都是邊教邊學。因此,靈修的境界、因之而生的教師能力也都是因人而異。 教育核心目標:「知」「情」「意」完整發展、平衡、和諧、創意。 學制簡介: 慈心華德福小學採四學期制,四季開學。課程分為主課程和副課程,各有不同的時段。主課程包含數學(整體與部份、數學圖像等)、語文(故事重述、重寫等)、自然(農耕等)、藝術(彩繪、形線畫等)、社會人文與環境課程,由班導負責。副課程則較多樣、有彈性,如英文、烘焙、體育、編織等等,由班導、專門的老師負責或家長協同。主課程約三週一輪,在這一輪中每天的主課程是同一科目。 主課程約二小時;結下來是半小時的遊戲和點心時間,自由活動;結下來是兩節副課程,有些分堂、有些連堂。中高年級下午還有其他課程。 由於家長工作需求,另有家長利用學校場地帶的安親班,讓只上半天、家長又都在工作的學生有個適合的場所,不用到一般的安親班。 學制上重視團體的節奏,沒有選修、插班的設計。太嚴重的個別差異由專門的老師(如特教老師)協助輔導,但以儘量不離開團體節奏為原則。目前慈心尚缺這方面的特教老師,但因公辦民營後,學生人數增多,教師壓力加重;再加上如同其他台灣的另類學校,學生群中有相當多需要特殊協助的學生,使節奏的掌握變得更加困難,教師壓力更大。 每天的課程開始、結束前都有一些儀式,如同齊唱、齊頌等等,幫助學生進入節奏、準備心情。每週一次的集會,會一同唱歌,並讓各班老師或學生分享教育心得感想。 教師早上開始上課前短短的「晨圈」,是一個短暫的祈禱,也有儀式的效果。 任何的課程,都會有些藝術、肢體、聲音的部份溶入教學。戲劇也十分重要,可惜目前尚缺這方面的師資,以至學生的創意練習較少。 一、二年級注重情感和想像,有很多的故事、繪畫、團體活動,教室也設計成暖色系的,營造一種愛與和諧的氛圍。課程只上半天。 三、四年級注重人與真實世界、自然的關係,以及創作的經驗。農耕、勞動的比例加重。四年級教室的顏色也不再用粉紅了。筆者認為,或許三年級,甚至一二年級就可以不用粉紅,而以淺藍、淺綠、橙黃取代,因為粉紅雖有溫暖安全的效果,卻會削弱人的意志和自我。另外,「書法」似乎很適合做為中國文化與華德福教育的一個接合點。 目前還沒有六年級生,五年級又都是轉學生,筆者認為尚未定型,故不多加描述,也未深入瞭解。 由於藝術經驗,學生對聲音、色彩、圖象的敏銳度較高,個性也較柔和;不過,範圍外的創意不大看得出來。或許因為自由創作和「玩」的經驗較少吧。筆者認為,戲劇對這方面會很有幫助,因此目前稍欠創意的現象,在有好的戲劇課程後應會改善許多。 學生對成人和世界的信任及安全感高,不乏被愛的經驗,幾乎沒有恐懼和憤怒,也很喜歡上學;但似乎自發的展現不多,對成人的依賴較高,乍看之下年齡偏小。特質是較柔和、善良。 華德福師訓中,有大量的藝術訓練。因此,教師都會基本的繪畫、聲樂、編織和其他藝術,可謂多才多藝。其中繪畫尤其高明。教室的黑板兩側是一些故事的圖畫,都是教師自己畫的。 生活部份: 慈心沒有明確的校規,但教師之間有一種道德的默契。面對學生有不當行為時,教師會用談話、角色扮演、說故事或別的方式教導他。最嚴重的處罰是道歉、談話、起立(過一段時間再坐下)、暫離課堂。 華德福系統很強調道德教育,會用故事等方法傳遞道德訊息,潛移默化學生。不過,由於無法徹底瞭解行為背後的心理機轉,教師在以自己的能量控制學生的能量時,縱然有效,也會十分疲累。學生要內化規矩需要一段時間,而這段時間,違規行為對團體中其他學生的干擾很嚴重。以前可能好些,但現在學生人數增多,特教生比例又不低,這項問題便需要克服。特教與干擾行為的問題,也是慈心的教師團正致力解決的。由於這所學校剛進入公辦民營的草創期,困難多是必然的,無需認為此乃華德福學校之必然現象。筆者相信很快會有所改善。 說故事和其他日常對應時,教師會根據人智學的「四氣質說」來調整對應模式。四氣質說認為,人的內在有「土」、「水」、「火」、「風」四種氣質,每個人發展的不同,因此大部份的人只有一種氣質比較明顯。「土」是憂鬱、敏感、感情豐富的;「水」是安定、慵懶、和順的;「火」是猛烈、堅定、執著的;「風」是遊蕩、人際、奇好心強的。帶活動、說故事時要注意到適合不同氣質的內容,才能掌握整課堂的節奏。 慈心根據華德福系統,很重視節奏與儀式。教師對課堂的節奏要有一定程度的敏銳,以調節呼吸的方法來調節「動與靜」、「集中與發散」等等,讓學生的學習效果提高,並能在一種和諧、自然、愉快、安全的氛圍下學習。 人智學簡介: 華德福教育的基礎是一位具印度密學傳統和靈性體驗的德國人魯道夫.史坦納先生所創立的人智學(Anthroposophy),以「對人的研究」、「邁向自由之道」為核心,範圍涵蓋了發展心理學、人本心理學、生態學、宗教信仰、哲學等領域。筆者對人智學的密學部份所知有限,但因其密學為其教育學的根本,乃以目前所知,稍作簡介。 人智學是探究「人」與「靈性」的學問,包含一套世界觀、人類圖像和發展的研究。以下是幾個筆者有接觸到的重點:靈性世界、人的獨特性、自由與愛的能量、三身三心三靈的概念、因果業力。它的背景有一部份是在對抗西方唯物主義、唯心主義和神學的世界觀而產生的。人智學以體驗為本、引入印度的思想,再調整成適合基督教世界能接受的形式,稱為「靈性的科學」。從澳洲前來帶師訓的班傑明老師說,人智學不是宗教,也不應用宗教的態度面對它;人智學需要嘗試和體驗,因此任何缺乏體驗的「相信」或「不信」都不是正確的態度。如何體驗?從生活、靈修和教育中體驗。 在人智學中,在人的「身」(Body)、「心」(Soul)之外還存在「靈性」(Spirit),能與靈性世界(Spiritual World)相連,也就是人的神性。人智學不談神,而談靈性世界,以各種正負「能量」(Power, Energy)的概念來取代神(God)的人格。 人的獨特性,在於靈性。靈性包含創造、理智、自主等等,像是一種超越的潛能。靈性與孟子講人之異於禽獸的「四端」,老子講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有些相通之處,但還是與印度的思想較近。 自由與愛的能量,就是獨立與溶入的能量,用英文即Power of Antipathy and Power of Sympathy。類似心(Soul)層次中的冷與熱。做為教師的狀態、角色參考,和部份靈修的解釋,有一定的價值。人智學提到,好的教師應能覺察自己的狀態,並自由調配、切換這兩種能量,甚至同時體現。 三身三心三靈的概念和因果業力,較屬靈修與信仰的層次,和人智學的發展圖像有關,在次暫不多述。 人智學的密學部份和世界觀,與中國文化的密學傳統及世界觀有許多相似、相合之處,也有些部份是為了基督教世界而立的,在文化交流的過程中,便須面臨取捨。如何將人智學與中國傳統文化的深根相接,是慈心正面臨的重大課題。若能成功,不僅對台灣教育會有所助益,也能為人智學的體系引入一條活水。 筆者認為慈心小學最值得其他另類學校借鏡之處: 「靈性」: 慈心小學採用華德福系統,重視靈性師訓。教師皆需透過靈修、繪畫等方法,提升靈性。筆者認為,靈性便是對生命本質的體悟,的確是教師應注意的。雖然除了人智學外,靈修還有很多可能對不同的人更有效的方式,但華德福系統點出靈修和教育的關係及其重要性,是很值得借鏡的。另外,華德福教育將靈性溶入教學中的神話、儀式、藝術,但不會用強硬的方式要學生接受。 「藝術治療」: 華德福系統有許多彩繪、形線畫等具安定、平衝和各種其他效果的藝術活動,不僅對陶冶性情有用,還具有治療效果。同樣地,合唱、團體活動、舞蹈、工藝、戲劇等等,也有類似的效果。學生透過藝術活動,還可以增進對聲音、肢體、色彩和各種媒材的掌握,對建立自信、發展創造的勇氣很有幫助。 「自由與愛」: 自由與愛便是兩種能量(即Power of Antipathy and Power of Sympathy)在教育場域的體現。教師運用Power of Antipathy時,便是與學生產生一種距離,能觀察學生細微的變化,也能保有兩者各自的獨立性,而使學生自由、獨立;而教師運用Power of Sympathy時,便是產生一種消溶自我的一體感,同理學生的感受,使學生被愛、被接納。有時,教師得像明鏡一般清析無情;有時,卻得像冬陽一般的溫暖。這個角度,對教師的自覺與成長,當有所助益。 「儀式」: 儀式便是為了達成特定效果,在特定情境下的特定活動,經長期重複,而成的習慣。在教育場域中,難免會有些重複的情境。因此,經過設計的儀式,便很管用。儀式可以視需要而讓學生心情轉換,成為專注、自在、和諧或其他狀態。慈心上下課和課堂中都有許多的儀式,效果甚佳;另外慈心也重視傳統的節慶,以及相關的儀式。 「四氣質說」: 如前所述,人智學認為人的內在有「土」、「水」、「火」、「風」四種氣質,對應到不同的生命態度和外顯行為。面對不同氣質的學生,採用不同的態度,效果會比較好。其實,四氣質說點出另一項重要的事情:人是如此的不同,卻又部份相似。這種觀點,可看作一種將人分類的角度,只要不因而忽視學生的真實樣貌,其實很具有參考價值。 筆者認為慈心最值得一般學校(非另類教育學校)借鏡之處: 「節奏」: 班級經營並不容易。要讓同一班的學生上同樣的課程,便得在課程設計和班級經營上多下功夫。面對這個問題,慈心以節奏來解決,效果頗佳。節奏就像呼吸,集中專注的課或活動是吸;發散活動的課或活動則是呼。這與兩種能量(Power of Antipathy and Power of Sympathy)也有關係。適度調配,避免長時間只呼不吸或只吸不呼是很重要的。教學上,也可以藉由晝夜、四季、波浪、呼吸,讓學生體會節奏的變化。 「發展圖像」: 人智學提供了一套與一般發展心理學稍有不同的發展圖像,可供參考比較。更重要的是,它提供了一套對於發展各階段的詮釋,賦與各階段意義。這方面內容較多,礙於篇幅,暫不多述。讀者可自行查詢相關資料。 「說故事」: 華德福道德教育的關鍵之一,便是故事和戲劇。說故事的技巧,是華德福教師不可或缺的本領。教師不僅要能選出具道德意義又有趣的故事,還得像說書人一般,掌握故事的節奏和表達方式,讓四種氣質的學生都能進入其中;另外,還要能將故事的重點畫在黑板的兩側,使黑板兩側成為不斷發展的插畫集。戲劇具有角色扮演的特性,能加強道德教,並激發學生的創意和表達能力,可惜目前慈心尚缺戲劇老師。 本次參訪特別感謝:張純淑校長、負責照顧我的邱奕叡老師及鄭意弘老師、帶師訓的班傑明老師、二三年級的同學、以及所有慈心的老師、同學們。

2005年11月03日
公開
26

轉貼:宜蘭縣慈心華德福教育實驗國民小學

慈心成立於公元 1967 年,二十幾年來一直默默地尋找一個以孩子成長需求為中心思想的教育觀。創辦的前幾年,慈心採取以讀算寫為主的分科教學模式;之後,轉向開放式的戶外自然教學,接著並嘗試才藝教學,企圖融合自然與藝術課程;自民國八十年後,又進行圖畫故事書的主題教學,與自由學習的角落教學。經過多年的探索,我們終於深刻體驗到,孩子本身才應該是我們教學的中心,而不是一味地去想教什麼、或是怎麼教等這些表面的東西。因此,在邁向新世紀的過程中,慈心在 1997 年間,排除各種困難,毅然決然施行華德福教育。 教育理念   採從幼稚園到高中一貫學制的華德福學校,以開放、親和、整合性、藝術化的教學方式,教導學生透過對自然界的流轉去體驗生命內在的道德律,培養學生敬天愛人的價值觀,以及對世界的責任感。華德福學校最重要的辦學原則是:以兒童學習的過程,及人類在兒童及青少年時期的成長階段,作為課程內容及教學方式的重心,以達到開展「人類內在自由」的目標。 掌握幼兒發展高峰期   藝術性活動在華德福學校的教學裡佔了很重要的地位。華德福學校的藝術性活動,目的並不在於訓練學生成為藝術家,而是要培養孩子成為創造力豐富、意志力堅強的人。因為所有的藝術活動都需要身心投入,並不斷練習,是一種對意志力的訓練。而且當他們在經歷困難並加以克服後獲得的喜悅與滿足,對心靈的成長有非常正面的影響。   華德福幼兒教育的原則是發展幼兒堅強健康的意志,因為幼兒在○∼六歲間是意志的主要發展期,也是模仿力和想像力的高峰期。史代納指出,「兒童是一個完全的感官體。對於人們留在他內心的任何印象他都會有所反應。因此最基本的教育原則是,不要認為孩子可能經由理性來學習事物的是非與好壞……。而要深知:我們在孩子四周的所做所為,都會深入他的身體、心靈、與精神,而轉化為他自己的部份。而一個小生命的健康與否,正與我們成人的思想與行為息息相關。」   學齡前的孩子富有無限的模仿本能。不僅是在他周圍看得見的行為舉止,甚至大人內心的思想觀念,孩子都會模仿成為自己生活與行為的一部份。而孩子們從他們的周遭環境中所接受到的,以及模仿來的價值觀,對他未來的生活具有決定性的影響。因此,在此時期,一個溫暖、友善而自然的環境與人是非常重要的。 長久信賴和敬仰的權威   孩子到了大約七歲時,會有一種本能自然地覺醒:這時他想要上學、想要學習,而且以一種特定的方式──他喜歡有內心的依靠,他會完全信賴老師,聽從老師的話,做老師規定的事。換句話說:這個時期的孩子,需要一種史代納所稱長久信賴而敬仰的「權威」。而一種真正的「權威」是不能以強硬或甚至是暴力來征服孩子。唯一可以持久的敬仰是出於孩子自己內心主動產生的愛慕。   那些在兒童時期(0-7歲)模仿本能得到滿足與發揮的孩子,內心會自然地出現對這種權威的需求。而一旦這份需求沒有得到滿足,往後的生命中可能出現一些缺陷。一如那些太早就必須自己判斷和決定的孩子,經常會缺乏自信心和安全感:他們對人感到不信賴,又懷有不斷地反抗的慾望,這並不是來自內心的堅強,反而是內心脆弱的表現,並且變得內心沒有創造力。   在課程安排上,此一階段(7-14)的孩子,都由同一位導師帶領,以滿足孩子長久信賴的需要。學生除了接受語文、數學等專業課程外,同時還有多樣的藝術課程與工藝課程。透過這些課程促進、激發個人的創造力與生命力。 良好的心靈溝通   兒童到了青少年時期,又會有另一種內心的需求覺醒:這時期的他會四處去嘗試、學習了解各種生存現象,以及整體的人類生活。就是說,他已經達到一個成熟的年齡,自己真正地去培養深入的興趣和愛好。為了這種需求,這個時候的青少年需要的不再是權威的教育,而是良好的彼此心靈溝通,來指引他們通往知識真理與為人處世的道路,好讓他們在這個冷漠的現代工業社會中,仍然生活得有意義。   如果,青少年時期在學校課堂中覺得枯燥無聊,或是從事一份對他思想和興趣都沒有意義的職業,尤其又生活在高度工業化的現代社會,他將面對許多人生的誘惑及難題。因此,從教育中得到足夠活力,和安全感與自信心的青少年,到了這個時期,內心就主動地出現,那份對世界與人類更深入認識的需求渴望。   華德福學校的九到十二年級,除了一般性的課程之外,還有各種具有科學性質的課程,以合乎從十四歲開始,青少年嘗試了解各種生存現象與整體的人類生活,以及提升判斷力的需求。不過,學校在這方面的最主要任務,並不是要作為進入大學的先修課程或準備,而是透過課程內容的深入探討,結合青少年生活上可能遭遇的困難與問題,以培養解決問題的能力。 沒有考試制度   華德福學校中沒有考試制度,學生的成績也不是以「分數」來呈現,而是採用「記錄簿」的方式,儘可能地詳細描述學生的表現及學習的成果,包括進步的幅度、過程、學生的能力狀態、在各別科目的努力程度等,讓學生及家長能夠明確地了解學生自己的學習狀態。華德福學校的教學方式.是強調從「動手」中學習,直接透過感官與身體來吸收知識,以維護整個人的均衡發展,並且摒棄以「分數」來劃分優劣,而是把學習的過程詳細記錄下來,更沒有留級問題。 校務自主的精神   作為一所校務自主的學校,華德福學校以一種帶有自由思想的組織規範,代替公立學校階級式的外部監督制度。華德福學校的校務行政,是由家長與老師共同決定,校務會議的進行往往是一種以未來為取向的社會經驗領域。華德福學校沒有真正的校長,教學行政是由每週的教師會議討論決定,在此會議中,所有的老師享有同樣的權利,是教師們相互學習與不斷進步、創新的機會。 教育的目的   二十一世紀應該是一個自由的時代。一個人是否真正的自由,在於能否獨立思考、運用自己的各種天賦,實現自我。而一個人是否能掌握自己的人格的發展,並對自負責,與童年成長時期所獲得的東西,有深切的關聯。唯有隨著小孩的成長過程,適時教導合乎其本性的事物,才能幫助成長中的小孩,使其完全發揮內在的潛能。   史代納曾說:「我們最大的努力,是在培養自由的人。讓他能夠自己決定他的目標,指導他的生活。」華德福教育,對應兒童每段人生發展期,都有著不同而獨特的任務與目標: (1)經由學齡前(0~7歲)之「模仿」,養培出自由與不侵犯他人權利的觀念。 (2)經由小學時代(7~14歲)的「權威」,獲得生命安全感與民主合作的能力。 (3)經由青少年時期(14~21歲)之非權威而良好的師生互動的學習方式,培養出對世界與人類的生活有更深入的興趣與關懷。

2005年11月01日
公開
32

轉貼 : 爸爸,我不要當"好小孩"

沒有出現反抗期的孩子有問題 為人父者,有許多人都抱有錯誤的「好孩子」觀念,凡事按照父母的指示行動,從不反抗父母,這樣的孩子讓父母很好管教,外人看了也會對此稱讚不已,幾乎七成的亞洲父母都希望自己的孩子是這樣乖順的「好孩子」。 但在兒童心理學研究中已明確指出,孩子的成長過程中存在著所謂的「第一反抗期」與「第二反抗期」,而在反抗期階段出現明顯反抗行為,其實才是「好孩子」的証明。 「第一反抗期」出現在兩歲至三歲之間,如果爸爸以命令語氣和孩子說話時,孩子就會反駁:「不要」;想要伸手幫忙孩子時,他也會推開爸爸的雙手表示「我自己會」。研究指出,這種反抗行為正表示孩子的自發性發展順利。所謂的「自發性」,乃是不依賴別人而由自己思考,自己決定如何行動的力量。隨著這種力量的發展,孩子會顯得朝氣蓬勃、活力十足。 「頂嘴」的孩子乃是好孩子 當孩子升上小學二、三年級到四年級時,正處於「第一反抗期」與「第二反抗期」青春期之間的「中間反抗期」,此階段的頂嘴行為將會日漸增多,常常會出現「爸爸你自己還不是一樣!」的回答,若是事事嘮叨的話,還會被一件一件地回嘴,出現「講一句,回一句」的情況。「頂嘴」的行為之所以會越來越多,是因為孩子已漸漸看到父母的缺點:本來一直以為很棒的爸爸,原來也有很多缺點,也會失敗。不過這些都是孩子有了批評能力的緣故,會批評他人表示具備了反省自己的能力,顯示出了孩子的自發性發展順利。 對師長的批評正是青春期的證明 自發性發展順利的孩子在進入「第二反抗期」--青春期之後,想要反抗父母或老師的情緒會越來越強烈,這種情緒稱為「自我覺醒」,意謂著對師長所教導的事情產生疑問,繼而全盤否定,然後重新努力確立自己想法的過程。因此只要長輩多嘮叨幾句,就會出現頂嘴或者不願服從的態度,若長輩越強勢,越會加重孩子的反抗態度。也有一些孩子不喜歡反抗所引發的爭執,因而表現出沈默或者服從的態度,但他們心底的反抗之心已經燃起,隨時有爆發的可能,不過若爆發的力量不足,很多孩子會因此陷入精神衰弱或心身症等的折磨。 越不成熟的父親越會逞威 母親在照料孩子的當下會有許多學習的機會,而父親因為沒有此種機會,只能依樣畫葫蘆地把上一代的教子模式拿來管教下一代,所以往往會以自己心目中的「好孩子」定義來要求孩子,因而造成孩子的痛苦。而且,有的父親也從不審視自己,只會強迫孩子凡事都要聽「老子」的話。當然,如果老子的話很有道理,那麼聽了之後還可以成為優秀的青年,不過,只要認真自省,相信這個老子便會發現自己是個很多缺點的人,「凡事都要聽老子的話」充其量是利用「父親」這個權力寶座來在逞威風罷了,但也突顯出父親的不懂謙虛及人格不成熟。 如何預防青春期的父子對立 被孩子頂嘴的時候又該如何應對呢?首先,您不妨問問孩子為什麼會說「爸爸你自己還不是一樣」孩子一開始可能會結結巴巴說不清楚,此時爸爸可以安慰孩子「沒關係,不管說什麼,爸爸都不會生氣。」先讓孩子在心中產生安全感,之後自然就能侃侃而談了。也許聽完孩子對您的批評後,您會認為不過是個小缺點,犯不著計較批評嘛!如果您這麼認為的話,那麼反過來不就可以說:「其實爸爸對孩子的小缺點也無需那麼生氣啊。」 當孩子說中了您的缺點,只要坦白的承認,有必要向孩子道歉時,說聲「對不起」就是很好的解決方式。爸爸謙虛的態度能夠成為孩子的榜樣,促使孩子慢慢養成「錯在自己就願意承認」的態度,成為一個可以真誠認錯以及具有反省心的孩子。如果爸爸的性格剛愎,又常罵人,孩子就很容易變成只會推說「不是我」或「不曉得」等不負責話的人,藉著說謊以掩飾自己的錯。其實孩子會說謊,多半是過去說了真話卻遭到責罵或處罰的經驗所形成的。身為爸爸的您,也曾因為擔心說了真話會帶來不利而說過謊吧!若您回想這些點點滴滴,自然就能了解到孩子的心情了。藉由彼此互動的談話,不僅幫助孩子增加許多的自信,也達成父子之間情感上的聯繫,能有效防止青春期階段父子間可能出現的激烈對立。 問題發生之後,爸爸的出面已經太遲 人們向來認為在兒子進入青春期以後,才是父親真正出面管教孩子的時機。但是,也因為在青春期的階段以後才出現在兒子的面前,不少父子因此產生了激烈的對立。「滾出去!」這種斷絕父子關係的意識形態,乃是源自於父親想要按照自己意思來掌控子女的心態。在父親一心要與心中所認為的任性兒子斷絕父子關係的決定之下,造成兒子離家出走,甚至變成了兒子無權喊「爸爸!」的狀態。這是封建時代的父親因為握有絕對的權力所導致的不幸,而讓孩子陷入此種悲慘的境遇。為什麼會發生這樣的事情呢?原因就出在兒子進入青春期之前,父子之間的情緒關係不曾有過充分的交流聯繫。如果自幼父子關係就非常親密,而兒子也敬慕著自己的父親的話,就算彼此的意見有所衝突,也會由於感情的對立不大而化解爭執,因為其中更多的是互相理解的父子之情。 在此呼籲只為公司或社會辛勤工作的男性,與孩子之間的關係,光在心中盤算是不會有什麼進展的,唯有藉由具體的互動才能夠不斷拉近彼此的距離。 摘錄自《養兒育女爸爸一起來》 平井信義◎著 世茂出版社出版

2005年10月31日
公開
7

第3次到動物園

雖然已經在外頭遊蕩了2天, 但一早起來見到陽光充足且氣候溫和, 便趕緊將包包"款一款"帶著佑佑朝動物園出發. 自從半個月前到動物園後, 佑佑對各種動物開始產生興趣, 也充滿了好奇, 就像他對車子的熱愛一般. 有了這項動力, 媽咪感覺只需輕鬆引導便能讓佑佑輕易的了解及熟識動物. 由於連續玩了2天, 今天的佑佑顯得有些疲憊. 不過, 看到動物時還是興致勃勃. 媽咪見佑佑已經走了2個多小時的路, 時間也接近11點半的午睡時間, 便租了一台推車讓他休息. 佑佑小睡了一下. 醒來後, 電力十足的推著推車繼續觀賞動物. 不知動物們是否也有週一症候群, 我們不像上回那麼幸運, 今天的動物都懶洋洋的躲在巢廄裡不肯露臉. 還好在我們棄而不捨三顧茅廬下, 老爺夫人們終於肯賞光, 讓我們一窺就近. 不過老虎/鱷魚和大蟒蛇, 這三個名單上的主角, 最後還是缺席了. 佑佑顯得有些失望, 媽咪答應下次再帶他到動物園看這些動物, 佑佑才開心些. 從早上9點多到下午4點左右, 我們已見到約30幾種的猿/猴/猩猩/狒狒和金剛. 就像是認路一般, 媽咪對這5種猴類還是分不太清楚. 讓媽咪感到開心的是, 佑佑並未被搞混, 雖然第一次見到真實的"黑猩猩"及"黑長臂猿"和"小猴子"..., 他都會主動告訴媽咪這是什麼動物, 而且正確無誤. 就這樣, 母子倆逛到快5點動物園即將關門的前一刻, 才急忙的衝去還推車. 然後搭捷運趕往6點與青怡的晚餐約會. 青怡像餐廳要到一個超級大包廂, 整個包箱就只有我們5個人. 佑佑和Eric哥哥開心的在包廂中追逐玩遊戲和拋坐墊. 後來由於佑佑已經開始想睡了, 我們便提早回家了. 今天又是充實有趣的一天~ ^^https://bb5.babyhome.com.tw/UPLOAD2/40211/40211.8810681.16812.wmv

2005年10月30日
公開
9

馬拉松式的逛街

今天可說是佑佑出生至今媽咪逛街最瘋狂的一天... 當然佑佑也跟著媽咪南征北討, "鬚眉"不讓"巾幗"的表現, 果真潛力無窮喔~ 搭捷運逛街去~ 首先是和"無緣阿姨"相約於新光南西吃中飯, 酒足飯飽之後便開始展開一連串的逛街行程. 此外, 將快過期的"衣蝶"禮券趕在週年慶期間花光, 也是今天的目的之ㄧ. 就這樣又逛了一次衣蝶本館和S館, 禮券還是一毛不少的在身上. 媽咪和阿姨共同的想法都是"怎麼會有人尾牙抽獎是送衣蝶的禮券呢? 真的有想花也花不下手的感覺". --" 失望之餘, 只好繼續轉戰路邊攤和捷運地下街... 無緣阿姨 & 佑佑 阿姨買了一套溫馨的床包組, 希望這套床組能帶給她好運, 生個可愛的小寶寶. ^^ 傍晚時分阿姨先行離開, 剩下意猶未盡的媽咪牽著佑佑繼續逛街. 走呀走著~ 突然間佑佑被遠方優美的音樂旋律吸引住了, 走近一看原來是有人在地下街演奏手風琴. 由於好奇心加上興趣的驅使, 佑佑仔細聆聽著手風琴師的表演, 感覺非常的認真且投入, 駐足了將近20分鐘才依依不捨的離開. 技藝高超的手風琴師 v.s. 喜愛唱日本歌曲的路人甲爺爺 就這樣, 媽咪又帶著他逛回衣蝶本館, 而後朝新光三越邁進. 媽咪在新光6樓兒童館跟幫佑佑買了2套"Voila"的木製積木組, 這也是我們今天第一個戰利品. 隨後佑佑在兒童遊戲區開心的跑跳玩樂, 媽咪見時間已經將近晚上9點, 便打電話跟在火車上的Daddy相約於火車站碰面. 結果火車Delay, Daddy要10點20分才會抵達台北. 鱷魚寶寶 (新光南西店) 於是媽咪又帶著佑佑第三度邁入衣蝶, 抱持著再不花完禮券決不踏出大門口的決心. 終於在最後的剩10分鐘打烊的關鍵時刻, 媽咪買了一雙鞋交差了事. 耶! 母子倆接著又從中山站沿著地下街走到台北車站. 我們邊走邊欣賞彩繪的鐵門(因為幾乎都打烊了:P), 佑佑不斷好奇的指著鐵門上的圖案問"這是什麼?". 最近佑佑在外面最常講的一句話就是"這是什麼?". 媽咪也很喜歡聽到他問這一句話, 雖然需要不斷回答他, 甚至是重複好幾次相同的問題, 不過這代表佑佑開始有著好奇的求知慾了, 希望他能一直持續下去. ^^ 時間算得剛剛好, 抵達台北車站時已經是10點10分. 媽咪和佑佑在長椅上玩著剛買的積木組, 沒一會兒Daddy就到了~ 佑佑興奮的緊緊抱著幾天不見的Daddy, 還親了Daddy好幾下. 真可愛! 從捷運站走回家的途中, 經過遷址前的舊校門口, 佑佑突然指著它對媽咪說"青怡". 媽咪覺得很訝異, "青怡"是在佑佑1歲1個月以前離校的. 難道他真的記得以前的事嗎? 還是... 此外, 這也是他第一次直呼"青怡"的名諱, 媽咪以前從未聽他喊過青怡的名字. 呵~

2005年10月29日
公開
7

散步~

傍晚, 為了滅絕跳蚤, 媽咪決定濆灑除蚤劑. 怕毒性傷及佑佑, 因此便帶著他到戶外"避風頭". 佑佑開心的跟著媽咪到處閑晃, 街上到處都是參加學校萬聖節的活動而刻意裝扮的小哥哥和小姐姐, 濃郁的氣氛讓人感覺很歡愉且熱鬧. 我們走到上次聚餐的地點"古早傳說"用餐. 可惜的是, 魚池的水都被抽乾了, 不過餐點和茶品還是一樣很夠味. 佑佑最近食慾不振, 讓媽咪有些擔心, 希望他能早點度過這個黑暗期~ 回復以往"好吃"的本性. 因為 "能吃!會吃!好吃!" 可是佑佑最大的優點呢! 用餐完畢, 媽咪本想帶他到樂華夜市坐電動搖搖車, 但此番好意隨即被佑佑否決, 他只想散步回家. 返家途中, 佑佑被玩具店的小汽車吸引, 毫不考慮的往店裡衝, 不過到也乖巧的只是觀看而未動手或吵著要買. 反倒是媽咪壞了自己平時的規定, 主動買了1盒迴力車給他. 因為1盒裡有10種小汽車, 包含了液槽車和砂石傾倒車等... 此外, 100元的價碼也是讓媽咪心動的原因之ㄧ. 回家後, 母子倆將9台車排排站(其中一台有瑕疵)開始比賽誰跑的遠, 佑佑開心且興奮的大叫, 還會幫跑最輸的車偷渡到終點, 但無奈那輛"阿斗"車, 不是翻車就是轉彎回起點, 在歷經幾番折騰之後, 才將它順利歸隊. 看來這小子還是挺善良的~ ^^跟隔壁廂房裡的小妞打招呼小妞對他回眸一笑. 瞧! 這小子開心的表情.近妞情怯, 有點靦腆~兩顆大門牙

2005年10月28日
公開
13

殺蟑螂

佑佑最近晚上就寢時間有些不正常, 有時還拖到12點才肯乖乖上床. 為了讓他養成定時早睡的好習慣, 媽咪這幾天都於9點多開始哄他入眠. 今晚哄了半個多小時, 就在他那沉重的眼皮快要閉閤之際, 被Daddy突如其來的電話鈴聲給吵醒了. 佑佑馬上爬起來, 嘰哩咕嚕且毫無睡意的跟媽咪以及電話那頭的Daddy說了一堆聽不懂的話. 突然間, 媽咪見他眼睛一亮, 朝大門上方的牆壁猛然一指, 然後大聲的問"那是什麼?". 近視的媽咪回過頭一看, 只見白色的牆面上有一個黑色的東西, 求證之後果真是隻大蟑螂. 這是佑佑出生至今第2次在家看到蟑螂. 第1次是3個月前, 一隻已經死在書房裡的德國小蟑螂. 媽咪本能衝到壁櫃旁, 拿出電蚊拍朝蟑螂電擊, 但牠最後還是負傷逃逸了, 一溜煙的躲進剛打包好箱子間的縫隙. 媽咪見大勢已去, 決定先安撫佑佑入睡後再想辦法殺蟑. 因此跟佑佑說"噓~ 我們不要說話喔~ 蟑螂會聽到; 而且你的眼睛要閉起來, 不然蟑螂看到你的眼睛睜開, 牠就不敢出來了. 還有要將燈關掉, 因為蟑螂喜歡黑, 這樣他才會跑出來". 不疑有他的佑佑, 馬上就答應媽咪關燈的要求. 只是還是一直翻來覆去, 眼睛也不時偷偷睜開來, 最後還撒嬌的要媽咪抱他. 黑暗中, 佑佑突然又指著另一面牆壁大叫"蟑螂在那裡!", 然後又接著說"跑走了". 過了不久, 媽咪的背部感覺有異狀, 一開始以為是佑佑的手在碰媽咪, 直到後來感覺越來越明顯, 而且佑佑的手已經被拿到兩側... 媽咪將佑佑放回地墊上, 隨即拼命的甩動身體, 果真將剛才那隻大蟑螂甩到地上. 真噁心~ @@ 這一回蟑螂可沒那麼幸運了, 被電擊後慘遭丟馬桶溺斃. 佑佑見蟑螂在馬桶裡掙扎游泳, 說了幾句"蟑螂死掉了", 便心滿意足的倒頭就睡. ^^

2005年10月27日
公開
8

親師座談會

終於等到今天的親師座談會了, 不過感覺此次的重點是擺放在"儲萱"的演講而非跟園方直接溝通問題點. 雖然儲博士今天所講的內容, 媽咪先前大致都已經接觸過, 但還是感覺獲益良多. 其中又以一句"放手吧! 讓孩子自己去嘗試, 只要他在不影響其他人的前提下, 都是可以接受及容忍的". 這句話, 讓媽咪頓時感覺找到教導佑佑的圭臬及準則. 簡短的一句話, 卻已包含及融合了許多教育的理念於其中, 將抽象化為實際. 會後, 媽咪問了有關"如何引導注意力不集中孩子學習"的問題, 雖然先前儲博士舉了一堆名偉人(愛因斯坦/ 愛迪生/ 湯姆克魯斯...)都有此狀況, 不過畢竟這些人是千百年來少許的特例, 媽咪若已這些名人來安慰自己, 可能反而錯失了糾正的時機, 還是實際點找出最佳的方法吧! 儲博士建議媽咪採取"少量多餐"的方式讓佑佑吸收消化, 重點是"不強求". 因為強求反而會壞了他求知的胃口. 這點媽咪是非常的認同的, 不過也要先學著控制自己的急性子, 如儲萱一開始提到"希望孩子變成什麼樣的人, 自己就得先變成那樣的人". 看來最先要改變的人是媽咪囉~ :P 今晚很開心遇到好久不見的金美和金玲老師, 她們都是和善的好老師. 媽咪考慮了一下, 還是雞婆的告訴金美有關芷芷爸爸過世的消息. 她非常的驚訝, 因為芷芷爸媽前陣子還有跟她連絡. 世事真的很難預料啊~ 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