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acebook pixel code

小蓮媽咪

日期

#Tag

拉肚子的食療

2008年03月04日
公開
42

寶寶腸胃不適、拉肚子,是小兒科第二常見的病症。大致可分為:感染性的腸胃發炎,如病毒(輪狀病毒、腺病毒等)或是細菌(大腸桿菌、傷寒桿菌、金黃色葡萄球菌、沙門氏菌等)引發;感染性的腸胃炎經常伴隨著發燒、嘔吐等症狀。 非感染性的腸胃炎,如牛奶蛋白、雞蛋等引起的食物過敏,或乳糖部耐受性,或腸胃功能失調等,引起的症狀一般不會發燒、嘔吐,不過也會有脹氣、食欲不佳等症狀。非感染性的腸胃炎,一般都會以慢性(超過兩個星期)表現。 ==拉肚子的原因與療程== 感染性的腸胃發炎是引起拉肚子最常見的原因,一般約需經兩天的時間,發燒與嘔吐的症狀會緩解,拉肚子則約持續一個星期左右。 整個病程約需一個星期左右才會結束,這是因為小腸中充滿了絨毛,主要作用是增加絨毛表面面積以更便利來吸收養分。絨毛細胞約每七天換新一次,亦即每星期新生的絨毛細胞就漸漸成熟發揮功能,然後老化死去,就如同皮膚一樣,底層的新細胞一天一天的成熟,變成成熟的表皮細胞,然後變成角質層細胞,進而剝落;只是腸道的換新周期是七天,而皮膚約二十一天。因此,腸胃發炎時,如果好好休息,腸黏膜細胞沒有過度負荷,通常七天就會痊癒。 無論是急性或慢性,感染性或非感染性的腸胃炎,可以額外補充單純的活的腸益菌,如製成藥粒狀或粉狀,尤其是服用不會被胃酸破壞的腸益菌最佳。目前最能抵抗胃酸的是乳酸桿菌GG,此菌能安全的抵達腸道而繁殖。 在醫學的研究報告上,常益菌可以抑制不正腸菌的繁殖。因此,當腸道發炎,適當的補充此菌可以快速的恢復腸道的功能,縮短腸胃炎的時間。 ==選擇食材的原則== 絕對不宜的食物與急性嘔吐期相同,如雞蛋、蒟蒻、竹筍、大白菜、牛奶與乳製品、糯米等難消化或容易脹氣的食物,以及生食水果與蔬菜。 其他太過油膩、太甜、辛辣、油炸的食物也是禁忌。 選擇食材原則如下: 1.容易消化的食材:如白米、雞腿肉、瘦豬肉、魚肉、白麵條等。 2.幫助腸子吸收營養與水分的食材:如蘋果、山藥、白朮、蓮子、鳳梨、少量菱角、蘿蔔等。 3.活性的腸益菌:急性拉肚子期間,不宜飲用優酪乳、優格、養樂多等,至慢性腹瀉或恢復期,才可以少量補充。此時應給予藥粒狀或粉劑的腸益菌。 ==食材份量== 食譜3.燉蘋果泥的食材是約以寶寶一天的分量為主,若是家裡成員也想食用,則可以依家庭的成員人數,酌量增加。原則是以一天的分量為宜。 食譜1.與2.粥類食材的準備份量約以兩位大人的食量為主,若是換算成寶寶的分量,則是嬰幼兒四餐的分量,但急性嘔吐期的餵食,應再減半。所以,若以書中食材的分量,則是八次餵食的分量,可以依家庭的成員人數,酌量減少或增加。原則是以一餐,或是寶寶一天的分量為宜。 急性的拉肚子期間,烹調方法宜以煮、燉、滷為宜。忌油炸、炒、過多的油煎等。慢性期則可以微量油煎或炒來改變一下烹調的方式,以免一成不變的稀飯,使寶寶覺得厭惡。 ==健康食譜1.清湯粥== 適合月齡/6個月以上 此料理與急性嘔吐食的料理相同,可參考嘔吐篇(後面會介紹)的淡雞湯,並加入少量的白米,煮成非常稀的稀飯。急性初期只取湯汁餵食而不含飯粒服用,若是拉肚子的次數一天少於三次時,則可以食用飯粒。 材料:白米一碗、嫩薑二至三薄片 調味料:米酒一小匙 做法: 1.將白米洗淨,嫩薑切片放入滷包中 2.盛約一千cc的水加入嫩薑滷包與白米,大火煮沸後,轉小火燉至米爛 3.取出滷包,即可服用 您也可以這樣做 方法1:料理淡雞湯時,全雞亦可以用帶軟骨的排骨、魚片或吻仔魚,依同樣的做法,燉出無油清湯,再加入白米煮爛 方法2:或用大骨,依同樣的做法,燉出無油大骨湯,再加入白米煮爛 方法3:或用全雞、嫩薑、米酒熬湯,取湯加入白米,煮成很稀的稀飯,亦可 ==健康食譜2.火腿粥== 適合月齡/9個月以上 此食材為腸胃炎恢復期(及拉肚子的次數一天少於三次,且已經有消化的大便,如成形或糊狀,不全是稀水便),或是慢性的腹瀉時,幫助恢復腸胃功能的料理,不適於急性期服用。 此料理若不加火腿,六個月以上的寶寶就可食用。 材料:紅茶葉二公克、白飯一碗、火腿二百公克、大蒜二粒 做法: 1.先將紅茶葉與大蒜分別裝入滷袋,火腿切絲或切碎 2.盛約一千CC的水,加入白飯與兩滷包,大火煮沸後轉小火,煮約十分鐘後,將滷包取出 3.加入火腿絲,仍以小火煮至白飯熟爛,約三十分至一個小時,稀飯的軟硬可自行斟酌 您也可以這樣做 方法1:白朮與去皮和脂肪的雞肉,與白米一起煮稀飯,亦可達到同樣輔助效果。 方法2:蘿蔔、山藥或馬鈴薯等,亦可以與魚肉、雞肉、瘦豬肉或瘦牛肉熬湯,再與白米煮成稀飯,亦可達到同樣輔助效果 方法3:方法2的食材亦可以滷或燉,也可達到同樣輔助效果 方法4:兩歲以上的寶寶,亦可用少量的油炒山藥與旗魚片,一可達到同樣輔助效果 ==健康食譜3.燉蘋果泥== 適合月齡/4個月以上 此食材也是適合腸胃炎恢復期,或是慢性的腹瀉時,幫助恢復腸胃功能的料理。因此,在此階段不宜生食。 不適於急性期服用 材料:蘋果一粒 做法: 1.先將蘋果洗淨、削皮,直切八片再橫切成十六片,去核 2.將蘋果放入碗中,加蓋或用錫箔紙包蓋碗口,放入加約一兩碗水的電鍋或燉鍋中,燉至蘋果熟爛 3.用湯匙將熟蘋果壓成泥狀,即可服用。若怕酸味,可再加點果糖,但不可加蜂蜜 您也可以這樣做 以下料理適合六個月以上寶寶食用 方法1:栗子十粒、同樣的燉法,亦可達到一樣的輔助效果 方法2:或將蘋果與米飯一起煮成甜粥,亦可達到同樣輔助效果 方法3:蓮子與米飯煮成粥,亦可達到同樣輔助效果 ==居家生活照顧小秘訣== 了解病情做好適當的處理就不用擔心,尤其要了解一天的禁食不會影響寶寶的發育,這個時候讓腸子休息是最重要的。寶寶拉肚子的餵食方式也與【嘔吐篇】的方式雷同,當可以開始進食時,則應以三分飽為宜。嘔吐的症狀完全消失後,再慢慢的增加至六分飽。若發現大便的形狀、次數與味道跟平常不一樣,或是大便帶血的情況,那就表示病情已經很嚴重,勢必要找醫師了。

嘔吐的食療

2008年03月04日
公開
38

寶寶腸胃發炎最早出現的症狀,通常就是嘔吐,有時也會因為胃功能的異常引起,例如一下子吃得太多,導致腸胃無法承受,消化不良,或是支配胃部的交感與副交感神經失調等。 如果寶寶有嘔吐症狀的話,應該先帶給醫師診察再配合醫師開的處方,並餵食少量約30到50CC的電解質液,十五分至三十分鐘餵食一次。一歲以內的幼兒,電解質水不能以運動飲料代替,否則會產生電解質不平衡 ==嘔吐的原因== 通常病毒感染引起的腸胃炎嘔吐,經過適當的處理與照顧後,約六小時至一天的時間就會改善,但是要注意的是,如果此時給予一般的食物,或是吃得太急、太快,還是會造成腸胃不適、消化不良,如此嘔吐的症狀就會持續。 因此,這一段時間如何「吃」,就顯得特別的重要。當然,如果寶寶連吃藥都會吐的話,務必到醫療院所做進一步的處置。「進食」就必須暫時的、完全的禁止。 腸胃炎導致的嘔吐以電解質水餵食為主,因此幾乎無料理可言,不過,當嘔吐稍微緩解後,本章會稍加說明與舉例適合的料理。但本章的食材與料理,是以胃功能失調引起的消化不良為主,所以,平時如果寶寶出現噁心、嘔吐的症狀時,可以以本章的料理,配合醫師的處方來加以輔助性的改善。 ==選擇食材的原則== 雞蛋、蒟蒻、竹筍、大白菜、牛奶、乳製品、糯米等,難消化或容易脹氣的食物,以及生食水果與蔬菜絕對不宜;其他太過油膩、太甜、辛辣、油炸的食物也是禁忌 選擇食材的原則如下: 1.容易消化的食材:如白米、雞腿肉、瘦豬肉、魚肉、白麵條等。 2.幫助胃排空(及消積)的食材:生薑少量、洋菇、山楂、陳皮、金桔、柿子、蘿蔔、紅麴、茴香等 3.健胃的食材:如山藥、紅豆、碗豆少量、蓮子、白木耳等。 ==食材的分量與烹調原則== 食譜1.淡雞湯的食材約以寶寶一天的分量為主,若是家裡成員也想食用,則可以依家庭的成員人數,酌量增加。原則是以一天的分量為宜 食譜2.平胃粥與食譜3.扁藥泥食材的準備分量,約以大人兩人分的食量為主,若是換算成寶寶的分量則是嬰幼兒四餐的分量,但急性嘔吐期的餵食,應再減半,所以若以書中食材的分量,則是八次餵食的分量。所以,可以依家庭的成員人數,酌量減少或增加。原則是以一餐,或是寶寶一天的分量為宜。 烹調方法宜以煮、燉、滷為宜。忌油炸、炒、過多的油煎等。胃功能不佳、嗝逆或打嗝的症狀,亦可以以微量油煎或炒的方式烹調。 ==健康食譜1淡雞湯== 適合月齡/6個月以上 此料理為急性嘔吐期的流質主食。如果寶寶已經過了急性期,亦可以加入少量的白米,煮成非常稀的稀飯服用。 材料:雞半隻、嫩薑二至三薄片 調味料:米酒一小匙 做法: 1.先將雞洗淨去頭、腳與內臟,放入沸水川燙過 2.盛約1千CC的水,加入嫩薑與川燙過的雞,大火煮沸後,去掉浮在水面的泡泡並加入米酒,轉小火燉約一小時 3.取出雞與嫩薑,並將浮在湯上面的雞油以料理的吸油紙吸除,剩清澈的湯汁,即可服用 您也可以這樣做 方法1:全雞亦可以用帶軟骨的排骨、雞腿肉、雞塊、魚片、吻仔魚,依同樣的做法,燉出無油清湯。 方法2:或用大骨,依同樣的做法,燉出無油大骨湯 方法3:或只用白米與水煮成很稀的稀飯,只取湯汁餵食而不含飯粒,亦可 ==健康食譜2.平胃粥== 適合月齡/6個月以上 平時胃功能不佳、嗝逆或打嗝時,可以做為輔助的料理 材料:a.蓮子二十公克、陳皮二公克、紅棗五粒 b.白米一碗(或白飯二碗) 做法 1.先將材料a洗淨後,浸泡約二十分鐘以上,切碎丁 2.盛約一千CC的水加入洗淨的白米,煮熟後轉小火加入切碎的材料a,煮約三十分鐘,白米須花較長時間燉煮 3.若是給嬰幼兒食用,可以不必再加其他酌料,若給較大孩童則可添加少量鹽 您也可以這樣做 方法1:單用蓮子與白米,亦可達到同樣輔助效果 方法2:枸杞少量,適量的豆鼓取代其他食材,亦可達到同樣輔助效果 方法3:柿餅一個與白米一起煮,亦可達到同樣輔助效果 ==健康食譜3.扁藥泥== 適合月齡/6個月以上 此食材適合微吐並伴有脹氣與輕微拉肚子,但不是拉水便的情況下服用 材料:山藥二百公克、四季豆仁五十公克、砂糖八公克 做法: 1.先將山藥與四季豆洗淨,山藥切成約二公分大的丁狀 2.盛約五百CC的水煮沸後,先加入四季豆仁,煮約十五分後,再加山藥丁,待兩者食材都熟嫩後(可用筷子叉入山藥丁,當很容易穿過山藥丁時即是煮熟),撈起山藥丁與四季豆仁 3.將山藥丁與四季豆仁加入砂糖,混合均勻並壓成泥狀,即可餵食 您也可以這樣做 方法1:以紅豆取代山藥,亦可達到同樣的輔助效果 方法2:或只以山藥與白米煮成稀飯,亦可達到同樣輔助效果 方法3:如果不是四季豆的季節可用青豆仁,皇帝豆取代 ==居家生活照顧小秘訣== 腸胃道出問題時,最需要一定的時間來復原,不按程序給寶寶餵食,反而無法讓受傷的細胞修復。所以當可以開始進食時。應以三分飽為宜。嘔吐症狀完全消失後,再慢慢的增加至六分飽。 若餵食太急可能會導致慢性的腸胃吸收不良,如此更是得不償失。要是寶寶有持續嘔吐或脫水的現象,則應立即送往醫療院所檢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