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acebook pixel code
寶寶爬爬搬搬趣味競賽!孩子人生中的第一場賽事!熱烈報名中~

小紘紘媽咪

他的寶貝

日期

#Tag

易嘴破者平日不妨多喝解毒抗菌茶

2008年07月16日
公開
8

 天氣愈來愈熱,醫院門診中,嘴破病人也跟著變多,台北市立聯合醫院中醫院區主治醫師楊素卿指出,夏季病毒多外,人也容易肝火又旺,近來口腔潰瘍的患者已經增加將近1成,許多人甚至反覆潰瘍,嚴重影響生活品質。  一位30歲的許小姐,因為舌頭邊及下嘴唇潰瘍,講話和吃東西時,一碰傷口就疼痛不堪,最近因天氣炎熱,睡眠不足、胃口差,反覆發作後,她才到醫院求治,中醫師診療發現,是因為陰津不足,虛火上炎,才會嘴破。  楊素卿表示,臨床觀察發現嘴破有因病毒侵襲,或內在失調;因感染病毒者,會有心情鬱結,睡眠不足,肝火上升等情形,屬於肝火旺盛型;因為貧血,營養不良,長期熬夜,工作過度疲勞,則屬虛火上浮型;飲食不節,喜食辛辣、燒烤食物或生冷、冰品,屬於脾胃濕熱型。  楊素卿說,使用黃連、川七等藥材治療嘴破,3天就能收到效果,不過,要避免復發,還是要與辨證相結合,才能取的好療效,像是肝火旺盛型,一般病程較短,瘡口潰爛,瘡面呈黃色或黃紅色,黏膜充血水腫,伴見煩燥、口渴、大便秘結、小便較黃、自覺體內有熱,舌質紅疼,治療適用龍膽瀉肝湯加味。  楊素卿指出,嘴破影響生活品質,易嘴破者平日不妨多喝解毒抗菌茶,可清熱解毒,提升免疫力,預防嘴破。材料有綠豆1手把、生甘草2錢、金銀花3錢、黃耆3錢,加水1000cc煮成茶水,冷服頻飲。 【轉載:中國時報 】

聰明說話35招

2008年07月15日
公開
17

CHEERS快樂工作報 2008.06.11 文�吳凱琳 職場的應對進退要小心,以下歸納出35項國內外溝通專家的建議,幫助你學會說對話,贏得好人緣,拉抬職場身價。 讚美時,你該說…… 1.讚美行為而非個人。 舉例來說,如果對方是廚師,千萬不要說:「你真是了不起的廚師。」他心裡知道有更多廚師比他還優秀。但如果你告訴他,你一星期有一半的時間會到他的餐廳吃飯,這就是非常高明的恭維。 2.透過第三者表達讚美。 如果對方是經由他人間接聽到你的稱讚,比你直接告訴本人更多了一份驚喜。相反地,如果是批評對方,千萬不要透過第三者告訴當事人,避免加油添醋。 3.客套話也要說得恰到好處。 客氣話是表示你的恭敬和感激,所以要適可而止。有人替你做了一點點小事,你只要說「謝謝。」、「對不起,這件事麻煩你了。」至於「才疏學淺,請閣下多多指教。」這種缺乏感情的客套話,就可以免了。 4.面對別人的稱讚,說聲謝謝就好。 一般人被稱讚時,多半會回答「還好!」或是以笑容帶過。與其這樣,不如坦率接受並直接跟對方說謝謝。有時候對方稱讚我們的服飾或某樣東西,如果你說:「這只是便宜貨!」反而會讓對方尷尬。 5.有欣賞競爭對手的雅量。 當你的對手或討厭的人被稱讚時,不要急著說:「可是……」,就算你不認同對方,表面上還是要說:「是啊,他很努力。」顯示自己的雅量。 批評時,絕不要…… 6.批評也要看關係。 忠言未必逆耳,即便你是好意,對方也未必會領情,甚至誤解你的好意。除非你和對方有一定的交情或信任基礎,否則不要隨意提出批評。 7.批評也可以很悅耳。 比較容易讓人接受的說法是:「關於你的……,我有些想法,或許你可以聽聽看。」 8.時間點很重要。 千萬不要在星期一早上,幾乎多數人都會有「星期一憂鬱」的症狀。另外也不要在星期五下班前,以免破壞對方週末休假的心情。 9.注意場合。 不要當著外人的面批評自己的朋友或同事,這些話私底下關起門來說就好。 10.同時提出建議。 提出批評之外,還應該提供正面的改進建議,才可以讓你的批評更有說服力。 回話時,要小心…… 11.避免不該說出口的回答。 像是:「不對吧,應該是……」這種話顯得你故意在找碴。另外,我們也常說:「聽說……」,感覺就像是你道聽塗說得來的消息,有失得體。 12.別回答「果然沒錯!」 這是很糟的說法,當對方聽到這種回應時,心中難免會想:「你是不是明知故問啊?」所以只要附和說:「是的!」 13.改掉一無是處的口頭禪。 每個人說話都有習慣的口頭禪,但會容易讓人產生反感。例如:「你懂我的意思嗎?」、「你清楚嗎?」、「基本上……」、「老實說……」。 14.去除不必要的「雜音」。 有些人每一句話最後習慣加上「啊」等語助詞,像是「就是說啊」、「當然啦」,在比較正式的場合,就會顯得不夠莊重穩重。 15.別問對方「你的公司是做什麼的?」 你在一場活動遇到某個人,他自我介紹時說自己在某家公司工作。千萬別問:「你公司是做什麼的?」這項活動也許正是他們公司舉辦的,你要是不知道就尷尬了。也不要說:「聽說你們做得很好!」因為對方可能這季業績掉了3成。你應該說:「你在公司擔任什麼職務?」如果不知道對方的職業就別問,因為有可能他沒工作。 16.別問不熟的人「為什麼?」 如果彼此交情不夠,問對方「為什麼?」有時會有責問、探人隱私的意味。例如,「你為什麼那樣做?」、「你為什麼做這個決定?」這些問題都要避免。 做面子,給別人…… 17.別以為每個人都認識你。 碰到曾經見過面,但認識不深的人時,絕不要說:「你還記得我嗎?」萬一對方想不起來,就尷尬了。最好的方法還是先自我介紹:「你好,我是×××,真高興又見面了。」 18.拒絕也可以不失禮。 用餐時,若主人推薦你吃某樣你不想吃的東西,可以說:「對不起,我沒辦法吃這道菜,不過我會多吃一點××。」讓對方感受到你是真心喜歡並感謝他們準備的食物。如果吃飽了,可以說:「這些菜真好吃,要不是吃飽了,真想再多吃一點。」 19.不要表現出自己比對方厲害。 在社交場合交談時,如果有人說他剛剛去了紐約1星期,就不要說上次你去了1個月,這樣會破壞對方談話的興致。還不如順著對方的話,分享你對紐約的感覺和喜愛。 20.不要糾正別人的錯誤。 不要過於雞婆地糾正別人的發音、文法或事實,不僅會讓對方覺得不好意思,同時也顯得你很愛表現。 21.不懂不要裝懂。 如果你對談話的主題不了解,就坦白地說:「這問題我不清楚。」別人也不會繼續為難你。如果不懂還要裝懂,更容易說錯話。 看臉色,別衝動…… 22.掌握1秒鐘原則。 聽完別人的談話時,在回答之前,先停頓1秒鐘,代表你剛剛有在仔細聆聽,若是隨即回話,會讓人感覺你好像早就等著隨時打斷對方。 23.聽到沒有說出口的。 當你在傾聽某人說話時,聽到的只是對方知道、並且願意告訴你的。除了傾聽,我們還必須「觀察」。他的行為舉止如何?從事什麼工作?如何分配時間與金錢? 24.時間點對了,什麼都對。 當你有事要找同事或主管討論時,應該根據自己問題的重要與否,選擇對的時機。假若是為個人瑣事,就不要在他正埋頭思考時打擾。如果不知道對方何時有空,不妨先寫信給他。 去尷尬,有方法…… 25.微笑拒絕回答私人問題。 如果被人問到不想回答的私人問題或讓你不舒服的問題,可以微笑地跟對方說:「這個問題我沒辦法回答。」既不會給對方難堪,又能守住你的底線。 26.拐彎抹角回絕。 許多社交場合,喝酒總是無法避免。不要直接說:「我不喝酒。」掃大家的興。不如幽默地說:「我比較擅長為大家倒酒。」 27.先報上自己大名。 忘記對方的名字,就當作是正式場合,向對方介紹自己的名字或拿出名片,對方也會順勢報上自己的大名和名片,免除了叫不出對方姓名的窘境。 28.不當八卦傳聲筒。 當一群人聊起某人的八卦或傳言時,不要隨便應聲附和,因為只要說出口的話,必定會傳到當事人耳中。最好的方法就是不表明自己的立場,只要說:「你說的部份我不太清楚。」 29.下達「送客令」。 如果你覺得時間差不多該結束談話或送客,但對方似乎完全沒有要起身離開的意思,可以說:「不好意思,我得打通電話,時間可能有點久……」,或是:「今天真的很謝謝你來……」。你也可以不經意地看看自己的手錶,讓對方知道該走了。 30.讓對方覺得他很重要。 如果向前輩請求幫忙,可以說:「因為我很信任你,所以想找你商量……」讓對方感到自己備受尊敬。 評部屬,要恰當…… 主管如何和部屬溝通,才能說得恰到好處又不傷關係?資誠企業管理顧問公司進行內部教育訓練時,教導新手主管5項溝通守則。 31.直接描述現狀。 和部屬意見不同時,不要直接批評,而要說明不同點在哪。 32.尋求解決。 如果部屬績效不佳,應該要詢問他可以如何解決,不要採取威脅態度。 33.主動表達幫忙。 如果一時之間無法解決部屬的問題,不要說「這種事先不要來煩我」,而是告訴他「我知道有誰可以幫忙」。 34.說話語氣要平等。 主管切忌說「我有十幾年的經驗,聽我的就對了。」比較好的說法是:「這方法我用過,而且很有效,你要不要試試看?」 35.彈性接納部屬意見。 即使你心有定見,也不要對部屬說:「這些建議都考慮過了,不必再多說。」還是應該給部屬機會,對他說:「關於這個問題,我已有了腹案,不過仍想聽聽你的看法。」

陳藹玲:當了母親 才懂盡人事、聽天命

2008年07月07日
公開
6

節錄【2008-06-30/商業周刊/1075期/P.084 】 4個孩子給富邦長媳的修煉功課 當了20年富邦蔡家媳婦,陳藹玲帶孩子,捨棄菁英教育,選擇了平凡教養,給孩子「自信與愛」,勝過任何金湯匙。 十三歲的翰翰,雖然不能講話、不能走、不能坐,但他誕生以來,就像一個小天使,凝聚了富邦金控董事長蔡明忠全家的向心力。 翰翰很喜歡聽音樂,蔣勳的《細說紅樓夢有聲書》CD,他更聽了不下百遍。每天中午,富邦文教基金會執行長、蔡明忠的妻子陳藹玲,都要陪這個心肝寶貝吃完中飯,才到基金會上班。晚餐後,他們常帶翰翰出去散步。知子莫若母,只要翰翰眼睛眨一眨,陳藹玲就知道他的意思。 陳藹玲邊說話,邊揮舞著雙手。這雙手精瘦,手背上露出幾道深沉細紋;那是一雙平凡母親的手。 雖然她曾經是知名主播,先生是台灣第三大金控掌門人,管理一兆八千億資產,旗下有一萬三千名員工,但他們家卻奉行「平凡教養學」。 從小學開始,他們的孩子並沒有被送出國,也沒有進入許多財團子女就讀的北市私立復興小學。國中,孩子們照樣考學測、基測,念學區裡的師大附中;老二自己想更有紀律,因此選擇念延平中學。 去年,大女兒高中畢業,捨棄東岸的常春藤名校,自己選擇赴美就讀加州的大學;今年二兒子自己決定出國念高中,挑了一所夏威夷的私立高中,同樣也沒進入貴族學校。更妙的是三女兒,她在校成績平平,但自修日文、畫漫畫。有一天,她告訴陳藹玲她畢業後想念育達商職、復興美工。「我說好啊,只要妳覺得能夠發揮妳的長處,」陳藹玲如此反應。 身為豪門媳婦,陳藹玲為子女選擇平民、自由的教育。雖然她自己一路優秀,念的是北一女、政大新聞系。然而,「國中念聖心,那是我一輩子最快樂的時光;高中念北一女,是我最痛苦的時候,因為學校裡,每個人都只想著I ll beat you! I ll beat you!(我要打敗你!)」 一路走來,陳藹玲更確定,從家庭生活中學習「自信與愛」的平民教育觀,足以勝過任何一支金湯匙。 這一天,脂粉未施的陳藹玲,跟我們坦誠分享豪門媳婦光環下,一位平凡母親的二十年教養心得。她說,「當媽媽之前,我學會盡人事;當媽媽之後,我懂得聽天命。」以下是專訪紀要: 孩子像種籽,每顆都獨一無二 給他時間、給他對的養分,然後耐心等待。 《商業周刊》問(以下簡稱問):為蔡家養育第三代,責任重大,尤其你孩子們在學校成績並非都是名列前茅,也會出現二、三十名的情況,妳怎麼面對這些成績單? 陳藹玲答(以下簡稱答):父母親不只要教育小孩,更要教育自己。小孩是個體,跟你沒有附屬關係,他雖然遺傳你的基因,但他的內心世界是獨一無二的。你能夠給他的就是價值觀,但他是怎樣的人就是怎樣的人,他要成為怎樣的人,是他要自己負責,不能改變他。 我是佛教徒,所以我認為,孩子都是個人,擁有累世不同的因緣和學習,這輩子剛好與我有這個緣分成為親子。但不代表他要成就你的想法,他們有獨立的想法。 問:但是人免不了會比較,尤其你們處在社會金字塔頂端,孩子的表現很容易被外界拿來比較? 答:(笑)我不知道,因為我從小父母親不會特別逼我。我覺得最重要的是self-motivation(自我動機),如果他沒有動機,你就算現在給他很多資源和規範,一旦外在環境改變,壓力一沒有,他就,咻,不知跑哪去了! 問:那妳要怎麼激發小孩的動機?譬如你兒子? 答:我的方法是不斷創造機會,用機會教育。比如說我會跟他分享,看書、看電影,一定要用說故事的方式,給他一個情境,讓他去感受。他現在在國外念書,我只要看了一些好的文章、好書,就會剪報,把書一起送去,然後跟他討論,抓到機會就討論。 問:效果如何? 答:我覺得這就像種種籽,你才種下去,不能期望下一秒鐘、第二天,就會長大(拍桌子)。要給他時間、給他對的養分,照顧的工夫很重要。 別忘記喔,這個種籽種下去以後會怎樣,不知道。你必須要透過長期觀察,每個小孩的種籽都不一樣,需要的時間環境都不一樣。 每個人有不同的性,然後你要給他耐心、愛心,父母親常常不是沒有愛心,而是先失去耐心。 不用成績單決定親子關係 因為再出色,也不過柴米油鹽醬醋茶。 問:當孩子讓妳最頭痛的時候,妳不會抓狂脫口而出,「你爸、你媽都是台大、政大的,你考這成績」? 答:不用抓狂就會講啦……(笑),但不能讓自己的價值觀受到影響。比如說,我是北一女出來的,許多當時出色的學姐,現在在哪裡?跟我一樣柴米油鹽醬醋茶,沒有好到哪裡去。學業成績跟後來的生活、工作品質,沒有成正比。 問:這個大家都知道,但是當成為父母…… 答:非常難。所以我說要教育自己。 問:妳先生會面臨這樣的掙扎嗎? 答:他會責備我沒把孩子教好(笑)。我就說,我家老三比較無法專心,成績也比較不好,尤其她對數學是完全放棄的。我覺得有些是天分,有些是努力;有些你把他打死,他還是不好,你何必讓親子關係毀於這種外在條件?孩子健康、快樂是最重要的。只要不辜負自己的天賦,這是最重要的。 有十人之力服十人之務,有千百人之力服千百人之務,每個人的標準是不同的。 問:有時父母很難接受事實。而且你們的社會階級,太多人在旁邊看,好比應酬的時候朋友問起,妳怎麼回答? 答:不要那麼在意別人的目光,這是你自己的問題。如果你把別人的評價、別人的喜怒哀樂,拿來影響你的生活和喜怒哀樂,那就太蠢了(聲調提高)! 問:這該是個不斷學習的過程? 答:做父母,是對一個人學習成長最重要的功課和機會。所以別以為做了父母,(就)有百分百的權利去教養孩子。 四個孩子給她的四種功課 學包容、學智慧、學等待、學接受。 問:有人說,小孩是父母很好的coach(教練),妳從中學到什麼? 答:不只是coach,也是partner(夥伴)。這是一個共同的習題,他提供一些機會、挑戰,(讓我們)去進步。我們也要協助他,像是兩人三腳,彼此缺一不可。(像我們的)老大很優秀、很衝,但一個人就是要學到slow down(放慢)下來。我也想到我先生、我自己,我先生就是衝、衝、衝的那種人,比較主觀,這點跟我女兒很像。我會(從中)看到,自己是不是要再多些包容和彈性。 那老二,他是一個有大將之風的人,小小年紀很有智慧,有時候太像修行人了。他覺得很多表面的事情不用去爭,只要all pass(成績全及格)就好。對他來說,榮譽不是榮譽,學業上很多都是假的,爭取前一%的優秀學生獎學金,他寧可拿時間來打球、跟同學混一混,過他想要的生活。 我現在還在等老三開竅。有時候種籽等待的時間是不一致的,要等到一個正確的時間。不是每個人都能如你所想成大事、立大業,那時候就要壓低你的標準,接受他原來的面貌。這就是老四給我的功課。 生下他比放棄他更需要勇氣 就是豁出去了…… 必須在不圓滿中找出路。 問:談到老四,其實懷孕時,已發覺他的腦部發育不全,妳可以選擇放棄,但並沒有,為什麼? 答:我有時候會被別人責怪,不認識的人喔!有人說,「妳應該要尊重小孩子,不是妳想生,然後嘴巴一個愛字,就把他生下來,這樣子對他來說是很殘忍。」 其實我們那時候非常open-minded(態度開放),沒有非要怎麼樣。我們是想說,他要來,就來,他要怎樣就怎樣。所以我們給他最好的環境。就像這顆種籽一樣,你要長得怎樣盡量去長,母親就充分扮演園丁的角色,充分提供他們需要的,而非你想給的東西。 問:你一直都這麼泰然處之嗎? 答:怎麼可能呢(聲音顫抖)?當然有一些過程。前面做母親的學習過程對我很重要,如果老大頭一個就這樣,我可能沒辦法這麼容易。但是每個孩子,我在帶他們的時候,會學習調整。老大、老二太好帶,非常開心、毫不費力,只要陪他們玩就好;到了老三就是進階、很吃力;但到了老四就是博士班了。 宗教信仰對我來說,是找到生命真正的解答。好比說如果我不跟我先生結婚,小孩會在哪?如果我今天決定不生了,那小孩會在哪?佛教給我很多答案,幫助我去瞭解、追求我的生命。所以今天我做的事情,跟我的知見是有關係的。 問:回到做決定的當時,妳有妳的知見,可是妳的公婆呢? 答:我覺得就是要說服和溝通吧,因為我們也不知道會怎樣。 問:難嗎? 答:我覺得還好耶。我的公婆完全支持我們。當然我們也經歷過這樣的歷程,醫生、科學沒辦法告訴你答案,就開始尋找其他非科學的解答。問到一個程度,就發現其實還是你自己的決定,你要相信算命?醫生?還是自己的決定?那我們決定順其自然。 問:大董(指蔡明忠)也同意這麼做嗎? 答:對啊,我們經過無數無數的討論。 問:想過最壞的狀況嗎?當時公婆和先生對妳最大的質疑是甚麼? 答:就是生下來真的有很大缺陷那怎辦?我們就盡人事、聽天命。我們絕對會不計代價,但有時非能夠扭轉,就是聽天命。這兩句話後來成為我的座右銘。包括我教育孩子,我覺得有幾分能力,做幾分事。 問:但是妳無法保證,先生即便現在說好,未來是否還能夠持續支持妳? 答:對對對,我覺得這個就是……豁出去了(加重語氣)。事情到這個程度,已經沒辦法稱之為圓滿,我必須在不圓滿當中找尋一個,讓我的信心和良心覺得最comfortable(自在)的,可以接受的狀況和解決方法。 從完美主義者,到懂得順其自然 生活不是童話,不能因為缺陷就不愛了。 問:那個轉捩點是? 答:我覺得突然之間,應該把決定權交給他……(眼中泛淚)。他如果真的不行,就會自己流掉。就算生下來,如果有缺陷,好比心臟,他也是自己活不下來的。 問:那時醫生們的建議是? 答:他們就是不同的派別,有的建議,「為了避免日後的煩惱,而且你們的家庭不允許這樣的……瑕疵品(小聲),應該把他解決掉。」可是這完全against(違反)我的belief(信仰),你不能說做父母親,就覺得說,比較優秀的就留下來,考得比較差、長得比較醜的,我就不愛你了(哽咽),這是不對的啊……。 問:如果不是嫁給蔡家,妳是嫁給一個平凡家庭,還會做一樣的決定嗎? 答:當然啊,這就是我啊(十分激動)!有些事情不是因為你嫁給誰,你變成誰的太太,你就會做怎樣的事情,基本上這就是我。我並沒有因為我先生而變得不一樣。我當然會修正我生活的方式,但價值觀還是我。(暫停片刻) 現在很多婚姻不是白頭到老的耶。Happily marry together ever after(婚後從此過著幸福快樂的日子)只是童話而已。所以必須要對自己負責,遠重要於對另外一半負責。所以我做的決定至少,到目前為止,可以後悔的不太多。 問:所以可以說,你當媽媽的過程,從過去一個非常完美主義者,慢慢接受人世間的不完美? 答:我覺得一開始做完美主義者,是指懂得盡人事,可是後來我懂得,什麼是聽天命。盡人事是先決條件,你才有資格說要順其自然,聽從上天的安排。 我覺得全人類都有這樣的問題,就是太覺得人定勝天,太覺得用人的力量可以改變很多、扭曲很多自然。怎樣跟自然和平共處?我覺得這就是聽天命真正的智慧。 *教育園丁 當了20年母親,陳藹玲相信,每個孩子都是獨立的個體,要懂得尊重。所以,不能要求孩子去成就父母自己的想法。 *陳藹玲推「三力」,協助青少年找到自己的方向 富邦文教基金會成立十八年,定位在推動青少年的生活教育。今年,執行長陳藹玲將基金會主軸訂為「職涯規畫力」,重新定義青少年的「新競爭力」,除了原先包含的自我認識力、資訊力,新納入生涯規畫力。 第一個「自我認識力」,是生命力的來源,青少年要對自己有信心,懂得為自己找動機,認識自己。第二個「資訊力」,則指青少年的媒體素養,除了要了解資訊,還要能產製資訊。「生涯規畫力」,就是從青春期開始,就要學習安排自己從事怎樣的行業。 陳藹玲認為,台灣教育很大的問題,就是年輕人找不到方向,教育體系也不協助找方向。「通常到高二分組的時候,才在想你要文組還理組,申請的時候還要看分派;分派是按照分數的高低,而非你的能力和興趣。大學念了兩年發現自己興趣不在這裡,到了快畢業才發覺可能找不到工作,這時已經來不及了。」因此她說,「我覺得技職的經驗,職涯分析的觀念,國中就要開始接觸,讓青少年懂得怎麼找到自己的未來方向。」

腸病毒來勢洶洶的應對與照護守則

2008年06月25日
公開
43

文�光田醫療社團法人光田綜合醫院小兒科主治醫師 李昭儀   編輯整理�謝雅蕙   最近來勢洶洶的腸病毒,流行期甚至還有異常的狀況,讓許多父母親與照顧者人心惶惶,擔憂不已,本文特請專業的小兒科醫師,針對腸病毒的徵兆、醫療照護還有居家照護等部分提供建議,作為父母親與照顧者的參考指南。   徵兆篇 腸病毒可以引起許多疾病,其中50∼80%是沒有症狀的感染,有些則只有發燒或類似一般感冒的症狀。但是它們也會引起一些特殊的臨床表現,包括:疱疹性咽峽炎、手足口病、心肌炎、無菌性腦膜腦炎、類小兒麻痺症候群、急性出血性結膜炎、嚴重者甚至會引發敗血症與心臟衰竭等。   腸病毒感染造成全身器官症狀可有下列表現 腸病毒群感染造成全身器官症狀一覽表 器官 症狀 呼吸道 皮膚 腸胃道 新生兒 眼睛 泌尿道 心臟 骨骼 神經 咽喉炎、胸壁痛、肺炎、咽峽炎 手足口病、皮膚紅疹 腹痛、嘔吐、腹瀉、肝炎 心肌炎、猛爆性肝壞死 急性出血性結膜炎 泌尿道感染 心肌炎、心外膜炎 神經肌肉發炎、肌炎、關節炎 無菌性腦膜炎、腦炎、運動癱瘓、周邊神經炎 (資料提供�光田醫療社團法人光田綜合醫院小兒科主治醫師  李昭儀)   5階段.臨床症狀 疱疹性咽峽炎的症狀主要是在口腔內出現水泡及口腔潰瘍,水泡數目不一,少則1、2個,多則十幾個。手足口病主要是在口腔出現潰瘍以外,也會在手腳出現小水泡的丘疹,尤其是手、腳的末端。此外在膝蓋、臀部、肘、上臂、大腿,甚至全身也都有可能出現。 當醫師發現腸病毒感染,依其臨床症狀表現,分為五個階段: 第一階段 發燒、食慾不振、喉嚨或口腔潰瘍發炎、手、腳掌及肛門周圍皮疹等皮膚症狀。 第二階段 發燒、哭鬧躁動不安、睡不著覺、無端驚慌、懼光、嘔吐、腹脹、頭痛、輕度運動失調、說話不清楚。 第三階段 嘔吐、腹脹、嗜睡、高燒、肢體無力、心律增加、臉部無表情。 第四階段 低體溫、抽搐、突發性呼吸衰竭、心因式神經性休克現象、意識不清、肺及消化道出血。 第五階段 昏迷、心肺衰竭、死亡。   就醫篇 當小朋友出現重症的徵狀時,需考慮住院觀察。其特徵包括,年齡小於3歲,高燒超過39度,發燒超過3天,出現肌躍型抽搐與其他抽痙、頭痛、嘔吐、嗜睡、肢體無力等。   9大症狀.立即就醫 一般來說,疱疹性咽峽炎及手足口病大約一週會痊癒,但是如果在照顧的過程當中發現小朋友有以下症狀,就可能是腸病毒重症的前驅徵兆,需立即就醫。 •出現嗜睡、意識不清、活力不佳、手腳無力的狀況(上述病症多在發疹後2至4天出現)。 •肌躍型抽搐(類似受到驚嚇的突發性全身肌肉收縮動作)。 •持續嘔吐。 •持續發燒、活動力降低。 •煩躁不安、意識變化。 •昏迷。 •頸部僵硬、四體麻痺、抽搐。 •呼吸急促、全身無力。 •心跳加快或心律不整。   醫療治療 腸病毒目前並無特效藥,只能針對症狀給予治療,如:退燒藥與局部止痛噴劑等。為避免脫水,可鼓勵小朋友進食較冷較軟的食物,如:布丁、果凍、冰淇淋,多喝開水或電解質液。當出現腸病毒重症表現時,除了使用靜脈注射免疫球蛋白外,若出現肺水腫及心肺衰竭時,甚至需要使用呼吸器、體外心肺循環機(葉克膜)等儀器來輔助。   居家照護篇 寶寶罹患腸病毒,除了要有完善的醫療照護之外,居家照護也是相當重要的,尤其是家中還有其他的小孩或是懷孕中的孕婦,都應要特別注意居家照護的方式與原則。   傳染途徑 腸病毒是傳染性很高的病毒,它的傳染途徑主要是經口糞及口沫傳染,因此在腸病毒流行期間,需儘量少出入公共場所,注意居家環境的清潔及通風,更得勤洗手。   2原則.做好居家照護 法則1.重症需送醫 如果家中小孩不幸得了腸病毒,也不要太驚慌,因為大部分的小朋友在度過急性期的症狀(如:發燒、嘴破、喉嚨痛與皮膚疹),幾天後都會自然痊癒。在這段期間,主要是觀察小朋友是否有出現重症前驅症狀與脫水症狀,如果有,必須立即就醫診治。 法則2.避免互相傳染 •器具消毒:對於罹患腸病毒小朋友所使用過的器具,如:玩具、奶嘴與奶瓶須徹底消毒。 •排泄物處理:小朋友的排泄物,如:尿布、嘔吐物則需用垃圾袋密封後丟棄。 •漂白水消毒:家中的地板及桌面可以用稀釋漂白水消毒。 •隔離照護:如果家中小朋友有上學,建議至少在家中休息1∼2週,以減少至學校交互感染的機會;至於,家中有新生兒或即將生產的產婦,也建議與家中感染腸病毒的小朋友隔離,以避免傳染。   【醫師叮嚀】 腸病毒是夏天流行的疾病,主要以疱疹性咽峽炎及手足口病為主要表現,一般症狀經治療即會自然痊癒,家長不須太過慌張。如果您的小孩小於3歲,發燒超過3天,出現肌躍性抽搐及抽筋、嘔吐嗜睡與肢體無力的症狀時,須立即就醫診治。最後也建議家長,在腸病毒流行季節,少帶小朋友出入公共場所,並讓孩子養成勤洗手的好習慣,就可有效預防腸病毒。   李昭儀醫師 現任:光田綜合醫院小兒科主治醫師、中華民國新生兒專科醫師、中華民國小兒科醫學會專科醫師 學歷:中國醫藥大學醫學士 《媽咪寶貝》• 2008�6月號 (資料來源:媽咪寶貝 提供)

北市月薪五萬以下 淪中低收入

2008年06月25日
公開
61

我是低收入戶? 人人喜愛高收入,在居住的城市中,自己的收入到底居前、還是落後,北中南標準不一,依據調查,北市個人月收入49,532以下,屬於後段班,中市、高市民眾月收入不到37,478,都是中低收入一族。 依據主計處的調查,北市的個人月收入部分,依據收入的高低排序,中間值的金額,大致落在49,532元,這個金額也形成一個收入高低的分野,可區分成前50%、後50%。 這個意思就是說,居住在台北市的人,如果個人的月收入49,532元以下,就是落在後50%的一群,屬於收入的後段班。 至於高雄市、台中市、基隆市、嘉義市、新竹市,台南市、鳳山市的居民,個人月收入到底是在前50%,還是後50%的分界點,落在37,478元。 台灣省的其它省轄市、部分縣轄市的居民,個人月收入屬於前段班、後段班,金額落在34,401,金門和連江兩地的標準是,個人月收入超過22,750,就屬於前段班。 這個標準,是營建署拿來衡量收入高低的根據,今年,個人月收入落在後段班的民眾,才能申請購屋貸款利息補貼、以及租屋居住的租金補貼。 一個金額很清楚就劃分出,一個上班工作的人,在自己落籍居住的城市,月收入歸屬前後段班的分野,營建署人員說,採取收入限制,是為了「排富」,中低收入人士才能申請補貼。 倒是,對居住北市的民眾而言,個人月收入要達五萬元,才能擠身收入前段班。 除了個人月收入以外,如果以家庭年收入的角度來看,台北市居民的家庭年收入在148萬以上,歸屬在前百分之五十,如果落在148萬元以下,便落到後百分之五十的家庭這一群。 至於台中市和高雄市居民,家庭年收入的中間值是107萬元,這些地區的居民家庭收入在107萬元以下,便符合營建署中低收入的標準,可以申請補貼購屋貸款利息,也可申請補貼租屋支出,申請獲准後,一個月可獲得3000元補助,一年為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