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acebook pixel code
寶寶爬爬搬搬趣味競賽!孩子人生中的第一場賽事!熱烈報名中~

小紘紘媽咪

他的寶貝

日期

#Tag

人生的五種關卡──超越生命中的關卡

2008年06月19日
公開
9

生命是什麼? 生命就是我們有一個活著的身體。 生命的整體,包括生命的過程、生活的狀態和生存的事實。 而什麼叫關卡? 不安全、不快樂、不幸福、不健康 、不順利,全都叫關卡。 大致上說,人生的關卡有五種,第一是生活的問題,第二是感情的問題,第三是失業的問題,第四是健康的問題,最後一個是生死的問題。 人最基本的需求,就是要糊口,一個家庭之中,有大有小有老,如果作為家中經濟支柱的人病倒了,又沒有銀行存款,是不是生活就成了問題? 愛情也是生命的基本需求。希望有下一代的傳承,因此要戀愛、要結婚,但是人與人之間的感情,不是那麼簡單。人的感情很微妙,並不是說他娶不到太太、她嫁不了人,兩個人就可以在一起、結婚了。 曾經有一個老太太,女兒要嫁人,她不同意,結果她跑來跟我說:「我的女兒很不孝順,她要嫁一個我不喜歡的人。」後來,她的兒子要娶媳婦,她也不喜歡女方。結婚之後,這位母親就和兒女斷絕關係,直到下一代出生,老太太又來跟我講,「孫子是我兒子的,外孫是女兒的,我都要;但是女婿、媳婦,我不要。」 「結婚是兒女的事,不是你非管不可的事。佛教徒是讓人歡喜的,要慈悲喜捨,把你的女兒捨給女婿,把兒子捨給媳婦,不就快樂了。」她聽了我的話,現在全家過得非常和樂。 很多人都知道男女之間的關係叫因緣,卻不知如何解釋「因緣」兩個字。其實,因緣是互相的,互相共同努力才成因緣,只有因沒有緣,是無法建立情感的。 第三種失業的問題。高失業率是今日全球性的普遍現象,如果失業了還有飯吃,不影響生計,還不至於痛苦;失業後還可以試著找其他工作,或者做一些非營利性的工作,像是當義工;也可以趁機多學點技藝,總是會有事情做。 第四種有關健康的問題。影響健康的因素,有身體的、環境的,也有心理的,假如因為環境不好,導致身體有病痛,可是心理非常健康,那還算是健康的人;但如果因此感到不幸福、痛苦,埋怨社會不公平,就是心理不健康。 在漢文裡,「痛苦」兩個字通常連在一起,好像說會痛就會苦。事實上,痛是生理現象,苦是心理現象,痛不一定會苦。心理不快樂、不平衡,所以會苦,可能連帶也使生理機能害病;而有的人雖然身體不好,但是心理很健康,這樣的人不會影響自己的生命品質,也不會影響他人的;如果身體健康,心理卻不平衡、不健康,就會影響到自己,甚至連累到周遭其他人。 第五種是生死問題。凡是有出生,就註定必然會死亡,如不能面對這個事實,便是生命中最大的關卡;如果能將死亡視為永恆時空中的一個片段,死亡並不等於生命的中斷,而是另一個起點的開始,並是充滿希望的另一個起點,就不會成為關卡了。 是不是所有人都公平?──超越生命中的關卡 結的好緣愈多,我們所得到的福報愈好; 結的惡緣愈多,所得到的惡報也就愈多, 如果相信這一點,就可以理解到: 所有人實際上都是公平的。 世界上是不是所有人都公平?同一個家庭裡的兄弟姊妹,是否得到父母相同的對待?夫婦生活在一起,吃飯的時候,兩個人食量是不是相同?其實我們都很清楚,人生在世,絕對不可能完全平等。 曾有一個母親帶兩個女兒來見我,大女兒長得很漂亮,二女兒長得很醜。她的二女兒對我說:「師父,我的母親不公平,把我生得這麼醜,把我的姊姊生得那麼漂亮!」她的母親則說:「我是被冤枉的,你本來就醜,跟我有什麼關係?」 一九九九年台灣發生九二一大地震,有的家庭全部罹難,有的只留下一個人。我到災區慰問,有一位先生問我:「師父,佛教不是講因果嗎?可是我和家人一生從沒害過人,為什麼會家破人亡?」 達賴喇嘛曾說過,假如你願意相信,我們人有這一生、有未來生、也有過去生,就不會認為生命不公平。我們在這一生以前,曾經也有生命的過程,在過去生之前,尚有許多的過去生;這一生,只是生命過程之中的一個階段,這個階段非常短。而從這一生到未來生,如果不是到西方極樂世界,不是到天國,一定還會轉生為人,或者是投生到其他眾生道去。 這就像是我們過去生借了債、欠了錢,這一生要償還,這一生不還,下一生還是要還。或者我們過去生中,曾與其他人結緣,結的好緣愈多,我們所得到的福報愈好;結的惡緣愈多,所得到的惡報也就愈多。如果相信這一點,我們就可以理解到,所有人實際上都是公平的。 另一個原因,是我們在過去生許了願,願意用自己所有的資源,包括健康、生命、財富等等資源來幫助人,而且願意生生世世奉獻,這是發菩提心、菩薩願。從大乘佛法講,發菩薩願、菩提心的,都是從凡夫開始。凡夫在這一生或過去生發了助人的願,可是轉生之後,記不得過去曾經發的願,而願的力量,還是持續到這一生來。所以有一些人受苦受難來幫助其他人,自己覺得不公平,事實上這是他們自己發的願,但是忘掉了。 我有一個在家弟子,當年生孩子的時候難產,必須剖腹,孩子生出來以後非常難帶,病多且常常吵鬧。他的母親跟我講:「師父,這是討債鬼,我不知道過去世欠了他多少?」 「錯了,這是小菩薩,妳也是菩薩。」我說:「小菩薩是來度你的,是來成就你修忍辱波羅蜜,成就你能夠有更多的慈悲心,所以是菩薩;而你過去世發了願,要度眾生,而且是度難度的眾生,所以是大菩薩。」 擔心,多餘的折磨──超越生命中的關卡 當我們遇到各種困難,甚至危及生命安全的時候, 如果懂得佛法、相信因果,就不會產生莫名其妙的恐懼。 釋迦牟尼佛的佛法,是要我們得到兩種利益,第一種叫做「現法樂」,也就是在現實生活中,不管我們身在哪裡,只要用佛法就能得到平安、喜悅,這叫「現法樂」。 第二種是「解脫樂」。所謂解脫,是指從煩惱中釋放、從生死中出離,進而得到解脫。若從廣義地去解釋,不一定涅槃之後才得到解脫,生活之中,只要運用佛法的方法和觀念,一時間不受煩惱的困擾,就是一時間得到解脫。 當我們遇到各種困難,甚至危及生命安全的時候,如果懂得佛法、相信因果,就不會產生莫名其妙的恐懼。有一次,一位居士為我開車,他的駕駛技術很好,車開得很安穩,但是在途中遇到一輛飛車,差一點被撞到,還好他反應很快,趕緊閃躲。當時全車的人都在尖叫,但他們看我沒反應,於是問我:「師父,您看到沒有啊?您怎麼不怕啊!」 「怕有什麼用!已經撞到了,怕也來不及;沒有撞到,也已經過去了,還需要驚怕什麼呢?」 小心謹慎是需要的,擔心恐懼是多餘的。前年(二○○三年)底,我到了以色列,當地經常發生巴勒斯坦激進份子的恐怖攻擊事件。我在那裡有一位弟子,我問他:「你們生活在這裡,覺得恐怖嗎?」他說,隨時隨地都可能遇到自殺炸彈的攻擊,所以經常生活在恐懼之中。我告訴他不必恐懼,「並不是每一個以色列人民都死於恐怖事件,在醫院病死的人,反而比在恐怖事件中死亡的人數更多,對不對?」他說:「是。」 幾年前,台灣曾有一架飛機在空中發生爆炸,但幸運地只炸了一個洞。當時飛機上所有乘客都非常恐慌,因為人在半空中,連逃生的機會都沒有。其中有位乘客剛參加完法鼓山的禪七,就跟大家講:「緊張沒有用,大家趕快念觀世音菩薩,念觀世音菩薩就沒事了。」他自己念觀世音菩薩,全飛機的人在緊張之中,也跟著念「觀世音菩薩、觀世音菩薩」,就像喊救命似的。結果,飛機平安地降落在機場。 其實,念佛也好、念觀世音菩薩也好,或者是禱告你們所信仰宗教的神,也都有用,那能使我們的心一時間安定下來,不致於那麼恐懼,就可以比較平安。如果大家心有恐懼,以致張惶失措、盲目逃生,那飛機上的乘客可能就麻煩了。 我們出生的時候,大致上就註定了什麼時候會死亡、在何種情況下死亡,這是因果。不必擔心死亡,擔心是多餘的折磨。沒有錯,我們隨時都可能面臨死亡,但是死亡沒有臨到之前,不必擔心;果真臨到的時候,擔心也沒有用啊! 一時超越,一時得解脫──超越生命中的關卡 我們應盡力避免發生不愉快的身心狀況,但是不必擔心, 如果能這樣,就是一個有智慧的人; 如果能這樣子,就能從危險、煩惱、痛苦等種種關卡超越過去。 另一個例子,也是一位太太,檢查也是癌症末期,醫生判斷她只剩下二、三個月的生命。我告訴她說:「醫生告訴你沒希望了,你可以相信,也可以不相信。不要等待死亡,也不要恐懼死亡,你就發一個願,好好運用剩下時間修行佛法。」 她問我怎麼修,我告訴她,只要拿著念珠,念阿彌陀佛。「阿彌陀佛的意思是無量的光明,也是無量的壽命。你一邊養病、一邊念佛;念佛時不需出聲,默默地想:我跟阿彌陀佛在一起,阿彌陀佛是無量的光明,我的生命在光明之中;阿彌陀佛是無量的壽命,我念阿彌陀佛,就是念的無量壽。念佛心是佛,我跟佛在一起。」一直到現在,這位太太都還活得好好的。 中國禪宗講「見佛性」、「即心即佛」、「即心是佛」,意思是說,如果能夠見到佛性,我們就會有智慧、有安全感;又說「朝朝共佛起,夜夜抱佛眠」,意思是說,每天早上我們跟佛一同醒來,晚上和佛一起同眠,我們從沒離開過佛,佛也不曾離開過我們,所以,平常念佛也好、念觀世音菩薩也好,佛菩薩是經常和我們在一起的,這樣子,我們還會不平安嗎? 至於如何體驗到跟佛菩薩在一起呢?佛講的道理之中,除了因果之外,還有因緣法,瞭解因緣法,就能真正體驗到佛說的法,體驗到佛說的法是什麼,就等於自己見到佛。《阿含經》說:「見緣起即見法,見法即見佛。」緣起,即是說我們的生命是由因緣所產生的。 第一個最早的「因」是「無明」,就是愚癡、沒有智慧;因為愚癡、沒有智慧,所以有自私的我執,因此造了種種的惡業和有漏的善業。造了各種的業後,於是有「緣」的事實。「緣」出現以後,我們又繼續造業,而造業之後,就要受報。在造業、受報的因果之間,我們不斷地出生、死亡,在生和死之間,我們受種種的苦難之果,又生起種種的煩惱,製造種種的業因。 如果我們發現自己有無明、有愚癡;發現自己有煩惱、有痛苦、不快樂,就告訴自己:「我們不需要自討苦吃、自尋煩惱。我們可以沒有煩惱,可以不要恐懼、不要憂慮。」 我們應盡力避免發生不愉快的身心狀況,但是不必擔心,如果能這樣,就是一個有智慧的人;如果能這樣子,就能從危險、煩惱、痛苦等種種關卡超越過去。若能一時間超越,你就一時間得解脫;若能常常超越,乃至永遠超越,你就是常常解脫、永遠解脫的人,就是能超越生命關卡的人了。 如何達到解脫?──超越生命中的關卡 中國禪宗所說的「悟道」或「明心見性」, 指的是在現實生活中,不受環境、自己身體狀況的影響, 而活得很快樂、很自在,這就是菩薩的解脫。 佛教具有三種功能,第一是信仰的,第二是生活的,第三是原則的,這三種功能都有理論的基礎和實踐的方法。 首先說信仰的功能。所有宗教都重視信仰,比如久旱未雨、發生流行的疾病、遇到危險的困難,很多宗教告訴人們用祈禱、禱告的方式來解決問題。佛教也同樣重視信仰,比方有人希望求長壽,就念「藥師佛」;希望平安,就念「觀世音菩薩」;希望能往生西方極樂世界,就念「阿彌陀佛」。 其次說到生活的功能。學佛人可以隨時運用佛法,調整日常生活中的觀念和行為,得到安身、安心的效果。例如當我們遇到了困擾,可能會產生憤怒、憂愁的情緒,佛教徒如何運用佛法,去處理這些問題?最簡單的方法,就是念「阿彌陀佛」或「觀世音菩薩」;遇上無可奈何、啼笑皆非的事,或蠻橫不講理的人,當下不能做任何事,就念「阿彌陀佛」。至於這樣是不是能把問題給解決呢?不一定,但至少自己不會那麼生氣。 再說到原則的功能。身為佛教徒,有許多事必須做,也有許多事不能做,這當中的標準就是原則。一個信仰佛教的人,首先不能殺人;第二不可以做強盜土匪;第三不可以有混亂的性關係;第四不可以用言語去傷害人、欺騙人;第五不可以酗酒、吸毒、賭博,這些原則也是最基本的生活規範。 因此,做為一個佛教徒必須具備三種條件:虔敬的信仰、調心的方法,以及道德的生活標準。 佛法最深的目的,是要我們從生死中解脫。生死的解脫有兩種不同狀況,一種是這一生結束以後,再也不到娑婆世界來投生,從此不生不死。這是一種解脫,也叫做小乘的涅槃。 另一種是大乘菩薩的解脫,是從對生死的恐懼得自在、從對生死的煩惱得自由。他們既不戀生死,亦不畏生死,在此生結束以後還是會到人間來,跟眾生生活在一起,來度煩惱生死中的眾生,這叫做大乘菩薩的解脫。 中國禪宗所說的「悟道」或「明心見性」,指的是在現實生活中,不受環境、自己身體狀況的影響,而活得很快樂、很自在,這就是菩薩的解脫。我們的生命看起來有「我」,事實上這個「我」是五蘊的臨時組合,隨時都在改變之中。如果能體驗到我們的自我,只是一個臨時組合的假我,我們就不會有煩惱,既然沒有煩惱,就是解脫了。 至於如何達到解脫?那就要修行,而修行的第一步就是要學習佛法。學佛的人,一定要相信釋迦牟尼佛,同時要參加修行佛法的團體;而進入佛門的做法,就是三皈依。佛說:「皈依佛,不墮地獄;皈依法,不墮惡鬼;皈依僧,不墮畜生。」念一次,就有一次的功德;常常的念,自然就會用佛法來幫助自己、幫助他人,也就不會墮落、恐懼了。 佛法,又叫做安心的法門,心安就有平安。如果自心不平安,而希望環境平安,那是永遠不可能的;如果自心平安,自然不會受到環境現象的影響了。 祝福大家永遠平安。 (全文完) (二○○四年四月十八至十九日,聖嚴師父講於新加坡光明山普覺禪寺)

綠色星期四 Discovery邀民眾為地球做好事

2008年06月19日
公開
13

如何從生活中落實減碳,知道與實踐同等重要。為協助民眾知道如何實踐「環保」與「綠色生活」,Discovery傳播集團明天將在亞洲二十五國推出「綠地球(planet green)」頻道,發起「綠色星期四,為地球做好事」活動,邀民眾每週四承諾並實行至少一項減碳活動,為地球做好事。 Discovery傳播集團下午在台北市華山藝文園區舉辦「綠地球」頻道開播記者會,環保署長沈世宏、台北市長郝龍斌、台北縣長周錫瑋、台南縣長蘇煥智除出席記者會,還簽署「為地球做好事」承諾。 沈世宏表示,產業部門碳排放量居高不下,政府已透過實際行動請產業力行減碳,他舉例,日前有條件通過的「中龍鋼鐵擴建案」環評審查,政府就透過環評手段,要求中龍鋼鐵降低碳排放量,待立法院通過審查中的「溫室氣體減量法草案」後,產業減碳的速度會加快,比例也會增加。 他說,除了積極促使產業減碳外,全民共同減碳也很重要,他承諾環保署將力推「生活減碳無悔措施」,讓全民能從生活中落實「冷氣不外洩、多走路、多使用大眾運輸工具」等節能減碳十大無悔措施,他也會身體力行。 郝龍斌、周錫瑋、蘇煥智也分別承諾會透過中午關燈一小時、不穿西裝、不打領帶、使用再生紙等方式,在綠色星期四時為地球做好事。 Discovery頻道斥資五千萬美金規劃、製播「綠地球」節目,節目內容兼具娛樂性、教育性,包括生態設計、有機食物、綠建築等,將在每星期四晚間十時首播。除了在Discovery頻道可看到「綠地球」節目,聯合報、TVBS及Yahoo!綠生活頻道每週四會規劃綠色新聞,並提供民眾保育地球小秘訣,讓民眾為打造綠地球盡一己之力。

我愛橘子工坊產品

2008年06月12日
公開
25

偶然跑去hola逛逛, 突然看到橘子工坊的產品, 我獨愛橘子先生多功能清潔劑(Mr.Orange Cleaner For Multin Purpose), 因為它的用途超多的.. 以下是它的產品特性及使用說明, 有興趣的人..可以選購哦! ◎產品特性 從天然、無毒、健康的理念出發,橘子工坊全方位清潔劑是使用超高濃度的冷壓橘油以及其他植物性原料製成,沒有人工色素、香料與有毒溶劑的添加,不同於傳統清潔劑,不會有毒素和化學物殘留,是照顧使用者肌膚以及居家環境的新選擇;橘子油的天然洗淨效果強,讓你輕鬆解決居家環境中的各式髒污,如各類油漬、黏痕、地板汙垢、家具、愛車等,展現超強的天然洗淨、驅蟲、抑菌三重效果。   天然無毒全方位,各式髒污均值得一試!   天天用保芬芳,螞蟻蟑螂跑光光   採用超高濃度冷壓橘子油 • 超高濃度橘子油配方,展現超強天然洗淨力 • 可輕鬆去除各式難處理髒污 • 100% 植物性原料製成,不含任何石化介面活性劑,生物分解度高 • 保障人體健康,永續生態環境 • 使用後自然散發橘香,且具驅蟲、抑菌效果 ◎成分 天然橘子油、甘油、酒精、椰子油系非離子界面活性劑 ◎使用方式 一、廚房清潔:可清洗排油煙機、流理檯、焦黑的鍋盤等,依油膩和污垢之情況,酌量噴施,靜置5-10分鐘後以絲瓜布擦洗之。 二、 衣物清潔:衣領、袖口、或衣物有油漬、口紅漬、筆墨漬等,在髒污處直接酌量噴施,靜置5-10分鐘,略為搓洗後再依一般洗衣方法清洗。 三、 地板清潔:在水中酌量噴施,依一般清潔方法即可。 四、 各種辦公用品清潔:滑鼠、鍵盤、電話、桌面等,在水中酌量噴施,依一般清潔方法即可,清潔抑菌一次完成。 五、 各種傢俱、浴廁、球鞋等清潔:髒污處直接酌量噴施,依一般清潔方法即可。

陶子給女人的話 ...女人真的要多愛自己一點. ..

2008年06月11日
公開
7

第一條努力賺錢,自己花 台幣越來越薄,男人越來越不可靠, 如果自己有錢,一切都可以好過點。 我最近勤於逛新屋、看豪宅, 希望有一天能在自己的浴缸裡看山,廚房裡有菲佣燉著 雞湯,透明玻璃餐桌上有一盆草莓和一壺 expresso, 洗完澡後穿上 Tsumorichisato的睡袍, 看看報紙雜誌,再換上 miumiu套裝前進麗晶挑挑新貨。 或者是,到畫廊搜搜常玉的畫, 再以十倍價差來脫手, 找幾個朋友寫寫歌、談談音樂, 在我臥房的露台下當然,除 了賺錢自己享受外, 妖精們切記一件重要的事項:「別讓男人花你的錢。」 陶子身邊的智障麻瓜們, 常常唉聲氣地訴說在街上巧遇舊情人的苦處, 不但怨恨他那麼快又有了新女伴, 更氣不過的是:「陶子,他欠我的六萬塊還沒還耶!」 這位麻瓜月薪不過三萬元, 當初不但供吃住給他的男人, 還標會讓他買電玩、衣服最後,人還是跑了。 女人,努力賺錢,自己花。 第二條:努力戀愛,努力青春 怕皮鬆肉垂?妳沒做臉做spa 嗎?怕年齡大? 你沒聽過姐弟戀嗎?能剋服這二項障礙, 妳就成功地向妖精界邁進了一大步了。 妖精之所以成妖,就是讓平庸的人類無法從外表判斷其年齡; 妳一定看過皮膚乾澀、滿臉痘子的「年輕」女孩, 也一定看過白晰光滑、吹彈可破的玉肌「妖精」女子, 可見要歲月在妳身上留下痕跡或是智慧, 仍然可以自由選擇。 青春之後,戀愛機會自然大壞;而戀愛的滋潤, 更是青春不老的強力春藥;所以, 麻瓜們,請努力栽培自己、培養戰鬥力, 如果還不清楚, 請在家中掛起林志玲、劉嘉玲、 關芝琳和辛曉琪的照片,一日三拜。 第三條:努力清醒,除舊佈新 不管在事業、家庭或愛情, 最忌諱的便是優柔寡斷、夜長夢多; 不但問題懸而未決,還成一個阻擋妳前進的大包袱。 所以,在開年之時,請給妳自己一個沒人打擾的時間, 平心靜氣地思考,那些事該做個整理, 甚至了斷,別讓鎖事阻礙了妳前進的動力。 這個工作沒有前景,不是你的興趣, 不如早早歸去;這個男人曾經傷害妳, 食之無味,那就趕快丟棄 ---沒有什麼男人是會棄之可惜的 --- 只有妳放棄了自己對感情的堅持,那才遺憾。 最後,陶子提醒麻瓜們注意的事項是, 努力清醒的真 諦。妖精能不害人,才是最高境界。 努力清醒,不管對方多帥,性能力多強, 是別人的老公就不行;例子我就不用再舉, 切忌切記,我希望看見許多美麗的妖精。 第四條:捨得自己過生活 每到晚上七點十分,便得提著垃圾到巷子口等垃圾車來。 久而久之,就認識了住附近的一位老婆婆, 她年逾古稀,依然目光如炬,健步如飛。 老婆婆總是向我抱怨她的媳婦, 她常說:「我媳婦老愛把帶孫子的責任丟給我, 以為這樣我才不會癡呆。她怎麼了解, 我每天一大清早要到公園裡和二十幾年的姊妹淘唱卡拉 OK, 然後星期一、三、五要上銀髮族英語會話正音班, 二、四早上要上電腦。 下午要去我們的長青聯誼社開讀書會, 最近我們在讀一些日本漫畫,什麼流星、什麼壽司的, 可好玩了!有時候, 還得和三五好友喝喝下午茶、看看展覽,趁非假日嘛! 老人票很便宜的!晚上我得看八點檔連續劇, 然後再看九點檔的鄉土綜藝節目,什麼什麼夜總會的。 週末我就更忙了! 爬山、泡茶、去公園餵魚、餵流浪狗去寺廟拜拜打禪吃素! 喔,最近我還買了最新款的自動調焦單眼相機, 想玩玩攝影呢!」 我 問老婆婆:「那妳那些可愛的小孫子呢?」 老婆婆說:「我已經照顧完我的小孩了, 陪孩子長大的機會可只有一次, 這機會該屬於孩子的父母, 要我偶爾帶帶,兼職可以,全職?我可忙的呢!」 我問:「妳捨得?」 老婆婆說:「我捨得將我的青春都給了我的孩子, 現在,我得捨得走出門,捨得活自己, 捨得去發現,原來時代是這樣進步的!」 在老婆婆總是快捷俐落的身影裡, 原來有顆不老的心!她總說,她得快一點, 再快一點!日子每天少一天,不多了。 女人真的要多愛自己一點. ...

3-4歲幼兒發展訓練教學

2008年05月02日
公開
29

[學齡前]文章列表: 3-4歲幼兒發展訓練教學 風車圖書出版有限公司 3-4歲的兒童,大腦結構基本形成,是智能發展的關鍵時期。運用故事、看圖認物、看圖說話、智力遊戲、數學遊戲、兒歌、古詩、謎語、繞口令、紙偶劇、歌曲、手工、繪畫等兒童喜聞樂見的形式,利用每天半小時的訓練,發展兒童的語言表達力、注意力、記憶力、觀察力、想像力和思考力。藉由各種遊戲,讓孩子活動小肌肉,開動小腦筋,在輕鬆愉快的氣氛中得到語言、文學、數學、常識的啟蒙知識。培養孩子獨立思維和敢於自己動手的能力以及準確、流暢的語言表達能力,為孩子進入學齡期打下堅實的學習基礎。 1.故事:反覆說故事的同時,一步步地向孩子發問,引導孩子記住故事情節,會複述其中的簡單內容,從故事中擷取認知記憶以及培養孩童的順序邏輯概念。 2.看圖認物:本書提供的看圖認物,大多是幼兒日常生活中所能見到的事物。認識這些事物還要靠媽媽平時利用一切機會交他認識常見的實物。在認物的同時,媽媽還要向孩子適當介紹事物的相關知識,擴大他的視野。 3.看圖說話:隨著孩子不斷成長,看圖說話所使用的辭彙要漸漸地豐富起來,句子的成分也要漸漸地複雜起來。 4.智力遊戲:培養孩子的辨別力以及注意力。 5.數學遊戲:遊戲中反覆練習,讓孩子理解數量概念,提高對數的認識。 6.兒歌:利用順口的兒歌從歌詞中教導孩子認識學習,在輕鬆愉悅的音樂環境中也增進記憶力與強化對事物的認知印象。 7.古詩:安排適量的較為淺近的古詩,讓孩子背誦,以訓練他的記憶力,並獲得詩歌的音韻之美的薰陶。對於古詩的內容,只要求孩子了解大意即可,不必強求全面理解。 8.謎語:這個年齡的孩子猜謎語是有一定的困難度的。採用看圖猜謎底的方式,在幾幅謎底圖中猜一幅正確的謎底圖,如此即較為容易。媽媽要耐心地啟發幫助他分析,為什麼謎底是這個而不是那個? 9.繞口令:練習將音唸準,培養孩子正確發音,在言語表達能力上有增強之功效。 10.紙偶劇:紙偶劇是用卡片架和手指來表演。訓練表演能力及興趣,從遊戲表演中引導孩子獲得成就感,與台上穩健表達自己的適當行為。 11.歌曲:雙親與孩子一同藉歌曲帶動培養情感與和樂氣氛。 12.手工:小小勞作訓練孩子手的靈活度,更引領孩子找到自己的興趣發展。 13.繪畫:這時期孩子還不太容易直接從生活中把物體歸納到畫面上。可以找一些兒童畫讓孩子仿造,為了便於模仿,這些畫不要過於寫實,有的漫畫家筆下的兒童漫畫就是簡筆畫,讓孩子模仿這樣的漫畫可能更適合一些。 文�《風車圖書出版有限公司》提供 http://shopping.windmill.com.tw/ 哇~ 媽咪得檢討了... 我好像只有做到三四項而已..

春季小兒常見疾病

2008年05月02日
公開
30

春季小兒常見疾病 諮詢�書田診所小兒科主任醫師 陳永綺 採訪�陳惠玲 冬天過去,春天來了,季節交替時,小兒科又出現許多家長帶著咳嗽、流鼻水、高燒不退、活動力減弱的孩子來求診。如何維持幼兒身體健康,避免生病,向來是父母親最為關切的議題。本篇將為您介紹春季一些常見的小兒疾病及治療方式。 冬、春交替之際,氣候多變化,時而溫暖宜人,時而寒流過境又溫度驟降。家中六歲以下的孩子在氣候忽冷忽熱之際,許多病症已伺機而起侵入寶寶體內,其中較明顯的屬流行性感冒、腺病毒及腸病毒,其他尚有水痘、猩紅熱…等病症,甚或是過敏疾病發作。書田診所小兒科主任醫師陳永綺指出,春季小兒常見疾病可分成感染性及非感染性疾病,而有多數病症其實是從冬天延續到春天。 ★感染性疾病 1.流行性感冒 •發病期:流行性感冒好發於冬春二季,雖然已接近流行期尾聲,但季節交替之際仍會有一波小流行。 •罹患原因:因為氣溫降低及人潮聚集,病毒透過飛沫、接觸擴散傳染。 •症狀:發燒、頭痛、肌肉酸痛、倦怠、流鼻水、喉嚨痛、咳嗽…等等,通常給予症狀治療的藥物,加上多喝水、多休息、攝取適當的營養,一般約1~2週會好轉。 •併發症:所有年齡層都會受流行性感冒病毒感染,但1歲以下的寶寶要加以注意,因為抵抗力弱,容易產生併發症,如:支氣管炎、肺炎、中耳炎、鼻竇炎、慢性心肺疾病…等等。所以如果孩子出現呼吸困難、咳血、高燒、盜汗或發抖等症狀,最好盡快就醫。 •Doctor says:在照顧上特別注意溫差,保暖的工作要做好。6歲以下的兒童抵抗力差,建議事先施打流行性感冒疫苗,讓身體產生抗體,不過,流感預防注射雖然是目前最有效的方法,但是並非打了疫苗就不會得到流感,父母還是要多加注意。 2.腸病毒 •發病期:基本上一年四季都可以看見腸病毒的蹤跡,春季發跡,盛行於夏季,延續到秋天,其中特別在開學上課時病例會增加。 •罹患原因:可能與季節性氣溫變異有關,透過接觸感染。 •症狀:陳永綺表示,腸病毒是一個大家族的總稱,其中包含「小兒麻痺病毒」、「克沙奇」、「伊科」,及腸病毒68到71型,造成的症狀及疾病嚴重度也不同。有些是輕微腸胃不適、腹瀉、嘔吐、腹脹、頭痛和皮疹;有些則造成手足口症或咽峽炎等;有些會造成心肌炎及急性腦脊髓炎或類小兒麻痺症候群,導致生命危險及嚴重的後遺症。 腸病毒中較常見的是克沙奇病毒所引發的咽峽炎,主要是在軟顎、扁桃腺及咽喉壁上,形成黃白色的水泡及潰瘍。會喉嚨痛、吞嚥困難且發高燒至攝氏39∼40度,持續2∼4天。照顧上需給予適當的退燒藥和冰涼的食物,大約一週會痊癒。第二常見的是手足口症,會在口腔、四肢、臀部出現紅疹及水泡,也會發燒、喉嚨痛。照顧上仍是給予適當的退燒藥和增加水分攝取,大約一週左右康復。 威脅性較大的是腸病毒71型,大多發生在3歲以下幼兒身上。發病後會有高燒、頭痛、嘔吐、意識障礙甚至昏迷。心臟受到感染則會引發心肌炎、心包膜炎,出現胸痛、呼吸急迫、心跳加速等現象。目前尚無積極的治療方法,大多是支持療法。 •併發症:3歲以上的寶寶發生併發症的機率較小,3歲以下的寶寶則有較高機率併發腦膜炎、類小兒麻痺症候群或腦膜腦炎等嚴重症狀。若寶寶發燒24小時不退,有抽筋、呼吸困難、意識昏迷、哭鬧不停、嗜睡、活動力變差的情況,一定要盡速就醫。 •Doctor says:不是所有腸病毒都會引起嚴重的症狀,多數患者在家休息可自然痊癒,父母無須過度恐慌,但應密切觀察罹病幼童的狀況,發生重病病患的先兆時,應立即就醫接受治療。而目前沒有預防腸病毒的疫苗,預防腸病毒之道唯有家長和小孩都要多洗手避免接觸感染,萬一其他小孩罹患,應迅速隔離,家長也要避免孩子與病童接觸,以免疫情擴大。 3.腺病毒 •發病期:1、2月到5、6月季節交替時較常見,但一年四季都有,上半年較常見。6個月到5歲的孩子較容易發生。 •罹患原因:飛沫傳染。 •症狀:較明顯的是淋巴結腫大、腸胃不適、扁桃腺發炎、化膿、咽喉疼痛以致無法吞嚥、發高燒。 •併發症:結膜炎、肺炎、中耳炎。 •Doctor says:通常孩子過了5歲漸長之後會有抗體,所以就比較少見。腺病毒引起的上呼吸道感染,症狀看似感冒但卻不是感冒,建議家長讓醫師詳細檢查,確定病因。照顧期間可多補充小兒電解質水,避免脫水情況。目前沒有特效藥可以殺死腺病毒,只能施以症狀治療。腺病毒流行期間,應避免讓孩子出入擁擠的公共場所,以免感染。 4.水痘病毒 •發病期:冬末春初最多見,病人發病年齡層由新生兒到成人都有,是高傳染性的一種疾病。任何沒被感染過的人,都有受到感染的可能;一旦感染過的人,就可終生免疫。 •罹患原因:帶狀水痘病毒引起,由接觸或飛沫傳染甚至是經由空氣傳遞。 •症狀:發病初期會發燒38度左右約1~2天,接下來頭臉及身體便出現疹子及小水泡,疹子頂端像個小水珠。新的小水泡會在身體的不同部位一直增加,2~3日內即擴散至全身。 •併發症:水痘治療痊癒後不會有後遺症,但6個月以下的寶寶擔心會有腦炎症狀。此外水痘病毒會產生帶狀皰疹留在神經根裡,沒有徹底治療,長大以後抵抗力弱時會再跑出來,造成神經痛,但只要照顧得當,抵抗力夠強就可避免。 •Doctor says:預防方法就是避免接觸長水痘的病人,滿一歲後可以接種水痘疫苗。目前已有活性減毒疫苗,疫苗的保護期長達10年以上,保護率超過90%。少數疫苗接種者仍會感染水痘,但症狀都較輕微。因為水泡會發癢,在照顧病人時要特別注意,避免抓破水泡造成二度感染及留下疤痕。為了減少發癢帶來的不舒服,可以口服抗組織胺,或在傷口上擦上止癢藥膏。 5.玫瑰疹 •發病期:好發3歲以下的孩子,而以6個月到1歲半的寶寶較常見。 •罹患原因:人類疱疹病毒第六型的病毒感染,經由飛沫傳染。 •症狀:症狀主要是以高燒為主,常見發燒到39℃以上,有時甚至會燒到41℃,不過寶寶大多只有發燒症狀,在活動力、食慾、精神等都如常。發燒持續三到五天後,身體的疹子從脖子、背部附近出現,體溫就恢復正常,然後疹子再從軀幹擴散到手腳四肢,約持續一個星期後消失。 •Doctor says:罹患玫瑰疹通常需觀察幾天才能診斷。一般發燒3~5天後,疹子會慢慢從身體軀幹蔓延到四肢,一周後疹子陸續消掉就痊癒。不需吃藥治療,只要注意控制寶寶體溫,孩子煩燥不安時可給予抗組織胺讓症狀舒緩。可喜的是玫瑰疹屬於良性的疾病,不會有後遺症,家長不用太擔心。 6.猩紅熱 •發病期:一年四季都有,冬季與春季是較容易感染的季節。 •罹患原因:鏈球菌A型,屬於細菌感染。 •症狀:發燒、全身性大片紅疹、咽喉紅腫有白色分泌物、草莓舌(舌頭和嘴唇都很紅很腫),因屬細菌感染,所以須給予抗生素治療。 •併發症:會併發心包膜炎、腎絲球腎炎。心包膜炎會有生命危險,若造成瓣膜閉鎖不全,則是終身性的損傷。而腎絲球腎炎雖不至於造成換腎的情況,但會造成尿蛋白。 •Doctor says:感染猩紅熱因屬細菌感染,所以必須給予抗生素治療,且一定要按時服用。如果沒有適時的治療,約在一兩個星期後有可能會出現風濕熱引發的心臟病與腎絲球腎炎。這樣的併發症會影響寶寶一生的成長發育與健康,因此,當寶寶被診斷出罹患此病時,應當要非常嚴謹徹底的治療,千萬不要掉以輕心。 7.腮腺炎 •發病期: 4-9歲為高峰期。一年四季都會發生,尤其在寒冷冬天和春天時最常見。 •罹患原因:腮腺炎病毒感染引起,途徑為飛沫傳染。 •症狀:主要侵犯唾液腺,但是有三分之一的病人不會有明顯的症狀。臉頰腮部腫起來的症狀,四分之一屬單側,四分之三為雙側,通常是一側先腫,另外一邊再跟著腫起來,但也有雙側一起腫脹。罹患腮腺炎時,通常會伴隨著中等程度的發燒,高燒超過40°C以上的較不常見,但有五分之一的病人無發燒症狀,而較大的小朋友會訴說頸部肌肉痛、頭痛或疲倦等症狀。 •Doctor says:目前有預防針可以施打。建議是寶寶15個月大施打一劑與麻疹德國麻疹混合之疫苗(MMR),百分之九十五以上可以產生預防腮腺炎的抗體,效果可以持續十年以上。 ★非感染性疾病 過敏症:過敏性鼻炎、過敏性結膜炎、氣喘在季節交替、塵螨活躍的季節容易好發。過敏患者在春季要多注意保養。 ★春季小兒疾病防護叮嚀 1.遠離春季疾病最好的方式,就是增加寶寶免疫力以及做好防護工作,充足睡眠及營養均衡是增加免疫力的不二法門。 2.發病時的照顧上,要避免寶寶因發燒而產生脫水現象,感染期間要多觀察孩子的活動力是否持續減弱,避免併發症發生。 3.春季出遊要特別小心孩子的身體狀況,流汗脫衣後要注意保暖,及隨時留意寶寶身體對溫度調適的情況。 4.儘量不要帶生病的寶寶出入公眾場所,即使是安排好的行程,也儘可能以孩子的情況為重,儘可能取消。如果非不得已要出去,旅途中應讓孩子多休息,不要參加劇烈活動。 陳永綺 現職:書田診所小兒科主任醫師 學歷:中國醫藥學院中醫系畢業 經歷:美國哈佛醫學院附屬丹納法博癌症中心研究員研究血液腫瘤醫學 台北市立和平、中興醫院小兒科及臨床病理科總醫師、主治醫師 育兒生活• 2008�4月號 (資料來源:育兒生活 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