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acebook pixel code

草莓果凍

日期

#Tag

轉貼~候文詠:養孩子,我做「見景生情」的陪伴

2009年09月03日
公開
60

候文詠:養孩子,我做「見景生情」的陪伴 作者:採訪整理�張綾玲 出處:親子天下 「去演講時,你講一句話可能改變別人一生;但在家裡,在孩子眼中我只是個穿短褲的歐吉桑,」侯文詠說,就算跟孩子說一百句他也記不住半句,比不上同儕或身邊朋友。直到今年在寫《金瓶梅》時,看到裡面一句話才終於頓悟.. _____ 升格為人父後,他接續以小說《白色巨塔》探討權力、《危險心靈》探討教育,《靈魂擁抱》探討名氣,一部部長篇小說,關照社會諸多議題。近日,他更以中國四大奇書之一《金瓶梅》為讀本,即將推出最新作品《沒有神的所在──私房閱讀金瓶梅》。尤其令人意外的是,從這本極具情色意味的「禁書」裡,侯文詠竟然重新悟得了養兒育女之道…… Q:你的兩個兒子都已邁入青春期,可否聊聊一路走來,為人父的心路歷程? A:我兩個兒子一個十五歲、一個十七歲,今年正好要考基測和學測。剛開始做爸爸,會想要「做之父,做之師」;等孩子慢慢長大,發現這期望太高,於是退一步想「做他的朋友」。直到有次去打禪,聖嚴法師問我:「做爸爸感覺如何?」我說:「只希望能做孩子的朋友就行了。」沒想到師父突然很正經的說:「侯醫師啊,期望孩子做你的朋友,和他將來有很多錢報答你,或他變得很有才華……這都沒什麼兩樣。」當下,我嚇一跳,本以為這算夠卑微了。那時師父淡淡的說:「此時此刻,你就只要好好的跟他相處。」但我全沒「瞭」。 之後,小孩經歷國小,到青少年。我慢慢發現父母能影響他們的,真的很有限。往往去演講時,你講一句話可能改變別人一生;但在家裡,在孩子眼中我只是個穿短褲的歐吉桑,就算跟他說一百句他也記不住半句,比不上同儕或身邊朋友。 直到今年在寫「金瓶梅」時,看到裡面一句話才終於頓悟:「養兒無須屙金溺銀,只需見景生情」。意指養兒不需用金、銀去保護安排他的未來,只要在他難過挫折時陪伴安慰他,生日開心時為他慶祝。所以說到心路歷程,我以前總說:當先生是從動物到植物,養孩子則從最初想「做之父,做之師」,到退而求其次,想能「做朋友」,現在則是「見景生情的陪伴」了。 Q:在教養過程中,你對孩子有過什麼樣的期許嗎? A:我最近看王浩威的書,裡面寫到台灣這一輩孩子受父母很大的影響。由於父母成就高,不免對孩子過度期待,而孩子也會覺得自己這輩子永遠超越不了父母。就像我孩子,倘若也想像我一樣考上台大、寫小說勝過我,恐怕會很辛苦,但我只是很幸運擁有了這些。於是更加領悟到對孩子有所期待,反而對他是種壓力,愈能了解「見景生情」的真義。 對於壓力,孩子多半是不會反映,卻在不知不覺中積累。學校國文課本收錄一篇我的文章,有回大兒子問我,同學想知道會考什麼?我哪知道! 後來兒子拿試卷給我,結果裡面考修辭,還要比詞性,真難!我只考了八十幾分。兒子看了我的成績後很樂,直說這在他班上大概只是十幾名,頓時感覺老爸很親和、很有人性,直「虧」說:「你還作者咧!我以為你什麼都很厲害。」其實我有點表演,希望他們沒有覺得我真的很厲害。 坦白講,我可能在幾個專業領域做得還不錯,但這只佔我人生不到百分之一啊!其他部分都不怎麼樣。我老婆經常罵我笨,拍戲當製作人也常被說是個濫好人。我其實是不想讓孩子對我誤解,希望能回歸到比較人性本質面。 而在教養小孩上,最重要的就是給他練習tried&error的機會,直到變成內在的經驗。但往往做父母,總會幫孩子做好每件事,反倒剝奪他們「嘗試與犯錯」的機會,阻礙學習。就好比捷運悠遊卡弄丟,若你曾讓他自己去面對重辦、繳保證金……種種麻煩手續,他以後就會知道要小心點。孩子年紀愈小,閒的時間愈多,一定要讓他愈麻煩愈好,因為他現在不踩地雷,長大再踩到會更慘,即所謂千求萬求,最難求到他犯錯的經驗。唯有讓他有所學習,才會知道要設身處地為別人設想。所以我的孩子只要出什麼事,一定是讓他自己去解決。 Q:在教養上,你和太太的態度想法一致嗎?又是如何分工的? A:通常都是媽媽看到孩子的問題,我就會接手想點子,和孩子溝通。因為太太是牙醫,從小功課好又很乖,教起孩子很容易落入刻苦勤儉、認真,管得密不通風。我想女生像她這樣乖了一輩子,最好的命運不過是嫁給我這樣一個男人,哈哈,我比較有彈性,所以小孩寧可讓我來管。而且媽媽常常太心急,亂槍打鳥的一天數落孩子十八件事。但我覺得,教孩子不能同時講很多事情,只有「聚焦」才會有效。 在教養上,我經歷最久,長達六、七年至今還沒解決的,就是培養孩子「守時」。我的小兒子很會賴,常常下課看人家打籃球忘了時間,遲了上課或回家。但每次他遲到,我一定不在當下念他、訓他,而是等他有空時再好好聊。聊什麼呢?我要他回溯在整個過程裡自己的想法,要他至少記住自己最後一次看錶是何時?當時心裡在想什麼?就這樣,談了六年。他不煩嗎?我想會的。根據佛洛依德的理論,人會做什麼其實都是潛意識,談到他明白自己的潛意識時,他的病就會結束。漸漸的,他遲到的次數減少了。 我這麼重視守時,因為我覺得這是一個人對其他人的promise(承諾),而時間又不會太哲學,是很好的借鏡。 Q:所以教養小孩,你會花很多時間和孩子談嗎? A:我感覺養小孩比較像養植物,要有長遠的計畫,要懂得聚焦。我太太養植物都不會活,不是澆太多水就是施太多肥。其實教小孩真的不用花那麼多時間。當你用超過應有的熱情時,就會失去耐心、沒辦法持久。應該像農夫養一大片田,早起看有沒有水,該除草的除一除,很勤快但沒花很多時間。我常跟太太說,小孩要「陪伴」,而不要常常「看著」他。只要能把他旁邊的病蟲害和有毒物去除掉,讓他自己長,做這種事情就好。 還有,帶孩子是不能追求效率的。對人追求效率是什麼呢?是要他趕快長大、結婚、生小孩,然後送進棺材裡嗎?我認為,父母能對小孩人生產生的影響,可能連一○%都不到,正因如此,你更不能亂出手,因為你能跟他講的可能只有十句話、十個重點。千萬不要一直把想要給他的,統統強塞給他。我們要相信,樹苗只要有水分、養分,自己會長大,父母能做的就是「基礎工程」、除除草,我們很難把他弄得變漂亮、變大樓、甚至還做裝潢等。 Q:那麼,哪些是你所謂的「基礎工程」呢? A:譬如「健康」就是一個基礎工程,所以我從小就把孩子丟去學游泳、打跆拳,各種能夠勞累的都要去做。然後是「品格」,包括:守時、懂得承擔責任不逃避。所以我會用六到十年來做,持續的、有態度的去做,花時間和他們聊,了解其中邏輯,但都不給結論,否則他們就失去學習的機會。 還有件事情我也和小兒子玩十幾年,就是「認錯」。他小學時曾經偷媽媽的錢買gameboy,甚至還搞出兩套聯絡簿來。我常講,你看報紙上或政治人物的行為會發現,他們跟小孩一樣,總是不認錯→說謊→把事情搞大→惹出麻煩→到最後事情就爆了。錯誤不會死,但死的是人錯誤的反應。我就會一次次的跟他談:你覺得事情在哪裡時付出的代價會最小?於是現在他慢慢比較不犯錯,也有勇氣認錯。 我所謂的基礎工程,還有「自我思考」與「連結他人」的能力。譬如有天他回家,問我要不要簽署讓判那位燙死親生孩子的父親死刑。我說我不簽,也舉了他自己小時候有次錯把葡萄酒當葡萄汁喝後的胡亂行為說給他聽,希望他了解,沒有一個父親願意殺死自己的孩子。我告訴他,做一個決定,不要只想一個角度,起碼要想兩個。因為大部分青少年的氛圍很小,很容易從眾。 我希望他除了會想,也要能夠去連結他人,用很快的速度去感受別人的喜怒哀樂與在乎的事情。唯有這樣,別人也才能感受到你的想法與情感。 Q:對於課業,你有沒有什麼要求?怎麼幫助他們探索自己生涯的方向? A:以前年輕時會在乎,現在大了,比較在乎的反而是他們的態度。像現在他們都知道,自己混了兩年,要考學測、基測,這一年得好好地拚,否則以後就沒得玩了。這一年,反倒是我和太太最快樂和自由的時候。 我覺得,過去書念得好不好很絕對,以後出社會的成就,也很絕對。但多元化的社會,行業變多,只要有足夠熱忱、能力與興趣相符,同時可以熬過一段無聊過程以鍛鍊出一種專業,絕對能成為箇中佼佼者。亦即學歷並不等於人的幸福力。所以,我覺得應該盡量讓小孩多方面去接觸,找到自己的興趣。 像我的小孩,從要當總統、消防員到當醫師,在他不斷的嘗試後,起碼更知道自己喜歡什麼、能做什麼。老大就說他想學財經,想變有錢。他小學三年級時曾經因為不愛寫字,跟我說他不想上學了,要我給他三天好好考慮。我說那也很好,可以在家自學,或者也可以日後去念職業學校,都會有出路的。結果他到處徵詢意見後,還是決定回學校念書,只因學校裡有同學可玩。 我的想法是,讓他們在自由中得到自由,幫助他們茁壯、長得更好,更有幸福競爭力,遠比課業、學歷上的高低還來得重要。而這一年,雖然似乎是被逼著要去念書,但人生的命運常常就是你碰到什麼,就去面對。不妨把學測和基測當做是訓練自己的意志力、當做是打仗,所以一定要吃得好、睡得好,只要用對的方法,就會看到進步。

轉貼~侯文詠:熱情才是帶領孩子前進最好的力量

2009年09月01日
公開
15

侯文詠:熱情才是帶領孩子前進最好的力量 侯文詠的孩子,有一次考試考壞了,那次是全班都考差了, 同學都很擔心,不知道該如何向父母大人們交代。 這時,侯文詠的孩子說:「我爸一定會說,我很高興你今天失敗了。」 同學疑惑的問:「怎麼會這樣?」 侯文詠的孩子回答:「我爸就是怪ㄎㄚ啊!」 我想,當時侯文詠的孩子在回答這句話時,嘴角和眉梢一定都是上揚的。 其實,著名作家和麻醉科副教授侯文詠說, 他對孩子並不是沒有期待,並不是不會焦慮或不會生氣。 只是,他相信每個人都希望自己能表現良好、受到讚賞。 因此,考試沒考好時,孩子一定已經很難過了, 這時,做父母的除了安慰他之外,實在不需要再做什麼。 不過,侯文詠也不是一開始就能這麼看得開、放得下。 他記得,第一次發現孩子說謊時,又焦急又生氣。 但他的母親只是淡淡的告訴他:「你小時候也騙過人哪!」 於是,他想起自己一路長大,父母教養他的情景。 他們從不張牙舞爪,嚴聲厲色。他們只是一直站在他身後,支持他、信任他。 有一次,孩子學校校車停開。 侯文詠想,從學校走到家裡不過十幾分? 自己還用車接送他來去多次,他應該認得路, 於是要孩子放學後自己走路回家。沒想到,一個多鐘頭過去了,孩子還沒到家。 侯文詠急忙出門尋找,發現他走錯路了。 侯文詠這才恍然大悟:「平時你帶他走的路都不算,他從沒有真正會過!」 於是,侯文詠開車載孩子回到學校,讓孩子帶領自己,走一遍他認為正確的路線。 每到一個岔路,侯文詠就請孩子談談他決定直走或左右轉的原因。 最後,侯文詠再帶他走一遍自己覺得最近的路線。 在這段旅程中,沒有打罵嘲諷,只有窩心的分享和探險的樂趣。 侯文詠也清楚記得,他曾經為了培養兩個孩子的閱讀興趣, 以及增長他們的知識,要求他們看歷史書。 沒想到,孩子反而不喜歡看書了。 侯文詠發現情形不對,及時放手,讓孩子選擇自己愛看的書,包括漫畫。 結果,現在就讀國二的大兒子從《哈利波特》開始, 已經會自動去找文字的書籍來閱讀。 五年級的二兒子為了看《向達倫大冒險》,連英文版也願意一邊查字典一邊看。 點點滴滴的累積,讓侯文詠深刻體會到, 人的成長沒有捷徑。任何技能或行為規範都要經過不斷的摸索和重複的練習。 在這過程中,打罵、命令或要求,或許看起來有效,但都是表面、騙人的。 「熱 情才是帶領孩子前進最好的力量。」 侯文詠說:「孩子天生就好奇、有熱情。父母 根本不必急著站在前面指路, 反而應該跟在後面觀察, 看到孩子熱情湧現,及時提 供機會和幫助就可以了!」 「東西的成熟有一定的時間和過程,必須耐心陪伴、等待。 帶孩子絕對不能講效率,要用『沒有效率的方式』,孩子才能紮實的長大!」

轉貼~11種細節 帶出快樂的孩子

2009年08月31日
公開
45

研究發現,快樂的孩子擁有一些共同的特質,包括較有 自信、樂觀、有自製力。 我們整合專家意見,提供11個訣竅,讓你養育出一個快樂的孩子! 1.給孩子隨性玩耍的時間,不要把生活安排得太有規則: 美國兒童教育學者湯姆斯.阿姆斯壯指出,自由玩耍比有計劃性的活動,對學齡前的孩子來說更為健康有益。 父母要避免將孩子的時間塞滿各種活動、課程。所有的孩子都需要有一些無所事事,隨性玩耍的時間。唯有這樣才能讓他們的想像力無拘無束的發揮,讓他們可以悠閒的看蜘蛛織網、研究螢火蟲如何發光,以他們自然的速度去探索他們所好奇的世界。也許, 有時你也該放慢你的腳步,拋開你的行程表,跟著孩子的節奏享受生活。 2. 教導他關懷別人: 快樂的孩子需要能感受到自己與別人有某些有意義的連結,瞭解到他對別人的意義。要發展這種感覺,可以幫助孩子多與他人接觸。你可以和孩子一起整理一些舊玩具,和他一起捐給慈善團體,幫助無家可歸的孩子。也可以鼓勵孩子在學校參與一些義工活動。 專家指出,即使在很小的年齡,都能從幫助他人的過程中,獲得快樂。並養成喜歡助人的習慣。 3. 鼓勵他多運動: 陪你的孩子玩球、騎腳踏車、游泳 …… ,多運動不但可以鍛鍊孩子的體能,也會讓他變得更開朗。 保持動態生活可以適度紓解孩子的壓力與情緒,並且讓孩子喜歡自己,擁有較正面的身體形象,並從運動中發現樂趣與成就感。 4. 笑口常開: 常和孩子說說笑話、一起編些好笑的歌,和你的孩子一起開懷大笑,對你和孩子都有益處。 光是大笑,就是很好的運動。 5. 有創意的讚美: 當孩子表現很好時,不要只是說:「很好。」 讚美要具體一些,說出細節,指出有哪些地方讓人印象深刻,或是比上次表現更好,例如,「你今天有主動跟警衛伯伯說早安,真的很有禮貌。」 不過,讚美時也要注意,不要養成孩子錯誤的期待。有些父母會用禮物或金錢獎賞孩子,讓孩子把重點都放在可以獲得哪些報酬上,而不是良好的行為上。 父母應該讓孩子自己發現,完成一件事情所帶來的滿足與成就感,而不是用物質報酬來獎賞他。 6. 確保孩子吃得健康: 健康的飲食,不僅讓孩子身體健康,也能讓孩子的情緒較穩定。 不論是正餐或點心,儘量遵循健康原則,例如:低脂、低糖、新鮮、均衡的飲食。 7. 激發他內在的藝術天份: 雖然科學家已證實沒有所謂的「莫劄特效應」,但是多讓孩子接觸音樂、美術、舞蹈等活動,依然可以豐富孩子的內心世界。 專家發現,當孩子隨音樂舞動、或是拿著畫筆塗鴉,其實都是孩子在抒發他內在世界、表達情感的方法。 孩子喜歡畫畫、跳舞或彈奏音樂,也會對自己感到比較滿意。 8. 常常擁抱: 輕輕一個擁抱,傳達的是無限的關懷,是無聲的「我愛你」。 研究發現溫柔的撫觸擁抱,可以讓早產兒變得較健康、較活潑,情緒也較穩定。對於大人而言,擁抱也能讓人減輕壓力,撫平不安的情緒。 9. 用心聆聽: 沒有什麼比用心聆聽更能讓孩子感受到被關心。 想要當個更好的傾聽者嗎?不要只用一隻耳朵聽,當孩子對你說話時,儘量停下你手邊正在做的事情,專心聽他講話。 要耐心聽孩子說完話,不要中途打斷、急著幫他表達或是要他快快把話說完,即使他所說的內容你已經聽過許多遍了。陪孩子去上學途中或哄孩子上床睡覺時,是最佳的傾聽時刻。 10. 放棄完美主義: 我們都期望孩子展現出他最好的一面,可是有時候太過急切糾正或改善他們的表現,例如,嫌棄他們沒把桌子擦乾淨,乾脆自己再擦一遍;或是糾正他們一定要把東西擺到一定位置。 事事要求完美,會減弱孩子的自信心與不怕犯錯的勇氣。 下次當你忍不住想要參一腳,急著幫孩子把事情做的更好時,不妨先想想看:「這件事跟健康或安全有關嗎?」「想像 10 年之後,這件事還有這麼嚴重嗎?」如果答案是No ,那麼就放手讓孩子去做吧。 11. 教導他解決問題: 從學會繫鞋帶到自己過馬路,每一步都是孩子邁向更獨立的裡程碑。 當孩子發現他有能力解決面對的問題,就能帶給他們快樂與成就感。

轉貼~3歲決定孩子一生的依據

2009年08月31日
公開
46

孩子性格形成和能力培養的關鍵期就在3歲之前,這個階段的孩子跟隨什麼樣的人,接受什麼樣的教育,就將會形成相應的性格。和其朝夕相處的成人所說的每一句話,所做的每一個動作都可能會深深地烙在他們的心靈深處。 3歲看到老的科學依據 科學研究顯示,3歲之前是一個人大腦發育的重要時期。一個人出生時腦重量只有370克,第一年年末時,嬰兒腦重就已經接近成人腦重的60%;第二年年末時,約為出生時的3倍,約佔成人腦重的75%;到3歲時,嬰兒腦重已接近成人腦重的範圍,以後發育速度就變慢了。所以孩子在出生後2∼3年內,無論在生理和心理方面,良好的育兒刺激對大腦的功能和結構都有重要的影響。 為證實3歲在一個人一生中究竟起到多大作用,1980年英國倫敦精神病研究所教授卡斯比同倫敦國王學院的精神病學家們進行了一項別具一格的試驗觀察。 研究者以當地1000名3歲幼兒為研究對象,先是經過一番調查分析,然後將他們分為5種類型:充滿自信型、良好適應型、沉默寡言型、自我約束型和坐立不安型。到2003年,當這些3歲孩子都長成了26歲的成人時,卡斯比教授再次與他們進行了面談,並且對他們的朋友和親戚進行了走訪。 這些3歲幼童的言行竟然準確預示了他們成年後的性格,讓卡斯比教授十分驚訝。他對自己的試驗結果進行總結,並在2005年發表了報告演說,這一報告在國際育兒學術界引起了轟動,為“3歲看老”的說法提供了強有力的證據。 卡斯比教授指出,一個人對3歲之前所經歷的事情會像海綿一樣吸收。這意味著孩子性格形成和能力培養的關鍵期就在3歲之前,這個階段的孩子跟隨什麼樣的人,接受什麼樣的教育,就將會形成相應的性格。和其朝夕相處的成人所說的每一句話,所做的每一個動作都可能會深深地烙在他們的心靈深處。 由此可見,在孩子3歲之前的成長過程中,父母和幼兒園老師擔當著不可推卸的重任。父母和老師只有深諳育兒之道,抓住3歲這一關鍵期,才能贏得孩子未來的成功和勝利。 3歲大腦開發關鍵期 腦科學和生命科學的最新研究表明:兒童的腦細胞組織到3歲就已經完成了60%,這時期的兒童腦部具有天才般的吸收能力。出生之後的最初幾年是腦發育的關鍵時期,因此開發大腦潛能必須儘早。我們知道,出生時人腦有1000億個神經元,之後不再增加。剛出生時孩子的大腦共有50億個突觸;出生後第一年,突觸數目會增加20倍;3歲時大腦大小即是成人的80%;4歲時,腦的代謝達到高峰,腦逐漸成熟,對能量的利用也更有效。這一年齡的孩子之所以會不停地動,是因為他們的大腦在不斷獲得資訊,能量消耗比較大,需要的營養比成人要多,身體發育同時也加快。 美國科學家利用“正電子發射計算體層攝影”技術,對幼兒大腦的發育進行掃描觀察,發現孩子在出生之後,由於視、聽、觸覺接受大量的信號刺激,腦神經細胞之間建立聯繫的速度遠遠超出了人們的想像。而且研究表明,3歲以後,大腦的複雜性和豐富性已經基本定形,並且停止了新的資訊交流,這時大腦的結構就已經牢固成形。雖然這並不意味著大腦的發育過程已經完全停止,但就如同電腦一樣,硬盤已經格式化完畢,就等待編程了。 正因為如此,孩子幼時的生活經歷將會極大地影響大腦神經細胞之間的聯繫程度。在一個充滿憂慮和緊張氣氛的家庭里長大的孩子處理問題的能力相對較差,而且很容易被自身的感情壓垮。相反,那些生活在充滿愛心的環境裏的嬰兒則會與環境頻繁地進行交流,進而促進額葉前部的迴圈,這樣就增加了以後對精神疾病和其他疾病的抵抗力。 3歲學習事半功倍 印度“狼孩”卡瑪拉被人發現時已有7歲多,身上毫無正常兒童的特徵,沒有語言能力,不能直立行走,更不會與人交流。重返人間後經過長達6年的專業人員的護理,也只學會走路,到17歲時才學會十幾個單詞,智商只有4歲孩子的水準。 這個事實表明,如果錯過了孩子學習關鍵期的教育時機,將造成不可逆轉的後果。 所謂“關鍵期”,是指最易學會和掌握某種知識技能、行為動作的特定年齡時期。在關鍵期對孩子進行及時的教育,孩子學起來容易,學得也快,能夠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但如果錯過關鍵期再去學,就要花費很多的精力和時間,事倍功半。 美國著名心理學家南希·貝萊博士潛心研究、觀察了嬰兒的發育、發展,她在《幼兒發展研究》一書中列出了以下8個線索,以提醒父母注意嬰兒智力的正常發展。 第一,當某樣東西掉落到地板上時,6個月的嬰兒會順著下落的方向看; 第二,當需要得到滿足時,6個半月的嬰兒,會發出表示滿意的聲音; 第三,7個多月時,嬰兒會衝著鏡子中的影像微笑,還能去尋找落地的東 西; 第四,8個半月時,嬰兒會和成人一起玩諸如藏貓貓、拍拍手等簡單的小遊 戲,也會傾聽熟 悉的詞; 第五,9個多月時,嬰兒會自己動手玩弄一些小物件,也能理解某些詞的含義; 第六,10個多月時,嬰兒會模倣成人把積木放入盒中,若看到別人把玩具包起來,就不 會拆開; 第七,11個多月時,會模倣詞的發音; 第八,12個多月時,會講幾個單詞。 法蘭克福大學的心理學家莫妮卡·克諾夫認為,嬰兒的智力出乎人們的意料,他們甚至能夠用眼睛跟著做簡單的數字遊戲。 克諾夫說:“我們給嬰兒看不同數量的點。最初他們注視著兩個點,等到熟悉了以後就開始失去興趣。但當我們接著展示第3個點時,他們的興趣又來了。”她對13∼14個月大的嬰兒對複雜事物的長時間記憶能力進行了研究,也獲得了出乎意料的發現,如嬰兒能夠把用以前從未見過的玩具做出的複雜動作記住長達半小時之久,甚至還能模倣這些動作。 從上面的線索和實驗中,我們可以看出,0∼3歲是兒童大腦高速發展的時期,是兒童多方面能力(感知覺、記憶、思維、個性等)發展的關鍵期。那麼,孩子學習的關鍵期是怎樣的呢?研究發現: ◎ 出生後6個月,是嬰兒學習咀嚼和吃幹食物的關鍵期; ◎ 2∼3歲是計數能力(口頭數數、按物點數、按數點物、說出總數)發展的關鍵期; ◎ 2∼3歲是學習口頭語言的第一個關鍵期,5歲左右是口頭語言發展的第二個關鍵期; ◎ 2.5∼3.5歲是教育孩子遵守行為規範的關鍵期; ◎ 3歲左右是培養其獨立生活能力的關鍵期。 美國心理學家布魯姆通過研究指出,如果把人在17歲時測得的智商定為100%,那麼其中50%在3歲前發生,由此可見,父母在對孩子進行早期教育時,抓住3歲前這一關鍵期十分重要。 3歲語言爆發期 父母們有時會突然發現,自己蹣跚學步的孩子似乎一夜間詞彙量有了迅猛增加。科學家研究表明,這很可能是一種“滾雪球”效應。 科學家認為,孩子學習語言不是慢慢地一字一句地學習,而是存在突然的“語言爆發期”現象。例如在2歲之前他們對語言的把握很模糊,但2歲之後突然某一天就能夠很容易地掌握各種很複雜的表達技巧了。 他們還發現了一個問題,即無論一種語言有多複雜,沒有接受過教育的本民族人都會熟練運用,比如拉丁語,現在學習起來非常困難,但那時候連羅馬帝國的奴隸也會講拉丁語,而且當時拉丁語的難度與現在幾乎一樣。 3歲是人類心理髮展的一個分水嶺,也是孩子學習語言的關鍵期。通常來說,孩子到了2歲的時候就會表達比較複雜的句子,甚至會使用不同時態和語態的動詞或者連詞,而且還會使用長句和分句了。在這個年齡段,孩子從無意識的狀態過渡到有意識的狀態,而且已經建立了他所在的生存群體和特定社會階段所特有的心理結構和語言表達機制。 美國心理學教授鮑勃·麥克默裏認為,孩子學習說話的過程大多是父母注意不到的,正是在這些不被察覺的學習過程中日積月累,產生了令父母驚異的必然結果。 6歲兒童的語言表述已經非常準確了,他們了解並且能夠使用母語的一些規則。可以說,到了這個年齡段,我們的孩子已經獨立完成了學習語言的整個過程。如果他們沒有這種自覺、自然地學習語言的能力,那麼人類歷史上就不會取得如此眾多的輝煌成就,可以說正是語言的不斷發展,才推動了人類文明的進步。 在孩子1~3歲期間,他們自己能夠學習多個詞彙,且學習的中等難度詞彙比簡單詞彙多。這就意味著父母無需為各種聲稱能提高孩子詞彙量的“新發明”而花費時間和金錢。抓住這一時期,多跟孩子說話、多讀書給孩子聽,才是提升孩子語言能力的關鍵。 身高增長取決於3歲 幾乎每個媽媽都有定期為孩子量身高的習慣。看著那條紅色的身高線一點一點往上提升,隨著時間一天天過去,懷裏的小寶寶一點點長高,慢慢長成少年、青年,每個媽媽的心裏都充滿喜悅。那麼,孩子是怎樣長高的呢? 科學研究發現,嬰幼兒時期、青春期,是人長高的兩個高峰期。人從出生至成年體格的長成,其生長速度不是勻速的,出生至2歲時共長28釐米,其中在4個月以前、5∼12個月、1∼2歲這3個年齡段各完成1/3。2歲前營養對生長的影響遠超過遺傳因素,年齡越小越是如此。2歲後至青春期前每年勻速長5∼7釐米直至青春期第2次加速。換言之,一個身高170釐米的成人,其身高1/3以上是在出生至2歲形成的。所以說,3歲前如受到營養、疾病或藥物等有害因素的影響,其對身高的損害將大大超過3歲後

心情差差差

2009年08月31日
公開
3

晚上下樓吃飯時,王子看到阿公 就一直拉著阿公叫阿公起來 嘴裡一直念念有詞"仙草..仙草" 但沒有人聽的懂王子在講什麼 只有馬麻我聽的懂 但我並不想幫王子翻譯 這時我也幫王子的飯菜弄好了 準備餵他吃飯但王子不肯吃 依然還是一直魯阿公然後講著仙草 阿公阿嬤爸爸一直重覆問王子 到底要什麼?? 我心裡不出聲也不行了 因為大家一直看我一付我聽的懂的樣子 事實上我是聽的懂阿=.= 最後我只好說出王子要的是什麼 我對王子說你吃飽飯馬麻再弄給你吃 但王子不肯罷休非要馬上吃不可 我也很生氣的對王子說那你什麼都不要吃了 但阿公阿嬤爸爸全都叫我先弄仙草給他吃 靠....現在是怎樣??我不給王子吃有錯嗎? 當然可想而己我的臉色是鐵青的 好..算了我吃我的飯再多說什麼也沒用 就醬子王子吃了一大碗的仙草 在吃的時候阿嬤還一直跟王子講 吃完仙草要吃飯哦=.= 我在旁邊吃飯是吃的很火大 結果王子吃完仙草後 竟然自己說:我要吃飯(非常大聲) 然後跑過來對我撒嬌的說:馬麻我要吃飯 我聽了真的是又氣又好笑 你這小子是怎樣?這樣搞你娘 阿嬤在旁邊還在講:王子這麼小就會看臉色 知道媽媽的臉色不好看 所以要趕快吃飯媽媽才不會生氣 我當時真的很生氣又覺得王子很可惡 也許在大家的眼裡王子這樣的行為 可以說是可愛但在媽咪眼裡真的是... 我覺得自己眼淚都快掉下來了 臉上是笑的表情但心裡卻很想哭 為什麼要這樣對我?馬麻對你不好嗎? 都這樣欺負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