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acebook pixel code

蘋果媽

他的寶貝

日期

#Tag

遊牧與繁生——2008三峽白雞藝術行動

2008年11月01日
公開
1

遊牧與繁生——2008白雞藝術行動 「12位創作者在白雞山莊舉行聯展,推廣藝術生活化的在地社區生活美學。」 展期: 2008/11/1∼11/30 每日上午10時∼下午5時 展場︰台北縣三峽鎮白雞山家庭美術館及山莊內閒置空屋。 總部︰白雞山家庭美術館 主辦︰台灣藝術生活化教育學會 主持人:黃漢坤、楊寶兒、高沁余 音樂展演: 11/1 陳永淘---客家創作歌手 阿淘哥要到白雞山莊演唱! 馬麗英—演唱西洋民謠 11/8 羅思容+黃宇燦--客家創作歌手 11/15 達卡鬧--原住民創作歌手 11/22 高賢誌--國台語創作歌手 紀錄片欣賞: 葉蔭龍、古國威等作品。 市集: 包含創意美食園遊會、跳蚤市場及藝術市集。 課程名稱 講師 授課時數 蠟染11/9, 11/16 藍松梅 4小時 粉蠟筆塗鴉 11/9 張立瞱 2小時 布做創意燈飾 11/9  邱雨玟 2小時 玻璃彩繪 11/16 梁淑君 1小時 編織11/16 蘇惠珍 2小時 水墨塗鴉11/16 胡堅忠 1小時 手作坊課程: 上課時間11/9(日),11/16(日)歡迎報名參加 。 贊助者: 林明進先生, 渴望編織團隊, 藝術 家李艾晨 小姐, 三峽鎮公所 有村印刷 簡順鑫 , 邱雪萍小姐, MAX藝術彩妝 莊宇翔 聯絡人:白雞山家庭美術館 高沁余 02-26743332 0920839458 地址:台北縣三峽鎮白雞路68-173號 參展者: 賴唐鴉-- 陶藝創作 土壤是神聖的,是萬物生靈的化身。但現代的大地之子成人之後,卻離棄生養的大地之母,甚至忘了自身的根源。 張立瞱-- 美術創作 以集體潛意識之恐懼與憤怒.貪嗔癡.與臺灣社會怪力亂神現象作為圖像基本元素.並從中轉化與超越.建造能除魔與解厄之守護神。 邱雨玟-- 剪紙創作 我的剪紙吸取了東方的哲學思想,作品的圖騰中不斷包容幻化,大自然中的花草、雲朵、漂浮的、流浪的、有翅膀的、通通都來到這裡自我生長繁衍。 倪心安--燈飾、油畫創作 利用資源回收之物件製作藝術品, 已成為近年來藝術創作者常用之素材借此呼籲節能之重要性,亦可美化生活,讓美~從心底開始! 梁淑君-- 美術創作 我一向把畫圖融入生活中,美術對我來說像呼吸一樣重要,像吃飯一樣自然 ,我常沈醉其中。所以不在意他能否給我帶來名利,只願能有知音產生共鳴 。 藍松梅-- 陶藝油燈,臘染畫 「油燈」是小時候深刻的記憶,渴望將內心的心象哲學思想傳達在作品中。藉著創作的油燈,希望增長智慧,點亮心中的明燈。 胡堅忠-- 水墨畫 水墨的世界非常迷人有趣。我的創作是比較自由和隨性的,揮洒在紙面上的圖像不會僅是外界的影像,更是一種思想和情感的符號。 陳美惠—美術創作 繪畫與陶藝是我與外界溝通表達的一種方式,這次要探討不同生命的河流,記錄下令我感動的影像心念。 渴望編織—編織創作 視覺藝術設計: 龔本芯 我們是一群喜愛藝術,追求生活藝術化、國際化的同好。 這次將運用編織的技巧,及家裡閒置物,將展場改裝佈置成一個有特色的生活空間。 林明修--再生創作 藝術是一種包容和涵養。資源是不容許浪費,利用廢鐵及創意來激發自己的想像和反映出社會現象。 葉蔭龍--影像創作 攝影一直是我認識這個世界的方式, 而且我也相信,影像也可以成為他人進入的媒介。 陳珮綺--文字創作 我要搭乘文字去找回夢想的種子,把種子種在荒蕪的廢棄建築裡,希望這處最需要滋潤的荒地中,長出每個人的夢想小樹。 贊助者: 渴望編織團隊 藝術家李艾晨 小姐 三峽鎮圖書館 延伸閱讀: 來聽阿淘哥唱歌

媽媽咪阿家庭聚會

2008年10月26日
公開
1

參加媽媽咪阿哲哲跟胖弟的慶生會 媽媽咪阿每次找的地點都不錯 這次的也是 一大片園地 有沙坑 有兒童遊戲區 還可以開電動車 小朋友玩得開心 爸爸媽媽們就在餐廳安心的聊天吃東西 而且這次的地點還離家頗近 不到半個鐘頭就到了 不過今天的小蘋果不如往常 頻頻要馬麻陪著玩 後來即使樂樂來了 也是花了一段時間才願意自己出去玩 發現一個原因 所有的小朋友都很愛玩沙 偏偏小蘋果不愛 即使好友樂樂在沙坑裡玩得不奕樂乎 小蘋果堅持站在一旁無聊的觀看 這個發現到是有點令馬麻驚訝 原以為在學校裡早就習慣玩沙了呢.... 妹妹幾乎都是在餐廳內跟著馬麻 偶爾自己一個人在餐廳內遊蕩 現在幾乎不太爬了 就只見一隻矮矮的小企鵝四處晃來晃去 重頭戲當然是慶生囉 大大小小一大群幾乎把餐廳全包了下來 一起合唱生日快樂歌 小麥阿姨要小朋友自己手做勞做或是小點心送給壽星 有許多可愛的卡片 勞作 哲哲胖弟跟把拔都看得好開心 馬麻跟小蘋果也合做了螺旋藻口味的阿拉棒送給哲哲 還好後來有好吃的蛋糕跟布丁轉移小蘋果的注意力 要不然小蘋果還頻頻想要跟哲哲要回幾根阿拉棒來吃 玩到三點多 妹妹跟小蘋果都累了 便先跟大家告別打道回府了 沒想到小蘋果回到家洗玩澡精神越來越好 妹妹在車上睡著 可是回到家一放到床上就醒 馬麻最後投降 乾脆不讓兩人睡午覺 讓剛從龜山島回來的阿公阿媽照顧 然後再讓兩隻早早睡覺 不過沒睡午覺的小蘋果還是比平時歡許多 還好有阿公阿媽 否則馬麻真是累弊了

板橋聚會講座

2008年10月24日
公開
33

板橋華德福講座-孩子你在想什麼? 0∼3歲孩子的需求! ∼∼誠摯邀請您參加       板橋華德福講座∼∼ 主題:孩子你在想什麼? 0∼3歲孩子的需求! 新手媽媽們,在面對不太會表達自己的0~3歲小孩時, 如何深入瞭解幼兒的真正需要?媽媽們又該怎麼回應孩子呢? 這次板橋講座邀請到曾任宜蘭慈心華德福教育實驗中小學資深導師, 目前為子芽兒親子成長空間負責人的阿暉老師, 帶領大家認識華德福,進而瞭解孩子的想法。 =============================== 時間:97年10月24日(五) 早上9: 30~11:30 地點:中和市德光路36號 綠大郡 兒童遊戲室 講師:蕭志暉老師 連絡人:蔡芝如(0928997402)蘇麗諭(0919-561-307) 費用:150 元/1大人 名額開放15位大人(孩子不限),欲參加者請在網路上報名,謝謝! 交通方式 公車:667(往板橋方向) 站名:德光路 下車後看馬路對面右方有愛妻洗衣店那個社區就是 公車:藍31 站名:德光路 有兩個德光路站,應該在靠民德路那個下比較有遮陰較舒服(兩站很近) 公車:307、綠色265、板基、57、10、657 站名:漢民路口(265的話有兩個漢民路口,記得在民族路上那個下車) 下車後從小北百貨和博一書局之間的巷子走進來,順著巷子右轉會經過茁壯園幼稚園,再往前第一個可左轉的巷子(轉角是一家家庭理髮店)就左轉,前方大馬路就是德光路,到了德光路右轉四海遊龍旁的社區就是 開車: 1.板橋漢生東路底遇民族路(會看到全國電子)右轉,馬上遇莒光路左轉,莒光路的第一個路口右轉就是德光路 2.板橋忠孝路直走,過實踐路再一小段,到中和忠孝路就叫德光路了 停車: 平日德光路上的停車格都蠻好停的

10/24板橋華德福講座筆記

2008年10月24日
公開
54

筆記(上) 板橋華德福講座 孩子你在想什 麼? 0∼3歲孩子的需求! 主講:蕭志暉老師(子芽兒親子成長空間負責人) 主辦:板橋華德福聚會  筆記:Coni Kim (若欲轉貼至部落格,請務必註明以上資訊)   常會看到有兩種類型的媽媽,是完全不同的極端,第一種是非常有主控性的媽媽,很強勢,常常最後小孩都丟給爸爸,通常都是溫柔的爸爸;第二種媽媽,是很溫柔,但會不停的換答案讓小孩子選(例如:問小孩吃香蕉好不好?不好…那蘋果好不好?還是要鳳梨?……),常常最後是爸爸受不了就跳出來做決定。而這兩種極端類型的媽媽,會帶出兩種性格的孩子:強勢的媽媽,通常孩子會內在自信心不足,或者是非常的叛逆;而第二種媽媽,孩子則有可能會自我意識龐大,導致目中無人,不體諒別人,只要不喜歡就會鬧脾氣。所以兩種極端都不好。   父母要先釐清自己對孩子的期待,因為也許會有錯誤的期待。現場每位父母都分享了自己對孩子未來所具備能力的期望,如樂觀、自我了解、自我保護、自我價值、自理生活、快樂健康、解決問題、溫暖、愛別人、分享、勇氣、自信、獨立自主、負責、謙虛、善良、富裕、完整的人格發展(不違反社會)、對社會有貢獻、正道、幽默感。   其中有一位媽媽希望自己的孩子以後很有幽默感,老師特別說明,幽默感是最難培養的,什麼是幽默感?其實意義很廣泛,比較明顯的方式有兩種,一是嘲笑別人,二是自嘲。可以自嘲的人很難得,能夠轉換自己的情緒,擁有正面的世界觀。要做到這樣,是需要滿足孩子很長時間的基本需求及發展,才能培養出的。當然,傳承跟天生個性也是有其影響。   大家對孩子的期望,就像〔睡美人〕故事裡,仙女給的十一個珍貴禮物一樣,其中所包含的價值觀,存在著兩個面向。即 “自我” 跟 “社群”,我們都希望孩子能有這兩種能力,並達到平衡。   其實每一代的父母都是這樣期望的,但還沒有人做到完整;很明顯的不同是,我們上一代的父母比較社會性,會比較要求符合社會規範;而這一代的父母比較強調自我、尊重孩子,但就會出現一些問題,因為自我若沒有與社群作連結,就會變的比較競爭性意識、弱肉強食,驕傲;很自我,但同時卻也非常不清楚自己的價值到底是什麼,在社群裡扮演什麼樣的位置。   很重要的一點,自我其實必須在社群裡有所發揮,才能得到滿足,所以要與社群作連結,去關懷別人,藉以了解自己的存在位置。例如,在古代的帝王,若自我無限大,卻不懂得關懷別人,則通常會變成人人口中的暴君。相反的明君則是能體卹平民百姓, 為民所苦。   現在這一代的小孩,通常都太過自我,這些小皇帝的負面特性,現場大家分享了很多(如:不懂分享、愛買東西、喜歡指使別人、光說不練、受挫能力低、不認錯、沒禮貌、沒耐心又固執、愛鬧情緒…)。其實,小孩子常會害怕,就是因為違反社群關係,太自我就無法在社群裡獲得認同, 並找到自己的價值,所以他才怕。   孩子大約從三歲左右,開始會有害怕的感覺,因為這個時期他發展到自我的世界,看不到別人,所以會產生內在的恐懼。孩子的發展,就是從『自我』開始的,而自我的發展,又分成兩個階段,低層次的自我(低我)跟高層次的自我(高我)。一開始,都是從低我開始,所以不懂得分享,只求先滿足自己內在的需求,吃飽、睡飽、穿的暖,重視的都是對自我本身有幫助的,所以,這個時期,請大家先將高層次的說教省掉,因為他們真的沒辦法懂。而高我是什麼?就是像謙虛、懂得分享、懂得從別人的觀點來幫助別人,藉以找出自我的價值…等。對孩子來說, 高我必須透過對大人行為中模仿而來。   對我們的孩子來說,發展是有階段性的,若沒有從低我開始發展,就不會有高我。而社會的發展亦然,像現在的節日、慶典…等,都是經歷每個世代,慢慢發展出來的高我;若社會文明整個被摧毀,則人類全部都要從最原始的低我開始發展。所以人類的精神,是與整個世界相連的,並沒有分開。   小時候發展的低我,甚至連自己都不明白是為什麼,只是出於生物本能的去滿足自我的需求,要等長大後才會明白。(如:嬰兒不知道什麼叫做餓,但餓的時候會不舒服,所以會哭要喝奶;但長大了一點,就知道那是餓的感覺,所以要吃東西)   人類是所有動物裡幼兒期最長的,但同時學習能力也非常的強,彈性空間很大。為什麼需要那麼長的時間呢…就是因為要發展到高我。 *孩子的發展階段: 善 美 真 模仿能力 感受能力 理解能力 0 7 14 21(歲) 0∼7歲的孩子,模仿能力非常強,此時當母親的任務,是修正自己,讓自己在孩子面前表現出善的行為,讓孩子模仿。 而7∼14歲時,進入到第二階段,不再只聽媽媽的話了,會常說『老師說….』、『某某人說….』,已經開始去感受外界了。 到了第三階段,14∼21歲時,自我主宰的東西出現了,我喜歡、不喜歡,是為什麼都非常清楚了,也開始會違背父母的意思。 這三個階段息息相關,現在的孩子,要能真正的發展自我了解,必須建基在感受世界內外在美的能力,而這都是起源於在第一階段時,有沒有模仿到真正善的行為、好的習慣, 做為感受的基礎能力。 *何謂善的行為?   生活節奏(非常重要)   生機食物   父母的榜樣、模範   0∼7歲,也是孩子在發展身體的重要時期,在這個階段,所有東西都會吸收進去,變成身體的一部分,所以不能輕忽。而前兩項,因為孩子還小不會自己做主,所以都是由父母決定的,所以,如何帶領孩子過固定、規律的生活,給孩子吃乾淨、健康的食物,都需要特別注意。因為只有孩子的身體覺得舒服了,才有餘力去模仿善的行為,否則,當孩子餓了、累了的時候,生理的本能一定會先保護自我。   父母最重要的是去掌握生活的節奏,你看整個大自然,一年四季、每一個月、每一天,甚至是每一個小時,都是有規律的在進行的,我們的心跳也是有節奏的。如果生活不規律,不但情緒容易不好,也會比較容易生病、過敏。   而規律的節奏,並不是指固定的標準,每個家庭都要視孩子天生的氣質與需求而定。因為每個孩子天生對於吃、睡…等,需求都不相同,所以要去觀察自己的孩子,然後找出最適合的作息。一旦決定了,就不要輕易改變,規律作息也不是指按表操課,而是順序的先後要固定下來,讓孩子習慣。對幼兒來說,長途旅行是不適合的,因為出外很多孩子習慣的事物,都勢必成了問題;三歲前,出國更不適合,因為出國有時候連大人都不大能適應,更別說小孩了,時差對大人都會造成影響,對孩子來說是更嚴重的。(基本上六歲前出國對孩子的意識發展, 並沒有什麼幫助, 通常都是父母自己本身想要出國散心, 這時為了孩子的生活節奏, 應該讓孩子給保母或信任的朋友、父母來照顧, 讓大人自己出國去真正地放鬆。)   孩子的感官是很敏感的,也很容易受外在環境的影響。所以可以善用音樂、唱歌,甚至是有節奏性的韻文,這些會是孩子精神上的糧食。而過早對孩子說教是錯誤的,因為語言是後期(青少年之後)才會逐步發展成熟。孩子所在的空間、環境,要非常注意,因為幼小的孩子有一個非常重要的感官要保護,就是聽覺,要特別避免過度刺激或長期太大的聲響。聽覺是人的心靈之窗, 這是為什麼教堂的合唱團音樂, 可以讓人有進入天使歌聲的感覺。   孩子的聽覺發展,大約在十一個月大的時候會初步定型,因此在母語中不曾出現的發音, 孩子就會失去辨識的能力, 例如日本人對R和L是分不清楚的。給予單純的母語與正確的語言是非常重要的,以後也比較可以抓到語言的核心。這段期間,較沒用到、聽到的音,日後就可能會比較難辨識。而孩子會說疊字,是因為他在學習、練習,並不是他願意的,所以盡量不要跟孩子說童語。而因為孩子這段期間模仿能力很強,我們說的都會照單全收,所以要給孩子我們所擅長的語言,讓他得以全面學習(例:不要因為要讓孩子從小開始學外文,但自己講的並不標準,還一直教孩子說)。孩子在九歲前,學習外語都還是很容易的,所以不用太過著急。 *老師推薦的書目有:   1、我來了(光佑出版社)   2、解放孩子的潛能(人民文學出版社,目前市面買不到,子芽兒正在與出版社接洽)   3、Heaven on Earth(英文不錯或有興趣的媽媽可以買來看看) 筆記(下) 接下來是問題時間。 (我把記得的問題打出來,有提出但我不記得遺漏掉的,請見諒) 問:希望孩子能多與外界接觸、學習分享,但太常帶孩子出外,孩子以後會不會變成愛往外跑? 答:自我與社群,如何分配是比例的問題,要視孩子的發展來掌握平衡。   例如:2歲前,一星期外出1次      2∼3歲,一星期外出可以增加到2∼3次      3歲以後,就可以上幼稚園了   有家長提只要對孩子有愛,就可以幫助孩子克服困難。但愛也有高低層次的愛,分享的第一步,一定是在家族內學會分享了,才能跨出去,進一步學會與外界分享,成長的順序一定是自我→家庭→社會。 問:孩子交給祖父母帶,擔心會有問題。 答:孩子給祖父母帶,重要的是有沒有辦法與長輩溝通。而掌握生活節奏,是需要互相配合的。很多時候,父母也要有所抉擇,不能因為上班沒辦法陪小孩,而當休假自己帶的時候,就有補償心理,不管孩子要求什麼都配合,這樣就會打亂了照顧者平常的節奏。順道一提,當父母的要犧牲很多自我,很多東西都是要自我限制的,對父母來說這是在發展高我的階段。 問:生活規律的節奏,是不是一定要很準時的遵守,什麼時間到就一定要做什麼事? 答:其實吃東西有節奏,父母在做事情也有節奏,重要的是表達做每一件事的意志力。生活裡的每件事都有優先順序,一定要遵循,但絕對不是按表操課,固定時間的軍事化生活是不對的。舉例來說,如果下午吃完點心,會出去散步一下,這個順序需要被遵循,但可視客觀情況來決定時間的長短,而不是規定出去散步二十分鐘,就一定要二十分鐘。也不要因為外面下雨了就不出門,可以想個折衷的辦法,像到附近的室內走走,或是雨具帶好,不要出去走太久,讓孩子接受到,不會因為(下雨)就不出門(散步),這就是做事的意志力。 問:孩子提出想學東西時,該不該鼓勵? 答:其實這大部分是父母的問題,如何確定孩子真的自己打從內心是想要學?其實孩子那麼小,不會決定這樣的事情,絕大部分提出要求,一定是同儕的影響,但其他孩子去學,絕大部分也是父母決定他們去學的。但也不是說絕對不能讓孩子去學,而是說,如果真的要讓孩子學,那當父母的要幫孩子確定各種客觀環境、條件,是不是對孩子都是好的,再來決定。 問:當孩子有時不想做某些事,打亂規律時,要怎麼辦? 答:大人要給榜樣。減少用問句,好不好、要不要…請善用『我們』,因為我們是表示一起,這也是一種社會性,而不是我命令你、我要求你,去做什麼事。 問:那多大的孩子可以用疑問句? 答:不管多大,在孩子沒辦法自己做主的時候,都盡量不要用。因為問句就是『我不確定,要叫你決定』的意思,但幼小的孩子無法決定事情。可以用問句的時候,是當我們以要了解孩子目前狀況為出發點的時候,例如:頭會不會痛?舒不舒服?…等。並隨著孩子的成長,給孩子的選擇程度也跟著擴大,國小一年級給二個選擇,而二個選擇對父母都是ok的,逐步增加到了高中三年級,成為先聽孩子的選擇,再給大人的建議。 問:兩個孩子,要如何平衡生活節奏? 答:順序性很重要。例如睡覺,可以先哄小的睡,然後再讓大的睡。不過這要由母親觀察兩個孩子後,找出最適合的節奏。 問:可以念故事給孩子聽嗎? 答:中班以後可以講童話故事,而較小的時候以韻文、指謠或歌曲或生活的小故事,但唸這些的前提是父母真正的知道它的涵義。因為我們要表現善的行為讓孩子模仿,何謂善?善是熟悉,並能巧妙的運用,如果不熟,弄不好反而是錯誤的示範。 問:小的孩子不願意模仿父母,都要模仿哥哥,怎麼辦? 答:孩子要自發性的去模仿,才是善的。父母要有清楚的自我,如果常在問問句,孩子自然不會想去模仿你(舉例來說,只有僕人會一直問主人問題,讓主人決定)。另外,父母重要的是展現出善,就拿掃地來說,一個樂於掃地的媽媽,跟一個不樂於掃地的媽媽,孩子一定會比較願意學習樂於掃地的媽媽。 問:孩子正值好動、好奇的年紀,要如何不對他說不要、不好、不可以呢? 答:有兩個方式,第一,所有她不能碰的東西,通通都收到她摸不到、看不到的地方,他能碰到、拿到的東西,就通通都是他可以碰的;第二,以行動來轉移他的注意力,拿能給她玩的東西來取代掉他手中不能玩的東西,這樣就可以避免掉。正向的引導會比負面的制止來的有用。 問:孩子已經兩歲多了,像今天來聽講座,都不能像其他小朋友一樣放手去玩,一直黏著媽媽。 答:今天講座有很多小朋友是平常就都有參加聚會的,所以他們已經適應了。對孩子來說,有幾個很重要的條件,他們需要固定時間、固定的環境與固定成員,讓孩子適應,多幾次就會改善了。 今天時間有限,大家一定還有很多的問題,以後還會安排講座,所以大家可以將自己的問題,傳給主辦的媽媽,大家的問題彙總了以後,老師自然會定出一個主題來串聯,這樣也會更貼近大家的需求。

華德福在台北促進會第二次大會

2008年10月19日
公開
34

【時間】97年10月19日(日),早上9:00~12:00 【地點】光目華德福幼稚園 地址:台北市大安區延吉街241巷2弄11號1~2樓 電話:(02) 27019399, (02) 23253638 交通: 1. 捷運國父紀念館站2號出口,往延吉街方向,約10分鐘路程 2. 公車288/672/266/254/282於光復南路口下車,往延吉街走,約5分鐘路程。 235(班次眾多)/662/663於仁愛路延吉街口下車,約5分鐘路程。 【對象】 歡迎有興趣推廣台北華德福教育的家長及朋友們,一起來共襄盛舉。 【會議內容】 1.會議學習:共讀《華德福建校完全手冊》P7、8(附件一) 2.討論促進會及籌委會組織架構、會務要點暨工作內容。(附件二、三) 3人力募集。(附件四) 4.確定下次開會時間及地點。 【注意事項】 1.感謝光目華德福幼稚園大力協助,園內提供茶水,歡迎自備容器盛裝。 2.會議當天備有會議資料,請簽到、填寫聯絡資料並領取之。 【會議連絡人】 黃淑姿0953-879-849,左恆悌0920-087208,廖珊0911-259-330,何冠盈0937-239-646,王雪寧0933-727-099 W促進會淑姿 敬筆 2008.10.02 【備註】 ◎人智學健康社群成立大會參訪報告、《華德福建校完全手冊》部分中文翻譯、華德福促進會會議記錄摘要、組織比較表、詳見部落格:    http://tw.myblog.yahoo.com/waldorfschool_taipei/ ◎ 如有討論需求,歡迎移至奇摩〔華德福在台北促進會〕家族:http://tw.club.yahoo.com/clubs/Waldorf_in_Taipe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