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acebook pixel code

ܤ 怡 ܤ

人生中有很多無奈.但最後的取捨.乃是看你覺得重要的

人生中有很多無奈.但最後的取捨.乃是看你覺得重要的

他的寶貝

日期

#Tag

香蕉新知

2007年07月04日
公開
66

謝謝均均小築的瑩瑩媽咪分享喔! 不要把香蕉放進電冰箱! 讀完這篇文章,你將會對「香蕉」有另外一種看法。 香蕉含有三種天然糖份:蔗糖、果糖和葡萄糖;再加上纖維質。 香蕉可即時提升人的功能。 研究顯示,兩條香蕉,可以提供足夠能量維持90 分鐘劇烈的運動。 難怪很多世界知名的運動員都以香蕉為首選生果。 但是,香蕉不單隻提供能量。 香蕉還可以幫我們克服或治療好多病症和身體狀況, 使我們必需把香蕉加進每天的餐單。 抑鬱症: 最近一項調查發現,患抑鬱症的人,在吃過香蕉後,感覺好好多。因為香蕉含胺基酸,會轉化成血清促進素,令人鬆馳、提升情緒。 貧血: 香蕉鐵質含量高,能刺激血液內的血色素。 血壓高: 香蕉含極高量的鉀,但鹽份低,最理想是降血壓。最近,美國食品及藥物管理局宣佈,允許香蕉業宣傳香蕉能降低血壓高和中風機會。 腦力: 在英國Twickenha就有200 名學生,為了要提升腦力,幫助考試,在學期開始,於早餐、小休和午飯, 都吃適量香蕉。研究顯示,含豐富鉀質的香蕉,能提高學生的專注力,對他們讀書有所幫助。 便泌: 香蕉的纖維質很高,可幫助回覆腸胃正常活動,消除便泌,無需服用輕瀉劑。 宿醉: 香蕉奶色加蜜糖可以即時解酒。香蕉鬆馳胃部,蜜糖提升血糖水平,奶抒緩精神和製做炭水化合物。 心絞痛: 香蕉對身體有一種天然的制酸性,有鎮痛作用。 早上無精打彩。早餐後午飯前,吃少量香蕉可保持血糖水平。 蚊釘蟲咬。用香蕉皮內部輕擦患處,可退腫消炎。 緊張: 香蕉的維生素B含量高,可幫助抒緩神經系統。 超重: 澳地利心理學學校研究發現,工作壓力大,使員工會不斷進食巧力克和薯片去抒緩情緒。研究員對 5000 名醫院的病人做研究,發體型肥胖的,通常都是司職壓力非常大的工作。研究總結認為,要避 免引起對抒緩情緒食物的欲念,就應該約每兩小時吃一點高炭水化合物的食物,以降低身體內的血糖水平。 胃潰瘍: 香蕉是調理腸胃失調的食方,因為香蕉有著柔軟的纖維而且柔滑。對於長期患者來說,香蕉是唯一可以進 食的未煮熟食物,而不會有不良反應。香蕉還可以中和胃酸和減少疼痛。 體溫控制: 在不同國家、地區和文化中,都有把香蕉作為一種「降溫」的果物,可以用作降低身、心的熱度。在泰國, 孕婦為了使嬰兒出生時有較為涼快的環境,臨盤時就會吃香蕉。 戒菸: 香蕉可以幫助戒菸。香蕉含維生素B6 和B12 ,也含鉀和鎂,可以複元戒菸者因為沒有了尼古丁刺激的影響。 壓力: 香蕉所含的鉀,可以調節心跳使之正常化,從而將氧氣順利送到大腦,與及調節身體的水份。當受到壓力緊張時, 我們的新陳代謝就會加快,因而使鉀的水平一降。鉀含量高的香蕉,正好作補充。 中風: 據著名醫學雜誌"The New England Journal of Medicine" 的研究指出,長期吃香蕉,中風死亡的機會率大大降低 40% 。 香蕉的確可以治療許多疾病。如果跟蘋果比較,香蕉多四倍蛋白質、多兩倍碳水化合物、多三倍磷質、多五倍維生 素A 和鐵質、多兩倍其他維生素和礦物質。香蕉也含豐富的鉀,是最有益的食物。所以,應該把那句老句子改為: 「一日一香蕉,醫生遠離我。」 PS 猴子經常都情緒高漲和開心,應該是吃得多香蕉的原因。還有,想皮鞋潔亮如新?嘗試用香蕉皮的裡面, 直接擦到皮鞋,然後用乾布擦淨,效果立見。真神奇的生果! 香蕉緩解眼睛干澀避免其過早衰老 在電腦前工作的人常常會覺得眼睛干澀或紅腫、疼痛,如果每天吃一根香蕉,就能起到一定的緩解作用。 這是台灣番薯藤健康網站的一篇文章告訴讀者的。文章中指出,香蕉保護眼睛的功能首先和其中含量豐富的鉀有關。 人體攝入鹽份過多,會導致細胞中存留大量的水分,引起眼睛紅腫。香蕉中的鉀可以幫助人體排出這些多余的鹽分,讓身體達到鉀鈉平衡,緩解眼睛的不適症狀。 此外,香蕉中含有大量的 胡蘿素。當人體缺乏這種物質時,眼睛就會變得疼痛、干澀、眼珠無光、失水少神,多吃香蕉不僅可減輕這些症狀,還可在一定程度上緩解眼睛疲勞,避免其過早衰老! 本日記框來自依戀宸宸

不必大吼大叫教好孩子

2007年07月03日
公開
71

謝謝均均小築的瑩瑩媽咪分享喔! 和孩子一起用「好心情」玩遊戲 例1 泡澡時間結束:轉移注意力 人物:小可(三歲)、約翰(六十歲,小可的爺爺) 小可愉悅的笑聲迴盪在浴室中,當中摻雜著爺爺低沈的聲音,他正模仿汽艇的馬達聲。 對大部分的孩子來說,沒有比洗泡泡澡更好玩的事了。但如何讓孩子在皮膚還沒變皺之前,結束泡澡時間呢? 「現在馬上起來!」(接著上床睡覺)這句話大概嚇不了人,而且這種方式多半會產生反效果,反而讓泡澡成了靜坐抗議,或是讓小鴨、汽艇變得更吸引人。小可的爺爺也知道這個問題。 身為孫子的「啟發者」,他使用了兩個方法:加一些冷水進去。如果不舒服的感覺還無法讓小傢伙離開澡盆,還有一招就是──慢慢把水放掉。 1.在玩汽艇第一回合時,爺爺不動聲色地拉開塞子。遊戲繼續:汽艇繼續前進。「衝呀!衝呀!」興奮的小可並沒有發現澡盆的水位緩慢、持續地下降。然後水變冷了,小傢伙開始覺得不舒服。 2.在不舒服變成尖叫之前,爺爺已經準備好下一個遊戲。用毛巾擦乾身體之後,就是「噴射機」時間。「好耶,噴射機!」小可的眼睛又亮了起來。他知道這個儀式,洗完澡後吹風機會繞著他的身體轉圈。 3.讓孩子自己覺得遊戲與實際情形融合。澡盆裡的水流光之後,還剩一些泡沫,告訴他汽艇與鴨子要回到岸上休息睡覺了。爺爺用毛巾很快地把小可裹住,開始噴射機遊戲。 深度評論 一直到出生為止,人都是在水中生長的;我們可以說人就是「在水中製造的」。澡盆對孩童來說是一種經歷,並非只是單純的洗滌而已,所以大部分的孩童(除了那些怕水的孩子之外)都不會自願離開澡盆,也就不足為奇了。 為了避免孩子在「再生」的過程(從水中到陸地)中產生挫折感,大人的纖細感就很重要了。 基本(特別是耐心)原則是──讓小傢伙心甘情願。更具體一點,就是絕不可直接馬上把他從澡盆中抓出來!強迫是絕對禁止的! 要把小傢伙從一個地方引導到另一個地方,有個可行的方法:把這個地方變得不那麼吸引人或較不舒適,而讓另一個地方變得有趣。澡盆太吸引人了,所以這兩個步驟都得使用:水變得不那麼舒服,例如變冷或流光了。這時把吹風機變成噴射機,或是把浴巾變成躲貓貓遊戲的道具,「登陸」就會變成是件有趣的事了。 啟發技巧 「啟發者」以遊戲的方式告訴孩子:一個活動的結束也是另一個活動的開始。請您觀察孩童的節奏。您會發現有一些被打斷的「活動」,其實是他在幾分鐘之內自己就會結束的,因為小傢伙也是喜歡有計畫的。 童言童語 四歲的丁丁跟著父母去旅行,參觀新天鵝堡。導遊解說國王路德維希二世因為神祕的原因而溺斃。丁丁若有所悟地說:「我知道為什麼了。國王一定是掉進馬桶裡,但是他沒有帶泳圈,所以淹死了!」 例2 獨立自主:在超市中自己推手推車 人物:文希(二十八歲)、她的女兒小佳(六歲) 「為了回饋消費者,適合全家大小享用的脆笛酥今天大特價……」大賣場裡不斷廣播著特價訊息。超市對成人與小孩都有無比的吸引力。如果您知道自己到這裡的目的,也準備了採購清單,那就還好。 文希是一個具有啟發式教養概念的母親,她在採購時一直注意讓女兒小佳有事可做。一會兒讓她從架上拿自己喜歡喝的優酪乳,一下子讓她比較不同牌子布丁的價錢。但小佳最喜歡的是推手推車。手推車是給大人用的,小佳還不夠高,但她又覺得那些塑膠製的兒童手推車「太幼稚」了。要順利推動成人用的手推車也是需要技巧(甚至需要訓練)的,尤其滿載的手推車不容易轉彎,有時還會碰到正在卸貨的堆高機,對孩子來說並不簡單。 「你還不會,我來……」如果您這樣說,那就錯了。 文希決定伸出一隻「無形的手」。小佳的手伸直,剛好可以抓住推車的把手,文希則走在推車前面,一隻手拿著購物清單,一面看著貨架上的物品,另一隻手則不露痕跡地抓住推車的前緣,控制推車的方向。「媽媽妳看,我已經能推大車了!」小佳興奮地說。文希露出微笑,讚美女兒。 深度評論 每個人的個性(羞怯、信賴、自我意識等等)是與生俱來的,還是受環境所影響? 這個問題有很多理論研究。目前大部分的專業文獻指出是受基因的影響,但也有一些激進的論點指出教養與個性毫無關聯。不管怎麼樣,以鼓勵的方式來提昇自信總是好的。自信基本上是根植於成功。身為孩子啟發者的大人應該努力去激發孩子的自信,像上述例子中,文希在超市不露痕跡地「控制方向」,就有這種效果。但要注意,那隻「無形的手」是用來協助激勵孩子,絕不可做為刻意欺騙的工具。 啟發技巧 每個人的個性中都有「自信」與「成就」兩種不同的面向,都應該受到鼓勵和支持。即使孩子沒有達成目標,也應該以積極的回饋來讚揚孩子的「投入」。生命是一場馬拉松,想要抵達終點的欲望,會激發人的潛能,讓人加速衝刺。 童言童語 「寶貝,不是說好蛋糕要分一半給媽媽的嗎?你怎麼全吃了呢?」 「媽咪,我知道妳在減肥,所以我幫妳把它解決了!」 本日記框來自依戀宸宸

脾氣壞寶寶培養好EQ

2007年07月02日
公開
66

謝謝均均小築的瑩瑩媽咪分享喔! 文�簡潔 學前教育雜誌特約編輯 虹虹人緣超好,只有一點讓人不知如何是好:一旦其他小朋友摸她正在玩的玩具,她就立刻尖叫、推人或飆淚,媽媽連說「不可以」,反而惹得她更生氣。媽媽愈來愈不好意思帶她出門,也很擔心:虹虹脾氣愈來愈差怎麼辦? 每個人都有情緒,寶寶會生氣也是理所當然,只是有些寶寶表達的方式比較溫和,有的比較強烈。爸媽的責任,就是幫助孩子將滿載的情緒,找到合宜的出口。 情緒在1.5歲發展完備 從3個月大開始,寶寶就有情緒,其中以開心和憤怒最常見,而且隨著年齡增長,頻率和持續度日益增加。1歲半左右,寶寶的喜怒哀懼愛惡欲等各種情緒便發展完備,加上心智和動作發展愈發成熟,情緒表現也就更加強烈。 直到4、5歲左右,自制力增加,處理情緒的策略也比較多元化,常發脾氣的毛躁小子才會漸漸變成小紳士或小淑女。 1歲半寶寶自我意識強 寶寶生氣的原因通常有三:一是生理不滿足,爸媽應該會發現,當寶寶飢餓或者愛睏之際,總是特別難伺候。二是身體活動受到約束,被不熟的人抱,或者被限制在安全座椅裡太久等。第三點則是正在玩的東西被拿走或搶走,這時寶寶的反應或許會相當激烈,甚至當場倒地耍賴大哭大鬧。 當爸媽瞭解原因,適當處理,就能平撫寶寶的怒氣,但最後一點通常會讓爸媽和寶寶槓上,尤其身處公共場合,或趕時間之際,而寶寶又意見一大堆。 寶寶1歲半以後自我意識愈來愈強烈,建議爸媽最好多預留一些時間和寶寶溝通;譬如基於安全因素想拿走不小心被他A到手中的指甲剪時,最好先拿個玩具問他肯不肯換。 會說話的寶寶少生氣 研究證明,語言發展較好的孩子,遭受到的挫折感也比較少,因為他們懂得以語言表達自己的需要,於是容易被滿足;而且當他們說出自己生氣難過的原因時,不僅有助於情緒宣洩,也能獲得他人的瞭解和安慰。所以,及早讓寶寶理解、使用語言,對孩子的情緒管理相當有幫助。 雖然寶寶10∼12個月才冒出生平第一個字,但從他們8個月大起,理解的字彙便愈來愈多,18∼30個月更是所謂的「命名爆炸」時期,爸媽會驚奇地發現寶寶不僅口齒逐漸清晰,而且使用的詞彙與日遽增,當詞彙累積到達100∼150字左右,寶寶便能自行造句。趁著這股學說話的熱忱,爸媽可以在寶寶挫折、生氣、難過的時候,教導他們用語言而非肢體表達怒氣。 提升寶寶EQ 5 tips ?心平氣和立即制止 不到1歲半的孩子,懂得用尖叫、推開動作自我防禦,其實算是機靈,但為免日後養成習慣,不論寶寶年紀是大是小,爸媽都需要上前制止,甚至暫時將寶貝抱離戰場。記得要心平氣和,為寶寶做一次高EQ的示範呦! ?接受寶寶的負向情緒 既然喜怒哀樂是天生的,就沒必要強迫寶寶壓抑。在要求他「不可以壞脾氣」之前,應該先為寶寶的情緒找到出口,譬如給他一個厚實的擁抱平撫心情,然後試著同理他的感受:「我知道你還想繼續玩。」或「你害怕別人來搶,所以才推開他,是嗎?」但如果寶寶已經習慣用壞脾氣引起爸媽注意或吵糖吃,就要刻意忽略,讓寶寶體認這個方法沒用,才會激勵他思考新的解決之道。 ?解釋對方動機或感受 待寶寶情緒平穩些,爸媽可試著向他解釋:「那個小朋友和你一樣都很想玩,你願意跟他輪流還是一起玩嗎?」或「你只是一直哭、大叫,把拔馬麻不知道你要什麼,用說的好嗎?」雖然寶寶年紀還小似懂非懂,但不講他就永遠不懂。 ?鼓勵用言語表達需要 小寶寶的語彙少,可以教導一些緩兵之計與動作,譬如搖頭表示拒絕,或趕快拿著玩具離開;但2歲以上的孩子,就要儘量鼓勵他使用簡單語言表達,像是:「我的」「輪流」或「你等一下」「我還想玩」等,端視寶寶的語言能力而定。由於小寶寶的表達和理解都比較簡略,約莫3歲左右才能彼此溝通,所以還是需要大人在一旁幫忙答腔。 ?預留準備時間 不知道爸媽有沒有以下類似經驗:催了老半天要寶寶洗屁屁換尿布,他卻裝作沒聽見,甚至還在玩他的小火車?眼看著時間快要來不及,叫寶寶來門口穿鞋,他卻還磨蹭老半天?催久了、時間急迫了,忍不住一把抓過寶寶或拿走小火車,卻換得寶寶當場飆淚大哭,還躺在地上耍賴,忍著性子彎身拉起他時還不小心吃了幾拳…,這時候就算是聖人也應該早已怒髮衝冠! 那誰來當和事佬呢?誰來同理寶寶的情緒?太緊迫的時間總是容易造成雙方壓力,與其上演親子衝突,不如早一點行動,把這些磨蹭都算在準備時間裡,就會有閒情逸致和好心情跟寶寶好好溝通囉!(更多精彩內容請見學前教育雜誌6月號 本日記框來自依戀宸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