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acebook pixel code

寶貝捷*.*迷的最愛

他的寶貝

日期

#Tag

玩具太多不利寶寶神經系統發育

2012年04月08日
公開
45

很多年輕的父母認為,給予寶寶越多刺激,大腦就會越發達。所以,爸爸媽媽們都願意給寶寶買各式各樣的玩具,恨不得寶寶一玩玩具就瞬間變聰明。其實玩具太多不利於寶寶神經系統的發育。   由於小寶寶的腦部神經尚未發育健全,選擇能力和控制能力不夠成熟,如果刺激過度,信息過雜,很容易使大腦形成的各種興奮灶之間互相影響、干擾和制約,反而阻礙神經系統的發育。   適宜適量選玩具   1.適合寶寶   買玩具之前要了解寶寶最近的興趣點是什麼,他的需求是什麼,參與到寶寶的遊戲中,你就會得到答案。也不要以你的期望和興趣來替寶寶選擇,更不要有任何功利性。   2.添加玩具不要太頻繁   寶寶對一種玩具的感知和探索是專注的、持續的、有所創新的,如果玩具添加過於頻繁,會對寶寶的探究形成干擾,興趣不斷轉移時無法得到深刻體驗。   當你發現寶寶對一個玩具的興趣很強烈時,就不要急於添加同類新玩具,而是充分把這個玩具玩好。等寶寶的興趣開始減弱時,依然不要急於添加其他新玩具,要再觀察是否還可以繼續深入地玩。   3.玩具放置有層次   玩具放置要分層,為寶寶提供一個有序的玩具環境,利於寶寶秩序感的形成,也利於他選擇、取放的自主能力和好習慣的養成。   已經被淘汰的玩具,要挑揀出來處理掉;常玩的玩具,按照寶寶的興趣程度放在最方便他取放的位置,並分門別類放在固定的位置,如分為過家家類、搭建類、塗鴉類、打擊樂器類等。   玩透玩具才有益   孩子年齡越小,心智發展越不成熟,感知經驗積累也不豐富,需要大人陪同玩。多觀察、多鼓勵寶寶,適當的時候給他提供點幫助,不要把玩具送給寶寶就不聞不問。   同時,耐心地陪著寶寶一起尋求玩具的奧秘,而不是心急地要求寶寶很快就達到某種水平。切記,包辦代替或者嘲笑指責都會給寶寶帶來壓力,降低對玩具的興趣。   每一個玩具都有各種不同的玩法,玩透、玩轉一個玩具,寶寶才能真正獲益。當你以平和童真的心態參與到親子遊戲中,你就會理解寶寶的心,會根據寶寶玩耍的狀態和需要,最大限度地發現和利用好玩具的功能,真正促進寶寶的發展。(高梅)

【轉貼】10種遊戲 克服感覺統合障礙

2011年12月30日
公開
59

採訪�陳雯琪 諮詢�適健復健科診所職能治療組長 張旭鎧 1. 擺盪遊戲:(0∼1歲起) 從寶寶出生起,就得開始訓練寶寶的感覺統合能力!只要由家裡的長輩將孩子抱在懷裡輕輕地搖晃,就可以達到刺激前庭、改善平衡反應、增加肌肉張力的效果。等到寶寶一歲大左右,就可以找一條大毛巾,並將孩子置於毛巾中間,由爸爸、媽媽各拉住毛巾的一邊,輕輕搖晃。 2. 丟接球:(1∼3歲起) 寶寶一歲時,可將直徑約20公分的橡皮球,放在孩子的面前,並鼓勵孩子主動伸手拿球;待寶寶二歲後,就可以玩進階遊戲,即使用20∼30公分的橡皮球,然後與孩子間隔約二公尺,分別坐於地上,用滾球的方式與寶寶玩傳球遊戲。寶寶三歲就可以完高階遊戲,將您與寶寶的距離拉長至3∼5公尺,並改以彈跳的方式傳球。如此一來,可以改善寶寶的手眼、雙側,及視覺追蹤的協調性。 3.鏡子遊戲:(2歲起) 從寶寶二歲起,就可以開始玩模仿遊戲。藉由孩子模仿父母動作的過程中,可藉機讓寶寶認識自己的身體,及區辨左右方向,這對寶寶的觀察,與動作計劃能力有長足的進步。不過,一開始不要太難,應從一隻手開始,再進展到全身,以免動作太複雜,寶寶一時記不清,而產生挫折。 4.地面探險:(1∼2歲起) 僅需不同材質的拼裝地毯,就可以提供寶寶觸覺及本體覺刺激,有助於改善其動作計劃能力。玩法很簡單,寶寶一歲時,就可以在家裡佈置各式不同材質的地毯,讓寶寶在地毯上爬或走,或從事任何遊戲,讓寶貝接受不同材質的刺激。等到寶寶二歲起,媽咪就可以做難度稍高的設計,將地毯高度任意變化,讓寶寶在不同高度的地毯上,從事各種遊戲。 5.疊積木:(2∼3歲起) 自寶寶二歲起,就可以開始著手進行精細動作訓練,工具是約5公分立方的積木,讓寶寶嚐試用一手或兩手將積木疊高即可。待寶寶長大些,到了三歲,就必須換小一些的積木,約三公分立方來訓練,讓寶寶試著使用積木,進行疊高或創作遊戲,有助於改善手眼協調,並可順道訓練寶寶的創造力,及注意力,一舉數得。 6.跳格子:(3歲起) 現代都市寸土寸金,孩子遊戲的空間大大縮減,想玩跳格子遊戲,似乎不是容易的一件事。不過,也有變通的方式,不能在戶外玩,換個地點在家裡也可行,只要運用家裡的拼圖地墊,就可以享受童年。玩法很容易,將每塊地墊放置於地,並固定,注意喔!每塊的間距需為20∼30公分,然後就可以讓寶寶用跳的方式踩地墊,很有趣吧!這對baby的空間概念訓練,及本體覺刺激,都相當有幫助,不妨多進行。 7.打鼓遊戲:(3歲起) 使用最簡單的工具──手,也可以玩出興味!在不同材質上拍打,然後請孩子模仿。遊戲進行時,可配合節奏,先在某一器材上連續拍打一次或二次,接著再換拍另一項材質製品。有順序地進行,可一併訓練寶寶的記憶力、動作計劃能力,此外,因使用的材質不同,也可增加寶寶的觸覺刺激。 8.沙箱:(3歲起) 動手製作沙箱或豆豆箱,並不如想像中困難,裝放家電用品的小箱子就很好用。為了吸引寶寶的注意力,可發揮美術創造力,將空箱子的外表好好裝飾一番,愈有想像力愈佳,或者可讓寶寶自由發揮,自己試著替箱子穿衣服。準備完成後,在小箱子中,藏放筆、鑰匙、小豆子等,讓小朋友閉著眼睛,以手找出東西,並猜猜看是什麼?在尋找及觸摸的過程中,可增加寶寶的觸覺刺激,增進觸辨覺能力,及注意力。 9.黏土創作:(3歲起) 讓寶寶親自動手,製作屬於自己的小玩意。買一包黏土,含各種色,讓寶寶發揮觀察力及想像力,用黏士捏製動物,或其他感興趣的小東西。製作時需靈活運用手部動作,對寶寶的觀察力、精細動作及雙側協調,都有不錯的幫助。 10.手指畫:(4歲起) 寶寶的手偶爾弄髒了,先不要急著罵人,其實這也是訓練寶寶觸覺刺激的一種方式。找一天晴朗的好天氣,不管身上的顏料有多難洗,盡情地和寶寶一起玩一場色彩遊戲。拿些水彩顏料,沾在手指上,就這樣輕鬆地畫一幅美麗的畫作吧!除了觸覺刺激外,空間概念及注意力也一併訓練完成,絕對值得。 (取材自育兒生活雜誌)

嬰幼兒九大氣質

2011年12月30日
公開
53

各有各的型 嬰幼兒九大氣質全解析 文╱三之三國際文教機構執行長 葛惠 輯╱張玉櫻 參考書目╱《因材施教》徐澄清教授、《你知道孩子的氣質嗎?》王珮玲教授 孩子無法像工廠製作零件一般,每一個產品均能控制到一模一樣,常聽父母說兩個孩子都是我生的,怎麼會差這麼多?即使是同一家庭出生長大的雙胞胎,也各有不同,這就是孩子。而且每個孩子的氣質不同,可依「九大氣質」來教養出最優質的孩子喔! 影響孩子最先的不同──氣質 氣質是天生的,但如果只強調天生那就太宿命了!而且我們不能說孩子生下來是一張白紙,環境要如何雕塑都可以,所以必須二者兼顧,也就是要了解孩子的氣質,也了解父母自己本身的氣質及教養方式,讓每個父母成為藝術家,了解每個孩子的原型為何,順著原型加以雕塑、修飾,每個孩子就能健全的發展。 九大氣質孩子的教養方式 氣質是什麼?是指一個人天生下來對內外刺激的反應方式,是天生的一種行為模式,沒有什麼好、壞的分別,只是在教養上是否能找出適合親子互動的方式。目前國內外將氣質分為九個向度: 一、活動量 活動量是指一天24小時中孩子所展現的所有動作的頻率和速度,也可以說是個體消耗於動作的能量。活動量大的孩子整天動個不停,喜歡跑跑跳跳,精力充沛,睡眠時間短,即使睡了也動來動去的踢被,可在床上進行翻轉。而活動量小的孩子,則喜歡靜態的活動和遊戲,不喜歡戶外活動,即使出門也喜歡躺在草地看,或看圖畫書,所需的睡眠也較多。 ◎活動量高的孩子:父母的因應之道 1. 避免攝取可樂及糖果類食物:此食物及飲料會讓孩子更興奮。 2. 應有顆包容的心:了解孩子並非故意跑來跑去,以鼓勵方式,例如:吃飯坐著吃,如跑著就不吃,但坐著吃時則立刻稱讚。 3. 注意孩子的安全:活動量高的孩子喜歡跑跳,且較沒有安全意識,故在安全上需特別留意。 4. 固定的運動:每天有20∼30分鐘的活動,帶著孩子至公園跑一跑、跳一跳,是很有必要的。 5. 培養規律生活:彈性但規律對孩子是相當重要的,如此較不會讓孩子無法控制。 6. 培養靜態活動:除了發洩體力外,轉移活動方式也是需慢慢培養靜下心的習慣,初期父母要耐心陪伴,慢慢即能養成習慣。 ◎活動量低的孩子:父母的因應之道 一般活動量低的孩子被視為較好帶的孩子,也較不需考量其安全問題,但活動量太低的小朋友,易造成動力弱、做事消極,且可能只喜歡在電腦或電視前,易造成近視。所以,父母宜多鼓勵嘗試動態活動,最好也有固定的戶外活動及親子體能時間,對其動能提昇有所助益。 二、規律性 乃指什麼時間、睡覺、醒來、肚子餓、大便等,有如鬧鐘般的準確,不但時間一定,量也都很一致;反之,則一點準頭都沒有,父母永遠無法預測他下一步會做什麼。 ◎規律性高的孩子:父母的因應之道 孩子規律性高,對父母來說輕鬆許多,因為只需要把時間安排好了,孩子即可OK,故安排好規律時間很重要。另一點,在約定時間上如果有變動,一定要事先告知,讓孩子有心理準備,才不會影響孩子的情緒。 ◎規律性低的孩子:父母的因應之道 此種小孩毫無章法,故需養成規律性的生活習慣,按時做完該做的事,做到就給予鼓勵,以讓其生活慢慢規律化。 三、趨避性 當孩子首次遭遇新刺激時所表現出來的態度,是接受或是退縮?例如:到一個新的地方、未接觸的事、吃一種沒吃過的食物、遇見陌生人。 ◎大方外向的孩子:父母的因應之道 趨避性高的孩子相當大方,不怕陌生,誰都好,但應注意--教導分辨危險並給予適當的限制,例如:不要單獨和陌生人接觸,並不隨便告知地址電話;提醒危險地區,如只能在此範圍玩,超過此會危險,而且媽媽看不到你會擔心。 ◎內向的孩子:父母的因應之道 有時父母覺得很困擾的是孩子「不叫人」,不出來和別人打招呼,父母千萬不要責罵,而是多提供接觸的機會,並採漸進式的方式,只要孩子有一點點進步就要鼓勵與稱讚。 四、適應性 是指孩子在趨避反應之後一段時間的適應情形,不見得趨避性強的孩子適應性就高,有些孩子,看來很容易馬上接受新事物,但接下來反而會造成適應性問題,所以有些孩子內向害羞,但卻適應力強。 ◎適應力高的孩子:父母的因應之道 什麼環境、事物對他都不困難,也都易接收,父母則需協助把關,以免孩子好壞不分。 ◎適應力低的孩子:父母的因應之道 孩子適應力低,父母要有更多的等待、耐心,千萬不要和別人家的孩子比,且在環境要變動時應提早告之及準備,給予充分的時間適應新環境並有機會加以練習,就會漸入佳境。 五、情緒本質 指孩子一天中表露於外的情緒,是屬於正向的(即友善、快樂)或負向的(即不友善、不快樂),是常常「笑咪咪」還是「拗嘟嘟」。 ◎情緒本質好的孩子:父母的因應之道 孩子情緒本質好,是父母最開心的事,任何事均樂觀面對,但也不要因此而輕忽了與孩子的心情交流,以免孩子碰到無法承受的挫折時不知如何處理,當然危險意識的提醒仍是重要的。 ◎情緒本質不好的孩子:父母的因應之道 情緒本質不好的孩子,常出現負向表情,有時會造成別人誤解,故要常提醒孩子笑,且增強之,讓孩子無形中養成笑臉。 六、反應強度 指孩子對內在、外在刺激所產生反應的激烈程度,反應強者,其喜怒哀樂及需求很容易被覺察;反應弱者則常不被注意及知覺其需求而忽略。 ◎情緒反應強的孩子:父母的因應之道 情緒反應強的孩子有時生氣起來就拳打腳踢,或傷到自己,故父母應有一致的教養態度,孩子才不會因妥協而造成亂發脾氣的習慣;且不要隨孩子的情緒起舞,並訓練孩子用語言表達自己的感受。 ◎情緒反應弱的孩子:父母的因應之道 此種孩子很少表達自己的感受,故要養成表達情緒的習慣,尤其是心中不舒服的事更要協助表達出來,畫的也可以。 七、注意力分散度 是指孩子是否容易被外界刺激,如聲音、光線、人、事、物所干擾而改變他正在進行的活動。 ◎專注能力強的孩子:父母的因應之道 專注能力強的孩子是父母最愛的,但有時會造成的困擾,是專注在不好的情緒事件上,一哭起來就很難安撫,有時也因專注在自己的活動中而不回應,故應多了解孩子是否如此,如果是要提醒孩子多留意周遭的訊息。 ◎容易分心的孩子:父母的因應之道 小的時候不會察覺,因為容易轉移注意力,故較易帶領,但學習上則很容易分神,所以在學習環境上力求簡單,降低分心之刺激物,並在學習上多提供一對一及分段學習,且在每一個段落給予讚美。 八、堅持度 指孩子正在做或正想做某件事時,因外來的阻礙或困難時仍繼續維持原來的活動或放棄。 ◎堅持度高的孩子:父母的因應之道 這種特質的孩子在學習上碰到挫折不易放棄,但有時也顯得固執,父母都教不聽,要把自己的事做完,故在教養上要給予事先預警,且養成事物做好但不要求完美,雖然堅持到底很重要,但要判斷其合理性。 ◎堅持度低的孩子:父母的因應之道 小時候隨和好帶,且不會和你僵持,所以面對挫折也自然容易打住不前,故應協助看到困境時與其規劃分段並給予解決困難的成功經驗,當然鼓勵更是此種小孩碰到問題時最大的支柱。 九、反應閾(敏感度) 指引起孩子反應所需要的刺激量。敏感度高,只要一點改變均易感受。 ◎敏感度高的孩子:父母的因應之道 具有高敏感度特質的孩子對周遭相當敏感,有時會太緊張,父母應多與孩子說一說感覺的話,且分享他的感覺,並在睡前避免激烈運動。 ◎敏感度低的孩子:父母的因應之道 以前長輩說此種孩子「神經夠大條」,天氣冷熱完全穿同樣衣服,應加強其聽覺反應訓練,能提昇其未來學習能力。 獨特寶貝,樂於面對 孩子難帶並不是誰對誰錯的問題,如果身為父母本身是活力十足型的,孩子活動力也強,在一個充滿活力的家庭中,簡直如魚得水;但如果父母都超安靜,而孩子是體力充沛型,父母自然會受不了。氣質沒有絕對的「好」或「不好」,只要親子能相互配合、相容,相信孩子就能快樂成長。 氣質真的沒有所謂的好與壞,每個孩子的氣質亦是由九種向度交替產生,因此父母應樂於面對,並找出適當的教養方式,和孩子達到一定的默契,自然就能成為輕鬆父母,有輕鬆快樂的父母,孩子自然能慢慢了解自己,並學習去克服困境。 (詳文請見2005年二月號嬰兒與母親雜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