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acebook pixel code
緊急公告:因突發資料庫異常事件,故4/8~4/26資料損毀,如會員於上述區間曾於討論區發文回應,煩請重新發布,造成您的困擾敬請見諒

寶貝捷*.*迷的最愛

他的寶貝

日期

#Tag

【文章分享】觀察孩子

2010年10月07日
公開
54

觀察孩子 ● 定期紀錄寶寶的身高、體重、頭圍 如果您的寶寶未滿3歲,請您務必記得定期(可配合疫苗注射)測量寶寶的身高、體重、頭圍,然後參照您寶寶兒童健康手冊成長紀錄表,看看寶寶的成長曲線是不是落在90和10百分比線的中間。 如果身高、體重、頭圍全都偏低,表示寶寶的發展有全面性的遲緩現象,應進一步諮詢兒科醫師是否要進一步檢查,如果只有身高、體重、頭圍某一項目的曲線偏低,則表示寶寶可能有部分的生長異常的可能,也應進一步檢查腦神經,或內分泌等項目,以了解寶寶的生理發展是否受到影響。 ● 觀察寶寶的生活狀況(見生長曲線表) 要了解孩子的發展狀況,觀察是最重要的步驟,除了生理的成長發育之外,心理、心智發展也是同步的在進行。有關心智發展的觀察,可以分成幾個不同的領域來進行,最簡單的方法是利用健康手冊上有關健診家長紀錄事項欄中提供的填寫表格項目來觀察,或是兒童發展量表能力項目來觀察孩子的日常行為。 ● 觀察寶寶行為的技巧 在觀察孩子的行為表現時 有幾項應注意的事情: 1.觀察是在自然情況下來進行,有可能您所依據的里程碑項目和孩子正在進行的活動不同,爸爸媽媽若知道此項能力的意義為何,就可以評估在孩子目前的活動中是否有這樣能力的表現。如果爸爸媽媽並不是很明瞭能力項目代表的意義時,千萬不要特別要求孩子要做出目標行為,寧可暫時略過,待適當時機再評,因為觀察的目的是在取得孩子發展的表現,如在強迫的情形下所評估的能力將會有誤差的可能性。 2.對觀察者的父母親來說,不要給自己過高的壓力。許多的爸爸媽媽常會觀察孩子的成長而給自己過高的壓力,導致過度緊張,反而容易疏忽一些觀察的事項。 3.觀察之外,應進行資料的紀錄,紀錄的方式可採日記法,或以某一行為為主的觀察紀錄。這些紀錄都可以協助您更瞭解孩子的發展情況,同時也可以提供醫師做為評估或療育時的參考。 當您的觀察已經反映出孩子的發展可能比較慢時,請您一定要帶寶寶到可以提供進一步診斷及處理的醫療院所進行專業的評估,或與早療通報轉介中心聯絡。當您的寶貝已經開始接受療育服務後,您的觀察還是應繼續進行,以便您與服務單位之間的溝通,及對孩子成長的參與。 ● 生長曲線表 * 適用年齡:未滿6歲 * 內容:為6歲以前、不同性別有各年齡階段的身高體重曲線表,3歲以前以月齡呈現,3歲以後以年齡呈現,共有3%、10%、25%、50%、75%、90%、97%等7條曲線,各代表所有嬰幼兒人口中該年齡百分位兒童的生長實況。 * 使用方式:依孩子年齡對照,紀錄孩子的身高、體重,畫成曲線,可比對孩子的發展是與同齡中多少百分比的孩童相似。如果發現孩子的實際身高、體重及發展曲線高於97%或低於3%,表示孩子的成長有過快或過慢的現象,應盡速求教健兒門診醫師或是小兒科醫師,或是撥打早療通報中心的兒童發展諮詢專線2756-8852。 【出處】http://www.eirrc.taipei.gov.tw/np.asp?ctNode=21071&mp=100049

【轉貼文章分享】5-6歲發展p.1

2010年10月06日
公開
54

5-6歲的孩子 ■生理動作發展 • 孩子可以兩腳交互地跳繩。五歲半後,手腳可同時用力,進行全身性的活動,如:爬竿。 • 孩子會仿寫一些字、畫出三角形;能不在大人的協助下,分辨衣物的前後,自行穿好衣服褲子、綁好鞋帶,也可以流暢地使用剪刀。 • 甚至已能臨摹或憑想像畫出生活中常見的人事物,並把細節描繪出來,如:汽車。 ■父母可以做的事… • 多帶孩子到室外活動,如果孩子一直關在家裏,長時間從事室內靜態的運動,他大肌肉動作的協調性、運動技能將無法得到充分發展。 • 在安全的考量下,可以讓孩子去玩單槓、學習游泳,使孩子的動作反應更為統合、靈活。 • 讓孩子自行搭配衣服、褲子、鞋子,讓他參與更多的家庭事務,孩子會學到更多的生活技巧。 ====================================================================== 在家裡,也能學習 為孩子在家裡布置一個學習的環境,簡單的材料與工具,對孩子來說,都能創造出無限新鮮的樂趣與學習。你需要準備的東西如下: 你可以放一張小桌子,書櫃子上收藏合適孩子閱讀的書籍,抽屜裏放一些可以發揮創意的材料與工具,如:圖畫紙、色紙、黏土、彩色筆、蠟筆、剪刀、白膠、空瓶子等,大的抽屜可以放一些組合積木,或是益智遊戲。 ====================================================================== ■認知能力發展 • 孩子的思考逐漸由具體而抽象,慢慢建立了基本的時間與數字概念。 • 有些孩子能理解10以內的具體數字概念,知道早上、中午、晚上的時間順序。 • 能觀察與分辨自然生態的現象,對各種生物感到好奇。可在腦海中形成圖像,進行思考。 ■父母可以做的事… • 不要求孩子死記、書寫注音符號或數字,孩子應該從生活經驗中,慢慢地建立概念。 • 拓展孩子真實的生活經驗,帶孩子去爬山認識花草植物,進行觀察、分辨,學習新知識。 • 適時問孩子問題、教孩子如何使用新工具、鼓勵孩子用語言、圖畫或其他的媒介表達自己的想法等,這些都是增進孩子認知發展的好方法。 教孩子不無聊 孩子老是抱怨無聊,只好送孩子去上才藝課程,孩子不見得有興趣,學一下就不想學了,浪費錢也浪費時間,並不是最好的安排。 ====================================================================== 建議父母可以這麼做: (1) 布置豐富的學習環境,如:書籍、各種簡單的材料、工具。 (2) 鼓勵孩子發明遊戲,研究玩具可以有怎樣不同的玩法、怎樣玩才好玩。 (3) 鼓勵孩子先有構想,再動手做做看,把構想做出來。 ======================================================================

【轉貼文章分享】5-6歲發展p.2

2010年10月06日
公開
42

■語言溝通發展 • 可以安靜地對照畫冊,聽故事CD,聆聽更長的故事,熟練地組織吸收新的語言資訊。 • 聽完故事,能說出重要的情節,在團體討論時,可以發表自己的意見。 • 孩子的語言發展逐漸成熟,能完整敘述自己經歷過的生活事件。 ■父母可以做的事… • 孩子下課回家後,與他討論學習的活動與經驗,幫助他組織吸收新的知識。 • 跟孩子一起朗讀童謠或故事,享受文章的韻律與故事內容,不要求他背誦。 • 鼓勵他發表自己的想法與意見,跟他溝通生活中的細節,分享彼此的感受。 ====================================================================== 親子溝通的小秘訣 (1) 公共場合及親友面前,不要無故責罵。 (2) 每次責罵或處罰前,先聽孩子怎麼說。 (3) 專心傾聽孩子說話,不要打斷或分心。 (4) 不要出現任何取笑孩子的言語或行為。 (5) 回應孩子說的話,接納他提出的想法。 ====================================================================== ■社會情緒發展 • 孩子可以遵循團體的遊戲規則,玩一些簡單的規則遊戲,如:撲克牌、彈珠比賽遊戲。 • 孩子群體間,常有小團體,出現「我和你同一國」的情況,喜歡和同伴分享秘密。 • 孩子的情緒平和,知道自己和別人不同,而且和父母是不一樣的個體,邁向心智的獨立。 ■父母可以做的事… • 如果孩子表現優良,你可以立即具體地鼓勵他:「你會自動幫忙收拾家裡,我很感動。」 • 傾聽孩子在人際上遇到的難題,不要批評取笑他的處境,給他一些鼓勵與建議。 • 父母要作好心理預備,孩子即將上小學,不再會常常黏著你並事事倚賴你。 幫助孩子學會分享 有些孩子不太喜歡與人分享,可能是天生的氣質使然,或是家裡的獨生子女,所以沒有分享的經驗,爸媽如何教會他們分享? (1) 不要用強迫、命令及責罵的方式。 (2) 給他心理準備的時間,不要直接命令他把玩具或點心拿出來,分給其他孩子。 (3) 尊重地詢問他:「願不願意把東西跟別人一起分享?」不願意則不勉強。 (4) 跟他解釋跟別人交換、分享,可以交到好朋友一起玩,會更有樂趣。 ■ 爸媽的Q & A 1. 我的孩子愛買東西,吵不停怎麼辦? 「小芸愛看廣告,甚麼都吵著要買,這實在不是一個好習慣,怎麼辦呢?」 • 教孩子如何「解讀」廣告 孩子不瞭解廣告的目的是為了鼓勵人們去購買他們的產品,也誤以為廣告的內容都是真的。有時,甚至分不清楚廣告和真正節目的差別,建議父母與孩子一起看電視時,可以多跟孩子討論,跟孩子說明哪些是廣告,解釋廣告的目的。 如:父母可以試著舉例,跟孩子說明許多飲料或玩具的廣告,都有可愛的代言人物,就是希望小朋友多多去購買。也可以讓孩子自己比較看看,花大錢買了廣告促銷的飲料,不見得比其他的飲料好喝。 • 以身作則,示範良好的消費態度 如果孩子從小就學會要買名牌,認為東西包裝一定有卡通明星,那孩子長大後,恐怕樣樣都要使用名牌,消費習慣一旦養成,未來想改變很難。所以,父母要在日常 生活中,力行簡約的原則,不花多餘的錢購買不需要的東西,也不一定要用名牌商品。如此,才能以身作則,讓孩子在潛移默化中,從小就建立良好的消費態度。 • 幫助孩子建立對信用卡的正確概念 父母應告訴孩子,就算使用信用卡購買東西,事後還是要給錢,使用信用卡,容易讓人買了原本不需要的東西,應該盡量節制。這樣孩子才不會誤以為,使用信用卡就可以買東西、不必付錢。 2. 我的孩子輸不起,凡事想搶先,該怎麼教他? 「炫元動不動就生氣,排隊總是想搶第一,玩溜滑梯沒有搶到第一就哭了,跟同學玩遊戲輸了,就生氣,該怎麼幫助他呢?」 許多孩子因為是家中的獨生子女,大人處處都遷就他,結果孩子到了幼稚園上學,發現同年齡的同學不會讓他,他不能再事事搶第一,玩遊戲時,也不見得可以獲勝,因此大受挫折,以哭鬧發情緒。如此,該怎麼教他呢? • 在家中也強調「團體生活」的基本禮儀及規範 許多父母認為孩子是上學之後,才進入團體生活。其實家庭生活也是團體生活的一種,如果孩子從小在家庭生活中,就學到團體中需要相互尊重、禮讓、輪流、分享 的基本禮儀及規範,到了學校,自然就會禮讓別人,因此,建議父母不要過於寵愛孩子,養成凡事只想到自己,事事都要別人退讓他、護著他的個性。 • 多與孩子玩一些益智遊戲 玩益智類的遊戲,必須遵守輪流、公平競賽的規則,如果父母多與孩子玩五子棋、象棋、跳棋等棋類遊戲,或撲克牌的蓋棉被、抓烏龜、接龍遊戲以及大富翁等紙盒 遊戲,會有助於孩子從中學到輪流的規則,且玩遊戲本來就有輸有嬴,孩子玩多了、看多了,自然會體認到「勝敗乃兵家常事」的道理,較能以平常心看待輸贏與成 敗。 • 鼓勵孩子「再試一次」 在遊戲與生活中,當孩子面對自己的挫敗時,千萬不要嘲笑他的不行,這樣可能會更加打擊孩子的自信心。建議父母可以表現出:「沒關係!大不了再試一次!」的 態度,鼓勵孩子以平常心面對自己的挫敗,失敗沒關係,更重要的是事後能仔細檢討挫敗的原因,針對原因作改善,努力再試一次! 爸媽也可跟孩子分享自己小時候曾經從失敗中站起來的一些經驗,讓他知道世界上所有獲勝的人,都曾有無法計數的失敗經驗,成功是從無數失敗經驗中長出的智慧果實。 3. 我家也有「小學新鮮人」,如何幫助他? 「國奕就快要上小學一年級了。在進入小學之前,我需要幫助他在哪些方面作好準備呢?」 孩子一旦上小學,需要適應長時間坐在椅子上聽講,並遵守班級的秩序。許多生活的規範都與幼稚園有很大的差異,如:沒有提供點心,要上一節接著一節的課程, 上課不可以說話、吃東西、上廁所,有時還會考試,回家還要寫作業…孩子剛開始的確會覺得不適應。許多父母甚至比孩子還要緊張,以下幾項建議供父母參考: • 以平常心看待 其實,父母可以平常心面對,唯有父母放心,孩子才能安心。只要父母願意與孩子一起抱持「兵來將檔、水來土掩」的態度,相信孩子一定可以順利走過這段幼小銜 接的適應期。事實上,需多研究顯示,大部分小一的孩子,都能適應得很好,父母只需要在孩子上小學前,幫助孩子在生活上與心態上作一些調整就可以了。 • 調整孩子的生活作息 進入小學,生活作息得作全面調整,原本可能八點起床的孩子,現在七點就得起床,而且,還得精神飽滿地去上學,才能專心學習,所以孩子每天晚上九點一定要上床睡覺,才能有充足的睡眠。 父母可以與孩子一起討論,訂出生活作息時間表,在前一天準備好上學用品,及出門要穿的衣服,這樣隔天早上就有充裕的時間吃早餐,可以減少孩子的緊張忙亂,不會在混亂與匆忙中上學。 • 跟孩子討論小學與幼稚園的異同 父母可先跟孩子聊聊小學的生活,說一些小學才會發生的活動及趣事,以及小學與幼稚園生活的不同點;告訴孩子:「你要上小學了,這表示你長大了,變厲害了, 才可以上小學,接受更難的挑戰!」。同時,也可利用一些繪本與影片,跟孩子討論小學生活可能有的新經驗與學習,讓孩子一方面有預備,一方面也有期待。 • 一起拜訪小學校園 可在孩子上小學前,帶他參觀一下校園,包括:孩子最愛的操場、遊戲場以及未來一年級的教室,引發孩子對小學生活的嚮往與期待。 • 需要事先上正音班嗎? 有許多父母擔心孩子上小學,無法趕上一年級的進度,而考慮讓孩子先去上正音班。其實沒有太大必要! 在幼稚園的課程中,老師和孩子常常一起唸兒歌、說故事、閱讀不同形式的讀本,鼓勵孩子探索環境中的文字符號,孩子已經認識許多書面文字符號,如:數字、自己及好朋友的名字等等,只是未必直接教導注音符號的讀寫而已。 只要孩子在日常生活中,發音標準、會正確地說出事物的名稱、並且清楚表達自己的意思,到小學再學注音符號或國字,其實並不困難。 需要注意的是,如果孩子有發音與表達上的問題,可先請教幼稚園老師的意見,並到醫院尋求專業的語言治療管道,才能有效地幫助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