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acebook pixel code

張無忌

他的寶貝

日期

#Tag

聲明稿�尤菊芳:關於霸凌事件!我要一個是非

2012年09月21日
公開
30

http://www.ettoday.net/news/20120920/104868.htm 聲明稿�尤菊芳:關於霸凌事件!我要一個是非. 尤菊芳 「大學教授怒告小學生」這一則新聞經過一天的發酵,網路上已經有很多回應。套句ETtoday新聞雲蔡總編的話「今天這新聞也真的太特別了,特別到有一萬多人按讚(編按:至發稿為止共1.7萬個讚)、數百則留言,留言的意見兩面都有,但那一萬多個讚就不知道代表什麼意思了。是東海教授狀告小六生很讚?還是全班轉班剩一人很讚?還是…這新聞很讚?」 這段話很妙,但也直指一件事:很多人關心霸凌這個議題,至於關心的理由是什麼呢?不知道蔡總編有沒有看法? 我靜心瀏覽了好幾百條在不同網站的留言,我看到有人肯定我的做法,認同對兒童的管教其實更應該是非分明。我的信箱今天(19日)就湧進了很多陌生人的信件。幾乎每封都很長,訴說著一個個自己或家中寶貝的被霸凌的故事。 當然,我看到更多負面的說詞。對於很明顯沒有看完新聞就下重手批評的意見,我並不在意,對一些的確看完新聞才發表的反對意見,我仔細地閱讀,看看是否有我當初沒有料到的觀點。 以下,是我想做的幾點澄清: (一)在很多的場合,包括跟壹周刊和其他的媒體,我都一再說了,但各家媒體的新聞卻沒有強調這一點(或許寫出來就不那麼聳動!):在這整個事件中,我們其實花了很多時間在體制內依照正常的管道申訴尋求解決。從導師、輔導室、訓導處、校長、教育局、教育部,一關一關的走。在採取法律途徑之前,在漫長等待的時間裡,我的小孩一直沉靜而堅強承受著越來越大傷害和壓力。但是,我們為什麼不乾脆走掉?是我不好,是我鼓勵我的孩子勇敢面對困境:「你在這事件中沒有錯,不應該是你離開。媽媽不希望很多年以後,當你忘了這件事的細節,卻只記得你可以從困境中逃跑,爸爸媽媽陪你,我們再忍耐一下。」我們相信學校、相信教育、相信教育主管機關可以看見這事件的是非曲直。我們等了很久,等到對這一切徹底的失望。新聞礙於即時或篇幅,無法全面報導當下並非只有你們看到的那麼一句或只有那麼一次而已,讓網友們才看到簡單的「欺負」二字我就跳起來「告上法院」,也難怪會有這麼多對我的惡評。 (二)有人說我過度保護我的小孩,不給她學習成長的機會。從上面的說明也可以看出來,其實恰恰相反。如果,我在養「媽寶」,三、四年級發生這些事件的時候,我早就該大鬧特鬧,或帶她轉學,好讓她在溫室中成長。我跟她說:「我們不能強迫別人愛你、喜歡你,別人對你不好,你可以不理他們,但是日常的互動中,你要維持基本溫和態度。」我不敢說我的小孩百分之一百做到了,畢竟她也只是孩子,但是,大家可以問一問東大附小其他教過我小孩的老師,或協助輔導的人本基金會,小女是否基本上溫和有禮。如果網友們,認為我做到這個份上,還是過度保護,太多干涉,我只能無奈的說大家的「關注點」不同! (三)在這個事件的相關報導中,一直在說「27人轉學」,其實,根本沒有一個人真的轉走,除了我家小孩!「轉學」這個事,最多就只是「如果不跟某某區隔,大家就要集體轉學」的威脅而已。換句話說,學校應27個學生家長的要求,叫一個沒有犯錯的學生轉走。能夠如此讓「一群家長治校」發揮到如此徹底的學校,也算是異類吧! (四)我看到大家一直說:27個小孩都怕我們告他們,所以通通申請轉班。這也不全是實情。在這個過程中,的確有部份家長跟我們有些衝突,但當面臨選邊站的時候,從來沒有衝突的也都走了。請大家想一想,即使你的小朋友跟我家小孩沒有衝突,你會叫你的小孩靠到比較少人的那一邊去嗎?據我所知,有幾個沒有申請轉班的家長,接到熱衷拆組區隔的媽媽們的關切,要求他們要力挺這個決議,並且教他們要怎麼填寫申請單才會過關。我知道,有些家長真的是怕我會告他們,因為他們不確定自己的孩子會不會做出奇怪的事;但我也知道,有些人離開,是因為他們怕:如果選擇留下,自己的孩子可能會落得跟我小孩一樣的下場。 ▲尤菊芳撰文表示,自己想要一個是非。(圖�東森新聞提供) (五)不知道大家在看新聞的時候,有沒有注意到,一份家長間對立辯論的班親會紀錄(討論的是模範生選人的資格是否必須包含品德,這是提告前一個半月的事),導師用學校的資源印刷發給了全班,而且還把電子檔放上了班網,讓它傳了出去。他才是真正製造全面對立的推手。還有,那一位勤奮的家長花了8、9個小時去聽錄音打字這份至少7500字的紀錄目的,真的只是分享班務這麼單純嗎?這算不算是個恐龍家長呢? 希望你願意相信,提告之前我們真的已經做到無計可施(除了還在期待監察院能夠糾正公務人員的疏失)。放任媒體用「大學教授控告小學生」、「全班轉學只剩女兒一人」這樣聳動的標題,引來大家的目光,我圖什麼?我難道不知道以我的身分去告小孩會引起軒然大波?或讓我的小孩在新環境中增添困擾?「放棄」多麼容易,立刻就無事一身輕。我把我家小孩教好,別人的孩子,台灣的教育,不過就是「吹皺一池春水」!那麼,我到底圖些甚麼? 看到這裡,希望你能看到這一路走來我對教育,對教養的堅持。網友質疑我所說的「正面教育」其實是一個最壞的示範,但如同很多網友都已經點出來的:如果有良好的家教,為何要擔心別人告呢?做錯事,可以請求原諒,但是,我們也必須要告訴孩子們,也不是形式上「有道過歉」就可以解決所有的問題了。這半年發生許多「X少爺」事件,讓大家對這些「媽寶」印象深刻。但是請想一想,如果時光倒流十年,這些少爺們「當時」能有多壞呢? 一位東大附小的女家長會副會長,問我:「你到底想要什麼?」我說:「我要一個是非」。他想都不想就回答說:「是非對小孩不重要!」請問到底什麼是正面教育?什麼是負面教育? 編按:尤菊芳女士的學生20日上午在《東海教授狀告小六生! 全班轉班只剩女兒一人》留言頁面發表此篇聲明稿,經《ETtoday新聞雲》致電取得尤女士的同意,並在本站發布聲明稿全文,期盼讓此事與校園霸凌議題能有更多面向的討論。另外,因為文長,紅字是編輯自行上色加強,希望幫助讀者導讀,並無其他任何用意。 原文網址: 聲明稿�尤菊芳:關於霸凌事件!我要一個是非 | ETtoday生活新聞 | ETtoday 新聞雲 http://www.ettoday.net/news/20120920/104868.htm#ixzz2757DXF5l

流浪,勞動,謀生,哪裡不對?

2012年09月19日
公開
43

流浪,勞動,謀生,哪裡不對? 作者: 小野 | Yahoo!奇摩 – 2012年9月18日 下午8:00. ....「清大學生去澳洲打工當屠夫成為台勞」這個「故事」,終於引爆了媒體和網路熱烈的討論,不但引發其他媒體直接飛到澳洲去採訪,連「故事」中的當事人和清華大學的副校長都出面抗議這個報導有偏頗,甚至於有辱清華大學的師生。不過官方說,這是一種「壯遊」,是外交部向其他國家爭取來的打工名額。 請注意我用了「故事」這兩個字。因為最初報導這個事件的雜誌已經承認當初他們是為了「保護當事人」,所以採取了「移花接木」的寫作方式,將不同的人所發生的事情,放在同一個人身上,真正的用意是提醒當局正視現在年輕人所面臨大量失業和低薪的險惡環境,已經逼迫許多年輕人遠走他鄉去當台勞的事實。 用「寫故事」的方式來報導一個真實的現象,基本上是違背了新聞寫作的原則,新聞就是新聞,就像歷史就是歷史,重點應該是讓真相重現。 「故事」是虛構的,就像寫小說,重點是能引起讀者的共鳴。充滿戲劇張力的「故事」會有強大的療癒作用,你可以從故事中的當事人澄清後,有些網友卻指責這個當事人不敢站出來,遮遮掩掩反而是看輕了自己。從療癒傷口和宣洩憤怒的角度來看,這個「故事」已經達到了最初的目的。 許多相關的報導會形容這些大學生寧願放棄在台灣的專業的工作,像理財、金融、保險等工作,遠走他鄉去當台勞,只為多賺一點錢,能早日存到第一桶金。我閱讀著這些充滿個人價值觀和偏見的報導,心裡很納悶,這些年輕人不願意在有冷氣的辦公室裡,穿著西裝打著領帶或是全套洋裝踩著高跟鞋,面對不同客戶說著相同的分析和道理,反而搭著飛機遠走異鄉,去接觸另一個在文化、語言、氣候的環境,用勞力或技術賺取比家鄉多好幾倍的酬勞,有哪裡不對?這些年輕人是不是更需要有一種冒險的勇氣?更需要具備了應變不同環境的能力?更需要吃更多體力上的苦頭 ?從流浪、勞動、謀生的角度看來,到底有那裡不對? 由此我們看到了更深層面的問題,那就是整個社會的價值觀,並不鼓勵年輕人遠行、冒險、流浪,去看外面的世界,整個社會也相當看輕「勞動」這件事情,尤其是「外勞」。 先說流浪。雲門舞集的「流浪者計畫」已經辦到第六屆了。他們支持那些想到遠方去流浪,企圖自我追尋實現夢想的年輕人走出家門,浪跡天涯。這一屆他們選出了十二個年輕人去中國、日本、土耳其、印度、緬甸流浪,在流浪的過程中進行一些探訪和調查。像聆聽土耳其的「聲音」,用在劇場的訓練,像前往印度的恆河追尋古老文明追尋內在自我,像去緬甸實地觀察軍政府統治下的人權狀況。這個計劃是以藝術文化和社會服務為主,透過從各界募款資助這些年輕人遠離家園去流浪。 雖然這個計劃和那些遠赴異鄉打工旅行或是純粹為了謀生的動機不一樣,但是在「流浪」的意義上其實是相近的。當初林懷民想要推廣這種流浪的概念,就是想鼓勵年輕人勇敢離開熟悉的家園,去陌生的異鄉流浪,為的是自我放逐和自我追尋,最後完成一個和藝術文化或社會服務有關的計劃。那些得靠自己在異鄉謀生或打工旅行的年輕人,在辛苦謙卑工作的過程中也可能是另一種體驗,也或許更能看清自己。 再說勞動。為什麼當媒體用「台勞」來形容遠赴異鄉打工的年輕人時,會引起當事人和學校的不滿?因為我們會想到那些遠離家園來到台灣工作的外勞。台灣社會最深層的價值,依舊擺脫不掉「萬般皆下品唯有讀書高」的士大夫階級意識,表現在對待外勞的態度就更明顯了。 記得我們家申請外勞時,仲介一再叮嚀說:「不要給她睡在床上,也別給她吃太好睡太飽,更不要給她太多自由。」記得媽媽當時就說了一句很仁慈的話:「人家也是有父母親的少女,不得已來到異鄉工作,要給她最起碼的溫飽吧。」於是我們就為她準備了一張床放在媽媽旁邊,也尊重她的信仰和食物習慣。那個來自印尼的少女會畫圖也會唱歌,成了媽媽晚年最親密的照顧者。媽媽走後她去了另外一個家庭,據說不但沒有床可睡,還經常保持飢餓狀態。 我遇過一個來自越南的外勞,原本的職業是醫生,因為在越戰時救過美國軍人,所以北越政府上台後只讓她當獸醫,後來她決定來台灣當外勞,照顧一個家庭的老人和小孩。後來她罹患了癌症在台灣接受治療,雇主反而成了照顧者。外勞會遠赴異鄉打工賺取微薄的酬勞,替我們的社會解決了許多社會問題,我們應該用感恩的心面對她們。所以當我們的年輕人真的遠赴異鄉當「台勞」時,也不應該用看輕的態度去描述和面對。 年輕人選擇遠赴異鄉流浪、勞動,謀生,哪裡不對?真正不對的,是上一代人留給他們的是一個缺乏正義、公平的社會,一個再多的努力和認真都將是徒勞的環境,一個看不到希望和光明的國家,讓那些到遠方流浪、勞動、謀生的年輕人的故事,被唱成了一首首絕望的悲歌。 小野�台灣作家、電影人,曾任華視總經理。 . .

探尋白楊瀑布 訪雙瀑美景與水濂洞

2012年09月18日
公開
30

今天看到這新聞 我們在2008.01.有走過「白楊步道」 ..探尋白楊瀑布 訪雙瀑美景與水濂洞 .-字+字.作者: 旅遊經編輯部�洪書瑱 | 旅遊經 – 2012年9月17日 下午12:39. ...封閉三年「白楊步道」已於日前正式對外開放,此步道沿線景觀變化多樣,擁有多隧道與多水的特色,除了能探訪豐富山徑與清涼消暑水泉之旅。位於太魯閣國家公園內的飯店業者,自2010年改裝、更名後,再斥資二千萬打造完善的山泉水休憩空間,延伸峽谷內親水的絕佳優勢,飯店業者推出每日二次通往白楊步道的定時定點接駁服務,即能帶著民眾探訪沁涼峽谷之美。 太魯閣晶英表示,夏末秋至至11/30期間,推出「秋采繽紛一泊二食住房專案」,二人成行優惠。在飯店每一處用的水,皆來自於豐沛的白楊水源,源自於山岩壑谷,與潛埋地層深處所流出的泉水,潔淨清澈、懸浮雜質少,水的透明度高,擁有豐富礦物質,頂樓的泳池與溪水溫度相同,如同徜徉在峽谷沁涼溪水般享受著舒服快活的時光,由於天祥地區多為大理石與片岩組成,水質裡混有石灰質,並不建議飲用。 飯店頂樓空間的無邊際山泉水泳池、水療池與池畔臥榻休憩區,是一般旅人最愛長時間停留之處,為了延伸頂樓水區優勢,營造島國的休憩氛圍,委託擁有多家國際度假飯店景觀設計經驗的Tierra團隊操刀設計,斥資二千萬將原作為小型高爾夫球場的草地(約250坪),改建為山泉水休憩空間,並運用原木、磚、洗石子等台灣在地的素材、植栽作為氛圍裝飾,採大地色調襯托峽谷裡悠居之感,設有長型的露天無邊際觀景泡湯池、觀景休憩區,在太魯閣之中慢活享受奢華山水之美。 白楊步道有氣勢磅礡的飛瀑,與泉水灌頂的水濂洞。全長約2.1公里,全程走完約2小時左右,沿線有瀑布、吊橋、岩苔流、隧道、峽谷等,八座隧道座落其中,部份隧道內藏有福氣的蝙蝠棲息此處,愚人金隱身於洞穴綻放光采,在春夏季節裡是浪漫滿山谷的彩蝶飛舞,秋冬季節則是詩意盎然變色葉植物染紅山野;步出第五個隧道,山光水色迎面而來,白楊瀑布垂掛對山,猶如它的美麗名字「達歐拉斯」,有「斷崖」之意,可見高低落差即大的雙層瀑布,如娟絲般的揮灑在山脈之間,瀉入下方的碧綠深潭裡,許多人會在木棧平台稍作休憩,觀賞動人的奇景,也隨著空氣裡的水分子享受這一刻的清涼愉悅。 水濂洞更是步道的另個驚奇,其並非自然形成的景觀,而是台電當年在開挖第八座隧道時,不慎將水脈挖斷,地下湧泉從隧道頂端傾洩而下,形成一幕幕水濂的特殊景觀,走入下著雨的洞穴中,任由天然的山泉水打在身上,腳底下踩著清澈透明、沁涼入心的泉水,更具新奇的美麗體驗。 白天的太魯閣峽谷裡,有許多值得探訪的山徑,而星空月照的夜裡,飯店邀請當地知名的原民創作歌手、原民舞團,帶來不插電原音演唱和特色的部落舞碼,帶著大家在星空下、火盆升起時,聽溪水聲、倚著峽谷、望著星空,享受山裡舒服的夜晚。相關訊息請至飯店官網查詢。更多旅遊、美食資訊歡迎上旅遊經www.travelrich.com.tw。 ..

兩篇新聞

2012年09月17日
公開
38

10年才存第一桶金100萬 近9成上班族不敢生小孩 ..記者楊伶雯�台北報導 yes123求職網發布「2012窮忙世代月光族調查」,有51%的人是每個月薪水花光光的月光族,在經濟壓力大的情況下,近9成上班族不敢生小孩,逾9成認為要存100萬元是非常難以達到的事情,近5成的上班族,認為要花10年才能存到100萬元現金。 yes123求職網發布「2012窮忙世代月光族調查」顯示,月光族不僅會是個人財務上的困境,也影響到未來的人生規劃,以目前上班族的經濟能力,有將近9成(87.1%)的上班族不敢生小孩,只12%的人敢去承受這甜蜜的負擔。 在存第一桶金(100萬元)的選項上,有91.1%的上班族認為,存100萬元是非常難以達到的事情,只有8.9%的人認為存到第一桶金很簡單;進一步詢問,如果要存到100萬元預估要花多久,將近5成(47.3%)的上班族,認為要花10年才能存到100萬元現金;要花5年的占16.6%,3年的占8%,6年的有7.1%,4年有6.9%。 薪貧族逾9成難存百萬金,調查也顯示,三十而立對現在的上班族來說,恐怕已經成為一種難以達到的關卡,因為有92.6%的人,認為三十而立是件不容易的事情,只有7.4的人認為容易可以做到。 yes123求職網的公關副理黃玉齡認為,高物價及高房價,增加上班族不少支出,加上這幾年薪資調漲的情況不若以往,上班族的薪水其實是相對貶值的,因此存款能力也跟著下降,從這調查看出來,多數的上班族一年大約可以能存到10萬元。 窮忙世代月光族調查報告,是由yes123求職網於今年9月4日到9月11 日,以網路問卷進行抽樣調查,會員有效問卷共2249份,信心水準為95%,誤差值為正負2.07%。 @@@@@@@@@@@@@@@@@@@@@@@@@@@@@@@@@@@@@@@@@@@@@@@@@@@@@@@@@@@@ 赴澳洲當台勞? 清大生斥今周刊瞎掰 自由時報 – 2012年9月17日 上午4:33. ....〔自由時報記者陳怡靜、林曉雲、洪美秀、陳慧萍�綜合報導〕最新的一期今周刊封面故事「清大畢業生為何淪為澳洲苦勞」,引發譁然,感慨國家栽培的頂大學生竟淪落到澳洲當台勞。批踢踢BBS站昨出現一篇聲明,指該名清大生指控報導「十足移花接木,指鹿為馬。」今周刊則召開記者會澄清,指報導匯集了三名赴澳洲打工者的經驗,主旨是凸顯台灣經濟的問題。 遭網友人肉搜索 連兩天無法上班 今周刊報導指出,一名清大經濟系畢業生到澳洲屠宰場工作,不是為了體驗人生、交朋友、培養世界觀,而是為了賺第一桶金,「我們就是台勞!」他並提到之前去農場工作,十幾個背包客每天清晨擠進一輛破舊的小麵包車,由工頭送到不同的農場。「我一度聯想到……一群猶太人表情惶恐而疑惑的被送到一處一處的勞改營。」 報導一出刊,引發各界論戰,大多批評國內經濟不振,政府無能,導致人才淪落異鄉當勞工。但也有同樣赴澳打工者指度假打工能開闊視野,結識朋友,還能賺錢,一舉數得。 該名清大畢業生因此遭網友人肉搜索,連續兩天無法上班。自稱是該名清大生當兵同袍的網友昨在批踢踢BBS站八卦板貼出一篇聲明,指報導中的清大生在自己的Facebook張貼聲明,指出今周刊內文幾乎完全瞎掰,「澳洲夢就像健達出奇蛋,每個人都可以在這裡找到自己想要的東西,硬要冠上台勞兩個字何其沉重。」 今周刊坦承匯集三人經驗 學者:違專業 今周刊記者會坦承該篇第一人稱的報導,其實是匯集了三名赴澳洲打工者的經驗。台大新聞所教授張錦華訝異說:「把三個人說法變成一個人的故事,有違新聞專業、有瑕疵。」 青年勞動九五聯盟執行委員陳曉雯則表示,國內基本工資確實太低,對勞工相當不利。但報導以「清大經濟系畢業生」與「屠夫」呈現問題,並指年輕人變「台勞」,「這有歧視意味,難道在台灣當工程師,就不是勞工?工作選擇不該被歧視。」教育部長蔣偉寧也說,工作沒有高低,都是人生經驗,但他也建議年輕人打工不要只為了賺錢,要多拓展視野、增加閱歷,為長期就業發展累積加分的本錢。 清華大學副校長葉銘泉受訪說,這名畢業學生因個人債務而選擇到澳洲打工解決問題,應該只是個案,學校已在尋找這名畢業校友,相信清大畢業校友應該都會清楚人生的生涯規劃。 去年赴澳打工青年 英國人最多 我國自二○○四年十一月開始推動打工度假,已有澳洲、紐西蘭、日本、加拿大、德國、韓國、英國等七個國家開放我青年申請打工度假簽證,澳洲是唯一不設名額上限的國家,去年至今年上半年,共核准台灣青年九千一百一十二張打工度假簽證,比前一年度同期增加約五十二%。根據澳洲官方統計,去年赴澳打工的青年約十三萬人,依序為英國、韓國、愛爾蘭、德國及台灣。 ..

給有薪志工假 中信銀、 匯豐銀獲獎

2012年09月11日
公開
16

什麼是「幸福企業」? 給有薪志工假 中信銀、 匯豐銀獲獎 自由時報 – 2012年9月11日 上午4:26. ....〔自由時報記者黃忠榮�台北報導〕台北市勞工局昨天舉辦「第二屆幸福企業獎表揚活動」,最高榮譽的三顆星級共有和泰興業、聚陽實業、台灣明尼蘇達礦業、勤業眾信聯合會計師事務所、佳世達科技五家得獎,其次二顆星級十家、一顆星級二十家。 獲得最高榮譽三顆星級肯定的聚陽實業,實施「強制關機」下班機制,規定員工加班最晚一律不得超過晚上十點,晚上十點後員工的電腦全部要強制關機,讓員工毋需無日無夜的工作。 聚陽員工可在家工作 也獲好評 聚陽還有一項相當人性化的制度,員工若家中有年長的長輩或年幼的孩童需在家照顧,可以申請在家用電腦工作,不用「留職停薪」,獲得員工的好評及感念。 代表領獎的聚陽副總經理周文津表示,聚陽是一家以紡織為背景的傳統產業,但因應新時代能有新的做法,彈性而友善的工作環境和制度,讓優秀員工願意繼續留在企業奮鬥,「有幸福員工才能有幸福企業」。 此外,獲得一顆星殊榮的中國信託銀行、匯豐銀行則以「有薪志工假」讓人耳目一新,員工可以請一天假從事志工活動,這一天公司照給薪水。 勞工局長陳業鑫認為,企業有好的措施,提振員工士氣與福利,社會不妨多給予肯定,像「有薪志工假」不但提升企業形象,如果能蔚為風潮,也是多鼓勵社會各界參與公益服務;他希望幸福企業獎規模能愈辦愈大,有一天能在小巨蛋舉辦。 幸福企業的評選項目分為:工作環境指標二十%、待遇與培育指標三十%、福利與獎勵指標二十%、友善職場指標二十%等四大項;另外為鼓勵更多特殊創意的幸福企業做法,今年在評選項目更新增了「其他特色」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