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acebook pixel code
緊急公告:因突發資料庫異常事件,故4/8~4/26資料損毀,如會員於上述區間曾於討論區發文回應,煩請重新發布,造成您的困擾敬請見諒

艾葳

日期

#Tag

愛你一輩子守護團志工培訓將於5/16及5/23開課

2009年05月16日
公開
36

024期高雄市守護志工培訓將於5/16及5/23開課~敬請踴躍報名參加 「愛你一輩子」守護團 2009年守護志工培訓(第24期) 人都說:「台灣的教改難成功,因為大人的觀念很難改。」 然而在台灣有一股善的力量正在集結,這些志工將致力於宣揚「愛你一輩子」的理念,邀約所有陪伴孩子成長的大人,回到生命原點 思考教育,並且用心實踐「愛你一輩子」,讓孩子活出生命力。 這也許是一個艱難的運動,但 我們相信 你 我都像是一滴滴清淨的水 以愛 注入所有台灣孩子的生命長河中, 支持並成就每一個孩子的生命。 目的:完整的12小時志工培訓課程,讓守護志工瞭解「愛你一輩子」五字銘言的內涵及守護團服務志業。 資格:「愛你一輩子守護團」守護志工 (當日加入志工,繳交登記費200元亦可) 主辦單位:高雄市心家長協會 協辦單位:高雄市河濱國小 高雄市議員:陳信瑜、周玲玟、黃柏霖、林國正、吳益政 地點:高雄市河濱國小 (高雄市三民區市中一路三三九號) 課程形式:由講師帶領志工研討 費用:免費 (請自備環保杯、筷)報名表: 愛你一輩子守護團 守護志工培訓報名表 024 期 5/16(六), 5/23(六) 姓 名 從何處得知 □朋友介紹 □網路 □其他 電 話 手機 E-mail 地 址 午 餐 □素 □葷 □不用午餐 志工申請表 □ 先前已繳交志工申請表 □ 隨報名表交志工申請表 □ 現場繳交志工申請表 ※ 請於活動三日前將報名表傳真07-3700913 或E-mail:[email protected] ※ 網址: www.20187.org.tw 聯絡人:林宗賢 手機0911159689 歡迎捐款贊助 戶名:高雄市心家長協會 林雲蘭 帳號:01901313519390 板信銀行 苓雅分行(代號118) 2009年(第24期)守護志工培訓課程內容: 日期 時間 課程 內容 主講人 5/16 (六) 0845-0900 報到 按事前分組由輔導員引導入座 0900-0915 歡迎 歡迎並介紹輔導員和主持人/始業式 輔導長 0915-0930 團長致詞 為何我們要在這裡 0930-1120 第一堂 《愛》 主題:教育不疑惑-回到愛的原點(接納與賞識) 愛心回原點:愛你 原來的模樣 讓你做你自己 愛的本質是是麼?孩子的原來面貌是甚麼?每個孩子都一樣嗎? 甚麼是多元智能?如何瞭解孩子的個別差異並幫助他發揮潛能? 父母可以怎麼做? 張 漢 1120-1200 自我介紹 有緣千里共學習(每人30秒) 主持人 1200-1300 午 餐 1300-1420 第二堂 《你》 主題:孟母的老問題-健康寧靜平安的環境(信任與支持) 寧靜多一點~ 讓你 身健康 心寧靜 人平安 個性是天生的嗎? 環境真的能影響一個人嗎?現代孩子在怎樣的環境成長?為何溫暖的家、優質學校、安康社區很重要? 父母可以怎麼做? 林文虎 1420-1430 休 息 1430-1550 第三堂 《一》 主題:完整的生命-身心靈均衡的學習(知識、情感、意志力) 意義多一點,讓你 成為一個身心靈均衡的人 為何要學習?讓他們只會讀書?還是有健全的身心靈?要有健全的身心靈,孩子要學習甚麼?如何協助孩子探索自我,活出自己?甚麼是「活出生命力」? 父母可以怎麼做? 林文虎 1550-1600 團歌教唱 相約下周再見 主持人

全民瘋相聲

2009年05月09日
公開
44

0509(六)14:00約100分鐘 表演(18) 全民瘋相聲 漢霖民俗說唱藝術團 逸仙館 索票入場 「全民瘋相聲」緣起   相聲是一種民間的口頭文藝,它短小精悍、通俗易懂;歌誦諷刺,意在其中;說學逗唱、談笑風生;滑稽幽默、妙趣橫生。讓您在笑聲中得到啟發;讓您在笑聲中看到光明。笑,能夠使您健康長壽;笑,能夠為您治療百病;笑,能夠讓您意氣風發;笑,能夠令您神采飛揚。朋友們!想過得更幸福更美滿嗎?歡迎常聽漢霖相聲!   相聲藝術來自於普羅大眾,人人喜聞樂見。民國74年元月四日,漢霖正式成軍。近24個完整年月的耕耘,漢霖的菁英分別成立了「相聲瓦舍」、「台北曲藝團」、「萬象說唱團」、「中華曲藝團」、「笑匠說學逗唱團」……,自此,無分男女老中青少幼孕殘,全民瘋相聲!   相聲以「笑」做為它的特殊藝術風格。會意的笑讓人心靈相通,輕鬆的笑讓人平靜適意,開懷的笑讓人神輕氣爽,幸災樂禍的笑可就讓人如坐針氈了……「全民瘋相聲」的製作準備讓人人開懷呢! 說唱藝術枝繁葉茂、源遠流長,大江南北包括台灣本土共有三百四十一個曲種流傳於世。每個曲種都是先民心智的結晶,各曲種中每一段說與唱都是語言寶庫中的精品,它們千錘百鍊、去蕪存菁˙˙˙ 漢霖特地為「435傳統曲藝匯演」精心擘畫的演出企畫【說唱大觀園】,精彩節目囊括:天橋把式-拉洋片;令人嘆為觀止的正宗【川劇變臉】;將「七塊板」翻騰雙掌之中;說唱藝術之一決的【竹板快書】;傳統對口相聲經典之作【口吐蓮花】;適合雅俗共賞爆笑百出的群口相聲劇【佈道大會】及【喜怒哀樂】。 相信讓您在聆賞本節目後,必生「人生難得幾回聞?」之嘆!!

放手 !

2009年05月04日
公開
32

放手 !(出處:林覺隆教授演講內容) 我們無法陪伴孩子一輩子,照顧他到老,所以身為父母的我們,要懂得適時的放手;放手是為了幫助孩子成長,讓他成為一個獨立自主的人,並且能夠為自己負責,這樣的愛才深具意義。 我們害怕放手,因為放手之後有一些後果要收拾。孩子小的時候會想要幫忙,但經常是越幫越忙,有一次我的孩子說要幫我打蛋,卻打得滿地都是,我們可能會說:,還是我自己來吧!我們為了怕收拾那個殘局,所以不敢放手讓孩子去學習。有些孩子只要一離開父母,他會感到焦慮不安,這樣的孩子長大後會很容易焦慮,比較不允許別人離開他,因為他的依附關係曾經失落過,所以會有很深的不安全感。我有一個朋友她是單親家庭,帶著孩子改嫁,在新的家庭中,孩子感到很不快樂,媽媽不斷的彌補孩子,這個孩子不但不知道感恩,還一直活在〝恨〞裡面,認為他的不快樂都是媽媽改嫁造成的,他常用自殺來控制媽媽對他的愛。父母親有時為了彌補孩子,過度的溺愛而不敢深入管教,沒有表達應有的立場,使得放手變得很困難。 我弟弟小時候常被父親打,媽媽為了彌補,非常溺愛他,弟弟長大後生意上一發生問題,都是家人幫忙解決。有一次他要去服一天的國民役,臨走前,還要媽媽幫他籌錢。那次我終於鐵了心,奉勸媽媽,如果她不想:老了還很〝歹命〞的話,千萬別再幫弟弟承擔一切,媽媽說:你這個哥哥怎麼這麼狠心!但又抱怨弟弟不守信用,常借錢不還,媽媽處於矛盾之中,後來終於決定放手。弟弟回來後罵我和媽媽很殘忍,他這樣的指責好像是我們很不應該,但是是誰讓他跳票的?他跳票卻要我們去借錢讓他來還債,是他不對還是我們不對?有時我們為了挽回親人的偏差行為,那種不理性的愛是很難理解的;我們希望用愛來挽回對方,再給他一次機會,讓他知道我們沒有放棄他,在這樣的情況下我們很難放手。 我們為什麼必需放手,有幾個很重要的理由: 放手才是真正的愛他,管教的意義是訓練孩子將來自己有生活的能力,所必需採取的一些手段;你必須訓練他,將來即使你不在他身邊,他一樣可以過得很好,這樣的愛才能久遠。當他必需承擔自己,卻又希望你伸出手來時,你最好不要馬上去幫忙,他可能會覺得你很殘酷,但無論如何你都要忍住,他才能學會對挫折的忍受力,孩子成長的過程中,這樣的學習是必要的。 為了自己要懂得放手,我們為什麼放手?另一個原因就是為了自己,聖經上有一句話說得很好:如果你好好管教子女,晚年必得安息!我有一個學生她已經四十歲了,媽媽還經常唸她鍋子沒洗乾淨,請問這樣的媽媽晚年能不能〝安息〞?女兒都已經四十歲了,你還在擔心她的鍋子沒洗乾淨?這突顯出幾個意義,第一:這代表你的教育失敗,教了這麼久她還是沒把鍋子洗乾淨,再來就是你對別人的能力沒有信心,你要相信一個四十歲的的人是有能力把鍋子洗乾淨的,第三:你要放手,不要太介入一個已經長大成人孩子的生活。她要用什麼樣的鍋子煮東西,那是她的事,無須為她操心。我相信一個人可以透過學習把任何事做好,即使是老人家也一樣。我並不是要大家對父母殘忍,而是要讓她感覺到,她自己還有能力去解決生活上的問題。如果父母把所有的快樂都建築在你身上,表面上看起來你很孝順,其實你是在折磨他,因為你不可能無時無刻都陪著他,尤其是當你有了家庭後,那時他會感到更失落。其實他有能力安排自己的生活,創造屬於自己的快樂,當你沒空陪他時,他不會用生氣來控制親子的關係。當一個人有能力去解決他自己的問題時,他的自我價值感會比較高。 我們都知道應該要放手,但如何才能真正的放手? 我們要承認自己有限:我記得剛結婚不久,我和太太一起去散步,沒帶媽媽去,媽媽覺得很難過,哭了三個小時;我不是有意讓她傷心,但是當我在經營我的婚姻時,難免會忽略了媽媽。我發現我要擁有良好的婚姻,又不讓她感到失落,我實在是很有限。我儘量讓她由哭三個小時,慢慢變成只哭一小時,到後來我們小家庭可以單獨去旅行,她可以選擇跟我們去,也可以選擇做自己的事。我們不是上帝,所以很有限,千萬不要想成為別人的上帝,把所有的事都往自己身上攬。 即使帶著害怕也要鬆手:為什麼害怕放手,因為在放手的過程中,要面對一些不好的反應,我們害怕那個不愉快的感覺。譬如說:我帶太太去散步,沒帶媽媽去,媽媽很難過,我要面對的是媽媽的眼淚和抱怨。但是我和太太去散步,並沒有要傷害媽媽的意思,因此我們要建立一種〝沒有羞愧感的離開〞。有時我們雖然放手了,但內心在自我控訴,而顯得不平靜,因為我們心理上有不健康的羞愧感。我有一個學生,鄰居常把小孩託她看管,跑出去逛街,後來變成了一種習慣。她覺得生活受干擾,卻不好意思拒絕,上課時她問我:該如何拒絕,而不會讓她感到難過?我說:你應該讓她難過,你並沒有義務幫她帶孩子,因為那是她的責任;要學習不要害怕面對別人的難過,只要你沒有要傷害她的意思。 從孩子小的時候就要學習放手:餵嬰兒吃奶時,你會發現他把手伸過來想握住奶瓶;你可以試著鬆手,剛開始時他會握不穩,慢慢地,他就可以自己握住奶瓶了,這就是你要準備放手的時候了!孩子成長的過程中,你要不停地嘗試放手,尤其到了國中,有許多事是他可以自己做的,不要幫他把生活上的每一件事,都打理得好好的。孩子吃完飯,把碗筷擺在桌上,你千萬不可以幫他收了、甚至洗了,要〝溫柔而堅定〞地說:請你把碗筷收去洗!許多的媽媽都是一邊罵一邊收,這樣等於是告訴他〝你要長大,但我不允許你長大〞這叫做雙重訊息,如果你是真的希望孩子長大,一定要放手讓他自己做。如果孩子輪到洗碗,他卻告訴你:我累了!我想睡覺;你千萬別說:你讀書很辛苦,去睡吧!而是給他兩個選擇,你要洗完碗盤再睡,還是明天一大早起來洗?如果他選擇明天洗,請他把鬧鐘調好擺在他自己的床頭,而不是由你負責叫他起床。一大早鬧鐘叫了,他卻賴床不肯起來,你要忍住不要去叫他起床,讓鬧鐘一直響到他起床為止。這樣看起來似乎有一點嚴苛,但是你要學習放手,因為你是在幫助他自立。剛開時你會發現有些艱難,他可能會擺給個臭臉給你看,你一定要堅持,漸漸地你會發現,他開始學會對自己負責。 看重自我實現與需求:我們要學習愛自己,重視自我的需求,這樣我們才可以坦然地放手,追求自我的實現。有一位輔導界的朋友,她兒子和媳婦想到美國進修,希望她辭去工作到美國幫忙他們照顧孩子,她期待兒女有所成就,但她也很喜歡目前的工作,而且擔心幾年後回國,不一定能回到原來的崗位,她雖然覺得有些為難,後來她還是決定不跟兒子去美國。我很佩服她的抉擇,她不需要為了替孩子承擔責任,而放棄自己的需求。父母把我們養大,他們已經盡了該盡的義務,照顧孩子本來就是我們自己的責任,如果他們肯幫我們照顧孩子,我們要懂得感恩,不要覺得理所當然,她有權利選擇要不要幫你帶小孩。 允許孩子嘗試及失敗:放手的過程,你要允許孩子嘗試錯誤,並接受失敗。我聽過一個故事:有一個外國傳教士和一群年輕人去傳教,回來時有個年輕人說:走這條路比較近,另一個說:走那條比較快,還有一個很堅持地說:不,應該是這條才對! 結果他們就在那些路繞來繞去,花了很長的時間才找到正確的路,而這條路傳教士已經走過無數次,卻從頭到尾都沒有講過一句話。他允許孩子去探索那個過程,我覺得他實在很了不起。我有個朋友,兒子考上清華大學,兒子告訴他,他想先當完兵再回來唸書,朋友和孩子談完後,還是尊重孩子的決定,畢竟是孩子要為他自己的人生負責,但並不是所有的父母都能尊重孩子的決定。即使小到買鞋子這種事,你也要尊重他的選擇,你可以給他意見,但最後的決定還是在他自己,因為鞋子是穿在他的腳上,他的感覺最重要。 延遲滿足孩子的需求:不是孩子想要的東西,做父母的都要滿足;在設定界限中,延遲滿足很重要,我們要區分孩子的〝想要〞和〝需要〞。什麼是〝需要〞?就是沒有這樣東西,會嚴重影響他的生活,活不下去,像衣服、食物......這些我們應該給他。什麼是〝想要〞?舉個例子來說:現在學生人手一隻大哥大,車站、捷運. 隨時講個不停,好像打電話不用錢似的。請問一個國中生需不需要大哥大?有些家長會說:沒有大哥大比較不好聯絡,難道與孩子連絡只能靠大哥大嗎?一個犯罪心理學家說:有一種人偷竊不是因為匱乏,而是已經擁有很多;父母經常立即滿足他的需求,養成他看到什麼東西馬上就要的習慣,他無法延遲滿足,當一切來的太容易時,他只想尋求一種刺激感。孩子要求某樣東西時,不要有求必應;你可以等到他生日時送他,或鼓勵他自己存錢買。西方很多父母,都會鼓勵孩子去幫鄰居鋤草賺取零用錢,來購買自己想要的東西,因為透過自己努力,辛苦得來的東西,他們會比較懂得珍惜。 我們要學習放手,祝福孩子去追求他的人生;我們也要對父母放手,因為即使是老人家也有無限的潛力。當你開始放手時,你會發現,原來生命有無限寬廣的空間!

輔導孩子改善行為的一套輔導法~現實治療法

2009年05月01日
公開
42

在上培訓課程的時候,俐 安 老師提到了很多關於行為改變技術的技巧 今天來跟爸爸媽媽分享一個我覺得最輕鬆最適合 輔導孩子改善行為的一套輔導法~現實治療法 從名詞上來看就可以知道現實治療法重視的是現在與未來 不強調過去或潛意識 所以實施現實治療法只要注意堅定不輕易讓步以及發問引導的技巧就能輕易上手,最適合輔導跟你最親的孩子 輔導的角色是協助孩子讓他自己判斷行為的對錯 進而願意提出改變的計畫。 應用原則: 1、建立共融關係(彼此都願意傾聽對方) 2、注重現在的行為(專注在一件事上) 3、價值判斷 4、擬定行為改進之計畫 5、承諾 6、不接受藉口 7、反對懲罰 8、永不放棄責任。(讓孩子知道這是他的責任) 比如說:小朋友遲到或不寫作業這種一般常見的問題,不接受理由與藉口的原則下,我們不要問孩子說:你為什麼遲到?為甚麼不寫作業?不要讓他們有解釋自己行為導致合理化的機會,要培養他們有責任感,而且是主動認知的,所以可以問說:你什麼時候可以完成你的作業?語氣要堅定但和緩,一直問到孩子說出期限,然後期限到了就驗收,要一直堅持直到達成預設的行為目標才能放手。現實治療法適用的範圍十分廣泛,凡是當事人有所逃避時皆可使用。 以下為更詳細的資料提供給大家參考,如果爸爸媽媽還有不清楚的地方,可以再上網搜尋更多輔助的資料喔! (一)諮商環境 1、建立治療關係:一開始,諮商員應創造一種支持性的環境,使當事人在此環境下開始作生活上的改變。經由傾聽對方的故事及有技巧的發問可培養這種關係,而營造融洽關係最有效的方法之一是:探索當事人內心中的「影像」及其慾望、需求與知覺。 2、諮商員應有的態度與行為:諮商員注意力會一直放在當事人現在正在做些什麼上,並避免去討論當事人的感覺與生理反應,把重心放在當事人的行為與想法上。教導當事人為其總和行為負責,拒絕任何藉口,以及不批評、不評斷也不放棄。 (二)引導行為改變的歷程:「WDEP」系統 W=慾望;D=方向與目前的行為;E=評估;P=規劃與承諾 1、慾望:探索當事人的慾望、需求與知覺,其內在的「影像」以及探討各種促使外在世界的知覺能接近慾望的內在世界之行為方式。例如經由這樣的詢問:「你想要得到什麼?」 2、方向與目前的行為:討論當事人生活的方向,目前的所作所為是否帶領他往令人滿意的方向前去。著重在改變當事人目前的總和行為,而不僅針對態度與感覺而已,葛拉瑟(1980)認為,我們較容易看見我們正在做什麼,也不可能否認它,這使治療歷程有實際的焦點。例如經由這樣的詢問:「你現在正在做什麼?」 3、評估:協助當事人評估其行為是否有效。例如經由這樣的詢問:「你現在正在做的,對你是有利或有弊?」 4、規劃與承諾:一旦當事人確定想做些改變時,他們通常已準備要去探索各種可能的行為方式,並能擬定一個行動計劃,當事人必須承諾執行此計畫,目的在於使當事人體驗到成功的經驗。例如經由這樣的詢問:為了改變你的生活,你今天願意做些什麼改變?」 現實治療法的技術 現實治療法是協助當事人面對現實,以合理的方式做較好的抉擇,以能解決個人困難,使當事人對自己的行為負責任,且導向成功的認同。現實治療法是以口語活動為主的諮商方法。為了幫助當事人建立成功認同及完成計劃,現實治療法有許多技術,常用的技術歸納如下: (一)人際共融(involvement):現實治療法強調治療者要以真誠的關心幫助當事人面對困難,尋求解決的途徑,滿足基本需求。因此治療者要以第一人稱的「我」來表明自己的看法與關懷,而不用含混的「我們」、「或許」等字眼。這樣的人際共融使當事人覺得世界上有人真正關心他,願意與他同甘共苦。所以治療者與當事人之間除了專業的治療關係外,還有更多的共融關係。在治療的初期,當事人可以談論任何有興趣的主題,而不必侷限於述說自己的苦難、困窘與問題。這樣的共融可使當事人的思想範圍擴展並體驗到世上有趣的事遠比他的困境與問題要多得多。 (二)設限(set limits):治療者必須設定計劃中所能給予的時間與關懷,他只在每週一小時或二小時的約定時間內,與當事人建立真正的共融,而不允許約定時間之外過度的相處與交往。因為這樣沒有界限的給予,不僅使治療者無法面對生活中的課題負起責任,也剝奪了當事人參與人群,學習自信,走向成功認同。 (三)緊迫釘人( pinning down the patient):緊迫釘人是促使目標達成的重要技術,也是一般治療法中所忽略的部份。愈是特別的問題,也就需要意緊密的跟進,以幫助當事人對預定達成的行為目標做仔細的分析與安排。週詳的準備與演練,能避免當事人逃避現實,尋找籍口,而能增加當事人面對情境表現適當行為的成功比率。 (四)面質( confrontation ):面質是治療者以一種對立的,不接受任何解釋的態度,幫助當事人面對自己不負責任的行為,看清阻礙成功的不當防衛與籍口。這是一種較尖銳而敏感的技術,需要以良好的共融關係做為基礎,才不致成為一種變相的處罰。例如:當事人說:「我沒有時間做……」,則治療者問:「對於你說過要做的事,進行的怎麼樣了?」,適當的面質有助於當事人對預定的行為目標做努力,但不適當的面質則會破壞治療關係,使當事人覺得被拒絕。因此治療者在使用此種技術時,必須同時表達出真誠與關懷的態度。 (五)語言震驚法(verbal shock therapy):在現實治療法中,語言震驚法並不是時常被使用,只有在適當的時間、情境與良好的共融關係下方可使用。這是一種治療者以當事人絕對無法想到的回答方式,表達對當事人目前狀況的看法,使當事人籍著暫停與反省,重新面對當前狀況。例如:當事人問:「你覺得我哪裡出了毛病?」,而治療者回答:「我覺得你是瘋了。」,在當事人驚愕與反省之後,治療者進一步解釋他所謂的「瘋了」是指一個人竟然想以傷害自己或他人的行為,來滿足其需要。 (六)幽默( hummer): Glasser認為,幽默是治療過程中必須有的技術。能夠自由而非自虐的笑,是自我平衡的表現。事實上。有能力對自己的缺點或錯誤幽默一笑,是心理健康的表現,在治療關係中,治療者使用幽默可使關係輕鬆自在,也使當事人學習以健康的方式來面對自己的失敗與弱點。 (七)責任分擔( responsibility sharing):促使治療成功的重要技術之一是「責任分擔」,因為唯有當事人願意負責任,改變自己行為時,才會激起重新學習的動機,他才願意遵守承諾做最大的努力。 (八)心像法(imagery):心像法幫助當事分辨及改變知覺上的偏差,使諮商進行得更具體。例如:治療者問「假如那件事發生了,你會看到什麼呢?」,「那件事對你來講是怎麼的?」或「你能告訴我,假如…的話,你能想像會發生什麼事嗎?」,利用這樣的問話,使當事人能更清晰的預先構想事情的發生與演變。 (九)開門法 (open-the-door technique):是一種由治療者指導當事人幻想的技術。首先由治療者讓當事人假想帶著無法解決的問題乘坐電梯,每隔一段時間由治療者指示現在到了第幾縷,並指導當事人依序考慮其未解決的問題,如此類推,一直到第十樓。當電梯門打開時,當事人已經對自己的問題做了抉擇,並與治療者一起討論計劃。 (十)矛盾法(paradox):現實治療法以不同傳統的諮商方式來面對當事人的問題,使當事人未有防範的接受這種說法,而能以不同的角度真正看清問題。例如:當當事人抱怨自己很憂鬱,很沮喪時,治療者並不以慣例的方式與當事人談論他的沮喪,卻以矛盾法問道:「你何妨以一天的時間做例子,說說看你是怎麼沮喪法的?」或是說:「你可以每天固定的一個小時內,儘情的憂鬱、沮喪」。這種矛盾法,不但能使當事人能以不同的角度看問題,同時也使治療著重於「行為」而非「感覺」。 治療者需要視當時情境,治療關係與當事人的需要,彈性運用這些技術方能發揮最大的效果。 現實治療法適用在年齡較大的孩子身上,如小學中高年級以上,小時候的行為訓練則可搭配行為改變技術,但行為改變技術是一個發展很精細的治療法,爸爸媽媽最好是預先發現問題,及早詢問專家意見,獲得解決的方法,行為改變為外塑個體行為,適合用在年紀小、較簡單的問題行為上,比如說:尿床、偏食、不睡午覺等,現實治療法就可以著重解決逃避不負責任的問題,如:遲到、不寫作業、缺乏學習動機、甚至較嚴重的自殘、傷害別人、以至自殺行為的輔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