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acebook pixel code

晴媽

他的寶貝

日期

#Tag

好文轉貼-平路(電音三太子時代的鄉愁)

2011年05月27日
公開
10

平路:電音三太子時代的鄉愁 【聯合報╱平路】 2011.05.27 02:46 am 電音三太子揚名國際、成為台灣活力代表作的時代,有對父子,象徵意義上,都是封神榜裡的哪吒。 鄭芝龍與鄭成功父子身上,皆透著這種顛覆與叛逆的鋒芒。鄭成功固然大義滅親,信上寫著「吾父既不以兒為子,兒亦不敢以子自居」,就此剔骨還父;而以人間天上亂一亂的角度來講,鄭芝龍的行徑更酷似那個離經叛道的紅孩兒!大戰荷蘭人的光景,他的船艦左輪生風、右輪噴火,而他在水裡搓洗一下身上的混天綾,就足以翻江倒海,龍宮為之動盪。 比起鄭成功在廟宇的鼎盛香火,甚而延伸出許多降生時紅光燭天,長大後斬妖伏魔的神蹟,鄭芝龍儘管威鎮八閩海域,卻始終不曾修成正果!生時在菜市口被劊子手處決,死後,還繼續當反面教材被人厭棄。 鄭成功的幸運,是他很容易放進傳統的參考座標,順應的是人們熟悉的一套語彙。換句話說,他這個故事體裁不費事(也不假思索!)就置入文天祥、史可法等一脈相傳的所謂道統,他雖有日本母親,卻是正統儒生,表現的是溯自屈原、蘇武、岳飛…所謂氣節的延續。至於鄭芝龍,他的降清,衝擊到傳統的根基,逆反於不事二主的忠君思維。一個順勢,一個逆勢,父子的歷史評價終究成了相反的兩極。 這對父子在後世眼光中,甚至是有趣的對照組。兒子鄭成功怎麼看都順眼,今日海峽兩岸從他身上各取所需。對岸紀念他,取他大敗荷蘭紅毛番,把台灣拉回祖國懷抱,放在民族教本或統戰語境裡都是標竿人物。台灣則取他孤土孤忠的硬頸。讚他復興基地的眼光、譽他放手一搏的海島經營,延平郡王祠裡四時祭祀,匾額寫著「開台聖王」,儼然夠本土,算我們的保台英雄。 鄭芝龍的不幸,亦在於他本身經歷太豐富太異質,洋名叫做「尼古拉斯」,他生前信洋教、有異國女婿,家裡還有座天主堂,當時他國際化的程度超前,結盟的對象因時制宜,又以公司的結構經營船隊,實難運用傳統的修辭去評述。而他有心打開清朝的海上視野,畢竟,他由經驗得知,在大航海時代,商人需要整個帝國做商業行為的後盾,除了兒子的執意抗清壞了整整一局棋,放回當年的時代脈絡裡,鄭芝龍的企圖心也過分異質,非但難以迴轉朝廷對海洋的陌生感,還把自己也推入險地。 到頭來,鄭芝龍的海上宏圖在史冊中被刻意漠視,其中昂揚的想像力與雄偉的創造力,在史觀上被刻意低估。他死後兩百年中,統治者仍把大海視作險阻,政策反反覆覆,幾度祭起「片板不能入海」的禁令,海天遼闊的近世,屬於無從想像的禁境。 至於鄭成功,他生涯其實多有可議,個性峻烈,不赦小過,無論對象是家人、部屬、荷蘭人、原住民,他的誅殺毫不手軟,真叫做超級殘酷。卻因為他被嵌入一套符合傳統的敘述模式,只要大節不虧,其餘一概視作可忽略的小節。 問題是,大節是什麼? 看看這對父子,想想他們父子殊途的命運,雖是電音三太子的時代了,但你我不是哪吒,從不是河岸上自開自落的蓮花。如今舊框猶在、鄉愁未遠,雖不自知,我們身上承載著所謂道統;三太子可以搖滾金光、電音入耳,我們腦袋裡世襲的,還是很古老很封建的那套文化符碼。(作者為作家) 【2011/05/27 聯合報】@ http://udn.com/

天光雲影我看莫內(已完成)

2011年05月25日
公開
38

莫內展看了一周,卻不知道如何寫心得。 因為每幅畫都喚做睡蓮嗎?還是因為莫內太像春天,沒有梵谷或高更那麼熱烈的藝術家性格,他的畫作平和到不起波瀾,很難寫出心中所感。 展場只有三十二幅畫,分為三大部分,時間點由晚年推至早年,水景花園為晚年的畫作,花園一隅為中晚年,河岸風景為早年作品。 先從早期的河岸風景說起,莫內從五歲起住在哈佛港,他可能從小就在港邊看慣了水中光影的變化,別說那幅讓印象派命名的印象日出,早期畫作在水面光影的短筆觸上,可以看到這位畫家在早年就很擅長捕捉水面的波光粼粼。 印象派畫家套句導覽老師的話,他們的畫是氛圍的表現,就是畫出一種狀態,所以看不到人的表情,每幅畫近距離觀賞時都只能看到快速的筆觸和用色,但把觀賞距離往後退一點,景色、人物、光影就一一呈現,但這種呈現方式是不被當時的藝文界喜愛的,當時所流行的是類似蒙娜麗莎般的畫風,要很清楚的交代細節,印象派的畫法看在藝評家眼裏自然是未完成的畫作。 阿讓特港附近的散步,飛快的筆觸、畫幅小、沒有黑色等特性,正是早期印象派畫作的最大特色。 流動的白雲,大約二步距離可以看出白雲輕緩的在空中移動,站遠些,那白雲又像立體一般飄在眼前,真是魔幻啊,如果沒有導覽老師教我們這樣近近遠遠,遠遠近近的看畫,哪能體會出莫內對光的掌握在早年已很獨到? 我好喜歡這幅晝,因為莫內的妻子及大兒子都在畫中,雖然面目模糊,但從那些色彩就能看出畫家的幸福感。為什麼很多人喜歡莫內,因為他的畫作,總有種和諧及安靜的氣氛,雖然沒有梵谷的熱情奔放,也沒有高更的異鄉色彩,但莫內的畫,就像我們的日常生活一般,看似平凡卻有變化在其中。 印象派認為白光投射在三稜鏡會產生七彩,所以他們的畫作都沒有黑色,但會用互補色去點出明暗,或用乾濕筆觸表現明暗,河岸風景系列一幅忘了名稱的畫作,最前面是枝幹分明的樹,這幅畫作的枝幹看似黑色,其實是灰藍色,在其後的河景和對岸的屋頂因著顏色的明暗,有了透視感,也因顏色有了遠近的距離感。 仔細看那樹枝上的綠葉才剛剛萌發,還有點微微搖動,站在畫作前面,彷彿也會感受到春風輕輕吹拂。 艾普特河岸的白楊樹,這是一系列畫作中的一幅,導覽老師拿出其他作品讓我們看到莫內在不同季節時間所畫的白楊樹,畫幅不大,但水面的雲影,白楊木、白楊木倒影都值得細看。 從畫作中可以看到白楊木和其在水中倒影在左方交會,不過因為畫作是由近而遠,所以我們的視線可以隨著白楊木無限延伸到畫框外的世界。呂老師補充重點,古典畫派以宗教畫為主,到了巴比松畫派開始畫風景,因為那時工業革命剛開始,許多畫家意識到土地的破壞,特意用畫筆留下他們看到的風景,但莫內所畫的風景不單單只是風景,而是莫內自己想要呈現出來的風景。莫內在畫布上只畫了幾株白楊木,但他要我們看到的是沒有畫框邊界的白楊木。 十餘年前在故宮初見莫內真跡,啊!好柔和,好幸福,沒料到這回在北美館所見到的作品卻是後期畫作居多,畫作主題又都是睡蓮,看得人彷彿也要進入睡眠狀態,just kidding。應該這麼說,看畫時我會有自己的想像畫面,莫內早期的畫作有人物,比較容易讓我容易產生故事聯想,或由人物之衣著動作去想像當時的生活狀態,不去管光線構圖或透視,單純就是欣賞畫作的氛圍,感受到十九世紀末期法國中產階級的生活樣貌,像阿讓特港的散步這幅作品,在快速的筆觸下,恬淡的幸福感濃濃的瀰漫著。 題外話提一下莫內的第一任妻子卡蜜兒,在莫內筆下,她的青春美麗都留下見證,但最令我印象深刻的不是身著日本和服或美麗到不可方物的卡蜜兒,而是一幅卡蜜兒坐在室內縫紉的畫作,神情極為平和,容貌已不復美麗,但是卻有一種氣定神閑的優雅,誰說藝術家只能活在雲端,他用畫筆捕捉了人妻最美的一刻。 北美館中水景花園這主題的畫作,是莫內中晚年在吉維尼花園的畫作,均以睡蓮為主題,差別的只是作畫時間,季節,及畫家年紀,看第一次,只有一個印象,好多睡蓮(廢話,不然還有什麼),多逛幾次就會發現這些睡蓮,遠近高低色彩構圖都不同,同一種靜物畫上三十年,在這當中達到爐火純青的技術,莫內,果然是個外表沈靜但內在渾厚的高手。 第一幅夜色中的睡蓮,莫內才五十多歲,花朵、葉子、水池歷歷分明,那二朵盛開在中間的白色睡蓮,像女人的口紅,讓畫面亮了起來(呂老師說法),中規中矩的畫風。 有一幅睡蓮沒記下年份,也不知正確名稱,但看到那一坨綠色飄在半空中的感覺,因為近日在youtube上看了天空之城的動畫片段,所以這幅綠色的睡蓮就讓我直接聯想到天空之城。我和晴說好像天空之城,晴也有同感,所以當宮崎駿在畫動畫時,有沒有受到莫內啟發呢?我不知道。 夕陽下的睡蓮,可以看到夕陽的絢麗,晚霞的瑰麗都在畫布上重現,但莫內還是沒用到黑色,較暗的陰影部分,畫家在畫布上直接調色,畫出暗沈的感覺。 一幅又一幅的睡蓮,老師介紹了本次最大尺寸的睡蓮,左下右上的花朵及葉子遙遙相對,花朵不太明顯,但葉子的光影層層疊疊,紫、黃、粉、藍....,完全顛覆了我認知中的綠枼,左下方的蓮葉用大量的淺黃去堆疊,那些葉子彷彿是落在水中的雲朵。老師也特別要我們仔細觀賞蓮葉的顏色,要一層一層看進去,就會看到莫內如何詮釋光在葉子上的變化,正因為它的光影豐富飽滿,所以北美館外的巨幅廣告就是這幅畫作。 水景花園中的畫作看畫重點是睡蓮、垂柳、水草及水中倒影,這一幅睡蓮就有很柔美的垂柳,近的睡蓮清晰可見,遠處只見些模糊的形體,白色的雲朵投影在水波中,實際看畫可以看到白中帶黃,黃色正是印象派中用來畫出亮的光所用的顏色,因著這黃,水中的雲也輕飄飄了起來,我喜歡老師說的-因為透光的雲,所以整張畫突然有了呼吸,有了亮點。 老師也說這幅是完成度很高的作品,莫內創作時會修修改改,即使在自家庭園中,他仍然是用寫生方法繪畫,這麼大的畫布需要五六個工人幫他架好畫架畫布,等他在庭園中畫完初稿,也許會在畫室裏隨時再修改(哈,搞創作的人都是這樣吧),他習慣不上底色,畫作賣出時會再做最後潤飾並寫下姓名落款,這回展出的作品中,有好幾幅看似未完成,因為部分留白,和畫作裏的空氣雲影,彷彿讓畫有了呼吸空間,這也算是美麗的意外。 呂老師的導覽很生活化,她介紹百子蓮時,她以莫內曾說過他如果不當畫家,可能會當個園藝家當開場,正因為莫內對植物十分了解,才會種下的百子蓮,它的花形和睡蓮相仿,才能匹配睡蓮池。 這幅畫最引人注目的當然就是那二朵高高拉出的百子蓮,老師要我們去看它的葉子是如何遒勁有力,寫過書法的人就知道要這樣一筆到底的向上線條,不是三天二天就能練成的。 百子蓮葉子的挺立對照池中睡蓮的柔美,一剛一柔,加上那些氤氳的霧氣,真的會讓人忍不住一看再看。葉子上鮮活的色彩和朦朧的水影,所附之網址圖片只徒具形體,根本無法表達原畫之美於萬分之一。這也是敝人雖然不會作畫,但每逢大展,必定與會的主因,原畫作的色彩表現,是任何複製畫都無法複製出來的啊。 近距離看形體,遠距離時看光影,有一幅畫面上盡是淡淡的黃色睡蓮,還沒聽導覽時我就在這張畫徘徊許久,敝人實在很喜歡明亮的黃色,從畫作就能看到陽光普照天清氣朗,莫內在畫這張睡蓮時一定也是晴天的好心情吧。 呂老師說這幅畫可能因為保存不善被切了一部分,所以右邊少了一大半,因此在構圖上看來有點不協調。雖然構圖不完整,可是這張畫我真的好中意.她還以早期的畫作開起笑,她說莫內還沒成名前十分窮困,經常連房租都沒著落,只好拿畫作給房東抵租金,但是一個沒沒無聞的窮畫家,房東對他的畫也不甚珍惜,隨便擺放,虫蛀了,顏色剥落了都是常事,直到他成名了,房東或擁有者就把保存完好的部分切割出售。只是這幅睡蓮池並非早期作品,為何也發生這種憾事?沒人知道。其因不可考。 近幾年有幅睡蓮池高價拍賣,雖然無緣得見那幅畫作,但這幅少了右半邊的睡蓮池亦有同工異曲之妙,老師打趣說我們今天也算不虛此行。正價確錢沒記住,不過透過網路查一下,哇,24.5億台幣。天價啊,雖然沒有富貴命卻有富貴眼(看中的東西都很貴)的敝人,怪不得第一眼就如此喜歡這張殘缺不全的睡蓮池。 花園一隅中的紫藤花,深得我心,紫藤花是莫內第一任妻子卡蜜兒最愛的花卉,即使她已故去好幾十載,但莫內依然在園中種植了紫藤花,畫作中的紫藤以黃、藍、紫色為主,花朵若有似無,纏繞依偎,迷迷濛濛的色彩,更襯出紫藤花的美感,借花抒情,也許這是莫內對妻子最深情的懷念。 七十多歲的莫內視力開始退化,深受白內障之苦,視力退化尚未開刀的畫作,像那幅一踏進展間的睡蓮,好似小孩的塗鴨之作,東抺一點西抺一點,隨意的線條,還是可以隱約看出水光、水草、蓮花的流動。 日本橋雖然看起來一團亂完全沒有輪廓,但是在一片綠色中,可以看出這是春天的日本橋景色,用比較哲學的意味解釋是:見山不是山,但仔細看,則是見山又是山的境界。這很難言喻,用心才能意會。另外有幅日本橋則是秋天景致的模樣,沒找到圖,請大家發揮想像力,把綠色換成黃、紅等色系。 白內障開刀前,莫內畫下了 從玫瑰園看主屋偏紅的顏色據說正是白內障者所能見到的顏色,在導覽之前看著題目及畫作,弄不清楚到底畫些什麼?老師拿出相片兩相對照,才知道莫內的畫作是由玫瑰園望他的房子,前面有高大的樹,拱門,還有後方的主屋。 另外一幅從玫瑰園看主屋以藍綠色系為主,眼睛動刀後的作品,老實說這些畫作和早年的印象派已經有很大的不同,老師也說以上這二幅畫作的任一部分都很抽象派,再看看美國的短命藝術大師傑森波拉克秋天的韻律30號是否很神似? 老師在導覽結束前特別再提到莫內是中產階級興起時的畫家,工業革命後都市中產階級才有休閑生活,草地上野餐或是咖啡座等風景,都是過往農業時伐沒有的產物,還有吞雲吐霧的火車頭,也是工業革命的象徵,他的畫作見證了一個時代的誕生。 莫內三十餘歲喪妻,晚年遭逢二度喪妻,二個兒子、知心好友雷諾瓦也都早他一步去世,有這麼多生離死別,也如何看待?展場中有一幅哭泣的垂柳,表達出扭曲、哀痛的情緒,大部分的畫作不管是雪景或陰天,一樣沒有完全的黑暗,畫中的寧靜和諧,是他對自然的觀察,也是他對生命的體悟吧,朱熹有首詩:「半畝方塘一鑑開,天光雲影共徘徊,問渠哪得清如許,謂有源頭活水來」。正足以形容莫內給我的感受,從他的畫中,我們看到的不只是當年的風景及景物,而是畫家看待人生風景的變幻無常。 梵谷三十七歲用手槍結束自己生命,高更五十多歲因病去世,莫內八十餘歲才辭世,他的創作時間長六十幾年,這真的是一件很不了不起的成就,因為與他同時的雷諾瓦,早期畫的人物畫享有盛名,其後作品因為沒有比人物畫像突出,藝術成就的高峰也就停止了。莫內在有生之年不斷超越自我,從十九世紀跨到二十世紀初年,繪畫流派百家爭鳴,表現主義、綜合主義、野獸派、抽象派....一個接著一個問世,莫內沒有跟隨潮流,他一生都堅持自己是印象派。外頭的紛擾及改變,彷彿都進不到他的世界,他選擇了自己熟悉的睡蓮、日本橋、花園持續的畫,這也是一個難題,因為相同主題,畫了二三十年,如果沒有高超技巧,怎麼可能經得考驗。更何況連後生小輩康丁斯基說自己受莫內啟發,也可見到莫內的藝術成就絕不是浪得虛名。 展場中年代最晚的畫作是玫瑰創作時間為1925-1926(莫內逝於1926年12月),初看到這畫好訝異,因為梵谷有幅杏花也是類似的畫風,有很濃厚的東方韻味。近距離看這畫,會看到手腕施力的半楕圓筆觸,站遠一點,藍天、白雲、玫瑰就有了層次感。莫內畫的是眼中的風景,也是心中所感,一個八十多歲的人還能用如此豐富的色彩看世界著實令我佩服。 從形體有些模糊的印象派,到形體完全看不到的印象派,從中規中矩到隨心所欲,如同金庸筆下的高手,無招勝有招,看似虛無飄渺,仍然有著最初印象派的光影。晚年為白內障所苦,縱使眼睛都快看不到了,創作的熱情仍持續到生命終點,畫如其人溫潤可親,恬淡而雋永的風格,這就是我看到的莫內。

莫讓四書教育砸了孔子的品牌 -文章轉貼

2011年05月24日
公開
12

廖玉蕙:莫讓四書教育砸了孔子的品牌 【聯合報╱廖玉蕙】 2011.05.24 02:08 am 「喜歡孔子的人舉手。」我在課堂上問學生,沒有人舉手;「有沒有人曾經因為上了中國文化基本教材,而覺得受到感動或因此精進了品德?」沒有人舉手。「有人討厭孔子嗎?」我近乎囁嚅的問,有十幾位學生笑著坦然舉了手。接著,我調查了在演講場合聽講的社會人士,答案也差不多。那麼,我們是不是該想想:是誰讓這位雖然終身不得志卻常常保持幽默感的至聖先師,淪為不怎麼受歡迎的人物。 近日,教育部考慮把文化基本教材列為中學「必選」科目,引發諸多爭議。「搶救國語教育聯盟」希望藉由論孟改為必修來陶冶品德,我以為依目前的四書教學現況,如果在教學方法沒有有效改進前,率爾實施,只會適得其反,徒增學生對孔子的痛恨而已。 有時候,我們是不是得試著站在學生的高度上來思考問題,這不是媚俗而是務實。如果學生從不曾感受到文化基本教材裡的知識有什麼好—沒有感動、沒有觸發、沒有引起想法,甚至長大了,都還從來不覺得自己曾經從中獲益,只記得當年考試時背誦得有多麼辛苦,那麼,有可能是老師沒有教出真精神,也可能是學生的生命經驗不足以領會,因此,就算把《論語》列為必修,也不可能有潛移默化的功用,更遑論成為品德教育的幫手。 《論語》、《孟子》當然是經典,從文化傳承的角度看,它們絕對值得我們驕傲。但是國、高中的學生是如何認識《論語》的,毋寧更值得思考。譬如,子夏問孝,孔子回答:「色難。」看似輕描淡寫,實則充滿生活的重量,擲地有聲;但我不認為大多數的老師都能、也都願意花功夫去和學生切磋琢磨其中的奧義—親子間彼此對應的艱難、和顏悅色的重要、尋索生活中的實例,並在生活的實踐中理出色難的概念。如果沒有經過認真討論,只是解釋之後譯成白話,學了、背了,然後在考試時將生吞活剝的記誦吐在考卷上,又有何意義! 論語不夠好嗎?絕不是。我們得承認有些學問必須經過歲月的淬鍊才會豁然開朗,對經典的領會,年齡很重要。然而,年輕時,適度的涉獵有其必要性,讓學生知道中國有這麼一本重要的典籍,它說了些什麼,有興趣的人或必要時知道如何循線前往取經就行了,就像課本裡有幾篇唐詩或宋詞一樣。我年輕時就聽說奉元書院毓老師講經功力非同小可,求道之士盈庭;王邦雄教授在洪建全基金會教授老莊,一教十數年,也精采絕倫,追隨的社會人士不勝枚舉。師父領進門,修行在個人,個人情性接近,就算沒列入必修,離開學校後,依然願意孜孜叩問。 學說是整理生活後的心得,它往往沒辦法走在生活的前頭。大人總心急,覺得四書充滿智慧,處處閃爍晶亮的火花,恨不能學生早早讀了,對生活有所裨益。然而,總忘了以大部分學生簡單的生命經驗是無從主動領略的,這是以五十歲的成熟期待十八歲的天真。如果教育部最後還是堅持將文化基本教材列入必修課,我們強烈建議「搶救國語教育聯盟」應該先行搶救「四書教學」,最好能以行動率先示範引發興趣的教學策略,不要因為搶救疲軟無功的教學,壞了孔子的品牌,也浪費學生寶貴的時間。 (作者為國立台北教育大學語文與創作系教授)

蚊子啊

2011年05月23日
公開
8

凌晨三點半, 睡得很甜, 沒料到蚊子吃得很飽, 在我家出沒的蚊子進行攻擊時專挑腳、腿等部位, 睡熟的人根本聽不到嗡嗡聲, 經過蚊子叮咬後癢到醒過來, 睡眼惺忪的開燈, 去客廳拿電蚊拍, 一回到臥室, 剛才飛來飛去的蚊子完全看不到了, 這些時間和他們過招, 發現他們剛開始是躲在咖啡色的飾板下, 後來被我識破後, 蚊子彷彿哈利波特當中的哈利, 穿上隱身斗蓬, 硬是從我眼前隱身不見了。 只好撐者眼皮等他們, 等了半小時, 二隻蚊子老大終於在我的降蚊十八掌下過完他們的一生, 不過我也因此而睡不著了。 飛鼠山豬撒可魯一書作者在一篇文章中說:他的爸爸告訴他, 獵人要捕飛鼠需要不斷練習, 但是飛鼠也很聽明, 就像人類一樣, 上過大學的飛鼠就可以躲過獵人的陷阱。 我覺得我家的的蚊子好像都念過博士班, 不然也是到國外進修有拿證書的, 每隻都好機靈, 神出鬼沒, 瞻之在前忽焉在後, 而且會趁人不備才攻擊, 5/1去台南過母親節時, 姪兒家門口外面擠了一堆蚊子, 很老實的在人身邊飛來飛去, 電蚊拍一揮, 立刻死了一堆, 不禁感歎, 難道連蚊子都有城鄉差距啊? 台南的蚊子真的比台北蚊子好騙多了。 因為和蚊子大戰, 三點半醒來就無法再睡, 早上和小孩說今天凌晨被蚊子咬醒, 結果殺了二隻蚊子, 五點左右睏到不行想再睡一下, 竟然又被第三隻蚊子攻擊, ..剛起床的小子竟然改編起巧虎的歌: 輪流, 輪流, 大家一起輪流....吃媽媽的血....我說你把歌詞改成輪流, 輪流, 大家一起輪流來親電蚊拍吧, 還是下回我看到蚊子出現時, 在心裏默念一下, 希望這些功力高深的台北蚊子可以因為魔音傳腦而主動投向電蚊拍的懷抱。

陳年往事

2011年05月21日
公開
30

在石老大家聊到高中時經常和同學在假日出遠門去, 玩得越盡興, 回過頭來念書越甘願, 然後又不小心的扯到了柯尼卡廣告-它抓得住我, 這二件不相干的事聯在一起, 有個陳封已久的往事就慢慢從記憶之河浮了上來 考完大學聯考後, 等待放榜的七月天, 我和高中死黨二個人在夏天跑去陽明山踏青, 只記得那天很熱, 我們二個坐公車上去, 在那裏晃來晃去, 反正都考完了, 也沒什麼事, 結果在山上看到一個老伯伯, 他請我們幫他拍照, 我們二個高中女生就照辦了, 過一會兒,那個伯伯問我們知不知道李立群?? 我同學不知道, 但我知道, 因為曾看過華視的連續劇守著陽光守著你, 李立群是男主角, 那個伯伯一聽我知道李立群, 他好高興, 然後他從口袋裏拿出了好些照片, 是從小朋友時期開始的黑白照, 照片中的小朋友就是李立群, 那個伯伯就是李父, 他說自己的兒子現在小有名氣了, 因為才和楊惠姍演了一部"我就這樣過了一生", 我和同學靜靜的聽著, 沒有多插嘴 所以從此之後看到李立群的表演, 就會想到那個外省口音很重, 但神情又很以兒子為榮的伯伯... 那位伯伯的長相我已忘了差不多了, 只記得他一直在講我這樣過了一生的拍片小事, 可見得李立群先生一定回家是和他提起過的, 我只記得那天在陽明山的感覺, 太陽很大, 樹下很涼, 伯伯坐在樹蔭下, 我們就坐在他旁邊, 遠方還有青山.... 神隱少女中有個片段是描千尋在落海時突的想起小時候掉到水裏的經驗, 發生過的事我們都以為自己忘了, 但是它有時就是存在...只是不知何時會浮上來而已 那時我只覺能夠明星的父親是種奇遇, 但自己當了媽媽之後, 才知道父母的愛有多重

關於論說文( 舊留言)

2011年05月16日
公開
9

茉 2011-05-16 09:29:11 晴媽 請教個問題. 有認識的某作文老師跟我說, 記敘文和抒情文可以自由發揮, 但是論說文(議論文)其實是有個公式可套, 寫來安全又完整. 我心中頗不以為然, 可是自己的文筆又不佳, 只能閉上嘴巴什麼都不說. 關於此說法, 你有什麼看法嗎? 111.251.202... 回覆: 茉: 我很少讓孩子寫論說文吔, 因為一來國中基測用不到, 二來要寫論說文, 就必須有正反論述的能力, 這對國中生而言不是很容易做到的 但是論說文是以論述己見為主, 如果有公式可套, 那寫出來不就是和別人一樣了嗎?? 很老實的說, 我不會這麼和學生說 如果以文章結構起承轉合而言, 可以在第一段破題, 第二段承接上文論述己見, 第三段可以加入反面意見的陳述, 最後是總結, 不知那位老師說的公式是指這個嗎?? 因為基測不是要求每個孩子都成寫手, 而是要他們具備寫出心中所感, 眼中所見的能力, 因此在這幾年我很致力於要求學生, 你看到了什麼景物, 你有什麼感覺??或以熱門時事人物為題, 引起他們關注周遭事物, 這一班孩子很聽話,在我柔和要求下, 四人都去看了花博, 並以此為題寫了作文 像上回我們在講團隊合作, 我就提到日本的怪獸家長, 一定要自己的兒女在舞台劇上當主角, 學生立刻說, 如果一齣戲都是主角, 沒人演大樹, 小草, 不是很無聊嗎??而且演大樹小草多輕鬆啊...他們的論點有時也提供給我一些不同的思考, 孩子想的和大人不太一樣, 但一樣有其價值 回覆時間:2011-05-16 09:31:51 回覆時間:2011-05-16 09:40:28改錯字

2011年05月13日
公開
10

凌晨五點方休,七點半不到就得起身送二姐弟出門上學。 把家中稍微整理完畢,再至公司,備妥下午的作文課,立馬把帳目分門整理,十一點要用印表機才發現不能連線列印,試了半小時,才知道印表機掛點,只好到超商列印,但超商的電腦只能印出sheet1, sheet2 及sheet3資料無法印出,只能先用手寫把帳目的總和寫好。這一忙已經十二點多,靖已經買好便當回到家了。 幸好早上他出門時我有先見之明,讓他帶著一百元零鈔,可以在回家途中預先買上一個池上便當,如果我在十二點半趕不回家,至少他能先用午餐。 十二點半左右離開公司,從公園走回家,昨夜下了一整夜的大雨,公園裏有股涼涼的感覺,前些天的燥熱都消失了,取而代之的是一股很幽靜的氣氛。 黑板樹附近,黃鸝叫聲,接連傳來,在樹下張望許久,未見踪影,雖然今日沒有機會再看到他那嬌黃欲滴的模樣,但至少上回已在拍鳥人的相機中看過他的倩影。 走著走著,三隻黑冠麻鷺就在路邊晃盪,上回拍鳥的人說,這鳥兒太好拍,完全沒有挑戰性,雖然已在這公園和他們相逢不下數十次,但每回我還是喜歡看著他們慢條斯理的踱步,覓食或站立不動,看著和自己完全不同的生物,實在是種化外之趣。 拿出相機拍了其中一對夫妻,原本不太怕人的鳥兒,倏地往台灣欒樹上飛去,再慢慢對焦,練習用相機紀錄自己看到的世界。 另一隻落單的麻鷺,坐在水中,彷彿老僧入定,我和他對看許久,他也沒有任何動靜,拍完照正想離去,突然又聽到黃鸝鳴聲,就在附近,把相機調為錄影模式,錄下了麻鷺吃小虫也順道錄下了黃鸝清亮繞樑的鳴聲。 回到家,靖已快吃完午餐,我煮了竹筍湯,和他一同把便當吃乾淨,用餐畢不支倒地。 晚上的這堂作文課,是最後一堂課,下周他們要參加基測了,教室裏有離情,也有著緊張的考前心情,拿出相機拍下他們青春的樣貌,今後不會再同聚一堂了,但滿心祝福他們順利考上自己的理想學校。 回家路上下起大雨了,撐著傘,身體淋得半邊濕,帶著疲累又複雜的心情回到家裏,看著照片,好豐富的一天。 ~~~~~~~~~~~ stone118 2011-05-14 08:03:18 我覺得<忙>那篇寫得很正,悠然的筆調把整天的忙碌寫完,看的人沒感到壓力,可是回頭一想就發現其中有多忙。這種不把壓力帶給別人的筆法,我很喜歡啊。 ^_^ 123.50.50.... 回覆: 謝謝石大稱讚 也許因為那個公園的景物讓我的心情可以很快的從忙亂中轉換, 一個都市裏的小公園, 對我這個喜好自然的人, 幫助很大 回覆時間:2011-05-14 10:42:54

陪診小感懷

2011年05月12日
公開
5

我媽因為高血壓疾病,固定在和平醫院看診, 每隔二個月要去一回, 第二個月可在附近藥局領藥, 有鑑於幾年前她的腳傷沒有人陪同她去看病,以致傷勢惡化要植皮,所以近年來她回診時,我會陪同,雖然她一直說自己去就好, 但我還是覺得老人家看病有人陪同比較OK。 今天在等領藥時, 前面已有二個人在排隊, 有個婆婆她坐在輪椅想彎進排隊區, 旁邊有個好年青的女孩兒大概二十歲上下, 立刻幫那個婆婆把輪椅推進去, 那女孩兒這個舉動, 我含笑的看著她, 她也很禮貎的回禮微笑。 前方排隊的第一人是女孩的媽媽, 她也問那個坐輪槣的婆婆有沒有人陪她來, 婆婆低聲念了幾句 因為有段距離我沒聽得很仔細, 意思是人來了就把她丟著。我想到底是那個家人陪她來呀,怎麼把一個行動不便的老人家放著就消失不見? 輪椅婆婆是第三個領藥的人, 和平的藥局藥師我覺得很親切, 因為他們會逐一和病人對名字, 並告知哪些藥要吃半顆, 二顆之類的, 我排第四個, 所以順手幫那個婆婆把輪椅推出來, 她除了連忙向我道謝, 但一轉過頭看到她的家人, 原來是個八十多歲的老先生了, 她口氣不佳的抱怨, 每回都這樣, 你也不把我推過去領藥, 只會坐在那裏... 其實不到三分鐘的領藥過程, 但我看到了一個年青有家教的女生, 前二位排隊者原本都要讓婆婆先領藥, 但婆婆說沒關係, 這種很細緻的體貼讓人感到很窩心。 當我看到婆婆先生也是年紀一大把, 雖然人家說年少夫妻老來伴, 但是他們的子女怎麼放心讓一個八十多歲的老先生推著也有年紀還坐在輪椅上的老太太出門呢?? 因此我也想到近日在醫院奔波的好友石頭小姐, 雖然累, 但至少我們都有盡到為人晚輩的責任, 想我們小時候有什麼病痛, 父母不是也得立刻帶我們去就醫 我小弟幼時身體極弱, 經常三更半夜去看診, 我記憶中有個畫面, 就是小弟在打點滴, 父母帶著我和大弟坐在醫院的就診椅上, 後來我們好像是累了, 倚在媽媽身邊睡著了。 我不喜歡醫院,也怕藥水味,但是陪著媽媽去看診,讓我知道她的身體狀況,也令我感到安心,至少我還能陪著她。

麻婆豆腐

2011年05月09日
公開
8

這道麻婆豆腐是阿基師的做法, 豆腐切小丁先用鹽水滾過, 瀝乾 起油鍋, 放入乾辣椒花椒爆香, 再把那二椒撈起 放入切碎的蒜末小火炒香, 加入肉末, 拌炒至絞肉呈金黃色 加入豆腐丁炒一下, 加入少許高湯, 辣豆瓣醬, 再放入剛剛那二椒, 小火滾至接近收乾狀態 起鍋前加入葱花兒提味提色 老實說真的比外面好吃很多, 而且豆腐十元, 絞肉的份量也不用二十元吧, 應該是五十元之內就可搞定的菜, 超下飯的... 晴爸說很好吃, 二小說不像筷子餐廳那般紅通通的油在下方, 還是筷子比較好吃, 沒料到晴爸說了, 可是你媽煮的這菜卻很入味, 有辣, 有蒜香, 有肉香, 還有豆腐也好吃, 比起上回去某家小館的好上很多, 雖然小孩不捧場, 但還有人識貨, 也是開心的啦 有些麻婆豆腐要放辣油增色,但我覺得不天然,感覺那紅色就很像色素因此很安心的沒買任何辣油(這是什麼理論,也許是因為沒買所以才跳過,講究的人請不要學我偷懶哦...),花椒採購於超市,真好家精選花椒,也許比不上迪化街藥材行的品質,但因迪化街那兒要買上一斤,可能等我變成白髮皤皤的婆婆都用不完吧,乾辣椒則在市場買新鮮紅辣椒,放在小竹籃中自然風乾,豆瓣醬亦在傳統市場固定攤位購買,加以豆腐絞肉青葱也容易購得,每隔十天半個月煮上一回,總覺意猶未盡,齒頰留香呢!

好文轉貼-舒國治文章

2011年05月08日
公開
11

聽巴布狄倫演唱會 舒國治:聆巴布狄倫台北演唱有感 【聯合報╱舒國治】 2011.05.08 03:05 am 當二月下旬,Bob Dylan(巴布狄倫)將在四月三號來台演唱的消息出來,我們與不少朋友聊起,有太多謂,沒啥興趣去聽。應該說,這個現象頗是真實。 到開唱前十來天,我又問了一些人,仍未見踴躍之象。至開唱前五、六天,有悉內情的朋友謂票房相當不理想。我既無事,有一兩個下午到處打電話,儘量鼓動一些老聽友,請他們倘不忙,何妨參加吧。 及至當天晚上,在小巨蛋外,發現熟面孔真是不少,幾有「群賢畢至」之感,但不免竊想,莫非這皆是各方在急急一個禮拜中互相邀集、敦催朋友群終而形成的結果。 總之,「聽Dylan演唱」,看來不是最最必然、最最迫切的一件事。但Dylan能來台灣,卻又是太過太過難得的一件事。 我曾經說過,若非Dylan已然有些年紀,或說Dylan已在他的黃昏年月,他不大可能會來到我們這個小島。在我聆聽他唱片最專注凝聚的七十年代,從來不敢夢想會有朝一日聽他的演唱會。 接下來,便是,他唱得如何? 他唱得——嗯,很特別。多半人必然有些不知所措,但又不至於貿然去說「哇,太爛了」。最後,只能說,他用「變調」的方法唱那些歌。 須知人們聽演唱會,常為了重溫原本喜歡的那些歌;而Dylan的變調,使得多半人未必預備好「共鳴」的情態。當昔日那些熟悉的旋律一直沒法找到,便極可能頓時心生飄渺。更別說Dylan的變調,有些幾乎教人辨識不出。 何以會變調?這應該是個相當精神面的問題。亦是「過度跨跳個人歷史」的一種呈現。就像有人年輕時打形意拳、八卦掌,後來多年不打,結果老了,偶也晨起操身,竟打出一種別人或自己也不認識的簡化拳。又如有些人後來凡打拳,皆像是打「醉拳」一般。 這種演唱的「變調」,或就像醉中打拳一般;未必不好,只是板眼全不計較了。 再譬以書法例,就像有人年輕時嚴謹的臨碑、臨帖,寫顏體、柳體皆毫髮不差,但至老時,寫著寫著,愈發寫成一種不自禁會冒出的體,甚至還未必是草體,這亦是書法的變調。 事實上,Dylan在七十年代中期開始,即已然變調的唱他昔年的諸多名曲。那時人們只覺他稍顯怪腔怪調而已,猶不會離旋律太遠,且完全辨識得出來。但後來的他愈唱愈隨心所欲,看來只能解釋成是他個人身心歷史的必然變化。 這次的亞洲巡迴,台北是第一場。各場皆唱十六至十八首歌,曲目相當接近,尤其倒數第二首,每一地皆是Like A Rolling Stone。尾聲曲,各地皆是Forever Young,惟有台北是Blowin' In the Wind。七十年代中期以前的歌,亞洲各城市(台北、北京、上海、胡志明市、香港)皆唱的,有Simple Twist of Fate與Ballad of A Thin Man。其餘則有的城市加Tangled up in Blue,有的加A Hard Rain's A-Gonna Fall,有的加It's All over Now, Baby Blue,有的加All Along the Watchtower等。 這個演唱會非常特別,它突然停止,便也就唱完了。而台下聽眾因有些依依不捨,然不久散場往外走,卻也能安於平平坦坦,不怎麼顯示一腔瘋狂沒法宣洩的那股躍躍欲鬧。更奇特的是,沒見有朋友打電話問我要否到某個酒館聊聊什麼的,莫非我們也老了。 (作者為作家)

音樂發表會(靖文章)

2011年05月06日
公開
19

令人期待的音樂發表會終於來了,我們每(各)個班都非常辛苦的排練,希望能在這天大顯身手。 我們班表演的曲目是天空之城的主題曲-載著你,我們每天練、每天練,在司令台練、在代用禮堂練、在視聽教室練.........,每次練習我們就進步一點。蘇老師很費心(辛苦)的幫我們修改動作,讓我們的表演品質更優良,最辛苦的就是音樂老師,她要忍受我們一開始魔音傳腦的恐怖音樂,耐心(並)教導我們如何吹奏得更完美,而且她還要指導別班,真是辛苦了!後來,老師要我和小誼當主持人,我當時很不願意(緊張),但後來卻覺得能當上主持人,是我的榮幸呢! 上臺前我們非常緊張,但吹奏直笛時我聽到流暢的音樂,我知道我們成功了。行禮後,我聽到如雷的掌聲,我們的汗水、努力,一切都值得了,大家高興的回到教室,享受這美好的成果。 這次音樂發表會,讓我了解團體合作是非常重要的,像我們這次的表演就是因為大家都十分配合,才能圓滿成功。希望二年後當我六級時(升上六年級後)還能有完美的演出,藝術周,下次見! (刮號內是靖原本寫的詞句,我以不妥為由,請他修改,他就自己修改完成了) 演出影片,因為是用相機錄影,可是不太熟悉操作方式,有些畫面很模糊,大家就包涵一下吧!

賓拉登的二則新聞比較

2011年05月04日
公開
48

今天看到了雅虎上蘋果日報關於美國狙殺賓拉登的新聞內容,老實說,我覺得這個素以八卦狗仔見長的媒體,把這則新聞寫得相當出色,因為在新聞報導中,呈現了計畫之縝密,還有美國總統歐巴馬的出色鎮定。 看完新聞,我想起哈里遜福特主演的一部電影,演出的內容正是幹員隻身進入南美的大毒梟巢穴,而美方透過高科技產品監視行動成敗的片段,沒料到這回狙擊行動正是電影當中情節,只是地點不同,狙殺者不同而已.(按:後來有看到新聞記者寫了電影愛國者遊戲,應該沒錯,是這部片子了) 從照片裏可以看出美國總統一行人的焦慮及氣氛之不安,仔細想想,這其中不只是美方要報911那一劍之仇的任務,更重要的是美國身為世界老大哥的榮耀,一個恐怖份子首腦潛逃近十年,好不容易找著他了,要怎麼收網?看了新聞,才知美方的沙盤演練十分詳盡,才能在當場擊斃賓拉登後確認身份,二十四小時之內以回教儀式進行葬禮,雖然這人罪該萬死,但仍以他的宗教方式送他一程,這是我在這件事看到最人性的一面。 把這貼新聞貼在FB,但我那才高八斗的表弟說我Lag了.因為昨天他已貼出,中時的相關報導,但是,蘋果日報的報導感覺上比較完整的交代了決定攻擊時間的考量, 及歐巴馬鎮定的勘災, 打高爾夫等例行活動, 其實是驚濤駭浪, 但沒看到半點波瀾。站在寫作的觀點來看中國時報的文字比較平板(也許因為早了一天,外電的資訊有限),蘋果日報的新聞卻超乎我預料的有深度,以下貼出二則新聞供大家比較。 ∼∼∼∼∼∼∼∼∼∼∼∼∼∼∼∼∼∼∼∼ 前方擒殺賓拉登 歐巴馬後方即時監看全部過程 2011-05-03 新聞速報 【劉屏�華盛頓3 日電】 美軍突襲蓋達組織首領賓拉登的藏身處,歐巴馬總統和他的國安團隊全程即時監看,根據白宮公布的這張現場照片,顯示歐巴馬(左一)坐在白宮狀況室看著即時轉播螢幕,螢幕並沒有入鏡,國務卿希拉蕊柯林頓(前右)一手摀嘴,其他官員也面露關切,緊盯著螢幕。(圖�美聯社) 白宮資深官員2日表示,美國擒殺賓拉登的全部過程,美國總統歐巴馬等人全程即時監看。當確定賓拉登被擊斃時,歐巴馬說,「我們幹掉他了(We got him)」。 白宮記者會上,美國總統的國土安全暨反恐事務助理布瑞南(John Brenan)回答媒體詢問時說,進襲行動開始前,白宮國家安全團隊等成員也陸續進入白宮狀況室,以即時方式監控(monitor)整個行動過程。 布瑞南表示,從行動開始、鎖定目標、把遺體帶走、直到所有人員安全撤離賓拉登藏身的豪宅,歐巴馬等人都全程監看。布瑞南說,對在場人士而言,整個過程可能是他們一生之中最焦慮、最緊張的一刻,「幾分鐘彷彿幾天之久」。 他說,壓力大的令人喘不過氣,「很長一段時間,一點聲音都沒有」。他說,當確定目標就是賓拉登無誤,大家似乎鬆了口氣;等到任務完成,才真正放下心來。 媒體問,所謂監控,是視頻、無線電、還是電話?布瑞南回答說,華府這邊是「即時監看行動的全部過程」。他不願詳述相關細節,但強調「完全了解狀況」。媒體追問,監看時,能不能聽到槍聲?布瑞南沒有直接回答,只說「我們有辦法即時監控」。 更新日期:2011/05/04 06:30 蘋果日報 監控獵殺 歐巴馬快狠準 行動前兩天 搞笑演說 鎮定功夫了得 【李寧怡╱綜合外電報導】從上周五下令獵殺賓拉登,到周日斬首行動展開,美國總統歐巴馬度過執政以來最不同凡響的72小時,但到周日深夜宣布賓拉登身亡消息前,他都不動聲色,沒有人看出絲毫端倪。白宮前天公布歐巴馬與幕僚周日在戰情室全程監控斬首行動照片,白宮反恐顧問柏南形容,那是在場人員「畢生最焦慮的時刻」,大家簡直「度分如日」。 《紐約時報》披露,歐巴馬與高階國安官員今年3月中開始商討賓拉登斬首行動,一名幕僚透露,「每次會議都有人提到《黑鷹計劃》。」那是1993年2架美軍直升機在索馬利亞被擊落,造成19名美軍喪生的悲劇。1980年美軍營救駐伊朗大使館美國人質失敗,也被視為前車之鑑。 趁英王室婚展開行動 幕僚透露,官員對斬首行動意見分歧。國防部長蓋茲(Robert Gates)主張採取風險較低的轟炸戰術,但軍方研判須使用32枚900公斤重炸彈,恐造成無辜傷亡,且無法確定是否炸死賓拉登,遭歐巴馬否決。派直升機載突擊隊攻擊計劃逐漸成形,海豹突擊隊員開始受訓。 上周五一早,全球關注英國王室大婚時,歐巴馬召集4名高階幕僚,宣布「進行吧」,最快行動是隔天,但氣象資訊顯示當天阿伯塔巴德上空雲量太多,於是決定周日出擊。歐巴馬隨後展開造訪阿拉巴馬州龍捲風災區、佛州卡納維爾角太空中心密集行程。 穿著球鞋直奔戰情室 周六晚上,歐巴馬在白宮記者協會年度晚宴中發表搞笑演說,未顯露任何蛛絲馬跡。當天稍早他在演說彩排時,還抽空致電美軍聯合特種作戰司令麥克拉文(William McRaven),預祝斬首行動成功。 周日上午,歐巴馬赴安德魯空軍基地打高爾夫球,只打9個洞,比往日提早離開;下午,獵殺賓拉登行動正式展開。記者事後回想,當天歐巴馬沒回官邸換裝,穿球鞋直奔辦公室,其實已不尋常。 周日下午2時,國安官員抵達白宮戰情室,當4架美軍直升機自阿富汗的基地起飛,越過巴基斯坦邊界時,戰情室氣氛緊繃,歐巴馬、副總統拜登(Joseph Biden)、國務卿希拉蕊(Hillary Clinton)、總統反恐顧問柏南(John Brennan)聚精會神緊盯螢幕,看著中情局局長帕內塔(Leon Panetta)透過視訊報告行動進度;有報導指出,海豹突擊隊出勤時配備頭戴式攝影機,畫面也可傳送到戰情室。 黑鷹故障「心跳險停」 歐巴馬神情「如石頭般」嚴肅,當一架黑鷹直升機在抵達目的地後故障,眾人心跳幾乎停止,備用的契諾克直升機發揮作用,行動順利進行,沒多久,帕內塔說:「他們找到目標。」一陣靜默後,他續說:「我們有Geronimo(此次行動中賓拉登的代號,原指美印第安人阿帕契部族領袖)的影像了。」數分鐘後,帕內塔宣布:「Geronimo EKIA(敵人在行動中遭擊斃)。」戰情室仍沉靜無聲,直到歐巴馬開口:「We got him.(我們解決他了。)」這時候眾人才鬆了一口氣。

記憶

2011年05月03日
公開
40

還沒立夏,一早起床卻覺悶熱潮濕,高三那年的四月初有過這感受,但未料到二十餘年後的五月初,和這久違的感覺重逢。 早上七點多寫了這段話在臉書上,石大在她朋友的連結上說她朋友的觀點很到位之類的稱讚語,看到是楊照寫的文章,二話不說點了進去,楊照在文章中回憶的是他高中時代惡整教官外加蓋布袋的往事,因為可能連他自己都覺得這行為不對,事發後他們幾個同伴間沈默或打哈哈,陳年往事多年後又浮上來,是因為他在車過大直橋時,聞到從基隆河飄上來的淤泥味,那味道和植物園的荷花池頗為相似,因著味道,這段往事就從陰暗不見天日的回憶倉庫重新被找了出來。 看著楊照的文章,心裏想的是好巧,今早的溫度及空氣中的濕度悶熱感,喚起我高三四月初的記憶,那年代四月會放春假,春假剛放完還沒換季,身上著的是長袖的黃衫,那一天天氣也似今日的無雨、無風,而且潮濕感十足,坐在教室裏,我可以感受到夏天將來的氣氛,更確切的說是感受到大學聯考的壓力,就像那讓人無可逃的悶熱感,罩在空氣裏。 那一天上了什麼課或說了什麼話我都不記得了,只記得那天的氣溫給我的感受,然後中午時我跑到教室前的草坪去透氣,校門口右手邊有個大紅門的xx教室,我記得曾在那裏上過解剖青蛙的生物課,在那個大建築物前有一塊長形草皮,還有幾張圓形的石椅,原本一定要午休的愛睏高三生,在那天的午休時間,一個人坐在石椅上發呆,想著無處可逃的壓力。 原本以為自己忘了那一天了,沒料到今天又因為這悶悶的天氣,一下時光倒流,因此一記。 附註: 楊照的文章-氣味 ~~~~~~~~~~~~~~~~~~~~~~~ 精華收錄與好友石大的對談 石大留言: 我沒有推薦楊照那篇啦,我是推薦批評他的那個網友的批評文....。:D 我覺得你寫的溫度記憶還更好看些。 ^_^ 敝人回覆: 我很喜歡楊照的文字, 不是因為他念建中, 而是在他的文字裏可以看到那時代高中生的生活, 雖然他比我們大上幾屆 我的記憶沒有更好看些, 是因為你私心才覺得好看啦, 開玩笑, 楊照當年編的建青, 可是我愛不釋手的刊物, 那裏面太多我這輩子寫也寫不來的東西或觀念, 至於為什麼可以借到比我們早幾屆的建中青年, 就是因高中死黨的表哥念建中, 否則在那保守的年代, 哪有可能認識他校高中生呢?? 不過那篇氣味有一處有錯, 教官穿過植物園到和平東路坐公車, 正確版是和平西路(就是國語實小那個角落囉), 和平東路在很遠的那一頭, 不是穿過植物園可到的, 楊照寫的植物園路線, 不只是童年玩到大, 這些年每回去也都是從博愛路那大門走進去, 穿過一排肯氏南洋杉, 再到荷花池 所以我對那篇氣味的文章是喜愛得緊啊, 因為那些文字也喚回了我對植物園的許多記憶 stone再留言 還有一個錯啊!博愛路跟重慶南路是平行的,他卻寫成該二路有交叉口。 我在校刊社時也看過一兩本建青,我認為他們的編輯自由度高於我們,因為版面亂七八糟、自由出格,我很不喜歡。 :D 至於內容,我好像也不怎麼感興趣,我只專心研究我要寫幾萬字的主題....。 敝人之回覆: 偶棉二個對那一帶都太熟了, 所以可以各自找出錯誤 石大你是才女, 當然不會覺得建青有什麼了不起 不過你想想, 當年高中生的敝人菜得可以啦, 建青的文字及自由思想, 真是另個世界的刺激, 提到建青, 突的想起那本樣版刊物-北市青年, 和建青一比, 水平差太多了呀....... 石大三度留言: 對耶,北市青年,這我也有印象。是薄薄一本的那種對不對?其實想起來即知高中生生活很無聊的,我記得每次發北市青年時,同學們都一陣靜寂,各自低頭翻閱這免費的課外讀物,我就覺得比考前自習還安靜美好啊! ^_^ 可是我記得的可能還有別的,你國中時是不是也會發北市青年?我覺得我國中時就看過類似的刊物,那就應該是桃園縣的桃園青年之類?這些是不是都是救國團編印的啊? 還有幼獅少年,沒錯吧?這個好像也是國高中都會為每個班級訂閱的?不然我怎麼有長期偶爾翻閱這本雜誌的印象啊?  回覆: 北市青年是要交錢的, 那是當年北市國高中學生的必訂優良刊物 剛開始是每個國高中生都要訂一本, 後來比較人性化, 好像是家裏只要有兄弟姐妹已訂, 可以拿收據給學校, 不用一家訂二本 幼獅少年, 我沒印象, 只記得圖書館裏有這刊物 我們真是 ^_^

歷史聚落-寶藏巖

2011年04月24日
公開
29

早上就看到很好的陽光,天氣這麼好,一定要出門走走,曬曬太陽。 不想跑太遠,公館寶藏巖就成為口袋名單,去年十二月這裏整修後再度開放,成為一個藝術家駐村的村落,加上它是台北市第一個歷史聚落,這名詞對我太有吸引力,不去看看,就枉敝人之資深市民資格。 在公館用了午餐,晴爸回公司繼續做事,我們母子三人沿著汀州路向南走(福和橋),陽光很大,已有初夏的感受,還沒走進寶藏巖,已經看到不少創作塗鴨。 經過寶藏巖寺(或廟)才是寶藏巖聚落的入口,這裏的房屋依山而建,以前被稱為台灣調景嶺,民國八十幾年時,我和朋友及晴爸都曾因為好奇到此地一看,當時可以看到很庶民的生活面貌,但房子是真的很破舊不堪,修建後的寶藏巖聚落,大致維持了房舍的舊外觀,所以走在其中,實在很像時光倒流,這裏的建築好像六十年代我們住過的眷村模樣。 幾乎是每個角落都有令人停留的亮點,不管是刻意的創作或看似不經意的塗鴨作品,完全和環境十分融入。 天氣好遊客也多,在那些高低錯落的巷弄間穿梭,好想揪十幾個人來玩躲貓貓啊。小時候住過眷村的人來到這裏,一定可以看到熟悉的感覺,那時我們常在小小的眷村玩躲貓貓,一玩起來除了找天然掩蔽,有人也會東家藏西家躲,更好笑的是在別人家躲著躲著,結果一看電視就忘了時間,等他想起要出來"k 踏"時, 一起玩的童伴們早就散了....二小聽著些點滴,大笑了起來,如果能在這裏玩躲貓貓一定很有趣,因為巷弄交錯,轉個彎就不見人了,但是現在上哪去找十來個大小毛頭孩子可以有空玩躲貓貓呀? 在陽光照耀下,天氣越來越熱,但遊客好像是越來越多,我們慢慢的逛到快四點才離開此地,下回應該會在秋天才來訪,因為走進去的路上沒有大樹,如果是酷暑前來,肯定會熱到發暈吧。 公館寶藏巖有不少好看的寶藏,不管是寶藏村裏的藝術創作,亦或只站在那裏遠望附近景色,甚至是什麼也不想,就是在這麼一個老式情調的地方走走,都能令人有如獲至寶的喜悅呢。

紫蘇Q梅日記11:入缸了

2011年04月23日
公開
24

先把天氣預測記下, 氣溫18~22度。實際溫度應該不會超過22度,沒有太陽,微微的風,但還是會有偏涼的感覺。十點多出門時穿了一件HT的薄T去買麥芽糖及蘋果醋。 早上九點起床,第一件事不是吃早餐,是去看梅子桶裏的出水狀況,還是沒有超過表面,但用手去摸梅子,今天應該可以入缸了。 早上去買梅醋所需的麥芽糖和蘋果醋,搞了半天,接近十二點才裝好一缸梅醋的梅子。 把Q梅的桶子打開一看,糖水淹過表面,先把水桶拿開,再把梅子桶移到不會滴到任何水分的角落。 十二點十五分開始趕著煮中餐,煮了咖哩雞和玉米蘑菇湯,一點剛過就開飯,二小吃完午飯自己去上直排輪,他們出門後,我才有空把Q梅撈起瀝乾糖水。 在微涼的午后,把梅子放在洞洞籃中滴乾,等一會就可入缸了. 今天天氣微涼,完全沒有悶熱感,前些天就算陽光普照,一樣有春風吹拂,沒有悶熱潮濕的感覺,整個製程的天氣變化不大,不知是心情輕鬆,亦或天氣條件真是適合製作Q梅,今年的製程真的不像往年的兵荒馬亂。 入缸後定期再放冰糖,今年是第一次完全憑自己手感去製作,沒有和梅子團長同步接受梅子達人遠距指導,至於成果如何,要等明年二三月間才能揭曉.又一年的紫蘇梅製作,紫蘇梅入缸,也預告著春天已將遠去,等著迎接火熱熱的夏天吧。

梅醋製作

2011年04月23日
公開
25

昨天把有機梅洗好,風乾,原本只想放冰糖湊數,偏偏很多人的梅醋都是放麥芽糖,昨天下午估狗了一下,發現要到民生西路迪化街口的洪春梅烘焙店才能買到黃麥芽糖.心想既然烘焙店可能有貨,就近電話詢問萬隆的全家烘焙,但很不巧它沒有販賣。 昨晚回家時,突然想到可以去麵包店問一下,說不定他們可以知道景美一帶哪裏有賣麥芽糖,麵包店老闆說在夜市附近有一家雜糧行,應該有賣.他的店裏沒用到,所以不是很清楚。 回家再以「景美附近的雜糧行」估狗,真的找到了景發雜糧行,位於景美街142號,抄下電話,早餐後就打電話過去詢問有否販賣黃麥芽糖及工硑蘋果醋,YA!二樣都有,黃麥芽糖八斤裝只要260元,和愛買那四百克裝48元的價格一比,簡直是可愛太多。 從市場往景發糧行走去,這條小小的街道好安靜,和幾十公尺外的市場形成強烈對比,而且從建築可以看出來,這裏一定是很早就發展的街道,二旁騎樓都有拱形的磚造樣式,實在很符合我這個愛看老東西的中年人胃口。 雜糧行的女老闆打扮合宜,因為剛才已訂貨,她就把東西一一拿出來,二大罐麥芽糖,六瓶工硑蘋果醋,這下,換我發呆,因為比想像中的重很多,二只環保袋可能也帶不回去.老闆說,不然請你家人來載吧,立馬打電話回家,請晴爸開車到景美橋頭家具店會合,因為景美街較窄,怕轎車進不來,雜糧行的人還騎車幫我把東西載到橋頭的家具店,那種服務熱忱,立刻收買了我的心,將來如果有需要什麼南北雜貨,我一定會毫不考慮到這裏購買。 為什麼會有這麼大的差別?新店中正路上也有一家大型雜糧行,那家店明顯比景發亂很多,每回去買東西,老闆的態度都沒有很親切,那也就算了,因為沒人規定一定要笑臉迎客,但上回我去買做脆梅的白糖,明明都已經跟老闆說好了東西數量,但因為要走到後方去秤重,所以老闆就讓我在那裏一直空等,他幫比我晚來的客人先結帳,如果是一二個人那也就算了,不過在第五個人又插了進來說要買東西時,忍不住跟老闆說我已經等很久了吔,也許這家亂七八糟的雜糧行也有賣黃麥芽,但是昨晚奇摩子很不好的顧客我卻另有盤算,如果能找到其他商店,就不要去那家完全不重視顧客感覺的商店購買,不知道先來後到的店家,就讓他再也賺不到我的錢吧。 東西拎回家,就開始把有機梅放入缸中,放了約二層,倒入些許麥芽糖,因為沒經驗,整罐麥芽像大洪水一樣流了出來,很難止住,所以不敢再一層梅子一層麥芽,仔細的看過每一顆梅子,注意看看是否全乾,蒂頭有沒有去掉,再放入缸中,放了八分滿後,發現梅子剩下大半。 千金難買早知道,我們用的20號玻璃缸可以放得下25斤紫蘇梅半成品,但我沒料到要製作梅醋的梅子可沒經過出水或擠壓,因此才十斤就裝滿了一個玻璃缸。 家中只剩下一只要放紫蘇梅的玻璃缸.只好和好友AMY說請她今天下午再送一個玻璃缸過來。 好友抵達之前,把另外剩下十斤的有機梅子倒入唯一的空玻璃缸,再加入三罐蘋果醋,但有了早上倒麥芽糖的黏手教訓,這回我只在麥芽罐子上打二個洞,讓麥芽緩緩滴入。速度很慢,好友拿回家後還要繼續讓麥芽糖滴入玻璃缸。這一缸是好友託我代做,老實說,從沒做過梅醋,也不知成敗如何,但因為好友完全信任我的亂做功力,所以就很放心的照網路方式去做.因為就算失敗,我知道好友不會放在心上,我也不會因此難過。萬一失敗,我們二個人還是會笑看不成功的梅醋,挽起袖子明年再來一次,人生能夠交到可以分享失敗而不失志的朋友,真是做梅子的另類收獲了。 梅醋要放一年左右才能飲用,和脆梅、紫蘇梅相較,這個算是幼幼班的手做程度,只要注意梅子全乾,再依序放入梅子、麥芽糖、醋即可完成,封上蓋子,靜待明年四月的到來。 記一下有機梅醋成本: 十斤梅子 450元 八斤麥芽糖 260元 三瓶蘋果醋 300元 (也許要再加半瓶,但還沒買,所以還是先算300)

台北人(4/25有增修)

2011年04月21日
公開
12

網友們談起自己居住過的地方, 遠在加拿大的jane大姐住過六地榮登第一名。 經吾友石大提醒, 才發現記錯了, 是目前住在新竹的茉小姐住過六地拔得頭籌, 不過劇情峰迴路轉, 先是一向溫和的Roseline出來抗議!她說: 我晚一點才算出我搬過幾次家,我住過七個縣市耶!若加上高雄市的婆家(其實我們現在戶籍也在那裡,房子也是我們的名字)就是八個縣市了。 因此由她改寫第一名記錄。 不過向來有未卜先知特性的敝人所預言之第一名正主兒jane大姐在4/24周日又留言: 如果縣市分開算的話,我就住過6個地方了。我一直把台北認為台北市和縣啦。依成長歷程順序,我住過新竹市,台南市,台北縣,桃園縣,台北市,台中市,南投縣(咦,怎變成7個地方了?) 原先石大認為住過六地奪得第一的茉小姐, 也在4/24留言: 我是住過六個城鎮. 比較特別一點的是光員林就搬過3次家住過4棟房子(應該比較佩服我媽才對), 台北就不用說了, 從北到南到東, 換過好多次. 倒是前一陣子和老公討論要不要換個大房子, 老公只問我一句" 你還想搬家嗎?"當場潑我一盆冷水. 最後pk結果居住地最多之第一名頭銜就由jane 及Roseline共同獲得。 只住過台北和新店的敝人敬陪末座。不過我卻沒有覺得失落,反而覺得自己很幸運, 從出生到現在, 大部分時間都住在台北市, 婚後定居新店, 但仍經常往北市跑, 就算住在新店, 還是覺得自己是台北人, 那時戶口放在娘家, 新店的家只放老公戶籍。 因為骨子裏真的是道道地地的台北人, 從心喜歡台北這城市, 從它是處處矮屋到目前高樓處處, 上回去誠品看舒國治寫的水城台北, 啊, 他寫出我的感覺, 台北在不久以前還是個有水田的小城, 雖然才三十多年, 水田不見了。但我還是愛這個被許多人視為交通擁擠, 空氣不佳的城市。 沒離開過台北, 享受著它的便利交通, 豐富藝文, 更不想離開它的懷抱。 今天中午提了二大包東西回娘家還和老媽一起中餐, 二點左右走在西門町要去搭捷運, 從昆明街轉到成都路, 走過蜂大, 南美咖啡這二間老店, 咖啡香迎面而來, 咖啡店的前面還有好幾個好大的橢圓玻璃罐, 裏面放著桃酥, 餅乾等點心, 從小到大我都沒進去這二家咖啡店, 可是每回經過就有無比的開心, 因為在變化萬端的都市角落, 仍可看到這些和童年記憶並存的老店以原有的面貌存在著, 它們的存在和不變, 讓我更清楚的知道自己深愛這城市, 就是因為這些別人眼中不起眼的點點滴滴, 想著想著, 心情就如今天的人間四月天。 (4/24從萬華到西門捷運站途中所拍之蜂大咖啡)

慶生會

2011年04月20日
公開
21

明天就要期中考。 但今天剛巧是老師生日,且周三早上學校有例行會議,我們如果要安排慶生活動,只能在八點之前進行。 周一那天聯絡班上家長,很快的完成動員,有人負責買花,有人負責訂蛋糕,我好像只要負責說要辦活動而已。 今天早上七點三十分我們抵達教室,教室只有一個女同學,靖抄完聯絡簿,立刻和同學們開始彩繪黑板,連六年級的姐姐都來幫忙寫立體字,才十來分鐘就完成了很有氣氛的畫作。 一群愛心家長和孩子躲在後走廊,當老師走進空無一人的教室時,孩子唱著happy birthday含笑的進入教室,家長隨後把蛋糕及捧花獻上,老師簡直不敢相信有這麼多家長會在這天來到教室幫她慶生。 今天現場有三位壽星,老師、一位小朋友、一位愛心媽媽,實在也太巧合了吧,老師開心的接下捧花,切了第一刀蛋糕又要趕開會,小孩興奮的留在教室考數學卷。 趕著上班的愛心媽媽們先行離去,不趕時間的繼續留下來幫忙切蛋糕,並在教室外小聲的閑話家常,直到老師開會回來,我們任務完成才離開。 昨天靖靖說他覺得這個班的家長人都很好,不管辦什麼活動,都有很多人參與,我也是這麼覺得呀,才二個晚上,就能把一切搞定,老師難忘,孩子在考前開心,只能說遇到好人,是件很幸運的事! 辦完慶生會,心情很好的Margaret(我)走到學校附近的木市場買了一盆瑪格麗特。心情像盛開的花朵一樣美麗。 奇摩部落格慶生會照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