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acebook pixel code
緊急公告:因突發資料庫異常事件,故4/8~4/26資料損毀,如會員於上述區間曾於討論區發文回應,煩請重新發布,造成您的困擾敬請見諒

珽寶貝&晴心肝的MA

他的寶貝

日期

#Tag

分享-幼兒乳牙撞傷勿慌張 處理急救有步驟

2011年05月10日
公開
57

幼兒乳牙撞傷勿慌張 處理急救有步驟 【中時健康 黃曼瑩�台北報導】2011.05.05   衛生署國民健康局最近面訪兩萬多名有三歲以下幼兒的家長,發現兒童的意外事故大多發生在家中,其中以跌倒墜落最常出現。小朋友頭部是身體體重占最重的部位,一旦跌倒,頭先著地,往往造成牙齒撞傷。   碰到以上的情況,家長不要太驚慌,天晟醫院牙科部兒童牙科醫師閻以煇表示,醫師會先檢查有否其他外傷如骨折、腦震盪、臉部撕裂傷,或有無異物殘留在傷口軟組織上,若有以上的問題,必需先依序處理治療,確認無緊急危險之後,最後才是考量牙齒斷裂或位移的問題,依照受傷孩子的年齡,確認受創的牙齒是屬於乳牙還是恆牙,檢查有無傷害到牙根,或是傷到恆牙牙胚,給予不同的處置方式。   以撞傷乳牙來說,由於乳牙較短、齒槽骨組織較軟,因此乳牙撞傷的患者中八成會發生乳牙位移,僅有約二成才是乳牙牙根撞斷。當乳牙位移而整顆掉出時,不需要急著把它們植回去,因為有可能因掉出來時已遭受到感染,再種回去反而會傷及恆牙牙胚,影響其下方恆牙牙胚的發育因小而失大。如果乳牙嵌入性位移至牙肉中,治療不會刻意將陷入的牙齒拔出來,如果陷入的深度不深,待傷口癒合後會自動再長出來,如果嚴重陷入達一半以上,或整個陷入齒槽骨,也不建議拔出來,因為原本就有可能因撞擊傷及恆牙的牙胚,如果再拔出可能對恆牙的牙胚造成二度傷害。如果半脫位的情況牙根未斷,則會先將鬆動的牙齒以小鋼線或釣魚線固定,讓受損的牙神經有機會復原,並觀察鬆動的牙齒與周圍齒槽骨癒合後再拆掉。如果牙齒變色或化膿了,這表示牙髓可能已經壞死,就需要抽神經治療。   有些情況則是乳牙牙根斷,但卻有最深層的一小段還留在牙齦裡時,也無須把它挖出清除,它會慢慢自行吸收。如果乳牙沒有移位或鬆動,也沒有牙根斷裂,只是牙周韌帶或牙髓充血會不舒服,可先服用消炎藥止痛,牙周韌帶有自我復原的能力。   六歲以後的孩子的前牙外傷,就有可能撞傷的是恆牙。應特別注意的是,如果牙齒撞掉了,請立即將撞掉的牙泡在生理食鹽水或冰牛奶中,並儘速就醫。如果沒有冰牛奶及冰生理食鹽水,也可以溼毛巾包裹牙齒,以保持牙齒濕潤後儘速就醫。美國美容牙醫學會 (AACD) 會員宋志豪醫師提醒,家中有年幼的小孩的家長,更是要特別注意,萬一發生意外,也不必過度緊張,要保持冷靜,接受專業醫師評估與治療,才不會造成更大的傷害。

中醫師 張景琛-兒童養生藥膳-消化系統(促進食慾、開胃料理)

2011年04月02日
公開
64

金果牛腩堡 材料: 1. 鹹橄欖3粒 2. 牛腩1斤、胡蘿蔔1條、大蒜2小粒、八角(大茴香)2粒、薑片3片 3. 醬油3大匙、糖1大匙、米酒1大匙 作法: 1. 牛腩洗淨稍燙過,切成小塊狀(約4公分長),鹹橄欖用水洗過,去仔切成小片狀,胡蘿蔔切塊狀備用。 2. 鍋熱入油2大匙先爆香大蒜和薑片,後入牛腩及米酒稍炒撈起放入砂鍋內,加入胡蘿蔔、八角、醬油、糖和水5杯,以小火燜煮1小時至牛腩爛即可。 功效: 健胃消食,下氣化滯,適於消化不良,食慾不振者。 橄欖除了能幫助消化外,還有清咽生津的功效,因此有肺胃之果的稱呼,過去人們常會用鹹橄欖燉瘦肉給小孩吃,治療小孩胃口不好,它有開胃的功效,味道不錯小孩很容易接受,今天做父母的也常常擔憂小孩不吃飯,這一道藥膳就是用鹹橄欖,來改善小孩不佳的食慾。 開胃雞片 材料 1.黃耆2錢、黨蔘2錢、山楂2錢、麥芽2錢、穀芽2錢 2.雞胸肉6兩 3.蛋黃2個、太白粉6大匙、玉米粉2大匙(炸粉) 4.白糖3大匙、鹽1/2茶匙、白醋1茶匙、麻油1茶匙、太白粉1茶匙(調味醬) 作法 1.將藥材1用2杯水以小火熬至剩1杯過濾取藥汁備用。 2.雞胸肉去皮後切薄片(可放置冷凍櫃冰後再切較好切)、後以鹽、米酒、白胡椒粉少許醃20分鐘。 3.蛋黃打散,以醃過雞肉沾蛋黃後再沾炸粉,入油鍋以小火炸約50秒肉熟撈起,油鍋再以大火燒熱,再投入雞片炸20秒讓其表皮酥撈起置盤上。 4.調味醬製作:熱鍋入油1大匙,油熱入材料4和藥汁,待汁濃稠時淋上少許熱油後,將調味醬淋在雞片上,趁熱食用。 功效 健脾開胃,幫助消化;適合於小兒消化不良常腹脹氣及小兒厭食者。 黃耆和黨蔘都有補中益氣、健脾胃的功效,中是指中焦脾土,脾依中醫的理論是一個消化系統,所以黃耆和黨蔘,能強化我們消化和吸收的能力,山楂有消食磨積的功用,它能夠消除肉積和油膩之積,近來人們因為山楂有這個功效,常拿來做減肥茶用,麥芽能消麵食積,榖芽則能消谷物之積,三者都含有消化酵素,能夠幫助消化,中醫師就常用來治療小孩的脹氣和食慾不振,是小孩開胃的好藥材,所以又稱為三仙。 四神豬肚湯 材料 1.山藥、茯苓、蓮子、欠實、薏仁各5錢 2.豬肚1個 3.鹽少許、當歸酒(當歸3錢塞入1瓶米酒內) 作法 1. 豬肚用麵粉和鹽清洗乾淨並用熱水燙過,同藥材1.一起置鍋內,加水10杯,小火煮約2小時,撈起豬肚切小塊放回鍋內再煮10分鐘,加鹽調味即可。(若喜食較爛者可多煮一段時間,另外藥材1.亦可先用水泡軟再煮) 2.食用時再淋上數滴的當歸酒則更香醇。 功效 能健脾開胃,幫助消化,適合消化不良,腹脹厭食,對於小兒的食慾不振是最佳的藥膳。 四神加豬腸湯是民間上常用來治療,小孩食慾不佳的好膳食,四神就是指山藥、茯苓、蓮子、欠實四味藥材,這四味藥材都有健脾開胃、助消化的功效,一般四神湯是沒有薏仁的,但薏仁有健脾利濕的功效,而且小孩也喜歡吃,所以在藥行買四神湯時,通常都會再加上薏仁的,小孩臟腑薄弱,常會因飲食的偏差或嗜吃零食,而造成腸胃功能的不適,使小孩容易脹氣、肚子痛、經常腹瀉、食慾不振等等,吃四神湯都會有所改善,當然不愛吃豬腸、豬肚的話,用排骨或雞肉來替代也是可以的。 陳皮牛肉 材料 1. 陳皮3錢、桂皮2錢 2. 沙朗牛肉1塊(約1斤),生薑絲少許 3. 蕃茄醬、蠔油、果糖各1大匙,黑醋1小匙,黑胡椒粉少許 作法 1.取鍋放入1藥材,入5杯水,大火燒開後以小火熬10分鐘,後放入牛肉煮5分鐘熄火繼續悶10分鐘,取出肉放入冰水中。 2.待涼切片置盤上,放上薑絲。 3.沾醬製作-----取上述燙肉之湯汁2大匙,燒滾後入3料,待湯汁濃稠後熄火。 功效 陳皮、桂皮芳香健脾,除了增進食慾外,還有幫助消化的作用。 陳皮就是讓橘子皮發酵而成的,而且還要儲藏久一點,如此烈氣消失,無燥散之患才是好的陳皮,所以叫它做陳皮,陳皮除了一般我們所知道,有化痰止咳功效外,它還能調中導滯,幫助消化,也是中醫師經常用的藥材,因為它是很好的理氣藥,中醫講氣順則百病除,所以藥典上就記載這它能宣通五臟、統治百病,桂皮是肉桂樹的樹皮,除了芳香開胃外,也有幫助消化的功效,小孩消化能力差,如果愛吃牛肉,我們就可以加點陳皮和桂皮,不但讓牛肉更有香味,而且還好消化呢。 荷葉包 材料 1. 白朮2錢、枳殼、陳皮、砂仁、丁香各1錢 2. 荷葉2張、糯米1斤、臘肉(或叉燒肉)5兩、香菇5朵、紅蔥頭7粒 3. 油3大匙、醬油3大匙、味精、胡椒各1/2小匙、鹽1小匙、水 作法 1. 將藥材1以水2杯小火熬剩1杯備用。 2. 荷葉洗淨用水泡軟,糯米洗淨用水泡4小時,肉及香菇切丁,紅蔥頭切細。 3. 燒熱油3大匙後爆香紅蔥頭,後放入香菇、肉稍炒再放入糯米、醬油、味精、胡椒、鹽炒香備用。 4. 取一個鍋子鋪上荷葉後,將炒香的糯米放入藥汁攪拌均勻後倒入荷葉上,上面再蓋上一片荷葉,放入電鍋內,外鍋用1杯水蒸熟即可。 功效 能芳香健脾,消食化積,此藥膳有清香開胃和除煩悶的作用,很適合小孩夏季天氣熱不思飲食,或腹脹不消時食用。 小孩總是愛吃糯米類的東西,糯米黏度高不是很好消化,如果我們能用這樣的藥材熬湯來煮糯米,不但更清香,還更好消化,這樣就不會因多吃一些就脹氣,荷葉也有清暑益氣的功效,所以夏天小孩胃口差,煮飯時可以加一小片的荷葉,不但米飯較清香,還有開胃增強食慾的功能。 出處: http://home.kimo.com.tw/ashen24/44.htm 作者 中醫師 張景琛 祖傳三代漢醫 中華民國兒科醫學會常務監事 中華民國傳統醫學會理事 中華民國肝病醫學會理事

分享-簡便食療治感冒

2010年12月20日
公開
67

簡便食療治感冒 擔心吃太多藥物產生諸多副作用。感冒,可以不吃藥嗎? 試試以下方法吧。在此提供一些簡便有效的食療,相信對正受感冒所擾的民眾 大有助益。 一、熱鹹檸檬茶 用新鮮檸檬切一、二片薄片,放些鹽巴約一公克,再沖熱開水一杯並趁熱喝。 趁熱喝非常好喝,如放久了就會變苦。熱鹹檸檬茶能順氣化痰、消除疲勞,飯 前飯後都可以喝,不會傷胃。每一杯可沖三次,第二、三回沖時,不需再加鹽 巴,注意不可沖冷開水。在感冒剛開始時每天多喝幾杯,就不至於惡化,而且好 得很快。 檸檬經熱開水加熱後,會產生一種天然的化合物---羥苯甲基氨基乙醇,這種物 質是一種類似天然的類固醇,能解除感冒、身體循環淤阻充血的症狀。而鹽巴 可平衡體液,中和疲勞引起的痠痛,就好比打點滴一樣。而兩者相加,更有特殊的 順氣調整身體機能的療效。 二、蔥花稀飯 稀飯煮熟,加一大匙蔥花,每餐吃一、二碗,熱呼呼的蔥花稀飯一下肚,身體馬 上溫暖起來,然後再蓋個厚被子,出身熱汗,感冒自然就減輕了。 吃生蔥可以 殺死口腔中的病菌,因為蔥的表皮細胞中含有大量的揮發性油(蔥蒜辣素), 因而在感冒流行時,吃點蔥大有幫助。 三、紅糖薑湯 三公分長的生薑二、三塊拍碎,加二大匙紅砂糖,煎湯,每天早晚飯後喝一杯。 或到超市便利商店買可隨沖之薑茶包來泡一樣有效果。 生薑可逼出寒氣,紅糖 富含鐵質,補血補充力氣,對付病毒。 四、熱番石榴茶 兩個平常吃的台灣小番石榴或一個泰國大芭樂,每個切成四片,加入七碗的 水,煮開後再再以小火煮五分鐘,去渣當茶喝。熱番石榴茶有清熱、解毒、利 尿和消炎的作用,尿尿次數增多,感冒病毒就會隨小便清出去。 五、薏米扁豆粥 至米店買薏米及扁豆,以薏米及扁豆各半碗煮成粥,每天早晚飯前吃一碗,喝 到好為止。薏米扁豆強健脾胃去濕氣,能加強腸胃吸收能力,胃腸吸收能力 好,自然有體力來對抗感冒病毒。 六、地瓜薑湯 以一個大地瓜削皮後切成小塊,一塊生薑切成薄片,加水六碗煮熟後,再加五 大匙紅糖,每天早晚飯後喝一杯,地瓜補充營養,生薑可去寒,一定很有幫 助。 七、薄荷茶 至市場或青草店買新鮮薄荷葉,每次用一兩沖熱開水喝,每天早晚飯後喝一 杯,適合口乾、喉嘴痛、沒有痰或痰黃黑的熱感冒,喝到好為止。 薄荷、味辛 苦、性溫,含薄荷精及單寧酸等,能發汗、退熱和殺菌,可治傷風頭痛、支氣 管炎、防止痙攣、宿食不消、健胃及通利關節等。 八、紫蘇茶 至市場青草店買紫蘇葉,每次用手抓一把,加水五碗,煮滾再煮三分鐘,每天早 晚飯後喝一杯,喝到好為止。 紫蘇、味辛性溫、常用於發汗袪寒、降氣化痰、 肺氣喘急、心腹脹滿、安胎及魚蟹中毒。 九、熱梅茶 每次用五個醃漬蘇梅或紅鹽梅(可到大超市購買),沖熱開水一大杯攪拌五分 鐘再喝,早餐與晚餐各喝一杯,喝到好為止。

兒童對症用藥-腸病毒

2010年10月20日
公開
57

主旨: 兒童對症用藥-腸病毒 兒童對症用藥-腸病毒 長庚紀念醫院兒童感染科主任 黃玉成 腸病毒( Enterovirus )是一群小 RNA 病毒的總稱。它之所以被稱為「腸病毒」主要是此病毒進入人體後,在人體的腸道黏膜生長繁衍,並由糞便排出。腸病毒型別很多,無法得過一次就終身免疫,且除了小兒麻痹病毒,沒有疫苗可以預防。 根據疾病管制局監測資料顯示(民國 87 年至 96 年),「 5 歲以下的幼童」為感染併發重症及死亡之高危險群,重症致死率約在 10.0 %〜 25.7 %之間;所幸,大部分的腸病毒感染者都會自然痊癒,只有少部分有併發症的危險。 傳染途徑 人類是腸病毒唯一的傳染來源,主要經由腸胃道(糞 — 口、水或食物污染)或呼吸道(飛沫、咳嗽或打噴嚏)傳染,亦可經由接觸病人皮膚水泡的液體而受到感染;因此,玩具、食用器皿常成為幼兒間傳染的媒介。患兒在發病後,喉嚨部位與糞便就可發現病毒,此時即有傳染力,通常以發病後一週內傳染力最強;而患者可持續經由腸道釋出病毒,時間長達 8 〜 12 週之久。 症狀 腸病毒有多種臨床表現,大多數(約 75 %左右)的感染者並不會有明顯的症狀,如果有症狀,通常在感染病毒之後 2 〜 10 天(潛伏期)開始出現症狀,且從輕微的發燒、喉嚨發炎、肌肋痛至明顯的手足口病( hand — foot — and — mouth disease )、泡疹性咽峽炎( herpangina )都有可能發生,極少數個案會併發腦炎、心肌炎等,造成心肺衰竭、腦部受損,甚至造成死亡。 ★腸病毒的典型症狀 .手足口病:咽頭有水泡及口腔也會有潰瘍,其手掌、腳掌、臀部或膝蓋周圍出現稍微隆起的紅疹,頂端會有些小水泡。 .泡疹性咽峽炎:軟顎上有潰瘍,會導致嬰幼兒食慾不振、發燒、流口水。大多會發高燒,特點是在口腔後部出現水泡,然後很快地破掉變成潰瘍。較大的患孩通常會主訴喉嚨疼痛,小小孩則會出現拒食的現象。 ★患童有以下症狀應盡快就醫 .有嗜睡、意識不清、活力不佳、手腳無力應即早就醫,上述一般神經併發症是在發疹 2 至 4 天後出現。 .肌躍型抽搐(類似受到驚嚇的突發性全身肌肉收縮動作)。 .持續嘔吐。 .持續發燒、活動力降低、煩躁不安、意識變化、昏迷、頸部僵硬、肢體麻痹、抽搐、呼吸急促、全身無力、心跳加快或心律不整等。 診斷 診斷腸病毒通常從「臨床症狀」開始,如果患童出現有「泡疹性咽峽炎」與「手足口病」的典型症狀,醫師可以明確知道這是腸病毒感染;但是對於沒有典型症狀的腸病毒感染而言,醫師的確無法光從臨床症狀及理學檢查即確定孩童是否罹患腸病毒。 所幸,專業的兒科醫師會配合流行病學相關資料,如腸病毒的流行季節(約於 5 月、 6 月、 9 月、 10 月)、患童的家中或就讀的幼稚園、學校等是否有人罹患腸病毒等,來輔助診斷。若還是無法確認診斷,則需進一步藉由「實驗室檢查」,如病毒培養、血清學檢查、聚合█連鎖反應( 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 PCR )等來確認。 治療 對於腸病毒感染,截至目前為止,仍沒有上市的抗病毒藥物可以使用,醫師只能採取「支持性(症狀)治療」,也就是當患童出現發燒、喉嚨痛等症狀時,醫師會給予患童「解熱鎮痛劑」,緩解患童疼痛的不適;當患童出現呼吸道、腸胃道症狀時,醫師會開立止咳、化痰、解除鼻塞、流鼻水症狀、減輕嘔吐與腹瀉症狀等藥物。倘若個案出現呼吸衰竭或血壓不穩,則應密切監測患童血壓、呼吸等狀況並給予適當的處置,幫助孩童度過危機。 ★家中有病患時應注意的事宜 .避?相互傳染:家中若有其他孩童,家長最好將患童分開照顧,若真的不行,那麼「勤洗手」是很重要的,而家中的餐具、奶瓶、杯子、奶嘴等都要分開使用,患童本身最好有自己專用的器皿等。此外,家長需小心處理患童之排泄物(糞便、口鼻分泌物),且處理完畢應立即洗手。 .正常飲食:只要患童吃得下,家長給孩童的飲食上並不需要刻意限制,倘若患童口腔有潰爛等狀況,導致無法進食,家長可以給予孩童冰涼容易入口的食物,如乳酪、布丁、湯汁、奶昔等。 .多喝水:家長應適時的幫患童補充水分,避免脫水情況發生。 .脫水的症狀:前囟門下陷、眼淚減少、眼窩下陷、口腔黏膜乾燥、皮膚張力減少變得鬆垮、尿量減少、體重減輕等。 預防腸病毒 截至目前為止,除了小兒麻痹病毒,腸病毒仍沒有疫苗可以預防,因此,家長應該養成孩童正確勤洗手及良好的衛生習慣,如此方能減少孩童被傳染的機會。 ★養成良好的習慣 時時注意孩童衛生,並養成孩童正確洗手五步驟:濕、搓、沖、捧、擦。 ★定期清潔消毒 孩童的玩具、物品應經常清洗、消毒。 .消毒方法的選用:使用市售含氯漂白水即可使腸病毒失去活性,水中 0.3 到 0.5ppm 的餘氯可使腸病毒不活化,而衣物以漂白水(含氯)浸泡亦可殺死腸病毒。腸病毒在 50 ℃ 以上的環境,很快就會失去活性,所以食物經過加熱處理,將患童的內衣褲浸泡熱水,也可以減少腸病毒傳播。 .如何泡製消毒水步驟:以泡製 200ppm 含氯漂白水為例;將巿售家庭用漂白水(濃度一般在 6 到 7% ) 1 湯匙(一般喝湯用的湯匙,約 15 至 20c c ),放入 5 公升 的自來水中,攪拌均勻即可。 .重點消毒:家長一定會擔心腸病毒在家蔓延,或許會想將家中大規模的噴藥消毒,然而如此作法是不需要的,你只要針對常接觸的物體表面,如門把、餐桌、樓梯、燈光的開關、玩具、寢具、書本作重點性的消毒即可,此外,若空間環境許可,可將消毒完畢的物品放置戶外,接受陽光的照射。 ★遠離公共場所 腸病毒流行期家長應避免帶孩童至公共場所,若非得進出公共場所,家長應幫孩童戴上口罩遮住口鼻,降低孩童被傳染的機

認識嬰幼兒肝膽照護

2010年09月02日
公開
78

文來自信誼基金會… 親親我的心肝寶貝—認識嬰幼兒肝膽照護 據報載,台大醫院於7月曾收治一名6歲男童,因出現食欲不振、嚴重腹痛、肚子鼓脹等症狀而緊急送醫。經診斷後,赫然發現這名年僅6歲的男童已是肝癌末期,而且起因是國人最常見的B型肝炎。很多爸媽往往以為,只要寶寶按時施打B肝疫苗就能產生抗體。事實上,由於體質差異,疫苗的效力其實並非100%。而且,每年國內有上百名孩童因為膽道閉鎖或病毒感染,一出生就為肝膽疾病所苦,甚至來不及長大。 為了讓大家對兒童肝膽疾病有更多的認識,10年前,臺大醫院小兒部張美惠醫師與病童家屬共同奔走努力,募款成立了「兒童肝膽疾病防治基金會」。張醫師將自己多年來的臨床經驗與學術研究化為行動力,並結合民間與政府的力量推展兒童肝膽疾病的知識與觀念,希望家有嬰幼兒的爸媽都能掌握「及早發現,及早治療與預防」的關鍵時機,幫助寶寶遠離病痛,重展笑顏。 膽道閉鎖 兒童換肝主因 膽道閉鎖是一種原因不明的先天性疾病。根據兒童肝膽基金會統計, 台灣每年約有40名新生兒罹患膽道閉鎖症,發生率高居世界前二名。 肝臟是人體內重要的消化器官,不僅可將食物轉化為有用的養分,它所製造的膽汁還可幫助消化、吸收及排出廢棄物質。當膽汁無法正常排到小腸時,累積在肝臟的膽汁會導致寶寶的肝功能受損,並造成眼白泛黃、肚子鼓脹,膚色較黃、較黑等症狀。有些爸媽以為寶寶的膚色偏黃是胎火大,皮膚黑則是遺傳,常因聽信偏方讓他服用紅嬰水或八寶散,而延誤了就醫的黃金時機。 如果未能在出生60天內儘早進行手術,多數孩子在1∼2歲內就會需要換肝,甚至死亡,後果非常嚴重。 在寶寶出生30天內,張美惠醫師建議爸媽應注意以下觀察要點,以掌握寶寶的 肝膽健康情形。 當寶寶超過2週大時,如果黃疸還沒消退,爸媽務必要請教小兒科醫師造成寶寶黃疸的原因。 爸媽在幫寶寶換尿布時,請不要嫌棄味道難聞,一定要參考兒童健康手冊中的「九色大便卡」,時時比對寶寶的大便顏色是否正常。若呈現白色、灰白或淡黃色,很有可能就是膽汁沒有正常排出的警訊,應立刻帶寶寶就醫。 B型肝炎 定期追蹤不可少 台灣新生兒B型肝炎疫苗接種計畫已施行26年,很多爸媽以為只要按時帶寶寶打完3劑疫苗,就可以預防B型肝炎了。但兒童肝膽基金會卻指出, 依照體質的差異,部分寶寶在接種疫苗後,仍可能因母嬰傳染而成為B肝帶原者,提高日後肝臟病變的風險。 尤其當媽媽是B型肝炎帶原者(亦即B肝表面抗原陽性)、而且是e抗原陽性的帶原者時,寶寶在接種疫苗之後,仍有10%的感染機率。所以爸媽千萬不要抱持「只要打了B肝疫苗就沒事」的迷思。 為了避免寶寶成為B肝帶原者,請爸媽務必按時完成以下預防重點。 媽媽在懷孕7、8個月時,應進行B型肝炎產前檢查。若檢驗結果是B肝帶原且為 e 抗原陽性,那麼寶寶在出生後24小時內,必須先注射B型肝炎免疫球蛋白,以降低感染率。 不論寶寶是否有注射B型肝炎免疫球蛋白,在出生後3∼5天、30天 大,以及6個月大時,都要按時完成3劑B型肝炎疫苗接種。在寶寶12個月大時,一定要到醫院抽血檢驗,以確認疫苗是否發揮了效果。 如果寶寶確認是B肝帶原,只要從小注意飲食與生活作息,並且 定期每半年接受追蹤檢查,就能早期發現問題,早期治療,避免合併症發生。 ★ 更多嬰幼兒肝膽疾病相關知識 ★ 延伸活動  >> 台大小兒科醫師線上駐站解答  >> 免費B型肝炎媽媽教室  >> 認識兒童肝膽疾病防治基金會

什麼是三伏貼??

2010年08月03日
公開
58

什麼是三伏貼 ? 「三伏貼」是一種傳統中醫的治療法,結合針灸、經絡與中藥學, 以中藥直接貼敷於穴位,經由中藥對穴位產生微面積化學性、熱性刺激, 達到治病、防病的效果。 遵循古法改善體質:三伏貼療法 所謂的三伏貼療法,其源自於清朝,又名天灸, 可治療過敏性氣喘、過敏性鼻炎、異位性皮膚炎、經常反覆性感冒等疾病,並預防感冒。 只要在一年當中最炙熱的 3 天,在背部的特定穴位貼上膏藥, 到了秋冬就可以輕鬆告別過敏氣喘老毛病; 古代和現代中醫師皆指出確實有其療效。 三伏貼療法自古代流傳至今,已有悠久的歷史, 清代張潞的張氏醫通就有記載『諸氣門下•喘。冷哮灸肺俞、膏肓、 天突有未有不應。夏月三伏中用白芥子塗法往往獲效。 方用白芥子淨末一兩、延胡索一兩,甘遂、細辛各半兩, 共為細末入麝香半錢,杵勻,薑汁調塗肺俞、膏肓、百勞等穴, 塗後麻冒疼痛,切勿便去,候三柱香足,方可去之。 十日後塗一次,如此三次病根去矣!』。 就是三伏貼療法的應用。 三伏貼療法的現代臨床實驗 到了現代,台北醫學大學附設醫院中醫師在臨床上也印證了 三伏貼確實能夠治療過敏、氣喘等疾病, 他曾蒐集了 80 名 2 歲到 70 歲非急性期氣喘患者作為研究對象, 於每年的三伏日,在背部的大椎、肺俞、脾俞、定喘、膏肓等穴接受藥物敷貼; 其藥物為白芥子、細辛、甘遂、仙茅各一份,將其烘乾研成細末, 加薑汁調成小丸子,貼在穴上 6 到 8 小時。 療效評估是依據患者咳嗽、喘息、痰多、哮鳴聲等症狀的嚴重度及發作頻率來計分, 結果顯示, 80 名受試者中 55 人症狀改善, 即病情由重度變中度、或中度變輕度、或輕度轉為緩解。 根據台北醫學大學及中國醫藥大學過去的經驗,三伏貼確實有助於改善病情、減少發作, 而且對氣喘及過敏性鼻炎的改善可達八成以上, 尚有多篇相關的醫學報告並發表在美國的東方 (SCI) 醫學期刊上。 經過媽咪這樣一解釋,蓓比終於懂了! 原來不是有3個東西會趴在地上啊!而是一種由古代流傳至今的中醫治療方法啊, 現代醫學實驗也証明這是對多數人確實有療效的一種方式, 怪不得中醫院和診所要大力宣導這件事呢! ==================================================================== 困擾台灣民眾的過敏性鼻炎 根據國外的研究報告,過敏性鼻炎在成人的盛行率為20%~30%,在兒童則高達42%。 台灣屬海島型氣候,溼熱、溫差大,且空氣污染嚴重,過敏性鼻炎的症狀就更常見。 國內,根據已故謝貴雄教授於1994年針對台北市國小學童的過敏病報告, 發現過敏性鼻炎的盛行率為33%,且近年來國內的各項研究數據顯示, 過敏病不論氣喘、異位性皮膚炎或過敏性鼻炎的盛行率均有上升的趨勢; 大數的患者並沒就醫,只是自行用藥, 但實際上這類患者是可以藉由中醫三伏貼這種冬病夏治的療法來獲得可能的改善。 屬於東方人的冬病夏治: 過敏性鼻炎主要的臨床症狀為流鼻水、鼻癢、鼻塞、打噴嚏。 過敏氣喘好發於冬季,三伏貼便是利用一年之中最炙熱的氣候, 此時人體陽氣旺盛之時扶助正氣,預防冬末舊病復發, 並可減緩病症及發作次數,亦即所謂的冬病夏治。 除了台灣和大陸的三伏貼之外, 韓國在三伏天時,也會吃參雞湯。 而與台灣淵源最深的日本, 每年的“土用之丑日”(今年為7月26日)被定為是日本的“鰻魚節”, 在日本人的眼裡,鰻魚營養豐富、極易消化, 而且從中醫的角度看,鰻魚還具有補虛養血、祛濕、抗癆等功效, 也是冬病夏治的另一個例子喔! ================================================================== 前面兩篇介紹完三伏貼的原理、適合的病症及療效, 今天就要來講解現代中醫三伏貼的實際療程。 何時貼—三伏日的具體日期 傳統的三伏日是由二十四節氣中的日期和干支紀日的日期相配合來決定的, 而三伏日是指夏至以後的第三個庚日、第四個庚日和立秋以後的第一個庚日, 也就是在農民曆上「初伏」、「中伏」和「末伏」三個日子。 這三日可說是夏季最熱的時候,為一年中陽氣最盛的三天, 而「三伏貼」即是在這日前後,使用某些稍具刺激及中藥補養、溫通的藥物, 製成藥布形式,貼敷於病患的穴位皮膚上,透過皮膚的吸收, 達到防治氣喘、過敏性鼻炎等慢性呼吸道疾病的作用。 今年 2010年的三伏日為 7 月 19 日 ( 星期一 ) 、 7 月 29日 ( 星期四 ) 、 8 月 8 日 ( 星期日 ) 。 貼什麼—三伏貼的具體內容 三伏貼的具體療法就是,於三伏日在患者背部特定治療哮喘的穴位上, 貼上化痰定喘的益元膏,以減緩氣喘的發作, 對於常年受氣喘、過敏病所苦的病患,就能有所改善。 在這期間,過敏、氣喘等疾病症狀較輕,毛細孔張開,易由皮膚吸收藥效, 將元胡、細辛、麝香、白芥子、甘遂等中藥磨粉後,薑汁糊丸, 敷貼於肺俞、心俞、膈俞等穴位上,即完成三伏貼。 穴位敷貼源起於春秋戰國時代的五十二病方(古醫書 ), 屬天灸,又稱發泡療法,它是對皮膚有刺激性的藥物敷貼於背部的穴位, 運用中藥餅劑敷貼於穴位,透過經絡入臟腑, 既可除體內伏痰,又能溫陽補肺,從而達到調節肺、脾、腎功能,增加免疫力。 三伏貼的治療在中醫是屬於貼敷的外治療法,而在某些疾患也可使用穴位貼藥的方法, 如小兒的食慾不振、婦女的經痛等,都有人運用此種療法來做處理, 其好處是不用口服的方式,可以減少腸胃的刺激和副作用。 三伏貼藥餅成分:白介子、細辛、乾薑、附子、艾葉、麻黃、半夏、杏仁、 黃芩、甘草,薑汁調敷。 敷貼穴位:大椎、定喘、大抒、肺俞、風門、厥陰、膏盲、腎俞等穴位。 怎麼貼—三伏貼療法的注意事項

5種天然草本止咳熱飲快速趕走惱人「酷酷嗽」

2010年06月23日
公開
57

咳嗽不是什麼大病,但是咳起來面紅耳赤、渾身不舒暢 針對症狀選擇全天然的熱飲,小小1杯,咳嗽快快好! ............................................. 1.熱咳 感冒了?咳嗽、頭痛、流鼻水通通來襲,快派出桑葉菊花甘蔗汁打敗它! 怎麼分辨你是熱咳? 有所有常見的感冒症狀,多痰呈黃色黏稠狀,容易感到口舌乾燥、喉嚨疼痛,身體發熱、大量流汗,頭痛、頭暈。 桑葉菊花甘蔗汁材料:桑葉10g 、菊花5朵、甘蔗汁200c.c.。 作法:將桑葉和菊花先用熱開水燜出味道,撈出渣渣再加入甘蔗汁調勻即可。 ................................... 2.寒咳 明明天氣很暖和,身體卻感覺寒冷,咳個不停,快喝杯沙參菊花薑母汁祛祛寒! 怎麼分辨你是寒咳? 通常在夜晚咳得厲害。痰稀白,呈泡沫狀,常常鼻塞、流鼻涕。 肺中有痰,可聽見氣管內有類似水流哮鳴聲,嚴重一點的會有氣喘的現象。 沙參菊花薑母汁材料:沙參10g 、菊花10朵、薑母汁5c.c.、黑糖適量。 作法:將沙參和菊花用熱開水燜出味道後,加入薑母汁調勻,再依個人口味拌入黑糖即可。 ..................................................... 3.燥咳 寒冷的天氣報到,空氣變得乾燥,喉嚨癢癢的,枇杷生薑汁幫你潤潤喉! 怎麼分辨你是燥咳? 沒有痰的乾咳,或是有少量的痰但咳不出來,喉嚨搔癢難耐,還有些發炎、發熱現象,口乾舌燥,頻頻想喝水,容易感到心情煩躁。 枇杷生薑汁材料:枇杷葉10g 、遠志10g 、生薑汁3c.c.。 作法:將枇杷葉和遠志先用熱開水燜出味道,撈出渣渣再加入生薑汁調勻即可。 ........................................................ 4.虛咳 身體虛弱,動不動就咳個不停,快用左手香魚腥草茶補補元氣! 怎麼分辨你是虛咳? 氣虛引起的咳嗽則是十分無力,痰多且清稀,常常上氣不接下氣,容易感覺疲勞,怕風吹,盜汗容易感冒。 左手香魚腥草茶材料:魚腥草10g 、板藍根10g 、左手香10片、冰糖適量。 作法:將魚腥草、板藍根和左手香先用熱開水燜出味道,撈出渣渣再依個人口味拌入冰糖即可。 .................................................................. 5.過敏咳 長年過敏引起的咳嗽,早晚尤其嚴重,好喝的陳皮橄欖茶立即改善! 怎麼分辨你是過敏咳? 咳嗽持續超過1個月,早晨或晚上最為嚴重,或說太多話、吹冷風、喝冷飲等引起的咳嗽,都屬於過敏咳。 嚴重一點的,會咳到漏尿,或是有胸悶或胸痛的狀況喔! 陳皮橄欖茶材料:陳皮5g 、鹹橄欖2顆、甘蔗汁200c.c.。 作法:將陳皮、鹹橄欖先用熱開水燜出味道,再加入甘蔗汁調勻即可 (分享--來自楊大哥的email轉寄)

兒童過敏性鼻炎-改善熊貓眼 中醫教撇步

2010年06月21日
公開
60

兒童過敏性鼻炎-改善熊貓眼 中醫教撇步 更新日期:2010/06/21 04:11 記者林相美�台北報導 據統計,台北市高達約5成兒童有過敏性鼻炎,可能伴隨黑眼圈的困擾。台北市立聯合醫院中醫院區的護理人員本月起前進北市國小,利用課餘時間教導學童按摩穴位,促進血液循環,擺脫熊貓眼。 台北市立聯合醫院中醫師申一中表示,院方推動「熊貓眼過敏兒保健計畫」,率先以西門國小等醫院鄰近國小學齡兒童為實施對象,由醫院護理師到校教導學童按摩眼睛、鼻子周圍的穴道,除了發送衛教單張外,也計畫製作穴位按摩DVD。 進駐校園教穴道按摩 台大醫院去年曾發表研究報告,證明黑眼圈與過敏性鼻炎的關連性,過敏性鼻炎的兒童黑眼圈顏色較一般人深,面積更大。 醫師解釋,鼻子過敏時,鼻腔的副交感神經過度興奮,鼻黏膜血管擴張、分泌黏液,引起鼻黏膜腫脹而出現鼻塞、流鼻水,長期下來,血液回堵在眼睛周圍,造成眼袋血液循環不良,黑色素沉澱,形成黑眼圈。 申一中說,消除黑眼圈可以按摩的穴位包括睛明(內眼角)、內睛明(內側眼角凹陷處)、魚尾(眉毛尾端)、承泣(眼眶下緣眼袋處)。以手指按壓穴位,轉動按摩,全部穴位做完約5分鐘以內,每天可作一至兩次,除了緩解黑眼圈,也能減少鼻塞、流鼻水、打噴嚏的次數。 除了按摩外,申一中建議,熱敷可促進眼睛、鼻子周邊的血液循環,多運動也能改善過敏狀況。有意讓學童學習穴位按摩的學校可與中醫院區聯絡,電話(02)23887088。

皰疹性齒齦炎

2010年01月04日
公開
54

皰疹性齒齦炎 分類:健康 2009/06/15 12:32   單純皰疹病毒的初次感染,通常是1至5歲之幼童,會造成寶寶的牙齦、嘴唇與皮膚交界處,發生紅疹及水泡現象,稱之為「原發性齒齦口腔炎」。 潛伏期   平均潛伏期是7天。藉由含有病毒的唾液及其他分泌物加以傳染,其受感染後的症狀,包括:發高燒、口腔劇痛、流口水、口腔惡臭、口咽舌處潰瘍、無法進食、脫水、及頭頸部淋巴腺腫大。此外,病童的牙齦會出現紅腫、潰瘍現象,輕輕接觸即流血。一般來說,潰瘍在5到10日左右會癒合,並不會留下疤痕。另外,許多嬰幼兒習慣將手指放入嘴內,因而導致許多皰疹性齒齦口腔炎病童的手指,長有水泡及發生潰瘍,家長亦須多加留意 治療   原本健康的兒童,若罹患原發性齒齦口腔炎,醫師通常會給予鎮痛、退燒藥,並鼓勵患者補充水分,必要時還可餵患者食用冰淇淋、果凍及布丁,以補充熱量。面對少許症狀嚴重的病患,則可選擇口服acyclovir,以縮短病程,並加速癒合。若單純皰疹病毒感染發生在免疫不全的患者或新生兒身上,則有生命危險,須立刻住院治療。 引發   初次感染單純皰疹病毒的患者,通常病毒會潛隱於神經節之中,伺機而發。待宿主罹患其它疾病、心理及生理受到壓力或創傷、曝曬紫外線及接受針灸等刺激,即會再度發作,稱為「皰疹唇炎」,其症狀較原發性輕微。有關「再發型齒齦口腔炎」的治療,須在症狀剛開始,有一點灼熱、刺刺、癢癢的感覺時,立即讓患者口服或塗抹抗病毒藥劑,才能加速癒合,以減輕病痛。 預防   若能仔細洗手,避免接觸病患分泌物,更是預防單純皰疹病毒感染的方法,因為再發型單純皰疹病毒患者是重要的感染源。

分享-咳嗽咳不停外感六邪、臟腑內傷為兩大主因

2010年01月01日
公開
51

咳嗽咳不停外感六邪、臟腑內傷為兩大主因 更新日期:2010/01/11 00:07 【記者李叔霖�台北報導】 為何會咳嗽咳不停?中醫師林佳禾表示,從傳統中醫的角度來看,會引起咳嗽,其病因可分外感、內傷兩大類,外感咳嗽的原因為外來風、寒、暑、濕、燥、熱等外邪侵襲人的肺系,內傷咳嗽為臟腑功能失調所致,古籍《黃帝內經》就有提出「五臟六腑皆令人咳,非獨肺也」的說法。 林醫師指出,不論是外邪入侵人體或是體內臟腑疾病所誘發,都可能造成肺氣宣發和肅降功能失常,以致於肺氣上逆、進一步引起咳嗽。簡單來說,咳嗽其實只是一種人體保護性的呼吸反射動作,其目的是在於呼吸道黏膜透過咳嗽的動作來清除外界入侵的異物或分泌物。 想要止咳又怕藥吃多了容易傷身,該怎麼辦比較好?中醫師林佳禾表示,平常應做好預防保健,有助於改善咳嗽的症狀,飲食上宜清淡,忌食油炸、油膩、辛辣、燒烤、燥熱(羊肉爐、薑母鴨或麻油雞)等刺激性食物,以及冰品及寒涼食物等。另外,傳統中醫認為,甜食易生痰,所以太甜的東西也不宜。 林醫師指出,若咳嗽夾雜黃痰或伴有咽喉腫痛、口乾等偏於熱證症狀者,除了禁食補品外,其他包括濃茶、咖啡、荔枝、榴槤、龍眼、芒果、栗子等熱性食物也不宜食用。若有感染症狀時,應禁食人參、黨參、當歸、黃耆等補品,只有在身體虛弱時,才可服用補品。 值得一提的是,蜂蜜有清熱潤燥作用,對於氣管炎引起的咳嗽,能使喉頭乾燥作癢的情況消失,同時使氣管部分積痰順利吐出,日常可用蜜糖水作為茶飲,也可預防劇咳導致喉頭損傷。

5大降血脂明星食物

2009年12月27日
公開
47

5大降血脂明星食物 花點心思選對食物,降血脂效用媲美藥物。 文.張曉卉 2006/10 康健雜誌 95期 想甩掉膽固醇,上市場前先把菜單擬好。過去已有許多研究證實低膽固醇飲食有助降血脂。最近一項刊登在《美國臨床營養學期刊》研究更發現,採低膽固醇飲食一年,最多可降29%。 加拿大多倫多大學找了55名膽固醇過高的中年人做實驗,這些人在醫師建議下採用低膽固醇飲食三個月,主要內容為富含植物固醇(比如大豆、黃豆、種子等)與黏稠纖維(如燕麥、大麥、茄子等)以及堅果類食物。 一年後追蹤發現,恪遵低膽固醇飲食的人膽固醇降了29%,效用和降血脂藥物史塔汀差不多,即使沒有完全照著做的人,膽固醇也降了10∼20%,而飲食習性未改的人,膽固醇還是沒有起色。美國梅約醫學中心推薦5大降膽固醇明星食物: 1.燕麥 建議每天最好吃一杯半的燕麥。美國食品藥物管理局(FDA)核准燕麥片包裝上可標示「食用燕麥片是改善血脂質的一種飲食方式,可減少冠狀動脈及心臟病的危險。」 因為燕麥的水溶性纖維減少腸道吸收膽固醇,改變血中脂肪酸濃度,降低壞的膽固醇和三酸甘油酯。平均來說,一天攝取可溶性纖維質5∼10公克,約可降低5%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 其他富含水溶性纖維食物還有:大麥、四季豆、蘋果、桃子、瓜類、菇類、洋菜(就是現在流行的「寒天」)、海帶、黑白木耳、紫菜等。 2.堅果 杏仁、花生、胡桃、腰果、栗子等堅果類含有多元不飽和脂肪酸,可以降低膽固醇,還能維持動脈血管的健康和彈性。 發表在今年世界心臟醫學會年會的一份研究,有10個歐洲國家、蒐集近40萬人的資料分析後發現,堅果吃得愈多的人,罹患冠狀動脈心臟病的風險愈小。每天吃13克堅果的人得冠心病的風險,比吃不到1克的人少四成。 但堅果唯一的缺點就是熱量太高。專家建議不妨每週吃兩次、每次吃8克,大約握在手心鬆鬆一把的量,即可獲得豐富不飽和脂肪酸和抗氧化劑。 3.黃豆 黃豆的飽和脂肪量低,且不含膽固醇,用大豆蛋白質取代動物性蛋白質,可降低血中總膽固醇,低密度膽固醇、三酸甘油酯,而又不影響高密度膽固醇。 另外,黃豆所含的異黃酮素與纖維質也可能有降低膽固醇的作用,每天攝取20∼50克大豆蛋白質,約可降低4∼8%的壞膽固醇和三酸甘油酯。 除了黃豆,大豆蛋白質製品還有豆腐、豆漿等。要注意的是黃豆加工過程會影響其異黃酮素、纖維質含量。 4.深海魚 深海魚中的omega-3脂肪酸可以經由影響血脂質,降低三酸甘油酯濃度、減緩血液凝集速率、發揮心血管保護作用。減少冠狀動脈心臟疾病的罹病和死亡率。 深海魚有鮭魚、鮪魚、鯖魚、秋刀魚、海鰻等魚類,最好能夠每週至少吃到二份。 5.柳橙汁 因為其中含有植物固醇(plant sterols或稱stanol),是一種膽固醇結構類似的化學物質,可以和膽固醇在腸道裡競爭吸收的管道,進而降低血液中膽固醇的量。 最近有研究指出,每天攝取植物固醇劑量為2∼3公克,可降低6∼15%壞的膽固醇(LDL),而不影響好的膽固醇(HDL)。 除了柳橙汁,含植物固醇的還有堅果、種子、黃豆油、花生油、有的植物奶油(乳瑪琳)裡也有添加植物固醇。 戒脂肪、用好油 梅約醫學中心建議,除了選擇有降膽固醇功效的食物,更需減少攝取膽固醇和飽和脂肪酸。只有動物性食物來源才含有膽固醇,尤其是動物內臟,例如100公克豬腦的膽固醇含量就高達2000毫克,比美國心臟病醫學會建議一天的300毫克的膽固醇量,多了將近7倍,最好少吃。平日多食魚肉、雞肉等白肉,少吃紅肉。 動物性油脂如豬油、牛油,還有少數植物油如奶油等所含幾乎都是飽和脂肪酸,多吃容易造成動脈硬化,建議以多元不飽和、不飽和脂肪酸代替。 含大量橄欖油的高單元不飽和脂肪酸飲食,可使心血管疾病危險度降低25%;以單元不飽和脂肪酸稍低的花生油為主的飲食,也具有下降16∼20%心血管疾病危險度的效用。其他不飽和脂肪酸的食用油主要來源有芥花油、沙拉油、玉米油、葵花子油等。 營養師如何降自己的膽固醇 台北榮總營養師楊雀戀,48歲,輔大食品營養研究所碩士。 我可能有家族遺傳,雖然瘦、但是從年輕時膽固醇就偏高,多在240∼250mg/dl左右。更且現在快進入更年期,又多了一個心血管病的危險因子。 做為營養師,我從飲食和運動下手。 首先,我肉類吃得少、也不愛甜食,多吃魚、豆類、全穀類食物,幾乎天天吃優格,蔬果吃得更多。 魚類我選鮭魚、鮪魚等深海魚,豆類製品儘量多吃天然的黃豆、豆漿,不選素雞等過多加工製品,避開黃麴毒素和人工添加物。 2005年美國新的飲食指南建議,穀類食物應有一半是全穀類。我的娘家過去是賣米的,所以我很會選雜糧,上市場時糙米、燕麥、蕎麥、薏仁、黃豆、紅豆等等各種都抓一把,回家煮成十穀米飯。我們家很少以白飯當主食,有時還拿地瓜配飯,全家都吃習慣了。 我家燉湯也不會單用排骨,而是把一堆紅白蘿蔔、洋芋、芹菜等根莖瓜果放進鍋裡做成美味的蔬菜湯。還會炒好幾道蔬菜,每樣的量不多,但種類多。 天天吃優格或喝優酪乳,是因為優格有益生菌,並且它的脂肪是短鏈脂肪,可以降低脂肪酸。還有,上班太忙了,優格省時又止飢。 雖沒時間上健身房,但我的活動量很大。到病房會診看病人,四樓以下用爬樓梯代替搭電梯;上下班不搭醫院接駁車,快走15分鐘到捷運站;星期六、日從我家走路到濱江市場採購家中一星期的食物,單趟大概就要20分鐘,回程又拖一車蔬菜水果,來回一天運動量就夠了。 現在我的總膽固醇多維持在220mg/dl左右,好在我的高密度(好的)膽固醇可以到104mg/dl,但還是要小心。

蜂蜜的質量鑒別

2009年12月20日
公開
53

蜂蜜的質量鑒別 市場上的保健產品林林總總,令人眼花繚亂,消費者往往無所適從。其實最好最實惠的滋補保健品是蜂蜜。 如果睡得不好,催眠效果最好的東西是熱牛奶加蜂蜜;如果你要延年益壽,每天早晚服用蜂蜜是世界上最多百歲壽星的秘訣;如果你要皮膚美容、保持青春活力,常吃蜂蜜吧,蜂蜜中有一種叫做酚的物質具最佳的抗氧化特性。 你要提高自身免疫力,或者你有便秘、胃腸道疾病、上呼吸道感染、神經系統疾病、眼鼻皮膚不適,都可以用蜂蜜進行治療或輔助治療。 不過蜂蜜在外觀和口味上太容易被假蜜冒充,如果想滋補,結果成為天天喝糖水和化學物質就不值了,被人搵笨的滋味最難消受。 有人問,是否比較清澈及沒有白色結晶的是真蜂蜜,反之是假蜜?問題沒有那麼簡單。蜂蜜中的結晶體是葡萄糖,並非蜂蜜中摻入了白糖,其實真正摻入白糖的蜂蜜反不易發生結晶現象。 假蜂蜜看起來反而清澈透亮,為欺騙消費者,不法商會摻入一些澱粉。鑒別方法可取被檢蜜 二克 放入試管,加蒸餾水二十毫升,用酒精類加熱煮沸,冷卻後加兩滴碘酒,如出現藍色或綠色,表明摻有澱粉。另外還有比較簡單的檢測方法:取蜜一份,放入玻璃杯內,用五倍溫開水沖兌後充分攪拌,靜置一天後觀察,無沉澱物的蜂蜜質量較優。

美味蜂蜜10種養生食療方法

2009年12月17日
公開
46

蜂蜜「食療」在中國已有幾千年的歷史。蜂蜜營養豐富,含有葡萄糖和果糖70%左右,還含有蛋白質、無機鹽、有機酸、多種維生素,以及鈣、鎂、鉀、磷等物質。 1、蜂蜜蘿蔔 取鮮白蘿蔔洗淨,切丁,放人沸水中煮沸撈出,控幹水分,晾曬半日,然後放鍋中加蜂蜜150克,用小火煮沸調勻,晾冷後服食。適用于消化不良、反胃、嘔吐、于咳疾少等。 2、蜂蜜鮮藕汁 取鮮藕適量,洗淨,切片,壓取汁液,按1杯鮮藕汁加蜂蜜1湯匙比例調勻服食。每日2-3次。適用于熱病煩渴、中暑口渴等。 3、鮮百合蜂蜜 鮮百合50克,蜂蜜l-2匙。百合放碗中,加蜂蜜拌和,上屜蒸熟。睡前服,適宜于失眠患者常食。 4、芹菜蜜汁 鮮芹菜100-150克,蜂蜜適量。芹菜洗淨搗爛絞汁,與蜂蜜同燉溫服。每日1次。適宜于肝炎患者飲用。 5、蜂蜜首烏丹參汁 制首烏、丹參各15克,蜂蜜15毫升。制首烏、丹參水煎去渣取汁,調人蜂蜜,每日1劑。適宜于動脉硬化、高血壓者。 6、蜜糖羹 蜂蜜100毫升,放碗內蒸服。每日3次,空腹食用。適宜于胃、十二指腸潰瘍患者。 7、蜜奶飲 蜂蜜50毫升,牛奶50毫升,黑芝麻25克。黑芝麻搗爛,同蜂蜜、牛奶調和,早晨空腹溫開水沖服。適宜于産後血虛。腸燥便秘。面色萎黃、皮膚不潤等症。喝蜂蜜和墊脚尖能改善男人ED 8、蜂蜜核桃肉 蜂蜜1000毫升,核桃肉1000克,核桃肉搗爛,調人蜂蜜,和勻。每次服食1匙,每日2次,溫開水送服。適宜于虛喘症。 9、蜜酥 蜂蜜適量,酥油30克,粳米50克。先將粳米加水煮粥,人酥油及蜂蜜,稍煮。適宜于陽虛勞熱、肺癆咳嗽、消渴、肌膚枯槁、口瘡等。 10、油煎鶏蛋蘸蜂蜜 鶏蛋l-2個,蜂蜜l-2匙。油煎鶏蛋,趁熱加人蜂蜜,立即進食,連食2-3個月。適宜于小兒支氣管哮喘

晴妞11個月囉!!

2009年12月06日
公開
28

11個月的生長指標 這個月寶寶可能會有突飛猛進的變化,也許這個月他(她)就會第一次叫“媽媽”或“爸爸”,第一次邁步走路……這一切隨時都可能發生。 11個月末,寶寶一般出牙5-7顆。男孩的平均體重為9.65公斤,女孩的平均體重為9.02公斤。如果男孩的體重低于7.57公斤,女孩的體重低于7.02公斤,就需要要引起注意。這個月末男孩的身長平均值為75.2厘米,女孩的身長平均值為73.7厘米。 11個月時的寶寶會試著在大人的幫助下邁步爬樓梯,但還不會左右腳交替邁步。願意蹲著玩,可以從站姿蹲下來,也可以從坐姿站立起來,還不是很穩,有時會坐個屁股墩。扶著東西能穩穩地站立,走動,喜歡到處翻看,這時一定要注意安全。寶寶還喜歡把玩具扔到地上,再讓人幫他(她)撿起來,樂此不疲。精細動作方面,寶寶喜歡拿著一支筆在紙上亂畫;會把東西裝入容器內,再將它取出;會對盒子、瓶子的蓋子感興趣,並試圖打開;會翻質地較硬的書頁。最喜歡小玩意兒,但不能給寶寶太細小的東西,以免寶寶吞進肚子裡。 寶寶這時的認知能力也發展較快,11個月時,寶寶樂于模仿大人面部表情和熟悉的說話聲,自言自語地說些別人聽不懂的話。對寶寶說話時要注意發音吐字清晰準確,用語簡練,多給寶寶一些模仿的機會,鼓勵寶寶發音。寶寶現下已經會聽名稱指物,當被問到寶寶熟悉的東西或畫片時,會用小手去指,大人給予鼓勵時,更能激發寶寶的學習興趣;還會試著學小狗或小貓的叫聲。現下,寶寶開始把事物的特徵和事物本身(如狗叫聲與狗)聯繫起來,對書畫的興趣越來越濃濃。 11個月時,寶寶意識到他(她)的行為能使你高興或不安,因此也會想盡辦法令你開心。他(她)模仿你面部的表情。能很清楚地表達自己的情感。有時,他(她)獨立得像個“小大人”,而有時又表現得很孩子氣。寶寶自己吃飯的能力進一步提升了。能伸胳膊伸腿配合媽媽給自己穿衣服了。 現下寶寶的消化和咀嚼能力大大提升,如果寶寶的飲食已成一定規律,數量和品種增多,營養應該能夠滿足身體生長發育的需要,就可以考慮給寶寶斷奶了。斷奶不是指不再吃奶,而是指不再以奶類為主食。

癢癢不再來 抗異位性皮膚炎全集

2009年11月15日
公開
67

癢癢不再來 抗異位性皮膚炎全集 作者:朱芷 出處:康健 第085期 2005/12/01 出刊 根據衛生署國民健康局委託台大公衛學院所做的「台灣出生世代研究」,嬰幼兒異位性皮膚炎盛行率已從1995年的1%,大幅攀升到2004年的6.7%。據估計,全台目前約有300萬人飽受異位性皮膚炎之苦。就如它的名字,異位性皮膚炎的病情起伏難以捉摸。脫屑、紅疹及發癢,嚴重影響皮膚外觀及生活品質,令人苦不堪言,反覆好發更是患者及家長的一大夢魘。 《康健》將徹底解析異位性皮膚炎這個頑強的敵人,從西醫到中醫,從藥物到日常保養,為你找出破解之道。更請身兼患者家長的醫師分享他們的成功故事,陪你打贏這場漫長的戰役!一定要懂的異位性皮膚炎知識 解惑篇 問:異位性皮膚炎是什麼病? 答:異位性皮膚炎(又稱異位性濕疹)是一種反覆發作的過敏性皮膚疾病,好發於嬰、幼兒,並不會傳染。罹患異位性皮膚炎的小朋友,通常會合併出現過敏性鼻炎、氣喘、過敏性結膜炎等,也就是所謂的過敏兒。 濕疹是皮膚非感染性的發炎症狀,通稱為皮膚炎。皮膚炎的種類很多,包括接觸性皮膚炎、脂漏性皮膚炎等,小朋友身上發癢或突然出疹子,並不一定是異位性皮膚炎,最好請醫師診斷。 隨著年齡變化,發作的部位也會改變。嬰兒期(兩個月到兩歲)以頭部為中心,臉頰、頸部、頭皮出現紅色丘疹,並延伸到四肢伸展側,皮膚有輕微的脫屑和分泌物,水泡抓破會形成痂皮。 兒童期濕疹分布範圍擴大,延伸到手足、四肢彎曲處和脖子,臉上反而較不明顯,皮膚變粗厚,嚴重時可能會蔓延全身。成人期發作時,濕疹部位以四肢彎曲處為主。 異位性皮膚炎最大的特徵就是癢,尤其睡覺時,常因癢而無意識搔抓,導致發炎,增加傷口感染的機率,嚴重時甚至要住院治療。 由於皮膚常處於慢性發炎,外觀乾燥、脫屑,變黑、紋路變多,急性時傷口還會有滲出液,流湯流水,影響孩子情緒很大,也是異位性皮膚炎難纏之處。 問:異位性皮膚炎能治好嗎? 答:黃小弟今年剛上小學一年級,從嬰兒期就發病,醫生曾告訴媽媽:等他一歲就會好;接著又說兩歲會好……到現在又有人安慰她,青春期就會好,她只好祈禱真有這麼一天。 台灣異位性皮膚炎患者大多在5歲前發病,2∼7歲是高峰期,之後逐漸減緩,「到青春期有三分之一到一半的人會不藥而癒,」開設過敏與免疫性皮膚病門診多年,小女兒也是患者的台大醫院皮膚科主治醫師朱家瑜說,這只能用幸運來形容。但也有人長大反而惡化,或到青春期才發病。 由於病情容易時好時壞、難以預測,父母難免為了想根治病急亂投醫,「每個人發病、惡化的曲線不同,沒辦法說幾歲一定會好,這是上帝決定的,」朱家瑜強調,但好好治療會更有希望,像唸書要考第一志願,平常就要努力保持在前段,「增加上帝選到你的機會。」 問:異位性皮膚炎可以預防嗎? 答:父母之一若有過敏體質,孩子有三分之一的機率遺傳到,如果兩者都有過敏體質,孩子遺傳到的機率將提高到二分之一到三分之二。 台灣約有15∼20%的人有異位性體質,但不一定都會發病,異位性皮膚炎小孩的父母,可能從未察覺自己過敏的徵兆。 而且異位性體質發作的部位也不固定,除了異位性皮膚炎,鼻炎、氣喘、結膜炎都有可能。 想預防孩子成為過敏兒,可從飲食著手:懷孕期少吃易過敏的食物,哺餵母乳至少4∼6個月,母乳有助對抗由腸道進入的過敏原,也可避免牛奶中的過敏原。 美國小兒科醫學會甚而建議,若孩子屬於過敏體質高危險群,最好餵母乳到一歲以上,母乳不足時,則以減敏水解蛋白嬰兒奶粉補充。 環境也是引發過敏的重要因子,應儘量減少塵、灰塵,保持居家清潔。 問:要不要為孩子做過敏原測試? 答:抽血檢驗過敏指數或過敏原,並非異位性皮膚炎的診斷依據,而嬰兒發育尚未完全,「一歲前做意義不大,」朱家瑜指出。沒測過的可以做,但不要太依賴結果,「經驗法則比抽血還準。」 比如有人測出來對蛋過敏,吃了10年卻都沒事,有人一吃某些食物就病情惡化,檢查卻正常,這時該相信身體的反應而非數據。 他認為,過敏原測試只能參考,或針對治療成效不彰、原因不明的病人,找出是否有忽略的地方,不需要常常測。 問:提高免疫力有幫助嗎? 答:異位性皮膚炎屬於免疫型疾病,七∼八成的患者,血液中可測得E型免疫球蛋白(IgE)上升,但這種免疫功能異常不等於缺乏免疫力。 一般認為免疫力好有助身體健康、抵抗疾病,但對異位性皮膚炎患者來說,是因為免疫失衡才造成過度敏感,「要調節回歸正常,不是用力去補,」中國醫藥大學附設醫院中西合作醫療中心皮膚科主治醫師鄭慧滿說。 「免疫力就像軍隊,負責對抗外來病菌,」朱家瑜比喻,過敏就像軍隊火力太旺盛,對抗敵人時卻不慎打到自己,「這時候去提升,反而可能惡化病情。」 治療篇 「治療的最高境界,是用最少最簡單的藥物,達到最佳控制效果,」朱家瑜認為。早期有效治療,能穩定病情,增加青春期後痊癒的機會。 異位性皮膚炎成因複雜,治療也需要多管齊下,除了藥物之外,生活中避免惡化因素,做好皮膚保養,才能打破「癢→搔抓→濕疹發炎」(見184頁圖)的惡性循環,減少發作。 1.外用藥物:包括消炎用的類固醇和非類固醇藥膏,改善乾燥皮膚的保濕劑如尿素,及止癢藥膏。 類固醇並不可怕: 傳統是以不同種類的類固醇藥膏治療,「類固醇還是臨床上最有效的藥膏,」朱家瑜指出,異位性皮膚炎急性發作時,類固醇可以迅速抑制,但長期使用的確會出現皮膚萎縮變薄、色素改變、長毛、毛囊炎、微血管擴張等副作用,令不少家長聞之色變。 「類固醇用得好可以救命,濫用就是毒藥,」具有中西醫背景的鄭慧滿認為,目前使用的類固醇藥膏,從超強效到弱效一共可分為七級,必須根據濕疹的狀態、部位,及患者的年齡評估用藥,劑型、劑量也因人而異,只要依醫師指示,即可降低副作用影響。使用時應注意: 1. 遵守塗抹藥量和次數。不可自行打折,例如有些人自作聰明把擦2次改成擦1次,療效降低,一直擦不好反而帶來副作用。但也不能把類固醇當保養品,擦比較多次不會更有效。 2. 不要自行購買使用。每次發作狀況不同,使用的類固醇也可能改變,不嚴重卻買了強效類固醇來擦,得不償失。 3. 如果在意副作用,一定要跟醫生溝通。很多家長對類固醇知識不夠,又不敢問醫生,任意停藥或減藥,都會惡化病情。 4. 正確擦法:藥量以病人手指一節塗完一個手掌面積為準,把藥膏點在濕疹上,輕輕塗開兩三下即可,不要搓揉皮膚。沒有發炎的地方擦保濕品即可,不需要擦藥。 原則上,出現紅疹、發癢、流湯流水代表急性發作,需要擦藥膏。單以濕疹面積分,病人的一個手掌是1%,如果面積超過30%就是中重度,30%以下則為輕度。 因為皮膚厚度不同,臉部通常擦輕到中效的藥膏,中效到強效的藥膏則擦在身體上。 ■外用藥新選擇:非類固醇局部免疫調理藥膏(普特皮、醫立妥) 新一代外用藥膏可以直接抑制皮膚的免疫反應,改善中重度病情,輕度症狀也適用。朱家瑜建議,免抑制劑藥膏適合長期間歇性使用,可以預防大發作。病情回到低幅波動時,擦保濕劑即可,發作初期時改擦免疫抑制劑藥膏,迅速解除症狀;如此可以避免病情嚴重到高峰,甚至「一年不會用到類固醇。」 不過目前健保只針對中重度患者提供給付新一代藥膏,輕度則需自費使用。 ■止癢藥膏手邊常備 嚴重發癢是異位性皮膚炎患者最難忍受的症狀,常見愈抓愈癢、愈癢愈抓而惡化病情。 止癢藥膏不含類固醇,擦起來涼涼的,「儘量多擦可以增加效果,」朱家瑜建議,只要癢就擦,逐漸改掉抓癢的習慣,能預防嚴重濕疹。尤其教小孩子自己擦止癢藥膏,家長會輕鬆很多。 2.服藥物 包括止癢的抗組織胺及口服用類固醇等。 口服類固醇由於副作用大,通常只在病情極嚴重時短暫使用,由於會影響兒童生長發育,必須特別謹慎,「我幾乎很少用在病人身上,」朱家瑜表示。 因口服類固醇效果強大迅速,有些「短視近利」求快好的人,會讓醫生下藥猛,「覺得這個醫生很有效,卻不知道長期下來可能吃了很多類固醇,」朱家瑜感嘆,和病人溝通如何長期控制病情其實更重要。 第一代抗組織胺藥效較強,但會有嗜睡作用,第二代雖不會嗜睡,但效果也比較差。因此醫師會建議晚上睡前服用第一代抗組織胺,不會影響白天作息,也能幫助減輕睡眠時無意識的搔抓。 異位性皮膚炎的口服藥有好幾種,醫師開藥時可以問清楚,認為藥物就一定有類固醇不敢給孩子吃,反而延誤治療。 藥物和皮膚保養雙管齊下  異位性皮膚炎患者因先天皮膚代謝、保護功能異常,使過敏原容易侵入,引起發炎。使用藥物治療濕疹,再做好保養,強化皮膚防禦機能,將更有效控制異位性皮膚炎。  藥物:外用藥物有消炎鎮靜的作用,並能緩解癢感。  皮膚保養:加強使用保濕劑,提高皮膚保水度,避免乾燥。 濕疹面積計算方式  頭部:9%  上肢:9%  軀幹(正面):18%  軀幹(背面):18%  下肢:18%  生殖器:1% 改善生活習慣.溫柔呵護肌膚 作者:朱芷君 出處:康健 第085期 2005/12/01 出刊  異位性皮膚炎病人不僅本身需要長期抗戰,對照顧者——特別是媽媽,更是勞心勞力的工程。太冷不行、太熱不行,夏天怕流汗,冬天怕乾燥,看孩子癢得睡不著,自己也心疼。  為了改善病童生活品質,減輕反覆發病及嚴重度,一定要做好日常生活保養,避免惡化因素(見表2),輕度患者甚至可達到不用藥物,也能降低中重度患者用藥及發作頻率。 皮膚保養  已有研究證實,除了過敏體質外,異位性皮膚炎患者也因先天皮膚代謝、保護功能異常,使過敏原容易侵入,所以提高皮膚的防禦機能,將對病情大有幫助。  正確清潔:水溫不過熱,如果沒有很髒,清水洗澡即可,不必天天用肥皂。選用刺激性較低的肥皂或沐浴乳,充分起泡後使用,不要用毛巾搓洗皮膚,泡沫沖乾淨避免殘留。藥皂雖宣稱有殺菌效果,但可能含有刺激性成分,不適合患者。  很癢時,可請醫師開止癢的藥水泡澡。  保濕:乾燥也會加重皮膚炎,洗完澡皮膚含水量高,最好五分鐘內擦上保濕產品。  一般人擦乳液可以維持較久,異位性皮膚炎患者卻會一下子就覺得乾,隨時補擦很重要,尤其是手、小腿、額頭等,但發炎處不能擦。  保濕產品很多,「沒有一個是大家都適用,」朱家瑜認為,有經過皮膚科醫師測試(標示Dermatologist-tested),擦了能改善乾燥、發癢就算不錯,也可諮詢醫師。  有些異位性皮膚炎專用的保養品,添加的成分有助改善病情,包括:  ◆ 天然活泉水,具有免疫調節功能。  ◆ 特殊礦物鹽及微量元素(硒),可以抗自由基及發炎。  ◆ 燕麥萃取物,抑制發炎,修復角質層。  ◆ 專利天然保濕因子及神經醯胺,模擬角質成分,有效改善皮膚炎。  專用保養品價格較高,如果覺得負擔大,可以用來擦臉,其他部份用一般乳液即可。  羊毛脂、香精、防腐劑是易過敏的成分。醫師最推薦擦凡士林,成分單純安全又便宜,保濕度持久,適合很乾的人。怕不透氣,一次可擦薄薄一層,順著毛髮擦,出油、長痘痘處則擦較清爽的乳液。  健保也有給付只有保濕劑成份的藥膏,可以請醫師開來用。 飲食  影響異位性皮膚炎病情的因素很多,除非確認孩子吃特定食物後會惡化,不吃就明顯好轉,才需要少吃。可以每天做紀錄,觀察食物和病情的關連,自己的經驗法則比過敏原測試更有意義。  兩歲前幼兒,免疫機能未發育完全,比較容易出現食物過敏,但會隨長大而減輕,太嚴格限制飲食,反而容易營養不良,「禁止太多壓力更大,」朱家瑜舉例,自己女兒愛吃蝦子卻不會過敏,就讓她吃,「做好正規治療和皮膚保養更重要。」  食物新鮮、多元化能降低過敏機率,少吃速食、零食、加工食品、調味料。多攝取可調節皮膚免疫機能的維生素B6(雞肉,香蕉),抗發炎的維生素A、C、E(花椰菜、番茄),減輕過敏反應的Omega-3必須脂肪酸(鮭魚、鯖魚、秋刀魚)。  如有過敏家族史,應6個月後再添加副食品,且從不易過敏的嬰兒米粉開始,逐樣添加。  美國小兒科醫學會建議,高危險群嬰兒宜一歲後再吃乳製品,兩歲後開始吃蛋,三歲後再食用花生、海鮮。 衣著  以純棉、吸汗為主,避免毛料、尼龍等不透氣材質。夏天流汗多時儘速擦去,最好能清水沖洗、更換衣服。  殘留的洗潔劑也會造成刺激,要清洗乾淨,不使用衣物柔軟精。 抒解情緒  壓力容易使異位性皮膚炎惡化,例如考試、親子關係緊張、睡眠不足等,需要家長耐心安撫。孩子抗拒吃藥、擦藥時,不要一味責罵「不准抓來抓去」、「不准吃這個」,儘可能用孩子能了解的語言說明,提高配合度,也可以請醫師、老師和同學協助鼓勵孩子。 季節、溫濕度調整  溫度變化大、太熱、太乾都會加重發癢。夏天避免過度日曬、劇烈運動,儘量待在涼爽的環境裡,衣著以透氣吸汗為佳。冬天則要做好皮膚保濕,室內也要維持一定濕度,睡覺時保暖即可,衣著和棉被不要太厚重,以免皮膚悶出汗來,引起發癢。 居家環境  環境也是引發過敏的原因之一。據統計,台灣80%的人對塵過敏,比食物更普遍。  ◆ 減少絨毛玩具,室內不養貓狗等寵物,寵物毛、皮屑可能引起過敏。  ◆不鋪厚重地毯,窗簾可改用百葉窗,方便清洗。  ◆常常清掃環境維持通風,保持濕度在50∼65%間,可以空氣清淨機減少黴菌生長。  ◆避免羽絨類寢具,以柔軟的純棉,勤更換枕頭、床單,被子常常曬,用吸塵器吸乾淨皮屑。 喝優酪乳可以治療異位性皮膚炎?  益生菌主要指乳酸菌及少部份酵母菌。因乳酸菌能增進腸胃道健康、調整免疫機能,而被認為能改善過敏,許多心疼孩子受苦的家長,莫不希望真能靠它神奇的力量,擺脫異位性皮膚炎。  「的確有益生菌能延遲異位性皮膚炎發作的研究報告,」朱家瑜表示,不過只有鼠李糖乳酸桿菌被證實,也不等於益生菌有療效。  而且實驗時服用的益生菌是膠囊形態,濃度高達每顆100億單位,遠非市售產品可相提並論。  此外,優酪乳中的乳酸菌,除非經過特殊形式處理,「否則會在腸胃道被消化,」朱家瑜指出,因此很少用喝優酪乳來做實驗。  療效需要嚴謹的科學證據,無法以此類推,即使喝某種乳酸菌優酪乳可以改善鼻子過敏,不等於也能改善異位性皮膚炎,「我不反對去試,但不要一廂情願以為這樣會好,」朱家瑜強調,尤其對牛奶蛋白容易過敏的人更要小心。  他建議,如果真要選購益生菌類的保健食品,應留意安全性、菌種、療效、活菌數、服用劑量,能通過腸胃道而存活下來,在人體生長作用的菌種才有效益。 拒絕偏方,汲取老祖宗智慧 作者:朱芷君 出處:康健 第085期 2005/12/01 出刊  異位性皮膚炎雖然不會傳染,卻嚴重影響生活品質,病因複雜、反覆發作的頑固特性,也讓民間偏方、另類療法有了可乘之機,在日本甚至製造了「異位性皮膚炎產業」(atopic business),遍及高價的健康食品、特殊保養品、SOD食品、溫泉療法等,受害者眾,還有專業律師團為其求償。  而台灣家長的偏方血淚史也不遑多讓。張小姐的孩子出生沒多久就發病,皮膚一直不好,「他在幼稚園會偷偷去廁所照鏡子,看脖子上的紅疹,還會問我,什麼時候皮膚才能像媽媽一樣白白、滑滑的?」張小姐覺得好心疼。  因此朋友告訴她有個「老師」能用水晶棒按摩改善體質,張小姐馬上就帶兒子去試,「我平常不是那麼衝動的人,實在是不想看小孩受苦,」她解釋。  治療一次1000元,為了加強效果,「老師」還說服她買了17萬元的水晶床,病情卻不見起色,反而發作更厲害,「老師說這是排毒,就是要發出來,要有耐心,」張小姐回想,後來增加到一星期治療3次,持續了一個半月,兒子的濕疹開始流湯,還因為睡水晶床久咳不癒,張小姐愈來愈害怕,才終止這場失敗的治療,「醫生看到傷口都嚇死了。」  通常這類療法,多利用家長想快點治好的心理,加上對類固醇的恐懼,以誇大的宣傳方式包裝:  ×「一定會好」、「只要○個月、○次就會有效」→拿不出科學證據。  ×「幾乎100%的人都能痊癒」→忽略個人差異,甚至以「連○○病都能治好,何況是異位性皮膚炎」訴求。  ×「保證不含類固醇」、「是排毒而不是病情惡化」→治療失敗時推卸責任。  異位性皮膚炎患者不斷增加是世界性趨勢,「如果有人能根治,他應該得諾貝爾獎,」朱家瑜說,而且有些患者會自然痊癒,「沒有對照組,根本不確定是不是偏方有效。」  家有病人,「很多人都會提供偏方,最好先和醫師討論,」女兒是重度患者的台北市立聯合醫院中醫院區主任林君玉表示,她也曾到華西街買現殺蛇煮湯給女兒喝,「結果沒用。」  好消息是,比起不切實際的偏方,老祖宗留下的中醫,比較能和西醫達到相輔相成的效果。 中西互補效果佳  早在18世紀醫書《外科正宗》,便記載和異位性皮膚炎症狀類似的皮膚病。中醫認為,此病和先天體質有關,可依症狀分為濕熱內蘊、脾虛濕盛、陰虛血燥、脾腎兩虛,治療方向為清熱除濕,養血潤燥。  1992年,倫敦兒童醫院的研究團隊就曾發表中藥醫治成人及兒童異位性皮膚炎的成效,之後相關論文不斷。  2003年衛生署中醫藥委員會,委託中國醫藥大學附設中西合作醫療中心,參照該團隊的研究方式,以嚴謹臨床實驗評估中醫治療異位性皮膚炎的療效,「中醫治療效果的確優於對照組,」中西合作醫療中心皮膚科主治醫師鄭慧滿肯定,「如果能按病情隨時調整藥方,效果會更好。」  鄭慧滿觀察,對反覆發作的頑固型病人,中西合併治療(初期:外用藥膏+中藥+潤膚劑;中期:中藥+潤膚劑;緩解期:潤膚劑),能降低復發頻率,減少類固醇藥膏用量,改善病灶嚴重度。  善用中醫有助控制病情,但不可和草藥店、偏方混為一談,「要有執照,或是大醫院的中醫科,才能確保品質,」朱家瑜表示,中醫講求辨證論治,針對個人病情變化會做調整,「如果有人說,一帖藥就能根治,但要你吃3年,絕不是真正的中醫。」他提醒,有些中藥宣稱很有效,卻可能添加類固醇,不可不慎。  中醫從改善體質著手,西醫則能迅速緩解症狀。保持冷靜,選擇專業、經驗豐富的醫師,配合治療,才能各取所長,制服異位性皮膚炎這個強敵。 中醫保養方 ●外用劑  材料:魚腥草1兩、荊芥1兩、地膚子5錢  用法:將上述藥材煮成一鍋藥草水,清洗完後用毛巾浸濕,敷在癢處,也可以直接浸泡20分鐘後,擦乾即可。也可拿艾草葉、藺草煮水洗澡,效果也不錯。 ●內服湯方:銀花解毒湯  材料:一歲以下嬰兒:金銀花1錢半、甘草5分。幼兒:金銀花3錢、甘草1錢  做法:約一碗半水小火滾10分鐘,一天分3次喝。(藥方提供:林君玉醫師) 中醫飲食禁忌 鄭慧滿醫師建議,異位性皮膚炎患者,飲食要清淡,烹調方式避免燒烤油炸,少吃:  辛辣:辣椒、大蒜、芫荽、老薑、蔥、沙茶醬。  刺激:醃漬品、咖啡、咖哩。  燥熱:蛋糕、巧克力、薯條、炸雞、茴香、韭菜、肉桂、羊肉。  寒涼水果:哈密瓜、西瓜、葡萄柚、椰子、橘子。  熱性水果:龍眼、荔枝、芒果、榴槤。 適時放手,讓孩子學會照顧自己 作者:朱芷君 出處:康健 第085期 2005/12/01 出刊  如果你的孩子,生活裡穿衣吃飯洗澡睡覺運動,統統有一大堆注意事項,上學要請老師關照,還得按時吃藥擦藥,你會不會覺得自己生到一個「磨娘精」?  家有異位性皮膚炎的小孩,「父母帶到會哭,不曉得要怎麼做才好,」台北市立中醫院主任林君玉形容,即使自己就是醫生,也經歷一番摸索,才累積出對抗病魔之道。  「有媽媽為了照顧小孩還辭掉工作,」身兼醫師和病患家屬,朱家瑜很能體會這些家長的痛苦,但他並不贊成過度呵護這些孩子,「病是孩子自己的,父母不可能照顧他一輩子!」  他看過太多依賴心重、長不大的子女,把皮膚爛當成是媽媽的責任,來看門診,媽媽東問西問,自己卻樂得輕鬆。更嚴重的,還把皮膚病當武器,想逃避升旗、體育課時就故意抓、不吃藥,把皮膚弄得爛爛的。  「異位性皮膚炎不是缺陷,也不會少塊肉,不需要特別待遇,」朱家瑜強調,既然是長期抗戰,家長應該從小鼓勵孩子參與自己的治療,養成習慣,才能控制好病情。  因為止癢藥膏不含類固醇,朱家瑜從女兒兩歲就教她擦,還跟她比賽一人擦一手,看誰先擦好,旁邊看的姊姊也學會幫妹妹擦。類固醇藥膏則是給她適量後,讓女兒自己塗開。  「不要追著罵孩子要他擦藥,」朱家瑜認為,孩子會覺得「藥膏=囉唆會打人的媽媽=敵人」,等孩子進入青春期叛逆起來,親子關係僵持,對病情更有害無益。  朱家瑜也提醒,爸爸們要和媽媽並肩作戰,不要互相指責是誰的錯。除了互相支援,更可以善用小孩崇拜爸爸的心理,把擦藥、擦乳液當成親子互動時間,「對親子關係絕對是正面的。」

葉黃素~還我雪亮雙眼

2009年11月13日
公開
54

葉黃素~還我雪亮雙眼 營養師 汪育珊 中國醫藥大學 營養系 畢業 什麼是葉黃素?? 葉黃素Lutein為一種天然存在於蔬果中的類胡蘿蔔素,如甘藍、菠菜、芥菜、深綠色花椰菜、玉米等蔬菜葉片中;奇異果、葡萄、柳橙汁、綠皮胡瓜、以及數種南瓜中,含有30﹪~50﹪的葉黃素。 葉黃素是一個很好的抗氧化劑,保護細胞避免受自由基的傷害。 葉黃素存在於人體的眼睛、皮膚、血清、子宮頸、腦部、心臟、胸部等,來維持這些部位的健康,尤其對眼睛特別重要。 但人體沒有辦法自己合成,必須要由食物中才可獲得。 為何葉黃素對眼睛很重要?? 視網膜中央有一個名為黃斑的區塊,黃斑是感光細胞聚集的地方,負責在視野中央提供顏色和具體細節,可幫忙辨識臉孔、閱讀、寫字、開車等。如果沒有正常功能的黃斑區,或許你還能保有黑白色調的次要視覺功能,但你的主要視力功能會逐漸損壞,甚至有失明的危險。 視網膜黃斑區就像一台影印機,葉黃素就如同碳粉,如果影印機的碳粉沒有了它,就不能印出任何東西了,而當葉黃素補充足夠後,影印機就能將印出的東西清楚的傳遞至腦部。 葉黃素能吸收藍光,抗氧化。太陽光中的紫外光、藍色光進入眼睛會產生大量自由基,引起白內障,黃斑區退化,甚至是癌症。 紫外線一般能被眼角膜及晶狀體過濾掉,但藍光卻可穿透眼球直達視網膜及黃斑,而晶狀體和黃斑的葉黃素能過濾掉藍光,避免藍光對眼睛的損害。 黃斑區的脂肪外層特別容易受到太陽光的氧化性傷害,這就是為什麼這個區域最常發生退化的原因。 葉黃素對眼睛具有特殊的作用,身體攝取的葉黃素分佈到眼睛的兩二個部位:(1)視網膜及黃斑區;(2)晶狀體。 所以如果你葉黃素缺乏的話,就會導致老化性視網膜黃斑區病變、失明、白內障、散光、老花眼、假性近視、眼睛疲勞等等具有各種不同程度的疾病。 我有攝取足夠的葉黃素嗎? 1. 你太忙,常常飲食不正常嗎? 2. 你常吃速食嗎? 3. 你沒有攝取足夠深綠色葉菜類嗎? 如果你以上3個問題中有兩個答案是「yes」的話,你的飲食可能就缺乏葉黃素囉!幸好葉黃素很容易於飲食中補充,甘藍、菠菜、芥菜、深綠色葉菜就是很好的來源。 每人一天大約要攝取6毫克的葉黃素(相當於一大碗的生菠菜=1/3熟菠菜)。 葉黃素對人體的健康助益? 1. 增進視力:視網膜暴露於光照、氧氣中,會受自由基的傷害。而葉黃素是個很高濃厚的抗氧化劑,可幫忙濾掉藍光,降低色相差,使視力更精準。 2. 保護視網膜:視網膜含有豐富的DHA不飽和脂肪酸,葉黃素是個好的抗氧化劑,避免視網膜在吸收光線的時候受到氧化傷害。 3. 降低白內障:葉黃素是唯一可存在水晶體的類胡蘿蔔素,自由基對眼睛水晶體蛋白質的損害是白內障的主因。 4. 治療視網膜色素變性:視網膜色素變性時,視網膜上的桿狀細胞與錐狀細胞會發生退化性變化。補充葉黃素對視網膜色素變性有助益。 5. 預防乳癌:葉黃素能作為乳癌細胞的抗繁殖劑,預防乳癌的擴散。 6. 降低心臟病:滅氫氧自由基能力比E大1000倍,防止細胞受損。 大約幾歲開始要注意葉黃素的攝取? 一般葉黃素不足,最常引起的就是老化性視網膜黃斑區病變(AMD,65歲以上喪失視力的主要原因)和白內障(60歲以上的老年人中約有95%以上的人發生白內障),但這兩種疾病通常年紀較大時才會發生。 視網膜含有豐富的DHA不飽和脂肪酸,而葉黃素的抗氧化保護作用可以讓視網膜免於受到脂肪氧化的傷害。葉黃素是唯一可存在水晶體的類胡蘿蔔素,可以增進水晶體的抗氧化能力,抵抗紫外線與自由基的傷害,並可保護眼睛的微血管,維持良好的血液循環。 我們於年輕時(10~30歲左右)活動力、行動力較強,常會曝曬於陽光導致黃斑區的傷害,所以,葉黃素的補充還是越早越好。 保護眼睛的5個簡單方法。 1. 出門時戴太陽眼鏡 2. 減少攝取飽滿脂肪酸和膽固醇 3. 戒煙 4. 限制飲酒 每天至少6毫克的葉黃素(食用補充劑或多攝取天然蔬菜) 玉米黃質的功效與作用 人體血液中主要類胡蘿蔔素有β胡蘿蔔素、蕃茄紅素、葉黃素、α胡蘿蔔素、β隱黃質、玉米黃質等六種,我們在日常飲食中可大量攝取類胡蘿蔔素,但人類的視網膜只選擇性累積兩種營養素---玉米黃質與葉黃素,它們高度地集中在黃斑區,也就是負責精細視覺的部位,類胡蘿蔔素在這裡表現為深黃色小點,被稱黃斑色素。由於類胡蘿蔔素可以吸收光線中有害的藍光,更由於它們強而有力的抗氧化劑,所以經實驗證明類胡蘿蔔素確實能保護視網膜,進而改善視力。然而在人體吃進了類胡蘿蔔素後如何通過穿透頸部屏障使其到達視網膜,則需透過「載體」的攜帶。所謂載體即優質膽固醇(如必需脂肪酸)。 玉米黃質與葉黃素V.S眼部疾病 1.預防青光眼: 人體對類胡蘿蔔素含量高的食物攝取量越大,青光眼發病率就越低。這兩者有密切的聯繫。兩種類胡蘿蔔素(葉黃素和玉米黃素)存在於眼中可以還原初生態氧,從而減小眼球蛋白的氧化強度。 2.白內障: 一般白內障的患者由於長期的陽光自由基慢性破壞水晶體結構引起水晶體過度氧化形成蛋白質沈澱所引發。葉黃素被發現儲存於眼部水晶體,是抗白內障超氧化劑。 3.黃斑部退化: 黃斑部退化是一種視網膜的退化性疾病,令視錐感光細胞死亡,一般因其營養素供給無法到達,而呈現的老化現象,若能針對黃斑部所需之營養素玉米黃質與葉黃素加以補充則可有效改善更甚可達抑制其惡化之功。 4.高度近視: 一般人認為近視只要戴上眼鏡矯正即可,但若不知有效改善、抑制則易產生視網膜剝離、積水、飛蚊症甚至導致永久性的失明,補充眼睛足夠的營養、適當的休息,可以說是保護靈魂之窗的不二法門。 保護眼睛的P.S 1.金盞花中也含有葉黃素與玉米黃質,但對花粉過敏或哮喘者則易發生過敏之副作用。 2.服用大量維生素A是否可以有效改善視力?維生素A是由類胡蘿蔔素中之α、β胡蘿蔔素及α隱黃質所合成,但大量的β胡蘿蔔素卻會影響葉黃素的吸收及肝臟的代謝。 3.除了玉米黃質與葉黃素之外,維生素E則是可以為保護眼睛加分的營養素。

捍衛寶寶明亮好眼力

2009年11月04日
公開
48

捍衛寶寶明亮好眼力 撰文�文�吳雅慧 採訪�Eric Lien美國伊利諾斯大學人類營養及食品科學系教授 Billy Hammond, Jr.美國喬治亞大學法蘭克林學院行為及神經科學教授 諮詢審稿�楊孟玲 長庚紀念醫院兒童眼科主任 本篇文章轉載自學前教育雜誌2008年6月號 由於嬰幼兒的視覺是在不斷地發展中,為了維護孩子的正常視覺發展與視力健康,首先,爸爸媽媽要特別注意孩子的飲食營養要均衡,並為孩子建立正確的用眼觀念。當然也別忘了,孩子滿3歲後,帶他進行第一次的視力檢測,以便及早發現視力問題,把握矯治的黃金時期。 在人類所有的感官知覺中,視覺是最主要,也是最優勢的知覺來源,但卻必須一直發展到6歲,才能達到正常的視力標準。根據嬰兒視力的研究發現,剛生下來的嬰兒看得並不清楚,任何在他視線範圍20公分以外的東西,看起來都是一片模糊,如果以視力檢測的標準來說,新生兒不僅是個大近視,而且還有閃光、色盲的問題,如此你就不難想像,新生兒的視覺經驗該是多麼的「朦朧」了。 也因此,小嬰兒總是喜歡近距離看東西,偶爾還會出現眼睛偏斜的情況,不過這都是因為視覺系統尚未發展成熟的緣故,並不一定是有弱視、斜視的問題。視覺大約發展到1歲左右,小嬰兒就可以看得比較清楚了。 Part1護眼新觀念——營養對視覺發展的關鍵影響 對於影響嬰幼兒視覺發展的因素,以往的觀念認為,最重要的是外在環境的視覺刺激。但近年來的研究發現,飲食中的營養成分也佔有舉足輕重的地位,因為視覺系統就如同其他神經系統一樣,均衡的營養絕對有助於視覺系統的正常發展。 均衡營養,保持好眼力 三月底,應台灣小兒消化醫學會、中華民國新生兒科醫學會之邀,來到台灣參加「眼睛健康的嬰兒營養新發現(Recent Advances in Infant Nutrition Symposium:Focus on Eye Health)」研討會的兩位學者,其中一位嬰兒營養專家Dr. Eric Lien特別提到,母奶中含有各種寶寶視覺發展所需的均衡營養素(像是維生素A、C、E、類胡蘿蔔素、維生素B群、DHA、脂質以及各種礦物質等),所以在嬰兒階段,哺餵母乳是讓寶寶視覺健康發展最好的方式。 等到孩子1歲之後,主要的營養來源轉換為固體食物,這個時候爸爸媽媽最主要的工作,就是要養成孩子不偏食的好習慣,尤其要多鼓勵他多吃各種不同顏色的蔬菜、水果,就能從天然食物中獲取足夠的護眼營養素了。 葉黃素,護眼新勢力 當然,提到保護眼睛的營養素,就不得不提近來非常熱門的「葉黃素」。 葉黃素是一種植物性的營養成分,大量存在於人類眼球中的黃斑區,具有幫助維護眼睛健康的重要功能。另一位參加研討會的眼科學專家Dr. Billy Hammond, Jr,近年來投注於葉黃素對眼睛健康、視力保健影響的研究,他提到黃斑部中的葉黃素具備了兩項重要功能:其一是作為「濾光器」過濾可見光中過多的藍光(能量強,當長時間、直接注視光源,將成為造成眼睛病變的危險因子),避免強光對黃斑區感光細胞造成傷害;其二,是因為視網膜的用氧量非常大,所以需要像是葉黃素、玉米黃素這類的抗氧化物,來幫助眼睛避免受到氧化傷害,防止眼睛裡的視網膜提早老化。 Box 眼睛構造小百科 黃斑區是位於眼球正後方、視網膜中心的黃色班塊,之所以呈現黃色,就是因為含有大量的葉黃素與玉米黃素。黃斑區具有很多感光細胞,掌管精確的視力、辨色力與光亮適應等功能,可說是視網膜中最重要的部分,一旦退化或功能喪失,人們的主要視覺功能會逐漸損壞,甚至失明。 葉黃素必須從飲食中持續攝取,哺乳的嬰幼兒,可以從母乳中吸取葉黃素,每公升的母乳約有25微克的葉黃素。由於葉黃素無法由人體自行合成,停止哺乳後,嬰幼兒必須靠其他食物來源獲得葉黃素。而在日常膳食中,深綠色的蔬菜是攝取葉黃素的最好來源(富含葉黃素的蔬果,請見下表1)。當然除了攝取葉黃素之外,Dr. Billy Hammond, Jr也提醒爸爸媽媽,帶嬰幼兒出門時,讓孩子也載上有阻隔紫外線、藍光的太陽眼鏡、帽子等,減少陽光曝曬的時間,也是對寶寶必要的護眼措施。 表1:含有葉黃素與玉米黃素的蔬菜 蔬菜(100公克) 葉黃素與玉米黃素(毫克mg) 甘藍菜 39.55 菠菜 11.94 青花菜 2.45 玉米 0.88 迷你紅蘿蔔 0.36 柳橙 0.19 蕃茄 0.13 木瓜 0.075

退燒常識

2009年10月22日
公開
55

退燒常識 大村鄉衛生所�黃建成醫師 如果我告訴你,我的三個孩子從未沒有使用退燒藥 ( 包括燒到四十度以上 ),你相信嗎? 我連續看過數萬人次的民眾從未沒有為他們打過一劑退燒針,你相信嗎? 你大可相信 ,因為我不喜歡幫人退燒!事實上,在疾病的治療過程中發燒是最不須要處理的,因為發燒不是病,它是生病時一種自然而健康的生理現象。會發燒,表示身體的免疫系統正常。發燒是身體出了狀況的警示,好比敵機來襲時防空警報響起一般。我們要治療的是病,是擊退敵 機,那有想盡辦法消滅警報器的道理。 發燒的原因 我們的腦子裡有個叫「下視丘」的地方,專門負責調節人的體溫,讓體溫維持在一定的範圍。當這個體溫調節中樞受了某種影響就會發燒。可引起發燒的原因相當多,不過絕大多數是由病原體 ( 包括細菌、病毒、立克次體,黴菌 … 等 )感染造成的。 病原體感染人體後,體內的免疫系統便會動員白血球與敵人作戰,並刺激淋巴球產生抗體配合消滅敵人。 當病原體與白血球作戰後,其殘骸會釋出一種叫『熱原素』的東西,隨著血液循環到下視丘把體溫調高,人就發燒了!所以說,發燒是免疫功能正常下,人體對疾病的一種健康的反應。反之,如果免疫功能太差,例如有些早產兒、老年人與重病者,想燒也 燒不起來。 會燒過頭嗎? 不會的!大多數民眾都以為發燒就應該馬上退燒,否則萬一燒過頭了,燒壞腦筋,怎麼辦? 他們通常可以舉出例子加以証明。其實每個例子都是誤會!他們所舉的都是腦膜炎的個案。腦膜炎是病原體侵入腦部引起發炎的疾病,其主要症狀為頭痛、頸僵、嘔吐、高燒、昏迷等。好了之後,一部分人有癩癇或智障的後遺症。一般民眾不知道 『腦膜炎』這個病,只曉得該病人曾經發高燒,就認定是它幹的,真是天大的冤枉!其實一個腦膜炎的患者,不管燒到多高,有沒有退燒藥,結果都是一樣的。試想,破壞腦組織的那些病原體,要治療疾病的話,應該努力消滅病原體才對,給退燒藥有什麼用呢?何況發燒有一定的生理極限,高溫到某個限度就會停下來,不會愈燒愈高的。持續高燒是因為病原體還沒被完全消 滅之故,等病原體消滅了,燒自然就退了! 需不需要使用退燒藥? 發燒是人體生了病的警示,發燒的高度、形態與時間,都可提供醫師當作診斷與治療的參考。不當的退燒有時會隱蔽病情,影響診斷。譬如說合併腹痛的發燒,未經診斷前不給退燒藥 ( 也叫作解熱鎮痛劑 ) 已是醫界的共識。不過發燒引起種種的不適,到底需不需要給退燒藥應該視情況而定。在不是禁忌(不合併腹痛)的情形下,如果學生須要繼續上課的話,給顆退燒藥是恰當的。碰到講也講不通的家長給些退燒藥也是可以解釋得過去的? 如果是上班時間,我會考慮吃個退燒藥,否則發起燒來臉紅、心悸、四肢無力,如何面對病人呢?至於在家沒事的話,我只會多喝開水,多休息以待燒退。小孩子對發燒耐受力比大人好,有時燒到 三十九度以上仍然若無其事,活蹦亂跳的。如此,為什麼要給退燒藥呢? 我是不贊成一發燒給退燒藥的。本人初來大村衛生所上班時,發現護理人員打完預防針後就例行發給退燒藥,覺得這樣相當不好,容易讓民眾以為發燒就想該馬上吃藥退燒。於是交待護理人員往後不用發給退燒藥,以教育民眾取代之。打預防針 ( 主要是三合一疫苗 ) 引起的發燒通常兩三天就好了,根本不須要治療! 榮民總醫院有項研究,把打三合一 疫苗引起發燒的小孩子分成兩組,一組給退燒藥,一組不給退燒藥。結果發現不給退燒藥的 這組其血清 抗體濃度較高,可見發燒多少還是有驅動免疫方面的益處。 需要打退燒針嗎? 原則上是『能不打針盡量不打針,能不吃藥盡量不吃藥』。『退燒針』在先進國家早已被禁用! 可能是國人太愛打針的關係吧!衛生署尚未明令禁止。許多開業醫也樂用不疲! 然而純從醫學的觀點與教育的立場來看,打退燒針應該盡量避免的!除了針劑可能引起的種種併發問題之外,試想,有多少擔心焦慮的父母帶著小孩半夜求診,只為了本來他們可以自行處理的發燒呢?有多少發燒的病人或家屬在看完病後主動要求醫師為他們打一針呢?也許這是個見仁見智的問題,也許有的醫師也一視同仁的對待自己的親人!不過我仍然深信,當個醫師的小孩,好處之一是針打得比別人少! 發燒要不要看醫生? 我建議發燒的病人還是趕快看醫生為宜,好讓醫師為您診斷並治療你的病。領了藥之後,除非有發燒以外的重要症狀,否則應該放心的把藥吃完再說,千萬不要只因為發燒而一再求診!有不少父母們,小孩吃了藥後燒還不退或退了又燒起來,以為該位醫師的處方沒效,以為該醫師的處方沒效,半夜三更又帶去看急診,甚至一連看了幾位醫師,真不值得如此!要知道,我們治療的是病,不是發燒啊!而疾病引起的發燒本來就是起起伏伏 的,不管有沒有使用退燒藥都是這樣。等急性期過了之後,燒也就退了! 如何照顧發燒的病人? 前述提及,我的三個小孩從沒有使用過退燒藥,那麼我是怎麼照顧他們的呢?簡單的,盡量讓病人舒服一點就是了!譬如說讓室內通風良好、多喝開水補充散失的水分、衣物不穿過多以舒適為宜、冬天用溫水,夏天用自來水擦操、冰枕可使頭部、臉部涼快些,以上都是幫助病人的好方法。我常告訴年輕的媽媽『一個優秀的母親要學會孩子發燒時不使用退燒藥』。 結論 發燒不是病,它是疾病所引起的一種症狀罷了!我們看醫生的目的是要治療病,不是要治療發燒,退燒藥的使用,只不過是讓病人舒服一些而己。為了免於民眾因『發燒看病』所苦,衛生單位應該多多教育民眾正確的面對與處理發燒的常識。筆者看病時,是否要開給退燒藥常常由患者自己決定,發現不少年輕的媽媽都能接受不使用退燒藥的觀念,也因此減少 了帶小孩子看醫生的次數。 筆者認為單純為退燒而打針應該被避免的,當民眾的醫療常識提昇之後,除非醫師認為給退燒藥對病人的健康有所幫助 ( 少數案例如此 ),否則是否開給退燒藥應該由病人自己或家屬來決定。民眾也應該學會如何使用退燒藥以備不時之需,相信將來有一天『病由醫師看,退燒自己來』會成為為普偏的醫療常識。 Dear All 小心含有阿斯匹靈成分之退燒劑 最近我家小朋友出水痘,幸好未有發燒症狀,就醫時小兒科醫師還是提醒,小心使用退燒劑,患有流行性感冒及水痘病症,切忌不可服用含有阿斯匹靈成分退燒劑,否則可能導致肝腦病變之雷式症候群,此症死亡率很高,現在小兒科第一線的用藥,多是以普拿疼藥物為主,而少用阿斯匹靈的藥物,但是市面藥房之退燒劑可能還售有含有阿斯匹靈成分產品之退燒劑 ( 包括市售之感冒成藥、藥房之配藥ㄡ ),要注意!! 病症還是到小醫院或診所就醫對症下藥較安心。 毛巾裹腿退燒法 http://www.sanghanet.net/sangha/32/ping32-b27.htm 兒童發燒處置建議(專業版) http://olddoc.tmu.edu.tw/pinging/HEALTH/he28/he28_07.htm 感冒不吃藥自療法 http://www.sanghanet.net/sangha/32/ping32-b10.htm

秋季排毒十個好方法

2009年10月19日
公開
47

秋季排毒十個好方法 高脂肪食物、食品添加劑、殺蟲劑、空氣中的有毒排放物,越來越多的毒素充斥著我們的生活;痤瘡、口臭、便秘、頭疼…這些都是體內毒素積聚的信號。當健康面臨威脅,排毒就成了每日必不可少的功課。 1、助肝排毒 :肝臟是重要的解毒器官,各種毒素經過肝臟的一系列化學反應後,變成無毒或低毒物質。我們在日常飲食中可以多食用胡蘿蔔、大蒜、葡萄、無花果等來幫助肝臟排毒。 .胡蘿蔔 :是有效的排汞食物。含有的大量果膠可以與汞結合,有效降低血液中汞離子的濃度,加速其排出。每天進食一些胡蘿蔔,還可以刺激胃腸的血液循環,改善消化系統,抵抗導致疾病、老化的自由基。 .大蒜 :大蒜中的特殊成分可以降低體內鉛的濃度。 .葡萄 :可以幫助肝、腸、胃清除體內垃圾,還能增加造血機能。 .無花果 :含有機酸和多種 ,可保肝解毒,清熱潤腸、助消化,特別是對SO2、SO3等有毒物質有一定抵御作用。 2、助腎排毒 :腎臟是排毒的重要器官,它過濾血液中的毒素和蛋白質分解後產生的廢料,並通過尿液排出體外。黃瓜、櫻桃等蔬果有助於腎臟排毒。 .黃瓜 :黃瓜的利尿作用能清潔尿道,有助於腎臟排出泌尿系統的毒素。含有的葫蘆素、黃瓜酸等還能幫助肺、胃、肝排毒。 .櫻桃 :櫻桃是很有價值的天然藥食,有助於腎臟排毒。同時,它還有溫和通便的作用。 3、潤腸排毒 :腸道可以迅速排除毒素,但是如果消化不良,就會造成毒素停留在腸道,被重新吸收,給健康造成巨大危害。魔芋、黑木耳、海帶、豬血、蘋果、草莓、蜂蜜、糙米等眾多食物都能幫助消化系統排毒。 .魔芋 :又名『鬼芋』,在中醫上稱為『蛇六谷』,是有名的『胃腸清道夫』、『血液淨化劑』,能清除腸壁上的廢物。 .黑木耳 :黑木耳含有的植物膠質有較強的吸附力,可吸附殘留在人體消化系統內的雜質,清潔血液,經常食用還可以有效清除體內污染物質。 .海帶 :海帶中的褐藻酸能減慢腸道吸收放射性元素鍶的速度,使鍶排出體外,因而具有預防白血病的作用。此外,海帶對進入體內的鎘也有促排作用。 .豬血 :豬血中的血漿蛋白被消化液中的 分解後,產生一種解毒和潤腸的物質,能與侵入人體內的粉塵和金屬微粒反應,轉化為人體不易吸收的物質,直接排出體外,有除塵、清腸、通便的作用。 .蘋果 :蘋果中的半乳糖荃酸有助於排毒,果膠則能避免食物在腸道內腐化。 .草莓 :含有多種有機酸、果膠和礦物質,能清潔腸胃,強固肝臟。 .蜂蜜 :自古就是排毒養顏的佳品,含有多種人體所需的氨基酸和維生素。常吃蜂蜜在排出毒素的同時,對防治心血管疾病和神經衰弱等症也有一定效果。 .糙米 :是清潔大腸的『管道工』,當其通過腸道時會吸掉許多淤積物,最後將其從體內排除。 4、排毒食譜上的其他食物 .芹菜 :芹菜中含有的豐富纖維可以像提純裝置一樣,過濾體內的廢物。經常食用可以刺激身體排毒,對付由於身體毒素累積所造成的疾病,如風濕、關節炎等。此外芹菜還可以調節體內水分的平衡,改善睡眠。 .苦瓜 :苦味食品一般都具有解毒功能。對苦瓜的研究發現,其中有一種蛋白質能增加免疫細胞活性,清除體內有毒物質。尤其女性,多吃苦瓜還有利經的作用。 .綠豆 :綠豆味甘性涼,自古就是極有效的解毒劑,對重金屬、農藥以及各種食物中毒均有一定防治作用。它主要是通過加速有毒物質在體內的代謝,促使其向體外排泄。 .茶葉 :茶葉中的茶多酚、多糖和維生素C都具有加快體內有毒物質排泄的作用。特別是普洱茶,研究發現普洱茶有助於殺死癌細胞。常坐在電腦旁的人堅持飲用還能防止電腦輻射對人體產生不良影響。 .牛奶和豆製品 :所含有的豐富鈣質是有用的『毒素搬移工』。 5、多飲水 :對腸道,尤其大腸是糞便堆積的地方有好處。多飲水可以促進新陳代謝,縮短糞便在腸道停留的時間,減少毒素的吸收,溶解水溶性的毒素。最好在每天清晨空腹喝一杯溫開水。此外清晨飲水還能降低血液粘度,預防心腦血管疾病。 6、每週吃兩天素食 :給腸胃休息的機會。因為過多的油膩或刺激性食物,會在新陳代謝中產生大量毒素,造成腸胃的巨大負擔。 7、多吃新鮮和有機食品 :少吃加工食品、速食品和清涼飲料,因為其中含有較多防腐劑、色素。 8、在日常飲食中控制鹽分的攝入 :過多的鹽會導致閉尿、閉汗,引起體內水分堆積。如果你一向口味偏重,可以試試用芹菜等含有天然鹹味的蔬菜替代食鹽。 9、適當補充一些維生素 :如維生素C、E等抗氧化劑,以幫助消除體內的自由基。 10、吃東西不要太快 :多咀嚼,這樣能分泌較多唾液,中和各種毒性物質,引起良性連鎖反應,排出更多毒素。 【出處之參考:北方網2009/9/30】

寶寶撞到頭•不要揉

2009年10月13日
公開
45

寶寶撞到頭•不要揉 台北市立聯合醫院中興院區新生兒科主任 吳求森 孩子剛剛開始學習走路,常會發生跌倒撞擊的事件,最令家長擔心的莫過於是頭部撞傷了。當他撞到頭時,腫起來的部位可不要用力的搓揉,因為這樣會讓血管不容易凝血,反而讓血腫更厲害。家長可先用冰敷方式消腫,然後觀察孩子有無頭痛、嘔吐、噁心等情形,並給予正確照顧。 「安安可真個好動的孩子,每次都讓媽媽好擔心喔!特別是他現在開始學習走路,搖搖晃晃的步伐,一不小心,就常常跌倒、撞傷。今天我正好在跟朋友講電話時,好動的安安爬上沙發走來走去,結果一不小心撲通一聲就滾了下來,不小心撞到了頭,撞到的地方還腫了起來,這下該怎麼辦?好擔心他會有腦震 盪和頭部外傷等後遺症……」 撞到頭不要用力搓揉 台北市立聯合醫院中興院區新生兒科主任吳求森表示,1歲左右的幼兒正值發育及學習的階段,很多外物都會吸引他去嘗試、探索,由於這階段的孩子肢體動作尚未成熟,時常會發生跌倒、撞擊的事件,尤其是頭部的撞擊最令家長擔心了! 不論是從床上掉下、沙發上摔落、倒栽蔥、高處滾下等,都有可能造成頭部的撞擊,甚至腦震盪的情形發生。吳求森醫師指出,當幼兒摔到頭的時候,如果頭皮腫了個包,家長千萬不要一開始就用力搓揉患部,這樣會讓血管不容易凝血,反而造成血腫情形更厲害。 可以的話,立刻在腫起來的地方冰敷,數日之後,則改用熱敷血腫處,加速淤血的代謝吸收。並在1週內,注意觀察幼兒的生理意識變化,短期內勿做劇烈的運動,讓他靜靜的休息幾天,恢復會比較快,也比較沒有後遺症。 正確處理•避免傷口感染 其實小孩在成長的過程中,有所碰撞是難免的,媽咪也不用太擔心,吳求森醫師說,撞到當下,應先安撫一下孩子受驚嚇的情緒,接著再進行一連串的後續處理動作。 1. 檢查:檢查撞到地方有無出血現象? 2. 冰敷:如果受傷的部位有腫起來的地方,可用冰敷的方式消腫。切記不要使用萬金油、綠油精等搓揉腫起來的部位,以免使血管破裂的情形惡化,而讓出血更嚴重。 3. 清潔:如果有傷口時,要注意傷口的清潔,最好不要用像廣東目藥粉、雲南白藥等藥品止血,這些都是不正確的方法。在止血後,可以用棉花棒沾優碘藥水,在傷口處由內向外消毒,然後再用紗布或是透氣膠帶包紮,以避免感染。此外,小孩不會照顧傷口,常常容易把紗布、透氣膠布弄髒、弄濕,造成傷口細菌感染、發炎,家長應多留意,並常換藥及乾淨的紗布。 4. 觀色:若幼兒只是啼哭,臉色沒有變黑或變白,沒有什麼異常的話,家長不用特別擔心。但是如果持續哭鬧不停、嗜睡的話,最好立即送到醫院檢查。 5. 觀察:可先觀察一、兩天(約48∼72小時),如果寶寶有意識不清、噁心、嘔吐、劇烈頭痛等症狀,一定要立刻送到醫院。 頭部創傷最怕的是引起顱內出血,而顱內出血的程度有輕有重,輕者會出現頭痛、嘔吐、噁心等症狀,大多休養幾天即可恢復;嚴重者則會大量出血。如何判斷是否有顱內出血?現在醫院大多是利用電腦斷層掃描攝影,以辨別出出血的所在位置與嚴重程度。 一般來說,如果孩子的意識清楚、語言表達順暢、無其他異常現象,表示此創傷並未對他造成太大的傷害,家長可以不必太擔心,只要多觀察他後續有無其他變化即可。 做好安全措施•防止意外發生 當孩子發生意外時,許多家長常會說:「如果當時我能多注意一下孩子的安全,他就不會受傷了!」吳求森醫師指出,其實,很多的意外傷害確實是可以預防的,預防之道就在於是否有營造一個安全的居家環境。 1. 樓梯:家中如果有樓梯,一不注意,孩子就會摸爬到樓梯上,極易造成滾落下來。因此,最好在樓梯加裝護欄,防止幼兒攀爬。 2. 床鋪、沙發椅:當孩子開始會翻身時,如讓他在沙發或是床上睡覺,最好有大人陪伴,絕對不要只留下孩子單獨一人。其實,最好還是將小孩放置在裝好圍欄的嬰兒床,較為安全。 3. 學步車:學步車雖然可以輔助幼兒學走路,但也容易一個不小心,衝得太快撞到牆或障礙物時,造成翻覆因而受傷,這也是家長必須注意的。 4. 其他:只要家具有尖銳突出的部分,最好用布包起,或貼上防撞條,降低孩子萬一碰到時造成傷害的機會。 只要家長稍加用心,絕大多數的意外傷害是可以預防和避免的。萬一孩子不小心受傷了,記住一定要鎮定,正確的止血、消毒,或是送到醫院請醫師檢查、處理,才能預防傷勢更加嚴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