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acebook pixel code
緊急公告:因突發資料庫異常事件,故4/8~4/26資料損毀,如會員於上述區間曾於討論區發文回應,煩請重新發布,造成您的困擾敬請見諒

小子毅的媽咪

他的寶貝

日期

#Tag

孩子為什麼總愛哭 ?

2008年08月01日
公開
20

孩子為什麼總愛哭 有的孩子老是喜歡哭,碰到不開心的事,或者稍微難一點的事就哭。 其實這樣的孩子是缺乏自信心的表現。 無可奈何時就以哭解決,這也是嬰幼兒氣質中情緒本質趨向於負性的反映。 對於這樣的孩子, 大人應幫助他們克服困難,取得成就,求得發展,鑄造信心。 一般而言,有以下一些做法: 1、選擇符合兒童年齡的玩具。 例如:對2歲的孩子不要買5歲孩子玩的玩具, 否則,因為不會玩,受了挫折就要哭。 同樣,要讓孩子做力所能及的事情, 如果要求超過能力範圍,容易使孩子產生挫折感。 2、學習或做某事時可教他一些技巧,挫折就會減少。 大人要耐心,但不能代他做。 3、理解、同情孩子所遇到的挫折, 如,積木倒了,不能說,“我早就知道是要倒的”, 應同情地說,“你確實很努力搭得這麼好,積木倒了不要緊, 我也會不小心碰倒的,再來搭一次,當心些就不會倒。” 這樣可以減少孩子的挫折感。 孩子玩時不要去插手,更不應代替他做,但要適當幫助。 如果孩子遇到挫折後仍想再試試,就應鼓勵和表揚, “你幹得很努力,再做一下一定會做得更好的。” 若孩子不想幹了,也別勉強。 4、父母要把握孩子的情緒,有挫折感時,孩子很容易生氣, 父母應引導他改做其他活動,注意穩定情緒。 5、經常鼓勵孩子,幫助孩子樹立信心。 只要你做到以上幾點,你孩子肯定不會老哭的。 [出處:中國家庭教育網] 謝謝分享! 雖然小子毅不愛哭∼ 媽咪還是希望分享給大家∼

和媽咪玩棒子!

2008年08月01日
公開
7

小子毅很喜歡今天爸比帶回來的充氣棒子∼ 這是唯一一個小子毅一直丟但是媽咪爸比不會阻止他丟的玩具∼ 這個玩具沒有攻擊性、沒有殺傷力∼ 因為需要很用力丟才能飛出去一點點∼ 反而可以訓練寶寶的臂力∼ 小子毅一個人到處拋擲丟的挺開心的~ 雖然棒子始終掉落在他的附近而已∼ 小子毅還是玩的很投入∼ 連續丟了長達10分鐘之久∼ 後來是由媽咪陪小子毅玩∼ 媽咪坐在客廳的置物椅上∼ 小子毅先往桌子內部的洞拋擲棒子∼ 再由媽咪幫小子毅撿起來拋擲給他∼ 在媽咪撿起來的同時∼ 小子毅會跑到門邊等媽咪拋給他∼ 媽咪用力拋給他的同時會配合音效『咻∼碰!』 小子毅看到棒子落地的當下就會呵呵笑還自己說了『將將!』 是有聲音的呵呵笑喔∼ 小子毅的笑點還是很低∼ 更令媽咪訝異的是∼ 在小子毅跑到門邊等候媽咪拋擲棒子的途中∼ 小子毅可能擔心在他還沒到達門邊時媽咪就已經丟了∼ 小子毅在轉頭往門邊跑的時候會先說『等等!』 等跑到門邊的時候會開心的跟媽咪說『好了!』 就這樣媽咪和小子毅又玩了10分鐘之久∼ 小子毅全程一直呵呵笑∼ 看了讓人覺得心情變的很好∼ 不過小子毅又是滿身汗∼ 沒關係!睡前再沖澡就好! 小朋友還是要流汗比較健康∼ 常常關在冷氣房不是一件好事! 小子毅真的很愛玩也很會玩∼ 今晚光是一根棒子就可以讓他玩的那麼盡興、消耗那麼多體力∼ 自己拋擲棒子、和媽咪一起玩拋擲棒子、拿著棒子聽音樂起舞∼ 還挺會在生活中找樂子的嘛!

媽媽素質影響寶寶智力!

2008年07月31日
公開
39

媽媽素質影響寶寶智力 寶寶的智力水準到底取決於什麼因素呢?研究發現主要有以下三個因素: 1、從遺傳學角度來看,子女聰明與否關鍵在於母親。 英國科學家研究認為,決定孩子智慧發育的基因位於X染色體上, 母親的X染色體上的基因決定孩子大腦皮質的發育程度, 而父親的基因則更多地對塑造後代的情感和性格類型有著重要的影響。 因此,傳統上推崇的“郎才女貌”的婚姻模式其實並不科學。 如果希望自己的下一代聰明出眾, 明智的男士就應該在擇偶觀念上,更注重女方的才智,而非女性的容貌。 要知道一位聰明智慧的夫人,才有可能讓你擁有高智商的子女。 2、母親的文化素質與優生優育密切相關。 專家研究分析表明: 胎兒出生缺陷的危險因素與母親的文化素質關係密切。 母親受教育的水準越高,其發生胎兒缺陷的可能性越低。 究其原因,文化水準低的婦女在生育方面可帶來以下幾個方面的影響: 早婚早育、近親結婚者在文化水準較低的婦女中較多見。 早婚早育,再加上文化水準低,這樣的媽媽身心各方面的成熟度均較低, 對孩子出生前後的關注程度和教養能力也較低, 更容易造成孩子身體或智力方面的先天缺陷。 另外,遺傳研究早已證實,親加親會增加遺傳病的發生, 造成畸形怪胎,貽害後代。 近親結婚後代死亡率高,體力、智力都比較差。 3、家庭環境影響幼兒的智力開發。 我國兒保專家幾年來一直在探索家庭環境對嬰幼兒智慧發育的影響, 結果表明: 在語言方面,環境總分與智商偏高的,大部分母親文化修養較高。 她們不僅自己要求學習,也重視孩子的教育,關注孩子的成長, 肯花時間為孩子講故事,並耐心回答孩子提出的問題。 母嬰交流有助於寶寶智力 嬰兒期的寶寶和媽媽接觸最多, 日本醫學博士高橋二郎對始於母嬰間的4種交流,進行了研究, 發現母親對寶寶吃和睡的照料也是發展他智力的重要環節。 觸覺交流 母嬰間的觸覺交流,最常見的是母親為嬰兒授乳。 因為,授乳已不單是為嬰兒提供生長髮育的營養, 而且為嬰兒最初的觸覺產生和發展提供條件。 嬰兒以其最為敏感的口角、唇邊和臉蛋,依偎著溫暖的乳房後, 能在大腦中產生安全、甜蜜的資訊刺激,這對其智力發育起催化作用。 母親經常撫摸、擁抱嬰兒所產生的肌膚接觸,也會獲得同樣的效果。 高橋的研究發現,一生下來就失去上述交流的嬰兒, 在成長過程中會表情冷淡,發音遲緩,性格孤僻而難與同齡兒和睦相處。 視覺交流 嬰兒出生一月左右,視網膜已經形成,但中心凹尚未發育成熟, 故其可見距離不會超過40釐米,可見區限于45度,幾乎只能見到眼睛正前方。 不過,此時他們對於人臉,特別是人眼已有識別能力。 母親在喂奶時,總會發現嬰兒邊吃邊用眼睛直視著自己的眼睛, 這是嬰兒情感發育過程中的視覺需要。 因此,嬰兒可在吃奶速度和進奶量上,達到所需要的標準; 失去這種交流,嬰兒吃乳時會頻繁轉身搖頭,甚至煩躁不安。 當然,除授乳以外,平時多與嬰兒作對視交流,也有益於其心理健康發育。 對於人工餵養的嬰兒,母親在使用奶瓶授乳時,更應有這種視覺交流。 嗅覺交流 生物學研究證實,人類在視覺相當發達後,嗅覺便開始退化了。 但是,嬰兒的嗅覺卻相當靈敏。剛出生幾天的嬰兒,便能聞出氣味的好壞。 在試驗中,如果把浸過母乳的布片靠近嬰兒鼻端, 嬰兒會頓時止哭而做出尋乳的姿態。 由於嬰兒能嗅出是不是母親,故高橋提出, 嬰兒期由母親陪睡可產生良性刺激,有利於其智力發育。 他指出,那種不停更換陪睡者的嬰兒,心理常處於緊張狀態, 睡眠時間和品質均大幅度下降。 這對其身心發育不利,嚴重者可導致嬰兒發育遲緩和幼兒期心理障礙。 聽覺交流 研究表明,嬰兒出生一週後,即能分辨出人聲或物聲。 這是因為,嬰兒自出生起,便有聲響需要, 並能從各聲響中產生“誘發效應”,從而很快以聲音辨別是不是母親。 可別小看母親與嬰兒間的“對話”, 細心的母親會發現,在對嬰兒說話時,他會動手動足,一副滿足的模樣。 更重要的是,多與嬰兒“對話”,可使大腦正處在急劇發育中的嬰兒, 很快牙牙學語,為日後語言發展奠定良好的基礎。 事實上,缺乏母嬰語言交流的嬰兒, 發語均遲于有母嬰語言交流的同齡兒,且發語不清,表情不活潑。 由此可見,年輕媽媽和嬰兒的密切接觸與交流多麼重要。 千萬不要囿于快節奏生活等種種原因,忽視了身邊的小寶貝。 別忘記,嬰兒需要母親帶他認識這個新鮮世界。 [出處:放心120網] 謝謝分享∼

八豆腰(台語)+開燈起床!

2008年07月30日
公開
27

小子毅昨晚不到八點半就睡了∼ 十二點多騷動一下∼ 喝完開水後馬上又睡睡∼ 就這樣一直睡到凌晨四點又騷動∼ 小子毅躺在娃娃床上閉著眼睛一直狂吸ㄋㄟㄋㄟ嘴∼ 媽咪覺得小子毅想睡∼ 因為小子毅的眼睛始終沒有睜開∼ 但是又好像睡不著∼∼ 還發出痛苦的呻吟聲∼ 媽咪檢查之後確定沒有漏尿∼ 心想可能是肚子餓∼ 剛好爸比醒來∼ 擔心吵醒小子毅∼∼ 媽咪還比手劃腳示意爸比去泡ㄋㄟㄋㄟ∼ 爸比泡了180cc的ㄋㄟㄋㄟ∼∼ 小子毅躺在娃娃床上閉著眼睛一下子就喝完了∼ 真的是肚子餓∼ 可能是小子毅都比較早喝ㄋㄟㄋㄟ(晚上七點多)準備睡覺∼ 所以沒辦法撐很久∼∼ 常常凌晨4、5點會先騷動或呻吟然後就醒過來應該是肚子餓餓睡不著∼ 因為小子毅白天的飲食還挺規律的∼ 也許是小子毅的胃已經無形中被撐大∼ 沒辦法太久不進食∼ 小子毅喝完之後躺了一下下∼∼ 中間一度說了『好!』嚇媽咪一跳∼∼ 還笑了幾聲∼∼ 又嚇媽咪好幾跳∼ 媽咪擔心小子毅吃飽喝足會起來狂歡∼ 幸好4點30分又繼續睡∼ 就這樣一直熟睡到大約7點都沒有想起床的意思∼ 因為媽咪還是要早點出門去學校上重修課∼ 爸比也要去上研究所的課∼ 拖到7點媽咪不得不叫小子毅起床∼ 其實叫小子毅起床很容易∼∼ 大燈打開之後∼∼ 不到10秒鐘小子毅就從熟睡狀態醒過來坐著∼ 當然還是一副睡眼惺忪想睡的模樣∼ 真是對不起想睡睡的小子毅∼ 小子毅醒來後除了睡眼惺忪、眼睛睜不開之外∼ 心情還好∼∼ 沒有不高興∼∼ 媽咪抱起小子毅跟小子毅說『媽咪要上班!所以你要起床了喔!』 小子毅跟著媽咪說『起床!』 媽咪又說『媽咪知道你累累!』 小子毅跟著說『累累!』 媽咪問小子毅『去保母家再睡睡好不好?』 小子毅回答『好!』 媽咪又說『換衣服好不好?』 小子毅先說『要喔!(就是不要的意思)』 於是媽咪開始用衣服上的圖案誘惑小子毅∼ 小子毅接著就心甘情願的說『好』讓媽咪換衣服∼ 媽咪一邊換小子毅一邊用手比著房間內的東西說『電燈、冷氣、電扇、鏡子』 媽咪問小子毅『你起床後要跟他們說什麼阿?』 小子毅先說『掰掰∼』 媽咪說『不是啦!』 小子毅接著說『嗨!』 媽咪又說『然後呢?』 小子毅想了一下之後說『morning』∼ 答對了! 是早安! 換完衣服的小子毅很合群的到客廳讓媽咪幫他穿鞋子∼ 爸比買完咖啡回來後用機車載我們去保母家∼ 小子毅看見機車馬上露出很開心的表情表示要坐機車∼ 到保母家也沒有哭哭∼ 今天早上睡比較晚∼ 就算整個早上沒睡午覺媽咪也比較不會煩惱∼

如何當孩子的語言老師!

2008年07月30日
公開
26

如何當孩子的語言老師 一、口語前期 此階段的幼兒尚未建立真正的口語表達能力, 他們多以非口語的方式來與別人互動, 如“拉人”、“手指”來表示他們要什麼, 是個標準動手動腳不動口的小娃兒。 這個時期父母可以多訓練孩子“聽聲音、分辨聲音、了解聲音”的聽覺理解能力, 以手勢、動作、聲音的溝通互動行為的建立,鼓勵寶寶模倣聲音或語匯。 *誘發寶寶的聽覺機警度: 讓寶寶學習尋找聲源,如將鬧鐘、音樂鈴蓋起來,讓寶寶去找或掀開。 *讓寶寶認識環境中的事物: 如有門鈴聲,母親就指向門口;電話響,拿起電話讓他知道。 *利用進食: 建立寶寶食用固體食物的能力,來建立口腔動作的協調性。 *給孩子模倣的機會: 讓他模倣電話、模倣按電視開關、模倣收東西; 進而到讓他模倣發聲,如玩槍時, 父母就加上“砰砰砰”;敲門時,加上“咚咚咚”。 二、口語建立期 當幼兒開始說出第一個有意義的詞語時,就進入“口語發展期”, 初期他們用有限的語匯摻雜聲音來溝通; 隨著語匯量增加,非口語溝通方式會漸漸減少,而以口語來取代。 口語期可依寶寶的語言能力分成不同階段, 每一個階段家長可用不同的方式,來促進寶寶的語言發展。 一般來說二歲左右的幼兒,已經進入簡單句時期, 從事語言治療十多年的林麗英老師, 特別為家長提供幾個在二歲前訓練寶寶語言能力的遊戲方法。 1、語匯期:寶寶多以有限的語匯夾雜動作、聲音、手勢來溝通。 *增加他聽得懂的語匯的量: 寶寶如果已經可以聽懂“車、狗、蘋果、媽媽”, 父母可以漸漸增加“電話、湯匙、香蕉、爺爺、媽媽”等常見人或事物的名 稱,來增加寶寶所能理解的量。 *對物品的功能理解: 若寶寶已經可以理解上述事物的名稱,就可以再增加對物品功能的理解能力, 如:茶杯可以喝水、喝果汁;車子會叭叭、會跑、可以坐著出去玩。 *鼓勵寶寶多開口: 當寶寶可以說“要、不要”時, 父母可以適時問他“要不要喝牛奶”“要不要玩積木”, 同時別忘了,當你拿牛奶或積木給他時,就要再對他說出東西的名稱。 *從遊戲中學習: 在與寶寶遊戲或互動中,建立寶寶對物品的概念,充實寶寶未來說話的內容, 例如:利用圖卡或玩具,要寶寶依指令來拿給你, 如“拿湯給媽媽”“拿湯匙給媽媽”“拿小狗給我”…… 2、簡單句時期: 寶寶能說一些簡單語條,而且會將它們組成一些他想表達的句子。 *讓寶寶指認或說出物品名稱及功能: 可以準備數種實物或圖卡,讓寶寶指認其名稱或功能, 來增加寶寶的理解能力。 *增加物品功能描述在物品名稱前面: “喝水用的杯子、穿在腳上的鞋子、裝東西的皮包”, 等寶寶熟悉後,可以嘗試說“拿喝水的東西給媽媽、什麼東西穿在腳上”。 *兩個指令的遊戲: 用寶寶聽得懂的語匯,組合起來讓寶寶去做, 如“拿鞋子和襪子來、拿杯子和吸管來”。 *除了模倣也讓寶寶開口: 當寶寶會跟著父母說“車子”時,父母反過來,再問寶寶“這是什麼?” 建立寶寶自發性的語言能力。 *短句的拓展: 寶寶會說“開開”時,父母就接著說“把門打開”; 寶寶說“杯杯”時,父母就接著說“喝水用的杯子”, 利用此方法,慢慢建立寶寶說短句的能力。 [出處:中國家庭教育網] 謝謝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