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acebook pixel code
緊急公告:因突發資料庫異常事件,故4/8~4/26資料損毀,如會員於上述區間曾於討論區發文回應,煩請重新發布,造成您的困擾敬請見諒

水晶靈

他的寶貝

日期

#Tag

可以喝羊奶嗎?呂適存醫師提供

2005年05月13日
公開
46

可以喝羊奶嗎?呂適存醫師提供 羊奶是時下國人流行的食品,在宣傳之下,大家覺得羊奶營養好,而且常說可以護氣管。但是出過國的人都知道,在國外、尤其是盛產羊隻的北歐、紐澳等國,都不鼓勵喝羊奶,尤其完全反對用羊奶來給嬰兒用。主要的原因有以下三項: 1.羊奶中所含的礦物質太高,對嬰兒的腎臟不好。 2.羊奶缺乏人體造血系統最需要的鐵質、葉酸,以及維它命C、D,常吃會造成嬰兒貧血。美國著名的政治人羅勃甘乃迪在出生時曾因體質過敏而被餵食羊奶,結果差點因為貧血而夭折,大家也更瞭解羊奶的潛在危險性。 3.羊奶尚有許多其它成份問題,尚待發現。 羊奶能否「保護氣管」,至今在醫學上並沒有証據,所以衛生署對於此種廣告說詞已加以取締,並處以重罰。廠商在做電視廣告時也只敢說:「羊奶是溫和營養的食物…..」,不敢再公然說能護氣管了。 近日有些廠商為了配合市場的心理,也將羊奶做了一些改良,使其成份能夠合乎我國政府要求的基本標準,也能以嬰兒奶粉的名稱上市行銷。以醫師的立場,任何產品能合於國家標準都可以接受,只是目前(至二00一年五月)政府核準的的七十八種市售嬰兒奶粉中,只有三種是由羊奶製成,而且這三種都是由大家相當陌生的廠商所生產,不是出自歐美、日本等國世界知名的奶粉大廠,此外這三 種羊奶粉是不是也合於歐美日本各國的嬰兒奶粉國家標準?允許其國民使用?都尚待查証。銷售羊奶的廠商在宣傳上的另外一些重點包括: (1)、強調羊奶粉的奶塊在胃中凝結時會比較細,所以比牛奶容易吸收。但是這一點並不能夠成立 ,因為我們的所用的嬰兒奶粉並不是未經處理的原始牛奶,與原始牛奶相比,並不合理。 (2)強調羊奶比牛奶不容易引起寶寶過敏。此點亦不成立,因為羊奶蛋白與牛奶蛋白相同的成份高達七成以上,造成寶寶過敏的機會並無差異。 (3)強調羊奶中含有與人類母奶類似的上皮細胞生長因子(Epidermal Growth Factor),所以較好。 但是羊奶中的這種成份是否可以代替人奶的成份,仍待証明。 如果客觀的說,一般的羊奶是一種可以使用的營養,大小孩或大人各方面的發育都穩定了,肝腎的功能都發育好了,偶而吃一些類似於羊奶等在成份上有一點問題的食物,但是不常吃,亦無大礙。但是不建議把羊奶當成例行食品來用,因為某些對身體的影響愈聚集愈多時,終會妨礙到身體的發育。 當然也希望廠商能夠把一般的羊奶加工改良,去掉對人體不好的成份,使一般人、甚至小寶寶能夠長期安全成長.

寶寶喝羊奶,營養消化吸收更優越

2005年05月13日
公開
46

寶寶喝羊奶,營養消化吸收更優越 本文作者/林華貞診所院長林華貞醫師 本文出處/健康物語月刊2005年5月號 Q:最近電視都有看到羊奶粉的廣告,也聽說羊奶比較好消化吸收,請教醫師,牛奶和羊奶到底有什麼不一樣? Ans:基本上,牛奶和羊奶所能提供的營養成分都差不多,但眾所皆知的就是羊奶比牛奶易被人體消化吸收,因為羊奶中的羊奶蛋白質在胃中所形成的凝乳顆粒較細軟,而且羊奶的脂肪球也只有牛奶的1/3,所以對胃腸好吸收,也比牛奶更接近母乳。以下將再詳細說明羊奶與牛奶間的差異點: 羊奶V.S 牛奶 ● 脂肪球大小不一樣 羊奶的脂肪球(Fat Globule )平均的直徑為1.3~2.7mm,而牛奶約是3~4.5mm,換算成體積,羊奶的脂肪球較牛奶小,較小的羊奶脂肪球,有利於人體中酵素的分解,因此羊奶比牛奶更好消化。 ● 凝乳性質不一樣 羊奶中的蛋白質在胃中所形成的凝乳,其張力(curd tension)較小,故凝乳較細軟且較小,可以讓消化更容易 ● 羊奶中的機能因子-- EGF (上皮細胞生長因子)、SA涎酸、核苷酸等物質 EGF上皮細胞生長因子為一小分子的蛋白質,此物質只存在於羊奶中,牛奶中並無法分析出此物質,SA涎酸為一特殊之寡醣,雖然牛奶中亦可分析出來,但含量卻沒有羊奶高,而核苷酸更是目前市售奶粉所普遍添加的營養素,不同的是羊奶中的核苷酸是天然存在的非添加的。此三種活性物質皆為羊奶中的活性物質,對人體皆有正面之助益。 ● 羊奶及牛奶在泌乳方式上之差異 「乳汁」是由乳腺分泌,其分泌的方式有兩種,「頂泌式」分泌 (Apocrine Secretion)及「局部式」分泌 (Merocrine Secretion),一般而言「頂泌式」的分泌會有細胞釋放在其中,而「局部式」的分泌並不會有細胞釋放在其中,人乳及羊乳是屬於「頂泌式」分泌,而牛是屬於「局部式」分泌,故羊奶中含有較多的機能性營養素-EGF (上皮細胞生長因子)、SA涎酸、核苷酸等物質。 ● 羊奶和牛奶蛋白質組態(Protein Profile)之差異 羊奶和牛奶中酪蛋白的組態是不一樣的,羊奶比牛奶含有較多的 a-2S酪蛋白及較少的 a-1S酪蛋白,有利於讓容易引起身體負擔的β-乳球蛋白(β-lactoglobulin)被分解消化,因此可有效減少身體的負擔。 現代媽媽照顧小孩時最大的問題,多半在於寶寶喝奶時消化吸收不佳,因此常常哭鬧不喝,羊奶雖有助於吸收消化,但要注意的是因為「羊鮮奶」中某些營養素過高或過低,所以對寶寶長期使用而言,可能造成營養不均衡的問題,若家長想讓哺乳中的寶寶嘗試羊奶,還是建議食用經過特別調配的配方羊奶粉,可補強羊鮮奶所缺乏的葉酸和鐵質,調整了羊鮮奶過量的蛋白質和礦物質(鈣、磷、氯、鈉、鉀),較符合寶寶的營養需求。

休假..SPA體驗

2005年04月14日
公開

今天請了休假,和朋友一起先到行天宮去拜拜。然後到榮星花園去拍了幾張美美的照片,接著我們便到今天的主要行程...spa體驗。 老闆娘先講了一些有的沒的...接著便領我們到地下室去先行淋浴,等我們換好浴袍出來後,二位芳療師己在等著我們了,然後我們進入了雙人的vip室去,空氣中迷漫著精油的芳香...讓人精神為之放鬆....躺上按摩的床,臉朝著床上的洞口,先行按摩背部...我們這次所做的名為古式芳香按摩,全身都會按摩到。芳療師先幫我們做乾壓,可以明顯感覺到我們肌肉的僵硬,經過初步的按摩已讓我們的身體放鬆許多,接著便以按摩精油開始深層的按摩,從腳開始一直到全身的筋絡穴道,其中不免有感到疼痛的地方...據她們說是我們有氣血不通所以在某個點上會比較疼痛....但經過舒緩的按摩後真的感到四肢百骸都柔軟放鬆許多...整個療程約 75分鐘...原價要2000元....雖說是有點貴...但偶爾為之應該還可以吧.. 結束後,我們便去喝下午茶,在南京東路的玫瑰夫人...說真的這地方我來這一次就不會想去第二次了...茶是特別...但下午茶餐就很普通,這也就算了一個人還要418元...真是貴...只能說這間店的裝潢很富麗堂皇,若是想去吃氣氛的或許還會滿意...但對我們這些要計較開支的職業婦女來說,就很不值得了...

分享 別在孩子面前失去威信

2005年04月11日
公開
44

你在孩子面前有威信嗎?在現今獨生子女家庭愈來愈多的同時,許多家長已在孩子面前失去了威信,他們普遍感到現在的孩子愈來愈不聽話,愈來愈難管,甚至以為是受到環境的影響。然而,教育專家認為,最主要的原因還是在於家長本身。 ■威信不是威嚴 有些家長誤以為威信就是威嚴,所以經常發脾氣,以為「棒下就會出孝子」,雖然使用暴力的現象還不算太泛濫,但訓斥孩子的現象卻司空見慣。然而粗暴對待孩子不僅不能教育好孩子,還會帶來許多不良後果。首先,幼兒神經系統十分脆弱,粗暴的態度會使孩子精神緊張,有害身心健康。另外,粗暴對待孩子,表面上也許一時能鎮住孩子,但會導致孩子因為害怕暴力而不敢說實話,久而久之養成說謊話、不誠實的惡習。另外,孩子的模仿力很強,以後很有可能也會成為一個愛使用暴力的人。 ■何時樹立威信 根據調查,父母在孩子面前逐漸喪失威信的現象,在小學至國中這一階段較為常見,父母也往往在這個時候才想起要樹立威信,但實際上問題往往出在學齡前。科學研究顯示,孩子在3歲以後就有了自我的意識,開始懂得拒絕,因此如果這時你還是像以前那樣教育孩子,總是滿足孩子的要求,同時又不太注意自己的言行,沒有樹立威信的意識,那麼,日後想要再樹立威信就很困難的,那時你就無法拿捏該如何對待孩子。 ■先信後威 很多父母以為,威信威信,有了威才有信,其實正好相反,要想有威嚴首先要有信用。但是父母常常只會強調「威」,而忽略了「信用」的重要性,以為哄哄小孩很正常,許多調查都顯示,很多家長之所以在孩子面前不太有威信,往往就是因為不守信用。因為威信最終是讓孩子對家長產生一種信任感,這不是靠說教或者是打罵的方式能建立的,父母言而有信才是最重要的。以身作則,說話算數。即要求孩子做到的事,家長首先要以身做則;答應孩子的事,一定不要落空。 ■不利於樹立威信的教育方式 高壓:父母經常發脾氣,使用暴力,嚇倒孩子。 疏遠:父母不接近子女,不與子女溝通,不讓子女了解家長的興趣、愛好。 寵愛:父母對子女姑息遷就,有求必應。 擺架子:父母好為人師,自以為是,驕傲自大。 炫耀:父母總喜歡在孩子面前津津樂道,榮耀家史和自己以往的成就,不向孩提出奮鬥目標。 自以為是:父母認為自己的言行在孩子面前全是正確的,是家庭的法律信條。話一出口,孩子就得絕對服從;即使是說錯了,為了維護自己的尊嚴,也要強迫孩子照辦。 說教:父母總是滔滔不絕說個不停,擺出一副說教者的姿態。 誘惑:父母總是用各種獎賞,抬高自己的地位,用小恩小惠收買孩子心。 ■錦囊妙計 ◆知已知彼 只要多瞭解孩子,抓住孩子內心的想法,就能更容易取得威信。 ◆嚴與愛結合 教育孩子,嚴是必要的,但每次嚴過之後,應該想辦法去安撫他,開導他,使孩子感受到父母是愛他的,而不會對父母產生畏懼、抵抗心理。 ◆以身作則 如果要讓孩子對父母產生威信,首先父母自己要做得好。比如,要糾正孩子亂扔垃圾的壞習慣,你光靠一遍遍地說還不行,還要做給孩子看,孩子看到父母的行為自然會模仿,同時也就比較容易接受父母的要求了。想想,如果父母自己都做不到的事情卻要求孩子去做,孩子怎麼會來聽你的?身教勝於言教,要在孩子面前樹立威信,家長必須以身作則,作出榜樣。 ◆教育一致 父母兩人之間的要求要盡可能統一,而且父母的前後教育都要一致,要善於控制自己的言行,不能一會兒高興起來隨便地逗笑孩子,一會兒心情不好又任意地打罵孩子。 ◆量少而質精 太多的說教只能讓孩子感到厭煩,太多的嘮叨只能讓孩子感到疲倦,同時,孩子會暗暗嘲笑你只有這幾種教育方式,感覺到你的無能和無助,你的威信自然要大大降低。所以要樹立威信,教育時應抓住一些主要的東西一管到底,管得少而精,這樣反而更有效。 ◆民主式管教 盡可能地尊重孩子自己的選擇和嘗試,並給予適當的指導和幫助,不能怕孩子犯錯誤而強制孩子照大人的意願行事。另外,家長還不能太在乎自己的權威和面子。每個人都有可能做錯事,孩子不對時應該批評教育,自己做錯時也要真誠地向孩子道歉,這樣民主、平等地對待孩子,反而會使孩子更加信任你,尊重你,更願意與你交流溝通。 ◆向孩子學習 因為孩子一直在學習,所以他們的想像力非常豐富,但是難免也有我們大人不懂的事,這時,如果父母放下架子問:「這是為什麼?」「這是真的嗎?」「這個問題我不懂,你能告訴我嗎」,這不但不會使你失去威信,反而會提高你在孩子心目中的位置,反之,不懂裝懂或逃避回答則會使你更被動。 ◆家庭和睦 父母之間要互敬互愛,互諒互讓。當發生矛盾或摩擦時,父母雙方要心平氣和地講道理,妥善處理。切不可大吵大鬧,拳腳相向,用粗暴的方式解決矛盾;更不要固執己見,使加深矛盾,導致家庭破裂。這是保持父母在孩子眼裏美好形象和樹立威信的重要因素。 文章由《聰明寶寶雜誌》提供

分享好文章:孩子的規律與生活 (有0-7歲孩子的必看)

2005年04月07日
公開
43

0-7歲孩子的學習是透過身體的模仿, 而非語言的理解,我們可以在孩子很小的時候教他們讀書、寫字,教任何我們想要他們做的事, 因為孩子愛我們,他們會盡最大可能滿足我們的要求,滿足我們要他們做的事, 但這些學習成果都是假象,經不起時間的考驗。 如果讓孩子自由、順性的發展,讓他們做自己,他們就會一直遊戲、遊戲、再遊戲。 孩子從很小的時候,只要有東西,就可以一直玩,我們不需要給孩子精緻的玩具, 越精緻、昂貴的玩具對孩子而言越是沒有用的玩具,因為這一類玩具多有固定的玩法,玩法有限,孩子很快就玩溺了, 接著他們就會開始拆解玩具,拆了之後就裝不回去,然後玩具就壞了。 孩子的意識發展是跟著周圍的環境走的,不管是在室內或室外,不是頭腦或智力來做決定,孩子一入校園, 看到一根棍子便玩起棍子,把棍子當馬騎;接著看到石頭,放下棍子撿起石頭玩,最後也忘了他還在玩棍子……, 所以,一直是環境在引導孩子,環境抓住孩子,環境中有任何東西吸引他們,他們的焦點就跟著轉移。 我們要了解,孩子是透過「做中學」的,他們做任何事會本能地不斷反覆, 例如:小嬰兒要站起來,試了一次又一次,跌倒了再爬起來。孩子的學習,都是透過不斷練習才成功的。 小嬰兒出生時,他們的身體看起來似乎已經發展完整,但事實上仍然有許多未完成的, 孩子的眼睛要到8歲才會發展完成,肝要到12歲才發展完成,其他像腎或許多器官還要更大才會發展完成, 身體發展健康與否就決定在生命的頭7年,所以,在孩子成長的過程中,我們必須幫助孩子有最大發展的可能。 另一方面,如何發展孩子健康的感官也很重要,孩子出生時,感官便向世界開展, 孩子如何經驗這個世界,與他的感官發展有很大的關係。 我們鼓勵父母在家裡可以預備這些玩具給孩子: 1.去樹林、公園或海邊玩時,搜集東西給孩子,例如:石頭、木頭、貝殼等,把這些大自然的素材給孩子,他們就會很自然的去玩。 2.娃娃:不給孩子硬的、塑膠的娃娃,要給孩子柔軟、溫暖、沒有表情的娃娃,沒有表情的娃娃給孩子想像的空間。 3.舊衣服:一些不穿的舊衣服,可以讓孩子拿來玩。 在紐西蘭,有些人家裡很漂亮,有很好的沙發、很漂亮的裝飾、很好的裝璜,還有美麗的房間, 但是這樣就沒有地方給孩子玩,因為要保持美麗。 但是實際上,孩子是需要遊戲的,而且特別需要在大人腳邊玩,不要一直說:「你去,你去房間玩。」 孩子離開大人就不會真正的玩,他們喜歡在大人的身邊遊戲。 我曾經在一個孩子房間裡看到,地毯是一個圖案、床單是一個圖案、窗帘、牆壁各有不同的圖案, 如此一來,我們如何期待孩子可以安定、安靜、和平的睡覺? 台灣是世界上有名的塑膠城市,我們要避免這樣的東西給孩子,免得孩子無法有好的感覺、好的看見, 如果形體是很不自然的,例如:誇張的表情、失真的玩具,孩子吸收到的就是不自然、不細緻的印象。 在紐西蘭,我告訴朋友們,在台灣有些幼稚園裡都是塑膠草皮、塑膠樹、塑膠玩具…,他們都覺得難以置信。   童年很短暫,需要自由的發展,多帶孩子到戶外動一動、跳一跳是好的。 現代孩子多住在高樓,出門就坐車或摩托車,很少有走路的機會,有的話也只有走幾步路, 我每天都走路到學校,走路回家,走路做很多事,透過自己的身體完成很多事情。 在世界各國,今天和過去的經驗很不一樣,我們可以清楚看到20年前、20年後孩子的能力差別非常非常大, 我們要正視這些狀況,才能幫助孩子。我們要讓孩子有光著腳在草地上行走的經驗,感受土地、露水…; 我們要讓孩子有爬樹的經驗,這是與人工的爬梯不同的,因為爬梯有一定的形狀,不是正方形就是長方形,爬樹更具挑戰性,因為每棵樹都不一樣。 我小時候的家,房子外面有圍籬,圍籬頂端尖尖的,我非常喜歡走在圍籬尖端,在上面練習平衡,一直到現在我仍然記得那平衡的感覺。 人要成為一個平衡的人,必須要先得到身體的平衡,如果身體不能平衡,內在其實是很難平衡的。 在台灣,週一至週五大家都很忙,到了週末就想放鬆、休息,所以帶孩子去公園、去露營、接近大自然成為很多人最後才會想做的事。 我要再一次慎重的提醒父母:0-7歲的孩子需要充分的動、爬、跳,如果他們可以充分地動、爬、跳,他們就能更自由的進入語言表達、思想表達。 我們希望孩子可以成為一個成熟且思想自由的人,不是讓孩子坐在電視機前看電視,而是要讓孩子有很多動、爬、跳的機會,更重要的是大人要陪著孩子一起去做,這些生活上的改變是非常值得的! 問題一:老師剛提到孩子會一遍又一遍的要求聽同一個故事,可是我的孩子都對我說:「媽媽,講別的,不要每次都講這個。」她已經4歲了,這是正常的現象嗎? 每個孩子都不一樣,有的孩子要更多一點,有的要更少一點。我曾經跟一位家長做入學前的面談,我告訴家長,學校裡同一個故事要重覆聽三週,這個媽媽說:「不行,我的孩子一個晚上就要聽6個故事了。」 最後,這個媽媽讓孩子來上學了。一年結束後,媽媽告訴我:「我們現在一個晚上只要一個故事就夠了。」我們可以看到孩子已進入學校的節奏裡。 重覆說同一個故事是要讓孩子可以消化,真正吸收整個故事,當然有些孩子會更快消化,所以,不需要將這件事情看得那麼嚴重。 問題二:如果已經講完一個故事,孩子又要求另一個故事,是否要迎合孩子呢?     一個晚上給孩子一個故事是很好的原則。常常孩子要求一個又一個故事是因為還不想睡,想引起大人的注意,父母這時候只需要給孩子溫暖的擁抱,告訴孩子夢裡的小天使已經在等他,也可以和孩子一起期待明天的故事。 問題三:我的孩子現年4歲,另外我還有一個小嬰兒,可是4歲的孩子表現出急欲認知的渴望, 例如:看到桌上的醬油瓶,就會指著字問我:「媽媽,這是不是醬油?」以前有給孩子學英文,可是現在沒有了,畫畫時,她會在房子上畫門牌,寫號碼,也會寫英文,孩子有強烈的認知欲望,我該如何面對較恰當? 從典型的情況來看,老大出生時,只有一個孩子,所以,整個世界就是天堂, 因為父母都愛他,所有的注意力都在他身上,當老二出生時,不管父母如何照顧老大,老大仍會覺得被推出天堂,所以,不管老大做的任何事無非只是想引起父母的注意,要父母關心。 每個孩子都需要特別的時間單獨和大人在一起,也許是父母,也許是祖父母,如此他才會感受到大人是和他在一起的,如果有2∼3個孩子一起和 大人花長時間在一起,孩子仍然不會感受到父母是和他在一起的。不僅人智學如此討論,心理學亦如此, 所以,「品質時間」很重要,並不是要很長的時間,重要的是要花時間跟孩子在一起,一天10分鐘就夠了,這段時間裡,是一對一,不受任何干擾的,即使是電話鈴響,當然,我們也不能告訴孩子:「現在就是你的品質時間。」 一個孩子很容易,也不急,如果有二、三個孩子時就不是那麼容易了,因為每個孩子都需要有單獨和父母在一起的時間,但是夫妻只有二個。 比較容易的方式是孩子睡覺時間不同,小的孩子比較早睡,大一點的孩子比較晚睡,然後一個一個輪流陪伴,但是,說易行難。或者有些孩子早起,那父母就早起,總之,找出一週的時間表,努力從中找出10分鐘給孩子。 品質時間要每天規律,不要有時早上,有時晚上;也不要今天十點,明天八點,如此沒有規律,孩子會不知道他可以做什麼。 規律生活的建立也需要一段時間,剛開始品質時間時,孩子會很興奮,他可能會叫、會鬧,主要想引起父母的注意。慢慢的孩子的身體就會感受到這個規律,知道這個時間可以和爸爸媽媽在一起,然後,不好的行為、吵鬧就會消失。 知易行難,說起來容易做起來難,有些父母一開始很熱,我們都可以看到孩子很快樂,可是有時我們的生活很容易受到影響,例如:去爺爺奶奶家或是某人生病,然後就忘了品質時間,最後就漸漸不做了,等到孩子為了引起父母的注意又變得攻擊,問題又出現時,才又想起品質時間。不過,只要再重新開始做就好了,但是一定要去做,特別是有好幾個孩子的家庭更需要。 我有一些經驗,在有好多個孩子的家庭裡,常常中間的孩子最容易被忽略,大的孩子會被要求去做一些事情,而小的孩子因為還小也會倍受重視,除非中間的孩子偶爾也能做做壞事或大叫一下,否則很容易受到忽略,特別是安靜的中間孩子最需要品質時間。 品質時間要做什麼隨孩子的需求而定,也許一個孩子想要父母為他讀故事;另一個孩子想要父母陪他玩玩具;另一個孩子只想和父母說說話,享受和父母在一起的時間…。 我有一個孫女,每天,我都和她一起洗澡,我孫女就會在這時候玩玩她的小鴨鴨,這段時間就是我和孫女的品質時間。品質時間重要的不是時間的長短,而是孩子跟父母在一起的感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