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acebook pixel code

水晶靈

他的寶貝

日期

#Tag

小人國一日遊

2006年08月26日
公開
40

"說了許久要帶琳琳去小人國玩,終於在今天成行了。和大嫂他們約了10:00在大門口集合,在前去路途上發現還真是車多人多或許是暑假快結束了吧,許多家長都把握最後假期到此一遊。當然門票的特惠也將在九月三日結束這也是吸引許多人來此的原因。 小人國最有名的就是那些細心打造的世界各國著名景觀模型,然這些模型我想只對那些比較懂事的小朋友或成人在觀賞時會比較有感覺,對琳琳而言就只是一些像玩具一樣的東西。 裡面所有的遊樂設施都充滿了人潮,每想玩一樣都必須排隊20分鐘以上,但沒辦法小朋友來這就是要玩這些,所以可以看到許多孝子孝女的爸爸媽媽在幫著小朋友排隊或一起陪著排隊。琳琳呢,我則是要求她要一起排隊,這樣也可以順便培養一下她的耐心及排隊等候的生活禮儀,但人潮真的很多,也不太可能每一樣都花很長的時間去那排隊,所以就只好挑選琳琳比較沒玩過的玩囉,我想裡面對琳琳而言最為刺激的應該就是一個名為「跳星星」的專為小朋友設計的「大怒神」 這個下降的幅度較低速度也慢,但對小小孩而言算是刺激了。 婆婆有跟著我們一起去玩,不過感覺她好像只是陪著來然後順便來幫忙拿東西而已看不出她對這裡是否覺的好玩,或許她是覺的這沒什麼吧,不過這是各人感覺了,有人覺的好玩,有人覺的無聊,無法勉強。 好險今天的天氣並不炎熱,至少在遊玩時舒服點,就這樣邊玩邊看景點直到下午近五點才離開,也是累人的一天拉。

感覺統合vs皮紋檢測

2006年07月01日
公開
37

帶琳琳到優兒去做感覺統合及皮紋檢測的活動,這項都是針對幼兒的一些先天行為來做一些評量。皮紋檢測部份今天只有採集指紋,所以今天先做了感覺統合的評量,這個評量在琳琳約二歲多時也做過一次,這次在做差異並不大。根據評量老師所做一連串的活動→琳琳呢是屬於觸覺敏感的小孩(請看轉貼文章)老師說要幫琳琳多做一些重力的按摩及一些加強的活動可做改善。 我想琳琳可能真是屬於觸覺敏感的小孩,雖然其特質並沒嚴重到要治療的地步,不過她的某些行為還真的和觸覺敏感所描述的一樣,比如聽覺防禦,這個琳琳有時真的不喜歡某些較刺激性的聲音,甚至會故意把聲音完成關掉,或是不喜歡那種感覺起來粗糙不平的東西,我想這算是每個小孩不同的特質吧,目前知道琳琳有這方面的情形,雖然不用太過庸人自擾,但注意一下也是有其必要的吧 談觸覺與觸覺防禦   不要碰我!   作者:周燕貞 觸覺是個體形成過程中第一個有功能的系統,當寶寶還在媽媽肚子裡的時候,這樣的功能就已經具備了。也就因為這樣,我們可以發現,如果我們摸媽媽的肚子時胎兒正好醒著,這時候寶寶可能就開始去踢了。 在嬰兒出生後的第一年,由於語言、動作技巧、認知發展等與外界互動管道尚未成熟,所以主要是靠觸覺來探索這個世界的。嬰兒會藉著觸覺來安定情緒及幫忙自己進入夢鄉,也會透過口腔內豐富的觸覺細胞來認識自己的身體形象與外界環境。 觸覺與情緒 過去許多學者,為了探究觸覺與情緒發展的關係而進行研究;這其中,要屬哈洛(HorLow)博士的實驗最讓人印象深刻了。在1959年,哈洛(HorLow)博士利用與人類接近的哺乳類──猴子做實驗。他將出生6-12小時的小猴子與母猴分開後,同時提供小猴子兩隻「代理母猴」:一隻是由鐵絲做的,且身上有奶瓶可哺乳;另一隻是絨布做的,卻沒有餵食功能。 研究結果發現:當小猴子肚子餓的時候,會去找「鐵絲媽媽」,但是只要肚子不餓,多半會挨在「絨布媽媽」的懷抱裡;而當環境有些風吹草動,小猴子一緊張,就立刻跑到「絨布媽媽」懷裡躲起來。在這個實驗裡,證明了嬰兒時期親密的接觸的重要性,甚至可能比營養來得重要。 如果讓小猴子單獨和「鐵絲媽媽」或「絨布媽媽」生活,則發現與「絨布媽媽」生活的小猴子較有安全感,能較主動去探索環境,也比較不會依戀媽媽;而跟「鐵絲媽媽」生活,因為挨起來並不舒服,無法滿足小猴子的心理需求,而使小猴子在情緒上,明顯出現暴力、不安、易怒的行為。所以在某些傳統的觀念裡,認為如果孩子一哭就去抱他,會養成孩子容易依賴的壞習慣,這種說法其實並不盡然。 觸覺的反應與問題觸覺反應 觸覺的接受器位於皮膚,當有刺激發生時,身體即會透過接收器的神經末稍產生局部電位,局部電位再引起局部電流,然後形成動作電位,傳到中樞神經系統,最後由大腦皮質做出適當的解釋。正是因為這些解釋,使得人體對不同的刺激產生不同的反應。人體對觸覺刺激的反應,可以分為保護性及區辨性兩種反應,而兩者的反應必須取得平衡,才能使觸覺系統發揮最佳功能。 1.保護性反應(protective system) 大腦在自然界億萬年的演進過程中,學會了在面臨危險時,形成一套神經反應的方式:先引發注意力集中,並準備迎戰或逃離。這是單純的保護自己免受傷害的自然反應。 2.區辨性的反應(discriminative system) 協助身體判斷哪裡正在被碰觸,並立刻覺知所碰觸的物體、形狀、質地、溫度……等訊息,使個體能夠安靜下來,進而能夠瞭解觸覺刺激的意義何在。這是大腦進行的精密觸覺辨識反應。 觸覺問題的影響 當一個人的觸覺系統產生問題時,經常會連帶影響身體其他部位的功能表現。包括有: 1.精細動作問題:影響進食、穿衣、寫字……等精細動作的功能。 2.構音問題:由於臉、口腔的觸覺接收器無法接收到正確的訊息而造成構音的問題。 3.影響視知覺及認知的發展:由於嬰兒時期主要是以二度空間來視物,並透過觸覺的探索(例如:用手、嘴巴,甚至身體任何一部份來感覺身體),而逐漸發展出三度空間的概念,因此嬰兒的觸覺問題將影響其視知覺及認知發展。 4.聽覺防禦:耳朵的觸覺即“聲音”,故“聽覺防禦”指的即是對於無害的聲音過度反應,或過度地偏好特定的聲音。 5.自我刺激�傷害:個體可能會以自我刺激或自我傷害的方式來企圖安定神經系統,使其“感覺能好一點”。 6.觸覺防禦:對於無害的觸覺刺激過度反應,產生觸覺防禦的問題。 7.對情緒及心理社會化發展的影響:嬰兒出生後,觸覺刺激是其情緒穩定最主要的來源之一。母親與嬰兒之間的接觸,除了刺激大腦發展外,還成為嬰兒發展人際關係的第一步。 什麼是觸覺防禦? 觸覺防禦是指對於無害的觸覺刺激有嫌惡或避免的行為。對於有觸覺防禦的孩子來說,即使只是手臂上的碰觸也可能對其產生很大的威脅,就像沒被馴服的動物稍微被碰一下的反應一樣。這些孩子在臨床上常表現出下列的行為特徵。 一、逃避觸摸:

破解幼稚園老師的魔法~轉貼

2006年05月24日
公開
49

你有沒有發現孩子在幼稚園和在家簡直判若兩人?在幼稚園裏,他大方、得體、講衛生、懂得尊重小朋友,但是一旦回到家裏,他又變成了登基三年的小皇帝,太獨、太懶、太沒耐性、太不聽話。幼稚園老師究竟有什麽魔法?她們遇到我們經常遇到的教育難題時會怎麽處理呢?   很多家長都覺得孩子是天生的兩面派:他們在幼稚園的時候就能做到物歸原處、輪流 玩玩具或者排隊領蘋果,但是在家卻是東西四處亂扔、玩具不許別人碰、連一秒鐘的耐性都沒有……   其實,換個角度來看,如果我們把孩子在家的行爲當作前提,把他在幼稚園的表現看成轉變的話,我們就可以欣慰地告訴自己:“我的孩子已經進步很多了!”“他能夠和小朋友合作了。”“看來他完全能夠很好地適應家以外的環境和生活。”當然,欣慰過後我們還是要想辦法,讓我們的“1/2好寶寶”成長爲“全天候好寶寶”。   那麽,孩子們爲什麽在幼稚園那麽懂事?是迫于老師的威嚴,還是這些接觸過無數小搗蛋鬼的老師,確實有自己的獨到之處呢?今天,我們就來看看那些在家裏經常遇到的頭疼事,在幼稚園老師那裏會怎麽解決吧。希望她們的經驗可以幫助你培養出一個“家庭裝好寶寶”。   頭疼問題1 只要有小朋友碰我兒子的玩具,他就會大發脾氣。   老師的魔法   ●允許他藏起最喜歡的那一個。當孩子們發現自己不能控制局勢的時候,他們往往會採取極端行爲。所以我們應該爲他保留最後一塊領地,使他有必要的安全感。比如,在小朋友到來之前,我們完全可以讓孩子選擇幾件他最喜歡的玩具藏起來不讓別人見到。這樣,就讓他有了些許控制權,以至於他可以在自己能夠接受的範圍內跟小朋友分享玩具。   ●示範給他一個姿態。當我的班上有兩個孩子因爲一件玩具起爭執的時候,我都會告訴他們說:“事實上,這是我的玩具,我讓你們一起玩是因爲我喜歡這樣,看到你們能夠一起玩兒我很高興。”所以,如果是媽媽的話,可以在買回家的玩具裏面爲自己留下幾個,並且告訴孩子:“這個是媽媽的遙控汽車。”然後,當有小夥伴來玩的時候,你就可以把“你的”這輛車給他們,並且告訴自己的孩子,你看到他們玩你的玩具時,心裏有多麽高興。   ●編織一個關於分享的故事。不要小看故事的影響力,想一想我們至今還記得的《小紅帽》《木偶奇遇記》《狼來了》和《等明天》,你就會感受到童話的巨大威力。所以,你可以利用玩耍的時間給孩子編織一些關於“分享”和“朋友”的小故事。比如,你可以利用畫有小人的圖書、兩個布娃娃或者是天線寶寶的玩偶—如果你的孩子是天線寶寶的超級Fans,這一招就更靈了。你給他看當娃娃甲不給娃娃乙玩玩具時,娃娃乙很難過,但是當娃娃甲和娃娃乙一起玩,或者兩個娃娃交換玩具的時候,大家都很開心。日子久了,“大家一起玩更開心”的觀念就會潛移默化地影響他了。   頭疼問題2 我女兒在看書的時候總是不能長時間集中注意力。   老師的魔法   ●選對時間很重要。孩子情緒的好壞對於她的注意力影響很大,所以應該選擇在她心緒最平靜時進行閱讀,比如午睡起來以後或者晚上臨睡前。如果你剛把她從幼稚園接回家就希望她能夠安安靜靜看一本書,以便爲你爭取出準備晚餐的時間的話,那是肯定不可能的。   ●使閱讀變得有趣。就像我們喜歡看真實生動的電視劇一樣,孩子們也喜歡那些真實可感的故事。所以如果你僅僅是讓她自己坐在那裏看書的話,她肯定會覺得乏味。而如果你能夠記住故事情節,然後通過你們之間的語言把它講述出來,或者是通過捏著鼻子學小女孩、啞著嗓子裝老奶奶的技巧,都可以讓孩子覺得這是很有趣的事情。   ●選擇適合她的讀物。不要照搬那些網上搜索到的書單,你應該爲孩子篩選出真正適合她的一部分。好的兒童讀物的基本要求是,配圖精美、色彩明快、內容有趣,在此基礎上,你可以根據自己孩子的實際愛好和認知水平,給她提供那些對她來說既不會太艱深也不會太幼稚的讀物。   頭疼問題3 我的孩子永遠是“我現在就要……”怎麽能讓他更有耐心?   老師的魔法   ●轉移孩子的注意力。這個辦法適合兩三歲的孩子,因爲在這個年齡段裏,他們的注意力範圍是有限的,這一點可以爲我們所利用。一個兩歲的孩子往往覺得自己要求的事情必須現在就去做,但是當你給他一個玩具、一塊餅乾或者唱一首他最喜歡的歌時,他就會把剛才刻不容緩的要求抛到九霄雲外。   ●幫助孩子感知時間。如果孩子到了三四歲,你就不可能輕易讓他忘記自己的要求了,你可以嘗試幫助他建立時間長度的概念。當你跟他說:“我們一個小時以後才能去公園”時,他並不能感知到底是多長時間,你可以把這段時間分解成幾個連續的段落:“洗衣機10分鐘以後才會停,媽媽需要再拿出10分鐘來晾衣服。然後我們用5分鐘走到車站,坐30分鐘的車就可以到公園了。”這樣他就會知道接下來的時間裏有多少事情需要做,他也就知道自己的期待什麽時候能得到滿足。你還可以通過畫條狀時間表的方式,讓他直觀地看到每件事情的時間長度。   ●幫助他打發等待時間。“等待”對孩子來說是個非常重要的概念,應該讓他明白,不是他的每個要求都可以馬上如願。你要不停地強化:“對不起,寶寶,你必須等到明天才能去迪斯尼。”他就會慢慢接受這個事實。而當孩子等待的時刻終於到來的時候,你不要忘記誇讚他:“你耐心地等了這麽長時間,真棒!”   頭疼問題4 當我們說“該吃飯了,等會兒再玩兒”時,女兒總是大發脾氣。   老師的魔法:   ●要適當進行警告。由於學齡前的兒童時間觀念不強,所以需要我們在他們的小腦袋瓜裏放個計時器之類的東西。比如通過做一些遊戲:你和女兒一起在紙板上畫出連續的數位標記,然後告訴她這是吃飯時間的倒計時:“媽媽每分鐘指一個數位,等數位到零的時候,就該做什麽了?”“該吃飯了!”她接下茬的時候,就是感興趣的時候。   ●來點兒競爭。小孩子的好勝心都很強,他們喜歡參加並且贏得比賽,那麽爲我們就不妨來個將計就計,不時地給他們製造一些競爭氣氛。比如跟他說:“來,我數20下,看你能不能在我數完之前把玩具全部放到箱子裏,然後去衛生間洗乾淨小手到飯桌邊坐好。”   ●搞搞新花樣兒。很多時候,我們可以把生活變得多姿多彩,孩子也就樂在其中了。比如說,孩子不想關掉電視去洗澡,你可以引誘他說:“你能學大花貓的樣子爬到浴室麽?”或者“讓我們像青蛙一樣跳過去好不好?”最好每次都來點兒新鮮的,比如學大象、學鴨子,學小狗。   頭疼問題5 我的女兒在公共場合太黏人。   老師的魔法   ●笨鳥先飛。當幼稚園組織集體活動的時候,我們都會建議那些有害羞寶寶的家庭最好比別的家庭提前一些到達,這樣可以讓孩子有充裕的時間適應陌生環境。在熙熙攘攘的人群到來之前,孩子很可能已經找到了自己的小夥伴,不會再同時遭遇“人生”與“地不熟”的困境了。這一招同樣可以用在孩子參加其他社會活動的時候。   ●讓他集中注意力在某件事情上。你的孩子可能從下車開始就抱住你的腿不放,不要急著甩開他。你領他到他最喜歡的活動區域,然後你自己也參與進去,因爲當他看到你和他在一起的時候,他才可以安心地投入到玩耍當中。當你發現他已經和小朋友們打成一片之後,你再悄悄地退出。   ●不要強迫他。尊重孩子的情感和個性,如果強迫他投入到使他感到恐懼的環境中,只能愈發加重他的膽怯。所以,如果你觀察發現孩子確實是那種可以從旁觀當中獲得樂趣的人,那麽就讓他保持這種狀態吧。我們希望他和大家一起玩,也是爲了讓他快樂。   頭疼問題6 我讓孩子收拾好玩具和衣服的時候,他總是說:“我不會!”   老師的魔法   ●爲孩子創造便利環境。幼稚園專門訂做的那種兒童型的座椅、衣架和衣櫃會讓孩子感覺更自如,這是孩子在幼稚園比較勤快的原因之一。所以在家裏最好也能創造一個便於孩子使用的操作環境,比如把他的衣服放在衣櫃最下面的兩個抽屜,在衣帽架下方爲孩子釘一個很容易就能夠到的挂衣鈎,同時最好給他的夾克縫製一個比較大孔的扣袢。   ●讓收拾變得很有趣。我們並不是真的希望孩子能夠把家裏收拾乾淨,只是希望讓他從小養成好習慣,所以不妨把收拾房間當成一次遊戲。用不著昂貴的收納箱,完全可以用那些孩子喝空的奶粉桶當作容器,分別盛放他的小汽車、拼圖、卡片、膠泥,並且讓他爲每個桶畫一個小圖當作標誌。讓他把收拾玩具當作玩耍,他就很樂於參與了。   ●你收拾屋子的時候請哼著小曲。你應該讓孩子看到做家務是一件輕鬆快樂的事情,吹著口哨或者哼著小曲都可以,只要不是愁眉苦臉。   ●激勵措施。畫一個彩色的任務表,裏面填上他每天應該完成的任務,每當他完成一項就在上面粘一個卡通不乾膠貼畫。小孩子都是爭強好勝的完美主義者,他們會爲了爭取五彩斑斕而努力工作的。 PS:小豬豬媽提供~~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