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acebook pixel code
號外!BabyRun運動會!比賽場次已公布,快來查看寶貝的比賽場次吧!

Blue-field

他的寶貝

日期

#Tag

無限的你

2007年09月03日
公開
27

吳田玉博士對工研院菁英團演講文 美西玉山科技協會通訊第194期/ 2006年1月號 http://www.montejade.org/?page=Momthly_Meetings 吳田玉博士對工研院菁英團演講文本會理事吳田玉博士,是臺灣著名封裝公司日月光公司的美國及歐洲總裁,2005 年底剛被發表為日月光公司營運長。他於十二月九日受邀對來訪矽谷的工研院菁英團演講「無限的你」,言談輕鬆幽默,帶動全場陣陣笑聲,內容精彩,相當具啟發與鼓舞性,令每一位聆聽的人都印象深刻。本會特整理該演講成文,以分享讀者。──編者 「大家是臺灣科技研究界的菁英,」吳田玉的第一句話就帶起菁英團員們一陣快樂的笑聲,「你們不要笑,菁英的定義不就是你比其他人懂的多一些嗎?」從事研究多年出身的吳田玉博士在一個半小時的演講中,以自身為例子,語重心長的鼓勵在座的研究界青年菁英要好好發揮自己才華,點燃心中那把火,發揮無限量的自己。 (演講前言) 日月光集團今年的營業額是27億美金,有三個事業群,封裝、測試和材料。日月光從高雄起家,逐漸擴展至中壢、韓國、馬來西亞、新加坡、北美、日本,也在大陸積極佈局,目前有五千名員工在上海,如果政府可以在2006年核准在大陸做 substrate,則公司會有另一番新的佈局。目前,日月光集團在全球有三萬六千位員工。 我是台大畢業,在陸戰隊服役兩年後,留學美國在賓州大學念碩、博士,教了一年書,於1989年加入IBM 研發中心,待了六年,寫了二十多篇報告,有十二個專利。忽然覺得做研究沒意思,人生乏味,我想這樣的日子下去,再二十年,再寫三十個專利,五十篇報告,對人生有何意義與貢獻?我就去找老闆談我的人生規劃。 老闆問我:「你知道你想做什麼?」我說我不知道。「為何你不想做現在的事?」他問。他要我回去想兩星期。兩週後,我再去看他,我告訴他我做研發、寫專利,雖然寫的很好,但並不快樂,也許這個世界上有更吸引我的東西,我必須走出目前的框框。去那裡?我不知道,但東西南北都好。 老闆派我去做生產,我就到製造部門做了二年,啟發很大,在英國一年,在義大利一年。以前做研發,覺得我是世界上最聰明的人,一台電腦、一支鉛筆、一張紙,可以做出許多東西,在我看來在工廠生產的人都是當年數學沒學好的人。但我真的到工廠做生產,才發現自己是手無縛雞之力。一個生產線機器壞了,我還要看操作手冊,要調溫度、調距離的,我一個星期修不好,但一個技工來,二分鐘就調好了。在生產部門,廿四小時隨時有電話召喚,壓力很大,生產一個產品,萬一機器中途停機造成斷線怎麼辦? 在生產部門這兩年,我學了兩件事。第一就是人不分高低貴賤,你數學好、你物理好,不代表你過人一等,以前研發的東西,無法進行實際生產,在實驗室、在紙上做的很漂亮,但卻無法賣。我忽然發現自己數學、物理再好,從小父母師長再稱讚都沒用了。我學的第二件事就是實際的世界與自己的認知有所差距。以前以為英國人道貌岸然,但我實際接觸發現並非如此,人就是人,英國人不是中國人,但英國人也決不是我們在小說中、教科書、義和團事件所認知的英國人。義大利人不是英國人,也不是中國人,他們熱情洋溢,生活中所喜好的與英國人、與中國人並不一樣。例如同一句「請」字,三國的人聽到的確是不一樣的意思。 二年在歐洲的生活使我感到世界之大,必須走出去,否則自己的知識領域與生活經驗是脫節的,我們沒能把真正的生命活出來。二年之後,我再去找老闆說這兩年我很投入、很喜歡這工作,但這工作不適合我,壓力太大。既然東邊去過了,我就向西走,老闆就送我去亞洲當銷售。我飛到台灣,臺灣的老闆問我「你會不會喝酒?」我說我不會,而且會昏倒。「你會不會打高爾夫球?」我說不會,沒打過。「你會不會卡拉OK?」我說不會。他說:「那你為何來亞洲做銷售工作?」我說我有研發經驗、有生產經驗,有對人的敏感,我知美國人如何想,也部份知道歐洲人如何想?也許與一般銷售人員不一樣。這位臺灣老闆就試用我。 我在 IBM亞太地區做了四年的銷售工作,我所屬之部門從 7個人變成49個人。四年之中,營業額從330Million到1Billion,有三倍的成長。四十歲那年,我人在新加坡住著大房子,有司機、有傭人、有游泳池,薪水兩倍,又有生活加給,認為錢不是一回事,我又不快樂了,決定又要換工作。這樣一個表現傑出又忠誠,而且待遇優厚的人,IBM 問我為何要離開? 當時日月光亞太區的營業額是十億美金, IBM有八百八十億美金,我自己的事業群有七十億。日月光要我做行銷 (Marketing),只有我一個人。我認為在美國公司做事有「玻璃天花板」,不論如何努力,總覺不太對。結果,我在2000年毅然離開IBM,到了日月光擔任銷售副總裁。 無限的你 (The Unlimited You) 今日我們來討論三件事: Who are you? The Unlimited You, Food for Thought Who are you? 你是誰?當我們去任何一個會議時,人家會問你是誰?要你自我介紹。一般人往往交換名片,其實這個名片介紹你的只是一個 job,並不是你,但因只有兩秒鐘介紹也只好如此,沒關係,但三十分鐘後,人家記得你什麼呢?所以你腦中必須要有一個故事來介紹你自己,這是要點,要讓別人對你印象深刻。 你知道你是誰嗎?以我為例,我今年48歲,小學時,爸爸要我這樣介紹自己,我是吳田玉,將來要進大同中學、建中、臺大,要留學拿博士。30歲時,我拿了博士,有一天我問自己拿博士幹什麼?有何意義?後來我在 IBM工作,我有很多專利,我年年得獎,但我問自己我為何要做專利?到新加坡後,賺了一筆錢,我又在問我自己是誰?今天在日月光,我還在問自己這個問題。「這個工作真的是我喜歡的嗎?」要探討這個問題,解決了後,接下來的問題就不是那麼大。 The Unlimited You 臺灣教育是個極端矛盾的教育,我母親每天與人介紹她兒子多聰明、她女兒多漂亮,但當我拿個99分回去,我媽就打我;我說我考第一名,我媽說他不管我第一名、第二名,但就是打我99分。我媽在同事面前就說:「我兒子很笨」,可是我不在時,她就說她兒子多聰明。臺灣的父母如此、老師如此、長官也如此,在背後稱讚,但不在當面稱讚。很少有人在會議中誠心稱讚對方,說「你的確比我高明」,對同事、對屬下、對老闆都要常當面的稱讚。你說:我太太只會生小孩,其他都不會,你的婚姻能存在多久? 我們從小所受的教育是很受限制的,我小學六年級騎腳踏車去遠足,我媽不讓我去,她說萬一我發生什麼事,她怎麼活?這話你一定聽的很多,父母說、妻子也說。臺灣的教育是:你這個不能做,那個不能做,因為你還沒長大、你還沒成熟、你會被騙。但在美國的教育就是將小孩放出去,像野狗一樣,可是能活著回來的就很厲害。所以在臺灣兩個極端式的教育就把我們局限在框框裡。今天我要跟你們說的是「你們不是研發的人,你一定要從研發為基礎走出你的路,因為你是無限的你,你不是只有研發的你。」 Food for Thought 我常看書及節錄一些東西,看看前人講的話常給我一些啟迪。以前看孟子「吾日三省吾身」,我不明白,現在我天天做這件事。我每天待人接物,常反省自己是否講錯話?做錯事?這些錯有些很微小,不仔細想就不知道。舉例來說,你有沒有發現你對某些人喜歡,對某些人不喜歡,你喜歡某些餐廳(也許那餐廳又貴又遠)、你不喜歡某些餐廳(縱然那餐聽又便宜又好吃)。因為,當你與那人接觸時,已經在所做的事情之前預先加了正號或是負號。各位都有交女朋友的經驗,有些女孩子又漂亮,家中又有錢,又有修養,皮膚又白,但你就是不喜歡她,或她就是不喜歡你。有時那個男孩又矮又胖又醜,太太卻很漂亮,為什麼?因為這個女孩子或男孩子在那個關鍵時刻,做了一件對的事,於是在所有的事情前面被加了正號或是負號。所以,「我如何待人接物,讓我所有以後的事情都加上正號?」 一個最淺顯的例子,你看見一個女孩,「喂,妳好像胖了?」那妳以後都是負號了,這是很簡單的道理。有人無法見到別人的好,例如孔雀開屏時,你要因為美麗而多稱讚,不要跑到後面去說:「屁股上沒毛」。一個工程師花了三年做了一個研究報告,你跑去說那個數字不對、那個符號不對。人家在向你陳述一件事情時,你不要在雞蛋裡挑骨頭,不要見樹不見林,不要做一些事在所有的事情上面加一個負號。所以要常常反省自己。 Who are you? ■ You only have two things: Talents and Time ■ Most of us know what we are not good at; Only few of us know what we are good at ■ Explore your talents 4 ■ Leverage All of your talents ■ Be focus 你只有兩件事,時間與 Talents。時間是個不定數,也可以說是定數。人能活多久自己不知道,但 Talents,父母生下你,IQ已定,但IQ可以改進,IQ可以隨著教育而增加,而唸書又是用時間來換取的,金錢、愛情、家庭與事業都是用時間來換取的,所以,你的 Talents無法改變,但卻可以增進;時間的長短你無法改變,但你能改變的是時間的利用。今天這一個半鐘頭的演講,我可以講風花雪月,我也可以講心中的話,我可以這麼用,也可以那麼用。 我們中間大部份的人知道自己的缺點,知道自己這個不能做、那個不能做,對於自己的優點卻知之甚少。你知道自己多少呢?要把你的優點顯示出來。有一本書上說,人有十三個 Talents,運動、語言、藝術細胞、購物、IQ、品味..等都是。我第一次看這本書很震驚,才知 Mobility 也是Talent。我從臺灣來美,兩個箱子,這是一個mobility,我能來美國,又去英國、義大利、新加坡,現在在加州,並非很多人能這樣,這需要身體要好、家庭要支援、環境要許可。今天有兩個人,智、賢程度都一樣,『現在要你去美國, 誰可以立刻走? 』這就是mobility。Talents 並非與生俱來,乃是leverage了所有身邊的人、事、物的關係而來。 大家看看自己有那些 Talents?希望你能全力使用上,例如三人賽車,一個人的車有四個引擎,全開,一個人的車有八個引擎,只開了三個,一個人的車有十二個引擎,只有開兩個引擎,誰贏?你的十二個引擎,你開了幾個? 「要專心」(Be Focus),基本上 Focus與 Mobility、Talent 並不相違背。我媽從小就告訴我「唸書要專心」,臺灣的教育也是如此,要我們做事「專心」,但「專心」與人生的選擇有關係嗎?選擇做這個,我專心做這個,但難道我要一輩子做這件事嗎?我的才華就是一輩子在這裡做研究嗎?我的 Talents,我旁邊同事的 Talents,能合起來多開幾個引擎,或我一個人獨力完成? 管理階層就是有辦法使別人願意一同來幫你完成一件大事?人家為何來聽你的?管理幾個人與管理幾萬人的道理是一樣的,就在於你的領導風格。臺灣許多主管一直是「為何你這麼笨, 我這麼聰明」,這樣就永遠無法用人,應該反過來,「為何我這麼笨,你這麼聰明?」你愈推崇別人,別人會從心裡尊崇你。對太太也是如此。這其中的道理自己去想。 Explore the Unlimited You ■Collecting marbles  --In every job, there is a marble  --Dedication makes marbles brighter  --Count your marbles  --Paint YOUR picture with ALL YOUR marbles ■Define your job  --Job should utilize all your marbles  --Job should give you more marbles 5 ■Make friends,a lot of friends  --Be wise sometimes, be foolish sometimes  --Show your strength, your weakness too 小時候聽一個故事,有一個撿石頭的女孩,要挑大石頭,挑來挑去,挑到一個小石頭。我今天要講不一樣的角度,任何一個工作,就如一個彈珠,你花的功夫愈多,愈專心,撿到的彈珠就愈大。但這只是一個顏色,紅的就是紅的,黃的就是黃的。若能想法與別人合作,這又是一個顏色的彈珠,你若能出國或是跨部會,這又是一個不一樣顏色的彈珠。二十年以後,你的口袋有很多彈珠,有幾件事情你要做,第一件事就是你要常去算你口袋中有多少彈珠?一般人是彈珠拿到了以後,放入櫃中不去看,再找尋新的彈珠。尤其我們學工程師出身的人有很多人常喜歡挑戰自己的短處,而不去加強自己的長處。譬如說你炒菜炒得很好,我已會了,卻去學高爾夫球,會了又學其他的,我說要常常溫故而知新,把炒菜炒的更好,把高爾夫打的更好,然後把這些加在一起,創造我今天的Job。 一次在繪畫之訓練課,有一個人只有紅色,他畫了一匹馬,好像徐悲鴻的馬一樣漂亮,還有一個人不太會畫,但他有三種顏色,畫出來也是不錯,我的意思是說,你不需要是全世界最聰明的人,可是當你有很多彈珠,並且知道會利用這些彈珠,你就能成就不一樣的事情。三種顏色、六種顏色、十種顏色畫出來的畫與兩種顏色畫出來的畫是不一樣的。 我在讀台大的時候,也在做家教,一個月三千元,很不錯,一個星期教兩場,一場四個鐘頭。有一天突發其想,想看看有沒有別的方式去賺錢,就跑去公館賣黑棗,當時大陸棗禁止進口,我們就拿到了賣韓國棗的許可,到迪化街賣,那時兩個晚上就賣三千元。而我隔壁攤位老闆,沒讀過書,生意好的一塌糊塗。但當時同學都在當家教,擺地攤的有幾人?我當時的情況是不可能去做生意的,但這幾個做生意的經驗印象很深,也許當時我就喜歡做生意了,我與來買東西的太太小姐打成一片,覺得很好玩。 我走了那一大段路,學士、碩士、博士、教授、研發,最後還是來做生意了。你們到了這個年紀了,初中、高中、大學、研究所下來,多多少少已經知道自己喜歡做什麼了。但你有沒有能夠把自己真正喜歡的發揮出來?因為你的父母、妻子、長官、同事、指導教授告訴你怎麼走。各位立志做研發,我恭喜你,但若心中有不一樣的火就要讓它燃燒起來。你們是臺灣工研院研究的骨幹,若只能墨守成規,臺灣沒希望,我希望你們要變成領導,格局要大,什麼事也能做,什麼事也敢想,臺灣教育出來的人太守本份,對自己本份,對事業本份,對公司本份,那這個國家就很本份,我們不是要守本份的人,我們要的是做大事的人。 廣結善緣,多去瞭解別人,最重要的是多去瞭解別人所做的事對你有何幫助?我們基本上就是不喜歡去謝謝別人,去稱讚別人。謝謝別人不一定是要請吃飯,有時簡單的拍拍肩膀,做主管的面對默默耕耘的部下,謝謝他們,平時不講,但心中都知道。你面對太太每天的做飯洗衣,為你燙出筆挺的襯衫,你有謝謝嗎?從夫妻的角色你可以學到很多來對待你的同事。 有小孩的人尤其能瞭解,一般人對孩子稱讚的多,小孩會叫個爸爸媽媽,你就高興的稱讚:「真聰明」,你為何不把對孩子的慷慨稱讚分給妻子、同仁與部屬呢?另外一件事是交朋友時,不能一直是太聰明。一個人若太聰明就會交不到朋友,若太笨,也會交不到朋友,有時要聰明,有時要笨,而何時該聰明?何時該笨?這就是智慧。有人就是人緣好,人緣好的人絕不是笨人,他知道何時表現聰明、何時表現笨拙一些,他有這個智慧。 當主管的人,你若不對部屬說謝謝,不對部屬說我需要你,你們就不會有共生的關係。若你對太太說她除了會生孩子外,什麼都不會,你們就不會有共生的關係。對客戶、對合作夥伴,都要形成共生的關係,自己的缺點要能顯示出來。你為何喜歡狗?狗很忠實,你一回家,狗就搖著尾巴熱情撲上來迎接你,有一件事我要告訴你,狗對你好,第一件事是搖尾巴,第二件事他會翻過身來把全身最脆弱的部份給你,就是牠的肚子。你打牠也可以,但會打死牠喲!一般人就會去摸摸牠。 我們有多少人能夠瞭解當狗的藝術呢?第一是搖尾巴,第二是公開自己的缺點。一般人是這樣想:「喂!我是博士,你是碩士,你是那裡的碩士?是臺灣的碩士嗎?還是美國的?德國的?是那個學校的?」「我在這個行業裡是權威…等」,知道人為何喜歡嬰兒、小孩嗎?要知道人緣好,要當領導就要讓人知道我的缺點在那裡?我需要別人幫助我。 Explore the Un-limited You ■Expand your knowledge space  --Read books --Conversation  --GQ (Newspaper、Movie、Comics、ANYTHING) ■Positive thinking  --Motivational speech  --Think big and think tall ■Focus  --Time is the only asset you cannot afford wasting 一定要唸書,要多唸書,什麼書都要唸。要多與人講話(conversation)。人都知道IQ、知道EQ,但你知道GQ嗎?GQ就是天上的事他知道一半,地上的事他全知道,這種朋友就是「友直、友諒、友多聞」的第三種「友多聞」。我希大家儘量培養你的GQ。電影要多看,我很喜歡看電影,看電影讓我瞭解那種文化中的有趣的事;我也喜歡看小說,在飛機上我若不想睡的話,不是看小說就是看電影。我與客戶交談的時候,大家最喜歡談的第一就是新聞,昨天發生什麼事,今天發生什麼事,第二談的就是醫療,大家都怕死,這個年紀了,大家身上多少都有一點小毛病,如果你能提供養生之道,為朋友的痛風提供一些醫療的資訊,吃什麼?喝什麼?你就贏得一份友誼。我請問大家,這種知識你在台大學過嗎?在工研院學過嗎? 你若沒有IQ、EQ、GQ,今天很難在這個社會中做大事。我今天在這裡向你們演講,搏命演出,主要希望把層次拉高,希望你們不單是只做研究,也要把眼光放遠,要做大事。有人說我講這些話是打高砲,我無所謂,今日大家全部陣亡,我認了,但今日你們中間有一位起來做大事了,我就賺了,而且是大賺了,一個國家、一個公司真正的領袖有一個、兩個就行了。我講這話,是希望你們的生活態度要改變,你們沒變成leader,你們手下的人變成leader,我就賺了。 「也許你會說,這事我做不到,」我不是要你今日就做到,我跌跌撞撞,真正想事情是28、29 歲,我想了20年,今日才在講,並且還在想,諸位也至少要20年的功夫,但有些事情是20 年後想的事,有些卻是今天就可以想的事。譬如今日回去在車上,你就可以想:「我是誰?與我共生食物鏈的人是誰?我如何與他們相處?」 我向各位講的保證各位是第一次聽到,因為是我自己想的。但是坊間有很多motivation的書或是演講,我鼓勵大家多看、多聽,因為有潛移默化的功效,每天都在想我多偉大,有talents,自然心想事成。我第一次接觸motivation 的書,是一位同仁對我很好,他給一套tape,要我在車上聽,我心想:「你簡直是吃我豆腐嘛!還不是傳教那一套。」可是我一聽就上癮了,我給別人聽,我自己後來聽了十幾套,我的生命從那時開始改變。我開始想很多的事,你們要多聽,講的人一定是從他生命中體會出來的道理,你多聽了,也可以理出自己的一套,不要吝嗇與人分享,分享愈多,自己心理建設也愈好。 要想像自己很高大。我在研究所唸書的時候,有一位來自新加坡的優秀同學,又瘦又小,卻去追來自臺灣一位聰明、漂亮、兇悍、英文好、個兒高的女同學,雖然沒追成功,但他們也成了好朋友,一起吃飯、看電影。當時來自臺灣的男生,有的是電機系、有的打籃球,個兒高大,但沒一位敢追她。有一天我問這位來自新加坡的男生:「你比他矮一個頭,你怎敢追她?」他說:「我雖然長得瘦小,但我認為我很高大。」 為這件事,我體會很大,人不是外在的你,乃是裡面的你,為何很多人可以做到平常外面人以為他做不到的事。在大學時,我看見漂亮女孩便發抖,緊張,不敢去追,回頭想想,如果那時我理直氣壯追她,我認為我英俊、我認為我高大,我就是要追你嘛!你怎麼看我是你的事,「我們為何不能看自己是很高很大呢?」 再講講日月光的事,我剛到日月光時,大家看我是新人,別人都在日月光二十多年了,都是皇宮侍衛、御前侍衛,告誡我「最好乖乖做你的事」。但從一開始,我就認為有一天我會做他們的老闆,我與他們相處的很好。我把自己想的很高、很大。今天在職場上,你為何不能把自己想的很高、很大呢?你為何不能當工研院的院長?你為何不能創業?你為何不能做一個大的研究計劃?如果一開始就說:「我不行,我不行,」那你就是一開始就把自己打敗了。 我並不比別人聰明,並不比別人運氣好,我只是日以繼夜的加倍努力。今日公司全球營運歸我管,一年做30 萬哩的飛機,常送聯航的免費票給人,人家很高興以為是免費,其實是我用屁股坐來的。為何如此飛?如此忙碌當中,仍要撥出兩小時與你們談,因為你們的背景,我需要與你們談。你們心中所想的,有時講不出來,這是臺灣教育體系出來的人講不出來的。我今日不講,我會後悔,我講了,也許十年後,你們中間有些人會請我吃飯。 Kindergarten Basics 這是一本書,是一位傳教士寫的,他說我們人生所有需要學的事在幼稚園時就學到了。 ◆ 所有東西要分享(Share everything) ◆ 玩遊戲要公平(Play fair) ◆ 不要打人(Don't hit people) ◆ 物歸原位(Put things back where you found them) ◆ 自己弄髒的,自己收拾乾淨(Clean up your own mess) ◆ 不要拿別人的東西(Don’t take things that aren’t yours) ◆ 傷到別人要道歉(Say sorry when you hurt somebody) ◆ 走在外面時要注意交通,要手牽手,走在一起(When you go out into the world、watch out for traffic、hold hands、and stick together) Food for Thought 「We know what we are、but know not what we may be.」 ─William Shakespeare 「Always bear in mind that your own resolution to success is more important than any other one thing.」─Abraham Lincoln 「The time is always right to do what is right.」 ─Martin Luther King 「Whether you think you can do or think you can't,you're right.」 ─Henry Ford 你是你,把完整的你、無限的你活出來,一個人最悲慘的事就是上帝、祖宗、父母給你的東西,你只活了三分之一,你對不起上帝、祖宗、父母。我認為我自己將會成為日月光的營運長,日月光將會是一個好公司,這是我對自己的期許,為何不敢去想、不敢去做呢?

巴菲特的建言

2007年09月02日
公開
17

巴菲特的建言 There was a one-hour interview on CNBC with Warren Buffet, the second richest man who has donated $31 billion to charity. Here are some very interesting aspects of his life: (以下摘錄自 CNBC電視台對世界排名第二的富豪華倫巴菲特所做的一小時專訪,巴菲特目前已經捐310億美元給慈善機構,他對於人生的一些見解非常有趣) 1.He bought his first share at age 11 and he now regrets that he started too late! (他 11歲開始買了第一張股票,但現在還是很後悔說他太晚買了!) 2.He bought a small farm at age 14 with savings from delivering newspapers. (他 14歲時,就用他從小時候送報紙所賺的錢,買了一個小農場.) 3.He still lives in the same small 3-bedroom house in mid-town Omaha, that he bought after he got married 50 years ago. He says that he has everything he needs in that house. His house does not have a wall or a fence. (他雖然富甲一方 ,卻仍然住在奧瑪哈小鎮的一棟三房小屋內,那是他結婚50週年後所買的房子.他說他們家什麼都有了啊! 他家甚至連圍牆或籬笆都沒有 !) 4.He drives his own car everywhere and does not have a driver or security people around him. (他都自己開車出門 ,也沒有請司機或保全人員跟著他.) 5.He never travels by private jet, although he owns the world's largest private jet company. (他雖然是世界最大的私人噴射客機公司的老闆 ,但卻從來沒有搭私人飛機旅行過.) 6.His company, Berkshire Hathaway, owns 63 companies. He writes only one letter each year to the CEOs of these companies, giving them goals for the year. He never holds meetings or calls them on a regular basis. He has given his CEO's only two rules. (他公司 Berkshire Hathaway,旗下擁有63家企業.他每年只寫一封信給這些企業的總裁,把今 年的營運目標告訴他們 .他從來不曾定期主持或召開會議,他給這些總裁們的守則只有以下兩條 Rule number 1: do not lose any of your share holder's money. (守則一 :不要讓公司的投資人虧錢) Rule number 2: Do not forget rule number 1. (守則二 : 不要忘記守則一) 7.He does not socialize with the high society crowd. His past time after he gets home is to make himself some pop corn and watch Television. (他不太跟群眾交際應酬 .下班後主要活動就是弄一點爆米花來吃吃,跟看看電視.) 8.Bill Gates, the world's richest man met him for the first time only 5 years ago. Bill Gates did not think he had anything in common with Warren Buffet. So he had scheduled his meeting only for half hour. But when Gates met him, the meeting lasted for ten hours and Bill Gates became a devotee of Warren Buffet. (五年前世界首富比爾蓋茲第一次跟巴菲特見面 ,他覺得他跟巴菲特根本沒有什麼共同點,所以他只排了半個小時跟巴菲特會談.但當他們見面後,一共談了10個小時,從此之後 ,比爾蓋茲開始變成巴菲特的忠實信徒,獻身慈善事業.) 9.Warren Buffet does not carry a cell phone,nor has a computer on his desk. (巴菲特不帶手機 ,桌上有沒電腦.) His advice to young people:"Stay away from credit cards and invest in yourself and Remember: 他給時下年輕人的建議是「遠離信用卡的物慾, 多投資自己並且牢記」 A.Money doesn't create man but it is the man who created money. (錢是人創造出來的 ,但是錢不會創造人.) B.Live your life as simple as you are. (過你自己想過的簡單生活吧 !) C.Don't do what others say, just listen them, but do what you feel good (別人說的話聽聽可以 ,但不一定要照做,做你自己覺得很棒的事.) D.Don't go on brand name; just wear those things in which u feel comfortable. (別走入名牌的迷思 ,穿你覺得舒服的服飾即可.) E.Don't waste your money on unnecessary things; just spend on them who really in need rather. (與其把錢花在不必要的事情上 ,倒不如把錢花在真正需要的地方.) F.After all it's your life then why give chance to others to rule our life. (總而言之 ,這是你的人生,幹嘛讓其他人來指揮你的人生呢?)

Mondialito

2007年09月02日
公開
9

日本的樂隊,唱法語歌曲。清甜的聲音。 Mondialito 2007新專輯 --Cher Mon Amoureux 專輯介紹(來源網絡): 來自日本的Mondialito....Junko作為主唱有著令人憐惜的女性魅力, 如清風拂面般的質感。 Mondialito不獨是一支Acoustic樂團 因他們也采用電音的配方。 主創ToshiyFuaeoka在15歲的時候就開始了創作歌曲 兩人都對歐洲非常的迷戀溫暖的音色,乾淨而流暢的旋律 精細而琢感強烈的配器明顯來自歐洲獨立流行樂的影響。 而自資制作發行唱片的做法也體現出他們執著音樂的精神。 Mondialito的迷人之處, 是其音樂在優雅的樂韻間每每是散落著幽悒而神傷的思緒淡淡的詮釋,濃濃的詩意 仿如在你耳邊細說其私密情感 可聽得到Junko和Toshiya二人的多愁善感。 畢竟在他們的音樂裡你所感受到是Mondialito的哀愁而多於甜美可人。 這張07新專...Mondialito以日系呼氣式女聲營造出略帶憂傷的甜蜜夢幻,專輯主要以法語演唱,有著類似陳綺貞的溫暖歌聲與呢喃細語,由原音吉他、電子節奏、鋼琴、大提琴編織出早晨雨後氣息與閃亮光澤...,「閉上雙眼,側耳傾聽,有如置身在綠色的海底,看見世界在亮晃晃的綠色中發光,水流舒緩而透明,再痛苦的事情,也都像魚群輕掠過肌膚...」,你我聽見了一種細緻而淡雅,哀愁的預感.... 專輯曲目: 01. Tunnel 02. Sous les branches 03. Voile de larmes 04. En chantant 05. Nuage 06. Brouillard mouvant 07. Mes cheveux 08. Notre histo

有能力的人,請把你的燭光照得更遠

2007年09月01日
公開
98

"做為一個國家,你只有兩種選擇,如果不要災難,那只有一條路,就是教育,那是唯一能令國家向上的力量。" 有能力的人,請把你的燭光照得更遠 龍應台:有能力的人,請把你的燭光照得更遠 「選一個議題,建立一套知識,加入一個組織,從這裡開始,你就會知道,你可以做那一個黑暗房間裡的燭光。」 文�馬岳琳 整理 天下雜誌 第343期    開口和下筆一樣充滿力量的清華思想沙龍發起人龍應台,三月二十一日於清大主講「台灣人能不能有世界公民意識」。龍應台以自己長年觀察的兩個兒子為引,細細追尋是什麼樣的環境,讓一個十五歲的德國孩子寧願新當選的教宗不是德國人,而是黑人或拉丁裔,就因為他相信弱勢的族群和文化應該得到特別的彰揚與保護;「說穿了,這就是全球公民意識,但,誰教的?怎麼學來的?」   《天下雜誌》特別摘錄演講內容,與讀者分享龍應台心中做為全球公民的重要元素:  這個已經二十歲的歐洲青年跟我說,「媽媽,你忘了嗎?我幼稚園時的圖畫書主角不是德國的約翰,而是土耳其的阿里,圖畫書的內容講的是阿里的語言、阿里的思考方式。我四歲開始參加足球隊,教練告訴我們如何與團隊合作、如何尊敬教練做為一個權威、以及如何與具有權威的教練溝通啊!」  我想起來,他中學時,參加社區舉辦的「為尼泊爾而走」活動,學生們幫尼泊爾山村裡的小學籌募興建款項;他也曾經在課堂上報告過「全球化下的麥當勞」研究,探討跨國巨人的運作模式;高中時,他在國文課(德文課)讀布萊希特的劇本《加利略》,探討的核心即是,人,面對國家,面對權威,面對你無法抵抗的組織時,個人的位置要在哪裡?個人的抉擇又是什麼? 無所不在的公民教育  在公民的教育裡,常常與「愛國」劃上等號,講到公民,似乎就講到國家認同,我又問這個二十歲的研究對象:你們什麼時候被教導「你的政府可能是錯的」、「你的國家可能是可惡的」?他哈哈大笑,以幾乎輕蔑的表情說,「你以為我是哪國人?你在問一個德國人這個問題嗎?三○年代的納粹歷史給我們的教訓是什麼?恐怕就是國家永遠是錯的吧!你應該把這個問題拿去問美國人!」  經過不斷的思考與討論,我發現,原來這兩個德國孩子受到的公民教育是無所不在,而且其實就是一種「世界公民教育」。孩子學校裡的成員,從幼稚園一路上來,有一半是從世界各地來的外國人;另外一半,可能又是混血兒,小孩子左看右看,都在不斷和外國文化溝通;學校裡又不斷有交換學生來來去去。  我又發現,他們沒有一門專門的課叫「公民教育」或「公民與政治」,他們的公民教育完全是滲透在所有的課程裡,在政治課談國家體制,在社會課談社會結構,在宗教與倫理課談個人和環境的關係,在英文課談美國的民主制度,法文課講的是阿拉伯裔在巴黎的生活狀態,地理課講的是全球化下的經濟結構轉變,歷史課談的是個人良知的抉擇……。  公民教育無所不在,南亞海嘯發生時,報紙是連篇累牘的相關報導,但德國報紙會有一個青少年版面,和青少年讀者討論:「一個貧窮的國家發生如此重大的災難,富國有沒有責任?」再加上電視新聞的討論,家裡晚餐桌上的討論……。所謂世界公民教育,根本不需要一堂課來教你,因為它是沒有界限、隨處可得的,可能是學校,也可能是媒體,在這種環境下長大的孩子,怎麼會沒有世界公民意識? 如何做一個世界公民?  誰是Global Citizen(世界公民)?我自己的定義是:  第一,相信個人的行動可以造成不同,You can make differences。我知道有很多人不相信自己可以改變社會行走的軌跡,而當你認為你所做的任何事都無法改變什麼時,你其實就失去了行動的驅策力。今天在台灣,可能有相當高比例的人覺得「It doesn´t make any difference.」,你做什麼都沒有用;可能有很高比例的人認為「Don´t do anything.」,因為根本沒用,所以什麼都不必做。如果你對世界、對周遭環境採取的是「保持距離」、「不作為」的態度,那你就跟Global Citizen沒有關係。所以,首要條件可能就是「熱情」。第二,對「公平」和「正義」是有所關切的。第三,關懷人類社區的現在和未來,而且,這種關懷不因國界而有所隔閡。最後是,你會以「行動」來表達你的關懷。  接下來想跟大家分享,加拿大的一個「維多利亞公民教育網」,看看加拿大人針對青少年所設定的議題又是什麼?我舉其中「全球健康」這個議題為例,網站上先給你知識,也就是事實和數據。例如,在二○○○年,全球有一千萬個十五歲以下的孩子,因為父母得了愛滋死亡而成為孤兒,愛滋病是以這樣的速度在蔓延。網站首先會告訴青少年,你如果想知道更多的事實,可以到全球抗愛滋基金會的網站了解他們怎麼運作、世界各地對這項議題所做的各種努力、去看各類的網站連結……;接下來,它會告訴青少年「你可以做什麼」How to take action,你可以寫信給加國總理,告訴他你關心這項議題,你希望抗愛滋基金繼續正常運作,所以必須有全球最富有的四十八個國家,拿出他們GDP(國內生產毛額)的○.○三五%給這個基金。也就是說,加拿大應拿出二億四千三百萬加幣;你還要告訴總理,若按照聯合國的協議,做為一個富國,應該要拿出GNP(國民生產毛額)的○.七%做為援助基金,但實際上,加拿大只拿出了○.二三%,所以「這是一種恥辱」。最後,網站會告訴青少年,別忘了把信的副本寄給報社! 從喝杯公平咖啡開始  像這樣一個網站,它非常具體的教一個十幾歲的孩子:問題是什麼樣的狀況?嚴重程度如何?如果你願意take action,你可以怎麼做。網站上另一個例子是,它讓孩子知道,你喝一杯咖啡,這咖啡的背後有些什麼?事實上,你若在咖啡店買一杯咖啡,尼加拉瓜的咖啡農所得的利潤是不到其中的一%的,但你若去超市買一杯咖啡,咖啡農可以得到利潤的六%,但這些數據一旦跟獲得巨大利益的雀巢等全球四大焙炒商相比(雀巢可得二六%),親身種植咖啡樹的咖啡農所得到的,卻又是那麼微不足道。而正因為有人覺得這些跨國公司極度壓迫了農民的生計,像是英國的樂施會,就開始致力推展「公平咖啡」的概念,經過不同的努力和施壓,產生了一些成果,像是星巴克自二○○三年四月起,同意每個月的二十日為「公平咖啡日」,星巴克承諾,當天消費者所購買的咖啡,都會是以較高的價格,直接向農民購買,而不那麼剝削農民。網站會告訴青少年,你可以要求跨國公司以較合理的價格向農民購買咖啡豆、要求政府協助咖啡農多元化經營,你更可以向咖啡店要求要喝公平咖啡。  還有一個例子講富國的消費主義,你在網站上先看到數據:「美國人一星期平均有六小時在購物,但只有四十分鐘花在親子互動;一個高中生到他畢業的那一年,已經一共看了三十六萬個電視廣告;在二○○一年,全球產出三千七百萬輛汽車,其中五○%是北美人買的,但他們的人口只佔全球的五%。」網站就問孩子,如果你覺得這種消費主義現象是很糟糕的,那你可以做什麼?「你可以買二手衣服、買衣服時你可以問清貨源,這個品牌是不是像耐吉一樣,巨大的利潤是從極度剝削中國和印尼的工人而來?名牌的背後是什麼?產品是怎麼來的?你也可以簡單過日子,甚至響應Buy Nothing Day!」 台灣能做的事太多了  回到我們自己寶貝的台灣,在全球的人均收入評比中,我們的人均所得,是第三十名,超過紐西蘭、西班牙、葡萄牙、希臘,台灣是富國;我們的人口結構裡,到了二○○三年時,每三對結婚的新人,其中就有一對是與外籍人士通婚,每七.五個新生兒中,就有一個具外籍血統。實際上,我們自己社會的人口結構,已是多元民族的結構,但是我們的腦子裡,卻還沒有文化多元和地球村的概念。  從網路和閱讀上的確可以得到許多知識,但知識不見得能轉化為感動和行動,相信很多人會問,「一定要在歐洲那種環境才能有那種『全球同胞感』嗎?」我認為不是的,台灣的情況剛剛講過,我們的社區裡已經有很高比例的外國人,像是外勞、外籍新娘,還有大陸人,但我們有多少人對印尼的文化了解和尊重?有多少人去關心泰國的政經結構?我們的社會已有了新的組成,但我們的腦子卻還沒有這樣的認知,我們還把「外勞」只當作一個群體來看,而且是用一種瞧不起的姿態,只談論他們要逃走、他們會賣淫,主流社會還是以一種從上往下、單一而粗淺的眼光和思維,很少人意識到要去真正的了解他們。  所以,年輕人,你已經有太多的事情可以做。有多少大學生知道,我們的《國籍法》和《移民法》對大陸新娘是如何的違背人權、如何的歧視與虐待,如果你有全球公民意識,你會以有這種法律的國家為恥,你要take action,你可以寫信給總統、行政院長或內政部長。你也可以加入保護越南新娘的組織,在我們自己的土壤上,一個世界公民可以做的事就已經太多了,不需要移植歐洲經驗。  台灣的世界公民意識,跟我們的財富根本不成比例,問題在這裡。我們總以為我們是小國、弱國,其實你是富國,你對貧國是有意義、有責任的,但我們有這個責任感嗎?當我們的政府丟錢給窮國時,雖然說是買外交,但你對該國的處境有認識、有關懷嗎?  我認為,所謂的公民教育,有三個必要元素,第一,knowledge知識,你對問題認識的深度;第二,intellectual skill論辯與行動能力,你對自己的信念,如何向大眾表達,你對你不認同的做法和說法,你用什麼樣的語言和行為去表達你的反對,有了知識之後,你如何串連實踐的力量,這是要學習的技巧;但最重要的核心,卻是第三項,virtue或是character,也就是品格,你對於遠在非洲餓死的小孩,你心底有沒有真正的關懷和感動?  如果你覺得一切都無所謂,那你的知識和技巧,所為何來?人是因為他的品德而站起來走路的,否則他就四腳著地。 你就是發熱的燭光  你要怎麼影響別人?當你擁有以上的三個條件後,自然就會成為黑暗房間裡的一盞小小燭光。而你要累積知識、培養技術、鍛鍊品格,的確是因為你的經濟與教育水平達到一定程度,「世界公民意識其實也就是在講,有能力的人,請把你的燭光照得更遠,因為很多在黑房子裡的人,他們連蠟燭都沒有;有能量的人,請你去關懷那些經濟的弱勢者。」  很多年輕人都想知道:What can I do?我能做什麼?你可以選擇一個打動你的議題,去了解事實,建立知識,學習論辯和行動的技巧,在網路搜尋世界上與它有關的組織,你去找一個基金會,成為它的志工,你去跟它做一個連結,一扇一扇門就會打開,你就會慢慢摸索出一條路。  最後,我想送給大家兩句話:第一句是甘地所說的:「you must be the change you want to see in the world.」,要改變世界,必須先改變自己。  你不要抱怨,如果你覺得世界需要改善的話,不是等別人去做,而是你自己;第二句話是甘迺迪所說的:「A nation is always on a race between disaster and education.」做為一個國家,你只有兩種選擇,如果不要災難,那只有一條路,就是教育,那是唯一能令國家向上的力量。

《如何培養孩子的禮貌》

2007年08月31日
公開
45

如何培養孩子的禮貌 ◎本文摘錄自《漢聲精選世界最佳兒童圖畫書媽媽手冊》 在談培養孩子禮貌的具體方法之前,要先提出一個重要的觀念──禮貌的本質其實很簡單,就是「敬重自己、尊重他人」。建立了這樣的觀念,再來談如何培養孩子禮貌,才能發揮禮貌內在的精神與意義,而不致使禮貌變成表面的形式。 父母還該瞭解,禮貌的培養是長期的教育薰陶,並非一蹴可幾的。父母在日常生活如果有良好的言行示範,孩子在耳濡目染中,自然就懂得如何待人接物,並且也知道禮貌是必須在日常生活中實踐的。在孩子成長的過程中,父母是最先被認同與學習的對象,父母的一言一行對孩子具有引導的作用。所謂身教重於言教,這一點是為人父母在培養孩子禮貌時應該警惕的。 再者,父母應該隨時幫助孩子,建立孩子的自信心。有些孩子在公共場合中表現得很拘謹、害羞甚至緊張。這時,父母若要孩子和陌生的長輩打招呼,孩子或許會低著頭不知如何是好。父母在面對這樣的孩子,應該多給他鼓勵,千萬不要責怪他,這樣才能幫助他克服羞怯,建立自信心。 當孩子有了「敬重自己、尊重他人」的正確觀念後,就可以用具體的方法來培養他的禮貌。一般來說,可以分為兩方面同時進行:一方面讓孩子熟悉一些習慣用語,如「請、謝謝、對不起」,另一方面教孩子一些基本動作,例如站立時左手握住右手置於身體前方,自然下垂,這樣可以避免孩子因為緊張害羞而不知手擺哪裡。接下來,我們來看看如何將這些習慣用語和動作應用到日常生活。 站、坐姿態 正確良好的姿態,對孩子的體格發展將有很大幫助。不良的姿態不僅不好看,而且也會影響到發育,甚至會使身體產生病痛。所以古人說:「站如松,坐如鐘」是有其道理的。 ◎在教導前面提到的站立基本動作時,提醒孩子隨時抬頭挺胸。倘若孩子有彎腰駝背的現象,不妨每天利用五至十分鐘,背靠著牆面站立。這種方法可以改善孩子的姿態。 ◎在坐姿方面,可以教孩子把坐下的動作分解為兩部分:先讓他慢慢坐上椅子的二分之一,然後再調整身體往裡頭坐。若孩子坐的椅子稍大稍高,就以孩子坐著雙腳能著地為原則。 打電話 現今便用電話聯絡的機會頻繁,在電話中彼此見不到面,所以說話的措詞及語氣就顯得相當重要。 ◎打電話時,教他表明自己要請某人聽電話後,應向對方說聲:「謝謝。」如果正好他要找的人不在,應該向對方說明自己的身分,請對方留話給他要找的人,例如:「我是他的同學王小明,請他回來後打電話給我好嗎?謝謝。」 ◎要請他人接聽電話時,教孩子記得先將話筒摀住,以免聲音過大而透過話筒傳到對方耳中,讓人覺得刺耳。 ◎有人打電話給媽媽,媽媽不在家,這時可以告訴對方說:「對不起,媽媽剛好出去買東西,一會兒就回來,請你留個電話好嗎?謝謝。」若是媽媽正好在洗手間,這時可以告訴對方說:「對不起,媽媽正在忙,請待一會兒再打過來好嗎?謝謝。」而不要說:「媽媽在上廁所耶!」這樣是不禮貌的。 拜訪 孩子難免會有單獨到親友或同學家做客的機會,在拜訪人家時,應提醒孩子注意以下幾點: ◎告訴他不管是拜訪親友或同學,都應先徵得對方同意,並先約定好拜訪時間。拜訪時要準時到。若是早到了可能對方還沒準備好,或是遲到了讓人欠等,都是失禮的。 ◎到了同學家後,提醒他應該要和同學的家人問好,例如到李大同家拜訪,見到李大同的父母、兄姊或弟妹,可以稱「李伯伯」或「李叔叔」、「李媽媽」、「李哥哥」、「李姊姊」,可以跟著李大同喊他弟妹的名字。如果李大同忘了向家人介紹他,他也可以自我介紹一下。 ◎告訴孩子想參觀人家的房間,應先詢問主人的意見:「對不起,我可以參觀一下嗎?」徵得同意後,最好由主人陪同。未經主人的許可,不可隨意翻弄別人的東西。拜訪結束後記得要謝謝主人的招待。 接待 由於現代生活型態的改變,父母皆出外工作的情況很普遍,常使孩子有許多單獨在家的機會。所以教導孩子接待客人是非常必要的。 ◎告訴孩子,他在接待訪客時,若對方是熟悉的親戚長輩,可以請他到客廳坐,然後倒茶給客人喝。若是父母暫時不在,客人必須等候時,可以準備書報給客人翻閱。 ◎如果有陌生的訪客,父母又不在家,為了安全起見,告訴孩子最好不要讓對方進門。可以請他留下姓名及電話,讓父母再和他聯絡。 參加宴會與探病 父母通常會帶著年齡稍大的孩子參加宴會或是探病。在參加這些特殊場合時,應先告訴孩子一些注意事項。 ◎參加婚禮喜宴,當台上有人致詞時,他應仔細聆聽,不可以瞌瓜子或聊天。用餐時,必須全桌的人都到齊而且主人表示開動,他才可以開始吃。 ◎在宴會時,若有人來敬酒,他必須起立,一手拿著杯子,一手托著杯底,用汽水代酒回敬對方。等到敬酒的人離開或坐下,他才可以坐下來。 ◎探病時必須遵守醫院的探病時間,時間不可以過久。在病房裡絕對不可以暄鬧,稍做慰問之後,即可離去,以免打擾病人休息。 總而言之,培養孩子禮貌的方法與細節是不勝枚舉的。父母應該注意的是隨時孩子鼓勵,並且不忘自己以身作則,這樣必能讓孩子成為一個進退有節、謙恭有禮的人。

教育者?摧殘者?

2007年08月31日
公開
44

社會"生病"的部份起因,就是這些"幼苗"培育者病態的摧殘所致! ................................. 花痴、有病…老師連罵兩年 小六女生自殘 聯合新聞網更新日期:2007/08/30 07:00 記者:記者彭芸芳�新竹縣報導 新竹縣竹北市郭姓家長向教育局投訴,指女兒小學五、六年級時遭李姓班導師長期言語侮辱,譏諷「花痴」、「勾引男生」等,變得哭哭啼啼不敢上學,甚至自殘,須長期接受心理治療;今天她的女兒要進入國中就讀,卻仍懼怕上學。 女童母親昨天含淚說,六月中旬分別向人本基金會、教育局陳情後,教評會做出兩個申誡處分,但直到八月八日,女兒都畢業了,李老師才寫了一封簡短的道歉信,「我覺得老師不只該被處罰,應該不能再當班導師,以免其他學生受害」。 她說,女兒個性活潑,功課好,從小習舞,父母教育孩子要正確開放的對待兩性關係,未料一上五年級就因與男生傳紙條,被李姓導師當眾譏諷為「花痴」、「花蝴蝶」。 她和李老師溝通時,對方說是為了女兒好,不讓其他女同學嫉妒女童的外形及學習能力,所以才常刻意當眾羞辱她,以幫助她的人際關係。 「女兒為了不要惹人注意,只好儘量衣著邋遢,不梳理頭髮」,郭母說,有一次女兒與男同學私下說話,李老師看到後,不但兩人都被用枴杖痛打手心數十下,還連坐懲罰全班廿多名知情未報的學生,個個打到掌心淤血,無法握筆,「女兒覺得愧對同學,也有同學因此排擠她」。 她眼看女兒哭哭啼啼懼怕上學,只好盡力到學校做義工,想緩和師生衝突,並一再告誡孩子要多想老師的優秀和用心。 「沒想到老師還是不斷罵女兒『妳有病』、『勾引男生』,在班上孤立女兒,要求其他學生通報女兒的一舉一動;老師甚至說「妳女兒是雙面人,在學校嘻嘻哈哈,回家裝可憐,不要相信她」。 女童母親說,六月一日時,女兒出現精神恍惚、焦慮失眠、畏懼退縮等現象,家庭醫師警告她「妳女兒非常不對勁」,她趕緊帶女兒就醫,但一回校又被李老師痛斥裝病。 翌日郭童利用下課時間跑到輔導室求援,說不知自己活著還有什麼價值,好想跳樓自殺。輔導室老師後來在教評會上說明過程。 郭母決定讓女兒帶錄音筆到校,六月四日、五日錄到老師當眾高分貝辱罵女兒的尖銳斥責,「女兒在情緒沒有出口下,半夜滿臉是眼淚和鼻涕的趴在桌上睡著,還用原子筆在全身亂刺自殘」。 郭童母親說,女兒以第二名優異成績畢業,考進竹縣某國中數理資優班,最後被迫不能參加畢業典禮,因為學校擔心她去會「出事」;現在女兒每周要做心理諮商,她也罹患憂鬱症,天天要服藥,「我覺得我也該死,我竟然教育我的孩子要相信老師」。

《狼與羊的相愛 》

2007年08月30日
公開
22

http://blog.chinatimes.com/xletter/archive/2006/08/18/90667.html 狼與羊的相愛 作者:夏瑞紅 最近看了日本3D動畫<翡翠森林.狼與羊>。這是由繪本作家木村裕一所寫的故事所改編。故事從一場暴風雨之夜、一隻羊與狼為躲避風雨邂逅於一間黑暗的小木屋開始,後來兩人發展出生死至交,但因其友誼不見容於社會,因此雙雙出走,歷盡千辛萬苦,終於抵達新天地翡翠森林,從此一起過著幸福快樂的日子。 這電影挺好看的,因為狼與羊的個性造型都很可愛,他們相愛本身就充滿戲劇性,導演說故事的方法又十分吸引人,會讓觀眾在心裡一路追問:然後呢?然後呢?從小朋友的角度,這真是一個溫馨感人的童話(不好意思,看到小羊與狼在雪洞裡生離死別,本人還給它掉了兩串淚!),但陪孩子一路看下來,我卻有一種好像搭小玻璃船潛入海底看大鯊魚的感覺,屢屢屏住氣息,看巨碩的危險就這麼輕巧巧地擦身而過。 本片說的是愛,致力於描繪愛的力量與美好,然而,卻不經意同時裸露了愛的矛盾與虛幻。那是世間沉重無解的功課,只有在電影裡才可以不必做習題,光是相親相愛就能到永遠。 相愛多源自一場盲目的誤會? 為什麼愛常把人推向天理人欲交戰? 首先,狼與羊的相愛就源自一場盲目的誤會。在那彷彿已遭世界遺棄的避難小屋裡,他們因為聽到彼此的聲音,而感到溫暖安慰,他們互換往事與生活意見,覺得彼此是那麼相似那麼投契。羊從羊的角度來解釋狼的話語,狼也從狼的觀點去理解羊的敘述,因為,在黑暗中,羊以為那狼也是羊,狼以為那羊也是狼,他們因為看不到彼此的真面目,只能專注著自己腦海中的幻想。 觀眾看電影裡狼與羊顧自陶醉的傻樣,多半會忍俊不止,但是,世間的愛真的多是這樣開始的,如果我們能跳脫到人生的螢幕之外去看見,我們一定也會笑自己的愛吧? 因為那隻羊天真善良、很容易信任別人,遇到的又是一隻不怎麼積極上進又有點落寞的憨厚狼,於是彼此就這麼「將錯就錯」,開始做起朋友。他們時常約會談心,分享良辰美景,越來越覺得只要能和對方在一起,就是最大的快樂。期間狼幾度飢餓得頭昏眼花,把羊「還原」成只是可口的「食物」,但最後忍耐壓抑戰勝了飢餓,他的戰利品是一個真正的朋友──一隻不能吃的小羊。 為什麼愛常把人推向天理人欲交戰?是因為天地本無情,那愛並不在天理裡面?還是人欲根本就與愛相斥?或者說,愛就只閃現在天理人欲交戰的火光之中?如果沒有全然交託的信心和全然的自我棄絕,是否就無法進入真愛的聖殿? 狼與羊的愛震驚了狼群和羊群。他們先是嚴禁,但嚴禁只讓狼與羊的想念更加熾烈,也讓相聚更形珍貴。嚴禁失敗後,狼群和羊群開始策劃利用他們探刺對已方有用的情報,如果他們不乖乖聽命執事,將被視為叛徒,慘遭集體攻擊。他們為此痛苦掙扎,但見了面卻因無法欺騙對方而將心事和盤托出,於是他們選擇一起跳下河,順著流水遠走他鄉,攜手共同另尋新家園。 相愛以前,他們活在各自的伊甸園裡; 相愛以後,他們才開始自處的痛苦。 愛時常遇到壓力,承受壓力的愛或枯槁、或扭曲、或變質,或淬礪昇華。一有欺騙,壓力就攻城掠地,愛就陣亡了。愛總是召喚人逃逸出走,卻常不指示出口,有人一跳下河就後悔掙扎,有人半路沉溺了,有人終於到彼岸,但一起跳河的愛人卻不知沖向何方;同時,有的河流直通茫茫大海,並不是每一條的下游都是狼與羊的青青三角洲。 狼與羊翻山越嶺,要到冰峰的另一頭尋找新天地。在那朝夕相處間,小羊起了惆悵。他別過頭幽幽地對狼說:「你說你不喜歡吃羊都是騙我的,對不對?你每天晚上都出去獵食----」狼無限抱歉,尷尬地說:「可是我肚子餓----」但羊還是說:「可是我討厭腥味-----」是啊!這是基本生存問題,電影沒交代那狼是否因此開始練習跟羊一樣吃草,只說他走到冰雪鋪天蓋地的山頂時,餓到肚子咕咕叫,快撐不下去了,小羊閉起眼睛願意獻身給他吃,他嚎啕大哭拒絕,還跑到雪地上想幫小羊翻扒青草,後來看到追蹤的狼群,他怕洩露小羊行蹤,於是捨身跳下山谷與狼群決鬥,最後遇到大雪崩,狼與羊就此失散。羊憑著愛的信念活下來,終於走到美麗的翡翠森林,但他心中只有對狼無盡的思念,寂寞傷痛讓他日漸憔悴。 人們不都說「相愛容易相處」嗎?相愛時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不分彼此;相處時,常變成你是你、我是我,與不是你的「我的你」、不是我的「你的我」,複雜迷離的「四人行」把愛的和諧忙成錯亂,甜蜜也熬作苦澀。羊覺得他可以那樣要求狼,因為愛;狼咬牙忍受餓乏與羞恥,甚至厭恨自己是一隻狼,也因為愛。相愛以前,他們活在各自的伊甸園裡;相愛以後,他們才開始自處的痛苦。 我們不是愛上我們的愛人,而是愛上我們的記憶, 相愛是為了一起去保衛美好的共同記憶? 分離與思念都是愛的必修學分,但這電影顯然逃學了。看春去秋來後,有一天那小羊垂淚倒在蝴蝶紛飛的草地上,我以為導演就要翻開分離與思念課本的扉頁,告訴我們小羊獨自懷著不變的愛,在翡翠森林開始他的新生,而森林裡,狼一樣吃羊,羊一樣吃草,也必須提防狼族的撲殺,但他深知狼與羊不只等於獵者與食物,因為他已不是普通的羊,他的生命中有一個雖然不被了解但卻無比真實的相愛的故事,這個故事將成為一個禁忌的傳奇,在狼群與羊群中,代代流傳。 但結果是,狼出現了,只是他被雪埋成失憶,完全忘了那小羊,還想把羊吃掉。好不容易盼到重逢的羊,頓時失望心碎,哭著說狼把他們的故事都忘了,早已不是他那個好朋友了。就在緊要關頭,狼聽到羊說出他們當年約定的「通關密語」:「暴風雨之夜」,剎時電光石火,恢復記憶,於是狼與羊抱頭痛哭,故事happy ending。 這樣收尾實在有點肥皂劇啊!但正好又丟出一個殘酷的題目:愛常得寄生於記憶,當記憶消失或記憶被改寫,愛就難以生存?我們不是愛上我們的愛人,而是愛上我們的記憶,相愛有時只是為了一起去保衛美好的共同記憶? 熱烈、剛強又豐盈的世間之愛啊!請好好掩藏妳飄忽、脆弱又空洞的身影,永遠不要把真相透露給愛人吧!因為這樣所有愛的故事才能代代相傳,追求真愛的信心也才能永留人間。 關於這個故事,木村裕一說:「人類自出生起,本能和理性就一直在爭戰。-----若只靠本能是無法在社會上立足的。這種本能式的欲望是只有自己才能控制的,做不到的人會變成犯罪者。在人類必須求生存而無法逃避的情形下,應該每個人都會感覺到人間要建立信賴很困難。這狼正是表現出人在本能和理性中邊掙扎痛苦、邊生存的實況-----」。 那麼,是不是也可以這麼聯想:人與自我的相遇、相愛、相離、相逢到相守,想想跟狼與羊的故事也若合符節,因為誤會而結合、而自我要求,因為執迷美好快樂,最後狼忘了自己是狼,羊也忘了自己是羊。

泰 戈 爾 - 吉 檀 迦 利 3

2007年08月27日
公開
12

我的旅行的時間很長,旅途也是很長的。 天剛破曉,我就驅車起行,穿遍廣漠的世界,在許多星球之上,留下轍痕。 離你最近的地方,路途最遠,最簡單的筆調,需要最艱苦的練習。 旅客要在每一個生人門口敲叩,才能敲到自己的家門,人要在外面到處漂流,最後才能走到最深的內殿。 我的眼睛向空闊處四望,最後才合上眼說「你原來在這裏!」 ............................... 泰 戈 爾 - 吉 檀 迦 利(3) 我的旅行的時間很長,旅途也是很長的。 天剛破曉,我就驅車起行,穿遍廣漠的世界,在許多星球之上,留下轍痕。 離你最近的地方,路途最遠,最簡單的筆調,需要最艱苦的練習。 旅客要在每一個生人門口敲叩,才能敲到自己的家門,人要在外面到處漂流,最後才能走到最深的內殿。 我的眼睛向空闊處四望,最後才合上眼說「你原來在這裏!」 這句問話和呼喚「呵,在哪兒呢?」融化在千股的泥泉裏, 和你保證的回答「我在這裏!」的洪流,一同氾濫了全世界。 我要唱的歌,直到今天還沒有唱出。 每天我總在樂器上調理絃索。 時間還沒有到來,歌詞也未曾填好,只有願望的痛苦在我心中。 花蕊還未開放;只最風從旁嘆息走過。 我沒有看見過他的臉,也沒有聽見過他的聲音;我只聽見他輕躡的足音,從我房前路上走過。 悠長的一天消磨在為他地上舖設坐位;但是燈火還未點上,我不能請他進來。 我生活在和他相會的希望中,但這相會的日子還沒有來到。 我的欲望很多,我的哭泣也很可憐,但你永遠用堅決的拒絕來拯救我,這強剛的慈悲已經緊密的交織在我的生命裏。 你使我一天一天的更配領受你自動的簡單偉大的賜予-這天空和光明,這軀體和生命與心靈把-我從極慾的危險中拯救出來。 有時候我懈怠地捱延,最時候我急忙警覺尋找我的路向;但是你卻忍心地躲藏起來。 你不斷的拒絕我,從軟弱動搖的慾望的危險中拯救了我,使我一天一天的更配得你完全的接納。 我來為你唱歌。在你的廳堂中,我坐在屋角。在你的世界中我無事可做; 我無用的生命只能放出無目的底歌聲。 在你黑暗的殿中,夜半敲起默禱的鐘聲的時候,命令我罷,我的主人,來站在你面前歌唱。 當金琴在晨中光調好的時候,寵賜我罷,命令我來到你的面前。

The Swarm 群

2007年08月27日
公開
11

The Swarm 群 http://www.kingstone.com.tw/english/book_page.asp?kmcode=2048881380383&LID=2005&LIDD=20058 最厚、也最賣的小說、本世紀最波濤洶湧的小說! 狂銷300萬冊的德國出版史奇蹟!連續104週排行榜冠軍!即將開拍電影 .................................. 挪威沉沒,北歐工業全毀! 影響波及兩億四千萬人,全球股市狂瀉 (記者賈欣雯綜合外電報導) 昨天(7月25日)台北時間二十二點四十七分,挪威大陸棚因為「海底崩移」效應而塌陷,挪威國土全數沉沒海中,引發本世紀最大海嘯。以斯勘地那維亞半島為中心的範圍,北歐所有國家盡受波及。海嘯地區共有兩億四千萬人口,絕大多數住在海邊,保守估計,死亡人數在兩百到三百萬,受傷者和失去家園者遠遠高於這個數字。 事故發生六小時後,德國基爾吉奧馬海洋地質研究中心發表聲明,目前推估成因是大陸棚上的「甲烷水合物」冰層融化,引起連鎖反應,抬起整個大陸棚,大陸棚坡體滑到冰島東部深海達數百公里遠、三千五百公尺深。大陸棚邊緣則向內塌陷,大面積的海水受到強大吸力而下沉,沉陷處產生的波浪以時速七百公里開始擴散,形成海嘯,當海浪到達北海的石油鑽探平台時,浪高達十五公尺,寬達數千公里。 挪威所有相鄰國家全是高度發展的工業國,都受到波及。德國在事發後,馬上倡議歐盟聯合救災,北約同時宣佈加盟,冰島、英國、比利時、荷蘭、丹麥和法羅群島,全面進入警戒狀態。美國也在第一時間內和歐洲通訊,成立跨大西洋聯合指揮中心。 海嘯幾乎瞬間摧毀整個北歐工業,包括殼牌石油和挪威國家石油在北海的鑽油平台,瑞典宜家家具(IKEA)、芬蘭諾基亞(Nokia)、索尼易力信(Sony-Ericsson)的瑞典總部、瑞典富豪汽車(Volvo)……等等。歐洲的石油資源有一半在挪威沿海,另一部份在英國沿海,另有大量天然氣儲量。在事件過後,中東石油輸出國組織旋即將油價調升為一桶九十美金,為先前油價的兩倍,全球股市因應重挫,特別是運輸業股和仰賴大西洋深海電纜的通訊業股。 (本篇報導完全依據虛構小說《群》的內容所改寫,其中情節儘管很可能發生,但在本刊截稿之前尚未發生,讀者切勿驚慌)

生日--基隆放火燈

2007年08月26日
公開
13

昨晚問兩隻鞋:明天媽咪生日有什麼特別的禮物? 妹妹馬上抱著我親個不停(擦鞋妹是也)。 兒子說:一早叫醒妳。 我說:這算什麼禮物? 沒想到他真的一大早(七點)很興奮地跑來叫醒我...我大叫:滾出去!!!...55555 就這樣被吵醒了...@#$% 下午他跟同學去踢球回來說:媽咪我想吃奶油螃蟹ㄟ...我們去基隆好嗎? 想想也好,去吃大餐慶祝,最要緊兩隻鞋開心! 結果還沒去到廟口(差兩個公車站吧),馬路封鎖了,原來今天是基隆慶祝中元節放火燈及花車遊行的大日子(唉...又忘了帶相機啦...@@),要到晚上11點才會開放通車。 剛好下車的地方有一家餐廳,裏面生意很好,走過去一看,原來是在推銷那種台灣"辦桌"的中元節套餐,一桌三仟台幣,除此店裏還有賣小籠包、鍋貼、炒飯,我買了一盒牛肉捲,一路走往廟口,忍不住牛肉捲香氣的引誘,走著走著就吃光了...呵呵...然後經過百年老店的李製餅家,本來我想買85度C的"提拉米蘇"來慰勞自己,可是也很想吃李製的"綠豆椪"..."那先吃綠豆椪,明天再買蛋糕"→妹妹說...嗯!好主意!所以綠豆椪就是我的生日糕點啦......CCCCC 兩隻鞋說手指當蠟蠋...@@ 走往廟口夜市的路上,已經有好多人"擔凳"在路邊"霸好位"等著看花車遊行啦! 兩隻鞋先吃了螃蟹羹,打包四份油飯,再去吃奶油螃蟹(哥哥說好好吃喔!就在廟的前面唯一的一家),我又叫了隔壁攤的一碗鰻魚羹(味道還好,不算是特別好吃),再點一客老闆推銷的雞肉捲(這個就貴又不好吃了,七堵菜市場的好吃又便宜說!)然後哥哥再吃一根起司熱狗,一碗豆花粉圓,妹妹再吃一客蝦仁肉圓和泡泡冰,我忍不住又吃了一份潤餅捲...好好吃啊))))(流口水的美媽,來喔來喔...ccccc) 我們湊熱鬧看了一會兒的花車遊行,實在是太吵了...每輛車的音響各自開到最大聲,加上另有樂隊表演,簡直匯成一張巨大的噪音網...@@兩隻鞋直問:有什麼好看的?為什麼那些人一早就搬小凳子在那等著???...對看慣電腦製作出來的影視特技的兩隻鞋,真不知怎麼告訴他們保留"傳統"節慶的可貴性... 回程因馬路被封鎖(沒有公車開進來),計乘車司機乘機起價,還故意說因封鎖,所以要我們分"兩段路"去搭"兩次"計乘車...>_

六十八

2007年08月25日
公開
11

【本文摘錄自《聯合報•副刊》2007/08/09】 六十八 文/李家同 前一陣子,老楊忽然顯得有點心情不好……有一天我到他的辦公室找他,談完公事以後,忽然發現他的牆上掛了一個鏡框,框內只有一張白紙,紙上寫了阿拉伯字的六十八,這個數字代表什麼呢? 老楊是我們銀行裡的首席分析師。在總經理要做重大決定以前,老楊一定要給總經理作一個相當徹底的分析。分析永遠在於這個決定的得和失。所謂得,當然是可能的得,所謂失,也當然是可能的失。老楊在分析的時候,會用很多數學,可是他在做報告的時候,卻不會強調數學,而用非常直觀的方法來解釋他的分析。 為什麼他的分析一直受到重視,主要的原因在於他的資料非常正確而完整。如果我們要在某個地點設立分行,老楊一定會知道這個地區居民的收入、職業等等。我們有時會奇怪老楊如何能在如此短的時間裡得到資料,據他說,他其實是用抽樣調查的方法,據我所知,他的統計學學得非常好,這使得他的資料得以非常完整。 因為老楊常常要收集資料,他養成了隨時隨地觀察的習慣。有一次,我們在一家百貨公司一樓的咖啡館喝咖啡,一個小時下來,他告訴了我這百貨公司情況不妙,因為提袋率太低了。果真不久,這家百貨公司傳出了財務危機的消息。更有一次,我們一齊到國外出公差,他又表演了一手,他猜那個城市的收入是多少,事後查證,他的確猜得很準。據他說,他是看街上汽車的牌子以後估算出來的。 老楊一直是一個很快樂的人,這也很自然。他的工作得心應手,薪水非常高,他從來沒有感到什麼壓力,因為他僅僅負責分析而已。最後決策的決定總是別人做的。何況他的分析向來非常有用。 前一陣子,老楊忽然顯得有點心情不好。他過去很喜歡講笑話,現在比較少講了。有人和他聊天,他也會發呆,好像沒有聽到你在講什麼。有一天我到他的辦公室去找他,談完公事以後,忽然發現他的牆上掛了一個鏡框,框內只有一張白紙,紙上寫了阿拉伯字的六十八,這個數字代表什麼呢?我當時百思不得其解。 老楊看出了我的困惑,他立刻叫我不要離開,他要解釋給我聽是怎麼一回事。他說前些日子,他到印度去出差。住在一家旅館裡,他住的房間有落地玻璃窗,可以看到街景,他注意到對街有一個小乞丐,來來回回地向行人求乞。他的老毛病又犯了,他開始計算平均這個小乞丐在經過多少次求乞以後,可以得到一次反應,因為絕大多數的路人是不理會他的,一個小時以後,他得到了答案,這個小乞丐平均要乞討六十八次以後,才有一次成功。 老楊得到了這個答案,心中難過至極。因為他這一下可以完完全全地瞭解做小乞丐的滋味了。他想,如果我每次求職,要寫六十八封求職信,才會有一封回應,已經非常沮喪了,這位小乞丐卻終其一生,都要在街上向人乞討。老楊想,這種生活,他一天都受不了,如果要過幾十年如此沒有尊嚴的生活,他是無法想像的。 老楊當天晚上睡不著覺,他想起有人用數羊來使自己入眠,因此他就數起羊來,可是他每次數到六十七,就數不下去了。六十八忽然變成了一個永遠不能到達的境界。他從頭再來,依然到不了六十八。所以老楊在床上醒了好久,才能入睡。老楊的經驗使他覺得人人都應當在平時就假設自己是一個小乞丐,因為唯有這樣才能體會到乞丐沒有尊嚴的痛苦。他的兒子才參加飢餓三十回來。老楊卻告訴他,他應該虛擬實境,假設自己是一個乞丐。他的兒子試了一次,發現做乞丐的痛苦並不在於感到飢餓,而是感到個人毫無尊嚴可言。 老楊已經不能去豪華飯店吃飯了。對於任何奢侈的東西,他都失去了興趣。他常常去一家專門照顧窮苦老人的單位做義工,有人曾經看到過他做義工的情形。有一位同事說他從未看過這種態度的義工,我問他是怎麼一種態度,他想了半天,最後結結巴巴地說,老楊不是普通地在做服務而已,他是在侍奉。我懂得這是因為老楊知道窮人最需要的不是麵包而已,而是尊嚴。老楊當義工時的態度,無非是要使窮人感到尊嚴。自從老楊開始侍奉窮人以後,他自掏腰包改善了很多設備。老人吃飯的碗換成了比較好看的磁碗,是淡藍色的,茶具也換了。最使老人感到高興的是新的床單和被套。 我們通常會說我們應該同情窮人,要對窮人有慈悲心。老楊顯然在告訴我們,我們該尊敬窮人,因為他們最缺乏的就是別人對他的尊敬。這種想法,來自一個數字:六十八。老楊常常強調數據的重要性,他是對的,因為這個數字改變了他的一生。

Yahoo電郵又出問題

2007年08月25日
公開
19

收件者: Yahoo! Hong Kong 客戶服務部 傳送日期: 2007年8月25日 下午 12:17 主旨: Re: Feedback (KMM1313609I25L0KM) 敬啟者: 感謝答覆! 但經本人測試後(我同時又轉寄信件到本人的另外兩個郵址),並確認頁面顯示: 電郵已轉寄 收件人 [email protected] 其後證實轉寄至atehk帳戶的郵件都丟失了! 總之實在是相當奇怪!本人開始有點對使用yahoo帳戶傳寄電郵失去信心! Regards, Grace Lin .......................... ----- Original Message ----- 寄件者: "Yahoo! Hong Kong 客戶服務部" Grace 您好, 多謝您的查詢,僅有很少的郵件在傳輸中丟失。請確保收件者沒有收到您的郵件。有可能僅是他或她尚未來得及對您做出回應。 如果確定您的郵件沒有正確遞送,有幾種原因可能導致該問題的發生: •郵件實際上沒有傳送。僅按一下「傳送」按鈕才能真正將郵件發出。有時,當使用者在寫完一封信之後沒有按「傳送」按鈕就又去流灠其他網站,這樣郵件 便沒有寄出。每當您按一下「傳送」按鈕之後,您要看到「已送出郵件」的字包,才可確定電子郵件成功傳送。 •該郵件的地址不正確。您可能不小心輸入了錯誤的電子郵件地址。如果您錯誤輸入了其他的電子郵件地址,或者電子郵件地址輸入時有誤而該地址又是其他使用者 的有效電子郵件地址,這種情況就會發生。在這兩種情況下,郵件會被正確地傳送,而您也不會收到錯誤訊息。 • 郵件被延遲。多數郵件會在幾分鐘之內傳送,但有時也因為繁重的網際網路交通或者路由問題,郵件可能被延遲。(僅在很少的情況下,延遲會持續多個小時或者更 長的時間。) •其他可能情況。有時,電子郵件在網際網路傳輸過程中發生中斷或者破壞將會使您的郵件無法投遞。雖然這種情況非常罕見,但的確會發生。很遺憾,除了等待之 外,還沒有甚麼方法可以確定郵件是否被延遲,或者是否無法遞送。後一種情況最好的解決方案就是重發郵件。 我們建議您在「寄件箱」中儲存重要郵件的副本。儲存郵件副本使您在需要的時候即時檢視或者重發郵件 。 1. 按一下左上方的「一般喜好設定」連結。 2. 選擇「將已傳送的郵件副本存放於寄件箱 」。 3. 按一下視窗上方的「儲存」按鈕,以使您的新設定生效。 然後,Yahoo! Mail 將在「寄件箱」中儲存每份郵件的副本。 如果您還有其他疑問,歡迎回覆此電郵。 多謝您選擇使用 Yahoo! 。透過使用者的建議和詢問,Yahoo! 才能繼續不斷地改進服務。 多謝您選擇使用 Yahoo! 。透過使用者的建議和詢問,雅虎才能繼續不斷地改進服務。 雅虎香港客戶服務部 保密通知:這電郵可能包含有特許和機密的資訊,並且只預期給予這電郵地址的收 件者。如果您不是這電郵地址的收件者,便不能使用或散播這資訊。請立刻回覆此 電郵通知我們及即時於您的系統中刪除這項資訊。這電子郵件可能包含雅虎香港有 限公司的私有資訊。由您閱讀這電郵開始,您即同意將這資訊保密,並不會使用在 上述指定或預期目的範圍以外。 原始郵件: ------------------------ Mail-Id: 1187985077-2017 姓名︰Grace 問題: 不能接收電郵 錯誤訊息: 敬啟者: 本人今日使用Yahoo帳戶轉寄郵件,發覺唯一一封 郵件始終轉寄不出去(對方一直收不到),本人測試後也覺 得很奇怪(我轉寄到我本人的另一個郵址亦是收不到),因 為其他信件收發皆無問題,就只有那封信對方無法收 到,不知到底為什麼?? 煩請答覆! 謝謝! Grace

年過四十如何吃

2007年08月24日
公開
6

年過四十如何吃 作者﹕豐原醫院營養師 謝惠敏 常聽到有人抱怨:『怎麼年過四十,身材就開始發福,又沒有吃的比較多?』,過了四十似乎也開始出現視茫茫、髮蒼蒼的外表改變,彷彿四十歲真是人生的一個重大轉折點;其實身體器官在二十-三十五歲時發揮最大的效率,到了四十歲左右,生理機能漸漸產生變化,舉例來說,骨質成份發生變化,大約每十年身高約矮0.5公分,因此一般將四十歲起的人認為已是中年人了! 此時期因基礎代謝率下降,對能量的需求降低,這也就是為什麼年輕時不管怎麼吃都可維持傲人的身材,過了四十,不管怎麼吃,腰圍仍逐漸寬廣,或者由於忙於事業、工作,運動量減少,使得熱量消耗減少,體重也益發難以控制。 其次,因長期飲食、生活習慣所累積的影響可能在此時浮現出來,即所謂的慢性病如心臟病、高血壓、糖尿病、痛風等,也因此提醒這個階段的人們開始重視自己健康問題,並能正視均衡營養對健康維持的重要性。 針對上述年過四十後身體的變化,在飲食上有幾點注意事項,首先由於基礎代謝率的降低,身體已不需太多熱量就可維持日常活動所需,所以需增加活動消耗或減少熱量攝取以維持理想體重;此外,雖然熱量需求降低,但對營養素的需求量不變,因此需增加營養素的濃度,也就是說選擇較營養的食物但熱量較低者。 飲食建議量可依據行政院衛生署所訂定國民飲食指南,如圖表所示,五穀根莖類每日3-6碗,此需依據活動量而訂,活動量大者可一餐吃兩碗飯。奶類每日1-2杯,許多人一天喝不到一杯牛奶,此可能成為骨質疏鬆症的隱憂。蛋、豆、魚、肉類每日4份,攝入過多此類食品,將使油脂攝入同時增加。蔬菜類3碟,增加蔬菜攝取有助於腸胃蠕動及體重控制,尤其是深綠色青菜,營養成份更高。水果每日2個。油脂類2-3湯匙,目前國人外食機會增加,此類食物攝入量亦增加,建議應酬多者,在外進食需特別留意食物的選擇,儘量選擇較清淡、不油膩者,且選擇食物的廣泛度足夠,每餐均衡攝取不同種類食物,看自己是否六大類食物皆涵蓋,其實只要每餐每一類的食物皆能均衡選擇,自然不會攝入過多某單一食物,如油脂。 食物製備儘量以烤、蒸、煮的方法,少用油煎、油炸的方式,避免高糖、高鹽食品,少用飽和脂肪酸及高膽固醇食物,千萬不要認為是只有罹患慢性病者才需做飲食控制,每一位年過四十者皆需開始注意飲食與健康的關係,選擇一個健康的飲食之道,如此在生活安定、事業有成之後仍能擁有健康。 文章來源:行政院衛生署豐原醫院

Letter written in 2070

2007年08月22日
公開
7

現在是2070年 我才50歲,可是我看上去卻像85歲的人。 因為缺乏足夠的飲水,我有嚴重的腎病 。我覺得我活不了多長了,而我是現在我們社會年齡最長的人。 我記得當我五歲的時候 一切都是完全不一樣的 公園裡有很多樹,房子都有漂亮的花園,我可以盡情地享受淋浴,在淋篷頭下衝上一個小時的水 而現在我們只能通過浸過礦油的一次性毛巾來清洗身體 以前,女人們都為擁有美麗的頭發而驕傲 Now, we have to shave our head to keep it clean without using water. 而現在,女人門都剃成了光頭,因為這樣可以避免使用水來保持頭部乾淨, 以前,我父親通過水管來沖洗他的汽車 而現在,孩子無法相信人可以用水來做這種事情。 我記得有很多警告上寫著:請勿浪費水 但是根本沒有人對此關注 人們總覺得水是用不完的。 今天,河流,水壩,珊瑚礁和地下水,要不已經徹底污染,要不就是乾涸。 曾經圍繞在我們身邊的風景都全部變成了荒涼之地 胃腸炎,皮膚病和尿路感染現在已經成為死亡的主要原因了. 工業也陷於半癱瘓狀態,失業率達到了最高記錄.工人大多集中在海水淡化工廠,他們的工資不是薪水而是一杯水。 在荒涼的街道上,人們經常遭到搶劫的是水。 80%的食物都是合成的。 以前,人們建議一個成年人每天至少要喝八杯水。 現在,我們只可以喝半杯。 因為我們不能洗衣服,我們只能扔棄穿過的衣服,這樣就導致了垃圾的增加。因為缺水,排水系統已經失去作用,於是我們又回到了使用生鏽的水箱時代,像幾個世紀前的人一樣生活。 人們看上去很恐怖:他們的身體很虛弱,因為極度脫水,人們非常干渴;因為臭氧層完全破壞,陽光直接照射在地球上,人們的身體上充滿了因為紅外線照射所引起的疼痛。 因為她的皮膚特別干燥,20歲的她看上去仿佛像40歲的人。 科學家已經進行了各種各樣的研究和調查,但是目前還沒有找到解決的方法。 我們無法制造水。 因為沒有足夠的樹木,因此缺乏氧氣,而這會導致降低後代的智力。The morphology of many individuals' spermatozoa was altered...很多人的精液質量已經到了讓人擔心的時候。。。。結果會導致兒童在出身時會有各種缺陷,變異或畸形。 The government even makes us pay a tax for the air we breathe:137 m3 per adult per day. [31,102 gallons]而政府還要我們為呼吸空氣而繳稅:每個成年人137立方米一天[31,102加侖] 而那些無法支付空氣稅的人被排斥在"通風區"以外。通風區是指裝配了巨大的機械肺,通過太陽能來工作的區域。"通風區"提供的空氣質量並不是特別好,但是至少可以呼吸。 2070年時人的平靜壽命是35歲 有些國家最終成功保留了一些島嶼,通過他們自己的溪流來種植蔬菜。而這些地區由軍隊看守。水已經成為了珍稀的商品,成為新的寶藏,比金子和鑽石更珍貴。 這個地方因為沒有降雨,所以也樹木早已消亡。而這裡如果下雨,下的也是酸雨。原因很簡單。溫室效而導致的氣候變化和我們在20世紀所制造的大量污染造成了這樣的現像。 我們曾經被警告來愛護我們的環境,但是人們對之置若罔聞。 當我的女兒要我來告訴她,在我年輕的時候的事,我向她描繪美麗的森林。 我告訴她什麼是雨水,花朵,淋浴,垂釣於江湖的快樂,人們可以盡情暢飲水。 我告訴她以前健康的人是什麼樣。 女兒問我:"爸爸,現在為什麼沒有水" 我感到喉嚨一片梗塞。。。。。 我不由有種罪惡感,因為我正是屬於那些無視警告,完全破壞我們環境的一代人。。。。。而且這樣的人遠遠不止少數! 我是屬於那最後一代可以改變這一切的人,可是我們什麼都沒有做。 今天,我們的孩子為我們支付沉重的代價。 坦率地說,我覺得,用不了多少時間,地球上將沒有任何生命,因為環境的破壞已經到了無法挽回的地步了。 我多麼希望我可以重回過去,告訴人們去明白這一切。。。。 。。。。在人們還來得及去拯救地球的時候! 把這封信發給你周圍的朋友,即使是一部分人,也能讓他們對全球環境所造成的水問題有所認知。 這絕對不是游戲,而是我們的真實生活。為了你的孩子去做點什麼吧。即使你現在沒有孩子,你將來也會有的。 不要讓我們的後代生活在地獄中。。。。讓他們享受美好生活! ................................ Slide 1: LETTER WRITTEN IN 2070 w w www w Document published in the magazine www "Crónica de los Tiempos" April 2002. Ria Slides Slide 2: We are in the year 2070. I just turned 50 years old, but I look 85. I experience major kidney problems, because I drink very little water. I think that I don’t have much more time to live. Today, I am the oldest person living in this society. Ria Slides Slide 3: I remember, when I was 5 years old everything was very different. There were lots of trees in the parks, houses had beautiful gardens, and I could enjoy long baths and stay in the shower for one whole hour. Now, we have to clean ourselves by using disposable towelettes moisturized with mineral oil. Ria Slides Slide 4: Before, women were proud of their beautiful hair. Now, we have to shave our head to keep it clean without using water. Before, my father used to wash his car with water that came out of a hose. Today, children find it hard to believe that one ever could use water to perfom such a task. Ria Slides Slide 5: I remember the many warnings: ”DON’T WASTE WATER” But nobody paid attention. People assumed that water was unlimited. Today, rivers, dams, lagoons, and under-ground water are all either irremediably polluted or completely dried up. Ria Slides Slide 6: The landscape that surrounds us has turned into nothing more than an immense desert. Gastro-intestinal infections, and skin and urinary tract diseases have now become the main causes of death. Ria Slides Slide 7: Industry is paralysed, and the jobless rate reached a dramatic level. Desalination plants are the main employers. They give one drinking water instead of a salary. Ria Slides Slide 8: People are constantly being mugged for water on the deserted streets. 80% of the food is synthetic. Ria Slides Slide 9: Before, it was recommended that an adult drink 8 glasses of water a day. Today, I am allowed only half a glass. Ria Slides Slide 10: Since we cannot wash our clothes, we throw them, which increases the amount of trash. We had to go back to using septic tanks, just like in the past century, because the sewage system stopped working due to the lack of water. Ria Slides Slide 11: People look scary: their bodies are weak; parched by extreme dehydration; covered by sores caused by ultraviolet rays that the atmosphere can no longer filter since the ozone layer is depleted. Ria Slides Slide 12: Due to the dryness of her skin, a young 20 year-old woman looks more like 40. Scientists perform all types of research and investigations, but there is no solution in sight. We cannot produce water. The lack of trees reduces the amount of oxygen available, which in turn lowers the intellectual quotient of up-coming generations. Ria Slides Slide 13: The morphology of many individuals’ spermatozoa was altered... …which results in children being born with all sorts of deficiencies, mutations and malformations. Ria Slides Slide 14: The government even makes us pay a tax for the air we breathe: 137 m3 per adult per day. [31,102 gallons] Those who can’t pay the tax are expulsed from the “ventilated areas” that are equipped with gigantic mechanical lungs, powered by solar energy. The air supplied in the “ventilated areas” is not of very good quality, but at least one can breathe there. The average age is 35. Ria Slides Slide 15: Some countries succeeded in preserving a few islands of vegetation with their own streams. These areas are closely monitored by the army. Water has become a rare commodity, a highly sought after treasure, infinitely more valuable than gold or diamonds. Ria Slides Slide 16: Here, though, there are no more trees because it hardly ever rains. And whenever it does rain, it is acid rain that comes down. There are no more seasons. Climatic changes such as the greenhouse effect and the polluting activities we indulged in during the twentieth century took care of that. We were warned about the need to take care of our environment, but nobody bothered. Ria Slides Slide 17: When my daughter asks me to tell her how it was when I was young, I describe the beauty of the forests. I tell her about the rain, about the flowers, about how pleasurable it was to bathe, to fish in the rivers and the lakes, and being able to drink as much water as one desired. I tell her about how healthy people used to be. Ria Slides Slide 18: She asks me: - Daddy! Why is there no water anymore ? I feel a lump in my throat... Ria Slides Slide 19: I can't help feeling guilty, because I belong to the generation that completed the destruction of our environment by simply not taking seriously any of the warnings ... and there were so many of them! I belong to the last generation who could have made a difference, but who chose not to act. Ria Slides Slide 20: Today, our children pay the hefty price. Ria Slides Slide 21: Quite frankly, I think that, within short, life on this Earth will no longer be possible, because the destruction of our environment reached its point of no return. Ria Slides Slide 22: How I wish I could go back in time and get the Human race to understand this ... ... at a time when it was still possible for us to do something to save our planet Earth! Ria Slides Slide 23: Send this letter to all your contacts and contribute, even if it is only by a fraction, to the necessary global awareness on the water issue. This is no game, it is already our reality. Do it for your children; if you don't have any yet, maybe you will some day. Don't leave them hell as a legacy ... Leave them lif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