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acebook pixel code

草莓果凍

日期

#Tag

LUK-5

2010年06月02日
公開
10

教具1:雞蛋人一枚+不同顏色的衣服及蝴蝶結+鞋子+頭髮 老師先拿出一張6*6的格子 紅的頭髮 黃色的頭髮 綠色的頭髮 紅色的蝴蝶結 --------------------------------------------------- 藍色的蝴蝶結 雞蛋人 --------------------------------------------------- 黃色的蝴蝶結 --------------------------------------------------- 綠色的鞋子 綠色的鞋子 黃色的鞋子 老師請小朋友幫雞蛋人載黃色的頭髮+藍色的蝴蝶結+綠色的鞋子 -------------------------------------------------------- 教具2:方塊拼圖 每個小方塊都有六面不同的圖案老師發一張圖卡 請小朋友案圖卡的圖案將方塊轉至同樣圖案排列 -------------------------------------------------------- 教具3:拼圖-數數(一張大張A4的圖卡,圖卡有數字) 每張小拼圖上正面是糖果拼圖背面是數量的物品 例如1顆鈴鐺就去找A4圖卡上的數字1找到後翻轉正面 數字1-6全找到後糖果拼圖就完作囉 -------------------------------------------------------- 教具4:(動物圖案)拼圖A4大小的紙張切成4等份 例如獅子拼圖切成4等份跟全部的動物拼圖混和在一起 讓小朋友去找一找(觀察) -------------------------------------------------------- 教具5:九宮格的圖案(水果的交通工具等)底圖+圖卡 老師先請小朋友把圖卡放置在底圖的正確位置 再請小朋友記好所有水果的所在位置再打散翻至背面 如果翻出來的底圖跟圖卡不相符請找出它正確的位置 --------------------------------------------------------

感覺統合之簡介

2010年05月25日
公開
45

【感覺統合之簡介】 文/王洐生 所謂感覺統合﹝Sensory Integration; SI﹞是一種自動發生的神經過程﹝neurological process﹞,它是神經系統將來自身體和環境中的感覺訊息做適當的組織和詮釋,好讓個體能有效地和環境互動。換言之,SI的功能有如警察指揮交通一樣,將分分秒秒的不斷湧進神經系統的感覺訊息做適當的過濾、分類、比較、合併、並賦予意義,如此個體的神經系統才能正常運作。    感覺統合理論是由艾爾絲博士﹝1923~1988教育心理學博士,職能治療師﹞所提出,以神經醫學、神經心理學及神經生理學為基礎,而發展出此一理論。一開始,艾爾絲博士以治療學習障礙的學童為主,爾後,此一治療架構亦被應用於治療成人之生理及心理障礙。艾爾絲博士相信,唯有基層的訊息傳遞良好,全面發展的大腦,其高階層的功能才能加以發揮。而觸覺、本體覺及前庭覺為個體發展早最基礎的三個感覺系統,若發生障礙,則會影響未來更高層的皮層功能。  感覺統合之發展是依循著一定的發展順序,而且各種知覺功能之好壞會相互影響。通常出生﹝前﹞後即開始發展,至七、八歲時達到高峰。以下為感覺統合各層次之發展情形: 一、第一層次的感覺統合 1. 從皮膚來的接觸統合 形成:初期的吸吮、吃、親子關係及觸覺之舒適感。 2. 前庭感覺與本體感覺之統合 ﹝1﹞前庭感覺:對地心引力及身體移動的感覺 ﹝2﹞本體感覺:對肌肉關節的位置及動作的感覺。 形成:眼球運動、姿勢、肌肉緊張度和重力安全感。 二、第二層次的感覺統合 把觸覺、前庭感覺與本體感覺三種基本感覺予以統合。 形成:身體形象的知覺、身體兩側之協調、動作計劃、活動量、注意立即情緒穩定。 三、第三層次的感覺統合 1. 此階段聽覺與視覺加入感覺統合的過程。 2. 聽覺、前庭感覺、身體形象知覺及相關功能之統合。 3. 視覺與觸覺、前庭感覺及本體感覺三整基本感覺之統合。 形成:手眼協調、視知覺、做事有目標、能使用工具:如湯匙、筆及日用品等。   四、第四層次的感覺統合 1. 各種感覺統合形成大腦之整體功能。 2. 形成感覺統合之最終產物: ﹝1﹞組織能力及集中注意力為學業學習能的一部份。 ﹝2﹞自重、自制、自信來自於感覺到自己的身體為一有能力的感覺和動作的個體及良好的神經整合。 ﹝3﹞抽象思考及推理能力。 ﹝4﹞身體兩側及大腦半球的專責分化。   因此,若是上述四個層次的某個環節出了問題,而導致了感覺統失常,便會造成下列的問題: 一、前庭及大腦分化失常 前庭反應不足所致。 ﹝1﹞造成眼球運動、姿勢、平衡及肌肉之緊張異常。 ﹝2﹞慣用手無法建立。 ﹝3﹞閱讀演算困難、情緒及人際關係之處理發生障礙。 ﹝4﹞注意力及相關行為出現問題: • 過動 • 注意力無法或有困難集中 • 注意力短暫 • 注意力一直在轉移 • 從事的活動經常缺乏目的性 • 對於不應該注意的事物卻投注太多的注意 • 需要別人的提醒才回到所需注意的事物 • 對於有興趣的事物可以專心 • 對學校的課業缺乏注意力 • 易注意到教室內、外的一舉一動,很容易分心 • 小孩子一直在動 • 經常以跑代替走 • 坐立不安 • 無法專心及順利的完成家庭作業 • 容易衝動 • 話常聽一半、或沒有聽玩就急著反應 • 愛說話、說個不停 • 無法克制自己 二、重力不安全感  前庭對重力及移動速度反應過於敏感所致。 會出現下列之問題: • 當腳離開地面,會顯得焦慮、或努力要把腳放下,如果信任的人協助他,他可以合作 • 害怕或非常害怕跌倒、爬高、站在高處 • 不喜歡頭倒立、翻觔斗、翻滾 • 不喜歡動態的遊戲器具,如盪鞦韆、怕搖擺 • 害怕從高處跳下去 • 某些動作會特別慢,如:走上、下斜坡、走凹凸不平的地面,進入車內,或從前座到後座 • 需要比正常小孩子多一點時間學習上下樓梯,而且上下樓梯需要扶欄杆 • 害怕走上凸的地面,類似的地面雖然正常小孩子覺得沒什麼,但對這類的小孩而言,似乎是特別高 • 當旋轉時,會覺得好像失去平衡 • 車子轉彎時﹝快速﹞,會嚇到他們 • 似乎對空間概念之判斷能力差,而且在他們所處的環境中,無法處理動作的問題 • 在爬高架格子的遊戲中不敢往上爬   三、動作運用障礙   無法作同年齡小孩都會做的事情。 造成:動作計劃有困難、動作笨拙、無法應付日常生活動的活動。 四、觸覺防禦  對觸覺以相當情緒化的拒絕方式反應 五、視覺與聽覺語言失常   視覺與聽力語言為許多基本腦部功能的產物,必須先發展好三種基本感覺的統合功能,才能改善視聽的處理過程   因此,針對上述的問題,職能治療採用感覺統合治療的理論架構來加以解決,其治療的處理原則為: 一、運用外來刺激對中樞神經系統之影響,改善神經整合性的適當反應。 二、運用有目的的活動來引發個案的功能,做出整合性的適當反應。 感覺統合治療的效果,對小孩而言: 一、神經系統比往昔更有效的處理感覺輸入 二、對感覺刺激敏感過高或過低者,其敏感度會正常化,因而改變了情緒適應,人際關係及自信。 三、粗動作或細動作的技巧及協調能力上之進步。 四、語言發展上進步及學業進步。 五、組織能力較好、較有自信、容易相處。  總之,幼兒及兒童在學齡前及學齡的教育過程中,往往會因感覺統合失調,進而導致學習方面的障礙發生。因此當家長或老師發覺幼兒有這方面的問題時,應及早轉介,由合格的職能治療師施以詳細的評估及施行正確且完整的治療計劃,並與語言治療師、心理治療師等醫療團隊成員通力合作。如此才能使這類的小孩獲得最大之幫助。 【資料來源:幼教資訊第11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