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acebook pixel code

草莓果凍

日期

#Tag

轉貼~親子共學 孩子自動變好

2010年03月23日
公開
46

親子共學 孩子自動變好! 「媽媽!難吃死了!」知名五星級飯店的自助餐廳裡,一個孩子扔下餐具,臭臉對媽媽抱怨起來。媽媽暗想:「這頓飯每人可要500元哪,若不是為了全家難得聚餐,哪捨得來這裡吃呢?」但媽媽卻不敢將內心話說出口,任由孩子在餐桌上埋怨,大氣都不吭一聲。 你也是這樣的現代父母嗎?管不動孩子,還得忍受孩子臉色,甚至孩子脫口說:「媽,你怎麼那麼笨!」「少管我的事!」「你真的很煩耶!」身為父母的你,又氣又怨,卻不知該拿寶貝兒女怎麼辦? 信誼基金會今年5月間針對《現代媽咪的育兒滿足感》發出6,000多份問卷,發現現代媽咪對於自己「教養孩子」的能力滿意度偏低,有57.89%的媽媽期待「學習正確的教養態度與觀念」,52.49%的人希望「強化孩子的品格教育」。 小孩的教養與品格教育,成了現代媽媽最頭痛與期待解決的問題。 中央大學神經科學研究所所長、知名教育專欄作家洪蘭,最近寫了本新書《通情達理—品格決定未來》,上市2個月就賣出逾10,000冊,反映現代父母對品格教育「求知若渴」的狀況。 洪蘭在書中寫到:「我常不了解父母親為什麼肯起早睡晚的賺錢,再開車接送孩子去上昂貴的補習班、才藝班,卻沒有花時間在教導孩子品行上?」洪蘭指出,現代父母沒有從小把誠實、尊重、勇敢、相信、謙虛、毅力等基本的做人道理教好,等到孩子上了中學後,自然更不服管教了。 觀念偏差:只計成績結果,不問過程手段 父母自己先不重視小孩的品格教育,自然讓孩子只在乎考試成績,惡性循環下來,結果就是孩子從小不聽話,怎麼都講不動。 國內升學主義的制度與環境,似乎是破壞小孩品格教養的元兇禍首。近年積極推廣品格教育的宏達基金會,正視到這一個問題,已與全台灣200多所中小學合作,致力品格教育在校園的耕耘與播種。 詢及推動品格教育的最大阻力何在?宏達基金會處長黃素雲有感而發:「價值觀!到底品格是不是最重要的?這項價值觀仍被多數人質疑著。」黃素雲認為,現代人太短視、太在乎結果,父母只擔心孩子輸在起跑點,卻忽略了過程的重要性,自然不覺得品格有什麼重要,因為主流社會價值觀一致認定「成績」才是決定孩子成敗的關鍵。 品格教育如果只靠學校,顯然還是不夠的,黃素雲說:「如果家長懂得『品格』的重要性,那麼,看待教育這件事情的角度一定會很不一樣。」 「孩子的品格教育,不可能假手他人!」桃園縣兒童教育發展協會理事長吳秀卿斬釘截鐵的說。 從大學時期就在金車文教基金會擔任志工的吳秀卿,當了媽媽以後,卻發現孩子不敢上學校與人群接觸,因此留職停薪,擔任學校志工媽媽,陪孩子一起到校。吳秀卿從參與教師團體的志工活動中,觀察到許多校園裡的老師只會威權式的教導,教錯了也不願意承認,孩子有樣學樣,就變成「強詞奪理」與「硬拗」了。 「把孩子都丟給學校、丟給補習班,孩子的品格教育就會自動完成嗎?」吳秀卿搖頭表示,父母如果自己不以身作則,用心做好教養的責任,就不能怪孩子「唸了書,卻還是不聽話」。 過度功利導向的社會風氣,讓父母漠視孩子在家庭裡的品格教育。也許有些用心的父母會跳出來抗議表示,自己已經很盡力了,實在是小孩太難教了。為什麼孩子那麼難教?近年積極協助親子創意教學的「藍魚兒童創意教室」負責人郭恆祺認為,以下三個狀況導致現代小孩很難教: 第一、國內傳播媒體出了問題,大力報導犯罪、明星敗家等負面新聞,導致小孩有樣學樣,讓父母的言教、身教發揮不了作用。 第二、父母以「聲」作則多,以「身」作則少,大人都是用說教的方式在教小孩,而小孩理解能力不夠,說再多也沒有用。 第三、親子溝通缺少創意,父母只會用「不行」、「不要」等負面表列方式要求孩子不要做某些行為,卻從來沒有正面去告訴他,「為什麼拿人家東西之前,必須經過他人同意」等觀念。 3歲起就要奠基:掌握品格教育黃金養成期 郭恆祺認為,現代父母常犯了「四不一沒有」的錯誤示範,也是導致孩子不易管教的原因。所謂「四不」是指:不聽—不聽小孩說話;不說—不讓小孩說話;不懂—不懂小孩在說什麼;不行—小孩一提出要求就馬上說「No!」一沒有,則是指小孩想說話時,忙碌的父母馬上會說出:「沒有空!」 親子溝通出了問題,正確的價值觀當然無法傳輸到孩子身上。也許孩子不是那麼難教,而是管教方式出了問題。或者,新手爸爸、媽媽沒掌握到教養的要領? 今年7月,美國Super Camp國際中文營在桃園龍潭鄉正舉辦「超人營」活動,20多名8到12歲的小朋友正在舉行「父母之夜」,在父母沒參與的狀況下,孩子們七嘴八舌的討論自己所期待的爸爸、媽媽能在家中扮演什麼角色—— 「我希望爸爸多陪我看電視!」「希望媽媽不要嘮叨。」「希望大人信任我!」「希望父母多在家陪我。」孩子們一一將這些期待寫在海報,第二天結訓前,父母會先集合起來,從海報中看到孩子對他們的教養期望。 「超人營」是前電視旅遊節目主持人謝佳勳所代理引進台灣的青少年夏令營活動,旨在教導小孩的品格教育、體能律動與學習的技術。 謝佳勳說,學員的父母隔天也會被要求在另一張海報寫下自己所期待的父母的樣子。奇妙的是,對照親子所寫海報,竟然非常接近。 「孩子就是大人的模型,」謝佳勳說:「品格是一個不斷累積的人生價值觀,小孩的價值觀最後一定會等於父母的。」 孩子的人格形成期,可能遠小於多數人的想像,因為從3歲後,孩子就在模仿大人的言行了。信誼基金會知識長譚合令指出,0到2歲的小孩屬於「無律期」,身體會亂動亂動的,目的在訓練肌肉與腦部發展;3歲到7歲為「他律期」,孩子會從大人的眼神或命令來規律自己,但這階段的小孩不可能自律;要等到7到11歲時,孩子才進入「自律期」,開始學習進行自我管理。 如果品格是一種是非對錯的價值判斷,以及獨立生活能力之培養的話,那麼,是否要等到孩子7歲以後,進入「自律期」才開始教呢? 錯!譚合令指出,品格教育就是家庭的教養觀,孩子成熟階段前的「他律期」才是品格教育的黃金期與奠基期。 洪蘭認為,人格的形成是一個內隱學習機制,孩子不知何時學的,父母也不知何時教的,但一旦刺激出現,反應就會出現;而且這個從父母身上模仿、學習來的內隱效果會很長久。「幼兒教育最重要的是教品德,不是教知識。」洪蘭說。 品格並不難教:陪伴、鼓勵,可促進溝通效率 為了協助現代忙碌的父母作好品格教育,本刊整理多位教育專家意見,提出下列品格教育的標準作業流程,提供家長依循參考: 第一、每天至少要花30分鐘陪伴小孩:謝佳勳與吳秀卿正在合力推動「親子共學333運動」,希望現代父母每天都要花30秒擁抱自己的小孩;花3分鐘靜下來專心聽小孩說話;花30分鐘陪伴小孩,一起做作業、寫功課、共讀或做勞作。 第二、充分且有創意的親子溝通:郭恆祺認為,父母與其說教,不如用說故事、親自演示方式,會比單向命令更有效。也可以用「置入性行銷」,運用創意,把想傳遞的觀念,融入遊戲或課程,比如讓小孩透過玩「分類遊戲」來達到收拾玩具的負責任態度。 第三、以身作則:不要以為孩子小,就什麼都不懂,譚合令指出,小孩的是非對錯觀念都是來自於模仿和學習父母,所以,父母的一言一行都會對孩子帶來影響。當大人不能以身作則時,所有對小孩的要求也會失去信任與接受的基礎。 第四、清楚品格定義:培基文教基金會執行長陳寶國認為,如果父母對品格的定義並不清楚,根本很難注意到品格的落實。陳寶國引入台灣的「品格第一!」教育方案便將品格分類出49種項目,並逐一加以精確的定義,俾使使用者能清楚品格的內涵指涉。 美國親職組織Josephson Institute於1992年推動的「品格才算數!」(Character Counts!)教育系統,則列出「品格的六大支柱」(six pillars of character)。這個品格教育系統已被全美逾40個州、超過千所學校、城市導入為推動社區品格教育的重要基石。「品格才算數!」系統在「品格的六大支柱」之下還詳列出18個子項,並加以精確定義。 第五、讚美、肯定與鼓勵:陳寶國認為,想要正面引導孩子學會品格、活出品格,用正面鼓勵方式是最好的辦法。但是鼓勵不是沒有技巧的,一定要掌握讚美三部曲: 1.先說出品格的定義; 2.說出孩子表現該品格的具體例子或行為; 3.說明實踐品格對人產生的好處。 舉例說,若對孩子說:「你好有禮貌喔!」他其實無法理解「禮貌」是什麼意思;父母應該說:「禮貌是善意且熱情對待周遭的人,你剛剛跟隔壁阿姨打招呼,有沒有看到她很開心?你的禮貌可能會讓她一整天都很高興喔!」 你覺得讓你的小孩學會有禮貌,很困難嗎?或者,你也不知道品格的定義為何?更不知該如何像前面這個例子一樣,有技巧的激勵小孩自動變好嗎? 本刊以「品格才算數!」系統的「品格的六大支柱」為主軸,補充其他教育系統的品格要項,詳列20種品格項目的定義,並整理出案例、互動式教材與讚美的示範格式,集合成國內第一本親子品格教育系統。 只要從今天起,父母每天至少花30分鐘與小孩共讀這本教育專刊,孩子很快就會變好! 【專家分享品格教育小撇步】 郭恆祺:「請」、「謝謝」、「對不起」是最基本也是最有效的品格「密碼」,父母應該從胎教時期就常說這三個字。 謝佳勳:父母不要給選擇題,不要問:「你乖乖收拾東西好不好?」有時要直接給指令說:「再過10分鐘就要走了,你收拾東西,時間一到,我們就要離開!」 吳秀卿:看到孩子缺乏好品格行為時,要掌握即時機會教育,馬上示範正確動作。 黃素雲:親子之間應該建立有品質的共處時間,比如一起看一本書或一部電影,並互相一起討論。

轉錄分享陳安儀~從英文雜誌學英文~別抹煞孩子的英文興趣

2010年03月23日
公開
60

女兒升上三年級了,在幾乎沒有同學不補習英文的狀況下,我們家女兒應該算是一個「異類」-------截至目前為止,她尚未上過任何美語補習班、美語幼稚園、或是雙語安親班、英語夏令營……… 我經常碰到很多媽媽好奇的問我:「那妳打算什麼時候才讓她補英文?妳難道不怕女兒將來上國中時,程度跟不上嗎?」老實說,我並不擔心她「英文程度不好」,但是我卻很怕她「不喜歡英文」。 因為我看過太多從小補英文、上英語幼稚園、卻討厭英文、不喜歡英文的孩子,最後的結果,就是英文很爛。我自己就是其中之一。我有一個留美博士、英文呱呱叫的父親,他從小就非常注重我的英語教育。在我們那個少有孩子補習才藝的年代,我從小學三、四年級爸爸就開始教我英文。到了五年級,爸爸不知道從哪裡打聽到「趙麗蓮女士」(當年的英語教學權威、中英文俱佳的外國傳奇女子)也就是大家口中的「鵝媽媽」,在自家台大宿舍裡開班授徒、教小朋友英文,於是輾轉託人把我弄了進去。 我還記得,每個星期六下午,我就跟著一幫小朋友,在「鵝媽媽」幽靜的日式客廳改成的小教室裡,跟著高齡七十幾的她,一起「小和尚念經」似的朗讀英文,而我的英文名字「ANNIE」,也就是「鵝媽媽」幫我取的! 升上小六後,我便成了當年「科X美語」裡最小的學生,跟著一群成人上同一級美語班。此後,便一直斷斷續續補到高中。直到高三聯考前,我家的「空X美語教室」、「TIME」、「CHINA POST」這些外語報紙、雜誌,幾乎沒斷過。 看完了我輝煌的「英語補習史」,大家應該想像我的英文很棒吧?哈哈!大錯特錯!我的英文只有國中一、二年級,因為比人家早讀、早會的緣故,所以表現優秀,接下來就因為上課不專心聽講、回家也懶得念,變成了我我所有科目中最爛的一科! 不瞞大家說,我的高中聯考英文只有50幾,大學聯考則是70幾,跟我的其他成績比起來,只能算是低空飛過!而且其中還有很大一塊是靠我的英文作文拿到高分而補足的!而我的「英文作文」之所以高分,則是因為我「中文作文」很不賴,只要用最簡單的英文句子寫出文意不錯的作文,通常就可以拿到不錯的分數! 大學讀中文系,我以為我終於可以掙脫英文的魔掌。沒想到台大卻規定,中文系英文必修兩年!於是,我連續被當了兩年,英文是靠暑修才過的。為什麼呢?追究最大的原因,恐怕就是「補」壞了英文「胃口」的緣故! 正因為爸爸最重視的我的英文,所以,在念英文的道路上,我吃了最大的苦頭。放暑假,正是可以睡得香甜的時候,爸爸每天早上五點半叫我起床,聽六點的英文廣播,背單字、文章,等他起床再驗收;他強迫我大聲朗讀,為此我經常一邊哭、一邊念英文。他無時無刻不逼著我背英文單字,讓我看到英文就很害怕。 想想這一生,我英文最好的時候,是大學時為了喜歡讀國外的翻譯小說,因此我修了一年外文系的「英國小說選讀」。那一年我連續兩學期拿到高分,也是我最喜歡念英文的時候。很可惜的是,後來並沒有持續下去。 相反的,我先生、小姑的英文都不錯。我夫家家境不好,他們從小沒有錢可以補習,但是老公因為喜歡聽西洋歌曲、小姑一心想要去美國定居,因此從不放棄任何一個學英文的機會。目前,小姑定居美國,英文呱呱叫;而老公也比我這隻三腳貓強,反而是我這個用「貴貴英文補習班」堆出來的,英文最破! 我曾經訪問過已經過世的David王,他是美軍電台ICRT裡最早的台灣DJ,一口流利道地的美語,從收音機裡根本無法分辨他是台灣人!他,從來沒有補過英文。喜歡聽西洋音樂的他,因為想要進入美軍電台工作而瘋狂練習英文,從聽到說、從讀到寫,全是自修而來! 我看到的身邊種種經驗,都只證明了一件事,那就是,學習除了要有環境之外,更重要的就是要有「動機」。沒有動機,花再多錢也不見得有用;沒有動機,孩子不會願意主動學習。 因此,從女兒一年級開始,我便努力的在幫女兒和自己製造環境、找尋動機,並且小心翼翼,不希望壞了她「英文的胃口」。 從去年暑假開始,偶然間,她去外公家吃早餐,阿公和她讀了一些英文故事,她覺得有趣,於是我們開始決定,每天早上讓她去阿公家吃早餐,讓阿公和她練習一些英文對話。 為了怕重蹈我小時候的覆轍(我爸爸的性格嚴厲,要求甚高)所以我一再和她外公溝通,先不要讓她背單字、也不要求她讀、寫,只從一些簡單的對話開始,配合一些圖書館借回來的詩、童謠、故事,就這樣讓「英文早餐」慢慢擴充到英文聽、講。然後,課餘時間,我再選一些英文歌曲、電影、或是卡通給她聽、看,希望她可以慢慢找到她自己的「英語動機」。 升上三年級之後,學校開始要求孩子背英文單字,要會拼、會寫,雖然我覺得稍微早了一點,不過我還是盡量把這一切變成一個比較容易的遊戲,因此我跟她一起把每一課學校的單字,畫成圖畫、單字的大字報,貼在餐廳牆上,讓背單字變得沒有那麼痛苦! 另外,我也利用她十分喜歡看故事的這一個特點,努力尋找她會有興趣的讀物。就在這時,說巧不巧,我收到了一封「台灣英文雜誌社」的留言,問我有沒有興趣試閱幾份英文的兒童雜誌?於是我非常開心的接受了邀請,立刻上了「台灣英文雜誌社」(簡稱FMP)的網站: http://www.fmp.com.tw/fmp/model_index.cfm?CONSULATENO=42,瀏覽其中的兒童雜誌。 一看之下,真是大喜過望!國外的兒童雜誌種類之豐富、圖文並茂,看起來真的非常吸引人!比起台灣只有小貓兩三家,隨隨便便就有十九種,選擇性真的多很多!而且,算起來價錢並不算貴,一年總價大多在2000元上下,平均一本只有一百多元,比起書店隨便一本外文繪本,便宜許多。而且,「台灣英文雜誌社」的網站很體貼的把雜誌內容、種類、適合年齡都標示的很清楚,一目瞭然,對我這種英文很爛的家長,簡直是再適合不過!於是,我便快速的點選了看起來插圖美不勝收的故事雜誌「SPIDER」、以及昆蟲動物的「Your Big Backyard」以及小小孩的故事書「Lady bug」、「湯瑪士小火車」等等,數本,希望除了每月一本的中文兒童雜誌之外,我也可以和孩子一起共讀英文兒童雜誌。 雜誌很快就寄到了。拆開包裹的第一天晚上,剛好朋友小樺的六歲女兒也在我們家,趁我在洗澡的時候,三個孩子們就迫不及待的先翻閱書中的內容。我發現,美國的兒童雜誌雖不如台灣的兒童雜誌封面通常是硬殼、打光的,內頁紙張也比較薄、裝訂比較簡陋,不過插圖與照片卻十分精彩!尤其是昆蟲與動物的那幾本幼兒雜誌,圖片生動逼真,兒子安靜的看了許久、許久,然後就央我講給他聽。 剛開始我還準備了字典在旁邊,心想有不會的字得查一查。沒想到,我先念了封面是臭鼬的「Your Big Backyard」這一本,發現絕大多數的內容我都可以應付,少數幾種動物的名字比較長,書的內容裡面也有「英文注音」加以說明,呵呵!顯然是給剛認字的低年級孩子使用的!著實讓我鬆了一口氣。而且內容很有趣,除了介紹動物、動物的故事之外,還有教孩子「怎麼畫動物」的單元。 「Lady Bug」也是一樣,閱讀年齡層是兩歲到六歲,大概我們唸過高中英文的家長都足以應付,我連續幾天晚上大概都是花半個小時,給老二讀一本。他十分滿意:「媽媽,這些是『英文人』寄來的書嗎?」 另外兩本我為女兒選的「Spider」和「Cricket」故事內容是適合七歲以上的孩子,英文程度就比較難了,我大概一個晚上只能讀個一篇,無法整本讀完,而且必須邊看、邊查字典。不過,大概是因為台灣較少看到專為中高年級孩子設計的雜誌(除了少數科學及綜合雜誌之外)我覺得我收到的這幾本英文雜誌,故事內容寬廣,光是橫跨的國家、種族、地區、背景,還有討論的議題,就跟國內的雜誌有很大的不同。比如說,我們一起讀了一篇兩姊妹在雪地裡幫爸爸採集楓糖的故事,就很特別,是台灣兒童雜誌裡較為看不到的題材。 另外,書中也有為這個年齡的孩子設計的英文字謎遊戲、甚至是如何替媽媽做一道早餐的食譜....等等,內容包羅萬象。女兒雖然尚無法完全看懂書中的英文,不過可以認出幾個單字,並憑著插圖猜出其中某些故事,像是「傑克與豌豆」….等等。有趣的是,她因為想要知道故事內容,也很努力的看著書上她少數認得的幾個英文字,想要幫我猜猜看,那是什麼意思? 雖然,我們的「英文雜誌共讀」,才剛開始沒有幾天,但我很希望,愛看故事的她,能夠藉由床邊共讀的英文兒童雜誌,而找到學習英文的「動機」,而且,能夠因為想要閱讀故事,進而開始喜歡英文、愛上英文。當然,我自己也很希望可以趁機複習一下荒廢已久的英文,說不定,我也可以藉著跟女兒共讀,再充實一下自己的英文程度,那也算是額外的報酬囉! 當然,在上了FMP網站之後,我也忍不住瀏覽了其他的雜誌項目,包括我最有興趣的「裝潢」,還有「媽媽PLAY」教室的伙伴小樺最喜歡看的勞作、烘焙…....等等。哇!這一看不得了,我竟然在網站上看了一個多小時,流連忘返,看到每一本雜誌都很想訂來看!後來,我發現某些雜誌,只要有貨,是可以訂單本的!太好了!二話不說,就先訂了四本單期的烘焙雜誌! FMP的線上功能很齊全,加入會員之後,訂閱步驟很簡單。而且,對方告訴我,他們外文雜誌的寄送時間,幾乎與國外雜誌同步。雖然,目前我訂的英文兒童雜誌對我來說,可以閱讀很久的時間,因此時間上並沒有什麼差別,不過我,想對於很多專業人士而言,「即時送達」這一點應該也是很重要的吧! 總之,在這裡跟大家介紹了一個很好用的網站-----「台灣英文雜誌社」,希望大家除了給孩子「補」英文之外,也可以多跟孩子培養一些親子共讀英文兒童讀物的時間。不要讓學英文淪為補習的惡夢,搞壞了孩子讀英文的胃口。如果妳也想給孩子訂閱一些英文的雜誌讀物,可以多多利用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