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acebook pixel code
寶寶爬爬搬搬趣味競賽!孩子人生中的第一場賽事!熱烈報名中~

亞利安寶媽

他的寶貝

日期

#Tag

2∼3歲,獨立性萌芽的關鍵期

2008年02月13日
公開
23

2∼3歲,獨立性萌芽的關鍵期 從對幼稚園一年又一年畢業的寶寶的觀察中,我發現,獨立性對一個寶寶的發展非常重要。 一個寶寶如果獨立性強,那麽三年中,他各方面的發展就會很好。而如果一個新入園的寶寶獨立性很差, 我們就要花大量的時間培養他的獨立性,他的發展也似乎總比別人慢。   案 例   小班的悅悅入學一周了,活潑可愛。可是李老師發現她的依賴性實在太強了, 她什麽事情都要喊老師幫忙,吃飯要老師喂,小便要老師給她脫褲子、穿褲子, 午睡時要老師給她脫鞋、脫衣服……老師想讓她自己做,她總是以“我不會”而拒絕。 李老師把這一情況告訴了悅悅媽媽,悅悅媽媽無奈地說: “是啊,有一陣子,她老是要自己做,我還嫌她煩;現在可好,懶得不得了,什麽都要大人幫忙,想叫她自己做,她總是不肯。”   在李老師的耐心鼓勵下,悅悅終於開始自己穿衣服了,老師大大地表揚了她,她非常高興。 下午,當媽媽來接悅悅的時候,悅悅開心地對媽媽說:“媽媽,我會自己穿衣服了。 ”“是嗎?”悅悅媽媽一邊回答著女兒,一邊習慣性地把挂在教室外面的外套拿下來,然後給她穿上。   這一現象在剛入學的小班寶寶中表現得較爲突出。在寶寶0∼3歲時,父母的重點往往集中在餵養上, 想方設法讓寶寶吃得多,吃得好。這是對的,也是非常重要的。然而,還有一點很重要,卻容易被很多父母忽視,就是寶寶獨立性的培養。   獨立性是幼兒自我發展的一種內在動力,也是幼兒終身發展的重要素養。有獨立性的幼兒, 願意做力所能及的事情。寶寶的獨立性主要表現在生活自理能力上。如果寶寶的自理能力好, 進入幼稚園後,就會在群體中表現出色,自信心也會增強。相反,一個自理能力差的寶寶, 在幼稚園裏時常有挫折感,無形中産生“我”不如人的想法,影響他的自信,時間長了,還會影響寶寶的上進心。   2∼3歲是培養寶寶獨立性的關鍵期。這時,寶寶已經取得了一些經驗,他事事都想嘗試自己做, 嘗試自己動作的力量和效果,他常常表示要“我自己吃”“我自己拿”,而且討厭大人的幫助或幹預。 其實,當寶寶用手抓飯自己吃,用手來奪大人手裏的勺子時,已經意味著獨立性的萌芽。   寶寶的這種獨立性傾向,是一種積極的表現,父母一定要予以鼓勵,並引導他學會“自己來做”。 但是,要做到這一點並不容易。因爲,寶寶的能力有限,雖然他想自己來,但常常還做不好。 例如,自己吃飯,不僅吃得滿臉、滿桌都是飯菜,而且邊吃邊玩,飯菜都涼了, 這時有些父母就乾脆奪過勺子喂他了。孩子自己扣鈕扣,也是好長時間扣不上一個,父母也會忍不住代勞。   在這種情況下,要做到耐心指導不容易,但是應該堅持這樣做。如果在寶寶獨立性傾向正在發展的時候, 沒有給他適時的鍛煉,錯過了這個時機,孩子的依賴性會越來越重,你再想讓他自己做,就很困難了。 同時,如果生硬地幹預或限制孩子的獨立行動,常常會遭到寶寶的拒絕,傷害他活動的積極性和獨立性。    所以,一定要創設條件,讓寶寶自己做,慢慢培養他的獨立性。以下是具體操作的幾點建議:   ·儘量滿足寶寶要求“自己做”的心理需求,讓他自己做。   ·如果擔心把寶寶的衣服、地板等弄髒,可以事先墊些毛巾或報紙等。   ·千萬不要因爲寶寶做得不夠好而訓斥寶寶,挫傷寶寶的積極性。   ·儘量頭一天晚上做好準備工作,如準備好第二天寶寶要穿的衣服,提前準備好早飯,留出較爲充足的時間。   ·不要生硬地幹預或限制寶寶的獨立行動。如果時間緊,先與寶寶商量,讓寶寶先試一兩次,再由父母幫忙。   ·在時間充裕時,比如下午放學和晚上睡覺,儘量讓寶寶自己做,如穿脫衣服等。   ·在寶寶自己做的時候,最好有大人在一旁鼓勵,並給予相應的指導和適時的幫助。   ·不要因爲嫌寶寶煩,索性讓他自己來,一點也不幫他,等著看他自己受不了挫折,再放棄。   ·進入幼稚園以後,再培養獨立性已經晚了。    ·2∼3歲是培養寶寶獨立性的關鍵期。   ·寶寶的這種獨立性傾向,是一種積極的表現,父母一定要予以鼓勵。   ·不要生硬地幹預或限制孩子的獨立行動。   ·創設條件,讓寶寶嘗試自己做。適時地給予寶寶必要的指導。

聽孩子說話•說孩子懂的話

2008年02月13日
公開
20

聽孩子說話•說孩子懂的話 以前的教育方式是:孩子只要用耳朵聽就好,不用嘴巴多說話,然而,不讓孩子願意說出心底話,父母又如何能了解他心中的想法?甚至又怎能讓孩子願意把父母的話聽進去呢?從前,經常聽到老一輩的父母親對孩子說:「囝仔人,有耳無嘴」,意思是說,孩子只要用耳朵去聽就好了,不必用嘴巴多說話。但有趣的是,孩子不多說話,父母又如何能了解他心中真正的想法呢? 親子應建立雙向溝通管道 有品質的親子溝通,已經不再是昔日「父母說,孩子聽」的單向溝通模式所能涵蓋,但究竟什麼才是親子溝通的真正精神?人本教育基金會親職教育講師程桂英表示,親子溝通不是單向的指令、說教、指責的說話方式,因為那只會讓親子關係更加惡化,孩子更不願意表達他心中的想法。真正的親子溝通是,父母應先從認同孩子的感受為出發點,用心聆聽孩子說話,引導他把心中的感覺表達出來,讓他有充分說的權利與時間,再鼓勵他、讚美他,從經驗中學習,這樣一來,才能建立親子間的雙向溝通管道。 程桂英舉了一個實例:3歲的小真每次回阿媽家時,當阿公阿媽想要親切的抱抱小真時,小真總是不肯讓他們抱,這令媽媽很尷尬,阿公阿媽也覺得很沮喪。 有一次回家後,媽媽想要試著了解小真的真正想法,於是,她問小真:「妳是不是看到阿公阿媽會害怕啊?」小真搖頭;媽媽接著再問:「你是不是不喜歡阿公阿媽啊?」小真又搖頭;媽媽又試著以不同的問答方式去深入小真的內心,引導她表達出想法。最後,才發現原來小真是覺得阿公阿媽「很臭」,所以不願意讓他們抱。 後來,媽媽才知道,以天生氣質而言,小真是屬於嗅覺比較靈敏的孩子,或許是她不喜歡阿公阿媽身上的味道,所以才不願意讓兩位老人家抱。 程桂英表示,若是一開始,小真的媽媽就責備小真的行為,那麼,可能就無法得知小真的真正想法。所以,對於語彙較少的幼兒,他們或許心中存在著一種想法,只是礙於描述力、理解力都還很薄弱,而無法充分表達,這時,父母就要一層一層的深入幼兒的心裡,引導他們說出來,並鼓勵、讚美他們,這也才是真正的親子溝通。 增進親子溝通的5個技巧 增進親子溝通的技巧一點都不難,最重要的是父母要願意多花點時間、心思去做。以下提供一些增進親子溝通的技巧: 1. 認同孩子的感受、用心聽孩子說話。 2. 設身處地為孩子著想,也就是抱持「同理心」。 3. 多鼓勵孩子,讓他從經驗中學習,得到成就感。 4. 表達關懷與愛,讓孩子知道父母是愛他、關心他。 5. 多讚美孩子的正向行為,以後就會多看到他表現出這種行為,而不好的行為就會漸漸消失。 用心學習聽聆聽孩子說話 傾聽孩子說話,看似簡單,但是,應該怎麼做,才能讓孩子感受到父母是愛他的,他是受尊重的,進而讓他以後願意自己說出來呢?這可不是每個人天生就會,而是需要用心學習的。 以下的方法,提供父母參考: 1.放下手邊的工作,專心聽孩子說話:有時候父母下了班,回到家又要忙家事、忙看電視、看報紙,忙東忙西,總是無法全心全意聽孩子說話,但是,當孩子在對你說話時,最好停下手邊所有的工作,全神貫注的專心聽他講,讓孩子感受到他是被尊重的,自然就比較願意說。 2.暫時拋開自己的偏見,試著以孩子的角度看事情:當孩子在敘述一件事情時,父母要先拋開自己的偏見,不要以成人的想法來看待孩子,例如:當孩子不願意吃飯,就認為他吃了太多零食;不願睡覺就一定是想看電視……父母不要先判定孩子的「罪」,而是要站在孩子的立場,多為他想想,才能聽得到孩子的內心話。 3.每天找機會和孩子聊天:平常再怎麼忙,每天也要挪出一點時間,陪孩子聊聊天,可以利用睡前的幾分鐘,和孩子聊聊今天的所見所聞,甚至幫孩子洗澡時,也是親子對話很好的時機。總之,經常跟他說話,久而久之,孩子就喜歡找你聊天。 訓練孩子說話•取代哭鬧不休 當孩子哭鬧時,要如何讓他停止哭泣,這可能是許多父母的困擾。程桂英表示,當發生孩子哭鬧不休的情形時,父母要做的還是聆聽,以同理心來聽聽孩子說話,找出他哭鬧的原因。這個方法不只對會用語言表達的孩子有用,連對會表達情緒的嬰兒都管用。 她說,有位媽媽家中有一個4個月大的嬰兒,一天夜裡,孩子大哭大鬧,媽媽又是餵母奶,又是換尿布,自己覺得可以滿足孩子的,都已經做了,但是baby還是一直哭,最後,她試著改變語氣,抱著baby,很沉靜、穩重的說:「baby呀!媽媽已經很累了,我已經幫你換了尿布,又餵你喝了ㄋㄟㄋㄟ,媽媽實在想不出來你為什麼還要哭?」媽媽才說著說著,baby竟然就睡著了。從這個案例中可見,小嬰兒並不是聽懂媽媽在說什麼了,而是媽媽的語調穩定了他原本焦躁的情緒,他感受到的是:媽媽願意跟他溝通的那一份真誠的心意。 對於年紀大一點,已經會用語言來表達的孩子,當他哭鬧時,仍然要試著以沉穩、不生氣、真心的語氣來詢問孩子:「你為什麼要哭呀?」若是孩子不說話,繼續哭鬧,可以用問答的方式去猜:「你是不是肚子餓了呀?」、「還是想睡覺了呀?」總之,要教導孩子試著把一個抽象的情緒表達出來,也就是學會把哭轉換成語言,這樣就容易讓父母了解孩子的需求。 真正聽到孩子的心底話 不同年齡的孩子,有不同的說話方式,父母應該了解孩子的發展,才能真正聽懂孩子的話,以滿足他們的需要。程桂英指出,嬰兒期的孩子不會以說話表達自身需求,但他們會用肢體、聲音告訴父母自己的需求,所以父母更需要了解孩子的發展,才不致會錯意。 她說曾有位媽媽告訴她,她從孩子7個月大時就開始打他,因為孩子每次喝完牛奶就把奶瓶亂丟,而且不好好玩玩具,總是丟得到處都是,媽媽認為小時候沒養成好習慣,以後就會更難管教。 這個案例說出了一般父母傳統的管教方式,但程桂英告訴媽媽,看待孩子的行為除了對錯之外,還要看原因,了解孩子為什麼要這麼做。這個時期的孩子正是發展空間概念的時候,在他的小小腦海中,沒有「亂丟」這個名詞,他只是在探索床上、床下這兩個空間,發現「上」、「下」兩個不同的空間很有趣,才會把奶瓶、玩具扔下去,所以他其實正在進行探索空間的活動,這個時候父母應該做的不是打罵、責備,而是應該提供孩子充分的環境讓他進行丟球、沙包等活動,讓他可以盡情的伸展他的肢體,以滿足他探索的欲望。 對於3歲左右的孩子,語彙已經累積到一定的量,這時就能引導他說出感覺,程桂英說,剛開始可以用問答的方式去詢問,例如:「你為什麼會害怕呀?」如果孩子說不出來,再以選擇題的方式問孩子:「你是不喜歡,還是沒有看過才會害怕呀?」若還是不行,就直接以是非題的方式詢問:「你是不喜歡嗎?」總之,有層次的引導孩子說出原因,他們也才能從經驗中學習。 說孩子聽得懂的話 程桂英指出,想要孩子「聽話」,父母首先要用孩子聽得懂的話來說,也就是要了解孩子的發展,並運用適當的語言表達。再者,要進入孩子的內在世界,貼近孩子的心,讓孩子感覺父母是在關心他並為他著想的。 以家中常見的「看電視戰爭」為例,父母最感困擾的是,明明和孩子有事先約定只能看半個小時,但時間到了,孩子還是不肯關掉電視。父母面對這個情況時,要先把自己的情緒管理好,不要動怒,告訴自己,孩子還小,不會控制自己,他的理智不易做到「關掉電視不看」這件事,然後,再站在孩子的立場,接受、了解他的感受,並好好的告訴他:「我知道你很想看,可是你知道媽媽為什麼不讓你看嗎?」接著,才委婉的說道理給他聽,最後記得,若孩子自己願意關掉電視,不要忘了當下給他肯定與讚美。 親子溝通無礙•關係更密切 父母的說話方式和態度,是決定親子關係好壞很重要的關鍵。現代的父母需要學習用更精緻一點、有效的親子溝通方法,透過溝通,把愛傳給孩子,讓他感受到父母是愛他的,進而幫助孩子學習與成長。 一旦親子間建立起了良好的親子溝通橋樑,會更容易傳達愛與親情,這時也才能實現圓滿的家庭生活,共同感受到生命的幸福。 家長對於「如何和孩子說話」都有相當大的困擾。不是我們一直說,就叫做跟孩子談話,困難是,家長不會聽,你能聽懂小孩在講什麼,才能跟小孩對話。所以第一步很重要,就是要有能力聽,有能力去感受和理解,語言和行為背後的動機、需求和原因。一旦可以超越表面的行為和語言(譬如說亂丟沙子,或是罵妹妹),去體會他丟沙子是否有需求,罵妹妹是因為覺得有不公平的地方,願意越過行為背後,我們才能聽到真正的原因。

主題:如何欣賞你的孩子

2008年02月13日
公開
12

主題:如何欣賞你的孩子 『誰不愛自己的孩子啊?從小就呵護備至,每個孩子都是寶貝,既聰明又靈巧,將來一定是人中龍鳳。難道有父母不懂得賞識自己的孩子嗎?其實,聰明的家長,方法很簡單,而且您早就會了,並且已經實際使用過了,證明這個方法確實有效。那就是我們在教孩子走路、說話時所用的方法—認為自己的孩子一定行,一定做得到。所以能容忍孩子進步慢,能接受他暫時的失敗,還能不斷地鼓勵他。』 發自內心的讚美才會讓人感動。同樣的,出於真誠的批評才容易讓人接受。我們當父母的,要如何讓孩子感受到不論是讚美或是批評都是出自內心的呢?答案很簡單:讓孩子把你當成他的好朋友。「當孩子的朋友」投其所好,和他一起從事他有興趣的活動,放下 父母的身段,尊重他所喜歡的事物,讓孩子感受到父母對他的愛。這些原則很簡單,只要願意實行,就會讓孩子成為我們的好朋友,這不就是對孩子最好的賞識嗎?我們對孩子的讚美或批評不是更容易讓孩子接受嗎? 給孩子表演的舞台: 每個孩子都有特有的天賦,何不給他們機會表現一下?如果他們喜歡說故事,鼓勵他多說故事給你聽。如果他對數字很擅長,帶著他去逛街,讓他幫你挑選價格便宜的東西。當你能欣賞孩子的才能,並表現出你的熱情時,孩子自然會更有自信心。 允許孩子犯錯 培養孩子的學習動機很重要,而孩子碰到學習瓶頸或困境時,鼓勵他坦然面對的正向學習態度,則是另一個要點。 當孩子有正向的學習態度時,遇到問題,他會對自己說:「我可以試,我可以想辦法解決。」而不是想都不想就以「我不會」一句話,把問題推給父母或老師。怎麼做可以讓孩子有正向的學習態度?答案很簡單,在學習過程中,要允許孩子犯錯。把犯錯當作是孩子學習過程中的自然現象,去包容孩子的錯誤,孩子從你的包容中,就可以學習不怕犯錯,瞭解碰到問題時,不必懊惱。 曾經有一位科學家被問到成功的秘訣時,講了一段小時候〈約三歲〉的記憶。 他說:「有一天,我開冰箱拿牛奶,手一滑,奶瓶掉到地上,牛奶灑了一地。媽媽看了,只對我說:『好久沒看過這麼大的牛奶坑〈 puddle 〉了,你一定很想玩,給你十分鐘好好玩一下』,十分鐘以後,媽媽說『犯錯並沒有關係,但是,要去面對它,承擔後果。所以,這兒有抹布、海綿和拖把,任你挑,我們把地板清乾淨。』 等地板清理好了,媽媽又說『奶瓶沒能拿好,可能是方法不對。讓我們到後院去,也許可以找出問題的癥結,下一次,就不會把牛奶灑了一地』。在院子裡,媽媽把奶瓶裝滿了水,我就一次又一次的練習,終於領會了拿穩奶瓶的訣竅。 整個過程中,我學到犯錯並不可恥,重要的是要能接受事實,知道為什麼犯錯,更進一步找出可行方法,避免再犯同樣的錯誤。這個觀念在我做實驗屢次失敗時,不會氣餒,反而把失敗當作是下一次成功的希望。」 這位科學家媽媽的智慧,把孩子犯錯的時候變成教育的機會,想辦法把問題解決,而不急於去處罰、責怪孩子。這就是培養孩子正向學習態度的典範。 讓孩子自己找出正確答案 一般而言,做父母的在孩子犯錯時,直覺反應就是去糾正它;在孩子有問題時,則馬上提供答案。不過,不管是更正或解答,答案是由孩子自己找出來的,還是由父母或老師直接給的,對孩子的學習態度會有不一樣的影響。我的建議如下: 第一,不要急著給孩子正確的答案,留給孩子一些思考空間。譬如,我的女兒〈五歲〉喜歡在她的圖畫後面標上日期,有時候她會問我:「媽媽,今天是幾號?」我從不作正面回答,而是說:「昨天是八號,你想今天是幾號?」或「明天是十號,你想今天是幾號?」若要更有挑戰性,我就會說:「大前天是六號,你想今天是幾號?」女兒在這種刺激下,不但自己會去推算日期,也澄清了前天、大前天、後天、大後天等的觀念。 這個例子印證瑞士兒童心理學家皮亞傑的理論:每一個孩子天生都有他們主動學習、思考的能力。我們如能多給予機會,孩子就可以繼續保有那一顆活潑的心。直接給予答案的結果,孩子往往變成被動學習者,碰到問題,只有兩手一攤,求助大人了。 孩子有犯相同錯誤的權利 第二,允許孩子犯同樣的錯。前面提到我們可以跟孩子一起討論,並找出其他可行方法,以避免犯相同的錯誤。但不要忘了,孩子終歸是孩子,受限於他們目前智力和理解力的成熟度,還是可能犯相同的錯誤,我們要能接受這種情形。 學習上一再出現相同的錯誤,通常有兩種可能:一是孩子目前的認知發展階段沒辦法突破。這種情形,父母暫時不要勉強孩子一試再試,這會讓孩子和你都有很大的挫折感。父母可以做的是陪孩子複習一些能勝任的問題,再慢慢找出哪兒出問題了。 另一個可能是大人講解的方式,孩子沒辦法領會,許多對大人來說是那種想都不用想的簡單道理,卻是孩子的大難題。我有位朋友回憶她二年級做減法時,一直不懂由十位數借位的意思,考試錯了,回家就挨罵,媽媽教她時,一直說:「個位數這兒不夠,就向隔壁借1,就是借1啊!」這位朋友說:「我實在不懂,後來只好用背的。印象中,一直到六年級了,才弄懂借位的意思。但是現在一想到數學,媽媽那『借1!』的聲音依稀在耳邊,對數學我一直沒什麼好感,也沒有信心。」每一個學習的困境,對孩子來說,都是他自己突破自己,前進到下一個智力或心理的重要時刻。所以,孩子一再犯錯時,先別急著責怪他,靜下心檢討一下自己的表達是不是不夠清楚,是不是符合孩子目前的能力,然後換個方法再試試看。否則,不但問題沒解決,還可能打擊了孩子的自信和學習的動機,得不償失。 找感覺-讓孩子自己找到天才的感覺。 「你認定他是好孩子,催眠似的他就會是個好孩子。」 嚐甜頭-嚐成功的甜頭而不是失敗的苦頭。 其實每一個人都需要被肯定,但是我們常犯錯誤的引導,希望孩子好,說出 口的盡是負面的話;希望他細心,老罵他粗心;希望他聰明,老罵他笨;希 望他動作快,老罵他慢吞吞,結果孩子呈現出來的全是我們一再強調的缺 點。欣賞孩子的不同,接受孩子的差異,別拿自己孩子的短處和別人的長處 相比,多讚美多鼓勵、常豎起大拇指說他棒,讓他覺得你是朋友、夠朋友, 孩子會在「賞識魔咒」的孕育下更健康、更悠遊自在。 耐心澆灌,終有收穫 最後,希望各位爸爸媽媽不要擔心,當我們以「學習是一種過程」的心態陪孩子成長時,他不會比別的孩子差的!培養孩子積極的學習動機,和不怕犯錯的正向學習態度,就像栽植一顆果樹一樣雖然不是短時間就可以得到成果,但認真的灌溉、施肥,耐心的等待,我們一定會有意想不到的收穫。

安安疑是"玫瑰疹"

2008年02月04日
公開
22

唯一的症狀就是發燒, 除了吃退燒藥後或溫水擦澡後有稍微退燒, 熱滾滾的(1/31(四)晚開始發燒,2/1(五)晚發燒,2/2(六)早上發燒, 耳溫38.5-39.9-40度, 摸久了還會燙勒!!), 38.5度給退燒藥,超過39度就要用塞劑退燒,一次只能給一種退燒藥, 每次使用退燒藥需間隔4小時以上 玫瑰疹是會持續高燒3~5天,之後就會退燒, 然後玫瑰疹就出現ㄌ,且也是維持3~5天後才會消失, 有很多病毒發燒後都會出疹子 玫瑰疹的病毒就是這樣 發燒後才出疹的 而疹子一旦出現 人就好多了 疹子通常會持續3-4天 如果食慾和活動狀態都不錯的話 應該是無妨的 別太擔心囉 有的玫瑰疹寶寶在發疹前三四天,會有吃不下飯情形,而醫師檢查也會說喉嚨紅紅的,那是玫瑰疹發燒時會出現的症狀,很多人可能不會有,但有的人會有,而我的醫師他就不知道。 等燒完全退後,喉嚨紅紅情形也會消退,這時寶寶東西也吃得下囉。 不會癢 也不用擦藥 多喝水 洗澡的水溫不要太高 最好用清水就好 媽咪不用擔心喔 http://www.babyhome.com.tw/mboard.php?op=d&sID=1081&bid=4&r=50 小兒傳染性皮疹一玫瑰疹 玫瑰疹是一種嬰幼兒非常常見的疾病。好發於三至十八個月大的幼兒,尤以六到十二個月大的孩子為多。事實上,幾乎所有的幼兒在一、二歲以內,都已得過了玫瑰疹。 此病一年四季都可見,不過每年三月到六月病例較多。引起此病的病菌,一直到一九八六年以後才清楚,是一種叫做「人類疹病毒第六型」的病毒引起。可能是經由唾液等口腔分泌物所傳染。 一.玫瑰疹是如何發生的? 患者咳嗽或打噴嚏時,病毒會藉由空氣傳染,使接觸者受感染,潛伏期約5~15天。 二.幾歲的小孩容易得玫瑰疹? 較常發生於出生六個月至三歲內,尤其一歲是受感染的高峰期, 季節以春秋兩季較多。 三.玫瑰疹會有那些症狀? 1.感染玫瑰疹時,最主要的症狀便是發燒,且常常燒到攝氏要39度以上。 一般持續3-5天。當燒開始退時或已不發燒了,疹子才出現。 2.疹子最先出現在軀幹及臉部,再慢慢向四周擴散,手腳末端的疹子最少。 至於疹子的性狀,從小紅丘疹到較大他的斑疹都有可能。 疹子約二到三天後就消退。 3.除了典型的「發高燒、燒退才出疹」症狀以外,也可能有一些其他的表現, 如拉肚子、咳嗽、哭鬧不安、厭食、眼皮浮腫、頭部淋巴結腫大等。 4.還有約四分之一的嬰幼兒頭頂上的前囪門會鼓起來.某些會因發高燒而 引起熱性痙攣 5.一般來說,玫瑰疹雖然燒得很高,但只要燒退了,小寶寶的精神仍不錯, 會玩、會笑,和腦膜炎等嚴重疾病不同。 四.玫瑰疹引發之皮疹有何特徵? 疹子由軀幹開始長出,再到臀部及頸部,下肢及臉部疹子較少,不會癢, 屬分立式皮疹,外觀似玫瑰樣呈粉紅色,不會脫皮也不會有色素沉澱在皮膚上。 五.玫瑰疹可能併發那些疾病? 1.發燒可能會誘發痙攣 2.腸胃炎。 六.居家照顧原則為何? 1.高燒時注意退燒及補充水份,有熱性痙攣病史幼童,要適時使用退燒藥, 或預防性抗痙攣藥物 2.保持皮膚清潔。 3.食物採易消化為主。 七.玫瑰疹可以預防? 目前無特別預防方法,只能在易感染的年齡,避免出入公共場所。 *醫生給的重要觀念: 小寶寶發燒記得要拿紙筆紀錄, 幾月幾號幾點耳溫是幾度, 要把量溫度的時間記錄下來, 像如果從週四發燒到週一第二次看醫生, 這樣就很多天了; 可是也許週四的發燒週末已經好了, 週一的燒是另一種或再次感染, 這都會影響到醫生的診斷喔! **上一輩給的清熱湯: 發疹子後可以用紅蘿蔔, 荸薺及煉蔗糖的甘蔗一起熬煮, 再將湯汁給小寶寶喝, 退退火喔! ***醫生說玫瑰疹是病毒疹的一種, 是屬於良性的, 也就是沒什麼副作用, 發燒個三四天, 疹子長出來後就沒事嚕! 玫瑰疹 是一種嬰幼兒非常常見的疾病。好發於三至十八個月大的幼兒,尤以 六到十二個月大的孩子為多。事實上,幾乎所有的幼兒在一、二歲以 內,都已得過了玫瑰疹。此病一年四季都可見,不過每年三月到六月 病例較多。 發生原因: 引起此病的病菌,一直到一九八六年以後才清楚,是一種叫做「人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