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acebook pixel code

蘋果媽

他的寶貝

日期

#Tag

小樹苗華德福讀書會

2010年06月25日
公開
4

正好有一位新媽媽來體驗 老師請大家分享 為何會帶孩子來接受華德福教育? 大家感受都很深切 一打開話題 似乎講都講不完 為什麼感受這麼強 我覺得很大一個因素是華德福教育講的不光是教育孩子的部分 很多時候是要大人自己的反思與自我教育 到最後 發現是大人自己的成長最多 今天有小朋友出現打人的問題 老師當下示範一些方式 例如要說 我們手可以用來畫畫 不是來弄人家的身體 大人也要理解 小孩子有這些行為 有時候只是要表達"我想跟你玩" 只是他不知道如何切入 這時大人就必須在一旁引導 或是孩子不知該怎麼玩 只是粘在媽媽身邊 或是拿一個東西漫無目的的玩 大人要引導 把他拉回原來拿那件東西的初衷 大人很重要的工作是引導混亂的意志力 然後去點燃小孩的想像力 意志力是一種內在的動力 去推動想像力 變成實際的行動 有些孩子頭腦中有圖像 但意志力不夠 就無法做出來 討論到孩子為何意志力會混亂? 1. 環境上沒有準備好 2. 生理上 身體不舒服 意志力也會變弱 3. 想像力不活躍 需要給他多一點生活上的經驗 老師也帶著我們觀察怎樣是有想像力的活動 若是推著椅子在教室裡跑來跑去 只是純粹身體上的操縱 一個眞的有想像力的活動 他有可能會說 我在開車 或是一些行為看得出來他在開車 今天雖然書本進度還是很慢 可是老師從現實的情境中 讓我們實際去觀察文中所說的何謂意志力 如何從孩子的身上去觀察她們的意志力 很有趣 收穫也很大~~ 老師先示範如何將孩子帶入自由遊戲中 最後的講故事時間

板橋華德福讀書會(筆記)

2010年04月16日
公開
4

20100416 小樹苗華德福讀書會紀錄 紀錄︰芝如 (老師已校稿) 老師手工建議︰ 關於笛袋的材料,在台灣亞熱帶地區,比較適合用棉線來做器具,且耐用,羊毛比較適合冬天。 學毛線要從最基本的開始學,例如手指編,之後再開始用棒針。 問題︰父母如何在限制與約束中,保持平靜,不會失控。 真心的愛可保持平靜,可分三個層次來看︰第一個是本質上最基本、最純粹的愛與恩慈。我們要自問自己,真的是愛孩子嗎? 愛到哪裡?愛了幾分?愛是內在最美、最善的部分,若真有愛,會有無限的包容,但人往往會受到外在的因素或從小身處環境的生命經驗影響,而沒有自信,無法信任,因而無法全然的給予愛;不像新生兒,很有耐性,願意接受大人的所有行為,若深深的了解孩子也是在忍耐包容我們的時候,我們的恩慈便會出來。大人要去辨識,我給的是愛、或是期待、或是想法。 若愛得不夠真純,可能是因為不了解. 這裏就談到第二個層次︰對孩子的了解不夠,包括孩子的發展、特質與能力。因為有許多不正確的期望、方式,就會產生很多的失望,大人的愛與耐心跟著往下減少,所以我們要練習多觀察才會有更多的理解。唯有帶著理解,愛與約束才能同時作用,愛與限制之間,是沒有衝突的。 第三個層次是大人的方法與處理方式,要去了解什麼是適合他的,何種方式他可以接受。方法又可分三種︰ 第一是語言,大一點的孩子可以用適當的語言溝通,要清晰、明確、不尖銳. 第二是身體力行,大人用身體去帶著她們尤其是較小的孩子。例如吃飯跑來跑去,我們用身體去把他抱回來不要只是不停的喊。 第三是榜樣模範,大人要做好孩子的模範,不希望孩子養成的不當行為,自己也不能去做,例如大人心煩不安時,會出現情緒,孩子自然也會如此學習。 在建立孩子行為常規時,大人要在一旁觀察,特別的留意,首先大人要有明確清楚的界線,要先辨識,孩子可以如何玩或做,先心裡有圖像,再帶給孩子。與孩子溝通時不用『媽媽說』或是『我說』,這背後有不可以反抗我的想法,但若是真理,不管誰說都一樣,可以說︰『我們知道這樣做會危險,所以不這樣做。』 對於孩子的不當行為,大人自己要先調整,很多事情並非世界末日,不需要看得很嚴重,就算是末日,也是有他的意義。大人自己內在的練習很重要,練習平靜。 若孩子會不斷出現同樣的不當干擾行為,並不是要挑戰大人(孩子從不會故意要去挑戰大人) ,有可能是因為尚未進入孩子的內在規則,或是為了引起大人的注意(有其他兄弟姊妹,或是大人忙於自己的事情),或是為了要確認父母對他的愛,或是確認他的言行是否得當。 關於語言的例子︰可以對孩子說明︰『這是玻璃杯,要小心,』如果一直重複︰『不可以拿!』 這樣就會有太多的『不』孩子不能理解也難接受,況且長大後還是會用到玻璃杯.又如對三歲以下的孩子講︰『這是…誰的東西,不要碰。』,可轉化成,『你可以玩.... 。』孩子感受到被尊重,就不會抗拒。 若面對孩子的行為而有情緒時,有媽媽分享練習自己的修為,把注意力放在自己的呼吸。老師提醒,情緒的爆發通常就只在那90秒鐘,如果渡過90秒爆發點就變弱了,孩子會學習你如何安頓自己的情緒,大人若生氣可以練習專注在深呼吸,但注意力放在我自己身體上的反應,而非抑制或是壓抑生氣;也可以直接跟孩子說,『這樣讓人很不舒服, 或是很難過』,若氣憤逃走離開現場,只是表示我們的無能處理,把情緒丟給別人,這是情緒的毒藥。 作為一個孩子的陪伴者(例如姑姑),要尊重孩子的父母,看待孩子是一個獨立個體,我們有機緣才能來陪伴他,要珍惜這樣的機緣,看成是一個很好的禮物,愛就會無限,我們要不斷的提醒自己,心就會越來越寬廣,這是內在態度的建立。 關於收玩具︰ 延續上次的討論分享,大人先下去收玩具,孩子自然會跟著一起來收,並主動唱歌,但要注意我們收玩具背後的心態應該是︰大家一起收玩具,是要讓整個家庭很舒服,為了讓環境更美好,這是大家的責任,讓孩子經驗到收拾好的舒服環境,並感到次序感、滿足感與愉悅,可以再次深呼吸,大人可以說︰『哇!好整齊!好舒服喔!』這與要求孩子該把她們自己的玩具收好是不一樣的,大人若認為這是孩子玩的玩具,孩子該自己去收,孩子也會學著分你我推託,但我們應該是要把家庭看成一個整體的單位每一個人有責任一起維護。真正的習慣,是可以發自內心的深層,變成身體的一部分,不光是在家裏要如此做,否則只是威權下產生的動作。去人家家裏,也要帶著孩子一起把玩具收拾好再與孩子離開。 平時不帶孩子去採植物花朵,否則會讓她們養成習慣,可以跟孩子說︰『讓花留在那裡,別人也可以一起欣賞!』偶爾因節慶或活動去採摘時,要帶著孩子感謝這些植物與花, 若孩子採來送媽媽,也要帶著孩子一起感謝花(不光是謝謝孩子送我花) 。 上次提到讓孩子與食物產生連結,媽媽可以試著講一些青菜水果的故事,例如小種子如何發芽,雨精靈、水精靈又如何滋養小種子、小植物,記得萬物有情,媽媽自己內在的情要先點燃。 讀書會流程︰ è 一到先拿出杯子、水 è 佈置環境 è 值日生帶孩子 * 不用一次所有的人都下去帶,也不用太多的引導,否則太多注意力在大人身上,大人會離不開身。 * 值日生輪流帶孩子,一次約20分鐘。 è 收玩具 (尤其在地上的) è 洗手 è 吃點心 * 食物放在中間,帶孩子一起感謝(不說唱歌) 。 * 感謝完後可以告知並致謝誰帶來的食物,然後再開動。 *帶的媽媽要一起吃,與孩子融合在一起,不站在一旁觀看,也不做其他事情。 * 吃完後收起來,餐具放在中間,或是交給媽媽。 è 洗手 è 外出散步 * 每次拜訪不同的路徑,觀看四季變化欣賞小動物昆蟲,不干擾小動物昆蟲、不摘花,對大自然心懷讚嘆感恩。 è 進來喝水 è 晨圈 è 媽媽講故事 * 給孩子圖像的滋養 * 一個月三次,由同一個媽媽負責。 è 再見歌,結束回家

板橋華德福讀書會(筆記)

2010年04月09日
公開
17

2010/04/09 小樹苗讀書會 紀錄︰芝如 (老師已校稿) 幼兒的工作與遊戲 第四章 兒童生命力的『保護膜』 討論孩子行為的三個原則︰ 轩 不安全的行為。 轩 不損壞物品。 轩 不干擾別人。 大家討論到餐桌上的禮儀,孩子無法乖乖坐在餐桌前吃飯的問題。 老師提到︰保護膜其中之一是大人開創的保護環境,安全、有規律、平穩、有模式可依循,若大人可以找到孩子干擾行為背後的原因,就可降低孩子那些不被接受的行為。大人可試著變花樣,或是開創機會,讓小孩願意接受,光是嘴巴講沒用,大人要用身體表示,例如︰把孩子抱回餐桌吃飯。 大人要把孩子與食物的連結拉回來,吸引孩子回來吃飯,讓孩子對食物產生的興趣,例如講蔬菜、水果的故事,大人可以說︰『好好吃喔!』大人充滿興趣,孩子自然也會有興趣。讓孩子從小對食物產生興趣,對未來身體健康有幫助,不光是為了吃飯而吃飯。享受食物的當下,也當成是生命過程中的一個感恩、靜心活動。 生活上許多細節大人要注意,例如大人如何擺桌、上菜、是否有愉悅的心情,把很好的質帶出來,孩子的生活品質就會越細緻,內在就會越豐富、滋養。 我們日常生活必須要做的事情,為何不轉化一下,讓自己很快樂的做。 立文分享義大利人的生活,我們過去的生活模式也許不是這樣,但我們從現在開始可以重新創造出來,例如餐桌的準備、好的儀式。 權威的建立,是要用身體舉止與態度來建立,大人要堅定、確定。 大人要明確的講,讓孩子了解一件事情的必然性、當然爾,若是了解了法則,孩子就不會反抗。 大人是否自己建立出想法(背後思考的準則),無形中會表現出來,如果大人放鬆了, 孩子也感受到,也會跟著放鬆。思考準則的建立,則是要透過讀書,建立對人真正的了解。 大人常會為孩子做他們喜歡做的事情,讓孩子開心。例如孩子喜歡吃某種東西,就常做給他吃,但要注意︰大人應該多開放不同的機會讓孩子嘗試不同的事物,不增強孩子的興趣,但也不刻意壓抑。 小孩只要不是嬰兒,可以有行動能力了,就可以開始讓他練習做事,所有她們能力可以做的,要讓她們自己做。可以對她們說︰『你的手已經很有能力去做很多事,所以我們把他做出來。』 孩子自由遊戲玩得不好,背後可能有兩個原因︰ 1 內在不平衡。例如兄弟姊妹間的紛爭大人沒有處理好。 2 缺乏想像力。大人可以給孩子童話故事,或是讓孩子多看一些身邊的生活經驗。例如各種職業、工作。 孩子搶東西的問題。 孩子爲搶玩具而爭執的時候大人要先觀察,可以先抱離情境,等孩子安靜了(哭完了)再說。 大人可以說︰『讓我來看看怎麼回事,你想要玩那個玩具,我們可以來問問他。他在玩,你把他搶走,他會很難過,我們不這樣做,你可以問他,借我玩好嗎?』 若是搶奪一個玩具,可以說︰『我來處理』,若是要拿走爭執的玩具,要事先告知︰『你不給我,我就要自己拿囉,還是你自己要給我。』 小孩卡住了(例如兩個僵持在那,或是不停的哭),大人要提供解決的方法。大人要常做給孩子看,讓孩子模仿,才可以幫助孩子。 事後可以給孩子一個美的、正面的圖像/經驗,例如說︰『今天我看到你跟誰玩,玩得很好。』這可以讓孩子內心趨向和諧,可滋養孩子的內在;真實的描繪,有溫暖舒服的感覺,但切忌不要是教條式的語言,例如只是說我們跟小朋友要相親相愛,孩子聽不懂,也不會產生作用。 給孩子這種美的、正面的圖像事實上就如同我們大人做的正向思考的練習(史代納的六個練習之一) 。 有父母常常在孩子放學回家後會問︰『今天在學校學什麼?好不好玩?開不開心?』孩子會很努力去想,究竟學到什麼?但這對孩子容易會有挫敗感,尤其是小小孩,都是活在當下,不會眞的很清楚究竟學到什麼或是開不開心。 況且我們大人提這個問題,背後事實上帶著你一定要開心、一定要好玩、或一定要學到東西的預期心理,但孩子不一定也不可能每天都很開心。 大人太過強調感覺、感受,孩子會花太多時間在情緒上。 若孩子有情緒,當下可帶離情境,適當安撫即可,若有需要事後再與孩子溝通,最重要的是語氣要平穩,不帶情緒。 收玩具的問題。 現在大人多半是開始唱歌,再帶孩子收玩具。但老師建議應該是大人先下去做,孩子才會跟著做,讓孩子學習觀察,否則唱歌只是一種制約;小孩會知道,大人背後的意圖,如果大人沒有意圖,小孩如何反應大人就不會生氣,大人自己要看我們背後是否有期待,要去了解,為何會有情緒。 大人可以對孩子說︰『小馬要回到籃子裏,我們大家一起來工作。』讓孩子進入情緒情境後,再開始唱歌,此時的歌是一種描繪。 生活節奏的建立。 若是用命令的方式,通常會有立竿見影的效果,但如此培養出來的習慣是被動式的。讓孩子有時間去接受,再養成習慣,孩子自己結束某個階段,在自然狀態去結束他的東西,如此再進入下一個階段,心裡會很舒服。 若孩子容易玩過頭而很high,大人在一旁要注意孩子玩到哪個階段,要趁孩子還沒進入過high的情境時,就要讓他停下來,否則孩子會習慣性容易過high。大人要用身體的接觸讓他回到當下,或是帶開。 老師分享的蠟燭之歌 蠟 燭 光 | 蠟 燭 光 | 帶 來 光 和 溫 | 暖 | 5 5 3 - | 5 5 3 - |5 5 6 5 5 | 3 - - - | 蠟 燭 光 | 蠟 燭 光 | 帶 來 光 和 溫 | 暖 | 5 5 3 - | 5 5 3 - |5 5 6 5 5 | 3 - - - | 分 享 你 的 | 光 和 溫 暖 | 給 我 | 們~ | 2 3 5 6 | 7 6 5 3- | 2- 3- | 5 - - - |

板橋華德福讀書會(筆記)

2010年03月26日
公開
22

2010/03/26 讀書會筆記 紀錄︰恵雯 & 珍妮 (老師已校稿) 首先,複習保護膜的意思及意義 (P.60) 因幼兒是一個開放的感官,所以父母要設一個保護膜來保護孩子的內在事物經驗,並阻止外來的侵犯。但不能保護過度,而將外門關起來。比如說︰因擔心外面環境帶給孩子不好影響,而不帶他們出門。老師說到,孩子仍需要其他生命經驗與體驗,必須要與外面接觸。父母要注意讓他們在一安全的模式下活動,並無時的呵護、評估環境是否適合現階段的孩子。 在人智學的理論基礎下--對「人的本質發展的了解」來正確幫助成長中的孩子,挑選孩子在七歲前適合接觸的事物。 以下是老師建議父母應該做到三項重要的︰ 1.不干預 2.身體安全 3.溫柔的物理環境︰溫柔特質(寧靜安詳、色彩、整齊次序感、美感 )的環境,滋養健康的食物、避免噪音或受大人情緒影響、有節奏的生活、韻律感,大人行為要當最佳範本 (大人做事有條理及好的態度)。 另外,最重要的是大人心裡流露出的「正直、真誠、自然的愛」(正直自然之愛才能使物質的環境有溫暖的氣氛) ,要站在孩子本身的需求上著想。取悅孩子非真誠自然,愛不是嘴巴上說的,是內心真實的感受。在正直的部分︰不是特地去逗小孩開心,有許多大人會誤以為這就是愛(因大人感覺虧欠而討好孩子,這是不適當的)。 心靈部分︰大人內心自然的對從事的事務充滿興趣,心與一旁的孩子同在,孩子會很soft(情緒穩定、好溝通)。若是認為家事只是例行的工作,這樣則不好。所以大人須時時覺察自己,內心要溫柔、靜下來,去除內心煩惱 。若心沒活在當下、太忙、事情安排太多,大人注意力不在孩子身上,則容易影響小孩。 工作保護膜︰一個喜歡做家事的媽媽,孩子也會喜歡做家事。 有媽媽提到對小孩的處罰,老師說7.8歲小孩才會思考,5歲後才開始知道尊重別人的需求,孩子的行為有三種教養原則︰ 1 是安全的原則︰環境的安全、身體上的安全。 2 是不損壞物品︰丟棄或是敲打碗或玩具之類。 3 是不干擾別人︰如在公共場合大聲叫、或是亂跑等影響他人的行為。 在以上三種原則之下,來分辨孩子適當的與不適當的行為,適當的行為即可培養孩子良好的習慣,當孩子有行動能力了,就可以開始培養好的習慣,而不是認為孩子還小等大了再說,往往不適當的行為在很小時已慢慢形成了. 老師提到,孩子不是最難溝通的,最難溝通應是另一伴。他已經原生家庭成長定型,想法與習慣難再改變。所以我們知道這樣,要趁現在孩子還小,把握機會。 老師要我們回家檢察生活中小孩的行為,有哪些不被接納的不好習慣,並列舉出來討論。 談到先知篇的飲食,老師提到我們要以宏觀的心去面對世界上的一切人事物,禮拜的心、祭壇之桌、貢獻的心,以產生心靈的力量,內心是有意義,不勉強心意。

板橋華德福讀書會(筆記)

2010年03月12日
公開
16

天氣很舒服 大家再次在平台上一起讀書 這次更有經驗了 除了把孩子的小桌子搬上來 也把墊子 玩具一起拿出來 孩子有得玩 媽媽也較能專心討論 妹妹因為跟姑姑熟 即使有事要找馬麻 姑姑一來引導 就可以又到一旁玩起來了 馬麻有機會專心記筆記 附近餐廳午餐 ******************************************* 第四章 幼稚園的工作︰兒童生命的『保護膜』紀錄:芝如 (老師已校稿) 老師比喻我們大人是山、孩子是雲,山都穩定不動在那裡,雲則是就在山的四週,飄來飄去。保護膜,就像聖母的斗篷,或是母雞的翅膀,保護著小雞和蛋。保護膜不只是身體,也是心靈的照顧者、守護者,但他是內外可通的,不是封鎖他,現在媽媽常會過度的保護孩子,反而像是一種封鎖。不論是父母、老師,都是孩子的守護者,守護者首要就是要先認識生命的本質。 最廣義的保護模是由溫暖形成的,大人要給孩子的是『正直、真誠自然的愛』,孩子自然就身處在溫暖的環境之中。正直的英文應該是Rightfulness,而真誠自然的愛就是要站在孩子的立場與需求,以另一個生命的立場去給的愛,不是自己想要給予什麼,或是個人缺少什麼而想要達到的,。我們大人要常常去反省、覺察,自己給的究竟是不是『正直、真誠自然的愛』。 老師提到『孩子遊戲的品質』,一直以來『社會戲劇遊戲』在幼兒教學課程內很盛行,幼兒園老師帶著孩子討論、找資料、參觀、創作道具等等,用各式樣的美術材料仿擬真的物品,事實上看似遊戲但背後目的還是在教學,教知識,教美勞創作,但大人卻忽略了孩子內在的感覺到哪裡去了!孩子的內在沒有出口,孩子的活動反而是靠著老師的讚美使他們充滿興趣,但這會有兩種反應︰一種是孩子會一直很努力去做,另一種是會讓孩子往內去壓抑。太多太忙的活動,孩子反而被外在牽著走,看起來很活潑熱鬧,但內在的我反而被關起來了。外在太多的刺激,孩子沒有內心自由的經驗,孩子要去體驗自己的舒服與不舒服,有時間與空間和自己的內心感覺相處。另外,美勞作品,應該是要做真正恆久的美,孩子要經驗美,以後才會知道醜。 許多教育理論, 對人及生命本質的探索並不完整,其延伸出來的教學教法就離人的本質愈來愈遠,唯有對人,對生命法則的了解,才是正確教育的長久之路。 接下來是媽媽們生活中遇到的問題 爲孩子界定界線也是一種保護膜,界線的界定要看活動的內容、孩子的大小、體力、特質、性別等等,例如孩子玩水(壓幫浦),玩到到某個程度、適當即可,可跟孩子說︰『每個人玩一下就不再玩了』。否則孩子有時候會就卡在哪裡,玩得全身濕可能著涼,且忘了還有其他地方或活動可以去探索。但大人自己要不斷提醒自己,不要為了輕鬆管理,或是忙於聊天, 就忘了孩子的界線管理。 媽媽必須去永樂市場買布,孩子不願意一起去。 大人可以說,這是大人必須做的事情,或許你可以在那裡做什麼,小孩自己說不想去,也是提醒大人『不要老是以妳(大人)為中心』,媽媽可以在當天的活動行程中包含一些小孩的活動,例如遊戲、唱歌等。 若是孩子學校就是採行方案教學的模式,例如帶著孩子做假的水餃,一個補救方式就是大人可以帶著孩子在家做真的水餃。 若跟孩子一起畫畫的時候,孩子覺得媽媽畫得很好,要媽媽幫她畫畫,媽媽不代孩子畫,否則孩子可能會依賴媽媽,或對自己沒信心,媽媽可以說︰等你以後像我這樣大的時候,就可以畫得這麼好了。要有信心的說,讓孩子學會等待,對未來有憧憬與希望。 若孩子想學認字學寫字,不要太刻意的教他,可以試著轉移孩子注意力,但孩子主動自己在認字學寫字,就是要接受孩子現在的狀態,若自己認得字,就簡單的說︰你長大了,認得這些字了。若有寫錯字,也不用糾正,等到有能力(內在動機)孩子就會自我修正了,除非已經上小學了,孩子有能力可以寫字了,可以幫助他觀察字的結構。 關於掉牙,有很多種狀態的掉牙,有個別的差異,不一定早掉牙就代表認知讀寫能力已成熟, 而看孩子是否準備好要學習了,也要從很多地方來判斷,掉牙不是唯一的指標(例如還有左右的分別) 。 孩子問問題的時候,不用一定要告訴他現實,例如好人、壞人的區別,大人反而要去看,他爲什麼問這個問題,例如四歲半的孩子問好人壞人的問題,可能是沒有安全感,所以想要確認他的安全感,他需要很多的確信。 若媽媽不知道答案,寧可不回答,可以說︰媽媽也來想想看。 四歲孩子說為什麼我是這個名字,我不喜歡我的名字,我想要叫xxx,媽媽可以說︰媽媽聽到了,輕描淡寫的提過就好,不一定每次都要給答案或面質糾正。 當孩子問到你比較愛誰時,大人可以說︰我都一樣愛妳們啊!若是出於真心的說 我最愛你阿,也是可以,但要注意,若孩子是帶著比較或疑問而來問的,就不要講我最愛你,在真實生活中排解孩子們的問題時難免給孩子有不平的感覺,可能會造成更多的猜疑,重點是跟孩子單獨相處時,就全然的愛他,比用講的好。 有時藉由孩子問爲什麼,可以讓我們重新去看生命是什麼。例如提到吃肉的問題, 老師分享紀伯倫裏的篇,我們凡事應該都用一種感恩的心,不論是吃蔬菜、吃動物的肉,其實都在成就我們有健康的身體去實行神意的善美真,不是為了好吃、或是口慾滿足。 (全文請見文末) 若孩子說,等魚缸裏的蝦子長大了,就可以抓來吃了。 媽媽可以說︰可是他現在在魚缸裏跟他的朋友玩得好開心,生活在一起好快樂,就讓她們在那裡就好了阿。 媽媽分享,孩子說︰我不喜歡我自己。後來用老師的建議, 睡前點祈福燈,唱感謝歌,現在就不再提了。表示孩子內在開始充實了。 孩子問有沒有花仙子,媽媽說有,可是孩子不相信,建議媽媽可以放一朵小花在枕邊,說昨天你睡覺的時候,花仙子來過,留了一朵小花給你,這不算是違反法則,當媽媽在放花的時候,內心事實上是有花仙子的圖像。 家裏兄弟姊妹吵架,然後姐姐說希望老天爺讓弟弟絆到樹枝跌倒,大人可以試著讓孩子感覺︰弟弟妹妹現在還小,需要幫忙照顧她們,妳可以當媽媽的小助手。妳小時候也需要幫助,不過要注意,她們說這些話是否是因為孩子內在的不平衡。 紀伯倫 一個年老的客棧老闆說,跟我們談談飲食吧。 他說道︰ 如果你能藉大地的芬芳而生存,並如寄生菌一樣以陽光為給養,多好。 但既然妳們必須殺生以充飢,且奪取初生小犢的母奶以解渴,那麼,就把這作為一種禮拜行為吧。 讓你的餐桌成為祭壇,在那上面,森林和原野中純潔與無邪的,爲那心中更純潔更無邪的人犧牲吧。 當你殺一隻野獸時,心中對牠說︰ 『殺戮你的那個力量,也必殺戮我;我同樣的也將被消滅。 因為把你交到我手中的自然律,必將把我交到更有力者的手中。 你的血和我的血不過是滋養天堂之樹的汁液。』 當你用牙齒咬碎一個蘋果時,心裡對它說︰ 『你的種子會活在我體內, 你未來的嫩芽會在我心中盛放, 你的芳香會成為我的氣息, 我們會一同快樂的度過所有的歲月。』 秋天,當你採集葡萄園中的葡萄已備榨酒時,在你心裡說︰ 『我也是一個葡萄園,我的果子也將被採集了去榨酒,而我將如新酒一般,被保藏在永恆的酒壺中。』 冬天,當你汲酒時,在你心中爲每一杯都唱一首歌吧; 讓每一首歌都蘊含著對秋日、葡萄園及榨酒器的懷念吧。

板橋華德福讀書會(筆記)

2009年12月25日
公開
15

讀書會的日子總是忙忙忙 準備東西 搬運東西 打點小孩 一忙起來常就忘了照顧自己的身體 下午回到家 頭痛了起來 也才把早餐午餐一起解決 要改進阿~~~ **************** 今天是值日生媽媽 雖然能坐下來聽講或是討論的時間幾乎沒有 不過現在很能享受帶孩子的樂趣 秋香老師一開始就佈置了好幾個情境 幾個大孩子很快的就進入狀況了 我自己也練習前一天就做好要帶孩子的內在功課 想著每個小朋友的名字 臉孔 想到她們天真無邪的笑容 內心是很喜悅的 也許也因為較有經驗的 一些小細節注意了 也沒有平日容易出現的問題 像是小孩子最後都容易把不板當成玩具踩在上面玩 易危險 現在隨時會擺上一些小動物 佈置一些情境在木板上 或是就先跟孩子把不板架好成一個情境(例如農場 小床等) 孩子便不容易有機會想到要踩上去 吃點心時間 最後就只有我與霏霏媽兩個值日生陪著十一位小朋友 突然想到還沒當媽前最討厭小朋友吵吵鬧鬧的我 今天竟然帶著這群小朋友一起唱歌 吃點心 真是不可思議阿 一切 都要感恩 感恩上天 賜予如此一群可愛的小天使陪伴著我 感恩孩子 讓我擁有一顆更溫暖 慈悲 同理 喜悅的心 ******************************************* 讀書會筆記 (老師已校稿) 幼兒的工作與遊戲 第二章 Review 紀錄:夏珍妮 第一章的最後一段是本章的重點總結,最重要的部分。讓孩子們在他們的童年時期完全且健康地經驗自己的發展步伐,是最美好不過的事;讓他們得到適當的挑戰工作,以鍛鍊並加強他們的『內在力量』,進而達到身體的『塑造成形』,而完成第一段成熟期(學齡成熟)的任務。 勿過度讚美或稱讚孩子的行為,而曲解孩子的表現真意是對自己已有能力做事的愉悅滿足感,以肯定、認同、理解的方式讓他知道他已有能力,幫忙工作、爲別人服務、貢獻自己的心力,不同以往只是做自己想做的事,或只為自己而做的事,如此增加孩子內心的滿足感、增加內心的力量,使身體得到成長,健全的架構它(身體) 。 引導加強孩子內在的力量,是幼教師及父母最重要的任務。 孩子經驗工作、爲人服務,如麵包師作麵包給人吃、廚師做菜給人吃一般,讓孩子知道用雙手工作,才有物品,不是隨便就有的,才會重視東西的價值,懂得愛惜。 帶著溫暖話語的要求會讓孩子感受得到心靈的溫暖,而只重物質化的環境或嚴苛的話語規定會讓孩子感到冷漠,空虛。 父母對書中孩子的每個階段的發展重點,要多複習思考,可增加記憶與了解,幫助父母面對及處理不同年齡孩子的問題 讓孩子看到媽媽在家裏的工作、如何分配一天的作息工作,是孩子最佳的模仿榜樣,因此媽媽有意識的安排工作,讓孩子自由自主的全心模仿。 以前的父母是無意識的讓孩子學習與模仿,與現在有意識的工作是不同的。 大自然是孩子最好的療癒工具,當孩子心情不好,在戶外玩玩跑跑,就可放鬆孩子的心情。 幼兒的發展需求重點3R: Reverence(崇敬 敬虔)、Repetition(重覆)、Rhythm(節奏) 。 對大自然、上天、神明等的態度就是敬虔的態度,對事物環境的愛惜、對儀式的恭敬就是敬虔的態度,懷有感恩的心、溫暖的心也是敬虔的表現,影響往後孩子人格的成長。 呼與吸的節奏,如用餐是吸,遊戲就是呼,配合呼與吸讓孩子的身心得到平衡。 每天固定一個時間做手工,讓孩子看到從無到有,看到一個作品的出現,看到手可以做出什麼,會知道去“愛惜”東西.工具不是玩具,要讓孩子知道界線,不是任由孩子的意識做不合宜要求。 孩子最大的興趣就是看著大人如何做事情的方式與架構。 孩子可以 “安心的”看著手工一步一步的發展完成,內心也隨著媽媽的手工發展而成長、學會愛惜、不挑剔、自己動手做、富有創造力。 孩子的胡鬧及不合理的行為,是孩子要求父母去教導他,要父母盡到應負的教導責任,直到他明白了才會停止,不再胡鬧。 當孩子要求做能力做不到的事如吵著縫媽媽手上的東西, 不嚴厲拒絕孩子,可引導孩子讓他知道他可以做什麼,或以轉移注意力的方式,讓他幫忙照顧別的東西. 拒絕孩子或是反轉孩子太多:意志力的扼殺者,亦會造成虛弱性消化系統的作用。(R.S) 事物太多的變動會造成孩子沒有安全感。 避免給孩子的價值觀是凡事用買的就好,只有物質化、冷漠的情感、沒有溫暖的心。 節慶的活動不對幼兒說明意義與目的,以說故事,藉由感官的經驗讓孩子去理解,透過準備節慶的工作,讓孩子期待節慶的來臨,是很重要的。 父母做任何事需要“意識”到孩子的存在,孩子會自由自主的模仿。 孩子會從重複的工作中,找到自己發展所需的事物。

板橋華德福講座

2009年05月15日
公開
30

雖然先前沒有跟乾媽確認 乾媽還是很有默契的一早不到八點半就到門口來接我們了 一樣貼心的準備我跟妹妹的早餐~~~ 乾媽連續參加三場 已經很熟悉整個流程 除了照顧妹仔 也是不遺餘力幫忙佈置場地 知道我們墊子不夠 還自己從家裏帶來了墊子(感動阿~~~) 再加上其他媽媽的幫忙 難得時間還沒到場地就佈置得差不多了 沒有緣分請到上次的高手媽媽來幫忙照顧孩子 馬麻或多或少有點擔心 前夜也睡得不是很安穩 不過今天看到促進會好多媽媽來幫忙 心裏頭是滿滿的感激 幾乎大家都有自己的小孩要照顧 可是還是不辭千里(真的都住得很遠阿) 義不容辭來幫忙 老天爺眷顧 今天是個好天氣 小朋友多半都在外頭遊戲區玩耍 再加上還有自己讀書會裏的把拔出馬幫忙 還有其他媽媽幫忙照顧 外場是熱鬧滾滾 馬麻自己則是當接駁車 負責把想出場玩耍 或是想進去找馬麻的小朋友接進接出 其他一些注意事項 1. 小小孩比較需要熟悉的人來帶領 若是能找到固定的照顧媽媽會比較好 2. 今天幸好yichi帶來了早上現做好的愛心饅頭來分享 才夠玩得開心的小朋友填飽肚子 感恩阿~~ 夏天動得多 能量消耗快 點心可能要多一點 水也需要額外準備些 3. 小朋友多 又不一定都能帶到交誼聽吃東西 所以這兩次都是在講座外的走廊給小朋友吃點心(也許可以搬張桌子) 必須準備濕紙巾給小朋友擦手 衛生問題要注意 4. 場地佈置要注意入口應在講座的後方 人進出才不至影響老師的演講 5. 給小朋友玩的小布 還是少了些 可以玩得變化比較少 6. 外頭遊戲區越近中午時分 太陽還是毒了些 要請小朋友到比較有遮陰的地方玩 講座終於順利結束 要感謝的人還有很多阿 感謝coni提供的小禮物給前來幫忙的促進會媽媽 感謝讀書會的媽媽幫忙收錢 佈置及收拾場地 很多時候也幫忙照顧其他的小孩 幫忙錄音的媽媽 (希望能真的整理成筆記分享大家阿~~~) 還有乾媽最後貼心幫忙準備的飲料 真的是沙漠裏遇到的甘泉 感動~~~ 不過講座活動 還是想休息個一兩個月 得好好思考調整自己做事的方式 拼命三郎的方式做下來 這次明顯感覺身體吃不消了 回家後全身痠痛到不行 最重要的是照顧家裏的心力也全消耗待盡 脾氣也變差了 這可是我不想預見的後果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