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acebook pixel code

didi

他的寶貝

日期

#Tag

成為街友

2013年02月09日
公開
53

晚間抵達桃源國際機場已經凌晨了,最早的巴士是早上六點。服務台建議去台北找班次,所以我們就坐上台北巴士,抵達西站。到了西站,回台中巴士也要等到五點半。 我們又再別人指引下,冒著寒風在漆黑的夜色中,摸黑走到台北轉運站。 不得不說台灣治安好,雖然馬路上沒半個人影,卻一點都不覺得危險。 輾轉又問了幾個路人,摸索著到了轉運站。到台中的班車要等到早上八點,其餘都是下午三點過後。 有幾個小黃拉旅客,一人八百送到台中火車站,一千送到家。 我考慮了幾下,若是我爸爸、妹妹和妹婿一定馬上花這筆錢,我又想孩子好歹也是三師的孩子,有必要這樣辛苦嗎? 但是都已經到台北了,還要花這筆錢嗎 孩子也覺得不划算,所以我們又摸黑走回西站,幸好有位置可以歇坐。就這樣等到五點四十五上車回台。 旁邊坐著一位打扮乾淨的婦人,沒多久他開始抱怨先生還是孩子只打電動、不工作、還有複雜的男女關係。說的有條有理但沒頭沒尾。 我悄聲問兒子他是不是精神有問題。 兒子說可能用藍芽講電話。 我沉默半晌,狐疑道:有人三點打電話聊天的嗎? 兒子又說可能打國際電話。 這又不可能了,打國際漫遊聊天? 兒子起身假裝伸懶腰,瞄了婦人一眼,確定沒有藍芽。 聽了好一會兒,覺得婦人很可憐,大過年的孤苦伶仃。又擔心將來自己會不會淪落至此,但一會兒我就不擔心自己了, 因為我開始擔心我孩子會不會淪落至此。 仔細看看他的穿著,很乾淨,但有點像老人版的愛麗思,穿著白色褲襪,藍色鄉村布裙。 婦人將用過的衛生紙放入塑膠袋,又拿垃圾丟到垃圾桶,丟前還確定分類。 看了就忍不住想訓弟弟,他衛生紙都亂塞,連這婦人都不如。 本來想給他點錢,只是我們已經阮蘘羞澀 之前聽到好友萬說要露宿機場,覺得他們太刻苦了,現在發現自己也可以,公車站更刻苦。

長灘島旅遊

2013年02月04日
公開
42

含早餐住宿花費等 懶得寫了 有興趣的人直接去看吧 http://tw.myblog.yahoo.com/leefamily-2011/archive?l=f&id=16 :晴媽 參觀網站 /相關留言/加到連絡人 2013-02-21 15:00:35 [回覆 | 刪除 ] [選擇 ] 老大: 長灘島旅遊, 你果然是我們媽媽圈的貴婦呀, 但看到你寫在轉運站成為街友, 又害我笑很大聲, 這不算街友啦, 只是等車時間較長而已 你給孩子的教育觀我真心喜歡, 已經到了台北站, 不要再花一千多元回台中, 有時不是沒錢, 而是不要讓孩子過得太舒服, 這樣他們的心志才有機會磨練, 就算父母是總統, 也不保證孩子一輩子不愁吃穿, 所以能磨就磨磨他們 如果要花計程錢, 當初在機場就直接坐小黃回台中, 會不會比台北到台中便宜一些( 純粹好奇發問) 111.240.172.... 回覆: 我這個貴婦剛開始只帶了五千不到的台幣去菲律賓,差點淪落街頭。到出境處,又差點沒錢繳機場稅 我們這樣玩,因為是臨時所以比較貴,可是一人也花不到兩萬 至於計程車,很可能在桃園比較便宜。但是頭都洗一半了,花錢跑到台北,怎會去做小黃 這就是心理學所說的 sinking sum 就是如果你投資到股票,但這股票一直跌,因為你之前已經花費了,所以不願意認賠砍頭。 也就是很多人匯款給詐騙集團,會一直匯不停的心理, 也是賭徒會一直賭下去的原因 大家都捨不得原有的花費

父母教出失敗的習慣

2013年02月02日
公開
53

學生改姓名沒跟老師說 導致分數沒登錄 我多言了幾句 想教學生下次多注意 家長怒氣沖沖來質問 說他改名改錯 都怪他讓孩子改名 哀甚麼樣的家長教出甚麼樣的學生 學生也沒禮貌在下面反駁 奇怪 我等學生信件修正成績一直沒等到 倒是罵老師馬上就收到 如果今天我是我孩子 老師肯多言幫我孩子改正習慣 我高興都來不及 上回有媽媽跟我說我孩子哪裡沒處理好 我連聲稱謝 沒聽過孩子的教育是靠一個村莊嗎 自己就算教孩子再好 在父母沒看到的地方總有疏失 算了 只是這家長敢如此怒氣沖沖寫信 八成就是覺得這是大學 我孩子將來不會選你的課 只是下學期必修課是我的課程 學生要一整學期都擺臉色給我看嗎 XXX [選擇 ] 這種家長我也遇過 午休有家長來電 腦筋昏昏沉沉的,對方劈頭就罵我,怎麼讓她女兒翹課 我溫和告知那都是訓導處記錄的,等我看看通報系統再說吧!沒想到家長根本不聽拼命罵我,還說她把女兒教的很乖,是我帶壞了孩子容許她翹課 對方還是劈哩啪啦罵 我鄰座的教師聽不下去了,跟我說你不要繼續軟下去 我這廂應付家長,那廂又怕同事見義勇為,弄巧成拙 等我搞清楚是糾察記錯人以後,溫和告知家長,唉!那家長連一句道歉都沒說 我突然想起了這位家長的女兒也是不經深思熟慮的衝動派 根本氣都消了....有其母必有其女,我能說甚麼 即使遇到溫吞如我,終究無法改變學生的習慣 畢業以後學生常因衝動誤事,總是讓男學生回報回來,導師渡化人,是緣分,總有能與不能,您就免氣了啦! 118.232.52.... 回覆: 我就說是有其母必有其女 同樣沒禮貌

全民英檢誤人子弟?

2013年01月25日
公開
50

買了全民英檢機構出的英文寫作 第一句話是 But he is not a doctor; 用分號,解釋是這是一個句子。我看了傻眼 請教一下 but 不是子句?應該用 逗號? 不管在台灣或在美國我學到的也是but 是run on sentence 不能當完整句子 所以要用逗號 請問我說的對嗎? 看了真的很氣,連全民英檢 參觀網站 /相關留言/加到連絡人 2013-01-15 11:47:23 [回覆 | 刪除 ] [選擇 ] didi: 就kk音標的建議上,我是相當贊同您說的,我弟是師大英語和哈佛碩士,我曾經問他怎樣帶自己的小孩學英文,他只跟我說一句,一定要學kk音標,以前我聽不懂,經過你和其他媽咪的建議,我才漸漸瞭解我弟的說法。 謝謝你寫了那麼多跟我們分享。 120.104.28.... 回覆: 回覆時間:2013-01-15 13:39:42 可惜我兒子不聽我的 老是說他看到英文就可以發音 我教他他又說太難 現在高中很多英文單字念不出來 我也只能在板上給些建議 最該聽的兒子卻不願意做 姓名: 參觀網站 /相關留言/加到連絡人 2012-12-31 23:01:10 [回覆 | 刪除 ] [選擇 ] didi: 我在教小學啦,但生了一個很難帶的孩子(爸爸雖然是清交博士,但好像沒關聯),不過還好啦,已經熬了七年,現在好多了。 我以前打罵得很兇很兇,現在一路走來,不停的修正教養的方式,不過,真的感謝你的文章,我每天一定都會拜讀你的文章。 123.204.145... 回覆: 回覆時間:2013-01-01 09:55:19 你得捧場真的很感恩啦 有些孩子還是難免要打 恩柔並施吧 都犯這樣錯誤

市場經濟觀點

2013年01月24日
公開
51

我以前很迷惑,為什麼台大漂亮女孩如資工女之類,不可以靠美貌賺錢?如果女孩有能力他不偷不搶,當性工作者有何不可?那是他的選擇 但總覺得隱隱約約有點不對,可是又說不出所以然 原來我在資本主義的美國,用市場經濟觀點來看待現象、決策。 以下是一位媽媽因為孩子要用高檔手機引發母女衝突 好友黛妹的打工讓我感觸良多,為了買不符身分的高檔品去打工(為消費打工)跟為自己的學費前途打工是截然不同的 xxxx 我覺得孩子身邊的同學很重要 我家每個孩子性情都不一樣,雖然從小富裕,可是花錢方式完全不同 我喜歡讀書,個性樸實,身邊的朋友都是同樣個性,自然也沒有比較的問題不過我十六歲就穿耳洞。我花的錢大多是在購買書籍。 我妹是美女,從小愛漂亮,身邊的同學就是愛逛街。花錢不手軟,高中時半年瞞著父母就可以花掉台幣上百萬(父母有一筆錢存在孩子帳戶),那還是幾十年前。可是他現在生活有比較差嗎?也沒有,嫁了個年收入八位數字的先生,可以過著很不錯的生活,也很會教孩子。有時我想,就是因為他愛花錢打扮自己,所以才可以吸引他先生。 我想說的是,很多時候,父母管教都一樣,可是孩子先天性質影響他的價值觀和交友,父母真的沒辦法改變子女,所以別覺得自己失敗。還有孩子的生命歷程是很久遠的,現在你無法忍受他的價值觀,但是他可能有自己的運。 有鑑於我妹妹的經驗,我會盡量將自己的價值觀傳達給子女,我的手機是最簡單的,生活也不奢華。我經常和孩子討論如何聰明花錢,買自己需要而非炫耀。更重要的是,我告訴子女不要花超過自己身分的花費。我常灌輸孩子學生要有學生的樣。 前陣子我很想買敞蓬跑車,想的要命,家人都支持,可是後來想到自己要做孩子的典範,就冷靜下來。我也跟孩子解釋,自己不購買跑車的原因是這花費跟我的負擔能力不成比例,將來養車會很吃力。 耳濡目染之下,目前孩子的金錢價值觀還跟我很貼近。買東西前會思考這是否是自己真正需要。出門點菜,會看價格。 ps我很贊同樓上媽媽的意見。我們太常用市場經濟觀點看待每件事情,只要自己能賺錢,就可以花在自己想要的東西上,這樣真的好嗎?正義的觀點的桑德教授就提出當社會都用市場經濟觀點看待事物時(例如只要可以促進地方經濟發展,只要有錢賺,土地就可以給財團或蓋房子,這樣的結果就會造成房地炒作或是資源分配失衡。而只要是我的零用錢,我高興怎樣花,父母管不著也是同理),社會公義會漸漸消失。 很多大學生打工是為了買名牌,結果課都不上了

公民力量

2013年01月18日
公開
48

在通識課程最後幾分鐘,我對學生說希望這學期的課程可以提升大家的公民力量,唯有公民力量才有辦法跟資本家集權主義者抗衡台灣不被香港化 有可能這是商周陰謀,藉此提高銷售量,只是很難相信 我想罷吃7-11一個月 改去全家 XXXX 媒金大戰 一夕變色(孔令信)http://www.babyhome.com.tw/calendar/0,o1new,mid195671,yy12013,mm101,dd118.htm 2013年01月18日 更多專欄文章一份知名的周刊,在知名的超商通路上意外「缺席」了! 無預警的停售,讓這份雜誌在這個星期三無法在全台4800家門市同時發售,箇中原因,是這家知名周刊報導了這家超商的人事異動消息,短短422字的報導竟可以掀起這麼大的波浪,再度證實媒體的影響力;反過來也證實了超商大老闆是可以運用他的影響力來抵制媒體。 這個媒金大戰立刻在網路上引發劇烈反應,不少網民義憤填膺,大罵這家本土形象良好的老闆,竟也會做出類似中國《南方周末》事件,還有人說「我們把**寵壞了」,一時之間網民的議論洶湧,到了中午這家超商趕緊發出email給粉絲們,強調作業不及,延誤讓這家周刊上架,下午就可以買到這本雜誌,特此請大家見諒。算起來應該是很快的危機處理。再度證實了大老闆雖有權抵制媒體,可是杜不了民眾之口。 -------------------------------------------------------------------------------- 新聞自由不容扭曲 為何這家超商會那麼在意這家周刊的報導?難道是這段人事報導真的說出了真相,不然的話,為何要那麼大的動作來「下架報復」呢?若是說出事實,不正好提醒大老闆注意,人事異動已有人反彈了!若是周刊報導有誤,可以理直氣壯地向該雜誌社「討回公道」啊!媒體本來就是在扮演社會公器,對社會不公不義進行監督,不讓媒體監督不就是製造一言堂的開始嗎? 看到這家周刊老總的聲明,寫道「如果我們不發聲,如果我們在通路前表現怯懦,台灣的新聞自由,勢將在沉默中被謀殺。」媒體本來就應該抵抗不公正的對待,這是對新聞自由的維護。這是媒體人最重要的資產與尊嚴,當然更是媒體人最後的底線。 媒體用心經營,認真查證,報導事實就是最佳的品質保證,這也是媒體人的自我要求與期許。相信這個事件帶給我們最重要的提醒,應該是新聞自由的堅持絕不容扭曲或打壓;新聞品質與自律同樣不可偏廢。唯有同時並進,才有可能扮演好第四權角色! XXXX 《商周》在7-11不上架? 疑通知單曝光 2013年01月17日14:45 《商業周刊》總編輯郭奕伶今天在臉書粉絲專頁貼出「快訊」,聲稱這期雜誌被7-11下架,7-ELEVEn中午隨即在官方臉書貼出訊息指稱是因物流配送作業不及的關係,下午就可上架。 但7-ELEVEn這則貼文下方的留言,當時即有自稱7-11值大夜班的網友說,「來不及配送是假的」,並說早在上架之前,就有張通知單寫道「不上架」,隨後他也在他個人臉書PO出這張照片。 根據網友貼出的照片寫道:「致門市店經理,本期商業周刊期別第1313期不上架,造成不便,敬請見諒」,並蓋上「大智通文化行銷」公司章,貼出照片者則寫說:「我希望真相」。 統一超稍早在官方臉書即貼文澄清:「昨晚由於物流配送作業不及,因此造成商業週刊雜誌來不及上架,經今天內部緊急協調作業,預計今天下午起就會陸續配送到各門市,所以下午粉絲就可到7-ELEVEN買商業週刊了,造成粉絲不便還請大家多見諒喔」。 網路流傳一張自稱7-11大夜員工貼出的通知單。翻攝臉書

國科會的努力

2013年01月06日
公開
47

若是制度僵化,為何不去改?國科會的力量應該很大吧? 錢多了,一開始可能真的是放在研究上,但後來呢?人很難逃離誘惑,所以最近幾年我都不申請計畫,因為我也無法遠離誘惑 多年來我一直擔心老師的身教,尤其最近幾年計畫多了,報假帳的情形也多 學生難道不會以此挾持老師?所以老師也給高分讓學生過吧? XXXX 震撼學界 國科會:罰太重 恐留不住人才 2013年01月06日 彰化地檢署前天以《貪污治罪條例》起訴10多名國立大學教授震撼學術圈,教育部長蔣偉寧、國科會主委朱敬一、中研院長翁啟惠昨緊急碰面交換意見,會後朱敬一、翁啟惠均表示,用假發票把公款A入個人口袋的教授僅極少數,檢方求刑太重,將導致台灣留不住人才。 -------------------------------------------------------------------------------- 「制度僵化造成」 朱敬一說,涉嫌以假發票核銷國科會補助經費的教授中,多數是「買A物、報B帳」,但錢都用於研究,沒進私人口袋,且教授專長不是報帳,過程雖名實不副,「但以貪污罪起訴有點過嚴、過重,失去比例原則」,很擔心會打擊台灣學界研究環境,人才也會留不住。 翁啟惠說,此案是制度僵化造成,希望檢調彈性看待,不要讓國際認為台灣學術界好像都在貪污,將不利台灣競爭力。 蔣偉寧說,用假發票報帳是不對,但若無貪污的主觀意願,希望從寬處理,畢竟人才培育不容易。台灣大學校長李嗣涔昨說,若是公款公用,用貪污罪來處理太重。檢察總長黃世銘昨說,教授以不實單據核銷採購,若物品確用於研究,檢方僅會論究偽造文書;但有人在採購申請填精密分析儀器,實際卻買液晶電視放家裡,檢方只能依貪污論究,「不是檢方要打擊學術界,是法律規定如此」。 ◎記者許敏溶、楊惠琪、法庭中心 XX報帳眉角多 乾坤挪移開方便門 2013-01-06 01:27 中國時報 【侯俐安、胡清暉�台北報導】  多名大學教授、研究生捲入假帳案,讓師生人心惶惶。一名台大研究助理說,計畫經費核銷礙於行政規定困難重重,最常以碳粉匣當銷帳內容,當年度未用完的經費,則依學長傳承的招式變相留用當研究室「公基金」,支用比例最高的是以趕計畫出差為由的超速罰單。  研究助理說,研究室常需使用高規格電腦,若在採購網找不到,學長會交代與長期合作的廠商,以便宜耗材來報帳,包括碳粉匣、傳輸線、影印紙、光碟片或網路線。其中碳粉匣一個要價六、七千元「最好湊」,有時帳上出現數十個碳粉匣,「其實是買了兩台電腦」。  研究助理說,年底結案時經費都要繳回國庫,若有剩餘款,隔年預算常被硬生生地砍兩倍。於是教授會透過學校向廠商購買同等價位的物品,廠商隔年只送東西不匯錢;然而,也有廠商嫌麻煩,直接將現金匯入教授帳戶。  「教授收了多少不知道,但通常都會納入公基金。」這個公基金用途非常廣泛,出差時儀器被水沖走、出車禍等,都能動用這筆基金,最多的則是趕計畫的超速、違停罰單。他喊冤,「就是這些繁瑣的行政規定害慘教授。」  另一名師大林姓研究生則持不同看法認為,「教授養學生很辛苦,不過台灣社會給予學者過多的寬容。」寬鬆的制度寵壞了「擺名要A」的教授,常嚷嚷手上有幾百萬經費可以運用、要用力花錢,研究助理很難抗拒,也投訴無門。  台北大學陳姓研究助理說,升到碩二才明白,教授的帳有很多眉角要處理。假帳案爆發後雖有風聲鶴唳作用,卻有學弟擔心簽收單據,就可能涉嫌報假帳,人心惶惶,也讓研究計畫更難執行。  曾公布「台大研究生勞動與收支調查」的台大社會所博士班學生林凱衡認為,研究生擔任教授助理,會面臨雙重支配情況。一方面是老師與學生的關係,另方面又是雇主與勞工,往往只能聽命老師,因此,對研究助理因報帳被起訴,他不意外,但很遺憾,認為不應該由學生承擔。 X

談道德的堅持

2013年01月04日
公開
51

姓名:didi(悄悄話) 2013-01-03 09:51:26 新年快樂 來你家享受片刻心靈安寧 最近我們系缺曠課又不服務的幾位老師一一拿到導師服務和教學優良獎 一項獎金十萬 兩項就二十萬 (慷學生之慨,因為這是校務基金出的) 聽了覺得很不公平 不過想到你之前提到先生學校的一些事情 我想做好自己就好了 回覆: 前些時候我藉回你的留言,說了一些過去我任助教/兼課時的作法,還有學生的反應(Diana註:整理在助教與兼課經驗....回顧 ),.......其實,不在誇耀我的『真知灼見』『中流砥柱』,而是在起一個頭,說明:看似我特立獨行,其實我所為的一切都有所本--本自於我在成大就讀時,從不同老師身上學到對教學與做人的堅持,而消化統整出一個屬於我自己教學堅持。 現在做好自己該做的事,必要時站穩立場釐清黑白,堅持信奉的道德與價值,....不知不覺中,是會影響他人的,而且影響深遠....... 加油!! 回覆時間:2013-01-03 13:52:03 ◆ 發送者:didi 日期:01-03 我今天看孩子讀書 他們認真純真的臉龐 我在想 他們知道未來遇到的社會有許多不公不義嗎? 就如當年的我一無所知 而我也慶幸只有最近才得知 我看著這些幾十年前的同事 一開始我們相處多愉快 但是隨著價值觀的分歧 越來越格格不入 而人就隨著自己所希望所選擇的方向塑造 回覆資料: 看完少年PI,我告訴悅悅:我與魚爸對他的教養,與眾人最大的不同是.....我們從來不隱瞞人性之惡,提醒孩子他得學會自己面對誘惑,警覺而抵抗,...也提醒他要體諒人的脆弱,包括身為父母的我們,也會有情緒,軟弱,遷怒,任性的時候(如:他爸爸比起我是要常失控),.....但我們對他的愛和堅定的教養,以及待人處事的身教,應該足以讓他相信:人性中善的一面,人世中不乏真善美,只待她用心體會,珍惜,進而主動塑造或追求.... 愛我的孩子,這很容易被理解;教孩子認識『人生中不可逃避人性之惡』,卻是很容易被誤解的--然而,這在我而言,更是更深層不流於膚淺的愛的表現。唯有認清人性之惡,而才能懂得珍惜真心,才能更惜福感恩.............如我,經歷許多人性之惡,才能在不算少的追求者(多數客觀條件都遠比魚爸為佳)中,認出魚爸的最珍貴的特質,.... 世道確實不好,道德淪喪,.....不過,這世界從來不缺『不公不義』,逃避絕對是愚昧,提早面對未必是揠苗助長,未必是迫孩子過早喪失童真--家長自己的心態是為關鍵,其次才是操作的手法。 人生當中,每個人本來就是一個個孤島,學會自處自我激勵,在某種層面上帶給心靈的自給自足,是非常重要的......一直以來,我是這樣教養著悅悅,要她自省自覺,從中尋求穩定與肯定自己的力量,認清自己的價值,而非外來賦予功利的名號,.....我覺得....這樣的能力已經在小妮子心裡長出小苗,也日漸茁壯,這是之前讓我開始對他感到放心的另一個證據。 ◆ 發送者:didi 日期:01-03 說得好 真是良師益友 我今天看到孩子 覺得有幸福的家庭足以阻擋一切,所以跟他們說要好好經營未來自己的家庭 就算父母說了,沒有親身經歷感受還是不一樣。 我要將我們的討論放在日記上喔 回覆資料: 我所謂....教孩子認識『人生中不可逃避人性之惡』,.....從來不是『口說無憑』,永遠都是『機會教育』。 就以我們生活中每天面對的一切,包括我與魚爸的處事的差異,婆娘家的齟齬,出自同個家庭手足兄弟各自在夫妻與教養上的差別,朋友間對人生對孩子對職場一切因應的差距,....在在都是這類討論最自然的起點。 就以悅悅最近看『漢娜的遺言』來說,討論當中她表示:「就是這些小誤會,流言,...就能逼死一個人嗎?」,我請悅悅回想她小四曾經發生一連串『性騷擾』相關的第三次事件,那當中她曾遭遇同學諉過污衊,而感到的憤慨與背叛,請她據此乘上十倍,消去我一直以來對他的引導與支持(雖然還是挨罵受罰)(Diana註:當時有一連串討論,姑列出其中較為關鍵的三篇: 大清算&性騷擾之3 , 性騷擾--後續討論 , 性騷擾--給老師的澄清信 ),.....她自然就能想像漢娜的絕望,而也回想起小四當時我據此引導她對人性之惡的『初體驗』。 認識人性之惡,在我從來不是口頭說教,永遠不乏俯拾可得,就發生在孩子身上的題材,據此作為震撼教育.... ◆ 發送者:didi 日期:01-03 我也是跟你一樣如此做 例如這次事件我就跟孩子說 但我還是懷疑親自的體驗比起別人說那種衝擊還是不一樣 我自己何嘗不知人心險惡,可是臨到自己頭上感覺就不同了,這次是發生在自己認識的人身上(或許對他們的行為深不以為然),以前那些人雖然認識,但畢竟無利害關係,體會不深。 有句話甚麼痛最不痛 別人的痛 回覆資料: 《這次事件》指的是你學校的某些老師獲獎事件嗎?那當然跟孩子自身經歷的冤屈不平,是要差的遠了!! 不過,平時跟孩子分享這些,可以累積某種credits....像是,....他日後對你也多次經歷不公有印象,進而對你的建議/同理多些信心,....未來他遭遇某些渾沌未明的情狀時,能信任你的猜測/判斷,採納你的建議,....甚至日後能與你更加開誠布公的談自己的諸多不順,發洩情緒,但也積極尋求心裡的平靜,與脫困之道......我與悅悅已經來到這個階段,這個互信/平等/公開的討論/分享模式,應該可以延續到她成年甚至成家吧?! 什麼痛最不痛,別人的痛。確實是.....不過,我最常遭遇到的考驗是....皇帝不急急死太監..... 你很幸運,人心險惡這個年紀才有切身體會。我也很幸運,很早體會與認清了,受到背叛/冤枉/污衊/欺凌的例子,是真的數也數不清了.....在年紀尚青的時候復原的快,年紀見長的此時,有更寬廣的心來看待與面對....... ◆ 發送者:didi 日期:今天 09:46 你說的一點也沒錯。我也常分享工作上和做人處事的體悟。這是因為我覺得以前父母這方面比較不注重,加上我又青少年出國,沒有模仿的長輩,導致許多白目行為。 回覆資料: 這點我就佔了優勢。因為我媽太早結婚,在家庭中一直處於孤立--有嚴重的婆媳問題,我嬸嬸也是我六歲才跟我叔叔結婚,他因為跟我阿嬷婆媳問題而與我媽有心結,又因我媽當初結婚是孤注一擲(大學考差了,自暴自棄結婚),不敢回娘家哭訴, .......所以,我一直是娘家老媽訴苦與傾訴的對象,連我大弟小時候講髒話,都是我看信誼的學前月刊,告訴我媽:不要理會他,若否,反而會誘發他更加投入這樣引人注目的過程,.....果然奏效。 就別說一家裡有叔嬸與姑姑的孩子,我得學會跟她們共處,以及長輩之間許多利害糾葛,我往往是首當其衝(藉找我麻煩來宣示),更別說親人間爾虞我詐,我更是早有體會,拜我家阿嬷之賜,唉~~

夢想明確,是實現的第一步

2013年01月04日
公開
49

說出我想退休的心境 現在就先確立目標吧 退休後離開不相關的人事 《讓天賦飛翔》搶先看(二)——夢想明確,是實現的第一步 2012/12/25 17:15:57瀏覽146|回應0|推薦4 「我要為我自己而畫!」 我嚴正地把決定告訴了太太和孩子。 「你要讀博士學位,也要畫畫?哪一個才是你真正想要的呢?」 我的孩子很沉靜地問我,他知道我為何會考博士班;他也知道我生命真正的渴望,是做一個為自己創作的藝術家,生活無虞,無求於世俗,做自己想要的創作。 「很難立刻做下決定。什麼是我可以不要的呢?」 有一天翻閱慈濟的一本刊物,我突然醒悟,五十歲了,應該勇敢地放下不屬於自己生命的一切,我不要多餘的頭銜,我也不需要有無謂的名利,更不需要再為了別人眼中的我,做我不想要的事。 「唯有捨,才能有所得!」 「我要做真正的自己!」 我決定博士班要辦休學,為了可以安心的創作,我需要一處可以畫畫和做陶的工作室。我要把我可用的生命,用在自己真正想做的事情上。 穩步前進,夢想即能成真 「我要什麼樣的工作室呢?」 我在筆記本寫下自己的夢想:一處有山可靠,前有流水,遠離市塵,有天有地的獨立家屋,我想像中的它,應該是人家不要的廢棄工廠或是住家。基於小時候成長的記憶,我很自然地往三峽大豹溪和橫溪附近找地或合適的房子。由於出生在平溪,若能夠回到自己的出生地,建立自己的夢想屋,也是人生的快事。宜蘭也是我的選項,多年前,我在礁溪擁有一間小小的套房,給予我和家人許多美好的回憶。多年的努力和積蓄,我和太太有著一筆不算多的存款,不過,要在大台北買有天有地、可以畫畫和從事藝術創造的工作室,至少要有五十坪到一百坪的空間。許多朋友都告訴我,在大台北,這是不可能達到的夢想。 「怎麼可能!台北的房地產是這麼的昂貴!」 因存款不多,以致現實有太多的障礙,但過去的經驗告訴我,我的夢想明確,我相信這樣的房子一定存在,它一直在等著與我相遇。 偶然的機會下,我在網路上看到一則訊息──新北市中和區圓通路的房子,占地有一百七十坪,房屋兩層樓有八十坪,要價三千多萬。這超出我能夠負擔的預算,可是不知什麼緣故,這則訊息對我有莫名的吸引力。我利用午休自己一個人上山尋屋,一棟二十餘年的房子,因屋主未入住,雜草叢生,庭院雜亂;但我有種奇妙的感應,除了前沒有河以外,一切都符合我要的條件。這就是我要的,只要我買得起,就可以立刻實現我的願望。 屋主是個很善良的人,知道我喜歡,特別降了讓我能負擔的價格,於是,我買了從小就一直夢想擁有的房子,四周有綠地和樹林,樓頂可以眺望觀音山和大台北,一處離塵不離市的理想工作室,空氣好又安靜。當然,這是需要整理的建築物,我很幸運有對好朋友,他們夫妻之前是做建材和裝潢的,免費為我設計並請人裝修,我打掉了整個客廳的大面牆,讓光和景進入屋子,整個家頓時充滿了光彩;我也做了些植栽,讓整棟房屋被綠色植物和花朵包圍,也把魚池巧妙地改造,補足了沒有河景的遺憾。 夢想成真!在大台北有這樣的工作室,讓我滿足和喜悅。 所有決定都是為了自己 房屋的整修及貸款,讓我在第一年無暇從事任何的創作,第二年我告訴自己,該開始動工了。 「畫畫或從事任何藝術創作,素描是最重要的基礎。」 許多朋友都建議我先去學素描,我也認為這是一個好的建議;但我一直認為藝術創作和美工設計不同,它充滿著各種可能性,純描繪和寫實風格的確是要以素描做基礎,但藝術創作在我而言,它應該是個心靈美境的呈現,沒有一定的標準,你想什麼就可以呈現什麼。另一個未學素描的原因是,如果我接受了學院派的訓練,是否會就此讓我內在的「真」受到了影響呢?因為我沒有任何繪畫的學習經驗,我想用我的直覺來作畫,我很清楚我是為自己而畫,我不會開畫展,也不會賣畫,只為了自己的喜樂。周遭的親友都半信半疑,就像沒學過樂理和樂器的人,如何從事音樂創作呢? 「我相信我一定可以!」 十幾年前,我也是一時興起買了畫具就自己畫起來,或許這些畫在一些人眼中沒什麼價值,既不美也不像;但對我而言,它們從無而有,代表我內在許多和色彩對話的歷程,是我內在心靈的圖像,好與不好,與任何一個人的評價無關,我為自己而畫,為的是實現自我的夢想。 「你什麼時候讓大姑姑知道,你博士班不讀了?」 我的孩子似乎很替我擔心,他知道我的大姊對我的恩情,她為我去學教育,從國一就拉拔我到現在,她有的,她都希望我這個弟弟也擁有。對我的大姊,我有著崇高的敬愛,源於報答大姊的恩情,讀博士班的想法又起心動念了,我要怎麼讓她諒解,我生命中最重要的決定和選擇呢? 「真的很難啟口!」 每次家族聚會,大姊都會關心和勉勵我繼續加油把學分修完,好好準備寫博士論文,我和兒子都會相視,一臉尷尬,我的孩子支持我成就自己的夢想,就像我支持他勇於逐夢一樣。 「用什麼理由,才能讓大姑姑不要太失望呢?」 他真是一個好孩子,總會替爸爸找退路。我告訴他,有一天,若他不想實現他原有的夢想,而有新的選擇和決定,請他直接告訴我,我相信他的選擇一定是最好的決定,我一定會尊重和支持他。孩子很高興地伸手和我擊掌。過五十歲了,要不要繼續讀書卻像個孩子一樣,充滿著猶豫和罪惡感。 「謝謝你的支持。我一定會找一個合宜的時機,讓大姑姑知道。」 五十歲到六十歲是人生僅剩最後的黃金十年,我沒有把這十年用來追逐更高的名利成就,而拿它來實現童年最大的夢想,做一個藝術創作者。在這樣的黃金時刻,我清楚生命之所以貴重,不在於占有更多或爬得更高,而是做自己真正想做的事,讓自己過極度單純的生活,讓時間在自己生命的長河中靜靜地流動,享受屬於自己的時間和空間。 �X�B: 《讓天賦飛翔》搶先看(二)——夢想明確,是實現的第一步 - 盧蘇偉老師的部落格 - udn部落格 http://blog.udn.com/lusuwei/7174162#ixzz2H0gzVymC

人生的空虛

2013年01月03日
公開
46

有時看到周遭一些不公不義事情(沒上課沒服務拿到資優教師 服務獎 獎金高達十萬 真是自肥) 讀讀聖經心情就平和了 http://cb.fhl.net/read.php?VERSION1=tcv&TABFLAG=0&chineses=%B6%C7&chap=5&submit1=%BE%5C%C5%AA 5:8 你看見政府壓迫窮人,不以公道對待他們,不尊重他們的權利,你用不著驚奇。每一個官員都有比他地位高的在保護他,而他們都受更高級官員的保護。 5:9 甚至君王也倚靠田地的出產來供應。 5:10 貪愛錢財的人總不知足;羨慕財富的人總得不到所要的一切。這也是空虛。 5:11 你越富有,靠你吃飯的人越多。你的收益不過是知道自己富有罷了。 5:12 勞工不管吃飽吃不飽,總是睡得香甜。有錢人的財產使他不能成眠。 5:13 在這世上我看見一件可悲的事:有人累積財富,反而害了自己。 5:14 經營不善使他喪失一切,結果他沒有遺產可留給子孫。 5:15 他空手到世上來,也得空手回去。不管在世怎樣勞碌,他什麼都不能帶走。 5:16 這是很可悲的事。來的時候怎樣,去的時候也怎樣。操心勞苦去捕風,究竟得到什麼呢? 5:17 況且,他天天生活在黑暗、悲愁、焦慮、病痛,和怨恨中。 5:18 我的看法是:美好的人生不如在上帝所賜短暫的一生中吃喝,享受在太陽底下辛勞得來的成果;這是人的命運。 5:19 如果上帝賜給人產業財富,讓他享受,他就應當接受並享受勞碌的成果。這是上帝的恩賜。 5:20 既然上帝讓他快樂,他不必因為人生的短暫而憂慮。

流浪博士

2013年01月02日
公開
54

新年第一天放這似乎不好,所以post到一月二日。 如果用市場經濟,這些博士生就是由市場淘汰,反正一個願打一個願挨。沒有人強迫他讀,後果自負。 我來談談身邊讀博士的人。一為是交大的表弟,到台積聯電做了事,覺得還是教書好。就去讀博士班。過程中還很慶幸自己脫離日以繼夜夜以繼日的工作。 但是出來找不到教職,所以又回去重操舊業。 理工學子讀博士,應該無所謂,業界職缺多得很,尤其是名列前茅的學校,不愁沒人聘用。 另一個表弟(兩者是兄弟,爸爸是成大畢業,媽媽是東吳畢業,基因優良),成大牙醫畢業後,做了幾年事,考台大醫學博士班。本來就有工作,現在榮升主任。在醫院工作想要升職也要讀博士班的。 還有一個二專學生,在學就很優秀,他畢業前我說要多讀書,因為二專讀書底子不強,所以思考比較淺。現在他在台北教育大學擔任教職,不過這算是將近二十年前的事情。 另外一個是同事身邊例子,他先生是主任,底下弟子有一位完全沒有工作,再教職短缺情況下,他先生很擔心這名得意門生找不到工作。 好死不死,台中某大學副校長也來讀博士班,看中這名學生的乖巧,所以畢業就被延攬了。 另一個是某學校某系請了個毫不相關科系的老師,這老師是該校某位老師的孩子。做事熱誠認真,畢竟是破格錄用,所以就有買官一說,價碼都出來了。 就這五個成功案例,我的看法是時機,十多年前,讀博士班,教職還有缺。其次是科系,理工醫學,讀出來,不愁老闆會嫌你眼高手低。再者,是工作,先占了職缺,即使讀個三流博士班都沒關係。最後,就是運氣或人脈,乖巧投老闆緣,算是祖宗八代燒得好香。 再來就是幾個失敗和尚待觀察的案例。 一個是學妹,這學妹很會做事,發表論文少了點才氣,但研究底子算強的。碩士班讀了四年,等於碩士當博士念,和指導教授交換條件,總算讓他畢業,條件是考博士班繼續幫老師。 雖然我講求信用,但我個人勸他,趁此機會趕快去業界工作,考別的博士班,脫離老師掌握。 學妹有他的顧慮,所以博士讀了九年,這之中也抱怨(老師是以工讀生經費聘他完成所以瑣碎雜事,一個月大概兩三千)。不過我們對他越來越無奈,最後也只好凝聽他的抱怨,卻不會積極想幫他解決。 畢業後,學長的學校正好奉教育部命令,開出約聘博士生的機會。一個月兩萬元二,可是只要有機會,學校可能聘用他。又在中部,可以就近照顧父母(他辭掉很多工作的藉口就是要照顧父母),他拒絕了,繼續擔任老師的助理,一個月拿兩三千。 後來學長學校果然有職缺。 以珍環傳的生事謠言,想來有人會懷疑他拒絕的緣由(事實上我早已耳聞) 到手的肥肉送出去,外人無法理解,只能說有些人根本不想工作,害怕工作。 另外是一位教育部22K職缺約聘博士老師(國外名校畢業),我們出門,做低服小,簡直像雜工。一開始我和幾個老師看他真不順眼,有點藐視他。當老師總要有氣節吧。 相處幾日,發現他算不錯,就稍微暗示他不必如此。可是他好像聽不進去。後來我明講,想進來當老師就要帶績效,校長也不是好呼攏的。他說他認識業界,那又如何,白紙黑字契約帶來產學案才是正途。要帶就帶數百萬,帶個幾十萬根本不入流。 他後來到某校,一年不到就因為該校緊縮工作又沒。前陣子聽說他在某公立學校擔任兼任老師,順便幫忙做些推廣國際的活動,當然是無給職。未來希望就是遇缺進入該校,只是希望大嗎?兼任老師想進來,不是那麼簡單。 最後就是我兩位學生,去考了博士班。年過三十,博士若讀出來,大概也很難找到工作。尤其血統不純正,只能靠老師的人脈。可是現在許多學校缺開出來大多要能全英語教學。 我有個學生,碩士論文寫得亂七八糟,卻說要讀博士班。論文寫不好,我讓他延修,不然他現在也是博士生了。 對於找不到工作的博士生,有時我覺得根本是自找的。只是在逃避工作環境。 博士流浪教師 月薪估僅22K -字+字自由時報 – 2012年12月31日 上午4:30教部調查大學是否濫用鐘點教師 〔自由時報記者林曉雲�台北報導〕教育部調查,全國有八千一百一十八名博士流浪在大學鐘點授課,其中七成五、六千多人是五十五歲以下青壯年學者。由於開課不穩定需跑多校維生,就算一年開五門課,月薪估計也只有廿二K。在監委和高等教育產業工會強力要求下,教育部將全面調查,了解是否有大學為節省人事成本而濫用鐘點教師。 高教產業工會理事長戴伯芬表示,大學上課時數最多的是助理教授,一學期約上五門課十個學分。大學鐘點老師就算能上到十學分,以日間部一小時的時薪七百六十五元估算、一年授課九個月,換算下來月薪竟只有二萬二千九百五十元。 戴伯芬表示,九十學年各大專校院鐘點教師有二萬七千一百一十一人次,一百學年卻大增到四萬四千二百一十五人次,十年增加六成三,又以私立大專從一萬七千五百一十人次,增到二萬九千一百卅九人次,情況最惡劣。 戴伯芬認為,大專校院拚命開博士班招生,相對卻以因應少子化為藉口,許多大專為節省未來人事費用,惡意把一名專任教師員額拆解成數名鐘點教師,造成近年來,年輕博士找不到教職,只能跑校鐘點授課。但數據顯示,大學學生數從九十一年一百二十四萬增到去年為一百卅五萬多,目前對大學教師需求數應還可以增加。 七成五鐘點教師在55歲以下 但教育部在今年五月調查並交叉比對跨校任課的鐘點教師人數顯示,今年鐘點教師有四萬四千八百八十九人,其中一萬六千七百七十一人、約六成六另有本職工作,但有八千一百一十八人、約三成四是純鐘點教師,沒有其他工作,並調查鐘點教師的年齡分布,發現七成五以上都在五十五歲以下。 高教產業工會向監察院陳情,監委葛永光調查認為,取得博士學位的年輕學者無法獲聘正式教職,淪為流浪博士,擔任大專校院非典型勞動的情況嚴重,教育部應該要確實查明此事。戴伯芬還表示,教育部去年規定,四名鐘點教師得折算一名專任,但折算數不能超過專任的三分之一,超過不列生師比,此舉代表教育部在合理化學校濫用鐘點教師現象,已成世界笑話,教育部應予檢討。 教育部次長陳德華則表示,大學聘僱鐘點(兼任)教師是常態,但數量應有一定的合理性,教育部將調查是否有大學故意拆解專任教職改以鐘點代替的情形,如果有不合理損及大學教師及學生權益,將予檢討改進。

企業下單 大學生產人才?

2013年01月02日
公開
50

這算是回覆我過去的疑慮 2013-01-02 01:36 中國時報 【黃俊儒】  最近許多討論都圍繞在大學教育是否學以致用的問題,「學用落差」確實造成許多高等教育資源的浪費。  但是不諱言的,大學中多的是長期接受學院訓練,讀大學、攻讀碩博士、繼續留在大學教書的學者,因此常排斥把「追求學問」掛勾到這種過於實用的職業目的上。但是另一方面,自成一格的大學文化與瞬息萬變之職場環境的落差,確實也是學子步出校園後最重要的不適應及困難來源。因此適度地在大學教育中回應社會的現況及需求,是無可厚非的,甚至這些複雜情境的經驗也有助於活絡學生的推理及思考能力。  然而,真正的關鍵問題應該出在我們如何看待這些「落差」。從筆者的經驗及觀察來看,大學的學用落差主要應該來自於三個實踐面向上的差異,包括:環境制度的落差、能力的落差、態度的落差。  其中,「環境制度落差」指的是,在學院及職場之間所存在環境、文化及氛圍的差異,因此如何透過各種制度法規的設計,讓兩者的接軌得以順暢,是解決這個落差的方法。所以在學院中推動產學合作、業界實習、建教合作…等,均是在回應這樣的問題,每個方法也都有其正向的原始用意。  「能力落差」指的常常是業界認為現在的學生能力不佳,難為企業所用。而且這裡的「能力」特別是指向「基礎能力」,例如基本的語言、邏輯推理、表達、溝通、合作…等能力,少數會將某種特定專業知識的欠缺,當作是企業不予以雇用的主要原因。  「態度落差」則常常是企業主認為年輕學子抗壓,忍耐、恆心有限,如果在態度上謙虛、肯學、願意吃苦,就會是企業優先選擇。  面對這三種落差,台灣高等教育現今最大的盲點就是誤以為,只要貫徹解決「環境制度落差」,就可以一併解決「能力落差」及「態度落差」的問題。就像我們只是在大學及產業之間搭建了一條生產線,就一廂情願的以為在不改變原料、配方、品管的狀況下,生產出來的產品也會跟著好。  例如「企業下單,大學培養」就是一個典型的例子,在概念上像是聯繫大學及產業界的完美構想,可以改善學用間環境制度上的落差,實則可能無助於能力及態度落差的改善。  首先,時代瞬息萬變,全球大企業尚且載浮載沉,中小企業更難預測未來五年內的環境走向,企業恐怕不容易為他們需要的「能力」下一張清楚的訂單。而且就算有的企業下得了單,大學培養得出來嗎?向來大學教師的特長就是在於抽象原則的論述、在於開創理念、在於活絡思維,看似無直接立即的效用,卻是培養學生最關鍵之基本能力,學得好的學生自然會像百變金剛一樣,隨著自己面對的複雜環境予以善用。其功效遠大於只是教學生去精熟某家公司的某種型號機器,或是某種特殊規格報表。  再者,台灣高等教育的過度膨脹,造成許多學校招生上的壓力,透過產學合作、企業實習等改善「環境制度落差」的宣稱,或許可以當作響亮的招生宣傳口號。但是因為好不容易招收進來的學生,像是學校的衣食父母,所以入學後不敢確實要求、不敢嚴格訓練,長期學習「態度」不佳的結果,當然無法讓企業滿意。  因此改變學用落差,不用好高騖遠,先從改變大學的功利氛圍及落實紮實的教學工作做起吧。(作者為中正大學通識教育中心副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