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acebook pixel code
緊急公告:因突發資料庫異常事件,故4/8~4/26資料損毀,如會員於上述區間曾於討論區發文回應,煩請重新發布,造成您的困擾敬請見諒

小嵐媽媽

他的寶貝

日期

#Tag

參觀鉛筆工廠

2009年11月15日
公開
52

 媽媽的大學同學提議去參觀玉兔鉛筆工廠,媽媽很有興趣,小嵐也躍躍欲試,於是兩家人約一約就在今天成行。  很早到宜蘭,還有一段時間,我們就先到附近的羅東運動公園走走。剛好看到適合爬的大樹,爸爸就鼓勵小嵐爬樹,一開始她怕死了,一直哭,最後好奇心戰勝恐懼,很開心呢。  預約的時間到了,我們趕快去跟小咕家人會合,開始參觀嘍。  黃桿藍蓋的玉兔原子筆,大家一定都還記得吧,那是全台灣第一支原子筆。另一種黃色的六角形鉛筆,也是玉兔的代表作,現在媽媽上班的地方都還是發這種鉛筆。加上「有點年紀」的廠房,這一趟有點懷舊之旅的fu。  五○年代台北工廠外移,玉兔僱了四十八輛大卡車,走北宜公路,把機具搬到宜蘭羅東落腳。  參觀內容包括影片、廠房導覽、鉛筆彩繪、遊戲,滿豐富的,最後每個人送一支四角形鉛筆當作紀念。  孩子們很認真地疊鉛筆原料木片,以前木材原料要這樣風乾。  疊疊樂成功,我們疊最多層,再得一支鉛筆。    凡走過必留下「戰績」,媽媽在鉛筆工廠買的是:學齡前的大三角和中三角鉛筆。  下一個行程是羅東林場,主要是去吃當地人介紹的「林場肉羹」。車還沒開到店門前,就看到大排長龍,是有沒有那麼好吃啊?兩家趕緊停車,媽媽們顧小孩,爸爸們去買。店裡吃沒位子了,直接打包到對面林場,就地野餐。  吃完的感覺是,整塊瘦肉做成的肉羹,口感還不錯,但是麵和湯就還好,沒有必要排得那麼誇張吧?不過或許這就是宜蘭在地口味吧。  羅東林場是日據時代留下來的林場之一,孩子們在運木材的火車頭前留影,小孩子照相,總是不會看鏡頭。  第三個行程:泡湯。選的是礁溪春和溫泉,據說是當地人會去泡的道地溫泉,不是山寨版哦,而且很實惠,我們一家三口泡一個露天家庭池,只要400大洋,那個池,大到小嵐可以在裡面游泳,十個人泡在裡面都沒問題。  之後兩家人就各自打道回府,上北宜高交流道前,如預期中大塞車,路邊的甕窯雞餐廳生意興隆,大紅招牌向飢腸轆轆的我們招手,那就吃一次吧。兩大一小,叫一隻雞、一盤菜、三碗白飯就夠撐了,湯還喝免費,最後還剩下一些雞肉打包。  甕窯雞是不錯吃啦,但是好生意更大的原因,應該是開在交流道之前,塞車的人們肚子餓,才會紛紛上門吧。  可惜,晚餐剛下肚的美味,在歷經九彎十八拐的北宜公路後,無福進入媽媽九彎十八拐的腸道,在坪林就吐還給大地。至於小嵐,上車就睡得東倒西歪,真是幸福的小孩。

『轉貼』輸得起是教出來的!

2009年11月05日
公開
39

輸得起是教出來的! (奇蜜父母學習電子報2009.11) 文�盧淑貞 幼教工作者,本文摘自《學前教育》 5歲的小奕,最喜歡和爸爸下象棋,但畢竟年紀小,棋藝不如大人,雖然爸爸偶而也會「放水」,可是小奕經常一輸棋,就嚎啕大哭,讓爸爸十分苦惱「這孩子怎麼這麼輸不起呢?」 兒童發展理論:先天氣質差異→模仿父母處事態度→培養挫折忍受力 現今的孩子打從出生起,就在父母的細心呵護中成長,而新一代的年輕父母更是力行所謂「愛的教育」,讓孩子從小就在鼓勵與讚美中長大,唯恐稍有疏失,會傷害了他們幼小的心靈。 父母常幫孩子打理好生活中的一切事務,讓他們有個無憂無慮的童年,甚至規劃好未來的生涯發展。然而孩子也因此過於順遂,以致無法承擔生活中小小的不如意,而常有輸不起、挫折容忍力太差的情形產生。 孩子為何經不起挫敗? 愈來愈多的幼教人員發現:在幼兒園中,有相當多的孩子非常「自我中心」,凡事都要以「我」為優先,比賽時不能輸,輸了就耍賴、不肯玩了,十分的在意輸贏或得失;有些孩子則是經不起稍微的挫折,如果他認為這件工作有點困難度,可能會做不好,就乾脆放棄不做,根本連嘗試的意願都沒有。為什麼孩子會這麼在意輸贏,這又是如何造成的呢? 1. 幼兒的堅持度高或低 以幼兒氣質而言,堅持度的高低決定他完成一件事情的成果。堅持度高的孩子做什麼事,非得完成不可,否則絕不罷休,而且還常有點挑剔、求好的完美傾向。堅持度低的孩子,做事情很容易半途而廢,或草草了事,令人覺得他不夠用心或努力。堅持度高的孩子自我要求較高,也會較在意輸贏;反之,堅持度低的孩子害怕承認失敗,結果常是事情沒有完成,而非失敗。 2. 模仿父母的處事態度 就社會學習理論而言,環境造就人的個性,孩子會觀察與模仿父母如何處理失敗與挫折,如果父母強調凡事都要贏,孩子當然也會以此為準則。家長若在平日的言行舉止中,常對孩子有過高的期待,在無形中暗示孩子凡事要贏才算成功,若孩子表現傑出便誇耀不已,若是平淡無奇便在眉宇間顯露出失望的神情,都會讓孩子覺得「失敗了,爸媽就不愛我了」。因此,孩子會更力求表現,只許成功不能失敗,好博得父母關愛的眼神。 3 Tips增強挫折忍受力 既然生活中處處有數學,請和孩子一起輕輕鬆鬆,尋找數學的蹤跡。 1. 依孩子的個別差異 抗壓性差、挫折容忍力低又輸不起,儼然是當今孩子的通病,如果屬於「不是贏就是輸」的不妥協型,也就是堅持度高,非贏不可的幼兒,父母可就別再搧風點火、順勢要求──「好,還要更好」。要小心別讓孩子永遠立於不敗之地,偶而有輸的慘痛經驗,才能體會贏的美好滋味。至於既期待又怕受傷害的怕輸型,堅持度低的幼兒,父母則應多鼓勵、多讚美,先把標準降低一點,在遇到困難時,要溫和的堅持讓他們完成任務,循序漸進,一旦有成功的經驗,會更願意做努力,而不再輕言放棄。 2. 給予孩子面對失敗的勇氣 父母總認為孩子還小,而為挫敗心疼不已,並為失敗找理由,或避免孩子再次遭受失敗,事實上都無法讓孩子瞭解到真正成功的意義與失敗的價值、學習面對失敗及成功,而這些卻是人生中最重要的功課。 像前述輸不起的小奕,爸爸不妨告訴他:「你才5歲就可以跟大人下棋,已經是很厲害了!爸爸很喜歡跟你下棋,看到你專心的樣子,我很高興;我也可以假裝輸給你,不過那是在騙你,沒有意義,你要爸爸假裝輸給你,還是你一直跟我挑戰,總有一天你會贏過我?」給予孩子面對失敗的勇氣,讓他跌倒了能夠再爬起來,在成功時,也會對自己更加有信心。 3. 重新省思成功與失敗的定義 孩子有輸不起,或不能面對失敗結果的反應,也許出自於大人對失敗成功所賦予的定義,成功是否一定要贏過別人才算贏呢?成功是把一件事情盡心盡力的完成,而非把別人打敗。事情的完成本身就是個獎賞,不見得需要外在的肯定。失敗可能是未能達成預設的目標,但有時你會發現失敗反而讓我們獲得更多。經常和孩子分享父母成功與失敗的經驗,讓他們知道即使是父母也有失敗的時候,分享當時處理的方式及心路歷程,會讓孩子更了解父母,也更能思考成功與失敗的意義。

大散仙罵了小散仙

2009年11月03日
公開
50

早上媽媽罵了小嵐,上班的路上,媽媽也很想哭,原來責罵小孩的心情也是很難受的。 小嵐最近一直哭著說「不要游泳,她會沈下去。」中班開始必須學會拿浮板踢水,這對小孩子是個瓶頸,小嵐之前又三天兩頭感冒休息,更加怕水。 昨天回家就哭了兩次,今天早上一起床就哭說不想游泳。大人之前都是對她用愛的教育,一直鼓勵和引導她,但是她還是想逃避。 一周兩堂游泳課以外,小嵐周五放學還參加一堂泳訓,等於一周游三次,的確很累。但是泳訓不是大人逼她去的,是她當初看到小朋友都有上才藝課,一直吵著說要去的。爸媽已經答應她,上完這一梯次就不再上泳訓了,但是已經報名了,就要上完。 今天早上,小嵐一起床就哭說不想上課,動作慢吞吞,一杯牛奶可以喝將近半小時,媽媽著裝完畢就叫她不要喝了,快速幫她換好衣服就催著出門,一整個早上,小嵐哭哭停停的,一直跟媽媽對不起、叫媽媽原諒她。 原本可以走路上學的,這一拖,又要騎車了,偏偏那台老爺摩拖車又耍脾氣,還好發了一陣子又可以發動了。小嵐站在一旁不敢吭氣,到學校,媽媽始終板著一副臉,跟她說跟老師打招呼要大聲有精神(前幾天都有氣無力的),她果然很大聲,之後媽媽沒送她進去,等她換好鞋就說再見了。 媽媽騎車上班的路上,飄著毛毛細雨,實在很切合當時的心情。或許是最近工作上要求比較多,回家又面臨小嵐和一堆瑣事,心情才會有點低落吧。昨天湘湘媽媽說,以前還會去參加一些講座,有了小孩都沒有機會去,也沒時間看閒書、聽音樂。唉,頭幾年都是這樣的。小嵐媽媽最近比較認命了,只是希望小嵐也能看到爸媽為了她而改變,自己也要懂事體貼一點,不然,兩個大人圍著一個小孩打轉,還搞不定的時候,挫折感是很大的。

公主不要來

2009年09月07日
公開
34

 小嵐最近迷上公主故事,以前喜愛的繪本都被她打入冷宮,每天都要爸媽講公主故事,爸媽講到快吐了,小嵐依然樂此不疲。  事情是這樣開始的。姑姑家還保留以前哥哥姊姊留下來的迪士尼錄影帶,今年暑假,大人想說錄影帶還能看就不要浪費,小嵐也大了,應該不會太沈迷,就讓她開始看,就這樣從「白雪公主」、「小美人魚」、「睡美人」、「仙履奇緣」…慢慢入迷,舉凡有美美女主角的卡通,小嵐都愛。明明今天看過了,明天還要看,最後甚至拿起她的芭比娃娃和動物們,玩起角色扮演,看她嗲聲喊著「公主……」,好肉麻啊,媽媽都起雞皮疙瘩了。  之後爸爸買了一本平價的迪士尼故事書,畫風普普,但足以滿足小嵐的公主夢,每天翻,還要大人講,早上講過,晚上還要講,大人不得不訂出禁令「同一個故事一天只能講一遍」。  最近,小嵐到蔡叔叔家,得到蔡家哥哥們的「迪士尼公主」二手書,畫風精美,這下不得了,小嵐的公主夢膨脹到最高點,這本講過換那本,每個故事結局都是「從此以後,公主和王子過著幸福快樂的日子」,逼得爸爸一個禮拜禁止講公主故事。於是,小嵐就穿插著講「小飛俠」、「拇指姑娘」這一類「周邊商品」,但是重複率也極高。  昨天晚上,媽媽洗完澡聽到爸爸正在講「小飛俠」,便很無力地說「小飛俠不是昨天睡覺前才講的嗎?」  小女孩的公主夢不知道會發作到幾歲,奉勸家裡有女兒的爸媽,不要一下子給小孩全套公主故事,因為大人講到反胃,小孩還是會軟硬兼施、甚至交換條件,叫你講給他聽。

『剪報』夏陽刺眼 兒童須防藍光傷眼

2009年08月03日
公開
46

資料來源:奇摩新聞 更新日期:2009/08/03 04:09 夏陽刺眼 兒童須防藍光傷眼 文�林丕容 許多家長喜歡趁著好天氣時,帶寶寶出外玩耍,但要特別注意,夏日陽光刺眼,一不小心就有可能危害到寶寶的眼睛健康! 陽光中的紫外線是波長100nm至380nm 的不可見光,能量非常高,過度照射會傷害視覺細胞,而「藍光」則是波長400nm至550nm的可見光,是可見光中,波長最短、最靠近紫外線能量最高的部分,能穿透角膜和水晶體。 相較於能被角膜及水晶體過濾掉的紫外線,藍光可以穿透眼球,直達視網膜黃斑部,如果長期接觸過量的藍光,眼睛可能會產生大量的自由基,容易造成加速黃斑部細胞氧化,引起黃斑部病變,進而對視覺產生難以彌補的影響。 藍光對眼睛的傷害是長期累積的,也因為短期不容易發現傷害所造成的影響,反而容易讓人輕忽過量的藍光對眼睛健康的潛在威脅,特別是0到6歲的寶寶,正值眼睛與其他生理器官發育的關鍵時期,更要注意強烈的陽光對寶寶產生的危害。 ◎現在就讓夏日護眼小錦囊,和您一起照護您的小寶貝! ●防護工作不可少,享受陽光沒煩惱 帶寶寶出門時,可用帽子、嬰兒車的遮頂遮陽,避免在太陽底下曝曬太久,並需避免躺在嬰兒車裡的孩子長時間直接正對著太陽。 ●生活作息不輕忽,視力保健最重要 即使在室內空間,也要避免寶寶在過強的燈光下睡覺,防止眼睛直接接觸強光。此外,亦須建立正確的視力保健觀念,定期接受眼科專科醫師的檢查。 ●均衡飲食來照護,天然來源葉黃素 除了外在環境的保護外,最重要的還是讓寶寶擁有均衡飲食的好習慣。譬如母乳中所含的維生素A、維生素B1、鐵、DHA以及葉黃素等,在寶寶健康發展上,就扮演了相當重要的角色。其中,葉黃素是天然類胡蘿蔔素的一種,每公升的母乳中,約含有25微克的葉黃素。不過由於人體無法自行合成葉黃素,因此必須持續地由飲食中攝取,很多的深色蔬菜中都含有葉黃素,如:甘藍、菠菜、葉狀萵苣、深綠色花椰菜等。 值得注意的是,天然來源的食物對寶寶而言,就是最佳的飲食,寶寶從母乳或是其他副食品中,就可得到適當的營養。若是需要為寶寶補充坊間其他的維生素,記得一定要詢問過專業醫師,才不會反造成寶寶無謂的負擔! (作者為大學眼科總院長與台大醫院眼科兼任主治醫師)

今年暑假

2009年07月30日
公開
43

 一般來說私立幼稚園在暑假也會安排一些課程,爸媽不必擔心暑假托兒的問題,小嵐讀的幼稚園也有上課。不過,小嵐今年有點特別,因為小嵐爸爸今年剛考完高普考,決定自己帶,說是要好好鍛鍊小嵐,媽媽當然樂觀其成,心裡暗想,好啊,不要到時候是爸爸被小嵐鍛鍊。  前兩周,小嵐跟著爸爸遊山玩水,去了福隆海水浴場、台中、宜蘭,還攻上皇帝殿,媽媽幾年前爬過皇帝殿,一到上面的稜線,媽媽嚇得不敢站直,小嵐竟然全程自己走完,以小孩子的腳程,上山下山也要兩三個小時吧。回到家裡,媽媽說著自己懼高的往事,小嵐竟然說「媽媽遜斃了」,被小孩子損雖然很不是滋味,但是小嵐真是太厲害了,媽媽只好甘拜下風。  小嵐也跟著爸爸去輔大圖書館、台北市圖總館,還去木柵騎腳踏車。幾乎天天出去,小嵐也累壞了,竟然主動說,這個禮拜不要出去玩了。爸爸也說一個人帶她出去很累,媽媽心裡OS「哈哈,你總算體會到了吧」。帶小孩不能一天到晚往外跑,有時待在家裡玩玩具教具,不會太累,也有助於小孩專注力和其他智能提升,內外都要顧哦。  不過待在家裡的結果,就是會吵架,這幾天媽媽回家幾乎都看到爸爸小嵐兩個人大眼瞪小眼,媽媽其實覺得很好笑,都不是什麼天大的事情。不過媽媽也都尊重爸爸的教養方式,當小嵐找媽媽哭訴時,媽媽雖然也會安慰小嵐,但通常是不介入。  小嵐今年暑假滿四歲了,和以前不同的是,今年是由爸爸全職陪伴,爸爸的玩法和媽媽不同,相處模式也不一樣,慈父也有權威的一面,小嵐常常和爸爸鬥嘴,這幾天特別黏媽媽,一直說媽媽好溫柔(以前都不會這麼說,有比較才知道差異啦)。  人生有這麼一段時間是很難得的,相信以後他們父女倆的關係會更緊密,就好像媽媽曾經全職陪伴小嵐一年那樣,成長的不只是小嵐,大人的收穫更是珍貴且美好的。

『轉貼』奇異果 過敏及腎病者不宜

2009年07月08日
公開
33

這篇文章寫道:「凡嚴重貧血、經常腹瀉者不可多吃,且奇異果含鉀甚高,故腎功能衰竭、尿毒或洗腎者均不宜食用。」「奇異果含蛋白質抗原,的確可能導致過敏~奇異果過敏症狀,…建議五歲以下小孩或有過敏體質者,避免吃奇異果。」 看了這篇文章,小嵐和小嵐阿姨最好不要吃奇異果了。 全文如下: http://hospital.kingnet.com.tw/essay/essay.html?pid=17972 奇異果營養密度高 降低心血管疾病發生率 奇異果,又稱獼猴桃、中國醋粟,是獼猴桃屬中多個栽培種水果的通稱,其他中文名稱還有獼猴梨、藤梨、羊桃與幾維果等,原產於中國,其還包括美味獼猴桃(Actinidi-a deliciosa),以及此物種與獼猴桃屬中的其他物種之雜交種。在世界各國以「kiwifruit」的名字銷售,在北美人們更常稱其為「kiwi」。 奇異果(kiwifruit)的來源則是1959年間,一家紐西蘭公司開始推廣這種原先英語譯名為Chinese gooseberry(漢語直譯唐醋慄、唐鵝莓)的水果,到1974年kiwifruit成為西方通用的商品名。 奇異果營養: 奇異果外皮有豐富果膠,可降低血中膽固醇。奇異果中所含纖維,有三分之一是果膠,特別是皮和果肉接觸部分。果膠可降低血中膽固醇。 據研究顯示,奇異果被認為是營養密度最高的水果,每天吃兩顆奇異果,可補充身體中的鈣質,增強人體對食物的吸收力,改善睡眠品質。奇異果中的微酸,能促進腸胃臑動,減少腸胃脹氣,改善睡眠狀態。奇異果有豐富的維生素C,一顆奇異果含的維生素C就有87毫克,且果肉中黑色顆粒部分,有豐富的維生素E。且奇異果屬低脂低熱量水果,還有豐富的葉酸、膳食纖維、低鈉高鉀等。奇異果中所含的精氨酸能幫助傷口癒合。奇異果中含有多種氨基酸,像麩氨酸及精氨酸這兩種氨基酸可作為腦部神經傳導物質、可促進生長激素分泌。 《奇異果可降低心血管疾病發生率》 提醒民眾平日宜多吃蔬果,尤其是奇異果,將可有效降低心血管疾病的發生。平時可多吃奇異果,因其含有豐富的維他命C、E及膳食纖維~根據臨床研究發現,每天食用2到3顆奇異果,經過4週到8週左右,可降低體內三酸甘油脂,及壞膽固醇的數值,並提高維生素C、E、鈣、鎂等抗氧化營養素的濃度,對於呵護心血管,具有良好的效果 《每天兩顆奇異果•可防止便秘》 多吃奇異果好處不少,除了大量補充維他命C,對於抗氧化、降血壓,甚至有助於穩定情緒、改善睡眠品質,最新的醫學研究更發現,吃奇異果可以幫助排便、改善便秘。每天食用 2顆奇異果,連續4周,45%的人便秘情況獲得改善。奇異果中的寡糖、膳食纖維與含硫的蛋白分解酶,這三種成份可以促進腸胃道蠕動,改善腸道健康 奇異果特有的「含硫蛋白分解酶,能幫助腸胃蠕動,與民眾最常食用來幫助解便的香蕉相比,每100公克香蕉含1.6公克的膳食纖維,僅為奇異果3.4公克的一半,但香蕉熱量比奇異果高出2倍之多。 傳統醫學也認為,奇異果屬寒性水果,有清熱、利尿、散瘀、消腫、生津、潤燥、健胃、催乳等功效。奇異果含豐富的纖維質、果膠及12種胺基酸,有助於改善消化不良、食慾不振、尿路結石、關節炎、高血壓、心血管疾病、肝斑等。 奇異果除含豐富維他命 C 、A 、E 、鉀、鎂、纖維素之外,更含其他水果少見的營養成份-葉酸、紅蘿蔔素、鈣、黃體素、氨基酸、天然肌醇 …一天兩顆奇異果,便可以滿足我們一天所需三分之一的營養素,達到身體的營養補給。 常吃奇異果還可阻斷致癌因子「亞硝酸胺」的形成,故可預防食道癌、胃癌、肝癌、直腸癌等。奇異果也含有促進人體黃體素的成份,有效預防視網膜剝離,改善視力減退,防止肺癌及前列腺癌的發生,是抽煙者最佳抗癌水果。又因含低鈉高鉀,還有豐富的鎂,以及可避免血管阻塞的精胺酸,故常吃奇異果能有效改善心臟病、高血壓等。值得注意的是,凡嚴重貧血、經常腹瀉者不可多吃,且奇異果含鉀甚高,故腎功能衰竭、尿毒或洗腎者均不宜食用。 奇異果中富含維他命C與 E、膳食纖維、β胡蘿蔔素,以及鈣、鎂、胺基酸等成份,過去研究指出每天2顆奇異果能幫助入眠、降低動脈硬化發生外,現在更發現能改善便秘。均衡飲食與規律生活,就是維持身體健康的不二法門。建議您多吃富含膳食纖維的蔬果,再加上調整生活作息,便可輕鬆遠離便秘帶來的困擾。 挑選奇異果時,注意奇異果果實表面絨毛要整齊、是否完整無傷、外皮自然散發光澤且無斑點、蒂頭要呈鮮嫩顏色、果實用手掌握拿時稍具彈性者,便是上品。想立即食用的話,請挑選握起來稍軟的果實,表示馬上可以品嘗美味囉!買回家後記得要冷藏以保鮮度, 如放冰箱冷藏,約可貯藏 20~25 天。 趙藥師提醒:奇異果含蛋白質抗原,的確可能導致過敏~奇異果過敏症狀,包括嘴唇口腔有發麻、刺痛或癢的感覺,也有人腹瀉、皮膚起紅疹或打噴嚏,建議五歲以下小孩或有過敏體質者,避免吃奇異果;第一次吃,最好從少量吃起,觀察反應再吃。奇異果會引起過敏,則與成份中的三種蛋白水解酵素有關。 台北榮總也列出目前台灣地區不同年齡層常見的致敏食物,分別為第一級過敏食物:蝦、蟹、奶、蛋、花生;第二級過敏食物:芒果、其他海鮮;第三級過敏食物:花枝、蛤仔、魷魚、墨魚、螺、鱈魚、大豆、小麥及奇異果。 ◆ ◆本資訊乃醫藥新知純屬教育用途,倘有任何疾患請立即求醫以獲最佳治療,免於耽誤病情 ~~趙藥師~~ 參考文獻: wikipedia. The Royal Society of Chemistry.UK /营养大王 奇异果 / ZESPRI™紐西蘭奇異果 台北醫學大學營養系教授劉珍芳 营养大王 奇异果 ZESPRI™紐西蘭奇異果 趙順榮藥師簡介: 現任: •普登藥品有限公司 董事長 •展揚藥品企業有限公司 董事長 •矽谷咖啡館 董事長 •Sun City企業有限公司 董事長 •台北市西藥代理商公會醫療發展 副主任委員 •台北矽谷科技園區 管理委員會 主任委員 •Taiwan Coffee Association台灣咖啡協會 講師 •大仁科技大學校友會 顧問 學歷: 大仁藥學專科學校藥學系畢業【藥師】。 台北醫學院─中藥班第三期結業。 國立政治大學─企業經理人員第二十九期結業 經歷: 美商惠氏/氰氨公司 藥師 美商惠氏Wyeth藥廠 藥師 美商勞敏士A-H-Robins藥廠 藥師 日本第一製藥公司 藥師 皇佳製藥公司 藥師 台灣生達製藥公司 藥師 本文作者【趙順榮藥師】 本文由【KingNet國家網路醫院】提供

『轉貼』第二語言的學習 環境最重要

2009年07月02日
公開
52

本文轉貼自奇蜜父母學習電子報(2009/7) 第二語言的學習,環境最重要 文�洪蘭 中央大學認知與神經科學研究所 所長 最近媒體如火如荼地討論幼兒全美語學習的問題,大部分家長主張越早學習越好,以免以後說英語有口音。有些家長雖不見得贊同,但是看到別人都這樣做了,怕自己孩子輸在起跑點上,也不得不跟進。究竟什麼時候學英語最好,我覺得應該從理論上和實務上來看,目前流行的看法中有一些頗待商榷。 母語學習有敏感期 第一,雖然語言學習越早越好,它一定要有配套措施、有恰當教材,才不會徒勞無功或甚至得到反效果。母語的學習的確有所謂的「關鍵期」(其實心理學家不喜歡用關鍵期這個名詞,比較喜歡「敏感期」,因為後者彈性比較大)。 白冠麻雀的實驗 一九七○年彼得•馬勒教授(Peter Marler)發現如果把一隻白冠麻雀從小隔離長大,不讓牠聽任何聲音,只在三十五天到五十六天之間讓牠聽到四分鐘正常的鳥歌,那麼牠長大後所唱的歌就可以幾乎正常;如果在五十天到七十一天之間才給牠聽正常的鳥歌,牠長大後所唱的歌,雖然也有基本的調子,但是缺乏抑揚頓挫以及語尾顫音變化;如果太早(七天以前)或太晚(三百天以後)才聽到鳥歌,那麼牠所唱的歌會不正常,平板無變化,這表示太早或太晚才學是沒有用的。也就是說,出生後七到六十天是白冠麻雀的關鍵期,牠必須要在這段期間聽過自己種類的歌才學得會唱,六十天到一百天為邊緣期,仍然學得會,但歌不完整,過了邊緣期後才學就學不會了。 當然,這個實驗無法直接應用到人類身上,但是一九七一年美國加州曾經發生過一件受虐兒的案件,可以供參考。一個女孩被她精神不正常的父親關在房間裡十三年後獲救,因為在這段期間沒有接觸到語言,所以後來雖然有加州大學洛杉機分校的語言學家專門教導她,她的語言始終不正常,文法錯誤很多,錯誤型態極像外國人說英文,沒有語尾變化,沒有時態變化,一般認為這是因為她獲救時已過了學習母語的關鍵期,所以才會效果不好。這個現象支持了麻省理工學院語言學大師喬姆斯基的看法,即我們大腦中有個學習語言的機制,它必須在語言學習的窗口開放時間內被啟動,以後的學習才會正常。 另一個案例的受虐兒就幸運的多,伊莎貝爾也是被父母關到六歲才被救出來,但是因為六歲仍在關鍵期之內,她的語言發展就很正常,在一年之內,不但學會了語言,還進入正常小學去讀書。也就是說,七歲的伊莎貝爾說話跟她二年級班上同學說得一樣好,雖然別人有七年的說話經驗而她只有一年,她很快就迎頭趕上了。 第一語言不需用音標教 所以,母語的學習的確有關鍵期,越早越好。請注意,這裡指的是母語,所謂母語是在自然環境下學會的第一語言,台灣現在推行的母語教學在定義上是不通的,因為母語既然是從母親所學來的語言,是所謂的第一語言,根本不必用音標來教,如果用到音標才會念,就是第二語言了。第二語言的學習在時間上沒有像第一語言抓得那麼緊,因為第一語言已把大腦中學習語言的機制啟動了,只有學得好不好的問題,沒有前面所說的學不會的問題了。 語言學習不脫離文化 第二,語言的學習必須有環境的配合才會學得好,我曾參觀過美國波士頓的雙語學校,他們是早晨的課全用中文上,下午的課全用英文上,孩子在上午的時段完全浸淫在中文之中,老師、同學都用中文討論數學、自然、地理、美勞等所有的課程,同學的互動也用中文。如果沒有環境,只是背生字,效果不彰。孩子記憶力固然好,但背得快也忘得快,我們看到很多留學生的孩子在新環境中很快地學會了第二語言,但回了國,一陣子不用,很快也就忘了,因此,第二語言的學習環境最重要。 我認為第二語言雖然是從小學最好,因為大腦的可塑性最強,容易模仿,容易記住,對發音的確有幫助,但也要考慮付出的代價。語言是溝通的工具,以清楚表達內心意思為主,空有標準發音的英文,沒有內涵是沒有溝通價值的。也就是說,一般生活上的口語流暢不代表英文好,早期台灣有許多的吧女,她們都能講英文,但是沒有人會說她們英文好。 閱讀才能學好新語言 要真正學好一種語言,還是必須要透過大量閱讀這個語言所寫作的書,去學習該語言詞彙的恰當應用,因此,語言的學習脫離不了文化,在學習一個新語言時,孩子會不知不覺學習到這個語言的文化而做出對這個文化的認同,有時兩者會有衝突,會產生一些母語文化不允許的行為。例如美國人接到禮物是當場拆開來看並且表示非常的喜歡,而我們中國人則是要三推四讓,再三推不掉才勉強收下,回家後才可以打開來看,絕對不能當客人面把紅包拿出來數,我兒子就犯過這個中國人的大忌。不過,文化上的衝突不是問題,孩子一教就會,這點從孩子很小就知道跟阿公講台語,跟菲傭講英語,跟老師說國語就可以知道,他們應付得來的,有時,多接觸一些文化對胸襟的打開也有幫助,有研究發現從小有不同國籍玩伴的孩子長大後,比較沒有種族岐視的偏見。 因此,就孩子大腦的可塑性來說,語言的學習是越早越好,但是要考慮環境和代價,第二語言的學習在青春期之前都可以學得很好,端看自己有多努力,和信醫院的黃達夫院長和亞都飯店嚴長壽總裁都是很好的例子,父母大可不必急著把還不會走路的孩子送去美語補習班,去學第二語言。童年最重要的是遊戲,不是上課。這段人生最快樂的時光,請不要「為他好」,把它糟蹋了。 作者簡介:美國加州大學實驗心理學博士學位,並獲NSF博士後研究獎金,在加州大學醫學院神經科從事研究,後進入聖地牙哥沙克生物研究所任研究員,並於加州大學擔任 研究教授。1992 年回台,先後任教於中正大學、陽明大學神經科學研究所教授,現為中央大學認知與神經科學研究所所長。著有《讓孩子的大腦動起來》(信誼)、《講理就好》(遠流),譯有《發展的認知神經科學》(信誼)、《教養的迷思》(商周)、《大腦的秘密檔案》(遠流) 等書。目前在《學前教育》開闢『科學教養』專欄。 本文節錄自洪蘭著作《讓孩子的大腦動起來》(信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