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acebook pixel code

蠟筆小昕&小沂

他的寶貝

日期

#Tag

校園女魔頭

2006年02月13日
公開
11

講的當然不是鄭昕啦 不過以後她要是遇到這樣的情況 可得多注意一點 我自己小時候也常常遇到文中所說的狀況 所以很不喜歡搞小團體的我 很自然的要歸到某個小團體 否則就會有大麻煩囉 ----------------------------------------------------- 摘錄自《養男育女調不同》 校園女魔頭 棉裡針的另類攻擊 瑪莉是十五歲茱莉的媽媽,她告訴我最近有一天茱莉從騎術課下課回家時怪怪的,吃晚飯時,瑪莉問她是怎麼一回事。 「沒事!」她說。 「別騙我,你看起來不對勁,告訴我。」 茱莉好像要哭出來了:「馬廄裡的那些女孩子都恨我。」 「胡說,她們是你最好的朋友呀。」瑪莉說。 茱莉沒有說話,眼睛瞪著她的湯。 「你們不是才一起出去看馬術表演,又一起去吃晚飯的嗎?」瑪莉提醒她,「你告訴我你們玩得很痛快,這只是五天前的事,怎麼這麼快就認為她們突然不喜歡你了?」 「我今天一走進馬廄,她們就停止說話,她們在談論我。」茱莉說。 「你怎麼知道她們在談論你?」媽媽問道。 茱莉翻了翻眼球,「這是很明顯的。她們現在都恨我,我跟麗莎說嗨,她表現得好像我根本不存在,麗莎是我最好的朋友,假如不是我的話,麗莎在這裡根本一個朋友都沒有,她根本不可能來上這個課,」茱莉熱淚盈眶,「這都是凱倫的錯,凱倫很恨我,一直都很嫉妒我騎得比她好,我的馬也比她的好。現在她使所有的女生都敵視我。」 第二天早上,茱莉說她不要再去上騎術的課了,她從六歲就開始騎馬,「求求你不要叫我再回到那個馬廄去。」她懇求她媽媽。 很多父母在這個情況下會犯一個錯誤,認為情況沒有那麼糟,都是女兒自己想像出來的。他們誤以為外表沒有攻擊的跡象,裡面就沒有攻擊發生,不要被騙,你的女兒是對的。 女生與男生打架的方式不一樣。男生可能會欺負人,但是這個惡意是表面看得見的,瑞利把一塊嚼過的口香糖黏在麥可的椅子上,麥可一屁股坐下去,立刻感到不對,他四處張望看是誰幹的好事,有人指了指瑞利,兩個人就幹起架來,麥可撲到瑞利身上,兩人扭打成一團在地板上翻滾,又踢又踹,直到麥可把瑞利壓在地上、動彈不得,老師趕來把他們拉開,叫他們去校長室挨罰。一天之後,麥可和瑞利又坐在一起吃午飯,感情比未打架前更好。 挑釁,引發暴力反應,然後是和解。這是許多男孩的行為模式;但是女孩就不是這樣,「女生打架從表面上看來是沒有一點聲音,平滑得像大理石一樣。」這是女性研究者西蒙觀察後的結論。關係緊張程度的上升是非常的細微,有的時候,連女生自己都無法告訴你是什麼時候開始的。壓力在底下慢慢沸騰,有時幾個禮拜,有時幾個月,一直腐蝕著友誼直到消失殆盡。 西蒙用「另類攻擊」來形容少女之間的勾心鬥角。這個名詞取得很好,父母親有時看不見這種攻擊的傷害,通常這個加害者是所謂的「好女孩」──對長輩有禮貌、很聰明、很會隱藏她的作惡痕跡,這個加害其他女孩的女魔頭常常是人緣最好、最有社交手腕的女孩。這點與男生正好相反,男生的小霸王通常是功課不好、粗野的壞孩子。 男生通常會去欺負他不太認得的人,女生則永遠挑她社交圈子中的人下手。這些女孩是親密的敵人,她們彼此相知甚深,她們知道對方的弱點在哪裡,從哪裡下手傷害最深。下面是一個總結的圖表: 手放開,心才寬 假如你發現你的女兒是被孤立的人,你該怎麼辦?第一是嚴肅看待這件事情,不要告訴你的女兒這沒什麼了不起的,都是她自己在胡思亂想。或許是她太過敏感,但是值得你花時間確定有沒有這回事。這個問題什麼時候出現的?誰是你女兒的敵人?是誰在散佈謠言使別人鄙視她?這些人的動機是什麼?要記得很多時候不是你的女兒做了什麼不好的事而是別人嫉妒她。西蒙說:「被孤立排斥的女生通常是其他女生羨慕的對象:美貌、有男朋友、有錢、有很酷的衣著。」 你要到學校和學校的輔導老師面對面的談,這件事太嚴重了,不能用電話草草了結。很多時候輔導老師會知道學校的情況,有時候很不幸的,輔導老師也沒個頭緒。無論如何,你必須讓學校知道你關心的程度。你讓你的女兒知道你了解她的處境,你很嚴肅的在幫她處理這個問題,你盡力在幫助她,而不是說服她沒有這回事,就憑這些,你已經使她好過很多了。 注意你孩子有無憂鬱症的象徵。假如你女兒出現不可控制的哭泣,假如她對以前有興趣的事務不再感興趣,假如她開始在談自殺,那麼你要立刻尋求專業幫助。這個被別的女生排斥的經驗對她是個大打擊,可能會引爆憂鬱症並附帶自殺的念頭。假如你有任何懷疑,絕對不要遲疑,立刻去預約好的心理醫師或精神科醫師請求幫助。

我數到3ㄛ

2006年02月07日
公開
19

剛開始買這本書是存著半信半疑的態度 因為我小時候也常常被數123 但是效果不太好 我心裡也不服 而且123完我就要被揍了 結果這本書讓我覺得123真的很好用 鄭昕最近也有變乖囉 ----------------------------------------------------- 教養:膽小的人勿試! 「媽,我可以吃小蛋糕嗎?」 「不可以。」 「為什麼?」 「因為待會就要吃晚飯了。」 「但是人家想吃嘛!」 「不是跟你說不可以嗎?」 「你什麼東西都不給我。」 「你說什麼?那你現在穿的是什麼?你住的是什麼地方?等一下我還要給你飯吃!」 「可是,你半小時前才給喬伊一個小蛋糕啊!」 「你哥哥跟你不一樣。喬伊都會乖乖吃晚飯。」 「我保證我也會吃晚餐。」 「不要再跟我保證這個,保證那個了!昨天下午你吃了半個花生果醬三明治,結果晚餐你就吃不下了!」 「好,那我要離家出走,去跳河!」 孩子好教,才有好時光 如果你認為當父母、當老師是很容易的事,那麼你一定從來沒當過父母或老師。這可以說是世上最重要的工作,但也最容易出錯。和孩子共處可能是你一生中最快樂的經驗,但你若不知道自己在做什麼,也可能把自己搞得精疲力竭,非常挫折。 對教養小孩抱持浪漫想法的人,往往忘了你不可能讓孩子有求必應。撫養和教育這件事意味著,你除了養育以及成為孩子的支柱外,還必須常常讓他們感到挫折,這是為孩子好,也是為所有人好。「現在該去睡覺啦!」、「你該去寫功課了!」、「不要欺負妹妹!」、「不行,你不能吃蛋糕!」你得常對孩子說這些話,但語氣要溫和且堅定。 不幸的是,當孩子的要求被父母拒絕時,他們並不會感謝父母的苦心。說來奇怪,孩子天生就有驚人的本領,讓大人錯亂、搞不清自己在做什麼,甚至氣得跳腳,誰教這些大人要讓他們挫折沮喪。我們把孩子的這種行為稱做「考驗與操縱」,本書第十章會介紹這類行為的六種基本類型。這類行為會扼殺親子樂趣、破壞感情、影響學習,長時間下來還會毀了親子關係。 如果類似上述的小蛋糕事件不斷在你家中上演,保證你的日子會過得很淒慘。沒有人應該這樣過生活,當然孩子也不應該在這樣的環境中成長。 孩子不會一生下來就順便帶本「如何養育我手冊」給爸媽的。因此我們提供這套1-2-3魔法術來幫助你。大人得知道如何處理問題行為、鼓勵好行為,並面對免不了要遇上的考驗與操縱,原則是你得公平、明確,且不能虐待孩子。當你順利控制孩子不好的行為之後,就可以邁向養育小孩的溫暖面,親情、傾聽、讚美、樂趣就會自然而然地發生。換句話說,小孩好教,才有好的親子時光與親子關係。這才是你想要的。 成功教養三部曲 1-2-3魔法術將提供你教養的三大步驟。每個步驟都很清楚、獨立、容易做,且非常重要。這三個步驟並非獨立存在,換句話說,每一步驟要成功,多少都需要仰賴其他步驟。忽略任何一步都是很冒險的事。 步驟一(書中的第二部和第三部)談到控制孩子不好的行為。如果孩子常常哭鬧、頂嘴、欺負弟妹、耍脾氣、吼叫、吵架,你們決不會相處融洽。在1-2-3魔法術中,你將學到如何給孩子這些行為數1-2-3,而且你會很驚訝,如此簡單的技巧,效果竟然這麼棒! 步驟二(書中的第四部)談到鼓勵孩子的好行為,像是孩子會收拾自己的東西、上床睡覺、自動自發寫功課等。對大人和孩子而言,這部分可能要比第一步多費一點力氣。你將學到七種鼓勵孩子正面行為的簡單方法。 最後,在步驟三中(書中的第五部),你將學到幾種既寶貴又不困難的方法,讓你與孩子保持良好的親子關係。某些父母只需要稍微提醒一下,另外一些父母則需要多付出一點心力才能辦到。注意親子關係的品質,對前面的第一步與第二步都有幫助,反之亦然。 1-2-3魔法術準備上路了。祝大家好運! 二十個父母最常問的問題 1.萬一小孩回嘴,對你數回去呢? @內文:你五歲女兒正在對你苦苦哀求,因為夏日炎炎,你卻不帶她去游泳。你盯著她,豎起手指說:「我數1。」她也認真地看著你,豎起她的小指頭說:「我也給你數1!」 這時你該怎麼辦呢?說來奇怪,這種突如其來的反抗其實常發生,有時卻讓那些自信滿滿的父母大驚失色,不知所措。 其實解決之道很直接了當。你的小孩沒有權力對任何人數1-2-3(除非你把這權力授予她)。小孩可以童言童語,好比她會說:「月亮是起司做的。」這話其實沒什麼意思。 小孩的話有時候只是說好玩的,你不必太理會。但她要是說:「我也給你數1!」就有些挖苦與不尊重的意味了,你可以豎起兩根手指,表示數到2,但不要說話。如果她也學你豎起兩根指頭,表示她已經來到3,接下來就由你裁決如何處罰了。 :2.要是小孩之間有爭執,但你沒有親眼看見呢? 你的女兒蘇西跑進廚房跟你告狀:「爸,你要給巴比數1!」你根本不知道發生什麼事,很有可能是兩個小傢伙在吵架。一般來說規則是這樣的:如果你沒親眼看見爭吵或衝突發生,不要給小孩子數1-2-3;要是你的確聽到爭吵聲,那麼就可以數。 例如你在廚房聽見客廳裡有喧鬧聲,你就可以開始喊:「你們兩個人聽著,我數1。」當然你可以很有彈性的使用這規則。如果你發現其中一個小孩一直被孩欺負,你可以趕緊介入,對那個欺負人的小孩數1-2-3。但要是那個打小報告的人在一旁幸災樂禍,變得難以控制,你也可以對她數1-2-3。 3.每數一下,中間要停頓多久? 大約是五秒鐘。這時間足以讓小孩改正行為。記住,只有小孩出現「不要做」行為時,才數1-2-3,例如你要他們停止爭論、哀求、欺負弟妹。這類行為小孩只需一秒鐘來改正,就可以立即停止,乖乖聽話。你當然不會讓小孩繼續耍脾氣半個鐘頭,然後才數2吧! 數1-2-3的主旨,是要讓小孩在一秒內產生立即與你合作的動機。我們給小孩子五秒鐘的時間夠慷慨了。為什麼需要五秒鐘呢?因為這種短暫的停頓讓小孩有時間思考,把握糾正行為的機會。在這短短的五秒鐘內,只要大人保持安靜,小孩可以學習為自己的行為負責。 如果這次你數到1或2了,下次小孩犯錯時,你是要接著數,還是再重頭數呢? 小孩子對時間的概念是很短暫的。你不可能在早上九點時數1,十一點十五分時數2,到了下午三點時數3,然後說時間到。所以我們有個「機會之窗」的規則:例如有一個七歲小孩在三十分鐘內做錯三件事情,那麼你可以接著上次的數字繼續數,直到數到3。但要是他做錯一件事後,隔了一個小時才又犯錯,那麼你應該重頭,由1開始數。 很少小孩會故意等三十分鐘過後才再犯另一項錯誤,讓媽媽重新開始數,然後自己就可以多一次機會。萬一不幸,你發現你的小孩真的用這招,那麼你可以跳過1,直接由2開始數。 當小孩年紀愈大,機會之窗的時間就拉得愈長,但並沒有什麼硬性規定。對一個四歲的小孩而言,機會之窗也許只有十到十五分鐘,但對十一歲小孩來說,也許可以延長到二至三小時。但是對國小一、二年級的老師而言,機會之窗的時間不能太短,因為你一次要同時管理二十五個小孩子,這樣你可能不容易掌控班上秩序。因此,在學校裡,機會之窗的時間一般都是整個上午算是一個時段,到了午餐時間全部歸零,下午再重新開始算。 我的小孩一到托兒所就哭鬧,不管我怎樣哄他,只要我一離開,他就又哭又叫,該怎麼辦? 當你把小孩交給托兒所、保母、甚至外婆時,他們會因為與你分開所產生的不安、焦慮,而大哭大鬧,這雖是很正常的事情,卻也頗令你頭痛。你不妨親親孩子的臉頰,告訴他你幾點鐘會來接他,然後狠下心來迅速離開。你停留的時間愈長,或跟他說愈多的話,只會讓事情變得更糟糕。 如果你事後覺得這樣做太殘忍了,可以晚點再打電話給托兒所的人(或是保母、外婆等),詢問小孩又哭鬧了多久。通常平均是八秒鐘而已。 6.中場休息室必需很枯燥乏味嗎? 不需要!也許很多書上會跟你說,中場休息室最好感覺像監獄一樣,枯燥單調,這樣才能給小孩教訓!其實沒有必要。你可以讓小孩回他自己的房間看書、睡覺、玩積木、畫圖等等。他甚至不必窩在床上。不過為了安全起見,房間內有三件東西要禁止:不可以有電話、不可以有電動玩具、也不可以讓孩子的朋友進房間。 有些家長可能會問:「這算什麼處罰?我的小孩跟我說,中場休息時間對她根本沒差,她完全不在乎,回房間去玩她才樂呢!」其實你不要太在意小孩說的「不在乎」。事實往往是相反的:其實她在乎得很。你想想,要是她的房間真的這麼棒,她早就在裡面玩得不亦樂乎了,還需要你叫她進去嗎? 1-2-3的效果並不在於中場休息時間本身,通常是來自小孩正在從事的活動被打斷,這才叫他們難受。好比姊姊打了弟弟,你數到3後,叫她回房去,那她就沒辦法繼續看最愛的加菲貓卡通影片了,沒有什麼比這更掃興的吧!換成是你,這種滋味一定也很不好受。 如果你覺得中場休息時間不管用,你可以想想下面這三件事:第一,你在處裡問題的過程中,有沒有太嘮叨,或太情緒化?做家長的人要是也爆發情緒,什麼都不用談了。第二,如果你認為自己還算鎮靜,但中場休息時間還是沒什麼效果,不妨考慮換個中場休息室。第三,也可以考慮其他的替代方式來處罰小孩。 7.不同的錯可以合併一起數到3嗎? 可以的。你不必每糾正一種行為就從頭開始數,這樣你不僅會搞混,還可能瘋掉。你不必去記說:小孩亂丟積木現在是數到1,欺負妹妹已經數到2,過一會兒,他對你大吼,你給他開始數1,然後某某行為則是已經數到2……。 這樣下去還得了,你可能需要一部電腦來幫你紀錄每一種行為數到幾了。所以,假設兒子推了妹妹一把,你就說:「我數1」,等一下他又在房間亂丟積木,你就說:「我數2」,他要是不服氣,對著你吼叫,你就說:「我數3,時間到。」這時小孩就得回房間去。 有時候爸爸媽媽一起數效果更佳。媽媽數1,爸爸數2,媽媽或爸爸再數3。我們其實很鼓勵父母一起分享這套方法,兩個人一起數,可以讓小孩知道爸媽是站在同一陣線的,他們行動一致,說到做到,毫不馬虎。兩個人合作可以幫助小孩更快糾正錯誤的行為。同樣地,家庭與學校雙管齊下實施1-2-3魔法術,也會事半功倍,尤其針對那些實在很麻煩的小孩而言。※ 小叮嚀 別忘了,你可以把不同的行為合併一起數到3,這對你逐漸老化的記憶力比較沒有負擔。而且,如果媽媽數1,爸爸可以接著數2。爸媽一起數1-2-3,效果會更好。 8.可不可以略過某些行為不數呢? 可以的,但最好不要一開始就忽略很多行為。剛開始時,即使你不確定怎麼做,就直接數吧。過一陣子後,當你發現很多行為只要你數到1或2就可以制止,也許就可以放鬆一點,不必動不動就數1-2-3了。譬如說,經過幾週的1-2-3訓練後,某天你的小孩又在你面前做一些奇怪的事,以往你見到這種情形會立刻開始數,但現在你可以盯著他,讓他感覺你又要開始數1-2-3了。這時,你要是不發一語,他可能會自制,立即停下來。這應是最理想的狀況,因為這表示小孩懂得把規矩內化為自己的一部分,無需父母介入就可以自我控制。像這樣自律的小孩,你大可在大一新鮮人的頭一天就把他丟在校舍,放心地離去。 究竟什麼時候你應該開始數1-2-3呢?這並不難判斷。大多數時候,你要是被某件「不要做」行為弄得很煩,就是開始數1-2-3的時候。不然,你也可以和先生或太太列一張清單,列出哪些行為可以數,然後拿給小孩看。有些父母或老師甚至請小孩一起來列清單! 至於什麼樣的行為可以略過不數,那就要看每對父母了。何以見得?因為有些父母可以的容忍範圍較大,例如他們不在意小孩做鬥雞眼或是一些怪表情、用力踏地板、發出怪聲音等等,但有些父母不能容忍這類行為。有些父母可以接受小孩在進房休息時,邊走邊叫囂,甚至搥打牆壁,只要他乖乖回房去,有的父母見到這種行為,則會延長小孩的中場休息時間。這兩種做法都正確,只要你能貫徹一致,而且不會朝令夕改。你自己得先清楚定義什麼樣的行為是惹人厭的、粗魯的、不禮貌的,或危險的。一旦小孩出現這些行為,你就要開始數1-2-3來糾正他們。 要是正好有別人在場,該怎麼辦? 你也許已經猜出答案了。沒錯,即使旁邊有人,你還是得繼續數,你得習慣在其他人面前數1-2-3,就算別人在看你,也不能輕易改變你的策略。當然,最終的考驗是當你在公共場所時該怎麼做(請見下一章)。至於現在,我們還是把範圍限定在家裡,來看看當你在管小孩時旁邊正好有人時,你該怎麼做。 你可能會發現,每當小孩在哭鬧時,家裡常常就正好有客人。事實上,有外人在場往往更容易啟動孩子的不良行為,給家長拋出一個複雜的難題:如何在眾目睽睽之下管孩子。情況可以分為三種:其他的小孩、其他的大人(有小孩或沒小孩),以及祖父母。現在我們就一一來檢視這幾組人在場時的情形。 其他小孩在場時。 如果正好有小朋友來家裡找兒子(女兒)玩,要是沒有其他大人在場,你還是照樣數你的。如果你數到3了,兒子就得進房間去,但記住,他的朋友不可以跟著進去。你可以跟他的朋友說,你正在使用一套新制度,五分鐘後他們倆就可以一起玩了。萬一你的小孩對你說:「媽,你在我朋友面前數1-2-3,讓我很丟臉。」你可以這麼回答:「如果你不想這樣,就就乖乖的,不要搗蛋。」 不然你也可以對其他的小孩數,畢竟那是你家。如果其他小孩的父母也在場,你最好先徵求同意,或先解釋一下,才去數別人家的小孩。 另一種方法是數三次1-2-3,然後就叫他們出去外面玩。這也很有效,尤其是你的小孩遇到有玩伴來家裡就變得異常興奮時。在這個方法中,當第三次數1-2-3的時間到,你不是請孩子回房間去,而是請兩個小孩都出去屋外玩一段時間(假設天氣還不太糟)。這種新式的1-2-3在南加州非常盛行。 或甚至更好的是,1-2-3數完三次後,讓他們到另一個小孩家去玩。 其他大人在場時。 如果家裡正好有其他大人或別的家長,要在他們面前對小孩數1-2-3,你恐怕會更緊張了。這種不自在是很正常的,儘管一開始你會有點彆扭,但很快你就會習慣了。所以,照樣數你的吧!沒有什麼不好意思的。如果你不當機立斷採取行動,你的小孩會發現,原來有旁人在時你會怯場,那麼你最好當心他們利用你這個弱點喔! 另外,當你在別的家長面前數1-2-3時,說不定還有意想不到的成就感呢。好比說,你正在和另一位家長說話,你的小孩又大聲又粗魯地打斷你們,只因為他吵著要吃點心。你心平氣和地對他說:「我數1。」你的小孩不僅立刻安靜下來,還自動走開,另一位家長一定會很驚訝地問你:「你剛剛對孩子做了什麼啊?」你不妨告訴他你用的是1-2-3魔法術,並跟他解釋這方法如何發揮效果。這種場景也是1-2-3魔法術能夠廣為流傳的重要管道之一。 祖父母在場時。 不論是祖父母來家裡,或你帶小孩去他們家玩,一般可將祖父母分為三種類型。第一種,也是最罕見的,就是「合作型」的祖父母,他們會跟著你一起數。譬如,你說1,阿媽說2等等。有合作型的祖父母當然是最好不過的,但畢竟這種情況很少。 第二種和第一種一樣,也算是不錯的,我們稱之為「被動式」或「不干擾式」的祖父母。這時阿公或阿媽會自己走開,不干涉你怎麼管小孩。但這對祖父母來說通常也不容易。 第三種叫做「對立型」祖父母,他們可能會對你這樣說:「你要看書才知道怎麼帶小孩嗎?!從前我還是小的時候,我父親只要盯著他的皮帶,我們就知道該怎麼做了……」其實這句話的真正意思是在告訴你,你這套現代心理學玩意兒根本不管用。 另一種對立型祖父母則會插手。當你跟小巴比說:「我數到3了,時間到。」這時阿媽可能插嘴:「可是小巴比沒什麼不對啊。巴比,來!讓奶奶抱抱。」 有些父母會問:「那我們可以對爺爺奶奶數1-2-3嗎?」我勸你最好不要,但你得很果斷地解決這個問題。你也許得說:「媽,我真的很尊敬你,但他們是我的孩子,我就是這樣教他們的。如果你無法接受,那麼我們可能得早點回家了。」雖然這樣的話很難說出口,但你是在替孩子的未來做投資,還是勇敢點吧。 你能想像你對你的爸媽說這樣的話嗎?! 文章摘自天下文化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