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acebook pixel code

翔蜜的媽咪咪

他的寶貝

日期

#Tag

9/12早上去看巧虎舞台劇的媽咪注意囉

2009年09月14日
公開
29

在討論區看到的,9/12早上有去看巧虎舞台劇的媽咪要多注意寶貝的狀況喔 有去看9月12日巧虎舞臺劇的注意了 http://www.babyhome.com.tw/mboard.php?op=d&sID=2644513&bid=12&r=8 作者:h1n1訊 時間:2009-09-14 02:19 我9月12日去看早場巧虎舞臺劇, 本來是我和我姊要帶我們未滿5歲的3個小朋友一起去看, 不過因為我姊的大女兒因為臨時爸爸不在, 所以我姊只好把大女兒(約小四或小五,我沒記)托給我一起去, (所以我姊就放棄她的位置) 但不幸的是, 早上去的時候, 我姊的大女兒人好好的, 下午確發燒了, 而就在9月13日, 成為h1n1的確診病例… 但是我考慮了一下, 我覺得應該告訴大家一下, 如果坐在800元至900元之間附近的人, 請注意一下你的小朋友… 我先說明,事前我姊的大女兒人完全正常, 而我上網查了一下,發病前一天即會傳染, 所以大家注意一下。 而下午場次的,也許坐在這位置上, 那也是要小心一點點… 另外說明我們也不太好過, 小女兒在剛剛也快燒到38度, 但還未到38度, 我們明早就要全家去驗了, 請大家注意… 於 2009-09-14 09:28 的補充留言 謝謝大家, 因為我本來也考慮很久, 我是很怕有些人刻意解讀, 結果把我揪出來, 我單純的想,去看巧虎的人 年紀應該都是很小的, 我不想擔誤人家 因為我自已的小孩也是很小的小朋友… 我只希望大家注意…

不知道在ㄍㄧㄥ什麼?

2009年09月13日
公開
23

為了月底的直排輪比賽,我們決定先去看一下場地 不然人生地不熟的,比賽當天才去找,可能會耽誤到比賽 藉由Goole地圖規劃的路線,我們大概半個小時就找到了 一看到,簡直不得了∼ 倒不是場地多大多讚(陽光運動公園的直排輪場地比較專業也比較新) 而是∼∼這裡果然是超級直排輪的大本營,現場一大堆小孩在溜啊! 大概有五十位以上,不超過一百位吧∼(不同程度的) 不過因為這裡的場地實在比四號公園大很多 所以一點也不顯得擠 而翔翔呢∼ 一下車就ㄍㄧㄥ住了 不肯過去場地那裡看 媽咪咪禁不住誘惑,率先拋棄翔翔∼因為剛好是在比賽繞圈,還有計時呢! 爸比比先留在原地陪翔翔 媽咪咪看了一會,回去邀請翔翔過來 翔翔還是不肯 媽咪咪跟翔翔說:放心啦!沒有你認識的老師,今天也沒有帶直排輪啊!又不會叫你下去溜 翔翔還是不肯 後來好說歹說,還拿出糖果誘惑翔翔 翔翔只肯走在堤防邊的階梯上"遠遠地看" 過了好久,媽咪咪才把翔翔又拐到階梯的下層 然後藉由場中一場特別的場景把翔翔帶到場邊的欄杆倚著看 怪的是,這麼ㄍㄧㄥ的小孩 居然還是說:「我要參加比賽」 媽咪咪心裡真的很懷疑,當天翔翔會不會呆在原地不溜啦 還是連比賽場地都不進去呢? 有興趣的人,大家來下個注吧!

作業:公視 紀錄觀點 - 童話劇場

2009年09月09日
公開
33

上週的親子作業其實是給爸爸媽媽看的 一部「公視 紀錄觀點-童話劇場」的紀錄片 先從媽咪咪在網路上找到的一些資料來瞭解一下這部紀錄片吧! *如果您想看這部紀錄片,媽咪咪也找到網路上有些網址可以線上觀看 網址一(上、下兩集都有) 網址二(只有上集) -------------------------------------------------------------------- http://www.pts.org.tw/~viewpoint/arch/94.6.16htm.htm 童話劇場 故事大綱 : 「每一個童話都是天上的神祇魔咒是他們考驗人們心靈的工具」海神告誡孩子們。 英文無疑是這片土地許多成人求學共同的挫敗,也可能是內心曾經有過的傷痕。 「全民英語」的口號下,英文幾乎已經成為全民運動。雖然幼兒接觸異國文化許多專家都認為是正面的。但是,幼兒需要全面性的英文環境嗎?這樣環境下的英文程度真的比較好嗎?英文程度好的小孩在未來社會比較有競爭力嗎?以競爭為人際關係軸心的社會,多數人活得比較快樂或者比較焦慮? 社會的主流觀點,常常反應成人世界內心的恐懼。多數的成人都害怕與別人不同,卻又努力刺傷與自己不同的人。 小孩是這塊土地的未來,每一個小孩都是孩子的心靈是空白的,是我們成人世界的鏡子,他們是來讓成人看到自己所曾經遺失的純真與善良。 --------------------------------------------------------------------- http://aecer.org/modules/news/article.php?storyid=164 幼教新聞 : 《 幼教資訊 》公視紀錄觀點 -- 童話劇場 發表者 wenwen 於 2005-06-04 14:56:24 (955 人氣) 公視紀錄觀點 -- 童話劇場 首映記者會  時間:六月八日(週三)下午1:30  地點:誠品書店敦南店 地下二樓視廳室   公視頻道:紀錄觀點 -- 童話劇場  時間:六月九日(週四)與六月十六日(週四)晚間10:00播出(共兩集)  重播:六月十日(週五)與六月十七日(週五)早上10:00播出(共兩集)   這部紀錄片上下集共96分鐘左右,探討的主題是學前階段幼兒究竟要學甚麼?全日學英語嗎?孩子本身、家長、業者及學者的觀點有哪些? 對學英語的看法與態度是甚麼?   其中有許多精采的對話與深度的討論出現,會引發大家回顧自身過去許多類似的學習經驗,省思自己一直以來所堅持的教育信念與做法! 片中呈現了許多幼稚園專業幼師與補習班外師的教學片段,更是讓社會大眾有機會一窺幼稚園或補習班日常教學的神秘面紗!   在童話寓言風格的美術設計與輕柔音樂的鋪陳下,觀賞過程中我們會忍不住有時笑中有淚,有時哭笑不得,情緒起起伏伏...   片中補教業者公開質疑: 「幼教工作者有多少會像片中的中文老師那樣專業呢?果真如此, 他們補教業者怎有機會佔上風呢?」其實他們說的也是實情, 我們幼教工作者的確需要深切反省!   誠摯邀請大家撥冗參加6/8的記者會,讓記者及更多人知道,幼教確是一種專業, 幼教人關心此一議題, 自發參加此一播映發表會,因為有許多幼教人確實是像片中的中文老師一樣兢兢業業努力把學前教育工作做好,有更多的幼教人深切期望能不受各種外在因素干擾, 發揮教育理想於實務上,我們並非都是譁眾取寵, 隨波逐流的一群,我們也願意面對問題, 反省再反省, 改進再改進!如無法親臨參加,邀請大家準時觀賞6/9及6/16晚上十點公視播放的「記錄觀點---童話劇場」! 文字介紹來源:市立師院幼教系 林佩蓉老師 --------------------------------------------------------------------- 兩種教學,兩個面貌 全美語教學下的幼兒Vs.正常化教學下的幼兒 林佩蓉 台北市立教育大學幼兒教育系副教授兼兒童發展研究所所長 從公視的「童話劇場」紀錄片說起 公視紀錄觀點的「童話劇場」這部紀錄片非常發人深省,所探討的主題包括:學前階段幼兒究竟有沒有必要學英文?甚至一定要去知名的美語連鎖補習班,就讀那種「No Chinese」的全美語班?孩子本身、家長、老師、業者、學者對幼兒學英文的看法與態度是甚麼?一般幼稚園與全美語補習班的教學有何不同?學前教育的目標究竟應以甚麼為優先?片中有許多精采的對話與深度的討論出現,會引發大家回顧自身過去許多類似的學習經驗,省思身為父母或老師一直以來所堅持的教育信念與做法!加上全片在童話寓言風格的美術設計與輕柔音樂的鋪陳下,觀賞過程中我們會忍不住有時笑中有淚, 有時哭笑不得, 情緒起起伏伏... 最難能可貴的是片中呈現了一所國小附設幼稚園專業幼師與四位補習班外師的教學片段,讓大家有機會一窺幼稚園或補習班日常教學的神秘面紗!在導演指定中外師臨時皆進行「恐龍」主題的教學過程中,我們可以明顯看到幼師和外師兩種截然不同的教學重點與教學方式,也充分反映出兩種截然不同的教育觀與教學方式。 我想大多數人對片中幼師和外師的評價,會比較接近那位實踐大學應用外語系陳教授的看法吧?在中文教室中,孩子是主角,熱烈參與討論、努力舉證陳述自己的觀點與知識,但可能會被陳教授解讀為「幼稚園老師很輕鬆,好像沒在教甚麼(恐龍知識),甚至連最基本的秩序管理工作都沒做好」;而在全美語教室中,外師才是主角,使出渾身解數教恐龍知識及英文單字,除非外師要孩子複誦或回答有標準答案的問題,孩子多半是面無表情坐在位子上安靜聽講,這樣才會被陳教授解讀為「老師有做到該做的事情—不打混,秩序控制良好,努力在教孩子東西」! 我很遺憾陳教授的觀點可能代表的是絕大多數社會大眾對教育的主流價值觀,她看不到、或是有看到但不認同中文教室中幼師作為背後的理念與想要達成的教育目標。那就是-- 尊重、肯定孩子有自己獨特的感受與想法, 以培養孩子自在、自信、自主、不斷挑戰自我的學習態度, 鼓勵孩子相互傾聽、分享、澄清與交流想法, 以培養孩子充分表達與討論等高層次的語言溝通能力, 鼓勵孩子觀察、比較、推測、驗證假設, 以培養孩子分析、組織、歸納、演繹、評價等高層次的心智能力。 難道以上這些能力與態度的培養比不上灌輸孩子知識和背誦英文字彙或句型重要嗎?老實說,要達到以上這些目標比要孩子會背幾個英文單字或句型難得多了! 補習班全美語教學面面觀 以下我嘗試將影片中,全美語教室的外師教學部分與一般幼稚園教室的幼師教學部分作簡要的重點整理,並粗淺分析兩者背後所反映之教育觀的不同之處。 第一位穿著藍襯衫打領帶的外師,就是那位問孩子翼首龍怎麼拼,但自己也不確定怎麼拼,後來查書作確定的那一位。在教學過程中,他都是站在孩子的前方,教學重點是放在恐龍的命名與拼讀,例如:Brachiosaurus (腕龍) 他會先書寫正確的拼法在白板上,然後配合音節數目,一邊帶唸“Bra- chi- o- sau- rus”,一邊以手指頭表達出音節數,顯然他希望幫助小朋友對英文有音節的概念。 Phonics的教學對於學習外語的人而言有其必要,就像我們教外國人講國語時,會先教注音符號一樣,但是這樣的教學方式比較適合的是有母語學習經驗、認知發展比較成熟的較大兒童,對學前階段的幼兒而言較困難,也較不容易引發學習的興趣,況且英文不是孩子生活中使用或會接觸的語言,老師未使用圖片或導演所提供的恐龍模型玩具,完全以講述的方式進行,頂多是在黑板上書寫出拼讀的單字,對幼兒而言十分抽象,理解有限。 第二位穿格子襯衫的外師是坐著跟孩子討論,討論恐龍的種類、特徵,把單字句型寫在白板上,並帶唸請孩子複述單字及句型,例如:”Meat eaters are carnivore.”(吃肉的是肉食性動物),以下是其中一段討論實錄: 老師:「肉食性恐龍的腿怎樣?牠們用幾條腿走路?」 孩子:「兩條」 老師:「那裡的腿比較大?這裡還是後腿?」 孩子:「後腿」 老師:「恐龍生活在海裡嗎?」 孩子:「是的」 老師:「不!你們都錯了!所有恐龍都是生活在陸地的動物,但有一種恐龍…恐龍是生活在陸地的動物,所有恐龍都是生活在陸地的動物,生活在海裡的是恐龍的親屬,知道什麼是親屬嗎?」 孩子:「不知道」 老師:「你們都有阿姨叔叔嗎?」 孩子:「是的」 老師:「他們就是親屬。」 老師:「你們都有堂兄弟姊妹嗎?」 孩子:「是的」 老師:「他們就是親屬。」 老師:「你們有祖父母嗎?」 孩子:「…」 老師:「他們就是親屬。」 老師:「有任何恐龍會飛嗎?」 孩子:「是的」 老師:「不!不對!還是一樣,牠們是恐龍其他的親屬,恐龍是陸地的動物。」 孩子:「可是那隻呢…」 老師:「牠叫翼手龍」 孩子:「她手裡那隻…」 老師:「也許我是錯的,我不知道,可是…」 老師:「OK,你們還知道任何有關恐龍的事嗎?」 從這段師生討論中,可以看到老師提問的型態,都是有標準答案的閉鎖性問題,孩子只需簡短的回答「是」或「不是」、「前腿」或「後腿」,如果認為孩子的回答有錯,老師會直接評價對錯給予糾正,可能較容易造成內向、英文不好、知識不豐富的孩子感受到壓力與挫折,甚至因為怕說錯,更加不敢發問或回答。老師對自己的角色定位顯然是在教授正確的恐龍常識,及能說出正確的恐龍字彙與句型。 第三位外師身材較魁梧,在影片中快速被帶過,跟第一位外師一樣,他也是站著教學,但會來回在孩子座位之間穿梭,他的教學方式是請孩子各自拿出恐龍繪本,一句一句進行帶讀,因為恐龍單字較艱深,怕孩子的閱讀會比較吃力,顯然老師教學的重點是要孩子能熟讀恐龍繪本中的內文,從書中學習恐龍的知識,以及如何說出與恐龍相關的字彙與句型。 第四位是外師中唯一的女老師,她非常擅長畫圖,當她介紹某一種恐龍的時候,就會在白板上畫出恐龍造型,幫助孩子瞭解,並順道介紹其最重要的特徵。當她提及重要的單字或片語時,說話速度會放慢,希望孩子能夠聽清楚。跟以上所提及的外師相同,她也會藉由問問題的方式,非常努力跟孩子傳遞許多她所了解的恐龍知識,例如:恐龍為什麼絕種?地球上哪些國家曾發現恐龍化石?(老師會畫出那些國家的地理位置),但這些問題可能會遠超乎一般學前階段幼兒可能瞭解的範圍或地理概念,加上外語的隔閡,孩子的瞭解可能會受到很大限制。 第五位外師與前面四位不同之處在於:第一,他與孩子坐在地板上,圍成大圈進行團體討論,之前的外師都是在教室前方,面對所有坐在自己位子上的小朋友;第二,他是唯一一位不寫白板、使用導演提供的恐龍模型玩具,讓小朋友輪流觀察,一邊看、一邊摸、一邊觀察恐龍的特徵,一邊學習恐龍的名稱;第三,他不重視拼讀字彙、複誦句型;第四,他提問的問題較為開放性,讓孩子有機會以簡單的英文多表達自己的發現。以下是其中一段討論實錄: 老師:「看牠們的牙齒是怎麼樣?如何描述恐龍的牙齒?」 Amy:「有的恐龍的牙齒是銳利的」 老師:「對!」 老師:「Ryan 這一隻?」 老師:「這兩隻一樣嗎?」(指一隻大的遙控恐龍與一隻小的恐龍模型) 孩子:「不」 老師:「真的嗎?」 老師:「1、2、3、4」(老師一邊指著,一邊數著其中一隻恐龍的腳趾。) 老師:「1、2、3、4」(老師一邊指著,一邊數著另外一隻恐龍的腳趾。) 老師:「那裡有第四隻腳趾?」 老師:「這是這隻的第四隻腳趾,這隻長在後面一點,有點不同。」 這位外師的重點是希望孩子能在自然交談、自在溝通的氣氛下,接觸英文、使用英文,他能考慮到學前階段幼兒的發展特性--重視孩子的感官經驗,運用具體的模型玩具,讓孩子實際觀察操作,討論的內容不會太艱深,但可能是因為受到美語的限制,孩子無法暢所欲言,所以多半還是老師在唱獨角戲,無法真正激起孩子的熱烈討論。與先前四位外師相較之下,這位外師的表現已經可圈可點了,原來他不僅曾受過教師專業訓練,而且具有幼教背景,是唯一具有教師合格証的外師。 我想很多人看了以上英文教學的片斷,雖然教室不同、外師不同、教法不完全相同,很容易興起的一個想法就是,讚嘆全美語教室小孩的英文能力,有少數孩子居然能拼出連影片中政大英國語文學系吳信鳳教授都未必拼得出來的恐龍單字,也會認同這些外師的敎法,因為教室中的秩序良好,他們真得非常努力在教孩子英文字彙的拼讀與句型的熟練,也非常努力傳遞他們所知的恐龍知識,包括:各種恐龍的命名、拼法、特徵、種類、習性以及「為什麼恐龍會絕種」等,但是除了第五位外師之外,他們的教學進行方式多半採取適合較大兒童、較為傳統的講述法,與專業幼兒教育的理念與作法完全背道而馳。 請大家想想,如果每天從早到晚都在學英文,且整天都是在這種只能講英文、不能講中文,以強調知識記憶、英文單字背誦、看似討論其實感覺處處是在考試的情況下學習,你會受得了嗎?會對學習英文產生濃厚興趣嗎?何況由於英文的隔閡,幼兒在師生討論過程中,不瞭解、誤解、無法以英文充分表達的狀況經常可能發生,孩子的沮喪與無奈,我們能了解與體會嗎? 幼稚園正常化教學的素描 再看中文教室中的幼師,她的教學方式與外師截然不同,她先用布把其中一個最大的恐龍模型玩具完全包起來,以猜謎的遊戲方式開場,引發了孩子高度的興趣及注意力,接著以一連串拋問題的方式,引發孩子熱烈的討論。受時間限制,影片中此部分呈現的對話有經導演剪接過,爲了讓大家能看到師生對話的原始風貌,以下我將呈現錄製當時,未經剪接的師生對話實錄: 老師把用布包好的恐龍拿在手上,請孩子猜猜看裡面是甚麼,以鼓勵孩子仔細觀察,並根據有限的線索作合理的推測或假設。 孩子1:「是立體的嗎?」 老師:「什麼是“立體”?你為什麼會覺得是“立體”的?」(老師未立即回答「是」或「否」,就將問題結束,而是問「爲甚麼」,進一步探索孩子的想法) 孩子2:「就是可以站的。」 老師:「喔,是會站的。」(支持孩子的想法) 孩子1:「立體就是你放在一個地方,不會像是扁扁的…」 老師:「OK,很好,謝謝你的補充說明,好清楚喔。」(肯定孩子的想法) 孩子3:「那(讓它)站站看!」 老師:「那站站看,好!」 老師將布包的恐龍放在地板上,讓孩子驗證他的假設。 孩子3:「站得起來嗎?像一顆岩石。」 孩子4:「…像一塊岩石可以穩定地站著,就表示是立體的。」 老師:「好棒的舉例喔!像一塊岩石可以穩定地站著,就表示是立體的。」 孩子已經猜出布裏面包的是恐龍模型玩具: 老師:「…你可以告訴我肉食性的恐龍是什麼?」 孩子6:「肉食性恐龍的腿通常都很強壯」 老師:「真的喔?我來沒注意過。」 孩子3:「打架的時候,有些恐龍會用腳把另外一隻恐龍的腳給抓傷。」 老師:「喔?所以牠們的腳是很重要的囉?」 孩子4:「而且牠的腳要奔跑。」 孩子6:「而且要追捕獵物。」 老師:「唉,好有學問,奔跑、追捕獵物,所以牠們的腳長的特別的怎麼樣?」 孩子:「強壯、大。」 老師:「強壯跟粗壯,真的喔。」 孩子2:「而且牠的腳(邊指著暴龍模型玩具的)是像這裡開始細,然後,這裡開始寬。而且這肉食性的恐龍跟這些草食性恐龍的腳啊,都很不像。因為…牠(指草食性恐龍)沒有很尖的爪子,牠只是…平平的,牠是這樣子,這樣子而已。但,暴龍,那個其他肉食性恐龍是這個樣子啊(指著暴龍模型玩具)!」 老師:「嗯∼O.K.」 孩子6:「而且牠奔跑的時候,牠的尾巴可以保持牠的平衡。」 老師:「喔!請珠珠老師寫下來,恐龍尾巴是要來保持牠的平衡。」 孩子4:「就是,就是…肉食性的恐龍牙齒都是比較尖,可以幫助牠咬,把獵物,獵物…。」 孩子6:「撕斷裂物。」 老師:「撕斷裂物,這個詞用的好∼」 孩子6:「…咬碎,然後再吞到肚子裡。」 孩子3:「而且有時候牠會用牠的爪子來撕獵物的皮。」 老師:「很好。這是為什麼肉食性恐龍要有爪子…。」 孩子3:「而且牠跑的時候,牠的尾巴會直直的、平平的。」 老師:「很好。」 孩子6:「但是牠…因為牙齒全部都是尖的,所以不能像我們一樣,把它(吃的東西)磨碎。所以牠吃東西主要就是用牠尖尖的牙齒,把肉撕斷,然後呢,那個暴龍需要,需要把那個…肉弄到天上去,然後吞下去。」 老師:「喔∼我還沒看過這個動作,你可不可以表演一下?你當暴龍一下。喔,這樣接,…給他掌聲鼓勵一下,好厲害喔!」 我們可以從以上教學片斷,感受到中文教室的討論氣氛非常好,師生都十分享受討論的樂趣,因為不受英文的限制,小朋友才可以自在地參與討論,知識想法才得以充分交流,並出現更多豐富、精采的對話,真正達到討論的目的。他們不僅探討了恐龍的名稱、種類、所處的年代、絕種的原因,甚至很細膩的討論暴龍與異特龍的差別及肉食性、草食性、雜食性恐龍之間在特徵與習性上的差別,對恐龍議題因此有更廣泛或更深入地瞭解。 兩種教學下,幼兒的兩種面貌 從童話劇場所捕捉的現場教學實錄中,可以清楚看到兩種教學下的幼兒,有兩種不同的面貌,中文教室的幼兒展現了無比旺盛的生命力,他們神采飛揚充滿自信、專注聆聽思考靈活、發揮想像展現創意,看的出來非常享受大家一起相互討論的樂趣,也很有個人的想法意見。至於全美語教室中幼兒,那樣的面貌我們大人都很熟悉,從小我們不也都是在類似的教學情境中長大?我們對知識不會有所飢渴,我們對討論也不會有所熱衷,我們不需要思考、也不用發揮創意、更不需要有自己的意見,只要乖乖等著老師餵食我們知識,多背一點、記熟一點、祈禱老師上課不要叫到我回答問題就好了。 中文教室的教學重點及方式顯然與全美語教室非常不同,中文教室不以學習英文為主要的教學目標,而是以培養孩子觀察能力、邏輯思考能力、討論表達能力、傾聽及理解別人的態度、享受學習興趣為最優先目標,獲得多少知識則是其次。與知識獲得多少相較之下,其實思考能力的培養是老師更大的挑戰,即使在大學研究所的課堂中,也難得出現像這群幼稚園孩子一樣如此熱烈討論的景象。 中文教室所反映出的是一種「合作學習」的教學觀點--師生共同學習,孩子有「主動學習」的能力,對知識的獲得並非僅仰賴老師單向的講述與傳遞,而是藉由師生及同儕互動、討論的過程中建構而來,老師的角色不是在直接教導孩子知識,而是催化團體討論氣氛,鼓勵小孩主動分享、相互交流、掌握重點、組織知識、判斷知識的對錯,一同建構對恐龍知識、概念的瞭解。 事實上,在現代資訊豐富、學習管道十分多元的環境下,孩子的學習本來就未必一定要從大人的講述中獲得。在家中,孩子可能從觀賞許多相關的媒體節目中習得恐龍知識,在學校中,即使老師並未進行過正式的恐龍主題課程,孩子也可能藉由彼此之間的聊天交換訊息,或因為在語文角選擇閱讀恐龍的書、在玩具角觀察過不同的恐龍而有所學習,就像那位中文老師的教室一樣,孩子知道的恐龍知識遠比老師多得多,畢竟恐龍是許多孩子有興趣的議題,而老師較少涉獵,反而需要向孩子學習呢! 專業幼師也應該要反思 片中補教協會總幹事有一段話一直在我耳邊迴響著:「如果每個幼教老師都像片中那位中文老師一樣,教孩子判斷的能力,讓孩子自主學習,那麼我們怎麼還會生存的下去呢?』我聽了感到很心痛,因為補教業者似乎了解「敎孩子判斷能力、讓孩子自主學習」是正確的目標與教育方式,那何以仍然在市場上大力推動「填鴨式」的學習方式,收取家長高額的費用,枉顧我們下一代的福祉? 這段話令人心痛的是另一點,他說的有部分是實情—目前幼教現場中,像那位中文老師那樣的老師真得不是大多數。有些人是不想當那樣的老師,因為太累了、太難了,又無法獲得絕大多數家長的掌聲。我相信多數幼教人並不想譁眾取寵,隨波逐流,期望有更多的幼教人能深切反省,嘗試不受各種外在因素干擾,發揮幼兒教育理想於實務上。 記得片尾有位中學生對幼教經驗的回顧非常發人深省,他認為小時候在幼稚園的學習經驗非常珍貴,簡直就是他人生的吉光片羽,因為從那時起,就培養了他深入探究議題的興趣與態度。希望有一天,我們能讓所有幼稚園的孩子都能像他一樣,長大後還會如此懷念幼稚園所學,認為春天不是永遠在窗外,春天就在教室裡,春天就在孩子身邊! 最後,我強力推薦這部片子,非常適合家長及幼教、初教、英教工作者的觀賞,如果大家能大力推動家長觀賞此片,甚至引發家長相互討論,幼兒教育、英文教育的問題才可能受到重視、討論、了解與解決,我們下一代小孩的教育也才會有春天 http://tw.myblog.yahoo.com/jw!1MKc6mGeFRY0bNLqf0ECzaGiWB3ADA--/article?mid=68 ------------------------------------------ 童話劇場{2005-06-08} (中央社記者劉嘉韻台北八日電)在國際化趨勢以及「不要讓孩子輸在起跑點上」等觀念,許多父母讓孩子在幼稚園階段就開始學習美語,在學齡前學習美語究竟是好是壞?公共電視明晚十時紀錄觀點節目,推出紀錄片「童話劇場」,帶觀眾探討台灣幼兒學美語的現況。 幼兒學美語是近幾年家長最關心的話題,許多父母都認為,讓孩子早一點學美語,或是暴露在全美語環境,孩子的美語發音比較純正,能力也比較好,因此,越來越多幼稚園以外籍美語教師,甚至全美語教學號召,並以「不要讓孩子輸在起跑點上」方式宣傳,讓孩子捨棄讀童話故事的時間,一頭栽進美語學習的世界裡。 究竟幼兒需不需要全美語環境學習英語、全美語環境對幼兒學習有沒有幫助、美語程度好的孩子未來是否比較有社會競爭力?「童話劇場」紀錄多所美語幼稚園的教學現場,並比較以中文教學的差異。童話劇場導演朱賢哲說,製作小組在人本教育基金會建議下,提供恐龍道具給三家美語幼稚園以及一家中文教學幼稚園教學,並比較以美語及中文教學差異,結果發現,美語教學幼稚園只是教與恐龍相關的單字,但中文教學的幼稚園教授與恐龍相關的知識。 朱賢哲說,製作小組將恐龍教學的側錄片寄給十多位不同領域的專家學者,學者們觀看後大多對以美語教學的班級感到失望、反對及憂慮,並推崇中文教學的師生互動方式,只有一位學者質疑中文班教學方式。 這部紀錄片從去年一月開始籌劃,經過近一年半的時間製作,共分上、下兩集,分別在明晚以及十六日晚上十時播出,導演朱賢哲透過美語幼教現場的影片,讓家長們省思孩子到底需要什麼,同時希望家長們能從心靈與情感層面,真正了解孩子的需求,期待台灣的美語幼教不再以填鴨方式進行。 --------------------------------------------------------------------- 雙語�全美語幼稚園初體驗 ◎ 劉怡伶 刊期 :2008/05/26 前言   從學習美語已經成為全民運動的那天起,許多家長為了讓孩子能贏在起跑點,無不煞費苦心地挑選一間適合孩子學習的啟蒙幼稚園。把孩子送到幼稚園已經是件大不易的生活變化了,更何況是送到雙語或全美語幼稚園上課。坊間除了傳統的幼稚園外,還有以美語教學為號召的雙語幼稚園和全美語幼稚園,其差異點在哪裡呢?筆者將在本篇文章中,對雙語及全美語幼稚園做一基本介紹;同時也會針對孩子到雙語及全美語幼稚園可能會遇到的狀況進行分析。盼藉由本文,讓家長能找到適合孩子學習美語的天地!   雙語及全美語學習環境的定義   雙語幼稚園:以中文及美語為主來教導孩童。一般的師資編制上分為中籍老師(簡稱中師)、保育老師、科任老師及外籍老師(簡稱外師)等。有些學校是中師和保育老師負責照顧孩子的學校生活。中師通常需每日教授一堂美語課程,而外師則是以跑堂為主;當外師教課時,中師則需在旁輔助。但是也有不少的雙語幼稚園是外師與中師一同帶班,中師的角色會比較像是保育老師。   以中外師教授的全天課程來說,一天若有五堂課,美語課約有二至三堂,通常美語課倡導在課堂中不使用中文。而科任課程則由專任老師授課,大多以中文做課程解說。在雙語學習的環境中,孩子在某些區域或時段會被要求使用特定語言,例如,在中午用餐時間,取用食物須以英文溝通,其目的是製造更多讓孩子說英文的機會。各所學校對如何於校園中推廣英文溝通有不同的限定,其目的無非就是要提高在每日校園日常生活中學生應用美語的機會。   全美語幼稚園:全美語學習環境是以美語為單一學習語言,除了中文課之外,所有科目(自然科學、數學、美勞等)全程以美語授課。在校園中,到處都看得到以美語為主的標語,孩子也會被要求無時無刻要用英文溝通,甚至連在遊戲區也都需要用英文交談。由於全美語幼稚園在教學編制上多以外師為主、中師為輔,所以其收費當然也就比雙語幼稚園高出許多。   目前在全省的全美語幼稚園設校比例並不高,主要是因為能夠消費的族群有限,所以,其分布點大多落在高消費族群所居住的地區。因此,在現今的學習環境中,還是以雙語幼稚園較為普及。   小朋友學習時可能會面臨的狀況     小朋友一到雙語或全美語幼稚園上課,除了需要克服第一次上學的不安全感,還要開始學習另一種在家中很少聽到的語言。在第一學期中,各式各樣的學習問題將會層出不窮。以下針對孩童最常遇到的四個狀況做說明分析,並讓家長了解要如何協助孩子調適學習過程中所遇到的狀況。   一、聽不懂老師的話,而害怕上學   剛入學的幼兒大部份母語均尚未學習完整,一到學校還要聽到完全不知所云的語言(英文),造成不少小朋友會對學習產生不安全感。老師們在從事英語教學的過程中,不難發現有許多學校要求師生間的互動只能用英文,大力推廣所謂的“No Chinese!”其目的是希望在短時間內創造出學習美語的成效,讓家長能夠感受到學童的進步。但在這樣的要求下,如果沒有建立一個完整的溝通方式,或者老師忙碌於教學工作,而忽略了學童此時的需求,往往會造成師生間的互動減少。許多專家也憂心在這樣的狀況下,會造成孩童啟蒙期學習適應上的問題,例如,當孩童不知道如何用英文與老師溝通時,便選擇以沉默來面對問題。   因此,當家長決定將孩子送到以美語為主的學習環境時,除了要了解該校的教學風格外,更要多關心孩子遇到問題時,老師的處理方法,像是當孩子的英語能力還不夠時,如果想要與老師親近談天,老師會如何與孩子互動等等。當孩子從學校回到家後,家長也需要多方面了解孩子對學習的感受,並與老師保持良好的互動。   二、學了美語,卻荒廢了母語   許多家長認為孩童在台灣說母語的機會很多,便非常積極努力地試著創造一個孩子能夠學習或說英文的環境。例如,為了讓孩子學好美語,家長每天在家用英文與孩子溝通,讀的是英文故事書,聽的是英文故事CD,看的是美語發音的卡通片。而選擇的學校更是以美語教學為主的學習環境。但家長卻忽略了三至六歲是孩子學習母語的重要關鍵期,此時期若未建立孩子對母語的基礎,將會影響孩子未來對自己本國文化的認同感。許多專家均提倡重視孩童母語發展的必要性,並指出孩子在雙語為主的環境下學習,對不同的民族較具有包容性,對不同文化語言的接受度也比只有學習單一語言的孩童高。   因此,家長在爲孩子選擇學校時,一定要了解該校對母語課程的規劃,儘量找一個能夠兼顧本國語言的學校。畢竟大多數的孩子上完幼稚園後,仍會進入以中文為主的國小就讀。如果當孩子對英文能夠朗朗上口時,卻對注音符號一知半解,之後銜接國小教育時將會遇到些許的挫敗,這是家長必須注意的地方。   三、幼稚園開始學美語不代表日後英文就會好   多數家長認為自己的孩子在幼稚園即開始學習美語,之後其英文能力一定優於起步晚的孩子。這個想法正確嗎?恐怕不盡然是。由於孩子在三至六歲時對語言學習的反應快速,模仿能力強,再加上每天在學校又唱又跳的學習美語,因此,當孩子一回家總是會不經意地唱著美語歌曲,說幾句英文,讓家長感受到孩子學習美語的成果。目前國外有許多學者針對孩子是否愈早學習第二語言愈好的論點作分析,至今可以肯定的是:孩子提早學習第二語言,其腔調會優於晚學的孩子,但並不代表早學美語的孩子整體英文能力的表現會優於晚學美語的孩子。畢竟,要學好美語不是只靠短短的三年幼稚園就可以打包票,其學習過程及各種不同的因素均對後續的英語發展有很大的影響力。   家長常常反應孩子上了國小後,英文能力不如從前。主要是因為孩子上了國小後,接觸美語的時間從天天上課變成每週只有兩堂課,練習的時間比在幼稚園少了許多,加上幼稚園所學的內容較為簡易。此外,在國小都是用中文溝通,當然孩子的美語會有退步的現象。因此,學好美語的關鍵在於如何讓孩子維持不間斷的美語練習。由於目前美語在台灣仍被視為外國語言學習,整體的環境並不是雙語的環境。所以,除了補習班所提供的練習機會外,小朋友能運用美語的機會不多,但如果家長能夠從小培養孩子對美語學習的興趣,將有助於孩子日後美語的學習。   四、過於重視外語的學習,卻忽略良好常規的建立   家長把孩子送到雙語或全美語幼稚園就是希望看到孩子在美語學習上有明顯的成效。有些老師為了要展現學生每階段的學習成果,利用下課時間讓學習較慢的孩子背誦單字或句型,雖然其用意是希望孩子能有好的學習表現,卻也剝奪了孩子的遊戲時間。其實,在這段成長過程中,孩子除了要學習語言外,更重要的是從日常生活中建立良好的常規,學習對生活有不同的體認。畢竟英文只是一種溝通的工具,而幼稚園階段最重要的是奠定孩子的良好人格、建立自理能力及生活常規。   有不少家長對於孩子能夠在家中說幾句剛學會的美語而感到十分開心,但卻對孩子是否能夠自動自發收拾碗筷或不再挑食的常規表現漠不關心,其實,孩子在常規上的進步更需要家長的鼓勵。畢竟語言學習要靠漫長的時間不斷地累積,但是良好的常規及生活態度卻是要在幼兒階段加強訓練及培養的。因此,當家長把孩子送到幼稚園中,除了要關心孩子的整體學習狀況外,更要常常與老師溝通關心孩子的生活常規及行為舉止的表現。 結語     為了給孩子最好的學習啟蒙,家長總是費盡心思,到處打聽適合孩子的學習環境。無論是一般、雙語或全美語類型的幼稚園,家長都需要與老師保持密切及良好的互動。如果選擇了雙語或全美語的學習環境,除了在家要抽空爲孩子複習外,更要多花心思讓孩子熟悉母語及本國文化,例如,家長可以多利用週遭的環境來教孩子認字或陪孩子一起讀故事書等。此外,無論家長把孩子送到多好多昂貴的學校,千萬別抱持著「學校有責任把孩子的一切教到好」的心態。要建立孩子的良好學習態度,除了學校老師的指導外,更仰賴家長的配合。唯有親師間充分合作,才能更有效地協助孩子達到快樂又成功的學習! 

作業:公視 紀錄觀點 - 童話劇場 閱後感

2009年09月09日
公開
26

自從當母親以來,對於社會新聞中屢屢出現的資優生自殺或是學童承受不了課業壓力尋短的新聞十分有感觸。懷胎十月,辛苦育兒、拉拔孩子長大......其中養育的心血及投資的金錢,怎麼最後換來卻是白髮人送黑髮人?孩子小的時候,身為父母最大的心願是什麼?不都是小孩平安健康長大嗎?怎麼最後卻換來一具冰冷的屍體呢? 在尋找幼稚園時,我上網看了很多父母的經驗談,一開始全美語幼稚園很快就被我摒除在外:「怎麼能讓一個還在認識這個世界的小孩一開口就只能講他不熟悉的語言?」。看了網路上網友分享愛德與佳美/新佳美這樣的幼稚園,讓我深深震撼:這樣的幼稚園才是我理想中的幼稚園啊。我深信幼稚園時期應該是讓小孩快樂的探索與玩耍,但深處在現實的環境卻又不免掙扎:學美語似乎是台灣幼稚教育的潮流,如果翔翔進了新佳美這樣完全不學美語的幼稚園,以後上小學會不會挫折感很重?上小學後會不會跟不上其他同學的進度?老師會不會因為大部分的小孩都會了就隨便教教甚至跳過? 在這樣的考量下,在我尋覓住家附近的幼兒園時,曾經發現另一家幼兒園跟新佳美的理念近似,但每週有兩堂美語課,不會"太過",也不會"不及",因此將之設定為第一順位,而新佳美設定為第二順位。因為某些原因,最後翔翔還是進入新佳美了。在新佳美近兩年的時間了,我發現翔翔在新佳美"玩"得很開心,在各種主題的教學過後,我也發現翔翔的創意、思考力、觀察力都與入學前有顯著的差異,和其他幼稚園的小孩明顯不同。雖然不可否認,在看到其他小孩能順口溜出好幾句甚至成串的英文及能拼能寫的英語能力時,還是會讓我有是否該給翔翔課外另行接觸美語的掙扎與憂慮,但是我還是很高興自己幫翔翔選擇了新佳美,讓他能自在的探索與發現各種知識,自然而然在遊戲中提升他社會化的能力,培養他思考與創造的習慣。

陽光運動園區

2009年09月06日
公開
24

這裡據說是台北縣新整理出來的地方 媽咪咪查過網路,發現這裡有直排輪場地耶∼ 於是今天我們帶了直排輪來練習 一開始我們找錯地方,以為就是湯泉社區對面那一塊河川地 很快就發現一個溜冰場 可是怎麼不太像新整理出來的感覺呢?! 感覺差很多 於是又上車,過了碧潭前面那座橋 一路再度沿著指標走,終於看到了 真的很大很漂亮 到直排輪場地時,我們都傻眼啦∼∼ 這∼∼場地,簡直是比賽級的啦! 場地很大,雖然人不算多.....但是--裡面很多好手,都是在競速的啦! 翔翔在這莫大的場地中,有點無助的樣子 翔翔不知道是到陌生環境不適應呢? 還是看到這麼大的場地嚇到了呢? 還是看到很多人溜很快害怕呢? 一動也不敢動,直說"好滑"不敢溜...... 最後只好到外面的走道上溜一下 (因為是專業場地吧!有規定只有著直排輪鞋才能進去場地裡!所以也沒法陪在翔翔旁邊幫他壯膽......) 後來我們就去另一邊的遊樂區玩 晚上就在新店吃飯囉∼ 我們停好車,走了一排店面,翔翔選了"客喜康咖啡館" 我們坐在最靠騎樓的位置,外面剛好有一攤生意很好的攤販 賣的是臭豆腐跟麵線 爸比比一直研究怎麼生意會這麼好? 最後父子倆還出去各吃了一盤臭豆腐及麵線 (媽咪咪在客喜康裡面喝咖啡看八卦雜誌) 我們很少帶翔翔吃路邊攤,於是媽咪咪留下這個歷史性的鏡頭 呵呵∼

整死媽咪咪的一晚

2009年09月05日
公開
22

因為翔翔今天沒有午睡,所以早早就把翔翔趕上床去 翔翔也很快就睡著 十一點多,房裡突然傳出翔翔哭叫的聲音 一開始以為翔翔做惡夢,媽咪咪趕緊拍拍安撫翔翔 就這樣先被翔翔的無影腳踢到脖子 拍拍安撫不了,媽咪咪只好把翔翔抱起來 翔翔到媽咪咪懷裡,唉了一會就繼續睡 可是一放回床上又唉唉叫 媽咪咪只好決定今天陪著翔翔睡好了 就這樣開始難眠的一夜 沒多久翔翔又開始唉唉叫了 這次媽咪咪搞懂了,翔翔在喊腳酸,大概是因為下午踩船太認真了 媽咪咪只好幫翔翔按摩腳 還把較厚的被子折一折讓翔翔把腳墊高 媽咪咪一邊幫翔翔按摩腳,一邊跟翔翔說:「就跟你說不要一直踩咩!要讓腳休息啊!你都不讓我們休息一直踩,當然會腳酸啊!媽咪現在腳也是很酸啊!你把腳放在被子上墊高,這樣明天醒來腳就不酸了!」 怪哉∼翔翔還能閉著眼睛一邊睡一邊跟媽咪咪對話: 「我有休息啊!.....是有人過來時才一直踩啊.....嗚嗚∼腳還是好酸喔!......#@$%^&*(@#$%︿&*.....................」 就這樣,翔翔平均兩個小時會唉一次 媽咪咪只好醒來既然按摩&安撫 一直到早上天亮,翔翔走過去主臥找爸比比唉叫他腳還是很酸 還說:「媽咪的方法都沒有用啦!我的腳還是好酸喔.........」 爸比比先關了冷氣,然後幫翔翔按摩 不知道是不是爸比比技術比較好,按摩了一會,翔翔就睡著了又睡了快兩個小時才起來 然後就起床一條龍了∼∼Orz 至於媽咪咪呢∼折騰了一晚睡不好,一直補眠到十點才起床 媽咪咪已經下定決心了,以後絕對不跟翔翔去踩船了,真是累死了!

怪怪的尿床

2009年09月03日
公開
23

早上六點多吧∼ 翔翔從自己房裡過來,就躺上小床繼續睡 這跟平常一樣,所以我們也不以為意 哪知七點多爸比比來叫翔翔起床時,翔翔居然說他尿床了 本來以為翔翔是在開玩笑 因為翔翔已經很久沒尿床,應該不會吧!? 爸比比摸摸翔翔的褲子,居然真的是濕的..... 趕緊問翔翔什麼時候尿濕的? 翔翔還笑嘻嘻地說:「在我床上啊!」 啥瞇!!! 這樣你還能安然過來繼續睡?!都不用說一聲......?! 一面叫翔翔趕緊起床換衣服 爸比比趕快去翔翔房間檢視翔翔的床單,但是∼∼居然是乾的! 等翔翔起來後,媽咪咪摸摸小床的床單∼∼也是乾的啊! .................這是什麼狀況啊?!...................... 現在翻翻以前的日記,可能翔翔尿下去又緊急煞車了吧?! 不過尿下去居然沒告訴父母,還能繼續睡,真是一絕啊!!! ------------------- 事情的經過應該是這樣的: 當七點多外面手機的鬧鐘響起時 (鬧鐘音樂為最近的奇異果廣告歌:「起來!現在才三點,競爭好激烈你怎麼還在睡?」起來,老闆就在你身邊!快吃我在活力消失之前.....」) 爸比比進來叫翔翔 翔翔居然在床上唱:「起來!起來!我尿褲子了所以我不起來......」 爸比比楞了一下,以為翔翔在開玩笑,可是翔翔一直唱 爸比比狐疑地摸摸翔翔的褲子 然後.........之後的一切就如上面媽咪咪所述啦! -------------------- 回顧翔翔半年前的尿床記事: 2009/2/16 (4歲2個月) 緊急煞車的尿床

鬧很大

2009年08月25日
公開
18

這陣子日記很少的原因是:不想記! 翔翔動不動就鬧脾氣 把媽咪咪搞的很火大 怎麼教都教不會 搞的媽咪咪心情超級差! 今天也是 早上媽咪咪孩提醒翔翔:如果今天整天都沒有鬧脾氣,沒有說不好聽的話,晚上媽咪咪會給翔翔驚喜 結果∼早上好好的,小鬧一下經提醒後就好了 下午本來也好好的,但是去六號公園回家後,媽咪咪拿信時 翔翔就開始鬧了「為什麼都沒有我的信?」 吼∼∼∼又來了 媽咪咪甚至提議:「那你有沒有很想念的人?媽咪請他寫信給你,這樣你就有信啦!」 翔翔也不要! 進了家門,媽咪咪請翔翔去便便,然後要洗澡了 翔翔說他要"先忙",餵了孔雀魚還東摸摸西摸摸不進去 媽咪咪講了兩次請他進去便便,要洗澡了 見翔翔還不進去,索性不說了,進廚房繼續弄晚餐 沒一會翔翔就在餐廳鬧脾氣,說他打不開瓶蓋喝水,是媽咪咪不讓他喝水...... 吼∼∼你自己打不開也沒來請求幫忙,又怪罪到別人身上..... 真是令人火大! 媽咪咪索性不理哭鬧的翔翔繼續做晚餐 做完晚餐自己吃 翔翔一邊哭一邊叫:「是你不給我喝水........你不知道我也是要吃飯的嗎?.......媽咪.......你看我啊!........@#$%^&*(......」 中間爸比比打電話回來說今天會晚歸 媽咪咪繼續不理翔翔 吃完飯,媽咪咪自己到客廳坐著看DM 翔翔又坐到媽咪咪旁邊繼續"唉" (這過程中當然不是"平靜"的!一個無理取鬧的小孩嘴裡不斷吐出一堆自己認為的歪理!真是有夠欠扁........) 最後翔翔要求媽咪咪幫他洗澡,他要吃飯 媽咪咪冷冷的說:「超過時間了!我要幫你洗澡的時候你不洗,現在自己想辦法......要我幫你洗澡可以,請你接受處罰:罰跪!」 翔翔又開始唉說他不喜歡罰跪,腳會很酸,媽咪都會讓他跪很久......然後想凹到爸比比回來跟爸比比賴皮就好........ 媽咪咪冷冷丟下一句:「爸比剛剛說他會很晚回家,你可以繼續等他沒關係!」 翔翔又大哭一陣:「我要爸比趕快回來啦!媽咪,你幫我打電話......」 又耗了快半小時,八點時翔翔才接受另一種處罰:半蹲 快八點半洗澡,快九點才吃完晚餐 ................................... 最近沒兩、三天翔翔就來這樣的大吵大鬧,還有每天不斷的小吵小鬧 媽咪咪的心情很差 不想寫日記! 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