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acebook pixel code

翔蜜的媽咪咪

他的寶貝

日期

#Tag

餓到哭

2009年10月27日
公開
19

週一翔翔自己預告說週二他不用吃點心 即使蒲公英下課拿了2小包高高的老師的喜餅 翔翔自己分配好:今天吃一個,星期三吃一個 (還記得自己說他週二不要吃點心) 所以媽咪咪就沒幫翔翔準備點心 放學後六號公園走走 翔翔玩了溜滑梯、盪鞦韆還在操場跑跑 快六點該回家時,翔翔突然說:「媽咪,我餓了......」 媽咪咪拿出翔翔預定明天要吃的喜餅說:「那,我們還是今天先吃掉它吧」 吃完那塊餅乾,翔翔還是說:「媽咪,我還是餓!好餓∼好餓!」 媽咪咪只好趕緊帶翔翔回去 回到家翔翔蹲在地上抱著肚子喊:「好餓」 媽咪咪實在很懷疑翔翔是肚子餓還是肚子痛啊? 翔翔說:「我肚子餓也有點痛......」 >"< 媽咪咪實在很想變成你肚子裡的迴蟲 媽咪咪只好在拿出喜餅禮盒裡的小蛋糕給翔翔吃 邊吃翔翔還是說好餓,媽咪咪只好又去倒了一小杯鮮奶 吃完翔翔還是喊:「我還是好餓」 媽咪咪只好又去倒一小杯鮮奶 翔翔喝完還是:「我還是好餓」 媽咪咪本來想乾脆給翔翔一包餅乾吃,然後趕快去炒菜 帶翔翔去洗手時,翔翔居然哭出來了 一邊哭、一邊洗手、一邊喊我好餓好餓 媽咪咪只好決定泡一杯牛奶+早餐穀片給翔翔 終於,吃完這碗後,翔翔不再覺得餓了 開開心心地去玩玩具了! 餓到哭,真的是創紀錄了! >"<

蒲公英感覺統合K2-盛夏合唱曲

2009年10月26日
公開
21

蒲公英感覺統合K2-盛夏合唱曲 6/23 課程目標: ◎以盛夏的季節延伸集體創作,體會大自然的生命 ◎以小肌肉捏塑認識半立體的與全立體的不同 --------------------------------------------------------------------- 還記得上週的半成品嗎? 這週我們要來完成它啦! 上週在家裡讓翔翔觀察實際的梨子後 本來出門前想要讓翔翔再看一下梨子的 但是,忘記啦!(連相機都忘記帶出門!ㄟ害!) 去蒲公英途中經過一家很大的水果店,想停下來進去看一下,翔翔卻說不要...... 好吧!小孩的記憶力很好,那就算了吧! 經過一堂課,翔翔做出來的梨子是↓ 翔翔記得上面那個小小的樹枝,也記得會有梨子的葉子 不過∼兩個卻是有點小小的距離 呵呵∼ 另外,梨子上翔翔另外上了紅色,應該是試圖表現出梨子上深淺不同的黃&咖啡吧?! 但是翔翔說是還沒熟的梨子 (後來翔翔問媽咪咪梨子還沒熟是什麼顏色?媽咪咪說是綠色後,翔翔說我以為是紅色......) 今天,老師還另外介紹一下昆蟲的身體構造。有兩節的鍬形蟲、三節的如螞蟻.... 然後小朋友另外做了一隻昆蟲 翔翔做的是:毛毛蟲 紅色的是毛毛蟲身上的毛,綠色的是眼睛喔! 今天的作品都放在一棵老師準備的聖誕樹上,樹下老師另外準備了綠色書面紙,讓早一點完成作品的小朋友可以幫忙畫草地。 翔翔很乖很老實喔!做完之後去選了一支綠色蠟筆,幫忙畫了這些草 呵呵∼ 今天翔翔介紹時很大聲 給翔翔拍拍手吧∼

爸比比的古詩新解

2009年10月17日
公開
17

昨天公婆家桌上放了一本唐詩三百首 翔翔吵著要爸比比講 爸比比隨手一翻選了這首古詩: [登幽州台歌] 陳子昂 前不見古人,後不見來者。 念天地之悠悠,獨愴然而涕下。 文謅謅的,要怎麼讓一個快五歲的小孩懂呢? 於是爸比比唱做俱佳地這麼說啦:前面沒有人,後面也沒有人。這麼大一個地方,只有我一個!怎麼辦啊?! 哭啊!!! 聽得翔翔哈哈大笑! 一直要爸比比再講一次,然後還自己做動作。 Orz 媽咪咪不禁搖搖頭:真看不出來爸比比你是低國的! 【註】 我們念大一時,依聯考國文成績分為高級國文及普通國文上課。 普通國文上的是大學國文選;高級國文上的是左傳...等(媽咪咪忘啦!) 而媽咪咪是高級國文,爸比比是普通國文(戲稱為低級國文) 為此,爸比比一直很不服氣! 不過,行文至此,大家也應該知道原因了吧! 為了不讓大家被誤導,媽咪咪特地把正確的解析轉貼於下喔! ----------------------------------------------- [登幽州台歌] 陳子昂 前不見古人,後不見來者。 念天地之悠悠,獨愴然而涕下。 【作者簡介】 陳子昂(公元 661─702) 字伯玉,是唐代詩歌革新的先驅。其詩標舉漢魏風骨,強調興寄,反對柔靡之風。有《陳伯玉集》。《登幽州台歌》是其傳世名篇。 【字句淺釋】 解題:這一首登臨感懷詩是作者的代表作,也是唐詩中千古傳誦的名篇。短短小詩,深刻表現了作者因生不逢時、懷才不遇而產生的孤寂與悲哀。幽州台:又名薊北樓,遺址在今北京市。古人:這裏指古代能夠禮賢下士的明君。後面的“來者”有類似意義。念:思念,想。悠悠:這裏指遙遠。愴然:傷悲的樣子。涕:眼淚。 【全詩串講】 古代那些禮賢下士的明君, 我沒能親見其人; 未來的賢明之君, 至今我也沒有能看到他們。 想到這曠宇茫茫啊悠悠天地, 來的未來、去的已去。 唯我一人孤單而寂寞, 忍不住悲傷的眼淚直往下落! 【言外之意】 公元696年,契丹人攻陷營州。武攸宜率軍征討,陳子昂隨軍任參謀。次年兵敗,子昂請率萬人作前驅擊敵,武不准。稍後,又向武進言,不聽,反把子昂降為軍曹。詩人報國無門,便登上幽州台慷慨悲歌,寫下了這首千古名篇。生不逢時、懷才不遇、報國無門,是歷來許多有才能的知識分子的共同經歷,所以此詩能廣泛的引起共鳴,經久傳誦不衰。 此詩用《楚辭》的句法,前兩句三讀(前--不見--古人,後--不見--來者),語氣急促,表達了作者抑鬱不平之氣;後兩句四讀(念--天地--之--悠悠,獨--愴然--而--涕下),襯以虛字“之”“而”,轉為舒緩流暢,表現詩人悲聲長嘆、涕淚橫流的情形。從結構上看,前兩句俯仰古今,第三句遠眺曠宇,第四句引出了詩人飽滿的情緒,把讀者籠罩在詩人筆下的特殊氣氛中,使人不得不心動情移。值得一提的是,有人亂說“古詩也有不押韻的”並把此詩當作根據,弄了一個大笑話。殊不知此詩韻腳“者”、“下”屬同一韻部[(上聲)二十一馬 ],只是讀音變遷,今天讀起來不押韻了。 詩人回鄉後,竟因地方官想敲詐他的錢財而誣陷他、將他入獄,最後死於獄中。這種草菅人命的事在中國的官場中似乎已成傳統,至今不衰而且越演越烈:莫說你是大詩人,就是聖人他們也照樣往你頭上澆糞、肆意打殺,現在中國還正在大面積的製造著打殺好人的冤案哪!